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意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5:26:24

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范文篇1

摘要: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教学责任意识不仅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分析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一些建议,以推动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随着独立学院办学形式的规范化,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势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这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氛围乃至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容忽视。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

独立学院所倚重的专职教师队伍以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其年龄结构呈现“葫芦型”的特点。这些初人职场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并将自身的成长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联系起来,是独立学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但在推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

1.青年教师师德意识较为薄弱。“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不仅会影响教育,还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教学责任意识,只教书少育人,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

2.青年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缺乏。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本就该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而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高尚岗位的工作职责。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责任心,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教学上既不认真备课授课,也不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教学热忱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青年教师长期性教育意识不足。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也需要在思想上树立教育长期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职业生涯,服务于教育事业。但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却常常忽视教育的长期性,仅把教学工作作为短期功利性的谋生手段,把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经历当作以后职业发展的跳板,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懒得负责任,教师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意识指挥下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质量自然令人担忧。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贵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独立学院师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教学经验较缺乏,职业素养也不高。初人职场的他们承受了来自成家、立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多表现出短期功利性倾向,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甚关心,片面追求科研项目、职称头衔,却没能从教书育人的基本点出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主动性方面都不高。在学生总体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抑制。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内心激励,从而使他们不注重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独立学院方面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教育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除了具有教育的公益性外,独立学院也要兼顾出资者的经济利益。独立学院聘任教师采取的是聘用制,教师不人国家事业编制。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待遇比较低,福利和社会保障也不及普通高校的教师。这就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分散了青年教师投身教育的精力。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只是将在独立学院的任教作为其职业发展的跳板,他们会在教学之外另谋职业发展的途径,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等不负贵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普通高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由此,独立学院的校园建设一般是以普通高校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并通过购并普通高校的教学及校园设施来扩大办学规模。但大多数独立学院只能继承普通高校的硬件条件,在软件方面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氛围等精髓却难以继承,再加上仅有十来年的办学经历也很难让独立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沉淀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因此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比较浮躁。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片面强调科研,无教学责任意识,既不认真备课也不专心上课,在学术研究上又表现为急功近利,仅关注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产出,根本无心教学。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教师一向被社会公众视为园丁,是指引人们心灵的明灯,教师的职业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内心也存在着公办教育情结,认为公办学校的教师是高尚的职业,而民办高校、私立学校的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还是在师德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教师。而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聘用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教师认识的偏差,公众会误认为拿不到铁饭碗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一定比较低。这种有偏颇的社会观念着实会给初人职场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不小的打击,让他们得不到在独立学院任教所应有的归属感,于是对教学工作多为应付了事,不愿多花时间精力去钻研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漠不关心不负责。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大多是成功人士,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家长在内心里一般都将教育学生的工作全部交付给学校和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权负责,而不关注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抑制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从而助长青年教师不想承担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得过且过敷衍工作逃避责任的心态。

三、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建议

教师是实现学校教学目的的基础,也是提间字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学习提高师德素养,独立学院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和教师聘用制度、教师激励制度以及社会家长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责任意识

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保证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首先就必须从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做起。青年教师需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教言行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学生学习的楷模。而作为师德基础的教学责任意识,更是每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转变自己短期功利性的思想,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做新时代的好青年好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也应当关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教学责任意识,也可以促进师生情感,让青年教师获得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人师表受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应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制度

首先,独立学院应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立学院的办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高校的各种校园资源。但独立学院在依托普通高校发展,完善校园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建立起独立学院的特有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那些心浮气躁的青年教师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安心教学,静心进行利.研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逐渐培养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归属感、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和能够担当责任的意识。

其次,独立学院应完善教师聘用制度。独立学院要根据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规模,制定教师招聘的标准,从源头上选聘最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育人才。高校要按“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来实行和健全岗位聘用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应聘教师的职业技能,更要关注应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聘用符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

再次,独立学院应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新招聘的教师,独立学院有必要进行一系列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传递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帮助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对独立学院文化的认同,端正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地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教学讲座或论坛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反馈制度,记录青年教师教学职业的成长过程和教学素养的培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提供量化衡量依据。同时,在培养政策中明确激励机制,坚持两个‘喃保”两个“体现”,即确保培养效果在育人工作中得到体现,确保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身发展得以体现。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宿舍、医疗保险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基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青年教师的工作表现,综合教师师德品质来实行绩效管理,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就需求,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配备利.研设备,鼓励他们深人教学研究,拓展专业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奖励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就;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通过情感关怀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打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不安和顾虑圈,从而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

