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1:00:37

下岗职工

下岗职工范文篇1

一、提高认识,把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突出任务

德城区是德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5个街道,104个社区。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下岗职工不断增多,这部分人大量涌入社区,由于生活比较困难,思想情绪比较低落,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上访事件,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当前城市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多次探索和尝试之后,德城区委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辟就业门路,帮助下岗职工早日再就业,筑牢维护城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岗浪潮,许多街道社区干部思想上不适应,工作上没办法,甚至认为“解决再就业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街道社区无关”,“社区缺少就业岗位,无力安置下岗职工”。针对这些问题,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组织2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街道社区,召开专题会议,宣传上级精神,分析街道社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基层干部思想上转弯子,工作上调路子,增强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重要依托,明确提出:街道社区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构筑街道社区再就业平台,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绿色通道”

德城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尚不够完善,如何使街道社区党组织以相对薄弱的力量担当起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繁重的任务,是开展“党心印民心”活动的首要课题。一年来,他们从实际出发,按照“健全网络、广开渠道、多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健全三大网络,开通五条渠道”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

(一)健全责任网络。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是关键。为此,德城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组织、人事、劳动、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各街道社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落实了“三级书记”责任制,即区委书记、街道党委书记和社区党支部书记逐级负责、同抓落实制度;“区长主任”责任制,即区政府区长分别与街道办事处主任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签定责任书,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社区党员结对帮扶责任制,组织每名社区党员帮扶一名下岗职工,从而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信息网络。信息不灵是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因素。随着形势发展和就业压力增大,仅在劳动部门为下岗职工“登记立户”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对此,德城区为每名下岗职工新建了两个户口,一个在街道,一个在社区。去年底,他们专门下发通知,要求5个街道党委和104个社区党支部,都要为下岗职工建“户口”、立档案,全面掌握下岗职工底数,做到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原工作单位、技术特长、求职意向、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十必清”。目前,全区4216名下岗职工已全部在街道、社区“落户”。街道党委对下岗职工全部实行了微机管理,并与用人单位联合建立起用工信息库,只要有用工需求,一敲键盘,一目了然。各社区党支部也都定期与下岗职工和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起下岗职工登记册、用工信息登记册、再就业情况登记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表等“三册一表”,使下岗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刘建华是化工机械厂的下岗职工,去年4月,个人资料被录入再就业信息库不久,德通公司到社区招聘技术人员,社区干部从微机中调出下岗职工的资料,他们一眼就相中了刘建华,现在,刘建华已成为德通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月工资800多元。

(三)健全服务网络。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不仅可以为城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服务,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的再就业岗位。2000年,德城区投资100万元,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去年以来,街道党委和社区党支部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5个社区服务站和200多个便民服务网点,并以下岗职工为主体,成立了200多支社区便民服务队,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了涉及家政服务、卫生保洁、社区保安、托老托幼、餐饮副食、医疗保健等十大系列30多项服务,初步形成了区有中心、街有站、社区有网点的三级服务网络。东地街道成立的“百帮”服务中心,十几名工作人员全部是下岗职工。柴市社区成立了家政、保洁、巾帼建功等服务队,吸收了23名下岗职工,月收入都在400元以上。涂料厂职工张秀芝下岗后,生活非常艰难,一度想到轻生,社区党支部了解情况后,安排她进了社区服务队,当上了老年公寓的服务员,并安排她的女儿到社区印刷厂上了班,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目前,全区共有680名下岗职工依托三级服务网络实现了再就业。

(四)开通五条渠道。德城区针对下岗职工数量多、分布广、情况复杂的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辟了多条就业渠道。一是开通民营企业吸纳渠道。近年来,德城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街道社区党组织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民营企业推荐下岗职工。天衢街道办事处地处工业园区,驻区民营企业众多,街道党委建立了定期走访民营企业和定期召开供需见面会制度,每月与民营企业座谈一次,了解用工信息;每季度召开一次见面会,推荐职工上岗,两年来,共为340名下岗职工创造了再就业机会。今年以来,已召开4次供需见面会,仅皇明、德通和迪龙数码3家民营企业,就安置下岗职工180多人。二是开通下岗职工创业渠道。针对下岗职工情绪低落、观念陈旧、技能单一的实际,德城区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教育阵地,加强对下岗职工的教育培训,教育他们下岗不自弃,失业不失志,并开设了电焊、厨师、维修、财会等技术培训班,对下岗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再就业。同时,区里制定了20条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兴办的经营项目,在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徐慧曾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厂医,丈夫是该企业供销科业务员,去年,夫妻双双下岗,由于两人原来工作条件较好,觉得出头露面干个体“不体面”,就一直赋闲在家,参加了下岗职工培训班后,夫妻二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认为“只要靠劳动挣钱就光荣”,他们借助优惠政策,办起了豆制品商店,物美价廉的豆浆、豆腐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得小店的生意红红火火,即使淡季,每天也能收入50多元。三是开通市场安置渠道。新湖街道党委针对辖区商贩多、交通便利的特点,投资4500万元建起了迎宾大市场,优先安排下岗职工进场经营。目前,市场内共有商户780多家,130名下岗职工在市场内经营。德州商场职工李海霞下岗后,在迎宾大市场租赁了一间门市,办起了烟酒批发部,每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据统计,德城区共有类似的再就业市场12处,安排下岗职工400多名。四是开通党员带动就业渠道。他们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了“双带”活动,“双带”就是下岗职工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其他下岗职工再就业”。街道社区党组织教育和扶持下岗职工党员从三个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即带头转变择业观念,带头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带头吸纳下岗职工。环卫处下岗职工党员焦桂云,在社区党支部的帮助下,贷款办起了抽纱厂,经过几年的拼搏,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先后吸纳380多名下岗职工到企业工作,月收入都在5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她还举办了50多期抽纱技术培训班,1300多名下岗职工学到了一技之长。五是开通结对帮扶渠道。街道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组织驻区单位与下岗职工结成帮扶对子,由驻区单位对下岗职工进行全方位重点帮扶,帮助其再就业。吴连庆1996年从物资公司下岗,妻子有病,儿子上学,生活十分艰难,想做生意又没本钱。东地街道党委协调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与其结成帮扶对子,由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无偿资助吴连庆2000元启动资金开办了一家粮油店,月收入300多元。目前,全区共有217个驻区单位与231名困难下岗职工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扶持37名下岗职工办起经营项目,安排84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三、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会有企业职工不断下岗,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任务将越来越重。从德城区的做法看,要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首先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社区党支部班子。社区党支部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部班子的强弱、班子成员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关键。调查发现,加强社区党支部班子建设,应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求突破,大胆选拔年轻干部担任支部书记。按照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对原有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进行大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多渠道选拔街道社区领导干部,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熟悉社区管理、热爱社区事业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二是在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逐步改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和专业结构,本着“超前储备、跟踪考察、加快培养、适时使用”的指导思想,把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加强对现有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把街道社区干部的培训列入干部教育整体规划,每年至少集中培训两次。在突出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加强对现代城市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必须不断强化社区服务职能。调查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德城区街道社区在财政体制上仍然是自收自支,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的很大精力放在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社区经济上。从长远来看,社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凸显其服务职能,街道社区党组织也要逐步实现角色的转换。实现这一转换,一方面要改革财政体制,使街道社区党组织从繁重的经济创收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社区也要在经济转型期间自我加压,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健全服务机构,创办服务载体,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市民求助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满足下岗职工不断增长而又多样化的就业需求。

