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4:21:09

医学院校

医学院校范文篇1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模拟教学技术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学中得到推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浙江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实施了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同时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成果。模拟技术发展到今天,全世界已经建立了数百个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同时建立了世界性和地区性的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对于模拟教学的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虚拟技术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可以很容易的了解人头的内部各个器官的结构。借助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进行虚拟生物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较为复杂的手术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模拟,或者指导医学手术所涉及的各种手术过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同时进行手术技能训练、术中引导手术、术后康复等。

2虚拟医学系统实践研究

虚拟医学系统作为辅助实验教学的主体,它的开发直接影响最终的时间效果,因此通过对已有的医学教学资源进行分析设计,利用已有教学资源与软件平台相结合来开发虚拟教学系统,再结合相关的软件平台,利用模拟技术开发虚拟教学平台,使之更加形象生动的体现复杂的教学过程。而对于医学教学中不能开展的实验或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软件平台模拟实验过程或教学过程,最终使医学生掌握实践过程中的知识点。由于许多医学实验都需要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对于过程比较复杂,要求又比较高的并且需要反复锻炼的实验就需要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借助虚拟医学教学系统,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复杂的医学过程进行形象表示,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虚拟医学教学系统与其他教学方法和系统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计算机辅助的模拟技术可以把医学教学过程中复杂的试验及操作变成数字化,这种方式易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主动的学习环境,同时,计算机辅助的模拟技术具有较强的人机对话功能,可以建立人机交互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针对医学院校医用资源紧缺的问题,利用虚拟手术器等工具的模拟,使用操纵杆自主选择任意结构模型,独立于数字化模拟,从而进行更加精细的观察,而且这种过程可以反复练习,节约资源并且可以解决按现实中资源不能二次利用的问题。

3虚拟医学教学系统的发展前景

虚拟医学教学系统把新技术和新型理论以及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于医学这种学科的特殊性,就需要医学生亲身实践的时间要多,而虚拟医学教学系统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种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当今医学研究中,虚拟医学系统也可以应用于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操作中,为实习医生和学生提供新的实验资源,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与此同时,虚拟医学教学系统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一个借鉴,其他学科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作为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4结语

医学院校范文篇2

近年来,模块教学在大学英语基础英语教学中已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但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涉猎较少。模块式英语教学能够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过渡性。本研究以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背景,在明确社会对人才培养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对应的英语技能培养方向,结合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岗位职业技能三方面的需求,进行教学分析和课程设置,形成教学模块,其研究目的旨在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医学院校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推动全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与探讨

通过对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医学高等院校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已经从学以应试型转变为学以致用型。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的日常交流和综合应用能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医学科研及学科国际交流的能力。然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障碍。结合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本课题组提出了模块化教学理论,以帮助学生从听说,读写,翻译和综合能力等方面来实现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医学院校的本科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调查,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继而开设合理的英语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并利用这门语言深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实现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1]。首先,该研究将模块式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设定了在各个年级分别侧重“听说,读写,翻译和综合能力”等培养目标的四个教学模块,在保证各模块自身相对完整性的同时又实现了模块间的有效衔接和合理过渡。听说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听说训练跟上了可以有效地带动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听说技能训练是使本科生阶段英语学习继续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2]。根据对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显示,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不但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和应试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起到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同时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作用。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正确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英语学习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对医学院校学生的需求分析,本研究构建了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体系的设想。这一研究初步设立了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公共医学英语教学阶段,即教学重点为读写能力培养兼并医学人文英语教育,专门用途英语阶段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即分别重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其目的是探索并建立医学院校科学,立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而推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展开和发展。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主要侧重学生听说等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并把这一阶段的教学分为语音强化教学,听说强化教学,读写强化教学三个小模块。在这一板块中,同时建设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完善网络自主学习教务管理系统,优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体系。采用教师课堂面授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大学二年级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开设大学公共医学英语,即医学人文英语教育。本阶段教学目标定位为读写强化,兼顾听说,同时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到教学中,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基础英语到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为学生进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选取的教材主要侧重医学人文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结合医学小论文等写作方面的输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方面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也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切实的将医学专业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在兴趣和需求的引领下,完成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平稳过渡,同时学生可以坦然面对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放心增加教学难度,为最终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大学三年级主要侧重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英语语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医学文化知识三方面,对于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可分为三个小模块:医学词汇强化教学,医学英语翻译强化教学以及医学英语写作强化教学。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辅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三年级之后为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通过多元化选修课的开设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英语交流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本阶段选修课的开设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医学英语两个方向,其中公共英语选修课开设方向为英语专项技能训练,如英语报刊阅读,实用翻译技巧以及考研英语,托福等培训课程,专业医学英语选修课开设方向主要包括医学英语听说,写作,阅读,翻译等课程,旨在为其就业后利用英语进行相关领域医学研究铺平道路[3]。

