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观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5:25:39

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范文篇1

一、隔离对象

凡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从省外尤其是湖北省或武汉市返(抵)*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隔离医学观察14天。此前已返(抵)人员,须主动报告所在镇乡(街道)或村(居)委会,并居家医学观察14天,接受体温检测等管理。

二、隔离场所

对上述需隔离人员一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乡镇街组织进行居家隔离。如居民住所不能满足居家隔离条件,可由乡镇街负责帮助寻找符合条件的隔离场所;如乡镇街无法提供满足条件的隔离场所,可与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取得联系,组织居民到市委党校、宾馆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我市在市委党校建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可提供35个房间;在宾馆预留93个房间作为三级备用隔离场所。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重点疑似病例,在市人民医院建立有11个房间的隔离病房,可一次性隔离10人。

三、隔离要求

1.居家隔离期间,必须单人居住,不得外出走动,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及时报告健康状况,同时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测温等工作。

2.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房间应当单人单间居住,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具有独立卫生间。

3.隔离病房电梯应当具有容纳急救转运担架条件,具备独立的可封闭管理的医疗废物暂存地。

4.非隔离对象不得擅自进入隔离点。隔离时间不得少于14天。

四、转诊、隔离解除条件

(一)转诊

隔离观察对象在隔离期间如出现发热、四肢酸痛无力、咳嗽或出现其他突发病情时应当及时转至市人民医院或上级定点医院;诊断为确诊病例,应当及时送至市人民医院或上级定点医院。

(二)隔离解除

1.居家隔离解除:从掌握隔离对象情况起,抵达满14日,且通过隔离随访观察,没有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的。

2.集中隔离解除: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后,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观察对象,应当立即离开集中隔离点,解除隔离或转为居家医学观察。

3.住院隔离解除:体温正常3天后,病毒核酸检测2次阴性并结合临床症状经市级专家会诊后决定。

五、法律后果

医学观察范文篇2

一、一般接触者的判定

1、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一般接触者

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以下简称“病例”)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内有过接触的,除已经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其他人员,主要为:

(1)与病例紧邻(居民楼指同一单元,平房指左右相联者)居住的非密切接触人员;

(2)与病例在一个非密闭教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

(3)与病例在同一非密闭工作场所的人员;

(4)与病例在同一非密闭环境下共餐的人员;

(5)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在最后一次密切接触后7天内的人员。

(6)其他与病例有过短暂的非密切接触的人员。

2、交通工具上的一般接触者判定

(1)民用航空器内判定为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其他人员,具体判定按国家有关部门传送的信息进行判别。

(2)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例活动范围内除了密切接触者之外的其他乘客,具体判定按国家有关部门传送的信息进行判别。

(3)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或疑似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以外的乘客和驾乘人员。

3、在对病例进行现场调查时,发现并被判定为一般接触者的其他人员。

在判定一般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处理原则

1、一般接触者可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是指一般接触者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与密切接触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居家医学观察在该密切接触者排除之日解除。

2、居家医学观察按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落实,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密切配合工作。

3、在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前,要向一般接触者告知甲型H1N1流感医学观察的依据、期限及有关注意事项;告知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包括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信息。

4、居家医学观察的一般接触者不得外出,与同居所的人员应分室居住。

5、医学观察期间,由县卫生局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对一般接触者每天早晚各测量体温一次,并注意观察其它不适症状,如出现急性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应急办,由县卫生局应急办立即通知负责转运的医疗机构,由其运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县卫生局应急办应尽快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采样和检测,并对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全部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若发生其他疾病,可与负责医学观察的医务人员联系,安排就诊。负责医学观察的医务人员应事先通知一般接触者准备前往就诊的医疗机构,由负责转运的医疗机构运送就医,并做好适当防护。

6、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除按规定测体温外,应注意有无其他病征,以免其在隔离期间发生意外。

7、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8、医学观察期满,如一般接触者无异常情况,由决定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部门及时解除医学观察。

三、各部门和单位职责

1、县防控甲型H1N1流感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全县一般接触者的居家医学观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各镇政府、农盐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本辖区一般接触者的居家医学观察和一般接触者的搜索工作。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一般接触者的判定、一般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工作的对口业务指导和实施医学观察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指导。

