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8:09:51

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1

一、责任会计理论概述

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复杂而系统,其中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是决策管理会计、规划管理会计和责任会计。其中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可以将责任会计理解为,在企业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根据分权管理的原则,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按照一定层次性进行划分,使每一部分具备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将权限规范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借助于考核评价的方式,查看每个有关方面的真实业绩,检查其是否确切完成了规定内的责任义务。通过责任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我国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出,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时,需要以责任制度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确保绩效制度的规范性。在责任会计管理制度中,应当对责任会计的工作内容、考核标准以及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明确。由此可以表明,责任会计管理对于企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能够为企业员工的晋升、奖励、惩罚、辞退等,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二、消防财务管理适用于责任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责任会计是消防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消防财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财务管理对象,尤其是在消防院校中,消防财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务内容。近年来,我国对消防事业发展提高了重视程度,消防院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其中包含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等。因此,消防院校的资金金额快速上升,资金配置愈加灵活多样,基于此,消防财务管理工作的自主性显著增强。但是与此同时,在消防资金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和隐患,对于消防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看,表现在资金控制和财务监督两个方面。这就需要消防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改变,以适应消防院校的不断发展。在此形势下,责任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创新性会计管理手段,受到了会计管理人员的关注,将其应用到消防会计管理工作中,提升了消防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

(二)消防财务管理具备责任会计制度应用基础

随着消防院校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消防院校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发展,而且具备非常足够的经济基础,这为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具体来看,部分消防院校现在通常会安排专职人员,来负责消防财务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报销等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消防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同时做到财务工作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还能够加大消防财务的会计监督力度,发挥会计管理职责的实效性。当前的消防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明确了责任主体以及管理范围,而且制定了规范的责任管理流程,这为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基础保障。

三、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落实

(一)建立责任管理体系

为确保责任会计制度能够在消防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实效性,需要对消防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完善且可行的责任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责任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消防经费的合理使用,进而提高消防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消防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就是要明确划分各类消防支出费用的具体属性,并为消防院校中的每个单位制定相应的责任目标,为其分配合理的责任预算,使预算能够满足该单位实现工作目标及具体任务。不仅如此,财务部门在负责编制责任预算工作之外,还需要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具体活动项目,进而对预算加以分解,使各项预算能够具体落实到每项工作当中,进而实现消防财务预算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二)科学划分各部门权责

为提高责任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分别划清各责任部门的具体责任,从而尽大限度地降低甚至避免权责不清、互相推卸责任等问题的发生。为方便于理清财务院校中消防财务管理的具体责任,我们将消防院校中的各部门划分为事业部门和财务部门两部分。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制订整体财务目标及具体的财务计划、制定规范的消防财务管理任务、明确考核标准、执行考核计划等;而事业部门的责任内容包括采购消防器材、提出采购建议、保障消防物资供应等。虽然,事业部门的责任并不一定能够与财务指标直接对应,但仍需要依靠财务指标为基础才能够完成,因此也应当划分到责任会计管理的范畴内。

(三)规范责任核算标准

为了对责任会计标准进行规范,需要将经济责任与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消防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数据化。这就需要消防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且深入地分析和解读《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核算工作加以规范。具体来看,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其一,要做好详细的财务记录,其中应当包括责任单位的资金支出及支出用途等;其二,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和处理消防财务,并了解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责任单位资金流动情况;其三,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并通过责任会计报告的建立与分析,及时将责任会计管理结果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而不断改进与完善。

(四)围绕责任会计目标进行考核

为了增强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实效性,除了依靠理论制度进行规范外,还要依照责任会计目标,对各部门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通过查明各责任部门的具体业绩,为绩效奖励制度的具体执行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不仅如此,责任会计考核还能够对责任主体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定位,并以责任报告的形式,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具体的责任成本与责任预算情况,通过对比,了解各责任部门的工作效果。在责任会计考核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科学性、合理性等原则,及时发现责任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发挥出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效性。本研究主要围绕责任会计制度下的消防财务管理措施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责任会计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责任会计制度在消防财务管理中的可行性。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责任会计制度;作用;应用

为了使企业内部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水平和质量,能够使企业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应当实行责任会计制度。根据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和应用形式,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出相应的责任中心,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对内部的业绩和企业效益等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全面的提高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的概述:责任会计制度是通过在一个企业中设置多个责任中心来对企业进行控制和对业务进行规划的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分权管理这种模式的产物。责任会计制度要求针对各级单位拥有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来进一步将企业划分成多种责任中心,从而建立起来了一种将权利、责任和利益高度统一,将责任的有关预算、控制和考核作为主要的内容并及时进行反馈的一种体系。这种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企业中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能够上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

