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0:32:13

新医学

新医学范文篇1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医疗资源;医学科技创新;根本途径

1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要与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种矛盾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学领域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表现,既有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和现实依据,又有其特殊科学内涵、具体内容和解决途径。就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而言,这种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健康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医疗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生成和转化,是初级阶段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逻辑展进。就其生成转化的现实依据来看,随着医疗生产和医疗事业获得的巨大进步,原来落后的社会医疗生产发生了时代性变化,人民在获得基本健康需要的同时,日益增长着对美好健康的需求,同时,医疗资源配置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享有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的健康需求未能得到积极响应,导致了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产生。

2如何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

解决上述矛盾的特殊方式是在医学领域实施并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既包括医学技术创新,也包括医疗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制度体系创新。医学科技创新乃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医学科技创新是医学理论创新和医学技术创新的统称,医学理论创新作为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医学技术创新得以展开的首要前提;医学技术创新则是医学理论在医疗生产中的应用,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技术展现。医学科技创新就是医学理论研究过程和应用过程的统一。可见,医学科技创新不仅能为社会不断提供新的医学理论和理念,而且能为社会不断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优质高效的医疗产品、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先进的医疗管理和医疗体制改革及医疗资源配置理念等,从而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减轻其临床负担的同时解决患者健康需求的转变,因此医疗科技创新在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中起着最重要作用。

3医学科技创新在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3.1医学科技创新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新时代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装备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落后。国内医疗药品设备诊疗技术各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水平有限,导致创新质量不高。因此我国高端医疗产品主要是依赖从医学发展前沿国家进口,长期受发达国家控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引进成本高昂,患者寻医问药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对引进产品了解不深入,医疗机构需要投入时间和经费培养相应的专业型人才;缺乏医疗发展的主动权,一旦脱离进口产品,我国的医疗市场将面临瘫痪,全民健康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可见只有大力发展医学科技创新,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核心,研制真正属于我国的相关医疗产品,摆脱发达国家控制,才能从根本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医疗设备方面,相关学者的研究指出,我国高科技医疗设备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我国医院中高端设备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尤其是光学仪器、彩色超声多普勒、X射线断层检查仪、外科植入类产品等[3]。主要原因在于国外高精尖的先进医疗设备能为医院提升相关诊疗技术,大力扩展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知名度,并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国产医疗设备主观方面因国内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存在质量不过关,技术不先进,工艺落后等问题,无法在相关领域领先发展,客观方面国产设备已经对医院、医生、患者三方造成固有印象,即国产不如进口好,因此应用国产设备的医疗机构容易在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丧失话语权,转而投向进口产品的怀抱。但进口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远远高于国产设备,高昂成本最终加诸于患者本身,除此之外设备引进后国内缺乏相关技术人员,不能熟练对设备使用也使其诊疗效果大打折扣。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国产医疗设备质量,改善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研发出让医院、医生、患者三方满意的医疗设备,减轻其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一旦高质量的国产设备受到青睐,进口设备带来的费用高昂,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也就不复存在;药物研发方面,以当下常见的一类慢性病高血压为例。硝苯地平控释片自上市以来就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我国作为高血压病大国,积极发展了对该药的研制改进,相关研究表示,目前采用国产降压药物和进口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一致[4],而国产药物相对价格低廉,降低了广大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负担。但对于我国药物研发相对滞后的疾病,例如抗癌药,则还是主要依靠进口药物治疗,其专利费用昂贵,进口成本高,很多患者无力负担。再者,面对全球医疗行业的共同难题,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目前还未能研发出针对疾病的有效药物,推动科研发展进度不仅能早日满足此类病患的健康需求,更能促进我国在全球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至领先地位。由此可见药物创新研发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将生物医药创新落到实处,才能切实解决患者用药贵,用药难的基本问题。当前医学模式正经历由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和整合医学的大转变,这种转变依赖于影像诊断,分子医疗和生物化学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技进步,对高端医疗设备的制造,疾病特效药的研发以及新型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有着极高的要求,任一方面的落后都势必会阻碍转变的发生。发展医疗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从根本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能帮助我国加速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变,在医疗行业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3.2医疗科技创新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不平衡发展问题,是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不平衡发展集中表现在优质医疗资源发展配置的不平衡格局。当下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全国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如北、上、广、深、津等省会城市,而广大县乡村和落后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形成了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区域、城乡差距[5]。与此同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发展,即高收入社会群体能够享有高水平、高资费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而低收入群体因经济收入受限只能转而接受低质量医疗服务。而解决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医学发展创新。一方面,国家应大力鼓动教育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地区加大创新力度,研制出更先进的医疗药品设备响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时下兴起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就着力于将医疗服务从线下转至线上,使患者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享有优质医疗资源,提高了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6]。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领我国穿过依靠高水平医生专业技能和判断的经验和循证医疗阶段,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简单、精准。换言之,医疗科技发展的真正进步使得领先专家的医疗水平“商品化”“具体化”,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使落后地区患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缺乏,不能只靠国家免费提供。落后地区医学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难以培养出能熟练操作高科技医疗产品的技术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先进产品和相关人才不足以弥补这种经济、教育、发展各方面的落差,因此必须鼓励其发展力所能及的医疗科技创新,才能从源头解决医疗资源的匮乏问题。而鼓励落后地区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其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科技创新需要专业医学知识作为基础,当下落后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相对滞后,培养不出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严重阻碍了其科技创新进展。国家从政策和财政上大力支持落后地区发展高等医学教育,鼓励资源过剩的发达地区的闲置医学人才去到落后地区支援其医学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出身基层,扎根基层的高新人才,为落后地区的医学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平良,钟锭,柯飞,等.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策略——基于湖南相关数据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8(11):16-19.

