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9:29:37

现状研究

现状研究范文篇1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12月底,共召开各类有关安全文化的研讨会20余次,发表有关的学术沦文4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理论研究对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1.全民安全文化现状

(1)“安全生产周”活动主题鲜明,安全文化普及有声有色。自1991年开始的一年一度“安全生产周”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得到了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得到普通提高。

“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体现了“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自1991年到1996年,“安全生产周”行动已连续举办了6次。第一次要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第二次的目的是“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第三次的主题是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第四次的主题是勿忘安全,珍惜生命;第五次的主题为治理隐患,保障安全,第六次的:主题为;遵章守纪,保障安全。“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都体现了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

“安全生产周”活动面向全国,重在提高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以1996年5月13日至19口的第六次“安全生产周”活动为例.在活动举行的两个月后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部门向领导和发起部门劳动部报送了总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新闻会、电视节目专题报导、专题宣传报导、座谈会,也有街头汇演、专场汇演。同时还进行安全文化学习和各项安全检查。活动尽量做到了人人皆知,人人参与,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第六次“安全生产周”活动情况体现在:

1)领导高度重视,措心部署.层民落实;

2)安全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3)贯彻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法律的贯彻力度;

4)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5)动用可能的宣传机器,向全民普及安全常识。

(2)安全技术学科初具规模,全民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

1)安全科研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劳动部科学研究院为主的安全科学研究机构网络。全国安全、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近300家,专业科研队伍超过2万人,各产业部委、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专门的安全研究机构。目的科研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是科研力量分散,科研经费不足。

2)安全专业教育。1996年12月25日在北京成立了“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这标志着安全专业教育体系的形成。199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没有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有64所.升办的专业有47个,约有50所院校和科研部门开展了博十、硕士和学士的三级学位教育,每年向社会输送近2千名大专以上程度的专业人才。

3)安全科学技术已享有一级学科地位。

4)安全工程专业的中、高级技术职称评审条件即将通过。

(3)安全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乡镇、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安全制度建设是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劳动部为核心,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的劳动安全、劳动监察体系,各行业部委也成立了劳动安全局(司);并制定了大量的、针对国情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安全法规标准的理论研究、制定、、执行监察的安全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由于乡镇、集体和个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生产地点分散,管理部门不一,职工素质低等特点,在集体和个体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力度不够,成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4)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已经起步,安全价值观念基本普及,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已经起步、安全价值观念基本普及的标志为:

1)“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已经被社会的大多数人接受;

2)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安全经济学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并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在社会、工厂,诸如注意防火、一人安全全家幸福,安全就是效益,珍惜生命……等公益广告到处可见;

4)“安全生产周”活动已经成为劳动部为搞好安全,提高全民本质安全素质的重要活动;

5)安全产业正在起步,安全保健用品和用具种类繁多;

6)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社会,都十分重视非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7)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和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

8)安全文艺作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全民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安全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全民安全文化建设仍需要走过艰苦而漫长的路程。

2.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民安全文化的一个分支,企业安全文化先于全民安全文化的发展。在核电工业、铁道系统、石化系统、煤炭系统、冶金系统等,已经具有了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一定成果;部分行业或企业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约经验;全国范围的有组织的系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刚刚起步。

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即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功的例证,其内容包括:

(1)根据国际原于能机构的文件精神和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核电安全的评价条件;

(2)施行各级部属及个人对核安全的承诺;

(3)开展以核安全教育为中心的、与培训相结合的核安全文化教育活动;

(4)施行安全指标定量、定期管理,设备跟踪管理,事件处理和经验反馈.在生产中贯彻核安全文化;

(5)建立规程体系,核电站安全和可用率的所有活动必须根据可用的书面规程、指令和图纸进行;

(6)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施行质量保证制度。

金陵万化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包括:

(1)分析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2)建立安全文化影响框架;

(3)建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思想保证体系,施行从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工作保证、监督保证,到安全生产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

(4)开展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通过几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可归纳出10种企业安全文化模式,

即企业安全文化形象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精神模式,安全生产标兵企业或

精神激励模式,企业安全效益型文化模式,企业安全科学技术型文化模

现状研究范文篇2

近年来,学术界重新兴起了一股对“领导”和“领导者”的研究热潮,并将矛头直指管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管理”和“领导”的比较研究;对“领导者的角色”的研究;对“领导能力模型”的研究;以及对“领导者”的跨文化研究。

首先,有很多学者对“管理”和“领导”,以及“管理者”和“领导者”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都将管理和领导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来看待,进行比较和分析,特别是赋予领导以及领导者新的涵义。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1977)认为管理者与领导者是极为不同的两种人。WarrenBennis(1989)提出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在于:管理者管理,领导者创新;管理者看重系统和结构,领导者看重人;管理者关心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领导者关心做什么和为什么;管理者接受现状,领导者挑战现实;管理者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RichardKoch,IanGodden(1996)提出祛除管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困扰大企业的问题。他指出管理的精髓在于控制、监督和调配人员和资产等资源。管理需要通过组织,而非亲自动手来增加价值。

总之,现在普遍认为,管理和领导是两种不同的理念:管理要求规范、制度和执行,领导者需要适应、改革和创新。

其次,关于“领导者的角色”的研究。Edgar.H.Schein(2000)把企业看成一个有自己生命周期的动态系统,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创立者(企业家)和企业的管理者(执行总裁)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面监的挑战这一特点上。GregoryG.Dess&JosephC.Picken(2000)认为,在信息时代,企业必须依靠所有员工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判断,并提出五项21世纪领导者的战略角色:①运用战略愿景进行激励与鼓舞;②向各个等级的员工授权;③促进内部知识积累与共享;④信息整合;⑤挑战现状,不断创新。BurtNanus提出:领导者面向企业外部的未来时是指路人,面向企业内部的未来时是变革家,面对企业外部的现在是代言人,面对企业内部的现在是指导者。他更指出,作为领导者来说,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创造、培育和实现愿景。

第三,关于“领导能力模型”的研究。Adler&Bartholomew(1992)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国际化战略: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跨国企业(multinational)和全球企业(transnational),并指出针对不同的战略领导者需要不同的能力。Brake(1997)从个体和公司两个层次对世界一流的公司的能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全球领导模型,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关系管理、业务敏锐、自身效率。RhineSmith(1996)提出全球领导者应具备三个方面的责任:①战略与组织结构;②企业文化;③人员。在每个方面的责任中,RhineSmith指出了两项特征、两项技巧、两种行为、两种观念。AllenJ.Morrison(2000)的有效全球领导能力模型认为模型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特征(一般性和特殊性);第二层次:能力。一般性是指企业发展全球领导能力模型中具有共性的能力特征,而特殊性是指具有企业个性的能力特征。每一种特征中又需要具备几种能力。除去能力模型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领导者能力的根本特征。沃伦.布兰克(1995)提出领导能力的九项自然法则,指出:一个领导者要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领导能力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活动范围——是领导者们与追随者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领导者们不是依仗权势施加影响,而是在组织体制所规定的程序之外工作;领导能力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第四,“领导者”的跨文化研究。研究学者纷纷指出,文化差异会影响对领导者角色和能力的认识。Yeung&Ready(1995)对8个国家的十个跨国企业的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对领导者能力的认识有所差异。比如:澳大利亚人认为领导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变化的促成者和催化剂,而日本人和韩国人并不认为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Kluckholn&Strdtbeck(1961),Hofstede(1980),Boyacigiller&Adler(1991)认为领导能力模型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利益、等级、道德、风险等观念的差异而各有不同。比如:日本民族文化中,擅长取得一致意见的领导远比擅长识别个人贡献的领导更加受到大家的认可;而在西方则恰恰相反。Black,Morrison&Gregersen(1999)在长达三年的研究中,就有效领导者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采访了北美、欧洲、亚洲50多个跨国企业的130位高层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经理,又将得到的结果对《财富》500家企业中的110家企业的高层人力资源专家进行了追加调查,从而得出2/3的领导者要素是一般性的,1/3的领导者要素是特殊性的,这部分要素手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企业从属关系;②管理职位;③所属国家;④职能责任。

以上对于管理和领导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于领导者角色和领导能力模型的研究,说明这样几个观点:第一,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第二,领导者在企业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创造和发展愿景,以及建立和普及企业文化;第三,应对不同的战略和其他的需要,领导者应当具备不同的能力;第四,不同的地区文化会影响对领导者角色和能力的认识。

二、对“企业培养领导者”和“企业领导力”的研究

领导者在管理学的理论界和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不少企业纷纷提倡并着手培养领导者,发展领导力。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包括四个方面:“培养领导者”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培养领导者”的具体方式,对“培养领导者”的跨文化研究,以及“企业领导力”。

