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4:08:06

医学院系

医学院系范文篇1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9学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部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今年,我院和同志被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医学院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2010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截止2010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部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医学院系范文篇2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9学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部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本年度的教学查房竞赛自4月15日起已进行了两个月,聘请6名教学督导专家作为评委,参赛选手为我院21个临床科室共30名副主任医师。教学查房实行全程摄像,由专家现场打分和观看录像打分相结合。查房内容为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入选病例由选手自行提供。此次竞赛不但强化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带教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查房的规范开展,而且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

2.加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为促进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一领导和协调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院于今年9月成立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在医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我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案,指导、管理全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经培训管理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班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授课。本学期侧重公共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共计93学时。

3.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年中医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第三周期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了中期检查。临床药理学、消化内科、性医学科、超声医学科、普外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疾病科共九个学科负责人分别就本周期第一阶段学科建设情况作了相关汇报。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了各学科学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为顺利完成周期建设目标提供了保证。今年,我院和同志被省人事厅确认为第六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10月,经个人申请、科室推荐、教授委员会及专家评审、院长办公会会议研究,确定我院第一周期(第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第一周期青年骨干医师10人,至此,我院共选拔第一周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后备人选19人,青年骨干医师10人,培养周期为3年。为加快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给医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医院出台了《医学院医院引进人才专项科研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其早出成果。

4.科研工作2010年度我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项;省卫生厅临床应用技术项目28项,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10项,医学院中青年及人文社科科研基金项目45项,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4项,本年度共获科研经费99.60万元。组织1项科技成果鉴定,已在科技厅登记科技成果共3项。截止2010年12月14日,全院共258篇,其中SCI期刊2篇,国家重点期刊20篇,部级期刊89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

医学院系范文篇3

一、医学一系工作

2010年医学一系承担了学校10个专业,14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完成教学8197学时,其中理论课4768学时,实验课3429学时。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信息员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定期编写教学简报,将正反两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和教师本人,并督促教研室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了封闭的教学监控环路。良好的教学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我系2010届毕业生70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并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有178人,占25.11%,实际录取122人,占17.21%,创我系历史上最好成绩。这充分反映出通过教学评估,我系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医学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我系的实践教学面临较大困难。为增加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2010年我系克服困难,合理安排,充分挖掘潜力,增添了主干课程的课间见习,并增加集中见习和实习前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从教学安排上保证了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机会。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实习中期检查,并逐步增加检查范围,加大检查力度。2010年我系组成了内、外、妇、儿教研室的资深专家检查组,先后对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等5所教学医院进行了实习中期检查。本次教学检查工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和教务处领导亲临教学检查现场指导工作。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教学医院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带教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了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也增强了**医学院在各教学医院的影响力。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适应临床医疗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是我系追求的目标。为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2010年我系改革了毕业考试形式,由原来的单一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组织附院、**二院及地区医院三十余名高职称临床教师,历时7天时间,逐一对709名毕业生,从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与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三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前对学生进行了广泛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考前辅导,引导学生认真复习。结果709名毕业学生仅有8名学生不及格,经过补考全部通过。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毕业考试改革显示了极大的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大计划,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我系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作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作的同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了学校申报部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2010年我系内科学、诊断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外科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显示我系的课程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附院工作

1.教学工作2010年附院共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623人,1月6日临床专业实习生正式进入我院实习,为使同学们很快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实习生转变,在吸取去年评建期间的经验基础上,我们精心组织了十三个理论讲座,包括医院介绍、医疗流程、实习管理规范、院感知识、医疗文书的书写、临床技能操作、无菌技术、影像诊断原则等内容,由医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人员主讲,对实习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岗前培训历时十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进行了结业考试。为完善各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活管理机制,我们一直紧抓各科室实习带教工作,并要求各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实习带教计划和出科考核方案。今年组织专家组对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了4次实习带教检查,专家们均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考核评分表逐项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情况给予了切实公正的评价。通过检查,大多数科室按照实习带教管理制度建立了带教工作档案、完成了科室教学活动计划、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今年6月起,组织内、外、妇、儿教研室的专家对临床专业的实习医生进行了三轮大出科技能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外科换药、影像读片等十几个单项的考核,基本上涵概了临床医疗常规操作的内容,通过考核极大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和适应能力,加强了我院实习医生出科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实习质量。为提高我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于2010年8月组织举办了“**医院2010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本次竞赛共49名青年教师参加。本届教学竞赛分为临床医技组和护理组两组同时进行,采取集中竞赛,现场评分,专家组与学生组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参赛者均积极准备,经过现场专家及评委认真评分和评议,共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关于举办“副主任医师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的通知》要求,将医院所有副主任医师分为3个年度进行教学查房竞赛。

