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3:13:11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范文篇1

1.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把控者,其必须要保证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确保幼儿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并能够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合理的处理各种问题,让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学到知识,以确保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表现会对幼儿的智力开发、习惯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给带学生一种积极的感染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行为习惯上有所提升,提高教育效果。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负面干扰、抑制,为幼儿心理带来消极变化,进而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说,教师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会影响教学质量效果。

2.有利于幼师实现自身进步。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引导者,其在教学过程中既负责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同时也关系着自己的学习问题。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具有幼儿为本的工作理念,并且能够在工作中遵循幼儿心理发展需求和生理发展规律,才能确保自己教育行为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都不具备上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学习,以保证自身素质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集中精神开展活动,这样更容易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育活动当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师教育行为的进步与提升提供支持。

3.有利于幼儿园长远发展。幼师作为幼儿教育的直接行为者,他们是构成幼儿园的组要元素。幼儿园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自身幼教水平和管理能力,而幼师作为幼儿园幼教水平的直接表现,他们的个人素质与幼儿教育能力会对幼儿园的综合实力产生直接影响。幼师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让自己在工作过程中,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激发出自己的教育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愿意为幼儿园的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为幼儿园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也为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二、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方法

为了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1.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想要实现对他们个人情绪的有效管理,就必须要充分的认同和热爱幼教职业,因为只有热爱才能让幼儿教师愿意为之付出和为之努力。所以,在提升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幼儿教育的责任重大,保证他们对幼儿职业的选择是遵从于内心的指导,而不是为了谋求生计无奈之举。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要认识到幼儿教育职业的压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行业的激烈竞争,想要一直在自己热爱的幼教事业上奋斗,就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进步,保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教学优势,实现对自己幼儿教育情绪的有效管理。

2.培养教师的童心与爱心。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是否真正的人爱教育事业,从她的童心和爱心表现就能够获取答案。一个真正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幼儿教师,其是能够站在也愿意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思考和选择的,而一个经常能够以幼儿角度去看世界的人,是具有童心和爱心的。具有一颗爱心,教师才能像给予幼儿充分的爱,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所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是美好而幸福的。具有一颗童心,教师才能真正的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心理、语言和行为,才能够知道如何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并在幼儿情绪失控时,给予他们充分的体谅和关心,所以说想要做好对幼师情绪的管理,就必须要做好对幼师爱心与童心的培养。

3.培养教师的教育控制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能够对班级、幼儿及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控制力,才能确保幼儿教育行为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与规划下科学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的不正当情绪管理都是在其无法有效控制教育行为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因此想要做好对教师的情绪管理,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教育控制力。这里所说的“教育控制力”并非硬性手段的绝对控制,而是教师通过教学水平、教学方法能够让幼儿愿意听自己的话,并在自己的科学安排下完成学习、吃饭、午休等一系列幼儿教育活动。想要提升教师的这方面能力,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幼教水平和沟通能力,从而实现对幼儿教育行为的科学把控。这里着重探讨以下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与幼儿沟通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要在与幼儿沟通时,学会如何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明白幼儿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能够从教师方面获取最正确的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当幼儿与教师构建起了良好的沟通状态,那么教师就有了相对的教育控制力,幼儿教育行为失控行为出现几率也会大大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实现自我情绪管理。

三、总结

幼儿教师范文篇2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师;观察活动

区域活动又名区角活动,是幼儿在兴趣与需要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区域类型,通过与材料或同伴的互动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形式[1]。幼儿在这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更易展示自己的兴趣、需要、个性特征以及发展水平,为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观察契机。通过观察幼儿所选择的区域类型、区域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个性特征;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检验区域规则的合理性,材料的丰富性、适宜性与探索性;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观察的基础上,幼儿教师更加准确地解读幼儿的行为,对幼儿做出针对性指导,及时调整区域材料,保证区域环境设置的合理性,生成有效课程内容,实现区域活动的价值,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性的成长。观察并不是随意的看,需要教师制定观察目标,明确观察内容,选取合适观察工具和方式,对观察信息进行收集[2]。然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不知如何观察,更多的是一种“走马观花地看”。因此,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找到观察要点,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是当前幼儿教师进行区域观察与记录所面对的难题。研究者基于幼儿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水平。

一、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较强,突发状况比较多,活动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3]。面对众多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不同区域类型中的不同操作材料以及幼儿的各种突发性行为,明确观察内容是实施观察活动的关键。1.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具有自主性,如果某幼儿在自由选择区域类型时,重复选择某一区域,说明他对此领域比较感兴趣或者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敏感期。教师应有目的引导他选择其他领域的活动,保证幼儿全面发展。同时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是否具备自主性与积极性,情绪是否高涨,神态、表情如何,能否与同伴、成人积极互动,知道自己的活动意图,遇到困难能够积极克服或寻求其他人员的帮助,而不是缺乏规划,盲目活动,无所适从。其次,应观察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由于区域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有限,每个活动区域都有人数的限制,而且区域活动性质不同,区域规则也不相同。如在阅读区,要求幼儿低声交流,保持安静,而在娃娃家,对幼儿的音量则没有严格要求。幼儿教师观察时应注意幼儿是否遵守区域规则,是否做到爱护玩具,不干扰他人,且活动结束后能够整理材料,把材料放到特定的区域位置。最后,幼儿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观察幼儿能否独立完成某种作品,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在美工区,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完成某项折纸工作或绘画创作。2.观察区域材料的丰富性,及时更新区域材料。区域材料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幼儿与区域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分析材料的特点,认识材料的功能,判定区域材料的丰富性,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区域材料的丰富性指材料种类和数量的全面性。根据区域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其中,半成品材料具备较大灵活性、多功能性、耐用性、成本低的特点,也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4]。然而半成品材料的制作耗时长,投放量不足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一大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识别区域材料的性质,随时观察区域材料的投放种类,有计划地投放、补充半成品材料。除此之外,幼儿区域材料数量的不足,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现象。幼儿教师应通过细致观察,投入更多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保证区域材料的丰富性。