首先,关于“培养领导者”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一般是基于企业发展和经营业绩来进行,往往在研究中发现了领导者和培养领导者的重要地位。诺尔?M?蒂奇(1997)提出成功的企业在于各层都有领导者,从而把组织建成了领导的引擎。他同时还提出领导人的四大素质:思想、价值观、能量和魄力。并谈到:伟大的领导者是伟大的教育家,这些领导者教育别人成为新一代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JimCollins(2001)对1435个1965年到1995年曾出现在财富500强中的企业进行了分析之后,找到11个企业,其累积股票回报在15年低于股市平均水平,然后忽然上升,在之后15年内保持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实际上这11个企业平均达到6.9倍。1996年到2000年,22个研究人员分组对这11家公司进行了大量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总结出推动好公司变成优秀公司的五级领导模型,包括:第一级:具备一定能力的个体;第二级:有贡献的团队成员;第三级:有能力的经理人;第四级:有效的领导者;第五级:高层领导。

其次,关于企业“培养领导者”的具体方式。同样是受全球化趋势的研究,为了培养全球性领导者,各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手段。除了众所皆知的正式培训外,企业还常常运用组织国际性团队、商务施旅行、海外派员工作等方法。MarthaL.Maznevski&JosephJ.DiStefano(2000)认为通过国际性团队能够造就国际性领导者。GaryOddou,MarkE.Mendenhall,&J.BonnerRitchie(2000)认为商务旅行是培养国际性领导者的有效手段。JohnPepperProcter&Gamble宝结公司董事长和前CEO(2000)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之所以成长为国际性领导者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海外工作。

第三,对“培养领导者”的跨文化教育研。在这方面主要的观点是,文化差异将影响培养领导者的侧重方式。Black,Morrison,&Gregersen(1999)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公司都将进高用于全球化培训的预算。并在培训项目中发现一些国家差异,比如:欧洲企业相比较美国和亚洲企业来说更看重教育等。

最后,关于“企业领导力”。LynneJoyMcFarland,LarryE.Senn,&JohmR.Childress(1993)对100家世界著名企业(包括通用电器、苹果、AT&T,玫琳凯、美国航空等)的董事长或是执行总裁进行采访,通过总结这100位成功领导者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发言,他们指出:面对全球性竞争的新时代,复杂性和变化速度的激增,以及等级权威的消除这三项最新趋势,释放人的潜能成为最为重要的事情。同时这些领导者们提出加强领导力的三项手段:愿景、以正直和道德建造健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共享、质量/服务的加强。而JayA.CongerBethBenjamin(1999)认为领导力的发展在员工教育过程中主要发挥三大作用:发展个体技能、普及企业价值观和愿景、进行战略性干预以便在整个企业倡导对话,实施变革。

关于“企业培养领导者”和“企业领导力”的研究,我们得出四结论:第一,培养领导者是企业得以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需要的不是一个领导者,而是在各层都有领导者;第二,领导者是可教育的,企业可以根据占略和其他因素的需要,采取正式培训、团队工作等方式教育和培养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领导者;第三,文化差异影响培养领导者的侧重方式;第四,加强和发展领导力是企业高层的战略手段。

三、现有理论的局限

总结以上对领导的研究,发现了上述研究的三个局限:

第一、几乎所有关于领导的研究都是西方学者的进行的,他们所采取的案例也大都是美国或是西方的企业,只有在作领导的跨文化研究是时才有例外。因此,绝大部分关于领导方面的模型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西方文化的色彩。

现状研究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哲学;研究现状;研究范式;模型;述评

一、文献回顾

西方国家研究会计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会计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会计哲学,从那时起学者们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会计哲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会计哲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会计哲学在我国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段历程中,会计哲学的研究现状如何,值得探究。作为一门学科的会计哲学至少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哲学的内涵,即会计哲学的研究对象;会计哲学的学科框架,即研究内容;会计哲学的研究方法,即研究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和研究相关文献,会计哲学的国内研究现状如下:(一)会计哲学的内涵。要研究会计哲学必然要问什么是会计哲学。会计哲学是“什么”属于会计哲学的内核部分,是会计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比较典型的观点有,王正德认为会计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会计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科学。[1]汪平和费良成认为会计哲学是会计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一系列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或观点。[2]顾飞认为会计哲学是对会计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和最本质的观点,是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对会计活动的一般问题和方法做出的哲学概括,是介于哲学与会计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3]杨俊亮会计哲学是关于资金运动记录和反映方法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会计学与哲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4]于玉林认为会计哲学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会计应用哲学;二是研究会计活动一般规律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科。[5]刘泉军认为会计哲学是对会计本质和规律的最高抽象,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关于会计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6]唐守朋认为会计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对会计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是运用哲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对整个会计活动做出哲学概括的学说。[7]以上学者对会计哲学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多数学者把会计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或者研究领域。但是,陈庆杰和柯大钢等人认为部分学者对会计哲学内涵的界定难以成立并提出了质疑,认为所谓的会计哲学观点在本质上都是哲学思维对实证思维的指导及实证思维对哲学思维的运用。[8]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会计哲学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学者们对会计哲学内涵“是什么”的观点不尽一致,有的甚至相互矛盾。正如张以宽教授所言,会计哲学是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公认的难题,还应继续研究才能取得更加广泛共识。[9]因此,只有解决了会计哲学的内涵问题并达成最大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哲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二)会计哲学的学科框架。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自己的学科框架,即学科的研究内容,这属于会计哲学的外延部分。外延的大小决定了会计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前景。外延小无发展前景,外延太大无发展必要。因此,部分学者们勾勒了会计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当具有的学科内容框架。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于玉林认为会计哲学的内容包括会计本体论、会计主客体论、会计系统论、资金运动论、会计时空论、会计目标论、会计关系论、会计控制论、会计信息论、会计决策论、会计发展论、会计方法论、会计职业道德论等方面。[10]顾飞将会计哲学的基本内容分为会计哲学导论、会计本体论、会计价值论、会计结构论、会计实践论、会计认识论、会计功能论和会计方法论等方面。[3]张继勋认为会计哲学至少应该包括会计哲学的形成、会计的本质、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规律和特点、会计的社会作用、社会对会计发展的促进与制约、会计与科技、会计中的伦理道德、会计与未来等方面。[11]刘泉军认为会计哲学的结构体系包括会计本体论、会计实践论、会计功能论、会计结构论、会计认识论和会计方法论等几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部分。[6]李颖认为会计哲学包括会计认识论、会计实践论、会计系统论、会计时空论、会计发展论、会计关系论、会计矛盾论、会计信息论、会计控制论和会计方法论等多个方面。[12]从以上观点可知,学者们对会计哲学包含的学科内容的表述有同亦有异。相同共识说明学者对会计哲学的学科研究内容框架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这是研究范式和科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的必要条件。比如多数学者都认为会计哲学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会计本体论、会计功能论、会计系统论和会计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学者们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是学术争论的碰撞点,这也是学术研究允许的。正如库恩所言,范式的形成必然允许后续研究空间的存在,只要大家在一个共有范式下解决问题就能被接受。同一学科之下不同理论之间的碰撞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三)会计哲学的研究方法。一门学科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里指的研究方法既包括宏观层次的研究方法论,也包括微观层次的具体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关于会计哲学方法的研究尚不多见,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顾飞认为会计哲学方法论是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在会计工作者意识中的集中体现,是会计工作者认识会计和改造会计世界的方法模式,构成观察和思考会计现实的视野,最终固化为某种理论的思维习惯;同时认为会计哲学应该借鉴经济哲学和管理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构建会计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比如抽象法、分析法、归纳法、结构法、实验法、演绎法、控制论法和灰色理论法等。[13]刘泉军认为会计哲学方法论在会计哲学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影响会计工作的结果;会计哲学方法论广义上包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等,狭义上主要是指会计研究方法。[6]张以宽认为当前国内会计哲学方法论过于偏重实证研究,忽视了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会计哲学的方法论应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和底蕴,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和研究会计哲学。[9]刘念齐认为会计哲学研究方法分为两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会计哲学研究方法的第一层次;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认识事物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属于第二层次。[14]于玉林认为会计方法论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研究,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会计世界应遵循的原则、方式和手段。在会计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方面分为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一般方法有抽象法、系统法、决策法、逻辑法和控制法等;专门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法、会计计划法、会计预测法、会计分析法和会计控制法等。[15]以上学者关于会计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观点不尽一致。有的学者对会计哲学方法论阐述的比较详尽,甚至涉及到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但是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笔者认为对会计哲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要置于统一的研究范式之下,不仅要研究会计哲学研究方法论“是什么”,还应探讨会计哲学研究方法论“为什么”。此外,社会科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开花结果”,才具有真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由于会计哲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国内会计哲学方法论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本指导,同时兼收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精髓。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会计哲学的特色。由于会计哲学的社会科学的属性,会计哲学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社会科学共性的研究方法。会计哲学是会计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因其应用性、跨学科性和研究领域的多样性,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具体研究方法或许很困难,还要继续探究。会计哲学不仅可以拓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而且还可以充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大厦。

