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8:16:17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1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银行xx基层网点负责人xxx,今天,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中行党委为我提供的种种机遇,也感谢同事朋友们一贯的帮助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银行合规企业文化的建设”。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和启发!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本能的渴望生活过的幸福美满,万事顺意。作为一名中行人,我们幸福的源泉就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去创造良好的效益,同时防范和规避风险。多为国家和企业做贡献。道路有两条:只有努力发展业务,才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努力去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合规文化,才能更好的防范和规避风险。业务发展和合规文化,就像鱼水之情,鱼儿离不开水,没有鱼儿,水便也失去了应有的灵性和活力。因此业务发展离不开合规文化。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谓的合规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凡事合乎规则和常理。放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它还有更深沉的内涵和外延。现在在我们银行业中有存在这样一些现象。表现为:一些地方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为完成短期的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管理,有的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忽视合规经营风险;一些单位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突出,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其深层次原因是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反映出肤浅和缺失,没有渗透到日常管理和决策中。这需要我们中行人警惕!

如今,经济在飞速而迅猛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风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遵守商业游戏规则的行为,屡屡发生。曾几何时,那高悬于公堂之上的“合规文化”,在利令智昏的灰尘里,成为仅供观赏的卷轴。在我们银行界,有很大一批曾经忠实奉献的干部,没有经受住诱惑而不惜违纪违法,将自己钉上人生的耻辱柱,让自己和国家蒙羞蒙耻。还有其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都在令人扼腕的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时刻刻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并矢志不渝的去遵守和实施。

有一句名言,叫做思想有多高,心就能走多远。一种好的思想文化,对于行动,意义之深不容置疑!作为我们每一名中行人,都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心境上的淡泊、宁静,就没有行动上的明志、致远。如果没有以合规文化为先导,稳健经营就没有立足点!也更没有内控管理可言。所以,建立合规文化,是我们规范操作行为之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中行,不讲合规,想到那干到那,靠拍脑袋决策是没有出路的。也是没有财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合规也是效益,合规也是生产力,培育合规文化是保证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治本之策,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完善中行全面风险管理,健全有效内控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中行实现战略转型、提高发展质量、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

为此,一要从我们领导层做起,从根本上消除无所谓、捆手脚、放不开等错误观念,法律和上级文件规定严格禁止的事项,就要严格遵守,不能以“改革”的幌子踏“雷区”。对没有明文规定的,要充分利用,大胆的试,大胆地闯。同时要教育全体员工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制度意识,从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习惯抓起,培养合规文化意识,其中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就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二要重视合规文化的培训,要将合规文化建设,同职业化精神、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塑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搞好规划,潜心研究,并付出实践。要加强学习,从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把创优服务与合规经营的关系理顺,形成规定动作、示范动作,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中行的整个业务活动和领域,把合规文化建设贯彻于中行每个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把合规文化理念扎根于整个中行的管理与决策之中。

三要搞好风险关口前移,逐日排查,逐月分析,随时排除和堵塞各种隐患和漏洞,以防患于未然,练就驾驭各种风险的本领。

四要抓保障。要加大辅导和督查力度,加大问责力度,严禁我们的工作人员违规经营,加大处罚力度,增大违规成本,使合规者得益,违规者受损,以达到令行禁止,确保合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合规文化是是我们中行企业文化的延伸,是需要我们全体中行员工认同和遵守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该企业行业化、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就我们中行系统来说,概括地讲就是十二个字,即“敬业、守纪、规范、务实、和谐、创新”。作为我们经营者和管理者,就是围绕这十二个字把它细化、量化、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形成一种信念、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因为合规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至关重要。一个没有经营思路的企业缺乏灵气,一个没有经营活力的企业缺乏人气,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缺乏底气。

我作为一名中行人,一个经常与客户和社会打交道的中行基层网点负责者,更应该理解基层银行网点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握其实质和内涵,不抱怨,不放弃,不气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虚心学习是我唯一的选择,努力工作是我唯一的目标,踏踏实实做人,本本份份做事,不贪慕虚荣,不贪图享受,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高尚的人品和操守,用实实在在的人生,来为中行基层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贡献。我相信,平凡的一滴水也会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平常的一块砖也会垒起万丈高楼。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2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银行xx基层网点负责人xxx,今天,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中行党委为我提供的种种机遇,也感谢同事朋友们一贯的帮助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银行合规企业文化的建设”。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和启发!

作为一个人,我们都本能的渴望生活过的幸福美满,万事顺意。作为一名中行人,我们幸福的源泉就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去创造良好的效益,同时防范和规避风险。多为国家和企业做贡献。道路有两条:只有努力发展业务,才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努力去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合规文化,才能更好的防范和规避风险。业务发展和合规文化,就像鱼水之情,鱼儿离不开水,没有鱼儿,水便也失去了应有的灵性和活力。因此业务发展离不开合规文化。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谓的合规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凡事合乎规则和常理。放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它还有更深沉的内涵和外延。现在在我们银行业中有存在这样一些现象。表现为:一些地方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为完成短期的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管理,有的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忽视合规经营风险;一些单位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突出,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其深层次原因是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反映出肤浅和缺失,没有渗透到日常管理和决策中。这需要我们中行人警惕!

如今,经济在飞速而迅猛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风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遵守商业游戏规则的行为,屡屡发生。曾几何时,那高悬于公堂之上的“合规文化”,在利令智昏的灰尘里,成为仅供观赏的卷轴。在我们银行界,有很大一批曾经忠实奉献的干部,没有经受住诱惑而不惜违纪违法,将自己钉上人生的耻辱柱,让自己和国家蒙羞蒙耻。还有其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都在令人扼腕的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时刻刻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建立合规文化,并矢志不渝的去遵守和实施。

有一句名言,叫做思想有多高,心就能走多远。一种好的思想文化,对于行动,意义之深不容置疑!作为我们每一名中行人,都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心境上的淡泊、宁静,就没有行动上的明志、致远。如果没有以合规文化为先导,稳健经营就没有立足点!也更没有内控管理可言。所以,建立合规文化,是我们规范操作行为之必然,是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中行,不讲合规,想到那干到那,靠拍脑袋决策是没有出路的。也是没有财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合规也是效益,合规也是生产力,培育合规文化是保证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治本之策,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完善中行全面风险管理,健全有效内控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中行实现战略转型、提高发展质量、持续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

为此,一要从我们领导层做起,从根本上消除无所谓、捆手脚、放不开等错误观念,法律和上级文件规定严格禁止的事项,就要严格遵守,不能以“改革”的幌子踏“雷区”。对没有明文规定的,要充分利用,大胆的试,大胆地闯。同时要教育全体员工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制度意识,从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习惯抓起,培养合规文化意识,其中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就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二要重视合规文化的培训,要将合规文化建设,同职业化精神、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塑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搞好规划,潜心研究,并付出实践。要加强学习,从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把创优服务与合规经营的关系理顺,形成规定动作、示范动作,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中行的整个业务活动和领域,把合规文化建设贯彻于中行每个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把合规文化理念扎根于整个中行的管理与决策之中。

三要搞好风险关口前移,逐日排查,逐月分析,随时排除和堵塞各种隐患和漏洞,以防患于未然,练就驾驭各种风险的本领。

四要抓保障。要加大辅导和督查力度,加大问责力度,严禁我们的工作人员违规经营,加大处罚力度,增大违规成本,使合规者得益,违规者受损,以达到令行禁止,确保合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合规文化是是我们中行企业文化的延伸,是需要我们全体中行员工认同和遵守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该企业行业化、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就我们中行系统来说,概括地讲就是十二个字,即“敬业、守纪、规范、务实、和谐、创新”。作为我们经营者和管理者,就是围绕这十二个字把它细化、量化、具体化、形象化,进而形成一种信念、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因为合规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至关重要。一个没有经营思路的企业缺乏灵气,一个没有经营活力的企业缺乏人气,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缺乏底气。

我作为一名中行人,一个经常与客户和社会打交道的中行基层网点负责者,更应该理解基层银行网点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握其实质和内涵,不抱怨,不放弃,不气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虚心学习是我唯一的选择,努力工作是我唯一的目标,踏踏实实做人,本本份份做事,不贪慕虚荣,不贪图享受,不断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高尚的人品和操守,用实实在在的人生,来为中行基层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贡献。我相信,平凡的一滴水也会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平常的一块砖也会垒起万丈高楼。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一人一策;业绩计量