二、灵活采用观察工具,选取合适的观察方法收集观察信息

1.采用合适的观察工具,确保观察内容的成功记录观察工具有多种:文字、照片、录音、录像。不同记录工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字记录详细完整便于教师回顾,但花费教师的时间比较多;照片记录方便省时,但只能对区域活动的某一时刻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不完整;录音能记录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但缺乏图像的说明;录像记录运用方便,能对区域活动进行完整记录,但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因为文字、录像和录音比较耗时,且文字记录需要教师对复杂多变的幼儿行为快速捕捉,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以幼儿教师更多的选择方便省时的照片记录。幼儿教师应该克服困难,采用多种观察工具对幼儿的区域行为进行记录,形成图、文、音、像多面、生动的记录成果,为分析幼儿的行为提供详实的数据。2.选取适宜的观察方法,对观察信息进行有效搜集根据教师是否参与到幼儿所从事的活动,可将观察方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指幼儿教师不暴露观察者身份的条件下,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是幼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不介入幼儿的区域活动,获取客观的观察信息的过程。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兴趣及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观察时,需要幼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这时采用非参与性观察方式更加适宜;若基于了解幼儿区域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则需要与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幼儿共同操作区域材料,解读幼儿的行为,分析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这时采用参与性观察方法更加适宜。两种观察方法特点不同,但是两种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幼儿教师根据观察目标灵活选择某种观察方法或者综合运用两种观察方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幼儿。

作者:丁骞 宋占美 王丽响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赵东群.观察记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6.02.

幼儿教师范文篇3

【关键词】音乐;素养;教师

音乐可以让人们改善心情,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自身的个性。音乐可以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有困惑的人带来前进的方向。幼儿艺术教育当中就有一部分内容是音乐教育。然而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影响音乐教育水平的恰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教师要提高音乐素养,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当拿到一部音乐时,应知道这段音乐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不只是一段旋律或者一种符号,还需要用自己原有的技能和技巧来将这段乐曲表现出来。有的时候只需要借助人本身的发声器官,用自己的嘴巴来将歌曲哼唱出来,有时需要借助乐器或媒体表现。所以教师要多积累一些音乐素材储备资源,这样才能了解音乐。把这种音乐当中的美,用各种形式来教授给幼儿,让幼儿容易理解。

一、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有时候会影响到上课的教学成果。幼儿教师的学习程度,对于自身音乐素养有差异,这也导致了幼儿教师在教授中幼儿学习的差距。在幼儿园,教师要求达到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不需要跟音乐家的水平一样高,只要我们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和生活当中去培养幼儿就可以了。所以,理论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是很重要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去加强学习,在未来更上一层楼。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与教育的理论。在指南和纲要的带领下面,让每一堂音乐课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正确的发声方法很重要,幼儿对于音乐是很感兴趣的,孩子们在3-6岁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教师家长可能在这个时候忽略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后续的教育当中就很难弥补,我们教师在幼儿园更加要注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所以我们要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发声训练,这也是音乐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觉得我们在音乐课上面只要教会小朋友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让小朋友唱出来就算完成了,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唱歌的方法都是不对的,有的孩子喜欢扯着喉咙进行唱歌,唱歌唱得很响亮,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很累。有的孩子口齿不清,经常唱错,在集体唱得时候教师不一定会关注到,但是当一个人唱得时候就经常发生错误。最为教师,我们要去纠正孩子一些错误的发声方法。我们要掌握一些熟练的基本方法来示范唱歌,这样可以去有效地指导幼儿,对他们进行音乐素养的教育。幼儿的音乐活动很多都是受到情感和心理的影响,我们应该在教育当中运用我们的熟练的教育技能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发声习惯和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幼儿教师应该培养正确分辨声音好坏的音乐素质

集体教学当中,我们可能会有发声训练,幼儿教师可能知道的是幼儿发声比较困难的部分或者单独请发声比较弱的幼儿进行学习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熟练的能分辨声音好坏的听觉,这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进行教学的内容很熟悉,各种旋律各种节奏,音律都要很清楚,能够清楚的音乐标准,可以根据这个来对幼儿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判断幼儿歌唱的对与错。这种能力是通过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训练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幼儿发声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集体发声时的声音,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口型,在某些环节指出个别幼儿的对错,然后进行纠正并指导正确的发音,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声音特点十分地了解。教师在平时的说话要清晰,字字句句都要让幼儿能够听得清,如果教师说话发音都很含糊那么幼儿也就会学着老师的发音,这样对于教学就不太好了。歌曲当中我们有的字可能跟音乐一起会跟说出来的不太一样,但是我们在歌唱当中也要把它讲清楚。并且生动形象地将歌曲表达给幼儿倾听。幼儿教师也只有掌握正常的发音,才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去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不对的发音。这也使得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通过普通话来把歌唱活动中的歌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正确发声的同时让幼儿把发声的标准记录进自己的脑海中,因此来形成一个知道对与错的客观标准,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发音。

四、幼儿教师要知道怎样正确的指导音乐教学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清楚的知道并且指挥出各种节拍图示,让幼儿快速的去理解并且掌握歌唱的方式方法,节拍图示是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等一系列来演化出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让幼儿学习,让幼儿正确的去演唱,来达到最佳的歌唱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用一定的指挥方式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演唱达到最佳水平。为了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幼儿教师指挥的手势要跟随歌曲旋律的感情变化而变化,让幼儿得以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及音乐意境。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幼儿教师音乐素质方面的训练让教师能够掌握音乐教育的内容,这才能幼儿的音乐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璐.唱歌教学中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09

