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3:23:32

运动员

运动员范文篇1

关键词:赛前训练;比赛;竞技运动

前言

运动训练理论表明,赛前训练作为竞技运动训练体系的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含义,如何来确定赛前训练的时候,正确处理负荷和强度的关系,处理好竞技状态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基础与影响竞技状态的外部条件二者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适时地表现出来,这正是赛前训练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理论分析法

2赛前心理素质训练

2.1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特点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怕赢怕输,患得患失、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等;客观因素包括比赛规模及任务、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

2.2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在大赛前除了进行必要的自我暗示训练,念动训练,放松训练,集中注意力意志品质训练等一般心理训练之外,还应特别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调节。主要包括比赛节奏的适应性准备、比赛节奏的适应性准备。训练方法有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意志品质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视角表象训练法、听觉刺激训练法、调节训练法

2.3赛前心理训练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2心理训练与相互信任结合

3心理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

3赛前竞技状态时间规律的调控

第一周为过度周:运动量安排与前一小周期的衔接,变换训练环境(到公园训练等)和训练手段,在适当降低负荷下,使运动员感到轻松愉快,运动负荷控制在中等。

第二周为调整周:积极性调整,使体力得到充分恢复,为模拟周实践训练作好心理和体力准备,参加比赛或组内测验。运动负荷一定要控制到小。

第三周为模拟周:仿照比赛环境,时间和条件进行完整技术和全程节奏训练,加大心理负荷,参加比赛。运动负荷控制为中。

第四周为“强度周”:提高突出强度,保持一定数量。总负荷前半周为中大,后半周停止比赛,强度中小。

第五周准备比赛周: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为比赛作好一切准备,运动负荷控制为最小。

4赛前训练强度的调节

在训练中,量与强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专项能力建立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之上。而我们在赛前训练中,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即考虑到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特殊性,注重训练强度和负荷的集中效应,第1-3周突出强度为主,大、中强度相结合,在最大强度出现后,作较小的适应性恢复,第4-6周训练以强调和社,补充为主,专项素质的训练量适当减小,突出专项技术训练强度,运动量控制在70%-80%。强度略有上升,并适度参加比赛,取得“以赛带练”、“以赛促练”的效果。第7-8周运动量进一步减小,降至30%-50%,并在前一周内保证一定的强度刺激,控制好运动量,心理状态表现出适当的兴奋,促使其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5赛前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力量训练是一个老问题,但又是摆在各级教练员面前的新问题。有关研究表明,短跑运动员在积极加速阶段,下肢伸肌的蹬伸力达到460~800公斤。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必须处理好伸肌与屈肌的协调关系以及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重复次数与组数、组间休息时间的关系。那么怎样进行赛前的力量训练呢;

一般安排六周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弹跳力。通常是采用数量减少而保持强度的方法,每周减少一次力量训练课,增加绝对力量的训练内容,遵循小,轻,快的原则如:挺举(70%-80%,4-6组×6-8次)抓举(60%-80%,4-6组×5-7次)等;

6速度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短距离强度为主如:快速后蹬跑,完成距离50-100米(计时,计步);快速单足跳,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等。

(2)中长距离能力为主如:80-120米段落的加速跑,速度可控,逐渐加速到或接近最高速度;各种段落,形式的测验跑,检查跑;30~60米段落的追逐跑等。

(3)多做小肌肉群力量练习如:负重提踵(70%-80%,4-6组×6-8次)垫上俯卧屈小腿(弹性带4组×30-50次/单腿);持哑铃摆臂等。

7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7.1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1)全面发展其他素质,使灵敏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2)熟练掌握跑、跳、投、跨栏以及体操、武术、游泳、球类等运动技能;

7.2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等;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跪撑、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等。

7.2.2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

(2)行进中的各种摆腿。

(3)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

在专项身体训练时,要综合地全面地,从系统训练的高度出发,检查、控制、反馈训练过程,做到科学、准确、及时,真正提高训练质量。

运动员范文篇2

1、应力骨折发病机制

从骨的组成成分看,骨是由坚硬的无机物和有弹性的有机物构成,这使骨组织既坚硬,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从骨组织受力的形式看可分为压力和张力,当一定的外力作用于骨组织时,骨组织会发生形变,吸收外界能量,缓冲外界力量对人体的冲击,在这里骨骼起到平衡外力的作用,保护身体免遭来自外界力量的损伤。在一定的范围内骨骼受外力越大则形变越大,撤去外力,骨骼自身在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的状态。当外力超过骨骼的承载范围时,骨骼中的骨组织将发生不可恢复形变,这时如果骨骼受到的是超限压力作用,骨组织产生塌陷,在超限张力作用时骨组织产生撕裂。这种损伤在开始时也许是很轻微,甚至不被觉察,但随运动外力负荷的反复作用,会导致损伤程度加剧,骨的微损伤逐渐积累导致骨的伤情加剧,最终出现骨折。

2、应力骨折发病特征

应力骨折多发生于下肢,包括跗、跖骨,胫、腓骨和股骨。应力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局灶性疼痛,并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晚期可触及梭形骨质增厚。应力骨折多为不完全性骨折,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故一般只需休息3--6周即可痊愈。

3、应力骨折在运动训练上的预防

由于应力骨折多是起因于运动训练的身体疲劳累积,因此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对于避免应力骨折的发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3.1周密安排运动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安排是否合理对运动员伤病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运动员是一个生物活体,他的体能和再生成恢复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不合理地使用人体能量会导致体能的下降,恢复能力降低,直接导致伤病的发生。在训练中不合理的训练安排很多,如:在短跑和跳跃训练中训练手段单调,跳跃练习比重过大,重复过多或较多的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会给骨组织带来创伤,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应力骨折的发生。因此合理和周密的运动训练计划对防止应力骨折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3.2合理选择训练场地和器械

应力骨折多发生在下肢部位,因为下肢在训练中经常承受起跳或跑动时身体和地面对下肢的冲击力量。短跑运动员奔跑时脚着地时的力量达到身体重量的两倍;优秀跳高运动员脚起跳蹬地承受的力量达到七百公斤左右,如此巨大的冲击力量会给运动员的骨骼承受与恢复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时,在保持训练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如:在进行跳跃和速度训练时应选择训练场地应尽量避免柏油或水泥路面等硬质地进行练习,选择塑胶场地或平整的泥土地训练为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病的发生,避免像女排运动员赵蕊蕊那样的事故发生。训练器械的选择也如此,一些大强度的训练,如跳伸练习就要避免过度使用,以防伤害的出现。

