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21:48:22

乡村经济

乡村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腾飞阶段,不断的改革加速了城镇化发展,推动了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改善了城市公共设施,优化了人民居住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大量的农村资源涌向城市,乡村空壳化、老龄化程度严重,公共设施、教育环境、医疗资源远落后于城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期望通过阶段性的努力彻底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现状,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与各项措施的实施下帮助农村提高产业发展,规范产业类型,让农村变样、农民受惠,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一)高质量经济发展能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俗话说“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盛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当前特殊时期,社会矛盾转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同时要兼顾乡风文明、美丽乡村的政策,让健全的乡村经济发展机制与政府政策相连接,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不同于传统小农经济,它的融会贯通要求农村产业发展兼顾生态、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融合其他各色产业,在协同条件下相互运营。由此可见,高质量经济发展绝不是单一的进步,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乡村振兴。从实践角度上思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与绿色导向,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农民种养都应该在绿色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最好联合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村特色小镇等,积极践行所有现代化产业,使农村具有发展新动能。把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向放射性扩散到关联产业,更能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渡阶段,这些现实情况的转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都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在本次战略提出前,我国就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改善了乡村基础设备与公共服务,农村的休闲娱乐与教育医疗较之前有所提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我们能明显发现,农村的产业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对比城镇而言其发展优势逐渐凸显,乡村经济发展走势不再单纯为农耕饲养,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得力于领导层的认知,也得力于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价值已得到共识,像休闲农业、乡村电商等新产业层出不穷,这些新型产业的繁荣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乡村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改善了乡村的外部环境,推动了不同的新动能产生。(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特色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我国疆土辽阔,各方经济实力、风土人情大有差异,不同地域的乡村发展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地域间的差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因地制宜,下达的决策必定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改变原先单一的农村经济模式,在现有条件下拓展产业空间,集合人力智慧与物质基础创新产业形态,让乡村发展有特色。在振兴改变的进程中,要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现代人对食物的需求早已摆脱了填饱肚子这一基本标准,大众期待看到健康、美味、艺术的食物,因此发展高质量经济就要发展优质、高效、无害的种植业,在生态养殖业中突出特色农土产品。将农业的散养式与个体式经营规模化,组建集成式农业,提升农产品的优质特色。第二、探究乡村独有的资源优势,在不同地域内形成不同的生产格局,为本地特色农产赋予新的内涵,让农产品的文化商标走向更广阔舞台,推动乡村特色经济的建设。第三、建设特色小镇,在小镇中开发休闲旅游功能,在吸纳投资中增加就业,拉动农村内需,激发农村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以此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使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更多元的发展,全面开启乡村城市生活时代。第四、借助互联网与网络通信的力量拓展不同的农业产业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方位建设农村,利用基础经济拓展农村的现代物流,使产品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第五,在高质量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打造农村创业园,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吸引农民、城市退休人员回农村服务,并与高校搭建大学生服务平台,活跃农村的人才市场。(三)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增加农村创新创业的动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也是核心目的,在实现该目的的同时,其他的乡村问题也会得到解决。针对目前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现在亟需解决的是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在农业种养中推广新科技,加速农业创新,培养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农民。首先,优化升级现有的农业经营制度,积极践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就要拓展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更大规模的农业发展层次,在创新中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其次,用优厚的条件吸纳更多人才主动投身于乡村建设,长期以来优质人才盘踞城区,说明农村没有人才吸引力,高质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为作用,改革用人待遇也是发展的重点。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路径

(一)重建乡村生态。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所谓重建乡村生态,就是改变农村现在固有的生态环境,摒弃以往粗放式的农业发展,让环境保护与健康生态深入人心。这里的生态,不单单指狭义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广泛的农村社会环境,在人文教育与自然生态的双重坚持下,保持农村原有的健康文明,创新自治机制,逐步形成有规律、有文化的乡村生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修复农村自然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思想,改革开放几十年,人们为发展经济贪图便利确实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伤害,农村环境问题在日复一日的累积中竟成为了发展短板,乡村振兴立志要修复这短板,恢复农村健康的生态环境。其次,要促成资源要素的城乡双向流动,城乡经济发展有差距这是我们面临的矛盾之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相对平衡的健康发展,乡村振兴要改变城乡不均的畸形发展。乡村为城镇繁荣付出了太多代价,多年来,乡村的优质资源单向流动至城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重建这种单一模式,促成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二)培养可靠民力。战略的执行、经济的发展最终都依赖人为实现,要摆脱农村落后的现状,也应从人力资源方面下手,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人组织,也为人服务,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优质人才刻不容缓。这里的人才泛指两种,一种是农村本地的农民,长期生活在农耕种养一线的工作者,这些农民、工人、下岗工人都应接受可靠的农业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既要包括基本农业常识、国家当前政策,还应按照他们从事的农业类型分类教育。另一种指愿意投身农村建设的知识分子,或者在农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人员,打造一批有能力、懂教育、品行好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服务基层,服务农村。

参考文献:

[1]苗泽华.研究农民问题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作品———《土地对第三代农民发展的供养问题研究》评介[J].智库时代,2018(26).

[2]梁雯,孙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乡村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问题剖析;策略探究

2017年以来,我国提出了一项重点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即乡村振兴战略,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构思。因为,从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呈现腾飞趋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地飙升,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同时也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出现。一方面从全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借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以及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了短时间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西部以及内陆地区则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速度相对较慢;而另一方面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甚至造成城乡经济两极化现象的产生。这两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均衡性和健康性,以至于最终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均衡性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缩减极端化的贫富差距,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问题是以蓬溪县为例的乡村地区,如何通过旅游等第三产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先从乡村旅游产业说起,近年来我国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在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方面,传遍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振兴的主要策略之一。再从蓬溪县来看,蓬溪县是革命老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四川省,虽然历史文化较为悠久,且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出色的旅游资源,DNA就如同我上文中弄个所述,地理位置、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等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蓬溪县为代表的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加大政策扶持,而蓬溪县也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把农村和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从而在促进蓬溪县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但从当前蓬溪县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来看也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那么本文中我就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从蓬溪县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出发,剖析误区,并提出几点实际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的误区