下岗职工范文篇2

办法自己想,路要自己闯,眼光面向大市场,不能随便找局长。”这是县粮食系统下岗职工田其高说的一句顺口溜。话虽朴素,却句句实在,透出了一名下岗职工不甘现状、勇于拼搏的气魄与胆量。7年前,因为改制,田其高从县粮食局属下饲料公司的经理一下子成了名下岗职工;7年后的今天,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拥有了千亩林木、百头猪场和一个水泥砖厂,资产近百万元。 1998年8月,县粮食局属下的县饲料公司因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一无经营场所,二无一分钱资金倒闭了。在此严峻形势下,县粮食局积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观念,尽可能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年,田其高独辟蹊径从城市来到乡村谋求发展。因他本来就是个农家子弟,对农事样样在行,所以他计划当个“猪倌”。第二年春天,正逢国家林权制度改革,个别地方尝试将林地使用权进行拍卖,田其高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机,他当机立断,与小尖镇田荡村签订了15年的林地使用权合同,在该村的七、八两组的13条排水沟、2道龙渠、1条小河两旁的荒地上共栽植5000多株杨树苗。栽树的那两个多月里,体重160多斤的田其高足足瘦了28斤,一把一尺多长新打的铁锹磨得锃亮,还剩下30公分长;他一个人挖了1万多立米的土……那段时间,田其高白天栽树浇水,晚上巡逻护林,累得靠在墙跟都能睡着,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三个月过去了,他栽的树苗成活率达100%;一年过去了,他的树苗枝繁叶茂;年复一年,他的树苗茁壮成长,五年过去了,树苗已长成树木。如今,他承包的1200多亩林地,横竖成行,郁郁葱葱,高大挺拔。成为县里有名的绿化样板工程。就连《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据测算,这片林每年增加效益15万元,到合同终年,收入可达200多万元。

林苗栽下去了,平日只需管护管护就行了,大部分的宽裕时间里,田其高又琢磨起其它事情来。为充分发挥原在粮食企业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他利用前几年粮食价格不高的有利条件,办起了养猪场,从原先的二十多头,四五十头到现在的一百多头,自己钻研养猪技术,购买母猪回来搞自繁自育,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他还瞄准国家墙体改革,提倡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契机,利用靠近国道的优势,办了个水泥砖厂,生产新型节能环保空心水泥砖,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00多万元。他还根据附近村民的需要,上了一个小型粮食加工厂和家禽购销点,每年都能够赚上两、三万。

富裕了的田其高无法忘记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当时饲料公司倒闭时有十多名职工工作没有着落。这十多个人中,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30来岁。田其高对他们说,愿意干的,不怕吃苦的,你们就跟着我,有我吃的,决不会让你们饿着。就这样,有6名职工跟着他下了乡,他们都敬佩田经理、信任田经理,他们觉得跟着田经理心里踏实。田其高总是根据各人的特点、专长安排他们各显其能。如今,他们每月都能拿到七、八百元工资,高的达到一千多元。在水泥砖厂工作的李立东,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去年,县开发区一家建材厂高薪来挖他,被他断言拒绝。他说:“是田经理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现在也该我们帮助田经理了。”原公司的总帐会计小潘下岗后,就业无门。老田知道后,利用自己的关系、门路帮他开了一个自行车配件门市,指导他经营,几年下来,收入颇丰。小潘逢人就夸田经理是一个关心职工的大好人。前年,原公司有两位即将退休的老工人找到田其高,向老田要工资。按理说,公司倒闭几年了,他可以不管不问。当老田了解到这两位老工人家庭生活实在困难时,便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你们的工资我发不了,但生活费由我发,今后不用你们跑,我每月给你们送上门去。就这样,田其高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发老职工的生活费一年多,去年又掏出一万多元为他们补交了劳动保险金,同时为到龄老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使他们晚年的生活有了保障。

下岗职工范文篇3

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下岗”了。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做为名下岗女工,重新谋职,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我叫,原是市服装总厂的一名工人,在厂里做裆案管理工作,多次被市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工作者,并取得“助理馆员”的职称。然而,随着年9月工厂的破产,我走进了下岗职工的行列。失落和迷惘困扰着我,想想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光靠丈夫一人的工资,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多少次,我曾含着眼泪试图找关系调动工作,但失败了;多少次,我也曾徘徊于市政府门口想靠政府的救济生活,但周围那么多下岗人员,国家的负担够重了。面对身临的形势,我苦苦的思索着,我决心重新择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业难,而下岗女工再创业更难。一开始,我到市场推销乒乓裤,每天天一亮,我就推着车子沿衔叫买,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可结果连本钱也没赚回来。初次创业的失败使我茫然了——难道我真的就无路可走了?然而,上天总是厚待热爱生活的人。一天,我偶然发现市体育场问口有许多小孩拉着大人购买两元钱一只的纸风筝。顿时,我觉得眼前一亮。说起风筝,它和我的缘分可不浅哪。我们家是风筝世家,公公郭文和是全国著名的风筝艺人。我从80年代起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郭氏风筝的扎、糊、放等工艺,历年来参加北京、香港等十多个地区的风筝比赛都获了奖。特别是我研制独创的具有欧美风格的风筝,曾获“全国十佳凤筝奖”92年赴香港参加国际风筝会,又获“最佳风筝技巧”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曾作过专题报道。风筝使我的思路一下子拓宽了!我开始考虑把艺术风筝商品化投放市场的问题。我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全家的支持。经过办理各种手续,“郭氏风筝工艺社”应运而生:通过购买必备的原材料,并招收5名下岗女工,就这样,工艺社开业了!

一个多月后,一批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风筝生产出来了。但销路在哪里呢?经过四处奔波,寻求销路,我的风筝在大世界虹桥国际机场商贸公可试销没想到,均被抢购一空,产品供不应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郭氏风筝工艺社”在我们凡个下岗女工的努力下终于结出累累顶果,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站住了脚。但这些并没有让我陶醉,一个新的想法又在我的头脑中形成:那就是,我要把自己的产品成批量地打入国际市场!年10月我带齐了风筝样品及资料赶到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请求他们将样品带往秋季交易会试一试。交易会一结束,省公司就打来电话告诉我:西班牙、日本、美国的三个客户对“郭氏风筝”很感兴趣并签订了合问,任务总数是3600只,限定40天交货。同时还告诉我外贸生产的一些原则:必须保质保量,必须定期交货。否则不但得不到货款,反而还要被索赔。我果断地接下了任务,可摆在面前的困难很多;资金少、厂房小、时间紧。但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发展机会,再说既然认准了的事,我是决不会回头的!我跑东家、走西家很快凑足了资金,还租了间几十平方米的厂房。为了赢得时间.我购买了钻床等机械设备,又增加了十几名下岗女工。生产过程中,我每天起早贪黑,夜以继日,3600只风筝只只都要经过我亲手整型、新自试飞。每天,手上扎满了蔑刺,钻心的疼。十个手指磨出了血,胶布贴了一层又一层,但我硬是咬着牙关挺了下来。十多位姐妹在我的带领下,也主动加班加点。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终于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赢得了市场!