1J分行“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有效性的制约性因素

(1)基层网点未作分类,考核缺乏合理性。J分行基层网点未能根据网点规模、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客户数量、效益贡献等因素进行有效分类。由于各基层网点受制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发展并不平衡,但同时管理权限并无差异,导致对网点负责人的考核激励差异不明显,无法有效体现营业网点权责利的统一。(2)网点负责人与基层网点员工职业晋升线路不清晰。由于基层行管理岗位职数有限,绝大多数网点负责人在其岗位上并无进一步上升空间,出现停滞不前的问题,无法形成对其的有效激励,从而持续调动网点负责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部分网点负责人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持续学习能力不强,无法有效适应商业银行当前业务发展和转型创新需要,但又缺少考核退出机制。部分基层网点员工也因职业晋升线路不够清晰导致士气低落,工作迷茫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关键岗位的人才外流。(3)“绩效考核评价”未能做到直接到人,全员覆盖。考核导向和经营压力无法有效、直接的传导到各岗位员工,导致政策传导链长,对业务发展和市场反应速度较慢,KPI的指挥棒作用不够突显。同时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缺少定量的评价依据,降低了员工队伍培养的科学性。(4)“绩效考核评价”数据数据系统支持不足。“绩效考核评价”结果需要员工业绩数据做支撑,但目前由于现有系统数据提数迟滞,员工手工记录数据台账工作量大,数据准确性不足等原因,无法为“绩效考核评价”中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综上所述,结合当前J分行基层网点“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中的痛点,本文认为,应着力构建一整套科学、完备的“绩效考核评价”支持体系,以适应J分行的发展要求及员工队伍建设要求等。

2“绩效考核评价”支持体系构建思考

(1)构建“三三制”网点等级分类体系。网点等级分类是构建“绩效考核评价”支持体系的前提,也可以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实现对基层网点“绩效考核评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首先应充分考虑基层网点的业务规模、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客户数量、效益贡献等因素的差异。结合J分行实际,本文认为可将基层网点根据品牌、客户、业务、规模和效益六个方面按照旗舰型、综合型和轻型划分为三类,并结合网点类型分别授予不同的经营和管理权限,实现网点权责利的统一。同时根据规模、发展、转型、效益四个维度将每个类型的网点,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二级和一级网点。不同级别的网点对应的绩效考核系数不同,级别越高,绩效考核系数越大。一到三级网点的占比分别为20%、50%、30%,各等级网点数量实行总量管理,按年度进行评定。(2)进行网点负责人岗位任职资格认证管理。在“三三制”网点等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网点类型的不同,分别明确各类别的网点负责人岗位任职资格。现任网点负责人需在保护期内(如6个月)取得相应类别的网点负责人岗位任职资格,如保护期过仍未取得相应资格的网点负责人将自动退出管理岗位,实现网点负责人的初始化。同时,网点负责人岗位任职资格认证面向全行员工,对于取得相应认证的员工,自动进入网点负责人候选库。网点负责人岗位任职资格认证有效期三年,超期后需重新取得方可生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对网点负责人这样关键岗位的选人用人风险,提升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性。同时能够有效发掘人才,将有能力的员工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创造更大业绩。并能够实现新老网点负责人的自然更替,给网点负责人岗位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血液,进一步明晰了员工的个人职业晋升通道。(3)利用“三三制”打通网点负责人的晋升通道。“三三制”不仅仅是一种网点分类方式,如图1所示,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网点,明确网点负责人相应的职等配置要求(A职等管理级别最高,B职等和C职等依次降低),可以使网点负责人有较为清晰的成长目标。这不仅包括薪酬福利的提升,也包括职等的提升。如担任某类型三级网点的负责人,可通过努力,将网点提升为该类型的二级或一级网点,从而实现该网点绩效水平的提升。同时,根据该网点负责人的整体表现,其职等即管理级别也将进一步提升,并有机会转聘更高类型的网点任职。(4)实行网点非管理岗位人员“业务等级制”。根据目前J分行营业网点八岗位设置的要求,对网点负责人岗位之外的七个岗位建立不同的业务等级晋级体系,并实现互联互通。明确网点营运主管、营销主管、客户经理岗位按专业技术岗位职务序列晋升,初聘d级,可逐步晋升到a级,对应A职等;高级柜员、产品经理、大堂经理和柜员按经办岗位职务序列晋升,在员工初聘级别的基础上,逐级晋升至一级,对应C职等。员工在C职等及以下职等时,可根据自身发展意向及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相互转岗。高级柜员、产品经理、大堂经理和柜员可通过转岗为营运主管、营销主管、客户经理岗位,通过专业技术岗位职务聘任实现职等的进一步提升,如表1所示。(5)建立“一人一策”绩效考核机制。“一人一策”绩效考核以评价员工的履岗能力为目标,考核内容依网点员工所在岗位、工作内容等的不同而不同。网点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应与所在网点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考核指标以目标为导向,包括KPI等指标,直接下到团队和个人,做到全员覆盖。“一人一策”的考核结果将直接与岗位职务和薪酬水平挂钩。因此,“一人一策”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可以为网点员工的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考核淘汰等提供量化的考评依据。结合上述基础管理要求,本文认为这五个方面将能够较为有效的建立起一整套基层网点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支持体系。(6)加大业绩计量系统的运用。“一人一策”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数据来作支撑。J分行应加强对业绩计量系统的建设和运用,系统功能应涉及各条线、各部门和各岗位,让员工业绩数据有来源、有系统支撑,可随时提取、计算、排名,有效促进员工“绩效考核评价”落地。

3结语

基层网点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支持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有一定的全局视野和顶层设计,更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和共同完善。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本文认为,J分行应围绕痛点思维,以各项业务发展目标为导向,充分重视员工在业务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摒弃“部门银行”的思维,以“流程银行”的思维加快完成对基层网点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支持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巴克沃.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王芳.基于平衡理念的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绩效管理体系[J].金融会计,2018(10).

[3]张蕾.基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浅析[J].现代金融,2018(8).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4

1.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分设情况及运行特点。

据调查,经过数月的筹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于2008年2月29日挂牌成立,所辖县(市)分支机构也陆续开业。同时,按照规模、业务发展情况不同,将原丹东邮政局所辖99个邮政储蓄网点划分为邮储银行自营网点和邮政网点两部分。其中邮储银行自营网点52个(分为一类支行和二类支行两种形式)将逐步完善为全功能邮储银行支行,办理全部银行业务。邮政网点47个,在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和合同约束范围内,继续办理储蓄、汇兑等基础性金融业务。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已有11家支行开业,41家支行正在开业的审批中,另外47家为“邮政储蓄银行代办点”,在丹东市邮政局管辖下继续从事邮政储蓄业务。据了解,邮储银行市县分支机构分设后,在职能、业务和运行上呈现如下五个特点。

1.1人员交叉。

根据“人随业务走、人随岗位走、人随网点走”的原则,邮储一类支行全体人员和二类支行行长划归到邮政储蓄银行。

二类支行除行长以外人员和网点工作人员仍留在邮政企业,邮储业务从业人员由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公司两部分人员组成。

1.2业务交叉。

本次改革虽然规定,所有金融业务均划归邮储银行统一管理,但邮政企业仍然要接受邮储银行委托,由各网点经办储蓄、汇兑、中间业务等基础金融业务。

1.3职责交叉。

根据规定,邮储银行经其邮政集团授权之后,采取“一个机构两个职能”的做法,对外称为邮政储蓄银行,但在邮政企业内部保留原邮政储汇部门的职能,负责对自营网点和邮政网点的金融业务进行统一指导与管理。

1.4管理交叉。

根据职责分工规定,邮储银行有权对邮政网点统一进行业务指导与管理,而邮政企业则根据自身需要从业务、财务部门抽调部分人员组成金融业务管理部,负责对邮政网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与考核,并落实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管理和市场拓展建设等工作。

1.5财务交叉。

分设方案规定,全部邮政金融业务收入列为邮储银行收入,其中邮政企业网点所形成的收入,要以适当形式由邮储银行支付给邮政企业。县(市)级邮储银行分支机构不设立专职的财务部门(市分行虽设有财务部门但至今仍未开帐),人员工资、网点装修改造等费用开支仍由邮政企业统一管理和支配。