二、回到库恩———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解读

通过对会计哲学研究现状的描述,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国内会计哲学发展的困境。会计哲学在国内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阶段。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会计哲学发展迅速,会计工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颇感兴趣,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是进入新世纪后,会计哲学发展几近停滞,科研成果比较匮乏。新世纪经济哲学、管理哲学等相关学科蓬勃发展,特别是管理哲学不但成为一个学科,而且在某些大学成为一个专业,甚至有了博士点。纵观会计哲学却发展的如此缓慢,甚至学者们对会计哲学是否是个学科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这种现象值得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深思。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及现状描述,会计哲学的困境主要源于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会计哲学的研究范式。要探讨会计哲学的研究范式,非常有必要对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范式”理论进行回顾和解读。“范式”指的是科学发展中的一种公认的体系、模式或框架。库恩认为已有的科学成就已经吸引了一批坚定的追随者;同时还有一些新问题加入该领域有待研究者后续解决,凡是具备以上两个特征的成就,就可以称为范式。[16]库恩指出科学共同体形成范式就具有了选择问题的模式和标准,在该范式下那些被选择的问题多数都能够得到解答。[16]因此,范式是一个学科领域走向成熟的标志。库恩同时指出科学共同体是有层次的,科学共同体是享有同一范式的团体,科学共同体与范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范式”概念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16]因此,笔者认为学科的研究范式也具有层次性。库恩也指出范式必然不同于规则,科学共同体可以在同一范式下遵循不同的规则各行其是。[16]因此,规则源于范式,即使不存在规则,范式仍可以指导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研究活动。要了解会计哲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非常关键的一步是看会计哲学是否具有自己的学科研究范式。研究范式的形成是会计哲学向纵深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果通过研究能揭示或构建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研究者将能更好地理解会计哲学,把握会计哲学发展的脉络,了解会计哲学的研究重心,推动会计哲学的发展。

三、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探讨

吴国盛教授在《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中写到,国内某些学术界对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忽视了学科自身的建设,惟有通过学科自身建设,学科的发展才能后继有人,才能把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只有形成了本学科的研究范式,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积累和进步。[17]因此,会计哲学只有形成了自己学科的研究范式才能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接受,才能推动这个学科的发展。李树财认为学科的研究范式可以被认人为界定,每一门学科的建立都起源于对该学科范围、对象、概念和体系的人为规定或界定。[18]目前会计哲学研究主要涉及财务会计领域,而现代会计有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会计哲学应将管理会计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笔者认为构建会计哲学的研究范式非常有必要,为此,结合时代要求和会计发展趋势,本文尝试构建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模型框架,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心提供借鉴。会计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内核,即,研究对象。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认为库恩的“范式”是某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和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19]因此,只有具备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才能区别于类似学科。作者认为,会计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反思和研究会计问题,但又不是实实在在的会计实务问题,而是会计人员对会计领域的一些基本看法、观点及反思,是会计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正如于玉林教授所言,会计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会计的一般规律。[9]喻采平也认为会计哲学研究对象是探究会计活动的一般规律。[20]唐守朋等人认为会计哲学是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会计的一般规律。[7]会计本质上属于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一般规律寓于经济管理活动中。会计的一般规律必须要置于经济管理之中进行探讨。因此,会计哲学研究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一般规律就构成了会计哲学研究的宏观范式,即一级范式。只要研究者承认这一点,就可以汇集在会计哲学这个大学科下从事科学研究,形成最大的科学共同体。现代会计有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因此,在会计哲学这个大学科下,研究者可以从事财务会计哲学方面的研究,也可以从事管理会计哲学方面的研究。此外,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因此研究亦可以从事会计哲学历史的研究。会计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为会计哲学的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财务会计哲学、管理会计哲学、会计哲学历史构成了中观研究范式框架,也可以称之为研究层面的范式,或叫二级范式。虽然学者们从事的研究层面不同,遵循的规则不同,甚至相互竞争,但是仍然处在宏观范式(一级范式)的控制下,各个研究层面都有研究者在各自的认知框架下进行从事科学研究。中观范式(二级范式)之下是微观范式。微观范式是会计哲学中更加具体的研究领域,或叫研究领域范式,亦称三级范式。会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会计哲学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根据前人关于会计哲学学科框架内容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学科发展及后续研究的需要,作者将会计哲学的具体研究领域细分为会计本体论研究领域、会计主客体论研究领域、会计方法论研究领域、会计目标论研究领域、会计核算论研究领域、会计监督论研究领域、会计预算控制论研究领域、会计分析评价论研究领域、会计信息化论研究领域、会计资金运动论研究领域、会计成本管理论研究领域、会计职业道德论研究领域和其他研究领域等13个领域。之所以设置“其他研究领域”,原因在于范式是开放的,需要为研究者留下后续的研究空间。作者据此构建了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三级层次框架模型(见表1)。从表1可知,宏观范式是会计哲学研究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一般规律,处于三级层次模型的最顶层。在这个宏观范式的下面有三个研究层面,这些研究层面叫中观范式(二级范式)。这些中观范式都处于会计哲学一级范式的界限内。宏观范式(一级范式)为会计哲学划定学科界限,界定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层面范式(二级范式)则界定这个领域内各自不同层面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中观范式之下是具体研究领域的微观范式(三级范式)。每一个研究领域都强调了会计哲学研究的不同方面,界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重心。微观范式不同于宏观范式和中观范式,虽然微观范式代表学者们具体的研究领域,但这些研究领域并不能代表一种更为广泛的世界观,因此微观范式是二级范式的分支领域。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三级层次模型框架的特点是宏观范式统御中观范式,中观范式统御微观范式,宏观范式间接统御微观范式。研究者从事的研究层面和研究领域可能不同,但是只要承认一级范式,就可以获得“认同感”,就可以在“同一面旗帜”下“并肩作战”和“通力合作”,共同促进会计哲学的发展。

四、探讨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意义

研究范式问题是我国会计哲学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避免无谓的学术争论和所谓的“创新”研究。[2]范式是科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的前提,它作为“模型”为科学研究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并能从研究方法角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21]因此,范式对于会计哲学的常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构建会计哲学研究范式具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世界观意义。会计哲学的研究范式包含了对会计哲学基本问题的特有理解,成为会计哲学研究者开展各种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会计哲学研究范式是科学研究活动能够持续快速有序并向更远目标发展的重要保障,又为会计哲学科学共同体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可行性依据。(二)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价值观意义。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价值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它会指引会计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员的奋斗目标。会计哲学范式的价值观功能还在于引导和激励研究者开展卓有成效的科研活动,从而逐步建立起该范式在学科领域内的统摄地位,不断推进科学共同体的工作向专业化、正规化和细微化方向发展。(三)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方法论意义。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方法论功能是依据一定的思维模式,以公认概念、规则、定律为基础解决会计哲学研究问题的系统方法与工具。会计哲学研究范式不仅作为世界观功能提供基本理论和信念作用外,还能将会计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具体化、细致化和形象化,在方法论层面上给予科学活动予以支持。

五、总结与审视

会计哲学在我国作为一个学科来研究已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然而要追溯我国会计的发展历史,时间则更长。会计哲学要以会计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探视会计,研究会计。会计源远流长,然而我国的会计哲学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在于尚未形成共识性的会计哲学研究范式。库恩的范式理论告诫我们,一个学科要想获得发展并走向成熟,不同的研究者若要想获得彼此间的“认同感”,必须要形成普遍认可的学科研究范式。相关学科诸如经济哲学、管理哲学、法哲学等学科是如何发展成熟的?它们是如何从哲学的视角研究各自领域的?这些学科形成研究范式有什么“诀窍”?这些问题值得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深思。因为有了管理哲学,管理学才更加大放异彩;因为有了经济哲学,经济学才更加有活力;因为有了法哲学,法学才更有严谨性。会计具有很强的技术复杂性和理论抽象性,而解决技术复杂性和理论抽象性的办法并不在于会计的技术形式,只有全面揭示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才能深刻理解会计的经济实质。会计哲学是会计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会计哲学通过对会计学认知的深化,从而实现会计研究的最优化。[2]可以说会计哲学是会计理论的“元理论”,唯有在会计哲学上取得突破才能为会计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动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会计哲学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并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作者尝试构建了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和微观构成的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三级层次框架模型。由于范式的开放性,笔者并不希望为会计哲学研究范式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仅此为会计哲学研究范式的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中所构建的会计哲学研究范式框架有利于研究者能更好地了解会计哲学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把握研究重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会计哲学的发展,进而促进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正德.会计哲学概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1-2.