[2]潘峰.科技创新为我国医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教授[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1-3.

[3]蔡天智,苏畅.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7):171-174.

[4]朱红.高血压患者应用国产和进口降压药物治疗的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22-223.

[5]王文勇,屈松林,高天珍.破解乡村医疗改革难题的对策[J].乡村科技,2018(30):23-24.

新医学范文篇2

1.1临床教学

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学习的主要知识大都是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因此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对具体的临床操作技术有印象,降低失误率,而且有的病症极其临床表现和手术过程在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让学生都能增长见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解决自己在网络资源中的疑难问题,把网络和课堂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课后的网络背景中,学生还可以在专业的软件指导下进行模拟实践,例如可以对有些手术不拿活体做实验,而是通过模拟的场景,成本低,如果失误了,也不会承担医疗风险,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而且对不满意的手术可以反复操作,不会由于活体的限制而只能操作一次,能让学生提前对手术有所了解,也可以把实际的手术过程中的实例让学生观看,增加实际对手术的认识。总之,针对医学教学中的临床操作过程多可以利用网络背景让那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

1.2网络资源优越

网络资源在电脑中存放所占的内存不大,传送和接收的过程方便,操作便捷,只需要简单的电脑操作知识,而且不只是文字形式,还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形式,从视觉、听觉共同感受,和其它背景相比能够更加多样的学习资源,而且资源共享方便快捷,只需要简单的沟通对话工具或者是便携的优盘就可以完成资源的共享,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1.3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在网络背景下,医学教学就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不同,而且基础也不同,在网络资源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尊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2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把所以的医学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不管学生接受多少,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告诉学生,而且课堂都已教师为主导,突出教师的“教”,就算有的高校应该多媒体技术,可是也仅限于把传统的教学板书换成课件而已,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学生的主题地位没有凸显,没有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不了解,没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都采取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教师对于教学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

3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医学教学和其它专业相比,起步较晚,这就造成了有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不会尽如人意,尽管随着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成型,可是有些问题仍旧存在:

3.1学校和教师的认识程度

尽管随着时展的要求,许多高校对于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有所资金投入,可是没有端正思想,没有把在这个问题制定专门的制度去管理,而且投资都是基础的硬件设施建设,没有对其余的后续设施和其它服务功能的开发,而且有些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由于自身的网络水平限制,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应用,认为这种模式会浪费原本就不多的时间何经理,事倍功半,当然这和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3.2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

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发起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以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为基础,可是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大都是对医学知识精通、临床经验丰富,可是年纪较大,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也不愿意去学,更愿意把时间用在专研医学知识上面,因此就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进行教学工作,也就没有带动起学生在运用网络学习,没有一个为学生的学习做好背景建设,这种教学模式就不能正常的进行下去。

4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模式创新

4.1建立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是根据校园网的医学信息提供网络版的教材,也包括多媒体课件和电子版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录像,也有工学士操作的模拟临床系统和练习题。在这个系统中,学生可以对课堂中模棱两可的内容找出课堂录像反复学习,直至融会贯通,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自由以此,可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可以反复观看,反复揣摩,而且对于某些棘手的问题,没有办法拿活体进行操作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模拟临床联系来操作,并且配有练习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题目难度和数量的要求,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对于不太常见的医学问题和临床内容进行了解,运用了网络这个资源宝库,能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而且在这其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和教师沟通,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单独解答,也可以把普遍性的问题汇总,一起答疑,而且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自己掌握时长,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4.2课堂教学的丰富