下岗职工范文篇4

同时还告诉我外贸生产的一些原则:必须保质保量,必须定期交货。否则不但得不到货款,反而还要被索赔。果断地接下了任务,可摆在面前的困难很多;资金少、厂房小、时间紧。但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发展机会,再说既然认准了事,决不会回头的跑东家、走西家很快凑足了资金,还租了间几十平方米的厂房。为了赢得时间.我购买了钻床等机械设备,又增加了十几名下岗女工。生产过程中,每天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只风筝只只都要经过我亲手整型、新自试飞。每天,手上扎满了蔑刺,钻心的疼。十个手指磨出了血,胶布贴了一层又一层,但我硬是咬着牙关挺了下来。十多位姐妹在带领下,也主动加班加点。经过我大家的努力,终于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赢得了市场!

给大家说说我做了一名下岗女工,今无。重新谋职,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厂里做裆案管理工作,叫原是市服装总厂的一名工人。多次被市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工作者,并取得“助理馆员”职称。然而,随着年月工厂的破产,走进了下岗职工的行列。失落和迷惘困扰着我想想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光靠丈夫一人的工资,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下岗职工范文篇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包括类似机构或代管科室,以下简称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程序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未满的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企业安排职工下岗,应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要说明原因,讲清政策,作出计划,认真组织。要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保证下岗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一般不安排下列人员下岗:配偶方已经下岗的,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者,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烈士遗属,现役军人配偶,残疾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工。

企业安排职工下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在企业领导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至少提前15日向工会或者职代会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职工下岗分流的意见;

(二)制定职工下岗及再就业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拟安排下岗的人数、实施步骤、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及促进再就业的措施,并征求工会或职代会的意见,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同时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不组建再就业服务中心,不得安排职工下岗;

(三)由企业填报《职工下岗登记表》,内容应包括:职工基本情况、企业工会或职代会意见,报送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其委托的企业主管部门,由其核实、认定并备案。

二、关于下岗职工的管理

对符合条件的下岗职工,由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所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发放“下岗职工证明”。下岗职工凭“下岗职工证明”领取基本生活费,享受有关政策规定的服务和待遇。下岗职工都应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对无故不进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不发给“下岗职工证明”。“下岗职工证明”由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作,免费发放,有效期限最长为三年,并可根据需要实行年度检查。中央企业下岗职工的认定和“下岗职工证明”发放办法由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应与拟安排下岗的职工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对与企业存有欠工资、医疗费、集资款等债权债务关系的下岗职工,应在协议中明确,债权债务关系不因职工下岗或劳动关系变更而改变。

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应与已离开劳动岗位,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协商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并藉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协商不一致、又不愿进中心的,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在协议期内被其他用人单位招聘或自谋职业,即解除协议,劳动合同相应解除。招用下岗职工的用人单位应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自谋职业的,可按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续缴社会保险费。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招用下岗职工用人单位的监察,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下岗职工所在街道基层组织要相互配合,及时了解掌握和相互通报下岗职工的有关情况,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努力帮助下岗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再就业难度较大且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要列出名单,重点帮助。

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企业、街道出具证明,学校应酌情减免学杂费,具体减免幅度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关于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作

再就业服务中心必须建在企业。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经贸委和企业的主管部门应根据中央10号文件规定,制订再就业服务中心组建计划,负责督促和指导下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确保所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都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到基本生活费。

再就业服务中心应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拟订培训与再就业计划,并与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联系。企业要切实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各项职能。

企业主管部门(企业集团)可根据需要建立再就业服务指导机构,负责指导本系统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

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按照中央10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履行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缴纳养老、医疗(或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组织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指导等项职能。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应按略高于当地失业救济的标准确定,并按适当比例逐年递减,具体递减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最低不得低于失业救济标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用(包括个人缴费部分),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按规定的缴费比例,由再就业服务中心为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缴纳,其中养老、医疗保险费按规定记入个人帐户。

再就业服务中心应对下岗职工建档建卡,并将下岗职工变动情况按月报告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县级及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建立健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情况统计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准确及时填报,逐级上报汇总。

再就业服务中心在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要为下岗职工提供岗位需求信息,组织劳务输出,开展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再就业服务中心要主动接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指导。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积极为再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岗位需求信息等服务,职业培训机构要主动上门,针对市场需要和下岗职工特点,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基层,了解下岗职工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将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落实到位。

四、关于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费用

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按照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中央财政承担的资金划拨给中央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程序,按《关于印发<中央企业下岗职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社会筹集的资金,由中央企业向受理其失业保险统筹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实后向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拨付。

地方财政承担部分和社会筹集部分资金向地方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拨付的程序为: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月提出申请报告,并附企业自筹资金到位证明,报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研究提出意见,然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从申请报告上报之日起10日内,财政承担和社会筹集的资金,应拨付到再就业服务中心。

企业承担资金确有困难的,经企业主管部门核实,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由财政部门审核,给以补助。

对企业没有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或没有组织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拨付经费。

要切实加强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的管理。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应??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必须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费用必须按规定缴纳。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经费,根据人员的隶属关系分别按原列支渠道解决,不得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和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挪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冒领财政拨付和社会筹集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从严处理。

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促进再就业的经费,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需要提出用款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财政部门核拨。

五、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缴费比例

按照中央10号文件要求,各地应从1998年起,将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比例调整为职工工资总额的3%,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其中个人缴纳1%,企业缴纳2%,具体调整日期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调整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比例、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制度的范围,为各地现行覆盖范围。

要加强对提高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和实行个人缴费重要意义的宣传。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征缴力度,确保失业保险费按时足额征缴。

企业与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统筹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在保证失业人员所需费用的前提下,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不得从新增收缴部分中提取管理费和促进再就业费。

下岗职工范文篇6

并轨工作与我市目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全局性的问题。

我市2000年8月进中心的下岗职工,2003年7月协议期满。按照省委、省政府(冀发[2003]1号)文件精神,全市有39950人出了中心,但由于无法解除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不得不按照政策规定,继续对其实行了生活费补贴至今。另外,由于我市受资金的限制,从2001年7月1日停止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还有30090多未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近3万名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也都享受着不同标准的生活费待遇。现在要企业终止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使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有的问题是他们所在的企业大多无力清偿他们的债务和支付经济补偿,无法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向失业保险并轨。如果政府不出资解决并轨债务和经济补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就会落空;如果并轨因资金问题无法实施,再停止执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即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不再拨付)就可能会引起下岗职工困难群体的不稳定问题。因此,我市并轨工作的难点是企业能否解决企业欠职工的债务和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下岗职工断关系的“死结”。改革的深化、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展开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都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能尽快解开这个“死结”,也只有解开这个“死结”,才能迅速铺平下岗职工进劳动力市场的轨道,今后的企业冗员也就会顺利地走向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形成就业转失业,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下岗职工进劳动力市场,不仅是企业今后能解决冗员的出路问题,而且也是解决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问题,更是劳动力市场的完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问题。

并轨工作涉及下岗职工切身利益的实现,在我市牵扯近10万下岗职工生活着落、养老、医疗、债权债务和经济补偿等切身利益,关系数万户家庭的生计,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下岗职工引起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当初职工下岗、进中心是难事,现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进失业则更是难中之难。我们必须的因地制宜、周密安排、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的政策。如果不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能积极而稳妥地、分期分批地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问题,而集中推进并轨工作,就很可能会出现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现在社会上的矛盾点不少,应该高度认识并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如果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头等大事”,那么,下岗职工并轨工作就是“特等大事”,只能办好,不能办坏,确保社会稳定。

