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工作方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4:51:31

医疗工作方案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1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只针对本次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医疗救治工作体系

(一)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任组长,主管医疗救治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相关科室和相关医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处理医疗救治工作具体事宜。

工作职责: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和指挥全区范围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制定医疗救治方案,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

成立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区人民医院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参与指导对住院病人的会诊、转诊,对全区病毒的肺炎医疗救治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三)医疗救治机构

区级定点医院:区人民医院,主要承担本辖区发热病人的诊疗工作,发现发热患者做好登记,第一时间向区卫健局报备,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对疑似病人做好转诊工作。

三、人员

定点医院要组建医疗救治团队,负责本院收治病患的救治工作。专家组要负责对医疗救治团队就诊疗方案、治疗、操作等进行培训,并随时会诊和参与救治工作。

四、医疗救治诊治标准及处理流程

(一)诊治标准

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掌握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二)病例处理流程

1.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符合特征临床表现,及时转诊至市定点医院,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2.确诊病例:符合《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经专家会诊,确诊为确诊病例。

3.转诊病例:区级定点医院收治的病人,一经专家会诊定为疑似病例,应立即转诊到市定点医院集中收治。转诊前必须履行专家组会诊程序,再指定专人专车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转运。病人就诊相关资料一并携带转送市定点医院并做好交接。

五、医疗救治工作原则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在区卫生健康局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医疗救治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加强辖区医疗机构管理和督查,认真履行职责,实行领导负责制。

(二)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定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要按照本方案建立专家队伍,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强化健康教育,严防疫情的蔓延。同时要及时认真诊疗病人,防止病情恶化。

(三)加强诊疗,规范转诊

定点医院要加强发热门诊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对疑似病例立即上报。由专家组会诊确诊后即时组织转诊,减少和控制重症病例发生和发展。

(四)强化感控,确保安全

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落实手卫生规范和院内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交又感染,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六、医疗救治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报告系统,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医院要建立和完善门诊日志,认真记录有关患者信息。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2

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健康权,控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0号)和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办发〔〕60号)的精神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救急救难,简便易行;突出重点,分类救助;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协调,共同推进。

第二章救助对象及方式

第三条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居住在我市境内,持有我市户口的下列人员:

(一)农村五保户;

(二)农村低保户;

(三)城市低保户;

(四)百岁老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采取资助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援助五种方式。

(一)资助救助。鼓励医疗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中的农村五保户和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农村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由民政部门减半资助缴纳个人应缴费用。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除按规定享受普补和特补外,个人应缴保险费的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其他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由民政部门酌情资助缴纳个人应缴费用。

(二)住院医疗救助。经诊断需要住院治疗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其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每次住院医疗救助金额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年内多次住院的,救助总额不得超过年救助标准。民政部门对住院医疗救助对象要及时审定、及时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金不设起助线、不限定住院医疗救助病种。

(三)门诊医疗救助。对部分城乡低保户的日常门诊用药,由市民政部门每年核发限额《医疗救助证(卡)》,城乡低保户凭《医疗救助证(卡)》到指定社区医疗机构门诊用药或定点药店购药。限额内的医疗费用先由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垫付,民政部门再定期与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进行结算。农村五保户及其他需长期院外治疗的慢性病和重病医疗救助对象由民政部门核发一定金额的门诊救助金。

(四)临时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因患大病住院治疗自负费用过高,或经住院医疗救助后费用缺口仍特别大,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由民政部门对其核补一定数额的临时医疗救助金,但救助总额不得超过临时医疗救助规定的额度。小额(500元以下,不含500元)“应急性”临时医疗救助由乡镇(街道)民政办发放;数额(500元以上,含500元)较大的临时医疗救助经逐级审批后,由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发放。乡镇(街道)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由市社会救助管理局根据资金使用情况拨入乡镇(街道)民政办医疗救助专户。

(五)慈善医疗援助。慈善医疗援助是医疗救助的补充形式,由市慈善总会从慈善募集款中提取资金用于医疗援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在一个年度内经住院医疗救助后,自负医疗费用数额仍然巨大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申请一次性慈善医疗援助,每年援助标准由市慈善总会视慈善资金募集情况确定。

第三章医疗救助基金来源及管理

第五条医疗救助基金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上级下拨的医疗救助资金;

(二)市财政专项预算资金;

(三)福彩公益金中提取的医疗救助资金;

(四)社会捐助资金;

(五)其他资金。

第六条医疗救助基金的使用应遵循“合理使用,略有节余”的原则。民政部门每年应根据当年基金总量以及资助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四类救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划分比例,建立专户。

(一)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经民政部门核定后,由市农合办、市医疗保险处与市社会救助管理局衔接办理有关手续,通过市财政从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直接拨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和城镇居民医疗统筹基金财政专户。

(二)用于住院医疗救助的资金和门诊医疗救助打卡资金,由定点医疗机构与民政救助机构衔接,经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审核后,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医疗机构。

(三)用于临时医疗救助的资金以及定额发放的门诊医疗救助资金,由财政部门核定后,拨入民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财政专户。

(四)慈善医疗援助资金由市慈善总会根据慈善资金募集情况,依据有关规定拨付使用。

第七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要分别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严格按规定汇集、核拨、支付,严禁贪污、挪用、截留。民政部门应建立医疗救助明细台帐。

第四章服务机构与部门职责

第八条门诊医疗救助的医疗服务机构仅限于经市社会救助管理局、市农合办、市医疗保险处核准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救助的医疗服务机构仅限于经核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住院医疗服务机构。

第九条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市民政局(市社会救助管理局)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主要职责是:

1、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划。

2、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制度。

3、编制城乡医疗救助基金预算,统计和上报有关城乡医疗救助情况。

4、负责有关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协调、管理。

5、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医疗救助方式的审核审批工作,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分配、使用和发放工作。

(二)市财政局负责本级财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预算的审核、医疗救助资金的拨付、医疗救助工作经费预算的审核和基金的监管工作。协助市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医疗机构“一窗式”结算平台。

(三)市卫生局(市农合办)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业管理、指导及监督工作,确保资助救助资金的快捷兑付;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配合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衔接工作等;协助做好医疗机构“一窗式”结算工作。

(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医疗保险处)负责配合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衔接工作,协助做好医疗机构“一窗式”结算工作。

(五)市审计局负责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基金安全与合理使用。

(六)市监察局负责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基金分配公正公平,使用高效。

(七)市发改局负责对医疗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进行监督和检查。

(八)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负责配合做好医疗救助申报、核定及临时医疗救助金的发放工作。

第十条凡享受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应按市社会救助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提交申请和相关资料。相关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客观公正地为医疗救助对象出具相关证明资料,积极配合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城乡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应向社会公示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和救助程序,张贴就医指南,以方便医疗救助对象就诊;严格按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为医疗救助对象服务,落实好医疗救助政策,切实控制医疗费用,确保服务质量。

第十二条市财政、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医疗救助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弄虚作假、违规审批及贪污、挪用、扣压医疗救助款等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医疗救助对象应按规定程序申请医疗救助。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医疗救助基金的人员,将依法追缴冒领的救助金,取消其当年医疗救助资格。

第六章附则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3

一、领导组织

为加强对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医疗救治保障,特成立医疗救治组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医疗救治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乡卫生院,明确乡卫生院为牵头单位,具体负责人为同志。主要职责为参与和指导各村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提出完善医疗救治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

二、工作时间

从2020年1月27日开始至省里解除重大公共卫生疫情一级响应为止。疫情解除之后,领导组织自行解散,工作自行停止。

三、工作要求

(一)贯彻执行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诊疗技术方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病毒感染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第一版)》、《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二版)》,严格确定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做好病人治疗。

(二)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医疗保障工作。根据各村排查情况,及时做好发热患者筛查,做好患者登记及转诊、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感染防控措施。

(三)提出完善医疗救治工作的策略、措施建议。配合县医疗救治组加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管理,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4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清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等无法抗拒的因素导致许多难以预料和难以防范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全市各类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个别“医闹”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到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对于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发挥保险的辅助社会管理功能,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化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医疗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各县(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利用保险等经济手段,有效运用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化解医患矛盾,处理医疗纠纷。

二、加大力度,认真组织,在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各县、自治县卫生局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和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责任保险方案,稳步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市卫生局将医疗责任保险开展情况列入医院评审工作、年度校验工作、“平安医院”建设和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的具体内容。

三、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全面实施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定期通报与共享等长效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有序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保险机构搞好基线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数据,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为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

四、严肃纪律,依法办事,坚决杜绝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中的不正之风

在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弄虚作假。禁止随意承诺给予、非法索取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行为。对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保险公司、调解处理机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将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承保单位不按时赔付、违规操作,以及信誉差、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搞好宣传,营造氛围,为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各县(区)卫生局、各医疗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医疗责任保险,有效化解医疗风险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增强自觉投保的主动性。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对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强化医疗责任保险知识的宣传,为顺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部门要提高认识,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市卫生局负责我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组织管理,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卫生局疾控科为工作牵头科室,并具体负责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妇幼科具体负责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市疾控中心结合我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健康教育工作,配合市卫生局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等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支持;市妇女儿童医院作为专业机构,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支持。各单位要明确工作责任人,负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管理、指导和实施,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市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人口计生〔2014〕6号)安排和要求,在辖区内全面推进辖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工作。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相关科室责任和分工,加强管理,及时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落实各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以分管领导组长,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为组员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小组,负责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摸清流动人口情况,全面推进工作开展

(一)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各县(区)卫生局要与人口计生部门相互沟通协调,摸清辖区流动人口底数,掌握好流动人口基本信息。

(二)做好机构对接工作。各县(区)卫生局要做好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点对点联系协调工作,划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责任区域,明确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机构分工,保证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到各个乡镇、街道、社区。要求于7月4日前,将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机构责任表(附件1)汇总后,报送市卫生局疾控科办公网邮箱。

(三)确定示范点。各县(区)卫生局要在辖区全面推进我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要在全面工作基础上,加强与人口计生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确定示范点。要求选择辖区流动人口居住和聚集典型的社区、街道和乡镇,每个城区确定1-2个街道的1-2个社区,每个县确定1个乡镇,作为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示范点。应优先分配示范点的试点工作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加强技术指导。要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推进整个县(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发展。

三、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工作网络

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乡镇、社区和街道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示范点乡镇、街道、社区为模板,建立“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实施我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一)“一级服务网络”为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

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辖区人口计生部门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制定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具体落实措施;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专业技术机构,定期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对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推动均等化工作的开展。

