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垃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1:08:45

乡村垃圾

乡村垃圾范文篇1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政府引导,以村为主,村民自治”的总原则,以人居环境为工作重点,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和农村垃圾收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工作目标

重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主要治理道路、河道的历史垃圾,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桶(池),中转站和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好蕉溪人民的幸福家园”。

三、收集模式

1、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桶装分类、上户收集、村民自治”的处理模式,每个村设置垃圾分类固定收集点,要求农户除政府统一配置的垃圾桶外,再自备2个垃圾桶,实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送回收点,有毒有害不可利用垃圾进大桶,可无害化处理的砂石、煤查、剩饭菜、果皮、废菜叶、柴灰等农户自行处理。

2、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工作流程为: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分类→保洁员上户收集→固定垃圾桶(池)→定期清运,采用村收集、乡中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

四、奖惩办法

1、对村保洁员的考核,以村考核为主,乡环境治理办进行抽查,按政府奖励办法执行。

2、各村分类减量的要求,比现在减量40%的每年奖励5000元,减量50%奖励8000元,减量60%奖励10000元,以送交中转站的垃圾进行考核。

五、组织机构

农村环境治理领导小组:

要求各村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六、工作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要求村上制作固定标牌,召开村组会议,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家家户户,让广大群众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2、加大督查评比,乡政府将强化督查,确保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将农村垃圾清运及保清工作的绩效进行绩效考核。

3、实行党政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片、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制度。具体办法由各村制定后报乡环境治理办公室。

七、考核内容

1、村组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做好乡村清洁工程有关内容的宣传,与农户签订好门前三包责任书,通过村民自治决议。

2、完善好机构及管理制度。

乡村垃圾范文篇2

一、我县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

我县有37万人,每天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85吨,除城区在鄂坪九湾子建有一处垃圾填埋场,每天收运垃圾约30吨左右外,农村产生的垃圾,除305省道和乡镇所在地的部分垃圾在开始转运集中堆放外,其他大量垃圾随意乱丢乱倒。乡镇的垃圾处理多数就是垃圾转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有人居住的地方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地方,找一个偏辟的地方堆放而已,没有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没有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百里长廊”建设和“竹房城镇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程,305省道沿线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的硬件建设,垃圾车、垃圾池、垃圾桶等已基本配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全县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除城镇居民区稍好一点外,绝大多数乡镇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应付检查而已,少数乡镇几乎没有一个村的垃圾进行了处理,甚至连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也还是到处乱倒,臭水沟里到处都是垃圾,环境卫生状况极差。生活垃圾日集月累,致使往日人欢鱼跃的清澈池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的水中垃圾场;全县沿路、沿溪、沿住宅周围地带成堆的垃圾比比皆是。除了烂菜皮之类的生活垃圾外,多数是包装袋、塑料袋,还有破鞋子、农药瓶等白色垃圾,一经雨水冲刷污水横流,浸蚀土壤,污染水源,洪水带走最多的浪渣是垃圾,洪水过后溪流两岸滩林挂满“彩旗”(白色污染),这与漂亮的村居形象形成剧烈反差。

(一)镇、村领导虽对垃圾处理工作引起一定重视,但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乡镇、村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虽对农村垃圾、污水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当前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已引起重视,相当部分乡镇还积极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大多数乡镇、村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工作尚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而对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未将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镇、村缺乏管理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时冷时热。

(二)农村垃圾量急剧增加,村民对垃圾处理的紧迫性虽有一定认识,但自觉性、积极性不够。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下山脱贫移民逐步增加,城市生活方式不断地向农村传播的影响,农村垃圾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郊、主要河流和主要交通要道边的垃圾量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但由于传统形成的垃圾随意乱倒乱堆的不良习惯影响,农户是“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自己的庭院清洁卫生,垃圾随意堆放在公共场所或几不管的地方;有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此麻木不仁,睁只眼,闭只眼,不扯皮没投诉,上级组织没追究就不过问,对“脏、乱、差”给农村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民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自觉性、自律性明显不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以环保局联系村郭家梁子为例。郭家梁子是典型的城郊村,西与中峰镇西沟村、长岭村相连并共拥一条小河沟,该村有7个村民小组,372户,1586人,其中1组、6组在305省道沿线,村内有两条乡村路,一条小河沟。按常规垃圾产生量算,每天产生垃圾约1586斤,每月约24吨;以前,在开展文明卫生县城时,城关镇、村组为解决公路沿线的垃圾问题,曾与城区环卫部门联系,把1组、6组的沿线住户垃圾请环卫工人清运,并签订清运合同,其他农户则自行处理,于是小河沟、山边、路旁等公共地段成了垃圾场。后因沿线住户不交垃圾清运费,村组又无钱垫付,环卫工人也不再清运,累积的垃圾只是在迎接检查时在临时清运或掩埋。