幼儿教师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教育科研

《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教师进行了科学研究,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基于幼儿的保教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已经引起国家、社会、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新时代的幼儿教育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观察、研究、探索幼儿的能力,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日常的保教实践结合在一起,探索研究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切实提升国家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幼儿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优势

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处在幼儿园保教实践的一线,与幼儿朝夕相处,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了解与熟悉,这些问题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中最原始、最宝贵的资料,是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幼儿教师长期进行幼儿教育保教实践,对幼儿的教育和生活有着深刻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保教实践经验,因此,其工作性质为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家园合作也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的便利。

二、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于本科高校、幼专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而处于幼儿园教学一线进行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普遍很少,并处于缺位状态,他们大多致力于对幼儿的日常保教工作,对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培养幼教师资的一般是独立设制的高等专科院校,虽然目前很多院校已经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格为大专院校,但是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幼儿教师原始学历多数仍是中专或大专,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文化水平较低,导致科研能力较差。在一线幼儿园内,甚至还会有很多幼儿教师主观地认为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照顾幼儿,只要照看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进行科学研究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方才需要进行的工作等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大多数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幼儿教师更为凤毛麟角。(二)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不高。目前,由于大部分幼专院校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发展舞蹈、音乐、美术等特长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且很少有院校将幼儿科学研究方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即使有也只是零碎地在“三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中进行渗透。因而造成了幼专院校的准幼儿教师缺乏对科研知识的系统培养,科研知识的匮乏,不了解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更没有掌握选题、开展课题、选择科研方法、撰写论文等方面的科研知识,致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会在科研方面被动而难以进步。(三)保教任务繁重,科研氛围不强。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幼儿园的性质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很少且入园门槛高,而民办幼儿园通常又会带有盈利性质,致使一些幼儿园园长客观地认为幼儿园的任务是培养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只要培养好幼儿,得到家长的认可即可。作为管理层面的幼儿园园长缺乏对科学研究的正确认识,更没有认识到开展科学研究对幼儿园的提升与发展作用,因此,很少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更没有设立系统的科学研究奖励制度,致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进行科学研究的氛围不强。加之目前幼儿数量多,幼儿教师缺口大,幼儿园分派保教任务繁重,难以保证幼儿教师的科研时间,使得多数幼儿教师对自觉进行科学研究望而却步。

三、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意义

幼儿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对幼儿教师自身、幼儿、整个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都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国家整体幼儿教育事业的提升。(一)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与科研一直以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幼儿教师将科学研究与自身的保育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在教育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用最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指导科学研究,并将研究过程贯穿于幼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这种带有良性循环的科学研究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对幼儿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面对的保育对象是幼儿,其进行研究的主体也是幼儿或者是开展幼儿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问题的研究能促使幼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独特的发展规律,这种来源于幼儿实践又回归到幼儿实践的研究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提高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出现了一些研究幼儿教育的学者、专家,但是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整体研究却并不多见。幼儿教师的科学研究能解决幼儿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并且能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日常的保育工作中,从而提高整体幼儿教育的质量。如果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能有意识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工作中,必将提高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途径分析

幼儿教师范文篇5

随着“儿童中心”、“解放儿童”等先进教育观念的逐渐引入,幼儿教师们开始摒弃旧有的教育观念,并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然而,简单的线性思维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想使有些教师开始失去“自我”,一味地追求潮流思想,而在实践中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难以解决时,他们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他们希望有上级领导或教育专家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如何做。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主要就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就是上好课,至于科研那是教育专家的事,如果自己自不量力地去做研究,反而是束缚和负担,因此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研究的意识,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生活只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劳动。缺少了思考,工作必然乏味,生命也就无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反思,而研究正是让幼儿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研究”并不是理论工作者和学者的专有特权,幼儿教师同样也可以做“研究”,这是一种是“在工作状态下”的研究,它不同于理论工作者的宏大理论研究,可以更多的指向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并为了实践”的研究。从生命哲学的视角看,幼儿教师研究具有自主性和超越性,也正是基于此,研究使幼儿教师走向自我解放之路。

(一)幼儿教师研究的自主性

解放的实质就是解除束缚,获得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的本性,是生命创造的前提。一个人越自由,其创造潜能越容易得到激发。幼儿教师的自我解放实质就是职业生命的自由,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的自由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改变观念,要对自己的生命状态有一个自觉的认识和把握,使自己处于一个自觉自主的状态。”“‘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具体表现在“教师具有自主发展的需求和意识”和“教师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权”,这也正是研究的要义。一方面,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教育情境的多变性要求教师在面对幼儿及实际中的教育问题时,以研究的状态不断思考和反思。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也决定了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研究的最便利的实验场所,幼儿教师时刻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面对真实的教育情境和具体的教育问题,幼儿教师通过研究,结合过往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过,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到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当“要我研究”逐渐变为“我要研究”时,就意味着教师具有了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即职业生命获得了自由。

(二)幼儿教师研究的超越性

与动物的生命不同,人的生命是“未特定化”的,人天生并没有如动物那般与环境相匹配的生命组织系统,人的生理短缺使人的生命成为一种“不确定的开放性”的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为人的自由和创造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的生命呈现出开放性和超越性。超越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命的发展正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螺旋上升,由“现实”逐步走向“可能”,然后形成新的“现实”。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考量幼儿教师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研究也呈现出创造性和超越性的特点。研究始于问题,对问题思考的过程就是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的过程。通过对问题进行反思,对不足进行批判,从而实现对过往的超越。反思是前提,批判的结果就是超越。幼儿教师通过对幼儿需要、潜能的思考和分析,对教学实践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不断地肯定与否定,逐渐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去追求,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没有反思和批判,那就没有超越,教学就会陷于固步自封,成为无源之水,教师最终失去生命的活力,走向生命的异化。研究使幼儿教师逐渐唤醒其生命意识,走向自我解放之路。