医学院系范文篇4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能力;以赛促教

地方医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服务地方发展”这一办学思路,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以及满足区域需求。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的,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素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全国各高校新进了大量中青年教师。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人数已逾89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5%[1]。这表明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决定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开展教学竞赛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根据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和课后反思等三个阶段,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四个方面[2]:1教学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促教学的能力;师生交流互动的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反思以及课堂掌控能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青年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实战锻炼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教学竞赛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展现教师风采,提高教学能力,保障教学质量。

二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组织开展教学竞赛的高校迅速增多,广大中青年教师大多也自觉自愿参与,不少重点高校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开展竞赛活动均已超过10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在2000年前后加入竞赛队伍的行列[3]。教学竞赛多以各级领导、专家、教师和学生为评价方,以现场授课为主要形式,根据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竞赛目的是树立教学优秀典范,形成教学品牌特色,倡导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实践证明,教学竞赛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双赢平台”“教学方法的交流平台”和“以赛促教的示范平台”,是很多高校积极推行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4]。

三构建适合地方医学院校实际的学科、院系、学校“三级”教学竞赛模式

我校作为省内一所重要的地方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构建了“学科推荐—院系选拔—学校竞赛”三级教学竞赛模式[5],将学校的管理力、教师的原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力统一起来,推进“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全方位、一体化的“三级”竞赛模式和运行机制。1学科推荐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选拔,教研室全体人员参加;邀请其他教研室主任参与,进行提问并提出建议。2院系选拔在学科推荐的基础上,各院系制定竞赛实施方案,成立专家小组,举行初赛选拔。邀请院系领导、二级教学督导组专家、各教研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参与,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3学校竞赛由校学术委员会代表、校督导组专家、教学部门负责人和学生代表等组成竞赛评委会,积极开展全校竞赛,选拔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全国竞赛。4学校对竞赛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新修订的职称评审办法中,区分教学型、教研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把教学竞赛获奖作为职称晋升的主要条件之一,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以赛促教”提高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竞赛促教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有效探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突破。其中,笔者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并获三等奖,参加首届全国医学院校MBBS项目青年教师英文讲课大赛并获三等奖,获山东省微课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潍坊医学院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中青年教师英文授课竞赛二等奖。笔者所负责的“人体寄生虫学”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本人也获评“同学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1“以赛促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在教学竞赛中,参赛教师要进行20分钟的课堂授课展示,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教风教态、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和教学特色。而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为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参赛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并对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和方法,以及重、难点和创新点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设计,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参赛教师需要反复练习、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导入主题,并联系实际设置问题,强调故事启发、情境启迪和案例分析,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在参赛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注重强化基础与临床的有机融合,善于引入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做到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其研究式学习的能力。因此,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极大提高提高了课堂组织与实施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2“以赛促教”丰富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学竞赛对于教学手段应用的要求很高。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参赛教师在设计参赛PPT课件时,需要非常注重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注重字体大小、色彩搭配和屏幕的整体布局等技术细节,使教学内容简洁鲜明,生动丰富,便于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确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但幻灯片切换速度快,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作为传统辅助教学手段的板书,可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参赛教师对于一些内容较复杂,重难点较多且不易掌握的章节,可以通过板书设计,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串联,使复杂的知识点脉络清晰,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对重难点内容的学习能够做到以简驭繁、印象深刻。3“以赛促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和“学”结合,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竞赛十分注重教师在授课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更加开放、积极的教学方式[6],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参赛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启发性强、便于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参赛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4“以赛促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再认知、再加工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重新进行审视。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教学竞赛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的不断反思和持续发展。参赛教师在竞赛结束后需要撰写教学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回想教学情境,结合课堂实际,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经验以及亮点所在,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不足,并制订整改措施,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8]。因此,提高教学反思水平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专任教师年龄统计(总计)[EB/OL].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6/2016_qg/201708/t20170824_311810.html[2017-8-23].

[2]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7):60-67.

[3]赵兰芳.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反思[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2):86-87.

[4]董甲庆,黄本笑.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2):5-6.

[5]汲蕊,王益光.以教学竞赛为抓手的地方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154-1156.

[6]原弘.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77-81.

[7]李霞,徐厚谦,刘光炜,等.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作用探析[J].中医教育.2017,(1):84-85.