(三)农村垃圾的收运已有一定基础,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由于我县乡镇所属村庄分布分散且部分村庄位置偏远,目前,在305省道沿线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垃圾,乡镇政府已开始组织专人、配备垃圾车、建设垃圾池和垃圾桶进行集中清运,其覆盖面较小且清运不够及时,90%以上的村庄垃圾没有清运和处理,由农户自由焚烧和倾倒,一些沟、河、交差地带等处成为垃圾集中投放地,“污水靠蒸发、垃圾等水冲”是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

二、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的主要原因

(一)环保意识不足。一方面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亟待增强。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分类的习惯,处理垃圾极为随意,形成垃圾量大、品种多,有的村虽然建了垃圾箱(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路边或河里等,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人民政府和责任部门,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上,未能意识到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局限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存在简单堆放在偏僻处即算处理的短期行为。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个乡镇按3万人计算,要建使用10—20年的小型垃圾填埋场1个,需300万元;垃圾中转1个50万元;垃圾池50个,10万元;环保垃圾箱600个,30万元;垃圾车3辆21万元;共计411万元。目前,已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的乡镇,对垃圾处理这块也只有垃圾转运系统资金,没有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场)资金,开始集中收运的乡镇,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垃圾转移,没有配套的垃圾处理系统,很容易造成垃圾的第二次污染。

(三)村级组织和群众参与管理的机制没有建立。各乡镇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村级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经费筹措机制等都尚未建立或落实,群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还未形成,从而造成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

三、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激发广大农村群众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充分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运用广播、电视及报纸等人民群众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要邀请专业人士或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以身边的事为素材,编印宣传材料,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对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居民村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教育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垃圾分类和有序堆放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要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动员群众自觉投身村组卫生保洁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

(二)建立“户分类、村转运、镇集中处理”的垃圾管理机制。

以国家正在组织实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为契机,办好示范样板,争取扩大示范覆盖面;切实组织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将能还田堆沤还田,不能还田的有序堆放,使垃圾减量化;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扶持,加大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推进力度;进一步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方法,以“打造中国绿谷”为载体,发动全县上下积极开展“清洁”(清洁乡村)的主题实践活动,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首先突出解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问题,根据工作需要从县文明办、县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委督办室、县政府督查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题工作督查组,负责对全县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考核;同时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在清洁乡村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本辖区范围内村庄垃圾处理工作。

乡村垃圾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幸福美丽家园为目标,采取形势多样的宣传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全镇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卫生,个个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1、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意义、标准、内容及主要措施和具体要求。

2、各村、镇直各单位在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

3、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具体成果和宝贵经验。

三、宣传方式

1、各村要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组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意义、目标、内容、措施、要求等,使广大村民踊跃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2、各村、各单位要悬挂横幅,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发放《致全镇广大农民的一封信》,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中的表率作用。

4、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四、具体要求

乡村垃圾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长效机制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思路,大力推广“村收集、镇、社区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的轨道。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底,“村收集、镇、社区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全面推广,“一村一站、一镇、社区一车、一县一场(其中,城关镇、赤道社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运往县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归集处置设施全部建成并规范运行,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时清运、规范处置”,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明显提升。

三、重点工作

1、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各镇、社区要遵循布局合理、分类实施、经济适用的原则,大力开展以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分类站、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建设,以及封闭式垃圾桶、垃圾转运车等设施配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要统筹考虑各行政村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环卫基础设施布局和规模,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次设计、分步实施。

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集清运。各镇、社区要着眼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目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集清运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收集清运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要科学制订垃圾清运车作业线路,合理调配作业车辆和清运频次,在确保垃圾及时清运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要加强对垃圾清运车辆日常作业情况的检查考核,妥善做好垃圾清运车辆的管理、保养、维护,确保所有垃圾清运车辆正常运行。

3、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面向各村大力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妥善做好危险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置,特别是对农药瓶、废电池、废日光灯管,以及农村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必须与其他生活垃圾进行隔离存放,落实有关防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对可氧化的有机垃圾,通过堆沤成肥、沼气厌氧化等方式处理,实现合理利用;对不能氧化的玻璃、泡沫等垃圾,能利用的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统一运往县城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进行处理。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要进行定点集中堆放,通过回填机耕路面等方式有效处置。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各镇、社区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模式,采取“户前三包”、制订村规民约和专业队伍保洁等办法,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要加强农村清扫保洁队伍建设,所有镇、村要配备专(兼)职清扫保洁人员,严格清扫保洁质量标准,落实日常清扫保洁责任。要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的日常检查、定期考评,对环境卫生整体质量较差、垃圾清运不及时、清扫保洁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督促限期整改。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对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不断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整体质量。

