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素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5:30:40

运动素材

运动素材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运动素材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l、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运动素材范文篇3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作用;制作要素

1.微课简介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1]。微课在美国又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组件。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化,微课被赋予新的含义与特点。在广义上,微课被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多媒体为主要方式,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某个知识点或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的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炼、终端载体多样化应用方便灵活是微课鲜明的特征。微课非常适合情景化、个性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

2.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显著作用

2.1直观性。微课的直观性更加体现体育教学原则。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对学生的讲解示范也要充分的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课堂的体育运动技术学习中,教师使用体育挂图的讲解示范,虽能为学生呈现动作技术的分解动作,图片中也有动作技术重难点的提示,但图片教学是静态的展示,不能动态的显示。再有展示时间短,大部分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也难以形成表象训练。那么,微课以视频形式呈现。学生看微课不仅有静态的展示,也可动态展示技术,在有声的动态画面下,学生能快速直观的了解单个或者连贯的动作技术,乃至于掌握技术的重难点,可为学生建立更为直观的本体感受[2]。2.2可重复性。课堂上,教师示范基本都是分解动作加成套完整示范,学生的瞬时记忆动作还是比较模糊,特别是对动作技术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更加困难了。再有由于教师年龄较大、个别项目的专业技术不精或者教师性别等缘由会影响教学效果。体育微课,在体育技术教学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就是动作技术的可重复性,可以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多,模仿观察不到位等难题。学习中,学生可以较快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对照重难点技术可以反复观看,对照练习,纠正错误动作,不愧是师生课堂的好助手。2.3一对一互动性。微课的学习对象是学生,课堂中是多个学习对象在同时观看,教师在微课中当好导演同时,扮演演员,处理好模拟师生互动大难题[3]。微课呈现的是一对一的讲授,可以快速的吸引学生专注的听课,两者的互动性,沟通性好。在我们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看到崇拜的体育明星实况动作,在他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强有吸引力,在练习中努力模仿练习,去完成关键动作技术。因此,一节好的微课运用在教学中,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3.体育微课的制作

3.1体育微课在一堂教学课中的时间。体育微课有理论课和运动技能技术课。在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多的课程是运动技能技术的学习,我们把微课重点放在某个技术的学习。首先,我们要厘清微课与一节课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内容上是基本部分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体育微课在实际教学中,时间应该把握一个度,微课时间,不应仿照其他学科,都认为在3到8分钟为宜。应该根据体育课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不要超过3分钟为好。如时间过长,将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降低运动量和运动负荷。3.2体育微课素材准备。3.2.1技术知识素材:教学内容的知识素材在微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力求知识点准确无误,表述简洁易懂,用时什么地方的时机选择要恰如其分,文字的处理有一定的艺术性,做到突显教学重难点进行。3.2.2音乐素材:微课的重要载体就是以视频呈现,视频的声光电天然的对人有吸引力。这里的音乐素材本指广义,不仅是一段音乐旋律。它是根据微课所需的各种声、光、电的感应。它也许是一个嘀嗒提示音、也许是一个创意表情包,总之根据主要内容配以合适素材,不浮夸,恰如其分。3.2.3视屏素材: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我们需要更加直观的本体感送。视频的准备,根据老师自身教学能力而不同。一般而言,一套运动技术中,比较简单的动作,作为主讲教师可以录制自己的教学示范动作和徒手练习动作,对于较复杂的技术我们可以下载网络教学视频,再加以剪接,修改用到教学中,特别是一些体育明星的高难度动作,更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3.3微课制作流程。微课的制作流程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和反思修改等六个步骤。以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制作篮球变向运球技术微课为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奏:第一、选题为篮球变向运球技术的导入,标题醒目,让学生第一感官就知道我们所学内容。第二、课的直观感受。运用NBA球星的变向运球技术实录,在技术处理上,动作要求完整连贯,有慢放,让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第三、教师的语言激励与互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第四、介绍学习方法与手段。运球的徒手练习、有球练习、变向运球在实战中运用。第五、以动作慢放,突出各种运球变向重难点。第六、最后课的总结。用图片加文字总结该课的主要内容。

4.结论与建议

微课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体育技术的直观、动态、重复、动作慢放更加利于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微课时间简短、完整、内容精彩更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与互动。目前,体育微课开发不够,主要是教师本身教育技术水平限制,认识不足,建议我们体育教师自身要多渠道加强信息教育技术的学习,为我们学科自身的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何秋兰,刘赣洪.中外微课程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5:15.

[2]吴静.体育技能型微课的设计与实践———以蹲踞式起跑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5),7-3.