3.3合理补充运动员的营养

合理补充运动员的营养对防止应力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疲劳,身体活力下降,细胞代谢率降低,血液和体液运送营养能力下降,到达细胞的营养物质减少,细胞活力会受到影响。这一状况如果持续不变就会导致组织营养失调,功能下降,出现伤病。这时合理和及时的营养补充能够提高身体活力,加速身体的重新构建,加快身体适应新负荷的速度,提高运动成绩。对于应力性骨折的营养补充。首先,注对骨骼营养的补充,骨头煲汤是个好的选择,可以补充骨骼中的无机胶质,增加骨骼的韧性和弹性。其次,钙的补充也十分重要,最好的途径是补充鱼肝油。其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补充可以使运动员较好地恢复运动疲劳,防止应力骨折的发生。

3.4注重运动员的训练疲劳恢复

应力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恢复不好,疲劳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

预防伤病应从控制训练强度入手,使运动负荷与运动员身体的恢复能力相适应,以利于应力性作用对骨骼的破坏与骨骼自身的修复相平衡,达到良性循环。这种恢复的措施除了营养手段外,积极的理疗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手段是热敷,通过热敷可以加快理疗部位的血液循环,使更多的营养到达细胞,提高细胞的代谢活性,修复在运动中的损伤部位组织,完成超量恢复任务。对负荷的施加应强调循序渐进,身体承受负荷要有交替性,不能让局部承受负荷过重,这样才能避免过劳的出现。教练员要了解运动员的负荷承受能力,要有预见性,在运动员出现良好状态时更要提高警惕,强化回复手段的实施,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一点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回顾过去几个赛季姚明的伤病出现都是在其状态最好的时期发生的,这是因为这时他的运动强度最大,竞技水平最高,消耗体力最多,对恢复重视不足,导致训练疲劳积累,长期累积导致伤病发生。这个赛季火箭队重视了这方面问题,使姚明身体和状态都比较稳定,火箭队时隔12年突破季后赛第一轮。

4、结语

应力性骨折是长期疲劳的累积结果,对于这一损伤教练员要及早发现,及早调整,避免病情的恶化,以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不断提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宝仁.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一997,33(3):62~63.

[2]乔玉成.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90~492.

运动员范文篇3

关键词: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的内涵包括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意志和性格,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体育院校,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阐释对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高校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承担着为省、为国争光的光荣使命,他们不仅应具备过硬的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有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意志,还要有顽强拼搏的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此才能创造优异的体育成绩,在竞技体育赛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育的体育院校,应着眼于优秀运动员的德育教育,促使其长远发展。2)优秀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决定。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心理上,虽然优秀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培养了很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但是他们对情绪和情感控制能力不强,有时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因为一时的输赢而患得患失。优秀运动员大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教育关键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生理上,优秀运动员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系统有时会受到训练、比赛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伤病情况的困扰,导致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不足[1]。因此,做好德育教育可以缓解他们的生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平时的训练和日常竞技赛事中。

2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能够推动更多新型体育后备人才的涌现。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才栋梁,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加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优秀苗子。2)能够端正优秀运动员思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可以端正其思想,包括对运动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意志和性格的教育,激发他们训练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信道德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荣誉感,端正训练态度,明确训练目标,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他们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时刻牢记为祖国和集体荣誉而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伟大目标[2]。3)能够教育运动员远离兴奋剂。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体育职业道德,同时也极大伤害自身身体健康。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兴奋剂带来的危害,提高他们自觉抵制兴奋剂的能力,增强他们必须远离兴奋剂这一高压警戒线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必须平时刻苦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运动员思想德育教育现状。①运动员重视竞技成绩而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运动员竞技水平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观情绪、临场心理素质占据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竞技能力、比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竞技成绩。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往往注重体育项目技能的反复练习,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主观情绪的控制。②学校和教练员对运动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体育院校更注重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对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抓得不够。为了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掌握体育项目动作技能和方法,教练员往往是授课时间多而和运动员思想交流少,因此导致运动员有时出现思想波动而无法及时得到疏导,思想容易走向极端,产生了个人主义倾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减弱,不利于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③家庭和社会对运动员德育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社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往往只关注运动员竞技比赛取得胜利时的荣耀和光环,不会注意到他们在成绩背后付出的不懈努力和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2)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教练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运动队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朝夕相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国,大多数教练员队伍是由专业退役运动员组成的,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作为运动员的表率,教练员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思想道德工作方式,避免以命令和惩罚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应使用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②德育教育模式单一。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训练,只有少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课,这形成了运动员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佳的现状。有的学校在德育教育方式上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专门的、科学的德育专家和教师引导教学,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4构建行之有效的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

1)丰富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在优秀运动员体育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体育理论的学习、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体育技能的练习,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运动员受到新时期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成绩与金钱、恋爱与事业时不能正确处理其中的关系,导致训练和学习效果下降。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运动员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为我国体育事业增光添彩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3]。②中华体育精神教育。“中华体育精神”由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内容组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明之后的创新型优秀文化。它位于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因此,作为中国优秀运动员,接受中华体育精神教育是必不可少的。③奥林匹克理想信念教育。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当今,体育运动旨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作为优秀运动员,应认真学习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在训练和比赛中遵守纪律规则,积极树立公平、公正、友谊和奋斗的观念,愉快训练,赛出风格,赛出水平。2)拓宽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①完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运动员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建立相关完善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的分工职责,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相关党政领导还应深入到运动员学习、训练一线,积极走访,了解当下运动员的思想动态,除了通过谈话、讲座、会议和文件等传统形式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完善的“互联网+德育”平台,从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帮助解决运动员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真正体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4]。②运用多样化手段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一是课堂、训练间歇教育。在教学课堂、训练间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运用具体的动作、实例分析得失。参加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军训等实践活动,在具体经验中感性地认识德育教育的内涵,领会德育教育的本质。二是运动队文化教育。通过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等网络载体,抓好运动员基础教育,开展演讲、辩论、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开展融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德育教育。三是榜样示范教育。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运动员模仿性强,道德榜样往往能够打动他们的内心,榜样相对于理论知识灌输更有力量。因此,领队和教练员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并注意挖掘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运动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3)建立高素质的德育专职教师教练员队伍。在实施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建设一支领队、教练员、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结合的体育德育教师队伍。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要成为教师教练员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在与优秀运动员日常教学和训练过程的近距离接触中,领队和教练员必须自觉参与运动员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把它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师要经常深入优秀运动员队伍,密切观察运动员思想状况动态,对不良苗头及时发现、沟通、纠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5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正视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现状,认真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丰富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以期构建和创新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陈瑛.合肥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2(6):89-92.

