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0:35:40

医疗设施

医疗设施范文篇1

根据2010年我国卫生有关规定,应在二级以上医院中,建立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委员会,并直接由医院领导进行负责。当前很多医院还没设立专门针对医疗设备安全应用的管理部门,虽然部分医院专门建立了辐射安全相关委员会,但内部专业人员往往不够稳定,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尽快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放射医疗设备的管理。应对放射诊疗设备制定相关的安全应用规定,规章要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照应,对各种不同放射设备的规范使用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维护和保养等进行详细说明,还应明确对放射设备违规使用的惩处措施,落实不同放射设备的责任负责人,并明确各负责人的安全监理责任。放射诊疗项目的建设应自觉按照国家相关的申请要求,获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放射诊疗项目的建设。改建或者扩进项目也同样应自觉接受国家相关的验查。在合乎国家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开展放射诊疗,方可为放射医疗设备的安全应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机房应依照放射设备射线的最高输出能量进行防护设计,设计与建设均应有专业人员参与,并全程加强监管。另外,在设计和建设中,还需要相关的环境评测机构进行环境的专业性测评,以保证达到环保要求。机房建设应充分考虑通风条件,并确保温度和湿度具有恒定性,以将放射设备的损耗降低到最小范围,并避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要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的相关规定进行考察,医院需具备基本的资格后,方能准入相应的放射设备。应具有达到要求职称的放射医生,具备具有上岗证的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人员,具备医学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的专业性技术人员等。条件具备后方可申请引进放射设备,并在得到许可后再行采购[2]。

应经安装工程师确认达到安装条件后方可安装,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安全进行安装后,要保证验收合格方可正式使用。应分别向质量检测部门以及放射监测部门提出相关申请,获得许可证后,再行投入临床使用。使用中,应对放射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安全档案,以利于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修以及质量控制。①放射设备的保养。要对放射设备每天在使用前做好检查,并对所有设备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一般每两年检测一次。放射诊断设备一般每年维修保养一次,放射治疗设备每半年检测一次;另外,要每周进行物理剂量的检测。日常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放射设备应及时进行修复,并在修复后严格做好质量检测。②放射设备的报废。放射设备在故障较难修复时应考虑予以报废。报废时需要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同时,设备的放射源要按协议由供应方收回。应加强对放射设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知识培训,可邀请放射设备生产公司的专业人员提供专门知识培训,并加强放射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为他们提供外出进行技术交流的机会。另外,应提高所有放射设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在设备使用中严格按规范操作,确保设备在质量控制要求范围内安全合理应用。

加强放射医疗设备的安全应用与质量控制,对提升放射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以及促进医学影像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健全安全应用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到放射项目的申请、放射机房的建设,放射设备的准入、安装和验收、保养和报废,再到放射医疗设备工作人员的管理,全方位做好保障工作,以充分保证放射医疗设备应用的安全以及质量的有效控制。