运动素材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实践与拓展;育人价值;立德树人

2017年新修订课标后,各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了新编的高中物理教材。为了凸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教材保留、强化了实践性栏目,栏中设置了不少实验探究、课外活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教师要重视实践性栏目的教学和育人价值,在教学中用好实践性栏目的素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为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一、“实践与拓展”栏目介绍

粤教版的“实践与拓展”是实践性栏目。实践性栏目是教材中除了正文以外安排的辅助性内容,其他版本教材中也有类似的栏目,例如人教版“做一做”,教科版“活动”等栏目。一般而言这部分内容供师生选学,教师依据学生实际,选择合适内容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栏目中的资源。实践性栏目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践性、拓展性。应用性体现在实践性栏目取材源于生产生活,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实践性体现在采用的素材只有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手脑并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拓展性体现在素材是对教材正文、学生学习知识的延伸和深化,是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资源。虽然这些栏目只是对教材正文的补充,但用好这些素材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实践与拓展”栏目素材统计及特点分析

粤教版必修一“实践与拓展”栏目分布章节及对应素材统计如表1所示[1],有如下特点。素材丰富。“实践与拓展”栏目取材丰富,有中国古代的圭表、古代计时工具;有生活情境的桥梁、骑自行车、引体向上等;有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实验探究,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有与物理学史联系密切的内容,例如自由落体运动和牛顿第一定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实践与拓展”栏目很多素材源于生活,例如调查生活的摩擦、骑自行车、引体向上、桥梁、生活中的弹簧等。覆盖面广。覆盖知识点广泛,必修一覆盖了从第一节的“质点参考系时间”到最后的“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10个知识点,覆盖了本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覆盖生活情境广泛,有圭表、记时、落体运动、桥梁、骑自行车、生活中的摩擦、引体向上、水平加速度测量装置;类型覆盖面广,有查阅资料、动手制作、课题研究、调查研究、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社会调查、科技论文撰写。突出教学重难点。突出重难点,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疑难是实践与拓展栏目的重要特点,也是其重要教学价值。例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探究小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节设计制作水平方向加速度测量仪;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关系一节设计实验方案等。

三、“实践与拓展”育人价值分析

1.培育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实践与拓展”栏目中有不少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阅资料,获取、提炼信息,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是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锻炼,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符合新课标“学习方式多元化”的理念。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才可持续。2.孕育学生人文素养物理学重视实验、重视思维,然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还应该体现在人文素养方面。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人,思考问题往往更透彻、更全面、更理性、更客观。“实践与拓展”栏目有些素材、任务与物理学史和传统文化联系密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后,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提炼信息,或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或进行课题研究等,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对古代科学研究、古代文明的了解,提升人文素养。3.有效突破学习疑难突破学习疑难,让学生顺利掌握教学重点知识,跨过教学难点,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实践与拓展”栏目不少任务都是针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设置,利用好这些素材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破解教学疑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4.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通过表达可以反映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同时,通过让学生多表达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要求物理课程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3]。实践与拓展栏目中有些素材,需要学生交流表达,有些需要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学生多获得表达的训练、指导机会,表达能力会得到提升,可以清楚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在表达训练中让自己的思维更严谨,逻辑更顺畅。5.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思维是物理学的灵魂。发展学生思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4]。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本质上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向高层级进阶,最终达到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高阶思维水平。“实践与拓展”栏目中有不少素材,对发展学生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有重要作用。例如,“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一节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确保滑块所受的拉力可被近似地看作等于橡皮泥及小桶所受的重力”,然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变式训练”———“本实验可否以滑块、橡皮泥及小桶这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如果可以,请提出设计方案。”问题的思考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理解实验原理,才能明白拉力等于重力的条件是补偿阻力、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才能在变换研究对象后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才能清楚新的实验方案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思考和设计的过程是学生温故知新、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升华的过程。6.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可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使命。而创新意识的培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密不可分,有不少创新的灵感来源于实践,最终服务于实践。“实践与拓展”栏目不少任务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或者动手制作,这样可以强化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将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升华认知。例如,“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一节中“设计一个能测量水平方向的运动物体加速度的装置”,能够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四、挖掘教材实践性栏目价值的策略

1.着眼现在放眼未来教师教学中,不仅要着眼现在——提高学生的分数,更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具有这样的意识教学才能够高屋建瓴,且不脱离学生学习需求,才能够在教学中不是仅仅重视教材中的字体加粗部分的概念和公式,重视教材的正文,还会想方设法挖掘除了正文以外其他栏目素材的教学和育人价值。用好教材中“实践与拓展”栏目,可以让学生更透彻理解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用好教材素材,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2.融合教材借鉴使用各版本教材中都有不少素材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且联系生产生活,需要学生手脑并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用好所使用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版本教材拓展性栏目中的素材,甚至是其他版本、其他栏目中的素材(例如课后练习的实践性作业),对本版本教材进行补充、丰富。例如,“自由落体”一节可以借鉴人教版中“做一做栏目”中的“用手机测自由落体加速度”[6],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传感器,安装手机物理APP,可以输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得加速度。智能手机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用其做实验可以达到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3.融合活动减轻负担利用“实践与拓展”栏目素材时,可能教师会觉得工作负担重,既要教会学生刷题、获得分数,又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撰写科技论文、完成社会调查、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小课题等来发展学生能力。如何才能做到两手抓,而又不至于过多增加师生负担,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果师生都觉得负担重,注定不可持续。学校每年都有科技制作、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活动。建议教师做好规划,将利用“实践与拓展”栏目与指导学生参加校园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将“实践与拓展”部分学习成果优化、升级后作为校园科技活动的参赛作品,实现物理教学和科技活动的双赢。4.开发校本课程整合劳动教育开发校本课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策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建议将其与通用技术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时,物理教师可以将其与“实践与拓展”栏目的素材相融合,将其与劳动教育相整合。这样一方面减轻教师工作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与校本课程开发整合后,教师对“实践与拓展”栏目的利用会提前规划,从而具有系统化的特征,避免随意化、碎片化,能够更好实现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熊建文.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5-118.

[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5,6.