作者:吴微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

医学院校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大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促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医学领域也不例外。阅读医学文献、撰写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医文化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英语基础。然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面临着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繁重的困境,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捉襟见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中甚至有退化倾向。大学英语四六级高分学生较少,有的学生甚至通不过四六级考试。此外,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医学英语的教学。很多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缺乏医学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医学英语的掌握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学英语专业素养的提高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改善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信作为一种交互式的软件在医学生群体中得以广泛应用。借助微信可以实现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化资源的即时共享。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尝试将微信新媒体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融合,探索一条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构建

(一)前期准备阶段。课题组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我校2017级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智能手机、微信的使用情况、利用手机,特别是微信辅助英语学习的意愿、英语移动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愿意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纷繁复杂,不得不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中甄别和筛选优质的学习资源。因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责任承担起整合优秀英语学习资源的任务。就医学院校而言,教师除了搜索、整合和分享与大学英语教材、四六级考试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外,还要整理与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等相关的医学英语资料。(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构建。课题组将申请一个免费的微信订阅号,命名为“鲁医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相应的设置,使其具有资源共享、信息推送、互动交流、智能查询、学习评价等五大功能。根据其自定义菜单功能、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成课程相关、四六级、医学英语三大模块;借助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将课题组制作、搜集、整理的高质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推送给学习者;还可以创建微信群或者相应的学习讨论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最后,课题组以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该平台的反馈意见和学习需要,及时更新学习资源,不断完善该平台。

三、微信公众平台辅助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索

身处“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交流有所裨益。其教学实践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一)微信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书本内容的学习来获得医学英语知识,这就导致所学知识的深广度与实际工作的知识需求存在脱节。因此,教师可借助微信朋友圈的群发功能,向学生推送最新的国际医学进展。此外,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势,教师也要加强传统中医医学英语知识的推送和传播。教师可将医学英语教学视频、音频、课件、文本等资源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学生查找和访问,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教师也可将微信平台超链接到其他优秀的医学英语网站,创造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超时空课堂。这样,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平台就成了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医学英语的第二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法定的医学英语水平考核办法,对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测试主要是靠各个院校自行组织的考试,其信度和效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方便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成效,教师可上传一些翻译、阅读、词汇等形式的医学英语练习题,设置自动给与答案,安排学生课下自主完成练习并由学生自行订正答案。(二)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课前阶段首先,课题组教师在课前把学习资源同步到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相应的内容,并布置诸如翻译、阅读、选择等类型的题目来方便学生检测预习效果。其次,教室也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确保小组成员在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性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并设置组长一名,由组长来监督和督促小组成员学习,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这样大家能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进步。2.课中阶段课中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各个小组成员合作,将小组学习成果制作成PPT,并选派一名组员代表展示PPT的内容。要注意的是,每次选派不同的学生来展示,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第二,师生和生生互动阶段。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和难点,其他同学共同参与探讨和解答。教师要将学生碰到的共性问题、重难点问题进行总结,集中为学生精讲、解答。3.课后阶段英语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学习。为此,教师可通过微信布置相应的口语训练和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对口语练习进行录音反馈。同时,还要定期汇报读书内容,以便强化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也可以与学生私信交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跟进学生的学习动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与传统多媒体教室师生面对面、生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相比,利用微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多优势。比如说,学生可以借助微信的语音功能进行口语对话,缓解了很多学生面对他人时羞涩张不开口的尴尬;此外,教师可借助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一些课堂上讲授过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的巩固复习;也可以一些音频、视频、文本、图片等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将微信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开展移动学习提供知识库源。

四、结论

总的来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学生反映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的搭建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但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文本编辑和设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自我提高,以便逐步完善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2-54.

[2]马莹.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师生参与策略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4-16.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12):34-41.

[4].基于微信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校园英语,2015(2):13-15.