二、并轨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这次并轨的重点是目前仍在中心的下岗职工。省今年考核我市并轨任务也是解决中央、省属企业中仍在中心的413名下岗职工的并轨问题。而我市的最大难题和包袱是出中心但尚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3.7万名下岗职工。这个群体是否纳入并轨范围,省里不作要求,由各市自行确定。这就要求劳动保障部门必须拿出正确的意见供市委、市政府抉择。

(一)目前工作情况

我市为按照省“今年全省基本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要求,于3月8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摸底工作的通知》(张劳社字[2005]45号)。下岗职工并轨摸底范围先确定在2000年以来,签订过协议、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并享受过生活保障和离岗挂编待遇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包括已经退休、调出和已故人员。采取的是逐人逐项据实摸底,内容涉及下岗职工的六大项71个指标。一是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二是企业欠下岗职工的债务情况;三是解除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情况;四是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情况;五是企业欠缴失业保险费情况;六是企业应负担下岗职工工伤残待遇情况。目前,各县区、各有关企业正在摸底工作阶段,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摸底工作量大,困难企业组织不起人力,债务数据统计需要时间。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并轨工作与全省其他市有着不可比的特殊性。主要一是涉及的人数多,签过协议的有37000万人,未签协议的还有30090人;二是涉及下岗职工(签过协议)的债务、经济补偿等资金数额大,初步测算约需要10个多亿;三是企业大多停产时间长、有的企业资产已变卖,有的企业资产已抵押给银行(包括土地),有的企业资产难以变现,无力偿还职工债务和支付经济补偿金;四是在同一个企业里有在中心内的下岗职工,也有不在中心内的下岗职工。如果只解决进过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并轨问题,不解决未进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并轨问题,势必引起下岗职工之间的攀比,给并轨工作带来阻力,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我们认为推进并轨工作就应该统筹考虑,重点是解决下岗职工债务和经济补偿等问题。我市目前的情况是靠企业的能力是无法完成并轨工作的,我市就是将全部下岗职工生活费都用于并轨职工的经济补偿金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市县区的财力也有限。因此,迫切需要上级政府的支持。理由是我市是河北省的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职工创造的剩余劳动利润,以利税的形式上缴给了国家用于建设。现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时期,企业改制偿付不了职工债务、支付不起经济补偿金(包括下岗职工的),各级政府都有责任负责兜底,特别是像我市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上级政府的兜底支持。

(三)三方的基本态度

在并轨问题上,下岗职工、企业领导和劳动保障部门态度不尽一致。

1、下岗职工的基本态度。下岗职工的心里很脆弱,承受能力差。年龄较大的下岗职工认为,在国企上了几十年班,现在下岗了,就怕失业、怕没人管了。据了解主要一是不愿意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特别是对企业还抱有希望的下岗职工,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无保障,担心今后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缴不了,老了、病了怎么办;有的下岗职工已经在社会上找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但仍然享受着政府的生活保障,不愿意中断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因此,可以看出,这部分下岗职工对企业依赖心理很强;二是利益问题解决不了。主要是年龄较轻的下岗职工,对所在企业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就盼着能早日还清欠自己的债务走人呢!唯一想不通的是过去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现在就发那么点生活费维持生计,企业的欠债还不了,政府就没说法了?归结起来下岗职工有两怕,一怕失业没人管,再就业困难、生活难以维计;二怕自己的债权得不到保障。

2、企业的基本态度。企业的基本态度,一是企业没有能力解决并轨问题。主要是企业无力偿还下岗职工的各种历史欠债和支付不起经济补偿金。据摸底调查显示,我市一家国有建筑企业有352名职工,其中:下岗职工250人(下岗退休59人,死亡7人,调出3人),占职工总数71%。如果并轨,企业需偿付下岗职工的历史欠债422万元,平均每人1.69万元,需支付经济补偿金392.5万元,平均每人2.17万元。而企业的有效资产是零。二是不敢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怕职工闹事,不愿意捅“马蜂窝”。有的企业职工下岗时闹事,要生活费闹事,现在好容易稳定了几年,又要并轨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因此怕下岗职工再闹事。如有的厂长说,企业是国家的,贷款是银行的,只有得罪人是自己的。甚至还有的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政府采取强制措施,企业态度暧昧,甚至站在下岗职工一面,并轨工作就难以进行。

3、劳动保障部门的基本态度。按照省厅的规定我市完成中央、省属企业在中心的413名下岗职工的并轨工作,可以说任务不重,因为这些企业相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工作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市县区属企业情况就严重了,我们最担心的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多数企业今年难以开展并轨工作,明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停发,会引发职工队伍的不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一是当前的形势是下岗职工依赖企业,企业依赖政府,压力都集中到了代表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出了问题上有政府打板子,下有下岗职工来骂娘。二是我市的失业保险基金积累有限,难以支撑并轨人员的失业金发放。目前,失业保险参与了两道防线的构筑,一道是每年动用一定数量的失业保险费用于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生活救助和国有企业未进中心的下岗职工阶段性救助,一道是失业人员保险金的按时发放。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积累有限(滚存结余可动资金仅有不足2000万元),压力很大。失业保险承受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增加的双重压力,岌岌可危。

下岗职工讲利益,企业没能力,劳动保障部门倍感压力。各方的顾虑和担心,充分说明了并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并轨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基本想法

根据省的意见,我市并轨工作的初步想法是:“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确保稳定”。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与国企改革整体推进、同步进行最为有利。有条件的县区和企业应当积极地先行进行并轨工作,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县区和企业可结合企业改制同步进行。解决企业下岗职工的问题,不单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处理问题,是和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社会经济改革问题。所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放在与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中一起推进更为有利。一是国企改革已经在全市全面推开,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大势所趋,得到了企业和职工认可,易于实施;二是国企改革可以避免下岗职工被企业和社会抛弃的心理错觉,下岗职工容易接受;三是单独集中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矛盾容易集中,不利于实施,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四是国企改革有利于企业资金筹集,单独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不利于调动企业资金筹集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就已经在观望并轨政府能拿多少钱的问题,不拿钱解决不了下岗职工问题,整体改制企业就得用整个资产说话了。基于以上四点考虑,我们认为我市的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还是与我市的国企改制工作同步进行为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下岗职工是由于所在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是政府要求企业建中心,让下岗职工签协议进中心。现在协议期满出了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就应当解决历史债务和经济补偿问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人本服务的理念,按照“保老、扶中、促青”的原则,以县区和企业为主,紧密结合企业改制,加大再就业工作扶持力度,搞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基本原则一是结合企业改制整体推进。二是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下岗职工所在县区、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县区有贫富,行业有好坏,企业有盈、亏、停,改制有快慢,人有老、中、青,就业能力有大小等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操作上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三是分离关系、平稳过渡。尽快探索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分开处理的办法,必须强调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可以断,社会保险关系不能断,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社会保险关系要接续。这样有助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有利于“断”关系。四是体现责任、保障权益。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实质上是要把他们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就应该是人走账清,该补偿的要补偿,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所谓责任就是解决政府、企业和下岗职工的利益关系问题。包括欠发的工资、未报效的医药费、集资款、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以及解除劳动合同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等。只有了结了“历史”欠债,理顺了利益关系,才能处理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只有保障了下岗职工的正当权益,并轨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三)基本对策

