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1:56:48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范文篇1

一、文科生学习C语言的难度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处理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但有着复杂的语法结构,且程序设计本身枯燥、严谨,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现如下:

1、有心理障碍一听说编程,有的学生就觉得很难。首先有心理障碍,而一般老师也强调学好语言类的课程,首先必须英语和数学要好,而大部分文科生的数学都不太好,C语言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门比数学还诡异的课程。学习过程顺畅还好,一旦遇到难理解的知识点,就怀疑自己。难理解的知识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慢慢放弃,直到跟不上课,破罐破摔。

2、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长期以来,文科生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训练,而C语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它要求学生侧重于理解,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才能学好。可想而知,要让文科生编写这样一个要求有慎密思维的程序,再加上C语言中的几个知识点,如指针等都是理解的瓶颈,必然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语言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高校语言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语言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用来表达自我意识与人交往。语言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极具专门特色的学科,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途径,人类从实践中获得语言,又用语言来指导实践,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语言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是无穷的。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其含义逐渐加深,引申术语逐渐增加,理解更加困难,对高校语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其集语言学和社会学于一体的特点,对高校语言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但是在我国高校语言教学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对语言学的定位不正确,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没有全面考虑语言的特性和语言对于社会的意义。本文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高校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通过社会语言学来加深学生对语言学新的认知,以及用更有效的方法掌握语言并且具备语言实践的能力,为语言学研究做出一些参考。

一、高校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不正确

我国目前在很多高校内,逐渐从理论教学偏向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在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中不乏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但是其已经显现出相对较好的成果,并且为语言教学的改革总结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然而改革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并且在很多高校依旧存在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没有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许多高校对语言教学的资金投入不够,偏重工科等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工科具有极其充足的实验设备以及实践时间,教学工作者为其他学科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时间,忽略了语言学的应用性,认为语言就是纯粹的理论,对社会的实践意义不大,这样的错误观念从根本上就否定了语言学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提高,失去对语言深厚文化的传承。

(二)教学过程缺乏整体监管

在高校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管,才能保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监管缺乏完善,就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国部分高校的语言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灵活性,主要方式是课堂讨论和学生主讲等基本方式,教学手段十分传统,不符合实践教学的理念。使得学生难以从中深刻理解语言的应用方法,传统的方式无法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时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监管,更加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很容易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参与度不高,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教学目标只能是空谈。

(三)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从前人们对语言学的定位是一门理论学科,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语言的重视,语言学的实践性逐渐突出,高校语言教学也越来越了解到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然而,我国许多高校虽然采用了一些实践教学方法,但是却缺乏对语言实践活动的评价,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工作进行的相当随意,因此并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良好的改进。部分高校对语言教学没有设立明确的目标,以及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对教学的场地、资料和实践没有统一要求,缺乏制度规定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约束和评估,久而久之很难为社会语言应用领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高校语言教学改革策略

(一)全面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语言交流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不过语言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说话,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发展、性质、规律和应用方法等内容,真正掌握语言的艺术,理解语言的本质才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其次,语言历经长久的发展已经涌现出更加丰富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从未停止对语言内涵的探寻。那么语言实践的意义就在于传承语言的文化和含义,为社会语言实践做出贡献,教学工作者就要树立正确的语言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并重,改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科学、生动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强化语言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当今社会,要从实现语言的价值出发,确定正确的语言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身技能从而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语言教学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和整个社会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言的内涵逐渐延伸,语言的理解难度逐渐增加,对于很难掌握的概念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反复锻炼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言学理论难免会感觉枯燥和抽象,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负担,并且难见成效。比如,在学校中设立语言学习社团,定期开展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趣味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学生了解语言的实践意义,并且培养语言应用的兴趣。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将所学知识不断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掌握效果,学生还能从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语言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三)创新语言教学实践方法

