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21:36

信用社调研报告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1

一、××信用社基本情况

××镇座落于××市西郊,交通发达,经济活跃,是全县经济文化重镇。全镇辖21个村(场),三个居委会,居民总户数119****户,总人口51561人,其中农村居民7482户,21630人,稻田面积28167亩,20****年人平纯收入3500元。近年来,在信用社的支持下,××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良种猪、湘黄鸡、农产品加工和瓜果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民营经济和教育已形成地方特色,财税收入占全县的七分之一。

××信用社有营业网点5个,员工29人,其中信贷员7人(含代办员1人)。2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697万元,本年增加1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113万元,全年累放贷款5317万元,累收4753万元,净放563万元,贷占存比例66.4%。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576万元,本年压缩346万元,年末不良贷款占比50.4%,较年初下降13.6个百分点。财务总收入319万元,其中利息收入279万元。贷款收息率5.5%,总支出269万元,实现利润50.3万元,较上年增盈33万元,信用社通过调整经营思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有效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和信用社增效的三赢目标,信用社已实实在在地成为支农的主力军。

二、农户资金需求状况

调查人员分成两个组与××镇党委主要领导和松山、神山、龙唤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座谈,并抽样对上述三个村30户农户和××镇不同类型的10个民营企业进行了资金摸底测算和征求对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意见。

据对松山、神山、龙唤三个不同类型的30户农户和44镇10户民营业主的资金摸底测算,全镇农户种、养、加和民营经济尚有资金缺口2900万元。从数额上看,其需求分布状况是:一般农户备耕资金需求1400万元,占48.3%,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种养加大户贷款需求分别为1400万元和8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需求500万元,占17.2%,个体私营经济贷款需求600万元,占20.7%,产业结构调整和其他行业各需求200万元,分别占6.9%。从时间和行业上看,一般农户20****年1—5月需求资金的有3000户,金额900万元,分别占总农户和总需求的40.1%和31%。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求的有200户,金额250万元,种养加大户需求的有700户,金额500万元,其他经济类的有300户,金额150万元。粮食生产需求250万元,公司加农户模式养鸡需求50万元,良种猪生产需求550万元,瓜菜生产和农机具需求50万元。

从资金需求状况分析,资金缺口最大的主要是农村的种养大户和规模民营企业。如松山村9个村民小组295户,有236户从事规模养猪,其中200户需求贷款达200万元,占该村农户的67.8/%,占全镇总需求的6.9%。被调查的3个村共需借贷的有650户,需求面39%,需贷款金额399万元,其种粮只需24.8万元,占需求量6.2%,规模种养共需331.2万元,占需求量83%。10个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主共需资金1697万元,其需求量占58.5%。

三、信贷资金需求的新特点

本次从座谈和农户走访采集的信息表明,××镇20****年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呈现“四多四少”的新特点,其表现为: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增多,粮食生产资金需求减少。按调查测算全镇信贷资金总需求2900万元,其中粮食生产所需信贷资金仅250万元,户平334元,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种养贷款就达500万元,分别占需求总量的8.6%和17.2%。特别以松山村为龙头的良种猪养殖所需资金达450万元以上。

2.种养加大户资金需求增多,松散型经营户资金需求减少。××镇近几年来,良种猪生产发展速度逾来逾快,20****年出栏8万头,20****年预计达10万头以上。特别是随着广西桂林巨东勤业养鸡公司落户××,“公司+农户”新兴产业模式正在被广大农户接受,农民养鸡积极性空前高涨,预计全年可出棚肉鸡100万羽以上,所需信贷资金将成倍增加。而传统单一的农业户除少数因小孩上学、建房和其他特殊因素尚需小量贷款外,大部分农户资金均能做到自给。

3.民营经济资金需求增多,作坊式经营户资金需求减少,××镇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化工、饲料及农产品加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临街经商户仅门面就达1000间左右,大部分小型零售和家庭经商户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已基本能自己调节资金,信贷资金需求较少,即使需要,一般也是季节性的如春节临时增加仓储所需,随着乡镇企业、国营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和规模民营户的不断崛起,民营经济大户的资金需求十分旺盛。从被调查的不同类型的10户分析,这些户20****计划实现产值2.5亿元,全年共需投入流动资金3510万元,向信用社申请贷款1697万元。如黄华成的雁泰饲料厂,集饲料生产、养猪和贩猪为一体,现拥有年产8000吨猪饲料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出栏2000头的现代化猪场一座,并在广东建立了稳固的牲猪销售网络,计划年销良种猪3.6万头。三项可创值5800万元,利润55万元,该户向信用社申请贷款40万元。

4.教育、科技型新兴产业资金需求增多,传统型产业资金需求减少。××镇目前已大步跨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一般传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逾来逾旺。××镇内有大中专院校、重点中小学校多处,各类在校寄宿学生近万人,已成为本地一项产业。镇党政领导要求信用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促进教育产业的稳定发展来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繁荣。加速富民强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规模种养业的飞速发展,农村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龙唤村的精品瓜果协会、松山村的养猪协会、桂林巨东勤业养鸡公司落户××,连接了协会、公司与农户产业链条,更紧密型的产供销关系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腾飞的翅膀。这些新兴的组织在带动新一轮产业格局形成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更大需求。

从本次座谈和调查中发现,党政领导和农户在对信用社过去服务“三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信用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办法,因户制宜,增大规模种养农户的授信贷额度,短期贷款额度扩大到5万元以内,进一步简化农户担保手续,解决担保难的矛盾;二是迅速改善信用社的服务设施,开通汇兑结算网络,实行电脑通存通兑,增强信用社吸纳资金和核心竞争的能力,方便客户异地存取;三是信用社要跳出传统支农圈子,从服务大农业的视角在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对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信用社的支农思路和资金安排

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态势和旺盛的信贷资金需求趋向,20****年信用社支农的基本思路是:

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农户增产增收的重点项目实行“四优先”。即优先支持粮食生产,优先支持规模种养加大户,优先支持“三有”(有市场、有效益、有偿还能力)民营企业,优先支持科技型新兴产业。对面上一般农户的传统产业在贷款证核定的额度内随到随办。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信贷资金支持农民脱贫致富情况