[2]郭凤丽,王知绽.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6+238.

[3]华检.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思想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122-123.

运动员范文篇4

一、各级决策部门重视培养后备人材工作

一个省市的体育强盛与该地区经济投入,后备人材培养的程度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省市各级领导部门,在游泳后备人材的培养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多次加大经济投入,使我校游泳选材与育材计划得已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选好材,才能育好材

选材是育材的前期工作,只有选出合格的人材,才能有计划地按科学的训练步骤实施育材过程。为了选好材,首先要拓宽选材面。选材面宽了,选好材的机遇也就多了。近几年,我校为了使所选的后备人材达到精、尖、细。改变了过去“请、靠、等”的工作套路,多次到基层学校进行全面观测,不仅拓宽了选材面,也起到了推动基层训练的效果。从九十年代初至今,我们共选测学生千余人,发现和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材,并按期完成了育材任务,达到了选材,育材的预期效果。

三、选材育材过程

1991年前,为保证后备人材培养,省体委、游泳基地拔专款在我校搞了多次全省业训后备人材集训。每次集训形式不同,但其宗旨均以选材,育材为目的。在这些集训队员中,曾涌现多名优秀选手。在选材,育材的三至五年期间,基本上以技术训练为主,辅助一些较轻的力量训练,为进入专项化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重视了选材和育材训练,在身体发育增长阶段没采取强化训练手段,保证了进入专项化前的准备工作。

四、提高育材意识,认识育材的性质

优秀运动员的成材要经过多年训练和培养。运动员在预定的赛程中能否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仓0造优良成绩,与多年的选材、育材是分不开的。有的运动员在即将达到较好水平的时候,由于育材阶段基础打得不稳,思想素质较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半途而废。所以,教练员要提高育材意识,认识育材的性质,让运动员在少年儿童阶段的各项身体素质,技术、机能都得到全面发展,储存更多的能量,为将来进入专项化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五、管理是育材的组成部分

管理是训练成功的命脉。有相当多的人材,由于训练阶段管理工作的欠缺而过早夭折。所以,要加强运动员的生活管理和思想教育。实践证明,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高级训练阶段和比赛阶段的思想素质对取得优异成绩越重要。因此,管理是育材阶段的重要课题。育材阶段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思想素质的发展

在少年儿童阶段,应多进行爱国主义,集体观念的思想教育。

2.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

由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训练工程越来越复杂,要提高运动员的理解力和悟性。必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3.注意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是育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运动员养成严谨的生活作风,树立远大奋斗目标,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充实训练之余的生活。教练员应多接近运动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让运动员感觉生活在一个有秩序、有制度、有约束的大家庭中。

运动员范文篇5

1运动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每名运动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档案,每个档案内部都包含每名运动员的详细信息,运动员的档案关系到日后运动员在社会中的发展。因此对运动员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整合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给我国体育事业管理运动员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挑战。以下是对运动员档案管理工存在的问题分析:1.1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落后。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和改革,运动员在录用方面的形式也相对发生改变,目前主要的录用形式是择优录取。在这种改革模式下,运动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顺应当前形式进行改革,在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方面也要提高要求。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运动员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多数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缺乏主动创新精神,不能做到积极主动配合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在这类员工的带动下,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严重落后。1.2档案室基础建设薄弱。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复杂,需要多种程序进行配合才能够做到档案的优质管理。档案管理需要配备专用的档案室,并且需要一些先进设备对档案进行整合。目前多数单位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档案管理部门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引进整合档案需要的先进设备,甚至有部分单位没有配备专用的档案管理室,档案管理形式多数是依靠人工来录入和整理,这种方式会使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误差,甚至容易造成档案丢失。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档案室基础建设仍处于薄弱状态。1.3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和交流。管理人员在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档案管理质量。从实际管理中可以看出,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有的甚至是从单位其它部门调过来的员工,因此员工严重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和经验,在运动员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知识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对表面知识的理解进行档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会加大运动员档案管理难度,提高档案管理出错率。1.4归档材料收集难、不及时。运动员档案的管理,其相关材料的数量巨大,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材料的收集和归档经常出现问题。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及归档材料意识缺乏必要的宣传,运动员档案材料因项目不同、年龄差异、训练比赛等因素比较分散,收集比较困难。因此,教练员、随队干事、队医、科研人员对于档案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归档材料收集和主动归档的意识,导致运动员档案材料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2加强运动员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运动员档案管理对运动事业合理化发展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保证管理措施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人们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运动员的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针对上文中总结的问题,下面本文提出了一些加强运动员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为我国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参考。2.1广泛宣传,提高档案意识。宣传运动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运动员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且极为重要,艰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管理者应提高各方面的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敏感度通过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宣传档案工作,提高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干部队伍的档案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运动员档案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关系到运动员自身成长、成才以至退役工作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体育事业的大事。培养归档意识。一经形成就应尽快归人其档案中去,运动员、教练员及管理干部队伍应有意识地将新形成的材料收集齐全,尽快送到档案管理部门去,以防材料遗失。2.2充实档案内容,提高档案利用价值。重视“特色材料”。从运动员进队开始,就应有意识的充实运动员“特色材料”,如可以填写《运动员人省队前比赛情况登记表》、《运动员比赛成绩登记表》等等。而这些材料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时填写,及时归档。档案管理者要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扩大范围。要扩大国内外名运动员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对名运动员在训练、比赛、等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其自身与体育事业发展有用的材料都应收集。2.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依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运动员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制度及档案的整理、转递、查借阅、统计制度.按制度办事,做到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杜绝收集不齐全,内容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转递不规范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缩微复制技术、传真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技术,实现运动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比如,利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各项管理丁作等。2.4提高服务意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低下对于档案工作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因此,在现代运动员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其服务意识做出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各种赛事情况,利用档案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服务。改变服务对象的单一性。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改变运动员档案只为人事部门、教练员等干部队伍服务的状况,要为运动员服务,如可以建立运动员基本信息数据库为运动员开放。