我国传统且普遍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以板书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有限,效率较低。语言学的灵活性很强,具有很大的广度和深度,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将全面的信息教授给学生,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传统含义,也要掌握现如今语言的新动态和新内涵,钻研语言的精髓。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扩充教学内容,实行多层次教学,满足当今学生学习和发展多元化的需要,提升学习语言实践效果。除了实践活动之外,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或者布置语言学习的任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语言教学方案。

三、通过社会语言学促进高校语言教学实践

社会语言学,实现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的社会性质和多样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语言教学实践其实就是对语言和社会关系的整合与呈现,那么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究高校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加强语言教学有效的改革和完善。

(一)增强对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

语言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对社会和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教学实践其实是让学生进行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重组、提炼和升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进行语言的阅读和理解,其次从中学习语言规律,进而能够运用语言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语言要发挥其承载文化的作用,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为了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将文化融入到语言知识中。文化本身是抽象的,其传授方式与技能教学大相径庭,文化需要学生自己领悟才能体会到文化的深刻内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的讲解,或者让学生取阅读相关书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语言所传递的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学习对于学生不只是理论的摄入,而更多的是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语言学习扩大自身的格局,追寻人生的意义,加强语言教学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性发展。

(二)完成对语言变化性的社会实践

语言学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会随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发生改变。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完成对语言变化性的社会实践,最大程度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语言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不仅仅具有传递意识和想法的功能,语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能够呈现不同的感觉,带给人不同的理解和内涵,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教师要基于语言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教学生如何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合适的语言,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语言经历,加强学生讨论和交流,并且设置情境表演活动,分配学生不同的角色,营造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语言的掌握,并且感受语言不同场合的风格和艺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语言的社会性,其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类情感发展的重要承载,是文化和精神的主要表现和传播形式。在语言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对语言的传承和应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提升语言交流应用能力

熟能生巧,对于任何一门学科,不断地重复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持续的语言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且总结交流经验加以完善,让口语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中经常给学生繁重的理论记忆的任务,以应付考试为目标,只重读写,不注重学生口语能力和听力的发展,严重违背了语言交流的本质。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效帮助学生将语言用于实践,并且从交流中产生对语言新的理解。那么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对语言实际应用的特点全面了解,在进行教学时要传授学生语言的深层含义和社会价值。在设计口语交流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内容的性质、情境的特征和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综合各种因素来尽可能发挥语言实际应用的效果。此外,教师要注重使用丰富的素材来提升实践的多样性,教师可以花少量时间为同学展示有趣的视频和图片,比如该种语言相关的新闻,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通过视频或音频锻炼学生的听力,并且教师可以就素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结束语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学理论修养和语言应用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语言也逐渐突显出其社会性,语言教学不仅仅限于教育方面的意义,对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能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高校要想达到语言学的教学目标,实现语言学对于学生的促进意义,就不能忽视语言的实践性,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采用多种实践方式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完成语言变化性的实践,提升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概念,还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将语言作为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武彦君.高校语言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17(32):71-72.

[2]黄冰.高校语言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语文建设,2017(32):77-78.

语言教学范文篇3

1.C语言教学中内存分析的必要性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不管是变量或不同类型的表达式,都会和内存发生关系,那么内存单元中数据的值和类型就要和变量、表达式一一对应起来,其中确定变量、表达式的值就一定要和内存联系起来,这样在程序分析过程中内存的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它始终贯穿整个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始终,并且要给学生贯穿这种思想,让学生在分析程序时会进行内存分析,进而确定程序的运行结果.