教师可以把教材和自己收集到的其他教学资源相融合,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系统完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要求,针对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答疑,而且教师在这种模式中的作用也是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说有了网络教学系统,教师就可以在电脑面前坐着等着学生质疑了,有的学生离开了教师的监督不会自觉的学习,这套系统对于他们就不会有任何作用了,而且还是上网的借口,因此,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网络教学系统是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而且专业的医学教师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职业操守,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还是医学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网络资源的找寻,以自己的专业的视角能找到适应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学习,避免了学生在网上独立学习知识的稂莠不齐,也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防止有的学生课后不学习,而且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效果,在折基础上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改进,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堂上也可以讲述自己在医学方面的新的和经验,让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是面对冷冰冰的电脑屏幕,而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通过监测结果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给学生虚拟的病例和病症,让学生自己设计手术方案,再进行操作,作为作业交上来。总之,网络教学系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但不能代替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4.3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让教师既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拥有者,也是高计算机水平的享有者,学校加强重视程度就会让教师把网络资源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资源的应用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状,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多次观看课堂教学的视频,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也会从多角度对课堂所需要学习的直射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以把板书换成精心制作的课件,这个课件就相当于提前写好的板书,能够节省课堂的时间,学生就能多些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没有把学习固定在课堂中,而是各种地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率。

4.4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基础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及时的完全的接受医学知识,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就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而且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而不是让那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应那么多的学生。医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让那个学生学习妆也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和一切和医学专业有关的知识以及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医学人才,因此就需要满足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状、知识的薄弱地方和想要学习的方面进行学习,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自己安排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5结论

新医学范文篇3

1材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发表在具有ISSN和CN刊号,被中国知网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和维普资讯收录至2008年。以新都区人民医院或新都县人民医院(医院原名)第一作者身份所发表文章。

1.2核心期刊认定标准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颁证《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图书馆研究成果认定的A类期刊。由于各刊物取证和开始认定时间差异所致,存在一些统计偏差。

1.3检索方式

利用计算机国内联机检索,采用机构加年限分别检索CHKD和维普资讯,收集所有收录本院文章。1.4统计学方法以百分率方式归类分析各变量。

2结果

检索CHKD和维普资讯结果表明,新都区人民医院职工所从1994年开始收录,至2008年,共收录文章227篇,作者80人,个人数量在5篇以上者共有13人。科室分布见表1;时间分布见表2;在核心期刊89篇,核心期刊科室分布见表3;核心期刊刊物分布见表4。

3讨论

新医学范文篇4

医学科技刊物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主要内容涉及医学、科技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医学科技刊物汇聚了医学工作者的医药工作成果及工作经验,有效记录并反映了医学科技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进行医学科技学习、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对于医学工作者,医学科技刊物作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传播的有效渠道,能够提供先进的知识内容以及实践工作经验,使医学工作者能够及时掌握现代医学科技知识理论及现状情况,有助于进行新医药、新技术的研究。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医学科技刊物作为普及医学知识的载体,能够传播现代医药知识、医学发展动态情况,使广大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医学知识及医药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个人身体健康。

二、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产生新奇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物品的能力。创新性可表现为发明及发现两种形式。发明即为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发现即为在已知、已存在的事物基础上做出新颖的、独特的创造。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站在了第一位,指明了我国的发展方向,创新作为历史改革、时代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各领域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医学科技编辑的创新性

在医学科技刊物编辑领域,文章的创新性决定着文章可读性、文章质量及文章价值。具有创新性的医学科技文章,具有医学价值,能够肩负起传播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重任,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医学科技刊物的知识传播及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一)培养医学科技编辑的创新观念。对于医学科技编辑工作而言,进行创新的基础则是摒弃传统观念、培养创新理念。要注重培养编辑的创新性思维模式,能够有效接受前沿的新思想理念,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医学科技刊物质量离不开编辑的创新性工作,编辑的思维灵活、创新多变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读物素材。医学科技编辑唯有建立了创新意识、树立了创新观念,才能够在选题、审核、编辑等工作环节中充分发挥医学科技刊物领域的创新性作用。(二)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在传统的医学科技编辑工作中,通常的工作方式是由编辑工作人员对于来稿稿件进行稿件筛选、稿件审核及进一步加工处理。在全部的处理过程中,医学科技编辑人员并未过多参与稿件的编写工作之中,往往是延续原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部分内容的调整或是修改,而没有真正融入编辑人员的自主创新性及创新内容。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创新性文章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时展的大趋势,因此,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对于刊物而言至关重要。医学科技编辑人员应参与到刊物文章的选题过程之中,主动与稿件作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针对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思维、创新观念与作者进行充分探讨,在文章编写的源头便有效融入创新性,使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稿件创作,在提高稿件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好的选题是优质读物的基础,在选题方面,应注重培养编辑人员的职业洞察力。一是要善于发现,在日常学习积累中对于医学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从中选取新颖的、富有内涵的内容作为刊物主题,进而向社会公众传播具有价值的医学知识信息。二是要善于分析,面对大量投稿进行有效筛选,针对选题相近、观点类似的文章,编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对于相近的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剖析,从中挖掘新观点、新理念,进而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优质选题内容。三是要善于修改,文章整理及文章修改是编辑工作种的重要一环,面对众多的投稿稿件,编辑人员要从中筛选出文章质量高、选题新颖、具有前瞻性的优质稿件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善于提炼高质量内容,并进行更深一步地内容整合,从而形成一篇完整且具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四是要善于学习,医学科技知识及技术日新月异,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编辑人员需要进行及时学习、不断扩展知识面。编辑工作需要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库,不断扩充知识库内的容量,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及时学习、及时积累。与此同时,医学科技编辑还要深入了解医学类知识内容、当前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为判断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符合发展趋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结束语