下岗职工范文篇7

一、下岗党员管理教育的现状

据本次调查统计,截止到**年3月31日,全市共有下岗职工175766人。其中,持下岗证即符合劳动部门所界定下岗标准的45597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25.9%;企业内退职工43269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24.6%;企业放长假职工32331人,企业倒闭等其他原因下岗54569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49.4%。下岗职工中有党员12757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7.25%。据对下岗党员基本状况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男女性别比例差距不大。下岗党员中,有男党员7687人,占下岗党员的60.3%;女党员5070人,占下岗党员的39.7%。在一些行业如纺织系统等,女党员的下岗比例远远超过男党员。二是年龄偏大的党员所占比例较高。其中46至55岁的党员5868人,占下岗党员的46%;35岁以下的下岗党员仅有1161人,占下岗党员总数的9.1%。三是一线职工中的党员所占比例较高。原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的下岗党员有8691人,占下岗党员总数的68.1%;原工作岗位在管理部门的党员4066人,占下岗党员总数的31.9%;四是党员重新就业后绝大多数组织关系留在原企业。在下岗党员中,仅有248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出原企业,占下岗党员总数的1.94%。

下岗党员是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特别是企业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多数企业党组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的要求,把加强下岗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做为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保证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的作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下岗党员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企业党组织充分认识到,下岗党员的绝大多数是企业的骨干,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充分理解和支持企业减人增效,下岗分流的改革。加强对下岗党员的管理,尤其是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地抓好再就业工程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下岗党员对企业改革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无疑会对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从深层次上分析,企业用工制度和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劳动力市场化,将会使下岗职工和下岗党员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存在,积极探索下岗党员的管理途径和管理办法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各级党组织比较有效的克服了畏难情绪和怕麻烦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索下岗党员的管理办法,使下岗党员的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

2.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组织设置。为了使管理工作收到效果,下岗党员不脱离党的组织,企业党组织结合实际在组织设置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是依托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下岗党员党组织。既单独把下岗党员编成支部和总支,总公司一级再就业服务中心党组织对厂矿再就业服务分中心党组织负有工作指导责任。从实践情况看,把下岗党员单独编成党组织,党员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比较容易统一。二是在企业组织的集体劳务输出职工党员中单独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如金星制笔公司在集体劳务输出职工中建立党小组。目前这种做法还比较少,主要原因是集体劳务输出的就业单位比较分散,集中在某一个单位的党员人数较少,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三是把下岗党员和在岗党员混编支部,使下岗党员相对分散,便于党组织化解矛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调查情况看,在党组织的设置问题上,多数企业党组织能够从实际出发,注重管理效果。比如下岗党员人数较多,组织部门工作力量比较强的,采取集中管理的比较多;下岗党员人数相对较少或工作力量不足则采取把下岗党员分散到各支部进行分散管理的办法。

3.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党员下岗后,多数情绪不稳,思想波动大。尤其在重新就业不顺利时,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企业党组织对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工作。首先是政治上关心党员,一些企业党组织把下岗党员的基本情况汇编成册,指定专人和他们定期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下岗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些企业定期把下岗党员请回厂里,通报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各项成绩,发动党员献计献策,共谋发展,鼓励下岗党员振作精神,充分理解企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一些企业把再就业后做出突出成绩的党员请回厂里,现身说法,教育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再就业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数企业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对党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下岗党员带头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带头学习新的专业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其次在生活上关心下岗党员。党组织积极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门路。对年老体弱,生活非常困难的党员,党组织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帮助和解决困难。如建立联系户制度,组织党员捐款捐物,申请社会救济等。

4.积极探索管理下岗党员的有效方法。党员下岗后,由于各种原因,管理难度比较大,一些企业从实际出发,探索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如在集体劳务输出的员工中委派党员担任小组长,要求党员在新的就业岗位上起表率和带头作用;有的企业在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家属区建立支部走访制度,要求支部委员每月走访一遍下岗党员家庭,做到了解情况、沟通思想;有的企业党组织和再就业单位党组织建立联系制度,共同对党员进行有效的管理等。但从总体看,探索下岗党员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的力度及收到的效果还不理想,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二、下岗党员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出现党员下岗现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人数增加较快,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尖锐。下岗党员的管理虽然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情况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管理工作薄弱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1.一些企业党组织对管理下岗党员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当前企业深化改革的任务很重,经济效益不好,党委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扭亏增盈上,放在抓好在岗党员的管理教育上,对下岗党员顾不上抓,顾不上管;有的企业党委虽然在再就业工作上想了很多办法,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忽略了下岗党员在保持社会稳定,尤其在开展下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特殊作用,不给党员交任务,不注意发挥党员作用。有的企业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面对下岗职工和下岗党员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不敢正面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遇到矛盾绕着走,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有的企业党组织存在甩包袱的思想,认为党员下岗后应该把组织关系转到街道或新的就业单位,没必要再对他们进行管理;还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精神不振,怨天忧人,被困难压得抬不起头,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减弱。

2.下岗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按中央和市委的有关规定,党员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应转移正式或临时党组织关系。但目前执行规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从**市的情况看,党员重新就业后绝大多数组织关系留在原企业,仅有248人党的组织关系转出原企业,占下岗党员总数的1.94%。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一是下岗党员重新就业的单位多数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建企业,其中包括一部分下岗职工自己组建的第三产业。这些企业党组织不健全,无法接受党员的组织关系。二是重新再就业的党员不愿转党组织关系,从思想上有依靠党员组织关系维持和企业联系的想法,担心转出党员组织关系后,原企业对他们放手不管。三是上级党组织对下岗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缺乏宏观指导,尚未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意见。

3.一些企业党组织对下岗党员的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党员下岗后,分散在各地,党组织和他们的联系比较困难,有的党员再就业后由于工作时间或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回到原企业参加党组织生活,使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下岗党员的工作、生活现状不甚了解。从我们直接调查的近二十家企业情况看,有一半多的企业党组织对下岗党员的家庭生活情况、本人收入情况以及在新的工作单位的表现了解不多,因而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无从谈起。这一问题在一些中、小企业更加突出。二是下岗党员难以保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相当一部分党员强调新就业的单位难请假或工作紧张,不能保证按党组织的要求参加组织生活,也有个别党员,对按时交纳党费都难以保证,托人代交或一次交清半年、一年的党费。一些企业党组织对这些党员不敢从严要求,常常强调情况特殊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三是对下岗党员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行为,党组织难以开展批评教育。有的党员下岗后,情绪波动、信念动摇,在一些场合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在职工中,尤其在下岗职工中影响不好。党组织不敢开展针锋相对的思想斗争,不敢对党员提出做群众表率的要求,甚至对他们息事宁人,姑息迁就。