现状研究范文篇4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艺术语言;技术表达;人文内涵;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站点的艺术化和人们情感的需求对地铁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公共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成为体现城市精神的地下窗口,连接着地上、地下两个空间,协调着人、地铁、环境三方的关系。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地铁公共艺术结合时代与地域文化而不断发展,为乘客带来良好的体验,但部分地铁公共艺术只是停留在装饰表面。笔者梳理2004年(知网中最早的地铁公共艺术相关文献从2004年开始)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明确其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的方向,为我国地铁公共艺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地铁公共艺术概述

地铁公共艺术是放置在地铁站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保留了公共艺术作品开放性和文化性的特点[1]。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铁公共艺术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充,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统一的界定。目前对地铁公共艺术概念的研究可分为范畴、性质、意义三个部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概述见图1。地铁公共艺术可概括为在地铁空间中以发挥地铁功能为前提,人人可观赏、参与,代表公众审美趣味、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反映时代变迁特征的壁画、雕塑、装置及其他具有艺术化特征的设计与活动。

二、文献研究现状

截至2020年12月,笔者以主题为检索方式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地铁公共艺术”一词,于总库中共检索到323篇文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语言研究、技术表达研究、人文内涵研究及比较与发展研究四个方向,所占比例见图2。1.艺术语言研究(1)材质艺术不同的材质赋予艺术作品不同的特性,材质的相互组合与搭配可以为观者带来丰富的视触觉感受,缓解地铁空间单调沉闷的氛围。陆慧总结了陶瓷壁画在地铁空间的几种应用类型:釉上彩、釉下彩、花釉、唐三彩、浮雕、镶嵌、立体艺术和综合装饰[2]。王春涛、张赛勇提出光、影、互动装置在地铁空间中的运用,可以使材料展现出新的特质[3]。莫非、李险峰、夏海山指出乡土材料作为特殊语言的重要性,认为其可以引发观者更多的情感共鸣[4]。地铁公共艺术材质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到安全性、环保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环保材质、综合材质、新兴材质被逐渐运用到地铁公共艺术中,但有关这部分的研究数量较少。材质的不断重复是国内部分地铁公共艺术失去个性的原因,如何利用新材质赋予地铁公共艺术新面貌,是后期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2)色彩美学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是将功能与审美相统一。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有助于增强空间感,高饱和度的色彩多被用于小面积的信息引导,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则可以引发人们的共鸣。贺诚研究了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形象性色彩与功能性色彩[5]。解明镜、刘欢提出利用地铁站周边环境色提取城市色谱,将其分为形象色与点缀色,用颜色展现站点与城市的个性[6]。地铁空间的特殊性要求公共艺术的色彩要与地铁站的整体空间和谐统一,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与空间中的导视系统相区分。现有的研究着重研究色彩的功能性,未能系统地分析色彩的文化性。后期研究需要统筹对色彩的运用,使之既可以区分与整合地铁站内的各个系统,又可以充分体现站内的主题与文化。(3)图形符号图形符号是创作者对生活中事物的模拟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通过简化、重组、变形等艺术化处理,展现出构成合理、符合主题、表达情感的图案。胡慧滢以平面性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国内地铁壁画的几种构图形式:中心对称、散点重构、满幅平铺、几何分割[7]。舒开扬、陈又林研究了中国传统纹样、民族纹样、地方纹样在地铁出入口、站厅公共区和候车区三个空间内的应用,提出需要统筹规划地铁车站的图形符号[8]。图形符号是地铁公共艺术尤其是壁画等平面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现有的研究数量较少,且多集中于研究其构图,部分研究对于图形符号的提取也只是简单的分解与重构,忽视了图形的内涵与特征。如何提取、重构图形,使其符合大众审美,表达相关的文化内涵,是后期研究可以深入的方向。2.技术表达研究(1)新媒体技术对于地铁空间而言,传统的地铁公共艺术在信息传递上不够敏捷、迅速。新媒体技术的声、光、传感等手段为原有的公共艺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臧雪探究了新媒体艺术常见的表现形式:人工智能、电子机械、互动影像、数字声音、虚拟现实、交互艺术、数据可视化以及电子网络[9]。郝雅丽指出新媒体装置艺术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触控、声控、手势和动作控制、沉浸式虚拟技术以及装置识别系统操控方式[10]。肖广、李轶南提出,声、光、电、传感、全息投影等手段可以使公共艺术的主体转为空间、公共艺术、人三者的关系[11]。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逐渐被运用到地铁公共艺术中,营造出全方位、沉浸式的地下“风景线”。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形式与作用,后期的研究可多考虑新媒体技术与地铁公共艺术结合的方式:为传统公共艺术注入时代的特征,结合公共设施为乘客提供有效的引导。此外,新媒体技术存在技术复杂、后期维护难等问题,如何让其更好地融入地铁空间,也是后期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2)交互设计策略交互性公共艺术是具有新时代性与互动功能的城市公共艺术。地铁空间中的交互式公共艺术需要考虑地铁空间的特性,利用双向传播的特点给乘客带来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舒悦研究了交互式地铁公共艺术在交互空间、学科交叉、叙事方法、情感体验中的设计策略[12]。王红月从乘客的行为习惯出发,探究了互动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通道式空间、驻留式空间、功能性空间的策略[13]。武定宇、王浩臣探讨了地铁公共艺术现场参与、后台参与及二者综合三种互动方式的设计策略[14]。在交互设计策略相关的研究中,部分研究从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行为习惯出发,探究地铁公共艺术如何与人互动;或从交互式公共艺术的特点出发,提出地铁公共艺术如何与地铁空间相融。目前,针对交互式地铁公共艺术的研究还局限于站厅层与站台层两个空间,对轨道区域内部与车厢内部的交互研究很少。如何营造更有趣味、体验感的乘车空间,更好地帮助乘客辨别所在方位,是交互设计研究的潜在方向。(3)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管理和位置规划地铁空间的特殊性使地铁公共艺术不具备受众长时间驻足观赏的条件,不合理的公共艺术设置方式会影响到地铁人群的流通性与地铁设施的功能性。章莉莉从形式管理、选题选位、运作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管理方法[15]。侯宁从乘客感官焦点与行为模式出发,统计了部分地铁公共艺术的位置与形式,指出了国内地铁公共艺术存在感不高、位置与形式单调、空间被商业广告占用等问题[16]。公共艺术设计管理和位置规划是协调人、地铁、环境三方的重要一环。现有的研究多从公共艺术选题选位、乘客心理及行为模式出发,探究公共艺术的设计管理与位置规划,后期研究可在两方面进行深化:对站点空间公共艺术各个系统的协调与管理;对地铁线路公共艺术的整体规划。3.人文内涵研究(1)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具有认同感和生命力的文化,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设计的根源。将民族文化符号运用在地铁公共艺术中,既可以引发乘客的情感共鸣,又可以实现异质文化的交流。赵小然系统地研究了具有传统水墨特征的地铁公共艺术的形态表达、审美特点、材质选择、位置摆放等[17]。孙浩章、王丰、王芳媛认为相比其他形式的地铁公共艺术,将文化广告宣传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是对西安文化资源的利用,也是对文化资源的宣传与保护[18]。民族元素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较为常见,如各类纹样、人物形象等。但现有研究的数量不多,且系统性不强。现有的研究多从民族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入手,探究传统元素与公共艺术结合的思路。后续研究可从如何平衡民族文化的传统感与地铁的现代感等角度展开。同时,如何让民族与世界对话,使民族文化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也是后续的研究方向。(2)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特有的文化,体现了该地区的场所精神。地铁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能使地铁站具有识别性,使人们在地下空间具有方向感、认同感及归属感。孙静、蔺宝钢提出“域、象、形”三级定位法[19]。张晓玮从体现文化差异入手,研究青岛地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整体空间设计要体现海洋文化;视觉导向设计要体现地方差异;公益性设计要体现城市精神[20]。地域文化是广泛提及的研究视角,现有的研究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探究了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结合的形式和方法。后期研究可从地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角度探讨地域文化的时代性,并研究如何结合站点周围文化与地铁公共艺术,使地上、地下形成空间上的呼应。(3)人文关怀美国设计师普罗斯提出:“人们普遍认为设计有三个方面:艺术、技术和经济,但是更重要的是第四个方面,人文。”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逐渐转向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刘春枫探究了公共艺术可以通过色彩、照明、材质、自然景观的设计改善人的感受[21]。董海通过比较受众在地铁与博物馆、美术馆的心理差异,提出趣味表现手法、区域性主题设计可在较短时间内贴合乘客的心理,增强空间的人文关怀[22]。人文关怀一直是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表达的重点,随着地铁公共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人文关怀也更加全面与深入。现有的研究多从公共艺术形式、乘客心理及行为模式的方面展开,后期的研究可从公共设施艺术化的角度入手,探究公共设施功能性、人性化与美观度的平衡,以及如何将公共设施设计融入整体空间设计。4.比较与发展研究(1)比较研究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各地区地铁公共艺术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策略的构建,并加以设计与实践,对我国地铁公共艺术的后续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孙彦斐、丁山从叙事手法的角度比较南京、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提出叙事性表达方式给予受众群体在形、意之间更多的想象空间[23]。严茅、范潇轩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比较了伦敦、郑州的地铁公共艺术,提出郑州地铁具有主题性、地域性,在公共设施上体现了人文关怀,但还缺少临时性与创意性公共艺术[24]。比较不同地区的地铁公共艺术,可以有效地探究地铁设计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目前有关地铁公共艺术的比较研究较少,部分国外城市如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美国洛杉矶的地铁公共艺术都较为成熟、完善,后期研究可以将其与国内比较;也可以聚焦于地铁公共艺术某一方面的对比,如文化墙、公共艺术装置、地铁车厢内部设计,使研究更有针对性。(2)发展研究总结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规律,梳理其设计发展的脉络,归纳其相关概念、设计手法、应用特征,能为之后的地铁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武定宇、宿辰分析了北京地铁发展的初期、营造期、激活期,并对后续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提出建议[25]。阮如舫、赵晟宇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台北捷运部分车站的公共艺术,认为公共艺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技术化、主题化、地域化、时代化的趋势,同时地铁公共艺术的制度也相对完善[26··]。针对公共艺术的发展研究可以依据现有的研究趋势预测其未来的方向,相关研究多从公共艺术形态演变的角度入手,但地铁公共艺术已经逐渐呈现综合化、多元化的趋势。针对后期研究,有关学者可以更多地以跨学科的综合视域分析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