对于蓬溪县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看,大方向上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发展定位,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心态过急、迎合市场、特色挖掘不够等误区。(一)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破坏了当地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乡村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的发展问题并致力与乡村的发展问题,对乡村有极大好处;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还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帮助农村的青壮年回流,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对农民也有很多益处;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有利影响。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有的乡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识有限,会进入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当地环境的误区,这个当地环境,既指的是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首先,是自然环境方面。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一方面是许多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对游客的监管不到位。许多游客在乡村旅游的时候,对乡村的秀美环境大为赞叹但却不注意保护乡村的山清水秀,乱扔垃圾,甚至在易燃的场地进行烧烤。旅游过后,游客们所到之地狼藉一片,需要专门安排人员进行清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给村民们增加了很多负担,严重破坏了村民的生活环境。甚至有的游客随手不经意的动作还能引发森林大火,严重破坏了乡村环境,不仅损失巨大还容易让乡村旅游的名誉受损,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开办成本,起不到帮助村民致富的原本目的。其次,是文化环境方面。有的乡村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确实让更多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农村经济获得了发展。但在村民的物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如果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还没有跟上,那对乡村的文化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如果缺乏对农民精神上的正确引导,反而会很容易造成思想腐败、不事生产,盲目追逐“潮流”的情况,而一旦农村的文化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的经济发展可能就会逐渐止步。并且伴随着城市游客和资金流的到来,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不断冲击,城市的种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融入的同时,也会让一些堕落腐败的文化也逐渐流入乡村,乡村原本淳朴、平淡的文化环境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二)一味迎合游客需求,缺乏当地特色。首先,许多乡村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是为了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更好地保留本地的乡村文化,但由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方法不够恰当,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作用。有的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存在盲目跟风的问题,一味迎合游客的需求,追求所谓的“时髦”和“网红”的乡村旅游形式,什么火来什么,如果没有就强行模仿,进而导致旅游产业缺乏创新,反而事倍功半。其次,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定位,没有融入当地特色优势,不接当地的“地气”。进而导致旅游产业形式单一,脱离地方大环境,造成文化和氛围上的“脱轨”。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反而还会因为过多追逐外来文化而失去本地的文化特色,让本地的乡村文化因无人继承而逐渐没落。如果某个地区的乡村旅游形式单一,在这里能看到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而且还不一定出色,游客为何要来参观呢?乡村旅游一定要找好自己本地的文化定位,发展好有自己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要保留好自己本地的乡村文化,不愁没有游客来欣赏和参观。

二、走出乡村旅游误区的策略

对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说,当前新农村建设虽然有整体目标的规划,但在各地区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出现误区不可避免,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发现误区,并有针对性的纠正误区,进而始终保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一)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发展乡村旅游。在发展蓬溪县的乡村旅游时,既要注意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也要注意保护乡村的文化环境,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村民对自身环境的保护诉求。首先是自然环境,蓬溪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就要健全对游客的监管策略,在推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根据乡村旅游的现状改变策略,增减规定。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决不能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决不能只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否则之后会付出更多代价。对游客在乡村旅游的行为监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度”,不要因为害怕对游客的监管过严让游客失去旅游兴趣而放弃对游客的监督,这会让游客因监管不到位而破坏环境;也不要在游客旅游过程中说教太多,监管过严,让游客直接失去旅游的兴趣。其次是文化环境,蓬溪县许多乡村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绝不能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而破坏了文化环境。拥有一些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的乡村完全可以结合本身具有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逐渐没落的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得到更好地保存,也可以给本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但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一定要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可以在乡村经济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之后,在村里多多开办图书期刊阅览室,在乡村定期宣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鼓励村民发展优秀的乡村文化,不要被过多的物质冲垮了自身的文化底线。(二)丰富乡村旅游形式,形成当地特色。有的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味迎合游客的需求,跟着游客的需要走,不惜牺牲当地的文化特色,变多样为单一。采取这种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好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但长此以往,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一味追随当下的潮流,游客不会次次都来买单。并不是说不应该追求潮流与时俱进,而是应当在保有自我特色的基础上追求与时俱进。例如,蓬溪县是革命老区,有的乡村还留有当年战争过后的痕迹,这些乡村就可以依托革命历史,向游客宣传当年的革命事迹,宣传过后可以安排一些模仿当年战争过程的游戏,让游客既放松又感慨和平来之不易。游戏过后需要安排农家乐餐饮服务,不一定要给游客提供多么精美的菜肴,最好要有地方特色,让游客在别的地方吃不到。农家乐的菜肴准备还可以模仿当年革命过程中战士食用的粗粮、野菜等食物,当然要经过改良,保有地方特色,让游客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的不易。这种乡村旅游模式饱含当地特色且寓教于乐,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还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小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从当前蓬溪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存在一些误区,所以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结合当地特色形成特色产业链,带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新时代振兴农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于静.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J].经济问题,2008(5):91-93.

[2]杨音南.对湖南怀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7):40-41.

乡村经济范文篇3

1乡村旅游的有关问题

1.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与其他的旅游形式不相同,它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健身以及购物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使游客在休闲、游乐中学习到一些乡村生活方式及民俗,村民亦能从这种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2乡村旅游对游客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乡村旅游大受欢迎?它与风光的独特魅力,生活方式有关的休闲,这也体现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要。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乡野农村的美丽风光,悠闲地生活方式,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生活空气,朴素的生活活动。这些乡村特点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要。在大都市这座“钢铁丛林”中生活久了,就会对复杂的、商业化的、高强度的都市生活方式产生厌烦,而有别于都市生活方式的小型乡村的独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就会对这些都市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类都有怀旧情结,特别是具有历史气息的古旧乡村更是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行为动机,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持了乡野气息的乡村来放松。同时,对于长期居住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到乡村旅游,可以达到扩大知识视野,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了解农事,陶冶情操的目的。

1.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乐趣,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保障。1995年实行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制度,自此,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越来越快,已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个旅游黄金假期,全国城市居民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之中。

1.4我国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自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开始提倡“华夏城乡游”之后,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发展速度加快,其势已不可挡。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商机。现在的乡村,农业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常造成浪费。发展乡村旅游业则可以高效利用这些过剩的农业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缓解了农村经济中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旅游产品各种各样,都是土生土长的原材料制成,可直接进入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绿色产品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价格可能过高,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乡村旅游发展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技艺,生产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实行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先进设备的引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一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在乡村开展“农家乐”项目,农民竞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管理知识。这样农民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到“农家乐”项目中,加快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吸纳了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终日生活在拥挤、吵闹的环境中,精神的不到放松,心理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回归大自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挤额的情况,也开阔了旅游空间。另外,发展乡村旅游,还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形象。

