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2:05:01

现状范文篇1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及其各级部门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信守规则,实现其对公众的承诺的诚意、能力及实现状况,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能力和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1]。政府信用是政府的自利性屈从于公共性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的主观言行与社会的客观评价的和谐一致。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着导向作用。政府讲信用,则可以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政府无信,社会主体也会加以效仿,客观上使违约失信行为在整个社会中得到蔓延。结果不仅仅导致政府形象的损坏,而且还导致全社会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失信是产生全社会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守信不仅意味着政府必须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提供财政支持,而且意味着政府必须对社会的法律秩序和制度环境的权威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使人们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及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期,更重要的是政府作为实施各种行政行为的主体,其自身行为必须格守信用,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

二、政府信用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中国社会正遭遇着信用危机的严重困扰。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因为信用缺失造成企业间的经济损失为5855亿人民币。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的合同交易中,正常履约率只有60%。据国家审计署披露,有67%的国有企业做假账。其他相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偷税漏税、骗税现象屡禁不止,假文凭、假证书、假公证泛滥成灾。有舆论认为,信用危机是腐败之后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原因。而政府对这样的信用危机及信用缺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在总体上的信用行为是良好的,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的信用度在国际社会及国内社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我们也更加意识到,政府信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各种失信行为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法律的践踏。有一些政府官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致使社会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法律的倾向。虽然在某些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着前瞻性不足、操作性不强、规划性不够等弊端,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执法基础相对较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的法律信用打了折扣,司法公正遭到人们的质疑。

第二,政府政策的非连续性。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由于政府制定政策时没有太多的责任约束和利益约束,结果是决策的失误和政策的滥用。例如早期企业生产的资金需要的资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贷款而是行政拨款,后来拨改贷时企业的自有资金一下子变成了负债,破产还债使得有的企业明白了债务是可以逃避的,债转股使得另外一些企业明白了还有别的出路可以逃避债务。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动,最终使得市场主体的最后一点信用防线也荡然无存[3]。

第三,政府工作人员失职。一些掌握重要经济资源的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不断进行着寻租,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学交易等。同时还存在着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却为了一己之私,行政不作为,导致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股市黑幕触目惊心,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政府没有完全履行好经济管理职能,结果在更深层次上损害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第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市场经济要求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但是行政壁垒、地区封锁、强制交易、歧视性待遇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却人为地割裂市场、限制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秩序。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制造虚假政绩,强迫银企合作,迫使银行给无市场前景的企业项目贷款,换取所谓的GDP增长。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开出很多优惠条件,而一旦项目投入就出尔反尔,甚至吃、拿、卡、要。凡此种种,都严重损害了政府的信用,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政府信用的构建设想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政府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信用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实施依法行政,树立政府信用观。将政府的行政行为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而且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同时在政府工作人员中树立必须履行法定的职责与义务的观念,没有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法定职责的,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上的责任。对于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需要政府作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或给予满意的回应,不得无故拖延。

第二,保持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调节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给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这就需要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如果政府政策变化无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与信任度就会降低。同时,行政机关也不得无端撤销或变更已经生效的各种行政决定,如果由于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撤回或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对相对人给予必要的补偿。

第三,推行政务公开,建立信用政府。政务公开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并有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以外,必须向公众公开。在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有政务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需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情况。如上海市政府在政府上网和信息公开方面作了很多尝试,2001年1月创办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之电子版,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而印刷版在上海市的各主要邮政所、书报亭、书店同步免费发放[4]。

现状范文篇2

在电算化起步比较晚的中国,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在未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中小型企业,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原因不单纯是经费短缺,更主要的是企业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会计软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首先,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偏核算轻管理。会计电算化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但我国大部分单位只重视报账,忽视管理,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核算内容较多,至使会计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预算、分析等模块,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功能有够不全面,限制了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其次,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其通用性普遍较差。大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庞大,企业难以针对自己的需要选择完全适合的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可能会从不同软件公司选择合适的模块,而不同的公司生产的会计软件又不能做到无缝对接,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更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如人事系统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再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没有保障。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只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目的是为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做到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如病毒,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很难保证不会泄漏。

三、会计电算化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

我国目前电算化仅限于会计系统,而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与其他部门的信息是紧密相关的,如人事信息涉及到会计上的工资核算,业务部门的信息涉及到会计上的销售和购进的核算,凡此种种,各部门的信息发生变化随时都会引起会计核算数据的变化,而我国的会计软件极少有能“真正”做到“事件驱动”系统的,往往是各部门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各自的管理活动,不能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共享,这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实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四、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电算化不仅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相当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如软硬件维护。但目前大多数的企业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熟练操作会计核算的老一代的会计人员不精通计算机,新的财会人员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通过会计电算化资格考试也只是掌握应对考试的小部分内容,一旦遇到超范围的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只能与软件维护人员共同解决,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只懂计算机,不懂财务,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成了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推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高水准和更深层次发展应采取以下主要举措:

1.更新观念,加强认识。企业领导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即使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应适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兴起的新形势,结合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方法,对现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更新。

2.用法律手段来统一和规范会计软件标准,提高会计软件质量。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致使不同的软件开发商生产的软件品种多、软件数据格式及模块划分不一致、数据接口不兼容、质量参差不齐,应通过规范软件标准、加强软件质量管理和强化商家售后服务,实现会计软件的标准化,电算化软件的各个模块划分统一,并生产成“标准件”,可以实现不同软件的无缝对接,以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3.提高开发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会计电算化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的道路。对软件开发企业来说,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关键取决于软件开发人员素质和大型系统软件的实施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财会和计算机业务的双栖人才至关重要。

现状范文篇3

1.1中医翻译的必要性

(1)把中医推向世界。

尽管新的科学体系在西方的发展运用,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却很少在国际上被人了解甚至使用。中医是其中之一。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没有有效的得到推广。中药翻译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对中国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当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包括专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中医的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中医背后的文化,这样一来,中医就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1.2中医翻译面临的困境

(1)语言模糊性。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后者一方面和中医水乳交融,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凌两可,晦涩难懂。最常见的例子有阴阳,五行,气等,这些在英文里很难找到对等的翻译。

(2)文化障碍。

中医文章里的词语。不仅能够传递出信息;而且还承载着文化意义。译者经常面临的困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医的文化背景和西医的有很大区别;二是中医里面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有可能让西方人很难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术语的不规范性。

很久以前,中医的基本理论就形成了,但其所使用的语言却不标准。与此同时。中医教育主要是通过口述的方式代代相传,即使有一些中医学校,也因派别不同各自独成体系,彼此之间很少有交流,这样,中医的理论和观点就很难与时俱进。久而久之,不仅国外的医生。甚至国内的医者都对中医里的术语困惑不已。