最后,独立学院应建立对青年教师全面评价机制。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公司企业的360度全面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仅由上级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从学校、学生、同事等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也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力求给予青年教师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并将薪酬福利与考核评价挂钩。实行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上实现公平公正,使青年教师得到情感上的归属感和激励,克服思维惰性,从而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社会应转变观念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社会是人与人的组织,青年教师身处社会之中并作为社会的一员,当然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正面评价是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道德品质的内在推动力,是增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内心基石,是青年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和归属感的促进力量。而社会公众片面的不公正评价却会抑制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社会应该转变观念,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要认识到同为教师,无论是独立学院教师还是普通高校的教师,他们都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教学经验稍欠缺的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都是为教育学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的。社会应该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宽容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社会环境。

责任意识范文篇2

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只是把责任挂在嘴上,而行动上却无所作为,饱食终日,得过且过,浮于表面,不求实效。有的布置工作满足于发文件、开会,不检查、不监督、不指导;有的只当官不做事,只用权不尽责,尸位素餐;有的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怕担风险,不敢果断决策,贻误战机;有的遇到问题绕道走,回避矛盾;有的对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不敢抓不敢管,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放任自流;有的对影响社会治安的苗头性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有的所领导的地区、部门事故案件不断,但酒照喝、舞照跳、桑拿照洗,稳坐钓鱼台。更有甚者,一旦出了问题,上面追究下来,往往拿出种种借口,推脱责任。

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行其权,不负其责,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好当官为什么的问题。其要害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不负责任,对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任,明哲保身,不思进取,无所用心,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其危害极大。

权力和责任从来就是对等的。一定的领导职务不仅意味着相应的权力,更主要的是标志着相应的责任。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在领导干部中,既要反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也要反对该用权而不敢、不善用权,使权力旁落的不负责任的现象。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是干部履行职责的保证,不敢、不善为人民而用权,就意味着失职。权力使用的过程,就是为党和人民办事的过程,服务的过程。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战略目标雄伟壮丽,这样的任务艰巨光荣。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可谓担子重、责任大。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切实转变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要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好领导职责,并以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去团结、带动、影响群众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应当看到,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这些地方党组织对干部管理、监督不严,没有很好地执行领导责任制度有关。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领导工作责任制。这些工作责任制的贯彻和执行,对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权责脱节,用权不负责,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没有责任追究,就等于没有责任制,这是实行责任制的前提,是原则,不能动摇。实施责任制,本意不是为了处分人,而是为了教育人、警醒人、挽救人,防范问题的产生,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现在,违反政治纪律、政令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方针、政策和很多制度、规定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该抓的工作、该解决的问题,不去抓,不去解决,忙于应付,顶着不办,直到出了问题,才引起重视。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在责任追究问题上,态度一定要鲜明、坚决。对工作严重失职,严重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要坚决按照规定严肃予以追究,该进行组织处理的要进行组织处理,该给予纪律处分的要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惩处,决不放纵袒护、姑息迁就。

责任意识范文篇3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施体系:

主题: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社会讲奉献。

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内容序列和操作载体: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党章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第三层次:欲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位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第四层次:在对“二期课改”的思辩中,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开展“二期课改”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第五层次: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根据学生是毕业班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第六层次: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高年级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更重的责任。毕业班特色教育活动。

五、责任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

5、渗透性原则:即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责任意识范文篇4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现在一些新闻媒体工作者认为,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所谓言论自由首先表现为新闻媒体自我表达的权利,如果强迫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反映不同的意见,或者必须刊登不同的观点,那么,就是强迫新闻媒体提供无限的舞台和空间。政府应当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政府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体旗帜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恰恰是一种言论自由的表现,如果新闻媒体吞吞吐吐,谨小慎微,害怕忽视一部分人的意见而遭到批判,那么,新闻媒体就没有生存的尊严。