2.明确变量和内存的关系在C语言中,变量和内存的关系是让部分老师和学生迷惑,其中主要涉及变量什么时候占用内存、什么时候释放内存和释放以后内存中的数据是什么.这就要搞清楚变量的定义、内存单元的地址、内存分配和内存释放的概念.变量用来标识(identify)一块内存区域,这块区域的值一般是可以更改的,这就是它“变”的由来,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如const等一些修饰符号来限定这一内存区域的操作特性(characteristic),即变量的操作特性.用const修饰的使变量不能更改的和常量一样的变量叫做常变量.所谓变量名就是一个标识符(identifier),用来指代一块内存区域,即变量,使用变量使我们操作内存以区域(area)、块(block)为单位,提高了方便性.在机器代码中,是不会出现变量名的;

变量名是给程序员操作内存来使用的.内存分配就是在程序编译或运行时期用一个变量来标识一个存储单元,而且存储单元的长度和变量的类型要统一,这就意味着此时这块内存由这个变量独占,不允许其他的变量使用,随着变量值的变化,相应内存中的值也变化.内存释放是程序运行结束后变量消亡,内存的使用权释放,以供下一次的程序使用,在下一次的程序使用之前内存中的内容保持最近一次变量的值.

内存地址是在内存中用来表示每一块存储单元的表示,由操作系统来对内存统一编址,对程序员是透明的.由此可知,一个变量对应一块内存区域,但内存中的每一块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来标识,变量根据程序的需要可以定义,但内存地址是必须存在的.变量和地址是内存的两种表示手段,只是变量在生存期和地址表示同一存储单元,当变量释放以后,只有地址来表示存储单元.

3.内存的分区和以及各分区的分配C语言中根据数据在内存中存在时间(即生存期)的不同,将供用户使用的内存空间分为程序区、静态存储区和动态存储区三个区域,其中动态存储区又分为堆区和栈区,其结构如下图表示:栈区的分配:在函数执行时,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和参数的存储单元在程序运行时在栈上创建,函数运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被自动释放.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的内存为栈分配方式.

语言教学范文篇4

[摘要〕忽视文学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会导致很多语言学习的失误。要使学生能得体地使用语言,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必须注意导入文学因素,培养并积爪学生的文学知识。本文试图就语言教学如何结合文学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最初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

英美文学包罗万象,它对英语学习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深深地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实用性,只注重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培养,忽视了英美文学知识的渗透作用,更有人竟然呼吁取消英美文学课程,这种倾向显然是错误的。文学课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摇篮。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几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足迹,凝聚了几代作家的智慧与心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鼓舞着几代中国人为了自由和民主不懈地努力奋斗。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优良品质。而这些必不可少的教学,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几乎时时刻刻都会有不同角度的艺术示范,对英美知识的生动讲解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项教学内容。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语言。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符号,离开语境就会失去意义,而大多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是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依靠死记硬背来实现的。非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课上让学生充分接触文学内容,课下布置学生自己赏析文学作品。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境,使他们了解了语言使用的“特殊性”,在自然的状态下掌握了语言。此外,文学渗透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量的阅读实践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提高方式;教师对内容的讲解及观看原声影片有助于学生听力的进步;让学生分析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不断培养他们说的能力;阅读和写作一向密不可分,阅读对写作有借鉴作用。

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接触的作品中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循序渐进地受到英美民族的文化熏陶,因而在交际中能从容地跨越文化的沟壑,得体地进行交际。所以,文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知识面是有益的。另外,文学语言也是生活语言,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的特点,易于学生吸收。作品中的文学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体验各种现象并自然习得的广阔天地。

二、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

1.“泛”、“精”教学法。有些文学作品重在欣赏,使读者在欣赏中体会作品的原滋原味,这对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语言习惯,乃至一些做人的道理都大有裨益。但由于语言习惯不同、英语水平不足等原因,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原作。此时教师就不能忽视对关键词的解释和句子的梳理,从而使学生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大学外语教学中,针对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在“In一dasread-in扩部分遇到的文学知识一般要采用精读法,“Afteoclassreading”的内容则宜使用泛读法。

2.“问题”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英文作品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也可以是有关作家、作品或是角色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想。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对提出的问题深化拓宽,或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以此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宜过深,多应是面上的东西,在理解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深化学生对全局和重点知识的把握。

