职校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2:48:08

职校学生

职校学生范文篇1

关键词:职校生上网情况调查分析

在今天,网络已成为促进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先进技术,也是现代人适应社会的必备的工具。为了了解职校生上网情况,职校生上网引发的问题,及职校生如何看待网上的一些现象,职校团委有针对性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分三校区抽取了500名职校生进行调研,分析其利弊,以期正确看待、引导和规范职校生的上网行为。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年中国大陆的上网用户总户数为1.2亿户,同年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增加了2600万户,增长率为28%,上网人数将继续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市上网用户数为431.6万户,上网普及率为26.6%,位居全国第二,而全国的普及率仅为6.2%,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市上网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3.2%;其次是18岁以下的用户,所占比例为23.3%。二者合计高达56.5%。在用户的职业分布方面,市上网用户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多,达到33.1%;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20.4%;其他职业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少。

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使用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6月,由团市委,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联合德瑞姆心理教育机构开展了“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全市18个区抽取了35所学校,2125个样本,其中中专职校为8所,我校也有幸成为其中一所参与此次课题调研。虽然此次调研,职校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在测评报告中仅指出,“职校学生在防止网络依赖方面做得较好,能够控制自己上网行为,但作为职校生在计划性与时间性两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因而职校团委决定在三校区进行调研,了解职校生上网现状,正确引导职校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提高对职校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和日常健康行为的引导。

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在生源、培养目标、教育对策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年中央教育部召开的职教大会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指出,“期间要向社会输送2500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100万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期间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从《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显示,职业高中学生在网瘾比例中以20.3%位居第三位。这么多职校生在网上做什么,网络对职校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上网对职校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引起了怎样的变化呢?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课业相对于普通中学来说更为轻松,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上网游戏、聊天,成为青少年上网群体中的主力军,而由此出现的网恋、出走、辍学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于是职校生上网问题成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职校生上网基本状况

本次职校团委设计的调查问卷从职校生上网现状、上网引发的问题、职校生如何看待网络、是否网络成瘾四方面来了解职校生上网情况基本状况。

(一)职校生上网现状

1、职校生网络知识获得的渠道主要通过自学45%,同学31.5%,学校24%。由此可见职校生在这个年龄段对丰富新颖的网络信息的求知心是很强的,而学校对职校生网络知识方面的指导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指导、教育学生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筛选网上不良信息。

2、上网的场所依次排序为在网吧46.5%,家里上网43.5%,学校上网仅占10.5%。网吧上网其实是学校老师、家长最担心的,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反应,但又从另一方面说明职校学生上网不喜欢受过多约束。

3、从上网时间量和上网时间段来看,职校生无论在平时还是在假期,上网的时间量还是有所控制的,上学时一周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下占54%,假期中一周上网时间为10小时以下占63%;上网时间段也比较随意,多为不定时占59%。

4、职校生上网做什么:依次为玩游戏、下载音乐、娱乐、聊天、交网友。100%的被调查者上网玩过游戏,以玩网络游戏为主;在上网聊天问题上,80%的学生有网友,但网友经常或偶尔见面的总数为36.5%,从不见面63.5%。这些数据说明职校生在网络上的兴趣指向还是娱乐和情感交流,但又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与网友从不见面这一点,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5、上网费用及来源:职校生上网费用一个月在10元以下占68.5%,而这些费用主要来源于平时的零花钱。

(二)上网引发的问题

1、在上网误入过不良或黄色网站的占47%,有时会主动看19.5%。这说明职校生作为未成年人,由于青春期好奇心,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还不够强。社会、学校还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政府更要坚决打击那些非法、不良信息的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2、职校生认为父母、老师对网络的认识只有一点点,他们对职校生上网的态度多趋向于假期可以上,课余时间适量上网的态度;理由依次是怕职校生易受网上不良信息误导,影响身心健康占37.5%,觉得上网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占35%,交上不良网友占22%。

(三)职校生如何看待网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7%的职校生认为网上的东西不一定有意义,适合职校生的东西也一般,对网上的教育资源都不大了解,60%的职校生认为对职校生上网应适当指导,而谈到网络对职校生的影响问题时,54.4%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更多朋友,通过与网友的交流,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认为有些学生因上网而学业退步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学校的压制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和厌学情绪。

(四)是否有网络成瘾现象

调查显示,53%的职校生对上网是一般迷恋;上网感到疲惫程度一般的占69%,认为上网对生活习惯有少许改变的占53%;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影响但不大多的占55.5%;而因上网有逃课经历的只有13.5%。这些数据都说明职校的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不多,但还需我们加强教育与指导。

三、职校生上网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职校学生在防止青少年网络依赖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在控制性,即对于上网行为的控制方面,职校的学生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对于网络依赖即成瘾的现象也比较少。而在计划性与时间性两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特别是职校生上网做些什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宣传。

我们根据调查数据,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和教师、家庭因素三方面来分析职校学生上网问题。

(一)学生自身

职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踏上工作岗位,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职校学生原本多数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因而在网络知识方面也相对有些薄弱,特别是一旦上网后由于自控能力不强,对上网的学习目的不很明确,因而上网后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玩游戏和聊天等娱乐上,而真正用于学习的阅读和资料的查取的却不多。当然因为网上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不断刷新,这就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触网中不断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因而有许多学生通过网络刺激转变了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等。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上网很多好的一面,学生通过网络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例如最近校团委举办的“知荣辱、迎世博、学礼仪”辩论赛,许多班级都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为辩论赛增彩不少。