(一)决策的质量有所提高

在企业中实施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最高层的管理者不需要再浪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底层和琐事上面,而是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高层的决策和管理中,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二)企业的应变能力加强

在实行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各基层也有了一定的机会来做决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能够针对各种状况来自主独立的应对,不需要经常来请示上级,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各部门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出了合作精神

在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对预期设定的总目标进行了分解,各责任中心都为了总目标来进行目的,并且成员能够管理的参与,逐渐的形成了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助努力的一种工作的状态,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中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过程

(一)设置若干个责任中心

根据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特征来完成相关责任中心的划分,明确各部门的监管和职责范围,使其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自主的履行责任。这样能够使权责分明,避免了企业内部出现相关利益的争斗和责任推卸的现象产生。且责任中心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的原则。(2)可控性的原则:指在对相应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消除掉不可控的一些因素,避免出现责任的重叠和混淆的现象。(3)统一性的原则:各个责任中心的目标要与整个企业的总目标相统一。(4)激励性的原则。(5)独立性的原则:各个责任中心自主独立的履行职责。(6)可辨认的原则:每个责任中心的职责清晰可辨。(7)可考核的原则: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

(二)责任中心的预算和考核的标准

将一个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拆分,落实到具体相关的在责任中心,依据目标来进行各种活动和对自身工作的结果来科学的进行评价。就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预算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并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成市场价格为主,并进行内部的价格转移

企业内部价格的转移十分重要,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各个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和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由于不合理的价格在产品的各个责任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实际的效益还可能造成分配的不均匀。其次,市场价格能够反映相应的竞争力,促进各责任中心的不断完善以获取到更大的利润。

(四)建立相应的跟踪体系

对每个责任中心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调查,并定期的与预算的数目来进行对比,及时的进行反馈和调控。

(五)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定期的对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与汇报,以工作的实际成果来对相应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或惩罚,这样能够调动起各个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的企业市场的竞争力较大,要想使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要确定企业的总目标以及对各种的活动进行控制和预测。而责任会计制度能够将企业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定期的将各项活动的效益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促进了员工集体参与,进一步促进了总目标的实现,所以责任会计制度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责任会计制度可以对各项的指标进行分阶段的控制和考核,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了每个员工的手中,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由此可见企业中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作者:姚红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卫芳.责任会计制度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5,(2):74,76

[2]周泽群.责任会计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1,(22):280-281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二是企业生产一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三是企业一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一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二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三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四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二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一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一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一个企业就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三、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二,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其三,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一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一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四,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四、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一,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一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一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一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二,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一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一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4

【关键词】责任会计;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一、责任会计理论概述

(一)责任会计的概念

责任会计就是把企业各个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反馈的一种会计制度。责任会计的本质是以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环节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对象,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反馈企业经济信息为手段,为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微观会计管理活动。

(二)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发展较快,小企业竞争逐步变成大企业竞争,于是资本家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管理工程师泰罗首先提出和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即所谓的“泰罗制”,到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少数会计学者提出了“供管理上用的会计”这个概念,1920年,美国会计学家麦金西在芝加哥主讲“管理会计”,1924年正式出版世界上第一部《管理会计》书籍。

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深刻的经济危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处于困难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运用泰罗理论己经不够了,于是企业在管理体制上逐步将成本控制责任、利润管理责任和资本利润率紧密结合起来,以明确划分责任中心和责任范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责任会计体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泰罗制管理理论在好多方面越来越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因为企业既要考虑微观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制约,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和行为科学便应运而生,把责任会计提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分析

(一)成本构成分析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消耗的主、辅材料、构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办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施工项目成本不包括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入税金和计划利润,不包括不构成施工项目价值的一切非生产性支出。按成本管理的要求分类,成本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反映施工企业的平均生产水平,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是编制计划成本的依据和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计划成本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预先计算的成本,是考虑降低成本措施后成本计划数,反映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水平。

(二)影响成本的因素分析

要做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必须对影响成本的诸因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一般而言,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人员技能,项目部人员的水平、工作效率、团队适应性、沟通能力等都会对施工项目的内外产生影响,其中技术水平是关键的因素。

2.施工方案,具体包括了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材料机具需求计划、现场布置图、劳动力组织以及安全组织措施等。

