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1:54:43

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范文篇1

一般认为,日本天皇始于645年的大化革新。那时,天皇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而存在,以天皇为中心的旧贵族联合组成了朝廷,统治着全国。到了12世纪的“镰仓时代”,由于封建割据,诸侯混战,国家权力落到了军政府武士阶层手中。

1868年,日本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取消了武士特权,建立起新兴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并继续实行天皇制度。《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对外代表国家,对内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但是,在天皇身边,有两个政治顾问集团,即枢密院和元老院,“两院”实际上左右着国家最高方针的制定,天皇更多的是起“精神支柱”的作用。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时,提出保留天皇制度,为的是继续保留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当局,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保持局势稳定,也不想即刻废黜天皇。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说过:“天皇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战斗力。”这清清楚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意图。但是,美国不愿让天皇制度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在美国当局影响下拟定的日本新宪法规定: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从事一些形式上、礼仪上的国事活动。例如: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根据内阁的建议颁布宪法修正案、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解散国会;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等等。因此,天皇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已微乎其微。

天皇一家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大财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皇室拥有的财产相当于当时三菱、三井两大财阀财产总和的3.5倍,占有的土地相当于日本所有大农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和的4倍。日本新宪法规定:皇室财产统属国家所有,皇室及皇族费用列入国家预算,经国会批准后拨给;皇室重大问题由以总理大臣为议长的“皇室会议”决定。但在实际上,国家拨给皇室的费用浩大,天皇及皇族仍然过着豪华的生活。

二、为什么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视耶路撒冷为圣城? 耶路撒冷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古城。阿拉伯人习惯地把它叫做“古德斯”,即“圣城”。在犹太人的语言——希伯来语——中,“耶路”是“城”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平之城”的意思。耶路撒冷建城几千年以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它为“圣城”。这是为什么呢?

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其主要经典是《旧约全书》,奉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这块地方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希伯来王国,定都耶路撒冷。经历了扫罗、大卫、所罗门三个王朝的统治,它达到了极盛。所罗门王大兴土木,花了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为犹太教的神——耶和华——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大圣殿。圣殿坐西朝东,长200米,宽100多米,外表壮观,内部华丽,四面八方的信徒和游客纷纷涌来朝觐和游览。于是,圣殿逐渐成为古代犹太人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的中心,犹太教也就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城”。后来,耶路撒冷被外族攻占,圣殿也曾两度被罗马人所毁,一直没有恢复,只是在圣殿的断垣残壁上建起了一堵城墙,犹太人称之为“哭墙”。每逢星期五,都有人到“哭墙”处进行祈祷。

政治常识范文篇2

A.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B.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

C.俄罗斯不再是世界政治舞台中重要的一极

D.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3.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4.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D.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5.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执政为民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7.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

A.兴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高潮

B.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采集者退散

C.兴起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新高潮

D.兴起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高潮

8.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成果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考试大论坛

9.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

A.在新的时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10.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C.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D.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政治常识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政治常识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较为成熟,看待问题比较全面,对待问题有属于个人的思考和判断,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教材内容,会使学生丧失政治常识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因此,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分析互联网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应用技术的支持和辅助,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枯燥的教材内容转变为图像、视频、照片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政治常识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想要深刻地记住大量的政治常识知识需要花费时间去背诵。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专注于学业上,加深学生关于政治常识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例如,在学习《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的内容时,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依据教材内容和相关课程资源设计精美的教学视频,当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些教学内容,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想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背景是什么呢?”“国家政权还包括了哪些内容?”等,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探究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查阅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进行在线搜索、与其他人在线沟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和信息等各种方式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政治常识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1.2有利于优化和改革政治常识教学内容,促进学习针对性的提高。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教学方式倾向于形式化、机械化,那么容易造成本末倒置,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想要提高政治常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就得不断改革和优化政治常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政治常识知识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进行《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一节内容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2008年雪灾的具体情况,“2008年的雪比往年来得早了一点,也比往年的雪要大的多……”通过教师在旁的描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有关于雪灾的图像、照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消防人员和人民子弟兵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伟大奉献精神,发生雪灾的时候国家立马派出了救援队,甚至是年迈的校长不管天寒地冻还是出门铲雪,只为了便于学生出行,教学视频给学生展示了这样的一幕幕,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1.3有利于开放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放政治教育模式,给高中政治常识教学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当学生学到《依法参与民主监督》的内容时,可以在智能终端上查询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以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1.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的教学视频能够将真实形象的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数据。政治教师要清楚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避免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方式,应当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习理解能力设计科技适当的教学方案,重点突出、深化政治常识知识点。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将鲜活,生动、形象的事例展示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实现高中政治常识教学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坤坤.互联网在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72).

