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3:37:30

责任管理

责任管理范文篇1

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无论是社会“强制”赋予的角色还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社会角色,都担负着相应的伦理责任。[1]一个人选择其职业角色时也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伦理责任。但是,社会环境、职业环境与工作制度对人们履行职业责任有着强烈的激励或抑制作用。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例,在其于19世纪末兴起的时候,对当时传染病及卫生环境差引起的疾病高发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医务工作者运用此模式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来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产生了巨大的成效,因而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一种正面激励作用。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不良生活方式与心理压力引起的慢性病、心理疾病成为了高发病,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在此时的正面激励作用就大为减弱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在疾病诊治原则中强调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在制度设计上则强调医务工作者理应负有的职业责任,力求为医务人员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扫清制度障碍———希望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医德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2]

1.1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对责任的落实整体医疗管理模式中主要通过责任医师制和责任护士制来落实责任。责任医师全程负责病人的诊疗工作,全面负责病人的急诊、门诊和住院的诊疗工作。[3]责任护士则负责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面护理工作,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并且,责任护士有责任及时向医生反映病人情况并对医生的处理措施提出意见、建议。[3]明确责任是良好履行工作职责的第一步,只有这样,相应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才会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方式,而因渎职出现的责任问题,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也不易推脱责任。这样以促使其养成认真、务实、负责的良好工作习惯。另外,医疗工作是每时每刻同生命赛跑的事业,我们不能等待岗位上的医务人员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学习来认清自己的伦理责任,因而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结合实际工作与伦理道德准则编写了《医院医疗工作伦理道德手册》向全院发放,详细列举了每个科室的伦理职责,并要求医务人员依照其执行,为相应岗位的医务人员明确了其所负有的伦理责任,防止因个人认知水平出现伦理认识偏差。

1.2团队工作模式对责任履行的促进医务工作人员虽然对履行其职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他们对工作责任的履行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与制度背景下进行的,必然受其制约。因而一个有利于工作人员更加有效率的履行其责任的环境、制度就是十分必要的。现代管理的实践已经在诸多领域证明了团队工作模式的高效能,医疗团队工作模式的设计初衷既是为了改善工作平台、提高效率,减轻医务工作者个人压力。医疗团队的组建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的康复,团队成员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帮助才能完成共同责任与其中的个人责任。医疗团队工作模式最终通过两个方面促进个人责任的履行:一是团队成员对个人成就的需求,二是团队荣誉感。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理想,都希望从中实现个人价值,团队工作模式为个人实现其价值搭建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但团队中的某些怠惰者有可能会成为积极者的绊脚石、拦路虎,为此,想实现个人价值的成员必须帮扶、督促怠惰的成员。另一方面,团队为每个成员带来荣誉感、集体归属感,同个人在工作中充满竞争与攀比一样,团队也会在工作中产生竞争,团队成员会为了自己的团队赢得荣誉更加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争取做出出色的工作成绩。

1.3学科整合的责任原理学科整合有两个方向,一是将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的常见病、多发病设置专科,例如我院将糖尿病从内分泌科分化出来形成糖尿病专科;二是将诊疗疾病相近、业务相关的科室合并,例如一八一医院的肾脏中心由肾内科、肾移植科、血液净化中心、肾脏病专科门诊和肾脏病专科实验室整合而来。[3]进行这样的整合在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是基于效益原则;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整合是基于责任原理。首先是医院管理者有责任追求医院资产、设备的效用最大化,防止资产闲置;其次也更为重要的是,医生有责任维护病人的利益,帮助病人以最小的代价看好病、恢复健康,这里的代价既指资金的代价,也包括精神代价、健康代价。但如今现实中的情况是医生的责任同医生的个人利益产生了冲突,由于医生个人收入同患者付出的医疗费用、科室收益挂钩,一些科室的医生为了科室的利益及个人的利益,选择了牺牲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病人的利益。医生往往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考虑治疗方案,而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治疗方案,擅长保守治疗的科室即使病人应该手术也劝其保守治疗,擅长手术治疗的科室则是即使可以保守治疗也告知其必须手术治疗,使患者付出了巨大的本不应付出的代价。学科整合后,一是可以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应用;一是减少了利益分野,例如肾脏疾病相关科室成为同一科室,彼此之间不再存在利益竞争关系,科室效益与个人收益同治疗效果形成正相关关系,促使医生自觉担负起其职业责任,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疾病诊治方案。

2白求恩精神在责任教育中的应用

良好的道德认知是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疗道德行为的基础。[4]白求恩精神一直是我国医疗战线对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白求恩精神所起的作用甚至比白求恩生前救治伤病员所起的作用还要大———治疗、鼓舞了几代医学工作者的心灵。对于白求恩精神,将其高度总结概括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由此可知,对白求恩精神主要是把握两点,一是负责任,一是对人热忱。我们宣教工作的重点是“极端的负责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负责任的对象,是患者而不是上级领导,是以患者为中心来开展工作;②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是完成规定动作就是完成责任吗?显然不是,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服务行业,不单单要治愈患者身体上的创伤,也要治愈患者心理的创伤,更不能治好了生理的伤痛留下心理的伤痛。白求恩认为医务人员只有一个责任,而“这个责任就是使我们的患者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③要认清自己为什么负有这样的责任。首先是工作本身性质使然,医疗行业的存在就是为了疗救伤病、恢复人体健康;其次是因为社会角色分工导致,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④是要认识到负责任既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要求。而“责任一经行为主体认同,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成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动”。[5]

责任管理范文篇2

1、引言

传统的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会计学为方法基础,通过划分责任中心,制定并分解成本预算,把成本计划与责任中心联结起来,通过内部结算、责任转账和责任仲裁等形式,完成责任成本的管理,形成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使全体员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己任,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工作。它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一种强化人员管理的手段。