坦率地说,这种把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新闻媒体的个性表达对立起来的做法,恰恰反映出一些新闻从业者沉重的精神羁绊。新闻媒体当然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新闻媒体从业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报道权,选择报道的题材、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和表现形式,但是,新闻媒体从业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新闻市场,新闻媒体不仅要关照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关照他人的感受;不仅要充当批判的武器,同时也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当前我国媒体的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是片面的和干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够的理性批判。新闻媒体刊登不同的意见,不是放任自流,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人可以吐痰的广场,而是要在争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立场,突出自己的价值理念。这是一种高度的生存和发展智慧,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不同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价值不断地传播,自己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新闻媒体的主体意识与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之间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新闻媒体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并且勇于接受各种不同意见。反过来,如果利用新闻媒体竞争不充分的特性,片面地刊登一部分人的观点,拒绝其他不同意见,那么,新闻媒体就会不断地失去读者或者观众,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也就没有现实意义。强调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求新闻媒体“目中有人”,在发表各种观点的时候,应该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争论,并且为有可能到来的各种争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责任意识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中,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引导作用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肩负起对国家、社会的使命和责任。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第一,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强、坚韧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激励着人们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高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领悟传统文化中的自强意识,使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第二,高校要开展以“诚实守信、仁爱友善”为主题的传统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而且要提升他们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三,高校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忧患意识,而且要培养他们主动履行国家义务、甘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典型人物自强不息的模范事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他们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从而真正有效地督促自己掌握好所学技能,胸怀大志,为国家效力。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人有责的价值理念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与融合,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及责任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次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2〕。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深刻认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诚信、友善、感恩等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其关心、爱护他人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从而不仅将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动态分析。高校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还要通过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冲击下明确自己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我为人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三)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

“知国情、懂时事”的责任意识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要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策扶持项目,培养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意识。高校教师首先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如要选取当前政府与社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事例进行讲授。其次要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不能仅仅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还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权利,从而不仅提升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而且强化其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增强他们“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并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责任意识教育氛围,进而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并自觉地把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要利用报纸、宣传公告、电视台、广播站以及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意识教育,如通过报纸、校园广播等讲述身边的感人事迹,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利用教师的话语点评以及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周末开展以责任意识培养为主题的点评交流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承担责任等。另外,高校教师要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时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进一步优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环境〔3〕。

(二)大胆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生普遍知道“责任是什么”“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但一些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有时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处于一种“知而不为”的状态,没有达到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作为层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责任意识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理论化。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不能只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还必须使课堂内容生动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是要开展启迪情感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选取某个专题,鼓励学生利用历史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情景表演,或者拍摄有关责任意识教育专题的微电影,并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点评。以上这种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得到感悟和启发〔4〕。二是要开展提升认知能力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是否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开展辩论赛,要求学生自由抢答、总结陈述,通过其对论点的思考、辩论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也使他们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要使责任意识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践效果。高校一些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只注重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5〕。同时,高校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实践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进而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一是要开展与爱国、敬业、诚信等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道德教育为重点,把主题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开展公益性实践活动。高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尊老爱幼、义务支教、捐款救助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求回报、踏实干事,不仅培养其乐于助人、勤于奉献、勇于担当、踏实做人的道德品质,而且增强他们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相关机制

(一)完善激励机制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管理是国家和社会有效运转的关键,而激励机制则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的强化功能,进一步完善责任意识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一是要通过思想引导、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觉履行自我、他人及社会责任的学生给予奖助学金、推荐就业等奖励,以使他们获得喜悦感和满足感,进而深化其内心的责任意识。二是要通过扣除学分、行为纠正等反向激励措施规范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责任意识教育、规范责任行为。三是要强化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在权利和责任的辩证关系中激励他们的责任意识,即权利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利的保障。

(二)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教师一是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出台的法律政策,努力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要完善责任意识教育中相关的规章制度。高校要通过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奖助学金评比等规章制度告诉大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承担怎样的后果,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责任行为。三是要通过多种网络媒介宣传爱国家、爱社会主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品质以及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和事;通过学校的电台、广播等批判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对社会、对他人及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四是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建立校园“微时代”交流群,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时进行责任监督。

(三)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一是要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高校要建立科学、明确、系统化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老师和学生责任行为的标尺,以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明确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确保评价机制公平、公正。高校要明确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要求他们每一学期对自己、对他人的尽责与失责行为进行评价,不仅激发他们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其对自己所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并督促他人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高校教师要通过学习成绩、学分以及荣誉评选等方式对责任意识教育进行评价,同时要把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结合,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四是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将之作为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控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地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时时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责任理念,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作者:郭正红 段亚云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理论月刊,2011(2):180-182.