但现在的职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僻,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与人交往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条件(主要是经济条件和接触面)又带有较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内向的学生,现实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而网络恰恰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相对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因为网络空间的无限性、沟通时间的连续性和沟通内容的随意性,都满足了他们猎奇、渴望交流,了解世界等多中心理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网恋、网上纠纷等现象。这些都是家长和学校最担心的问题。

(二)学校管理和教师问题

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第一要务,职校生的上网问题和学校在管理上、教育上的引导密不可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是在网吧,学生网络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自学,而老师对学生网络上的引导相对较少,这一点正说明我们在学生上网问题上需要加强的是学校的监管和引导。

有部分网络成瘾的学生泡网吧,彻夜不归,连续“奋战”几天几夜,更有甚者以网吧为家,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矿泉水,累了趴着打个盹。导视视力下降,体质降低,日常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睡眠减少,身体易变得越来越虚弱,整日精神恍惚。面对这一切现象,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不能只是担心更多的应该引导。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设备,适时的开放,让学生的上网能在学校进行,这样就可以通过绿色上网,把不良的信息屏蔽掉。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曾上过不良网站,但这一行为的产生是误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更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让学生在校上网,减少学生去网吧的比例,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另外,我们的教师也要加强对网络的学习。在调查中我们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职校生上网是不理解,也是不支持的,同时对网络也是不精通的。所谓“学高为师”,我们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上网,首先要自己熟悉网络。

(三)家庭因素

家长是与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人,在家长中普及科学使用网络的概念,可以使他们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中,既不矫枉过正,也不放任自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认为在上网问题上与家长有很大的分歧,觉得家长不理解他们,家长压制了他们在网上学习的正常想法。当然我们承认现有部分家长谈网色变,害怕自己的孩子上网后不思学习,上网后成瘾,过多的扩大了网络的危害而忽视了上网给孩子带来有利的一面。再加上目前有些职校学生的家长本身对网络知识的缺乏,在和孩子的沟通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孩子上网问题上只是一味的阻止,造成了学生对家长劝导的抵触。学生因为家庭的反对,而把上网的地点改为了网吧,这样更造成了家长在对孩子上网问题上的监管不利了。而又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只是一味地给钱,让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基本的关怀,学生的心灵比较孤单,只有通过网络来寻求寄托。

四、对策及思考

(一)正面引导,为职校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发挥团组织的作用。

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在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以及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要趋势其利而避其害。因此,学校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职校在对学生上网的问题上就不能简单地“禁”和“堵”,而应该正面引导。发挥团组织的凝聚力作用,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因特网的水平和素养。团委要多为学生开设感兴趣的社团,例如我校开设的街舞社、跆拳道社、漫画社、篮球社、广播社、手工绣织社、广播台、文学社等,使学生在社团中成长,在社团中交友。通过社团活动,使校园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各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引导;通过开展“知荣辱、迎世博、学礼仪”主题辩论赛,让学生知荣明耻,通过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在这次辩论赛中,我校还特意组织了“职校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辩论后还进行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上网的正确认识;团委通过“VV心理社”,开展心理剧展演活动,与上网成瘾学生交朋友,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上做好转化工作;开设讲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搜集迷网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活动,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力求减轻和谈化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的影响力。例如,团委可以把每年的艺术节逐步改变成科艺节,在保留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之外,增设我校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技术项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专业思想和创新能力,和我校提出的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好、职业技能好的“二好”目标相接轨。

(二)调整心态,增强自控力

学生迷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都与心理有关。有的学生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消遣、有的为了放松,有的因为厌学等等,他们认为网络是灵丹妙药,上网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恰恰相反,有的学生一旦踏入网吧,就陷入“网”中不能自拔。因此,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调控技巧。如确定上网时间,该下网就下网;请同学监督,到时提醒必须下线;坚决不浏览不健康网站,杜绝“黄”色污染。由团委联合卫生室,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消除他们对黄色不良网站的热衷。同时笔者认为网络的问题源于网络,也可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加强学校校园网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的网络生活习惯。团委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再加上一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就可以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又不愿求医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三)共同教育,多方齐努力

对迷网学生学校当然要管,但这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学生在上网问题上有一定的矛盾,40.5%的学生认为上网造成学业退步的原因是因为家长、学校压制所造成学生逆反情绪。而在对个别网络成瘾的学生交谈中更发现,网络成瘾与家长因素有着紧密的关联,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单亲或离异家庭、隔代家庭,有家庭暴力或暴力倾向的家庭、由于父母工作在外或工作忙疏于教育孩子的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这些都是造成网络成瘾的诱因。因而学校要注重家校联合,班主任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联系家长,婉转指出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注重亲子教育。而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将“过来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讲给孩子听听,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为了国家、为了家庭、为了个人的发展,都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现孩子上网,家长不要粗暴干涉,打骂体罚,禁止孩子接触电脑。要因势利导,既要阐明学电脑的好处,又要引导孩子不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聊天,远离网上色情。限制孩子生活费,建议宣传、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大对网吧经营的门槛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

(四)指导上网,讲文明道德

网络虽然是个虚拟世界,但也要“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自律。学校开设上网指导课,指导学生怎样上网?为什么要上网?上网主要应干什么?哪些网站可以上?哪些网站不能上?为什么?上网一旦入迷怎么办?如何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上网与健体的关系?等等。上网指导课和德育课要将网络道德渗透其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上识别能力。教育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制定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活动手册”,讲文明,讲道德,讲诚信,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预防职校生网上错误行为。