运动素材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电视前期制作技术流程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包括前期制作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两个部分。目前,电视技术已经全面进入数字技术时代。相对于模拟电视,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最根本的变化在于使用了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等前期数字设备,使用了基于硬盘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模拟摄像机、录像机以及基于磁带的线性编辑系统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笔者从自己在高等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以及自身对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具体实践出发,对数字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将数字电视节目前后期制作技术和流程进行一些总结,以期实现对在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大学生和广电部门以及影视节目制作部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借鉴。

一、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在讨论数字电视制作技术之前,首先我们要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种类。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有ENG、EFP、ESP三种方式:

1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这是一种单机采访模式,一般是使用便捷式的摄录一体机,来采集日常电视新闻。这种方式方便、快速、灵活,适应进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ENG技术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基础,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主要是以ENG技术为主,再辐射到EFP技术和ESP技术。

2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这套系统一般包括3台以上的摄像机,1台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调音台及其他辅助设备。EFP方式主要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EFP技术是一个系统集成技术,一般需要演播车来完成,电视台都具备EFP设备和技术人员。

3ESP方式:

ESP,亦叫“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ESP技术是一个高科技制作系统,设备和技术要求高。包括演播室数字灯光系统、广播级摄像机系统、高保真音响、还包括数字特技、动画特技系统。ESP,既可以录播,也可以直播。是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要手段,如,大型综艺节目的制作。

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演播室,设备的高档程度达不到演播室设备标准,一般配备ENG设备,再配备切换台、调音台、非编系统,形成一个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同时完成ENG、EFP、ESP各种电视制作方式的实验教学。

二、基于ENG方式的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ENG方式是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的基本方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围绕ENG方式安排了几门核心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际动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流程一般是先进行电视节目的策划和编导,确定节目主题,在可能的情况下编写出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根据剧本进行前期素材拍摄,对素材进行后期非线性编辑,生成各种需要的格式,最后进行合成输出,节目播出。数字信号制作具体过程可以表示为:光信号通过数字摄像机的成像装置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藕合器)生成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存储为数字信号,上载到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编辑,合成输出各种格式,再通过不同的播出手段,通过光纤、有线电视、网络等,最后还原成光信号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三、数字前期摄录设备的准备

数字电视前期制作设备使用了由CCD、COMS为成像装置的数字摄像机代替了由电子管、真空管为成像装置的模拟摄像机。数字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家用级设备。广播级前期设备如索尼公司的HDCAM、DigitalBetacam、XDCAMHD、XDCAMSD、MPEGIMX,松下公司的DvcproHD、Dvcpro50,JVC的数字D-9格式等设备,这些设备又可分为高清晰度(HD,分辨率达到1920x1080i)和标准清晰度(sD,分辨率达到720×576)设备。广播级设备图像质量好,彩色和灰色度都很逼真,几乎没有失真,但价格高,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以及专业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专业级数字设备如索尼公司的DVCAM格式以及松下公司的Dvcpro25等设备,这些设备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设备,适用于一般的电视新闻制作、教育教学、工业、医疗等领域。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一般来说就是配备这些设备如SonyDSR-1.90P、SonyDSR-250P,部分重点高校建有专业演播室,拥有广播级设备如BETACAMsP、BETACAMSX、MPEGIMX以及Dvcpr050M摄像机。家用级设备如索尼和松下公司的MiniDV、DVD光盘、硬盘摄像机系列产品以及三星、佳能、JVC等众多品牌的掌中宝数码摄像机,这些摄像机主要用于家庭娱乐,如旅游、婚礼、生日、聚会等场合。图像质量一般,价格低廉,小巧轻便。

四、电视摄像技术要求

数字摄像机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拍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了,对于没有拍摄经验的学生来说,首先要熟悉自己使用的摄像机,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模机,熟能生巧,随身携带摄像机使用说明书,遇到问题随时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电视拍摄的技术要求,这就是摄像技术基本要求——稳、平、准、匀、清:

1稳——画面稳定,不抖动和晃动:

摄像师最重要的技术和基本功就是使自己拍摄的画面保持稳定。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长期的练习是不容易做到的。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最有效工具。只要情况允许,应尽量使用三脚架,另外可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持机姿式也很重要,应面对被摄体,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宽,身体挺直站立,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肩扛着摄像机,右手握住手柄,左手握住聚焦环,眼睛贴在寻像器上,4个支撑点把牢摄像机。做运动镜头拍摄时。如横摇镜头,身体扭向侧面从起幅开始,转动身体回到正面,直至落幅,身体状态是从不舒服的位置到舒服的位置。拍摄时,应尽量屏住呼吸,或呼吸匀而浅,不能作大幅度的深呼吸。移动拍摄时,步法最为重要,双膝应略为弯曲,脚与地面平行擦地移动。

2平——画面保持水平,不倾斜:

平,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摄像时确保画面中地平线平的关键是利用三脚架上水平仪的气泡将三脚架调平,调整云台位置或者三条腿的长度,使气泡水平仪的小气泡正好处于中心位置点上。有的摄像机可在菜单中设定一个正方形小方框位于画面正中以确保画面保持水平。

3准——落幅要准,取景、调焦、曝光准确;

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如推镜头、摇镜头)结束时,落幅应该正好是需要的画面。拍摄中的“准”还包括白平衡调整要正确;聚焦要准确;光圈调整要准确等等。