1.3对中医译者的要求

为了让中医走向世界,我们国家需要训练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的中医译者。李照国教授总结了医者应具备的一些能力要求:(1)熟练的掌握外语,特别是医学方面的外语词汇;(2)对语言学和翻译理论方面的书籍有一定的涉猎;(3)熟悉中医理论;(4)对中国古汉语有深刻的理解;(5)对西医有基本的了解;(6)对中国古典哲学有很好的领悟

2中医术语的命名原理

毋庸置疑,西医对严重的病状能够有效的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很多人却对绿色、安全的中药情有独钟,且这种趋势越发凸显。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一些外国的专家学者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医也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医学流派。

2.1中药原材料的命名方法

(1)根据中药的构成部分命名。

按皮命名。比如:“杜仲皮”(duzhongpi,杜仲皮)“丹皮”(danpi,芍药根部的皮);按叶子命名。如:“桑叶"(sangye);“金银花”(jinyinhua);按种子命名。如:“车前子”(cheqianzi,车前草的种子)“蛇床子”(shechuangzi,蛇床的种子);按果实命名。如l“桑葚”(sangshen,桑树果实);“无花果”(wuhuaguo,无花果树的果实);按叶穗命名。如:“荆芥穗”(jingjiiesui。荆芥的叶穗)。(2)按照中药原产地命名。

产自中国四川的中药通常以“川”(chuarl)为开头来命名,如:“川贝”(chuanbei,)“川芎”(chuanxiong);产自浙江杭州的中药通常以“浙”(zhe)“杭”(hang)开头来命名,如“杭参”(bangshen)“杭芍”(hangshao)等。

(3)其他命名标准。

根据颜色如:“丹参”(danshen,鼠尾草的根部是红色的)“白药”(baiyao);根据味道如:“甘遂”(gansui,甘遂味甜);根据药效如:“益草母”(yicaomu。对于妇女有良好药效;根据采摘季节如:“半夏”(barlxia,因其果实在夏季中叶成熟得名)

2.2传统中药命名方法

(1)根据药材命名。命名公式:材料+药形。如:“五仁露”(Wurenlu,FiveSeedsSyrup),“黄芩汤”(Huangqjntang,RadixScutellariateDecoction),“牡蛎散”(Mulitang,ConehaOstreaePower)。(2)根据所治疾病命名。命名公式;疾病名称+药形如:“疝气汤”(Shanqitang。HerniaDecoction),“阴虚丸”(Yinxuwan,YinAsthenicPill)。(3)根据药效命名。命名公式:效果+药形。如:“保和丸”(Baohewan,Digestion-promotingPill)。“涤痰丸”(Ditanwan,Phlegm-eliminatingPel-let)。(4)根据主要的药材及药效命名。命名公式:主要药材+药形+药效。如:“牛黄清心丸”(NiuhuangQingxinwan,CaleulusBovisBolusforClearingAwayHeat-fire)“甘草泻心汤”(Gancaoxiexinwan,RadixGlycyrrhizaeDecoctionforPut-gingStomach-fire)“当归补血散”(DangduiBuxuesan。RadixAngelicaeSinesisPowerforEnrichBlood)。

3中医术语翻译

3.1中医术语翻译的策略

(1)用常用词语来翻译以保持本意。

若只是机械的寻找中医术语在外语里类似的表达方式,而忽略中药术语的词源,就很难准确的翻译出来。就像不了解英语中很多词语来源于拉丁语一样。因此,用通俗的语言来翻译中医术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强调中医传达的信息,避免过于文雅。翻译中医术语的时候可以采取注释的方式,但有时候注释仍然过于文雅,补充的信息很有可能是原意中没有的。翻译的过于文雅是当前翻译的一个普遍现象,译者需要对此加以注意。译者要向外界传达的是中国古代的医学知识而非花哨的语言和空洞的文字。

3.2多种翻译方法的运用

(1)直译。

直译就是把一种语言逐字逐句的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翻译方法。它是为了准确的表达语言。直译也是一种运用拼音来翻译一些具有典型意义要无法在英语莉找到对等词语的翻译方法。如“阴”(Yin),“阳”(Yang)and“气”(Qi)的翻译就是采用拼音翻译法。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拼音不仅用在单个汉素而要用在一个语言单位上,并采用斜体。二,直译和其他翻译方法相结合。三,中药的形态无须翻译出来。

(2)采用拉丁名字。

在中药产品中用拉丁名字标识有助于把中药推向世界。因为西药通常都这样做,而且西方人也习惯这种方式。比如,“复方罗布麻片”(TabellaeApocyliVenetiCompositae),“穿心莲片”(TabellaeAndrographitis),“姜酊”(TincturaZingiberis),ect(陈锋,2006:25)。

中医里的原材料通常是动物或植物,它们的名字基本可以用拉丁文字表示。一般来说,单味药材或者当这种药原材料绝大部分是一种药材的时候,就可以用拉丁名字,但大多数的药品,因为原材料种类繁多,就没有对应的拉丁名字。如:“十全大补丸”(ShiquanDabuWan)“川贝批把糖浆”(ChuanbeiPipaTangiang)(赵霞,2007:35)。

(3)寻找同义术语。

翻译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原文和目标语形成对应,即在目标语中寻找对等的表达方式。如:“菊花”(chrysanthemum);“薏仁”(adlay)但是,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往往很难找到。大多数情况下,在翻译的过程中有要有些意思无法翻译出来。对译者而言,要尽可能找到和原意对等的语言使翻译更加成功。

现状范文篇4

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人为7686亿元,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各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旅游市场壮大的同时,风险保障必不可少。令很多保险公司感到困惑的是,与热闹的旅游市场形成了巨大反差的国内旅游保险,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一些地区甚至会遭遇出行者的冷眼。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旅游者提供安全保障的旅游保险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将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旅游保险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服务是保险公司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我国旅游保险起步较晚

1997年国家旅游局了《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将旅游意外险明确为强制保险,由此确立了我国旅游保险的基本框架。1999年,中国人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旅游保险渐成规模。

在国外,旅游保险由来已久,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几乎成为旅行必备。然而,旅游保险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还是在近些年,而且是随着一些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保险”才渐浮出水面。

前不久,一家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旅游消费者进行的调查中显示,7成以上受访者近两年内有过两天以上外地旅游经历,但其中一半以上根本不购买旅游保险。其中,出境游购买情况好于国内游。而国内一些旅游风险系数较高地区或特种旅游、探险旅游等需要购买保险的人更多一些,但由于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机制及政策措施的不健全,使旅游保险的发展一直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