4.部分下岗党员存在对立情绪。党员下岗后和其他下岗职工一样,生活窘迫、精神压力较大,尤其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没有专业技能的党员,在重新就业问题上遇到挫折后,情绪更为波动。其中既有一部分党员对企业每况愈下的生产经营状况表示不满和担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对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减人增效的改革措施不理解,对自己成为下岗职工表示不满,为自己争利益。据市委宣传部对283名下岗党员社会心态调查显示,有30.7%的人认为“饭碗都丢了,还谈什么主人翁地位”;有21.6%的人认为“工作都没了,为人民服务成了一句空话”;有15.5%的人认为,“自己为党,为国家辛苦了大半辈子,而今被国家抛弃了”;也有27.6%的人认为,下岗后理想和信念是否动摇“说不清楚”。这些都反映出在部分下岗党员中思想混乱的问题比较严重。

三、加强下岗党员管理教育的工作意见和措施

下岗党员是下岗职工中的骨干力量,加强下岗党员的管理,鼓励他们在深化改革和再就业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保证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岗党员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严格执行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形成坚持原则、方法灵活、管理有效的机制,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当前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企业党组织要提高加强对下岗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下岗党员中的绝大多数是在企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中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他们长期在企业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企业有很深厚的感情,是企业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发挥下岗党员在企业深化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尤其是企业党组织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决克服和纠正下岗职工包括下岗党员是企业包袱的错误观念,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真正树立起下岗职工同样是企业的主人,下岗党员同样是企业的骨干的正确思想,把管理好下岗党员做为在新形势下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企业党组织要对下岗党员的工作生活现状开展一次调查摸底工作,掌握下岗党员的再就业情况,收入情况,工作表现和思想状况,为加强下岗党员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党组织要下力量抓好再就业工作。再就业工作是当前企业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方面。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好下岗职工的培训和再就业工程,尤其要发挥好下岗党员在再就业工作中的表率和骨干作用。三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按照管住、管好的原则,积极探索管理下岗党员,发挥下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2.逐步建立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下岗党员的管理体制。由于各个企业下岗党员的情况不尽相同,建立统一的下岗党员的管理模式尚不成熟,总的想法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宜于集中管理的可采取集中管理方法,便于分散管理的也可以采取分散管理方法,一般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第一,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党员且人数相对较多,一般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建立下岗党员党支部、党总支。第二,集体劳务输出中的党员,且人数相对较多的可以建立独立的党支部或党小组。第三,由下岗职工为主体,新办的第三产业,党员人数相对较多可以建立独立的党支部或党总支。第四,企业内退职工党员人数较多的可以单独建立党组织。第五,下岗党员人数不多,或重新就业比较分散而且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可以采取分散管理的方法即把下岗党员和在岗党员混编支部进行管理。

3.保证下岗党员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下岗党员再就业后,工作单位比较稳定,且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再就业单位党组织又比较健全,党员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原企业党组织有责任督促、帮助党员办理党员组织关系。再就业单位党组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党员的组织关系。原企业党组织和再就业单位党组织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共同担负起对下岗党员的管理教育任务。下岗党员自谋职业或就业单位不稳定,或重新就业单位党组织不健全,可以按中组部有关规定,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员居住地党组织和重新就业单位党组织对持流动证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下岗职工范文篇8

一、关于下岗职工生活及再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

2010年春季作者组织调查组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再就业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并选取菏泽地区、临沂地区、济南地区、青岛地区、德州地区作为调查点。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下岗职工或其子女,共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7058份,回收率为94.1%,剔出无效问卷84份,回收有效率为98.8%。同时辅之以询问法,访谈的对象主要为下岗职工及其子女。在此将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下岗职工的特点

1、工业企业下岗职工多于其它产业,尤其纺织企业下岗职工人数最高。纺织企业职工多为女性职工,导致下岗职工中女职工数量明显高于男职工。

2、被调查的下岗职工平均年龄为42岁,而且年龄分布相当集中。“4050”人员构成下岗职工的主体,下岗职工普遍工作年限较长,掌握技能单一,文化水平偏低,而且家庭负担沉重。

(二)下岗职工的生活状况

1、下岗职工的收入状况。下岗职工的收入普遍偏低,生存压力较大,从所选的五个调查点的下岗职工所获取的政府补贴收入中,可以看出各级政府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落实较好。

2、下岗职工的支出状况。利用下岗职工的支出调查分析图,可以看出下岗职工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仅次于生活支出,而且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难以负担沉重的教育支出。

3、下岗职工下岗后感受到的最大压力,62.1%的人选经济收入下降;31.8%的人选再就业困难;1.2%的人选难以向家人交代;3.4%的人选社会地位下降;1.5%的人没有回答。

(三)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重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下岗职工找工作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年龄大;第二是学历低;第三是缺少技术;第四是竞争太激烈;第五是社会服务跟不上;最后是就业观念影响。下岗后,78%的下岗职工都积极的寻找工作,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只有22%的下岗职工因为年龄偏大或照顾家庭等原因没有找工作。下岗职工即使是找到工作,也很不稳定。经调查显示从下岗至今始终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人不太多,只占15%,大部份人长期变更工作地点,究其原因:有46.2%的人因学历和年龄不适而被迫离开;有28.5%的人因工资太低不愿干;有11%的人因不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第四,有8.4%的人因劳动条件太差离开;第五,有5.9%的人因其他原因而离开。

(四)下岗职工的支持服务工作评价

1、对各再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大部分下岗职工表示不满。少数下岗职工接受过职业介绍,但成功率很低。在接受调查的下岗职工中,没有接受过各种职业培训的占91.3%,接受过培训的仅占8.7%。企业的再就业办公室组织下岗职工进行职业培训时,下岗职工都不愿参加,有的怕耽误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有的又觉得培训内容不适用。

2、只有24.8%的人从再就业中心或有关部门获得过就业信息或职业介绍方面的服务,另有75.2%的人没有得到过。

3、问及对自己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纳情况是否了解时,只有16.9%的人说了解,而有83.1%的人不清楚。原因在于企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办公室普遍对下岗职工缺乏宣传,解释工作。

4、国家曾经对下岗职工制订过很多优惠政策,但调查结果是,有42.6%的人对国家政策不了解;57.4%的人了解一些;没有人十分了解。

5、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工作非常到位。调查到的所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全部按时、足额领取。

虽然有部分下岗职工成功从事个体经营,每月还能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生活状况良好,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下岗职工家庭生活举步维艰。下岗职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虽然能够找到工作,但工资水平、劳动条件、工作稳定性都较差,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改善下岗职工生存状况,拓宽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及其执行效果

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依据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雇用下岗职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者的优惠政策。政府将雇用下岗职工的企业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以及社区服务型企业。通过规定下岗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数量比例,下岗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的办法,对合乎规定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实行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减免税优惠政策。二是对下岗职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实施低门槛准入政策,且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下岗失业人员申办有限责任公司,允许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只要首期出资不低于3万元即可注册;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可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下岗职工凭借《再就业优惠证》一律免缴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项目收费。另外,对下岗职工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在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以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向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现在的问题是,工作中我们发现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存在一定问题:

(一)再就业优惠政策不够完善

首先,政策内容不能完全体现目的。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但其人员范围只包括4类,即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人员范围没有包括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显得过于狭窄。其次,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独资合伙企业享受不到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规定,下岗职工从事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经营不能比照“个体经营”享受有关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因此即使其新招下岗失业人员符合一定条件也无法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这显然不合理,不利于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从事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