医学科技文章的创新性对于文章的可读性、质量及价值具有着重要影响。培养医学科技编辑的创新观念、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都能够有效提升创新性医学科技文章的质量,进而更好地发挥医学科技刊物的知识传播及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盛杰.期刊编辑对科技论文创新性的把握[J].编辑学报,2011(03):31-33.

新医学范文篇5

1.专线介绍

1999年4月18日市救护中心-仁济医院急救专线正式开通,成为全市首家院前、院内联合急救网络。当救护车在驶往仁济医院途中。救护人员用救护车上传呼机直接与救护中心总台联系,把救护车上病人的病情报告救护总台,救护总台随即拨通仁济医院急诊300专线电话,及时将病人院前病情、诊状及初步抢救措施等简要情况告知,仁济医院接到300专线电话后即根据病人的病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即抢救人员、抢救设备、抢救药物到位,迎接救护车来院。

2.临床资料

1999年4月至11月,共有67位病人通过急救专线电话告知院前病情,抢救信心其中内科病人30例,主要为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哮喘持续状态、呼吸衰竭、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神经内科病人21例,主要为脑溢血、中风偏瘫病人;神经外科病人8例,主要为脑外伤病人;普外科病人6例,主要为复合外伤;妇科病人2例,为宫外孕。

3.体会

3.1急诊抢救的时间是用分秒来计算的。急救专线为急诊医护人员提供了抢救信息,使急诊室在病人来院前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而为处理危、重、急、伤病症最初阶段抢救的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抢救工作及时、正确有效提供了保证这是急救专线其独特的优越性。

3.2为全市医疗急救网络的建立作出有意义探索国际抢救体系为院外-急诊-ICU为联合一体的系统。而目前我国院外、院内急救常是独立进行的。急救专线为院内、院外急救配合的联系进行做了有意义探索。

急救专线的开通,仅仅是第一步。今年我们在急救专线基础上与救护中心合作建立电脑急救通讯网络,以便进一步掌握病人院前的病情、心电图、抢救措施的动态变化从而争取为每一个病人的抢救机会,减少危重伤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抢救率和治愈率。为建立完善院外、院内联合急救体系,作出我们进一步探索与努力

4、典型病例

新医学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视频教学PBL;医学英语;模式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日俱增,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全球医学界的交流也日趋广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医学专业英语能力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一方面,西方医学在现代医学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国人而言,西方医学中的许多先进技术亟待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这就需要医学专业人员拥有较好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全世界每年的英文出版物占所有出版物的80%以上,医学专业人员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的临床诊断信息技术,就必须拥有良好的阅读和翻译各种生物医学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1]。此外,随着“地球村”的到来,接待外籍患者、询问外籍患者病情、用英语书写病历等都要求医学专业人员熟悉掌握英语。因此,熟练地掌握医学英语是对现代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各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医学英语的教育,加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开设了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英语的发展。但在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医学专业英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分析。

1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87年全国高校实施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并把英语四、六级的统考成绩与评先评优相挂钩,甚至有的学校规定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将不授予学位证书,造成了许多高校的学生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2]。在这种环境下,医学生往往会忽视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失去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此外,虽然大部分医学高校开设了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但其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远远少于大学英语所占比重,甚至有的医学院校只把医学专业英语设为选修课程,完全无法满足医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3]。如此一来不仅限制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也制约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影响教学效果。另外,虽然目前部分高校对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做出了改进,将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应用于新的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中[4],改变了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以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只能掌握比较简单的医学专业词汇和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现代医学人才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在尚未成熟的传统医学英语教学环境中去,寻找另一种新教学模式来弥补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教学与PBL教学