目前,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广泛应用,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先进制造理念不仅注重从技术到技术的实施方法,而且重视组织、管理和人员的作用,成本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在现代制造技术环境下,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传统责任成本控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信息支持系统可以把各种成本信息、制造信息高度集成,为责任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把静态的成本动态地管起来的物质条件,突破了手工管理的瓶颈制约,使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近年来在管理会计领域对作业成本法、成本企画(又译目标成本规划)的深入研究,也为责任成本控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本文作者期望在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针对制造企业的特点,探讨成本责任流管理的机理及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实施。

2、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2.1理论来源

动态管理思想体现在许多先进管理模式(如CIMS、MBPII、ERP)中,它把一个个孤立的、静止的活动按照事物运动规律和其自身发展逻辑联结起来,把事物间的联系作为事物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了组织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和责任成本制在企业应用较多。标准成本是在提高效益和消灭浪费下的预计成本,也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争取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并围绕它开展各项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以指导、规划和控制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成本企画和作业成本法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两种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画本质上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需要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形式上采用“倒推”确定目标成本,主要着力点是帮助企业开发设计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市场竞争力;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作业量代替生产工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是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与责任成本制存在着某种共同联系,而成本企画为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的确定和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业成本法为分摊成本和划分责任中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责任成本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吸收成本企画、作业成本法等最新研究成果,创立适合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成本责任流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拓展,它以动态管理的思想,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人手,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2作业单元

作业是指作业单元根据责任而从事的生产或业务活动。从成本意义上讲,作业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换句话说,它是耗用资源的活动。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是一种可以量化的计算成本的客观基准。作业单元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它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是承担企业活动的组织或岗位,它有自身可以控制的成本发生,能够清楚地承担成本责任。任何一个作业单元中责权利都能够紧密结合。作业单元是从事作业的活动主体,它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作业单元和生产作业单元。管理作业单元控制本单元费用的支出,同时其作业对生产作业单元的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设计部门是一个作业单元,它除了控制设计费用的支出之外,它的设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作业单元概念有别于责任中心的概念,它不一定必须可以独立核算。比如,采购环节购进了劣质材料,其价格和采购成本符合采购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要求,但是在后续生产环节,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了成本损失,那么,从采购这一作业单元,直至发生质量事故的单元,其间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损失都是由采购作业单元累积成本责任的偏差造成的,即采购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并没有在采购环节完结,它随着物流和工作流而向下游传递。而这种累积责任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有时采购作业单元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只能以其它形式追究其责任,这是作业单元与责任中心的本质区别之一。作业单元是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概念的拓展,是动态管理理念的体现,成本责任在各个作业单元间的传递形成成本责任流。

2.3成本责任

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作业单元,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是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的。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对作业单元承担活动后,结果偏离正确性的一种过失性成本度量。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它是分析、评价与考核成本的一组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是作业单元为履行责任而进行作业的结果的正确性标准。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总预算是企业活动的目标,材料采购运输成本预算就是一种成本责任。

没有保证成本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需要由企业整体来承担,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这就是企业。的成本责任。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科学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可操作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4成本责任元和成本责任流

成本责任流是指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过程。成本责任元对应于作业单元,是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构成单位。

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运动过程,成本责任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以体现责任的约束作用。因此,我们把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过程称为成本责任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通常强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这三种流在本质上强调的是其流动的正确性,如物流强调物料流动过程的正确性。责任流是在上述诸流的集成和流动的运动过程中,对其正确性实现的保证。成本责任流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工作流中成本要素流动正确性的保证,它是将上述诸流中成本要素的正确性与对企业组织及人员的管理集成于一体而形成的,它是集成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工作流之中的一种特殊的流,伴随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流动而流动。

CIMS体现了一种动态管理的思想。就责任成本来讲,以动态管理的观点来看,某一个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不仅存在于本单元,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其下游各作业单元,即责任成本存在传递和流动的现象。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成本责任随着业务流程而流动起来,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联结成一个整体。

2.5成本责任流的构成要素

成本责任流由成本责任元、定位和结构三要素构成。成本责任管理要求责任元清晰,定位准确,结构合理。成本责任元由责任承诺、责任活动、责任评价结果组成,它本质上是责任成本分解、作业、责任约束及奖惩等活动的最小结构单位。定位是对成本责任根据作业单元进行分解的活动,也是成本责任被分解后所处的不同层次。它为实现对成本责任的考核提供条件,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前提,是使成本责任在不同的作业单元层次上与相应的作业单元实现准确对应的活动。如果立足于整个系统并且从经营期的起始点长期地看,则所有成本项目都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可以从企业整体出发,在不同层次上把企业总的成本责任分解成不同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从而实现成本责任的定位。

成本责任是企业活动(作业)和企业组织(作业单元)的函数,是企业对组织和人员实施的一种约束。责任依附于企业活动而产生,并建立于企业组织基础上,企业活动以及企业组织都具有层次结构,因此责任也具有层次结构。对外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企业责任;对内部,企业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来承担,这种组织单元可以是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位或部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成本责任定位要求重新划分的作业单元,即承担成本责任的组织单元不仅要适应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满足能够划清成本责任、能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等成本定位要求。无论是班组还是个人,只要能满足建立作业单元的成本定位要求,也可以成为一个作业单元。所以,可以形成两种模式的成本责任结构,即把企业各组织单位承担的责任称为部门责任,部门责任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人员,形成企业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的层次结构;再一种就是企业责任—各层次作业单元责任的层次结构。

3、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

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包括动因、传导机制、保障机制。

动因。动因由结构性责任动因和执行性责任动因组成。责任是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组织结构中的不同管理层次的不同部门(作业单元),对应于自身责任具有不同的权力与权限,这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因。责任总是与一定的活动相联系,活动的正确性由于责权利挂钩机制而对从事活动的人产生作用。伴随着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它的成本责任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作业单元,所以责任具有相对时间性,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责任时间性和责权利挂钩机制,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执行性动因。

