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融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5:05:42

银行融资

银行融资范文篇1

一、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融资

对接的理论基础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与银行融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当中小企业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着贷款难的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也会受到银行的制约和限制。对于银行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风险,其对信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同时,银行也是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之一。所以说,在商业银行的眼中中小企业的主要地位决定了它的信用等级。而作为金融机构的一方来说,他们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往往不会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业绩上,而是更多地把重点放到了如何提升效率上,这就是为什么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企双方的交易成本就很高的原因所在。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

融资是指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货币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的行为过程。企业的融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如宏观环境、行业前景、市场状况等,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也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包括内部的资金来源,外部资本的获取以及自身的积累等等。中小企业的融资分为内源性的和外源性的两种形式。内源性的融资指的是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即公司的初始投资,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利润,从而实现的一系列长期的战略目标。外源的融资则是指来自于其他的金融机构或非银行机构的贷款;而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所以中小企业的外源性直接的还是来源于其本身的盈利能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有两个:其一,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现如今在金融危机下,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题,也导致整个企业无法正常进行,更严重到会走向破产的地步。然而要想解决企业的难题,也不让大量员工失业,中小型企业就需要就行实时的融资。其二,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高速发展的企业是科技型企业,在完成起步后。就到达了规模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实时融资的背景下,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意义在于,能够突破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瓶颈,完善我国整体的产业结构,使其达到完美的阶段。目前国内的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况且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我国的现有金融渠道则主要向大中型企业敞开,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平台不完善等约束限制了我国产业升级经济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间接融资时,主要采用的是股票和债券的方式来获取资金。银行信贷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的一种短期的、定向的、长期的信用保证的活动过程。这种关系的特点是:第一,从时间上来说,与其他的借款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二是与债权人的关系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三,从债务的期限上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款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而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的偿还期的中小企业则没有那么高的限制条件。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中小企业往往会选择发行公司制的金融产品,而不是像国有的大型企业那样,通过上市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还难以实现完全的市场化。因此在现实中,很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都无法达到银行的借贷标准,只能依靠自己的信誉,或者向亲朋好友借钱。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买方市场成了当今整个交易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给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优异的时候机会。但是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题,对于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国内外各有不同的言论,但其主要讨论的方向还是从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方向。从微观的角度入手的话,很多商家都是从交易收入与信息来源两个方向进行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资金的投资,是因为金融企业存在逐利性,还有的是企业存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也有一定的问题,这就会使很多中小企业融资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现实问题。虽然有个别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银行的融资,但是依然存在融资的成本比较多,给融资机会较少的状况。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方向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目前国内主流的中小企业融资解决措施,主要集中在促进相关中小企业机构的发展,由此营造出金融机制的良好循环,并且能够建立完善的融资通道等等其它内容。另外从理论的方面来说,中小企业有了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也会使很多的银行来进行融资。中小企业拥有信用担保系统、发展风投基金和创业基金,有科学合理的资本市场,从而大力促进了中小型银行来为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投入,这些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种。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一些原因,使得商业银行对其的审核比较严格,所以在实际的信贷过程中,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和信任。股票融资。目前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上市门槛较高,并且对于中小型的公司而言,并没有达到主板的要求;而在国外,成熟、规范的证券市场上,其发行条件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因此可以作为上市公司进行直接的融资选择。债券融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增强,债券已经成为国内大型的国有企业或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的筹集资金的手段之一。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使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寻找新的筹资途径,来促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了债权的安全与稳定。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其自身的资本积累也比较有限。因此银行对其的信任度不高,从而会提高贷款的门槛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或者是寻求其他的投资渠道。