3.机械设备状况,机械设备状况主要考虑其设备状况、功率以及设备能否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作。

4.材料供应,材料供应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材料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工期拖延,也会因为个别专业材料供应不好,造成交叉作业的专业被迫停工等待,进而影响整个工期。

5.施工质量,质量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要求等级越高,必然会增大成本。

6.组织管理,项目部人员配置是否与项目的规模、进度等相互吻合,都会影响项目部的管理费用的变化,从而对项目成本有影响。

7.施工进度,在施工中,要充分考虑进度与成本的关系,使工程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顺利完成施工工期。三、责任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划分责任中心

构建合理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就是科学地划分责任中心,以分清各部门的责任,克服各责任中心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的弊端,避免推责争权的现象,责任中心的设置应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单位现有机构编制及内部管理层次、劳动组织来确定,根据公路施工工艺及特点,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其责任中心可划分为项目部责任中心、工程队责任中心和施工工段责任中心。工程项目部既是本级的责任中心,又是下一级施工队的汇总部门和管理部门,该中心实际是以项目经理为最高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人项目管理班子协同进行管理,负责整项工程的施工;工程队责任中心实际上是工程队队长负责的中心,同样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其中心是责任,以责定权,以尽责定利;施工工段责任中心是在工程队领导下对其所负责工程段进行直接施工管理,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分为多个工段责任中心。

(二)责任成本的预算和分解

责任成本预算是保证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的情况下,核定给项目部的成本限额,它既是各成本中心的努力目标和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依据。对工程预算价进行分解对工程预算价进行分解,主要是企业将构成工程总成本的各项成本要素根据市场经济及项目施工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开,为成本管理及控制、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施工总成本的构成,可把它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项目部责任成本即项目部无额定利润的工程成本,包括项目部本级开支和项目部所属施工队的各项直接费,另一部分为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包括上缴税金、间接费、以及财务费用,对分解开的这两部分费用,可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经理部的上级机构(企业)来掌握控制,项目经理部在责任成本限额内组织施工队实施项目施工,企业对项目部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指导项目部在成本限额内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三)责任控制与考核

公路施工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成本控制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过程的材料、机械、人工的合理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责任指标下达后,要想在施工过程中较好地执行目标责任成本,不能光靠指标约束施工主体,还必须配以切实可靠的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对责任成本进行控制,这些措施应当是配合责任成本的完成而进行的。比如,项目部对大宗材料统一采购,以免采购权分散成本难以控制,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过程中,采购部门根据月度、季度或年度的施工计划,对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价格、规格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及时认真分析材料价格趋势,严格按照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灵活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采购任务。

【参考文献】

[1]姚巧英.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

[2]刘红.试谈对责任会计的认识及推广应用[J].理论界,2004,(4).

[3]张春芳.责任会计推行的难点与对策[J].山东税务纵横,2002,(9).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5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二是企业生产一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三是企业一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一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二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三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四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二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一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一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一个企业就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三、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二,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其三,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一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一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四,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四、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一,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一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一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一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二,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一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一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经济效益。责任会计是适应现代分权管理而形成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因此要想搞活现代企业,增强其竞争力,责任会计的运用是极为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责任会计制度源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国家生产力急剧增长,公司组织的普遍化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为实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证盈利,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并且奖惩分明。要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考核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及时掌握会计信息,进行事中控制和经营决策,而传统的财务会计远不能适应这一新情况,于是责任会计应运而生。

在我国,责任会计在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是与传统的职能管理相适应的,在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渐渐暴露出自身的弱点,这严重影响了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在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为使责任会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二、文献综述

21世纪的竞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技术、资本、而是人。姚巧英(2005)指出,责任会计是在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汤蕙(2005)指出,成功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作用表现在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来减少企业总交易成本和实行有效激励两个方面。深化会计改革必须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张宏丽(2006)指出,责任会计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实施责任会计管理活动来达到的,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刘杰瑜(2005)指出,责任会计制度强调对责任中心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其实质是将会计的职能与管理的职能直接结合起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目标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建立责任会计,但传统的责任会计管理在企业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杨学军(2005)提出传统责任会计体系侧重于财务方面,容易导致责任单位的短期利益;传统责任会计系统没有与公司战略目标衔接,造成责任中心的任务完成而公司总体目标没有达到。王静(2005)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中心、落实责任指标、进行责任核算、考核责任业绩、实施责任奖惩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核算责任时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科目,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他方面潜亏。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缺乏统一的尺度,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单一的成本评价指标容易导致逆向激励。实施责任奖惩过程中,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企业为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针对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变革,各参考文献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方法。王静(2005)提出了5点建议,包括完善自控原则,科学确立责任单位;建立经济责任制,促进责任制落到实处;完善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工作,合理确定内部转让价格;以“责任效益”为对象开展责任会计核算、考核、评价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脱威(2004)指出,在核算责任指标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作用,企业会计人员在收集信息时应注意遵守公正不偏原则和反馈原则。在责任考评时要重视激励机制,考核应注意全面化的原则,考核指标除货币指标外,还有安全,质量等责任指标。