一家专业调查公司曾对旅游保险市场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7成旅游者当中,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在旅游时根本不购买旅游保险,另有2成的消费者说不清楚自己是否购买过旅游保险;购买旅游保险者仅占3成左右,且购买金额多在10元以下。购买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旅游者数量之所以如此少,主要在于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外出旅游时间短,不会有什么风险。另外,根据2001年起实施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同时,旅行社保险公司出售相关的旅游保险,由旅游者自愿选择。由此,不少旅游者认为旅行社已经投保旅行社责任险,自己就不必再投保意外险。

据了解,近80%的旅游者混淆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两个险种,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已经附带了旅游者发生意外时的保险责任。事实上,旅行社责任险是旅游局要求旅行社必须为旅客投保的险种,属于强制险,它是指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因旅行社的疏忽或过失,造成旅游者损失而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转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行为,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当旅游者因个人原因、人身意外等出险,而与旅行社无关时,旅游意外险保障的则是游客的利益。

(三)旅行社责任保险尚不够完善

根据规定,旅行社年检必须签有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有的旅行社的经营者并没有真正重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作用,投保的目的是为完成年检的一道手续,因此多少交一点保费有个合同就行了。对此,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上旅行社责任险并没有起到责任保险合同应有的作用。

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内容,取决于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然而实践中,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中的不少内容与规章有很大差别,而保险合同中的一些内容对保险公司本身并没有约束力。同时,有些保险公司提供的旅行社责任保险条款在责任范围认定方面不清楚,责任和免责范围划分上存在交叉或重叠现象,理解上存在分歧,导致旅行社风险无法通过保险转移,保险人容易逃避保险责任,拒绝理赔。

目前,旅行社责任险还不够完善,比如保险公司明文规定,旅行社组织的赛车、赛马、攀岩等高风险活动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不予赔偿,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最终该由谁来承担呢?由于旅行社责任险有很多除外责任,因此,旅行社责任险并没有解决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的转移问题。

(四)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存在认识误区

一份旅游意外险所需的费用并不高,大约是在10至20元左右,那么,这个市场应该在100亿元左右,相信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对于这一数字都不会无动于衷。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尽管有个别保险公司已经看到旅游保险这个极具潜力的新领域,但是,国内保险业漠视旅游保险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种类简单

目前各保险公司开办的险种仅为人身意外险、医疗险等产品,责任范围保守,投保方式固定,缺乏选择余地,无法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保险保障需求。旅游者在旅行期间可能从事的潜水、骑马、攀岩等高风险活动通常属于“除外责任”,并不在保险公司办理旅游保险业务范围之内。目前开办的这些保险很难囊括旅游者在旅游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2.宣传比较乏力

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的宣传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宣传投入不足。通过旅行社投保的游客多数不清楚是否投保、投保了什么险种、拥有哪些权益以及如何索赔。更多的自助旅游者(约占90%)则成为旅游保险的盲点。

在近几年黄金周期间,多家保险公司虽然都推出了新的旅游保险产品,但很多产品只是基于市场竞争的“应时应景”的需要,至于产品出来是否热销,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不抱乐观的态度。因此,也没有组织大的宣传和产品推介活动。3.销售渠道单一

目前,各保险公司开辟的投保渠道非常有限,仅有旅行社、上门购买、业务员展业三种形式,各保险公司主要依赖旅行社代办这种销售方式。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满足于这条“主渠道”,在探索更加有效的销售手段方面无所作为。当意外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赔付手续也十分烦琐。

由于对旅行社来说推介旅游意外险,并没有直接的收益,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全力推介,不能为游客做详细而耐心的说明。有些旅行社工作人员在接受询问时,甚至习惯以旅行社责任险“包括行程中的所有安排”作为解答,从而直接导致游客对风险与保护自身利益意识的薄弱,进一步消退了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的热情。

三、新形势下旅游保险创新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近几年,游客遭遇意外事故的频率越来越高,旅游意外的不断出现加强了游客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打破了人们旧有的旅游消费观。同时,越来越多的旅行社都在考虑如何有效地规避、转嫁旅行风险,在服务游客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当前,不少游客在选择旅行社时不再只顾价格和线路,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安全系数,关注旅行社的品牌。游客及旅行社风险意识的增强,客观上将为我国旅游保险的健康发展打开广阔的“上行空间”。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保险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旅游保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要充分调用公用社会资源来增强宣传效果。一是在国家“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中增强旅游保险的提示,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消协“交通事故不属于旅游责任险范围,提醒旅游者参加旅游意外险”的新闻提示就是成功的案例。二是要求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在销售旅游保险的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和推荐工作,真正扩大旅游保险的宣传覆盖面。三是通过专业或旅游网站介绍旅游保险的产品特点和购买指南等相关内容。

(二)整顿与规范旅游保险市场

首先,应该把“旅行社责任险”变为“法定保险”,这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现在旅行社投保的责任险,只是商业保险,是各保险公司制订的,而规章所指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在性质上是法定保险。商业保险和法定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由保监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依据规章制订统一的旅行社责任保险条款,统一费率,将“旅行社责任险”这个商业保险真正变成由政府颁布的法定保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旅行社责任险的作用。再之,要切实解决旅游保险同质化严重、市场恶性竞争、游客满意度下降、保险服务滞后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中国保监会与国家旅游局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保险市场的规范,逐渐完善各项制度。将普及旅游保险工作作为旅游主管部门的一项监管职能,并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把旅游保险纳人旅游行业管理和年度考评之中,依法强调旅行社向旅游者推荐旅游意外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旅行社真正成为普及旅游保险的主渠道。

(三)开发旅游保险新产品

从目前的旅游保险产品本身来看,存在着保险产品不完善的问题。目前虽然市场上开发了一些旅游意外险产品,但旅游市场上急需的险种还不少,如饭店公共责任险、旅游景区公共责任险、特种旅游保险等。只有丰富险种,才能给人们以较大的选择余地。保险公司要加大旅游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根据市场特点开发设计满足旅游者住、行、游等各方面需求的保险产品,为旅行社提供有效的防范风险的“保护伞”。在丰富保险条款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旅游保险产品品质,通过开发贴近市场的产品,为游客打造出更多个性化的旅游保险产品,以提升其内涵和品质来吸引游客。

传统的旅游保险绝大部分都是对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的风险提供保障,但日益成熟的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旅游保险所承保的范围,越来越显示出对保障高风险运动、24小时紧急救援、个人钱财、行李盗抢、旅程延误、个人责任等的“保镖”式的保障产品的需求。