传导机制。随着完成由原材料到最终产品这样一个完整的制造过程,成本也逐渐由原材料开始累积转移到产品当中,成本责任随之顺次转移到不同的作业单元,即作业单元对应于企业活动顺序而具有责任传导顺序。如果某作业单元将工作转交给下个单元继续进行,说明该单元的责任已经完成,后序作业单元则要对前序的成本责任进行核实,并开始新成本责任的实施。以动态管理思想,对责任转移要区分独立责任和累积责任。独立责任是指本岗位工作引发的成本责任,而累积责任是指融入前序成本责任在内的一种累积责任。责任传导机制就是要建立独立责任与累积责任的区分和计量机制,明确各作业单元的责任以及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交接关系。传导机制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保障。

保障机制包括约束机制、责权利挂钩机制和监督仲裁机制。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将企业的成本责任分解为能够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多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由相关作业单元来实现自我约束。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责任可分解为采购员的订单管理和价控员的订单审批,二者之间就有一种责任约束关系。建立好责任约束机制,是成功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重要保证。责权利关系是成本责任流的重要要素,在建立责任约束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依据责任确定权力和利益,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作业单元实现责任,避免恶性制约,促进良性制约。建立起责任约束机制后,必然产生一些制约因素,要鼓励对企业有利的制约,克服不利制约,当出现不利制约后,要有一种机制去解决它,这就是监督仲裁机制。监督仲裁机构的特点是:一要独立于责任或利益双方,二要能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仲裁。

4、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

责任管理范文篇3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

意识决定行为,强化对责任区责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有利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充分利用分局日常的政治学习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四心五珍惜”“算帐对比”“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从思想上督促干部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根据税收工作的新形势,结合管理员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培训。主要有:企业财务知识、税收分析等专题培训和讲座,增强管理员依法治税、把握大局的能力;数据处理系统、一户式查询系统等操作培训,提高管理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数据综合分析利用能力;针对管理员打交道的对象广泛、层次不一的实际,开展管理艺术、沟通技巧等培训,增强管理员沟通协调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开展典型案例剖析和交流,增强管理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堵塞管理漏洞

制度是是规范也是要求,要提高管理水平,堵塞管理漏洞,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一是要加强责任区及其管理员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分局要成立考核领导机构,分局一把手要亲自抓,督促制度的落实,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对税务责任区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二是要结合实际,科学管理。根据责任区工作特点,对责任区工作实施分段管理。即:每月1-10日要求责任人在分局工作,负责抄报税、税款申报和入库等工作的催报催缴工作以及日常事务性工作;11-12日要求责任人采集申报信息,开展相关的数据分析;13-26日要求责任人下企业开展调查、巡查、日常性检查、一般纳税人勘察认定等工作,为分析研究提供一手信息;27-月底要求责任人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次月工作计划,报送次月企业申报、低扣信息,始终掌握组织收入主动权。三是要开拓思维,创新管理方法。实行税收管理员下企业工作报告制度,税收管理员每次下企业工作都要填写“税收管理员下户报告单”,在此单上注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人员等信息,得到批准后方可离开分局,杜绝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随意性和不务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促进工作改进和服务水平提高,防止滋生腐败。在内部通过落实循环监控体系,强化对责任区及其责任人的监督;在外部通过开展述职述廉、设立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形式,加强对责任区工作和责任人的约束。

三、规范职责,明确责任,增强三种意识

职责既是责任也是工作目标,职责不明确,责任就难以介定。规范职责,明确责任是加强税务责任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要结合责任区管理制度及税收管理员制度,对税务责任区涉及到的12项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增强落实意识。二是要与责任人签定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三是要利用分局办公会议、思想分析会、民主座谈会、分局长与干部谈心等形式,了解责任区工作动态、责任人心理状态,及时加强教育引导,促使其增强法治意识。

四、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力度,形成能上能下机制

责任管理范文篇4

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爱国卫生条例》、《**市城市容貌管理条例》、《**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和《**市人民政府关于从重处罚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废物等行为的通告》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现就加强“门前四包”责任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

加强“门前四包”管理,落实“门前四包”责任,是实施城市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领导亲自抓,落实人员具体抓,动员各方力量经常抓。县市政管理局要具体负责“门前四包”责任制管理工作,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按年度与辖区内各单位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并加强对“门前四包”责任制的管理。各责任单位必须接受县有关管理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和居委会的监督检查,并确定专(兼)职人员,配备必要的工具,负责“门前四包”责任区内的日常维护管理。

城市管理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街头宣传、举行游行活动、开办宣传专栏等形式,积极宣传“门前四包”责任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意义,逐步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对落实好的单位要树典型,对执行不好或拒绝执行的要公开曝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的管理声势。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加强“门前四包”管理,落实“门前四包”责任,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城市形象。凡本县城区、各街镇乡、风景名胜区内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集贸市场、建筑施工现场、停车场、车站的管理单位及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必须落实“门前四包”管理责任。按照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街镇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指导所辖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通过制定居民公约或者村规民约的形式,动员本居住区域内的居民、村民搞好门前的包卫生、包绿化、包市容、包秩序等“四包”。

(一)包卫生:单位要负责门前责任区内环境整洁,主动清扫地面,清除痰迹、污物、废弃物和积水等,制止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及各种废弃物。

(二)包绿化:负责门前责任区内的树木花草管护,维护绿化设施,禁止对花木折、钉、挂、拉、压、拴、刻(划)和非法占用绿地等违法违章行为。

(三)包市容:在门前责任区内,按照《**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市城市容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钉乱贴乱画,不占道经营、乱设摊点,自觉维护好市容市貌,维护各类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的完好和整洁。