二、研究使幼儿教师走向形象重塑之路

教师作为古老的职业,一直被喻为是“辛勤的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这一光环似乎只单单罩在中、小学甚至高中以上教师的头上,并不包含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形象并不高大,充其量只是被人们认为是看孩子的,不需要什么专业学术知识,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教师更面临着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境况。与此相对的是,幼儿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工程体系中的奠基石。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与幼儿教师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很多,除了与经济、社会、文化有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过低,由此导致的是其不可替代性低和学术地位低,于是就出现了职业准入低门槛,职业形象不高大,社会地位不崇高。幼儿教师在生存的边界上挣扎着、徘徊着。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专业知识。在工具理性和客观主义知识观的角度看,选择知识的依据和标准是“符合”、“有用”,知识被视为是客观真理,具有唯一性、绝对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幼儿教师作为知识的“消费者”,需要做的只是对知识的认同、占有及掌握。如果教师只需要将“知识”原封不动的传递给幼儿,这样的知识是没有活力的,犹如一潭死水。由此导致的后果是教师适应已有的知识、掌握已有的知识、服从已有的知识。从生命哲学的视角看,研究的过程是幼儿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的过程,是由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传承者”转为“创造者”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使幼儿教师走向形象重塑之路。

(一)由“消费者”到“生产者”

生命哲学强调体验是生命活动的一种状态,是外部世界与自我生命活动状态的一种交融。“体验可以使外界的客体真正进入生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使生命获得丰富。而且还可以在主客的融合过程中引起主体产生情感、领悟,获得启迪、升华,从而生成意义。”。幼儿教师在研究中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理解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体验,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对立消解,从而达到视域融合。知识不再是绝对的、惟一的客观真理,教师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占有”专业知识,不在于外在于教师自身的知识,而是在生命体验中将客观知识生命化、生活化,它不排斥教师个人的主观性、历史性,教师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知识的接纳者,储存者,而是在实践中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反思知识,并参与知识的生产与重组,将专业知识在个体身上“复活”,构建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是自强的知识人。另一方面,研究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生产知识,但毫无疑问,研究的自然结果就是“知识的创生”,因此研究的过程也是知识增长和生产的过程。

(二)由“传承者”到“创造者

生命是向上的冲动,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如果没有创造性的生活方式,那么教师的教学生活就会蜕变为单调、重复、无味的教育活动,成为生命发展的羁绊。“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教师研究的创造性。从教育对象来看,幼儿教师也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职业,幼儿教育的起点和根基在于对幼儿的了解和研究,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来设计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健康发展。研究使教师迈出门槛,与专家、园长、其它教师共同协作,群策群力。研究汇聚了群体的智慧力量,教师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上级领导或专家的指示,而是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在决策制定中发挥一己之力,教师成了课程的部分决策者,成了知识的创造者。“理论工作者对实践工作者的引领不是强权作用,不是专业控制,引领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引领不是一个‘你跟我走’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双方都要付出努力且有收获的过程。”这其中隐含了作为实践者的幼儿教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重组,甚至是生产、创造,幼儿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承者转变为具有教育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士。

三、研究使幼儿教师走向生命完善之路

本次早教实验研究虽然取得较显著成效,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早教实验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与深入思考,有助于将早教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命哲学的核心是强调人的生命及活动的意义。在幼儿园中曾有这样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人们在高呼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天生,幼儿的生命被凸显,人们都在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人们在关注幼儿的同时却忽略了同样作为生命存在的教师。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与幼儿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中形成的关系,表现为主体间性。幼儿教师作为主体经历了由工具性主体到本体性主体的转变。在工具性语境下,教师研究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时代的挑战,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外化为促进儿童成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人们都在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却忽略了教师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也是生命的存在。“以超验的终极尺度外在地审视和裁定人的生存,以价值置换意义,以价值纠缠存在。”教师的存在是为除了他自身以外的目的服务,教师的生命被无情压置,教师自我的生命意识被遮蔽,教师的生命主体被“遗忘”。叶澜指出:“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决于他对学生有用,取决于他的社会工作效果。对教师自身而言,他是不充分的,如果他不为自身以外的目的服务,不对受教育者有价值,那么他作为教师就没有意义。”“被重视的只是教育的工具价值,被提高的只是教育的工具性作用,被看好的只是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除此之外,教育便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任何发言权,没有了理论的依据。”教师自身的生命意义被遮蔽,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幼儿的生命成长被禁锢。在幼儿园中曾有这样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一方面,教师在高举“为了孩子”的旗帜下,进行磨课、研课,进行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却很少真正的了解幼儿,关心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幼儿园里,就连幼儿唯一的一片精神沃土――游戏,也被赋予课程教学的意义,并隐涉其中。幼儿真正自由自在的玩耍已被分割地支离破碎,消失殆尽。幼儿的生命成长被阻碍。要解放儿童,首先要解放教师,回归教师的生命价值。

(二)幼儿教师是双主体存在

在生命哲学视野下,幼儿教师研究是本体性主体,它以个体本位为价值取向,其意义在于生命的自我完善。教师的生命包括两种,自然生命和职业生命。在自然生命中,幼儿教师是生命主体,他是一个自然人,一个具体的人;在职业生命中,幼儿教师是职场主体,是一种职业人,是外界对于人的一种社会规定性。幼儿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职业人。职场主体是生命主体的主体,幼儿教师研究是双主体的交互融合,是“作为‘人’的教师与作为‘教师’的人的统一和协调的发展,是其在满足教师作为一个‘人’的需要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的过程。”