医学院校范文篇4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几乎将所有的管理重点都放在了学校需要与学生需要相统一上,过于强调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个人权威,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虽然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但是在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2)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与学生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必要的情感交流,管理者只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弥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却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意见,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情感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管理者只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有所突破。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将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过于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合作,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整个医学院校都向应试教育倾斜,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

2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可以结合医学院校的自身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国医学院校以往对于学生管理,主要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发,要求学生对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做到全面掌握,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这样的形式来看管理工作,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滋生诸多管理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学生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学生为本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此外,学生管理部门还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明确、处分恰当。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给出的处理,应该充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加强社会实践。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体系中添加社会实践也成为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举行各种科技创新讲座、组织学生到各大医院参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当前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的时间里,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被不断灌输诸多规章制度,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完全得不到展现。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管理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仅要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注重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实现多元化管理,并不断加强自我管理。首先,管理者可以以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其次,要善于将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网上德育中心等,定期让心理咨询师和思政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结语

医学院校范文篇5

关键词: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1]。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种课型。分析化学是医学院校的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讲好分析化学对于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已经在内蒙古医科大学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工作整整六年,对于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有几点体会,特通过此文与同行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加强绪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绪论是一门课程提纲挈领的内容,是一门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整个课程内容的一扇“大门”。绪论教学进行的如何关系到整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讲解绪论时引入分析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实例,既介绍分析化学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测定食醋中醋酸的百分含量是引出酸碱滴定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是讲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时可以讲解的例子。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引出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哪些具体的分析方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可以多列举学科发展前沿的例子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分析化学应用的事例,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分析化学在他们的专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讲好分析化学。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分析化学教学全过程,但是就个别知识点而言,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就列表比较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简单介绍一下。

1列表比较法

此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知识点的比较项目,将知识点的内容制成表格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相关知识点,可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碘量法是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重要内容,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讲解碘量法时可以将“方法概念、方法条件、方法的测定对象、指示剂加入时间、终点现象、误差来源”等知识点用列表格的方法展示出来(见表1),并逐一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沉淀滴定法中重点讲述银量法,银量法根据指示剂选择的不同分为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和吸附指示剂法。讲解银量法时,也可以将“方法概念、方法条件、方法的测定对象、终点现象”等知识点用列表格的方法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讲解也可以将“原理、电极、终点判断”等知识点列成表格;再比如,各种光谱分析法用的仪器结构是仪器分析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种光谱分析法用的仪器结构虽然大致相同,但是个别仪器组成部分连接顺序不同,此部分内容也可以用列表格方法讲解给学生。

2讨论式教学法

[2]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和得出结论。学完酸碱滴定曲线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后,可以设置相关问题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中滴定曲线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等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完光谱分析法概论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后,学生对于方法的原理、仪器的结构、应用范围等知识点有了学习经验,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设计“方法的原理、仪器的结构、应用范围”等知识点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学习荧光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内容,学生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与实验课有关的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学有所用。分析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分析化学实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在理论课教学中学到的内容能够用于指导实验课,是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分析化学实验课包括容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多数都与日常生活或药学类专业有关,因此,教师在讲解理论课时就可以把与实验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详细讲解给学生。在讲解实验课时,通过提问复习理论课上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验,使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实验课上,个别学生分不清“小数点后有四位数字”和“保留四位有效数字”,还有一些学生在滴定管读数记录数据时经常忘记估读体积并且记录体积时记录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理论课上讲解“有效数字”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讲解清楚“小数点后有四位数字”和“保留四位有效数字”的区别、以及“滴定管读数要记录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这是有效数字的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实验课的教学,应该在讲解仪器使用操作规范时多面向学生演示几次,使学生看清楚老师的动作讲解,这样就不至于学生操作时出现不规范的问题了。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做完实验后必须把自己的实验台面整理收拾干净,方可离开实验室。将哲学规律引入分析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化学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包含了一定的哲学思想规律,例如: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包含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规律: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溶液参数的突变表明加入滴定剂的量的变化引起了溶液体系的质的飞跃。教学中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帮助学生进行如上所述的分析,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滴定分析法概论这一章和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以及沉淀滴定法的关系包含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规律;各类光谱分析法用到的光谱仪的组成部件大致相同,但是具体到每一种光谱分析法,各仪器组成部件的连接顺序又有所不同,这也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色谱分析法概论介绍了各种色谱共性的内容,各种色谱法单独成章又分别介绍了各自个性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哲学思想。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好这些“共性”的内容,再让学生理解“个性”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哲学思辨的方式学习分析化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它注意事项:在进行分析化学教学时,应充分挖掘用好教材,从教材中选择例题和考试题,既避免学生看了考试题后觉得很生硬,又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同时多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教学心得,互相促进,笔者经常旁听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从中学习到了不少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3结束语