四、职责分工

1、各镇、社区管委会: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制度健全、资金落实、人员到位、设备齐全、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具体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县住建局:全面负责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监管工作,指导各镇、社区做好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积极配合争取中、省、市相关项目、资金。

3、县环保局:做好各镇、社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工作;对各镇、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进行全程监管;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伴生污染物(废气、渗滤液等)无害化处置进行业务指导;会同相关部门争取中、省、市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及资金。

4、县财政局:将各镇、社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补助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5、县农业局:指导各镇、社区农业生产废弃物(农膜、农药瓶等)回收、处置工作。

6、县国土局:做好各镇、社区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

7、县人社局:落实各镇、社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专业队伍人员及工资。

8、县编办:进一步明确各镇、社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管理机构。

9、县物价局:制订我县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收费标准。

10、县新农办: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抓好落实。

11、县扶贫办: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作为移民搬迁及“三告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实施。

12、县考核办: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纳入各镇、社区年度目标责任考评范围。

五、实施步骤

全县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

成立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动会。各镇、社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精心部署安排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

各镇、社区按照《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整体推进,采取县、镇、村联动,村镇为主体,部门包抓的办法,全面完成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建设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

县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社区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进展快的镇、社区进行表彰,对进展缓慢、未达到建设相关要求的镇、社区予以批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县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精心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谋划、调研、指导、协调、督办,促进整体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镇、社区要按照县政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的上总体安排,抓紧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任务明确、职责明确、标准明确、时限明确、奖惩明确”。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各镇、社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行业指导、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等方式,为各镇、社区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大资金投入。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各镇、社区也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垃圾收集桶、填埋场等配套设施足额配备、正常运行。各相关部门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各镇、社区开展此项工作的资金支持。县环保局要加强与市环保局的联系,全力解决垃圾清运车辆配置问题。

乡村垃圾范文篇5

一、目标任务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用“村收集-简易填埋”或“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模式,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建设,实现乡村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无害处置、综合利用目标,使乡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年9月上旬以前,完成年1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9个垃圾填埋点的建设任务

二、工作原则

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综合规划、科学帮扶”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整体推进。

三、工作重点

(一)规划编制。按照市政府《关于要求编制县域垃圾处理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要求,协助县建设局编制好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二)项目建设。乡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选址应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交通方便,不影响饮用水源的地方。填埋点库容应保证使用3-5年。乡村垃圾无害化简易填埋点建设总体可分为:填埋坑、集液池和分解池三个部分。项目建设由镇村负责统一建设或自然村按要求自行建设,也可以相邻自然村联村共建。建设规模可按村庄大小和垃圾量的多少来设定,一般不少于30立方米。要求做到设施布局合理、规模切实可行、技术经济适用。

(三)环保达标。1、垃圾填埋点建设要有防渗设施;2、填埋点要有渗滤液导排和收集处理系统;3、垃圾要分层填埋,即一层垃圾一层土;4、填埋点要有防雨措施和四周排水系统。

(四)长效管理。一要实行垃圾分类。乡村生产、生活垃圾要求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各地要宣传教育村民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存放。集镇和试点村要合理设立垃圾箱或垃圾窖,禁止随意倾倒或抛洒生活垃圾。二要建立多种机制确保垃圾有人管理和运送。乡村垃圾处理费(清运费)可由村委会牵头,村民理事会以“一事一议”方式制定标准和办法,也可采取村民出工、轮流负责等“以工代缴”方式承担垃圾处理和清运义务。三要建立完善乡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村民自治。

四、工作措施

1、资金补助。年垃圾填埋点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是从新农村建设直接统筹资金中,确定每个点4000元用于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二是县财政补助。经县新村办、县环保局等部门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每个垃圾填埋点补助1000元标准进行奖补。

乡村垃圾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试点、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场地联合、加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州县(市)扶持,乡镇(农场)主抓,村组(场队)联动,村(居)民参与,健全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增强乡村居民环保意识,努力实现全州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全覆盖”

发展目标

全州三县(市)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面提升全州31个乡镇和10个农场现有垃圾场的规范管理,配备垃圾运输设备,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处理及收费制度。2015年底前,2012年底前。全州每个村组(队)至少建有1个垃圾池,全面建立“户分类、村(队)收集、乡镇(农场)运输集中处置”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使全州乡村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乡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沿江沿河沿路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队貌明显改善。