(三)幼儿教师是生命型存在

幼儿教师范文篇6

【关键词】幼儿教师;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相较口头语言更能真实的反映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可以弥补口头语言无法表达的一些情感特征,对口头语言上有着很大补充、强化作用。幼儿教师在传授幼儿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时运用形体语言会更加生动形象。

一、教师形体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

1.形象。幼儿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着装和体态来获得好感。教师健康协调的身体、自然的教态、优雅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形象美需要外在和内在相结合,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气质,体现着个人的素养。教师正确得体的站姿、坐姿、走姿在课堂上也尤为重要。教师的仪表形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幼儿,甚至会有幼儿争相去模仿。幼儿的模仿性极强,不懂判别好坏,万一模仿教师不好的形象呢?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先正自身,做好为人师表的典范。2.表情。幼儿年龄小,喜欢教师多样的面部表情,这样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活动变得有趣富有灵动性。在师幼交流时,教师时不时的点头微笑,给予幼儿一个肯定的眼神,会给幼儿更多的信心。比起空洞的口头语言“我相信你,你会回答的”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3.肢体。幼儿喜欢和教师肢体之间亲密接触,讲话的距离、拥抱可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这样孩子会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之情。用一些易懂的肢体手势示意幼儿,其中包括规则的制定。如:在课堂上教师示意幼儿小手要放在大腿上;教师直直的伸出手臂示意喝水、入厕要排队。

二、教师形体语言的特性

1.形体语言适用于课堂上。(1)提示性——集中思想。课堂上,幼儿思想不集中,教师用手摸摸幼儿的小脑袋,这样即不会影响到认真听讲的幼儿,也能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认真听讲。这种形体语言比当孩子的面直接用口头语言提醒来的含蓄,效果更佳。(2)情境性——活跃气氛。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吸引幼儿注意力,使课堂活跃起来。如: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语气的粗细变化,真情流露还不足以完全吸引幼儿,加上夸张的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表现故事里每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故事的情境,能将幼儿带入故事情节中。(3)加强性——加深记忆。幼儿年龄小,有很多事情教师要反复多次的告知才能加强记忆。通过形体语言来强化幼儿记忆。如:音乐活动中,把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歌词简化为音乐动作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记忆,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速度和想要表达的意境。从而熟悉并快速学会歌曲。(4)示范性——提高效率。在健康活动中,有些操作过程用语言很难让幼儿理解操作,同时也会使整个活动变得拖拉、复杂,幼儿不易懂得。教师将复杂的语言变成具体动作,示范操作整个健康活动的步骤流程,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操作。2.形体语言适用于生活中。(1)亲密性——接近距离。刚入园的幼儿,对父母和家庭仍有强烈的依恋感。教师可以亲切地拉拉幼儿的小手,摸摸幼儿的小脑袋、拥抱幼儿,通过一系列亲密的肢体接触,面对面情感交流,以形体语言亲近幼儿,消除幼儿紧张的情绪,使幼儿感受到爱与信任。幼儿对教师有了亲切感和依恋感后,就能拉近教师与每个幼儿之间的距离。(2)激励性——鼓励幼儿。一个班里总有几个不善于表达、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孩子,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再巧妙地加上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鼓掌、竖起大拇指这些带有爱意的形体语言来激励幼儿,使幼儿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现自我、相信自我。(3)即时性——消除紧张。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打闹时,教师不是立马摆出生气的面容并急切地询问、责备,而是第一时间给予幼儿一个关爱的神情,用关爱来消除幼儿的紧张和焦虑感。待幼儿心情平复下来再去了解事情的经过。教师蹲下来与幼儿交谈,眼神平视,不抬高姿态,放下教师的身份,幼儿能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4)诠释性——解释词汇。当幼儿遇到不大懂的词汇,教师一时难以用语言更好地去诠释,把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化,借助形体语言体现出来,进一步向幼儿表明该词汇的含义。这样对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形体语言的运用

1.相同形体语言不同表达含义。(1)眼神的运用。眼神是心灵之窗,能体现多种情感表达: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眼神、严肃的眼神、肯定的眼神。教师把同一部位的形体语言体现出不同的表达含义,不同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眼神去指引。(2)触摸的运用。教师摸摸幼儿的头是对幼儿的一种鼓励,给幼儿增加信心;而轻轻拍拍幼儿的头是无形中对幼儿的一种提醒。教师需巧妙地运用得当。(3)手势运用。教师握拳仅伸出食指,可以表示数字1;将食指指向上方,表示看上面;食指放唇边,表示保持安静。这样幼儿一下子就能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含义,并做出适当的回应。相同的形体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是不一样的。2.不同形体语言相同表达含义。肢体的运用。拥抱、牵手,虽然是不同的形体语言,但这些形体语言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教师想要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让彼此之间变得更亲密、有爱。

四、教师形体语言的注意点

1.切勿过于频密。如果教师的形体语言过于频密,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课堂活动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此时教师稍稍沉默片刻,这并不是一个活动的中断或停止,而是把有声的语言转化为形体语言,教师与幼儿仍然通过表情和肢体进行着活动,这样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听讲。反之过于频繁的,就达不到最好效果。2.目的明确。很多教师想用威严的眼神震慑住幼儿,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空洞、无神,不停地在每个幼儿身上打转游离,形体语言不明确,就是无效的。3.举止优雅轻盈。一个凶狠的眼神和一个带劲的手势虽然能起到震慑幼儿的作用,但从师幼和谐、情感的关系出发,此法过于粗鲁,可能导致幼儿情绪低落,与教师之间关系出现不协调。形体语言也要讲求可行性、有效性,师幼之间互动自然得体。4.一视同仁。不要对一些幼儿一味地严肃或温柔,做到能够收放自如,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幼儿。很多教师在对待课堂特别不认真的幼儿时,形体语言过于严厉苛刻,久而久之,幼儿会失去信心,产生反抗情绪,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受到阻碍。5.适时的变化。课堂活动中,教师大多以微笑的表情来完成每次教学活动。快乐的表情会感染每个幼儿,但一直保持微笑的表情不变化,幼儿视觉疲劳,会感到课堂无趣乏味。严肃的表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出现,但也不宜长时间出现,这样会使幼儿有压力,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不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堂所需适当变化表情,幼儿的课堂情绪会随着教师的形体语言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课堂会变得更生动。6.不适当的形体语言。一些不适当的形体语言不要在幼儿面前出现,如: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双手背后、坐时驼背抖腿、站立时一条腿膝盖弯曲着、手指指向幼儿。这些形体语言教师做出的时候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对幼儿来说的一种不尊重行为。教师应时刻谨记并提醒自己。