运动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体育事业能够得以持续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运动员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对于体育事业的进步影响严重。面对当今国际体育发展现状,全面加强体育系统管理体制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促进体育术业发展国际化的关键手段。针对现阶段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保证与现代管理技术相融合,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强化档案管理体系创新意识,大力发展适时的、适用的运动员档案管理途径。

作者:孙秀英 单位:黑龙江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运动员范文篇6

一、加强运动员的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它既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两大部分;又可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大层次。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运动员的崇高理想就是要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在自己从事的运动训练中,刻苦训练,勇攀体育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而努力拼搏。

目前在运动队中,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怀着忠诚党的体育事业,立志在自己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创造优异成绩,为祖国、为人民争光的愿望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如我省的优秀运动员熊倪、刘旋、龚智超、杨霞、李小鹏就是运动员中的杰出代表。但也有个别运动员没有崇高的理想,在进队前或进队初期,他们在训练、学习等方面表现都不错,一旦进了队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取得一定的运动成绩后就不再思进取,胸无大志,训练中怕苦怕累,“偷工减料”,不按质按量完成训练任务,借故逃避训练。还有少数运动员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滋长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他们抱怨体育津贴低,奖金少,训练没“刺激”,在训练过程中“出工不出力”。更有极少数运动员,他们败坏体育道德,比赛中搞交易,搞假比赛等等。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必需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教育,加强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帮助运动员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包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理想、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方面的内容。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它既表现为道德行为和活动现象,同时又表现为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它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因此,大力提倡实践共产主义道德,使人们形成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克已奉公、团结互助、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精神条件。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体育道德是用共产主义道德观指导的高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表观。运动员的道德规范是:热爱祖国、献身体育: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热爱人民、无私奉献;团结一致、维护大局;遵纪守则、相互尊重;胜而不骄、败而不馁:文明礼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技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这一道德规范反映了体育活动和人们对运动员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和体育道德在体育运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是运动员行为的标准。运动员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良莠,不仅影响着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有时也直接反映了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我国运动员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勇夺28枚金牌,不仅向人们展示高超的运动技术,而且向人们展现了顽强的拼博精神及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当一次次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遍遍奏响的时候,中华儿女都为之欢呼,为之振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可见,运动员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不仅是体育运动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注重运动员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运动员的道德素质,勇攀体育高峰,为祖国、为人民争光。

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攀登体育运动技术高峰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目前现代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竞技体育之中,运动竞技水平飞速向前发展,竞技体育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运动员的目标和任务是刻苦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攀登体育运动技术高峰,在比赛中争金夺银,奏国歌、升国旗。运动员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训练中就不能很好地领会教练意图,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就不能很快地学会新技术,也就很难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就无法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所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攀登体育运动技术高峰的需要。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运动员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优秀运动员所从事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青春的事业,他们的运动年限在人生的长河中是短暂的、有限的。退役后都要面临重新分配工作,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如果运动员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来退役重新分配工作后就会处处碰壁,就不能胜任所分配的工作: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因此,运动员应高瞻远瞩,在刻苦训练的同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在走向社会后立于不败之地,继续为社会主义观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所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运动员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运动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需要。

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科学文化知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运动队伍是一个年轻人的群体。运动员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既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正面教育,又有不少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反面影响。为了抵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动员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了,就可以陶冶情操,纯洁灵魂,增强鉴别力、免疫力,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运动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的需要。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攀登体育运动技术高峰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为人民服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的需要。因此,运动员不能因训练比赛紧张、时间不够、外出频繁、缺课多、难补上等客观原因放松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要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勤奋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用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四、加强法纪教育,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1、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对运动员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运动员的法制观念,是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引导运动员信法、学法、知法,懂得自己在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逐步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使自己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运动员信法、学法、知法,才能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同时,也使运动员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铁的纪律是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运动员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才能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如果训练放任自流,运动员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是绝不可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保证训练水平的提高,竞技水平的发挥和比赛任务的完成。在每一项纪律和制度里包含着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运动员行为的某种规范。它可以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3、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这是做一名高素质优秀运动员的需要,是完成竞技体育艰巨任务的需要。要使运动员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一是要使运动员真正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思想上对遵纪守法的认识水平。二是教育运动员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学习《运动员守则》,加强政治学习。三是要求运动员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修养?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五、加强优秀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为了加强优秀运动队的思想教育,把运动员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工作/顿利开展,我们必须建立健全适合运动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坚定不移地贯彻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原则,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江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讲、反复讲的重要批示,对于我们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健全适合运动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是落实江总书记重要批示的具体体现。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从宏观总体上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人治型向法制型,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重要保证:是克服时“紧”时“松”,时“冷”时“热”,时“硬’’时“软’’现象,保持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运动队的实际,考虑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要求,从决策、执行、反馈、检查、考核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健全适合运动队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2、加强优秀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民主与疏导相结合,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

运动员范文篇7

[关键词]运动员;运动员退役;退出机制

竞技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和基本单元,在我国专业运动员管理体制下,国家不仅应高度关注成长中和辉煌中的运动员,对于那些即将退出竞技体育舞台的运动员也应该予以重视,通过适当的政策形式体现竞技体育的公平与和谐。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竞技运动员的管理机制不仅要有正向的进入机制,即选拔运动员,使其进入到竞技体育领域的机制;还必须有反向的退出机制,为竞技运动员开辟一条退出通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的合理衔接,使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成为流动的活水,防止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淤积沉淀,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在政策指令性退役安置向自主择业转变的形势下,运动员如何退出原来的竞赛和训练状态,怎样退出以及选择什么方式退出,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关系运动员发展的关键,又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竞技运动员的退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竞技体育机制不仅进入机制要合理,退出机制亦要合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的以!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为精髓的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制胜法宝。多年来,在举国体制下以国家专业队为龙头,以省、区、市专业队为中坚力量的一条龙式运动员培养模式选拔了数以万计的青少年进入到竞技体育领域接受专门培养成为专业运动员;同时,每年又有为数众多的运动员,因为年龄、伤病、运动成绩上不去、主观放弃等等原因而终止训练,退出原来所从事的竞技体育领域。随着退役运动员的逐年增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当初国家包分配的指令性政策安置之路已经越走越窄,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退役下来后得不到安置,找不到工作,成为了运动队的包袱。邹春兰、才力这样的前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们退役后迫于生活压力干起了搓澡工、门卫,而类似这样的退役运动员还大有人在。这些由于不合理的退出所带来的不良社会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构建合理的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合理的运动员退出机制是从根本上对运动员的人性关怀