本文作者:刘臣斌工作单位:福建省立医院设备处

医疗设施范文篇2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指设备未出现故障时,工程技术人员对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性维护方案与程序、技术与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手段与措施[3]。一般包括日常维护、一二级预防性维护以及大修等方案。通过更换消耗性、易损配件以及对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等方式,达到缓减机械磨损、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延长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维修周期,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有效与安全状态。另外,通过预防性维护保养还可以发现一些故障苗头,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维修计划提供依据,也是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所在。由于国家对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缺失或相对滞后,加之医院内部在用人制度、职称晋升、人才培养以及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轻工重医的现象,由此而造成人才流失、责任心不强、素质偏低、技术落后、工作效能低下、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4]。这就导致医院里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专职维修人员相对稀少,设备在损坏后不能及时修理维护,造成日常工作不能进行。因此,医院必须建立健全专职维修机构,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正常维护。因为专职维修机构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对专业化发展、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建立定期的保养制度,以减少仪器故障发生率;(2)建立巡视制度,以防设备带病运行;(3)建立储备易损通用零配件制度,保证常用维修配件的供应。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是一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设备的全部历史,它包含了该设备的所有文字资料。具体包括:(1)仪器卡片;(2)科室申请购置报告;(3)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分析表;(4)医院审批表;(5)定购合同;(6)验收记录;(7)操作规程;(8)图纸;(9)维修保养记录;(10)报废审批表。建立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有利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该设备的正常使用;有利于作为新设备购买申请的依据,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作用。由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完成。它是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它的内容应写进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科室选派1名维护人员协助和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维护人员应根据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故障状况决定采取何种维修对策,如可以采用设备诊断程序对故障部位进行判断;采用观察状态指示灯、闻气味、听声音等方法查找故障部位;运用专用检查工具检测电压等。加强和设备厂家、第三方维修公司等的技术人员合作,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由专职维护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它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措施。这有利于掌握仪器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出现故障后的查找。其次要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软件和数据备份。现在很多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都是由计算机来管理和控制的,利用软件和数据备份,可以在设备软件出现故障时及时还原,避免数据丢失[5]。如医院可以对设备软件在本机上作备份,并对重要的病人资料数据等采取刻录光盘存储,另外在设备科专用电脑上进行备份,切实保障软件和数据的安全。对落后的或老化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进行改造。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使用年代久了就会老化,从性能和先进的角度看已无使用价值,但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就会使其发挥功能,并为医院节约财力,同时更好地提高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连续使用率及使用年限。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报废工作是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不进行设备报废工作,不利于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的情况,造成医院的资产不清,影响整个医院的运行及管理[6]。因此,必须重视设备的报废工作,凡符合设备报废条件之一的,首先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提出报废申请,即填写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再由设备使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的设备报废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经鉴定后,确实需要报废的设备,报院长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予以报废处理。报废后的设备处理原则:(1)可将一部分尚能使用,不影响诊断治疗,只是机型落后的设备,无偿的支援给附近的县、乡医院,或者支援扶贫工程;(2)对几乎没有利用价值的设备,按废品处理;(3)对具备一定残存价值的设备,可拆件或折价卖给需要的单位;(4)有放射性、传染性的设备,联系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医疗设施范文篇3

采购设备之前,应注意收集各种医疗器械的信息,包括故障率、使用便利性、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地点、售后服务人员等;在设备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一定要包含中标方售后服务承诺,可根据保修服务价格作为评标依据[2];在谈判价格的时候,最好选择多家厂商进一步确认配件价格、保修价格、售后服务响应时间,以及是否在当地有备件库、能否保证配件供应、维修资料是否足够详细齐全、是否开放第三方维修、软件是否开放等。另外,厂家和医院售后服务成本的分歧出现在市场,目前的垄断现状,需要市场的干涉。在合适的时机,引入第三方售后技术支持服务商,通过与厂商的合理竞争,将有效降低设备维护的巨额支出,一定程度上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医疗设备厂商需要向医院提供及时的工程师培训[3]。培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设备的操作培训,必须给用户提供全面、系统的操作培训,按照用户的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正确无误地使用设备;二是设备的维修培训,厂商必须对医院的工程师进行设备维修培训,可以采用现场培训或定期举办国内用户维修培训班的方式。对于大型设备,可对工程师进行工厂培训,使工程师对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的功能、日常维护的内容和方法、故障的排除与维修进行学习和熟悉,以便处理常见的故障和问题。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是厂家售后服务过程的开端,其中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将会影响到日后设备的正常使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对这一重要环节的管理。在医疗设备的调试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厂商应该全程参与安装,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厂商工程人员要认真解答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安装、调试设备过程中的疑问,让用户了解所购买设备的独有功能,并有正规的、详细的设备安装项目书提供给医院。设备验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验收是否合格将作为付款的依据。设备经过安装、调试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能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配件、资料齐全,大型特种设备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合格后,设备才可视为验收通过,转入正常使用阶段。