我县是部级贫困县,北浴、陈汉、柳坪三个乡又是我县的重点贫困乡。农村信用社作为山区各乡唯一向农户和乡村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承担着义不容辞的支农责任,信用社通过组织存款,大量发放贷款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支持广大山区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浴乡现有6个行政村,3300多个农户,13000多人口,其中贫困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帮助这些农户早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北浴信用社立足当地资源环境,发挥山区优势,重点支持了蚕桑、木耳、茶叶、板栗、天麻、雨花菜等种植业和竹木加工、矿泉水、滑石粉等一批具有山区特色的开发项目,其中已扶持种植蚕桑的农户100余户,发放贷款75万元;木耳生产的农户80户,发放贷款40多万元;种植茶叶的农户190户,发放贷款35万元。在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山区特色企业中,该社以扶持生产竹筷、凉席等竹器加工和开发矿产资源为思路,努力支持了竹器加工厂5家,矿泉水厂2家,滑石粉厂2家,累计共发放信贷资金80万元,不仅满足了这些企业的资金需求,而且解决了13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该乡已有1000多户农民在北浴信用社存在着信贷业务关系,贷款支持面累计达到了87%,其中发放小额农户贷款829万元,仅今年,北浴信用社就累计投放贷款392万元,净投放达188万元,全部用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陈汉、柳坪两社在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中也同样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扶持了一大批特色山区产业和项目。如陈汉社发放贷款近100万元,着力支持了朱湾、三河等村养蚕户300多户,蚕桑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发放贷款52万元支持发展规模型养猪专业户3户,其中一户养猪多达300多头。另外向2家竹席加工厂发放启动资金5万元,使这两家私营企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销两旺,产品远销浙江、江苏等地。柳坪社投入贷款4万元,主动支持了由5位农民合伙创办的大型养猪场,该养猪场面积1000多平方米,培育养殖种猪、母猪、二元杂交猪、土杂猪和仔猪等共计3000多头,经营效益年年增长。另外还贷款3万元支持了一个有12名工人投股办成的个体磷矿。

二、扶贫支持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受资金、交通、信息和信用环境等多方面条件限制,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和困难。这些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实力不足,难以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由于山区经济落后,贫困的农户多,收入低,有的农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大部分农户靠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因此山区农村信用社组织存款难度大,导致信贷资金来源少,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入。

二是对一些困难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特别是需求量较大的农户,农村信用社不敢给予支持。主要是因为这些困难户,除了只能解决温饱外,几乎没有还贷收入来源,同时也无任何有价值的物品作抵押担保,出于风险考虑,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这些农户贷款时都十分谨慎,担心贷款到期后收不回,要承担责任。

三是山区信用环境较差,由于山区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持续发展和还贷意识,对信用社发放的贷款,他们错误认为是国家的钱,无需偿还,有的农户借到贷款后当作日常生活开支或其他非生产性支出,造成山区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高,盘活资金难度大。

四是乡村政府欠贷金额大,债务落实难,这几个乡集体债务都分别结欠贷款三、四十万元,因无力偿还,现均已逾期,使得信用社有限的支持力度更加弱化。

三、有关建议和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针对山区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方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联社建议国家应多增加对我县山区农民扶贫资金的投入,不能仅靠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同时在项目上、技术上、信息上应该实行更多的倾斜政策,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下一步,我县山区农村信用社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努力做好支农和帮扶工作:

一是继续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提供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当地农户利用山区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拓新产业,发展新项目,努力。

二是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挖掘优势资源,支持一个好的发展项目,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优质服务,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搜集致富信息,联系市场和技术,搭建致富桥梁,当好农民参谋,多想点子,多出点子,帮助农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3

一、目前信用社统计工作现状

1.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信用社统计人才总体素质不高,统计人员的统计知识、金融理论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欠缺。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对各科目统计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式无法熟练掌握,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

2.基层信用社统计设备配置

当前信用社设备配置普遍比较落后,跟不上金融发展的要求。

3.会计科目分类不细化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原来的农业扩展到国有工商业私营企业等。但信用社统计相应的会计科目没有得到及时的设置,因此本该统计于农村工商业贷款或其他贷款的数据无法能够准确的统计到相关行业,导致统计报表数据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各行各业的数据资料。尤其是设在县城的农村信用社,将对城镇居民发放的个体贷款和私营企业并入农业类贷款中,使得农业贷款数据不确实,统计报表数字参有水分。

4.统计口径不统一现金归属不明确

在现金收支统计上农村信用社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首先是大多数数统计人员都是由出纳兼任,统计概念模糊。基层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的统计人员对《现金收支统计制度》等有关制度规章认识不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全、运用不准,从而在现金收支统计工作中普遍存在项目数据归属不准的问题。二是统计方法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基层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对现金收支数据的统计,至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由于此项工作量大面广、内容复杂,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金收付传票上载明的用途不明确,无法据实归类统计,只能凭个人的主观判断随意归类统计,致使现金收支数字因项目归属不准确而失真。

5.基层信用社人员对金融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首先由于各金融机构激烈竞争,因而在经营理念存在重“业务经营”,轻金融统计,造成部分基层农村信用社偏向重视存贷款等考核目标,而忽视了金融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其次,决策权多集中在上级部门,造成金融统计数据在基层农村信用社利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金融统计工作基本不列入年度业绩考核的范围。

二、针对以上问题信用社标准化建设采取的措施

1、强化软硬件建设,实现金融统计的信息化管理

农村信用社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切实加快金融统计工作电子化建设步伐,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开发门类齐全、便于操作、快捷高效的统计程序、统计软件,改变基层统计人员手工作业的现状。使统计人员将工作重点从单纯汇总数据转移到分析、研究、预测上来,从而大大提高基层信用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强化统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素质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金融统计制度,加大奖惩力度。同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统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树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优良的统计队伍形象。另外要切实加大基层网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辅导与业余自学、考核测试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办法,以确保统计项目归属准确,数据报送及时、完整和真实,具备较强的分析数据和综合判断能力,由业务操作型向业务管理型转变。只有加强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3、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数据共享。

省联社应从信用社统计工作的便捷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入手,在综合系统全面更新换代之际,依托综合系统的网络平台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配套的业务软件,统计软件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省联社统一要求的标准接口程序相兼容,相关数据衔接,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报表数据直接转换为统计相关数据,采取网络传输,逻辑审查,减少信用社统计人员工作量和重复上报数据,使统计数据取之有道,达到降低手工劳动强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目的。借此平台,建立通畅的数据共享渠道,把统计工作和业务管理结合起来,改变单纯为统计而统计的状况,把统计信息集中起来,既方便下载、上报和查询,又能为各基层社使用者、查询者和分析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直接、更真实的金融统计数据信息和资料。

4、改善管理制度,确保规范

加大对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统计质量和统计数据真实性情况、统计资料整理情况、统计信息披露情况、统计信息系统完备性和安全性等情况的检查力度,要把金融机构建立统计协调制度和统计人员履职情况作为统计检查的内容进行检查,确保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的报送。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4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5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19.9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7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21.62%,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1515.4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1305.6万元,财务总支出1673.2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712.9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157.8万元。2003年,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99.4万元,亏损93.7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2000年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569.2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602.8万元,其中2001年缴纳193万元,2002年底缴纳195.5万元,2003年度缴纳214.3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00年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03年底而言,核销2000年底待核销利息125.9万元,缴纳税收214.3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03年度会实现盈利316.5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2.16%,提高到7.3%,增幅9.46%,资本金利润由-5.4%,提高到18.2%,增幅23.6%。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02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65.55%,2003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11.31%,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44.24%,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2002年占66%以上,2003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风波,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截2004年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4、企业破产改制,大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1996年当时常宁市形成一股破产风,破掉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所谓的轻装上阵。企业破产后,换一块牌子,原班人马继续经营。2003年以来,新一轮的破产改制风潮对信用社造成严重危害。原来企业生产经营本身不景气,贷款就大部分形成不良贷款,企业破产改制,使信用社贷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04年9月底止,因企业破产改制,使我市农村信用社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受损。