2.1网络教学的特点。网络教学改变了以教师教学活动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摆脱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为所有渴望学习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使教育资源的利用得到最大化,将网络视频教育应用于现代的教学内容中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元化、开放性和自主性,凭借着这些优势,网络教学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网络教学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的多元化,网络教学包括远程教学、多种在线学习活动和非正式学习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种形式、多途径传递;除了常规的文字、声音之外,还有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模式,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重复展示教学内容[5]。网络教学视频还可以增添字幕、特效,或者通过剪辑等手段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内容,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同时,网络教学具有较好的开放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老师和学生对网络空间资源的共享。网络教学的自主性包括时空自主和课程自主。网络教学摈弃了传统课堂无差异地开展教学的弊端,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获得学习权限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地选择时间和地点完成课程的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网络课程,甚至是世界知名高校的网络课程学习。网络教学弥补了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学时的不足、创设视频影视教学的学习情境。当然,网络教学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尤其是滞后性,即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想和教师或同学探讨问题时,难以真实得像传统课堂“面对面”的交流场景[6]。2.2PBL教学的特点。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是PBL教学模式最鲜明的教学目标之一[7]。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国际上较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新趋势[8]。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探索与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符合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PBL教学模式被称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教学改革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革新”。PBL教学模式也有缺点,如果过分地注重PBL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未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开展PBL教学将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把网络教学与PBL结合,即网络环境下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和学中,发挥各自优点,能够克服医学英语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解学习医学英语枯燥无味和难以长期坚持的难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的运用,这两种方法互相补充和借鉴,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新型教学体系。

3网络教学与PBL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新医学范文篇7

一、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上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中最主要的语言,因此英语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是,目前医学学院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水平还有待提升,当前医学领域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缺少专业能力强硬的师资团队:本科生要学习的英语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运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授课对于多数教师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只掌握了基础英语的相关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医学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符合不了医学英语的实际要求。此外,很多的医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分析式教学法授课,只是简单地将文章中有关于医学领域的单词进行翻译解释,之后在对文章全部词句进行分析,该教学方法非常的单调,让原本就无趣的专业英语变得更加枯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而且这种状况直接阻碍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医学院本科生实际的英语水平了解发现,当前本科生的英语水平还处于最低级阶段,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在发音上和句型上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医学专业学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形象。学生随着学习阶段的不同所要掌握的知识会不断增加,需要在短时间内对相关英语文献进行理解掌握,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总结,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的阅读及写作弱点就慢慢的显示出来,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科研成果受到影响,种种事件产生的连锁反应导致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基于此,我国要针对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医学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时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的过度:(1)能够快速准确的阅读英文文献。本科生在学习专业医学英语的过程中,要具备熟练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快速掌握所需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专业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2)能够流利的使用英语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交流。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科研论文的阐述,将医学前沿知识熟练的讲解给学生,保证其能够充分理解;此外,运用专业英语进行知识的提问和解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不能在教学中将英语翻译成中文后在进行提问或解答;多为学生创造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英文将自己的成果准确的讲述,通过与权威的专家交流后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3)运用英语书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从书写的科研论文质量上就能够看出其科研成果的好坏,想要自己创造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首先要保证自身具备良好的英语书写能力。运用英语书写文章必须有强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深厚的英文基础,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学生抱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对各种英文文献进行阅读,从中掌握各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论文每个环节在写作时都有一定的差异,学生要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后,清楚的了解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其中知识针对性的学习和巩固,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能力肯定能得到提升,这为其今后的医学研究打下了牢靠的保障,同时也为其今后科研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医学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

通过对当前医学学院本科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了解来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够保持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利用英语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的能力,让其在面对医学科研工作时轻松面对。另外,教师及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对教学考核内容不断优化。在医学教学中专业英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保证学生对其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彻底改变当前的学习现状,将医学专业英语的水平最大化的得到提升。(一)采取以小课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近几年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PBL教学,这是一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被广大医学教学者认可和使用。在对医学本科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可以采用PBL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且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如果授课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过于单一,那么会有很多的同学适应不了教学进度,继而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增强。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小课式教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跟得上教师的进度,采取针对性教学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可是,由于目前很多单位在硬软件设施上不够完善,想要真正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二)围绕专题模式进行开展教学。医学英语专业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相对比较复杂,想要在一本课材中将所有的知识纳入其中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是造成当前医学专业英语教材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课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针对性的进行医学知识的教导,这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外语水平及科研能力而言有利无害,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实时掌握有关于医学发展的相关信息;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小专题,让学生对知识整理时能够更加有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对于医学专业词汇的学习非常有利,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三)制定合理的英语考核标准。医学院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时不能只依靠客观因素进行,这样很难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所以在本科生英语专业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归纳和综述能力水平进行考核能够充分展现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综述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文章中的数据、资料和重点观点进行整理、归纳从而书写成论文形式。书写综述是培养本科生专业知识最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体现学生自身归纳和提炼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和西方国家学生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我国针对于学生写综述方面的培训发展相对较晚,很多的本科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到有关于写综述的知识,这无疑会阻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开展专业英语学习活动时,本科生可以在对各种国外研究文献进行阅读来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频繁的利用英语进行综述性书写,时间久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对英文文献的分析、归纳和提炼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值得广泛开展。(四)不断提升教师团队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我国当前还是有多数医学院缺少专业能力强硬的师资团队,部分医学院是潜派外语教研室的教师担任本科生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只有少部分高校聘用出国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本科生专业英语的教导。而这两个师资团队各有各的优势,也有各的弊端。医学专业的教师虽然在英语能力上欠缺,可是能熟练掌握有关医学的知识,而外语教师只对医学知识略懂皮毛,但掌握了丰富的英语知识,所以,如果两支队伍分开实施教学根本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结合实际的发展现状,想要让两支队伍分别对自己弱项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不可能的。那么当前的主要是任务是培育出一支具有超强英语基础知识和医学知识,以及有丰富的出国交流经验的教师团队是作为主要的任务。