3.文化教学法。文学作品中包括许多人名、地名、文化意向等语言文化知识,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从学习文学作品中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文学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因对英美文化的不了解而产生理解上的障碍,还会以自己的文化模式为标准,对作品价值进行简单的判断。在了解英美文化后,学生会用新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模式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对不同文化的异同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这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日常授课中,我们最常遇到文化的问题,例如有关西方人的饮食习惯、问候方式、礼貌问题以及一些习语的形成等等。对文化的深层讲解有利于语言的理解,大学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意识到文化的作用。

4.视听教学法。英美文学作品被拍成电影后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娱乐性。随着学校网络系统的创建和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先进的硬件设施,通过对学生视、听觉的刺激,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在课堂和课后观看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观看电影后,可以展开讨论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或进一步研究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除此之外,利用这些设备我们还可以多听原声磁带或碟片,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三、英美文学教学的侧重点

1.重视英美文化的作用。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总能感到与英美文学有关的点点滴滴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把书本中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把点的东西转化成面的知识。例如,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学生们碰到MartingLutherKing.Jr这个名字,如果教师只是一带而过,学生们也不会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只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我在讲读时把这个名字展开,利用Powerpofng,把MartingLuthe:King的生平及他闻名遐迩的作品《1HAvEADREM》展示给大家,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倾听到MartingLutherKing那低沉、醇厚的声音。一堂课下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和美国人,使文化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2.体现《圣经》的渗透作用。《圣经》是英美文学及文化的源泉,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时常涉及《圣经》中的故事。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五课中,海伦•凯勒把自己对字的认识比喻成是亚伦的神杖,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在《出埃及记》里,以色列人的领袖摩西利用他哥哥亚伦的杖行神迹。上帝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但埃及法老不同意。亚伦就按上帝的指示,把手杖往前一抛,

语言教学范文篇5

(一)努力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水平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外语知识、较高的母语表达水平,还要有很强的组织教学,选择高效教学方法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师,要根据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策略,并结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学院学位英语的考试定位,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略。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广泛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做到“教-学-研“一体化,以科研促教学。围绕外语教学改革各个环节工作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开展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工作。

(二)全面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外语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将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班级教学形式扩充到以校园为中心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更浓、参加人数更多的大的英语学习环境。第二课堂可以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比课堂教学有着更大的伸缩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举办适合学生专业发展并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或定期举办“外语角”,“学院外语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配音表演”等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等。

(三)全力引进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科技是教学的手段,就英语教学而言,已经逐步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满足自主学习需求的外语学习中心所需要的大学英语学习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需要空间设施和经费支持。显然,网络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是外语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但如何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四)切实注重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

艺术专业的学生属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不能随波逐流、不具特色,否则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发展角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张扬个性、表现力强的艺术生来说,多变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五)有效形成科学评估体系以建立完善考试制度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评估做出如下阐述:“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最终结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艺术院校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的高校,应合理引入形成性评估,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那种“一考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估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形成性评估对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大有裨益。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把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有效联系起来。[2]

(六)逐步建立艺术类院校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是英语教学改进的最终有效途径。ESP方法是一个专业与英语结合的方法体系,可以将它作为我院外语教学改革体系的一个方向性目标。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比如在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艺术专业特点开设西方艺术英语、双语播音、舞蹈英语、音乐英语、艺术设计英语、会展英语、美术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目的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范文篇6

在目前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至关重要。然而,国内中职学校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过于注重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基本上是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上。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被很好地解决已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不断地改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进而使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最终使计算机学习超越课堂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C语言程序设计应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2强调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之一,它是一种介于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之间的编程语言。教师可以在第一节C语言课中就让学生看一下在图形模式下用C语言绘制出来的、类似WINDOWS的窗口,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一下图形模式下C语言的编程;使他们知道,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它是可以在任何一种平台上编程的,只是接口不同而已。只要找到适合该平台的编程工具,C语言在WINDOWS下同样也能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采取粗讲和细讲的方法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内容范围广、应用要求高,由此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课时的相对减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要缓解课程内容多和学时相对少的矛盾,就是要将“粗讲”和“细讲”结合起来,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学中,前面的几章是一系列规则性、语言的语法要求很强且很琐碎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一条条给学生讲解这些规则,常常使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所以应该先通过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实例“细讲”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使学生清楚这些规则在程序中的用途,然后对于这些规则“是什么”就可有代表性“粗讲”,甚至有些部分可以不讲,让学生边用边学。