医疗设备不同于其他设备,要求可靠性极高,诊治中不能有半点差错,要保证每次使用性能运行良好,监测设备状态是预防性维护必备工作。往往购买保修服务之后,故障率有所下降,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购买保修服务之后,厂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加强了预防性维修工作。预防性维护是提高厂商售后服务的根本,不能仅在医疗设备故障时才想到维修,如果设备完全不能运行了才维修,不仅产生一定的维修费用,而且停机的维修时间会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做好预防性维护工作是厂商售后服务工作的一大步,厂商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提供每年定时、定期的预防性维护,通过设备状态监测结果,根据设备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该修则修。厂商需在预期保养时间之前两周内通知用户保养时间,计划性定期的维修服务检测内容需列出检测清单,提供预防性维护记录报告。另外,设备供应商须向医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总之,完善的售后服务需要厂商把维护培训做到医院维修工程技术人员之中,医院维修人员和厂商维修人员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才能及时排除故障,消除隐患[5-7]。开展对厂商售后服务满意度的测评,可以通过集体舆论压力增加其紧迫感,督促各公司提供更优质完善的服务,建立售后服务市场的考评体系。为了便于对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进行测评打分及评估,可将售后服务标准及厂商售后服务水平进行细分和量化,有利于对厂商售后服务质量进行测评。例如,选取放射影像、超声、监护、麻醉、呼吸及内窥镜6类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进行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可采取问卷发放或会议面访的方式,调查人群为设备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设备使用人员,根据售后服务中涉及的流程和问题,制定初步的问题设计,对有一定市场占有率、有代表性的公司或品牌的生产厂商进行调查。通过对厂商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意识到用户不满意的关键因素,最终确立亟待改进的服务项目作为售后服务体系改善的依据[8]。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客户的需求就是对商家的要求,医疗机构的理性选择决定了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必须从商业化向人性化转变。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没有一个很完善的标准,呼吁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尽快出台,用以规范医疗设备维修和售后服务[9]。同时,设备厂商与医院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氛围,促进建立更规范、更合理的售后服务体系。

本文作者:刘晓华田金许锋工作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工程处

医疗设施范文篇4

严格安装验收程序坚持医务部(处)、设备科、使用科室、厂家或公司必须参加的“四方”开箱验收制度,进口设备还需有商检人员参加。加强设备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验收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科室人员等组成。医疗设备要按照有效合同和配置要求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是否有损坏,设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详细记录设备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安装时间、验收时间,收集整理设备档案等。设备安装验收后,由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把关,对设备性能指标逐项进行测试,直至验收合格,三方签字,保证医疗设备购销合同顺利执行,切实维护医院的利益[4]。加强日常保养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相关技术要求,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根据购买合同约定,按时组织厂家对设备进行专业维护。设备发生故障时,尽可能让原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平时要保持与售后服务网点的联系,一旦发生故障保证随叫随到,使设备得到及时、专业和有效的维修。建立医院、厂家和社会维修的多元化竞争服务模式,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许可证》《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登记本》三者缺一不可。对使用设备的科室,要求使用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每台设备,并做好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设备维修科室反馈。应严格落实质量检测标准和维护保养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5]。加强档案管理设备科和财务科应分别从医疗设备形态和价值2个方面建立设备档案,从设备采购到最终报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对医疗设备尤其是贵重设备,应建立内容包括计划、申请、论证报告、招标订货合同、验收记录、说明书、安装及使用技术要求、安装调试记录、检验报告、随机技术资料及操作规程等有关资料的档案,使每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折旧、报废等完整记录在案,并输入医院管理网络系统,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6]。加强计量管理建立相关设备检定、校准规程,完善设备的操作标准,使设备从购进到报废都处于计量控制中,确保设备安全;建立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医用三源”(医用超声、医用激光、医用放射)强制检定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合适的计量管理软件,保证计量工作得到全面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计量法》,医院专业计量人员应会同法定计量部门,对每台设备的性能、安全性、技术参数等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做详细的记录,建立计量档案[7]。加强报废管理符合医疗设备报废条件的,由使用科室负责人填写设备报废单,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鉴定后,再由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人员及管理人员签名,报分管院长及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报废。对部分符合报废条件但可用于教学的设备,可做报废留用处理。对有放射性、传染性的设备,应联系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并填入报废档案。