目前正在实施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已将保险公司推上了旅游保险的前台,保险公司要从普及保险的层面来看待旅游险的销售,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旅游险,同时加大个性化产品的开发,促进旅游保险的消费。和保险业相似,我国旅游业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但发展至今,旅游形式已经充分多样化,自助游、探险游、自驾游,各种新奇的旅游方式层出不穷。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要求旅游保险及时更新,跟上旅游业的变化。

在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的创新方面,一是着力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二是改进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四是积极推进旅游各环节保险。例如,在对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的规定中,对自驾车、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要在其开发推广过程中,加强旅游与保险的合作,提前做好新兴旅游市场的风险管控工作。要深人研究老年旅游、滑雪、探险、漂流等特种旅游类型的风险特点,积极开发相关的特种保险产品,为旅游业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四)健全销售体系

要进一步延伸拓展销售渠道,除保险公司、旅行社外,还应在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部门等旅游服务网点广泛设立机构,同时,应借助银行、邮政业务的蓬勃发展,在各网点推出简便、适时的旅游保险套餐服务。还可通过营销手段的创新,打破目前旅游保险营销格局,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投保、手机投保等拓展现代销售渠道,如在2006年“五·一”黄金周,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推出的航意险,只要发送短信即可购买,同时也使被保险人的权益的保障更为可信。短信投保的推出,被业界视为走出销售渠道窄、利润空间小的一次创新。短信保险大大简化了过去签署保单的繁琐过程,降低了业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即方便投保,也克服了原来手工出单的种种弊端。保险公司还可以把旅游保险做成卡,放在超市里,跟食品、电话卡一起卖,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真正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分销渠道,使旅游保险成为人们出门旅行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购买的日常消费晶。

(五)探索提升保险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旅游保险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延伸保险服务和提升保险附加值将成为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保险市场的手段。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等保险公司与国际救援中心(SOs)联合推出的商务旅游计划及境外紧急救助行动、境外旅行综合及紧急救援保险,人保财险为境内旅游者设计的“走遍神州”保险卡、太平洋财险最新推出的“君安行”卡式服务、平安公司与慕尼黑再保险联合推出的“平安境外旅行紧急救援医疗保险”等,都是提升保单附加值的一种有益尝试。参加保险的旅行者在商务、旅行期间,如遇到困难,只要拨打24小时专线服务电话,即可获得旅游咨询,行李、物品、旅游证件遗失援助,旅游救助等多项服务,将保险公司传统的事后理赔变为提前介入和及时有效的援助,突破普通保险产品“先自付,后理赔”的传统操作模式,满足客户全方位的保障需求。在扩大保险服务范围的同时,还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

(六)积极探索纠纷处理多元化机构

现状范文篇5

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人为7686亿元,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各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旅游市场壮大的同时,风险保障必不可少。令很多保险公司感到困惑的是,与热闹的旅游市场形成了巨大反差的国内旅游保险,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一些地区甚至会遭遇出行者的冷眼。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旅游者提供安全保障的旅游保险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将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旅游保险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服务是保险公司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我国旅游保险起步较晚

1997年国家旅游局了《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将旅游意外险明确为强制保险,由此确立了我国旅游保险的基本框架。1999年,中国人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旅游保险渐成规模。

在国外,旅游保险由来已久,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几乎成为旅行必备。然而,旅游保险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还是在近些年,而且是随着一些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保险”才渐浮出水面。

前不久,一家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旅游消费者进行的调查中显示,7成以上受访者近两年内有过两天以上外地旅游经历,但其中一半以上根本不购买旅游保险。其中,出境游购买情况好于国内游。而国内一些旅游风险系数较高地区或特种旅游、探险旅游等需要购买保险的人更多一些,但由于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机制及政策措施的不健全,使旅游保险的发展一直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

一家专业调查公司曾对旅游保险市场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7成旅游者当中,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在旅游时根本不购买旅游保险,另有2成的消费者说不清楚自己是否购买过旅游保险;购买旅游保险者仅占3成左右,且购买金额多在10元以下。购买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的旅游者数量之所以如此少,主要在于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外出旅游时间短,不会有什么风险。另外,根据2001年起实施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同时,旅行社保险公司出售相关的旅游保险,由旅游者自愿选择。由此,不少旅游者认为旅行社已经投保旅行社责任险,自己就不必再投保意外险。

据了解,近80%的旅游者混淆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两个险种,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已经附带了旅游者发生意外时的保险责任。事实上,旅行社责任险是旅游局要求旅行社必须为旅客投保的险种,属于强制险,它是指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因旅行社的疏忽或过失,造成旅游者损失而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转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行为,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当旅游者因个人原因、人身意外等出险,而与旅行社无关时,旅游意外险保障的则是游客的利益。

(三)旅行社责任保险尚不够完善

根据规定,旅行社年检必须签有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有的旅行社的经营者并没有真正重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作用,投保的目的是为完成年检的一道手续,因此多少交一点保费有个合同就行了。对此,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上旅行社责任险并没有起到责任保险合同应有的作用。

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内容,取决于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然而实践中,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合同中的不少内容与规章有很大差别,而保险合同中的一些内容对保险公司本身并没有约束力。同时,有些保险公司提供的旅行社责任保险条款在责任范围认定方面不清楚,责任和免责范围划分上存在交叉或重叠现象,理解上存在分歧,导致旅行社风险无法通过保险转移,保险人容易逃避保险责任,拒绝理赔。

目前,旅行社责任险还不够完善,比如保险公司明文规定,旅行社组织的赛车、赛马、攀岩等高风险活动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不予赔偿,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最终该由谁来承担呢?由于旅行社责任险有很多除外责任,因此,旅行社责任险并没有解决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的转移问题。

(四)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存在认识误区

一份旅游意外险所需的费用并不高,大约是在10至20元左右,那么,这个市场应该在100亿元左右,相信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对于这一数字都不会无动于衷。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反应不如预期。尽管有个别保险公司已经看到旅游保险这个极具潜力的新领域,但是,国内保险业漠视旅游保险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种类简单

目前各保险公司开办的险种仅为人身意外险、医疗险等产品,责任范围保守,投保方式固定,缺乏选择余地,无法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保险保障需求。旅游者在旅行期间可能从事的潜水、骑马、攀岩等高风险活动通常属于“除外责任”,并不在保险公司办理旅游保险业务范围之内。目前开办的这些保险很难囊括旅游者在旅游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2.宣传比较乏力

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的宣传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宣传投入不足。通过旅行社投保的游客多数不清楚是否投保、投保了什么险种、拥有哪些权益以及如何索赔。更多的自助旅游者(约占90%)则成为旅游保险的盲点。