由于年龄、伤病等原因运动员必然会退出原来所从事的竞技领域,因此,建立合理的退出过程和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不论运动员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绩,无一例外,每个人都将面临退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退役运动员总数则高达27.9万。运动员的退出不等于退休,而是某种意义上的!重生。对退出过程和方式的选择将影响运动员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可见对运动员退出竞技领域的关注就是对运动员真切的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运动员退出竞技体育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体委第一任主任元帅就指出!对运动员不是关心一阵子,而是关心一辈子。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现任人大委员邓亚萍和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叶乔波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多次提案呼吁改善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提高退役运动员福利。中华体育基金会亦表示运动员退役应体现以人为本,发扬人性的光辉。

(三)研究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对运动员的退役问题学术界有过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运动员退役心理调整方面。如王进(2006)宋红毅%(2008)等人探讨了运动员的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就业观念等退役安置问题。第二,运动员退役安置途径方面,于文谦&(2004),汤跃(2006)等人认为应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支持、加强退役运动员继续教育等扩大就业渠道。第三,在运动员退役后生存与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叶乔波((2007)提出建立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体教结合进程、拓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渠道等对策。第四,从建立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闻又文)(2006),朱超巍(2006)等人提出退役运动员安置货币补偿措施、建立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和就业保险的构想。以上几方面的研究针对运动员退役这一社会现象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但是,现有文献中还没有从制度层面上以探讨运动员退出机制为主的研究。目前对运动员合理退出机制的系统研究尚未深入,相关管理实践也处于反复试探与摆动阶段。

二、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一)原有行政性指令退役安置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不可否认,行政性指令安置可以解决少量精英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那些拿过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受人瞩目的明星运动员来说,运动队安不安置也无关痛痒,社会上有大量公司、单位在向他们伸出橄榄枝。而处在金字塔中下层的大量运动员和一些边缘项目的运动员由于受关注程度不够,他们的退役安置则困难重重。应该承认,对于运动员的退役后路问题,有关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但毫无疑问,指令性安置只能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要真正对运动员的出路和发展负责,必须改革运动员退役管理体制,建立运动员退出机制已凸显其重要性。

(二)目前存在的!形式退出并非真实退出

运动员如果认为不能获取优异运动成绩,在训练和比赛中将失去最重要的内驱力。竞技运动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这种心理压力会呈现一种几何递增的状态,越是水平低的运动员压力就越大,就越是容易选择退出。而退出训练场并不意味着真正退出,大量运动员只是停止训练,在原运动队等待分配。据调查,安徽等8个省(区)待安置运动员占在队人数的比例平均为28.9%。宁夏自治区优秀运动员编制350人,退役待分配运动员185人,甚至有的运动员在运动队中待分配年限长达21年+。在全国,无法适时安置的退役运动员的比例是40%,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1200名运动员一旦离开运动队就立刻失业。在这个群落中,因为年龄和伤病的原因而生活艰难者,显然会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所以目前这种以行政指令性政策安置的130%&()+王进:从过程理论观点探索我国运动员的退役(,)退役意识、心理状态与应对策略的调查,体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47-54页。王进:从过程理论观点探索我国运动员的退役(.)社会支持与退役教育的构想,体育科学,2006年第8期,第17-24页。宋红毅: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研究运动员就业观念的转变,体育世界(学术),2008年第3期。于文谦,李强:转型时期竞技运动员的退役与继续教育问题,体育科学,2004年第7期,第16-18页。汤跃,孙焕红,何铁钢: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3期,第23-24页。叶乔波: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闻又文: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货币补偿实施办法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72-74页。朱超巍,苗苗:关于发展我国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和就业保险的思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12期,第10-12页。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5期,第8-11页。李海鹏:!金牌工厂的退役安置难题,南方周末,2003年6月19日。运动员退役体制事实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形式退出换来更多的运动员!下岗,既不能真正解决运动员的出路,又侵蚀了政府提供给训练、竞赛以及现役运动员的!补贴,最重要的是大大削弱了国家对运动员带有倾向性政策的效力,不能真正体现国家对运动员的关爱。

(三)竞技运动员退出的关键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退出

经典经济学原理指出,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种成本就称为机会成本。对于那些到了上学年龄的运动员来说,他们所付出的成本就是放弃了学习机会,而对于那些成年运动员来说,他们参与训练所付出的成本则还包括工作机会和金钱等。按照人体生理规律,各生理器官在20岁前后达到机能状态顶峰,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这种顶峰状态维持几年,或者在未来几年内使这种顶峰状态降低很少。因此,每一名运动员都将面临着退出以前所从事竞技领域的境地。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成效就必然也必须为运动员建立一条适当的!退出通道。现在的问题是行政指令性安置既不能满足广大运动员的需要,在实践中又存在着重重阻力,那么我们给运动员提供什么样的退出途径才能做到运动员满意同时又具备可操作性呢?按照补偿机会成本的经济学原理,竞技运动员的退出应有两层含义:一是竞技运动员实际退出原来所从事的竞技领域;二是运动员获得机会成本补偿的退出。这里的关键则是运动员在获得因为从事专业竞技运动训练所损失的机会成本的补偿,包括学习机会补偿、就业机会补偿和货币机会补偿等。通过补偿运动员参加训练竞赛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既能真正满足运动员的实际需要,又能给运动员打开多扇退出之门。建立以!补偿机会成本为关键点的退出机制是实现运动员真实有效退出的合理途径。

三、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的构建

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是建立在补偿运动员因参训所付出的机会成本的基础上,从运动队和运动员两个角度建立包括退出监管、退出时点、退出形式与去向和退出政策与法律保障等内容,使运动员在适当的时候合理有效地退出竞技体育领域。