(四)包秩序:在门前责任区内,不乱停放车辆,禁止打麻将、玩纸牌。发现打架斗殴等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要及时主动予以劝阻、制止,对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及时向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

各单位“门前四包”责任区的划定。地处城镇道路两侧临街的单位,其责任区为本单位临街一侧房基线(有护栏、标志或者围墙的,从护栏、标志或者围墙起算)至人行道道牙;无人行道的,至道路中心线;无毗邻单位的,从本单位四周房基线起算(有护栏或围墙的从护栏或者围墙起算);各单位“门前四包”责任区内有批准的集贸市场、物业管理部门、停车场,其进出口处有乱摆摊设点的,由集贸市场、物业管理部门、停车场负责管理和取缔,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负责对居委会、村委会“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工作的检查监督,对违反“门前四包”责任制管理的行为实施处罚,城市规划、交通、交警、公安、贸易、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违反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交通规则、社会治安、市场经营秩序、工商行政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一)乱写、乱画、乱贴、乱挂的处罚款50元。

(二)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乱扔烟头、果皮、纸屑等一切废弃物和随地吐痰者,处罚款50元。

(三)乱倒污水、垃圾及随地大小便的,处1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县市政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人行道、公共娱乐场所及单位门口和店面前摆摊设点、堆放货物、积土、建筑材料及其他杂物的罚款200元。

(五)在街道或树木上乱刻、乱拴牲畜和宠物的,除责令其清除遗留物外,处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六)非法砍伐、毁坏、移植行道树和其他树木的,除责令其赔偿外,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七)损坏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的,除责令其赔偿外,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责任管理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的总体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跨越式发展。

二、管理责任路段

三、管理内容

(一)对责任路段单位、出租门面及合法摊位“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督促整改。

(二)对责任路段占道经营、占道作业、占道进行、麻将娱乐和乱停乱放车辆、乱搭蓬架、乱贴乱画、散发小广告、乱扔乱倒垃圾、乱泼污水、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践踏花草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进行教育、纠正。

(三)对攀爬树木、市政设施、雕塑作品及随意横穿公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劝阻。

(四)对损坏市政设施(人行道地砖、花池、路灯、景观灯、灯箱、防护栏、活动设施、观景亭、供水供电设施、绿化花草树木等)行为予以制止。

(五)组织相关部门对留宿观景亭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清理、救助。

(六)对市政养护、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管养、城建监察工作进行监督。

四、整治时间

从年8月14日开始集中整治,结束时间由市城市管理领导小组决定。

(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14日—9月14日)

对责任路段进行摸底调查,对管理相对人、经营业主作广泛的宣传动员,发放《市城市管理整治标准》宣传单及联系卡。组织人员每天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做好巡查记录。

(二)督促整改阶段(9月15日—10月14日)

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问题单位、门店进行再宣传、再动员,督促自行整改存在问题;对占道经营、乱堆放杂物、乱停放车辆、乱贴乱画等影响市容好环境卫生的,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并做好记录。

(三)集中整治阶段(10月15日—12月14日)

制定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规划、建设、工商、卫生、民政、文化等)开展联合行动,集中力量,统一时间,逐项整治。

(四)总结完善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

对责任路段集中整治工作进行阶段性小结,对成绩突出的个人报城市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表彰,并制定本单位具体的长效管理措施。

五、整治方法

整治工作在城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行组长负责制,各股室负责人为巡查组长,各副秘书长为巡查值班领导,每天安排一组人员进行巡查值班,各值班领导三天必须带队巡查一次。值班人员每天上午8:00交接班,并将巡查事项报行政股,行政股收集整理后,10天向市长、秘书长汇报一次巡查情况。市长、秘书长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巡查期间要本着文明执法的原则,以疏导教育为主,一般不进行处罚。对多次不听劝阻、制止,无理取闹及有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市城管中队到现场处理;对严重损毁城市绿化及市政设施的,要及时报警处置。整治期间要从正面加大宣传力度,对不爱护环境卫生、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典型案例,要加大曝光力度。各巡查组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为加强城市管理大造声势,积极营造“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管理城市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

责任管理范文篇6

一、责任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如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实质上说,责任成本管理是指保证工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一项任务所消耗的最低支出的总额(责任成本包括成本、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各项支出),将其按照可控原则划分若干细项,进而确定成本费用发生的单位或个人,并以合同的方式建立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将各单位或个人的成本节超金额与其工资奖金等收益挂钩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责任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责任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落实到有关单位即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称为“责任中心”。所谓责任成本就是责任中心所发生的各种消耗和费用。让职工做到“干着算,算着干”,变过去的事后算帐为事前控制,实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建立“一个体系”、实现“两个挂钩”。

所谓建立“一个体系”即建立成本责任控制体系。按照“谁担责,谁控制,谁控制,谁受益”的原则,在责任中心建立一个将成本控制责任量化分解到具体责任人的体系,并以图表形式明确标示,做到责任明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管理。目的是让每个责任人明确责任,控制重点,同时有效地避免了责任交叉与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通过将总成本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控制的小成本,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指标,干斤重担大家挑”的局面,彻底打破了过去在成本管理上吃大锅饭的现象。

所谓“两个挂钩”即企业对责任中心的考核与责任中心预算编制的合理准确度挂钩,各责任中心职工工资收人与责任中心责任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挂钩。这样就做到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与职工的个人收入都与企业的责任成本挂钩,突出了责任成本在成本管理及各级责任中心中的核心作用,从而确保了责任成本管理在企业的顺利推行。

三、企业实施责任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责任中心

按照责任成本的管理层次,确定一个职能部门为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再根据各责任中心对成本的控制能力,确定控制成本的范围,明确责任成本控制的目标,最终保证每项成本指标都至少有一个责任中心进行控制。