2.管理权责不对称,内控管理风险突出引发六大风险管理隐患。

2.1邮储银行市县级分支机构对邮政网点的业务管理力度小、手段弱。

根据规定,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要对邮政网点的金融业务进行指导,并对邮政网点人员情况、开展业务情况和资金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提出处罚意见。但由于邮储银行分支机构仅拥有一类支行人员和二级支行行长人事管理权,其他业务人员仍由邮政部门负责管理,权、责、利既不对等,也不明确,这种形式上的管理权不具有强制性,不仅不利于机构、人员和业务的统一协调管理,也给监管稽查带来难题,造成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无法步调一致,最终导致监管稽核意见难以跟进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难以执行到位。在邮储银行分设过程中,丹东市有52个网点划归邮政储蓄银行(其中11个一类支行人员、业务、收入等全部归储蓄银行管理,41个二类支行仅行长和资产业务收入划归邮政储蓄银行)。47个作为银行网点,仍属于邮政局所有,其业务归储蓄银行管理,但是机构、营业人员、收入等归丹东邮政局,造成邮政储蓄银行对网点控制力偏弱问题,不利于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防控。同时,由于是两家单位,检查与管理工作中如何配合、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及其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问题,都让邮储银行高管层左右为难,势必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力度。

2.2业务人员道德风险难以防控。

虽然分设方案规定,邮储银行负责制定邮政从业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人员配备标准、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负责对邮政从业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提出撤换建议,但邮政储蓄银行市分行并不设立独立党委,而是归在同级邮政一个党委的领导下,且邮储银行市(县)分支行行长仅是市、县级邮政公司党委的一个成员,这就使邮储银行一定程度上难对邮政企业的管理与人事安排提出反对意见,从而使相关机构人员安排等管理职责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因没有直接的人员任免权,没有直接的监督和约束手段,只能建议,同时也得考虑邮政公司领导的意向和面子问题,自然对机构人员和负责监督难以到位。

同时,因人员数量的限制,很多邮储网点的从业人员是从邮政汇兑、报刊发行等传统邮政业务中分流出来的,没有接受过金融业务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从未经过全面的金融业务培训,对金融法规和金融业务不熟悉,不但在执行金融法规上缺乏连续性,而且还要按邮政企业的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银行对网点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掌控难度大,极易加大金融业务案件的风险隐患。

2.3管事不管人,操作风险难防控。

由于邮储银行二类支行只有行长一人的人事关系划归邮储银行,其他人员和网点的人员均为邮政公司员工或劳务人员,管事不管人,管理体制颇显不顺。

况且邮政公司内部目前已经成立金融业务管理部,负责对邮政网点和人员的管理工作。这样,不但邮政储蓄银行二类支行行长对其员工的管理不顺手,邮储银行对网点的业务管理也显不顺顺畅。两个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对邮政储蓄员工和网点来说相当于有两个婆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都管与都不管。同时,两个单位都有对邮政网点的管理权,虽说有一定的职责不同,但邮储银行不是直管单位,无论是管理力度,还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效果都没有邮政公司的金融管理部强,且二者在经营理念、风险防范上会发生磨擦和冲突,既影响管理效果,也导致机构风险管控职责无法真正落实,员工操作风险难以防控。如邮政储蓄银行分设后,现金管理归储蓄银行负责,然而,金库的产权却属于邮政局,安全保卫、现金押运人员仍然属于邮政局的职工,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均由邮政局控制,在工作中造成了现金管理与安全保卫的脱节,银行对安全保卫、现金押运人员的控制力减弱,工作的主动权减小,对银行现金安全形成了一定的风险隐患。调查还发现,有些邮政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已经划分到邮储银行任职四个多月,不再担任邮政局方面的相关职务,但其个人印章等并没有收回或进行必要的清理,仍在邮政企业使用。不出现案件则没有什么,但若出现违规或案件,相关责任由谁来承担就不好区分。

2.4财务收支不独立,邮储银行“分家不管家”。

目前,对于刚刚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为了开展对公业务,大部分营业网点需要设施改造,同时还需开展银行业务宣传等工作,费用开支较大,但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尚未独立,仍捆在原邮政局一同管理和核算,财务收支被动不主动,“成家不管家”,极大限制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成立四个月来,虽然已经开立了财务账户,但没有任何货币资金来源,职工开支、网点装修改造等日常费用支出仍由丹东邮政局负责核批,财务支出需经同级邮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能支付。这种财务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邮政储蓄银行初期发展需要,增加了基层邮储银行改造陈旧落后网点的难度,成为邮储银行成立后最为棘手的焦点问题之一。

2.5混岗作业问题突出,三级授权达不到管理要求。

授权,是指商业银行对其所属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开展业务权限的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关键业务岗位应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严禁越权从事业务活动。调查发现,目前邮储银行二类支行和邮政网点由于人员短缺因素的限制,混岗作业问题突出。如在一些基层的邮政网点,从业人员只有3-4人,支局长即是邮政业务负责人,也是邮储业务负责人,即要管理邮政业务,又要对邮储负责,因此很难达到银行业务三级授权的管理要求。且因业务量少,人员不足,部分基层网点根本无法对邮政和邮储业务人员进行合理划分,只能混岗作业,使授权管理制度很难达到规定要求。

2.6部分基层网点设施不配套,难以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根据规定,为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市县级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要继续依托原有的机构网点开展经营工作,不允许擅自购买房屋或进行工程建设。但在邮政业务向金融业务转型过程中,业务发展对网点设施的要求标准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很多旧的营业网点设施只能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不能适应即将开展的对公业务,更不能满足邮政储蓄银行的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在目前,这一现状尚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如丹东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接管的11家支行和正在审批开业的41家支行中,有的支行营业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员工只有3-4人,且相关安全保障和配套设施也十分落后和陈旧,因此很难适应邮储银行业务发展和转型的工作需要。

3.做好邮储银行风险管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有效防范邮储银行这个新设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当前各级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邮储银行分设后仍存在职责定位不清、风险管控措施不实等许多现实问题急待加以解决,因此建议从体制改革、人员培养、内控建设等方面入手,落实必要的管控措施,推进邮储银行改革工作,努力把邮储银行建设成功能齐全、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3.1明确责任,合理分工,推动邮储银行改革工作平稳发展。

邮储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事关经济金融和稳健运行和平稳发展。首先,要在保持邮储银行和邮储业务机构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能和管理责任,完善业务关系,理顺管理体制,真正实现邮政与银行人、财、物分家到位,责权划分到位,机构和业务管理到位。如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机构、人员、资金的风险管控职责和范围,稳步推进邮政储蓄专业分帐核算工作;恰当分配财权,让邮政储蓄银行能够及时根据需要尽快做好网点改造、固定资产的购建、业务宣传等工作。其次,尽快制定和出台邮储业务机构的监管制度,明确邮储银行对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范围,并通过建立联系人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等交流联系机制,构筑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传递组建改革工作中的信息动态,反映组建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落实解决措施,确保邮储改革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第三,要搞好邮政部门和储蓄银行之间的协调工作,推动邮储业务良性发展。如要明确金库管理、现金押运、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责任、义务、收益等细则,协商解决现金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坚持谁的机构谁负责的原则,仍然由邮政部门负责管理的邮政网点,储蓄银行要与邮政部门签订业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做到责任清楚,查处追究到位等。

3.2通过各种形式大量招纳和充实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银行发展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开发和使用。邮储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分设后,面临着员工业务技能和金融知识匮乏,能力相对低下等现实情况,因此着力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各基层银行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建设是迫在眉捷的。首先,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人才,改善金融员工的知识结构组成。如建立固定的学习时间,集体学习新知识,选拔重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其次,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招聘应届优秀大学生等方式增加专业人才,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招聘其它专业银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者。这部分人员有丰富的工作阅历,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可为邮储银行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四,聘用金融机构精简下来的优秀人员。这部分人员基层经验丰富,年龄约四五十岁左右,可以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带动和培养邮储银行员工尽快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技能和相关法律规定,提高邮储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及时适应邮储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3.3着力强化稽核监督工作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议在邮储银行组建初期,首先要致力于稽核监督机构建设和稽查队伍建设,并以电子稽查系统为依托,以常规检查为基础,以专项检查为重点,以突击检查为辅助,加大业务检查、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在常规检查中,要注重点面结合,检查内容和频次不得少于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在专项检查中,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落实、资金管理业务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检查,并进行跟踪,促进整改;在突击检查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稽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检查和思想教育改变从业人员思想麻痹、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提高其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能力。其次,要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培养从业员工良好的操守。银行业机构操作风险和违规案件,都是由机构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甚至是不良行为造成的。因此,邮储银行在成立之初,一定要赋予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监管与控制的畅通与高效性。要确立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价值准则,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完善各专业内控管理办法和规则,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要明确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明确哪些行为是允许、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是机构所禁止的,促使银行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全员主动合规,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第三,要严格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从事后检查向过程监督延伸,努力从制度和操作源头遏制案件的发生。要按照银监会操作风险“十三条”的要求,加强对柜员、基层支局、网点等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员工行为评价,严密监控排查出的高风险人员,严厉打击各类职业犯罪;抓好支行专职检查员、分行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以及稽核部的日常检查监督和重点稽核,规范员工行为,努力把每一项业务过程、每一个业务操作环节、每一名员工的经营行为都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将各种违规行为和案件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要建立基层机构负责人的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严格规范客户经理和基层负责人日常操作程序。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通过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负责人在业务发展和管理行为上的偏差,让“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离任、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基层营业网点内部风险控制效果和营业网点负责人内部控制尽职能力,促进营业网点规范内部控制和依法合规经营,及时消除内部监守自盗、重大违规和外部欺诈隐患。