医学院系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我校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调动我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强化科研意识,培育科学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立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以下简称“科研资助金”)。

第二条科研资助金的用途:科研资助金主要资助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学生,利用校系两级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所开展的各项学术科研活动。

第三条学校的科研资助金暂设每年2万元人民币,由校科研处管理,严格按照其用途专款专用,资助学生科研项目经费幅度一般为500--2000元(具体标准由评审专家组另行制定)。

第四条科研资助金的管理:

1、学校成立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规划、学生科研项目的认定和学生科研资助金的审批。

2、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的负责同志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科研处处长、团委书记兼任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科研资助金的日常管理。

3、各院系相应成立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由院系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主任牵头组成,具体负责本院系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规划、学生科研项目的认定和学生科研资助金的日常管理与审批。

第五条科研资助金的资助项目条件:

1、面向全校学生,重点资助学生独立完成的小发明、小创造,及结合本专业进行的各种应用性研究,学生理论研究只对其获省级以上的理论成果进行奖励,不再资助其研究项目。

2、资助的研究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结合专业知识,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前瞻性;鼓励与我校科研主要方向相近相关的科研立项;

(3)具体合理的研究技术路线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4)申请者和合作者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初步具备了必要的研究条件,由申请者承担主要研究任务,并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限内取得预期科研成果;

(5)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实用性或推广价值;

(6)项目研究至少聘请一位教师参与指导;

(7)研究取得的成果第一作者署名为学生本人。

第六条指导委员会负责受理项目申请、评审、管理和监督工作。根据个人申请,专家推荐,申请人所在院系同意,基金专家小组评审和指导委员会最后审定批准的程序,进行申请资助项目的受理工作。

第七条指导委员会负责拟定每年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选题指南,开展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的中期督查和项目的年度评奖工作。

第八条为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形成我校浓厚的科研气氛,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的申请,坚持公正,鼓励竞争,择优选择的原则。

第二章申请

第九条凡具有皖南医学院学籍的研究生、本科生,各科学习成绩在及格以上者,均具有申请资格。申请资助的项目,可以是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的;也可以由教师指导进行;项目的研究期一般在六个月到一年半之间,最长不超过二年。

第十条申报要求:

(一)申请人应首先向院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提出申请,填写《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申请书》,由两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教师应对申请人的素质、科研能力、课题的意义、科研的条件、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发表具体的意见,并签署姓名。

(二)申报项目同时成立项目组。项目组人数一般为3-5人,原则上每个学生不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研究。

(三)每个项目组须确定一名指导教师。为保证指导的效果,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一个项目。

第十一条申请人所在院系应按照本管理办法,对申请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对项目申请书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要明确地签署意见,并阐明本单位是否具备保证申请者开展此项研究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经院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到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章评审

第十二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的4月份集中受理科研资助金的申请,并对申请项目、学生资格、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查,将申请书面汇总后,交科研资助金专家评审小组评审。

第十三条申请科技制作项目先由专家评审小组中的同行提出初审意见,再交专家评审小组集体复审,必要时可邀请申请人,就项目的有关情况做出说明和回答。

项目立项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应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选题,充分考虑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项目选题应充分考虑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指导教师已有的科研条件,在一定时间、经费允许范围内能够完成。

(二)创新性原则:以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社会热点等内容作为选题主要方向,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实用性原则:帮助学生以适应市场经济为背景,引导学生带着社会的需求信息,主动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参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评审:

(一)申请者不具备申请项目的基本条件;

(二)申请手续不完备或申请书不符合要求;

(三)申请者对已获得资助的项目执行不力等。

第十四条参照专家评审小组的意见,指导委员会最后复核审定当年资助的研究项目和资助经费,批准下达研究计划。

第十五条凡经批准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院系要签署《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责任书》,保证完成项目规定的科研任务,合理使用资助经费,承担科研经费受资助人义务。

第四章管理

第十六条由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资助款的下拨与管理。学生单独承担的科研项目,须先由项目负责人和所在院系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签字,再经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资助经费;由教师指导的项目,应先由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共同签字,再经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资助经费。

第十七条科研资助金资助的项目经费必须使用于被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其开支范围包括:

1、研究项目的资料费:包括资料复制和购买必要的参考资料;

2、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性物品的购置费;

3、仪器设备费:小型专用实验仪器的购置费,自制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和外协加工费;

4、协作费:外单位协作者承担资助项目研究实验工作所需的费用。

5、调研费:资助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必须的调研费和学术交流活动费用;