职校学生范文篇2

关键词:职校学生;传统作业;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

Abstract:Atpresent,thevocationalschoolstudent’smajorityofEnglishworkpausesasbeforeinthetranscription,practicethetraditionalandsoonrecites,makeshomeworkforms,thesetradition’sworkformhaslimitedstudent’sactivityspace,didnotfavorthestudenttoexpandtheknowledgeandthedevelopmentthoughtthatEnglishworkhasbecomeEnglishteachingbottleneck.Thearticleproposedonthisquestiontheimplementationdiversification’sEnglishworkformraisesEnglishteacheswithstudytheefficiency.

keyword:Vocationalschoolstudent;Traditionalwork;Workform;Diversework

一、作业改革的理由

众所周知,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但很多职校的英语作业多而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完成作业的策略,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没有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世界如此多彩。而“一刀切”和“同样要求”的作业布置方法否认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教师在考虑共性的同时,没有兼顾学生的个性。虽然这种作业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在形式上比较单调、枯燥。而且大部分的职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课外作业仍然成为他们的一大苦恼事。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收到很大的打击,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传统的作业形式不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

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与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使用,体现不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传统、呆板的作业形式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的需要

职校学生大部分生性好动,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而他们在完成传统、呆板的作业的同时,很难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主动思维的学习方法。这种作业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利于不同个体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只是任务式地完成作业,只停留在背诵和抄写上,很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解书本中没有的东西和探索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更不用说通过英语学习来培养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人生观。

二、多样化的英语作业设计

布置作业是一门学问。要使作业真正起到消化、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师除了要及时、准确地批改作业外,还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打破常规,布置“特色作业”。让学生来设计、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毒,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千姿百态的作业正是学生自主性得到释放的结果,这些成功的体验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如教完一些中西方节日以及写信格式、问候语之后,可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各种贺卡或各种小礼物,然后将这些礼物送给好友或长辈,也可以把学到的文化知识以演讲的形式讲给朋友、同学、老人家听,或者为别人送上祝福的歌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把所学的课内文章和课外阅读材料按题材和体裁分门别类地收集在语篇本上;或者摘录自己曾经在英文报刊、杂志、词典等当中出现过的经典句子;又或者收集自己喜好的名人名言、警句、谚语等。这样,当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类似的话题时,学生就可以把收集、积累到的知识应用到与别人的沟通中,使学到的知识与家庭、社会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习的交流能力更强、更容易形成。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发展性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交际。因此,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教学中必须培养的目标之一。在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编英语短剧,进行表演,搞社会调查、办手抄报等。要有效地进行交际,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容忽视。平时可以通过学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幽默、笑话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因为学唱英文歌曲不仅能给人旋律美的享受,也可以通过歌唱,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社会文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对作业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如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让学生记录自己所学的内容和所持的态度,学着整理自己的思维,并及时进行反思。现代学生热衷于上网,在班内可以组织英语QQ群,或者制作英文网页,博克等,让学生能够尝试用英文与外界沟通。教师也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免费的英文学习网站,并了解同学们在网站学习的情况。通过互联网,使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得以加深、升华。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成果档案,定期把他们的手工制作品、剧本、语篇记录本等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快,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实用性

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而语言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把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巩固英语、发展外语交际能力。虽然我们不具备习得外语的直接环境,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周围随处可见英文广告词、英文说明书、英文商标等,如KFC、McDonald’s。所以,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的乐趣。例如让同学们调查人们最喜欢吃的西餐以及了解它们的价格等。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说出这些西餐菜色的基本情况,推荐给其他同学。奥运将至,在学习了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如《公

共英语等级一级考试用书》的Unit14Sports后,让同学们用英文采访调查其他同学的爱好以及介绍奥运基本常识,最后汇总成报告,在学生做值日时把报告念出来。这样,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跟他们关心的国家体育事业联系起来。在学生处于毕业面试阶段,可以让学生设计英文自荐表、英文简历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的表格、履历表,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其作业进行指导。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模拟应聘会的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用英文推销自己,卖弄自己。总之,通过精心、有组织地设置各种语言情景,将会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实践与反思

1.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教师必须承认差异,不搞“填平补齐”,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每次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自主决定作业的数量和时间。作业的难度应该定位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水平。比如在教完《公共英语等级一级考试用书》Unit20EatingOut之后,我布置了听、说、读、写不同类型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完成。结果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教师再通过给学生加分等激励手段,对完成得较好的同学给与表扬,对没有按时按质完成的同学给与提示,一步步提高他们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对作业要进行全程的跟踪。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漫长的过程,而大多数的职校生自制力不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微小的进步,尤其是困难生,他们学习态度的转变非常重要。即使是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有时候的作业也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

四、结语

布置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学习效果、查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发现教学问题、获得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如果能掌握课外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抓好了课内外结合最为紧密的作业环节,将有助于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玲棣.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职校学生范文篇3