5、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收回无望,加重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1999年16个基金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归并贷款1186万元,已置换的贷款仍有780万元未收回,还有301万元贷款至今仍未置换。

6、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借款,到2004年9月底止,已逾期或形成呆滞的676笔,金额747万元。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降比对策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要加大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责任到社到人,加强考核。对不良贷款联社确定一个总的降比目标任务和净压缩任务。联社将任务分配到信用社,信用社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按照百分制考核,降比清收任务占大头,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计算工资,加大员工工作压力。

2、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托管。对贷款实施分帐管理。

3、党政机关政法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清欠措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法部门要关心信用社的维权工作,要严厉打击恣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对恶意逃债、赖债者,一经起诉到法院要一追到底,执行到位。对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拖欠贷款由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停职、停工、停薪,不调动、不提拔、不评先政策,并视为下岗分流的主要对象,经委、组织部、监察局对其实行诫勉谈话,签订“军令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4、对破产改制企业所欠贷款以及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实施剥离,由财政予以补贴。

5、对财政、党政机关贷款以及基金会,由上级财政予以拨款解决。

6、责任贷款落实追究制度,加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清收力度。

三、维权现状与思考

(一)、维权工作现状及面临的种种困难

1、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难以突破的一道屏障。2003年10月份常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企业改制办公室,公布改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整体出售企业一共有12家,共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873.7万元,结欠贷款利息523.86万元,共计1397.56万元,企业出售后除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安置职工外,债务清偿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常宁市穗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6年6月6日以厂房作抵押,向宜城信用社申请贷款85万元,现已累欠利息47.9万元,共132.9万元。该企业在此次改制中,整体出售给衡阳一个公司,出售价额300万元,安置职工500万元,该厂欠银行贷款1200万元,其他外债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向改制办申报债权,但改制办以企业职工安置无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为由,拒不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使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步履艰难。

2、法院在处理改制企业案件时过于谨慎,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无法左右的制约因素。我市实行企业改制是从1997年开始,常宁市城关、松柏、柏坊3个信用社在4个企业的310.86万元贷款,因企业破产将无情破掉,贷款将成一张空白纸。常宁市氮肥厂破掉松柏农村信用社贷款195.6万元,常宁市桐梓水泥厂破掉柏坊信用社贷款27万元,常宁针织厂破掉城关信用社贷款10万元,宜城社68.26万元,联社营业部10万元。2003年常宁市政府正式成立了企业体制改革办公室,据了解企业改制是破产和整体拍卖两种形式,企业绝大部分是负债经营,在公布第一批改制企业中,有三个企业在我市3个信用社的84.5万元贷款,受到损失,分文难收。目前,已经宣布破产的常宁市第一水泥厂,通过法院主持召开债权人会议,宣布所有银行债务清偿率为零。此厂破掉2个信用社共57.2万元贷款本息,其中联社营业部39.2万元,板桥信用社18万元。常宁市松柏木材公司已进入改制程序,实行政策性破产,该公司总资产为492万元,总负债达937万元,在松柏信用社贷款40万元,信用社依法起诉而法院却不予受理,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血本无归。常宁市群英大厦在城关信用社贷款56.2万元,随着群英大夏法人代表更换,新官不理旧帐,拒签贷款催收通知,现已超过诉讼时效,在今后改制过程中,信用社的贷款将损失贻尽。据调查统计,由于企业改制影响已确定全额损失的贷款本金2642.75万元,利息1770.66万元,共计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将受到损失。

3、企业破产废债是企业改制争先恐后的内在动力。企业利用改制甩掉债务包袱后改头换面又正常生产和经营。原常宁县氮肥厂,成立于1970年,坐落在常宁松柏镇大渔湾,生产主导产品氮肥,企业性质属县办国有企业,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水口山支行,该企业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当时开户行水口山支行受信贷规模的控制,1993年8月27日由工商水口山支行担保,在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1994年2月3日、1995年12月20日用该厂房产抵押(未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分别借款30万元和15.62万元,三次共计贷款195.62万元。同时该厂95年8月2日又向宜城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用该厂房产作抵押贷款50万元,当年偿还部分贷款本金16.14万元,下欠33.86万元,1996年2月份该厂为逃废银行债务,以资不抵债为由,向常宁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后,成立企业破产清算小组,宜城信用社贷款本金33.86万元,松柏信用社本金195.62万元,合计贷款本金229.48万元及所欠利息清偿率为零。企业被法院宣布破产后,由市政府牵头,对氮肥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穗旺氨业有限公司。企业换壳换牌后,原套人员生产原产品。该企业破产一共破掉银行1270万元贷款和400多万元的其他债务。

4、企业改制对常宁市农村信用社造成的影响。由于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改制的目的是减小政府压力和逃废债务,而不是通过改制促使企业重新发展,误导部分企业纷纷申请破产和其他形式的改制,导致镇村企业跟着申请破产改制,甩掉债权人的债务,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产生负面效果。常宁市主要是城关、宜城、松柏、联社营业部、柏坊、官岭、宜潭、盐湖等8个信用社,由于企业贷款多,损失也就最大。目前决定改制和已经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14个,贷款2642.75万元,利息1770.69万元,可能全部受损。

(二)、维权思考与维权举措

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体制以及历史形成的种种原因,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而企业改制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农村信用社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法制和行政都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维权的现实情况下做好维权工作值得深思。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5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20****年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200×年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20****年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20****年栽培量就达1.2亿筒,实现产值1.6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20****年90万元、20****年155万元、20****年306万元、2005年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20****年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20****年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20****年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20****年,××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2005年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20****年辖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就20****年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万元,占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长7.7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军”,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6.3%。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从20****年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20****年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98万元,增长了6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如: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20****年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2005]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4.要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敦促司法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5.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经济布局,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扶持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业务规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1.要充实资金实力。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VI标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主动到农村信用社存款;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度。同时,积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服务工具、服务方式上有所突破,尽快开通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卡等便民业务,以此带动服务质量的总体改善,提高吸储能力和同业竞争力;通过注重市场营销,督促有关部门逐步消除相关歧视性政策,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公关工作,增加政府部门、企业、机关团体、农村财政性存款比重,在与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掘信用资源的潜力,获得充分的资金来源,并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6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信用社同中国整个经济社会一样,受益于这场源自体制深处的变革,尤其是自2003年国务院启动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在时代大潮的涌动中,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改革开放精神实质,逐步完成着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1、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作为与供销社、农业合作社并驾齐驱的三大合作社之一的农村信用社,发轫于草根,在30年改革中管理体制几经变迁。在1978年之前,农村信用社曾两次划归农业银行管理,先后下放给、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1974年由人民银行管理。1978年之后,农村信用社共经历3次管理体制变革。1979年,根据国务院要求,农村信用社重归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其管理监管职能由人民银行行使。2003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各省政府基本采取设立省联社的方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迈出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步伐。