在近几年黄金周期间,多家保险公司虽然都推出了新的旅游保险产品,但很多产品只是基于市场竞争的“应时应景”的需要,至于产品出来是否热销,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不抱乐观的态度。因此,也没有组织大的宣传和产品推介活动。

3.销售渠道单一

目前,各保险公司开辟的投保渠道非常有限,仅有旅行社、上门购买、业务员展业三种形式,各保险公司主要依赖旅行社代办这种销售方式。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满足于这条“主渠道”,在探索更加有效的销售手段方面无所作为。当意外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赔付手续也十分烦琐。

由于对旅行社来说推介旅游意外险,并没有直接的收益,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全力推介,不能为游客做详细而耐心的说明。有些旅行社工作人员在接受询问时,甚至习惯以旅行社责任险“包括行程中的所有安排”作为解答,从而直接导致游客对风险与保护自身利益意识的薄弱,进一步消退了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的热情。

三、新形势下旅游保险创新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近几年,游客遭遇意外事故的频率越来越高,旅游意外的不断出现加强了游客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打破了人们旧有的旅游消费观。同时,越来越多的旅行社都在考虑如何有效地规避、转嫁旅行风险,在服务游客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当前,不少游客在选择旅行社时不再只顾价格和线路,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安全系数,关注旅行社的品牌。游客及旅行社风险意识的增强,客观上将为我国旅游保险的健康发展打开广阔的“上行空间”。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保险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旅游保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要充分调用公用社会资源来增强宣传效果。一是在国家“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中增强旅游保险的提示,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消协“交通事故不属于旅游责任险范围,提醒旅游者参加旅游意外险”的新闻提示就是成功的案例。二是要求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在销售旅游保险的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和推荐工作,真正扩大旅游保险的宣传覆盖面。三是通过专业或旅游网站介绍旅游保险的产品特点和购买指南等相关内容。

(二)整顿与规范旅游保险市场

首先,应该把“旅行社责任险”变为“法定保险”,这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现在旅行社投保的责任险,只是商业保险,是各保险公司制订的,而规章所指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在性质上是法定保险。商业保险和法定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由保监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依据规章制订统一的旅行社责任保险条款,统一费率,将“旅行社责任险”这个商业保险真正变成由政府颁布的法定保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旅行社责任险的作用。再之,要切实解决旅游保险同质化严重、市场恶性竞争、游客满意度下降、保险服务滞后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中国保监会与国家旅游局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保险市场的规范,逐渐完善各项制度。将普及旅游保险工作作为旅游主管部门的一项监管职能,并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把旅游保险纳人旅游行业管理和年度考评之中,依法强调旅行社向旅游者推荐旅游意外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旅行社真正成为普及旅游保险的主渠道。

(三)开发旅游保险新产品

从目前的旅游保险产品本身来看,存在着保险产品不完善的问题。目前虽然市场上开发了一些旅游意外险产品,但旅游市场上急需的险种还不少,如饭店公共责任险、旅游景区公共责任险、特种旅游保险等。只有丰富险种,才能给人们以较大的选择余地。保险公司要加大旅游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根据市场特点开发设计满足旅游者住、行、游等各方面需求的保险产品,为旅行社提供有效的防范风险的“保护伞”。在丰富保险条款内容的基础上,提升旅游保险产品品质,通过开发贴近市场的产品,为游客打造出更多个性化的旅游保险产品,以提升其内涵和品质来吸引游客。

传统的旅游保险绝大部分都是对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的风险提供保障,但日益成熟的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简单的旅游保险所承保的范围,越来越显示出对保障高风险运动、24小时紧急救援、个人钱财、行李盗抢、旅程延误、个人责任等的“保镖”式的保障产品的需求。

目前正在实施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已将保险公司推上了旅游保险的前台,保险公司要从普及保险的层面来看待旅游险的销售,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旅游险,同时加大个性化产品的开发,促进旅游保险的消费。和保险业相似,我国旅游业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但发展至今,旅游形式已经充分多样化,自助游、探险游、自驾游,各种新奇的旅游方式层出不穷。而这也从另一方面要求旅游保险及时更新,跟上旅游业的变化。

在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的创新方面,一是着力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二是改进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四是积极推进旅游各环节保险。例如,在对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的规定中,对自驾车、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要在其开发推广过程中,加强旅游与保险的合作,提前做好新兴旅游市场的风险管控工作。要深人研究老年旅游、滑雪、探险、漂流等特种旅游类型的风险特点,积极开发相关的特种保险产品,为旅游业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四)健全销售体系

要进一步延伸拓展销售渠道,除保险公司、旅行社外,还应在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部门等旅游服务网点广泛设立机构,同时,应借助银行、邮政业务的蓬勃发展,在各网点推出简便、适时的旅游保险套餐服务。还可通过营销手段的创新,打破目前旅游保险营销格局,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投保、手机投保等拓展现代销售渠道,如在2006年“五·一”黄金周,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和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推出的航意险,只要发送短信即可购买,同时也使被保险人的权益的保障更为可信。短信投保的推出,被业界视为走出销售渠道窄、利润空间小的一次创新。短信保险大大简化了过去签署保单的繁琐过程,降低了业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即方便投保,也克服了原来手工出单的种种弊端。保险公司还可以把旅游保险做成卡,放在超市里,跟食品、电话卡一起卖,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真正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分销渠道,使旅游保险成为人们出门旅行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购买的日常消费晶。

(五)探索提升保险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旅游保险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延伸保险服务和提升保险附加值将成为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保险市场的手段。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太平洋财险等保险公司与国际救援中心(SOs)联合推出的商务旅游计划及境外紧急救助行动、境外旅行综合及紧急救援保险,人保财险为境内旅游者设计的“走遍神州”保险卡、太平洋财险最新推出的“君安行”卡式服务、平安公司与慕尼黑再保险联合推出的“平安境外旅行紧急救援医疗保险”等,都是提升保单附加值的一种有益尝试。参加保险的旅行者在商务、旅行期间,如遇到困难,只要拨打24小时专线服务电话,即可获得旅游咨询,行李、物品、旅游证件遗失援助,旅游救助等多项服务,将保险公司传统的事后理赔变为提前介入和及时有效的援助,突破普通保险产品“先自付,后理赔”的传统操作模式,满足客户全方位的保障需求。在扩大保险服务范围的同时,还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

(六)积极探索纠纷处理多元化机构

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上海;导游现状;导游服务

Introduction

Throughoutthepastcentury,Shanghaihashadnumerousnametagsattachedit,suchasthe“whoreoftheEast”,the“ParisoftheOrient”andthe“PearlofChina”.TheimageofShanghai,morethananyotherChinesecity,isbountifulinthewest.Asthelargestandmostprosperouscityinthenation,Shanghaiistheeconomic,financialandculturalcenterofChina.Shanghaiasafastandmodernmetropoliscanattractmoreandmorepeoplefromallovertheworld.ItisknowntoallthatShanghaiisthecitythatmostvisitorswillpayavisit.Therefore,tourismindustryinShanghaiisdevelopingrapidly.