4匀——拍摄运动画面保持速度均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推、拉、摇、移、跟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要交代清楚,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5清——画面保持清晰,不模糊;

在摄像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主体清晰,聚焦必须做到焦点清晰。另外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可在景深控制范围内保证画面清晰,景深范围之外,画面虚幻,形成对比,突出主体。

以上五点技术要求说来并不难,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的拍摄中要真正做到这五点要求却不容易,需要有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

五、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

进入实战拍摄阶段,根据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组织素材拍摄。这时候就要掌握固定拍摄、运动拍摄这两个电视拍摄的基本方式。素材都是通过各种镜头表现的。拍摄的功夫就体现在这些镜头中,同一素材,不同的摄影师拍摄出的效果大不一样,著名的摄像师善于把握镜头语言,他会用最好的视角效果体现编导的意图。

1固定拍摄

固定镜头是电视节目中运用最多的镜头。拍摄点和拍摄角度都不变,摄像机在固定状态下拍摄素材。拍好固定镜头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功和学习拍摄的起点。固定拍摄具有拍摄简单、剪接方便、信息集中、观看舒服等特点。因此,在电视节目中,固定镜头最多。

2运动拍摄

运动拍摄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拍摄点或拍摄角度的改变,形成镜头外部的运动,或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景别大小的变化。

(1)推镜头

镜头从短焦变化到长焦距,视距由远变近,景物由整体变为局部。推镜头是从面到点的表现方式,从全景、远景变为近景或特写,用于突出场景中起重要作用的局部细节。

(2)拉镜头

镜头由从长焦距变化到短焦距,视距由近到远,景物由局部变为整体。拉镜头是从点到面的表现方式,从近景、特写变为全景、远景,用于展现主体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交代局部细节与环境全貌的空间关系。

推镜头和拉镜头又称为变焦拍摄。变焦镜头分为起幅、变焦、落幅三个部分,一般以固定画面作为起幅和落幅,中间变焦要匀速。

(3)摇镜头

摇动拍摄是指拍摄点不改变,边拍边改变拍摄角度的方式,有水平摇摄、垂直摇摄、曲线摇摄。摇镜头的方式类似人眼扫视环境、环顾四周的视觉效果。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摇镜头以主体的运动为依据,摇速要均匀,起幅和落幅要准确。

(4)移镜头

移动拍摄是指边拍边改变拍摄点,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下拍摄的方式。移动拍摄的方式主要有:前后直移、左右横移、上下升降移、跟随移动。移镜头的方式不断展现空间,观众的视线就像跟随着逐步走近或远离被拍摄物体。视觉效果更加生动真实。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主观参与感。

3综合拍摄

综合拍摄是指在同一个镜头中,综合使用推拉摇移的拍摄方式。在摇动、移动的过程中变焦,或移摇结合、边移边摇,构成更为复杂多变的综合运动方式,形成具有独特意义的镜头语言。高校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和电视摄像的技术要求,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以后进人广播电视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重视音频素材收集

在电视节目前期拍摄过程中,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如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给后期制作带来麻烦甚至对节目制作带来巨大的损失,有的会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加(如重新拍摄和录音),有的会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如现场场景无法复制)。公务员之家

在前期音频素材的收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拍摄前,一定要检查设备的运转正常性,确保话筒运转正常,最好是先尝试拍摄一段画面和录音,再回放一下确认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正常。

运动素材范文篇6

在讨论数字电视制作技术之前,首先我们要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种类。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有ENG、EFP、ESP三种方式:

1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这是一种单机采访模式,一般是使用便捷式的摄录一体机,来采集日常电视新闻。这种方式方便、快速、灵活,适应进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ENG技术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基础,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主要是以ENG技术为主,再辐射到EFP技术和ESP技术。

2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这套系统一般包括3台以上的摄像机,1台视频信号切换台,一个调音台及其他辅助设备。EFP方式主要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EFP技术是一个系统集成技术,一般需要演播车来完成,电视台都具备EFP设备和技术人员。

3ESP方式:

ESP,亦叫“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ESP技术是一个高科技制作系统,设备和技术要求高。包括演播室数字灯光系统、广播级摄像机系统、高保真音响、还包括数字特技、动画特技系统。ESP,既可以录播,也可以直播。是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要手段,如,大型综艺节目的制作。

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演播室,设备的高档程度达不到演播室设备标准,一般配备ENG设备,再配备切换台、调音台、非编系统,形成一个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同时完成ENG、EFP、ESP各种电视制作方式的实验教学。

二、基于ENG方式的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ENG方式是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的基本方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围绕ENG方式安排了几门核心课程:包括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际动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流程一般是先进行电视节目的策划和编导,确定节目主题,在可能的情况下编写出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根据剧本进行前期素材拍摄,对素材进行后期非线性编辑,生成各种需要的格式,最后进行合成输出,节目播出。数字信号制作具体过程可以表示为:光信号通过数字摄像机的成像装置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藕合器)生成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存储为数字信号,上载到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编辑,合成输出各种格式,再通过不同的播出手段,通过光纤、有线电视、网络等,最后还原成光信号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三、数字前期摄录设备的准备