(一)退出监管

目前,运动员的退出是在教练员意志主导下的被动选择。教练员往往根据经验来安排运动员是否应该继续练下去或者是退出。运动员是否真到了非退不可?在什么情况运动员可以选择退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评估体系必不可少。我们是否可以从运动员参训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双向比较、运动员的伤病情况、可被替代的情况等方面制定标准,形成运动员退出评估体系,指导队员退出。同时,作为运动训练的主体,运动员的参训意愿是其积极主动投身训练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运动员退出的问题上还要充分考虑运动员自我意愿。建立在补偿运动员机会成本的基础上的竞技运动员退出机制,应充分考虑运动队双主体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因素,在监管上采取在运动队主导管理下,运动员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办法,为运动员提供真实有效的退出途径。

(二)退出时点

对于现代大多数运动项目而言,竞技运动的特点及激烈竞争决定了竞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短暂。许多职业运动员从小投入运动训练,参加各种水平的竞技比赛,逐步达到他们运动水平的巅峰。有的选择在此时隐退,转而从事其它的职业或者继续接受文化教育;有的则经历巅峰水平的回落,逐渐被淘汰出局;只有极少数的精英运动员退役后可以继续从事教练或者运动队管理的工作。竞技运动员的退出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理论上来说,在运动员从事竞技训练的每一个时段都可能出现运动员退出的情况。由于全运会及奥运会的影响,进入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一般至少以四年为一个长期的训练周期,如成绩不理想或发展前景不大时运动员就会决定退役。但目前出现运动员过早退出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很多项目的运动员在进入优秀运动队后两年即退役,有的训练时间甚至还不足一年,这对运动员个人、国家的投资、运动队伍的建设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于已取得优异成绩的精英运动员和尚有潜力可挖的运动员退出要慎重。由于目前我国运动员退出评131程龙,李汉超:对广东省游泳运动员退役年龄结构的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7期,第9-11页。[J].Quest,1983,35:1-11东岳论丛Mar.,2010Vo.l31No.3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DongYueTribune)估不尽科学,运动员退出往往凭借教练员的经验和运动员的意愿,有可能流失了一些尚有潜力可挖的运动员。有研究表明,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分别在14至22岁之间达到个人的竞技高峰,并可保持4至8年不等,然后才逐步下降,如果训练水平高或个人条件好,还可以远远超过这个年限。如美国著名铁饼运动员、连续四届奥运会冠军A/厄特一直参赛到50岁仍投出了优异成绩。研究运动员退出时点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尽可能防止优秀运动员过早退出;(2)加强对运动员退出评估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研究;(3)慎重对待精英运动员退出;(4)考虑运动员退出年龄与运动成绩的关联性。有学者指出运动员退出年龄与运动成绩成正相关,即运动成绩越好,运动员退出时的年龄越大。

(三)退出的形式与去向

在一般理解下,人们都把运动员退出同退役联系起来,认为退出就是退出运动场,不再从事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工作。但是,实际意义上的退出应该包含更多的含义,而退役只是人才退出机制中最后的环节。完整的退出机制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是为了在竞技赛场上持续的实现运动员与项目匹配,对那些现有项目运动成绩不理想的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转项、培训、换岗或退役等措施。在这个意义上,运动员退出在最后退役之前还存在这样一个缓冲带,包括项目调整、岗位调整或接受再培训等。为补偿运动员参与训练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运动队可考虑补偿运动员参训所付出的经济机会成本、工作机会成本和学习机会成本,另外,运动员也会对自己进行!自我补偿。相对应,运动员退出的形式就有四种,即货币补偿退出、安置工作退出、学习补偿退出和自我补偿退出。根据这四种运动员退出形式就可以从多个渠道为运动员打开!退出之门。通过就业补偿的形式,运动员可在行政指令安排下转行,退出竞技体育领域;或者,对于水平特别高的大龄运动员,可采用留队任教或担任运动队行政人员的办法实现个人角色的转变。采用货币补偿的形式,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并结合参训时间给运动员发放!退役费。采用学习补偿的形式为运动员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渠道,运动员或进入大学学习取得所学专业文凭后再进入就业渠道,或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促使转行就业。实际上,在运动队带补偿性质的以上三种退出形式之外,还有一种!自我补偿的运动员退出形式。运动图1竞技运动员退出形式与去向员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自己梦想,进入到其他行业的情况我们认为这是运动员对过去参训的一种自我补偿。也就是在体育人生以外重新界定自我,寻找自己的另一个人生角色。例如著名体操运动员刘璇靠她良好的形象和极高的知名度进入演艺圈发展,!体操王子李宁则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运动休闲服装公司,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界人士。由于这种!自我补偿具有明显的个人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先验事例不具有大面积推广的可能性,因此,要着重鼓励运动员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点对点的帮助,在建立退出机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因此,运动员的退出形式主要有四种,见图1。对于运动员退出去向的统计,钟秉枢(1998)对奥运选手样本的调查表明,当教练员和出国的人合计占了退役人员的63.9%,从事其它专业技术工作的仅占0.8%。而优秀选手样本中当教练员的只有21.2%,从事专业技术职业的人数占了23.2%,上大学的占42.3%%。另据统计&有超过60%的优秀运动员选择货币安置的形式,总体安置的标准全国平均为6万元左右。建立以补偿!机会成本为关键点的运动员退出机制,灵活运用货币补偿退出、安置工作退出、学习补偿退出和自我补偿退出的形式,重点为运动员提供学习机会和途径,对运动员进行就业培训,从根本上提高132%,1994程龙,李汉超:对广东省游泳运动员退役年龄结构的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7期。钟秉枢: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体育科学,1998年第3期,第45-49页。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5期,第8-11页。动员的就业能力。运动员退出的四种形式并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在着许多联系,比如对有的运动员可能就会用到多种补偿形式来使运动员妥善退出。从现有运动员退出的情况来看,似乎呈现出这样一种现象,即明星运动员多采用学习补偿和自我补偿相结合;高水平运动员多采用学习补偿和就业补偿相结合;初等水平运动员退出则多采用货币补偿的形式。这一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法律与政策保障