Inrecentyears,moreandmoreinternationalmeetingsareheldupinShanghailikeAPEC.Ontheonehand,itpromotestourismdevelopmentinShanghai.Ontheotherhand,thetourismindustryinShanghaifacestheshortageoftourguides,especiallythehigh-leveledtourguides.Consequently,thisresearchwillfocusonthecurrentsituationsoftourguideserviceinShanghai.

1.TheCurrentSituationofTourismIndustryinShanghai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economyinShanghai,tourismisbecominganewandsunrisingindustry.Throughthetouristyearbook(2002),youcangetthefollowingdata.From1997to2002,thenumberoftheforeignvisitorsincreasedfrom1.65millionto2.725million.Theaverageannualincreaserateisabout12.22percent.Theforeignexchangeearningsaregoingupfrom1.32billionto2.28billion.Theaverageannualgrowingrateisto11.55percent.Andthenumberofthetravelersinhomegrowsfrom67.8millionto87.61million.Theaverageannualincreaserateisabout5.26percent.Thetotaltouristincomewillbeupto11.826billionRMB.Theaddedvalueintourismindustryoccupyfrom4.4%to6.0%amongtheGDPofShanghai.Sothetourismwillbeapillarinthethirdindustry.

Asitisknowntoallthatinnextfewyears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inShanghaiwillprobablyrelyontheeconomicandcultureeffectcausedbytheExpositionin2010,whichisanunprecedentedopportunityforthetourisminShanghai.Meanwhileitisatryfullofchallenges.ThesuccessfulbidfortheExpoin2010meansthatShanghaihasmadegreatstridestothedirectionoftheinternationalcity.ItwillbethepeakperiodforthetourismindustryinShanghai.

TheExpowillsupplythreeopportunitiesforthetourisminShanghai.Firstly,citytouristresourceisbecomingricherandmoreofadistinguishingfeature.FortheExpoin2010,Shanghaiwillconstructalotofinternationallandscapearchitecturesandbesttrafficnets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nfact,since1984,theShanghaimunicipalgovernmenthasimprovedastrategyfocusingontheconstructionofinfrastructure,telecommunicationandenergyfacilities.Inrecentyears,thecityhaspumpedsome10%ofitsGNPand40%ofitstotalfixedassetsinvestmentintotheconstructionofthecity’sinfrastructure.Secondly,moreandmoreinternationaltradeactivitieswillgatherupinShanghai.TheExpoiscalledthegrandmeetingofOlympicsofeconomy,technologyandculture.Thirdly,thenumberofpeoplecomingtoShanghaiforavisitwillincreasesharply.Accordingtotheanticipation,foreignvisitorswillbeover5.5millionin2010andtravelersinnationwillreach13thousandto15thousand.

2.TheProblemsoftheCurrentTourguideServiceinShanghai

Fromthefollowdescription,youwillfindthatthetourguideteaminShanghaiisinalittledisorder.Sometourguideswithouttheprofessionalcertificatearepursuingthisjoballthesame.Additionallytherearesometourguidestakeupthiscareeronlyaspart-timejob.Forexample,apartoftourguideswilltakeadvantageofthegoldenweektoshowsomevisitors.Asamatteroffact,itseriouslyaffectsthemarketorderofthetourguides.

2.1ALackoftheTourguidesinShanghai

ThroughtheanalysisofthetourguideinShanghai,youwillcometoknowthegeneralsituationofthedistinguishingpersonalityandproblemsoccurringinthetourguideteam.

BasedonthedatafromtheShanghaiMunicipalTourismAdministrativeCommission,thereareabout15,000peoplewhoowntheprofessionalcertificatesastourguidesinShanghai.However,lessthanhalfofthemaretakingupthiscareer.Tooursurprise,thereareonly10peoplewhoarethesupertourguides.Manysecondarytourguidesarestillworkinginthefrontline.Butmostoftopgradetourguideswhohavebeenworkedinthislineforseveralyearsnowarethedepartmentalmanagers.Onthecontrary,someofthetourguidesinShanghaiareinshortofeducationalbackgroundandpracticalexperiencedealingwithemergencies.

ExcepttheChinesetourguide,similarlyalargenumberofforeignlanguagetourguidesareinurgentneed.Nowadaysmoreandmoreoverseas-fundedenterprisescrowdintoYangtzeRiverDeltasuchShanghai,Hangzhouandsoon.Shanghaihasbecomeaheateddestinationoftheinvestmentfor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ccordingtothedatainformationfromShanghaiStatisticalBureau,about190majortransnationalcompanieshaveinvestedinShanghai,acitythatis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withtotalinvestmentsoaringofUSDollars1.98billion.OrsomegrandactivitieswillbeholdupinShanghai.ThereisnowonderthatagoodmanyforeignersfromallovertheworldwillenjoythescenicspotsinShanghaimorethanothercities.

2.2InstabilityinthefieldofTourguidesinShanghai

Presentlytourguidesinourcityisaveryyoungteam.Thetourguidebelow20years,21to30years,31to40years,41to50yearsandover50yearstakeup13.3percent,56.8percent,20.2percent,7.4percent,2.3percentrespectivelybasedonthereportofhumanresourceoftourguideinShanghai.Becausetheyareallveryyoung,itistooearlyforthemtodecidewhethertheywillworkinthisfieldforlong.Inmostcases,theyoungtourguidestakeupsuchoccupationinashortperiodoftime.Oncetheygettiredofthisjob,theywilltryenteringanotherindustry.Itiseasytofindthatitwilltakeplentyoftimeandenergytobeagoodtourguide.Atourguidewillshowdifferenttouriststothesameplaceforseveraltimes.Andatourguideshouldarrangeanythingforthecustomersandbemorecareful.However,mostChildreninShanghaiarealltheapplesinparents’eye.Theyouthsareinterestedintheinvariablelife.Inmostcases,fewofthemwilltakethisjobasaforeverone.MoreoverShanghaiisacityoffastbeat.Itismorepossiblethatatourguidewillchangeanotherjobmoreof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

2.3LowerCapabilityofTourguides

Inthetimebeing,Shanghaihastheproblemoftheshortageofhighqualitytourguidewithhigheducationalbackgroundandgoodmorality.OfallthetourguidesinShanghai,thegraduatesfromseniorschoolofsecondarytechnicalschoolareabout41.7percent.Andthetourguidegraduatingfromjuniorcollegesareonlytakingup48.3percent.Fewgraduatesofabachelordegreewillbeengagedinthecareerastourguides.