3.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细化操作环节,建设流程银行。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5

1.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分设情况及运行特点。

据调查,经过数月的筹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于2008年2月29日挂牌成立,所辖县(市)分支机构也陆续开业。同时,按照规模、业务发展情况不同,将原丹东邮政局所辖99个邮政储蓄网点划分为邮储银行自营网点和邮政网点两部分。其中邮储银行自营网点52个(分为一类支行和二类支行两种形式)将逐步完善为全功能邮储银行支行,办理全部银行业务。邮政网点47个,在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和合同约束范围内,继续办理储蓄、汇兑等基础性金融业务。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已有11家支行开业,41家支行正在开业的审批中,另外47家为“邮政储蓄银行代办点”,在丹东市邮政局管辖下继续从事邮政储蓄业务。据了解,邮储银行市县分支机构分设后,在职能、业务和运行上呈现如下五个特点。

1.1人员交叉。

根据“人随业务走、人随岗位走、人随网点走”的原则,邮储一类支行全体人员和二类支行行长划归到邮政储蓄银行。

二类支行除行长以外人员和网点工作人员仍留在邮政企业,邮储业务从业人员由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公司两部分人员组成。

1.2业务交叉。

本次改革虽然规定,所有金融业务均划归邮储银行统一管理,但邮政企业仍然要接受邮储银行委托,由各网点经办储蓄、汇兑、中间业务等基础金融业务。

1.3职责交叉。

根据规定,邮储银行经其邮政集团授权之后,采取“一个机构两个职能”的做法,对外称为邮政储蓄银行,但在邮政企业内部保留原邮政储汇部门的职能,负责对自营网点和邮政网点的金融业务进行统一指导与管理。

1.4管理交叉。

根据职责分工规定,邮储银行有权对邮政网点统一进行业务指导与管理,而邮政企业则根据自身需要从业务、财务部门抽调部分人员组成金融业务管理部,负责对邮政网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与考核,并落实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管理和市场拓展建设等工作。

1.5财务交叉。

分设方案规定,全部邮政金融业务收入列为邮储银行收入,其中邮政企业网点所形成的收入,要以适当形式由邮储银行支付给邮政企业。县(市)级邮储银行分支机构不设立专职的财务部门(市分行虽设有财务部门但至今仍未开帐),人员工资、网点装修改造等费用开支仍由邮政企业统一管理和支配。

2.管理权责不对称,内控管理风险突出引发六大风险管理隐患。

2.1邮储银行市县级分支机构对邮政网点的业务管理力度小、手段弱。

根据规定,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要对邮政网点的金融业务进行指导,并对邮政网点人员情况、开展业务情况和资金安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规行为提出处罚意见。但由于邮储银行分支机构仅拥有一类支行人员和二级支行行长人事管理权,其他业务人员仍由邮政部门负责管理,权、责、利既不对等,也不明确,这种形式上的管理权不具有强制性,不仅不利于机构、人员和业务的统一协调管理,也给监管稽查带来难题,造成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无法步调一致,最终导致监管稽核意见难以跟进落实,风险管控措施难以执行到位。在邮储银行分设过程中,丹东市有52个网点划归邮政储蓄银行(其中11个一类支行人员、业务、收入等全部归储蓄银行管理,41个二类支行仅行长和资产业务收入划归邮政储蓄银行)。47个作为银行网点,仍属于邮政局所有,其业务归储蓄银行管理,但是机构、营业人员、收入等归丹东邮政局,造成邮政储蓄银行对网点控制力偏弱问题,不利于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防控。同时,由于是两家单位,检查与管理工作中如何配合、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及其整改措施的落实等问题,都让邮储银行高管层左右为难,势必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论文网]

2.2业务人员道德风险难以防控。

虽然分设方案规定,邮储银行负责制定邮政从业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人员配备标准、培训要求和考核标准,负责对邮政从业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提出撤换建议,但邮政储蓄银行市分行并不设立独立党委,而是归在同级邮政一个党委的领导下,且邮储银行市(县)分支行行长仅是市、县级邮政公司党委的一个成员,这就使邮储银行一定程度上难对邮政企业的管理与人事安排提出反对意见,从而使相关机构人员安排等管理职责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因没有直接的人员任免权,没有直接的监督和约束手段,只能建议,同时也得考虑邮政公司领导的意向和面子问题,自然对机构人员和负责监督难以到位。

同时,因人员数量的限制,很多邮储网点的从业人员是从邮政汇兑、报刊发行等传统邮政业务中分流出来的,没有接受过金融业务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从未经过全面的金融业务培训,对金融法规和金融业务不熟悉,不但在执行金融法规上缺乏连续性,而且还要按邮政企业的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银行对网点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掌控难度大,极易加大金融业务案件的风险隐患。

2.3管事不管人,操作风险难防控。

由于邮储银行二类支行只有行长一人的人事关系划归邮储银行,其他人员和网点的人员均为邮政公司员工或劳务人员,管事不管人,管理体制颇显不顺。

况且邮政公司内部目前已经成立金融业务管理部,负责对邮政网点和人员的管理工作。这样,不但邮政储蓄银行二类支行行长对其员工的管理不顺手,邮储银行对网点的业务管理也显不顺顺畅。两个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对邮政储蓄员工和网点来说相当于有两个婆婆,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都管与都不管。同时,两个单位都有对邮政网点的管理权,虽说有一定的职责不同,但邮储银行不是直管单位,无论是管理力度,还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效果都没有邮政公司的金融管理部强,且二者在经营理念、风险防范上会发生磨擦和冲突,既影响管理效果,也导致机构风险管控职责无法真正落实,员工操作风险难以防控。如邮政储蓄银行分设后,现金管理归储蓄银行负责,然而,金库的产权却属于邮政局,安全保卫、现金押运人员仍然属于邮政局的职工,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均由邮政局控制,在工作中造成了现金管理与安全保卫的脱节,银行对安全保卫、现金押运人员的控制力减弱,工作的主动权减小,对银行现金安全形成了一定的风险隐患。调查还发现,有些邮政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已经划分到邮储银行任职四个多月,不再担任邮政局方面的相关职务,但其个人印章等并没有收回或进行必要的清理,仍在邮政企业使用。不出现案件则没有什么,但若出现违规或案件,相关责任由谁来承担就不好区分。

2.4财务收支不独立,邮储银行“分家不管家”。

目前,对于刚刚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为了开展对公业务,大部分营业网点需要设施改造,同时还需开展银行业务宣传等工作,费用开支较大,但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尚未独立,仍捆在原邮政局一同管理和核算,财务收支被动不主动,“成家不管家”,极大限制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丹东市分行成立四个月来,虽然已经开立了财务账户,但没有任何货币资金来源,职工开支、网点装修改造等日常费用支出仍由丹东邮政局负责核批,财务支出需经同级邮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能支付。这种财务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邮政储蓄银行初期发展需要,增加了基层邮储银行改造陈旧落后网点的难度,成为邮储银行成立后最为棘手的焦点问题之一。

2.5混岗作业问题突出,三级授权达不到管理要求。

授权,是指商业银行对其所属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开展业务权限的具体规定,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关键业务岗位应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严禁越权从事业务活动。调查发现,目前邮储银行二类支行和邮政网点由于人员短缺因素的限制,混岗作业问题突出。如在一些基层的邮政网点,从业人员只有3-4人,支局长即是邮政业务负责人,也是邮储业务负责人,即要管理邮政业务,又要对邮储负责,因此很难达到银行业务三级授权的管理要求。且因业务量少,人员不足,部分基层网点根本无法对邮政和邮储业务人员进行合理划分,只能混岗作业,使授权管理制度很难达到规定要求。