责任会计引入我国会计领域已有一段时间,而且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企业中仍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李公杰(2003)提出了五点原因。一是企业改革步伐滞后;二是陈旧观念的阻碍;三是推广应用方法不当;四是会计人员素质和核算手段难以适用;五是会计信息失真状况严重;六是责任会计理论本身不完善。在加快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的对策方面,文章提出了六点建议。加快对责任会计的了解,完善责任会计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从实际出发,合理地推广;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指导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快开发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加大整顿会计信息失真的力度。徐志全(2002)也提出了类似看法,推广应用责任会计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先粗后细,逐步完善。可按行业组织试点工作,在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取得一定经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责任会计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它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无疑对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三、论文框架

(一)当前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2.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二)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1.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3.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三)责任会计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问题

(1)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

(2)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

(3)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

(4)考评体系不够健全

(5)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2.解决对策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单位

(2)建立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落到实处

(3)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合理确定内部转让价格

(4)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5)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完善激励机制

四、参考文献

[1]王普查、赵雪仪,价值流思想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6,12:30-31.

[2]汤蕙,略议有效实行责任会计的企业内部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92-94.

[3]李孝林,中外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探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0-74.

[4]脱威,试论责任会计及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应用,财政金融,2004,1:52-53.

[5]刘杰瑜,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168-169.

[6]王静,浅议我国企业责任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2005,7:49-50.

[7]张宏丽,实施责任会计提高企业效益,科技资讯,2006,7:219.

[8]何忠勇、汪华林、武娟,中小企业实施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4:98-100.

[9]乔玉梅,运用责任会计合理评价责任人工作业绩,集团经济研究,2005,1:155-156.

[10]姚巧英,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142-143.

[11]金梅,谈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中州审计,2004,5:29-30.

[12]杨军芳,商业银行责任会计核算制度浅探,财会月刊,2006,12:34-35.

[13]徐志全,论责任会计体系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运用,经济问题探讨,2002,3:110-113.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7

关键词:资金管理责任会计;标准成本控制;财务总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按照现代企业两权分离,财务管理可以分为投资者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建立其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关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要相互平衡协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在制度和观念上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约束了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因为无人甘冒风险而承担责任。

2、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纷纷兼并联合,形成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企业规模较大,分布较广,内部经济关系复杂,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3、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企业没有事前预算,期中的经营业绩比较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无从谈起,事后控制就没有效果。

4、财务管理缺乏监控性。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监控被忽视,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不系统,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弱化,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社会监督效果,只有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搞好,才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才能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入手。

一、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紧缺问题仍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难点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效率低下,存在大量高投入、低产出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些不适当的技术改造,又造成资金浪费,投资难以回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往往自身不够条件时,依靠银行贷款扩大再生产,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连本息都有无法定期支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2.为控制通货膨胀,国家抑制总需求,引导物价水平下降,直接造成企业收入水平降低,但国企成本未降低,而且前期利息、税收及其他社会负担也未减轻。

3.企业置身于一个秩序混乱的合同市场,合同履行率低,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国企被侵权现象严重。

4.内部缺乏制约机制,企业不管大小,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在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动用流动资金实施无效益的基本建设;国有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销不出去。不少国有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0%,大大超过了正常的储备量,流动资产失去了应有的流动性。

5.国企改革的成本负担重。对国有企业而言,不仅存在国有资产,而且存在国有负债,国有负债,即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这也构成了国企改革的成本。我国国企改革的成本包括:离退休、下岗人员安置;医疗、教育及其他福利费用;企业办社会的成本;企业银行债务;其中银行债务构成了企业的显性负债,其他为企业隐性负债,这部分企业要承担隐性社会责任,即安置下岗、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福利费赤字越来越大,企业不堪重负。

(二)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一是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上最大失误,要在企业内建立投资论证程序,大的项目应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参与论证;二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拢;三是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需生产、按需采购,把库存量降低;四是财产物资清理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要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证制度,避免潜亏因素带来资金沉淀。