〔2〕.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3〕范洁波.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J〕.高教探索,2013(3):151-152.

责任意识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156”奋斗目标和今年“在城市建管上实现率先跨越式发展、形象提升工程”目标任务,以“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为主线,以“一诺三评三公开”为抓手,突出实践特色,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驾驭全区城市管理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推行公开承诺

“一诺”,即委党委和机关支部根据城管委城市管理工作职责,每名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根据工作职责“设岗定责”,并在年初工作计划中要做出公开承诺。

1.科学“定”诺。自年初党委、机关支部和每个党员及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年初召开的工作计划会、周例会,对今年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充分讨论,给基层单位发放计划反馈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网上留言、问卷调查、街道社区走访等形式,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争取各基层单位及市民的认同。每个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并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内容,分别从学习计划、工作思路、执行能力、效率业绩、廉洁从政等方面做出承诺。党委领导和成员对每个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承诺,加以指导并修改完善。

2.公开“亮”诺。委党委、机关支部和党员在年初工作会、周例会,将承诺向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宣读,并张贴到单位公开栏,并将书面材料发放给每个人,主动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承诺条条有落实、项项得兑现。

3.全面“践”诺。今年委党委及机关支部将通过建立健全践诺等管理机制、跟踪督查机制、考核评议机制,坚持问题不解决不通过、落实不到位不通过、群众不满意不通过,实行践诺兑现情况挂牌销号管理,督促全面践诺。践诺管理机制就是对承诺时间、承诺内容、完成时间、践诺情况等内容建立台帐,以备及时进行意见反馈;跟踪督查机制就是根据公开承诺情况,采取现场督查、专项督查、联系督查、跟踪督查等形式,对每个月工作进度进行跟踪反馈;考核评议机制就是将践诺情况纳入到单位目标任务考核中,并作为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重要依据,确保承诺取得实效。

(二)认真抓好“三评”工作

“三评”,即党组织综合运用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评选三种方式,在日常组织工作中,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一诺一评、一季一促,进一步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领导点评。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职责要求,通过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会、党员会等形式,针对践诺情况进行点评。委党组织领导对联系点和党员进行点评。

2.群众评议。结合“项目建设年”和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重点对今年城市管理工作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群众评议,采取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大会、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票、设立征求意见箱等方式,接受群众的公开评议。对评议情况建立专项记录。评议结束后,通过干部职工会、宣传栏等形式,向群众公开通报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评议结果,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加以整改。

3.组织评选。结合委城市管理工作和党员工作表现开展评先选优活动,深入挖掘单位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宣传。从而营造学习先进、超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做到“三公开”

“三公开”,即党组织定期公开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每个党员公开学习记录内容,做到点线面公开相结合,全面推进工作落实。

1.建立上评下议公开机制。坚持党组织评比结果和职工评议结果定期公开,在组织生活会、党员会上,党组织每两月公开评比结果和每月公开党员评比结果。

2.建立日常工作记录评价制度。党员干部要如实记录日常工作内容和开展情况,在每月的组织生活会上,如实讲述,接受评价,改进提高。

3.建立督促通报机制。委党委将坚持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党组织领导抓活动情况、领导干部联系点指导情况、宣传情况,切实抓好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我委自接到区委文件后,迅速召开党委和机关支部会议,及时传达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制订了《城管委创先争优一诺三评三公开实施方案》,做到有序部署,周密安排。目前,活动已覆盖到委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

责任意识范文篇7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年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高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近几年来,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责任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朋友、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取得了成功。

三、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高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高中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使之在高中阶段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四、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施体系:

主题:对己讲自尊,对人讲尊重,对事讲责任,对社会讲奉献。

1、学生发展的“五个阶梯”目标:

目标阶梯之一:对自己负责。培养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目标阶梯之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与接纳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目标阶梯之三:对集体负责。主动关心爱护集体,珍视集体的荣誉,解决参加集体事务和各项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学会共享,主动为集体发展尽职。

目标阶梯之四: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为父母分忧,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目标阶梯之五: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讲爱心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护环境,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2、责任意识培养的重点内容序列和操作载体:

第一层次:感受现实,增强学习责任感。了解社会关爱,奋发努力学习。操作载体:新生入学教育(军训、行为规范教育);访谈有关人士(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校外:政府官员、社会贤达、家长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负责的人生设计;参加党课学习,开展党章学习小组活动。

第二层次: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竞争岗位(设立多层面工作岗位,让每一位现实都能早道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培养主人翁的负责精神);岗位评价(从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评优表彰)。

第三层次:欲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呼唤真诚的理解,渴望亲情的牵手。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生与家长书面交流、直接对话(节假日、双休日做家务等活动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情感,体验位家庭尽责的愉悦,并把学习与承担家庭的责任联系起来。)

第四层次:在对“二期课改”的思辩中,坚定对生活的责任意识。直面教育改革,增强人生能力。开展“二期课改”大讨论、(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是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提倡接受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开拓视野,提高鉴赏品位,反思人生感受。

第五层次: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责任。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命运,让小我融入社会根据学生是毕业班特点,以做全校榜样为目标,设计活动;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个体对生活的关注,对学习困难同学的关心,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走近弱势群体。

第六层次: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18岁承认仪式。共青团致辞、前辈的祝福、成人的心声、党的祝愿以及宣读成人誓词等,以高年级的姿态,为校风建设承担更重的责任。毕业班特色教育活动。

五、责任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着眼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包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趋势决定了我们责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立足与生存于社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2、科学性原则:任何一种发展目标的制订都要有科学性,责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的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每一个年级段的学生提出的责任教育目标,都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科学规律,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操作性原则:即目标要有可行性,能够根据各阶段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公务员之家

5、渗透性原则:即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头的说教,而应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去。

责任意识范文篇8

国有企业应率先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经营利益的同时,也要对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债权人、政府、社会、环境等)承担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基本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或自愿责任。前者是任何企业,不论何种性质、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都必须履行的,是一种义务;后者则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和觉悟。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国家战略和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经济成分,因此,国有企业也必须在社会责任方面起好表率和带头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改制和重组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生问题、职工权益问题。有的国有企业出于“丢包袱”、减轻经济负担的考虑,把裁减冗员作为企业改制和重组的主要手段。由于没有同步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工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经营管理层与一般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日趋扩大的倾向。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适当拉开差距,是必要的。所谓“适当”,一是指经营管理层与职工的收入分配差距,应保持合适的比例;二是指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经营管理层与职工的收入都要有相应的提高。然而,现在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与一般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悬殊,甚至出现了“工资只长老总,不长职工”的现象。

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管理腐败现象,侵蚀了社会整体利益。个别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正当地利用管理职权获取未经企业所有者同意的谋求个人私利的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腐败,属于管理腐败。企业管理腐败容易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侵蚀社会整体利益。

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有垄断行业寻租行为,损害了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近几年国有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福利水平远远高于全国职工收入的平均水平。然而垄断行业超出全国职工平均水平的工资收入,不是因为垄断行业的效率提升而形成的,而是由垄断产生的耗散租金转化而来的。

公司治理制度缺位是首要原因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结合我国经济结构现状来看,公司治理制度的缺位是首要原因。公司治理制度,是指能够整合企业和社会力量而形成的一种指导和监督公司运作的制度,其规定了各个参与者,诸如经营层、董事会、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分配。其目的,是要从制度、机制上保证企业在追逐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正确地处理赢利功能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企业利益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不受侵害。