(二)“二级服务网络”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与辖区内对应乡(镇、街道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的联系,每年1月15日、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前,获取由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提供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表(附件2),更新上一季度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栏内容(第一次获取全部流入人口基本信息);对照“服务表”,主动联系辖区的流动人口,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项目为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流动人口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待遇一致的免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配合辖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共同做好人口计生相关宣教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部分相关工作任务下放到所管辖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服务网络提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覆盖。并直接获取辖区其他流动人口相关基本信息,进一步完善管理。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辖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数据以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表》,反馈给辖区对应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并根据流动人口本人意愿及工作实际情况,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未进行服务管理登记的流动人口信息(通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表进行识别),反馈给人口计生部门。

(三)“三级服务网络”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与辖区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充分利用与辖区流动人口直接接触、提供服务的优势,协同辖区人口计生单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工地等流动人口密集场所,获取和掌握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反馈给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配合开展人口计生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配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四、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完成以下项目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完成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的核实工作,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要做好标记,统一管理;未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要于当季度结束前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要求辖区应管理的流动人口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65%以上,并及时补充、更新信息。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专柜,将流动人口纸质健康档案单独存放。对未在人口计生机构登记的流动人口,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应根据服务对象的意愿和工作实际情况,及时将基本信息报送给人口计生部门。

(二)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各城区卫生局要结合我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健康教育工作,与人口计生部门共同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重点宣传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知识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等。

各单位要重视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共同协作,加强与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车站、社区、城中村、企业、厂矿、集贸市场、单位和学校等主要场所的沟通,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讲座,举办义诊等活动,每个季度至少开展1次宣传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活动,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人口计生政策,提高流动人口的政策知晓率和健康素养。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针对辖区流动人口,重点上门开展健康宣教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宣传。要求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针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活动,并保存相关佐证材料。

(三)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各预防接种单位根据辖区流动人口信息,及时为辖区内0-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或簿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要求辖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并将其信息和联系人电话录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录入信息完整率达到90%以上。每月至少开展1次辖区流动儿童接种情况清查,定期集中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对漏种儿童及时补种。每月定期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工作进行分析、统计、总结,并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人数、各类疫苗接种针次等相关统计信息,上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

各预防接种单位、村卫生室积极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让监护人树立预防接种的意识,主动让流动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服务。要采取公共媒体通告、预约、通知、电话、手机短信等适宜方式,及时告知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保证接种及时性。

同时完善公安、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流动儿童登记及信息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入托入学等管理措施,及时掌握流动儿童信息,不断提高流动适龄儿童接种率。

(四)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

通过发放宣传品、展示宣传板报、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深入车站、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农贸市场、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院校、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服务活动,普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公众防病保健意识。

强化传染病防控属地化管理责任,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流动人口各项传染病防控政策,落实流动人口艾滋病、结核病等国家规定的传染病的免费救治等政策,加强手足口病、麻疹、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监测报告工作;完善流动人口传染病应急预案,对流动人口中出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开展专门针对流动人口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疫情相关统计。

(五)加强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要主动为辖区流动孕产妇建立统一的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免费提供早孕建卡、孕期保健、高危筛查、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等保健服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强化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孕情监测,为准备怀孕和孕早期孕妇发放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流动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监测工作,妇幼保健专业机构要做好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

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将流动人口孕产妇服务信息和相关统计情况,报送辖区卫生行政部门。

(六)加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为辖区流动儿童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对0-6岁流动儿童开展新生儿访视、定期保健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等儿童保健服务。并对流动儿童服务信息进行区分统计。

五、加强经费保障,做好督导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充分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加大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经费的投入。市卫生局计财科负责对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市卫生局每年按照《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标准》(见附件3),开展对各县(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绩效考核,考核得分的10%纳入各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分数和排名,但不应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分配和奖励。

各县(区)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完善考核标准,于每年1月前,完成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工作总结报送市卫生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开展自评,并将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个人考评和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考评工作。

第三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

一、目的

了解市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分析市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市的食品安全隐患。评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污染控制水平与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效力,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

(一)食品污染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监测。

包括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详见附件1,2。

1.常规监测:监测样品包括粮食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乳与乳制品、水产品、酒类、调味品、饮料、坚果和食品包装材料等13大类20种,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的有害元素(9项)、稀土元素(16项)、生物毒素(9项)、农药残留(3类20项)、食品添加剂(15项)、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1项)监测;对特殊膳食用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肉与肉制品、饮用水等类4种食品开展食源性微生物(10项)指标监测。

2.专项监测:对粮食、蔬菜、肉、饮料等4大类4种食品及其制品中的食品添加剂(8项)、禁用药物(11项)、有害元素(4项)、流动餐饮食品(21项)专项监测;餐饮店和饮品店自制饮料及食用冰、学生餐、外卖配送餐等开展食源性微生物(9项)专项监测。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

在市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这两所哨点医院开展以下工作: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包括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特定病原体的食源性疾病监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食源性致病菌带菌监测三部分内容。详见附件3。

2.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对所有调查处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报告。

(三)居民食物摄入量调查。

市、各县CDC用定量食物频率法调查辖区普通常住人口一年来的常见食物摄入量。详见附件3。

三、监测要求

(一)监测点的确定。

各监测点承担的监测项目和样品数量应综合考虑所在区域的人口数量、地域特点、食品生产和消费情况等因素科学确定。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点、采样点和采样时间应当相对固定。原各地申报确定采样点继续沿用。

(二)监测方法。

详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应采用统一的国家标准方法或推荐方法进行监测检测工作。

(三)工作要求。

1.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各地监测食品样品数量应不少于本计划规定的任务量,并应根据生产和消费实际合理设计全年采样规划,避免集中采样。如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应扩大问题食品品种或品牌的样品数量。采样时应按要求逐项记录采样信息,记录品种,不得漏项。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即主动监测,工作内容包括病例信息收集、病原学检测和病因性食品调查三部分内容。哨点医院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信息采集和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信息与标本(或菌株)交接与报送。今年新增的哨点医院可以仅开展病例信息收集,不要求采样检测;其他哨点医院需开展病例信息收集和病原学检测,且每月至少须完成10份全年至少完成120份病原学检测任务。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详见附件2。对市CDC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录入与分析、数据网络直报及实验室阳性菌株复核上送,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分析,并承担监测工作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

3.居民食物摄入量调查。各监测点CDC通过当地人群食物摄入量调查,分析辖区居民食物消费量特点和水平,为开展当地居民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提供技术依据。详见附件4。

四、承担监测工作的机构

市及12个县共设13个监测点,其所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的技术机构,承担辖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具体工作。各监测机构在相对固定的采样点开展食品样品采集工作。各哨点医院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检测和信息报送同市级CDC的工作。市CDC要培训、指导辖区县级CDC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

五、监测结果报告

监测结果应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相关规定,按照监测计划要求按时报告。

(一)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

原则上应当在样品采集后的15日内报送食品化学污染物和食品致病菌等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食品监测数据统一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系统上报,如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各级CDC要按程序及时报告。从食品中分离的致病菌也应在完成检测后的15日内报送自治区CDC。

各级CDC应在2014年12月25日前分别将监测工作总结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报送自治区CD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各县卫生局应当汇总上半年和全年监测数据,分别于2014年6月15日和12月20日前报送市卫生局,平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县卫生局,对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报告市卫生局。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

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医疗机构应按时向市CDC报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检测数据和标本采集与检测情况,市CDC及时向自治区CDC报送监测结果和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医疗机构和各级CDC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承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的医疗机构,在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并会诊核实后,应当及时报告市卫生和市CDC,由市CDC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及时向自治区CDC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组织CDC等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各级CDC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置后一周内及时进行网络填报。市CDC按时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送所有监测数据,并及时向市卫生局报送各地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信息、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情况,并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底前向市卫生局和食品安全办公室报送季度汇总分析报告,2014年12月31日前分别将全年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报市卫生局和食品安全办公室。

(三)调查方法和报送要求。

居民食物摄入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各级CDC组织完成,每个CDC完成调查表格90份以上,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经济水平中等的不同年龄段城乡居民,可以家庭或人员为单位,城乡人员各占50%。在2015年1月3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报送调查结果,并将调查表纸质版寄报自治区CD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

六、质量控制

为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和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各级CDC实验室必须加强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包括人员、仪器、试剂质量控制要求,具体按有关工作手册和标准检验方法规定执行。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理化检验。

1.有标准物质的目标物检测首选带标检测,无标准物质的检测项目应采用加标回收等进行质量控制,原则上频率不低于10%。

2.单一样品的检测必须做平行样,取均值报告结果。成批相同基体样品可取10-20%做平行测定,可参考工作手册中平行双样相对允差规定执行。

3.加强实验室内外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方法比对、重复测定、留样再测以及人员比对,积极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CDC、CNAS和自治区CDC等机构组织的相关能力验证与比对活动,发现异常或偏离结果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4.经检测为阳性或超标的检验样品,应尽量进行确证和复这测,必要时将有关样品送自治区CDC理化检验所做进一步确证,同时,妥善保存留样以备复检。

(二)食源性微生物检测。

1.检验方法与评价:各CDC实验室接收样品后,按工作手册规定的检验方法检测,并对检出菌株进行鉴定,保存好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填写分离菌株信息登记表,及时上送自治区CDC微生物检验所复核,以用于后续的食源性致病菌耐药监测和溯源分型分析,并上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检测结果按照国家或国际相应食品安全限量标准进行评价或风险分析。

2.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应做好每批次实验耗材的质量验收,采用合格的试剂耗材。致病菌检测应定期开展带标准菌株加标试验等方式的内部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积极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CDC、CNAS和自治区CDC等机构组织的相关能力验证与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3.检测试剂要求: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各食品微生物监测实验室应根据方案中监测项目的检验要求,统一使用指定品牌的培养基、生化试剂、诊断血清和PCR检测试剂盒等,并由各级CDC、哨点医院自行采购。

第四篇:分级诊疗活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之间分工协作及定点帮扶机制的建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逐步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基本原则和《市为民惠民服务大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着力完善以为民务实、健康惠民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健康”理念;统筹共享、合理利用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全面落实各项为民惠民举措。

二、工作目标

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投入100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批医疗设备,开展社区医生大培训不少于2次,建立三级医院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机制,在2014年底前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形成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模式夯实基础,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卫生局开展分级诊疗活动”领导小组:

四、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不到三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三级医院治疗的按程序转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使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五、工作内容:

(一)做好形象设计展示社区机构形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象设计手册》要求做好形象设计工作,在醒目处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药品价格、惠民政策等;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以及本中心特色服务等内容制成宣传小册子,向社区居民及就诊患者发放,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社区卫生服务新形象。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全面实施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积极推动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引导社区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半月报送制,监测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

(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6月底前,以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分级诊疗”活动启动会,在内部管理、绩效考核、规范诊疗、中医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设施条件。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硬件水平与服务能力,计划筹集资金100万元左右,为全市9个公立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批中医诊疗设备、儿保设备及基本诊疗设备。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康复及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心血管病防治新进展专题培训班;强化社区医务人员全科医学理念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全科医师、预防保健人员和护士培训。

(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帮扶工作。举办(或联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二级以上医院,要选择本院3个以上的特色专科,每月派出1名以上相应专科的专家到所举办(或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出诊、会诊、专题讲座、咨询等方式开展帮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扩展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和范围。

(七)制定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联动的市直医院(其中朝阳中心与市中医院联动、甲山中心与市人民医院联动),明确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遵循的条件及双向转诊标准、步骤、流程,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绿色通道、构建便捷的双向转诊平台,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直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认识“分级诊疗”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通过“分级诊疗”活动减轻医院的就医压力,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医疗业务的发展,使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惠互利,达到满足群众基础医疗需求和医疗费用下降的双赢效益。

(二)强化宣传引导。市直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分级诊疗”的广泛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辖区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分级诊疗”活动的目的意义,积极引导群众就近求医。

(三)建立和完善定点帮扶机制。各定点帮扶医院要加强对派出人员的管理,定期对派出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作为派出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各定点帮扶医院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落实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

(四)严格督查考核。强化督查和考评是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保证。市卫生局将把“分级诊疗”活动列入年终考核目标任务;加强对“分级诊疗”活动的检查和指导每月随机抽查一次、每季度检查一次,特别是对执行进度缓慢的单位要进行现场督促整改,问题突出的要全市通报。

(五)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请市直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20日前将双向转诊制度、流程及双向转诊协议书报市卫生局基层卫生科备案:于2014年12月2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我局基层卫生科,以上材料需加盖公章的原件或复印件。

第五篇:2014年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加强和推进我市卫生系统节能减排工作,为市实现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和水耗同比下降3.2%,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2.5%的年度工作目标贡献力量。根据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安排的通知》(市公节办〔2014〕2号)精神,结合卫生系统实际,制定本系统2014年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壮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推进建设节约型机关为主线,以实现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为目标,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制度标准,推进科技节能,抓好典型示范,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培训,实现《市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阶段性节能目标,为全市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以2013年能源资源消耗为基数,到2014年全市卫生医疗单位实现人均用水、用电、用气和车均用油分别下降3.2%,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5%,各类办公耗材消费支出有明显下降。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1、制定适用本单位实际的节能规划和科学的节能方案。

2、建立并完善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管理制度。

3、建立并完善绩效考评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进一步优化指标设置、量化评分标准、改进数据采集方式、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二)加强日常管理,认真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1、严格公车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实际,制订单位公车管理办法和公车油耗控制措施,提倡节约燃油,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加强日常管理,严禁公车私用,严格业务用车检测、维修、报废、更新、能耗管理,在业务用车方面要合理安排,提高使用效率;非紧急性公务要尽量乘坐社会公交车。

2、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除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倡导医院公共场所及办公场所参照上述标准设置空调温度。

3、合理安排电梯使用。各单位办公场所三层楼以下(含三层)原则上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减少运转台数。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倡导工作人员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4、普及使用节能产品。严格执行政府节能目录采购,优先选择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优先采购、使用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电梯、空调等电器,鼓励购买、使用节能灯,医院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房间、走廊过道、地角、洗手间、楼梯口配备照明设备,明确专人管理,防止“长明灯”现象发生。推进低效锅炉改造项目,促进锅炉余热水的回收利用、太阳能、空气热源等再生能源利用和设备自控系统的应用等项目的实施。

5、节约办公开支。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和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要形成绿色办公的理念,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尽可能降低纸张消耗,尽量在电子文本上修改文稿,减少打印次数,提倡双面用纸;办公用品尽量重复使用,签字笔更新笔芯重复使用,注重信封、复印纸再利用,减少一次性笔的用量;要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和避免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处于长时间待机状态;控制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

6、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水龙头长流水现象;推行使用节能型水阀和卫生洁具;节约绿化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可能利用废水养护绿地,严禁使用自来水灌溉绿化。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洗手不要放大水;严禁用高压清洁水冲洗车辆。

7、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单位、办公场所尽量使用自然光照明,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随手关水、关灯,及时关闭办公设备电源,减少待机能耗等。

(三)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用设备、医用器材的管理,杜绝无计划重复采购和浪费。改进与规范设备设施操作技术、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卫生局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节能工作,定期总结活动取得的成效,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资源节约的措施和办法,并将好的做法推广应用到整个卫生系统中去。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重视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节能联络员,建立和完善节能制度,落实节能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厉行节约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要带头率先垂范,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二)、加强宣传造势。

制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宣传方案,以节能为主题,期间可以采取一系列活动,如组织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标语、开展节能知识竞赛、人人出点子、创建节约型医院等形式,推动各单位节能整体工作的开展。使广大职工、病员树立公共节能意识,形成“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能源消耗统计。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能源消耗情况统计,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台帐,健全和完善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报送制度。加强节能考核。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开展节能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及时、坚决地改革那些不利于节约的老制度、老做法,制定和完善节电、节水、节油、节约燃气(燃煤)、节约经费等方面科学、管用的新制度,进一步细化相关措施,建立监督监察机制和奖惩制度,保证各项节能制度措施的有效落实。

第六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方案

近两年部分地区暴发了疫情,主要原因是存在局部免疫空白或免疫薄弱区域。市是北大门,流动人口多,麻疹疫情防控工作不容忽视。为确保我市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有序、规范开展,进一步提高广大儿童麻疹免疫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给目标人群获得再次免疫的机会,尤其是漏种儿童和免疫失败儿童,尽可能减少易感儿童数量,避免个体感染、传播风险。

(二)短时间消除免疫空白,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控制乃至消除麻疹。

二、目标

以县为单位,目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分年龄组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三、强化免疫范围及实施时间

(一)强化免疫地区。

自治区确定为麻疹疫情重点防控地区的灌阳县、资源县、荔浦县和恭城县。

(二)目标人群。

重点地区的所有8月龄~7岁儿童均进行强化免疫,无论以往免疫接种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所有无麻疹疫苗禁忌症者均接种1剂次(0.5ml)麻疹疫苗。

(三)实施时间。

2014年2月24日~3月10日。

四、前期组织和准备工作

(一)成立强化免疫工作小组

1.成立领导小组。各有关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并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教育、财政、宣传、药监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由各县政府组织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教育、公安、药监、文化/广电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动员各有关部门,在经费和后勤、人力保障上给予充分的保证,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实施。

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县级技术指导小组主要由县辖区各级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具体技术指导工作。

(二)协调有关部门按相关职责共同推进工作

市、县卫生局要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确定的免疫规划协调机制相关部门职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以下职责开展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1.卫生部门

市卫生局负责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强化免疫各种活动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配合制定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对相关县强化免疫活动的具体开展进行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制订,强化免疫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抽调、接种点设置、督导评估和总结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各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人员培训、宣传动员、麻疹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储运、分发、登记、报告,现场技术指导,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总结等工作。

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体负责指导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负责预防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2.教育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和督促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积极参与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各有关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在校、在托幼机构学生的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提供接种场所、组织学生接种以及善后工作等。

3.社区(乡镇)、居(村)民委员会

负责做好辖区内散居儿童(包括辍学儿童、流动儿童)的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工作,并组织、动员辖区目标儿童家长(监护人)按时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4.文化/广电、电信等部门提供公益广告等,扩大强化免疫信息的覆盖人群

5.妇联、计生、宗教和社团组织等参与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工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充分利用个人威望,提高群众对强化免疫工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三)做好人员培训

各相关县卫生局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培训可结合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同时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组织实施;宣传动员方法;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

(四)社会动员和宣传

各相关县卫生局要及时报请当地政府、党委领导,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动员和协调财政、教育、公安、计生、民委等部门积极参与。要做好媒体宣传和动员工作,向媒体宣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目标儿童摸底登记和通知

在摸底登记时,务必要向儿童监护人进行面对面宣传,告知接种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接种证。通过信息化系统结合托幼机构、学校学生名册和入户登记等各种方式,切实掌握所有应种儿童信息,并将应种儿童信息分自然村(居委会或街道、楼群)、年龄组登记到《201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与接种登记表》(表2)。

(六)保障措施

1.疫苗、注射器由自治区统一配送。

2.工作表格由各县自行印发。

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经费由自治区负责。

4.各县所需的培训、宣传、冷链运转、督导等经费由各县卫生局争取财政专项解决。本次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可以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支出,用于补助参与预防接种有关工作的相关人员。

5.人员保障。各县卫生局负责组织调配抽调充足的人员参加本次活动。

6.其他相关物资和保障。要准备充足的接种器械、消毒器械、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械。各县应准备至少1辆救护车,在强化免疫接种实施期间随时待命。

五、现场实施

(一)接种方式及要求

为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质量和较高的接种率,接种方式应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

(二)接种点的设置

1.常规固定接种点

原则上常规免疫接种点地点及人员配置不变,为了满足强化接种需求,可适当增配有资质医务人员。

2.临时接种点

在常规固定接种点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时,经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定许可,可以在目标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如学校医务室、办公室、空教室等)设立临时接种点。临时接种点须有固定的房屋,具备与接种对象数量相适应的疫苗储存、疫苗接种基本条件,合理设置候种、登记、接种、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功能分区,并有明显标识,张贴强化免疫宣传画、标语、接种禁忌、接种后注意事项等。配备消毒器材、体检器材、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材等。

3.巡回流动接种

在农村或社区、市场、汽车站、边境通道、城乡结合部,根据人口数量设置巡回搜索组,在强化免疫集中接种后期和查漏补种阶段分片包干负责搜索所辖区域的适龄儿童,在确保接种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开展接种工作。

4.确保安全接种

每个接种点确保器材、药品、疫苗等齐全、管理规范,接种操作符合规程要求,每个接种点至少有1名以上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的医生。