主要任务

整合乡镇和农场的环卫人力资源,建立健全乡村垃圾处理及环境保洁队伍。以乡镇环卫站为依托。进一步健全乡镇(农场)环卫机构和队伍建设。村寨和农场生产队,按照每3050户农户或家庭配备12名环境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乡村垃圾清扫和环境保洁员队伍,保洁员工资待遇可采取农户(居民)共同出资的方式解决,乡村保洁工作也可采取农户(居民)轮流清扫的方式。要制定村规民约和场规队约,落实垃圾分类、定期清扫,定点堆放、定点收集、定期清运等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根据人口状况和居住条件,添置和建设乡村环境保洁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各村组(队)要因地制宜。设置若干个垃圾箱和垃圾池,配备垃圾清扫工具,有条件的村委会、农场生产队,要配备清运车辆。偏远和不能将垃圾集中运至乡镇(农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的村寨和生产队,要根据地形特征,就地就近选择适当地点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对具备基础条件的要逐步完善有关处理设施,3.加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加强对现有乡镇和农场垃圾处理场的管理。把垃圾堆放场提升建设成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对不具备基础条件的要科学规划,另行选址,以适应长远发展需要;对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处理场,可以采取焚烧、填埋等简易处理方式,尽量做到规范有序堆放,以延长垃圾处理场的使用年限;对垃圾处理场的道路、倾倒台等应定期维护,减少垃圾清运过程中的漏洒和垃圾处理场内不规范堆放的现象,避免二次污染。

二、运作模式

可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针对我州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对乡村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逐步使垃圾随意堆放和丢弃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县(市)处理模式。城市近郊的乡村和农场生产队。

采取户分类、村(队)收集、乡镇(农场)统一运输至县(市)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办法。

应充分发挥城镇垃圾场或处理点的功能作用,乡镇(农场)处理模式。主要交通沿线及城镇集镇周边的农村、生产队。采取乡镇(农场)村(队)联合、联动的方式,统一将垃圾清理运送到乡镇(农场)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可以采取以行政村、生产队或自然村为单位建设简易、符合卫生消毒要求的垃圾填埋场进行自行填埋处理,村(队)处理模式。边远农村、生产队的垃圾。或者进行定点焚烧,同时结合堆肥、生态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

三、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任务。把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细化标准措施,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乡村垃圾范文篇7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搞好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整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乡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既是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文明程度的"窗口",更是让广大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市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一创六建"活动,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同时,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了"五化"工程、"三上"工程、七带五部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整治活动,乡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是,与城市相比,乡村环境面貌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对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各级政府对环卫管理工作投入资金不足,县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尤其是乡镇、村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乡村环卫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市、县环卫主管部门不统一,乡镇(街道)环卫管理机构不健全,基层环卫保洁队伍不健全,环卫管理工作组织难、协调难、落实难。四是基层环卫保洁机制不健全,村(居)民文明意识、环境意识薄弱,参与环卫保洁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部分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严重。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首先,开展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整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环境卫生问题,将改善和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建立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体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列入了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开展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整治,提升环境卫生质量,有利于缩小城乡环境差距,有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民健康,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次,开展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整治是提升我市整体形象,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没有好的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创建活动,良好的城乡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外界了解的窗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今年五月份,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蒙阴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这是又一个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我市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机遇和平台。通过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把乡村环境质量抓上去,把我们的城乡环境品牌擦得更亮,才能为我市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第三,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搞好乡村环境卫生,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有利于进一步增进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是体现政府工作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卫生质量。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推进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一)要突出抓好乡村生活垃圾清理工程,打一场"歼灭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突出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村居社区、道路沿线、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突出农村"三大堆"、积存垃圾、白色飘浮垃圾等重点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全面、深入发动,打一场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歼灭战",彻底消除乡村环境卫生死角,力争在短期内迅速改善乡村环境卫生面貌。

(二)要突出抓好环境卫生大扫除,打一场"大会战"。要通过系统组织、层层发动,在各级各部门、单位、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开展乡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坚决杜绝乱堆乱倒、乱丢乱扔、乱摆乱放等现象;对沿街建筑外立面、墙壁进行清理、粉刷,消除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不文明现象,通过大清除、大整治、大粉刷实现乡村面貌的大变化、大提升。同时,加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养成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的生活习惯。

(三)要突出抓好干线公路环境卫生整治。随着我市道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沿线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白色废弃物等污染严重,成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难点。要把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同全市干线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全市干线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要坚持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原则,公路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所负责公路的清扫保洁,干线公路沿线的乡镇、村居实行划段保洁,搞好垃圾清理。要通过整治,使全市干线公路两侧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观,让公路沿线成为展示我市文明形象的卫生长廊。