本文初步探索了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方法,对列表比较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分析讨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希望能够在分析化学教学方法上有更大进步,为医学院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柴逸峰,邸欣等.分析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院校范文篇6

1志存高远,以“上医医国”为教学理念,立德树人,积极打造上医课堂,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引领力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面对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经过长期摸索,将立德树人同医学特色相结合,使之具化为“上医医国”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既培养合格医药专业人才,更培养可靠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道路。《国语•晋语》最早提出了“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并逐渐凝聚起中国传统医德思想中“赤诚济世”的家国情怀、“大医精诚”的敬业品行、“必先正己”的诚信本色以及“尊重同道”的友善风范。“上医医国”是历代医家人格精神的最高追求,具有超越生命科学之上的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2]在探索中,教研室首先将“上医医国”的理念加以概括和提炼,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其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比如在学习精神报告专题教学模块中,教研室设计了如下专题:辨证施治,且看如何精准扶贫;正本清源,研读全面依法治国;见微知著,纵论供给侧结构改革;赞天化育,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从医学生熟悉的医学常识切入,借鉴医学辨证施治的原理,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解决方案的提出,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下,对抽象思想政治理论和国家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以“上医医国”为导向,将形势与政策课和医学优秀传统文化融汇贯通,激励医学生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健康中国”战略、与民族复兴大业有机结合;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国防意识、法律法规等内容有机结合,有利于厚植学生的人文素养。[3]在文化与思政的互哺中,拉近课堂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找到更多契合点,从而调动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从已有的医学专业知识视角去审视形势、领会政策,课程不再艰深枯涩,相反变得鲜活饱满起来,学生原有的排斥感大大减少,情感认同也变得顺理成章。这种尝试具有一定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有益探索,有助于将“重医本塑医德”这一目标立准、立实、立高。

2脚踏实地,以“校本文化”为特色载体,凝神聚气,积极打造融合课堂,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亲和力

相对于普通院校,医学院校的历史文化更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历史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不仅反映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医风医德、国家发展战略与学校教育发展的交融轨迹,[4]通过医学院校历史文化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机融合,可以大大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进而推动医学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创新发展。七十余年来,经过几代滨医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滨医校本文化。滨州医学院的历史是整个国家发展的缩影,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在滨医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正是他们构成了滨医大学文化的魂魄。今天,如何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滨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去,既是大学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亲和力的必然选择。为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例如,在讲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教学内容时,将学校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有机融入,设计了题为“与改革开放同行———从滨州医学近四十年的历史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教学专题;在讲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内容时,为激发广大同学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勇气,紧紧围绕滨州医学院历史上的杰出校友,以他们在校期间的具体表现为案例,开展了“医学生如何创新创业—从身边的杰出校友谈起”等专题讲座;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夕,形势与政策课则围绕滨州医学院历史上优秀教师,将优秀教师感人事迹作为教学案例,开展了“大师大德”等专题讲座……实践证明,将医学院校特色历史文化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医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激发爱校爱国的情怀,树立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崇高理想;[5]有利于学生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的认识,学校是国家的缩影,由学校推及国家,看似高深遥远的事件和理论的认识也变得直接明了;有利于对当下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以优秀校友为榜样,自觉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3因材施教,以“精准供给”为创新渠道,标本结合,积极打造精准课堂,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塑造力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供给模式仍然是高校思政课主流模式,课堂上“老师自说自话,学生自行其事”的供给乏力现象仍司空见惯,这种反常的思政课生态,不仅吞噬着教师的生命和热情,也空耗着学生的青春和激情。[6]有鉴于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多措并举,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首先,以精准掌握保障精准供给。让有信仰人的讲信仰,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水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体的宏大的理论宝库,教研室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理论文献以及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要精神,力求做到真学真信。[7]其次,因材施教,确保精准供给。教研室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基础、培养目标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考核方式。以针灸推拿专业为例。2012年滨州医学院招收首批视障学生,填补了我国医学院校和山东省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教育的空白。针对视障生的特殊情况,教研室进行了如下的探索,确保精准供给:首先是教材内容创新。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改编,做到两少一多,即少文字、少书面化,多声音。让教材变得直观、生动。[8]其次是教学方式创新,突出视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任务以专题招标的形式发包给学生,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用说唱、辩论、演讲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最后是考核方式创新,扩大过程考核的比例,简化期末考核的程序。[9]实践证明,通过精准课堂的打造,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教学能力,督促更多教师将自己的日常学习与时代新发展、国家新政策及学生新需求有机对接,以提升促对接,以对接保精准,以精准显成效,大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的精细化培养,尊重医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有针对性教重点、教难点、教关键、教学生不会的;[10]有利于医学生更加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有效化解了供给内容错位,供给成效乏力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资源的质量,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提升了思想政治课的塑造力。