2.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从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内部融资是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只有内部融资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应转向外部融资。

3.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来源。主要采用“调、并、转”三种方法,调,指结合产业、产品结构来调整资产结构。并,指靠资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把优势企业扩张和劣势企业兼并结合起来,互利互补。转,指实行股份合作制,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资产可以实行整体和部分拍卖,有偿转让,用其收入偿还银行贷款。

4.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学校、医院等单位让给社会来办,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加强企业账务管理。企业要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改革,解决这部分资金。

5.多渠道筹集资金。筹集资金,是指企业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金。传统的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主。企业还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转换、债转股、发展融资租赁等开发新的筹资渠道。

二、推行责任会计,实行分权管理

责任会计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客观存在是根据授予各基层单位权力和责任以及对其业绩的计量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成各种不同形式责任中心,并建立起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通过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严密的控制系统,即责任会计制度。

(一)责任会计被推行的原因

随着经营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里,企业高层管理者既不可能了解企业组织的所有生产经营情况,也不可能为基层经理人员作出所有决策。因此,需要实行分权管理制度。也即决策权随同相同相应的责任下放给基层经理人员,许多关键性的决策由接近这些问题的经理人员作出。然而分权的结果,一方面使各分权单位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互相依存性,主要表现为各分权单位间产品或劳务互相提供;另一方面各分权单位为了其自身利益还会采取一些有损于其他分权单位经营业绩甚至有损于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由此可见,在实行分权管理条件下,如何协调各分权单位的关系,使各分权单位之间以及企业与分权单位之间在工作和目标上达成一致,防止各个部门之间为了片面地追求局部利益,致使企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等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而责任会计正是适应这种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

(二)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

1.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规定权责范围。实施责任会计制度,首先要按照分工明确、责任易辨、成绩考核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只有确定责任中心,才能明确划分职责,做到分工协作、职责分明。其次必须依据各个责任中心生产经营的具体特点,明确规定其权、责范围,使其能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履行职责。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业绩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目标按责任中心进行分解、落实和具体化,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和评价其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业绩考核标准应具有可控性、可计量性和协调性。

3.建立健全严密的记录、报告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记录,以便为计量和考核各责任中心和实际经营业绩提供可靠依据,并能对责任中心的实际工作业绩起反馈作用。一个良好的报告系统,应当具有相关性、适当性和准确性等特性。

4.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奖惩制度。要制定一套完整、合理,又有效的奖惩制度,根据责任单位的实际工作成果的好坏进行奖惩。做到功过分明、奖惩有据,该制度应做到权责任利的统一。

5.评价和考核实际工作业绩。根据原定的业绩考核标准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工作成绩进行比较,据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判明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改正不足,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能沿着预定目标进行。

(三)推选责任会计制度的方法

一个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责任中心,建立什么样的责任会计制度,必须与其组织结构相适应。责任会计视组织为人群的集合,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组织结构形式会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划分和责任会计的动作效果。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横向组织结构。

1.纵向组织下的责任会计制度。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独揽大权,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总体的调控,对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和资金的运用承担全面的责任。纵向组织结构下,建立责任会计制度,首先要按照责任中心的层次,从最高层的成本中心;然后定期由最基层把责任成本的实际数逐级向上汇总,直到最高层次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2.横向组织结构下的责任会计制度。横向组织结构是根据分权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最高管理层将经营运作的大权适当分散,使其下属的单位、部门也有控制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和资金的权力,也要为资源的合理使用负责。在横向组织结构下,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也要按责任中心的层次,先将全面预算层层分解,形成责任预算。然后建立责任预算的跟踪系统,记录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以及销售收入的实际数,通过编制“业绩报告”的形式逐级向上汇总,一直达到最高层的投资中心。

三、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现科学的成本控制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的完整系统。

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后制定的,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因而可以作为控制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2.成本差异及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标准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成本差异分析,查明其具体原因才能为实现成本控制开辟道路。

3.差异处理。差异处理是指在期末把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重新结合,最终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的过程。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有利于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预先制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应该发生的各项成本即标准成本,作为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以及用作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2.有利于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核算的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有利于实现成本核算的事后控制。每月终了按实际产量乘各项目的成本标准,将求得的标准成本同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相比较,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估业绩,从而制定有效措施,以避免不合理支出和损失的重新发生,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径指出努力方向。