(四)严格环境卫生作业标准。为推动全市乡镇、村居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市城管局印发了《市乡镇、村居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对乡镇、村居环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垃圾运输和处置质量予以明确界定。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好贯彻落实,在集中整治活动中严格按照这个作业标准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辖区内环卫清扫、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和处置工作,确保环卫清扫全面、彻底,垃圾收集规范、有序,垃圾运输及时、高效,确保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要完善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居民签订《环境卫生保洁公约》,组织发动居民抓好贯彻落实。

三、加强领导,严明责任,确保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会战活动顺利开展

这次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会战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意义重大。能否完成整治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确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时限,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要把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当作近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乡镇要做到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包村干部牵头。市直有关部门要实行分工包县区督导制度,全力抓好督导检查。

(二)狠抓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整治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制定整治工作推进时间表,把整治任务细化、量化到每个周、每一天,使整个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市直部门是集中整治活动的监管主体,要对分工负责的县区加强指导、严格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各县区政府是集中整治活动的总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明责任,扎实推进,确保本县区集中整治活动取得实效。乡镇、街道是集中整治活动的推进主体,要广泛组织发动乡镇脱产干部分工包村包社区,狠抓督促落实,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辖区的整治任务。

乡村垃圾范文篇8

【关键词】乡村振兴;垃圾分类;新模式

在党的报告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做好污染防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有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生态宜居。但乡村垃圾情况的恶化不仅成为“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问题,也是实现生态宜居的一大阻碍。在此背景下,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以乡村的垃圾分类为突破点,审视乡村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并从法律制度上给予完善。

一、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政策依据

(一)国家层面立法。《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乡村垃圾保护工作也应在其调整范围之中,涉及乡村垃圾的法律还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循环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同样也只规定乡村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垃圾处理,对乡村其它方面的垃圾如何分类处置并没有明确规定。《循环生产促进法》主要从促进循环生产的角度对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产生的废物做出规定没有对乡村垃圾的分类处理有体现。(二)地方层面立法。各省区基本都制定了适合本地方的环境保护条例,有些地方顺应乡村社会发展理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些省区下属的地方对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给予明确界定。专门制定了适合乡村的垃圾分类处理特点的条例如《云浮市乡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金华市乡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三)其他政策性文件。乡村垃圾的分类处理,实际上也应遵循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垃圾分类乡村也要有所行动》指出垃圾分类不光城市要推进,乡村同样也要有行动,其分为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不可回收垃圾和危险废物4类。要把做好乡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探索适合乡村生产生活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指出乡村的垃圾应就地分类和利用。