数字电视前期制作设备使用了由CCD、COMS为成像装置的数字摄像机代替了由电子管、真空管为成像装置的模拟摄像机。数字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家用级设备。广播级前期设备如索尼公司的HDCAM、DigitalBetacam、XDCAMHD、XDCAMSD、MPEGIMX,松下公司的DvcproHD、Dvcpro50,JVC的数字D-9格式等设备,这些设备又可分为高清晰度(HD,分辨率达到1920x1080i)和标准清晰度(sD,分辨率达到720×576)设备。广播级设备图像质量好,彩色和灰色度都很逼真,几乎没有失真,但价格高,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以及专业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专业级数字设备如索尼公司的DVCAM格式以及松下公司的Dvcpro25等设备,这些设备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设备,适用于一般的电视新闻制作、教育教学、工业、医疗等领域。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一般来说就是配备这些设备如SonyDSR-1.90P、SonyDSR-250P,部分重点高校建有专业演播室,拥有广播级设备如BETACAMsP、BETACAMSX、MPEGIMX以及Dvcpr050M摄像机。家用级设备如索尼和松下公司的MiniDV、DVD光盘、硬盘摄像机系列产品以及三星、佳能、JVC等众多品牌的掌中宝数码摄像机,这些摄像机主要用于家庭娱乐,如旅游、婚礼、生日、聚会等场合。图像质量一般,价格低廉,小巧轻便。

四、电视摄像技术要求

数字摄像机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拍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了,对于没有拍摄经验的学生来说,首先要熟悉自己使用的摄像机,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模机,熟能生巧,随身携带摄像机使用说明书,遇到问题随时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电视拍摄的技术要求,这就是摄像技术基本要求——稳、平、准、匀、清:

1稳——画面稳定,不抖动和晃动:

摄像师最重要的技术和基本功就是使自己拍摄的画面保持稳定。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长期的练习是不容易做到的。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最有效工具。只要情况允许,应尽量使用三脚架,另外可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持机姿式也很重要,应面对被摄体,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宽,身体挺直站立,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右肩扛着摄像机,右手握住手柄,左手握住聚焦环,眼睛贴在寻像器上,4个支撑点把牢摄像机。做运动镜头拍摄时。如横摇镜头,身体扭向侧面从起幅开始,转动身体回到正面,直至落幅,身体状态是从不舒服的位置到舒服的位置。拍摄时,应尽量屏住呼吸,或呼吸匀而浅,不能作大幅度的深呼吸。移动拍摄时,步法最为重要,双膝应略为弯曲,脚与地面平行擦地移动。

2平——画面保持水平,不倾斜:

平,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

摄像时确保画面中地平线平的关键是利用三脚架上水平仪的气泡将三脚架调平,调整云台位置或者三条腿的长度,使气泡水平仪的小气泡正好处于中心位置点上。有的摄像机可在菜单中设定一个正方形小方框位于画面正中以确保画面保持水平。

3准——落幅要准,取景、调焦、曝光准确;

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如推镜头、摇镜头)结束时,落幅应该正好是需要的画面。

拍摄中的“准”还包括白平衡调整要正确;聚焦要准确;光圈调整要准确等等。

4匀——拍摄运动画面保持速度均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推、拉、摇、移、跟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要交代清楚,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5清——画面保持清晰,不模糊;

在摄像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主体清晰,聚焦必须做到焦点清晰。另外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可在景深控制范围内保证画面清晰,景深范围之外,画面虚幻,形成对比,突出主体。

以上五点技术要求说来并不难,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的拍摄中要真正做到这五点要求却不容易,需要有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

五、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

进入实战拍摄阶段,根据文字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组织素材拍摄。这时候就要掌握固定拍摄、运动拍摄这两个电视拍摄的基本方式。素材都是通过各种镜头表现的。拍摄的功夫就体现在这些镜头中,同一素材,不同的摄影师拍摄出的效果大不一样,著名的摄像师善于把握镜头语言,他会用最好的视角效果体现编导的意图。

1固定拍摄

固定镜头是电视节目中运用最多的镜头。拍摄点和拍摄角度都不变,摄像机在固定状态下拍摄素材。拍好固定镜头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功和学习拍摄的起点。

固定拍摄具有拍摄简单、剪接方便、信息集中、观看舒服等特点。因此,在电视节目中,固定镜头最多。

2运动拍摄

运动拍摄包括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拍摄点或拍摄角度的改变,形成镜头外部的运动,或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景别大小的变化。

(1)推镜头

镜头从短焦变化到长焦距,视距由远变近,景物由整体变为局部。推镜头是从面到点的表现方式,从全景、远景变为近景或特写,用于突出场景中起重要作用的局部细节。

(2)拉镜头

镜头由从长焦距变化到短焦距,视距由近到远,景物由局部变为整体。拉镜头是从点到面的表现方式,从近景、特写变为全景、远景,用于展现主体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交代局部细节与环境全貌的空间关系。

推镜头和拉镜头又称为变焦拍摄。变焦镜头分为起幅、变焦、落幅三个部分,一般以固定画面作为起幅和落幅,中间变焦要匀速。

(3)摇镜头

摇动拍摄是指拍摄点不改变,边拍边改变拍摄角度的方式,有水平摇摄、垂直摇摄、曲线摇摄。摇镜头的方式类似人眼扫视环境、环顾四周的视觉效果。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摇镜头以主体的运动为依据,摇速要均匀,起幅和落幅要准确。

(4)移镜头

移动拍摄是指边拍边改变拍摄点,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下拍摄的方式。移动拍摄的方式主要有:前后直移、左右横移、上下升降移、跟随移动。