(三)接种实施

1.接种前准备

准备好疫苗、接种器材、急救药品、相关工作表格等。

2.核实接种对象

应核对受种者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对不属于本次强化免疫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应当对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告知预防麻疹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对于应缓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交代补种的地点和时间。

3.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麻疹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4.接种技术要求

(1)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接种0.5ml,接种操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接种要求进行。

(2)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

下列情况为麻疹疫苗接种禁忌:已知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如明胶、硫酸庆大霉素等)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及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下列情况考虑缓种麻疹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接种麻疹疫苗至少应间隔4周以上;强化免疫期间如遇有28天内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可暂缓接种,并在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进行补种。

(3)接种注意事项

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接种后不得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疫苗瓶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2~8℃(严禁冻结),并于30分钟内用完,30分钟内未用完的应废弃,不得提前大量将疫苗溶解成液体等待接种。

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供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四)接种登记

除统一登记外,应将本次接种记录登记到接种证上,供将来入托入学时查验。无证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强化免疫结束后及时给予补证或补登。

对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漏种的儿童,如本次强化免疫符合相应程序时间要求,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次,记入常规免疫。如: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常规接种第2剂次;18月龄及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6个月后可安排第2剂次常规接种,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2剂次。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在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过程中,一旦发现AEFI,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进行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

七、督导评估

县卫生局抽调责任心强和业务精通的人员开展专项督导,保证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名以上上级派出的督导员。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县级自评估在接种完成后3天内开展。市级抽查评估在接种完成后的7天内开展。每个县抽查2个乡镇和县城1个集贸市场,每个点抽查30名总共90名目标儿童。对接种率不达标的,要在3天内完成查漏补种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全市通报。

第七篇:中医科学文化节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市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主题

以“弘扬中华文化,宣传中医科学”为主题,打造“崇华中医”品牌,开展国医大师讲习班、“漓江论道”、百名中医拜师仪式及广场中医文化宣传周等活动,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扩大中医药事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卫生局首届中医科学文化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四、有关要求

(一)各市直医院要高度重视首届中医科学文化节的筹备工作,由院长挂帅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二)各市直医院根据项目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抽调得力人员,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筹备工作顺利开展。

(三)各县卫生局要根据市卫生局的活动方案,制定各县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严密组织、认真实施。除积极参与全市的活动外,各县还应根据本县具体情况,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场大型义诊宣传活动、一个中医大讲坛活动、一次评选基层优秀中医师和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等活动。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5

一、设置疫苗接种点

目前我县现有的疫苗接种点4个:县妇幼保健院、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万安卫生院。

现新增疫苗接种点18个: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中心卫生院、县中心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中心卫生院、县镇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卫生院、县中心卫生院、县卫生院。

后期根据肺炎疫苗接种实际情况增设临时接种点。

二、落实新增接种点设置的有关要求

1.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应至少设置5个及以上接种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设置3个及以上接种台。

2.各医疗机构接种点应根据《疫苗接种准备工作方案》,尽快启动接种点建设,做好接种场所选址、冷链设施配备、疫苗全过程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等。接种场所要与患者临床救治区域分开,尽量避免与潜在感染和损害风险科室共处一个楼层或共用出入口通道。接种区域要合理分区,流程标识清晰,实现单向流动,避免人员交叉往返。

3.各接种单位成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专班,主要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分头负责,制定完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演练。确保所有新增接种点在3月25日前投入使用。

4.新增接种医疗单位要及时向县疾控中心申请开通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新账户。各新增接种医疗单位要按照《疫苗接种组织与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要求,做好信息登记和数据管理等工作,实现疫苗流通、接种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相关信息录入、上报、追溯和管理等功能。严格按照《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要求,妥善做好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承担对口保障任务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同步落实新增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临时接种点驻点人员、设备和药品等保障。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疫苗接种岗前培训工作

县卫健局将在3月17日组织新增接种工作人员上岗前各项培训任务,负责接种的医护人员应具有医师资格或护士资格,并且接受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肺炎疫苗接种工作。要严格按照《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医疗救治工作。

(二)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分片包干工作

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要做好医疗救治保障分片包干工作,其中县医院负责南片及中片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古楼、、莲塘、临江、、、水北、万安、永兴)共12家医疗机构的疫苗接种点医疗救治工作,县中医医院负责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片基层医疗机构(、、、盘亭、仙阳、忠信)共8家医疗机构的疫苗接种点医疗救治工作。

(三)疫苗接种医疗救治工作要求

1.县医院、县中医院负责分片包干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

2.负责医疗保障工作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要制定完善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成立疫苗接种医疗救治专家组,各片区要设置最少一名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3.设县医院为县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急救定点医院,承担县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急救工作。县医院作为定点医院要成立院内急救专家组,并随时待命。

4.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县卫健局组织的新增接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基础上要组织分片包干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并考核。培训和考核的相关材料要于3月25日前报送到县卫健局医政股,邮箱:,联系电话。

5.县医院、县中医院要向分片包干的基层医疗机构派出急诊急救人员,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安排固定120急救车,畅通转诊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为接种单位和临时接种点提供医疗救治保障。

(四)疫苗接种单位工作要求

各接种点要落实接种后留观和随访服务,加强接种后注意事项告知和提示,做细接种后反应的就医指导工作,引导出现接种反应的患者到县医院就诊,确保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

(五)疾控部门工作要求

县疾控中心要负责新增疫苗接种点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评估,确保每个新增疫苗接种点设置、冷链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接种人员培训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六)强化县级院感督导员工作制度

县级院感督导员要在原来院感督导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新增疫苗接种点的院感督导工作,对在院感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要求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医疗单位要及时反馈到县卫健局。

四、加强责任落实和监督指导工作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要指示、总理重要批示以及1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治疫情的决策部署,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工作。

二、工作目标

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规定影响救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组织领导

为全面加强我市医保领域开展疫情应对与救治保障工作,特成立市医疗保障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对与救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下设三个业务工作组,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与市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局)沟通联络,掌握工作动态和信息,及时有效应对。负责组织协调并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三)任务分工

1.综合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负责紧急会议组织,相关材料准备,舆情关注及应对;负责值班值守人员安排、综合信息汇总报送及疫情应对后勤保障等工作。

春节假期结束后,全局职工需每天填写市医疗保障局干部职工健康情况日报表,全面掌握干部职工假期外出情况、返程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动态信息,特别是返岗前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情况,登记造册,确保不漏一人。具体工作负责人为常晖、刘洋。

2.医药服务组

组长:

成员:

负责组织落实省市医疗保障部门应对疫情决策部署,指导定点医疗机构按上级要求应对疫情医疗保障工作,组织应对疫情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按省市要求,组织定点医疗机构对防治疫情所需药品和医用耗材进行招标采购。

3.待遇保障信息统计组

组长:

成员:

负责贯彻落实省市医疗保障局出台应对疫情待遇政策,指导救治定点机构及时开展结算项目维护、救治费用报销、医保基金及时预付、拨付,异地患者费用结算及信息统计报送等工作。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7

一、演练目的

进一步检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快速反应、现场处置、协调工作、物资装备和物资储备调用有关情况。

二、演练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4年7月18日9时30分开始。要求所有人员于9时之前到达县高速路口待命。

地点:高速公路段往方向隧道内。

三、演练组织指挥系统和参加人员

四、参演单位及车辆、物资准备

县人民医院安排救护车1台及相应的急救药品及器械。

五、事件假定

2014年7月18日9时,接县人民政府应急办命令,一辆拉载粗苯的危化品运输车辆行驶至高速公路往方向隧道内因车轮爆胎撞上防护墙后,被尾随驶来的一辆车碰撞,导致后车司机受伤被困车内,前车所载粗苯泄露,之后燃烧起火,一些过路车辆和人员滞留在隧道内。请组织医疗紧急抢救队伍进入现场,做好可能发生的伤员抢救工作。

六、演练形式

本次演练为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泄露燃烧突发事件,紧急启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泄露燃烧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方案进行医疗救治。

七、演练考核评价

重点考核参演单位应急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药品器械装备情况、现场处置能力等。

八、演练要求

参演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演练方案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篇:卫生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方案

根据《县2014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县卫生部门被列为2014年评议的11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部门之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为做好本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结合第二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以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保障民生为重点,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决反对“四风”,整治“六病”,祛除“五化”,破解“五难”问题,在配合、参与纠风办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县性评议的同时,我局组织开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民主评议活动,推动我县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创造良好环境。

二、全面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迎评工作

县纠风办将组织对本级卫生系统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本级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以及上一级纠风办和主管部门报告或通报,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按照县纠风办要求,县卫生局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全县卫生系统的民主评议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切实做好迎评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具体负责全县卫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各单位要把评议活动真正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及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领导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活动。

(二)组织自评,确保实效。县卫生局按照分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在当地纠风部门指导下切实做好迎评工作。一是结合评议的内容和本部门实际,通过发放问卷,征求评议员意见等形式,开展自评和收集意见和建议。二是配合迎评工作,组织对所辖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民主评议,深化评议活动,促进医疗卫生行风好转。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迎评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开好动员会,抓好单位内部宣传,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迎评活动。要抓好向社会宣传,加强与媒体协调沟通,开辟民主评议专栏,积极宣传民主评议工作,主动接受群众意见、建议和投诉,提高知晓率,引导干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民主评议活动。

(四)评改结合,纠建并举。坚持纠、评、建并重,要把民主评议与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民主评议,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单位对收集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梳理,落实专人负责处理并及时反馈。对提出的普遍性问题,要从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推动制度创新和完善,做到边评边改,评改结合,通过评议达到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服务群众的目的。

(五)重视结果,科学运用。各单位要将民主评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民主评议结果与项目分配、评优评先、医院等级评审等挂钩。县卫生局对所辖医疗卫生单位民主评议结果要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布,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参评单位,对单位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进行约谈,分析查找原因,加强整改力度。

三、认真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民主评议工作

根据县纠风办民主评议工作方案的要求,评议对象包括部门所属直接面向企业或群众的服务窗口。因此,我们组织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评议对象和原则。

评议对象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属地化评议的原则,卫生局负责组织对县直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民主评议,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对所辖医疗机构进行民主评议。

(二)评议内容

1.依法履职情况。卫生单位是否做到文明、规范、公正执法;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公权私用、执法不公、违法行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医疗单位是否遵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医疗卫生行业规章制度(如:是否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选择权,进行手术、麻醉、输血以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是否取得患者书面知情同意);是否存在违法执业、违规收费问题。