作者:严天筱 单位:温岭市泽国镇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欧阳一寒.教师形体艺术语言塑造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1.5.

幼儿教师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原因;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一般包括两种,分别是职业内的流失和职业间的流失,职业内的流失是指幼儿教师在所工作的园所、教育机构等流动到另一个幼儿园或教育机构,即幼儿教师在本职业内的流动;职业间流失是指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的人从这一职业领域流出、转行等。

一、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状

一方面,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湖南省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不仅师资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就连现有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稳定,幼儿教师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师资队伍力量较弱,直接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对落后。湖南省偏远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能力较高的幼儿教师纷纷往城市、资薪较高的地方流动,二是一部分幼儿教师转行到其他行业。现有的情况是在农村偏远地区,有较多在岗的幼儿教师并未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且年龄较大,很难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教师资格证,或者临近退休,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更不愿意投入金钱去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二、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1、家长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与之矛盾的是,广大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并未随之得到改变,他们对幼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却忽视幼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对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觉得幼师就是孩子的保姆,教师偶尔出错常常会遭到家长的无限放大和责骂。2、幼儿园因素。根据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幼儿园工作环境和硬性条件与教育、管理理念是影响幼儿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偏远农村仍有大量作坊式的幼儿园,幼儿园不敢高投入,也做不到高投入,大都是实行“包班制”,一个老师一个班,幼儿教师的保教工作负担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重大;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是“包园制”。勉强有当地年轻的准幼儿教师在寒暑假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顶岗实习期间进行短期实习,但在如此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工作负担下,一般少有幼儿教师选择留下。幼儿教师入学和毕业的起点很低,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幼儿教师入园资格更低,农村幼儿园少有新鲜血液补充。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3%农村幼儿教师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年龄偏大,“无编制、无身份”的这种尴尬境地使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比持证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更需要学习机会,但幼儿园却做不到外派学习,更做不到将专家请进来。3、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影响幼儿教师流失的个人因素包括幼儿教师的实际年龄、职称、工龄等。有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和教师的实际年龄、工作年龄、是否有职称成负相关,实际年龄越大、工作年龄越长、职称越高,幼儿教师个人的流动性越小。另外,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师待遇与城市的无法相比,导致农村幼儿教师难以形成积极持久的职业认同感。在访谈中了解到,刚刚进入农村幼儿园的新老师因自身专业思想方面不牢固,对幼儿教育职业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职业认同感,常常会选择离职、改行;而另一部分工作年龄稍长的幼儿教师,却可能因家庭、婚姻等原因选择离职。农村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扎根农村幼教,才能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及正确的职业发展观。4、国家政策因素。我国国情导致城乡社会的二元格局发展很不平衡。首先,国家政策倾斜度不够,很多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其次,城乡地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上得不到保障,使得许多农村幼儿教师从农村流向经济发展好的区域甚至转岗转行,进一步加剧农村幼儿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第三,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情况差,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评定职称的人员数量要远远高于城市。第四,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教育主管部门有扯皮、推诿的现象,也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和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五,总体来说,国家对学前教育领域整体投入较少,农村幼儿园要想分一杯羹,则更困难。第六,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亟待提高,农村幼儿园受过专业化教育的幼儿教师可谓少之又少,根本难以谈到教师专业化建设。总之,农村幼儿教师的就业环境恶劣,工资薪酬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大量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幼儿基数大,更该从源头上重视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带来的影响

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和不稳定必然会造成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必然对农村幼儿发展、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1、造成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流失严重,无论哪种流动和流失,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偏远农村地区教育的差异,违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则,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给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湖南省农村偏远地区经济本就不发达,幼儿园教师招聘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如果在岗在职的老师再离职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给幼儿园的管理带来困难,不仅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幼儿园的某些长期教育计划造成较大影响,甚至难以进行或实施。同时,幼儿教师的流失往往还会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动摇军心,导致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产生离职念头,影响在职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3、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农村幼儿教师的大批量流失不仅会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不稳定,还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师作为日常接触幼儿时间最多的人,在幼儿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与家长相比,尤其是部分留守孩子,心理上对幼儿教师更加依赖,幼儿教师的离开会让幼儿觉得是老师不喜欢自己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一个教师的离职,势必有另一个教师的顶替。因此,无论基于何种原因的离职,都会对孩子造成隐形的伤害,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对策

针对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大批量流失的严峻局势及其缘由,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采取有用途径,尽快改变这一现状。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社会职业有一条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低下水平,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各级部门和幼儿园应为农村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加强县、乡两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财政投入,高度关注幼儿教师流失问题,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各农村幼儿园应该尽可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或进修的机会。其次,农村幼儿教师实行事业单位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承认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价值,而农村幼儿教师则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坚定职业信念,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知识。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幼儿教育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的事业,幼儿教师不仅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安全负责,如果想要留住高素质、高能力的幼儿教师,一方面,幼儿园园方安排的工作量要合理,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幼儿园必须实行有效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工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满足。所以国家财政应加大力度,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及农村幼儿园本身应加强对幼儿教师工作的正面宣传,消除负面影响,减少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偏见,从意识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3、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管理制度,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最高追求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教师在园或职业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关怀与尊重教师,肯定教师的付出与努力,并尽量为其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或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成长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

作者:鲁涛 邓小菊 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莉.促进学前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的制度思考——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

[2]雷芳,周丛笑.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4(04).