政治常识范文篇4

A.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B.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

C.俄罗斯不再是世界政治舞台中重要的一极

D.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2.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3.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4.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D.国家的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5.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执政为民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7.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

A.兴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高潮

B.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采集者退散

C.兴起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新高潮

D.兴起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高潮

8.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成果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考试大论坛

9.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

A.在新的时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理论要求

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10.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B.中国特色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C.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D.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政治常识范文篇5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们学院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学院在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上呈现了多元化的态势,相应地,也就要求我们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颇具特色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同时有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专业人才,是我们一直想要研究的课题。宪法学作为法学基础理论学科,是所有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学对象,或同一教学对象对不同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很不一样,这种情形在公专法学专业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经过课后与学生交谈,我们才知道,原来学生们存在着喜“新”厌州日”的心理,一些公专法学专业学生认为,大一宪法学课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在他们高三学习《政治常识》时,已经有所接触,这部分内容对他们而言.缺乏新意,甚至有“炒冷饭”的感觉,现在他们希望老师讲授一些过去没有涉猎过的崭新的内容经过一番了解,我们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究竟他们当中对宪法学这种喜“新”厌“旧”心理的普遍程度如何?大一的宪法学与高三的《政治常识》的内容是否有所雷同?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到了什么程度了为了解释我们心中的疑惑,更为了有的放矢地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我们组织了宪法学教学问卷调查,想籍此作为我们探究宪法学教学改革,以及宪法学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有效性的切人点.

二、关于宪法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学科体系是理论知识的结构和排列次序,以便学者有序地开展学习、研究,对本学科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宪法学作为一门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作为2以〕2级公专法学专业的宪法学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魏定仁上编的宪法学,该书的学科体系是: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主要论述r“宪法的概论、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三、四章讲述“国家性质、国家形式”;第五章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六章讲述“中央国家机关”;第七、八、九、十章分别阐述“我国的地方制度、司法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宪法学的课程内容与高三的政治常识有所雷同.究竟有多少内容是雷同的呢?我们对大一的宪法学和学生在高三的《政治常识》这两门课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从课程体系土_看,宪法学中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这几章都分别在高三《政治常识》中出现过,归具体章节详略不同因此,宪法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的确与高二的《政治常识》有相同之处(一少从具体内容来看,宪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发展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制度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当然,宪法学在研究本[fiJ宪法的同时,也研究外国的宪法与宪政制度。但由于宪法学是以中国宪法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此,宪法学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和阐明宪法典的内容。总的来看,无论在体系结构方面或者在主要内容力-面,宪法学同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典之间,既相重合,又互有区别重合的是基本内容,不重合的是非基本内容而政治常识则是侧重于对宪法典中的有关内容加以常识性的介绍,因此,宪法学中的“宪法概论”、“宪法的历史发展”、“司法制度”、“国旗、国微、国歌和首都”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内容,都是政治常识所没有的_尽管在表面上宪法学课程天部分内容与高三的政治常识有所雷同,但是,宪法学所体现出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都是高中阶段的政治常识所无法比拟的况且,大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使知识徽增加,知识面拓宽)同时,宪法学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学好部门法的基础,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宪法学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领会和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范,而且还要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好法学的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学生了解宪法学内容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宪法学课程内容的了解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宪法学的教学问卷调查,我们抽取了其中的140张有效的问卷进行分析、在这140张问卷中,有84人(60%)高考选考科目是政治眼{J为政治生),有56人(40%)高考选考科目是非政治科(即为非政治生)_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考生不得不认真复习选考科目,对于政治考生来说,高三《政治常识》的内容已经被考生背得“滚瓜烂熟”了、因而宪法学中与《政治常识》相同的知识点,再也不是新知识了,也可能因为这样,他们学习宪法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已大打折扣了。纵观高三《政治常识》的内容,大致介绍了常见、基本的政治概念和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等基本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了解学习的远不及宪法学上的内容宪法学却是贯穿于我国各个部门法学之中,从总体上统领其他部门法的“母法”,‘亡是法学中的基础学科,因而不能以常见、基本的政治概念就i叮以代替宪法赞的实质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学‘}只是掌握宪法学相关知识点的“皮毛”.其实质内容,许多学厂L还是知之甚少更何况我们学生当中还有不少的非政治考生,他们对政治常识的掌握程度更逊于政治考生因此,学生对宪法学掌握的程度还不算高.