2、市场化运作方向日渐明晰。农村信用社设立之初走的是纯合作化道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化模式已逐渐露出种种弊端,合作化已有名无实。自2003年启动改革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纷纷组建县级联社、合作银行、商业银行,规范股权,增发新股,建立“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良性运作的治理模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积极筹划上市,为今后谋取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3、风险化解,实力增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化解风险,并进一步加大针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从改革的效果看,改革的目的已初步达到。

二、农村信用社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竞争与挑战

1、金融业激烈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域观念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入世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遭遇到外资银行的强势竞争,他们在增强竞争力、巩固大中城市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转变经营战略,重新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陆续回到农村地区拓展市场,与农村信用社争夺优质客户。而农村信用社这些年来信贷支农服务不到位,“三农”发展资金未得到有效满足,甚至由于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出现了资金富余,资金营运效益水平受到严重遏制,这一变化,对处于弱势竞争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邮政体制改革对农信社的巨大挑战。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出,给农村信用社经营留下了发展空间,但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实现了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标志着酝酿多年的邮政储蓄银行终于破茧而出。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竞争对手,且在网络科技、品牌集团、发展基础等发面竞争中占有优势。

3、农村金融市场重新“洗牌”的挑战。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勾画了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格局,提出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经营重心下移,在县域范围和农业产业化领域对农村信用社形成了直接挑战,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标志对农信社全面同质化竞争即将展开,1月20日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农村地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速和加剧,前不久在四川、吉林试点的村镇银行已成功挂牌,各种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在酝酿中。2007年1月16日《金融时报》讯:银监会收到民生等7家商业银行提出到农村地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的申请,汇丰、渣打以及格莱派信托公司等外资机构也表示希望到农村改革地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种种迹象表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独霸一家的时代已经结束,所具有的优越性将会消失,面临的挑战也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化规则的出台,必将改变现在农村信用社垄断局面,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缓解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并存,将会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而且促使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机遇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不变,仍然面临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首先,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的重中之重,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农村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为我们农村信用社加快、超越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改革发展的又一春天来临。

其次,当前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发展、保民生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同时实施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行家电、农机下乡补贴办法,到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农业基础设施达3700亿元,这为我们农村信用社拓展存贷款业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第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力度不减,气氛不变。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信用社有了更深的认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大幅度提升,为我们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浓厚氛围。

三、问题

经过几年的改革,农村信用社逐步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员工热情空前高涨,改革氛围持续优化,但农村信用社毕竟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金融机构,老思想、老体制难以一步改革到位,目前,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思想解放仍不够。改革开放30年社会各界形成的最大共识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在持续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但部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改革认识不足,盲目乐观,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变化。

2、内部治理仍存在问题。虽然在2003年改革中,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农信社的产权结构分散,存量股权仍不明晰,委托—机制实际上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股东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公司治理形似大于神似,内部人控制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3、考核机制仍有待完善。近年来,信用社虽然一直在强调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现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以绩效挂钩为手段的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实质和形式过于单一,各基层行社职工被动地接受各项任务指标的考核,造成主动性不强,由于年复一年变化不大的考核模式,员工逐渐失去了主动开展业务的激情和动力。

4、管理制度仍显滞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仍存在滞后性,很多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业务流程、内部制度等方面存在环节多、层次复杂、零散、上下不统一、不成体系的问题。这造成了在实施过程中,工作效率低,提高了成本,基层社员工操作起来难度大,甚至在检查中,由于制度执行标准不统一,产生很多歧义。

四、农村信用社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在同行业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中,建议农村信用社强抓信贷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可持续发展。

1、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加快支持“三农”发展步伐。

服务好“三农”,既是农信社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举,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一是每年组织两至三次“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为城乡居民宣传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品种,扩大正面影响,增强金融服务水平。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满足广大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三是要积极引导成立农村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协会为纽带的联保贷款,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四是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2、积极支持个人投资、消费资金需求。

个人信贷业务一直是农信社业务经营的“短板”。要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拓展个人信贷业务。落实专门业务拓展人员,对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地理位置较好的房地产项目全面开展按揭贷款业务,特别要重点支持个人首次置业的贷款需求。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稳妥推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特别是城区信用社,要加大拓展力度,抢占城区市场份额。同时,要积极拓展以优质资产为营销主线的个人信贷业务,做活个人信贷业务。

3、积极支持优秀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信贷支持群体,也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主要对象。

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通过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社团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加强对技术进步型、科技实用型、产业优化型、环保节能型、区域特色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抓实抓好对辖内企业的调查建档和建立业务关系工作,并作为年终信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要借助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推行公司担保贷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贷款难的老问题。

4、积极支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产业将是国家未来几年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的重点行业,要抓住机遇,加强对当地重点医院、重点学校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广西农村信用社是广西人的银行、是植根八桂大地的银行、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银行”的作用,以此扩大信用社的社会影响力。一要主动与重点医院、重点高中、重点大专院校的沟通,宣传信用社的政策,联络感情,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二要积极进行信贷支持,力争与有信贷需求的优质事业单位客户建立信贷关系。三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通过代收款、工资、代收税费等业务,做好以贷促存、以存活贷工作。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7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9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19.9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9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21.62%,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1515.4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1309.6万元,财务总支出1673.2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712.9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157.8万元。2003年,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99.4万元,亏损93.7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2000年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569.2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602.8万元,其中2001年缴纳193万元,2002年底缴纳195.5万元,2003年度缴纳214.3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00年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03年底而言,核销2000年底待核销利息125.9万元,缴纳税收214.3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03年度会实现盈利316.5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2.16%,提高到7.3%,增幅9.46%,资本金利润由-5.4%,提高到18.2%,增幅23.6%。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02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65.55%,2003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11.31%,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44.24%,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2002年占66%以上,2003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风波,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截2009年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4、企业破产改制,大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1996年当时常宁市形成一股破产风,破掉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所谓的轻装上阵。企业破产后,换一块牌子,原班人马继续经营。2003年以来,新一轮的破产改制风潮对信用社造成严重危害。原来企业生产经营本身不景气,贷款就大部分形成不良贷款,企业破产改制,使信用社贷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09年9月底止,因企业破产改制,使我市农村信用社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受损。