二、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把我国乡村建设成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乡村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提升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多层级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的乡村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正在形成,仍对乡村垃圾治理缺乏有效的关注。(一)乡村垃圾分类处理主体法治理念缺失。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最重要的是树立实施主体的生态法治理念。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其中政府部门、收运企业与村民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任何实施主体法治理念的缺失都会直接影响乡村生态宜居和乡村振兴的实现。1.政府部门垃圾分类处理法治理念淡薄。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有实例看,政府应在实施中起到引导、促进的功能。虽然,在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和各省市部门对生态环境治理高度重视,在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制定出诸多富有成效的制度,但是专门针对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设计甚少。2.收运企业生态法治理念缺失。收运企业是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主要承担者,是垃圾中转和处置的直接主体,保护环境、创新垃圾处置方式是现代收运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是有些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对收运的垃圾没有进行专门收运和无害化处理,严重挫伤了在上游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村民。3.村民生态法治理念淡薄。村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基本的群众力量,也是生态宜居建设重要的实践载体和最终的受益主体。就现状来说,多数村民对于垃圾分类中的法律责任、公民权利等具体内容缺乏相应的了解,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村民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没有直接联系。(二)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短板突出。1.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重视程度欠缺。中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基本法,对乡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大量关于乡村垃圾的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有的法律条文规定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实质性的可操作标准。2.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体系不协调。我国现如今对于规制乡村垃圾分类处理问题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而是分散规定在不同的法律之中。虽然涉及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个过程,却不能有效指导村民和企业参与分类处置的具体活动。因此当前在我国现行环保法律体系中,加强乡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立法和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刻不容缓。(三)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1.乡村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乡村垃圾的分类管理与城市大相径庭,在乡村像可回收的塑料制品、包装盒等可回收垃圾都会留下卖钱;像厨房垃圾的大部分会喂养家禽;像动物粪便大多转化为天然有机肥料,对于乡村垃圾的治理重点是如何对剩余的垃圾分类处理。因此,要把城市和现有的乡村分类管理办法加以改造适应。否则就会挫伤村民的积极性,所以建立符合乡村当地的分类办法十分重要,不能采取一刀切,盲目追随城市或其他地区的管理办法。2.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职能不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管理。现实中他们并没有对将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和监督权落实到真正的监管之中。主要是垃圾分类的主管机构和企业与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同属政府组成部门,从而导致在现实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很难形成真正的监督功能。再者,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职能机构之间互相推诿甚至还会出现官官相护,大大削弱监管的合力,以至于监督成为虚设。3.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督机制单一化。在“乡村振兴”思想的指导下,各地加大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监督,但主要是传统政府单一管理模式,面对广大的乡村地区专门的执法人员严重不足很难适应快速增长的乡村违法事件,监督作用很难深入每一个行政村,至使监督效果甚微。(四)非法律因素对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影响作用。1.乡村现有环卫清运体系与垃圾分类处理不相适应。乡村现有的环卫体系是在提出垃圾分类处理之前制定的相关实施方案。环卫人员的理念还没有转变,环卫设施还没有及时更换,像垃圾箱还是传统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清运车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造。这些都与垃圾分类处理格格不入。2.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缺乏资金保证。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由于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像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这样存在较强公益性、运营成本高和低回报的基础设施领域,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是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3.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首先,大部分乡村以敞开式垃圾房收集为主,采用不分类或简单收集的方式。这种分类处理方式不仅加大了处理难度,而且增大了垃圾的运输量和处理量,往往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多数垃圾填埋场技术水平低下,操作不规范,防护措施不足,无法达到垃圾分类处理无害化,导致大量污水渗漏,是对生态环境又一次损害。对于耕地紧张的地区,这非长久之策。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法律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真正实现了生态宜居和百姓富裕的统一。(一)落实生态宜居法治理念,指引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实施。1.强化基层政府树立生态宜居的法治理念是有效实施垃圾分类的重要保证。基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生态宜居的法治思维,既要将乡村生态宜居的法治理念融入政绩考核、新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全过程,又要尽快出台与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和相应的标准。转变传统生态治理理念,深入乡村垃圾分类处理。2.完善收运企业落实生态宜居的法治理念是实现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核心环节。收运企业从社会形象和经济利益出发,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自觉性,是激发企业的内源动力;政府需加快出台系列积极政策推动金融、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向垃圾分类处理好的企业倾斜,是激运企业的外源动力。3.强化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法治理念是实现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关键。基本的、大众化的普法宣传是健全村民落实垃圾分类法治理念的重要方式。应通过深入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村民意识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使之成为自觉守法、认真落实垃圾分类的法治主体,将乡村振兴内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营造垃圾分类就是新时代的社会风尚。(二)完善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供给水平。1.提升位阶,专门立法。由于建立专门的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法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应细化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减少总括式一揽子授权,并及时对所授权事项进行必要监督和制约,在法律条件完善之时即时将授权事项上升为法律法规,即加强立法的位阶。提请国务院立法机构制定一套适合全国的行政法规或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适时制定适合本地乡村垃圾特点的地方性法规。突出分类处理的要求,为建构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提供牢固的法律支撑。2.完善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体系。就要完善、衔接和理顺每部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关于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规定,及时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与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规定,加快制定关于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具体实施政策或方案,为垃圾分类的村民和收运企业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统一的法律体系,使其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的义务,避免有法可依,但过于原则化,制度化的弊端。(三)加强构建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管理监督机制。1.适应乡村特点科学分类。乡村垃圾分类要有序渐进推动。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持点、线、面的联动,从本区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了解不同村庄、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垃圾分类的实质要求和实现目标,分层次、有侧重、多维度推动乡村地区垃圾分类的实质进展。其简便易行分类方式是重点,做到不触及群众利益,不增加群众负担,是吸引群众自觉广泛参与的关键。所以,要在广东云浮模式和浙江金华模式下进一步总结经验,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调研,大胆创新,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分类管理办法。2.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就必须将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法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由环保部门牵头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深入基层村庄和收运企业,开展不定时不定期的联合突击检查工作,形成对企业的实质性的监督。让破坏乡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村民和收运企业心生畏惧。3.完善多元化的监督体系。通过引入“监督员+志愿者”、社会媒体监督等全面多维度的监督方式,从而推动村民有序自觉的开展分类处理工作。届时还应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村民给予相应奖励。将首次没按规定分类投放的个体可由监督员和志愿者批评教育,在教育过后拒不改正的依法给予罚款或其他行政、刑事处罚。(四)运用多种手段共同促进乡村垃圾分类处理有效推进。1.协调完善,服务到位。以垃圾分类处理为指导思想对乡村环卫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顶层设计。首先,对乡村的环卫人员进行专门的垃圾分类思想教育,让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理念深入每一个环卫人内心。其次,对乡村的垃圾收运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更换,比如垃圾筒、收运车等行专门化的改造以适应当地垃圾分类处理要求。最后,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的环卫体系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服务支撑。2.强化保证,资金到位。可以对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好的地方通过补助奖励的方式对地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给予支持,用于乡村生态宜居发展建设。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国美国经验,其情况与我国大体相似,乡村居住范围广泛,垃圾体量大等特点。但又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有雄厚的资金保证。因此,探索多样化经营模式,培育以政府引导为前提,市场化运作为主体,全民参与为路径的新模式,提升乡村垃圾治理水平。3.新技引路,全面到位。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城乡智慧环卫系统研发、投产、应用。通过“互联网+”的新模式促进分类回收智慧平台与线下实体相结合的双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分类回收处理水平,推进乡村实用技术设备得到有效应用。