第十八条资助项目成员,协作者及所在单位,均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本规定。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基金资助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财务处有权拒绝付款,指导委员会可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资助、不再受理当事人所在单位申请专项经费等方式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提交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法律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经费经批准后分两次支付,首次为40%启动资金,为项目的启动提供资助,指导委员会将在项目中期进行中期审查,受资助者和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决定下一步投入经费情况,如审查未达到预期效果,校指导委员会有权终止其经费的使用,并责成项目申请人对此做出专题报告和说明;如达到预期目的,可进一步拨付剩余的经费,以资助完成该项目。

第二十条因各种原因需调整、变更或终止项目计划,均应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在一个月前提出专题报告,经指导委员会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二十一条受资助人的项目完成后,要认真填写《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验收报告》,并写出科研总结报告、技术报告或成果报告及财务决算报告。科研资助金专家评审小组将对研究成果的水平、存在问题做出评价,并写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对于研究科技项目所购置的必要仪器、设备要作为固定资产由各学院认真保管,并按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凡由科研资助金资助的项目所获得的成果,均应标注“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的字样。

第二十四条本管理办法由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医学院系范文篇6

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认知不同,导致在国家所倡导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出现很多误区。笔者认为,探讨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必须从对其内涵的理解入手,而要正确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就必须分析其与相关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文化素质教育概念做出科学界定。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素质以人的生理和心理为基础,内在地、综合地体现了人的身心特点。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1]国内学者认为:“素质可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2]文化素质是指人所掌握的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的程度,并将这些成果内化到个人身上,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个人发展的动力。正确把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厘清其与以下概念的关系。第一,文化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的关系。文化素质是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做人方式等品质;而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所具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政治倾向等品质。因此,两者不是并列关系,文化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第二,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及其反映在人身上的气质和修养。“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而文化素质教育既包括人文教育,又包括科学教育,是二者的统一。第三,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首先,两者相互补充。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学习非专业的文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其次,两者互相促进。这是高校把握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文化素质教育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4]因此,高校必须同时抓好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第四,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两者都注重培养人文精神,都以培养“完整的人”为追求目标。但两者有关键的不同之处。首先,文化素质教育比通识教育的内容丰富。通识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开设一定相关的课程,而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涉及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5]。其次,通识教育要求整个教育过程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追求的不是知识的广博性,而是知识的文化意蕴及由此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陶冶作用。”[6]通识教育的目的明确,更注重对受教育者的文化熏陶。由此可见,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育,它以培养“完整的人”为宗旨。

2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对这一概念存在着许多片面化的理解,从而导致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出现了些许偏差。

2.1对文化素质概念完整性的认识有误

近年来,由于专业分工细化,一些人将文化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和归类,存在着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替代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对文化素质基础性地位的认识不足,从而引起了几类素质本身之间的此消彼长乃至相互制约。”[7]一些医学院校将专业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硬性指标,极力塑造其“特色教育”,而把文化素质教育视为专业教育的一种附加。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

2.2片面强调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忽视其人文性

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医学必然具有人文属性,医学发展的历程,积累和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8]一些医学院校将人文素质教育视为单纯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术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种文化艺术节等,甚至认为这些活动就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从而造成文化素质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虽然很多医学院校有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验区等建设项目,但是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划性。

2.3管理者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医学院校以科研为主要发展导向,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大都未引起学校的重视,所以一些管理者缺乏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的意识。有的医学院校不重视人文学科领导班子的建设,在任命人文学科干部时,不注重其开拓精神,不注重考察其学历学位和学术水平,未将本单位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提拔上来。人文学科是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体和龙头,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2.4教育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体制结构是依据学术领域的分工原则设置院系。“教师以进行专业教学为主要工作,而将参加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一种负担。”[9]一些院校不注重实施人文学科人才的引进,生搬硬套地实施医学人才的引进政策,也不注意自身人文学科人才的培养,造成人文学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对于医学专业教师来讲,由于学校各项政策的导向,他们往往过分关注自身科研和专业的发展,从而导致自身缺乏人文素养。

2.5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规范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深入开展医学人文学科研究,设计了一系列文化素质教育类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未真正实施。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呈现出散、乱、杂的状况,缺乏精心设计和整体规划。”[10]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都很难增加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即使一些院校开设了较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并未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各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差别更是很大,不利于国家从总体上推进医学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3关于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新途径的思考

医学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正确的思路与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只有真正适应文化素质教育特性的途径与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的困境。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专门人才,应该成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教育质量观。”[11]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切实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发展战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努力开创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新局面。