(二)建立内部结算制度

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方式,对各责任单位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交换的管理方式。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责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制度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往来结算需要又要简化结算手续。

(三)编制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是企业总预算在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划分而编制的预算。作为责任会计的重要环节,责任预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考评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

责任预算的编制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编制整个企业利润、成本、资金和相关指标的预算或计划,二是将企业预算分解到各责任单位,三是调整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落实责任预算。

(四)进行责任控制

责任控制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为基础,以责任预算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责任中心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责任中心也应加强自我控制。

(五)实施责任成本核算

财务部门按照核算程序,将责任中心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及时归集和汇总,并与责任成本预算比较,计算盈亏、编制财务报告和责任成本执行情况的分析。其核算模式在实务中有以下三类协调方法:一是用会计方法计算产品成本,用统计方法计量责任成本。二是“双轨制”,即采用一套凭证系统核算产品成本,再组织一套独立的核算体系专门核算责任成本。三是“单轨制”,即将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放在同一套核算体系,把责任成本的核算溶进产品成本计算过程。收集。

(六)进行责任考核

可以根据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与其责任预算的差异,并查明原因,实行奖惩。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责任成本考核应公正合理,不但能激励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也能通过适当的惩罚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以实现责任中心权责利的统一。

为准确掌握责任单位完成责任指标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内审机构和内审制度,定期对责任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及责任执行审计,从而为考核、奖惩提供相关依据。责任成本管理,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管理活动,它的工作结果直接通过各项经济指标反映,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经营成果。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持已逐渐成为责任成本能否实现正确流动的基本保障。责任成本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应该覆盖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一个作业单元,以使全部的成本信息传递到每一个相应环节,从而保证管理需要。

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责任管理范文篇7

传统的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会计学为方法基础,通过划分责任中心,制定并分解成本预算,把成本计划与责任中心联结起来,通过内部结算、责任转账和责任仲裁等形式,完成责任成本的管理,形成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使全体员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己任,积极、主动地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而工作。它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一种强化人员管理的手段。

目前,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广泛应用,对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先进制造理念不仅注重从技术到技术的实施方法,而且重视组织、管理和人员的作用,成本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在现代制造技术环境下,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为传统责任成本控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信息支持系统可以把各种成本信息、制造信息高度集成,为责任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把静态的成本动态地管起来的物质条件,突破了手工管理的瓶颈制约,使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近年来在管理会计领域对作业成本法、成本企画(又译目标成本规划)的深入研究,也为责任成本控制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本文作者期望在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针对制造企业的特点,探讨成本责任流管理的机理及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实施。

2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2.1理论来源

动态管理思想体现在许多先进管理模式(如CIMS、MBPII、ERP)中,它把一个个孤立的、静止的活动按照事物运动规律和其自身发展逻辑联结起来,把事物间的联系作为事物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应了组织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和责任成本制在企业应用较多。标准成本是在提高效益和消灭浪费下的预计成本,也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争取达到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并围绕它开展各项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以指导、规划和控制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成本企画和作业成本法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两种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画本质上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需要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形式上采用“倒推”确定目标成本,主要着力点是帮助企业开发设计新产品,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市场竞争力;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作业量代替生产工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是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与责任成本制存在着某种共同联系,而成本企画为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的确定和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业成本法为分摊成本和划分责任中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责任成本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吸收成本企画、作业成本法等最新研究成果,创立适合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成本责任流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拓展,它以动态管理的思想,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人手,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2.2作业单元

作业是指作业单元根据责任而从事的生产或业务活动。从成本意义上讲,作业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换句话说,它是耗用资源的活动。作业贯穿于动态经营的全过程,是一种可以量化的计算成本的客观基准。作业单元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它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是承担企业活动的组织或岗位,它有自身可以控制的成本发生,能够清楚地承担成本责任。任何一个作业单元中责权利都能够紧密结合。作业单元是从事作业的活动主体,它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作业单元和生产作业单元。管理作业单元控制本单元费用的支出,同时其作业对生产作业单元的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设计部门是一个作业单元,它除了控制设计费用的支出之外,它的设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作业单元概念有别于责任中心的概念,它不一定必须可以独立核算。比如,采购环节购进了劣质材料,其价格和采购成本符合采购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要求,但是在后续生产环节,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了成本损失,那么,从采购这一作业单元,直至发生质量事故的单元,其间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损失都是由采购作业单元累积成本责任的偏差造成的,即采购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并没有在采购环节完结,它随着物流和工作流而向下游传递。而这种累积责任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有时采购作业单元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只能以其它形式追究其责任,这是作业单元与责任中心的本质区别之一。作业单元是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概念的拓展,是动态管理理念的体现,成本责任在各个作业单元间的传递形成成本责任流。

2.3成本责任

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作业单元,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是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的。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对作业单元承担活动后,结果偏离正确性的一种过失性成本度量。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它是分析、评价与考核成本的一组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是作业单元为履行责任而进行作业的结果的正确性标准。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总预算是企业活动的目标,材料采购运输成本预算就是一种成本责任。

根据以上的定义,成本责任可以用函数的形式简单描述为:

CR=f(A.,AC,CRB)其中,CR(costresponsibility)表示成本责任,A(activity,)表示作业,AC(activitycell)表示作业单元,CRB(costresponsibilitybenchmark)表示成本责任指标集。

没有保证成本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需要由企业整体来承担,最终要落实到个人。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这就是企业.的成本责任。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科学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可操作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4成本责任元和成本责任流

成本责任流是指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过程。成本责任元对应于作业单元,是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构成单位。