注重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学习运用需求、收益与成本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实现医疗设备效益的最大化。效益分析方法包括2个方面:(1)先确定使用效益分析内容,收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计算使用率,再将统计数据列表,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写出设备使用情况报告,并提出提高使用率的建议;(2)建立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分析,使医院领导对整个设备的投入及产出效益进行宏观控制,为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科室分析设备状态、改进管理方法提供依据,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取得最佳效益[9]。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医疗设施范文篇5

1当前在医院相关精密医疗设备当中应

用电子技术的类别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在医院当中的精密医疗设备一般都是基于电子学相关原理荤腥的,其中更是添加了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应用,这让应用了电子技术的精密医疗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具备检查、治疗等功能,伴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子技术在精密医疗设备当中被广泛应用与推广,更是获得极为显著的成功,切实提高了医院相关医疗设施进行检查、治疗的能力。那么基于此,针对应用于精密医疗设施中的电子技术进行类别划分。1.1传感。所说的传感技术,就是把相关技术融合到传感器等医疗设施上,关键就是要使用有关的技术、设施等感应病患的身体部位,并且把检查到的物质使用对应的系统技术进行细致剖析,之后获得有关物质显现的物理性质,在将其转变成为数字化的形式,这样人们才能更为精准、娴熟地去进行解读。通常来讲,电子传感技术就是向医院输送精密、严谨的数据信息内容,并且把检查所得的内容进行细致剖析,随后将其记录在对应的系统应用当中,使用计算机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其中最显著的一项就是医院当中有关的检查设施,这种设施其中所应用的不只是电子技术,更在其中添加的很多其他的学科,其是现代新兴的一种高科技医疗设备。1.2无限通信。互联网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其在现代医院精密性医疗设施中得以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是由于这项技术有极为显著的优点: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实际进行操作的距离比较近,其要求的投入成本并不多,而且其属于很多电子技术的综合体,其是现代新兴的一种科技技术。这也表示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距离非常近,并且消耗、投入都比较低,其更能将信息资源迅速传送到要求的有关设施当中。当前时期,应用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相关设备的距离,检查病患的复杂成都以及相关设施所耗费的资源都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在时间较长的护理工作中了,其能让医患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医疗工作者能够及早地就了解到病患病情的变化等,有关的信息内容获得及时有效的更新,治愈疗效也更为显著。伴随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更多普通百姓家庭中开始购置可以被携带走的小型医疗设施,这种类型的医疗设施最为凸显的特征就是体型偏小,携带更加便捷,而且所耗费的资源成本并不多,实际进行销售的价格也不高,且操作起来更为简便。当病患身上带着这样的电子设备时,就不需要被限制呆在医院当中,并且作为医生还能够依据相关的电子设施对病患进行了解,这种具备高精准性能的设施,其传递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

2当前医院的精密设备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具体情况

伴随现代我国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医院开始在其精密医疗设施当中使用电子技术,其不断提高了相关设施的工作性能,更提高了其精密程度,时期能够更好地在医疗救助方面进行完善。伴随相关设备设施性能的不断提高,其使用的空间面积也在不断减少,这减轻了患者在实际检查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应用了电子技术的精密医疗设施针对病患身体部位具有更为精准的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更为完善而全面的治疗措施。伴随现代电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现代医院中的精密医疗设施对病患身体状况了解得更为透彻,使现代医疗技术等获得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其是现代医学领域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电子技术在现代医疗精密设施中的推广应用,使医学诊疗技术更为精细而严谨,出现更为精细的物理治疗设施,在实际治疗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并且获得了极为普遍的推广与应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的医疗设备中被普遍推广和应用,获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功,而这对于现代医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来讲,既是一个发展机遇,也是一项极为严苛的挑战。文中着重探究了精密医疗设备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分类与现状,将其应用在医疗救助中的时候,其为病患提供了精准程度更高的检查体验,这对于医疗工作者的救助工作来讲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其更为现代医疗工作的实际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渝.电子技术在医院精密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1):86.