4学以致用,以“场域转换”为实践手段,教学相长,积极打造应用课堂,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影响力

医学院校范文篇7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大学是有体育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也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重要的阶段。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的群体,大学期间要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来支撑,而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所以医学院校大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临床医学2016、2015、2014级部分大学生。1.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有效答卷1400份,回收率为93.3%,男生40.6%,女生59.4%。(2)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汇总、制表、统计、分析。(3)实地访谈法:对我校在职体育老师进行实地访谈,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进行分析。(4)文献资料法:查阅、参考相关文件、专著。

2结果与分析

2.1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及态度与动机的研究。经研究表明,52.1%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减肥和保持体形,31.5%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剩下的16.4%的学生是多年养成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70%以上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无所谓,觉得体育锻炼并不重要,也无法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得到欣喜和快乐。这个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锻炼的认识不够,没有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2.2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场所选择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很单一,80%的学生都会选择跑步,70%以上的男生会选择打篮球;剩下少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比如:游泳、健身、跳舞、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随着各种健身软件的流行,很多女生也会选择健身软件制定的计划。80%以上的学生选择在学校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学生表示体育馆很少对学生开放,而且学校设施较少,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多方面体育锻炼的想法。2.3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学生体育锻炼频度与时间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在“30min以下”占34.5%,“30-60min”占45.6%,“60min以上”占19.9%,大部分学生为一周锻炼两到三次,极少数学生为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且在60min以上。体育锻炼是一种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的健身方式,机体只有在长期适应与提高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以提高。对我校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发现,“看手机”占38.6%,“阅读杂志小说”占39.7%,“学习专业知识”占58.3%,“体育锻炼”占43.5%。符合医学院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的主流,但是体育锻炼也同时占据重要地位,只要加强对健身知识的教育、注重引导,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加深主动参与。2.4探究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经研究发现我校学生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课业繁重,60%以上的学生在上完一天的课程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去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又因为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无法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放松。10%的学生表示进行体育锻炼很累,不想进行体育锻炼。30%的学生表示自己一个人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自己的同伴表示不想进行体育锻炼。影响锻炼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是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3结果与讨论

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锻炼时间与频度处于较低水平,锻炼项目和可选择的锻炼场所较为单一,以下是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意见和建议。(1)加强对体育健身基础知识的宣传,加深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2)学校增加关于体育方面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3)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可多方面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鼓励学生全面发展。(4)建议学生本身也要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保持身材和减脂,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锻炼的方式,积极参与。(5)建议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体育活动,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细胞循环,加强基础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平,张津宁,崔柏青.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习惯调查分析[J].卫生研究,2014,43(3).

[2]魏永,王晓红,庞宇,庞博,徐平,冷杰.泸州医学院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2(2).

[3]查娜,秦荣,阿拉坦齐齐格,王宗霞,应康,张长在.医学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7).

医学院校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

高职医学院校往往是以医学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当前人才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的建设学生社团势在必行。文本将针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

1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工作如同雨后春笋,在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提升,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夯实的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更要兼备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乐于助人意识等多种综合能力。学生社员能够以主动参与的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在展示学生个人风采、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了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1.2有利于彰显高职医学院校特色办学文化。特色办学文化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是高职医学院校特色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团体,能够彰显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风采[1]。与此同时,在精神文明的指引下,体现了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深厚的文化素质。社团建设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特色文化舔砖加,并不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社团类型往往涉及到了多个层面,并且对于多个层面的专业技能,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爱牙协会、健康与保健社等,都对学生某一层面的专业素质有着极大的要求,在学习医学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社团的形式,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切实的彰显了学生的个体风采,促进了高职医学院校的文化繁荣,增强了高职医学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2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策略