4、各地公安派出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一般接触者的居家医学观察的秩序维护工作,保证居家医学观察工作的顺利实施。

5、县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交通工具进行管理和消毒。凡在行驶中发现病例所乘的交通工具除立即向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外,并由县交通管理部门带领,一律直接驶往县指定地点,由县专家组对所有乘客和乘务人员接触情况进行判定,被判定为一般接触者的,由原车辆将一般接触者转运到其家庭。

医学观察范文篇3

一、场所选择

首选*县凯华大酒店。由县政府应急办负责落实。

二、集中医学观察对象

1、来自或7日内到过墨西哥(重点疫区)的人员;

2、上级部门协查追踪到的无症状密切接触者;

3、经县专家组认定的甲型H1N1病例(含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4、上级业务部门确定的需集中医学观察的其他人员。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

三、集中医学观察管理

(一)集中医学观察措施

1、医学观察期间是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顺延至第七天结束。

2、观察对象进入观察场所时应建立完整的观察记录,为其测量体温、观察呼吸道症状等,每日两次。并由流行病学医师负责对每一位观察对象建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其进行卫生宣教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

3、集中观察场所每间观察室,具备流水洗手设施及独立卫生间;每天由专人负责对观察室进行一次消毒;对观察对象的生活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观察对象离开后由专职人员对观察室进行终末消毒。

4、集中观察场所的医护人员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办公、生活场所要严格分开,定期进行消毒。

5、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指定专人每日向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

(二)解除观察和转诊标准

1、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如出现急性发热(腋温≥37.5℃)或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向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由120派专用救护车转送至县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采样和检测。

2、医学观察期满,如密切接触者无异常情况,应由县专家组作出解除医学观察的决定,报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审批,并由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负责人签发书面健康证明,方可离开。

四、人员配备及职责

(一)公安人员:按8小时一班,24小时三班制配备,每班2人。由县公安局指派,负责集中观察场所的安全保卫和留察对象的出入管理。

(二)医护人员: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呼吸科(内科)医师、护士各2名,流行病学医师1—2名,消杀卫技人员2人,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调度,并根据观察对象的人数和留察需求情况及时增加医护人员。

(三)后勤保障人员

1、县政府办选派一名责任心强、有较强协调能力的工作人员,负责集中留察场所所有人员的生活保障、通讯、及物资供应。为集中留察场所配备车辆、洗涤消毒设备、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及网络等必需物资。

2、集中留察场所安排相关人员,负责所有工作人员和留察对象的一日三餐供应和水、电、信息保障及留察场所的日常保洁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留察场所的区域划分和管理。

3、配备洗涤消毒人员4人,负责隔离衣、床单被褥的洗涤、消毒、保管及生活废弃物的处置。

(四)行管人员

政府办选派一名管理人员担任集中留察场所的负责人,全面负责集中留察场所的各项工作,公安、卫生、后勤人员服从集中留察场所负责人的统一指挥;配备一名办公室人员,负责文字信息传递、上报相关工作。

五、医疗物资配备

1、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隔离服、胶鞋、防护眼镜各40套;一次性乳胶手套、口罩、帽子各100套;由县疾控中心负责,根据留察人员需求数及时增加。

2、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各4套;体温表、压舌板各50套及适量的治疗相关用品。由县人民医院提供。

3、药品:配备适量常用药、急救药(品种数量清单另列),由县人民医院提供。

4、消杀药械:84消毒液、含氯泡腾片、漂粉精、过氧乙酸、自动弥雾机、手压式喷雾器由县疾控中心负责,根据实际需要量及时提供。

六、保障措施

1、集中医学观察工作服从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在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建立相应的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确保集中医学观察工作有序进行。

医学观察范文篇4

医学观察区设在*发电厂宾馆。东三楼为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东二楼为实施医学观察工作人员区,东一楼为保障工作人员区。

二、职责分工

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调动卫生、公安、畜牧、交通等部门实施隔离措施。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进驻指定场所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临时消毒、终末消毒、运转交通工具消毒及每天巡诊、观察、测体温等项工作。