医疗设施范文篇6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应对火灾、地震、长时间停水、停电、水源污染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防范、处置灾害事故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方针。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和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技术培训和演练,人员疏散、转移、救治方案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指挥体系、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程序以及现场抢险程序等事项,做到分工细致、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灾情信息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灾情信息,对人员伤亡以及疏散、转移情况等要在接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后2小时内核实上报。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均应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投入救灾与抢险救援工作,有组织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七、在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人员的疏散、转移、应急救治作为突出的重点内容,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八、医疗机构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要专门制定医院病区(包括急诊、住院)人员疏散、转移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

(一)灾害事故发生时,病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按照本医院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报告,并首先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

(二)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能够行动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疏散、转移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三)按照国际通行的伤病员检伤分类方案,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以及转移出的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处置。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伤病员转送至其他医疗机构的原则、程序、途中救治措施、交接手续等。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有义务接收转送的伤、病人员,并承担医疗救治责任。

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知识、技能培训,并组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十一、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扩建及装修改造时,其基础设施及消防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关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消防工作的要求。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公安消防机关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十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火灾预防和安全保障工作。要确定消防安全的要害部门、部位,保证消防安全标识、设备、设施的齐备和完好,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并主动邀请安全生产监管、消防、劳动保护、电力、热力和供气主管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指导。要在病区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面罩、应急照明设备、辅助逃生设施,并向住院患者发放消防安全须知、应急疏散路线图等。

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消防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其它有关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复杂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为有效防范火灾或其它灾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对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制定以下规范:

一、医疗机构建筑物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以及其距医疗机构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不应堵塞通道和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二、医疗机构建筑物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按相关规范执行。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三、医疗机构建筑物内的病房、门急诊等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及用房,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并设置必要的排烟设施。

四、医疗机构建筑物的病房、门急诊、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五、医疗机构建筑物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室,并按规范配置相关设施。

六、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七、公共区域及疏散走道内的室内装饰,不得将疏散门及其标志遮蔽或引起混淆。

八、医疗机构建筑物的医疗工作用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应按有关规范规定设置应急广播、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气体灭火系统。

九、医疗机构建筑物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及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其设置标准及范围需符合规范的规定。

十、电力及照明系统应按消防分区进行配置,以便在火灾情况下进行分区控制。

十一、医疗机构高层建筑物必须设置消防电梯。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十二、医疗机构建筑物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与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十三、医疗机构建筑物应设排烟设施,可采用机械排烟设施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十四、医疗机构建筑物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定。

十五、高压氧舱、锅炉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相关设施建设与安装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定。

医疗设施范文篇7

本文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相关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技术政策专一对医疗废物贮存场所选址、设计、建设、使用、管理提出的基本技术要求。

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采供血以及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内的病房、诊疗室、化验室、手术室、试验室、病理室等相关科室或部门在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物(放射性废物除外)。

本意见内容如有违于相关标准时,按相关标准执行。

二、一般要求

1、医疗废物的存放场所应建造专用的贮存设施,或利用已有建筑改建。

2、单一诊室的小型诊所可在诊所内部适当位置设专用容器存放医疗废物。

3、依本意见确定的贮存设施,只能用于医疗废物,不得混放其它物品。

三、容器及包装的要求

1、所贮存的医疗废物应装入带盖的容器内。只在贮存设施内使用的容器可以是塑料或不锈钢桶、箱,塑料袋只能做内包装。容器的直径、宽度、深度不宜超过800毫米,以便于搬运、装卸和清洗。