总而言之,阻碍我国当前医学院本科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想要从本质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就要做到各个方面共同进步,改变现有的英语教学机制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革,这样才能缩短我国医学英语教学与国际英语的距离。

作者:刘翠萍 单位:包头医学院

参考文献:

新医学范文篇8

关键词:立德树人视域;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在立德树人的大教育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各大高校还紧随社会发展趋势,展开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的也不例外。为了让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增强自身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中做出突出贡献,我们有必要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加以分析,帮助各大高校更好地培养新型护理人才。

1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内涵

医学是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门特殊的学科,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是医院等服务机构,目的是给广大患者带去帮助、解决患者病痛,所以社会及市场给予了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护理专业学生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紧随社会发展而提升自身价值,就需要护理专业学生加强自身培养力度,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在当今的社会医学发展形势中,除了对医学护理专业人员有着基本的道德素养要求外,还需要护理专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创新人才是社会、市场着重强调的人才新标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不断满足患者的新需求。在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往创新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对各大医学高校带去了压力,所以,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医学专业创新人才的要求大概包括几方面,如较强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让社会新型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职业操守,还需要具备适应新环境、拓展新思路的创新思想,全面符合社会对医学护理人才的综合要求,以此来提升我国整体医学护理状况,为医学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2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医学护理专业,除了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思想道德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往创新这条道路上进行引导、进行栽培,以此来逐渐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自身价值。随着医学领域的大跨步前进,人才市场上的医学护理专业人才竞争激烈,也只有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医学护理人才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才能有效帮扶护理专业学生更快融入社会,更快找到自己定位。2.1社会经济发展呼唤医学护理创新人才培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下,医学也进步明显,医疗设备、医疗手段、医院规模等都得到了提升,而医学领域的这种大转变,也逐渐显现了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医学护理人才,大多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市场需求及要求的转变,也就加快了高校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教学的步伐。再加上医学环境的千变万化,也给未来就业的护理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学院高校培养护理创新人才的节奏,这也是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下的必然选择。2.2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医学教育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环境,医学教育也紧随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了教学路线及教学目标,及时将创新人才思路渗透到了各大医学高校教学中。所以,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是医学教育的硬性要求。只有结合社会进步、教育发展采用创新人才教育路线,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医学护理人才,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教学育人目的。

3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3.1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展开创新人才培养合理方案。3.1.1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力提出更高要求。医学高校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需要医学教师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医学护理技巧,还要积攒足够的护理经验,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开阔视野、不断地吸取经验,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内容,还要时常让学生基础前沿护理技术,争取日后就业后在岗位上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且要引导、教导学生多思考和多研究,找出合理、有效护理路径,逐渐打开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创新意识,并以此来逐渐实现自身价值升高,以此来不断满足新要求、新标准。3.1.2合理有效记忆学习内容,增强分析能力培养。众所周知,医学护理专业学科众多、知识繁杂,学生会学的吃力,不利于后期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医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有效的记忆方法,找到适合学生自身学习的方式、方法去记忆和理解医学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累积下,学生才能增强分析能力。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学生才能轻松实践并分析成因及缘由,分析能力能获得较大提升,而分析能力作为创新能力的前身,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及培养,对后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额提升也发挥着不可抹去的功效,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运用所学医学知识,对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意义非凡。3.1.3将创造力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养成的,需要一朝一夕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更好培养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医学教师将创造力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不用刻意、不用过分突出,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医学教师可以制定符合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开发的教学路线,按照制定好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优秀医学护理人员的出色解决事态影视资料,让学生可以多加学习正确护理手段,还可以引发学生深思,假如换作自己会如何处理,有没有更有效的护理办法等,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加快创新步伐,激发学生的思考及学习积极性。3.2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展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医学护理专业中更是如此,需要医学教师重视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给学生创造创新能力提升的空间,给学生创造动手能力提升的平台。医学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求与反思,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逐渐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护理学生日后就业后会面临很多的突发事件与状况,所以现阶段需要护理专业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断强化自身技能与心理素质,能有效提升学生应急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水准的最好检验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较大帮助。3.3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展开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评估。在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医学教师要及时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用来检验创新教学成效、检验课堂质量。教学评价的内容需要与创新思维能力紧紧联系在一起,重点考察、验证学生思维,重点解答学生疑惑。在学生考核中需要重点增加创新能力考察项目,及时获知护理学生思维优势与劣势,同时通过评估可以制定全新的创新人才培养路线,采用适用学生情况的方式、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评估中也需要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加以考察,切不可忽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操守的培养,切不可丢失立德树人教学大方针。3.4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展开创新人才培养多样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通过众多数据调查,我们发现给学生提供更多科研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医学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机会,让学生在科研活动兴趣的支配下展开思考、主动探求,最终提升自身创造意识与能力。在众多的医学护理专业学生调查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学生对科研活动的期待与兴趣,医学教师可获取高校支持积极为学生组织、展开科研活动,帮助学生开阔医学视野,让学生可以发挥动手能力及动脑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动手能力,在思索中提高创新意识,进一步做好护理专业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肯定也会越来越多,需要高校及医学教师提起重视,也需要高校及医学教师给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带去更多帮助、提供更多的拓展平台,逐渐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只有切实做好学生创新工作,才能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在日后融入社会环境,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丹霞,侯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19-120.