1.5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还很微弱。乡村旅游的重点特色是在乡村中体会乡情、乡曲、乡趣,可是一些乡村旅游却有城市化的倾向,建立大型城市化的娱乐设备,人们似乎只是从一个城市走到了另一个城市,完全失去了乡村旅游原有的乡土气息,古朴的生活乐趣和本色。开发经营者只重视了乡村旅游的旅游功能,未能带动本地的农业收入,还有本地农民思想认识上不足,认为旅游可有可无,无法与旅游业相融合,导致旅游业的特色发展不起来。有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忽略了农业资源和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发展的项目单一化,缺乏特色,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都是一个模式,重复建设,不注重对一些有深度的民俗文化的开发或无序开发,形成民俗资源的浪费。受我国农村地域的限制,我国乡村旅游布局分散,项目类型多,规模却很小,未形成产业体系。在贫困地区,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资金少,交通不便利,乡村旅游很难发展起来。乡村旅游还受季节影响,这就造成了旺季时,游乐设施容量不够,环境压力大,管理跟不上;淡季时,游乐设施闲置,经济收益下降。投资者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空间,往往雇佣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以自家亲属来管理,用人制度及其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政府的法律亦是空白处,对乡村旅游投资,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划分,致使一些投资商钻法律空子,造成乡村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乡村环境具有其脆弱性,如果对环境不妥善管理和保护,势必会造成“在哪里旅游,破坏哪里环境”的情况发生。比如有些游客乱扔垃圾,随意在树木上刻画,任意采摘花木做标本,捕捉野生小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对环境造成损害。还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目标,在生产上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小溪中,造成水体污染;任意开发土地与森林资源,缺乏合理的计划,将资源开发到最大限度,破坏生物多样性,使环境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资源开发的战略,它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方面很多,有经济、文化、环境等。需要达到适度的经济增长;保护民俗文化及古物建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目标。

2.2什么是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应该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无公害旅游活动。杜绝为了短期利益目标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做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可以相协调,统一发展;发扬人文资源,维护乡村特有的乡情、乡曲、乡趣。最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2.3为什么要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居民放松、休闲、娱乐的目的后,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冲击等问题,多方面困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乡村旅游长久、健康、科学地发展。

3如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乡村旅游与社区建设

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上,社区的参与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建立适合乡村旅游的社区模式。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胀的综合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调动乡村居民参与建设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应将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当做发展乡村经济的头等大事,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手续上做到简化、精准、及时,降低门槛。同时,在管理上建立经济、法律、行政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制度。加大旅游地区的检查、监督,扶持旅游地区的规划建设,保证治安,建立群众组织,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整体发展。

3.3提高思想建设,搞好农游结合

由于个人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一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目标而肆意开发资源,完全不计后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乡村资源造成了不可计量的损失。同时,农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有误,认为这只是开发商的事,与己无关,造成农游分离,农民经济得不到带动。当地关部门要搞好思想建设,积极宣传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做到农游结合,提高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3.4科学规划,开发以农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

在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权益。鼓励并扶持农民果园、菜园、垂钓园、农家乐等建设。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游人即可以观赏,也可以品尝,还可以带走的一些列农产品,如花卉、水果、蔬菜等。

3.5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乡村旅游的一大依赖就是乡村无污染、原生态的环境,如果环境遭到破坏,那如何谈发展乡村旅游?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捉野生动物,禁止采摘野生花草,鼓励农民制造生态农产品,具有艺术气息的小物件等等来作为纪念品销售。营造较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实现朴实的乡村环境氛围,突出特色,拉大与城市环境的反差,让游人获得真切的乡土环境感受。处处为游人着想,方便游人观光、购物,保证食物的卫生管理,使游人在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时,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

3.6保护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人文因素是保证乡村旅游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乡村原有的文化是有别于都市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形式,可以使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陶渊明式的乡村恬静氛围。保护乡村文化,包括保护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等,有助于乡村旅游乡村性的发展。

乡村经济范文篇4

(一)基本情况

**县有15个乡镇102个村、388个村民小组。全县村集体总资产1689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664万元,货币资金1087万元,固定资产10962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负责4973万元,债权4260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10个,占9.8%;5-10万元的村19个,占18.6%;2-5万元的村27个,占25.2%;1-2万元的村26个,占25.5%;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13个,占12.7%;集体无收益的村7个,占6.8%。

(二)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

1、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提高集体地的利用率。各乡(镇)通过项目开发、股份合作、划拨机动地等方式,增加了乡、村集体地的面积。目前,全县共有乡村集体土地842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为提高集体土地的利用率,大部分乡、村采取公开招标承包的办法,提高土地的承包费,增加了集体收入。

2、采取滚动发展的管理方式,增加集体畜数量。一些乡镇、村集体充分利用集体余留的集体畜,采取“铁畜”代牧的办法,实现了集体畜从无到有。即将集体畜承包给本乡、村信誉较好的农牧民代牧,代牧母畜总数不变,当年生产的小畜采取个人和集体分成的办法,实现了集体畜的滚动发展。截止**年底,全县集体牲畜共有39653头(只)。

3、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发展集体林、草地。一些乡村在鼓励农民退耕还林的同时,积极发展集体林。有的将一些多年未种的弃荒地以较低的价格承包给农牧民进行退耕还林;这些办法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让农牧民得到了实惠,在运行中效果较好。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各乡村已有集体林32297亩,集体草场44890亩,成为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一些乡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采取合资、入股、引资等办法,筹办乡办、村办企业。有的乡村充分利用本地的地源优势,开发旅游业;有的将集体闲置的房屋、加油站、农机、磨(油)房等进行承包经营,增加集体收入。目前这几部分的收入已达到47118万元,占集体经济总收入的8%。