2、所有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正面及包装上应按标准印有医疗废物图形标识及说明文字。有关标准另行制订。

3、容器及材质应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例如,搬运时不产生明显的变形。

4、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四、医疗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与设计原则

1、选址要求

⑴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50米以外。

⑵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到雨水或地表水冲击。

⑶应远离居民区、非传染病病区50米以外。

2、设计要求

⑴贮存设施内的存放区应有耐腐蚀的、防渗的硬化地面和裙脚,且表面无裂痕。推荐使用混凝土地面上铺设一层环氧树脂或高密度聚乙烯后再铺设瓷砖,裙脚的高度不得低于200毫米,裙脚以上铺装不低于1米的瓷砖。

⑵存放区应设置防溢流堰或液体收集装置,防止容器意外破裂而使液体流出。

⑶液体收集系统可直接接入专用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或导入专用的防渗漏收集设施或容器中。通向污水处理系统的导管,应严格做到防渗漏。

⑷有条件的应在贮存设施周围设置围墙或防护栅栏。应防雨、防蚊蝇、防鼠,防无关人员进入。

⑸按标准要求设置警示标志。

五、贮存管理

1、贮存的医疗废物应及时组织清运。常温下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天,5℃以下不得超过7天。

2、医疗废物在转运到贮存设施途中及装卸时,应放在容器或托盘中进行,不得仅使用塑料袋。倒装应在符合标准要求的贮存区内进行。

3、贮存设施应设专人管理。

4、医院内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清洗消毒工作,应在贮存设施内的存放区内进行。

5、注意随时对贮存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开裂,应及时更换、修复。

6、贮存设施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和工具,包括个人安全防护装备、消防灭火设备、泄漏物清理工具、吸附剂、消毒剂、备用容器等。

7、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吸附有医疗废物的吸附剂、损坏、废弃的容器及物品按危险废物处理。

医疗设施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相互关系;供给结构

近年来,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领域,学界普遍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需求导向型的供给制度。许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对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进行了排序,得出了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但很少有基于公共产品相互关系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从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进行一些分析。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公共产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了便于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开展研究,笔者从众多的农村公共产品中,选择了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水利灌溉系统、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电网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农村电信服务等)、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指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医疗卫生(主要是指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三个部分作为本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的内容。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1基础设施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英国、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基础设施在区域内的配置,还是在空间上的扩展,都是以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为主,以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为先。只有当生产性基础设施配置达到一定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生活性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配置才会逐步展开。不但如此,基础设施必须在时间上先于其他直接生产性投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因此,必须在建设上先行一步。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因为在工业化初期,只有运输业等基础设施超前发展,才能有助于消除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促使生产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并不是基础设施的附属物,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并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其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生产技术的创造者;最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身体健康的劳动者。今天,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缺乏水源、没有“电、煤、气”设施的地方能居住生活。正因为如此,“那些双重身份者(具有消费者和投票者双重身份)将选择最能符合他们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模式的社区”。因此,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一定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地方,也必然是人群聚居的地方。伴随着人群聚居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推动该地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该地区接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对基础设施产生更大的需求,有力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

二、实证分析

如前所述,从理论上说,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那么,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是否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呢?我们以1982~2004年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经费、医疗卫生费用为依据,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一般回归模型:

依次将集体固定资产投资(G)、教育经费(J)、医疗卫生费用(Y)三个变量带入模型,得到如下检验结果(见表1):

2Grange因果检验结果与分析。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经费、医疗卫生费用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表1所示。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在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过程中,在优先发展某种或某些公共产品的同时,还应该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

三、偏相关关系分析

经过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公共产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如何,这就需要通过三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1偏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的具体算法是:分别固定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变量中的一个变量,然后计算出其他两个变量的偏相关系数,以此类推,计算出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三个变量偏相关系数(见表2、表3、表4)。