经过各种类型的高中筛选后,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自然就把自己与差生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同学在进入校门起就有种失败感,对前途表现出信心不足,不光对学习缺乏劲头,还放松了自觉改造精神世界的要求。使得职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难上加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自身要求放松。部分职校学生在进入职校后,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进入了尾声,接下来就是就业工作,他们认为职校里随便混混就可以毕业。学习缺乏动力,而把多余的精力用在了吃穿打扮、玩电子游戏、谈朋友、看电视和其他娱乐等方面,学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放在了比较次要的位置,时间久了,思想品德修养方面也会受到影响。2.社会上不良风气趁机而入。(1)职校学生是社会上不良分子关注的对象。他们利用职校学生涉世不深的幼稚心理,用各种花言巧语引诱拉拢学生。比如,有些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也以各种“优惠”吸引学生进入,这些为职业学校学生聚众滋事提供了场所;(2)职校学生也是社会上不良青年所关注的对象。他们通过交朋友,谈恋爱等形式和职校学生交住,引诱、强迫学生从事违纪甚至违法活动。如男同学打架斗殴、女同学出卖色相等;(3)社会上一些丑恶腐朽落后的现象在无形地侵蚀着职校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同学要参加各类实习工作,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一方面,通过实习增长了自己的才干,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与社会上一些丑恶、腐朽、落后现象机遇的机会。在对区内几所职业学校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35%的学生认为社会风气在总体上是差的,对中国经济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展水平存有疑虑。3.职校德育缺乏创新。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各种不良的宣传和职校的教育在争夺青少年的思想阵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宣传途径的多样化、多媒体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化、传统化形成比较大的反差。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较为机械的德育模式而少有创新。如注重晓之以理,忽视动之以情;注重强令禁止,忽视正面引导;注重被动接受忽视主动要求;注重说教灌输,忽视榜样示范;注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目的等。

二、学校支持性德育对策

针对目前上海市商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成为学校职教德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上海市商业学校选择了支持性德育对策的构建。所谓支持性策略就是指:学校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差异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目标指向明确、师生便于实际操作、适应学生情感需求、正向成效显著的实践对策。其基本特点就是基于学校、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情感需求。[2]

(一)践行师生共同参与的体验式德育

“一个从来没有承担过任何责任的人是很难树立起责任感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体验的人也就很难培养现代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道德的突出特点是只有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才能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体验式德育能使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往、学校日常活动、班集体活动等形式,把从各个渠道获得的道德理念和规则在实际行动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当今社会的道德既是建立在一定价值基础上的理念与思想体系,也是一种适应现实客观环境的能力和技能。只有体验式德育,才能帮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德育的执行力。

(二)加强有效的家校联系

上海市商业学校规定:(1)对每年进校的新生班主任老师要进行一次家庭普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一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便在今后的教育中提高针对性;(2)在其它年级里班主任也要有一定量的家庭访问任务;(3)在平时的教育中应经常与家庭保持联系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4)每年学校还进行一次家长在校一日活动,来密切家校之间的关系。

(三)严格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学校针对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上海市商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上海市商业学校考试管理制度”、“上海市商业学校思想品德奖惩条例”、“上海市商业学校实习管理条例”等。学校对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表扬于奖励,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除了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外,也进行相应的严格的校纪处理。如学生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习惯都要受到学校的严肃处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的严格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

(四)优化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青春期心

理卫生和恋爱观教育职校生由于长期饱偿学业成绩差引起的自卑心理的折磨,心理问题成了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学校专门为各年级同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增强自信心,树立远大理想。由于职校生处在青春期发育最旺盛的年龄段,对异性有了比较强烈的心理需要,加强对他们在异性交往中的引导,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早恋的危害与异性交往的尺度等。学校在为学生开设心理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定期为学生开设了青春期教育的讲座、录像和电影,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每年利用“十六岁花季仪式”、“十八岁成年仪式”等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们的青春期教育和恋爱观教育,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五)加大法制教育的冲击力度

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法律和法规的完善程度和健全状况,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则表现在人们对社会法律法规的自觉维护和模范遵守上。对学生进行法制法规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法制宣传和教育,促使学生增强法制意识,既要学会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又要学会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为此,学校每年都邀请法律部门的专家学者到校为同学们作有关的法制报告,对社会上学生案件中的典型案件进行分析,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一些法律常识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帮助同学们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六)规范师德素养的培育体制

上海市商业学校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如开展“今天我如何做老师”、教师的“严”与“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形象”等方面的研讨和演讲;开展“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的宣传;开设“推进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讲座、举办“班主任暑期学习班”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老带新”、“优带新”、“党带群”等互帮互助的帮带措施。让老教师把他们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新的教师和年轻的教师,对新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新老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环境,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这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

(七)营造温馨有序的班集体育人氛围

职校学生范文篇4

关键词:啦啦操教学;职校;学生自信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及身心全方位的健康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基层技术人员,是最为重要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我国职业化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校方注重于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职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啦啦操是体育课中的一个运动项目,开展啦啦操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职校学生的自信,推动职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啦啦操教学概述

1.1啦啦操简介。啦啦操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部落社会时期在一些仪式上所表演的手舞足蹈用以激励士气的原始行为。啦啦操是单项体育运动,可以与常说的三大球类并列。现代啦啦操最早兴起于美国,并风靡了一百多年,在美式足球、篮球以及排球的赛间都可以观看到精彩的啦啦操表演,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到现在为止,啦啦操吸收了包括现代舞、爵士舞等元素,已经成为一项形式丰富,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的热门运动项目。在国外,不少名人都曾进行啦啦队表演,包括卡梅隆•迪亚兹、桑德拉•布鲁克、小布什、罗纳德•里根、艾森豪威尔等等,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1]。1.2啦啦操教学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啦啦操教学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我国啦啦操教学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仍然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大部分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内,很多的啦啦操教学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认知不足的问题,啦啦操运动在女生中开展较好,而在男生群体则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体来看,我国的啦啦操教学发展迅猛但是缺乏基础,因此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宣传和啦啦操内涵化教育教学是当下啦啦操运动教学的重要目标。1.3啦啦操运动的优点。啦啦操运动有着鲜明的优点,首先它是一项与啦啦队文化紧密相连的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啦啦操运动可以提高运动者的协调性,还可以为其他运动员加油鼓劲,非常实用[2]。再次,啦啦操是一项需要集体配合进行的团体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啦啦队队员的集体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啦啦操是一项可以通过手舞足蹈的活动来宣泄情绪的运动,对于缓解心理压力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2啦啦操教学对职校学生自信的影响作用分析