5、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收回无望,加重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1999年16个基金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归并贷款1186万元,已置换的贷款仍有780万元未收回,还有301万元贷款至今仍未置换。

6、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借款,到2009年9月底止,已逾期或形成呆滞的676笔,金额747万元。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降比对策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要加大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责任到社到人,加强考核。对不良贷款联社确定一个总的降比目标任务和净压缩任务。联社将任务分配到信用社,信用社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按照百分制考核,降比清收任务占大头,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计算工资,加大员工工作压力。

2、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托管。对贷款实施分帐管理。

3、党政机关政法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清欠措施,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法部门要关心信用社的维权工作,要严厉打击恣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对恶意逃债、赖债者,一经起诉到法院要一追到底,执行到位。对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拖欠贷款由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停职、停工、停薪,不调动、不提拔、不评先政策,并视为下岗分流的主要对象,经委、组织部、监察局对其实行诫勉谈话,签订“军令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4、对破产改制企业所欠贷款以及原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实施剥离,由财政予以补贴。

5、对财政、党政机关贷款以及基金会,由上级财政予以拨款解决。

6、责任贷款落实追究制度,加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和清收力度。

三、维权现状与思考

(一)、维权工作现状及面临的种种困难

1、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府行政行为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难以突破的一道屏障。2003年10月份常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企业改制办公室,公布改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整体出售企业一共有12家,共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本金873.7万元,结欠贷款利息523.86万元,共计1397.56万元,企业出售后除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安置职工外,债务清偿成为一句空话。例如常宁市穗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6年6月6日以厂房作抵押,向宜城信用社申请贷款85万元,现已累欠利息47.9万元,共132.9万元。该企业在此次改制中,整体出售给衡阳一个公司,出售价额300万元,安置职工500万元,该厂欠银行贷款1200万元,其他外债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向改制办申报债权,但改制办以企业职工安置无法解决,影响社会稳定为由,拒不偿还信用社贷款本息,使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步履艰难。

2、法院在处理改制企业案件时过于谨慎,是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无法左右的制约因素。我市实行企业改制是从1997年开始,常宁市城关、松柏、柏坊3个信用社在4个企业的310.86万元贷款,因企业破产将无情破掉,贷款将成一张空白纸。常宁市氮肥厂破掉松柏农村信用社贷款195.6万元,常宁市桐梓水泥厂破掉柏坊信用社贷款27万元,常宁针织厂破掉城关信用社贷款10万元,宜城社68.26万元,联社营业部10万元。2003年常宁市政府正式成立了企业体制改革办公室,据了解企业改制是破产和整体拍卖两种形式,企业绝大部分是负债经营,在公布第一批改制企业中,有三个企业在我市3个信用社的84.5万元贷款,受到损失,分文难收。目前,已经宣布破产的常宁市第一水泥厂,通过法院主持召开债权人会议,宣布所有银行债务清偿率为零。此厂破掉2个信用社共57.2万元贷款本息,其中联社营业部39.2万元,板桥信用社18万元。常宁市松柏木材公司已进入改制程序,实行政策性破产,该公司总资产为492万元,总负债达937万元,在松柏信用社贷款40万元,信用社依法起诉而法院却不予受理,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血本无归。常宁市群英大厦在城关信用社贷款56.2万元,随着群英大夏法人代表更换,新官不理旧帐,拒签贷款催收通知,现已超过诉讼时效,在今后改制过程中,信用社的贷款将损失贻尽。据调查统计,由于企业改制影响已确定全额损失的贷款本金2642.75万元,利息1770.66万元,共计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将受到损失。

3、企业破产废债是企业改制争先恐后的内在动力。企业利用改制甩掉债务包袱后改头换面又正常生产和经营。原常宁县氮肥厂,成立于1970年,坐落在常宁松柏镇大渔湾,生产主导产品氮肥,企业性质属县办国有企业,开户银行工商银行水口山支行,该企业由于缺少流动资金,当时开户行水口山支行受信贷规模的控制,1993年8月27日由工商水口山支行担保,在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1994年2月3日、1995年12月20日用该厂房产抵押(未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分别借款30万元和15.62万元,三次共计贷款195.62万元。同时该厂95年8月2日又向宜城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用该厂房产作抵押贷款50万元,当年偿还部分贷款本金16.14万元,下欠33.86万元,1996年2月份该厂为逃废银行债务,以资不抵债为由,向常宁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后,成立企业破产清算小组,宜城信用社贷款本金33.86万元,松柏信用社本金195.62万元,合计贷款本金229.48万元及所欠利息清偿率为零。企业被法院宣布破产后,由市政府牵头,对氮肥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穗旺氨业有限公司。企业换壳换牌后,原套人员生产原产品。该企业破产一共破掉银行1270万元贷款和400多万元的其他债务。

4、企业改制对常宁市农村信用社造成的影响。由于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改制的目的是减小政府压力和逃废债务,而不是通过改制促使企业重新发展,误导部分企业纷纷申请破产和其他形式的改制,导致镇村企业跟着申请破产改制,甩掉债权人的债务,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产生负面效果。常宁市主要是城关、宜城、松柏、联社营业部、柏坊、官岭、宜潭、盐湖等8个信用社,由于企业贷款多,损失也就最大。目前决定改制和已经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14个,贷款2642.75万元,利息1770.69万元,可能全部受损。

(二)、维权思考与维权举措

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体制以及历史形成的种种原因,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而企业改制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农村信用社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法制和行政都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维权的现实情况下做好维权工作值得深思。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8

****县地处****州西北部,面积104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属高原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霜冻时期漫长,干雨季节分明。20****年末,总人口6.42万人,辖19个乡镇,83个村,农村人口占78.93%,少数民族人口占91.59%。全县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有耕地6700公顷、主产青稞、胡豆、土豆等。草场面积70万公顷,大牲畜存栏一般在40万头,年出栏在6.6—7万头左右。

(一)经济金融状况

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万元,增长6.3%,低于全州水平6.5个百分点,列全州倒数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只增长2.2%,低于全州水平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2.6%,低于全州水平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3%,低于全州水平11.9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86元,为全州水平的49.04%,增长5.5%,低于全州水平6.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167元,高于全州水平82元,主要原因是该县地处川、青、甘三省交界处,且多数居民具有经商做生意的传统,从事第三产业的收入比较高,生活比较富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00万元,增长4.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50万元,增长15.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587万元,列全州第11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199万元,列第9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980万元,列全州的第10位,增长幅度27.2%,列全州第1位。该县金融机构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而能为农牧民提供信贷服务,支持农牧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