四、结语

垃圾围村的情况正在恶化,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到:“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因此上海成为内地第一个进行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所以乡村分类处理也要借鉴上海。只有这样才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章敏妍.我国乡村垃圾处理法律问题研究[J].资源.环境,2017,28(07):37-38.

[2]何水.乡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州学刊,2018(08):68-74.

乡村垃圾范文篇9

一、中国村镇情况管治的困局

乡村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地,乡村生态情况的黑白直接影响农民的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的持久不变。当时中国村庄情况面对三浩劫题:第一,乡村垃圾前史遗留问题多。第二,几千年构成的村庄生涯陋习短工夫难以改动,村民情况认识不高。第三,村庄情况管治基本设备缺掉。

在镇,2.2万人口首要聚居于5平方公里局限内,人口密度大,情况污染较为突出,人民群众要求管治乡村情况污染问题的愿望十分急迫。鉴于此,我们具体启动了“村庄洁净工程”,探究村庄情况管治之路。

二、镇对乡村垃圾管治形式的探究

年镇提出了创立“部级生态乡镇和最美村庄”的目的,在全镇局限内具体开展乡村垃圾整治。经由探索和理论,镇探究出了一条“分类减量、上户搜集、村民自治、县政府津贴、公司运营”的乡村生涯垃圾管治新路。

1.乡村垃圾分类搜集,完成资本化和减量化。

垃圾分类减量是镇镇乡村垃圾处置的中心环节。竟日产垃圾30吨左右,一天的垃圾清运费到达2450元,假如完全执行“村搜集、镇中转、市处置”,全镇全年处置垃圾的运输费就需88万元,财务无力承当,市垃圾处置厂也无法包容。

镇领先在湖南施行了村庄生涯垃圾分类,对乡村垃圾完成资本化和减量化进行了探究。在镇,垃圾被分为三类,村民将它们辨别盛装在三个分歧的垃圾桶内。第一类为可堆肥垃圾,如剩饭菜、瓜果皮、烂菜叶等。关于这类垃圾,农户在家邻近挖坑集中堆放,发酵后作为有机肥,临近有沼气池的也可将其投入沼气池作沼气原料,完成资本化应用。第二类为可无害化处置垃圾,如煤渣、炉灰、石块等,用于铺路填坑。第三类为不成收受接管、有毒有害垃圾,如碎玻璃、废塑料、纤维、泡沫、尿不湿等,则一致搜集,送镇中转站处置。

经过垃圾分类减量,镇垃圾完成减量化90%。当前,镇全年垃圾转运费降至10万元左右,社会经济效益和情况效益非常分明。

2.村民自治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树立起不变的乡村生涯垃圾搜集系统。

镇充分发扬村民的主体效果,采用村民自治的形式。依据村的巨细和家庭户数几多,由各村洁净工程户主办事会延聘23名保洁员,保洁员自配垃圾清运车,按期上门将农户垃圾搜集并输送至镇垃圾中转站,紧缩后送往市垃圾处置场,构成了“户、屋场、村、镇四级垃圾处置功课链”。

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出户主办事会,对保洁员执行月审核、季评选治理,构成了村(居)委会担任指点、户主办事会监视治理、保洁员上户搜集、保洁费用农户分摊、县政府审核津贴支撑的村民自治形式。

还,镇以镇废品收受接管中间为依托,将一切保洁员归入其系统,成立协作性质的乡村保洁公司——镇为民乡村保洁效劳有限公司。保洁员对镇一切可收受接管废品进行一致收受接管,并由公司一致出售,所得利润作为保洁员的收入补助给保洁员。