啦啦操教学对于职校学生自信的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从下列的学习、形体以及社交等三个方面观察啦啦操教学对职校学生自信的影响情况。2.1提升职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啦啦操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运动量,可以充分地伸展身体,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手能力,而学习自信的核心之一就是动手能力。学生在进行啦啦操运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于提升学习自信有帮助。通过适量时间的啦啦操运动,学生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可见啦啦操教学对于职校学生学习自信的重要性。2.2提升职校学生的形体自信。啦啦操是一项能够塑造健康形态,提升身体协调性的运动。职校学生可以在进行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形体的变化,发现自己形体和协调的美,而处于职校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自身形体的变化极为关注[3]。学生形体美的提升与发现,自然会提升职校学生的形体自信,从而为职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心理基础。2.3提升职校学生的社交自信。啦啦操运动是一项与篮球、美式足球等团体运动息息相关的运动,也是一项团体运动。职校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参与到团体中来。由于啦啦操运动需要学生多人进行配合完成相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自我的社交技巧,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内心的封闭心理,扩大社交范围,从而愿意与人交流,善于与人交流,消除所谓的“社交恐惧症”这对于学生的社交自信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也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3啦啦操运动在职校中开展面临的问题

啦啦操运动在职校内开展并推广,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等三方面的因素既是啦啦操运动最大的推力,同时也是啦啦操运动开展以及推广所面临问题的最主要来源。3.1职校学生体育课参与度差。职校学生对于体育课以及对于啦啦操教学的参与度不高,是限制职校啦啦操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职校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定位是“休闲课程”,并未打算在体育课堂上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技能;二是对于啦啦操运动的认识不够充分,部分男同学认为这是一项属于女生的运动,因此在开展啦啦操教学时内心抵触,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4]。3.2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由于我国的啦啦操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缺乏专门的啦啦操教师培训机构,不少从事啦啦操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在进行教学时只关注学生的肢体动作模仿,而对于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教学核心等等关键内容一知半解。因此,如果不解决师资问题,那么很难真正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啦啦操教学的质量。职校的啦啦操教学师资力量同样的薄弱,这是我国整个啦啦操教育领域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5]。3.3学校对于啦啦操教学的不重视。校方的支持与否也是决定职校开展啦啦操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部分职校的校方对于啦啦操运动都不甚了解,在校方部分领导的认知中,啦啦操也只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课教学项目,并无特殊之处。且校方部门、领导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程度不够,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业、技能等情况,而对于体育课一类的课程相对疏忽,最终导致了啦啦操教学很难得到校方的支持,那么引进师资、创建啦啦操团队等项目也就无从谈起。

4啦啦操教学提升职校学生自信的对策分析

针对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啦啦操运动在职校开展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职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参考借鉴普通高校开展啦啦操教学的成功经验,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地制定出最为贴切实际的对策,推广啦啦操教学并提高职校学生自信。4.1发泄情绪,健康身心。对于职校生来说,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重,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职业技术,另一方面还要承受来自早早就业的社会生存压力,长期在如此沉重的压力下成长,对于职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啦啦操是一项与音乐相联系在一起的运动项目,职校学生可以在运动与音乐中,发泄情绪,释放压力,从而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以及生活的自信心。4.2带动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啦啦操运动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有益于学生最大的特点。啦啦操教学必须要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工作中,在教授动作开始时就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了解只有靠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啦啦操表演好,并且在训练中以组为单位开展训练,充分带动职校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6]。4.3重视发展,扩大影响。发展学校的啦啦操教学,引入师资、对教师进行再培训、创建校级啦啦操队伍、开展啦啦操相关比赛活动等等。让学校的啦啦操教学发展与国内的啦啦操运动发展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扩大啦啦操运动在学校教学以及社会上的影响力,让职校的啦啦操教学真正发展起来,让啦啦操成为热门运动,才能够做到让啦啦操被更多的人认知,从而愿意学习啦啦操,提高职校啦啦操的教学质量。

5结束语

新时代,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学业转移了一部分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新时代,我国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无论是顶端高校培养出的精英人才抑或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基础技术人才,社会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不但要充分掌握知识,职业技能熟练,更要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开展啦啦操教学,可以帮助职校学生提升自信,帮助职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展啦啦操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曹茜.啦啦操教学对女大学生自信的影响作用探讨[J].长江丛刊,2017(23):233.

[2]洪朝阳.浅谈合作探究在中职花球啦啦操课程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0(10):38-39.

[3]袁琳,马莲.啦啦操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解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102-103.

[4]荣小辉.啦啦操引入民办高校体育课堂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155.

[5]徐瑞芳,陈丽妹.啦啦操运动员自信心来源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6):33-35.