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运动过程,成本责任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以体现责任的约束作用。因此,我们把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过程称为成本责任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通常强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这三种流在本质上强调的是其流动的正确性,如物流强调物料流动过程的正确性。责任流是在上述诸流的集成和流动的运动过程中,对其正确性实现的保证。成本责任流是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工作流中成本要素流动正确性的保证,它是将上述诸流中成本要素的正确性与对企业组织及人员的管理集成于一体而形成的,它是集成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工作流之中的一种特殊的流,伴随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的流动而流动。

CIMS体现了一种动态管理的思想。就责任成本来讲,以动态管理的观点来看,某一个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不仅存在于本单元,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其下游各作业单元,即责任成本存在传递和流动的现象。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成本责任随着业务流程而流动起来,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联结成一个整体。

2.5成本责任流的构成要素

成本责任流由成本责任元、定位和结构三要素构成。成本责任管理要求责任元清晰,定位准确,结构合理。成本责任元由责任承诺、责任活动、责任评价结果组成,它本质上是责任成本分解、作业、责任约束及奖惩等活动的最小结构单位。定位是对成本责任根据作业单元进行分解的活动,也是成本责任被分解后所处的不同层次。它为实现对成本责任的考核提供条件,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前提,是使成本责任在不同的作业单元层次上与相应的作业单元实现准确对应的活动。如果立足于整个系统并且从经营期的起始点长期地看,则所有成本项目都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可以从企业整体出发,在不同层次上把企业总的成本责任分解成不同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从而实现成本责任的定位。

成本责任是企业活动(作业)和企业组织(作业单元)的函数,是企业对组织和人员实施的一种约束。责任依附于企业活动而产生,并建立于企业组织基础上,企业活动以及企业组织都具有层次结构,因此责任也具有层次结构。对外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企业责任;对内部,企业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来承担,这种组织单元可以是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位或部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成本责任定位要求重新划分的作业单元,即承担成本责任的组织单元不仅要适应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满足能够划清成本责任、能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等成本定位要求。无论是班组还是个人,只要能满足建立作业单元的成本定位要求,也可以成为一个作业单元。所以,可以形成两种模式的成本责任结构,即把企业各组织单位承担的责任称为部门责任,部门责任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人员,形成企业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的层次结构;再一种就是企业责任―各层次作业单元责任的层次结构。

3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

成本责任流的流动机理包括动因、传导机制、保障机制。

动因。动因由结构性责任动因和执行性责任动因组成。责任是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组织结构中的不同管理层次的不同部门(作业单元),对应于自身责任具有不同的权力与权限,这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结构性动因。责任总是与一定的活动相联系,活动的正确性由于责权利挂钩机制而对从事活动的人产生作用。伴随着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它的成本责任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作业单元,所以责任具有相对时间性,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责任时间性和责权利挂钩机制,是成本责任产生流动的执行性动因。

传导机制。随着完成由原材料到最终产品这样一个完整的制造过程,成本也逐渐由原材料开始累积转移到产品当中,成本责任随之顺次转移到不同的作业单元,即作业单元对应于企业活动顺序而具有责任传导顺序。如果某作业单元将工作转交给下个单元继续进行,说明该单元的责任已经完成,后序作业单元则要对前序的成本责任进行核实,并开始新成本责任的实施。以动态管理思想,对责任转移要区分独立责任和累积责任。独立责任是指本岗位工作引发的成本责任,而累积责任是指融入前序成本责任在内的一种累积责任。责任传导机制就是要建立独立责任与累积责任的区分和计量机制,明确各作业单元的责任以及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交接关系。传导机制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保障。

保障机制包括约束机制、责权利挂钩机制和监督仲裁机制。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将企业的成本责任分解为能够相互约束、相互制约的多个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由相关作业单元来实现自我约束。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责任可分解为采购员的订单管理和价控员的订单审批,二者之间就有一种责任约束关系。建立好责任约束机制,是成功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重要保证。责权利关系是成本责任流的重要要素,在建立责任约束的过程中,要明确责任,依据责任确定权力和利益,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作业单元实现责任,避免恶性制约,促进良性制约。建立起责任约束机制后,必然产生一些制约因素,要鼓励对企业有利的制约,克服不利制约,当出现不利制约后,要有一种机制去解决它,这就是监督仲裁机制。监督仲裁机构的特点是:一要独立于责任或利益双方,二要能从企业全局出发进行仲裁。

责任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而非报表以外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是否投资的依据。因此,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宇通客车虚减资产、负债各1.35亿元,河南华为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会给予警告处罚并罚款30万元。华为会计师事务所上诉,申辩自己不应承担审计责任,不应受到法律制裁,并声称未发现错弊是因为被审计单位与银行做了手脚,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全部责任。不管该案的判决结果如何,从中可看出: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注册会计师都在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其实,审计责任不能替代会计责任,同样会计责任也不能替代、减免审计责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一、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社会公众的认识误区

会计信息的编报日益复杂以及会计信息的常常失真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完全依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会计报表里有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未发现,就肯定会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损失。此时,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往往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混为一谈,并且认为审计过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就是会计报表质量的当然保证人,注册会计师即要承担会计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审计责任。从目前发生的诉讼案件来看,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都是控告注册会计师,而很少有控告造假的被审计单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认识误区

由于注册会计师诉讼案件的增多,注册会计师总是过分强调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从而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审计责任。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识误区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为会计报表经过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就意味着会计报表经过了注册会计师的确认,一旦已审计过的会计报表被发现还存在重大错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常常以会计报表经过审计为借口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会计责任,而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一)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会计和审计职业在目标上存在关联性导致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能区分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它们都以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凭证、账簿等)作为工作对象。区别在于,会计强调收集和加工满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审计则强调监督和鉴定被审计单位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便为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提供依据。这两者的基本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正是审计与会计目标的关联性使得那些使用错误的会计信息而造成了决策失误的使用者,很难分辨这是属于审计责任还是属于会计责任。此外,会计造假以后,企业往往会陷入破产的境地,会计报表使用者也难以追究其责任,因此只有让注册会计师承担全部责任。