现状研究范文篇5

【关键词】社保;人力资源;变革

一、社保的起源

社保起源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期,市场开放导致大量的外企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政府基于诸多因素,设立了相关的人力资源公司,在后续的发展中,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始慢慢成熟,1983年沈阳市成立我国首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这意味着我国开始为人才设立相关的档案管理措施,8年后,我国正式推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从无到有的创举,而与制度对应的是问题。之后两年我国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保制度,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人才市场逐步开放,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地的公共服务业务开始为我国的流动人口提供相关的“人事服务”,这部分服务就包含了“社保服务”,以此来解决档案,社保等问题。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也为社保这一行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

二、黑龙江社保所反映的需求

早期的社保,是因为我国政策因素,如外企用工强制派遣、人事、劳动保障事务等,在当时都是某种制度创新。而后期的社保则是以我国市场经济为导向,企业愿意支付社保的费用,来实现其需求,这是因为社保业务相对复杂,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巨大,社会保险之间的关联性强,同时社保政策不断完善,让本就不易操作的社保更难上手,将副业外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关键的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大部分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战略发展部门,和初期的管理发展不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发展到此阶段更关注并非是社保问题,而是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的问题。

三、黑龙江社保政策对社保市场的影响

我国黑龙江省的社保目前来说还未形成成熟的市场,许多政策存在一定的边缘性,这是因为黑龙江省早期的社保业务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早期的社保往往会和我国的“人事”混在一起,从这点不难看出,黑龙江省早期的社保不具有盈利性,大部分都是作为增值服务出现,这也是社会上对社保存在两种呼声的原因。第一种呼声认为社保应该全权交给公共职介机构,其余的企业和个人均不应该从事这一行业,即便公共职介从事了此行业也不应该收取费用,相当于第一种呼声认为社保不能够作为盈利性的行业,第二种呼声则认为,黑龙江省的人才机构市场可以适当的量化,人才的中介服务可以尽可能的去迎合市场,但是必须要经过国家认证的正规企业才可以。笔者认为,按照黑龙江省现在的情况,第二种呼声显然更胜一筹,因为我国在2008年时提出的政策明确提出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同时将其和人力资源分开,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项目划分,则并不能反映出我国政策的特点。同时,我国黑龙江省的社保服务依旧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和我国市场服务的界限一定要划清,因为公共服务的范畴有限,仅仅能够为人民提供必要的资源,而市场的服务则相对全面,黑龙江省内现行的一些社保机构能够为不同的企业,个人提供针对性很强的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系统,最关的一点在于,社保在社会中的确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社保的政策变化大,每月的金额不同,同时不同地区的缴费额度以及政策不同,需要极强的专业性,而我国新推出的《社会保险法》也明确的将我国劳务派遣制推行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企业开始关注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价值,社保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服务,应该积极引导、规制风险,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四、确立服务标准可实现多方共赢

黑龙江的社保市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行业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很少能够受到专业的训练和知识考核,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严重制约着行业的服务和发展水平,其次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的工作依旧依托于人力而非电脑和互联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这一行业的成本,技术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了黑龙江省社保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点是我国行业服务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社保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适当的推进服务专业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第四点是在黑龙江省存在的部分机构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很多的企业为了规避社保高昂的费用借助社保公司进行挂靠瞒报社保的行为。

五、黑龙江社保的发展空间

社保在黑龙江省的进步空间很大,适当的增加市场份额将吸引更多的企业选择社保服务,在现在人力资源不断上涨的今天,企业要尽可能的将人力资源放在战略发展的问题上,进一步完善企业福利,帮助我国企业进行人力资源产业链的优化,社保在这一大环境的背景下还能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黑龙江省内发展比较成熟的社保企业往往是从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转型而来的,这类服务机构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市场,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30%以上的企业都选择了社保服务,而黑龙江省的水平则低于这一水准,笔者坚信社保在黑龙江省的发展潜力巨大。

六、结语

从上文中笔者认为,社保的发展不仅仅帮助了我国企业,也帮助了我国社保服务机构,能够提高黑龙江省的资源利用水平,提高黑龙江社保热源的职业化水平,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推动服务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同时还能给黑龙江省本地企业带去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所以黑龙江省应该多多宣传社保的发展前景,在客观上帮助这部分企业发展,带动社会的参与感这对于黑龙江社会而言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

作者:曹 玮 高雅轩 李 冰 李凌昕 杨浦娟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现状研究范文篇6

一、前言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感到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可见,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和谐状况值得关注,因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本研究旨在关注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的状况和特点,分析部分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的成因,探究促进幼儿教师自我和谐发展的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研究现状

本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自我方面总体比较和谐,一部分幼儿教师面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情况,不能针对问题准确灵活地作出变动。这部分教师由于自我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会出现一定的适应不良、焦虑等心理问题。故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中,要特别关注这类教师。

幼儿教师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方面较高。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相对成熟,能够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面对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解决方式。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以及是否结婚对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并不产生显着影响。中班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程度要明显高于大班和小班,说明自我和谐程度受班型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有关,小班幼儿教师年龄最小其身心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越多特别是幼儿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大班幼儿年龄较大,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但同时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强容易调皮也较不易管理,这可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原因。相比较而言,中班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程度则较低。本次调查认为,幼儿教师在自我不和谐方面主要存在受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当前幼儿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自我不和谐性。其次,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对他们的特殊要求是产生自我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再次,目前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缺乏公众的关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另外,对于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因素不仅仅局限于本研究所提变量,也可能受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并由此导致的身心疾病以及较低的教养质量应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此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作为幼儿教师要经常进行反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认清自己个性中的优缺点,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根据现实的客观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心理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之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调整心理期望水平,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现状研究范文篇7

[关键词]烟草;品牌;营销策略

从全球烟草产业发展看,虽然国外跨国烟草集团都比我国烟草产业生产规模大,但这些烟草集团品牌却非常单一,其成功之处在于自身烟草产品在全球烟草消费者心中品牌位置异常坚固。国外烟草产业在百年时间里通过对市场营销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可用于实践的营销经验。能为我国烟草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很好的借鉴。

1烟草产品品牌营销的意义

品牌营销是企业通过特定的技术,把自身创造的品牌形象深刻映于消费者观念中,使消费者形成对自身品牌的认知过程。通常来讲,市场营销不仅能够以特定的职能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更能增强企业与客户的紧密度。烟草产品品牌营销不是能够独立运行、独立存在的行为,烟草产品品牌的创建,可通过实体营销、网络营销联手共同实现。在线下,公司可以加强品牌营销建设、通过线下促进市场营销的发展,通过广告等活动提高人们对自身品牌的熟悉度;在线上,人们可以提供线上品牌营销,使其成为附加价值的重要核心内容。1.1能够实现力量最大化、效率最大化。通过共享让各个参与者都能得到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参与者不在以置身事外状态看待该品牌,实现由品牌所有人独立耗费大量资金提升品牌价值转变成利益攸关方联手提高品牌价值,依照力学合成原理,多人或多个企业集中的力量做一件事力量会非常大,有时会大过一个优质的大企业。由于各个相关利益者都处于利益攸关的状态上,会特别关注企业产品销售活动,利益攸关方能更加主动积极对待自身的工作,工作效率自然会得到更高提升。当对品牌漠不关心产品购买者成为利益攸关方后,各项营销、调查工作也要比以往顺利得多,其效率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1.2风险最小化、费用最小化。利益攸关方共享利益也必然共担风险,这样品牌所有者的风险则被利益攸关方分担,产品购买者的积极参与互动,使产品生产厂家可以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由于利益攸关方利益一致,使内耗风险大大减少。从营销节点上看,原先是由品牌持有者自己来支付与控制费用。而在利益共享模式下,利益攸关方共同支付与控制费用,这样不仅能减轻品牌持有者的经济负担,还能使利益攸关方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