[2]靳磊.高职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45-46,69.

[3]宗义君,王英芳,刘贵香,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6):46-49.

新医学范文篇9

1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1.1教育体系和观念。在教育体系中,临床专业预防医学的学生主要还是以接受理论教学为主,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疾病预防相关知识,所使用的教材多是以全国统编规划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三大卫生”为主要选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并没有与实践需求结合在一起,学生多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机会,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显得有些脱离实际,那么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预防医学的人才,显然是无法适应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另外,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中,很少涉及到健康管理学以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医学内容,所以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尚未建立先进的健康观念,对于预防医学的群体观、疾病预防控制意识观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预防医学的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在实际问题面前就会显得特别被动,无法跟上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将逐渐被社会淘汰。而且,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多是抱着修完学分的态度开展学习活动,这对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习得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会让疾病预防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1.2健康教育现状。不仅是临床专业预防医学的教育,甚至是当前很多的医疗机构,在教育和经营过程中,都忽略了实施健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专业知识是本职,教师认为传授专业知识是根本,医疗人员认为治疗和诊断才是关键,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以健康为中心”思想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价值。相关数据表明[1,2],我国肿瘤患者中有80%以上在确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阶段,很多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未能将健康思想贯彻落实到医疗事业的发展中,不能将疾病控制在早期发展阶段,而一旦发现之后治疗就显得困难重重。

2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策略

2.1推行“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更多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树立强烈的健康和预防观念,避免出现类似在非典等传染疾病控制中很多医护人员预防意识薄弱等问题,为疾病预防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开课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优秀的疾病预防人员,他们需要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等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对社会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及时反应。基于此,现代临床医学在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推行“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将综合卫生服务功能等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多种理论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还能够从系统、整体角度全面客观的对待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临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强烈的健康意识。2.2组建合格的教师团队。教师是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获得的引导者,在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针对教师团队的组建也不容忽视。培养新型预防医学的合格教师,新型教师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学习观念,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特的医学见解和指导。对于学校而言,组建合格的教师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社会上招聘符合现代预防医学发展的经验丰富的人才,通过提高待遇和福利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利用社会人才的经验渗透课堂现代化发展;其次,针对目前学校具备的教师,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符合预防医学发展要求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或是组织培训活动或是促使其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座谈会等社会性活动,使其对外界教育现状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最后,学校要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定期购买最新出版的期刊、书籍等,推送专业性较强的文章等,对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2.3建设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对于预防医学的学生而言,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学校就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机会,即建设规模较大、实践性较强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与科研组织、与公立医院机构、私立医院机构、卫生所等多种途径的组织建立人才共同培养的合作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给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挑战,无论是疾病预防教育机构还是医疗机构,都应当将“以健康为中心”作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疾病预防在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注重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可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王素梅,何炜.以健康为中心促进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9):184-185.

[2]徐刚,张艳青,谢亚男,等.以健康为中心促进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J].健康研究,2015,35(4):478-479.

新医学范文篇10

新医学模式是在当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在现代化大工业文化背景下,疾病的解释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以生活方式病、老年病、慢性病为主的社会疾病谱背景[1]。同时,现代西方医学在科学主义价值崇拜下,技术工具的盲目使用导致医药费持续攀高。医生过分依赖昂贵的精密仪器来研究“病”,却忽视了“人”这一主体,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状况,导致医学人文的危机和失落。针对上述状况,美国的戴依在1977年主张:人类的健康应表现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其后,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提出新的医学模式——“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所谓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辞海》中解释为“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因素,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要从人民的生活环境、行为、精神和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努力”[2]。《新生命伦理学》则认为新医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现代医学丧失人性、已成为“尸体医学”的现实提出的,它从大卫生观出发,重新认识到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良好等方面,强调医学应是完整人的医学和“活人”的医学[3]。