四、关于宪法学教学的改进

在宪法学的教学问卷调查中,学生们提出r小少改进宪法学教学的建议,针对这些建议,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我们对改进宪法学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一)设计切实可行的课堂方案,灵活地用好教材,把握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各有不同,既有公专法学专业,又有成人法学专业,还有业余法学专业;不同的专业所施用的教材不同,所用的课时也有差异,因此,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切实可行的课堂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死抠教材,要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情况和心理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并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把国内外法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一些理论前沿的学术动态,不断地丰富、完善教材,使大多数学生学有所长}另外,教师在授课时,应把握教学中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对重点和非重点给以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重点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一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该问题的本质及其相关的知识点。当然,要彻底解决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不够吃”的现象(如前所述,此现象在公专法学专业尤为突出),在新生人学编班时,把高考时选考政治科的学生编在同一班上,就能避免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对宪法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有利于宪法学的教学。或许,这是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二)案例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宪法学的教学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们较喜欢案例法教学。但由于宪法的至高性、原则性和无具体制裁性的特点,以及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陷和公民宪法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得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多数案件的裁决都是以具体的部门法为依据,因此,与具体部门法相比,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并不多,这成为制约宪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瓶颈”。那么,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一难题呢?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收集、挖掘与宪法有关的案例或话题,运用比较生动的案例或热点的话题、简明流畅的语言去阐释法律理论与制度,并在案例的解说或法律理论的阐释中,向学生们提出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们思考问题,从而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探讨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适当的课堂讨论,激励参与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只有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得到发挥才能成功。适当的课堂讨论,能够把学生激励起来,使其参与其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体验,情理交融。课堂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某些争论性的或在学生当中可能有不同见解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才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逻辑思维和口才都是法律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课堂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分班、分组讨论,由各班、各组派出代表进行阐述观点,再由教师对各个代表的观点进行评说,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

政治常识范文篇6

该套试卷中常识判断部分所包括的内容和题型比较全面,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是面面俱到,给广大考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每种题型之中,不同的知识点都被交叉编排,毫无规律性,不利于考生集中答题思路。

该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中常识判断部分所考查的内容包括哲学、邓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法律以及行政与时事、历史、地理、文学常识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公务员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所能考到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们就对试卷中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点评。

在该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中常识判断第一部分的单项选择题中,哲学、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常识以及行政与时事、历史、文学常识题目比例相近,维系了内容的完整。哲学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基本上考查的是考生对所学哲学原理的记忆与运用。但主要以对重要哲学概念的运用性记忆为主。而邓小平理论部分也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记忆性试题。考查考生对具体概念、具体事件和时间地点的记忆情况。这种题目无法以巧取胜,唯有死记硬背,较为枯燥。