Inaddition,therequesttothepeoplewhowanttoattendthetestasatourguideislowercomparatively.Thegraduatesofseniorschooljustcanbequalifiedtotakepartinthetest.Itisreportedthatthereareabout6,000peoplewhowillapplytoattendinthetestthisyear.

Itisbecauseofthelowdoortothetestthattourismindustryisinashortageofbothskilledtourguidecoveringsomeinternationalguidesandinterpreters.MostofthetourguidesinShanghaiarenotavailableforthehigheducationandprofessionaltechniques.

2.4MisunderstandingoftheTourguideCareer

Firstly,manygraduatesholdtheideathatsincetheirmajoris“touristmanagement”sotheyareboundtobeamanagerevenattheinitialstage,therefore,itisverycommonforthemtochangejobstoavoidthetiringtaskasatourguideinthefirstline.

现状范文篇7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

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

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

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3、完善国内各项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首先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WTO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我国国内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

现状范文篇8

一、我县村小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教学使用村小111所、教师527人、学生7342人,占全县小学生总数的15%,是全县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就近入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农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一所村小就是一个乡村的文化核心和活力之源,办好每一所村小是践行公平教育理念,惠及教育民生的重要内容。广大村小教师,坚守在国家工作人员中条件最艰苦的岗位,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以师者的奉献与责任支撑起师魂的脊梁,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田维敏、“感动綦江十大人物”——肖大伦等一大批村小教师先进典型,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是教学设施陈旧。在调研中发现,除九十年代末迎接“两基”国检修建的部分村小外,其余村小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有的甚至还是“干打垒”和土墙的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即便是90年代修建村小也由于缺乏维护和修缮,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墙面脱落等隐患。学生用的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大多已用了10多年,残破不堪,亟待改善。二是活动场地、器材匮乏。在走访的10余所村小中,有半数以上的学校操场没有硬化,师生在“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的土坝子上活动、玩耍,有的甚至杂草丛生,蛇鼠出没,安全隐患严重。篮球架、乒乓台等有限的运动器材大都残破不堪,已无法使用。

2.教师结构亟待优化。在调研的十余所村小中,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2岁,教师结构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相对老化,无法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容易扼杀学生创造力,造成学生胆怯、自闭的不良意志品质。同时,在村小教师中,男女教师比近4:1,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不利于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小常规管理秩序混乱,不按教学作息时间安排课程,有的甚至下午一两点钟就放学回家。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只是做老版的广播体操,全县广为实施的2+X课外拓展活动、校园集体舞、间操课等活动课程等没有开展。

4.课改工作推进滞后。课堂教学还处于课改前的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綦江课改”所推崇的问题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模式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5.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调研中发现,村小教师中90%以上为原耕读校教师和代课转正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训,不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有的甚至连文化水平也不能很好胜任教师岗位,突出表现在低段的汉语拼音教学和高段的数学教学,教学内容谬误频出,存在“老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的现状;部分教师普通话水平不符合教师要求,还有用方言教学的现象;部分村小教师衣着、仪容不整,与教师职业要求大相径庭,行课期间饮酒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三、改进意见

一是加强硬件投入。修缮村小门窗,更换全部村小桌凳、黑板等教学设备设施,添置乒乓台、篮球架等体育运动设施,硬化规模较大、且将长期存在的村小操场;强化村小食堂建设,确保村小师生“吃热饭”项目落到实处;为每一名村小学生配发《新华字典》等必备工具书,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均衡配置教师。实行村小、中心校教师轮岗等措施,加强村小教师流动,保障村小师资均衡;新参加工作教师应到村小磨练,体验边远村小教师岗位的艰辛,同时也为村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继续实行支教教师资金、政策倾斜,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深入边远村小开展支教工作,引领、带动广大村小教师素质整体提升;进一步强化中心校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任教师走教力度,缓解村小专任教师不足难题,确保村小开齐开足课程。

现状范文篇9

1.1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当前,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且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广东省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与其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如表1所示。2007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15.6亿美元,仅为同期全省货物贸易额的3.4%,与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23亿美元,广东服务贸易在全国的比重仅为8.53%。同国内服务贸易发达地区相比,广东服务贸易发展也明显落后,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北京的39.05%,上海的36.64%。

广东服务贸易整体上严重滞后商品贸易。多年来广东进出口总量占全国1/3以上,但是,长期以来,服务贸易总量占商品贸易总量的1/8左右,比上海、北京落后。虽然凭借地利在旅游、海运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且得到较好发挥,却在其他许多服务贸易领域未能充分地研究和开发,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因此,广东服务贸易尚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1990年到2002年广东各项服务贸易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同期年增长率7%,也高于其他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地区。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服务出口出现负增长时,广东服务贸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2年对外劳务合作的增长率高达4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增长速度更高达12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贸易趋于自由化,鉴于目前广东服务的输出规模还很小,未来服务输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2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顺差状态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涉外收支年均增长达到2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14.5%的增长幅度。与全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不同,广东服务贸易与货物进出口一样,近年来基本为顺差状态,而90年代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多为负值,但有逆差不断缩小的趋势。

1.3服务贸易交易项目结构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7年,广东省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跨境收支合计142.52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66.21%;而同期全省通信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体育、义化和娱乐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

收支总额合计为30.85亿美元,仅占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25.83%。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单一,行业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领域,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技术和知识密集犁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占比明显较小,发展相对落后。

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艺术服务业的投资较少。如表5所示,1979~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在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的分布为:

房地产业占53.3%,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18.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9.46%;社会服务业占9.91%;金融保险业占5.4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2.28%;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0.76%;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0.38%。

1.4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区域差别显著

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广东服务贸易高度集中于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地区结构过于集中。根据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统计,2007年,广州、深圳两市服务贸易合计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收入的88.12%,合计支出占全省服务贸易支出的82.15%,而其他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全省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均衡,显示出广东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在生产要素区域流动中未能发挥辐射中心的作用,其综合服务也未对区域经济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导致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无论中心城市还是其它地区,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各城市间仍以竞争为主要关系。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如表6所示,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23亿美元、32.68亿美元和18.0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比例分别为20.14%、22.52%和12.45%,仅广州、深圳就合计占比42.66%,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地占全省55.11%,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占比最小的茂名仅占2.07%。这与广东省历年贸易总额分布类似。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2007年三地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达72.22%,远高于其他地区。更多经济就在中国论文指导网