二、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乡村集体经济呈现继续发展壮大的趋势,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经营管理形式也多种多样,集体资金积累逐步增加,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一是部分乡村干部不重视,管理不善。很多乡村干部对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有畏难情绪,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困难多,见效慢,有钱不如用在建办公室等政绩工程。二是乡村集体经济规模小,方式单一。相当一部分村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生产方式单一。发展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块地、一群畜、一片林”,而现有的集体地、畜、林数量较少,虽然有一定的收益,但缺乏发展后劲,不适应农牧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包袱沉重。相当一部分乡村除机动地收入外,无任何集体经营收入,由于历史的原因,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大多数乡镇负债在几十万元以上,有的达到上百万元,甚至有的村也达到了几十万元。一些乡、村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可行性项目,但因为底子薄、基础差,没有启动资金,无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在发展集体经济中,集体利益和农牧民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较难解决。如:留用集体地的面积过多,势必会违反国家土地政策,侵占农牧民的利益;集体畜发展壮大后,也会引发集体与个人争草场的现象。同时,国家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如: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只允许以个人名义退耕还林,集体无法享受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在国家重点扶持的乡、村中,扶贫资金也要求落实到个人,对发展壮大贫困乡、村集体经济没有优惠条件。

2、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

我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从主观上讲:部分乡村领导存在“等、靠、要”思想,发展意识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不强;少数村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人才相对缺乏;农牧民群众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漠不关心、不支持;从客观上讲,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积累底子薄,发展资金匮乏;乡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激励机制和考核责任制尚不完善。

三、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及对策

1、强班子、抓队伍,打牢壮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第一,选好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队伍。要改革选人用人办法,不断调整和优化乡村领导班子结构,尤其是选好配强乡村两级“一把手”领导,切实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办事,群众信得过,有开拓进取精神,善经营、懂管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基层领导班子。第二,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实行跟踪培养,培养成熟及时大胆启用。要建立“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发挥“三强书记”和“千名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带领引导群众发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第三,强化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乡村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增强迎难而上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能力。

2、因地制宜,积极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根本在于理清思路,选好项目,找准“路子”。就我县来讲,要全面实施“六个一”(每个村有一块集体地、一群畜、一片集体林、一套集体农机具、办一个小型加工厂、成立一个支部加协会的新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措施。各乡镇要积极总结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依靠本乡镇的自然资源及地缘优势,按照“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渠道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特色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渠道发展村组集体经济。第一,盘活土地资产,搞活土地经营。首先各乡镇要加强土地承包(机动地)管理,严格程序,及时收取土地承包(机动地)款,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基本的收入来源。其次是要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属于村集体的“荒山、荒地、荒滩、草场”等土地使用权以公开招投标、承包、拍卖、租赁或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给专业经营大户、工商企业及其他投资主体。同时,针对承包到户但有些农户又没有开发热情而造成资源搁置的状况,由村集体采取“倒包”办法或者由经营大户与农户签订转包开发合同,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一是通过参股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通过兴办旅游业求发展。各乡镇要充分依靠各自的自然资源、地缘优势及人文历史景观的有利条件,加大旅游开发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开发生态公园、休闲公园、山水公园、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园旅游等景点,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渡假等旅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三,实行资本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发展村集体经济,实行资本经营,应从单一实物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要充分利用集体所有闲置的房产、仓库等设施,通过招标、租赁给农户开发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第四,大胆尝试,把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引入集体经济发展。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大力提倡发展由村民、开发商和集体共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集体土地、房屋等资本,走多种形式开发利用的合作经济之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五,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调动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吸引工商企业、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并充分发挥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和自然资源环境优美的优势,大胆让利,多渠道引进资金,开发包装一批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第六充分利用支部加协会组织的职能优势。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各类协会,使协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发挥带领农民调结构、抓发展和闯市场的优势。支部加协会组织通过收取适当的中介费用实现农民收入不断增长,集体积累不断增加的双赢目的。

3、健全机制,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加强财务管理。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全面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和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定期的财务审计和村干部离职审计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村财乡管制度,实行村会计、出纳双委派制,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各乡镇要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坚持“四不变”(即: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审批权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五统一”(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帐、统一公开、统一建档)原则,严格控制管理费支出,按照精干、高效的目标配备村干部,尽量减少管理人员,以此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二是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各乡镇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落实经营管理责任制,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增加,确保集体资产保值。三是彻底清理不良债务。对一些因种种原因造成不良债务的村进行清理,采取措施,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扭转财务状况恶性循环的局面,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向正轨。四是强化民主监督,深化民主管理。各乡镇每年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建立村干部任期内及离任审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务、财务制度。同时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开帐目,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作用,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让农民群众真正担当起主人翁职责,提高农民群众自治意识,从而维护村集体经济有序、稳步发展,避免资产流失,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

乡村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

乡村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规模大、发展快、关联广的特点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很多相匹配的地方,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就业吸纳力强,对吸引城镇人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新型城镇化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加快城镇开发,美化城镇环境,巩固新型城镇化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空间创造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关注点和热点,而推进乡村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让其形成较大的产出,以促进地区经济稳步持续增长[2]。可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科学引导新型城镇化,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间内在关联与影响效应到底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结合河南省嵩县实际,探讨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

1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豫西伏牛山生态核心区,位于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总面积3009km2,辖16个乡镇322个行政村,人口62万,其中农村人口53万,人均耕地不足0.8亩,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独特。山岳奇石景观方面,有白云山、玉皇顶等;森林景观方面,有唐代银杏林、高山杜鹃、原始森林等;潭瀑水域景观,有高山天池、陆浑水库、九龙瀑、双龙瀑布等;物候气象景观方面,春有鲜花、夏有绿萌、秋有红叶、冬有雪韵。这些自然景观天然而成,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而在人文景观方面,有以两程故里、伊尹祠、庆安禅寺、万氏佳城等。近几年,嵩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通过景区带动、公司合作、社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搬迁等方式,让嵩县的发展因旅游而富,让乡村因旅游而美,让贫困县因旅游而兴,形成了“旅游带动、脱贫加快”的良性发展局面。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37.6亿元,旅游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67万人,嵩县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旅游带动城镇开发以及经济发展新路子。近年来,嵩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践路径主要是:以白云山、木札岭、天池山景区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通过旅游的带动功能发挥,推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全面协同开发,实现当地居民就地就业,推动就地城镇化。如2014年9月,瑞贝卡集团入驻白云山景区,建设白云山部级旅游度假区,涵盖车村、白河两镇,面积近600km2,形成了四大旅游综合体,既连通了景区,也开发了当地的城镇,还发展了地方经济。木札岭景区的龙王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原来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农家宾馆150多家,标准化床位超过6800张,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目前,农家宾馆已经遍布周边5个行政村,当地农民逐步向商业零售、旅游客运、旅游工程等行业延伸,实现了旅游服务与乡村开发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有效对接。嵩县县政府也加大对景区投资开发的力度,在景区建设、乡村旅游住宿与商品生产等领域进行扶持或奖励。带动了这些区域的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及一些旅游新兴业态的产生,也带动了一些项目的建设与完善,如天桥沟自驾游营地、滑雪场、木札岭漂流等建成开业,初步形成了“白河-天桥沟-木札岭”旅游住宿一条线。直接带动了白云山和木扎岭景区当地农民的就业,初步统计约500多人实现就地就业。而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解决了当地农民就地就业1万余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