题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与现实联系紧密,需要考生加强对时事热点问题的把握。着重加强对近年来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掌握情况。国家重点计划、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关键词等等也需要大家去着重记忆,这些部分也是该试卷的考点之一。

政治常识部分可以并入法律常识之中一起进行分析。原因是这些政治常识通常考查的是宪法方面的内容。不少的政治常识所考察的往往是宪法中有关国家机构等政治方面的内容。法律常识部分的内容则较为零散,包括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内容。其中有些是对各种法律条文原文内容的考查,技术含量不高。而有些则是需要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以选出正确的答案,这就需要考生对各种法条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加以运用。而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又有两种不同情况需要大家注意:一种是直接将法条原文放到选项中要大家选择。这种题目较为简单,大家只要记清楚法条原文即可直接进行判断。还有一种是将不同的材料放入选项之中,由大家选择一个适合题干要求的材料,如多选题中根据《继承法》对不同收益与权利的继承问题等等。

政治常识范文篇7

一、宪法学在教材、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宪法学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1)宪法学教材管理比较混乱,导致宪法学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据初步统计,从1980年到1999年,共出版过70多种宪法学教材,进入21世纪后,宪法学教材逐步增多,不少大学的法学院都有了由自己的教师编写的宪法学教科书,而且有没有一本由本校教师主编的宪法教材,已经被人们视为该校的法学学科有没有能力自立于中国法学院系之林的标志之一。[1]这种随便编写教材的状况虽然貌似“学术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导致很多教材可信度和学术水平都不高,漏洞很多。

(2)教材体系编排基本依据宪法典,缺乏自身理论体系。“从1957年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宪法学教材开始,在体例编排上,基本上以我国宪法典的条文顺序为排列主线,同时参照了宪法学理论的逻辑要求而形成。大多数教材都是在宪法学基本原理之后,介绍宪法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内容”。[2]这样编排的宪法学教材体系使宪法学成为注释宪法学,宪法学自身的理论体系难以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宪法学的学科性不强。

(3)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虽然,目前的宪法学教材在内容上较之于前些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部分宪法学教材或者相关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仍然还存在着内容陈旧,理论性不强,脱离实际,不能回答现实问题等问题。

2.宪法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1)教学方法仍然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方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与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密切。但是从目前宪法学教学方法来看,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的仍然是对学生单向灌输的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宪法典的结构为基线展开其授课内容。这些年的宪法学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内容的讲授往往使学生对宪法学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教科书的层面上,容易脱离实际。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3]单纯的理论讲授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改进这一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2)考核方式单一。在目前的高校中,宪法学的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是标准化命题,偏重于对宪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宪政能力的测试。从性质上来说,宪法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法学,但从宪法学的教学目标来看,宪法学更注重宪政能力的培养。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宪政能力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宪政能力的提高。

3.学生学习宪法学的兴趣不高

由于宪法学的基础理论课性质,在目前的高校中,宪法学课程普遍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但是其内容的相当一部分和大一新生在高中所学的“政治常识”相同,对于缺乏新意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感到厌倦,他们希望学习一些他们以前没有学习过的内容,再加上宪法学教材的内容过于抽象空洞,实际应用性不强,所以学生很容易对宪法学产生乏味、枯燥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改进宪法学教与学的措施

由于宪法学教与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宪法学实际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提高对宪法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课程教学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所述,由于宪法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和大一新生在高三学习“政治常识”的内容相同,这部分内容对他们而言,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法学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一是应明确宪法学课程的学习目标。首先,宪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以宪法理论、宪法历史发展以及由宪法所规范的国家制度和原则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虽然宪法学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和阐明宪法典的内容,在表面上宪法学课程大部分内容与高三的政治常识有所雷同,但是政治常识和宪法学也存在很大不同,首先两者所体现出的理论深度和系统性不同,政治常识只是对国家制度常识性的介绍,而宪法学则是对宪法典内容的系统分析和理论概括,其理论深度远高于高中阶段的政治常识。其次,两者的内容也有些许不同,宪法学中有“宪法的历史发展”和“宪法基本理论”等内容,而这些政治常识则没有。再次,宪法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学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在能力的培养。而政治常识则注重对国家一些基本制度的知识性掌握,重在知识的学习。[4]二是应提高学生对宪法学重要性的认识。要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学科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且使其认识到学好宪法对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加强宪法学教材管理和宪法学理论研究