3.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力推进

医学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涉及到全校的各个部门,这就需要从机关部门到各院系,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工都要形成共识。“在这里强调学校领导的作用,因为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物质保障,没有物质保障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大多会流于形式。”[12]学校应设立由校长或主管副校长(副书记)为组长的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任命一个强有力的人文学科领导班子;组建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所(中心);院系可设立兼职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3.3文化素质教育为学校整体建设服务

首先,正确处理文化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强化其中的一方,而削弱另一方,“要把‘单一型’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全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13]其次,构建与医学院校发展相关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笔者认为,目前医学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应该划分为四个模块,即人文基本素质、道德伦理素质、人格艺术修养、交往沟通能力。各个模块的课程设置都应与医学专业有关。

3.4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

实践是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是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形式,是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育过程中,实践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化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激活知识、激活思维、体悟人生。”[14]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医疗服务、医院实习等实践活动,充实和提高医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锻炼和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15]。

3.5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

师资水平是决定文化素质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医学院校应加大文化素质教育类人才引进力度,专门制定文化素质教育人才的引进政策,给予他们相应的经费及政策支持。对于专业教师,学校应规定他们参加一定量的学校文化建设,并在其考核指标中增加若干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内容,培育和鼓励广大教师研究和承担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4结语

医学院系范文篇7

1确立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的目标

英语系在成立之初就通过问卷形式对全院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答卷学生是从各个院系中随机抽取的。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最喜爱的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①知识渊博、融贯中西;②口语发音标准,课堂有吸引力;③能在教学中渗透医学英语知识;④风趣幽默,有人格魅力;⑤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随后系上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座谈,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三点:①多数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法的学习经历,希望在此方面得到一些指导;②非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居多,他们希望能够在课堂中渗透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系统医学知识的学习经历,所以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学习;③很多教师都是本科学历,科研能力较为欠缺,希望能够得到科研方面的指导或能够有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需求分析,系上最终确立了如下的英语教师职后教育目标:①提升教师的整体学历及科研能力;②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③加强教师的基础医学知识。

2根据目标选用多种策略对教师进行职后教育

根据确立的职后教育目标,英语系召开了多次党政联系会议及全系教师大会,最终确立了“以教师自身发展为主,系上政策鼓励及活动支持与督促为辅”的职后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

2.1青年教师导师制根据每一位新进教师所学的不同专业和各自的专业喜好与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专业特长,采取自由组合与系上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法,为每一位新进教师确定一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其导师。在新进教师工作的前两年里,每个学期初导师需与新进教师协商制定学习计划,听课计划,并在学期中与学期末进行督促检查。这样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帮助新进教师尽快提升工作能力,同时督促他们学习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学期末新进教师需要向系办公室上交一学期来的听课记录,学习心得与总结报告。这些都将作为年终考核的支撑材料。

2.2教研活动每周三下午7-8节课定为教研活动时间,各个教研室自行制定教研活动,主要形式为:骨干教师示范授课,青年教师赛教,集体备课,教学法探讨,科研立项与科研方法探讨等等。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在整个系里建立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氛围,并且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平台。

2.3聘请专家进行系列讲座每学期系里都会从省内外一些知名大学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包括外籍专家)为教师进行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大学英语改革趋势、英语教师发展趋势、英语测试方法研究,等等。

2.4鼓励教师再深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考研考博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进修与学习。2.5奖励机制每年年底,系里都会统计每位教师当年,申报课题,出版著作等的数量,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论文所发期刊级别与课题级别,出版物的出版社等指标来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3职后教育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近7年的职后教育探索中,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教师的学历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已有约85%的本科学历教师获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平均每年每位教师发表专业论文3—4篇;有75%以上的教师以主编、副主编、及编者的身份参与了各种医学英语教材、词典等的编撰工作;全系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市局级课题5项,校内课题8项;并有不少教师参与了医学专业等书籍的翻译工作;而且英语系教师的正高职称率已达到8.11%,这在任何全国高等院校的外语院系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同时,英语系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频频获奖,如陕西省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课件制作比赛,等等。更重要的是,已有52%的非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能够从事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前不久英语系随机抽取了200名大一毕业,即将升入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英语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中有一道题目为:英语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渗透医学专业知识,回答“是”的学生比例为92.3%。

医学院系范文篇8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才培养也逐渐转变为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通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建设精准化学科以适应现代医疗服务需要[1].体育教学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与现代医学的人文精神不谋而合.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其体育教学更应结合自身实际,选好切入点,走医体融合特色发展之路.本文从“医体融合”的角度剖析当代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为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脉路.