移镜头的方式不断展现空间,观众的视线就像跟随着逐步走近或远离被拍摄物体。视觉效果更加生动真实。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主观参与感。

3综合拍摄

综合拍摄是指在同一个镜头中,综合使用推拉摇移的拍摄方式。在摇动、移动的过程中变焦,或移摇结合、边移边摇,构成更为复杂多变的综合运动方式,形成具有独特意义的镜头语言。

高校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方式和电视摄像的技术要求,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以后进人广播电视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重视音频素材收集

在电视节目前期拍摄过程中,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如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给后期制作带来麻烦甚至对节目制作带来巨大的损失,有的会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加(如重新拍摄和录音),有的会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如现场场景无法复制)。

在前期音频素材的收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拍摄前,一定要检查设备的运转正常性,确保话筒运转正常,最好是先尝试拍摄一段画面和录音,再回放一下确认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正常。

2、注意采集同期声,同期声是随画面同时产生的声音,具有现场感强,后期不能复制等特点,所以在前期视音频素材采集中应特别重视同期声采集,给后期制作留下充足的音频素材。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电视节目的前期拍摄任务完成了,各种视音频素材采集回来了,将这些素材送到非线性编辑机房进行后期处理,这就是数字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了。

运动素材范文篇7

近几年来随着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更新,教育制度随着国际化步伐迈进,新课程的改革也在跟随新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现阶段体育教学事业发展之中,多媒体已经渗入到了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很多课程安排者和参与者都意识到了多媒体体育教学的“双刃剑”效应,很多学者对多媒体体育教学有不同认识。很多教育工作者,敢于探索,敢于向传统教学方式挑战,根据体育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制作了大量多媒体体育课堂教学的课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从感官和运动的双方面进行教学开展,促进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体育教学网站的应运而生,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课件在各级各类的档案盒中归类,很多有潜力的学生也在多媒体体育教学中发挥了他们的最大价值,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帮助体育教育发展特色教学模式垫定了基础。多媒体体育课堂教学和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成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转型阶段,体育教学的多媒体化是信息时代中非常关键的转变,教育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与国际化接轨,体育教学的多媒体和网络共享技术的加入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有助于创新性思路的开展,可以培育出新时期需要的新型综合素质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向光明看好。

2多媒体体育教学方式分析

在现代多媒体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后,主要发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2.1动画的应用

多媒体采用图形和动画的有机结合,利用移动,旋转,定格,快慢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音等手段来进行教学操作,通过操作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2.2人机沟通

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很强,体育教师根据体育理论教学目的的内容和实际操作时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的尺度把握,通过制作合适的课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多媒体机器与人的互动性。

2.3控制模拟

通过体育老师在课前制作比较具有操作性和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可充分表现技术动作中某些要素与运动的对等关系。

2.4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演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像、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3多媒体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室内,教学过程中脱离现场训练

多媒体教学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将体育运动的原理与实际相结合。但是,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大多都是在室内进行,学生们在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理解运动原理时,单一的观看没有与实际运动相结合,同学们大多在室内,远离操场等户外场地,学习了多媒体课件之后无法就地展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内理论课的辅助教学,而且还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在户外运用需要克服电源接线,移动计算机,显示器,投影等问题。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户外教学的实际运用知识相结合的问题,是现阶段进行多媒体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瓶颈。

3.2老师自身多媒体技能差,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将运动学原理与运动相结合

多媒体体育教学的概念引入我国国内不足10年时间,开展多媒体体育教学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体育素质和多媒体运用素质的人才,在现阶段开展体育教学大多数体育老师不具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工具的能力,课件和素材的准备也要依靠网络或者出版社的资源,并不具备自主制作课前素材和教学课件的能力;由于我国体育教学和培养老师的过程中缺乏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所以造成了大量体育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困难和障碍;还有体育老师自身由于长期培训中缺乏综合知识的培训,造成综合素质差,引起了在体育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障碍。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将运动原理和实际运动锻炼互相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统一化的目的,受限于老师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多媒体教学目的无法达成。

3.3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多媒体体育教学方式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是多媒体课件的单一性和“死板”性,由于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差,多媒体教学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这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多媒体知识,由于体育老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并不全面,所以,制作出来的课件和素材大多都是单一的、简单的、死板的,并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最初的目的,同学们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在有乐趣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体育“乐趣”教学为主,让每一位同学能够主体参与进课堂教学,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引入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同学们对于体育原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运动细节的理解,如果引入多媒体之后课件过于单一,不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体育教学课堂管理陷入困境,反而对体育多媒体教学不利。

4对于多媒体体育教学的一些对策

4.1加强课件制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对于体育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教学素材和教学课件,因为教学课件过于单一化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现阶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课件制作的水平,提升体育应用课件的标准,让课件中的信息更加丰富,加入运动动画模拟,运动经典案例的视频播放,增加训练效果的反馈信息,建立运动数据库等,让多媒体技术利用的更加充分,最大化的帮助体育老师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化和科学化,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运用计算机技术帮助体育教师完成各种数据计算与统计,课件制作的完善应该以增强趣味性为主,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反复练习动作要领。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促进学生正确理解体育名词。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像、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4.2改变老师教学方式,以课堂互动为主,调动同学积极性