从表2、表3、表4来看,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与教育经费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07;集体固定资产投资与医疗卫生费用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170;医疗卫生费用与教育经费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73。也就是说,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07;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170;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73。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排序。从偏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来看,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73,是最大的,说明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联系也最为紧密。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基础设施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0.607,位于次席。而偏相关系数最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它们二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由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医疗卫生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

一是农村基础教育最为重要。对农村基础设施而言,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为0.607,而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医疗卫生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因而农村基础教育比农村医疗卫生重要;对农村医疗卫生而言,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为0.673,而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因而农村基础教育比农村基础设施重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基础教育最为重要。

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比农村基础设施重要。对于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设施来说,二者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为0.170。在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设施偏相关系数既定的情况下,要讨论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设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程度,只能通过比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医疗卫生与同一个公共产品偏相关系数,即通过比较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哪一对偏相关系数大,说明哪一个相对重要一些;哪一对偏相关系数小,说明哪一个相对弱一些。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0.607小于农村医疗卫生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偏相关系数0.673,所以,农村医疗卫生比农村基础设施更重要。

医疗设施范文篇9

【关键词】医疗影像;设施系统;质量监控;维护管理

1引言

医疗水平与医疗设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准确的实验室数据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也可以说,医疗设备提供的患者数据的准确性影响着医疗服务、患者健康。故而,保障医疗设备的质量、实行合理有效的维护管理就是保障医疗服务的有效进行。深入探究医疗设施的质量监控与维修管理对于避免由于医疗设施而引起的医疗纠纷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2院内影像设备管理概论

影像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检查与维护,影像设备本身成本较高,属于院内的重要医疗设施,且对设备要求较高,故而定期的细致检查与管理维修是对设备的一种负责与保障,更是对提供给临床医生数据准确性的一种保障。再加上设备的长期使用会造成一定的磨损、报废,故而定期合理维护在一方面也是提升设施使用寿命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减少资金的损耗。目前的大多数医院管理模式都遵循管理系统运行,但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初始信息无法在进一步的信息加工工作中提供帮助,同时此类管理系统存在不兼容的情况。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直接关联着医疗进程、患者疾病救治、医院效益等等,故而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应当在管理工作中放在首要位置的。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医疗工程单位应当不断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医疗影像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保证医院内日常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优质性[1]。

3针对医疗影像设备质量监控与维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3.1购进设备的注意事项。医疗影像设备即使在医疗设备内也算是相对大型的设备,其造价高、精密性强,故而在购进医疗影像设备之前应有合理的购进方案并进行合理严肃的论证。方案要围绕着使用目的、实际运用、实际功能、科研能力、售后服务、技术保障等等来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在购进前,应对设施进行系列必要测试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与过硬的质量[2]。一般在购进影像设备时首先参考设备数据,IP板、成像板像素是首要关注的数据。此外,也应重视滤线栅,较高的栅比能保证更好的散射线吸收从而保证较高的的图像清晰度。图像的处理功能也应重视起来,后期有更多的图像处理功能就饿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以辅助临床诊断与检验。3.2安装设施的具体事项。对于医疗影像设备的具体安装工作,应当严肃按照设备的安装规范来进行,从而给影像系统的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医疗影像设备受到温度的影像,起因是设备内的一些电子元件在高温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直接瘫痪的严重后果,故而应当对影像设备所在的房间内配备温度调节装置以保持合理的温度,保证设施的安全性。同时,如果空气中的湿度过大,就会给电路带来短路、漏电的威胁。设备需要防静电的处理来保证电路元件不受静电侵害。除此外,设备要远离振动源譬如地铁、火车、发电机等等[3]。3.3维修的具体措施策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医疗行业也在不断扩增,随之的是医院内的医疗设备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这就直接意味着设备维修频率、报废率都将增大。这也导致了维修成本、维修难度也在随之增大。为了减少维修带来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医院自主维修能力应当被重视起来,加强自身能力也是时代所需,同时更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措施。当然,这并不意味医院应当全权承担维修职责,由于当今社会的分工化、高效化,医院在购进设备时要格外注意对售后技术维修的支持工作,于厂商进行合理的交流谈判,签订保修合约,这一方面能够大大降低医院的维修成本,也能给医院的医疗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3.4人才的培养。在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管理与维修工作中过程中,除去日常的养护与设备自身质量问题,日常使用者、维护维修人员也是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故而,医院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制定医疗影像设备使用人员以及维护人员的岗前规范化培训工作方针,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设备的结构特点、具体性能、操作流程、调整修理等等内容。对于使用人员,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错误操作要进行一定的培训以保证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了解问题所在并进行处理。对于新进的人才,应当注意由有经验的“老”人进行带领、传授经验等,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对于较为大型的或引进的新型的一些医疗影像设备在安装和使用之前都应当与专业的安装工程师进行交流沟通,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安装工作。在仪器投入使用之前,应当与工程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于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讲解、培训、考核,从而保证相关操作者的标准工作能力[4]。