我们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制定了一些特殊政策专门对运动员就业进行扶持。1980年,民政部、原国家劳动总局和原国家体委就联合颁发了关于招收和分配优秀运动员等问题的联合通知。对运动员工作补偿退出,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政策,据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正常年度待安置的运动员约3000人,遇4年一次的全运会年,待安置的运动员达4000~5000人。在货币补偿安置方面,2002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2003年8月,人事部、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再次联合印发了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自上述两个文件印发至2007年4月底,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共安置退役运动员约12000人,其中货币化安置约6200人,货币化安置经费总额约为2.2亿元。为了促进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的建立,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其17条规定:!00体育、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研究制定非职业化运动队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的政策措施,尽快建立对优秀运动员的激励机制和伤残保险制度,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这为新时期做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指明了方向。在促进运动员就业方面,2007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将运动员管理纳入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体系,将运动员保障纳入社会基本保障体系,这是我国运动员培养制度的一项重要变革。办法提出了3条运动员退役就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应聘各类体育事业单位的体育工作岗位,可直接考核、免试录用;二是体育部门使用公益金资助建成的体育设施所在单位,必须安排一定比例岗位聘用退役运动员;三是取得优异成绩且有教师资格的退役运动员,应聘各类学校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岗位,可以直接考核,面试录用%。这一办法的出台从政策上鼓励运动员积极学习培训,发挥自己才干以取得工作机会,从政策层面保障了学习补偿的可操作性,鼓励了运动员采用自我补偿的退出办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些政策的出台从不同的角度为运动员的退出安置提供了保障,但政策的关注点主要是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经济补偿方面,对于学习补偿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对运动员自我补偿退出的配套政策。另外,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有效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同时,针对运动员退出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在体育法中具体涉及,运动员退出的法律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运动员范文篇8

目前国家和地方为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建立并完善一系列运动员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培训制度。然而这些保障性举措在大多数运动员中却难以实现。随着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后用人自主权的独立,通过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手段安置退役运动员将越来越困难,走市场化的路子,保证运动员队伍入口、出口的畅通是必然趋势。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试图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庞大群体的就业问题,以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意义和价值以及重点难点

中国体育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靠的是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但是他们中能够成为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的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只能成为成功者的铺路石,成为金字塔的底座和基石。他们把青春都献给了训练场和赛场,退役时,大多已错过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地方的少年业余体校到国家队,读书与训练的矛盾似乎总是如影相随,成为体育界挥之不去的矛盾,不仅造成我国职业运动员出口淤塞现象,也直接影响后备人才贮备量。因此,在鼓励运动员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中国体育界还应该切实关注和把解决广大运动员的退役后的出口问题作为重要的工作,以维持和发展中国竞技体育“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

3目前我国职业运动员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人数在1994-1998年期间,退役运动员的人数基本上在退和出两个方面趋于平衡,但是从1998年后,运动员退役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人数却逐年减少,到2003年下降到最低点,仅仅有5名退役运动员被安置。由于体育管理层实行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单位领导的考核主要是任职期间的成绩,相对而言,单位领导更注重运动员的成绩,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长期进入不了他们的视野,没有作为突出问题加以研究解决。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存在模糊认识,教练员的待遇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成绩,所以,教练员更重视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有时明知运动员退役安置不容乐观,但仍急功近利,不顾及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

4我国职业运动员就业安置解决对策

4.1重新修订退役运动员上大学标准和考试录用办法,把推荐运动员上大学作为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一项重要补充

推荐退役运动员上大学,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其步入社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运动员大学毕业后,按大学毕业生渠道就业,也缓解了退役运动员安置的压力。10年来,我省各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通过组织推荐、免试、自考进入各类大学接受正规全日制教育的有168名,占退役运动员安置总数的18.12%,是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第二大渠道。各接收院校对招生有完全自主权,我们的运动员毫无办法,上学的权利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我省退役运动员上大学条件进行重新修订,降低门槛,扩大范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并通过大学毕业渠道就业,对我省运动员队伍建设、推动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4.2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安置渠道,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运动员走上市场是大势所趋,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个形势。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拓宽安置渠道,通过召开全省行业运动会、加大社区群众体育工作力度等措施不断扩大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程度,同时可针对社会岗位的需要,对退役运动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技能,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从事基层体校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教师、体育经纪人等工作。也可利用自身优势,创办体育经营实体、从事个体私营。要教育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从被动接受安排转变到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对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可试行货币化安置办法,根据其运龄和比赛成绩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

4.3进一步密切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牵扯到人事、劳动保障、教育、财政公安等诸多部门,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再好的政策也落不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密切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包括借用多种形式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定期召开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会议或座谈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

4.4要进一步加大对运动员选招、选调工作的领导

一是尽快修定关于选招、选调运动员的项目标准或成绩标准,严格按照标准选才,提高运动员选才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成才率,降低淘汰率,从源头上把好关口。二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对虽然达不到选才标准但教练员认定是好苗子的运动员,由教练员写出书面报告,经专家组考察认可,并由教练员签订责任状后,方可入队。入队后应建立运动员成绩档案,定期考核,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追究有关人员失察责任。

走市场化的道路,建立和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这是解决运动员退役出路难的关键。运动员退役后走向人才市场,按照社会需求,本着双向选择原则,自主选择职业。同时,国家不断完善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包括放宽约束条件及给予相应优惠待遇;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降低就业过程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就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减少择业盲目性;顺应体制变化,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教育体系,拓宽就业市场渠道和就业网络建设,优化择业环境。让退役运动员融社会、入市场、抓机遇、求发展,尽可能发挥其自身优势,固本培源,为体育事业及其它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峰.关于我国退役运动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3,(4):12-13.

[2]王揖涛,李杰凯,郑凯.关于21世纪出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学校体育,2002,(1):36-40.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J].职海观澜,2001,(3).