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学习和丰富科学、物理,生物等领域。体育教师应对本专业的知识精益求精,使其具有高度的可利用性和稳定性,还要精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要以多元化教学为目的,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课上可以有效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课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表现的积极性纳入学生和老师的考勤,这样既可以考察老师教学能力,又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学习。加强课堂互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以老师讲授为辅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为主,将体育课程的重点和主题从盲目运动向科学性运动转移。为此,在我国体育教学的人才培训中,应该在专业设置中加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这类课程,加强科学知识的丰富,加强教师团队的多媒体技能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丰富教师队伍,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多媒体化也为后期的多媒体体育教师人才储备做了准备,增强了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3将多媒体教学与现实运动教学有效结合,增强沟通性

参与式教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使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改变,通过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改变以前对体育课程不全面的认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发掘学生兴趣。对于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课堂气氛、激励手段和方法、隐性管理措施等,都需要全方位的设定各项措施和制度。课堂管理问题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管理需要“量体裁衣”,最有效的管理就是,预防在先,使问题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和条件。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与管理者,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同学们在多媒体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互相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想,在对运动的动作和运动原理方面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课下积极复习多媒体教学课件,集体分组重复观看视频和动画教程,增强对体育的理解性和记忆性。

5结束语

运动素材范文篇8

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特色。制作美术课件必须从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和难点所在,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课件。如我们在进行《绘画中的构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在一幅画上演示所绘物象在不同位置、不同大小时的不同视觉效果的课件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将会同没有课件演示的效果形成极大的反差。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在进行《自己的漫画像》一课的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漫画的漫化过程,及由真实的人物艺术处理为漫画人物的过程。如果能在制作课件前,先收集一些学生和自己的照片,然后在AdobePhot0Shop、Photolmpact下通行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把照片(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10-20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按教学的要求排序并制作一个片头,再任PhotoImpactAIbum下播放。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形象逐步向漫画过渡,配放一些动画效果,这样孩子们会被深深吸引,他们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教学的目的在非常愉悦的气氛中将得以实现,教学效果非常好。相反在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更容易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小学美术课本中除专门的欣赏课外,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有供学生欣赏的内容,如果能用与作品内容有关的影视作品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配上适当的音乐和解说词,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一画时,如能先播放配有解说的《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画面上,五位英雄在和敌人战斗到弹尽粮绝后,毅然跳下山崖。之后再出示绘画作品,学生就会较容易理解画面的悲壮以及人物的伟大。电脑展示的画面十分丰富(有160多万种色彩),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这些实例告诉我们电脑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现在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封闭的、以个别化学习和讲授为主。而要进入第二阶段,那么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等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应该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应该是开放的,在学习某一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按照对学生能力由高到低的培养顺序,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的加工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能力。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地将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都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成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来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为自己构建方便和有利于课件制作的多媒体素材库呢?其实只需我们平时留心和积累,注意对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制作,即对文本、图像、动画、声音以及视频影像等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准备与制作,就可以自己构建一个对制作本科教学课件方便而有效的素材库。我们的素材库构建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

1.文本的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中的文本主要用于呈现标题、按钮名称、菜单名称以及教学内容等,它

是素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普通文本。直接在系统创作环境中输入文本内容,或是通过外部文本编辑软件(如WPS、WORD等)制作文本文件或RichText格式的文件(RTE格式),利用基本开发工具(如VisualBasic)中的函数读取到呈现区域。这两种方法的用途不同,在创作环境中输入的文本文件主要用于文本量不大,且没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如果需要大量的文本输入,且文本的显示需要一定条件的控制,此时应考虑在外部制作外部文件或RTE文件。

(2)图形文本。图形文件是相对于应用程序运行时,操纵者所看到的文本内容而言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类型的文件实际上应归属于图形类,称之为图形文本。图形文本的素材量比较大,但又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对图形文本进行特殊效果处理,如透明字、立体字、渐变字等。图形文本既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素材库中的图形文本可以在画笔或Photoshop5.0等图形软件中制作。

2.图像的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中的图像主要用于背景、插图、图形交互区以及图形按钮等处,它可以

通过下列途径实现:(1)利用图像素材库中的图像。多媒体素材库中的背景图像、按钮图形以及光标图形等,可从素材库中选择。图像素材库中提供大量的图像资料,一般存储于硬盘或CD-ROM光盘中。我们从中可以挑选出适合多媒体素材库使用的许多图像。(2)利用扫描仪输入图像。扫描仪的功能可以将外部绘制的图形、照片以及印刷图片等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多媒体素材库中的教学内容的有关插图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的。(3)利用绘图软件制作。利用Windows的画笔(Paintbrush)或专业绘图软件Painter、CorelDraw等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制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简单笔画。(4)利用屏幕捕捉的方法获取图像。对一些图标、按钮图形等素材,一般采用专门的应用程序(如Piazzus)来捕捉屏幕获得。(5)利用图像合成的方法获取图像。图像合成是指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将多幅图像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一幅图像。多媒体素材库中图像合成可在Photoshop、PhotoStyle等图像软件中进行。(6)利用图形制作软件生成图像。在多媒体素材库中可以选用专业动画制作软件3DstudioMax来制作立体字与模拟物体等。