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实施医学观察场所的饮食饮水等防控措施落实的监督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医学观察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

定点宾馆负责饮食、饮水供应等日常生活管理工作。

三、医学观察场所

医学观察场所应相对独立。每名密切接触者应单间隔离,严格限制被医学观察者离开医学观察区。

隔离观察期间每日对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早晚各测量体温一次,详实记录,填写“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健康登记表”。若有发热(>37.5℃)、咳嗽、喉痛、头痛等症状时,立即向市卫生局报告,并按规定转送至定点医院诊断治疗,同时做好转运防护工作。

四、场所及用具管理

医学观察场所要有符合规定的专用消毒间、布草间等功能性房间。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操作,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其他公用设施每天定期消毒。定期开窗通风(最好不关窗),严禁使用中央空调,必要时要对空气进行消毒;宾馆走廊安装紫外线灯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

对于被医学观察者使用过的公共用品用具和垃圾进行撤换后,公共用品要装入密闭的容器内,送往消毒站进行消毒,产生的垃圾经药物消毒后装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进行焚烧处理。

五、消毒药械及消毒管理

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药液可用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3次。或用0.5%过氧乙酸喷雾,用量为20-30/m2㎡,作用30分钟。消毒药械索证手续要齐全,保证其安全有效。实施医学观察结束后对宾馆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六、人员管理

宾馆工作人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事先要进行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做好个人防护,要在宾馆内食宿,不得外出。对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健康监护,向医学观察者提供服务时应穿戴好防护服。

七、上下水卫生管理

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上水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因电厂宾馆无污水处理设施,医学观察者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大小便要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方可排放。洗手池和小便池下要放漂白粉片,化粪池要投放漂白粉。

八、餐饮卫生要求

被医学观察者就餐应在隔离房间进行,要由指定的服务人员为隔离者送餐,并不得进入食品加工场所,不得接触食品加工处理工作。被医学观察者使用的餐饮具,要专人专用,并要有明显标识,不得与其他人员混用,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单独存放并有专人保管。被医学观察者用餐后的剩余食品必须在专用容器内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才能废弃掉。专用容器用后要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单独存放并有专人保管。

医学观察范文篇5

一、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存在感染可能的人群。在判定密切接触者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

二、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的形式及场所等,按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由各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并确定,视实际情况,可采取《方案》规定的三种形式中任一方式。

三、县(市、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负责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实施追踪。密切接触者需要外地协查的,在省辖市范围内,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直接向密切接触者所在地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出协查函;涉及其他省辖市的,由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出协查函;涉及其他省(区、市)的,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协查函。

医学观察范文篇6

本方案适用于尚未出现甲型H1N1流感广泛社区传播流行的地区。

一、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存在感染可能的人群,具体包括以下任一情况者:

(一)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

(二)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或有过近距离(一般指2米范围内)接触的人员;

(三)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

(四)其他由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密切接触者。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1-7天。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

二、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的管理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及采取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

(一)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并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的形式及场所等,可采取以下任一方式:

1.医学观察对象或监护人自我观察,主动报告,健康告知,家庭成员督促;

2.以医学观察对象主动报告为主,由专业机构在观察期限临近结束时进行随访评估;

3.指定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定期对观察对象健康状况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并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

(二)县(区)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三)在进行医学观察前,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书面并口头告知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以及法律依据、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介绍甲型H1N1流感科学防控知识,包括疾病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感染等信息,同时告知负责实施居家医学观察措施的医疗机构及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四)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接触。

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4.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

医学观察范文篇7

一、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甲型h1n1流感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以下简称甲型h1n1流感病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的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1-7天。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等。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及追踪

(一)各地卫生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追查病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涉及跨区域的密切接触者,可通知有关省份协助追查。

(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调查。

(三)对涉及外籍密切接触者的有关情况,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向当地外事部门报告并向卫生部通报。

三、密切接触者管理

加强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延迟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蔓延。在该病的流行初期、流行高峰或流行后不同阶段,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要求将适时作出相应调整。

(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指定场所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

(二)医学观察期间是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

(三)在进行医学观察前,要向密切接触者说明医学观察的依据、期限及有关注意事项;告知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包括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信息。