(1)加强宪法学教材管理。在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宪法学教材的选用上,应杜绝盲目使用由本校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尽量选取在国内影响力比较大、权威性比较高的教材,要改变教材的选用由主讲教师一个人决定的做法,整个宪政教研室应对选用的教材进行集体研究,每学期对主讲教师申报的教材进行集体讨论,根据培养目标、授课对象、专业特色等情况统筹考虑,共同选出最优教材。

(2)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从目前的宪法理论和实践来看,造成我国宪法学教材体系编排基本依据宪法典,缺乏自身理论体系,教材内容陈旧落后,抽象空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宪法学理论研究的落后是其重要原因。比如对宪法学和政治学的性质和范畴界定不清,用政治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宪法学内容,用政治眼光来看待宪法学问题,从而使整个宪法学体系政治色彩浓厚,而该课程的法学性质则明显显得不足。还比如对宪法是理论法学还是部门法学的争论还没有停止,这一切都影响宪法学教材的内容,只有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才能不断促使其完善,使宪法学教材的内容更具有科学性。

3.提高教师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改进宪法学教与学的关键。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宪法学专业人才的引进,改变过去那种宪法学教师由政治学教师兼任的状况;其次,对现有的教师应加强培训,应定期派这些教师去一些名校的宪政专业学习,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提高;再次,应加强宪法学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改变过去那种由一位教师从头讲到尾的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在宪法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不断研究探讨讨论式、研究式及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宪法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师生的互动。

(3)考核方式多样化。在宪法学的考核方式上,除了采取传统的闭卷测试外,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例如,宪法学教师每学期给学生布置2~3次小论文写作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将学生的每一次论文成绩与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主动发言的次数相结合打一个相应的分数,作为一次平时考查成绩,并规定课堂发言及论文写作有自己的创见观点的给高分,以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课前多读书,课堂多发言,课外多写作,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自觉训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5]

政治常识范文篇8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a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加强市场监管,创设安全生产、生活的环境。

b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c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制定应对公共安全的法规、制度,建立公共安全的应急体系,依法规范,以防为主。落实责任制,坚决查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消极、违规行为。

2、用国家职能知识简要说明怎样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在经济职能方面:

①调整优化产业结梅,促进区域及城乡经济协调较快增长。

②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④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更好地促进效率,体现公平。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3、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分析说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方,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②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③统筹发展,构建各区域分工协作内在联系的产业结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

④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4、我们应怎样扩大就业?

①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足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要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喂第三产业

④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⑥要切实解决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

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机会

⑧实行劳务输出。

5、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视扩大就业有何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⑥努力扩大就业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⑦关系能否全面建设和实现和谐社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6、材料:近年来,我国同样面临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它是全国应急预案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预案》明确指出,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政府要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所以国务院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之一,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④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运用分配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

第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

第二、运用财税和分配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8、(1)分析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面对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②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有利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预案的编制,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2)分析说明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机制和法制。

②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的应急能力。

③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理由。

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②是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③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

八、宏观调控

1、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居民存款储蓄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攒子女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据此你会得出哪些结论?