3.动画的准备

动画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多媒体素材库中的动画既有二维的、又有三维的。因此,动画制作的种类可分为:(1)二维动画制作。利用AnimatorPro和Director两个软件工具实现。AnimatorPro是一种专业动画制作工具,可以生成传统动画、位图动画、胶片动画、变形动画、文字动画与色彩动画等。Director虽然是一种多媒体著作工具,但是由于在Director中制作的产品可以生成动画文件,如MMM、AVI格式等,而且Director本身具有较强的动画制作能力。因此,可以利用Director制作二维动画。(2)三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相比,除具有二维动画X-Y平面的特性外,还增加了深度维,通过材质处理,产生运动物体的纹理感,在灯光与摄象机的作用下,运动效果非常逼真。多媒体素材库中的三维动画是在3DstudioMax制作的。3DstudioMax制作动画的功能非常强,着色输出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最终的动画文件,除具有对运动过程的描述外,还集成了声音要素,增强了动画的表现效果。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直接用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动画程序。

4.音频的制作

多媒体素材库的声音种类包括声音、音乐与效果声。声音指朗读示范音与解说,音乐指背景音乐与主体音乐,效果声用于按键等.音频的制作要有硬件,即音频卡的支持,我们可以选用Creative公司的SB16声霸卡,音频制作与处理软件选用Creative附送的WaveStudio2.0,通过以下的途径制作多媒体素材库的音频(1)声音。首先把普通话录在金属磁带上,然后通过录音卡座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将音频信号数字化后做进一步处理。(2)音乐。选用CD播放机或录音卡座将音频信号输入计算机后进行数字化。(3)效果声。选用保存与硬盘或CD-ROM音效库中的内容。

5.视频影象的制作

在多媒体素材库中,对视频影象的处理可以采用硬件压缩与软件回放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视频源图象用视频卡进行采集,然后选择相应的压缩标准存储.视频卡可以选用Creative公司的RT300视霸卡,压缩标准采用Intel公司的IndeovideoInteractive.视频压缩与处理软件选用Premiere、VideoStudio、VideoForWindows等软件。

另外,在一些电子出版物中有很多优秀的多媒体素材,平时应注意收集和整理,这也是提高制作速度与多媒体素材库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上我们所说的都是素材的采集,接下来我们就要整理素材和进行素材编辑,这样在制作课件时将这些素材输出,就能又快又好地制作出精美的课件。

运动素材范文篇9

一、从生活中挖掘演示实验素材

在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中,教师可以从实验素材的丰富上着手,尝试从生活中挖掘一些有效的实验素材.很多高中物理实验都是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生活规律等的发掘与探究,是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就使从生活中挖掘演示实验素材有着较大的展开空间.教师要熟悉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在深入分析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素材,并且透过对于这些生活现象以及生活素材的观察与利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一些物理规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更加生动直观,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探究乐趣,从而使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在生活中,有很多废弃材料都能够成为物理实验的原材料.例如,喝完的易拉罐,能够被应用在“静电平衡导体内部的电荷”实验中.在这个演示实验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法拉第圆筒”,一般学校没有这种原材料,需要教师自己改进.教师可以将易拉罐外部的油漆刮下来,将易拉罐倒立着粘贴到验电器上面,组成简易的法拉第圆筒.这样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真正的“法拉第圆筒”效果明显,但是效果仍然很好.这样对于生活素材进行有效利用,能够让演示实验变得更加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挖掘一些可利用的实验素材,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演示实验的可见性

不少高中物理学实验都是对于微观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探究.对于这类演示实验而言,加强实验过程的可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随着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使用的越来越普遍,不少微观实验都能在教学设备的辅助下变得清晰直观,从而让演示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这些微观实验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教学辅助工具,并且要对于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教学的流程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有效推进,也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有更多收获.例如,“布朗运动”是典型的微型实验.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不可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布朗运动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对于这一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多媒体中利用“花粉”进行实验,并将实验过程中所呈现的画面放大,利用flash等相关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实验步骤的制作,并且在每一个图片中配上文字说明,能够有效地让微型实验从抽象变得具体.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灵活利用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可以让微型实验的呈现更加清晰直观,也有助于学生对于其中的实验规律的观察与捕捉,从而达到演示实验的预期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运动素材范文篇10

利用生活事物,进行新课导入

教师必须在课堂导入环节下功夫。只有课堂导入环节做好了,后续的课程开展才能够更具高效性。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生活实际去展开新课教学。例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就应该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分子?什么是热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个概念有着怎样的关系?在学生思考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展示出来,如水被煮沸时会冒出水蒸气,学生这时大多显得较为好奇,他们也非常想要知道这些水蒸气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探寻过程中了解到分子热运动的本质。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也保证了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利用生活情景,做好课堂教学

生活中的某些情景蕴含着较为丰厚的物理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源泉。教师在教学物理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活情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悟到物理世界的乐趣,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物理课程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能源”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先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介绍人类使用能源的变化历程,让学生知晓人们在使用能源过程中的变化。学生通过讨论能够了解到能源关系的不断变化导致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能源的,能源是支撑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接着教师可以继续用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发电站,让学生思考这些发电站的能源到底是由何处得到的,学生通过积极讨论,能够得知这些能源都是由太阳提供的,太阳也是地球能源的根本来源。接着教师可以顺势利用几个实验道具来讲述能源的变化,拿出煤块、磁铁等演示发电机的发电过程,从原始社会人们学会使用火开始讲解,加强学生对于电能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某些生活情景,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生活实践,开展模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