2.政(院)务公开情况。卫生单位是否做到政务信息公开;是否存在政策法规不公开、办理程序不公开、办理时限不公开、收费标准不公开、服务承诺不公开、监督渠道不公开等。医疗单位是否做到院务信息公开(如:是否以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耗材价格;是否在窗口服务场所设立意见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是否存在就诊程序不公开、收费标准不公开、服务承诺不公开、监督渠道不公开等。

3.服务质量情况。卫生单位是否做到热情、优质、高效服务;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消极作为、损害群众利益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医疗单位是否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做到热情、优质、高效服务(如:医务人员是否做到衣帽整洁干净、佩戴胸卡、礼貌文雅、温馨优质服务;是否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门诊是否有就诊咨询、导诊及其他便民服务);是否存在不合理检查、不规范诊疗、不合理用药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做到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受理、反馈患者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4.转变作风情况。是否做到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四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否存在作风粗暴,态度冷漠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工作作风问题。

5.廉洁从业情况。是否认真遵守《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有关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有索要“红包”、是否存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报等等不廉洁从业行为。

(三)评议方法和步骤。

1.评议方法。

(1)问卷评议。县卫生局委托有关人员,围绕确定的评议内容,对所辖医疗卫生机构在社会上随机问卷评议。参加评议的群众由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居民等各界人员构成,县直每单位测评问卷不少于500份,乡镇每个单位测评问卷不少于200份。

(3)患者满意度测评。县卫生局委托有关人员在参评医疗卫生机构随机向患者(住、出院患者或门诊病人)发放测评问卷,参评医疗机构接受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回复患者,患者对被评单位进行满意度评议。县直每单位测评问卷不少于300份,乡镇每单位测评问卷不少于50份。

(3)评议员评议。由各单位聘请的政风行风评议员,通过明查暗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参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评议。

2.评议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6月下旬),各参评单位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广泛宣传和发动,聘请评议员进行监督,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2)自查整改阶段(6月下旬至8月)。县卫生局和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召开座谈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采取“群众提、自己找、集体评”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四风”、“六病”以及政风行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卫生局将组织开展明查暗访和巡查活动,对各参评单位民主评议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突出问题跟踪整改。

(3)集中评议阶段(9月)。卫生局按照属地化原则,通过组织开展问卷评议、患者满意度测评、评议员评议等,对所辖参评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议结果。

(4)总结统计阶段(10月上旬)。评议结果由问卷评议、患者满意度测评、评议员评议综合结果所得(计分办法见附件8),各项评议所占权重分别为33%。评议结果由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收集、统计和排名,并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在一定范围通报。

第三篇: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县2014年细菌性痢疾的监测工作,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案。

一、全县常规监测

(一)散发疫情监测

县乡(镇)各医疗单位发现菌痢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后,按常规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二)爆发疫情监测

县乡(镇)各医疗单位发现菌痢爆发疫情时,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经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县疾控中心应及时开展疫情的现场调查与处理工作,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爆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

(三)病原监测

除做好散发与爆发病例的病原监测外,还应对爆发疫情的疫源地进行环境(水源、可疑食物、苍蝇等)监测,以明确传染源(传染来源)、传播途径等。将分离鉴定结果总结报告自治区疾控中心,把分离到的爆发中的代表菌株和罕见型别的散发菌株送自治区疾控中心。

二、哨点监测

(一)监测哨点医院:根据近五年我县各医疗单位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及感染性腹泻病情况,选择下列医疗单位开展哨点监测工作:

(二)工作内容及要求

监督哨点医院除常规监测工作外,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腹泻病例监测做好腹泻病例登记,采集所有痢疾疑似病例和部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做病原检测,填写《腹泻病例登记表》(已印制成册)。各监测哨点医院按监测任务(见附件1)每月进行样本采集(其中儿童病例至少占50%以上),可根据本院病人就诊情况可适当调整每月采样数量,注意保证样品采集的时间均衡性。采集时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见附件2),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粪便标本。在冷藏条件下,将所采集的粪便标本连同《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送检表》(附件3)当天下午3:00-4:30送交县疾控中心实验室。

对于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县疾控中心应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填写《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2、重点人群监测县疾控中心在菌痢的高发季节(5-9月),每月采集饮食从业人员、自来水管理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粪便标本50份,共300份,标本采集时要填写《重点人群粪便样本采样登记表》。

3、环境监测县疾控中心在菌痢的高发季节(5-9月),采集公共厕所、粪坑等粪便标本100份,采集集贸市场、公共厕所等处苍蝇标本50份,填写《环境监测采样登记表》。

4、实验室监测

县疾控中心负责对各种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进行血清学诊断和生化初筛试验,每月总结采样分离结果,每月10日前以电子表格形式上报自治区疾控中心。

5、菌痢临床诊断病例准确性分析

每年7月,在县人民医院、苏桥镇中心卫生院,连续10天对腹泻病门诊就诊的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人(其中儿童病例不少于50%),由接诊医生详细登记临床表现与诊断结果,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送县疾控中心进行病原分离,并填写《腹泻病例登记表》。

三、菌株复核、耐药性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县疾控中心检验科负责上送菌株到自治区疾控中心进行菌株复核、耐药性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四、督导与总结

县卫生局将通过会议、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督导工作,按月通报各监测点工作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好的监测哨点医院进行表扬,对任务完成差的监测哨点医院进行通报批评。县卫生局将细菌性痢疾监测工作列入医疗单位年末绩效考核指标。

第四篇:党组党的群众路线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召开“摆问题、谈思想、触灵魂、转作风”专题分析会,通过“量尺查、公开摆”的方式,聚焦“四风”、“六病”、“五化”等问题,查找存在突出问题;扎实开展自查自纠,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五个缺乏”和“六个不强”等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明确整改提高的努力方向,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奠定坚实基础,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从严从实找准突出问题

各单位要通过“量尺查、公开摆”的方式,查找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四风”、“六病”、“五化”等突出问题和具体表现。

“量尺查”就是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特别是要把关于“三严三实”的要求、焦裕禄精神以及吴天来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尺子,一把尺子量到底。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要聚焦“四风”,自身开展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开展“六查”,查修身严不严、查用权严不严、查律己严不严,查谋事实不实、查创业实不实、查做人实不实。

局机关要重点聚焦责任意识缺乏,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变通”;不敢担当、不愿负责;服务不主动,不作为、慢作为,“中梗阻”;便民利民服务载体不多等问题。

县直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重点聚焦解决与群众感情不深,身在基层、不了解基层;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心浮气躁,不尽心不安心工作;缺乏担当精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畏难情绪;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问题。要重点聚焦不深入基层业务科室,不联系群众,不重视医疗患者群众诉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滥用职权、借权营生;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滥用职权;服务不主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落实不力,执行“中梗阻”等问题。

“公开摆”就是各单位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梳理归纳出来的问题以及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集体议、互相帮等方式查找出来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四风”、“六病”、“五化”等问题,向本部门本单位干部群众公开摆出来,向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公开摆出来,向“两代表一委员”公开摆出来,在县内媒体公开摆出来,通过活动开展,把问题找具体、查深刻、摆明白,真正触及灵魂、转变作风,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接受各方监督,并再次征求意见建议。

三、全面深入开展谈心活动

各单位要安排充足时间,普遍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把问题谈开谈实,把思想谈深谈通,消除隔阂、形成共识,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打下基础。坚持把话讲在当面、把问题摆上桌面、把矛盾化解在前面,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找准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书记谈书记”活动。坚持“一把手”带头,“一把手”要主动约谈、自己先谈,紧紧围绕“四风”、“六病”、“五化”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沟通,谈真心实意的话、具体实在的话、提醒帮助的话,不谈不着边际的话、模棱两可的话、恭维赞美的话,避免以研究工作代替谈心谈话。谈心谈话要敞开心扉、以诚相见,见人见事见思想。要带着问题谈,主动亮明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诚恳指出对方的问题,互相交换对班子存在问题的看法,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对一些有误解、有分歧的问题要敞开谈。要出以公心同志式地谈,有话讲在当面,有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摆什么问题,推心置腹、沟通思想,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对拟批评的问题,会前要充分沟通和交换意见。谈心谈话情况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作出说明。县督导组派员参与局机关班子和成员的谈话。卫生局督导组要与二层机构领导班子和成员谈话。

二是切实做到“六必谈”。班子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必谈,班子成员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联系分管的单位、部门负责同志必谈,县督导组与班子成员必谈,各单位部门领导与所属人员之间必谈,支部书记与党员之间必谈。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还要主动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约谈,认真做好谈心谈话记录。

三是形成通报材料;卫生局督导组各组组长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10天左右,形成对县直各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的通报材料、对领导干部的谈话提醒材料,报送电子版和纸质版至县卫生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办公室审定,根据反馈意见,形成通报情况和谈话提醒的正式材料。统一由卫生局教育实践办上报县实践办。

四、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局机关及其各医疗卫生机构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含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要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各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起草、集体讨论,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要向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公示。

领导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必须自己动手,杜绝工作人员,严禁抄袭照搬,要把自己摆进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实在,剖析深刻、触及灵魂,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不以文字多少定优劣。内容主要包括:

(1)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改进作风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要深挖问题根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分析原因。要明确努力方向,提出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还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查摆剖析。

(3)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提出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特别是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市委及县委的有关规定要求,要逐一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要由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和督导组严格审核把关,并报上一级党组织审定。对查摆问题不全面不深入、没有列出具体表现的,剖析原因不透彻的,整改措施没有回应问题、操作性不强的,要督促修改或者退回重写。

五、以整风精神开好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整风的精神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县实践办的要求县、乡逐级召开,间隔时间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县级各部门与乡镇召开的时间同步进行。县级民主生活会时间大致在6月10日到20日左右。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准备不充分的,不要急于开会。

一是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各单位党支部书记要亲自主持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在拟召开民主生活会前10天报卫生局督导组和分管县派督导组审定。民主生活会期间,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请假缺席。

二是严格审核把关。局党组织及局纪检和督导组要加强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指导把关。准备工作不充分、班子成员之间谈心谈话没有全覆盖、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没有通过的,不能开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触及问题、不触动思想的,要及时提醒纠正;相互评功摆好走过场的,要责令重开。

三是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本程序。

(1)通报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征求到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四风”问题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情况;

(2)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负责人宣读班子剖析材料,并组织班子成员进行评议,充分发表意见;