(二)贫困人口及大骨节病患者状况

据调查,****县有贫困人口11386人,占农牧业人口数的18.25%,根源是因病致穷致困。据了解,****县是大骨节病的重灾县之一,20****年底,共有大骨节病患者人口11540人,占农村人口的22.77%,其中:一度患者占39.38%;二度患者占50.22%;三度患者占10.4%。在三级大骨节病患者中,前两度患者属失去或基本失去劳动能力。相关部门专家潜心调查研究多年也未找到病因和根治方法,到目前为止,唯有采用异地搬迁、更换粮食、蔬菜食物、改善饮用水源等方法,缓解大骨节病患者的病症,使病患重灾乡村的儿童和青年远离病源威胁和折磨。

二、农村信用社近5年支持扶贫和患病群众情况

(一)帮助大骨节病区农牧民改善居住条件

20****—20****年,****县农村信用社采用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向大骨节病患者家庭及贫困农户180余户发放贷款80余万元,支持他们修建房屋达3420平方米,改善了贫困群众及大骨节病患者的居住条件。

(二)帮助大骨节病区农牧民改变生产方式

积极利用贷款投入方式,支持病区农户逐步改变原始生产方式,增加生产收入,提高生活水平。20****—20****年间,仅该县的垮沙信用社就向当地农牧民发放贷款达290余万元,支持农牧民购置小四轮拖拉机5台、购买种籽和化肥40余吨、帮助18户患病群众实现异地搬迁和6户重患群众及时治病。

(三)帮助大骨节病区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该县病区的柯河、安羌、垮沙、查理、各莫、河支等信用社累计向大骨节病患者和贫困地区农户发放贷款1680余万元,支持他们发展生产和解决上山采集中药材时购买生产生活必须品的资金困难,使贷款农民在发展生产和多种经营中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

(四)帮助大骨节病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该县农村信用社积极动员职工发扬互助友爱精神,积极捐资捐物,帮助大骨节病患者及贫困农牧民解决小孩上学困难。据统计,20****—2007年5月期间捐资捐物达3万余元,帮助13名贫困农牧民孩子解决了上学困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

在****州,由于金融机构相对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持“三农”的服务职责,而农村信用社因其结算渠道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部门,使得筹集信贷资金比较困难。按照银行业由存款约束贷款的原则,在存款增长规模受限的状况下,就不可能有贷款投入的较大增长。以****县为例:2007年5月末,农村信用社存款为6248万元,按法定存款准备金10%和备付金5%计算,可用资金规模只有5311万元,而该县贷款规模已达5551万元,缺口资金部分是向人民银行申请1000万元支农再贷款解决的。据调查了解,该县大部分农民具有经商做生意的习惯,加之农牧业生产和大骨节病防治及扶贫等需要较大的信贷资金投入。但就****县农村信用社而言,除加大筹集存款增加贷款投入外,只能向人民银行申请增加支农再贷款来增加对“三农”的贷款投入。

(二)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有限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为千家万户、居住分散的农牧民,单笔业务金额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而言较小,经营办理金融服务业的时耗和经营成本高,并且有的服务还需爬山涉水到农民家里才能完成。因而所需人力资源相对其同样业务的其他商业银行要高出许多倍农村信用社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其做好“三农”服务的主要制约。以****县为例:全县19个乡、镇中有6个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机构,分社3个共有农村信用社服务网点15个,有从业人员30人。由于受经营规模和经营核算的制度限制,已多年未根据业务发展和对农牧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的客观需求合理增加从业人员。

(三)可利用的信贷政策有限

财政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财政资金的无偿性与信贷资金的有偿性筹集和运用。作为农村信用社其服务网点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增加了筹集的难度和成本,在存款规模扩增有限的条件下,无法有效扩大贷款投入来支持“三农”及扶贫工作。而贷款投入的第一原则是偿还并付息,这就要求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入必须要有经济效益贷款到期必须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因此,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在安排思考信贷投人扶贫时,首要是考察贷款投放出去是否能为借款人增加经济收入来衡量贷款是否安全。

(四)金融机构介入有限

由于****县金融机构设置单一,承担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只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保险业务在农村基本是空白,邮政储蓄部门目前只办理存款和汇兑结算业务。而县级农业银行因其管理体制所限也基本没有涉足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农村和农户信贷业务领域,形成该县能为农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大骨节病患者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是农村信用社,这就使得没有农村信用社机构乡的农牧民在本乡内享受不到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五)贷款投入的安全性问题

金融机构由其资金筹集的有偿性决定了其贷款发放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安全是贷款发放的第一原则。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大骨节病患者治穷致富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担心贷款的投人与安全的矛盾心理。担心贷款投入后不能发挥经济效益,不仅给贷款农户增加负担,还将形成贷款风险而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贷款的安全性成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大骨节病患者治穷致富的首要问题。以****县为例:近五年,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的涉及大骨节病患者生产、生活、治病、修建住房、孩子上学、经商等近21300万元贷款中已经形成不良贷款约192万元,占9.62%,其中:逾期19万元、呆滞173万元。

(六)贷款利率问题

由于农村信用社属商业性金融机构,国家没有赋予经营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职能。因此,在信贷扶贫中的贷款利率定价是执行国家统一的利率标准,没有实行优惠的低利率的权利。农村信用社最大权利也只能是在对贫困农户贷款的利率浮动上执行少上浮或不上浮。