2.6部分基层网点设施不配套,难以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根据规定,为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市县级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要继续依托原有的机构网点开展经营工作,不允许擅自购买房屋或进行工程建设。但在邮政业务向金融业务转型过程中,业务发展对网点设施的要求标准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很多旧的营业网点设施只能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不能适应即将开展的对公业务,更不能满足邮政储蓄银行的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在目前,这一现状尚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如丹东邮政储蓄银行已经接管的11家支行和正在审批开业的41家支行中,有的支行营业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员工只有3-4人,且相关安全保障和配套设施也十分落后和陈旧,因此很难适应邮储银行业务发展和转型的工作需要。

3.做好邮储银行风险管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有效防范邮储银行这个新设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当前各级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邮储银行分设后仍存在职责定位不清、风险管控措施不实等许多现实问题急待加以解决,因此建议从体制改革、人员培养、内控建设等方面入手,落实必要的管控措施,推进邮储银行改革工作,努力把邮储银行建设成功能齐全、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公务员之家

3.1明确责任,合理分工,推动邮储银行改革工作平稳发展。

邮储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事关经济金融和稳健运行和平稳发展。首先,要在保持邮储银行和邮储业务机构相对独立的前提下,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能和管理责任,完善业务关系,理顺管理体制,真正实现邮政与银行人、财、物分家到位,责权划分到位,机构和业务管理到位。如合理划分事权,明确机构、人员、资金的风险管控职责和范围,稳步推进邮政储蓄专业分帐核算工作;恰当分配财权,让邮政储蓄银行能够及时根据需要尽快做好网点改造、固定资产的购建、业务宣传等工作。其次,尽快制定和出台邮储业务机构的监管制度,明确邮储银行对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范围,并通过建立联系人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等交流联系机制,构筑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传递组建改革工作中的信息动态,反映组建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落实解决措施,确保邮储改革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第三,要搞好邮政部门和储蓄银行之间的协调工作,推动邮储业务良性发展。如要明确金库管理、现金押运、安全保卫等方面的责任、义务、收益等细则,协商解决现金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坚持谁的机构谁负责的原则,仍然由邮政部门负责管理的邮政网点,储蓄银行要与邮政部门签订业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做到责任清楚,查处追究到位等。

3.2通过各种形式大量招纳和充实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银行发展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开发和使用。邮储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分设后,面临着员工业务技能和金融知识匮乏,能力相对低下等现实情况,因此着力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各基层银行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建设是迫在眉捷的。首先,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人才,改善金融员工的知识结构组成。如建立固定的学习时间,集体学习新知识,选拔重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其次,应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招聘应届优秀大学生等方式增加专业人才,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招聘其它专业银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者。这部分人员有丰富的工作阅历,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可为邮储银行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四,聘用金融机构精简下来的优秀人员。这部分人员基层经验丰富,年龄约四五十岁左右,可以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带动和培养邮储银行员工尽快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技能和相关法律规定,提高邮储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及时适应邮储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3.3着力强化稽核监督工作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议在邮储银行组建初期,首先要致力于稽核监督机构建设和稽查队伍建设,并以电子稽查系统为依托,以常规检查为基础,以专项检查为重点,以突击检查为辅助,加大业务检查、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在常规检查中,要注重点面结合,检查内容和频次不得少于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在专项检查中,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落实、资金管理业务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检查,并进行跟踪,促进整改;在突击检查中,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稽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检查和思想教育改变从业人员思想麻痹、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提高其对风险的识别和防控能力。其次,要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培养从业员工良好的操守。银行业机构操作风险和违规案件,都是由机构内部人员的不当行为,甚至是不良行为造成的。因此,邮储银行在成立之初,一定要赋予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监管与控制的畅通与高效性。要确立最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价值准则,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完善各专业内控管理办法和规则,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要明确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明确哪些行为是允许、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绝对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是机构所禁止的,促使银行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全员主动合规,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第三,要严格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从事后检查向过程监督延伸,努力从制度和操作源头遏制案件的发生。要按照银监会操作风险“十三条”的要求,加强对柜员、基层支局、网点等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员工行为评价,严密监控排查出的高风险人员,严厉打击各类职业犯罪;抓好支行专职检查员、分行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以及稽核部的日常检查监督和重点稽核,规范员工行为,努力把每一项业务过程、每一个业务操作环节、每一名员工的经营行为都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将各种违规行为和案件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要建立基层机构负责人的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严格规范客户经理和基层负责人日常操作程序。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通过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负责人在业务发展和管理行为上的偏差,让“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作用;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离任、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基层营业网点内部风险控制效果和营业网点负责人内部控制尽职能力,促进营业网点规范内部控制和依法合规经营,及时消除内部监守自盗、重大违规和外部欺诈隐患。

3.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细化操作环节,建设流程银行。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6

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层风点,存在风险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由于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人员少,只设一个主任、一个坐班主任,一些网点还设一个外勤副主任。全网点的业务决策、人事管理、监管等权力高度集中在“一把手”手里,而且无人监督,(仅靠管理行监督,但鞭长莫及)在很大程度上为操作风险的形成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二)执行力不到位从金融行业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十违章”、“一案多违章”现象比较严重,大多与执行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有关。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是发生案件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

(三)业务培训不到位,员工素质偏低纵观银行业发生的案件,大部分与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关。一些员工由于对业务规程不熟悉,执行制度不严格,从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四)新业务新技术管理不到位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各种、代缴、代汇、银联、理财等新业务相继开展,风险点也随之增多。为此,要加强新业务的管理,杜绝衍生新的风险点。

二、营业网点规避操作风险的思考与建议

营业网点作为业务经营的第一线,是风险防控的主要关口。从目前金融机构的发案情况看,大多与营业网点有关。所以,加强营业网点的风险防范是保障商业银行稳键经营的重要部分。

(一)c对独立、技术性强的岗位,操作上无法执行轮岗制度,从而导致了风险隐患的滋生。为此,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严格执行重点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同时,也可以施行坐班主任交流制度,不同的网点进行坐班主任交流坐班。

(二)操作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基层营业网点要加强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的管理,对于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要实行双人管理,分管分用,保证账实、账账全部相符。其次,要加强现金业务的管理,严格执行库存限额管理规定,防范大额现金业务案件的发生。

(三)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基层网点在规避操作风险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是其关键。为此,要加强员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增强员工的法律观念。同时,还要通过案例教育,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引导员工依法办事、合规操作业务。

(四)严格执行内控管理制度各商业银行都根据业务的发展制订有内控制约机制和内控管理体系,作为基层网点要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处处合规、时时合规。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基层网点的负责人要履行管理职责,定时对柜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

(五)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建立防范长效机制基层网点要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将问责制落实到每个岗位,按照岗位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强调拒绝违规操作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7

关键词:银行;绩效考核;绩效管理

随着银行转型发展的深入,管理的精细化对于银行的转型和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限制员工。管理的精细化意味着精细与具体的目标管理、精准的过程跟踪、及时的结果督导与激励。而作为银行业务经营生命线的基层机构,网点管理的核心——绩效考核管理的精细化转型,也成为银行转型的重要命题。通过对银行基层网点绩效考核与管理模式的变化的分析与研究,国内银行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均衡分配式”绩效考核阶段,“买单计价”激励阶段,“BSC平衡积分卡”应用阶段。

一、“均衡分配式”绩效考核阶段

“均衡分配式”是指在过往长期的基层网点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中,网点内部基层员工的考核过程中弱化岗位之间的绩效差异,减少不同岗位之间的绩效分配差距,考核主体会综合权衡“差距”,“避免内部矛盾、避免内部差异”等多方因素,促使基层网点负责人在内部管理与考核中形成了普遍的“均衡分配式”考核方式。在过往的发展中,银行考核体系、营收考评结构、基层员工考核体系均非常粗放,总分行对公业务、个金业务的营收无法准确和清晰的予以量化;同时没有科学合理和规范的考核要求与规章制度来约束基层网点的绩效考核制度与考核方式,没有系统工具支持网点管理岗位进行绩效测算与评价,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点管理的精细化工作。而在银行基层网点内部,从岗位设置来看,岗位分工意识薄弱,一人兼多岗现象普遍存在;从营收结构与岗位贡献度来看,公司业务和个人信贷业务基本创造了80%左右的营业收入,网点内部人员间创收不均衡;从网点负责人管理思路来看,网点负责人工作中更多的关注大客户营销,而团队管理与业务经营能力薄弱,导致团队管理中更关注网点内部团队良好的工作氛围,一定程度导致了网点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和管理的缺位,无法形成基层网点良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多家银行机构长期的均衡分配式的绩效考核实践来看,在增进团队融合度和凝聚力的表象下,实则为网点管理买下了负面的种子。均衡分配式缺乏对积极和优秀工作岗位的正向激励,缺乏对于网点各岗位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的监督与考核评价,以致各岗位工作目标意识薄弱,没有职业晋升和岗位发展的清晰思维,业务经营基本依赖网点大客户、支行行长等来达成。长期以往,形成了银行基层机构岗位职责不清、岗位模糊、目标意识不清的普遍现状。