(四)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及同居所的人员不得外出,集中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保障分室居住。

(五)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每日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访视(早晚两次测试体温),详细记录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对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还应注意了解有无其他病症。

2.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每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认真做好本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3.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个人防护。

医学观察范文篇8

一、密切接触者的判定

甲型h1n1流感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以下简称甲型h1n1流感病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的技术指南,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1-7天。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的人员等。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是否处于传染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及追踪

(一)各地卫生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追查病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涉及跨区域的密切接触者,可通知有关省份协助追查。

(二)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和调查。

(三)对涉及外籍密切接触者的有关情况,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向当地外事部门报告并向卫生部通报。

三、密切接触者管理

加强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延迟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蔓延。在该病的流行初期、流行高峰或流行后不同阶段,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要求将适时作出相应调整。

(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指定场所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

(二)医学观察期间是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

(三)在进行医学观察前,要向密切接触者说明医学观察的依据、期限及有关注意事项;告知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包括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信息。

(四)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及同居所的人员不得外出,集中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保障分室居住。

(五)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每日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访视(早晚两次测试体温),详细记录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对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还应注意了解有无其他病症。

2.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每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情况。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认真做好本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3.实施医学观察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个人防护。

医学观察范文篇9

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统一领导、高度负责;行业落实、属地管理;密切合作,科学处置。

二、工作机制

(一)协调机制

市政府建立公共交通运输甲型H1N1流感防控协调机制,在市防控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部门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调机制由市交通局(*火车站、汽车站、客运办)牵头,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经贸局、市质监局、市政环卫局等部门组成。

(二)职责分工

1、市交通局(火车站、汽车站、客运办)

向过往旅客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做好旅客体温监测和病例排查工作,发现可疑病人,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采取有效防护,安排专车将病人送就近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诊治排查;负责将甲型H1N1流感相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转运至定点宾馆接受医学观察;安排转运所需车辆,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满后的出行,提供交通便利;做好车辆消毒和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2、市发展和改革局

负责会同市质检局、市经贸局保障交通工具(火车、长途汽车)上发现的可疑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转运途中、定点接待宾馆、实施医学观察等工作人员所需的防护用品(口罩、手套、工作服、帽子)以及体温计、预防药品、消杀药品器械等;为定点接待宾馆服务人员和参与医学观察工作人员提供所需防护用品。

3、市财政局

负责拨付并监督管理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所需经费。

4、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负责为甲型H1N1流感相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定点接待宾馆提供安全保卫,限定密切接触者活动范围,确保集中医学观察工作秩序;对工作人员、工作用车出入定点接待宾馆的证件、牌照进行管理;负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转运过程交通管制和执勤;做好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5、市经贸局(定点宾馆)

负责为相关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工作人员提供集中医学观察期内的食宿及工作、生活便利;落实医学观察场所通风和日常消毒措施;负责医学观察对象中出现体温异常转出后,宾馆内环境及房间的终末消毒;医学观察期内,为医学观察对象安排适当的文体活动。

6、市卫生局

派专业人员进驻定点宾馆,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做好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期间的医疗救治工作;开展对相关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的采集、送检工作;负责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进行防治技术培训;监督保障医学观察期间宾馆食品卫生安全;负责确定医学观察人员的观察期限和解除时间;指导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做好转运车辆、医学观察人员生活用品的终末消毒。

7、市质检局

负责做好有关防护用品和防控仪器设备、设施及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检查、计量校准工作。

8、市政环卫局

负责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防控工作。

三、工作流程

(一)列车、长途客运汽车到达车站后,*火车站、汽车站派人登车对所有人员(包括乘客和工作人员),特别是来自疫区或7天内到过疫区的人员进行体温筛查(红外线测量/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健康询问、人员信息登记(健康状况、近期旅行史、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等),设置专门通道。发现体温≥37.5℃,且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或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立即向市防控办报告,由120急救车转运至市中心医院,同时通报相关专业机构,并做好对交通工具的终末消毒工作。对其他体温≥37.5℃者,应到附近医疗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就诊,有关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甄别、诊治、隔离、报告。本市发生疫情后,根据市防控领导组的统一部署,对出市旅客进行监测和排查,防止疫情输出。