职校学生范文篇5

职业学校学校学生辍学现象的增多,对社会、家庭、学校都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学生是否愿意上学完全凭个人的意愿,国家并无法律约束,学校更没有约束力。由此引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异常激烈。各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职业学校招生大战中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如下大功夫制做招生简章,给予学生学费优惠等。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努力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各项服务等各方面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办学条件,吸引学生就读。2007年秋季开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可申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元,尽管如此,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职业学校生辍学?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职业学校生辍学呢?

一、职业学校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1.学习动机丧失造成辍学。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主要活动也是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理论知识的获得,操作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然而,不少学生厌恶学习,甚至对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在百无聊赖厌恶恐慌之中辍学了。

主要表现在:⑴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早已希望离开学校,不想读书,读不进书,在家长的逼迫下读书,只好在学校应付教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对考试存在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⑵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⑶学习动机层次不高。⑷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⑸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2.心理的落差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是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以求社会上谋生。而学校受资金、师资、设备、学习周期等条件的制约,专业设置难以紧跟市场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师资和必要的教学实习实践设备会让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是上当受骗的感觉,进而辍学了。

3.学生在校受到了委屈或不良因素的干扰。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对学习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学校的住宿条件、就餐的环境和质量、课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的简陋让学生难以坚持下去。同时孩子缺乏交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无法克服就辍学了。

4.就业希望渺茫又是辍学的另一原因。主要表现在:⑴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⑵择业紧张焦虑心理。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⑶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二、防止职业学校生辍学的对策

1.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⑴在学校醒目的位置设置导向性的图案或经典语言。例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汗水滴滴练技能、焊光闪闪铸辉煌”等启发性、引导性的标语,形成正确的舆论。⑵各个不同的节日,把全校宣传橱窗布置一新,宣传橱窗的内容与节日有机结合。⑶抓住各种典型事例来制造和形成正确的舆论。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动机层次和兴趣,防止学生辍学。

2.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用严格的管理训练学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很难想象能够把这些“特殊”的学生教育成才。不仅要说服教育、更要严格管理,但严格的管理不等于不尽人情的管理,更不等于法西斯的管理,而是要“严而有度、严而有别、刚柔相济”。因此,制定科学的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学生辍学。

3.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没多大兴趣,是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教育目标难以达成的根本原因。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比较符合他们的特点,就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还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辍学。

4.用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⑴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与学校的收费标准相对等。⑵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到满意,要树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企事业用人单位满意的质量观。所以,在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方面必须要下功夫。⑶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遵循教育管理规律,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树立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管理者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效果首先是要让学生家长感到满意,最终要达成教育目标,让学生自身感到满意。学生自然也就不会辍学。

职校学生范文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辍学原因对策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激增,但与此同时职业学校学校学生辍学数量也随之增长。

职业学校学校学生辍学现象的增多,对社会、家庭、学校都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学生是否愿意上学完全凭个人的意愿,国家并无法律约束,学校更没有约束力。由此引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异常激烈。各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职业学校招生大战中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如下大功夫制做招生简章,给予学生学费优惠等。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努力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各项服务等各方面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办学条件,吸引学生就读。2007年秋季开学,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可申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元,尽管如此,学生辍学现象依然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职业学校生辍学?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职业学校生辍学呢?

一、职业学校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1.学习动机丧失造成辍学。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主要活动也是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理论知识的获得,操作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然而,不少学生厌恶学习,甚至对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在百无聊赖厌恶恐慌之中辍学了。

主要表现在:⑴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早已希望离开学校,不想读书,读不进书,在家长的逼迫下读书,只好在学校应付教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对考试存在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⑵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职校生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⑶学习动机层次不高。⑷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⑸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

2.心理的落差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是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以求社会上谋生。而学校受资金、师资、设备、学习周期等条件的制约,专业设置难以紧跟市场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师资和必要的教学实习实践设备会让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是上当受骗的感觉,进而辍学了。

3.学生在校受到了委屈或不良因素的干扰。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对学习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学校的住宿条件、就餐的环境和质量、课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的简陋让学生难以坚持下去。同时孩子缺乏交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无法克服就辍学了。

4.就业希望渺茫又是辍学的另一原因。主要表现在:⑴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⑵择业紧张焦虑心理。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⑶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二、防止职业学校生辍学的对策

1.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⑴在学校醒目的位置设置导向性的图案或经典语言。例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汗水滴滴练技能、焊光闪闪铸辉煌”等启发性、引导性的标语,形成正确的舆论。⑵各个不同的节日,把全校宣传橱窗布置一新,宣传橱窗的内容与节日有机结合。⑶抓住各种典型事例来制造和形成正确的舆论。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动机层次和兴趣,防止学生辍学。

2.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用严格的管理训练学生。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很难想象能够把这些“特殊”的学生教育成才。不仅要说服教育、更要严格管理,但严格的管理不等于不尽人情的管理,更不等于法西斯的管理,而是要“严而有度、严而有别、刚柔相济”。因此,制定科学的制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学生辍学。

3.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习没多大兴趣,是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教育目标难以达成的根本原因。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比较符合他们的特点,就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还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辍学。

4.用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⑴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与学校的收费标准相对等。⑵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到满意,要树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企事业用人单位满意的质量观。所以,在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方面必须要下功夫。⑶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遵循教育管理规律,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树立有教无类的思想,教育管理者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效果首先是要让学生家长感到满意,最终要达成教育目标,让学生自身感到满意。学生自然也就不会辍学。公务员之家

职校学生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构成;调查;分析

据调查统计,目前用人单位接收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是用于基层技术或管理岗位,需求的基本都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从事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毕业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