新的医学模式力图改革单纯生物医学模式,遏止盲目技术至上主义带来的危害,引导人们改变对疾病、健康、医学任务的认识,医生的职责将不仅局限于治疗疾病,其重点会转为预防疾病,开展保健服务,增进健康,从“以救治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保障健康为中心”,从“技术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从“医疗服务”转变为“预防保健服务”。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新医学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1新医学模式与中医的契合

1.1近代以来中医面临的困境近代以来,自从德先生、赛先生进入中国,中国人就迷信于西方的坚船利炮造成的话语霸权。西医快速的疗效,一整套规范的医学行为方式,很快就得到民众的认可。在西医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处于十分窘迫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给中医以致命的打击;20世纪50年代对中医的排斥和歧视盛行一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中医阴阳五行存废的问题争论不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不停地追问中医是不是科学以及中医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在理论上中医面临一次次打击,在实践中也不例外。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西医从业人员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中医占11.4%;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中医占15.47%。在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中医医院的盈利项目中,西医项目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经过长期碰撞,西医已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体系,中医则逐渐边缘化。

1.2中医与新医学模式的契合当前,人类的疾病模式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资料表明,1977年美国1岁以上死者的10种主要死因与影响健康的4个主要因素的比例关系中,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占前3位,影响健康的4个主要因素依次为:①生活方式和行为,它包括吸烟、摄入脂肪过多、缺乏体力劳动、性格因素等;②人类生物学因素,它包括遗传、免疫缺陷等;③环境因素,包括污染、辐射等;④社会保健服务制度,包括医疗费用支付制度、服务方式等。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例依次是:48.99%,3.2%,17.6%,10.3%[5]。不仅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资料是这样,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资料也呈现出类似变化。

同时,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加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医学界不得不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第三状态”。世界各国医学家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没有发现“亚健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据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美国每年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口达3700万。不久前,日本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研发现,接受调查的1000名白领员工中,有35%的人正忍受着“亚健康”带来的病痛,并且至少有半年病史。

中医发展的核心首选角色定位,要找到中医突破困境的出口,就要找到中医相对于西医独特的魅力。中医之所以区别于西医就是因为它独特的科学抽象思维的辨证论治逻辑方式,不但完全能够驾驭实证技术,而且是完全可以兼容形态结论的[6],是具有高度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六经病八纲辨证科学。中医对证的高度抽象化的理论研究方式是超越于时空概念的非解剖意义的医学辨证法科学、藏象假说模式和辨证论治科学的抽象方法。西医是具体的、可重复的、是技术层面的,是对抗性治疗,强调外因,需要找出疾病原,再用药消灭。西医针对性强,见效快,这也是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然而人体本身就有巨大的免疫系统来预防疾病,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疾病。中国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念为基本特征,重视“天人相应”,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强行剔除干净,是模糊的、非线性的、哲学层面的,强调内因,不进行对抗治疗,而是用药调整人体的自组织能力或者说自康复能力,由机体自行抗击疾病。中医是辨证论治的,重视个体化治疗,重视人的情志,既可治疗,又可预防,具有以人为本的倾向。因而,中医的人文精神和理念与新医学模式是比较吻合的。

2“治未病”的理念是成就中医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明确指出:中医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服务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所谓“治未病”的思想就是从事物的运动性特点出发,强调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中医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谐学说以及阴阳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符合完整人的医学观。中医学认为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之中,人本身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疾病并不是对健康的突然袭击,而是对身体潜移默化的侵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样才能“治未病”。两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表明,中医以证候为研究对象,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形成了人类医学史上成熟的、也是最早的医学。其中的《六微旨大论》认为:“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救其萌芽,下工刺其已成、求其已败,此之谓也!”《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和已病防变。《灵枢·九针十二原》:“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疾病是可以认识、预防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7]。”可见疾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其独特的演变规律,病在肌肤,烫煨之所及,如果病入骨髓,扁鹊亦望而旋走!所以治疗疾病应立足于使人体阴阳和谐,做到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已病防变,“治未病”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一个关键。

中医要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焕发新的生命,就必须重倡希波克拉底名言——“对于医生来说,了解一个病人,比知道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要认真分析当今时代的特点,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独特魅力。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焦虑,各种心理障碍不断,人不是机器,人要定期休闲,过一种诗意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要用中医的和谐、阴阳五行互生互灭的观点来调节。中医院的环境要具有一定疗养院的性质,集食疗、保健、养生、针灸、按摩、防病为一体。中医要获得发展,还要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等实际,对中医院实行全面改革,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建以中医中药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发展疾病预防、保健养生、中医美容、心理咨询四大优势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现代人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康,刘公望.中医文化·新医学模式·中医人文教育[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4):19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56.

[3]孙慕义,徐道喜,邵永生.新生命伦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

[4]赵安平.SARS:能否再造中医药[N].健康时报,20030612(3).

[5]余占海.新的医学模式对医学界的重大影响[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4,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