2烟草品牌营销现状

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进行了多个重点品牌培育,但部分品牌出现下滑现象依然严重。目前我国烟草品牌营销呈现出下列特点:2.1运用大数据分析助力品牌营销。为更深入掌握每个零售客户的购买行为,切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品牌营销工作,经销商按照自身品牌销量比重和客户档位,将零售客户分为明星、潜力、忠诚、保守四个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客户关系:明星型客户,品牌营销策略是“推陈出新”。这类客户的特点是客户档位高、自身品牌销量占比高,在一定区域内处于消费领导地位。品牌营销重点在维护常规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新产品的宣传,打造自身品牌销售的主阵地。潜力型客户,品牌营销策略是“文化宣传”。这类客户的特点是客户档位较高、自身品牌销量占比较低,对自身品牌认同度低。品牌营销重点是通过各类品牌推介会、发放广告宣传纸、客户经理口头宣传等方式,对自身品牌的文化内涵、产品特点进行宣传,提高此类客户的品牌认同感。忠诚型客户,品牌营销策略是“销售提升”。这类客户的特点是客户档位低、自身品牌销量占比较高,品牌忠诚度较高。品牌营销重点是拓宽经营品牌宽度,帮助零售客户整体提升经营能力。保守型客户,品牌营销重点是“经营指导”。这类客户的特点是客户档位低、自身品牌销量占比低、大多为农村客户,经营理念较为保守。品牌营销重点是加强经营指导,以自身品牌畅销规格的销售为抓手,带动其整体品牌经营的提升。2.2引入多种品牌推广方式。(1)驻点品吸。主要选取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零售客户,采用促销人员站店的方式,对进店购买卷烟的消费者进行免费品吸推介,主要目的是扩大品牌知名度,征求目标消费者的建议及意见,强化推介力度。(2)酒店推广。主要选取当地有影响力的酒店,赠送商务用餐消费者品吸烟。通过品吸推介,让更多消费者接触、了解自身品牌。(3)婚庆宣传。主要通过婚庆公司、影楼等第三方渠道积极向婚庆市场进行推荐,赠与婚庆用烟客户“婚庆大礼包”。

3烟草产品品牌营销对策

3.1打造口口相传的标语。同行业的香烟品牌里,钻石品牌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广告语深入人心。烟草产品经销商应努力打造使人印象深刻、口口流传的标语。使大家每每提起的时候,都会想到自身品牌,由于香烟品牌不能通过做广告进行宣传,所以这个标语一定要能够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物品。做到即使不打广告,也能使大家想起自家品牌。3.2回归产品本身,根据消费者喜好进行品牌营销。做品牌最后还是需要回到产品本身。产品好坏与否,不是基于研发专家口味,而是消费者的喜好。喜欢的标准很多,潮流、趋势、颜值、有健康、安全、口味都很重要,具体就是基于消费者营销来设计。围绕品质、颜值和价值进行设计。这里可以借鉴苹果品牌的营销方式,在得知中国市场大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手机性能,每次新品的推出都会是性能的提高。大大的提高了消费者购买的热情。只有消费者喜爱,品牌才能生存长久。苹果品牌的营销模式给烟草产品营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3.3健全品牌推广渠道,增加宣传手段。鉴于当前多数烟草公司品牌推广方式仅限于线下推广,这样的模式会使公司产品信息传递速度减慢,消费者也没有办法与公司售后部门展开更好的交流。烟草公司应尽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采用O2O营销模式,建立线上产品营销平台,定期在平台烟草产品信息、积极回答消费者在平台中提出的问题,加大线下特色营销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自身企业的关注度。企业通过这样的线下和线上活动,可以使更多消费者参与到烟草产品销售活动中,从而提高我国烟草企业的社会影响力。3.4加快整合改革进程。目前来看,烟草公司对自身品牌整合改革的步子太小太慢,造成品牌过多,既不利于卷烟内在质量的提升,还容易引起恶意竞争,管理混乱,对品牌营销造成不良的影响。烟草公司应缩窄自身品牌营销的宽度,增加品牌营销深度,做少做精。在香烟品牌里,“中华”、“熊猫”这些品牌处于行业佼佼者地位上,观察他们的品牌宽度可知,仅仅制作了几种类型的香烟,而大多数烟草公司品种太多,有的达数十种,这样一来,难免会无暇全面兼顾到每一个品种,因此加快整合的进程,做少做精,这样才会有利于品牌长远发展。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烟草消费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会更大,在此环境下,我国烟草产品企业将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随着烟草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品牌作为烟草企业与卷烟消费者利益桥梁,对烟草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烟草企业必须完善自己的销售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9:169.

[2]李庆涛.吉林延吉卷烟厂“长白山”品牌香烟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

现状研究范文篇8

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法学的”幼稚阶段,但法学研究的现状,总的来说,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主要表现在我国法学研究的成果,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质量上来看,这些年来,法学研究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不多,主编的作品多、独著的成果少,汇编的成果多、专著成果少。翻译的精品不多,潜心考证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要繁荣和发展法学,当然要鼓励原创性的成果,多出精品,也要求成果的数量上要达到一定规模。因此,我建议:

第一,要鼓励学者多出成果。大学应当是教学和科研并重,每个法学院都应当成为既培养学生,又培养学术成果的园地。我们应当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推出更多的成果。并且要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刺激教师从事科研。实际上,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更需要的是著作,而不仅仅是面对学生的讲授。

第二,要正确理解精品的含义。精品实际上是个人知识长期积累和学界学术逐渐发展的产物,在法学发达的今天,很难设想一部精品完全是个人的话语。在法学研究方面,我不赞成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但我也不赞成轻率地将某部作品冠以低水平而简单地加以否定。一部作品只要有其闪光点,有其思想的火花,给人某些启示,即使这些火花只是星星之火,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第三,要正确理解原创性的含义。原创性不是说一部书从头至尾都是独到的观点,百分之百的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要在某一问题以及问题的某一方面有新的观点,在体系编排、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收集等方面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就可以认为具有原创性。

第四,要进行善意的学术批评。我们需要对他人的创作劳动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作者创作的艰辛。对作品的疏漏和缺陷,有必要进行商榷甚至批评,但这种批评应当是和风细雨的、善意的,不能采取挖苦、讽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不能把学术批评演化成相互攻击或出名的手段。

二、破除“饭碗法学”,发挥学科结合优势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学院的教师讲授课程太窄,从而使得我们研究的视野也过于狭窄。例如,有些民法学者只研究合同法,这就使我们的学术视野变得过于狭窄,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学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在我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饭碗法学”的观点,该观点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自我封闭,将法学的学科严格划分为若干门类,如民法学、宪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各个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甚至学科内部也沟壑纵横。其次是封闭他人,持“饭碗法学”观点者对其他领域的学者从事自己这个领域的研究往往表现出高度的警惕,一旦有越雷池者必然口诛笔伐,认为这种学者是不务正业,或者说是手伸得太长。甚至认为,这些跨学科研究的学者违反了学术界的所谓“游戏规则”,并对这些学者进行各种形式的非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新世纪法学研究发展潮流和社会生活实际需要严重背离的。

首先,对学科领域的严格区分,将使学者视野变得非常狭窄。法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体系,各个法学分支本身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只不过是由于研究者的能力、精力有限,才不得不强行进行学科的划分。但是,当一些学者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能力与精力的时候,那么,从事这样的研究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研究者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正是由于我进行了证据法的研究,才使得我在参与民法典制定时,重新审视一些以前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定,尤其是民法总则中的法律行为制度、侵权行为法中对各类侵权行为举证责任的规定。可以坦率地说,对民事证据法的研究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能够比以前更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民法学问题,看问题的视野更为开阔。

其次,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的结合有如植物的嫁接。一方面,法学需要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哲学等,从而为法学的繁荣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研究方法。美国著名大法官布兰代兹说:“一个没有研究过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法律人极有可能成为人民公敌。”此种观点未免过于绝对,但是,其强调法学应当与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法学内部甚至各部门法内部,也应当相互结合。现代的法学研究已经朝着越来越专业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法学研究的必然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学者必须将自己禁锢在术业专攻的那一领域,更不意味着学者之间必须硬性地划分研究范围、不准他人越雷池半步。

其实,各门学科都具有共通性,因此,各门法学之间需要交流。各个部门法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够使各部门法学科得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使法学研究的园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如果都抱着一种“饭碗法学”的态度,相互排斥、互相封杀,我们的法学将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和合作,这将对法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三、既要注重理论性,也要强调技术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法学研究应当更多地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虽然法学研究中也应当注意对法学基本理论的探讨,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对实务中问题的解答。法学应当走出象牙塔,不能过于形而上。为此,我建议:

第一,法学研究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具体问题研究。法治的实现当以法律的制定为前提,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只有能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成为“活法”,方才真正地对社会、对人民具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学理论界多出精品,多出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好的研究成果。这也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发生的一种知识的转型。我们既要注重法学的理论性,也要注重法学的技术性,虽然法学蕴涵着各种价值判断、利益衡量,但法律所追求的这些目标都是具体体现在各种具体的制度、规则当中的。法律的目的只能在各种具体规则的适用、案件的解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脱离具体制度、规则去侈谈理念、价值,无异于缘木求鱼。现在实务和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实务关注的问题未必为学界看重,而学界感兴趣的问题对实务又可能意义不大。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法律的基本理论,也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案例,使理论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第二,比较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任何比较都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问题不能一切都从希腊罗马出发,也不能仅仅以某个国家的模式为惟一的经典。比较法的方法应当包括结合中国现实的综合考虑,而决不能在比较两大法系之后而直接得出结论。如果为比较而比较,比较后对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不具备任何启迪意义的,这样的比较是不宜倡导