(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不足

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所有企业只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均可享受税收优惠,而不考虑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性企业不论投资项目风险大小、周期长短、利润高低都给予同样的税收优惠待遇。若企业生产经营政策有悖于国家产业政策,但是按照优惠政策均可享受税收优惠,这样不但造成人力资源与物资资源浪费,且削弱了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从目前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来看,鼓励企业向新型产业投资的意向不突出,投资者为了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及安全,多投资于一些短、平、快项目和服务行业、商品流通业。这样不利于提高生产性企业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进程的加快,长期来看,并不能真正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三、突破下岗职工再就业困境的出路探讨

为了稳定我国就业局势,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一)政府推行积极就业政策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保障

就业问题不是阶段性、单一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它的解决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就业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长期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正是由于我国就业现状的特殊性,政府必须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长期坚持下去,长期推行积极就业政策。

1、进一步优化鼓励再就业的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要符合下述两条原则: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应有利于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应集中在政府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产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即使安置了失业人员再就业,也不应给予税收优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高就业率,才能真正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应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经济技术落后地区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落后地区应进一步实施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落后地区的税收优势,从而吸引投资、减少失业和人才外流,促进经济发展。另外,为使下岗职工真正得到减免税费政策的实惠,有关部门在层层分解税费收缴任务时,针对下岗职工所减免的部分要从收缴任务中扣除。

2、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金融支持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考虑设立小型企业信贷部,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供信贷支持。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议银行业建立中小型企业融资网络,由地方政府牵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以及有效益产品提供贷款贴息或担保。该政策实行时,注意对中小企业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对信誉好、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企业,在信贷方面给予优惠;对暂时有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政府帮助促成其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并酌情予以信贷支持,使其获得长足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政策的制定上应支持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消化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能力。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金融机构应给予的的的贷款,鼓励企业主动吸收安置下岗职工。对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分流和安置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养老、医疗、事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形成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二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将应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和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做好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以及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作。三是积极稳妥的推进了保险制度改革,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尽快完成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任务。四是拓宽社会保障投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针对国企现阶段的人员负担,应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自我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费坚持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使筹资渠道多元化。在加强基金征缴、努力开拓新的基金来源渠道的同时,严格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

(二)发展第三产业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攻方向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为满足人民生活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包括商业零售餐饮娱乐、社会服务和为居民生活服务的交通、通信、房地产、旅游业等;二是为生产服务的生产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通信广告、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

1、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

我国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据统计,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发展,联动发展商业零售、餐饮娱乐、酒店住宿等相关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为下岗职工的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旅游业的,可按规定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给予扶持和帮助。通过开发公益性旅游服务岗位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资源开采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引导劳动者转移就业。因资源枯竭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就业困难人员较集中的地区,有条件发展旅游业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2、大力发展社区就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民政部开始倡导社区服务,近年来又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建设。十几年来,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已经融入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下岗职工年龄段分布相当集中,多位“4050”人员;下岗职工的工作年限较长,专业技能单一,文化程度偏低;可见,对下岗职工来说竞争性就业机会成功率极低,而社区服务就业门槛低,对劳动力年龄和技能要求不高,为“4050”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提供了条件。我国应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功能,通过增加便民服务项目拓宽就业渠道,初步形成以家政、康复、婚庆礼仪、托老、法律咨询、托幼为内容的产业链条。可社区就业将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并越来越成为安置“4050”下岗职工的主要渠道。

下岗职工范文篇9

一、改制企业养老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

根据省政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破产、倒闭、拍卖的企业,资产出售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等有关规定,优先用于清偿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一次性划拨给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据调查,我县大部分改制、破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均已缴至改制或破产时间,执行了当时相关养老保险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问题。该类问题呈现时间跨度长、相关政策复杂,职工参加工作时间早、年龄偏大等特点。

二是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续保问题。一些下岗职工要求政府补缴企业改制后至退休时的养老保险费(不符合政策要求),部分下岗职工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未能及时续保养老保险。

三是个别改制企业职工身份未置换引发上访问题,如原县茅坪钨矿,原县煤矿等下岗职工,该类下岗职工有的在改制后企业继续上班,有的外出打工,部份人员失业在家。离岗原因较为复杂。

三、主要措施

一是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一名局领导分管信访工作,按具体信访问题归口各业务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召开各种会议,研究、部署、落实信访问题工作,每月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排查工作。

二是特殊信访件一把手接管。对于一些领导批办的、影响面比较广的、性质比较特殊的信访件,局领导亲自接访督办,直接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三是建立起了综合协调机制。实行了信访、业务、仲裁、监察及相关部门归口办案、相互配合的社会保险信访工作机制。

四是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处理,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对符合政策的群众信访问题,及时给予妥善解决,对群众反映的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耐心的解释疏导工作。

五是突出重点,妥善处理好焦点问题。对养老保险维权、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关闭破产和改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安置、企业欠费等信访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处理。多次到破产、改制企业宣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坚决杜绝越级上访,确保社会稳定。

四、落实情况

一是对于原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过的未参保人员,上级已下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社会保险法>实施前曾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过未参保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我局正在大力宣传和积极办理当中。

下岗职工范文篇10

目前,我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虽然已经出中心,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也已撤销,但由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多、停产企业多、企业无资金能力与出中心的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政府仍对这些职工按月给予着生活补助。每年用于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达1.4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1.2亿元,给我市的再就业资金带来巨大的压力。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势在必行,早并早主动。

一、并轨工作关系重大

并轨工作与我市目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全局性的问题。

我市*年8月进中心的下岗职工,20*年7月协议期满。按照省委、省政府(冀发[20*]1号)文件精神,全市有39950人出了中心,但由于无法解除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不得不按照政策规定,继续对其实行了生活费补贴至今。另外,由于我市受资金的限制,从20*年7月1日停止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还有30090多未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近3万名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也都享受着不同标准的生活费待遇。现在要企业终止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使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有的问题是他们所在的企业大多无力清偿他们的债务和支付经济补偿,无法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向失业保险并轨。如果政府不出资解决并轨债务和经济补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就会落空;如果并轨因资金问题无法实施,再停止执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即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不再拨付)就可能会引起下岗职工困难群体的不稳定问题。因此,我市并轨工作的难点是企业能否解决企业欠职工的债务和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下岗职工断关系的“死结”。改革的深化、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展开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都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能尽快解开这个“死结”,也只有解开这个“死结”,才能迅速铺平下岗职工进劳动力市场的轨道,今后的企业冗员也就会顺利地走向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形成就业转失业,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因此,下岗职工进劳动力市场,不仅是企业今后能解决冗员的出路问题,而且也是解决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问题,更是劳动力市场的完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问题。

并轨工作涉及下岗职工切身利益的实现,在我市牵扯近10万下岗职工生活着落、养老、医疗、债权债务和经济补偿等切身利益,关系数万户家庭的生计,是一个十分重大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下岗职工引起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当初职工下岗、进中心是难事,现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进失业则更是难中之难。我们必须的因地制宜、周密安排、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的政策。如果不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能积极而稳妥地、分期分批地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问题,而集中推进并轨工作,就很可能会出现料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现在社会上的矛盾点不少,应该高度认识并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如果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头等大事”,那么,下岗职工并轨工作就是“特等大事”,只能办好,不能办坏,确保社会稳定。