(二)市公安局接到通报后,立即派人协助做好密切接触者转运工作,并入驻宾馆维护医学观察秩序,防止观察人员在观察期间擅自离开。

(三)定点宾馆安排密切接触者单人单间居住,送饭入房间,避免被观察人员相互接触;做好房间内外的清洁、通风、消毒工作。

(四)市卫生局派出卫生监督、疾控人员入驻宾馆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实施医学观察,每日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并按照《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规定告知医学观察者注意事项,指导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消毒等工作。

医学观察范文篇10

一、成立镇村(社区)“两委”换届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二、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联络员:

工作职责:

1.负责统筹协调本镇村(社区)“两委”换届疫情防控工作,处置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事宜。

2.负责参会人员的分类管理。

(1)对省外、境外回罗参选人员实行全面登记,分区分级做好人员健康管理。对拟返罗参选的境外或境内中高风险人员,应提前告知入境后及返罗后健康管理政策,以便其预留时间参选。(若处于会议前42天高风险地区、28天中风险地区的人员,建议不回罗参会)。对已回罗的入境人员、境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及时向所在地村(社区)报备,经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期满后,核酸检测阴性,核实健康码为绿码的,方可参加现场选举。

(2)所有村(社区)换届选举参选人员、工作人员均须进行健康申报,在换届选举前14天内将《个人健康承诺书》(附件1)上报所在村(社区),申报状况正常并取得健康码绿码者方可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申报状况异常或未取得健康码绿码的,应及时上报协调卫健、公安等部门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其是否可以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

(3)对疫情防控高风险人员实行重点管理。一是属于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病例处于出院后的隔离医学观察期、无症状感染者处于解除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医学观察随访期、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罗人员处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入境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等情况的人员,不得参加选举和服务工作。二是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会议前6天,由所在辖区镇集中组织在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咽拭子采样,经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参会。

(4)凡有发热(≥37.3℃)、咳嗽、乏力、气促、腹泻等症状的人员,不得到现场参加选举会议。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中心)卫生院)

3.负责会场准备

(1)在村(社区)增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并注意及时规范清理。

(2)在村(社区)会场入口处摆放免洗洗手液,洗手间摆放洗手液,并及时更换。

(3)检查会场通风情况。

(4)体温检查。

(5)增设发热留观点。

(6)座位设置应保持0.8米以上间隔。

4.车辆防疫。在使用统一车辆接送时,人数不超过座位数的50%,车辆保持通风。

(牵头单位:各村(社区),配合单位: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二)消毒指导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组织指导会场、垃圾桶等进行规范消毒

1.保持会议室内随时通风换气。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并在每次使用后对室内环境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2.垃圾消毒。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投放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投入专用垃圾桶,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垃圾桶(堆)进行喷洒消毒并做好记录。

3.物体表面消毒。公用扶手、门把手、座椅、电梯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做好消毒记录。

4.地面消毒。每天在无其他人员的情况下对食堂、隔离观察室、厕所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或喷洒消毒。

5.日常织物消毒。如毛巾、衣物等,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或采用煮沸15分钟消毒。

(指导单位:各镇(中心)卫生院,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三)防疫物资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联络员:

工作职责:对接村(社区),组织摸排物资需求情况,指导各村(社区)根据实际自行准备医用口罩、消毒剂、便携额体温枪等物质。

(四)应急处置组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出现异常情况应对处理。

1.负责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2.指导发热留观室的准备。

3.负责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指定医务人员负责在会场入口落实进门测体温,如有体温高于37.3℃或有咳嗽、乏力、气促、腹泻等症状者一律禁止进入会场。

4.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37.3℃)、咳嗽、乏力、气促、腹泻等症状应立即转至发热留观点进行隔离,由负责医疗保障的医务人员进行初步判断,如需转诊,由专车转送至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经院内会诊为肺炎可疑病例的,由医疗机构按照相关流程报告和处置。

(责任单位: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村(社区)要按照“属地负责”,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的重要性,认清形势,保持警惕,紧绷防控之弦,严格落实防控举措,决不能因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放松防控工作,影响村(社区)“两委”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