[3]张帆.论社会支持系统上减少幼儿教师的流失[J].当代学前教育,2009(03).

[4]姚艳.幼儿教师流动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5]彭礼,周险峰.基于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6]谢蓉,曾向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么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幼儿教师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师;幼儿教师;英语素养

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将英语学习提前,其出发点是正确的,然而由于幼儿英语教师的缺乏,许多学校出现非英语专业的幼儿教师担任英语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经过英语专业的培养,缺少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工作上非常吃力,教学上出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学成果也不尽人意。本文基于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以下提升幼儿教师英语素养的策略,希望幼儿英语教师在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能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及提高幼儿整体素质。

1语音方面

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老师,幼儿英语教师首先应在语音、语调等方面加强训练,纯正、规范的语音是优秀幼儿英语教师的前提,同时还应该掌握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语音的技能。一位有标准的语音语调,自然流利的口语和清晰的语言的幼儿英语教师,无论是在学生的眼中,还是同事和家长眼中都是光芒四射的。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音和口语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来帮助幼儿从小打下良好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基础。以下策略幼儿英语教师可以用来训练自己的语音:第一,掌握48个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熟悉每一个国际音标的口型,舌位。第二,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26个字母的读音均为降调。第三,掌握英语中的连读、强读、弱读、浊化和缩略、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节奏、英语语调等。第四,根据英语语音学习特点和课程层次性学习目标,幼儿英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训练:观察模仿语音教学录像→观察研究发音口型和舌位变化→归纳领会发音要诀→跟读单词→跟读课文→学说歌谣→学唱歌曲→模仿朗读故事→课堂用语模仿。英语语音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重点就是要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2书写方面

英文书写也有多种字体,而匀笔斜体是当今最流行的一种,其特点就是笔画清晰、字形简单、易学易认。作为一位幼儿英语教师应该掌握26个大小写字母的正确写法,包括其笔画和笔顺、规格和书写方法。能否写出规范、流畅和美观的英文匀笔斜体行书,也是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可以按照下面的原则和要求来训练:第一,严格按照四线三格的方式书写英文。第二,执笔握笔方法正确。第三,字母书写笔画笔顺规范。第四,字母形体圆润工整,字母大小适中。第五,字母倾斜度一致,书写平整。第六,书写清晰、流畅,书写速度尚可。第七,字母、单词和行的间隔适度。第八,标点符号和缩进等符合要求。

3教学方法方面

幼儿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活泼、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以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培养交流能力,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其中幼儿英语儿歌、幼儿英语故事和幼儿英语游戏是最主要教学方法。第一,幼儿英语儿歌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可以强化人的语音语调,巩固与扩大词汇,增强节奏感和语感。幼儿英语教师要掌握各种类型的儿歌,比如动物、数数、我和社会、昆虫、交通、时间变换等,并在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第二,幼儿英语故事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英语故事一般分成四类:单口故事、对话、儿童剧和童话故事。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要熟记这些故事,还要根据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模仿他们的语调和动作来绘声绘色讲故事。第三,幼儿英语游戏不仅具有极大的趣味性、知识性和重复性,它还具有组织性、竞争性和社会性。既有一般儿童游戏的特点,也有儿童外语游戏的特点,是幼儿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做英语游戏前要设计好游戏的步骤,准备游戏所需要的物品,思考游戏所需的语言。以上幼儿英语教学活动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幼儿认识的特点、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来定的,其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

既然幼儿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而幼儿英语教师就是其引导者,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主要取决于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被认为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而幼儿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孟吉平等.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幼儿教师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运用;音乐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在教学中构成以书面语为主、以口头语和体态语为辅的综合语言系统,让幼儿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探索,并不断健康、自信地成长基于此,研究音乐教育中的语言运用变得很有意义。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师语言运用的现状分析