1.2变量选取与方法,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一方面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相关文献。如舒小林,刘东强,齐培潇[3]利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88—2012年之间的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城市化率在30%左右,城市化率和旅游业发展之间有一些差别,他们得出城市化率在30%之后,旅游业对城市化率的作用效果会更加明显。王兆峰,龙丽羽[4]以凤凰县为例,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指出旅游业在政策制度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宏观动力——旅游经济效应、中观动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差异化布局,以及微观动力——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需求和交通可达性的动力机制系统,驱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唐鸿,刘雨婧,麻学锋[5]在新型城镇化内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就业及收入效应表现较好,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分析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如赵磊[6]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对1999—2009年之间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并归纳了旅游业通过作用于城镇化,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得出旅游业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徐春红,丁镭,董鸿安,苏攀达[7]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2000—2015年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面板计量回归方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率时空演化格局,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及11个地市的旅游业发展在前一段时期内与经济增长率总体都呈现递进上升趋势,但经济增长率在后面一段时期却出现降低的趋势,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蒋韬[8]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计算出了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和两者的协同度。实证发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呈现勉强协同或者不协同的状态。此外也有少数文章研究了旅游与城镇化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刘佳,杜亚楠,张广海[9]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了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黄震方,陆林,苏勤[10]指出要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应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尤其要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大投入,实现城乡旅游业互补和协调发展,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现有研究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研究空间可以弥补: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以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两者关系的文章居多,比较缺乏对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某个具体区域实证或案例的研究比较缺乏,如对县域方面的具体研究几乎没有。而乡村旅游的重点和核心正好都在县域,县域有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各城镇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因此,解剖县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发展新阶段深化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助推河南省嵩县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试做初探。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指标选取、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经验做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记为DQSCZZ),选取人口城镇化率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记为XXCZH),选取乡村旅游业增加值与旅游业总值的比值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指标(记为XCLY),在数据收集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查找《河南省嵩县统计年鉴》两条途径来收集,以河南省嵩县2000—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为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限于篇幅,不再对具体数据一一列出),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消除直接回归带来的系数过大现象,通过取对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DQSCZZ、lnXXCZH、lnXCLY,用dlnDQSCZZ、dlnXXCZH、dlnXCLY分别表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运用Eviews8.0计量软件进行协整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避免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增长等数据之间出现的“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由表1知,lnDQSCZZ、lnXXCZH、lnXCLY都是经过一次差分即变成了平稳的序列,说明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可以通过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法运算,以确定其协整关系存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下面先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2.2滞后阶数的确定,滞后阶数的确定是为了确保最好的回归效果,通过多次实验,选择滞后2期时候的模型是最稳妥的,结果也是最理想和最有效的,而通过其选择准则的取值情况也可以发现选择滞后两阶是最合理的,如表2所示。

2.3协整检验,为了获取最佳的模型,尤其得出变量之间的迹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P值分别为0.0001、0.0002、0.0235、0.0498等,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在95%的置信水平下,河南省嵩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这是因为开发乡村旅游可以为地方居民提供更多休闲消费场所,激发旅游消费空间,从而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持久推动力,而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居民就地就业机会,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两者的相辅相成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嵩县的实际更是应证了这一点,近年来,该县按照持续建设“5A嵩县”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着力推动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572510”工程,即每年打造5个特色小镇,三年覆盖全县16个乡镇;提升7条生态景观廊道,建设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10条沟域经济带、10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坚持“一沟一品、一岭一特色”,打造车村白云花谷、白河云岩寺河谷等沟域、岭域经济带,重点发展田湖闫庄川区、高都川区等休闲农业片区,做到以点穿线,以线带面。如近年来,旧县镇仙女潭休闲度假区、田园牧歌农业采摘观光园、田湖镇豫西民居风情园等一大批农庄建成开园,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些乡村也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经济明星镇”的华丽蝶变。结合上述实际,同时,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其协整关系用公式表达如下:lnDQSCZZ=0.3875lnXXCZH+0.5648lnXCLY(1)(5.8601***)(6.5462***)AdjustedR-squared:0.9456Durbin-Watsonstat:1.8534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调整后R2取值为0.9456,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D.W值为1.8534,接近2,表明该模型序列相关性不明显,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度。协整关系(1)表明,河南省嵩县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水平都产生正向影响,从其系数来看,乡村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即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单位会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0.5648个单位(新型城镇化为0.3875个单位)。

2.4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法对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再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从短期看,乡村旅游业发展仍然是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原因,这说明了短期内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呈正效应。河南省嵩县正处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时期,仍然有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如近年的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嵩县将旅游开发与三大产业融合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融入景区、服务旅游、体现产业特色的原则,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嵩县融乡村游乐、美食体验、森林康养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吸引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使乡村旅游服务成为嵩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稳定增收来源。可以说,旅游的发展,游客的不断涌入,真正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活水”来源,真实地诠释了旅游发展促进城镇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山乡巨变路径。

3结论与讨论

3.1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开发乡村的特色旅游资源,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当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实现就地城镇化,因而具有明显的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城镇发展能力的造血功能。下一步就是要高质量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真正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特有的青山绿水、有机生态食品、乡土文化的价值逐步得到体现,乡村文化价值得到创造性复活,乡村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在巩固和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同时,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

3.2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居民就地就业,吸引住、留住居民进城,真正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巩固城镇化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主导、规模经营、分类开发、重视人才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稳步提高农村的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均衡发展。

3.3进一步促进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新阶段要响应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和乡村旅游的发展需求,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特性,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食品、农产品加工以及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与互动机制,通过乡村旅游业开发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愁记忆的恢复与重构、乡村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融合创新结合起来,推动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11]。

参考文献:

[1]钟家雨,柳思维.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2):187-192.

[2]刘佳,杜亚楠,张广海.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研究,2014(8):155-161.