四、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企业法人治理

国有企业设置财务总监,是从加强法人治理结构这一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董事会在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监控机制。

(一)财务总监制度的优点

1.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为了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可靠的监督,实施财务总监制度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体现了董事会要求,既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又保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落实到实处。

2.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中心论思想。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全面行使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权,对经营者进行最直接、有效的监督。财务总督参与企业经营者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重大管理职能,反映了财务管理中心论的思想。

3.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董事会、企业经营者、财务总监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制衡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经营者权力的无限膨胀,较好地解决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的问题。

(二)实施财务总监制度需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1.建立严格的财务总监作用和考核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对财务总监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很高。对财务总监的选拨和考核既严肃、客观、以正,又富于针对性,同时又不干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

2.防止出现新的社企不分现象。对财务总监的监督方式和职责必须明确规定。除涉及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由财务总监和企业经理联签外,财务总监不能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3.做好对财务总监和企业经营者的再监督。在财务总监制度下,仍然存在企业经营者与财务总监作弊,侵吞国有资产的可能。因此,对二者的再监督非常重要。最佳途径是由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定期审计。

参考文献: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过去单纯的“资产计价,确定收益”向“目标与控制”管理转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转变职能,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就目前状况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很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1、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3、会计人员适应性差。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加之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知识,使得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受到冷漠,甚至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还存在疑虑。

二、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企业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一)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我们应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决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会计方法,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其中,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责任会计制度建立模式没有固定形式,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l、科学地制定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

2、建立责任会计账簿,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簿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

3、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9

现代会计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目的上,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的内部管理需要;在内容上,管理会计既规划未来又控制现在、评价过去,特别是规划未来,即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在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既可以把各个科室或责任中心作为核算对象,又可以把成本控制等管理环节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也可以用数学、统计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核算;在核算要求上,管理会计不需要数据的准确,计算出的数值只要能反映问题就可。总之,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起着不同于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医院要为其发展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决策会计则可以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因为管理会计并不仅仅只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信息,而还要对医院财务部门所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理论和方法的适当运用,对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如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购建与更新、产品开发、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如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盈亏平衡分析法、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如医院可通过成本与业务量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及成本预测,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某种服务产品的最佳成本结构和最低成本发生额。

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对我国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大管理会计的运用力度。具体而言:

一是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在财务管理模式上,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如进行医疗业务成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因此,要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是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人员由政府安排,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篇10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缺乏专业人才。管理会计是近年来新兴的财务会计的管理方式,该管理模式的盛行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会计工作技能,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化的工作技能。但是分析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技能现状可知,其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和特征缺乏了解,仍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面较为落后,缺乏“管理”意识,管理职业技能明显不足,无法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针对性强和实用性强的指导建议。此外,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技术不够了解,对相关系统操作不熟练,导致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效率低下。2.信息化水平低。在现代化的企业财务工作模式下,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尤其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在对其进行应用时,更需要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管理会计并不是简单的企业会计核算活动,而是需要结合财务会计提供的实际核算记录等基本会计信息,科学的对企业发展状态以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预测。现阶段,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关注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但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数据中心建立不够规范科学。根据相关数据表明,以我国当前制造业为例,其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上的投入占企业年收入占比较低,仅为2%。尤其对于中小型制造业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较为注重成本控制和盈利收入,因而会缩减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开支,且采用的信息系统软件多为国产公用软件,如用友、金蝶等,对软件系统缺乏适应性改进,导致软件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此外,还存在数据信息供应不足的问题,现代的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来源作为支撑,分析制造业可知,其有效信息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技术信息、行业信息以及经济信息等,在收集数据时,最初数据均为原始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在当前大部分制造企业中,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短板,不注重将关键数据等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导致出现企业管理会计数据信息供应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开展后续的管理工作。3.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发展需要有长远目光,并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在执行财务管理活动时,从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这一要求来看,应注重强化财务风险把控。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执行财务管理活动时,对管理会计应用要点把握不深入,偏向于制度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不相符合。且缺乏针对财务风险的预防策略和管理策略,再加上企业管理会计逐渐朝着信息化转型,更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等风险,同时财务管理人员技能不足,也将导致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4.管理会计制度有待完善。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采用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仍占据主流,管理会计制度与传统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且缺乏专门针对管理会计实施的制度,对各个财务管理环节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也缺乏指引性的条款等。同时,还体现在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方面,导致员工执行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在管理会计中,绩效评价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当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将导致无法为财务管理工作和具体会计工作等开展提供科学指引。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