二、并轨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这次并轨的重点是目前仍在中心的下岗职工。省今年考核我市并轨任务也是解决中央、省属企业中仍在中心的413名下岗职工的并轨问题。而我市的最大难题和包袱是出中心但尚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3.7万名下岗职工。这个群体是否纳入并轨范围,省里不作要求,由各市自行确定。这就要求劳动保障部门必须拿出正确的意见供市委、市政府抉择。

(一)目前工作情况

我市为按照省“今年全省基本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的要求,于3月8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摸底工作的通知》(张劳社字[20*]45号)。下岗职工并轨摸底范围先确定在*年以来,签订过协议、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并享受过生活保障和离岗挂编待遇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包括已经退休、调出和已故人员。采取的是逐人逐项据实摸底,内容涉及下岗职工的六大项71个指标。一是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二是企业欠下岗职工的债务情况;三是解除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情况;四是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情况;五是企业欠缴失业保险费情况;六是企业应负担下岗职工工伤残待遇情况。目前,各县区、各有关企业正在摸底工作阶段,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摸底工作量大,困难企业组织不起人力,债务数据统计需要时间。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并轨工作与全省其他市有着不可比的特殊性。主要一是涉及的人数多,签过协议的有37000万人,未签协议的还有30090人;二是涉及下岗职工(签过协议)的债务、经济补偿等资金数额大,初步测算约需要10个多亿;三是企业大多停产时间长、有的企业资产已变卖,有的企业资产已抵押给银行(包括土地),有的企业资产难以变现,无力偿还职工债务和支付经济补偿金;四是在同一个企业里有在中心内的下岗职工,也有不在中心内的下岗职工。如果只解决进过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并轨问题,不解决未进中心的下岗职工的并轨问题,势必引起下岗职工之间的攀比,给并轨工作带来阻力,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我们认为推进并轨工作就应该统筹考虑,重点是解决下岗职工债务和经济补偿等问题。我市目前的情况是靠企业的能力是无法完成并轨工作的,我市就是将全部下岗职工生活费都用于并轨职工的经济补偿金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市县区的财力也有限。因此,迫切需要上级政府的支持。理由是我市是河北省的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职工创造的剩余劳动利润,以利税的形式上缴给了国家用于建设。现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时期,企业改制偿付不了职工债务、支付不起经济补偿金(包括下岗职工的),各级政府都有责任负责兜底,特别是像我市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上级政府的兜底支持。

(三)三方的基本态度

在并轨问题上,下岗职工、企业领导和劳动保障部门态度不尽一致。

1、下岗职工的基本态度。下岗职工的心里很脆弱,承受能力差。年龄较大的下岗职工认为,在国企上了几十年班,现在下岗了,就怕失业、怕没人管了。据了解主要一是不愿意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特别是对企业还抱有希望的下岗职工,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无保障,担心今后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缴不了,老了、病了怎么办;有的下岗职工已经在社会上找到了较为稳定的工作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但仍然享受着政府的生活保障,不愿意中断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因此,可以看出,这部分下岗职工对企业依赖心理很强;二是利益问题解决不了。主要是年龄较轻的下岗职工,对所在企业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就盼着能早日还清欠自己的债务走人呢!唯一想不通的是过去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现在就发那么点生活费维持生计,企业的欠债还不了,政府就没说法了?归结起来下岗职工有两怕,一怕失业没人管,再就业困难、生活难以维计;二怕自己的债权得不到保障。

2、企业的基本态度。企业的基本态度,一是企业没有能力解决并轨问题。主要是企业无力偿还下岗职工的各种历史欠债和支付不起经济补偿金。据摸底调查显示,我市一家国有建筑企业有352名职工,其中:下岗职工250人(下岗退休59人,死亡7人,调出3人),占职工总数71%。如果并轨,企业需偿付下岗职工的历史欠债422万元,平均每人1.69万元,需支付经济补偿金392.5万元,平均每人2.17万元。而企业的有效资产是零。二是不敢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怕职工闹事,不愿意捅“马蜂窝”。有的企业职工下岗时闹事,要生活费闹事,现在好容易稳定了几年,又要并轨解除他们的劳动关系,因此怕下岗职工再闹事。如有的厂长说,企业是国家的,贷款是银行的,只有得罪人是自己的。甚至还有的考虑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政府采取强制措施,企业态度暧昧,甚至站在下岗职工一面,并轨工作就难以进行。

3、劳动保障部门的基本态度。按照省厅的规定我市完成中央、省属企业在中心的413名下岗职工的并轨工作,可以说任务不重,因为这些企业相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工作难度不会太大。但是市县区属企业情况就严重了,我们最担心的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多数企业今年难以开展并轨工作,明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停发,会引发职工队伍的不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一是当前的形势是下岗职工依赖企业,企业依赖政府,压力都集中到了代表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出了问题上有政府打板子,下有下岗职工来骂娘。二是我市的失业保险基金积累有限,难以支撑并轨人员的失业金发放。目前,失业保险参与了两道防线的构筑,一道是每年动用一定数量的失业保险费用于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生活救助和国有企业未进中心的下岗职工阶段性救助,一道是失业人员保险金的按时发放。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积累有限(滚存结余可动资金仅有不足*万元),压力很大。失业保险承受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增加的双重压力,岌岌可危。

下岗职工讲利益,企业没能力,劳动保障部门倍感压力。各方的顾虑和担心,充分说明了并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并轨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基本想法

根据省的意见,我市并轨工作的初步想法是:“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确保稳定”。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与国企改革整体推进、同步进行最为有利。有条件的县区和企业应当积极地先行进行并轨工作,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县区和企业可结合企业改制同步进行。解决企业下岗职工的问题,不单是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处理问题,是和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社会经济改革问题。所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放在与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中一起推进更为有利。一是国企改革已经在全市全面推开,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是大势所趋,得到了企业和职工认可,易于实施;二是国企改革可以避免下岗职工被企业和社会抛弃的心理错觉,下岗职工容易接受;三是单独集中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矛盾容易集中,不利于实施,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四是国企改革有利于企业资金筹集,单独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不利于调动企业资金筹集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就已经在观望并轨政府能拿多少钱的问题,不拿钱解决不了下岗职工问题,整体改制企业就得用整个资产说话了。基于以上四点考虑,我们认为我市的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还是与我市的国企改制工作同步进行为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下岗职工是由于所在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是政府要求企业建中心,让下岗职工签协议进中心。现在协议期满出了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就应当解决历史债务和经济补偿问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人本服务的理念,按照“保老、扶中、促青”的原则,以县区和企业为主,紧密结合企业改制,加大再就业工作扶持力度,搞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基本原则一是结合企业改制整体推进。二是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根据下岗职工所在县区、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县区有贫富,行业有好坏,企业有盈、亏、停,改制有快慢,人有老、中、青,就业能力有大小等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操作上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人制宜,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三是分离关系、平稳过渡。尽快探索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分开处理的办法,必须强调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可以断,社会保险关系不能断,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社会保险关系要接续。这样有助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有利于“断”关系。四是体现责任、保障权益。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实质上是要把他们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就应该是人走账清,该补偿的要补偿,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所谓责任就是解决政府、企业和下岗职工的利益关系问题。包括欠发的工资、未报效的医药费、集资款、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以及解除劳动合同该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等。只有了结了“历史”欠债,理顺了利益关系,才能处理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只有保障了下岗职工的正当权益,并轨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三)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