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审计责任,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充分履行其审计责任,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报表里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未披露事项调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和披露,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这样可以使被审计单位重视其会计责任,帮助和促使其充分履行会计责任。所以当审计责任未充分履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便认为注册会计师既承担会计责任又承担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遇到的法律诉讼源于社会公众对该行业的过高期望,这种期望又源自社会公众不了解审计活动的特性以及不了解在审计活动中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双方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审计失败案例的增加,对注册会计师惩罚力度的加大,但对于造假的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远不及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会计造假只需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二)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未能充分履行审计责任,甚至参与造假,导致审计失败,又不愿承担审计责任,而过分强调会计责任。

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是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这三种意见类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不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的,当然也不会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会计责任。但如果签发的是无保留意见而会计报表里又存在重大错报,就表明审计失败了。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在于: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不高和业务能力不强。由于会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如果没有足够的审计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会计信息里存在的重大错报有时很难发现;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少数注册会计师缺乏诚信的职业道德也是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处罚力度的加剧,因此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尽可能的推卸自身承担的审计责任,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三、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理解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应让社会公众对审计活动的局限性和审计职责有基本的了解,让报表使用人理解并接受审计意见只能合理确信而非绝对保证,当出现审计失败时应正确认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更多的承担起宣传与沟通的职责。特别是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理解。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充分利用财经信息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首先,两者的责任内容不同。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负有的会计责任包括: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应尽的义务,是审计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负责。其次,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是会计报表质量的保证人,而审计责任的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再次,所适用的法律不同。不充分履行会计责任,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照《会计法》承担法律责任;而不充分履行审计责任导致审计失败则按照《注册会计师法》承担法律责任。无论管理当局的会计报表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会计报表的质量永远由编制者负责。当审计失败出现时,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同在。

(二)完善相关法律

把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明确写进《注册会计师法》。

(三)注册会计师要诚信执业

1、坚持诚实守信,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的资本就是自身的诚信。诚信具体体现为在执业时保持独立的、客观的态度、公正的立场这三个基本原则。

2、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这一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虽然司法界和审计界在对审计准则的地位的认识上仍存在分歧,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审计案件,大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不遵守审计准则要求造成的。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审计失败。

3、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系统、正规、制度化的职业后续教育,才能确保执业所必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当重视并加强后续教育学习,规范注册会计师接受后续教育的方式和时间要求。

4、当审计失败案例发生时,会计行业监管部门既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让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分别承担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并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1、曾志华.浅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

责任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公共责任;新公共管理运动;顾客导向;公共服务

ReflectionontheQuestionofPublicResponsibilityinGovernmentAdministration

YANGMeiLIUShu-chun

Abstract:Thearticlestartswiththerelationbetweencountry,governmentandcitizen,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governmentandprivateenterprise,Inviewofthenewpublicmanagementdevelopedinmanycountries,especiallythewesterncountriesandsuchideasas"customerdriven""marketization","theuserpay",etc,itattemptstoannouncesuchaview:Ignoringthedifferenceofthepublicandtheprivateandapplyingtheadvancedmanagementtheoryandmethodofindividualenterprisedirectlytothegovernmentwillcausethedesalinizationeventhelossofpublic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ofthegovernmentandhisadministrativepersonnelwhileraisingtheefficiency.Itrequiresthatwhenwebringinthemethodsofwesterncountries'reform,wemustre-recognizethetheoryandfunctionofthenewpublicmanagement,combinetheconcretenationalconditionsofourcountry,findoururgentproblemtobesolvedatpresent,andmakeourgovernmentreallybecomeaconscientiousgovernment.

Keywords:publicresponsibility;newpublicmanagement;customeroriented;publicservice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的公共责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中,政府组织面对着财政压力、传统官僚制的低效以及对公众的回应能力的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面对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技术革新和公众需求多样化等诸多外部环境的挑战。为了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适应技术变革的要求,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政府及其公共部门自身进行了重大变革,形成了政府治理变革运动。这场运动已经不单是政府在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方面的小幅度变化,而是在整个社会层面所引起的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以及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这场“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企业化”的改革开始,在对传统公共行政批判的基础上,采用企业管理技术,强化服务和顾客导向,在政府体系内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功能,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经济、效率和效益,已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政府改革潮流而备受推崇,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或称为管理主义。

毫无疑问,作为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和反思,新公共管理具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创见。行政职能市场化,行政权力分散化,公共服务社区化,政府理念的企业化,都是这场运动高举的大旗。但从其根本意图来看,其实就是希望通过在政府及公共组织中引进私人企业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理念,从而使政府组织和公营部门变得更富有生机和效率,对公众更有责任和回应性,更能适应不确定的、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冲击和挑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它是面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新选择,是在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政策导致政府失灵时找到的新出路。国内的许多学者也认为它反映了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政府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对我国行政理论和改革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新公共管理绝不是完美无瑕的。随着各个国家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政府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它内在的矛盾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有学者就指出,由于来自不同学科的观点,却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导致了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的内在矛盾:承认公私部门的异质性却又强调管理的一般性,赋予公务员公共精神却又以理性自利的经纪人假设为理论基础,主张政府掌舵却又极力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尊重公民主权却又倡导顾客导向。由于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领域过于广泛,笔者理论水平又十分有限,而且考虑到本文的主旨,在这里仅仅想谈一下新公共管理中一些涉及政府公共责任的具体措施。