2.1统筹高职医学院校社团的定位发展。在组织、构建社团的过程中,高职医学院校应该针对本校社团的总体发展方向进行定位。高职医学院校领导应该将本校的特色本文办学的内容尽心详细的分析,将素质教育与社团发展方向进行统筹,切实地将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高职医学院校领导部门,应该积极的利用共青团的力量,谨遵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针对学生自行组织的社团进行统筹。高职医学院校社团发展必须要在共青团的指导目标下积极的践行,切实地使学生社团服务于培育学生、协助本校[2]。其次,确定其特色化建设。社团的特色化建设展现在其多样性,社团的构建必须紧跟高职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引导,通过不同形式的特色社团的构建,展现高职医学院校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可以积极的倡导广大学生对于创建社团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倡导,构建起多样化的社团内容。例如,艺术社团、羽毛球社团、武术社团、街舞社团、合唱社团等丰富多彩的社团内容,彰显高职医学院校丰富的文化生活。最后,社团必须要紧跟时展方向,着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巧妙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握好人才培养的契机,及时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2建立健全高职医学院校社团机制。完善统一的社团机制,是保障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高职医学院校管理部门在制定社团相关机制的同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政府对学校社员的政策进行良好的统筹。切实地将广大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建立出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求的相关机制。其次,应该积极健全社团成员的相关制度,按照高职医学院校社团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的要求。例如,社团成员在参与社员一年之内不可以主动退出社团、社团成员必须按时的参与社团活动等相关的社团制度。最后,严格制定社团活动的申报制度。社团活动申报制度是保障高职医学院校社团质量的关键环节,并且能够为社团活动更加合理的进行规划与统筹。在申报活动时,必须要让社团的学生干部将社团的活动目的、活动人数、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时间进行详细的概括。与此同时,要将活动申请上交给社团管理教师,通过教师审核后再由上级部门进行批准,才能够开展校内以及校外范围的社团活动。最后,建立完善的社团奖惩制度。校园作为高职医学院校的文化品牌之一,必定要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针对奖惩制度的设置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考核,分别可以从社团凝聚力、社团品牌文化、社团影响力层面针对社团进行奖惩。为了切实的调动学生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实施末尾淘汰的形式,针对综合实力相对较低的社团进行淘汰。通过完善的社团机制,在监督社团成员工作的同时,调动了社员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升了社团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团结精神、文化创新能力,有利于彰显高职医学院校社团文化的鲜活性。2.3构建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针对社团文化来说,便是学生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色精神信念。为了切实的营造社团独有的文化风采,教师们可积极的引导社团干部,彰显社团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社团是大学文化魅力的体现,更是社团成员凝聚力的集合,从中融入了积极的社团精、社团形象、社团文化、以及社团价值。社团领导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物质层面的内容,展示社团精神的内容。例如,制定社团特色LOGO,制定社团文化衫、开展社团文化宣传、制作社团文化宣传片等形式。社团指导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内容向社团学生介绍,使社团无时无刻不散发着青春的正能量。通过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的建设,不仅能够活化高职医学院校社团的理念与价值,而且满足了学生对社团的归属需求,在彰显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个性的同时,体现了广大学生积极、良好的精神面貌[3]。在展现高职医学院校社团文化特色的同时,高校应该积极的将社团打造成高职医学院校的品牌工程,积极的创建一批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校需求、满足个人发展的品牌社团。为了切实的彰显我校的品牌文化,可以努力的为学生争取实践机会,引导社团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各种竞赛的手段,使社会、其他院校真切的感受到我校独有的特色社团文化,展现高职医学院校特色文化的魅力。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建设高职医学院校社团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彰显高职医学院校的特色文化、增强高职医学院校的综合竞争力,真正的做到了一举两得。高职医学院校在社团的建设中,应该确定社团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将高职医学院校的特色文化与社团文化进行统一,构建完善的社团机制,保障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切实的通过社团特色文化,打造高职医学院校的特色品牌,在实现人才教育目标的同时,增强高职医学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为高职医学院校营造良好的口碑。

参考文献

[1]刘娜,万袁翔,姜晖,等.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40-241.

[2]陶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4):55-57.