(3)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党员主要负责同志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逐一对照检查进行剖析,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带头揭短亮丑,班子每名成员都要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明确摆出“四风”突出问题,明确回应群众意见和上级点明的问题,明确落实从严管理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相关要求的情况,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检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相互批评要逐一进行,聚焦“四风”,从党性强不强、工作实不实、要求严不严等方面指出对方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不当老好人,不搞无原则纷争,使领导干部受到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红脸出汗、加油鼓劲,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4)研究整改方向和主要措施;

(5)上级党组织和督导组对专题民主生活会作出具体指导和评价;

四是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县派督导组将要督促局党组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并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如实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反馈。通报情况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生活会召开时间、参加人员、主题、会前征求意见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改方案及措施等。

六、开好基层党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基层党组织要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上级党组织要派人参加基层单位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点评,加强指导。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流动党员一般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民主评议党员要依据党章,采取切合实际、简便易行的方法进行。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重点围绕履行党员义务、立足岗位发挥作用等开展评议。

七、切实把领导和督导责任落到实处

局班子领导干部要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指导推动联系点开展活动为标杆,蹲点指导、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示范带动。要按照分工负责要求,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联系二层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分管领域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各项工作,认真负责审阅相关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全程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的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进行点评,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找准找实突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开展起来。

局党组要落实领导责任,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对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作出安排,组织制定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方案,并指导各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单位党支部要切实负起直接责任,在抓好自身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工作的同时,层层传导压力,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要加强分析研判,对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作风状况,对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既挂帅又出征,对这一环节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亲自过问、亲自安排,不当“甩手掌柜”,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活动抓在手上。

各支部要对前段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学习教育不深入、听取意见不充分、没有做到边学边查边改的,及时纠正、“补课”。要防止抢时间、赶进度,确保每一环节都推进到位、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更加扎实。

卫生局各督导组要始终突出抓好“一把手”这个重点,抓住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点工作,从实督导、从严把关。对思想认识上不去、不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的不放过,对查找问题不聚焦、走神散光的不放过,对自我剖析不深刻、没有触及思想灵魂的不放过,对整改措施不到位、大而化之的不放过,对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对领导责任不落实、组织推动不力、搞形式走过场的不放过。

各党组织要把整改落实贯穿始终,坚持上下联动、边查边改,对查摆剖析出的“四风”问题立行立改、不等不拖,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特别要抓住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及早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统筹兼顾,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第五篇:卫生局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今年6月,是全国第13个“安全生产月”。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的通知》、《市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市安委办〔2014〕21号)和《关于印发县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卫生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紧扣“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宣传氛围,增强红线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推动各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县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时间和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

活动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此次“安全生产月”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四、活动内容及工作任务

(1)组织开展2014年“安全生产月”动员活动。各县直(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要在“安全生产月”活动前夕,对本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安全生产月”总动员,号召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积极参加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

(2)开展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活动。6月份,各单位根据县安委的安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专题宣讲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将精神贯彻到每一个科室。给科室发放《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和《生命的红线》主题宣教片。同时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在单位院子内或临近街道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和标语。

(3)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活动。6月3日至6月9日,是全国统一的事故警示教育周。各县直(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展,也可选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氧安全、用电用气安全等内容的警示教育片并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用事故教训推动本单位落实责任、完善措施,防范同类事故发生,切实做到“一地出事故,全体员工受警示”。

(4)组织开展行业特色活动。根据卫生行业的特点,各医疗卫生单位自行组织开展评选“平安科室”活动。

(5)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各单位在宣传月期间自行开展对防火、特种设备、医用氧、特殊化学药品、用电、建筑交通等安全生产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严防事故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机构,制定方案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提高认识,成立“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月”动员工作,让广大职工群众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把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真正办成全社会的、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教育运动,力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二)深入指导,加强督查

卫生局派出督导组深入各医疗卫生单位检查督促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开展,对工作不力或工作不到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三)强化措施保证,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明确负责机构,落实各项活动负责人及联络员;要落实宣传经费,保证各项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位;要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活动开展,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序开展。

(四)认真总结,按时报送信息

请各医疗卫生单位注意收集活动信息、资料和拍摄活动照片,及时上报卫生局,以便汇总向县“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汇报。“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含联络员)和工作总结,分别于5月27日和7月4日前报送卫生局。活动总结要简明扼要,既要包括典型亮点、经验要点,又要有具体数字、活动照片等。

第六篇: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关于做好2014年全区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县2012-2013年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试工作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县卫生局成立医师定期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对考核机构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

二、考核对象

2012-2013年度的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试对象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并在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管理系统中申请为一般程序考核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已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系统中申请为一般程序考核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业务水平测试的认定为考核不合格。

三、考核时间

笔试时间:2014年6月7日下午15:00-16:30(14:40进场,15:00准时考试)。

四、考核工作

(一)参考人数统计

参加本次业务水平测试总人数155人,其中临床98人,中医42人,口腔10人,公共卫生5人。

(二)考场准备

分设三个考场,第一考场:县妇幼保健院六楼会议室,第二、三考场:县卫生局五楼会议室。

(三)准考证打印

准考证号码是由北京方面统一编制,各医疗机构的准考证号(电子版)已发给各考核机构,由各考核机构根据准考证(电子版)信息仔细核对,准考证信息与本人信息无误,由各考核机构注明打印准考证(可编辑),准考证上需注明考点名称、地址、乘车线路,并及时通知考生领取,符合免考条件的人员不打印准考证。如发现信息有误或者有遗漏的人员,请及时反馈到县卫生局医政股。

(四)考卷的准备及发放

考生考试卷由北京统一印刷并按考生人数分发,县卫生局收到考卷后,根据考场既定的考生人数,分发考试卷。

(五)监考及回收答卷

监考员主要由参加全区医师执业注册与定期考核管理培训班的人员担任,人员不够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指派,并将监考人员的名单报市卫生局医政科;市定期考核领导小组将对部分考点进行督察。考试结束后由各考点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全部收回,并装袋,加封条,签字后送市卫生局医政科,医政科收齐答题卡后然后转运北京,由北京专家负责阅卷工作。

(六)考场纪律

各考场监考员及参考人员要严肃考场纪律,严禁抄袭等考试作弊行为,确保此次考核能反映参考人员的真实水平。

(七)参考人员注意事项

参考人员提前30分钟入考场准备考试,带身份证及准考证对号入座,自带2B铅笔答题。

五、考核结果

医师定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或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即为不合格。业务水平测试成绩由自治区定考办划定合格线。

考核结果网上公示后考核合格证明标识区定考办将及时发送至县卫生局,由医师所在医疗机构及时到我局领取,并将标识码贴在《医师执业证书》指定位置。如考核不合格,各人员须强制今年12月将在南宁进行补考,具体另行通知。如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第七篇:卫生局三好一满意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可以参照本方案。

三、工作任务

(一)改善就医环境,用心服务百姓

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候诊室、诊室、病房、办公室、后勤、食堂、值班室、厕所等医院整体环境整齐、洁净、安静、舒适、高雅,院区绿化优良美观。病房和诊室私密性良好。引导标识统一、规范、清楚、醒目、易懂,无乱张贴现象。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完善护工管理,改善病房护理环境。

(二)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诊

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科室布局合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患者排队等候和重复排队现象。设置自助挂号系统,收费、候诊、发药、检查等窗口等候排队叫号系统完善,挂号、收费、发药、检查等窗口患者等候时间不超过15分钟。提供预约出院结算服务和分时段办理出院手续的措施,采用信息化手段办理出入院手续,患者出院结算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做好病人的双向转诊,做到上下转院或出院病人时,将主要病历或出院小结信息同时发送到接受病人住院的医疗机构。今年统筹建立县域内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在县级三家医院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以后逐渐扩大至各乡镇卫生院。

(三)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抓好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和干预,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范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加强手术期预防性用药和特殊使用管理;开通急危重症入院、手术、抢救绿色通道畅通;加强医院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临床实验室和输血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医疗事故发生率(包括赔款数)和院感发生率进行排名和公示。甲级病历率95%以上;处方合格率大于95%;基础护理合格率大于90%。

(四)改善服务态度,和谐医患关系

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服务态度良好,语言文明礼貌,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公布投诉电话、信箱,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接待投诉,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公示医疗服务相关信息,如医疗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医疗费用、投诉及处理等,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不发生因医院推诿、工作不配合、处置不规范导致医患纠纷到上级和政府部门进行群体性上访。

(五)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医院挂号、收费、取药、检查等窗口工作效率,简化院内门急诊跨科会诊手续,急会诊在10分钟内到达。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检查服务。提供检查检验报告自助查询服务系统和网上查询系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48小时出具报告,门诊一般检验检查项目(包括心电、超声、影像)30分钟出具报告,发现危急值立即报告相关医护人员。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制定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每床出院人次标准。

(六)控制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一是控制月次均住院费用。二是控制住院人数增长率。三是控制转诊率。四是控制日平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五是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七)改革支付方式,抑制过度医疗。

重点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县妇幼保健院和百寿镇中心卫生院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今后逐步铺开,条件一旦基本成熟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展。推行和健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按服务单元等为主的复合付费方式,推动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逐步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所有病例,同时严格临床路径管理。改革医疗服务以项目为主的定价方式,积极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科学测算付费标准,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谈判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逐步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6月4日-6月10日):动员宣传阶段。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迅速行动,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动员大会,落实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要求,大力宣传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的,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6月11日-6月30日):查找问题整改阶段。县乡各医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7月1日-12月31日):总结评估阶段。各单位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健全和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我局组织全面评估,并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评估结果与医院奖惩挂钩。

五、有关要求

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开展,要坚持领导带头,“一把手”负总责。要指定专门组织机构,制订详细活动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把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与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综合目标考核等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舆论宣传

要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及时宣传各单位好的做法、经验和先进典型,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推动“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三)加大督查指导

卫生局成立督查小组。

督查组采取行政检查与专家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对各地各单位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进行督查和指导,对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和批评。