的。

第三,现在普遍注重研究法律层面的问题,但缺乏对司法解释、案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习惯、惯例的研究。在学术著作中,对实务中意义重大的这些规范引用极少,这不仅使我们的研究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国实践中的“活”法。我们国家的现实国情是,地区差异大,而且我国出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旧矛盾层出不穷。所以,国家层面的法律在各地区、各具体案例中均有不同的具体体现。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活”法才是真正发挥效用的法律。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规范的研究,使其符合国家法律的基本精神,同时也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

现状研究范文篇9

1银汞合金(dentalamalgam)

银汞合金具有耐用、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它对口腔环境的潜在污染也日益受到重视和研究。Mahler和Bryant[1]测试33种不同比例的银汞合金的性能。发现在研磨其间,向银汞合金内添加1%的汞,可大大减少高铜银汞合金的微漏,关增加其固位性能。研究表明,汞释放可由咀嚼食物或香糖而加重。Sallasten等[2]对长期咀嚼口香糖与汞释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测定18例长期、大量咀嚼口香糖者与19例对照者血清与尿中的汞浓度,发现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银汞合金除释放少量汞之外,在某些病人,口腔软组织与银汞合金充填体长期接触可产生苔藓样反应。这类患者改用其它充填材料后,95%明显改善。改用金冠者,病变得以治愈。

由于对银汞合金污染的担心,当今越来越多的牙科医生喜欢用其替代品充填后牙。对美国牙齿美容学会会员所做的一项的调查显示,在修复后牙牙冠缺损时,27%的医生选用银汞合金,18%选择金嵌体,38%应用复合树脂,17%采用其它材料。虽然复合树脂可以作为银汞合金的替代口,但镓合金有取而代之之势。目前在美国市面上有两种镓合金出售,其调制方法类似于银汞合金,但非常粘稠,难以调拌。在研磨期间或使用前添加少量乙醇,可解决这一问题。镓合金合成包括镓、铟、锡,室温下呈液状,并具易熔特性。Osborne和Summitt[3]在二年间应用镓合金充填9例病人的30个Ⅰ类缺损,充填前隔湿,防止唾液污染。2年后,29个充填体保持完整,患者无过敏症状。但24%的充填体颜色暗,并有腐蚀;60%表面变粗糙,其原因不清。Navarro等[4]在类似研究中,对30个GF和31个Caulk充填体进行比较,充填时未做暂时隔湿封闭。结果8个月后,所有镓合金充填体均变灰暗,67%的患者出现过敏症状。Caulk充填体中,29%出现过敏症状。作者认为镓合金不适于临床应用。Kaga等应用GF充填60例儿童Ⅰ类和Ⅴ类窝洞,发现1年后充填体严重腐蚀,且腐蚀产物大量积聚,未见充填体过度膨胀。作者认为,镓合金易腐蚀,不适于永久充填,但可作为乳牙的充填材料。

虽然镓合金已在临床上应用,但对其超微结构却了解甚少。Hero等[5]按65%镩、19%铟和15%锡进行混合,得出以下反应产物:Ag2Ga,CuPdGa2,β-Sn,Ag-Sn和未起反应的合金,最终产物为一复杂的混合物。Gunnsees等[6]重复以上实验,得到Cu-Ca,Ag-In.Ag-Ga等反应物。对于镓合金的化学反应产物,反应相稳定性及各反应相的抗腐蚀力,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复合树脂(composites)

复合树脂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增加树脂的抗磨损力,并提出几种磨损测试方法。Winkler等[7]应用一种简单测貌仪,测定充填体边缘的高度变化,认为这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好,优于其它评价方法,尤其直接评价法。但由于复合树脂的磨损机制、类型在个体间不尽相同。因而这些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均有限。复合树脂的另一缺点是易疲劳,可通过球磨测定其疲劳寿命。对于非接触型复合树脂的磨损,目前至少有四种理论。这些理论认为,增加复合树脂单位体积内填充料的含量,单位体积的重量即密度增加,其机械强度和硬度即耐磨性增强。增加填料颗粒的大小,可减少充填体暴露面的抗磨性能。但由于玻璃粉、陶瓷粉的热膨胀性能,尤其是颗粒细小且密集时,增加单位体积复合树脂内填充料的含量及密集性,复合树脂的膨胀性增加。Venhoven等对几种实验用复合树脂的成分进行检测,包括填料负荷和颗粒大小,发现如填料排列足够紧密,可保护树脂免遭食物纤维的磨损。

磨损可发生于复合树脂充填体的各个部位,但不同部位的磨损率无显著差别。除填料颗粒与强度有关外,增大填料可减小其热膨胀系数,两者呈反比关系。填料颗粒最大,膨胀系数最小的材料为Z100,22.5mg/kg℃,牙齿的反应热膨胀系数为9-11mg/kg℃,银汞合金为25mg/kg℃。

当与唾液中的水分和其它成分接触后,复合树脂的某些成分会发生溶解和释放。研究表明,复合树脂的离子释放程度在人工唾液中大大高于在蒸馏水中,为了增加复合树脂的疏水树脂进行积极研究。Li和Craig报道研制成功氟化Bis-GMA,但尚未用于临床。

临床应用复合树脂时,主要考虑其粘结性能,有无残余应力,聚合性能,有无空隙或边缘缺损,治疗后是否产生过敏症状。Versluis等应用有限元法对逐层充填与整体充填技术进行了比较,发现逐层填充可产生更大的界面应力。整体充填所产生的应力较小,作者建议如树脂厚度能够达到完全光固化,最好采用整体充填技术。逐层充填的另一缺点是每层树脂间的粘合力不足,树脂与粘结剂共用且形成混合层时,可使微漏减少到最低限度。

树脂与窝洞间的边缘密合对其固位至关重要,树脂越厚,越易产生空隙,边缘密合越差。Kula等[10]比较不同制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将树脂浸于1.23%APF泡沫,1.23%APF凝胶,2%氟化钠及水中4min和1min发现树脂与APF基材料接触4min后,填料性能与填料界面均受到影响。

3粘附剂与粘结剂(adhesionandbonding)

近年来,新的牙本质粘结系统不断出现,大多数新型粘结系统的成分种类均减少,或为调理剂与预处理剂相结合。或是预处理剂与粘结剂相结合。目前的研究正致力于简化粘合过程,并探讨产品形成的混合区性质及检查方法等。Finger和Fritz对几种预处理剂与粘结剂结合系统进行检测,发现它们与牙釉质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但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不尽相同,所有材料均有某种混合层形成。一般认为混合层对牙本质的粘结是必需的,但其厚度是否影响最终的粘结强度尚不清楚。

各种粘结系统的预处理剂均能渗透至牙本质表面,但所形成的混合层形态各具特征。混合层的形态及位置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如何,尚不明了。混合层的形成依赖于预处理剂对牙本质的湿润,调理剂的搅拌也会影响粘结性能,用磷酸酸蚀时,湿润牙本质比干燥牙本质的酸蚀效果好。某些窝洞消毒剂也影响粘结剂的粘合力,洗必太则无此作用。

Watanabe等[12]测定不同的剪切方向的牙本质基质强度,发现切牙与尖牙区的最大的剪切强度不同,以54-92mpa不等,主要取决于牙本质小管的方向。牙本质的湿润程度与粘结强度、微漏、过敏症状均有关系,对于无水、丙酮基系统,应用时需保持牙本质湿润,但无需过度湿润。粘结层本身较脆弱,用于临床时,应采用弹性粘结系统设计,以吸收能量。

牙本质粘结系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Alhadainy和Abdalla[13]报道,3M和clearfillLineBond在3年后的保持率达100%,而Syntacprimer为90%,Gluma2000溶液(2)仅为85%。能够形成混合层系统,性能最好。随着粘结系统的普遍应用,对预处理剂和粘结材料中单体过敏的报道也有增多。3Mcaulk和C+BMetabond均有较强的诱变力,0.2%HEMA和0.5%甲基丙烯酸甲酯甘油均能使豚鼠致敏。

4裂隙封闭剂(pitandfissuresealants)

几乎所有封闭剂都是无填料树脂。过去几年内,玻璃离子粘固粉曾被用作封闭剂,但因固位不佳,质地脆弱,成功率有限。Winker等[14]比较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树脂的固位情况,发现1年后两者的脱落率相当,但树脂的总保持率较高。Smales等[15]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似,治疗后6月,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脱落率达94%,而且放置时操作困难,树脂封闭剂的脱落率为11%。

近年来应用激光蚀刻和固化的报道增多,Walsh等[15]对激光蚀刻与酸蚀的效果进行评价,应用5W、20Hz、20ns脉冲和0.8mm光斑大小的CO2激光进行牙面蚀刻,获得与酸蚀同样的效果。放置封闭剂后,一年保持率均在90%以上(激光蚀刻牙面为98%,酸蚀牙面为95%)。

5水门汀(cements)