二、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目前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学生在教学中以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忽视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师在学生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而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如健身运动处方模式、体育锻炼与医疗体育相结合等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契合度不多[2].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以普通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为主,教学内容单一.而体现医学院校特色内容,如运动医学、运动养生、运动生理、医疗保健等则少有涉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也应逐步融合到预防医学教育中,体现医学院校办学特色,建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医学院校学生具备储备体育保健知识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走体育锻炼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体育教学道路,将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取向.(二)体育教学资源整合策略不合理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师资力量,在开设体育保健、医疗体育、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课程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能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教师和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可是纵观国内诸多医学院校,基本都在走传统体育教育的老路.由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等人为因素,体育教学总是同外语、计算机一起被安排在公共课程教学行列,与体育关联的医学内容都被分散在学生的医学专业教学环节之中,而医学专业教师由于不懂体育专业知识,往往在教学中对相关知识不能详细的予以解释,体育教学资源和医学教学资源没能够有效整合,从而导致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反映出其“医体融合”的办学特色.(三)体育教学方式与医学专业契合度不高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主要局限于体育教师对运动专项技能的传授,学生则以掌握这些技能为目的,而教师和学生针对动作给人体生理机能所带来的影响、变化分析甚少,这显然不符合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毕业后,多数学生要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应向健身化、保健化、兴趣化转化.所以,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医学生的知识能力构成、专业特点、职业需要和适应社会需求.建设医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对原来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精简、重组、整合,体现出医学体育的职业性,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三、安徽医科大学“医体结合”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医学院系范文篇9

关键词:医学教育;服务模式;医学院校;图书馆

医学院校图书馆是的医学文献信息收藏和医学文化传播的中心,是提升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201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促进教育职能发挥。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基地,医学图书馆收藏医学书籍、专业文献等,是培养高医学临床人才的必要条件。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服务模式需要重新构建。

一、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存在问题

(一)基础条件尚需提升。图书馆合格指标体系对馆舍面积、馆藏结构、馆藏数量、书籍质量等做了具体要求,目前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比照指标体系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而经费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经费投入少会造成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不够,阅览场地狭小,设备安装局促、图书信息资源存放密集;经费投入少还会造成馆藏结构不合理,医学院校图书馆对医学书籍馆藏比例有要求,国内的医学专业书籍出版量较小,国外的医学专业书籍价格昂贵,医学类图书比例不达标;经费投入少更造成馆藏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目前纸质图书期刊价格逐年上涨,国家本科教学评估指标要求生均图书3册,由于医学类图书出版较少,又要求满足生均3册指标,部分图书馆出现满足了医学类图书采购就满足不了数量,满足了数量就无法保障馆藏结构比例的矛盾,最终书籍数量、质量无法保证。而经费投入也决定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优劣,如今各高校虽然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却依然赶不上价格上涨的速度,从而无法采购更多的知识平台。(二)服务医学继续教育缺失。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医学教育中普遍承担图书馆利用入门和文献检索教学两门课的教学任务。主要介绍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怎样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偏重于检索技能的培养,缺乏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各教学院系联系,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提升自我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校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的临床教育基地,是医学实践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医疗从业人员的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图书馆在保障基本医学教育(本科、研究生)外,还应承担服务毕业后的临床医师的医学继续教育职能。然而,当前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继续教育水平并不高。由于图书馆与临床附属医院业务联系较少,一方面临床医师医疗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很难抽出时间到图书馆学习,一方面图书馆没有深入临床医疗一线收集临床医疗工作者们的信息资源需求,造成图书馆在采购书籍时缺乏针对性,花大量资金所购书籍不能够发挥实际作用。其次国家对高校图书馆有社会化服务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向全社会开放,中国图书馆学会倡导图书馆要以人为本、普惠均等,社会上个体医疗工作者、对医学知识有需求的大众以及疾病患者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渴求。然而,除了部分图书馆部分空间选择性向大众开放外,大对数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持排斥态度,造成图书馆部分资源闲置和浪费。服务医学继续教育职能发挥不够。(三)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馆员素质是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院教育质量重要保证。目前,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复杂,部分学校将图书馆作为解决高端人次引进家属的安置地,实际工作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第一、部分工作人员学历偏低,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没有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造成现代化信息资源设备的浪费;第二、各种专业人员偏少,缺少兼具图书情报、外语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造成各种外文资源记录错误、存储和提取缓慢,外文资源平台利用率偏低;第三、缺少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造成医学信息收集处理混乱、解答和服务无法满足师生的基本要求;第四、图书馆对医学教学内容的动态跟踪能力较差,导致师生无法在检索导航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学科服务和嵌入式教学无法开展。