1.职业能力概述

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高职教育主要是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应主要是面向基层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在工作岗位中应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并能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根据这一特殊要求,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也应有其特殊的地方。

2.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关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尽管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较多,但都指出了高职生职业能力应包含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只是在各种能力具体构成部分及划分上存在异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们在探讨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同罢了。

我们在探讨高职生职业能力时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我们认为确定高职生职业能力时首先应考虑的就是能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满足了单位的需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有用武之地,学生和学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保证各方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三方面因素出发,综合各学者的观念以及我们对用人单位和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问卷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认为高职生职业能力应由三部分构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构成如下表1所示:

⑴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各项技术要求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必备的科学和文化基础之上,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对于高职生而言,专业技能甚至比专业知识储备更为重要。

⑵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能力是发展能力,强调逻辑性和合理性,是毕业生在进入职业生涯后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积累经验,实现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包括职业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职业认知能力是指高职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定位和前瞻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才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业,对待将来的工作,对待可能会面临的职业压力,才能避免好高骛远,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实践动手能力是指把成熟的技术与成功的设计引进、消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必须要有高素质、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和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从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高职生的就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而且社会对高职生的需求持续保持上升的趋势,原因在于这些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职业能力,是有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也是保证高职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因素。

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对高职生而言,创新能力着重体现为运用创造性的劳动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创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企业占领市场提供保障。在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是毕业生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素质之一。

学习能力除了指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外,还包括走上工作岗位后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展专业领域,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以及学习他人的长处,如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弥补自己短处的能力。学习能力对职场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是比较重要的能力之一。

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亲朋好友、师生、同事等身边的人,都是获得信息的渠道。对于获取的信息还应学会取舍,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只有积极主动的搜寻信息并善加利用,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和行为,将个人观点与优势准确、恰当的表达出来,使对方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能力。对毕业生而言,想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可能要经过多次笔试和面试,表达能力在此起到重要的作用。走上工作岗位后,要能把自己的工作有质有量的表述出来,让同事和上级了解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也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因此,高职生要注重加强表达能力的培养。

⑶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它既是生存能力,也是发展能力,是毕业生步入社会,顺利工作的必备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贯彻上级的意图,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从大局,互助协作的能力。团队合作是团队作战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现今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是用人单位作为人才评估的最重要标准之一。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求本单位职员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将个人的一切与单位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实现团队真正的互助合作,发挥团队的最大功效,为单位创造最大的利润。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协调好组织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组织成员与组织的利益关系,并在关键时候敢于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一个团队有一个唯一的目标,团队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才能保障团队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管理能力对毕业生今后职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平时开始培养和锻炼。

吃苦耐劳能力是现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生时比较注重的能力之一,这与用人单位岗位是密不可分的。面向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大多是基层技术或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多数情况下劳动强度大,很多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基本没做过繁重的劳动,在刚进入职业角色时难免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才能坚持下来。

职校学生范文篇8

(一)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二)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三)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

斯宾塞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职校学生范文篇9

关键词:德育教育;职校学生;心理健康

一、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职校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其主要是因为成长阶段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会出现心理失衡、内心困惑、心理矛盾等现象,而这些矛盾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对学生起到了不正确引导。而目前我国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绝大部分体现在学习、社交及就业选择方面。当学生存有心理问题时,其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降低,同时还会存在自信心受损的情况。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来源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偏科、家庭条件差等的影响。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后会因为社会目光产生自卑感,这时对于一些成绩相对较差、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会有较大影响,表现出适应性较差的情况。同时因为学生存在自卑感,无法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出现消极情绪。一些学生学习效率较低,面对新型授课方式较为困惑,最终会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受到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学生会过早接触社会中的黑暗面,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出现一种心理定势,他们特立独行,在学校内部违反校规校纪。职校学生年龄大部分处于青春期前后,这时其自我意识增强,在受到教师与家长约束的时候会产生逆反心理。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与家长没有对学生采取正确引导及合理约束,就会使学生逐渐放纵,堕落。并且,职校学生自身生活阅历较少,三观薄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1]。职校学生在进行社交和情感表达的时候较为被动,无法正确梳理人际交往关系,在这时学生会存在自我认识偏差,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职校学生对于情绪的把控力度也较弱,在进入职校后,学生心理落差较大。一些职校学生家长会以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优异与否的依据,这会使职校学生存在抑郁情绪,极易受到外界情绪因素影响走上极端道路,心理较为脆弱,以及情绪调节能力差,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状态。

二、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形式化。当下,大部分教师与家长并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因此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形式化较为严重,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行动敷衍。心理健康作为学生适应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与家长给予充分关注,因此需要校内通过组织心理健康培训、讲座等活动,积极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但是由于现阶段职校并没有转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导致教学流于表面,甚至存在临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情况。一些职校为了应付检查,临阵在校园内张贴了字画,并在检查完毕后迅速揭掉,这种虚假工程不仅无法对学生发展起到针对性作用,还会影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职校内形式化严重成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发展的因素之一。(二)师资能力较低。我国职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较少,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平均一名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指导五千名以上学生,而国外发达国家一名心理教师所对应指导的学生仅为一千五百名,差距较大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收到实效。我国当下职校心理健康教师数量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教师的资格审查严格程度会慢慢放低,从而使教师教学能力不高[2]。国外发达国家每年可以产生的心理健康博士为九千人,心理健康硕士为九万人,而我国与国外相比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师资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相关调查研究表示,我国当下职校内部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是以兼职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兼职教师的资历较低,在担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同时还会兼职其他工作,无法深入心理教育事业,不够专业,长时间使用这种师资教学方式还会导致教师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无法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正确指引。(三)地域差异大,实践水平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国内较低水平,不同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不同。对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来说,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重视程度较高,具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开展心理健康研究,还获得了一定极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来说,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对这些地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还需要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由于这些地区的学生接受不到心理健康教育而经常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产生心理问题部分原因是实践水平较低,使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极端的现象。理论研究发展缓慢的前提下,实践发展便无从提起,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建树较少。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知识内容由于无法结合,也将影响心理健康研究的合理开展,最终导致一些研究理论受到约束,形同虚设。基于理论研究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低水平层次,价值突破性较低,使其无法实现整体性教学。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水平较低、服务性较差[3]。针对实践研究来说,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降低了其实践的有效性,并且研究对象不够典型,也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公平合理性,存在较大误区,无法合理进行变量控制。