三、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融资的对接策略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与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并制定相关的金融制度,以确保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是要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可以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得到更好的服务与帮助。在建立和实施中小企业信贷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加强对银行的引导与规范,使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以上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快速地成长。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所以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建设好适合自己的金融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企的融资问题,并且也能让银行更加愿意将钱借给这些大型国有企业,这对于缓解中小企所面临的困境有很大地好处。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法律法规,可以解决大多数融资中存在的细小问题。在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批准的程序规则》和《物权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它们的内容过于原则,没有具体的操作性,所以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很难得到落实。因此必须要加快建立和健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担保制度。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较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这就导致了银行无法准确的了解到真实的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从而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货款,这就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其次,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当前我国政府的政策性支持的重点是大型的商业银行以及股制的中小型银行.而对于那些小的民营资本的投资机构则很少涉及。比如,现金流是银行在审批企业贷款时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银行会审查现金流的意义,在于分析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维持企业运转并偿还贷款本息,如果审查过程中发现某一处出现了漏洞,则企业就会出现资金的风险。如果某中小企业缺少了现金流,也就是说没有可靠的证据时,银行就会担心企业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偿还资金和贷款,这样就会形成了坏账,并且也会给企业带来信用的损失,企业也可向相关银行审慎放贷。所以,现金流的管理不容忽视,企业要时刻关注现金流的变动,加强对流入和流出的把控。中小型企业融资要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前建立好相应的法律,这样才可以落到实施。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首先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二是要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其经营管理,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三是要加快建设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四是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向广大的企业群体发放贷款,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费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五是大力推进银行信贷体制改革,积极引导银行转变观念,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六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以大型国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的“小额”的生产模式,这样有利于解决中小型企的融资难题。七都认为:“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合法权益,打击恶意欠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利率定价机制向合理方向变化。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有一份信用信息记录,具备基本的偿还能力才更有利于贷款。未来,我国还会持续发掘有关银行底部中小企业的客户应用信息,并且会增强企业税务和市场监管等其它信息平台的连接,以此来提高企业客户识别和信誉投资的能力。因此,企业或企业主要尽量避免因失信逾期而导致信用受损。另外,千万不要为了融资听信中介劝说去作假,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是很完善和严谨的,恶意作假的行为会比信用不良更为严重、恶劣,甚至会使企业及法人获刑遭到起诉,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平台

政府应积极构建一个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首先是要在政策上对其进行扶持,并对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使之有法可依。其次是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以保证企业能够及时的还款,并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最后就是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恶意骗贷、故意逃废债等行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体系的支持与保障,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需要得到国家的大力帮助,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的成长壮大。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出发,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工作创造条件,从而提高银行的信贷质量,降低不良资产率。在当中小企业融资时,要注重企业贷款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贷款,而贷款时间的长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贷款通过率以及贷款难度。像长期贷款要求比较高,比如可能会让企业提供抵押担保才会批贷;而短期批贷成功率会更高,但企业的还贷压力就比较大。由此可见,企业贷款周期长或短都各有利弊,建议企业在选择贷款期限时,应充分考虑公司营运短、中、长期的财务规划,初步估算一下回收本金和利润的时间,选择最适合的贷款年限,以利公司运作及有效控制资金成本。另外,贷款金额也不是越多越好,贷款额度与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有关,太低了不能满足要求,太高了会造成较大的还款负担。企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承受能力和经营风险,不能完全靠贷款资金来支撑企业运营。当然,银行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贷款额度。

四、结语

银行融资范文篇2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银行融资范文篇3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银行融资范文篇4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银行融资范文篇5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银行融资范文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银行融资

一、物流银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无论其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发展如何,这一难题都会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首先我国中小企业成份多种多样,有乡镇企业、科技企业、国有工商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自筹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得较大,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明显偏小,有价证券微乎其微。再次融资市场方面,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票据市场都还存在很多空白,同时相关的法制还不健全,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则表现为企业“想贷贷不着”、银行“想贷不敢贷”。

2.物流银行业务应运而出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经济成份的复杂性总会使得作为个体存在一些自身的内在“缺陷”,比如信息不透明,发展不确定,交易不经济等。而这些所谓的“缺陷”正是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些“缺陷”,也就没有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特点。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小企业自身要改变什么,而是我们的金融环境,包括制度、机制和产品,要努力去适应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

以动产质押为主体的物流银行业务则是能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从广义的角度讲,物流企业资金运营及银行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都可称为物流银行;而从狭义的角度,“物流银行”则是专指物流质押银行贷款业务,它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要求的产品抵押作为银行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信息整合,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银行综合业务服务。近几年,物流银行在我国异军突起,被“2004中国物流创新大会”列为“十大物流创新模式”之首。物流银行的引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问题,银行也可通过物流公司的信息平台把资金流、信息流和货流统一起来,达到一个银行、生产方、经销商、物流企业的四方共赢局面。