四、思考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

****州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惠民行动之一。今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杜青林同志赴****州检查指导工作时,亲临大骨节病重病区的壤塘县开展调研慰问工作后提出要“把扶贫开发和大骨节病综合防治作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的重要工作”。杜书记在讲到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作时提出“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他要求五年内,要使大骨节病区群众有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一个适应发展的生产条件。这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州大骨节病患者的深切关怀,更是****州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富裕新****的历史机遇。一是州级金融机构和涉及大骨节病重病的金融机构的员工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仁爱”之心,为****州大骨节病患者所想、所急,视病患者为亲人,采取捐筹等方式为遭受疾病折磨的农牧民群众解决一些目前生产生活中的临时困难。二是了解和掌握情况,寻找工作措施和办法。要着眼长远思考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并付诸实施。可通过实地调研或向相关部门了解掌握辖区大骨节病患者生产、生活困难等情况,便于工作主动。三是从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富裕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能动性。不解决大骨节病患者群众的治穷致富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要实现全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富裕的新****是不全面的。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镇共辖29个行政村,共有7000余户、2.7万口人,6.1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大镇。这几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政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确定了“135”总体工作思路和三大战略,突出了规模养殖业发展,使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兴农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和中申、南姚、西郭、马军庄4村为中心的肉鸡养殖,后元头、桃沟、茨洼3村为中心的蛋鸡饲养,××、董村、孙村、上水沟、大尾沟5村为中心的生猪繁育,庄尔头、南窑、冷泉、东五庄、乔水沟为中心的肉牛生产“四大基地”,目前全镇已存肉牛3000头、羊1.5万只、猪2万头、鸡10万只,共培育发展养殖企业(公司)5家、养殖专业村17个、养殖专业大户150户,年均产量与产蛋量分别达到745吨和680吨,仅此年实现收入3062万元,人均收入1200多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信用社共有员工15人,农村信用联络站70个,担负着镇企、镇村、镇民的金融服务重担,是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全社拥有社员股金319.7万元,储蓄存款6580万元,信贷资产4558万元,存贷比例为69.27%,备付率达8.29%,各项业务发展在全县处于中上游水平。自去年实施“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和开展“求和谐树形象创佳绩”主题竞赛活动以来,他们清理发展思路,瞄准“三农”方向,围绕政府规划,调整信贷结构,把规模养殖当做支农惠民和“求树创”活动的核心内容来抓,全社累计发放贷款2100万元,100%用于了“三农”,其中养殖业占到42.2%。今年三个月,累计发放贷款225万元,养殖业达到90%。从而,使镇政府规划落到了实处,使广大农民收到了实惠,也使信用社业务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信用社形象得到进一步创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勤汇报多沟通,取得各级领导支持。发展养殖投资小,风险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他们抓住优势,广泛宣传,确定项目,加强汇报,得到了各级党政与县联社的重视与支持。镇党委政府在立项时反复征求信用社意见,信用社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向镇党政汇报支持发展情况,政社配合共同下乡进户调查摸底,共同检查督导狠抓落实,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推进了规模养殖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向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汇报,取得了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项目上各个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市联社张保安理事长、县委裴良杰书记、李尧林县长、银监办王新民主任、县联社卫永虹理事长等领导先后数次亲临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特别是联社包片副主任杨国辉蹲点帮助,亲自听取汇报,亲自下乡调查,亲自开会研究,亲自查看资料,使他们增强了信心,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加快评级授信。无论企业还是农户,凡申请发展养殖要求贷款的都必须经过评级授信,必须获得信用资格证书,必须在信用社建立档案。获得信用证的基本条件是:信用度良好,无不良贷款记录,是当地常住居民,入有一定额度的股金,经过村级评审小组考察研究同意,由信用社挂牌颁证,报县联社审查备案。今年,他们把评级授信当做一项中心工作和贷款发放的基本方式,所投放的贷款对象基本上全部给予了评级授信。截止目前,全社共评定了2个信用企业、7个信用村和176个信用户,已发放信用贷款220万元,占总贷款98%。这些信用户中,其中养殖企业1个,被确定为养殖基地的行政村10个,规模养殖户55个。目前此项工作正在与规模养殖同步发展,呈现方兴未艾势头。

三是抓典型育基地,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典型引路,是他们支持发展养殖业中的一条成功做法。位居闻垣路以东、××北部、近临桐城侯村地界处有一家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由县人大代表、冷泉村党支部书兼村长刘文玉2004年创办,是一家融玉盛油脂、富农饲料、肉牛繁育为一体的综合养殖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油榨为原料——饲料深加工——发展肉牛业”的一条龙产业链条,现已建成拥有年产衣用油3500吨、加工棉葵榨1.4万吨、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和500吨草药饲料添加剂、存栏肉牛1000头、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4600万元的现代化龙头企业。近年来他们与其建立了固定而融洽的信贷关系,无数次进厂调研座谈排忧解难,先后10余次发放贷款给予支持,现有贷款余额310万元,今年又被率先评定为甲级信用企业,授信600万元,并拟投入250万元帮助扩改扩规,上马一个屠宰厂和一座大型冷库,为公司腾飞打造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兴农”的引领带动下,公司所在地冷泉村已发展成为肉牛饲养基地,拥有规模养殖户15户,栏存肉牛208头。邻近的庄尔头、南窑、马家庄、东王庄等村也成为养殖基地的开发对象。

地处镇南丘陵地区的乔水沟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级信用村创建“双试点”村,其主要产业就肉牛养殖,全村共有养牛重点户27户,饲养肉牛320头,年收入达155万元,户均收益3700元。去年12月,他们协同镇政府在该村组织召开了规模养殖支农再贷款发放现场会,推动了本村养殖业发展,也带动了附近各村走上了养殖之路。

后产村是一个仅有1300亩耕地、4个自然村、102户、508口人组成的联合行政村,为解决地少人口多、农民增收难得矛盾,村委会积极响应镇政府和信用社号召,初步铺开了养殖规模,眼下全村养殖户已达30多户,其中养羊12户1500只,养猪8户300头,养牛10户100头。今年村两委进一步扩展规模,做出了创建信用村和建设养殖基地的规划,提出了贷款申请,信用社根据后产村村风正、民风淳、讲信用、人勤劳、前景好的特点,正在考察培育信用村建设,已为13户进行了评级授信,为5户发放了12万元的养殖贷款。

四是明任务抓考核,落实信贷人员发展养殖责任。由于受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响应和本县“五起案件”的中伤,使一些信贷人员产生了危贷、惧贷、少贷、不贷心理。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以往“考收不考放”的业务经营考核办法,把放款多少、存贷比例高低、评级授信好劣、支持养殖任务完成列入了考核内容,给每个信贷员下达了放款支农职责指标与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社7名包片信贷员,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变过去推推动动为主动登门入户,实现了扩股、评级、放款、收贷、结息一条龙全程服务。

(三)存在问题

从支持发展养殖业进展情况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1、舆论宣传不够,部分干部、群众、信贷员、联络员对发展养殖不重视、不理解,缺乏主动性。兴农养殖有限公司老板刘文玉近日随李尧林县长、逯光耀副书记参加了工农联合国际促进会,同不少外国商人见了面,他们印刷的宣传材料受到与会客商的青睐,使他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也使信用社受到启迪。2、领导已经重视,但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规模养殖已成为全镇人民的行动目标和主导产业,但究竟达到什么目标,采取哪些对策,如何打响这一品牌,人人心中无数,尤其是各村盲动性较大。3、规模养殖大发展,信用社资金仍然匮乏。据初步调查测算,今年该镇3个养殖企业,4个养殖基地,17个养殖重点村和广大农民约需专项资金2500万元,而信用社当年存款计划仅为1200万元,贷款发放计划只有1500万元,明显呈供不应求态势。4、单村单户经营,缺乏必要的联合。兴农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中采取了“公司+基地+加户”的方式,初步具备了经济合作社邹型,但全镇仅有1家,而且覆盖不全面,条件也不成熟,使个体经营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有碍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四)几条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养殖走向社会。舆论宣传对内面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对外面向社会,宣传业绩,推介产品,使××养殖走向高层、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取得人们的广泛认可、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为做大做强规模养殖创造优良的环境氛围。

2、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远近期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执政一届,造福一方,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拿出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让全镇在规模养殖上,同念一本经,同唱一个调,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3、启用能人,组建有利于规模发展的养殖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是新型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有利于把分散的、个体的、单一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形成拳头,创立名牌,挺进市场,是进一步拓展规模养殖的必需途径。因此要结合当地实际,启用经济能人名人,选择合理项目,组织一个或若干个合作社,使养殖业走向规模化、集团化、高效化轨道。