三、基于德育教育的心理健康改进

(一)对职校内部环境进行优化。职校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德育教育为基础,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正确的引导作用,使职校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帮助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其成为有文化,有道德的青年。教师应将职校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融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找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为社会发展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才。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因此学校内部环境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较为重要的作用。职校需要针对校园内部文化环境进行合理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划,使学校内部环境拥有统一的风格。针对学校内部不同的场所可以为其赋予一定的文化寓意,丰富学生的日常文化生活,将职校教育精神理念充分展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引导,形成较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进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做出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爱国主义、民族教育为主,开展技能及知识竞赛,丰富校内活动种类,如体育节、成人礼、军训、文化竞赛等[4]。学生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中可以发挥出自身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及综合素养。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才能让学生将自身综合素质展示出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利用互联网进行高素质教学团队建设。近几年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信息化技术融入多个行业中,其中也包括职校。这时职校教师应该学习信息化教学方式,从而建立较为健康的教学平台。如可以基于政府网络资源实施德育教育,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宣传时,可宣扬政府提出的政策与精神,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德育活动的宣传。职校内部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室,对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沟通的情况下敞开心扉,实现心理健康改进。有效避免忽略学生的现象发生,辅助教师更好地感受职校学生心理状态,进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职校可以定期对学生实施心理状况调查,保证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也属于当前职校基于德育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改进的目的。职校内部的主要教育环节就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假如学校无法从基础上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那么就会导致职校教学目标的落空[5]。职校教师自身个人专业能力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职校应该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不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强化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使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从基础上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完成德育教育下心理健康改进。(三)增加实践活动,发挥家庭和社会教育作用。职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学生大部分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学生在家庭中的交流沟通方式与情感表达方式都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职校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加速心理健康改进的实现。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使家长辅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家庭教育宣讲等内容实现。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思想变化,及时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使学生能够端正心态,积极地面对一些消极事件。同时,教师可以让家长观察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产生自信。拉近学生与家长内心的距离,家长可以在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疏导,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家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会受到较多的关注,因此职校可以加强社会共建,发挥社区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使其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而为德育教育下心理健康改进奠定基础。针对一些对于未成年人产生侵害的行为需要明令禁止,避免社会环境对职校未成年人产生危害。职校内部也可以定期展开多种社会活动,比如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义务劳动,让学生到孤儿院及养老院等场所进行献爱心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德育教育进行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对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剖析,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产生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诚.我国中职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2019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20(3):20-25.

[2]夏秋辰.特殊教育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新探索——围绕小学德育工作的感悟与思考[J].读与写:教师,2020(3):1.

[3]程显新,李程远.浅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385.

[4]沙继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实现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6):170.

[5]钟丽平.基于心理安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探析——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12):165-166.

职校学生范文篇10

学校有效教育缺失是造成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的缺失的重要原因。近十年来,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学生每日生活在书山题海中,学校和老师只看见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上,高中时期学习成绩属于中下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扎实的知识基础;思想上,不追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有轻微的自卑倾向,自信心缺失;行为上自由散漫;家庭环境方面,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家庭情况一般都比较复杂,父母离异、单亲等情况较多。面对这样一群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育责任中育人要重于教书,学校和老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实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导向以及适当的心理教育辅导,加大学校在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等软环境上的投入。

2职校学生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是评价标准滞后于道德水平的发展

如何判断当今时代职校学生的道德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首先就必须弄清楚评价标准是什么,评价标准不同,判断的结果也就不同。现在看来,目前我们不自觉使用的两个评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职校学生了。其一是已经过时的评价标准,即用旧时代的标准来衡量现如今职校的学生。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道德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变革,道德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其二就是用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标准去衡量。

3职校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观原因是个人基本素养降低

现如今的职校里,遵纪守法、孝敬父母、文明礼貌仍然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工作,但是少数学生的道德败坏行为影响职校学生的整体形象。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以及激烈的招生大战,使许多职校都降低了入学的招生分数标准,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参差不齐,甚至一部分学生在人格和道德上存在缺陷——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集体、国家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没有集体荣誉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很少有人会将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学校又没有给予这方面足够的重视,时间长了,各种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于是出现了一些“品质败坏”的学生。

4职校学生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道德水平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和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渗透下,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都呈现出下降的现象,从国内屡见不鲜的“不敢扶老人过马路”现象,到国外媒体报道的中国游客素质低下等一系列事件,都反映出我们社会道德的现状。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极端利己主义的现象已经大大增加,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本身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没有人能脱离这个物质社会。

5职校学生道德缺失的间接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