二、产品“计价激励”绩效考核阶段

计价,即“买单”、“计件”绩效考核模式,计价激励模式产生于工业革命中,工人在生产环节以单个合格产品的数量为基础,计算工作薪酬。在工业标准化工厂环境中,标准化、流程化的伸长模式,产品的额产出对于工人的付出和工时都有着相对标准化和量化的要求与考评,因而买单模式对于工人的激励产生的非常大的激励作用。随着银行管理行为的变化发展,计价激励模式逐步引入基层网点的考核管理中。在应用过程中,普遍银行采取以产品个数、产品金额为计价基数,赋予某项指标或产品一定的金额或单价。如手机银行每户陆元,有效信用卡每张陆拾元等。在过往10年的银行基层网点发展中,计价模式对于银行员工的积极性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某行业计价产品数量和种类,高达六十余类,每一年开门红竞赛活动中均会全行全年的产品买单标准,借此推动基层员工的客户服务与营销积极性。计价的考核模式,以其清晰具体、简单直观的优势,迅速的占领了各类银行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方案。计价模式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基于各岗位工作流程高度标准化和流水化,在同样的环境下个人个体和能力的差别不会影响产出效能的变化。但在银行网点的工作环境中,银行基层网点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工作岗位专职专岗化,产品体系逐步丰富,考核指标中“规模指标、客户指标和产品指标”三位一体的形成,且规模与客户指标成为难以挂钩员工个人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迅速变化着的网点环境对计价绩效考核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随着网点管理环境的变化,弊端也逐步显现:1、以“件”买单的考核形式,逐步被以“有效客户、有效动户”为标准取代,但后者统计上存在较长的滞后性与不确定性,无法及时有效的予以量化,计价考核的简单、直观、及时的优势逐步弱化;2、银行网点岗位的差异、岗位职责和岗位定位、岗位优势均不同,造成无法以同等的标准对不同岗位进行产品计价兑现,同时网点管理岗在分配中亦会进行一定的权衡,普遍带有平均的色彩;3、计价机制适合于明确以“个”为标准的产品计量,但对于客户指标、规模指标、文明优质服务、风险合规、考试学习等却无法精确的予以量化,因而出现了各类罚款、监控抽检等负面激励;4、计价的考核方式关注与当前的成果奖励,过度关注当前的同时造成了基层部分员工选择性服务与营销的行为,偏重于计价标准高、简单容易营销的产品与指标,同时也出现了为了拿到产品买单而不顾岗位履职的现象,过度关注短期效应;5、计价考核模式比较鲜明的体现员工的营销业绩的同时,无法体现岗位员工的岗位履职和个人发展,因而无法形成以买单为评价依据的员工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在基层网点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管理能力、客户经营能力、学习能力等的评价薄弱。因而,各类银行开始着手对“计价考核”的模式进行优化与尝试。

三、以岗位平衡积分卡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与管理模式

平衡积分卡(BalancedScoreCard)是指从各岗位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整体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具体、量化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建立实现“组织目标引领、个人目标引导”的绩效管理流程,从而保证组织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达成。因此,平衡计分卡是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和提升组织内部执行力的最佳实践绩效管理工具。对于银行支行层面平衡积分卡考核,同样基于网点内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与核心工作内容,对员工设定“财务、客户、运营、学习”等维度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指标,并以周度变化、月度小结、季度考核、年度评价为周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评估和评价,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岗位晋升、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指导和辅导,促进员工持续、良性的实现综合素能的提升。在各家银行的网点管理、部门管理中,平衡积分卡已逐步成为主流趋势,对员工的绩效提升实现了有效的推动。设定目标、序时追踪、过程辅导、结果激励是平衡积分卡考核模式的最大优势,能够为基层机构管理岗位提供清晰的阶段发展目标和达成措施,并营造良好的团队内部目标达成氛围,员工有目标、有辅导、有激励;对基层机构员工来看,激励模式即关注岗位本身职责与岗位具备的优劣势,同时亦关注岗位达成目标的技能和方法提升,并给予适时的良性激励,能够有效地、持续的提升员工任务达成的积极性。在实战应用中,我们也看到了BSC评分在每周、每月排名中的应用,激发员工在团队中“位置”的精神荣誉感,对于本员工客户服务营销中的积极性提升推动效应非常显著。在多家银行平衡积分卡应用的过程中,同时嵌入了计价激励、360评价、对标激励评价、负激励评价的多种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法,适当的应用各类绩效考核方法,能够有效地发挥各类考核方法的优势,弥补其劣势。如基于岗位平衡积分卡考核模式,引入产品计价的考核模式,各岗位月度绩效考核结果以产品买单为基础,以平衡积分卡得分为加权,能够在最大化发挥员工产品营销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员工权衡关注其自身的岗位履职情况和综合发展情况,有效的提升基层机构团队的积极性,促使团队与组织目标的达成。银行基层机构员工的绩效考核模式的变化与发展,是随着银行的发展和管理的深入而逐步演变的。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良性的、持续的推动组织达成其阶段的发展目标,不同的绩效考核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不同类型的基层机构有着不同的应用和落地。因而,随着各类银行不同的发展阶段,综合权衡各类基层机构的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劣势,方能有效的推动基层网点组织效能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陈哲.基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及策略[J].商业经济,2009(8):56-57.

[2]卢元珍.银行基层员工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2(3):113-114.

[3]费憬民.银行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J].企业技术开发,2003(15):12-15.

[4]刘鑫,陈婷.基层银行机构的绩效考评探究[J].现代商业,2011(12):21-21.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8

在今年XX月XX日,经过农业银行相关部门统计情况显示,XX农业银行基层网点存款情况获得了快速增长,其存款金额较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X%,可谓是在全行各项业务中脱颖而出。在今年,农业银行制定了“稳客户、争份额、抓产品、强考核、高服务”的工作部署、并提出“同业争第一”的经营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全面落实工作部署,农业银行的全体员工认真落实上级行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按照深入实施产品经营战略,持续提升全行服务水平,着力提升业绩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并落实与本行基层营业网点的实际工作之中,在全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该行积极抢占高端客户市场,强化行内客户对本行的储蓄业务忠诚度,扩充银行客户资源。采取召开对本行原有对公客户恳谈对接会带动XXX个零售客户,以及展开对原有客户的信息存档与资金动态环境跟踪,强化客户村口业务服务,通过建立客户QQ群,公共建议簿等形式,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并解决客户问题,以巩固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与此同时,该行还推出了“批发营销带动战略”,制定对贵宾客户的“一揽子”理财服务和产品组合服务方案,该行部门经理以及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和一线柜员开展分层服务建设。从个人贷款、个人账户储蓄等源头性业务入手,拓展储蓄存款客户和资金规模,并同时重点推进VIP项目、贵金属、基金、理财、信用卡等产品组合营销,紧抓行内产品经营,锁定挖潜老客户、营销拓展新客户,拉动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

据了解,为有效提升基层网点存款,该行在紧抓客户建设的同时,还对本行的抓紧了各项产品的宣传营销,集中抓好宣传营销活动,依托网点阵地,开展储蓄存款典型网点竞赛活动,鼓励网点提档进位。同时深入开展网点辐射区域的覆盖性营销,深化行内专项政策工程,巩固和拓展农村储蓄存款市场。

为提高全行的综合服务能力,该行还强化了网点人员的服务项目考核,深入强化银行的管理体制,落实了“项目责任制”和“职位责任制”,保证责任到人,全行共同带责营业。为充分激发存款营销活力,该行发挥模范导向作用,组建了专门的考核小组,开展了储蓄存款、理财产品的营销奖励,并以储蓄存款增量、个人贵宾客户增量、理财产品及核心产品覆盖率为评价指标,对网点人员进行考核,并建立客户评分制,同时实施行内人员与客户的联动考核,加强客户对该行服务的满意度。为提高网点产品营销技能和客户拓展管理能力,该行强化了一线人员产品知识和营销技能培训,同时组成督导小分队,加强对网点文明标准化服务的督促检查,落实了以高效服务带动银行储蓄发展的建设目标,实现了基层网点存款快速增长达XX万元的优秀业绩。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20****年以来,支行党委高度视案件防控工作,充分依靠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工作查找问题,重点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剔旧补新,使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符;对内管内控、工作落实和业务流程等层面存在屡查屡犯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汇总,通过查找基础管理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和漏洞,剖析根源,制定方案及时整改。