运动员范文篇9

1、优秀运动员的家庭原因

由于家庭的原因,许多优秀运动员转人了他国国籍。象棋选手诸裒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象棋世界冠军,然而后来她嫁给了卡塔尔的老公,成为了穆罕默德的皇室成员,最后他不得不成为卡塔尔国的人。射箭运动员张金玲,她的老公是韩国射箭队的教练,后来改了国籍为韩国队效力。何智力是乒乓球队的一员,后来远嫁日本成为日本国的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因为家人的原因改了国籍成为别国的一名运动员。

2、国际间激烈的竞争压力

现在国际之间的体育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有些国家为了利益想挖取其他国家的的优秀运动员,他们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吸引其他国家的知名优秀运动员代表自己的国家参赛,比如给予本国国籍以及其他优厚的待遇等,这时有些优秀的运动员抵不住诱惑成为了别国的运动员。

3、国内激烈的竞争压力

我国是一个拥有很多体育项目并且具有很髙的竞技水平,也具有雄厚的人才储备,世界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层出不穷。由于高水平的运动员多,导致了优秀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必然相当激烈,压力也可想而知很大,许多有潜力的优秀运动员就没有办法参加国际间大型的比赛,失去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有力机会。还有许多运动员能力达到了高峰时期然而还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就要提前退役,告别自己所努力从事的项目实在令人惋惜,有些只好选择其他国家来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

4、个人梦想的实现

对于大多数优秀运动员来说,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这是个“青春饭”,在国内竞争的压力之下很难有出头之日。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他们都有个梦想那无疑就是世界冠军,或许每个运动员都梦想着站在领奖台上的那刻。然而国内高水平的运动员又多,稍微不好的运动员就会和奥运分开或者连个展现的机会都没有。而且也只有世界冠军的头衔才能让他们获得颇高的收益,才能让退役后的生活有所保障。国内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退役后的窘迫生活直指国内运动员保障体系的漏洞。无限风光的毕竟只是少数运动员,大多数运动员则不得不黯然离开赛场,转为平淡的生活。所以有些运动员转入他国国籍是有很多原因的,不管什么原因,于情于理,我们都应当尊重运动员的选择。

5、国际间运动的相互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运动交流越来越频繁。虽然国际间的竞争很激烈,每次比赛的成绩代表着这个国家的运动水平。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直占世界的优势,那每次国际比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是我们的优势项目,我们只有把这个项目具有普及度高、影响力大提高到更高的发展空间。欧洲很多国家都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的身影,因为这些中国人的到来,所在国家的乒乓球水平和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进而扩大了乒乓球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他们为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国家的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很难用竞技成绩来衡量的。我们国家的优秀运动员转人到其他国国籍也是有利于对其他运动项目较差国家的一种帮助,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发展体育运动项目。

二、意见与建议

1、优秀运动员人他国国籍有他们自己的自由,我们不应干涉。都说运动无国界,但是每个运动员是有自己的国家,无论我们在哪儿,什么国籍骨子里都流着中国的血。这也是对每一个转入他国国籍的运动员来说,要记住祖国的根。

2、运动员们不管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转入他国国籍,都要记得我们伟大的祖国。

3、由于国际间的竞争压力,有些国家会因为利益的原因,对我们的运动员进行诱惑或者其他,我们要有识破的眼睛,保护好我国的优秀运动员’以免受到其他国家不良的影响,让运动员产生分心而转入他国。

4、虽然说我们国内的压力很大,竞争也很激烈,运动员们要摆好心态。国家也要做好对于退役运动员进行很好的安置,让他们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运动员本身也要有生活保障,没有了经济基础也是无法好好生活的,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

运动员范文篇10

这是一次以“拼搏、奋进、精彩、文明”为宗旨的农民体育盛会。本届运动会共有9个比赛项目,12支参赛队伍、300名运动员将在这里同场竞技。

彩旗飘飘、鲜花飞舞,这是组委会向大会致以衷心的祝贺,向到位的领导、来宾和运动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裁判员

现在正向主席台走来的是本次运动会全体裁判员。这是一支无私奉献的队伍,他们将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秉公执法,保证运动会所有赛事的圆满完成。

腰鼓队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飒爽英姿展风貌。你看,热火朝天、鼓声阵阵的腰鼓队正激情满怀地向我们走来。她们尽情地击打手中的腰鼓,为运动会助兴,为运动

员喝采。

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是各参赛代表队。

大碑队

迎着太阳的光辉,迈着整齐的步伐,首先向主席台走来的是大碑村代表队。这是一只顽强拼搏的队伍,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相信30名运动健儿将在今天取得优异

的成绩。

天建公司

现在正向我们走来的是天建有限公司代表队。作为铜罐驿“天建”农民运动会的承办单位,天建公司对我镇的农民体育运动给予了大量支持。天建公司致力于服务

广大农民群众,他们生产的“燃灯”牌复混肥系列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陡石塔村

正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向主席台走来的是陡石塔村代表队。作为全市第一个市级生态卫生村,陡石塔村敢为天下先、团结奋进,相信今天他们同样将有精彩的表

现。

双骑龙村

现在正向我们走来的是双骑龙村代表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场上,我们用实力说话。今天,23名运动员将用事实证明他们的实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观音桥村

现在正满怀信心向主席台走来的是观音桥村代表队。是雄鹰,就该博击长空;是蛟龙,就能畅流四海;是勇敢者,就应奔跑在运动场上。我们祝愿观音桥村24名勇

敢的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合村

正向我们走来的是新合村代表队。东风吹、战鼓擂,运动场上谁怕谁;新合村,勇敢拼,勇往直前创佳绩。29名参赛队员信心百倍。

一社区

迎着朝阳、激情豪地向主席台走来的是一社区代表队。这是一个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集体,巾帼不让须眉,相信23名参赛队员今天一定有精彩的表现。

二社区

正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二社区代表队。二社区坚持“以人为本”,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安全文明小区。奋斗造就辉煌!今天26名运动健儿尽情挥洒的汗水必能成就

今日的辉煌。

黄金堡村

看,黄金堡村这个团结奋进,激昂向上的集体,28名参赛队员正迈着整齐豪迈的步伐,昂首阔步地向主席台走来。我们相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黄金堡村一定能

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红恩机械有限公司

踏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向我们走来的是红恩代表队。优秀的红恩人,在总经理杨红的带领下,在摩配行业激流勇进,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红恩人,敢闯

敢拼的红恩精神,我们期盼去年的团体冠军今天再次有精彩的表现。

建设村

现在正激情满怀地向我们走来的是建设村代表队。建设村有一个坚强团结的班子,我们相信,25名运动员一定会在今天的比赛中不负全村人民的厚望,取得优异的

成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机关代表队

最后向主席台走来的是由15名机关干部组成的镇机关代表队。我们奋斗、我们拼搏,即使拼得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我们团结,我们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

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