二、中小企业实践物流银行融资中的问题

1.中小物流企业的艰难处境

物流银行业务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是指所有的物流企业,中小企业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拥有雄厚的实力、规范化的管理、先进的信息系统,银行才会与其合作开展物流银行服务。而中小物流企业的数量和在行业内承担的业务量已分别占到总量的80%和三分之二以上。可以说,中小企业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实践中,与银行进行合作的物流企业往往是中外运、中储、中远等大型物流企业。虽然中小企业数量及发展潜力巨大,但总体利润率不高,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都反映企业贷款特别困难,其中遭遇拒贷率高达8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放贷更倾向于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如中储、中远等,他们从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这也是实践中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放贷的条件要比对国有大型企业苛刻得多的原因。目前短期内银行还是不会轻易进入专门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的信贷业务,也不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2.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能运用物流银行融资

物流银行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小企业及银行界人士的热捧。理论上完全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利用的工具。能利用物流银行业务融资的中小企业仍然有限。这是因为一方面银行要求申请物流银行业务的中小企业必须满足一些硬性条件,这些硬性条件包括:产品销售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等。比如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物流银行刚刚面世不久,虽然效果显著,但还需要各方面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比如,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一些不能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会被排斥在外。

3.物流银行业务融资成本相对高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消息获取能力较差,导致其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物流企业常常凭借其经营的垄断地位来充分利用其垄断经营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物流企业一旦采用垄断高价的短期定价策略就会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一部分企业就会因此而退出该业务;另一部分企业会不惜以高成本融资,然后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旦投资失败企业也将遭到致命打击。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物流银行业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给中小企业的建议

1.保证资金供应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

中小企业在运用物流银行业务中主要应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和资金的使用问题,保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以防出现资金链的断裂。此外,物流银行融资的单笔业务量通常较小,但是其频率却比较高。因此,要将物流银行业务系统化,业务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才能有效地降低每笔业务的成本。具体来讲,就是在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之前,银行、生产方、经销商、物流企业四方要认真进行协商、谈判、沟通,确定业务的具体运作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的承担等条款,然后签订合作协议,并将物流银行业务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各业务环节进行实时的跟踪、处理、协调与监控。这样才能在保证物流银行融资安全的情况下,降低业务成本。

2.借物流银行运作之机提升自身业务与管理水平

抓住机会,建立自己的信用品牌。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银行的委托方,又是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伙伴,因此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企业和银行将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双方利益关系也由短期、临时转向长期、固定。在这种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将会大大加强.因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不但会影响银行对企业今后的贷款,而且也将影响到自己的物流业务,从而使自身的经营受到影响,在长期利益关系下,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成本”将会很高。

借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若能够借此机会不断苦练内功,从供、产、销以及技术、组织市场等各个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只要这样,中小企业才有可能迈进物流银行的“门槛”,与商业银行一起为实现双方的利益目标而建立战略合作的投融资关系,从而让物流银行能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也能使中小企业改造升级自身的物流体系。中小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思想,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改造升级物流体系。这样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少艺:《物流金融——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江苏商论》,2005年第12期

[2]李碧珍:《融通仓: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3期12

[3]张俭:《“物流银行”之生产商贸企业篇突破融资瓶颈》,《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9期

银行融资范文篇7

关键词:小微企业;银行融资;交易成本

小微企业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也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产物,我国有很多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成果,这些也比较适用于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是中小企业中派生出来的。著名学者林毅夫一针见血的指出,现行的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是导致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鼓励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难的交易成本控制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出现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根本缘由是融资交易成本难以控制,居高不下。在经济往来的过程中,经济的主体是以社会契约的形式而出现的,所谓“契约人”是以获得高昂的利润为行为动机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由于数额不大和较大的监督成本,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开始出现,终究会引导经济主体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惜铤而走险,违背道德的约束和法律的规范,导致交易成本代价惨重。

二、降低小微企业银行融资交易成本的对策

(一)加快金融制度的创新

首先,从信用担保机制入手,构建信用管理的平台。要致力于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优化金融机构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信息管理,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让社会来监督企业的信用度变化和发展。同时,健全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以信用评价为中心,可以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防范由于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而导致的融资风险加大,为谈判的不稳定性做好准备,从根本上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其次,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低门槛,为中小银行的融资服务提供机会,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大型银行的金融融资垄断地位,给予中小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地位,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无门的问题,而且可以规避由于地位不平等,而造成的大型银行投机行为。通过这种倾向性的政策,中小银行也会加快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利益。