1.年初全行员工签订案件防控责任书1194份,(支行行长与分管行长签订案件防控责任书、分管副行长与部门、机构网点负责人签订、部门负责人与员工签订案件防控责书)实行分管责任,使案件防控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2.认真落实《关于在全省建行开展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建鄂函[20****]231号的通知精神,在支行开展了全方位对员工不良行排查工作,以提高员工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能力,对员工不良行为排查率为100%。

3.认真传达案件防控工作动态及上级文件,根据支行机构网点分散特点,20****年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转发案件防控工作动态及上级等文件,以部门、机构网点为单位组织员工学习传达,提高了全体员工案件防控意识。

4.条线管理部门深入机构网点搞好案件防控及整改,促进整改工作落实。为了加强基层机构关键环节操作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提高网点工作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防止出现因“管理疲劳”产生的操作风险和案件,条线部门、机构网点负责人加强积分管理工作,对违规行为员工现场积分,20****年至今全行员工违规行为137人次,共积分201分。

二、案件防控具体做法

认真贯彻落实省分行《关于在全省建行开展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的通知》(建鄂函[20****]231号)文件精神,我行结合实际,全行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员工不良行为的排查工作。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落实

班子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督导会,对总行和省分行案件防控视频会精神的落实工作进行明确部署和严格要求,不等不靠,提早下手。成立了由蒋勇行长任组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监察合规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排查领导小组,并对排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各部门、网点负责人必须本着对建行事业、对员工和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认真扎实地抓好排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严以律己,自觉抵制、检举和纠正违反总行九项禁止性规定的行为,做到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二)明确责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一把手”负总责,亲自过问、主动协调、直接参与;在此基础上,逐一分解细化整改措施,逐项明确牵头、协办和督办部门,各部室加强沟通,充分信息共享,形成了各部室齐抓共管、全部整体联动的格局。截至目前,各项措施已经全部启动,有效地遏制各类案件和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筑防火墙,注重预防,适时预警

认真开展专项排查,加强员工行为管控,先后开展重要岗位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员工挪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专项行为排查,排除隐患;组织开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活动,警示全员珍惜拥有、珍爱职业生命,深入开展“员工行为九项禁止性规定”,要求各部室负责人带头学,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学,做到人人知晓,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经营、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一是紧密结合支行实际,注重工作措施的针对性,重视工作方法的有效性,抓住自查、互查、民主测评和综合考评三个阶段,合理安排各阶段工作进度。并在排查过程中注重“三个延伸”,即:在时间上向八小时外延伸,在思想上向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行为表现方面延伸,在业务上向操作细节上延伸,做到排查工作深入、彻底。

二是首先采取全行员工自查、互查的方式,然后排查工作组分成两个小组深入到部门、网点听取负责人对每位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并组织员工对本部门、网点负责人进行民主测评。部门、网点平常也较注重员工的思想状况,与他们交心谈心,沟通思想,同时,在工作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为员工排忧解难,使员工感到支行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是重点突出排查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及其他重要岗位人员、前台操作人员。着重抓好防范挪用资金购买股票、、参与、炒期货、炒卖房屋、经商办企业以及利用职务之便、工作之便收受贿赂、向客户索要财物、好处费等问题。4月下旬至5月份,全行排查613人,排查面达到100%。收回排查表3846份,其中自查表613份、互查表2764份,民主测评表469份。通过这次排查,使全行员工提高了思想认识,自觉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增强了员工防范道德风险的能力。在这次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中,未发现有不良行为的员工。

这次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工作,大多数网点、部门负责人能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上级行的文件精神,严格按通知要求分阶段进行不良行为的排查工作,对照排查内容及禁止性规定逐条自查、互查。排查期间,支行按要求设立排查(举报)信箱,明确双人负责,并公布排查(举报)电话及联系人。排查工作的进行,加强和规范了员工行为,提高了员工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能力。当然,也存在极个别网点负责人由于业务工作繁忙,对排查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不良行为排查工作的关系,思想认识不足,在组织员工学习、传达上级行文件精神上,没有做好记录,排查表、互查表上交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支行汇总统计工作。今后,我们将此项工作常抓不懈,逐步建立防范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为支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及时用电子邮件方式转发案件防控工作动态及上级文件精神

要求部门、机构网点负责人认真组织员工学习传达,并做好学习记录,根据下发文件条线部门深入机构网点进行抽查传达文件学习情况,了解员工学习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提高员工案件防控意识。

三、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情况

为了加强基层机构关键环节操作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提高网点工作效率和抵御风险能力,防止出现因“管理疲劳”产生的操作风险和案件,根据《关于监控检查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的通知》(建总函[20****]132号)、《关于加强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建总函[20****]590号)文件要求,在现有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加强内控管理的同时,支行建立了专、兼职风险经理对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制度。几个月以来,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再监督工作得到了支行领导高度重视,配备了监控人员,落实了监控职责,实施了监控检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得到积极整改,风险监控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支行从3月中旬开始,按照总行要求的检查频率、13个风险点的监控检查内容,历时7个月对全行44个网点、294名柜员进行了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被检查柜员总人次为7730人次,被检查营业网点总次数为2133次。支行风险管理部在营业网点兼职风险经理监控检查的基础上,还重点监控检查了44个营业网点。全行共检查发现问题27个(其中超库限16个,监控有死角9个,重空保管不合规1个,印章保管不合规1个),截至9月底对检查发现问题已整改27个,整改率达100%,同时对监控检查发现问题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违规行为积分处罚。至此监控检查发现问题逐月减少,基层机构关键操作风险点防范意识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提高。

监控检查采取的主要措施:

1.我行每月初组织44个网点的基层风险经理对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进行一次交叉检查,月底组组织各基层风险经理再进行一次自查。

2.风险管理部专职风险经理对各基层网点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发现问题的网点现场签发《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发现问题通知书》,要求3个工作日内由问题网点将整改结果回复风险管理部,同时抄送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协同监察合规部实行条线配合、跟踪整改;对无法整改或不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违规,由问题网点书写情况说明,同时递交业务归口管理部门确认情况属实后,由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共同整改。

四、个金部案件防控工作做法及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总行、省分行案件防控及整改的相关要求,支行个金部及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印发<×××××支行统一配送重要空白凭证和现金流程的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江岸关于协助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单位或个人存款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印发<建行江岸支行现金集中整点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江岸支行离行式自助设备集中管理操作规程>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建行江岸支行工资业务集中处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同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了《×××××支行营业网点柜员交易主管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和《建行湖北省分行×××××支行柜面人员服务考核及星级评定办法》。

支行在制定相关规定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检查力度,每月由支行督导人员检查一次,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并组织各网点柜员(会计)主管每月进行交叉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业务操作熟练、制度执行规范的柜员和网点进行表扬奖励;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积分处罚。通过对支行网点每月二次的现场检查,有效的减少了网点差错,规范了网点的操作,降低了风险。

五、财会部案件防范工作采取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中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

根据支行实际,制定了《×××××支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把全面推行集中采购作为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促进业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采购程序、采购范围、采购方式等三个方面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行为。采购程序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集中采购操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严格监控集中采购环节,提高采购透明度和效率。逐步建立从业务部门提出需求、落实指标到集体决定的规范化集中采购程序。采购方式上,根据采购项目的不同特点,通过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等多种采购方式。集中采购的推行有效降低了我行的采购成本,1-9月份,我部先后对12个项目进行了集中采购,集中采购金额达1000万元,节约采购成本达100万元。

2.夯实会计管理基础,切实防范风险

一是夯实基础,梳理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效率、杜绝真空、信息共享、避免重复”为目标,对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控制职责、措施、方法进行梳理。针对两行制度理解和执行中的差异,制订了大额现金支付报备流程、单位账户管理流程、同城票据小清算业务流程、资金调度业务流程、教育储蓄税务上报业务流程、现金单证配送业务流程、应急、查询、错账报调业务流程、单位对帐业务流程、假币上交流程等11个业务统一文件,及时解决了网点制度执行中的难题。

二是加强配合,做好会计检查组织工作。按照会计管理和营运管理体制改革及公私分离相关文件的要求,营业网点的管理职责分属于会计部、个人金融部等不同部门,会计部门作为会计检查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针对营业网点管理操作风险的关键环节,我部组织相关部门对现金尾箱、重要单证、印章、印鉴卡、柜员管理、业务授权、大额支付等重要部位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理清了薄弱环节,对差错和违规行为下达了整改通知,加强了风险管理控制,及时稳定了前台业务运行安全。