由于新的粘结材料和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水门汀的研究趋于减少,但现行的大量修复体仍沿用传统水门汀进行固位,Margerit等[17]对封闭用磷酸锌水门汀的成分进行测试,样本取自27例修复体拆除后的病人牙面,采用X线衍射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水门汀中测出的成分有ZnO,非晶形磷酸锌,水和四氢磷酸锌晶体。磷酸锌晶体见于92%的样本中,但在刚调制的水门汀中没有。作者认为,用过的水门汀不同于新调制的粘固剂,但其终末相产物的远期稳定性十分优良。

6玻璃离子水门汀(glassionomers)

过去几年内,人们对各种玻璃离子粘固粉中氟释放的相对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氟释放对于减少龋患可能没有作用或作用极小。Demoor等[18]对几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氟释放进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延长,氟释放减少。治疗后1-2d氟释放最多,其后28d渐少,远期氟释放浓度甚低。Peters等[19]以Dyract治疗55例Ⅰ、Ⅱ类乳牙,随访一年,应用M-L磨损计分法评价磨损程度发现充填体面平均有190μm的磨损。Matis等的研究表明,玻璃离子水门汀适用于需窝洞制备的牙体充填。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反应和结构尚未完全阐明,充填材料或牙体基质中含有足够的水分是保证酸基反应发生的关键。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体缺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继发龋形成。将近50%的充填体因继发龋而被更换,这对氟释放的价值提出了疑问。

(本文经阎俏梅医生审阅,特致谢意!)

参考文献

MahlerDB,BryantRW.Microleadageofamalgamalloysanupdate.JAmDentAssoc,1996,127:1351-6

SallstenG,ThorenJ,BarreagardL,etal.Long-termuseofnicotinechewinggumandmercuryexposurefromdentalamalgamfillings,JDentRes,1996,75:594-8

OsborneJW,Summitt,JB,2-yearclinicalevaluationofagalliumrestorativealloy,AmDent,1996,9:191-4

NavarroMFL.FrancoEB,BastosPAM,etal.Clinicalevaluationofgalliumalloyasaposteriorrestorativematerial.Quintessenceint,1996,7:315-20

HeroH,SimensenCJ,JorgensenRB.Structureofdentalgalliumalloys.Biomaterials,1996,17:321-6

GunnsesAE,OlsenA,HeroH,Transimssionelectronmicroscopystudyofadentalgalliumalloy,JMatSicMatMed,1996,7:447-56

WinklerMM,LantenschlagerEP,BoghosianA,etal.Asaccurateandsimplemethodforthemeasurementofdentalcompositewear,JOralpehabil,1996,23:486-93

VersluisBAM,deGeeAJ,WernerA,etal.InfluenceoffillerparametersonthemechanicalcoherenceofdentalrestorativeresincompositesBoimaterials,1996,17:735-40

VersluisA,DouglasWH,CrossMetal,Doesanincremwntalfillingtrchniquereducepolymerizationshrinkaestresses?JDentRes,1996,75:871-8

KulaK,WebbEL,KulaTJ,Effectof1-and4-minutetreatmentoftopicalfluoridesonacompositeresin.PediatrDent,1996,18:24-8

FingerWJ,FritzU.Laboratoryevaluationofonecomponentenamel/dentinbondingagents.AmJDent,1996,9:209-10

WatanabeLG,MarshallGWJr,MarshallSJ,Dentinshearstrengtheffectsoftubuleorientationandintratoothlocation.DintMater,1996,12:109-15

AlhadainyHA,AbdallaAL,2-yearclinicalevaluationoftoothcoloredmaterialsincervicallesions,AmJDent,1996,9:15-8

WinklerMM,DeschepperEJ,DeanJA,etal.Usingaresinmodifiedglassionomerasanocclisalsealantaoneyeatclinicalstudy,JamDentAssoc,1996,127:1508-14

SmalesRJ,LeeYK,LoFW,etal.Handlingandclinicalperformanceofaglassionomersealants.AmJDent,1996,9:203-5

WalshLJ,SplitmouthstudyofsealantretentionwithCo2laserversusacidetchconditioning.AustDentJ,1996,41:124-7

WalshJ,CluzelB,LeloupJM,etal.Chemicalcharacterizationofinvivoagedzincphosphatedentalcements,JMatSicMatMed,1996,7:326-8

现状研究范文篇10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贸易总额急剧萎缩。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虽然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应对有方、措施得力,仍以全年1.2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在国际贸易市场所占份额进一步提升,加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有关国家对我国防范和戒备心理增强,导致贸易摩擦事件增多,使我国本就复杂的外贸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稳妥应对,趋利避害,确保出口贸易保持持续恢复势头,推动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一、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基本情况

2009年全年,我国实现出口总额12018.8亿美元,同比下降16%,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各主要出口国出口贸易也受到严重冲击,我国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仍然上升到9%以上,取代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全球贸易总额急剧下滑、各国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和矛盾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加剧。2009年是我国遭遇贸易摩擦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全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116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高达1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102%,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其中,美国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涉案总额达76亿美元,为上年的5倍多。同时,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在严重冲击全球贸易体系、引发贸易战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外贸结构调整转型工作才刚刚起步,相当数量的产品和企业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策略上,片面追求出口数量,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以及廉价劳动力的支撑,不仅给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巨大压力,本身不可持续,而且极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同时,由于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不多,往往会遭受巨额损失。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最终拖累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主要原因及趋势

(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全球出口市场萎缩,经济复苏和就业压力使各国对有限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下滑2.2%。2008年三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美国经济连续下滑,至三季度按年率实际GDP环比增长2.2%,四季度增幅虽然有所提升,但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2009年10月份以来,一直维持在10%或稍高水平,由于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预计2010年失业率还将上升。2009年欧元区GDP下降4.2%,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GDP分别下降5.3%、5.1%和2.4%。进入2010年后欧元区失业率达到两位数水平,创下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

经济衰退,使各主要国家进口量大幅减少,全球贸易量急剧下滑,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下跌幅度达到30—50%,预计2009年全年全球贸易量下跌10%以上。为促使经济回升、保护国内市场、缓解就业压力,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断加深,提高关税、滥用救济措施等手段被频繁使用。而由于我国经济、贸易率先企稳回升,势必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同时部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产品竞争范围不断扩大,也以各种理由设置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设卡。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各主要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

2009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时间维持在6.82—6.83之间的水平。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由于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也被动地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实际有效汇率下跌。近期美元呈现一定的升值趋势,但由于经济基本面等决定因素并未有实质性改善,中长期来看仍存在贬值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我国出口回升的作用。美国政府对美元贬值采取放任的态度,本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隐性表现形式。

(三)哥本哈根会议后绿色壁垒将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贸易保护手段不断向着更加多样、更为隐蔽的趋势发展,除了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等手段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具战略性的保护手段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气候变化成为影响各国之间经贸关系的重要话题,气候变化之争实质是发展权之争,发达国家试图将其与保护主义相结合,构筑新的绿色壁垒。欧盟因不满意哥本哈根会议的谈判结果声称将考虑推出碳关税,美国参议院也拟将碳关税纳入审议中的气候变化法案,如果这些均成为现实,将会给我国大部分的工业产品出口造成强烈冲击,出口成本将大幅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减,并最终使我国本已开始恢复和改善的出口局面受到拖累。

三、应对建议

(一)切实将经济增长的动力转到主要依靠内需上来

除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外,近年来,其它年份中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外需拉动特征,外需波动已成为经济运行中必须面对的风险。因此,要力争将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更多地建立在经济自身和企业内部,坚持主要依靠内需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这一长期战略方针不动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注重灵活审慎地把握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统筹考虑、循序渐进,避免矫枉过正,失去经济发展既得的良好局面。

(二)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

积极推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逐步转变,避免片面追求出口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以免激化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矛盾,促使对外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国内出口企业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提升出口产品档次,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和简单的价格竞争。引导企业加深对WTO规则和贸易救济知识的了解,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外贸风险,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三)坚持以我为主,积极稳妥地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密切关注各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国际市场上主要出口竞争国汇率政策的走势,积极应对可能因竞相实施汇率贬值而引发的贸易战。坚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立场,妥善处理发达国家对我国施加的升值压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在合理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控制好升值预期。推进外汇市场建设,加强外汇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外汇流动性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开发适用的汇率衍生产品,鼓励出口企业运用汇率避险工具规避风险。积极促进人民币国际储备、国际结算与国际流通进程。

(四)形成部门合力,建立贸易摩擦应急反应体系

建立健全海关、商务、流通、检验检疫等部门参与的应对贸易摩擦应急反应体系,形成应对合力。保持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高层经济对话,积极推进全球自由贸易谈判进程,在经贸谈判中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全面评估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加强对各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跟踪。注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抵制发达国家设置的各种不合理的贸易壁垒。充分合理的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其他各成员国对我国实施的各种不公平或歧视性的待遇及时提出反诉讼,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定的贸易报复措施,对有关国家施加压力。重视和发挥相关行业组织在维护出口秩序中的作用,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指导,做好预警信息通报、出口风险,以及企业应诉指导和培训等工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避开贸易壁垒,建立自身的全球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