按经济学原理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有效制度监管下的功能纯经济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组织,其任务是将生产力要素有效组合成现实生产力,即产品或劳务,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动力。但是,任何企业都不是孤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正常进行是整个社会互动的结果,从生产力要素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自然资源到可供最终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转化,是整个社会合作的结果,是千百万企业和家庭共同整合而成的。因此,企业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妥善处理赢利功能和社会功能,妥善协调企业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并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其赢利的欲望淡薄,成本外溢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也很少发生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的逐利意识开始增强,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便开始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环境宽松、文化氛围活跃、国有企业包括垄断行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开始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这就造成了,一方面长期被压抑的、对利益追求的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另一方面由于相应体制、机制建设的滞后,对企业进行必要监督和约束的制度没有相应跟上,尤其是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的滞后,使不少企业超出自身边界的负效应没有得到有效限制,成本外溢,社会利益责任缺失。

推进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强化国企社会责任意识

近年来,我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引入公司治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强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正确引导。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推进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是任务和途径的关系。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正确引导,使企业普遍充分认识到强化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要充分利用国际社会普遍推行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的机会,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行强化社会责任的教育,使其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是进入市场的“绿卡”和通行证。

二、注重在“本土化”上下功夫。“桔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为桔还是为枳,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水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欧美国家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制度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这一制度的理念、结构及其作用方式也不尽相同。简单地照搬照抄,必然会产生排异反应。例如,同样是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都包括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欧美公司的治理模式却不完全一样。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特别关注相关者的利益,董事会采用双层制;美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则强调对股东负责,强调市场透明度,董事会采用单层制。两者的差异源于德美两国的国情之别。这说明,引入公司治理制度时,必须注意结合我国的国情、企情,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制度的运行效率。

责任意识范文篇9

大家好!

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振兴教育,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破除坐而论道、怨天尤人的陈风陋习,努力形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风气。”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段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之重大。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褒奖之词都是社会对教师责任的赞美与肯定。

实践证明,一个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近代的徐特立、陶行知,到现代的魏书生、王西文等千千万万优秀教师,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一名教师的责任。

其实,在我们四十九中这个教育大家庭中,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们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大家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例如,本学期我们在校领导的倡导下,开展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活动。通过学习洋思,并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搭建起新的教育平台,教师们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那么,如何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呢?

一、要身体力行,以人育人。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讲文明、有礼貌等等,但在教师对学生有所要求的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有所期望,那就是严谨,认真,有学问,有修养,热爱学生,业务水平高,课上得好,尊重学生,处事公正等等。也就是说,师生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互相配合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

教师在学生眼里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尤其是教师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挽回。如果一个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不认真备课、随便应付,或对学生不管不问,或说话消极、不负责任,或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或不批改作业,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喜欢?怎么能让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怎么能教书育人?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

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来讲,怎么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自主地学习。

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要关爱学生。

一是关心学生的思想。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二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责任意识范文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