三是加强现金管理,杜绝风险隐患。严格控制库存限额。结合网点现金收付额、周边网点现金备付以及ATM(CDM)的设备的具体情况核定现金库存。将原网点现金库存支行按年度核定一次改为每季度核定,大大提高了对网点现金库存调整需求的反应速度,适应业务发展。同时,对以往未涉及的外币库存进行核定,实现了全现金核定管理。以上工作的改进,特别是部分网点执行零外币库存,要求各网点改进现有现金管理思路,做好现金备付计划预测,严格执行现金预约制度,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开展上门收款业务清查,研究上门收款业务集中管理工作,解决该业务风险大、监控难的问题。按照支行现金管理集中的要求,将分散在各行的上门收现业务整合集中到支行营业部,成立专班负责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

六、安全保卫部案件防控工作做法及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营业网点安全检查工作

为规范两行合并后的安全保卫工作,安全保卫部迅速制定《营业网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营业网点安全检查制度及检查内容,切实贯彻“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营业网点负责人和安全员按照营业场所安全管理检查内容40条进行逐条对照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同时,安全保卫部指派专门的保卫人员,加大对营业网点的夜间巡查力度,明确每周不低于两次的夜间巡查,每月网点夜间巡查覆盖面达100%。

2.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和积分管理工作

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防范、案件防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其落脚点就是放在对存在问题的督促整改上,及时堵塞管理和操作中的漏洞,增强安全系数,杜绝案件的发生。截止三季度,安全保卫部共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88起,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9起,下达违规行为整改通知单28份,同时对照《营业网点安全保卫违规积分标准》对9个营业网点及个人作出积分处理,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了重查处、轻整改的工作倾向,也进一步提高了营业网点对安全防范及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规范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操作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切实加强我行营业观点技防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

安全保卫部通过对营业网点监控录像的随机回放检查,一方面促进网点对技防设备的清洁、维护保养,一方面通过对监控资料回放调阅,复制拷贝发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规范行为,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整改,防患于未然,杜绝操作风险的形成和案件的发生。

4.整理制定×××××建行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加强案件防控力度,维护我行的正常经营秩序,建立支行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责任明确的应急管理组织和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责任化,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害,安全保卫部重新调整和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从工作职责、组织架构、人员分工、保障支持、处置流程等方面规范和细化预案内容。从上半年营业网点预案演练的情况来看,我行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均能切实指导网点针对突发事处乱不惊,有条不紊的做好处置工作。

5.认真规范运钞车辆及守押人员的管理工作

随着我行押运工作社会化改革,运钞车辆及接、送现(重空)工作是银行押运安全工作中风险较为突出,而且最容易疏忽的一项工作。针对两行合并后,押运工作量成倍上升的工作状况,我行安全保卫部抓紧与押运公司的衔接配合,进一步规范网点接、送现(重空)、上门收款及运钞车辆调度管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加大对押运队伍的学习教育,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促进守押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物质保障和思想防线两方面切实抓好案件防控工作。

案件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行安全保卫部将进一步查找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防范管理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和深度,切实做好防范案件和风险,为我行各项业务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驾护航。

七、下一步工作开展计划

1.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取得实效。支行要求各基层网点充分认识开展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落实监控检查职责,防止“检查走过场”和“检查疲劳”,确保监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监控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力度,确保检查发现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对于监控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落实整改,并做到举一反三,杜绝屡查屡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各网点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网点负责人要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针对《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监控检查发现问题通知书》提出的问题做好整改工作。各条线管理部门加强与网点、业务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起到督促整改,促进业务管理再上台阶。对发现问题多、频率高、问题突出的关键风险点要在督促相关网点进行整改的同时,采取措施,研究解决当前在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关办法,避免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3.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案件防控水平。总行已于6月29日下发了关于对《中国建设银行案件防控及整改方案》落实情况开展效能监察的指导意见(建总函[20****]145号)文件,支行将组织监控检查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全面掌握文件内容,并按总行、省分行案件防控指导意见结合支行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范文篇10

支行为贯彻、落实总行、省分行人事激励约束改革,充分体现“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决定采取全体起立,在全行范围内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这次,我竞聘的岗位是:支行行长。

根据省分行的改革思路,我行已实行了“公司业务上移,个人业务下沉”战略,对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目前营业网点的功能是:向个人、单位提供结算、金融服务,销售各种个人金融产品,拓展个人银行业务、维护个人客户关系。网点分为精品网点、多功能网点和一般网点。支行目前是多功能网点,正在报批精品网点。网点作为银行最基层的经营单位,经营目标是效益最大化。我行2004年的经营目标是:以“三个经营”和省行、支行经营方针为指导,以加强内部管理为保障,充分利用网点资源,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全面提升网点的经营效益,努力实现储蓄存款新增420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50万元,利润新增20%,同时完成支行下达的其他各项考核指标,确保全年无案件、无事故发生。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经营客户,提高优质客户群体占比,开辟储蓄存款新增长点

我行位于黄埔大道西旁,对面是区政府,毗邻南海黄埔,其所在区域是

天河区行政、生活的中心,临近居民较密集,客户资源相对较丰富,该区域一直是金融机构必争之地。在以我行为中心的前后300米范围内,聚集了6家商业银行,金融竞争异常激烈。经过11年的发展,该办已吸收、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目前已有客户44,000户,储蓄存款余额为19,300多万元,但是户均存款仅4,300元。可见,本办个人客户总量虽不少,但低端客户占绝大多数,造成业务量大,办理业务人多,客户等候时间长,难以吸引、留住优质客户,存款增长有限。

要使储蓄存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认为:首先,要经营好客户。经营客户,就是要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确定营销的方向和方法,对客户有所取舍,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能为本行带来更多利润的客户身上,从而扩大网点的盈利空间。网点要注重对原有客户和新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客户信息,如对存量客户,可通过查看每天打印的《储蓄重要事项稽核清单》,找出余额达到一定数额的客户帐号,然后通过帐号查阅详细客户资料,挖掘潜在的VIP客户;对新客户,一定要求前台柜员配合,对大额存款客户资料详细登记,并及时发放VIP卡,逐步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便于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全面提高客户维护水平。为VIP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提醒服务、节日慰问、个人理财建议等VIP服务,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从而提高VIP客户的占比。第二,要主动走出银行,积极营销。营销人员要对周边的社区资源、环境变化、市场动态等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及时掌握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走出行门,走进社区,主动出击,将客户带进银行。对于陌生的环境,可通过旁人的穿针引线,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的引荐,寻找突破口。第三,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能为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能以优质柜台服务不保障。

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升盈利能力

在存贷利差不断缩小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来源。我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来源于结算收入、银行卡收入和代收、手续费收入,收入来源渠道较窄。明年,我办将在继续加大原有中间业务产品营销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新的收入渠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具体思路是:1、深入到各大市场,营销“速汇通”;2、与花地房地产有限公司联系,争取明年交楼的万贤苑300多户的代扣费业务,并以此为契机,进而争取该公司属下中鹏物业管理公司的和区府宿舍共1000多户的代扣费业务;3、充分调动全办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在实行柜台流程再造后,把压缩的后台人员充实到营销岗位,在大堂设置机动营销人员,加大对柜台保险、基金、国债、银证通的营销力度,增加证券手续费收入;4、向存款额大的客户营销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三、加强个贷管理,发展个人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高风险业务,在发展业务时,我办将注重风险的防范,严格把好风险控制关,对每一笔个贷都认真落实贷前调查,上门实地察看抵押物,严格控制放贷成数。发展目标以工资、我行的VIP客户、收入稳定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目标客户为主,同时,计划与区个体协会联系,举办一次个贷业务宣传活动,为有资金需求、信用好、有抵押物的工商个体办理生产经营性个人贷款。

四、加强内控基础管理,防范风险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防范是银行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作为网点负责人首先要正确认识、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认识规章制度是我们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不仅本人要做执行规章制度的模范,还要经常教育员工,不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养成按章办事的操作习惯。只有在柜台业务办理的每一项业务、操作的每一个节都按章处理,风险是可控的。除此之外,还必须依靠、支持风险经理的工作,充分发挥风险经理对网点柜台的交易、授权以及核心环节实施全面协调、监督与控制的职能。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发展业务,使办事处的业务发建立在扎实管理的基础上。

五、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和网点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