4突出C语言程序设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分不同层次,C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在这门课的讲授中,要突出程序设计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分清哪些是C语言所特有的,哪些是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所共有的,这样就可避免讲了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再讲一种,既不深入也不透彻。当日后学生根据专业的使用情况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来选择某种高级语言作为实际操作语言时,学生就具有了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扩展的能力,而不是就学C语言而学C语言。不同的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可以有所差异,但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停留在某种高级语言的介绍,而是要突出讲述程序设计方法,正确地选择算法与数据结构,进行正规的程序设计训练。这样才可深入、透彻地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真谛。

5强化实践教学模式

对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强调动手实践、上机编程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方式,通过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重点放在思路上,即:在C/C++语言的环境下,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提出算法并编程实现,同时要求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只有让学生动手,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效果才比较好。因此,我们的基本思想应该是在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更多地上机实践。因为学生只有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感到运用自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

6确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老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佳。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将基础原理、基本开发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有机地结合,选择优秀的应用性案例进行教学是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讲授知识时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该课程生动、有趣、易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课堂互动的方法。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新的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形式。在课程中,可以讲解或布置具有挑战性与应用性的有趣任务、问题或习题,并增加奖励和鼓励措施,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语言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任务、英语教学、活动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4、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5、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任务型语言教学追求的效果是让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活动设计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例如:学习JEFCBookIILesson23‘Whohasthecoin’教师可创设如下活动:(1)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同时处理新单词和词组。(2)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游戏的规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通过亲身参与活动,通过描述游戏规则,使其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又如:在学完unit10TheSwedishRockBand后,可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名为MYfavoritepopsinger的文章。要求文中包含如下信息:Who’she/she?Where’she/shefrom?Whenandwherewashe/sheborn?Whenandwheredidhe/shegivehis/herfirstconcert?Whydoyou/likehim/her?Whichofhis/hersongsdoyoulikebest?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如JEFCBookILesson74,可设计如下任务:(1)让学生看投影片2分钟,然后关投影,让学生说出画面中的food,drinkandfruit(2)Makeasurvey,问一个朋友Whatwouldyoulikeforbreakfast/lunch/supper?然后给出调查结果。(3)假如你晚上邀请朋友吃饭,要去商店买食物、饮料、水果,据此编写一个对话。下面是一组学生编的对话:

SA:CanIhelpyou?

SB:Yes,please.

SA:Whatwouldyoulike?

SB:I’dlikesixpiecesofbreadandsomemeat.

SA:Wouldyoulikesth.todrink?

SB:Yes.I’dliketwobottlesofcoke.

SA:Whatelsewouldyoulike?

SB:I’dlikethreekilosofapplesandpears.

SA:Isthatall?

SB:Yes.Howmucharethey?

SA:Letmesee.Er,30yuan.

SB:Here’sthemoney.

SA:Thanks.

SB:Bye-bye!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1)名片/地图式----例如在教学了JEFCBooklLesson120后,可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学了BookIILesson28后,任务如下:画一幅自己居住地的地图,并编一个对话。

(2)辩论式----例如在学完BookIILesson30后,可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Isthebusinessmangoodorbad?

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正:Ithinkthebusinessmanisgoodbecausehehasmuchmoney.Hecantravelaroundtheworld.Hecanbuymanythings.Hecangivemuchmoneytohelpthepoorpeople.

S反:Ithinkthebusinessmanisn’tgoodbecauseheistired.Heisdangerous.Heistoobusytolookafterhisfamilywell.

