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6:28:48

文明人

文明人范文篇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双重目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新型的农村社区社会共同体。这是实现农村社区及整个社会融合的需要,也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制度创新,更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一项重大的社会文明建设工程。梁启超曾说过,“吾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长期以来,小农生活方式造成农村生活的散沙状况,使农村社区农民对公共环境比较漠视。农村环境的保护,需要农村社区环境公德意识的培育,需要在社区机制的影响下,从“私我”向“公德”转变,塑造现代社区人,塑造社区生态文明人。

一、人与生态文明人、生态文明经济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从人的事实角度出发,“人是生态自然的人”是一个基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态自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人具有动物性。就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人的自然性主要表现在人离不开自然界。人不是来源于上帝的造物,而是来自于动物,归根到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马克思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①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的或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因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进化而来,但是人并非是纯粹的“自然人”,人的自然性并非为人的唯一或根本的特性,人的自然性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性,人不是纯粹生态的生物而是生态文明的人。文明不在人之外,而在人之内,文明是人的非动物性组成部分,而人的动物性则是受到文明制约的动物性。人的文明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的超生物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人具有超生物性,人的肉体部分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人所创造的文化则是超生命的,人随着人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将以文化的形式永世长存。人的开放性指人能够突破自己的动物性,以独有的文明去补充,扩展自己的动物机体、品性和能力,使人获得双重自由,“即一方面从本能的统治下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在趋向创造性的自我决定中走向自由”③。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人的社会实践创造性。创造是文明的天性,是人所以能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力量之所在,它不仅是联系“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的桥梁,也是统一“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纽带。创造使人的理想化为现实,生产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明世界。

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生态性与文明性有不同的表现。生态文明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共生的经济观是对片面的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纠偏。片面的人类中心论是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始终注重人在整个宇宙中的核心地位。人在发明最简单的石器工具时就萌发人类要做自然界的主人的愿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类中心论最终成为人类价值观的核心,同时产生了人类已经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已经取得统治自然和主宰自然的最后胜利的信念。但是,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当人类步入20世纪中叶,严酷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类对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进行一次全面反省。事实教育并警告人们,把自然界看做是人类的对立物或被统治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类把科学技术作为征服自然的利器恰恰说明了人类缺乏对自然与人存续发展关系的深刻了解。

无论是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都显然造成了“人”与“自然”的隔离。必须从传统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中心论”到“和谐共生论”的范式转变。和谐共生论要求的是人们寻求人与自然在共同发展中的动态平衡。在和谐共生论的视域下,人类应自觉反思现代科技的价值,人不仅享受现代科技的福祉,也应考虑科技对“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的可能效应。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人自身,这是一种新的环保理念。和谐共生论不仅有利于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对于有效调控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人与人、人与自身精神、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考量农村社区现代生态文明人的两个视窗

1.农村社区现代生态文明人必须学会适度生产、适度消费、适度人口、适度开放。农业生产是生态再生产,这是由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作为自己的生产对象,农业生物与农业生态资源因素都参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形成过程。同时,农业生产又不是纯粹的生态再生产,而是在人的意志下,通过人工调控并加入了人的作用的再生产。农业生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村社区现代生态文明人必须学会适度生产、适度消费、适度人口、适度开放。适度生产原则是:一是保证人们的基本消费量;二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三是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技术的发展逐渐增强生产能力。适度生产的核心为:一是不能因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不能恶性透支未来,要以尽可能低的环境代价产出尽可能多的效益;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允许的界限内,尽可能达到在时空上对农业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适度消费的具体要求是:保持消费的基本需求量,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应协调发展,消费与生产应协调化,提倡节制,反对消费陋俗。适度人口是指生态经济适度人口,即从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资源供给、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出发,寻求通过最佳方式达到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最优目标的适度人口。生态经济适度人口把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作为确定人口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而把经济能力、技术进步等各种指标综合起来,共同确定适度人口规模。由于制约经济适度人口的因素是制约生态经济适度人口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般来说,生态经济适度人口在数量规模上不可能超过经济适度人口,其最大的可能是等于经济适度人口。适度开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经济系统与其他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开放应适度,即农业产业对其他产业既不能完全不开放,也不能完全开放,而是应适度开放;二是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两者也应保持一个适度的开放状态,不能相互作用过度。如果农业经济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作用方式不适当,作用程度超过农业生态系统的承受力界限,则会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遭到破坏,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最终导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不能持续和协调发展。所以,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应保持一个适当的开放度。