一、引言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奏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所以,要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少儿期刊是以孩子们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刊物,是孩子们广泛阅读的精神食粮,如何在少儿期刊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少儿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二、少儿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201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通知再次明确要求出版单位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少儿期刊应当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编辑出版导向,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增强以少年儿童为本位的意识,提升刊物的品位,从而发挥编辑出版战线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刊社的社会效益。少儿期刊编辑首先负责做好刊物的“把关人”,始终坚持正确的编辑出版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繁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着激烈碰撞和交汇,意识形态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少儿期刊编辑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充分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选题时注意把好关口,确保期刊的编辑出版内容的正确、健康、积极、乐观、进取、向上。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我国少儿期刊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超过5000种,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少儿期刊体系,无论从规模还是种类上来说,都位居世界前列。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少儿期刊因其独特的受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有2亿中小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身体和心智上都还未成熟,他们求知欲强而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可塑性强,极易受到影响。少儿期刊作为奉献给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辅助资料,担负着引导、教育、服务少年儿童的功能,必须要达到高品位、高质量的要求,能帮助少年儿童探索世界、认识人生、提升素质。少儿期刊编辑应站在民族文化、国家软实力和时展的高度上看待自己的工作,认识到自己对手中的期刊负责任,就是对少年儿童负责任,是对祖国和世界的未来负责任。发挥少儿期刊作为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广大少年儿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是少儿期刊编辑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因此,少儿期刊编辑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正确的编辑出版导向,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编辑出版实践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应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极为抽象且枯燥乏味的,对很多少年儿童而言如若直接向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很难让其有效内化吸收。所以,建议少儿期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唯有如此方能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在此方面,很多少儿期刊均进行了积极实践与尝试。例如,《中国少年儿童》2019年第5期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我是红领巾小创客》。文章对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黎明小学少先队开展的“我是红领巾小创客”环保手工小制作活动进行介绍。通过阅读此文章,不仅可增强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传输其“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作文》(初中版)2016年第5期,“特别关注”栏目,刊登了《诚信,永不凋零的心灵之花》《诚信王国之旅》《诚信的回报》《“一个少年扛起的重量”是诚信与责任》等一组学生作文,所写内容围绕学生熟悉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用学生手中的笔阐释“诚信”,使小读者能迅速理解这一核心价值观,并对如何践行这一价值观有直观的感受。《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3期刊登的文章《坚守道德底线,让中华文明之风传承延续》,作者结合中国传统和社会现象,通过正反论证,呼吁读者朋友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线;同期同栏目的文章《爸爸,你是好样的》,作者叙写开煎饼店的爸爸拒绝低价“地沟油”,坚持使用价格较高的“放心油”等身边事,写出了诚信经营、坚守底线的重要性……这两篇选文传递出了“法治、文明、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少儿期刊虽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的先进理念,但在具体传递过程中却并未适应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这部分少儿期刊,建议其在传递方式上应积极做出转变,在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除做到上述两点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还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在我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形成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少儿期刊向广大少年儿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也应积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诸如,《创新作文》(初中版)2019年第3期选登了三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中考满分作文,分别是《长城,让我心生敬意》《四羊方尊,让我心生敬意》《侗乡鼓楼,让我心生敬意》,通过阅读,广大少年儿童不仅领略到长城、四羊方尊、侗乡鼓楼等古迹或文物的文化内涵之美,更会自觉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儿童故事画报》2019年第9期连续刊登两篇反映传统文化的文章:《兵马俑寻宝之旅》和《一起来看兵马俑》。通过文章阅读不仅可让广大少年儿童充分感受兵马俑的独特魅力,同时亦可帮助其建立文化自信,更好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此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今很多少儿期刊均基于传统文化向广大少年儿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可行且有效的。诚然,目前很多少儿期刊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并未意识到此点,因此建议更多少儿期刊可积极学习借鉴部分少儿期刊的优秀先行经验,积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有的放矢向少儿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应与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结合

为更好促进少年儿童的不断发展,如今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亦做出很多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议少儿期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与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做法不仅可顺应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同时亦可向广大少年儿童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海峡儿童》近年来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让更多少年儿童实现趣味识字,更多了解中国汉字文化,开辟了“汉字故事”专栏,重点介绍“字里的日月山川”。此专栏推出后,深受少儿喜爱。又如,《创新作文》(初中版)这两年开辟的“字词转盘”“成语趣典”等专栏,专门解析少年儿童经常使用或误用的字、词、成语的含义,并用简单、有趣、生动的文字介绍其起源和演变,同时融入丰富的人文知识,让少儿读者从“不知所然”到“知所以然”。少儿读者可以从“闻鸡起舞”成语故事中读到晋朝将领祖逖和好友刘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异常,只为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可以从“明目张胆”成语故事中读到韦思谦(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重臣)上书弹劾利用职权贱买田地的中书令禇遂良,被打击报复终不悔的刚正不阿与报国忠心……这些故事都传递出了“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这些栏目的文章,少儿读者不仅掌握了很多汉字、成语,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一举两得。目前,我国很多少儿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均积极与基础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少儿期刊的整体办刊理念是适应时展的。但如何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向少儿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具体如何践行还需少儿期刊摸着石头过河,积极践行并发展。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应注重创新