医学院校范文篇9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现代大学的心脏[1]。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视度日益增强,办学规模和各项经费成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扩张,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实验室建设提速,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实验类型和实验内容多而复杂,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实验室安全事故也较之前更为频繁发生,迫切需要完善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2]。作者在高校任实验技术人员多年,根据自己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预防为主,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提供帮助,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本文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1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为了向学生传递实验室安全知识,这是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安全教育能帮助实验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在顺利完成实验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及实验室资产安全[3]。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现状依然堪忧,实验室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4]。教师与学生是实验室的主要人员,在实验室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占主导地位,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实验室事故演练和安全教育培训次数少,安全教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5]。并且很多安全教育培训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落到实处。个别实验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不按规定操作,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6]。虽然高校对规范师生在实验室的行为都有制定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缺乏相关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难以引起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往往注重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其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培训,加之学生本身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少科学认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培养规范、科学和安全的实验习惯,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环节[7]。1.2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都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则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问题。一旦疏忽出现实验室事故,社会负面影响大、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威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场应急处置难度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采取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防爆、防火、防物理损伤、防中毒、防电击、防化学腐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师生和管理人员免受伤害。如在进行药理相关实验时,提取实验中使用的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乙醚等,使用稍有疏忽不当容易着火引起火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具有各种毒性和污染的药品很多,如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中毒或污染;解剖实验的甲醛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等等。另外在实验教学阶段,还会用到许多病理切片、微生物切片,部分甚至具有传染性,如操作不当则增加传播感染风险,威胁了师生的身体健康[8]。细胞培养室配备的高压氧气罐、液氮罐、高速离心机等设备的应用不规范,也会增加机械损害风险[9]。所以必须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努力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运行,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2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重视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素养。确保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安全管理,因此必须在提高安全意识上下工夫,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提升师生安全素养。为了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充实安全环保知识、增强事故应对技能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平安、快速、稳定、和谐的发展,要经常举办实验室要经常举办实验室安全培训。最好能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准入系统,学校师生可通过网站链接登录,通过在线学习,在线练习以及在线考试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操作技能。全方位提升师生员工安全素养,转变安全理念,从人着手深入细致地推动实验室安全工作,规避师生实验项目操作时发生人为安全事故。特别是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他们在实验室投入的时间最长,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应制订出更严格的规定,对他们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经考试不合格者不许进入实验室。2.2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废弃物。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涉及危险化学品数量和种类多,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学校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不能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要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将实验室内的试剂,尤其是危险化学药品进行登记,严格规范学校危险化学品的申购、入库、领用、库存、归还、损耗、废弃液处理各个环节的细致管理要求,实现管理者全面掌握学校管制类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统计信息,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合理、规范、安全使用化学品,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对于需要丢弃或排放的实验废弃物,应做到严格分类,将可循环材料、五毒材料、有毒材料区分开,对于有毒废弃物,要统一处理,液体有毒废弃物倒入有毒试剂回收桶,固体有毒废弃物集中归置,交由学校统一处理[10]。2.3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学生的实习和老师的科研活动都必须在实验室完成,使用频率较高,进出人员也相对复杂,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从实际出发,增强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出一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条例,并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张贴、悬挂,并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学生和老师等操作人员进实验室前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实践证明,制度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加强监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将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负责人要对药品、仪器及实验操作的安全负责,将安全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章办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帮助,促进实验室健康发展,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4.

[2]廖日权,林美芳,黄海方,等.海洋科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以北部湾大学为例[J].广东化工,2019,46(20):165-166.

[3]齐飞,关怡.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0):55-57.

[4]李秀珍,李勤,王征,等.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1-203.

[5]刘旖旎.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8(35):99-101.

[6]邵华岳,孟庆文.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管理———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2019,21(1):46-48.

[7]吴志刚,左林贵,果雅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303-305.

[8]王红.新时期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32(11):133-134.

[9]王玲,罗莉,徐铭恩,等.高校组织工程学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与流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2):1953-1958.

医学院校范文篇10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对策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医德教育在学生的成才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谓医德教育“,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如何快速融入职业角色和处理与领导同事之间、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1]因此,培养一名医术精湛的医者和一名兼具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一、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

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担负着预防疾病、康复治病、治病救人的重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医疗工作环境的恶化、医患纠纷的增加、个别医务工作人员医德的滑坡,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巨大压力,加之学校教育对医德教育的疏忽,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这些现象极大冲击着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当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工作,强化医德、医风等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至关重要。总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会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适应医学发展的大方向”。[2]

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医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延续性

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但是,目前而言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医德”的现象,把过度的精力投入在了学生的专业技术上,而忽视了医德的教育。虽然也开设了医学伦理课、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但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仍缺乏延续性,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建立。例如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由于医院与学校之间的推诿,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更别说步入医院与社会之后,所重视的更加是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与积累临床经验,对医德的继续教育少之又少。