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篇10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表现

由于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一些历史渊源,农村信用社在日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操作风险,但最为普遍、影响较大的还是会计和贷款操作风险。

1、会计操作风险

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分散,办理的业务额小、量大,且工作人员偏紧,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多岗等现象,因而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内部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内部制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人为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有意无意地弱化和降低了内控机制的效能和作用,因而容易诱发各类风险。

现象一:信用社人员编制不足,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对一些岗位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有些内部短期交接不规范,从登记的书面交接记录看,交接内容笼统简单不具体,缺少监交人,交接责任不清;一些信用社、分社内勤人员执行会计制度不到位,对业务凭证、账表不换人复核,重要空白凭证购入、出库、使用、销号一人经手,在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配备不尽合理,业务交接频繁的状态下,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潜在一定的风险。

现象二:现场稽核检查发现,部分临柜人员对操作系统知识了解甚少,只能应付一般性操作,对于主动预防高科技犯罪未能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临柜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做到人走机退,人离章收,计算机操作密码不能定期更换,个别员工使用简单密码甚至直接将密码交付他人使用,将个人感情和对同志的信任无限扩张,凌驾于制度之上。由此可能引发经济案件。

现象三:综合网络上线后对存款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个别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流程操作,违规为没有带身份证的储户编造证件号码、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业务时不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挂失手续。某信用社在办理储户张某储蓄存款业务时,随意为其编写身份证件号码,导致真实的身份证持有者马某不能在辖内信用社办理储蓄业务,引发纠纷。

现象四:一些信用社的储蓄临柜人员,不按规定流程操作,不重视凭证审核,经办的储蓄存、取款凭证要素不齐,有些没有储户签名确认,有些签名与储户姓名不符,又无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有些信用分社、储蓄所在主社调取现金时出具的凭证既无预留印鉴又无经手人签字,使会计凭证失去了其应有的证明作用和法律效力。

现象五:随着柜员制运行模式在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行,原有的“双人临柜,换人复核”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单人单机单岗是柜员制的特点,在目前信用社监督机制滞后,事后监督岗位缺失的情况下,有的信用社要求会计经理兼职对柜员办理业务进行复核,由于其自身工作繁忙,复核工作力不从心,只能简单的汇总装订。因而,柜员制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靠的只是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能力,如若再不加强对柜员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单人操作形成的风险就会聚集和凸显。

2、贷款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中长期累积的结果,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信用社缺乏稳定的内外经营环境造成的,既有贷款操作不当引起的,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看,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形成风险的居多。

现象一:在信贷检查时发现,部分信贷人员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贷前调查不深入细致,仅听借款人的自我介绍,对借款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资信状况、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情况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评估,贷前调查报告内容简单,不能全面如实反映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没有真正发挥贷前调查的作用;贷时审查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信贷员、农贷会计相互依赖,责任不清,柜台监督简单化,使一些违规违纪贷款在个别社屡禁不止。某信用社信贷人员对熟人郭某冒用李某的贷款证、身份证等手续办理贷款3万元,不坚持贷时审查制度,会计人员发放时也没有认真核对借款人的身份证件,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没有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季度清收利息找到李某时,被告知其相关证件早已丢失,贷款一事本人根本不知情,信贷员再去找郭某时,该郭以做生意为名长期外出不归,导致此笔贷款形成风险。

现象二:个别信贷员对到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不够,电话催收多,上门催收次数少,有些催收通知书没有借款人签名,有些没有书面催收通知书,使贷款法律时效丧失;有些贷款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信贷人员催收不及时,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借款人信用观念发生质变,进而出现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1998年某信用社给个体户朱某发放周转性贷款30万元,贷款初期该贷户清息及时,信用观念良好,随后几年历任信贷员放松了检查和催收,其按季度清息也变成按年清息,后来逐渐发展到既不还本又不付息,无奈之下信用社诉至法院,由于信贷人员催收时没有下发书面催收通知书,法院审理时,朱某辩称最后一次清息行为不是自己所为,是信用社为延续法律时效垫付的利息,该贷款诉讼时效已过,法院要求双方再出示新的证据以做出判定。

现象三:信用社办理的个别抵押贷款不合规。1997年某信用社给私营企业主庞某办理房产抵押贷款40万元,其房产登记抵押及财产共有人承诺均由该庞提供,信贷人员未认真核实相关资料,未要求财产双方当面书写抵押承诺书并亲笔署名,后因其经营亏损无法还贷,经多次催收无果,信用社依法起诉,法院审理后认定,贷款事实清楚,借款主合同合法有效,庞某应归还借款,但抵押合同不合法,信用社无权对抵押房产进行处分,理由是贷款之前该庞夫妻已协议离婚,抵押房产划归其妻所有,该庞的抵押行为属于侵权,导致信贷资金沉淀。

现象四:综合业务网络上线后,全面加强了对贷款的授信授权控制约束,超权、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个别信用社工作人员为发放人情跨区贷款,放弃制度原则,对涂改的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地址不加核实就办理贷款,后任信贷员催收贷款时才发现借款人不是辖内居民,仅从信贷资料看手续齐全无任何瑕疵,如果不采取上门核对的办法难以发现此类跨区贷款。

由此可见,会计、信贷工作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不容轻视。

二、操作风险成因简析

事实证明,操作风险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成因,寻找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已刻不容缓。从客观实际看,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具有面广,居住分散,存贷款业务金额小,笔数多等特点,加之在一些信用社由于受人员配备限制,兼职兼岗现象短期内难以避免。但从主观上看,操作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培训力度,但由于部分员工进社后培训时间短,对业务操作流程一知半解,只能是干中学,学中干,没有真正弄清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内涵,使不规范的操作和错误观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同时,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对全员的风险意识教育,放松了法规制度的学习,造成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合规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2、内控机制有效性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个别信用社主任不重视自身政治业务学习,政策制度观念不强,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自身带头违规违纪,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纠正。目前,对柜面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主要依赖于信用社主任及会计经理,会计财务部门进行的业务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稽核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检查频率有限,对风险评估和预防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激励性,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使业务操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使纠改难现象在个别社长期存在,最终形成风险和隐患。

3、业务主管部门检查监督职能弱化,稽核部门势单力薄

目前情况下,联社业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经营上,对自身负有的检查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全辖业务的规范化操作定期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频次不足,而稽核部门由于人员配备有限,兼职过多等原因,不能保证稽核工作的有效时间,对信用社进行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这种状况难以适应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和成因看,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从培育合规意识入手,通过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举措,实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目标。

1、以人为本,建立合规文化,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各种操作风险是与人的意识和行为分不开的,因此,一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构筑严谨的道德防线;二要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风险预防教育,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使全员真正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加强对员工的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构筑严肃的法制防线;三要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末尾淘汰制度,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能力,构筑严密的内控防线,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