1.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合同出租,即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履约行为,将原先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企业、非盈利组织等机构转让,完成公共服务提供的“准市场化”,进而为改善公共服务提供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这样的确改变了传统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唯一提供者的状况,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社会,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这种做法在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行政改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共部门不同于私人企业,不能只考虑效率而忽视了政府更为重要的存在价值——公平和责任。政府行政部门是需要为公民谋求公共利益的公共机构,而私人企业是为顾客提供商品和劳务、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竞争者。政府在保障平等、防止歧视等方面起着私营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提高效率与效益,但却缩小了公共责任的范围。市场的基本价值是效率,企业追求的是效率背后的利润,政府尽管也追求效率,但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时还要考虑作为公平的正义、公共利益、公民权利和公共责任等。

2.使用者付费制度。政府以某种形式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基础建设或提供某项服务,在政府规制下,私营部门通过面向消费者的价格机制来实现投资回报,这样既借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生产能力,又借价格机制显示真实的社会需求。但是,私营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它投资公共服务的目的和它投资一般的生产一样,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由于投资公共事业或多或少会得到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而且提供公共产品的垄断性更强,这样也许会使它们比从事一般生产获得的收益更多。从另一角度来讲,公民在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之前,就已经通过纳税的形式向政府支付了一定的费用,政府本应该为它的公民提供可能的管理和服务,再要求公民向提供服务的私营企业付费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值得探讨的。如深圳市对公民收取日常垃圾处理费就曾引起了市民的质疑。说通过使用者付费制度能反映真实的社会需求,以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我认为这种说法实在值得怀疑。比如对于某项公共服务,某个公民不购买很有可能并非因为他不需要,而是因为他根本支付不了它的费用。公共服务市场化本身就意味着增大资本的影响,必定会削弱政府对公共事务和经济的调节能力。莫尔就尖锐地指出:“以市场机制解决公共问题基本上违背了政府存在的目的。”

3.倡导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为纠正传统官僚制下公民只能被动接受服务的情况而提出顾客导向,要求政府在管理中将公民当作顾客,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各种具体措施给公民提供“用脚投票”,自由选择服务机构的机会,并定期征求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期望“顾客主权”能形成对公共机构的压力,达到改善公共服务的目的。这种顾客至上的理念虽提供了回应性、多样化的服务,但却把公民降低为一般的消费者。“公民”和“顾客”是分属于两个领域内的概念,公民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顾客是市场契约的一部分,顾客仅仅是公民的一部分,公民位居顾客之上。顾客各具特色的消费需求之间没有直接的矛盾和冲突,生产者可以满足不同的顾客需要,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需求往往处于矛盾的状态,每个公民个体在政府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当中都有一种利害关系,国家和政府正是这些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而且,政府难以协调满足顾客私利和促进公利之间的矛盾。政府及其公共管理作为整个社会的调节领域,其目标是实现和捍卫公共利益,解决公共问题。

二、构建中国政府的公共责任

长期以来,我们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将经济建设始终放在政府工作的中心位置,再加上政府对社会采取的集中化社会管理体制,使我国的社会总体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并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十分缺乏,作为“多中心主体”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还未能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阻碍了政府行政改革的推进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社会结构的调整,如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卫生覆盖面不足以抵御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风险,社会应急系统不健全。

而且,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旧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控制机制趋于解体,而新的体系和机制尚未完善并充分发挥作用,诱发和加剧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风险加剧的时期。这一切都使得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确定义为政府的主要职能。现阶段政府所承担的公共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更需要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其中,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规范和管理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我们还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由行政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三、结语

认识到我们现在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时期,就应该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的市场化、民营化的先进经验,将政府的职能交给社会去承担,不但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还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无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没有充分认识到西方的公共管理市场化是在市民社会成熟、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强有力的社会自治力量和规范的市场机制对政府过度规制的一种回应。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发育很不成熟,市场机制很不健全。无论是市场制度的约束力量,还是经济个体或者市场中介组织的自律能力都十分有限。市场化、民营化的结果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一些公共管理领域的真空地带,出现了公共服务的责任缺失问题(市场化中最常见的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因为市场化后,政府把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包了出去,非政府机构承担了这些职能,在市场化机制下,这些机构都有盈利取向,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可能会忽视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而政府已经把公共职能转包出去了,所以也常常推卸责任。因此,我国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想成为公民心中有责任心的政府,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真正解决好我们自己的问题。

参考文献:

责任管理范文篇10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土地管理、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了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土地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不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规定,未批先用、边报边用等问题时有发生,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不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措施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等,影响了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的有关精神,坚决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保障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现就切实加强全省土地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的土地法律法规,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妥善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的关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理、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使用,严禁“以租”或“以征代供”,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意识,积极推进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益。

二、切实加强建设用地管理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和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进行修改和调整。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须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报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凡通过调整县(市、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改变基本农田数量和位置,规避国务院基本农田审批的,按非法批地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审查管理制度,凡未取得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项目建设用地,坚决杜绝计划外超指标用地。严禁以加快建设项目进度为借口违反国家土地管理规定。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必须报经批准、手续齐全后方能开工建设。对采取限定开工日期等形式默许非法占地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新建项目以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为主,要多渠道、多方式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与盘活存量土地数量挂钩机制。继续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制度。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项目用地规模、供地方式、用途、投资强度、容积率等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查国家限制类项目用地,严禁为国家禁止类项目提供用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上一批次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使用面积达到60%以上后,才能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申请办理下一批次城镇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

规范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符合规划并在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才能办理,严禁通过“以租”等方式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在招商引资以及项目建设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使通过“以租”等形式占地建设的,按非法批地从严查处。

三、坚决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要根据《****省州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州、市人民政府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要于今年7月底完成,县(市、区)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要于今年8月底完成。

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省农业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局和省监察厅等部门制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定期对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将检查和考核情况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要认真落实奖惩制度,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没有达到责任目标要求、考核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四、建立土地监管责任体系

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基层执法队伍力量薄弱问题。要按照人员配置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原则,着力解决基层土地执法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土地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省公安厅要加强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的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建立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联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重大土地违法案件要公开曝光,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