[3]舒小林,刘东强,齐培潇.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122-129.

[4]王兆峰,龙丽羽.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驱动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1-17.

[5]唐鸿,刘雨婧,麻学锋.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效应评价——以张家界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2):216-223.

[6]赵磊.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15,30(4):33-49.

[7]徐春红,丁镭,董鸿安,等.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空格局及影响机理[J].旅游科学,2017,31(5):82-95.

[8]蒋韬.生态足迹视野下生态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评价——基于西部地区省区市的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10):139-142.

[9]张媛.乡村旅游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3(4):55-57.

[10]黄震方,陆林,苏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

乡村经济范文篇6

本调查制度包括两部分内容:《农村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制度》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方案》。《农村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村基本情况、乡村劳动力及转移情况、农业社会化服务副业情况。《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农户建房投资情况。

本制度中的统计报表报告期别分为三年、年报和季报,乡和村基本情况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他内容为年报和定期报表。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调查范围:乡镇一级在全国所有乡、建制镇进行调查;社区基本情况的村一级范围为全国所有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村一级范围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村网点;农户在全部农村抽样调查户中进行;非农户单位在现有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乡、村网点内进行。

数据收集方法:在调查乡(镇)、村建立乡村社会经济情况登记台帐,定期登记调查期内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乡(镇)、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状况,通过登记台帐和其他业务报表取得资料;农户固定资产情况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整理、推算;乡村劳动力情况采用年底对调查户一次性访问调查方式取得样本资料,进行推算;农村社会化服务事业调查,要求对调查乡、调查村范围内所有的农业服务单位逐一调查。

乡村经济范文篇7

村位于县乡西北边,属半农半牧村,距县城50公里,地处打更沟草地和乡交界处,属丘状高原山地和草甸地形,平均海拔3060米,为典型高原寒带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2676亩,林地面积10708亩,草地面积38799亩。人口842人,户数160户。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15%,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名,党员平均年龄46岁,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二、发展现状

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现已成立运行的“乡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雏形成立于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该村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加工合作社,并于2012年建成了榨油厂。2012年,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菜籽油,使村民的每斤油菜籽售价提高了0.8元,有效增加了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2013年,乡、村两级又向上争取资金,对榨油厂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经过四年的运营完善,本社现已拥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成功申请注册“菜籽油”的商标。专业合作社运作按照合作社章程通过收取会费、管理费、争取国家和社会赞助,合作社财务管理依章程进行,受各社员监督。目前合作社主要由村村长索科为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协助其工作。通过对油菜籽的改良,对菜油的加工及包装的改进,现在村的菜籽油销量非常可观。据统计,目前,该村每亩可收油菜籽260斤,2015年共种植1478亩,油菜总产量近38.428万斤,以100斤油菜籽可榨30斤菜籽油计算,全村可榨油11.53万斤,按照2012年每斤18元的市价出售,今年全村菜籽油收入可达207.51多万元。

三、成功经验

村油菜合作社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也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团结一心和辛苦劳动。再者,村的自然条件是其自身优势,独特的高原气候非常适合油菜生长,菜油无污染、光照充足的特点符合了现代市场消费者的要求。合作社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的理念,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最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2年,村干部到青海、甘肃等地购买优质青杂7号油菜种子3640斤进行试种,为提高油菜的的产量打好了第一战。村村两委会认真作好科学种植宣传和技术指导,在压榨、加工及品牌包装上进一步完善改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进行宣传。

乡村经济范文篇8

一、调查数据描述

本次问卷实际发放500份,收回416份,剔除26份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0份。其中有169份反映存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占总数的43.33%。本文以169份反映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的问卷为基础进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现状的统计分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在被调查的河北省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的农村中,由农经站进行审计的最为普遍,占总体的42.60%,其次是由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和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的审计,均占总体的28.99%,由县审计局派出的审计机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较少,占总体的15.98%,只有个别被调查农村的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占总体的4.73%。这些数据表明,在河北省农村中,对农村财务问题进行审计主要还是由农经站、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以及村民理财小组这三个组织执行的,而且有的农村实行的是农经站与村民理财小组先进行审计,然后交由乡镇政府的审计机构进行再次审计,或由多个审计主体交叉执行审计,因此在合计栏未予统计合计数。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受乡镇政府干预的比重较大,占总体的59.17%,不受乡镇政府干预的占40.83%。由此可以看出,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执行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自乡镇政府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涉及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法甚至是审计结果的执行,但是无论涉及哪方面,这都将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信息透明度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有62.13%的人能够了解到所在农村的财务审计结果,而37.87%的人无法了解到其所在农村的财务审计结果。由此可以得出,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过程中,信息在大部份情况下是透明的,而在有些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并不那么透明。

(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方法有78.11%的问卷显示目前主要使用详细查账的审计方法,有34.32%的问卷显示的是用群众调查的方法,有18.93%的问卷显示的是抽样审计的方法,只有1.18%的问卷显示的是风险评估的审计方法。由此可以说明,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执行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详细查账、群众调查和抽样审计的审计方法,而只有极个别的农村采用的是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在一些农村,执行机构会采用详细查账、群众调查与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审计。

(五)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结果处理有56.21%的受访者认为审计结果能够及时处理;有36.69%的受访者认为审计结果能够处理,但是处理得不及时;有7.10%的受访者认为审计结果根本就不处理,由此可见,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得出的审计结果基本上可以做到处理,但是有一部分结果处理的不及时。

(六)农村财务问题的后续审计状况有59.76%的问卷显示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后续审计,而40.24%的问卷显示没有后续审计。由此可见,在河北省对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结果处理的后续问题上仍有很大缺陷,这样就会导致审计出的农村财务问题处理不及时,甚至根本不予处理,这将严重影响农村财务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调查总结与分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主体混乱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主体有农经站和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还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主体可以根据有关法规接受委托并收取费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社会审计。正是由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主体混乱,性质模糊,导致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执行机构不统一,出现了问卷中执行机构既有农经站、乡镇政府组织的审计机构、村民理财小组,又有县审计局派出的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差问卷结果显示,目前主要是由农经站负责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但这种审计模式的独立性很差。原因在于:第一,农经站负责农村的财务审计工作,无疑是让农经站在担任管理者角色的同时担任监督者,这严重违背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第二,农经站负责大量日常的经管工作也必然会冲击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三,由于农经站在行政方面受乡镇政府的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经管部门的指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会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这也就导致问卷中有相当大比重的受访者认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会受到乡镇政府的干预。