第八篇:基层组织强化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主要通过强化组织建设、队伍示范、沟通互动、机制保障,重点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特别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凝聚力、示范作用、桥梁作用弱化问题,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基层组织强化大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取得实效,成立基层组织强化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按照永群组发【2014】16号文件“硬件达标、软件创优”工作要求和“三美四栏六有”(“三美”:布局协美、环境幽美、庭院净美;“四栏”: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科技宣传栏、党建宣传栏;“六有”:办公用房、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站点、文体活动场所、一站式便民服务场所)标准,抓好各支部党建工作。将各党支部的各种党建管理制度打印成册,全面推进各党支部活动场所标准化、党务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配套化、党建信息数字化建设,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2、保障党组织生活正常开展。各党支部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即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个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个月召开一至两次党小组会;每个季度组织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结合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党员主要行政领导、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在单位或联系村上党课(最少2次),切实将党的理论知识、工作部署、医改惠民政策等传达到最基层和党员个人。对于拒不执行、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党支部,由卫生局党组对单位党员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按相关程序给予党内处分或组织处理。要求:(1)“”要有会议资料、会议记录,设专用档案盒。(2)卫生局党总支采取不定期抽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各基层党组织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特别是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实际行动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时间要求:各支部于7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三美四栏六有”工作。

第九篇:三公消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活动全过程,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抓手,坚决刹住铺张浪费、奢侈之风,加强“三公”消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三公”消费在审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三公”消费支出,进一步提高行政经费支出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组织领导

成立开展“三公”消费整治大行动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为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四风”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的任务要求,深入推进我系统“四风”突出问题的查找和解决,真正打好整治“攻坚战”,现将“三公”消费突出的3类8个问题结合实际进行梳理归类、明确任务、细化分工。

(一)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及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

1、严格规范“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根据县纪委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监督检查的意见》(永纪字〔2014〕9号)精神,开展财政、审计监督,全面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确保实现“三公经费”支出全县总体下降5%以上(同比)。完善经费审核机制,制定《县卫生系统关于“三公经费”超支处罚制度》;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在预算执行审计中,严查“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规的单位和责任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严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

2、整治公款送礼行为。推进各医疗卫生单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单位,严禁在公务活动中赠送或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严禁节日期间用公款送节礼,严肃查处索取、接受或以借用为名占用管理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财物。通过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明察暗访,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坚决杜绝公款送礼、收受礼金等行为。

3、整治公款吃喝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各医疗卫生单位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监督,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坚决纠正违规的职务消费,坚决查处在私人会所等场所公款吃喝行为;继续开展明查暗访,公开通报一批违纪违规的典型案例。确保2014年公务接待费支出全系统总体下降5%以上(同比)。

4、深入整治超标配备使用公车。认真落实《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永办发〔2012〕50号)、《关于重申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的通知》(永办发〔2013〕53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坚决查处超编及超标配车、违规换车和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以及公车私用、滥用军车警车牌照等行为,严禁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使用公务用车;进一步完善医疗我是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以及中央、自治区、市有关规定,严格遵照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在节假日期间开展监督检查,对违反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定者,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5、坚决纠正招商入住豪华酒店、举办奢侈宴请、赠送高档礼品等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招商引资活动,坚决纠正用公款参与高消费行为,严禁举办奢侈宴请、赠送礼品、游山玩水和开展高消费健身、娱乐活动。

(二)深入整治收受会员卡、商业预付卡问题。

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回头看”活动,严肃查处隐瞒不报、收多退少、边退边收,以及清退活动结束后个人再持有、收受或使用清退范围内会员卡等违规行为。围绕整治收受商业预付卡,开展购卡实名登记、非现金购卡、限额发行等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收卡受贿、挪用预算资金、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深入整治滥建楼堂馆所、多占用房及住房问题。

1、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多占办公用房。认真抓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2013〕17号)的落实,依据《关于全县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永办发[2013]49号)精神,5年内局机关停止新建、扩建、迁建和购置楼堂馆所,已批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楼堂馆所项目一律停建,已经开工的但建设资金没有明确来源或大大超出概算的,一律进行整改,突出抓好对存在问题楼堂馆所相关项目的整改;抓紧制定对违规占有使用办公用房的处理办法,全面清理局机关和领导干部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等问题,严禁领导干部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配备使用的办公用房在退休或者调离时应当及时腾退并交原单位处理。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多占住房。

整治时限:2014年9月前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自查自纠。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自查自纠,对以上进行八项工作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日常督查。局党组对以上8个问题的整治情况实行动态监控。

(三)重点抽查。由局党组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三公”消费重点抽查,采取座谈交流、查看资料、明查暗访等方式,了解相关规定执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对违规违纪问题,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强和规范“三公”消费纳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推进“三公”消费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局财务股要加强对“三公”消费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发现的违规问题,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监督检查结果,并将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自身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和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及时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凡在本次大行动中出台、完善的制度,务必在2014年5月初前完成。

(二)加强信息沟通。实行工作信息月报制度,领导小组每月要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党组主要领导。对领导的重要批示或重要工作情况,及时印发各有关单位。

(三)强化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制定和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制度,细化有关定额和标准,努力构建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层次分明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严肃制度的执行效力。

(四)强化纪律保障,确保取得实效。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三公”消费监督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年度绩效考评的范围,纳入经常性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推动“三公”消费检查落到实处。局纪检组要坚持铁面执纪、违纪必究,对违反“三公”消费的违纪行为,及时查处、及时通报、及时曝光,深入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扎实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

第十篇:卫生局作风效能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大行动,切实解决局机关、领导班子、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以及文风会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不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成果,努力实现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这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党组成立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大行动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三、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转变机关作风

1.重点整治党员干部队伍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坚决反对“四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整治“六病”、“五化”、“五缺乏”等方面的不良表现。

“四风”方面,重点整治: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等形式主义;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等官僚主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享乐主义;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

“六病”方面,重点整治:不敢负责、执行力弱的“软骨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冷漠病”;弄虚作假、浮夸冒报的“浮躁病”;铺张浪费、贪图玩乐的“享乐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梗阻病”;得过且过、平庸无为的“懒散病”。

“五化”方面,重点整治:群众观点不牢、群众感情淡薄,无视群众呼声、不管群众疾苦,刁难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等宗旨意识淡化问题;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无所用心,因循守旧、平庸无为,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纪律松懈、自由散漫等进取精神退化问题;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表面文章、花拳绣腿,工作漂浮、落实不力,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等工作推进虚化问题;岗位业务不精,本领不强,服务群众和群众工作水平不高,解决问题办法不多等履职能力弱化问题;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向往享乐奢华,讲究排场、铺张浪费,情趣低俗、玩心过重,弄权贪腐、谋取私利等生活追求奢化问题。

“五缺乏”方面,重点整治:群众观点不牢、群众感情淡薄,高高在上、衙门作风,整天坐在办公室,不接地气,官气十足,不愿倾听群众呼声,不了解群众疾苦;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发号施令,爱干“监督员”,乐做“管理员”,不当“服务员”,肠梗阻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下等缺乏服务精神问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行为,会上头头是道,会后缺少实招,抓而不力、劳而无果、忙而无功等缺乏实干精神问题;怕担风险,患得患失,当好好先生,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遇到矛盾不敢抓,碰到问题不敢管,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遇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怕接触矛盾,碰到问题绕着走等缺乏担当精神问题;满足于照抄照搬,习惯用旧思维、老办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破解难题的办法不多、措施不活,墨守成规有余,开拓创新不足,只求看摊守业保险,不担改革创新风险,缺乏大手笔、大气魄、大举措,闯不出新路子,打不开新局面等缺乏创新精神问题;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因循守旧、平庸无为,精神颓废、不思进取,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小富即安,不愿与强的比、向高的攀等缺乏进取精神问题。

整治时限:2014年9月底前

2.重点检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在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局党组重大决策中存在的作风突出问题。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要求,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开展清洁城乡、开展基层组织强化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以解决影响工作推进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改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作风效能为重点,存在什么问题,就立马整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抓什么问题,通过自我剖析,抓好典型,促进整改,推进中心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确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整治时限:2014年9月底前

(二)改进文风会风

1.重点整治文风。

按照规范发文的要求,检查是否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是否严格控制发文总量;是否严格把握发文依据;是否严格控制联合发文;是否严格控制重复发文;是否严格控制发文规格;是否严格精简各种简报;是否严格控制文件简报篇幅;是否提高文件简报质量和时效。按照《中共县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抓好落实,促进文风好转。

2.重点整治会风。

按照精简会风的要求,检查是否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否规范会议活动审批,控制会议活动数量;是否规范会议活动安排,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是否规范会议活动形式,控制会议活动经费。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严肃会议纪律切实改进会风的通知》(永办发〔2014〕3号)文件精神,抓好整改,不断提升会风质量。

整治时限:2014年9月底前

四、措施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

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实行“局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负责,部门单位主抓,干部群众参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分管工作中全面落实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抓好自身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的同时,负责抓好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此项工作。要注重与本单位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共同提高,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认真抓好自查自纠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联系实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阶段,认真查找本单位存在的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四风”、“六病”、“五化”、“五缺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面向群众进行公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抓好落实,强化督促检查,以整改提高的实际成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2.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狠抓工作落实,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周报、全系统重大项目月报,以实际行动体现工作业绩。

(三)切实抓好督促检查

局党组采取定期检查(每月一次)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常规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座谈与走访群众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抓好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作风效能建设的面上督查。原则上要求对每个单位都要开展一次以上的督查,并要求每个督查组对发现问题的单位进行再回访督查。督查工作从2014年4月开始。

(四)受理投诉举报

设立公布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及时受理各类投诉,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严肃查处推诿扯皮、不敢担当、执行力弱、效率低下、作风粗暴、态度冷硬、不勤不廉等行为。

(五)完善制度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作风效能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2.局党组建立会议落实情况月通报制度,由局党组组织实施,负责通报会议纪律、会议精神落实等情况,并将结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年终绩效考评。

五、严格执纪问责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壮族自治区领导干部违反改进作风有关规定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市干部作风建设“十个不准十个一律”规定》、《县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执行力“五必究”规定》,对在机关作风效能、文风会风等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或相关职能部门,视情节轻重依责给予相应处理。督查考评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紧密挂钩,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一)提醒。针对干部职工队伍中发现的一般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切实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

(二)约谈。对不主动履行岗位职责、不主动落实中心工作,不严格财经纪律,不作为、慢作为,搞变通,情节轻微的,进行约谈,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8

全市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在市局统一领导下,由市局医疗器械监管处牵头负责,药品安全监管处、稽查处、行政许可处、政策法规处、办公室、财务处、监察室依职责分工合作。

二、工作目标

(一)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

1.进一步强化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含药包材生产企业)首负责任,确保市药品药包材生产企业生产的每一批次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确保不发生一起源发于的药品安全责任事件。

2.督促药品生产企业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从原辅料开始直至生产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企业自查率100%,风险评估率100%。