(二)完善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模式

1.制定小微企业互助抵押贷款机制。互助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是推动互助抵押贷款机制建立的中坚力量,这种机制以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以双方的不动产如厂房等作为抵押物,作为获取银行贷款的条件,是一种互助融资的典型方式。从银行方面来考虑,这种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是规避融资风险的稳定渠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种贷款的风险已经转嫁到小微企业自身,谁担保谁承担。由互助协会统一管理和进行信息的传递,主要提供业务咨询方面的服务,和委托办理银行的贷款手续,这种互助的模式能够防止金融机构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违规操作和非法投机,使企业摆脱受融资规模和数额的局限,降低融资交易的成本。这种模式能否成功和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互助协会职能发挥的有效性。互助协会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组织内部纪律建设,及时的曝光违反约定的小微企业,对严重违约的企业,取消会员资格,要求企业支付违约金,并记录到企业社会信用档案中。2.制定小微企业网络联保贷款机制。网络联保贷款,是一种无抵押和担保的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其特点是支付的利息比较低,在创新风险管理的前提下,运用电子商务的内容,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方便。网络联保提供的贷款可以使用多次,不受贷款次数限制,利息的计算方式以天数为单位,这样可以提高资金贷款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企业和银行间的交易次数,有效对贷款的交易成本进行控制。通过金融贷款的实践证明,网络联保这一手段,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企业的诚信积分状况作为提供贷款的凭证,并对企业还贷的周期和态度进行评估,为银行对贷款对象的评估提供帮助。网络联保还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横向监督,使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迅速形成联合体,获取银行贷款,而声誉不好的企业无法结成联合体获取银行贷款。但是,小微企业的网络联保贷款也有不足:(1)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存在虚假信息,导致网络诈骗。联合体成员之间利益一致,可能互相包庇,联合骗取贷款。即使用户在一家信用平台的注册被取消,可能在另外的电子商务平台注册,仍可进行贷款。网络联保贷款通常通过曝光的方式来制约企业的违约行为,但网络信息量巨大使其有效性很低。(2)在联保体中,如果单个企业违约,联合体的其他企业都要承担责任,这可能使联合体的形成存在困难。另外,在“连坐”制度下,如果其中一个企业违约,可能会导致联保体内的其它企业同时违约,这种损失是无可估量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首先,建立健全网络联保贷款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循。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制定网络贷款对象的纪律制度,加强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现内外监督机制。其次,建设一个网络联保贷款的官方网站,通过网络的监控,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和披露,防止为企业违法违规提供可乘之机。银行和要网站进行监督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揭发违规贷款和不良诚信记录,进一步规避贷款风险。

总之,只有对小微企业银行融资交易成本进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的动力问题,同时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各种措施形成合力,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作者:孙殿领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鲁雯.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策略研究[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1(7):59.

银行融资范文篇8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3.田金文.“企业融资成本问题探究”,《甘肃农业》,2005.11

4.徐绪松.“改变信息结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保险研究》,2005.10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银行融资范文篇9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目前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决定性的增长力量。在我国现有的金融环境下,银行依然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途径,因而本文先分析了融资存在的问题,接着探究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银行融资范文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优化银行融资;融资管理

在国家结合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确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由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式经营迈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价值创造型经营模式,加之国家出台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目标,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有企业一直是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和优质客户,特别是在融资业务上,无论是全国性大银行,还是地方性区域银行,都把主要的贷款资源投放到了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正因为众多银行的追逐,使得大部分国企放松了对银行融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要求,造成付息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贷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贷款资金风险控制不严,甚至出现贷款到期无法及时偿还导致全国性信誉受损,从而波及到社会各界对所有国企产生信用疑虑,拉低了国企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社会形象。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银行融资的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国企一项急迫的任务,需要多措并举,完善内控管理,将银行融资可能对国企造成的经营压力或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一、加强银企沟通,及时掌握银行授信评估和贷款管理的最新动态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良好社会声誉,一直是银行发放贷款融资的最理想目标客户。各银行使尽各种招数引导国有企业提取贷款,并在放款条件上一让再让。只要国有企业提出了个性化需求,哪怕是不起眼的要求,也会成为银行内部上上下下高度重视、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的经营大事。这时银行发放贷款是围绕国有企业的要求运转。而国有企业很少全面研究银行的放款条件,尤其是个别银行的放款要求,根本不去理会,因为一家银行不予发放的贷款,其他众多银行会急于放松条件予以发放。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所有国企在经济下行期间必须经历的转型调整,使很多企业的经营出现了困难,这种不利局面传导到银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急剧升高,银行拨备捉襟见肘,银行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经营目标的实现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不良信贷资产,避免发生新的不良贷款,就成为各银行经营管理的首选目标。为此,各银行纷纷收紧对国有企业贷款融资的项目评估和授信审批条件,对贷款的提取条件和使用方向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由于国有企业不断出现贷款违约的事例,银行放款条件收紧,不再对国有企业保留特别的优惠措施。这种形势的变化要求各国有企业,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直接涉及的国有企业,一定要及时了解银行信贷融资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应对策略。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人员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提早了解银行放款条件的变化,对放款程序认真梳理,提早向银行提出资金需求意向,以便银行提前做出安排。否则,如果仍然按以往惯例坐等银行上门营销,在各银行均收紧贷款发放条件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尤其是形势变化后仍持强势姿态的国有企业,便可能无法再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的支持。