1.5服务贸易伙伴不断增多,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香港、美国、日本是广东服务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地区和国家。据统计,2007年,广东(不含深圳)与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68.16%。其中,香港是广东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广东与香港的服务贸易收支占全省的39.41%。多年来,广东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不断强化粤港服务产业链.加强服务贸易产业问的合作,服务贸易也狱得了快速发展。

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一直占了广东省服务贸易的大部分,也是广东省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以旅游服务为例,如表7所示,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国际游客出入境人数中香港同胞占比分别为92.92%、66.35%、67.34%、69.07%。可见,广东与香港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占主要地位。再看与国外的旅游服务贸易情况,如表8所示,主要为日本和美国,其中1995年两个国家共占比35.63%。2007年这两个国家占比有所降低,但依然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伙伴基本稳定,但目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广东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从广东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及发展情况和各服务贸易分项目、各地级市进出口额对照表等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服务贸易的组成主要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服务贸易中的一些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和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比较低,服务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发展潜力也很大,将成为未来广东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增长点。

2.1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幅较全国快

虽然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3年到2007年翻了一倍多,但相对于国内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第一大省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市场占有率低。如表10所示,广东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比例平均为9%,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额比例更低,为6.5%,这与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是极其不匹配的,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相对不高,但增幅大于全国增幅。如表9所示,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7年为2003年的2.57倍,而同期全国为2.45倍,但高出的不明显,基本保持和全国同步增长的步伐。所以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处于平均水平,竞争力不明显。

2.2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把广东省模拟为一个完整性的国家,对其进行与全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计算,然后计算中国与世界相比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最后进行广东和全国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得出广东省在全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

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均水平,当TC指数的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徽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3,0)之间,说明全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微弱竞争劣势;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0.3)之间,说明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全国来说有微弱竞争优势,且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处于负值,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正值,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从TC指数来看,广东省服务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较强。

再看RCA指数,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即极强的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1.25,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0.8,1.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服务竞争力弱。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0.5左右,小于0.8,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1.3左右,位于[1.25,2.5]之间,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相对与世界来说处于相对劣势,竞争力弱,而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中国来说处于相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全国RCA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多大改变,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3.结语

现状范文篇10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12月底,共召开各类有关安全文化的研讨会20余次,发表有关的学术沦文4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理论研究对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1.全民安全文化现状

(1)“安全生产周”活动主题鲜明,安全文化普及有声有色。自1991年开始的一年一度“安全生产周”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得到了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得到普通提高。

“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体现了“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自1991年到1996年,“安全生产周”行动已连续举办了6次。第一次要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第二次的目的是“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创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第三次的主题是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第四次的主题是勿忘安全,珍惜生命;第五次的主题为治理隐患,保障安全,第六次的:主题为;遵章守纪,保障安全。“安全生产周”活动的主题都体现了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

“安全生产周”活动面向全国,重在提高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以1996年5月13日至19口的第六次“安全生产周”活动为例.在活动举行的两个月后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部门向领导和发起部门劳动部报送了总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新闻会、电视节目专题报导、专题宣传报导、座谈会,也有街头汇演、专场汇演。同时还进行安全文化学习和各项安全检查。活动尽量做到了人人皆知,人人参与,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第六次“安全生产周”活动情况体现在:

1)领导高度重视,措心部署.层民落实;

2)安全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3)贯彻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法律的贯彻力度;

4)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5)动用可能的宣传机器,向全民普及安全常识。

(2)安全技术学科初具规模,全民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现状:

1)安全科研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劳动部科学研究院为主的安全科学研究机构网络。全国安全、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近300家,专业科研队伍超过2万人,各产业部委、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专门的安全研究机构。目的科研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是科研力量分散,科研经费不足。

2)安全专业教育。1996年12月25日在北京成立了“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这标志着安全专业教育体系的形成。199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没有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有64所.升办的专业有47个,约有50所院校和科研部门开展了博十、硕士和学士的三级学位教育,每年向社会输送近2千名大专以上程度的专业人才。

3)安全科学技术已享有一级学科地位。

4)安全工程专业的中、高级技术职称评审条件即将通过。

(3)安全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乡镇、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安全制度建设是薄弱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劳动部为核心,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的劳动安全、劳动监察体系,各行业部委也成立了劳动安全局(司);并制定了大量的、针对国情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安全法规标准的理论研究、制定、、执行监察的安全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由于乡镇、集体和个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业生产地点分散,管理部门不一,职工素质低等特点,在集体和个体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力度不够,成为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4)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已经起步,安全价值观念基本普及,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已经起步、安全价值观念基本普及的标志为:

1)“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已经被社会的大多数人接受;

2)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安全经济学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并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在社会、工厂,诸如注意防火、一人安全全家幸福,安全就是效益,珍惜生命……等公益广告到处可见;

4)“安全生产周”活动已经成为劳动部为搞好安全,提高全民本质安全素质的重要活动;

5)安全产业正在起步,安全保健用品和用具种类繁多;

6)从家庭、幼儿园、小学到社会,都十分重视非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7)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和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

8)安全文艺作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全民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安全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全民安全文化建设仍需要走过艰苦而漫长的路程。

2.企业安全文化现状

企业安全文化是全民安全文化的一个分支,企业安全文化先于全民安全文化的发展。在核电工业、铁道系统、石化系统、煤炭系统、冶金系统等,已经具有了独特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一定成果;部分行业或企业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约经验;全国范围的有组织的系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刚刚起步。

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一般都具有行业或企业的特点,即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特别是受企业的生产情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功的例证,其内容包括:

(1)根据国际原于能机构的文件精神和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核电安全的评价条件;

(2)施行各级部属及个人对核安全的承诺;

(3)开展以核安全教育为中心的、与培训相结合的核安全文化教育活动;

(4)施行安全指标定量、定期管理,设备跟踪管理,事件处理和经验反馈.在生产中贯彻核安全文化;

(5)建立规程体系,核电站安全和可用率的所有活动必须根据可用的书面规程、指令和图纸进行;

(6)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施行质量保证制度。

金陵万化公司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包括:

(1)分析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2)建立安全文化影响框架;

(3)建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思想保证体系,施行从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工作保证、监督保证,到安全生产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

(4)开展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通过几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可归纳出10种企业安全文化模式,

即企业安全文化形象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精神模式,安全生产标兵企业或

精神激励模式,企业安全效益型文化模式,企业安全科学技术型文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