(3)竞赛式----学生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很强,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例如,在教学完形容词后,可设计如下任务:a、在黑板上写10个形容词(应有明确的反义词),b、把学生分成两人一对或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分别找出其反义词并写在纸上。c、把所找出的反义词都一一对应地写在黑板上,然后擦去原词,看谁先根据所找出反义词再恢复原词。又如:在学完“Cometotheparty”后,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各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备战工作,其中包括:给小组命名、选评委、制作记分卡、演练节目。采取传话、猜词、具体表演、疯狂操练、游戏时间等题目,让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4)写作式----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语言错误和语言方面的不足有更清楚认识,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BookIILesson46后,可设计如下天气预报,让学生写作:

成都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时间

天气预报

温度℃

今天晚上

有雨,部分地区有大雨

2-9

明天上午

有云,风向偏东,风力不大

9-12

明天下午

晴天

12-16

(5)绘画式----例如:在教学了Therebe句型后,可设计如下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房间。

(6)表格式----例如:在教学了FamilyandWork后可布置如下任务:让学生建一个家庭档案

Familymember

Name

Age

Job

Hobbies

 

(7)对话式----例如:BookILesson75,让学生看图编对话,下面是一组学生编的对话:

A: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

B:Icanseesomebananas.

A:Howmanybananascanyousee?

B:Icanseethree.

A:Idon’tthinkso.Ithinktherearefour,theotheroneisinPolly’smouth.

B:Oh,yes.You’reright.

4、任务的设计还应延伸到课堂之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任务型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展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可组织英文歌曲、英文书法、英文手抄报、英文课本剧、英语晚会等多种活动。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

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

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

4、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要参考书目]

1、《走向世界英语能力丛书----教学新概念》,张锦帆著,重庆出版社

语言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一、前言

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极其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较好的问题和提问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提问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得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方说,在进行提问设计时,不注重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忽略了设计的技巧性,不注重细节,不考虑提问问题的时间间隔,缺乏一定的启发性,不具备思考价值等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主要是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探讨,希望能够提升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二、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提问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1)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在进行备课要提问的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提问的目的,要确保实现提问的意义,按照课堂教学的需求设计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提问,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复习作用的提问、具有知识理解性的提问以及能够启发幼儿的提问等等。如果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提问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幼儿是语言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年龄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因为每一个幼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并且每一位父母的育儿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幼儿的成长背景就会存在差异,因此,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也随之出现差异。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阅读组织、语言教学时都要充分考虑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回答问题,以充分调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问设计要具有技巧性

(1)采用集体回答和个体回答相结合的方式提问。集体回答使幼儿不紧张,但是并不能锻炼幼儿主动举手答题的积极踊跃性,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幼儿不能主动的独立思考,因此一定要综合运用集体回答和个别提问,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个细节,就是进行个别提问时一定要熟记每个孩子的姓名,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他,如果不能叫出他的名字总是以“这位小朋友”来代替,会使幼儿丧失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2)注重提问的技巧性,把握好提问的时间间隔。幼儿年龄比较小,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回答问题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较长,从接受问题到理解问题再到分析解决问题所用时间要远远大于中小学生。并且教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幼儿的认知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回答问题所用的时间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然后再让他们有足够的组织答案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鼓励并调动全体幼儿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考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习有充分的信心。当然,这种时间间隔也要根据幼儿的反应而定,如果较长时间内没有反应,那么就不要继续等待,防止影响课堂的效率。另外教师还要观察幼儿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注意力不集中时,比如上课打瞌睡,走神,玩耍时都可以进行提问,可以使其集中注意力,起到收心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大多数学校普遍运用的语言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性的提问式教学有助于启迪幼儿的心智,有利于培养幼儿优良的语言组织、表达和思考能力,推动幼儿语言感知和体验水平以及相关的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学的侧重点逐渐转向有效提问方式,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能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提问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该时期的认知能力,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提问质量,注重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推动幼儿言语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吕琴妹 单位:江苏省常州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毕月花.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朱晓梅.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语言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语言投影多媒体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投影、音乐创设情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放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幼儿的注意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凡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一个目标上。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如大班故事《狐狸和兔子》,故事长有1200字,情节曲折,幼儿对故事无新鲜感时,注意力开始转移。老师依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录像或将投影的静片与动片配套组合,层层衔接,巧妙过渡,可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突出狐狸的狡猾、专横,而不畏正义的本性。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狐狸被勇敢的带镰刀的公鸡吓得发抖,最后被公鸡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积极大胆地描述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如何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而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入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其中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投影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反之再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