(二)医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承担医学院校的德育课程,尚没有形成专业的医德教育团队。“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93.6%的医学生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的影响显著或者较好”。[3]然而,医学院校的导师或者医学专业教师并没有被纳入德育教育团队之中。其次,思想政治老师与辅导员大多都不具有医学专业背景,他们由于没有接触过临床实践,只能根据自身理解对医德教育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于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此外,教师团队结构的年轻化、知识积累的不足,都导致对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理解不深入、不深刻、把握不准确等,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医德教育的效果。

(三)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基本上选用的都是普通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与课本,缺乏专业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脱节、创新不足、缺乏针对性,进而形成了空洞的说教课。所开设的医学伦理课,缺乏对医德教育的深入研究,落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新的医学伦理问题诸如医患纠纷处理、医事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影响了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

(四)医德教育形式单一

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课程基本上仍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课本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刻板枯燥、缺乏生动性、缺乏老师的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对医德教育的反感,产生厌恶情绪。同时互联网、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德育方法尚未被重视,而这些正是大学生目前所喜欢和依赖的通讯方式。而新媒体上关于医德医风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利用率尚不高。由此可知,以往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医德教育对策的几点思考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本身和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医德素质,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给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思想上加强重视,明确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医学院校应当改变传统的“重专业、轻医德”的现象,充分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专业技能中医德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把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明确认识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4]

(二)强化人学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我们绝大多数学医的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之所以选择学医,仅仅是因为医生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可靠、收入乐观等等,可是对医生这一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对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等知之甚少,所以开展入学教育对于大一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开展入学教育,新生可以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情况、教学力量、办学特色、学校的社会贡献、附属医院的情况等相关信息。其次,入学教育上通过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讲解以及临床经验的传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就业去向等信息,也可以了解到多元化社会的变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医生提出的新挑战。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可以使广大新生对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产生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增强医生这一职业的职业使命感。郑重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会使新生明白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崇高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质量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专门医德教育机构的成立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德教育团队,同时高校应定期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紧密联系医学教育的实际与卫生行业的特殊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德教育。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正视从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将典型的一个医患关系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岗位中的成长经历,了解医界的“仁心仁术”。通过社会实践、课堂自由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道德心理体验。面对医德教育团队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我们应鼓励医学院校的导师或者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医德教育的重任,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医德的内容。专业课的老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把授业与传道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医德意识与医德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形之中树立医德医风的良好理念与高尚品质。

(四)规范医德内容

医学院校开展的医德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思想教育,强调的是专业思想与献身教育二者结合。二是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品质,牢固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不以医谋私、敲诈勒索、谋取钱财。三是医患沟通艺术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等。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第一要强化医德理论课的力度,将医德理论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中。医学院校应从思政老师所面对学生的专业入手,加强对老师的医学专业培训,使老师们做到政治与医学兼习,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第二要合理开展心理教学,我们可以考虑把相类似专业的心理教学重新进行整合,细化心理教学。例如在心理教学中重视医患沟通艺术的教育,及早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面对的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避免他们走向岗位时的手足无措。第三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健康与生命,必须对基本的法律常识有所了解,学会合理的保护自己。

(五)创新医德教育形式

首先,充分认识到现代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做法,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考虑在开设医学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渗透医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组织学生参观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同时,通过介绍捐献遗体的崇高行为,教育学生尊重尸体、尊重标本;在用动物做实验的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等等。其次,应强化社会专业实践与医德教育的结合,一要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通过目睹带教老师问诊、体检、诊断、治疗等环节,感受带教老师对每一个患者的关心和耐心,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耐心负责的职业道德。同时要鼓励学生向临床一线的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学习,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二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组织社区义诊、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在医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志愿帮扶老、弱、病、残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医德素养。

(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

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全面、生动有趣等特点,挖掘出新媒体在学生医德教育方面的潜力。根据学生目前通讯方式的特点,应努力占领现代媒体、微信、QQ、微博等网络阵地,开拓医德教育的新天地。首先,医学院校的网站可以开辟医德专栏。以医学生为主体,从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网络医德教育的开发、引导和监管,宣传全国或者地方的先进医疗事迹并实时更新,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其次,医德教育团队形成合力,巩固网络教育平台。导师、医学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形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群体,通过最新网络运用平台,如微信、微博、QQ、博客等,进行先进医德理念宣传、热点医师话题与最新时政点评等,并与学生积极互动,碰撞出属于当代医学生特有的医德火花。[5]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的成功与否事关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医德教育必须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伴随终身。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明确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与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为培养出医术精湛、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作者:梁建秀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昕,黄蕾蕾.美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4,30(1):84-88.

[2]卢玉军.浅谈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0):47-48.

[3]陈山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