①居民计划消费的观念增强;

②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④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

附:“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民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的。”结合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

①国家通过实施政治职能,运用国家法律和税收政策,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

②国家有效调节行使经济职能,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有效供给,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刺激消费增长。

③国家通过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

意义:①解决好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②解决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①个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的差距,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实现共同富有重要意义;

②有利于刺激消费,扩人内需;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银行资本的运作效率。

③推行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说明税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扩大内需。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国家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个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5、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落实中央部署过程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只盯着“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2014年宏观调控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它要求人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②要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就必须把中央统一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践相结合。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忽视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或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问题,都不利于经济运行中矛盾的解决。

6、“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14年的11%。其中,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5亿元,累计达到2826亿元。2014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变的基础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39亿元。

运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财政支出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①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大政方针的直接体现。增加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是履行政府职能、建设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同时,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政治常识范文篇9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谈谈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

a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加强市场监管,创设安全生产、生活的环境。

b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c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制定应对公共安全的法规、制度,建立公共安全的应急体系,依法规范,以防为主。落实责任制,坚决查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消极、违规行为。

2、用国家职能知识简要说明怎样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在经济职能方面:

①调整优化产业结梅,促进区域及城乡经济协调较快增长。

②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④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更好地促进效率,体现公平。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3、用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分析说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方,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②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过大,阻碍国内统一市场的开拓和培育,影响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③统筹发展,构建各区域分工协作内在联系的产业结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

④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4、我们应怎样扩大就业?

①通过发展经济来扩大就业足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要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喂第三产业

④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⑥要切实解决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

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机会

⑧实行劳务输出。

5、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视扩大就业有何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⑥努力扩大就业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⑦关系能否全面建设和实现和谐社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6、材料:近年来,我国同样面临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它是全国应急预案的总纲,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预案》明确指出,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政府要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所以国务院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之一,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④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运用分配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问题?

第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

第二、运用财税和分配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8、(1)分析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面对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②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有利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预案的编制,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2)分析说明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的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机制和法制。

②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的应急能力。

③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理由。

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②是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③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

八、宏观调控

1、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居民存款储蓄的目的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攒子女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据此你会得出哪些结论?

①居民计划消费的观念增强;

②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④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

附:“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民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的。”结合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

①国家通过实施政治职能,运用国家法律和税收政策,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

②国家有效调节行使经济职能,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有效供给,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以刺激消费增长。

③国家通过实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

意义:①解决好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②解决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①个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的差距,缓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实现共同富有重要意义;

②有利于刺激消费,扩人内需;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银行资本的运作效率。

③推行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说明税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扩大内需。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国家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个税起征点提高,有利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5、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落实中央部署过程中,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只盯着“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未能有效地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2014年宏观调控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它要求人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②要保证宏观调控进一步取得成效,就必须把中央统一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践相结合。过于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忽视与中央部署协调一致,或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问题,都不利于经济运行中矛盾的解决。

6、“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14年的11%。其中,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5亿元,累计达到2826亿元。2014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变的基础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金239亿元。

运用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财政支出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①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大政方针的直接体现。增加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是履行政府职能、建设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同时,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政治常识范文篇10

1、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表现。

②依法执政不仅强调党要领导立法,还必须强调党要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实施依法治国。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还需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附:运用政治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②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④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与正义。

2、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

(1)观点认为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它的作用是促进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它的作用仅归结为这一点是片面的

(2)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国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

(3)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团结联合各党派各族群众,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反映社情民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3、辨题:“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实行“开门立法”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立法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

②在我国,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认为“开门立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立法权”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实行“开门立法”有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但“开门立法”并不意味着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4、人大立法中举行听证会,这在我国尚属首次,请运用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大举行立听证会的认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土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有权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体现,人民有权参与立法

③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才能使立法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④搞好立法工作,对于扩大公民的立泫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⑤有利于立法工作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

5、从政治常识角度运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说明公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正确态度。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公民也应该自觉履行义务,提高素质和职业技能,维护国家利益。因此,公民要积极主动学习,在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公民应自觉节能、节水、节电。同时政府要求水、电、气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建立社会听证制度,在水价、电价的制定上,社会听证已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在作出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的上述举措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①可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支持和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能够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程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7、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体现在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上。(辨析)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要体现。

(2)在我国,人民不仅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它们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

(3)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由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通过其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只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8、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

②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③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9、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2)有利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3)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0、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党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我们党怎样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办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