4结语

相信在未来伴随着科学水平与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医疗设施也会不断更新进步。医疗设施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于临床医师的诊断以及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故而将来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与维护管理工作会更加被重视,该工作的进步也离不开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努力与创新,我们也将持续进行探究并保持深切关注。

【参考资料】

[1]郑洪武.医疗影像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管理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8):81-83.

[2]殷焱,谈伟华,吴晓芬,etal.医学影像报告质量控制评分系统在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5):771-774.

[3]戴兴,王旭,陈建方.浅谈医学影像学专业机房实验室管理维护及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9(9):159-159.

医疗设施范文篇10

关键词:医疗机构;废气;产生及处置

1医疗机构常见的废气污染种类及特性

当前阶段,根据医疗机构运营期情况将废气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类为医疗机构特有的医疗废气,另一类为医疗机构配套设施产生的废气。以下对两类废气的产生及特性进行阐述。(1)医疗机构特有的医疗废气,主要包括手术室及麻醉室产生的废气、医学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中药代煎过程产生的废气、核医学在试剂配制及人体检查阶段产生的废气。此类废气大多含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气溶胶物质,同时含有有机物。不仅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是造成医疗机构内外交叉感染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医疗机构配套设施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燃气锅炉产生的废气、污水处理站收集的臭气、垃圾中转站及危废暂存库收集的臭气、食堂产生的油烟及停车场产生的废气等。各类别废气污染物种类,产生的相关污染因子如表1所示。

2医疗机构常见废气处理方式

医疗机构特有的医疗废气特点是成分杂、浓度高、规模小,同时含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气溶胶物质。医疗机构配套设施产生的废气特点是废气量大、产生不固定。针对不同特点的废气,可采取不同方式的处理方式。各类别废气污染物种类,常见处理方式如表2所示。

3医疗机构废气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发现目前医疗机构自身管理工作中,对废气处置管理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具体问题有:废气处置设施日常运维管理不足,活性炭更换不及时,紫外灯损坏维修不及时等;医疗人员对于废气防治重视程度不够,通风净化设备不能及时开启;设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日常管理建议:建立完善废气管理制度,针对环保设施维护建议专人专岗,定期检查废气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修,确保废气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加强人员宣传,提高医疗机构人员环保意识;可以联系厂家进行废气环保设施使用运行进行专项使用培训,同时制作操作手册,便于查阅。

4结束语

目前医疗机构数量、规模发展迅速,但国内对医疗机构废气的研究不够重视,缺乏医疗机构废气种类和分析的相关资料。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滞后的医疗机构废气处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对医疗机构废气的安全排放处理技术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波,李以通,贾华.绿色医院医疗废气的安全排放处理技术研究[C]//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14.

[2]李桂玉,周怡敏,汪静.对核医学放射性废气的来源和排放系统设计的分析[J].医用气体工程,2017(4):37-38.

[3]李波,杨再芳.关于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的探讨[J].健康之路,2018,17(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