为更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期刊还应注重创新,通过创新引起更多少儿关注。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寻求创新:(一)内容上的创新。少儿期刊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内容上应积极寻求创新。以少儿文学期刊为例,在刊载相关文章的过程中,可灵活刊登以故事、散文、童谣、诗歌等多种形式内容的文章。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文章内容的审核,文章内容应尽可能轻松活泼,符合少儿兴趣特点。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向广大少年儿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上的创新指的是不拘一格,只要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且适合少儿阅读的优秀文章,少儿期刊均可积极刊登。值得一提的是,少儿期刊刊登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作者不应仅局限于少年儿童,只要文章内容合适成人写作的文章亦可刊登。例如,《中国少年儿童》2019年第7期即刊登了90后作家张雨荷的一篇文章《让世界看到中国》。此文章非常适合少儿阅读,通过阅读文章不仅可让少儿了解到中国发展现状,同时也可让其深入了解富强、民主的中国。又如《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7期刊登的文章《黛玉出嫁》。文章采用故事新编体裁,编写了黛玉精心梳妆打扮后羞答答走进大观园,与宝玉拜堂成亲的故事。这样的文章抹去了原著中的悲剧色彩,可谓创新十足。(二)载体上的创新。在我国,少儿期刊可谓数不胜数。为更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期刊还应在传播载体上积极寻求创新。众所周知,我国少儿期刊虽然较多,但其中很多少儿期刊的发行方式仍是通过邮局发行。由于订阅数量较为有限,因此严重影响了少儿期刊的健康、长远、可持续性发展。为更好适应当前发展,建议广大少儿期刊在传播载体上应积极寻求创新。诸如,可在纸质期刊基础上发行电子期刊,让更多少儿可通过网络阅读期刊文章。《创新作文》利用官方网站,满足小作者实现网络投稿、与编辑互动、网络浏览杂志以及网络下载文章的需要,并于2015年创刊《创新作文》(网络版)[新出网证(桂)字009号]杂志。自《创新作文》(网络版)出版以来,为中小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了较大的平台,弥补了期刊纸质版的限制。此外,《创新作文》自2016年开通杂志微信公众号(cxzw-zz),定期推送精彩文章、写作技巧、亲子活动、育儿体会以及好书推荐等,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每期推送内容都有大量读者阅读并转发,还获得读者的积极回复。如此一来,少儿期刊便可更为广泛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然,发行电子期刊需要考虑到诸多方面,例如收入从哪里来?期刊如何生存等。对于此点,建议少儿期刊可从增大广告量的视角来解决。总而言之,少儿期刊为扩大影响力,更为广泛地向广大少年儿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积极在传播载体上寻求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传播。少儿期刊由纸质化向电子化转变是时展的应然要求,具体如何转型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与讨论。(三)形式上的创新。翻阅我国所有少儿期刊不难发现,这些少儿期刊每期刊登的文章数量较为有限,其中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也相对较少。为更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少儿期刊在形式上也应积极进行创新。少儿期刊可建立自身的专业网站,并在网站上建立专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专区供少儿阅读。少儿期刊可在网站上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文消息,让广大少儿踊跃投稿。评比后获得前几名的文章可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其他相对优秀的文章则可通过网站出来,供大家阅读、交流和讨论。这样的创新形式不仅可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会深受少儿喜爱,为期刊增加更多受众人群。例如,为了进一步响应全民阅读号召,发挥优秀少儿报刊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少年儿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由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妇联联合举办,广西现代教育杂志社《创新作文》杂志承办的第一届创新杯“我的家风、家教”主题征文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大赛于2017年5月至9月在全区开展,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征文,全区25个市共698所学校参赛,参赛作品近10万份。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全区少年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更加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参赛作品中涌现出了一批独树一帜、张扬个性、倡导正能量的作品。将此次获奖的优秀作品集结出版,一方面,加强对家风家教重要性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广泛传播积极的正能量,使家风家教在全区青少年群体中引起反响;与此同时,专家和名师对获奖作品进行多角度解读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快更好地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七、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近年来党中央政府极力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向广大民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少儿时期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少儿期刊应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建立正确发展观念,有的放矢向更多少年儿童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期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表明那么简单,在具体践行过程中还需注意到很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因此本文仅对本课题进行简要论述。希望文章可起到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引导和激发更多同行积极参与至本课题的研究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少儿期刊进行更多深入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彤.少儿报刊如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J].传媒观察,2017(07).

[2]刘文强.浅谈少儿报刊的育人功能[J].传媒观察,2016(07).

[3]黑玉红,马越.在少儿心中播下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J].共产党人,2014(16).

[4]郑立丽.浅谈少儿报刊对少年儿童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7(02).

[5]邱琳.“四大法宝”促队刊发展——浅析办好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队刊应强化的四种意识[J].传播与版权,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