二、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模式构建措施

构建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模式需要加大经费投入,要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多形式开展读者培养,提升图书工作人员的认识,提升服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多方面高质量地服务医学教育。(一)建立经费保障组织。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在学校层面组织建设图书信息管理委员会,负责经费的预算和申请,在成员构成上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组员可由各院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科研团队负责人以及国资、财务、审计、后勤保障等行政部门构成。委员会根据图书馆提出下年经费预算计划,讨论分析其合理性与针对性是否符合学校当前发展需要,形成经费计划,申请下年拨付。图书信息管理委员会会议应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讨论年度经费计划为定期会议,讨论临时项目为及时会议。这样通过代表全学校各部门意见的经费申请容易得到保障。(二)优化馆藏结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就必须建设适合医学教育的馆藏结构。首先,要针对学校当前的发展情况、学科专业、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资源基本建设,医学院校主要以医学教学为主,在进行书籍的采购和筛选时,要将医学相关的书籍作为主要采购内容,从而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其次,要围绕重点学科进行特色建设,对于学校重点学科,在资源采购上予以倾斜,以保持重点学科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和特色性。再次,要深入挖掘读者需求,积极与教师交流和沟通,了解师生的需求,选取更多专业性强的书籍,并且要了解学校的新增专业,及时补充采购新专业所需书籍,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服务,确保图书馆内的藏书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后,要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数字阅读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资源采购时要根据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际,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并进。建立适合医学教育的馆藏结构就是要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符合专业发展的医学院校图书馆,全方位为学校的医学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1]。(三)加强馆员能力培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是服务医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的质量。加强馆员能力培养,首先是要从思想上树立“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为读者一切”的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其次要培养馆员运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整合馆藏资源,完成资源推送的能力[2]。馆员要充分掌握医学院校的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时更新推送的馆藏书籍信息。再次,要加强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沟通技能。最后还需要培养馆员要操作利用计算机能力,并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总之,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应该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只有提高馆员素质、提升馆员服务水平,才能适应服务医学教育的需要。(四)创新检索教学手段文献检索课是图书馆的传统教学科目。在培养学生检索技能时,教学手段要创新,既要具有理论性和方法性,又要具有实践性[3]。文献检索教学时,第一必须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模拟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各步骤,运用“养成式”“现场情境式”等教学方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4]。第二必须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内容体系。既要有传统的图表法、比较联想法、三基法为典型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基于信息素质教育诱发式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第三构建文献检索课的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平台通过微课、慕课等大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在线教学与交流,新颖的学习体验,生动的学习氛围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5];还可利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让手机成为一件有效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微课测验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授课[6]。图书馆文献检索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医学教育。(五)拓展服务医学继续教育领域医学院校院图书馆是学校信息集散中心,是从事医疗事业的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对医学知识有兴趣的社会各界理想的学习之地。要服务好医学继续教育,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图书馆与各附属医院联系的长效机制。建立图书馆与附属医院联系的长效机制,是发挥服务医学继续教育职能的重要措施。图书馆可派专人与附属医院医教科对接,定期进行意见交换,加强馆院联系。在文献采购之前收集统计临床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可以避免采购的书籍脱离临床实际的尴尬局面。2.搭建图书馆继续教育协作信息平台。图书馆要依靠发达的网络交流技术,搭建继续教育信息平台。医务人员可通过平台远程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馆员可借助于平台密切与医务人员联系,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也可通过各种及时交流工具实时获取医务人员的所需学习的知识,并根据获得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该方面书籍,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有效的满足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知识需求。3.利用循证医学嵌入临床医疗科研。循证医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收集整理的大量临床案例是循证医学教育的基础。是临床医疗的重要文献案例支撑。为更好的开展临床科研,图书馆员除了归纳整理书籍外,还需要对书籍资料的潜在价值进行开发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案例给临床医务人员阅读、学习和研究。4.加快社会化服务步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知识需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希望获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愿望日益强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要求高校图书馆要开展社会化服务。社会上部分行医群体和对医学有兴趣的群体对医学书籍阅读和查询有需求,其应该与校园内部的学生和教师一样拥有查询、阅读图书馆内书籍资源的机会,医学院校图书馆应该增加自身的开放性,不能对繁多的信息资源进行独占独享,要增加社会化服务内容。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过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发展社会化信息服务,丰富服务内容。社会化信息服务并不是单纯的承担社会责任,还是增加社会大众医学知识、疾病预防等知识的教育行为,对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医学院系范文篇10