二、合理确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确保适当比例的银行贷款份额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公开上市、发行企业债等方式直接从公开市场融通资金,并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或者减少向银行申请新增贷款。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是国家一直力推的方向,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在融资定价和程序安排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由于先天的声誉优势和雄厚的经营实力,率先走在了直接融资的前列,使得企业债市场如火如荼。然而,企业应该循序渐进地推动向直接融资的转化,不宜采取极端路线只专注于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方式是在公开操作的市场运行,面对的是身份各异的社会大众和规模不一的实体机构,这对通过公开市场融资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规范化要求,企业经营必须保证公开透明,治理结构符合市场的预期。同时,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经营也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中力争寻找稳固的平衡点,难免会遭遇经济寒潮或热浪而必须进行回调,经营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的概率事件。一旦企业经营突发紧急事件,股票价格的巨跌、分红的取消或者企业债的延期兑付便有可能发生。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新常态下,发生这些事件,对企业的伤害,对企业声誉的影响是致命的。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中发生违约事件,全社会都会尽数知悉企业的经营发生了问题,企业实力下挫,社会影响力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由于直接融资的债权人或者股东是广大的社会民众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往往被认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拖欠这些主体和个人的资金为社会所不齿,因此协商展期或换股的努力往往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债权人或股权人出于自身利益避险的考虑,也不会同意立即收回资金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案,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转型成本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持一定比例的银行贷款,在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时,银行考虑到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及对企业长期经营趋势变动的把握,出于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可能会对企业采取相应的资金救助措施,对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或贷款展期,帮助企业脱困减亏。即使银行方面不会主动采取支持措施,企业也可以主动与银行进行直接沟通,争取银行方面的理解。无论企业有多少家债权银行,银行之间的协调一致很容易达成,企业与银行的沟通成本和难度没有与分散的投资人沟通那么高。总之,企业在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手段的选择上,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切不可一哄而上以直接融资方式替代企业全部或绝大部分银行融资。

三、加强银行融资用途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收益

由于众多银行机构对国企的追捧,以优惠的条件向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使得一些企业的银行融资规模迅猛扩张,尽管监管部门对银行贷款出台了严格的受托支付规定,要求企业具备实际支付用途时方可提取贷款,但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发展成为了规模大小不一的企业集团,分支机构众多,通过关联交易甚至内部交易的方式成功提取银行贷款资金。在经济扩张时期,国有企业也大举扩张,以从银行获取的利率并不低廉的贷款资金扩建新的项目,收购兼并同行业公司,集团多元化经营初露端倪。更有一些资金充裕的大型国有企业,成立类金融公司,开展金融业务,以从银行获取的贷款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向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赚取利差,甚至直接从企业主账户支付资金向民间融资,收取介乎高利贷的利息。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到来,经济下行的压力重创众多行业内的企业,使国有企业对这些受影响企业的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国有企业自身投产的很多项目也面临困顿的盈利压力,资金收益急剧下滑。对于转型时期仍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的大型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银行贷款的管理:一是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由于很多传统行业内的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新的行业尚处于市场培育期,企业巨额资金的项目投向选择越来越困难,有些国企为此积聚了巨额的闲置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严格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因为银行融资成本无论多低,都是要按期向银行支付利息的,而贷款资金投资的收益却并不明朗。二是要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的管理。严控流向民间借贷、理财公司等各类非实体经济领域。因为在经济下行期,内控制度和措施严密的银行业都不断发生巨额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持续增加,对金融业务并不熟悉的国企面临的风险则更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资金血本无归的情况,导致企业主业经营的资金失血。三是完善新增贷款决策机制。决策管理者避免拍脑门、想当然地接受银行贷款,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测算资金需求,进行本量利综合分析,形成准确严密、环环相扣的贷款决策程序。

四、以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为契机,打通境内境外两个银行融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