3.从快、从严、从重查处违法生产药品(含药包材产品)的行为,做到现场检查覆盖率100%,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率100%,违法行为查处率100%。

4.结合“诚信做企业,诚信做产品”、“四进四送一听”活动,服务企业发展,宣传典型企业,曝光违法行为,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打造药品生产监管的社会共治共享大格局。

(二)医疗器械“五整治”

1.采取暗访调查、集中排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以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案件线索为突破口,着力整治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突出问题,营造医疗器械监管的高压态势。

2.按照排查、整治、规范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长效监管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监管效能,达到整治一类产品规范一种行为的目的,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3.结合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活动,真实、系统展示市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及产业发展前景,曝光违法违规行为,惩恶扬善。

4.结合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和医疗器械安全宣传月活动,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监管新闻宣传和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科普知识宣传的工作制度机制。

5.通过综合手段,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医疗器械监管活动常态化,努力营造社会共治、多方共赢的良好氛围。

三、整治重点

(一)药品原辅料

结合辖区各药品生产企业(含药包材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重点整治用于生产药品和药包材原辅料的来源合法性、质量可靠性和投产规范性,重点查处违规使用假劣原辅料、擅自降低原辅料质量标准或低限投料、原辅料未经检验、或使用经检验判定不合格原辅料进行生产等违规违法行为。

(二)医疗器械

1.注册环节:重点整治第二、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申请不真实行为,按规定开展对生产企业提交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申请资料(重点是临床试验报告)和样品生产过程的真实性核查,对注册环节有因举报进行重点核查。

应根据《省医疗器械注册资料核查管理规定(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注册资料核查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首次注册申报审核环节中送检样品生产过程和临床试验报告的真实性核查。质量管理体系考核人员负责样品生产过程的真实性核查,临床试验核查人员负责临床试验报告的真实性核查,核查人员对核查结果负责。医疗器械检测人员如发现检品的真实性有疑点,应及时上报市局器械处。

2.生产环节:结合日常监管重点和生产环节监管薄弱点排查,重点整治不合格原材料投产、关键工序未按规定验证或未按工艺规程生产、擅自委托生产和未按产品标准进行出厂检验四种行为。

(1)不合格原料投产行为和关键工序未按规定验证或未按工艺规程生产行为:重点检查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含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也包括自毁式或安全自毁式注射器、胰岛素用注射器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含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包括滴定管式输液器、避光输液器、精密过滤式输液器、袋式输液器等)、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一次性使用留置针、一次性使用输注泵、一次性使用电子输注泵、硬膜外麻醉导管、一次性使用导尿管(包)十类产品投产原材料(主要指高分子原料和不锈钢材料)是否符合标准问题,灭菌工序(包括委外工序)是否符合要求;

(2)擅自委托生产:重点检查定制式义齿是否未经备案擅自委托生产;

(3)未按产品标准进行出厂检验行为:重点检查隐形眼镜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不按标准进行出厂检验等行为。

上述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较少的地区,也可结合辖区产品特点,自行确定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围绕上述重点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3.经营环节:结合日常监管重点和经营监管环节薄弱点排查,重点整治以体验式方式未经许可擅自销售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无证销售、验配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助听器等验配类医疗器械,未按要求贮存和运输体外诊断试剂等行为。

现场检查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已申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还应将检点覆盖到高校周边的集贸市场、大型小区周边、眼镜店、美甲店等违法违规高发地段,易反复地区应安排多次检查,防止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检查过程应将现场执法、法规宣传、科普普及有机结合,可以采用包括发放传单、张贴警示、现场科普等多种方式扩大执法效能。

4.非法宣传行为:重点整治腰腿痛、近视眼、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贴敷类、物理治疗类个人消费用医疗器械未经审批或篡改审批内容擅自违法广告;利用医疗科研院所或以专家、患者名义和形象作功效证明等进行违法广告宣传;非法夸大产品功效和适用范围等行为。

5.使用环节:重点整治医疗机构违规使用无证体外诊断试剂和无证大型诊治用医疗器械的行为。

四、依法查处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依法从快、从严、从重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分别依法依规吊销违法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注册的相关证件;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停止销售、使用,责令企业召回并监督销毁。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公布后,自实施之日起,医疗器械“五整治”严格按照新修订的条例执行。

五、实施步骤

全市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自2014年3月14日起至8月中旬结束。分动员部署、检查整治、评估总结3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14日~4月8日)。各辖区局依据本工作方案,认真进行动员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找准工作重点,细化工作分工,制定行动计划,确保专项行动有力、有序开展。

(二)检查整治阶段(4月9日~7月20日)。各辖市区局为实施主体,对辖市区内相关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整治。

现场检查整治药品和药包材原辅料应注重原辅料的合法性和产品标准的符合性,发现存在可疑问题的原辅料应进行针对性抽验。医疗器械“五整治”现场检查中应注重体系性核查与技术性抽验相结合,对生产、经营环节发现的可疑问题品种,特别是生产环节原材料使用及灭菌工艺效果等可疑产品,可立即进行针对性抽验,使用省医疗器械检验所提供的绿色通道,确保检验结论准确及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其他问题,要追根溯源、深查深究,以提高法律的震慑力。发现重大线索或重大案件应及时上报市局。

市局将于4月15前组织全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国家总局的医疗器械使用知识竟赛;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展医疗器械“开放日”专题活动;于6月初组织对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督查督办;6月16日至24日期间,准备接受总局对我市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的督查。

药品、药包材企业原辅料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应于4月15日前上报市局。

市局将于6月30日前完成我市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中期总结;于7月30日前完成案件查处汇总工作及部分长效机制建立工作。

(三)评估总结阶段(7月21日~8月10日)。现场检查整治及查处结束后,各辖市区局应对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于8月5日前将总结材料上报市局,市局于8月10日前上报省局医疗器械“五整治”总结材料。总结材料应内容详实,至少包括专项行动总体情况(含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广告五环节检查方式、检查范围、检查人、检查家次、抽验情况等)、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对已处罚的企业要详细报告查办情况及处罚结果)、质量万里行活动情况、新闻与科普宣传情况、存在问题、深入整治工作打算及建议(特别是建立长效机制等)。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更大支持,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药品生产使用原辅料的监管和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广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的健全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专项行动的实际成效为机构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各辖区局的实施方案和检查计划,于4月8日前上报市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形成整治合力。专项行动的现场检查整治工作主要由市、县(区)两级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实施,案件查处工作由各级稽查部门负责,市局和辖区局之间要加强沟通,同时要密切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形成整治的合力。

(三)严格从严执法。专项行动中,各地要认真排查、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严处罚,该严惩的行为坚决严惩,该吊证的行为决不姑息,该曝光的企业坚决曝光,该召回的产品坚决召回,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强化舆论宣传。专项行动期间应全程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按照国家总局新闻宣传工作方案,严格执行新闻纪律,规范信息公开,认真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五)做好信息报送。各辖区局确定1名工作人员,自4月6日起,每周五向市医疗器械“五整治”和药品原辅料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案件统计、主要成效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已处罚的企业,要详细报告案件查办情况和处罚结果。重大线索或重要案件的信息应及时报送。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以访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为主题,着眼于新医改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主动寻求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全面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创建“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内容及方法步骤

各医院、卫生院主要负责同志,要采取现场述职、集中评议的方式,向市民代表公开述职,由市民代表对各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现场评议。有条件的单位要在单位网站页面向市民汇报各级医疗机构今年以来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向市民征集建议的题目。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征集的市民建议意见,完善内部办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快问题的有效解决,努力提高对市民代表问题答复的质量和对代表意见后续办理事项的满意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充分做好活动准备工作(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1、认真总结,确定向市民报告内容。各医疗机构要认真梳理本年度创建工作,并将创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改进措施形成书面工作报告(字数在1500字内),并确定2-3个向市民征集意见建议的选题(主要围绕本单位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实施情况、本单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各医院、卫生院请于11月2日前报卫生局政工科,要求单位盖章并附电子版。

2、各单位书面工作报告经审定后可在各自的单位网站,11月3日前我局将依托“政务网”在“部门政务”栏目向社会公开,各单位一定要严格标准,提高材料水平,杜绝失误。

3、市院、中医院、二、三、四、五医院要在11月中旬前完成市民代表的推荐遴选,确定活动场所,对“三民”活动中“请市民评议”工作提前作好铺垫,准备好主持词和评议票。二级医院、局直各分院推选的市民代表不得少于80人,乡镇卫生院可适当减少,注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派、工商联代表参与活动。

(二)请市民评议主动接受监督(11月下旬)。

11月底前,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在单位开展向市民述职报告,具体时间请提前电话报卫生局政工科,局党委将安排人员入会。各单位同时要邀请市民代表参加,听取述职报告,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并填写评议票。评议结束后,各单位要本着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的原则,积极回答市民代表疑问,提高现场答复率。会议结束后请认真填写“三民”活动工作信息表(附件1),于11月底前交卫生局政工科。

(三)抓落实,求实效(11月下旬-12月中旬)

对于现场征集到的市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各单位要在现场报告会后3个工作日内进行回收、分类、整理,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办理结束后,各单位请于12月10日前将总体办理情况(附件3)报卫生局政工科。卫生局将组织人员对市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办理反馈和吸收采纳情况进行现场督导落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借鉴以往开展“三民”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主动接受社会批评和监督,不断改进作风,强化服务;要结合全市卫生重点工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进一步摸清问题、理清思路、改进工作,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及时宣传报道活动情况,引导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建言献策,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积极主动地听取意见,虚心诚恳地接受评议,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医疗工作方案范文篇10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内容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重点排查2月10日以后外省返岗职工及就诊患者,发现需要集中隔离的应立即报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联系电话:,采取集中隔离措施。需要居家隔离的,按照单位+社区+行业部门三重叠加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加强场所通风消杀、环境清洁等工作。

2.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流程,严格排查发热病人情况。

3.一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按要求设置预检分诊处、临时隔离室,不得接诊发热患者。如发现发热患者,应立即隔离,并拨打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联系电话:,转至定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就诊。

4.全县门诊部、个体诊所开诊时间另行通知,严格履行医疗机构复诊条件,并严禁接诊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医疗卫生单位强化责任制,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工作方案。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分工,专人负责上报并扫码加入疫情防控排查工作群,细化排查管控工作内容,明确具体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对疫情防控摸排情况全面掌握。并积极配合好工信局、商务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的随时调度工作。工作人员近期外出情况进行细致摸排,该隔离的坚决隔离,坚持切实阻断疫情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