语言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整体语言教学因其崭新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

一、整体语言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语言阶段教授本族语儿童的语言艺术及阅读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它强调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之间的互动性及内在联系,认为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十分相似。因此,主张在教学中同时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后来,整体语言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等领域之中。

从此,整体语言教学在各国的语言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解释。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语言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和原则(1992)。Brown概括了整体语言的内涵。它包括: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对学习社团的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性;真实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使用;以意义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整体的、非传统的评估技巧;四种语言技巧的结合(1994)。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是建立与构建主义心理学、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研究者们认为,事物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学习和被学习的对象不能割裂开来(Weaver,1988)。Rigg也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任何企图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句形等部分都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1991)。Genesee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当被分成听、说、读、写,而应当同时教(1994)。整体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倡导者Goodman指出,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定的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Goodman,1992)。在自然的环境中,儿童能像学会听说一样学会读写,他们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与听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并驾齐驱的,是自然语言学习的延伸(Goodman,1987)。因此,把语言分为听、说、读、写的传统教学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是不科学的。

整体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而后再从整体到部分。Goodman提出,“应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零散的部分学习。”语言不应被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技能也不应被分为听、说、读、写。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听、说、读、写同时发展。

2.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动机、目的和差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有目地的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观察,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与提高,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学习。

3.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来培养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培养。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自然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一种即自然、轻松又备受重视,能够展现自我价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实践机会。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课后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英语俱乐部等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多地生活在英语语言的环境之中。

4.学生之间的互助同伴关系。学生之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他们可以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互相批改作文,互相辅导;还可以小组的形式就某些话题或某些内容进行辩论,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互助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5.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同步发展。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在后”的传统规则,即必须在听说能力达到相应程度时才能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相反,整体语言教学认为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同时教授,而不是按技能分别培养。在听说语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同步发展。

6.教师的功能从语言知识和技能传授者转变为策划者、鼓励者和启发者。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自己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7.允许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使用母语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在成人教育中,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更迅速地理解教学意图与内容。

三、整体语言教学实践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上活动的主角,一切活动都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得到提高为目的。教师要清楚自己的多重角色的作用——既是问题的提出者,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通过设计组织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可分为三个步骤:

1.课前活动。

作为整体语言教学的第一环节,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以探究的心理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的背景知识,或者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

2.读中活动。

读中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skinning,scanning,skipping”等阅读技巧快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思考与讨论。讲解课文时,既要注重语篇教学,又要兼顾语言点的解释,使学生在对课文通篇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对于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句子,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译成中文的方法进行讲解。讲解课文时,对语言点只需指出基本意义,不必详细讲解,以免误导学生过于注重词句而忽略语篇,语言点的详细讲解可以放在词汇学习时进行。整体语言教学这种由面到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更加扎实。

3.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如可以就课文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角色表演,锻炼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NJ:PrenticeHALL

Regents,PrenticeHallINC,1994.

[2]Geneese,Fred.SomeHolesinWholeLanguage[J].TESOl,1994,4(6,7).

[3]Goodman,K.Ididn'tFoundWholeLanguage[J].TheReadingTeacher,1992,46(3).

[4]Rigg.Pat.WholeLanguageinTESOL[J].TESOLQuarterly,199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