(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审计方式、方法单一落后由问卷可以看出,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仍处于初级阶段,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还不高,审计方式也局限于以查处问题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而以评价和鉴证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较少。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方法也多局限于详细查账和群众调查,对抽样调查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应用的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缺乏各级政府必要的支持和推动;二是因为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不属于政府审计的范畴,得不到政府审计机关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三是因为现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人员多是来自于农经站的管理人员,不仅是有双重职责的兼职人员,而且学历层次低,专业素质水平较差,加之又得不到专业的审计学习和培训,因此被调查问卷显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一般,仅能在审计中发现部分问题。

(四)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信息透明度差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村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最终所有者,是委托人,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是人,村民需要通过审计手段来了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信息,并监督其运行,而从问卷中显示,仍有37.87%的人无法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相关信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执行机构对乡镇政府负责,而不是对村民负责。如此一来,作为农村集体资产最终所有者的村民无法了解其所在农村的财务状况,也无法看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结果。

(五)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结果的执行不尽人意从问卷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审计结果得不到处理或者处理不及时,并且有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没用后续审计来检查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究其原因,第一,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无法通过提高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和加大罚款的力度来来遏制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的发生;第二,审计机构受乡镇政府领导,对审计结果的处理多数情况下会受到乡镇政府的干预。

三、对策建议

(一)在国家审计机关领导下建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农村集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公共物品,因此其监督权应由政府来承担。本文提出以下设想:将农村财务审计划归到政府审计范围内,建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中心”,负责农村财务的审计工作以及相关经济责任追究工作,从而,保证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较高的独立性以及较强的审计力度。

乡村经济范文篇9

一、明确科学内在。

依照邓小平的观念,所谓解放思想,就是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客观实践相符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气权力和主观成见的约束,研讨新状况、处理新问题。从基本上说,解放思想是两个“统一”:一是解放思想与脚踏实地的统一,即思想和实践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二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思想实践创新的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办法和废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教层次解相统一、保卫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相统一。

1、解放思想是新情势发展的需求。新情势下,我们面临的时机史无前例,面临的应战也史无前例。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向日趋加深,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兴旺国家在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日趋增强。国内经济体系体例深入革新,社会构造深入变化,好处转变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入转变。只要解放思想,才干准确面临新趋向和新潮水,科学应对新时机和新应战,准确处置新课题和新矛盾。新情势下,追求新的发展思绪,启动新的发展实践,发明新的发展经历,都必需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心指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主要思想的承继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办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实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需坚持和贯彻的严重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期间,我们解说放思想,就是要把思想解放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当时和今后一个期间,持续解放思想,要紧紧围绕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中间来进行,要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调和服务。这是持续解放思想的基本目标。在必然意义上说,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就是不时解放思想的进程。持续解放思想要贯串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进程和各方面,切实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调和,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场面。

二、坚持五种观念

进一步解放思想,应结实坚持五种观念。

1、结实坚持民本观念。民本观念就是以民为本,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基本动力,而不是仅仅逗留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要发明优越的情况和前提,充分发扬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发明性。

2、结实坚持服务观念。必需结实坚持服务的观念。要着力建立服务型县政府,当时尤其要把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摆在愈加突出的地位。一方面,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本能机能,为社会供应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发明对等竞争情况,为人的生活和发展发明优越、调和、可持续的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健全市场系统,发展和规范民间组织,积极支撑民间组织参加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就我县当时而言,搞好服务,就是要切实处理发展情况不优的问题。着重建立好“四个情况”,一是发明宽松开放的政策情况;二是发明优质高效的服务情况;三是发明老实守信的信誉情况;四是发明公平严正的法制情况。

3、结实坚持法治观念。一是要坚持非禁即可。但凡司法不由止的工作都可以做,如许可以发扬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明更多的财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要坚持依法行政。要严厉依照法定权限和顺序实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利,做好司法规则的工作。

4、结实坚持发展观念。经济建立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间工作,以经济建立为中间是党的基本道路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需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间不不坚定,结实坚持具体发展的观念,在以经济建立为中间的还搞好政治、文明和社会建立。

5、结实坚持务实观念。做什么都要符合实践状况,考究实效,要克制离开实践、走过场、搞方式的不良景象。就我县当时而言,在这方面,要切实处理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一要大力改良会风文风;二要深化开展查询研讨;三要增强岗位职责;四要严厉工作规律。

三、落实详细行动

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是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大县,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全体发展程度。因而,现阶段我县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评论活动,详细要落实到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上来。

(一)狠抓农业财产发展。我县农业资源丰厚,但生产规划小,市场据有率低,生产效益不高。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需求认真讨论的重点。

1、维护粮食安全,着力不变粮食生产。我国的粮食首要依托自给,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供给我们足够的粮食。从当前的国际市场情势来看,粮食求过于供问题日超凸显,粮食危机将成为全球一起面临的新应战。我国人口很多,维护粮食安全是坚持不变的基本,因而,我们必需立足社会不变之大局,切实采取有用办法,不变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

2、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们要面向市场、立足实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创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完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量体裁衣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类产物和财产,注重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行业。经过规划指导、政策支撑、示范带动等方法,支撑“一村一品”发展。培养一批特色光鲜、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

3、加速发展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财产化运营。随着农民收入低、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我们必需探究一种新的生产运营形式。一方面,着力抓好龙头企业的培养,并使之成为广大农户衔接大市场的桥梁,成为农产物热销的主渠道。另一方面,指导培养一批具有集约化运营、规划化生产的各类专业协作经济组织,进一步优化资源组合,扩展生产规划,提高运营效益。