1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内容

1.1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是一个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衡量指标。所谓“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是说技艺的重要性以及一个人技艺、技能发展的水平。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青年教师如果能够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一定会让自己的教学增色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被调动,教学效果自然增强。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教学语言的使用。包括口头语言(如语音、语调、语速的调节和控制)和肢体语言(如眼神、站立姿势、与学生的接触方式等)两种,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体验。②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教师应该掌握处理教材重点、难点、基点的教学技能。有的医学院校属于多层次办学,既有高职、本科,还有本硕连读七年制和研究生的教育。所以,同一门《组织学与胚胎学》,因为层次不同,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的处理就不一样。当然,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把握教材、读懂教参。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真正做到“精、准、新、深、熟”。③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学会教学方式的转变,根据学生的特点,如认知风格、个性特征、学习习惯,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目前来说,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点是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多问、多思、多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行教学及时反馈的新模式,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合作和研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学习的真正乐趣,摆脱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还大学课堂以生机、活力。④教学方法的改进。医学院校的教师应该掌握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技巧,提高教学效益。国外,对于PBL的教学法就会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向有关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技能的培训。另外,在教学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我们还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例如,讲授人体解剖学时,有的教师就可适当传授学生一些可行的记忆方法。⑤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医学院校的基础和临床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虽然大家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医学院校使用的重要性,并且尝试不断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但是如何合理的利用、制作标准的电子教案为教学服务却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得到改善。目前来说,大部分青年教师都能够使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适当的技术和标准却是一个仍然需要继续改进的问题。有的院校尝试对教师进行电子教案制作方面的讲座和技能培训,值得肯定和倡导。⑥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发挥。

刚走上讲堂的青年教师在驾驭课堂以及调节课堂气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有的青年教师的课堂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言者谆谆,听着藐藐。教师只顾埋头讲授自己的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所以,培养青年教师还必须从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的技巧等方面给予示范性、指导性培训。

1.2职业素质培训教师职业素质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两个部分。职业技能培训又分为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培训。高等医学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有外语能力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科研能力培训、教育心理学培训。非专业技能主要是指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了解事业发展潜规则的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必须与实际的工作经历相结合,才能够具有生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职业道德培训,一方面必须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训练。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医学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由医学院校的特殊性所决定。

职业道德训练是从事该项职业工作人员人格方面素质的重要方面,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所以,除了要求青年教师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鼓励青年教师学习老一辈教授、专家从教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还必须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以新形势下师德标准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培养。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的导向都给教育事业及教育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不仅给青年教师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和压力。青年教师工作年限、经验、职称等方面的缺陷,不可能很快享有很好的待遇,很有可能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产生一系列不满情绪或者异化行为。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师德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全国提出师德教育的大讨论的时刻,我们来关注医学院校师德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必须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让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院系的教师从事的是与医学人才培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教学工作。从事医学工作需要奉献,从事教育工作更需要奉献。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引导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真正做到“学为师,德为范”。

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在师德培训方面有了更多的内容和特殊性。不管是临床课程的教师,还是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必须承担医学生道德教育的责任,必须懂得医学的一些伦理道德,能够言传身教,积极地引导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医德教育的核心和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为病人服务。所以,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必须以此为核心来开展,能够乐于服务、敢于奉献,恪尽职守。

1.3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加强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首先要解决一个理念的问题。认识到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给学校添光彩,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国家在1993年开始通过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并且通过立项工作和教学成果奖的评定目的是切切实实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人才素质出发,为21世纪人才竞争和教育质量提高做准备。

青年的教学工作者,一般很少关注有关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文章、杂志与书籍。但是,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如何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有关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事情。学校可适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激发青年教师在教学以及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的积极性。教育科研能力的训练,主要是让教师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范畴、领域,选择有价值的教育研究课题;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教学论文、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在把握教育研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1.4医学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医学院校教师来源广,对其中部分青年教师进行医学相关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训显得日益重要。一方面,部分从事公共基础课的教师缺乏医学相关知识。另外,部分从事专业基础课讲授如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课程的青年教师,也需要进行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应加强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巩固和发展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

2青年教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医学院校可以参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用恰当的途径和方式,以加强本校青年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①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如组织医学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知名教授进行有关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让青年教师亲临现场感受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②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竞赛,加强院系、各临床医院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