如许,乡村效劳保洁公司相当于城市的物业公司,户主办事会相当于城市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镇的垃圾搜集转运治理就被归入到了一个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治理的良性轨道上来。

3.县政府恰当补助,完美垃圾管治基本设备设备

年头,镇财务投入专项预算资金30万元,用于给村民一致装备垃圾桶,以及镇垃圾中转站建立。年6月,镇财务又添加了20万元预算经费,首要用于村级小区基本设备建立和后续情况整治宣传,算计投入到达50万元。

三、乡村情况整治难点与对策

1.普遍的宣传和发动是施行乡村垃圾管治的包管。

乡村情况整治是全民工程,整治乡村情况,首先要从认识做起。为此,镇做了很多的、深化的宣传发动工作。第一,一致村镇主干思想,构成支撑乡村生涯垃圾整治的中坚力气。第二,组织干部深化群众,在全镇局限内开展全民本质教育。第三,树立标杆,进行典范宣传。第四,采纳多种方式的宣传。

2.肃清前史垃圾处理前史问题是村庄情况整治的前提。

镇选择从群众意见激烈的情况问题进行破题,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整治垃圾的决心。

开展村庄情况整治以来,镇共组织了11次全镇局限的卫生大清除,重点清算了全镇局限内前史陈积垃圾和河渠飘浮物,平坦村级道路10.2公里,使镇村容镇貌获得了宏大的改善。

3.树立标杆示范点积聚经历是村庄情况整治的需要前提。

镇明白了以“当场处置为主导”的乡村垃圾分类处置理念,提出了“积极探究、缜密操作、先行试点、稳妥推进”的施行方针。镇党政班子成员经过到农户、企业座谈,进行充分的查询研讨后,选定白路村作为试点村。

在试点村经由重复实验论证之后,最终确定了三话柄行垃圾处置的主形式为“桶装分类、上户搜集”,还在偏远遥远区域执行“池装分类、屋场治理”和“散户分类、自行处置”的辅佐形式。

4.科学的理念、系统的规划是村庄情况整治成败的关键。

在施行村庄洁净工程中,镇获得了的鼎力支撑,两家协作,一起探究乡村垃圾分类、当场处置和综合管治道路,具体履行乡村垃圾“分类减量、上户搜集、村民自治、县政府津贴、公司运营”的处置形式。这种形式既统筹了村民对美妙生涯情况的需求,又包管了县政府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支撑和运作。

四、镇情况整治下一阶段的偏向

镇垃圾管治已发生了分明成效。经过垃圾整治,群众提拔了环保认识,对空气质量、生涯污水排放、禽畜污染等问题越来越注重,对水渠规范化、道路平坦硬化、情况绿化的希冀值越来越高。但是,有限的乡镇财力与群众不时上升的情况要求成为了一个新矛盾。

镇在稳固、完美、提拔当前运转形式的基本大将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情况的整治,将来的工作首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施行天井整治。鼎力开展改厨、改厕、改水、改路工程;标准天井养殖和相似方式的散养、圈养,推行健康养殖,人畜分隔,畜禽圈养,圈舍按期洁净;垃圾执行容器寄存,无卫死活角。

乡村垃圾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人人皆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服从管理的格局,从而为征收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奠定基础。

二、实施方法

(一)集中宣传阶段(年2月15日—3月15日)

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1区广电局: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区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方法》《区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方法》解读及《市物价局市市政管理局关于规范和调整乡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郑价公〔〕9号)精神。

采取录制宣传磁带、制作宣传条幅、设置咨询服务台、公布咨询电话等形式,2区市政管理局:要加大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方法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宣传氛围,提高群众对开展征收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与乱收费的模糊认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自觉交纳费用的意识。

沿街进行为期10天的流动宣传。让广大居民、商户了解征收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是用于城区垃圾的清扫、收集、转运、处置,3区行政执法局:出动宣传车辆。实现垃圾处置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有效保证。

(二)入户宣传阶段(3月16日—4月31日)

丈量、统计沿街单位、门店应缴纳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数据,镇、各街道办事处:依照有关规范。向广大商户、居民发放征收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明白卡,广泛宣传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服从管理。

(三)组织实施阶段(5月1日起)

指定领导负责,镇、各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活动。选派素质高的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业收费队伍,建立健全收费和长效管理机制,摸清底子的基础上,依照《市物价局市市政管理局关于规范和调整乡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郑价公〔〕9号)逐家逐户、逐个门店、逐个单位进行收取,要建立有关收费政策公开栏,实行阳光收费。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征收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做到安排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专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