4、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运营方法的改变,家庭运营越来越离不开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但从实际状况看,我国农业服务发展滞后、程度较低,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当时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构建农业科技推行服务系统。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上,依照增强公益性、放活营利性、指导非营利性的准则,加速完善农业科技推行服务系统。积极探究农技推行新机制,以国家农技推行机构为主导,执行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调动社会力气参加农技推行事业,培养多元化农技推行主体。二是加速构建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积极推行德律风、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形式,提高农业信息入户率。深化施行“金农工程”,健全完善农产物预警、市场监管和科技信息服务三个使用系统。在充分发扬县政府主渠道效果的还,鼓舞和支撑社会力气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逐渐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三是加速构建农机服务系统。积极探究坚持以农机股份协作公司、农机协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本,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中介服务系统,逐渐构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四是加速构建农产物质量安全保证服务系统。完善农产物质量规范系统,具体履行农业规范化生产。逐渐坚持包括农业情况检测、生产进程监控在内的农畜产物质量监督监测收集。大力推进农产物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增强农产物品牌建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五是加速构建动物疫病防控服务系统。加速兽医治理体系体例变革,依照健全机构、完善收集、不变步队的要求,坚持健全省、市、县兽医行政治理、法律监督、技能支撑三类兽医工作机构和乡镇兽医站。增强乡镇和村级防疫步队建立,健全村级防疫收集。组织施行官方兽医准则和执业兽医准则,提高从业人员本质。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第三财产,是知足人民群众物质文明消费的财产。现代社会,必需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餐饮、住宿、文娱、运输、金融等。

(三)狠抓基本设备建立。要认真研讨和体会中心及省、市、县对乡村工作的政策。并对照上级政策,结合本身实践,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搞好水、电、路、沼气、农田水利、通信、收集、长途教育、村级组织阵地等基本设备建立。

乡村经济范文篇10

一、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乡村地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的目的。要以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乡村地区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一方面,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加快文明建设和农村富裕的实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不再局限于种植和销售农产品,其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会显著提高,也有助于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常态,要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就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作为重要导向。此外,还可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引入特色化产业,或是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当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的相关计划进行调整与优化,明确乡村经济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健全预防性策略,以免出现盲目建设、随意发展等问题。

二、乡村振兴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关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乡村振兴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融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载体: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整体改革进入到了全新阶段,乡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确保乡村振兴中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形成更具辐射的区域经济链,打通和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壁垒,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推广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明确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定位,发挥其载体作用。

(二)支撑:乡村振兴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些年乡村经济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第一产业经济领域呈现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了一定阻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统一发展,应将一二三产业进行结合,比如融合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形成更具活力的产业链,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带动农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三、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

(一)发展观念缺乏

在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的背景下,很多地区都实现了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无法将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难以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尤其是在国家政策调整,或是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会出现退缩现象。

(二)缺乏发展后劲

首先,乡村资源不足,能够直接用于经济建设的耕地以及其他资源十分有限,对新资源的开发不足,这也是造成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人才保障不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都涌入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农村地区多以儿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素养不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最后,缺乏资金支持。很多农村政府部门财政收入比较紧张,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发展后劲。受技术、地区、人员等因素影响,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种类比较单一,而且销售渠道并不广,受地理位置影响比较严重。

(三)发展压力大

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对外承包,是乡村集体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但是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市场活力衰退,没有发展动力,生产效率和水平降低。虽然部分地区的资源已经较为丰富,但对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不足,无法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发展压力较大。不仅如此,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有的农村地区全面经济收入较为可观,但也有部分地区居民年收入没有显著提升。

(四)财务管理混乱

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需要引起政府部门的全面关注。部分地区的财经制度不全面,或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无法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起到指导作用。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工作制度,很多工作无章可循,受领导人员主观印象的影响比较严重,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当内部控制缺乏、对财务管理不重视时,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无从说起。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优化农业结构

粮食生产一直都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想要保证生产数量和质量,必须要有足够的耕地面积。为了保障农户的基本权益,当地政府可灵活调配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各项权益建立权利和责任主体,在农民使用、流转、抵押承包土地时,充分保证其权益。有了政府和法律的保护,农户会将更专注于农产品种植,而且不用担心自身利益问题。在农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可建立更高的标准,结合实际生产目标,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扩增农产品种植数量与规模。根据农作物特点,提前制定好恶劣气候、自然灾害的应对计划,尽可能降低损失,以提升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想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应突出先进科技的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应用无人机、冷链车、条播机等,充分发挥无土栽培、电力恒温大棚等现代设施的作用,以保证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二)促进产业融合

乡村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可加强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打通产业上下游的壁垒,发展后续产业,比如形成生产、加工、科研、产业等一体化的格局,将企业和农户直接挂钩。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作为主打,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量和销量,让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在农村地区就实现内部消化,助力扩大农产品的供给覆盖范围,以保证产业融合效率与质量。目前越来越多地区都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文化、民间故事等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增强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文化输出来带动经济发展。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也正是这种产异化的存在,可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同时,还可举办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举办讲座进行宣传,并为游客提供停车场、卫生间、民宿等配套的公共体系。“农家乐”、徒步、露营、自驾游等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活动,将休闲养生与乡村产业进行融合将会是主要方向。当地政府部门还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示范区,以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三)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推动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这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阶段,应不断调整并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观念,在原有单一的生产架构基础上予以创新,打造全新的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以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基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首先,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打造全新的“三农”体系,以市场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深化推进乡村供给侧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基层组织机构要大力应用新型农业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比如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打造新型农业技术的宣传推广体系,使生产工作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扩大宣传的普及范围,让农村居民掌握先进技术,扩充其知识储备,为改变农业生存难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城市地区相比,乡村自然资源储备量丰富,深入进行挖掘并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将精加工、销售等进行结合,打造精加工种植基地或示范区。为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可专门打造电商平台,一方面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还可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对不同地区农产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其次,突出现代化农业体系的特点,推动其朝着多元化、可持续化方向转变。比如打造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体系,投入更多资金与资源,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出台补贴或扶持政策,全面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之后,资源也可充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可对农业种植环节予以改善,比如将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作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自动灌溉系统等,减少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四)遵循基本性的原则要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全新阶段,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应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乡村之间的差异,将基本性原则渗透到乡村经济高质量建设的每个细节中。首先,依然将农业产业作为重点内容,加大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力求做大做强,保证农村产业“做实、做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乡村规划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区,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规模化畜禽养殖技术、渔业技术等,让乡村生态与自然生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各地区乡村的特色不一,要以特色农产品作为代表性农作物,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其次,严格按照乡村改革的基本要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完善各方面制度体系,转变生产模式,为农村经济、集体经济的发展助力。比如建设集体农场、牧场,使传统农业生产、养殖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带头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从而起到提升农场建设水平的作用,让资源和人才向农业靠拢。第三,遵循乡村治理的基本原则,在各地区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乡村治理工作稳步开展的过程中,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发扬踏实、淳朴、文明的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助力乡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