只有少数教师认识到在音乐活动中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还处于传统的教学形态中。在实际操作中,音乐教学跟语言脱离开来,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片面追求“学得快、学得像”。当然,也有教师在努力组织建构一套自己的教学语言系统,以促进幼儿的专业成长。肢体的语言动作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音乐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的习惯性和随意性,乱用、滥用的问题较多,直接影响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师语言运用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不重视语言的艺术性。有些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很简单,教学过程大致是先让幼儿听,再教幼儿唱,最后加深记忆,不用事先准备教学语言,过渡的时候可以临场发挥,结果往往因紧张或者某些突发的因素而语无伦次,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施。(二)部分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综合音乐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欣赏指导经验。比如,他们本身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传达的情感理解不深,只能引导幼儿泛泛地去听旋律。如此一来,就影响了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育中教师语言运用的有效性策略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因教施教”“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音乐教育材料,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幼儿来运用语言,然后在材料中寻找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潜在因素,并辅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考虑的应是为了幼儿的学习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无须教”的目的。(一)教师的语言应符合幼儿兴趣和经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欣赏音乐是以其所熟悉的生活为前提的。如果幼儿对音乐的背景和形象有所熟愁,那么,幼儿就乐意听;反之,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幼儿音乐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二)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形象生动。好的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工过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因此,要想成功地上好每一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1.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层次丰富的多适应性所谓多适应性,就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以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为起点,并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的发展。2.教师的语言应当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教师的语言要清晰、悦耳,不能含糊不清。首先要让幼儿听懂、听清,只有听得清楚,才能逐渐理解。教师的发音必须准确,力求做到字正腔圆。3.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幼儿教师的词汇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要用词准确、用语规范。学龄前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教师使用词汇的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对词汇的积累和使用。4.教师的语言应当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三)教师的体态语言应精炼、优美。教师除了要有优美的口头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的肢体动作以及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等。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范文篇10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全国两会期间,携程亲子园、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了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虐童”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外,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对相关报道分析后发现,由于此类事件备受关注的幼儿园大多位于城市,而农村并不是不存在此类事件,而是因为信息传播途径有限、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未被社会重视.教师情绪管理即教师通过对自身情绪的认知、表达、协调和控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缓解自身消极情绪,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从而让自己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欧阳秋琼等认为,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幼儿,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可以在情绪管理上体现,幼儿的身心发展直接受到幼儿教师情绪好坏的影响[1].谭萍认为“虐童”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2].王卫国指出,有效的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有利于提升保教质量,有利于幼儿教师自身成长,有利于幼儿园科学发展[3].通过文献查阅得知,关于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开展研究,帮助幼儿教师有效管理情绪,促使管理者重视教师情绪管理问题,对于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自身成长,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农村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选取衡水市的10所农村幼儿园,向园内的农村幼儿教师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90%.2.2研究方法.2.2.1问卷调查法.采用廖丽娟的《幼儿教师情绪管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各题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评分法,“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有点符合”“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对应的分数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被试分数越高,则表明其情绪管理水平越高.问卷包含四个维度: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调适、情绪运用.问卷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处理.2.2.2访谈法.采用广州大学廖丽娟硕士论文《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研究》中的访谈提纲,对衡水市农村幼儿园的5名幼儿教师和5名园长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和整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由表1可知,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水平适中,在四个维度中,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觉察水平最高,其次是情绪运用、情绪调适,情绪表达水平最低.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觉察水平在四个维度中最高,说明农村幼儿教师基本上能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在访谈中有8名幼儿教师用到了“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自己的情绪,说明幼儿教师能够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清楚自己当下的情绪定位.访谈中有5名幼儿教师用“我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发脾气”“就莫名地生气了”“就是很开心,很想笑”来表述自己生气或开心的原因,说明一些幼儿教师虽然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但对造成自己情绪好坏的原因模糊不清.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表达水平在四个维度中最低.情绪表达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表现自己的情绪.少数幼儿教师能够通过肢体表达情绪,比如“我心情好时就会抱抱小朋友,摸摸头之类的”“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在家做些好吃的带到幼儿园当加餐,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等,但较多农村幼儿教师表示“心情差时,对孩子一点耐心都没有,还不能打骂他们,只能憋着”“有时候着急了,就会骂孩子几句”等.综上,幼儿教师情绪表达能力较弱,不能恰当地进行情绪表达,且容易情绪失控.3.2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差异检验.由表2可知,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在年龄上差异显著,p<0.05.经事后比较可知,对于不同年龄段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20岁以下、21-30岁的教师显著低于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31-40岁的教师显著低于41-50岁、51岁以上的教师,可见年龄影响着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在教龄上差异显著,p<0.05.经事后比较可知,不同教龄的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水平两两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教龄越大,情绪管理水平越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在职务上差异显著,p<0.05.经事后比较可知,不同职务的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水平两两比较均呈显著差异,职务越高,情绪管理水平越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在薪资上差异显著,p<0.05.经事后比较可知,对于不同薪资水平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薪资水平3000以上、2500-3000元的教师显著高于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的教师,薪资水平2000-2500元的教师显著高于1000-1500元、1500-2000元的教师,薪资水平1500-2000元的教师显著高于1000-1500元的教师,可见薪资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

4结论

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水平适中,情绪觉察水平最高,其次是情绪运用、情绪调适,情绪表达水平最低.教龄越高,职务越高,情绪管理水平越高;年龄与薪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注:*表示p<0.05.由以上结论可知,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普遍滞后,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生存环境较差、薪资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等严峻的问题,这样的工作压力与生存环境势必不利于农村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二是幼儿教师自身、幼儿园及政府社会对情绪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幼儿教师未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幼儿园缺少相关的培训指导,政府及社会缺乏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关注与支持.

5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对策

5.1幼儿教师提高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幼儿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幼儿教师要提高敏锐觉察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多种科学的情绪调节方式,使情绪反应适时、恰当,使情绪表达合理、得体.此外,幼儿教师应多发展陶冶性情的艺术类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以艺术化的手段向幼儿传递快乐的情绪.5.2幼儿园对教师情绪管理提供支持.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幼儿园环境有助于农村幼儿教师调节情绪,幼儿园应为农村幼儿教师设立情绪管理场所,如情绪发泄室,心理咨询室等,管理者及年长教师在情绪管理方面要多关心和帮助新入职教师,引导和鼓励他们以合理化方式进行负面情绪宣泄,使情绪得到合理平复.幼儿园还应该定时开展情绪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强化幼儿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并鼓励农村幼儿教师在职深造,以提升其职业素养,使其可以游刃有余地工作,为幼儿创造安全、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5.3政府和社会为幼儿教师提供支持.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要推动全社会重视幼儿教育和尊重幼儿教师,在社会上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幼儿教师受尊重,有利于激发其对幼教工作和幼儿的热爱,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有关部门还要重视并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社会大众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期望值应保持在合理水平,理解幼儿教师工作生活的难处,与他们多沟通,形成合力,一起促进幼儿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欧阳秋琼,杨云琼.幼儿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以黔东南州为例[J].才智,2017,(25):218-219.

[2]谭萍.浅谈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策略[J].幼儿教育,2017,(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