2.农村社区现代生态文明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公德意识。环境公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它在农村社区环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由环境公德的特殊性决定的。其一,尊重自然的原则是环境公德的核心原则。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相关。所以,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人类只有尊重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公德的进步。只有把尊重自然奉为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人类才能真正实现文明与自然的和解。在现代社会,对自然的关心和尊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二,环境公德比现有一切其他社会公德更具有人类共同性。这是因为合理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道德责任。环境公德是对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过程中与自然发生冲突并加以调节的反映。环境公德所反映的现实关系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要调节和维护的是“人类共同利益”。环境公德的人类共同性,不仅表现在它所反映的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类共同利益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具体道德准则、规范、戒律上。在环境公德准则、规范的共同性中,不仅体现了人类的良知和悟性,也体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基础上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生存智慧”。环境公德是人类用精神的形式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法,反映人类认识和改造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环境公德总是从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整体的责任和利益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对人们行为的特定要求,并借助一定公德观念来表达认识的成果的。

三、从环境公德培育入手培养社区生态文明人

社区农民具有环境道德教育的可塑性,这是倡导对社区农民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将其培养成为生态文明人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农民的本质及其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按其现实性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农民具有可塑性,即在一定社会环境作用下,农民具有自动的适应能力和自主的创新能力。笔者将农民的可塑性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超强的可塑性,即农民对外部环境反应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态度果断、行动迅速,富有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做出非凡的业绩;二是刻板的可塑性,即农民对外部环境反应迟钝,接受新事物能力弱、态度犹豫、行动迟缓,缺乏耐心和进取精神,满足于低水平的现实需求,没有新的发展;三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可塑性。从历史发展看,传统农民基本上属于第一种类型,近代农民基本上属于第二种类型,当代农民则属于第三种类型。现代农民的生存、发展环境不断变化,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加速发展,使农民的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拓展性、时间上的跨越性和强有力的竞争性。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会产生新的品质,创造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即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因此,现代农民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可塑性和更强的实践能力,是一种具有自发向上的精神和自我激励功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较强的市场主体。要通过加强农村社区农民环境公德建设培养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人。

1.树立为全社区人服务的公德原则。在进行环境公德意识教育中,要树立为全社区人服务的公德原则。为全社区人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抓住了为全社区人服务就抓住了根本。一旦广大农民确立了人人为全社区人服务的公德意识,农村社区环保工作就会全面勃发生机。

2.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观念。中华传统的天人观念体现了博大精深的道德品质。冯友兰先生倡导的“天地境界”乃人生之最高境界,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可以说是获得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深刻的领悟,在他看来,生命并不是一种纯粹个体的存在方式,而是与天地宇宙一体的运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生命与宇宙大化的规律实现了有机统一。这些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对我们进行农村社区环保公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环保道德与当今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于提高社区农民环保公德教育水准有着积极意义。

3.增强社区农民修养的主体自律意识。环境公德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的非强制性,为人们主动立法并自觉遵守的内在自觉性,是基于对社区“应然”秩序的觉解而提出的对社区成员的普遍要求,它的应然性和普遍性对个人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引导,是道德规范内化的结果。因此要提高社区农民主体自律性,把环境道德观念根植于农民心中,把遵守环境公德变为其内在自觉性。

4.发挥党员干部在社区环境公德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从社区具体事情做起,从农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把各项业务工作与社区环保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社区贤达素质高于普通农民,他们在环境公德建设中应带头恪守公德,模范遵规守法,为社区农民做出表率,以利于社区环境公德建设中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5.建立社区环境公德的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社区环境公德的维护,亦需要依据法律的权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和法律手段,达到“褒善贬恶”、“扬善抑恶”的目的。因为法律在制裁、监督、教育和调节人们不道德行为,保证道德规范的贯彻实行,保证教育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监督机制和法规体系对农民经济行为和活动对社区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和引导。

文明人范文篇2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校园里,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见到地上有纸屑,就弯下腰,随手捡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校园环境的优美,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我要对这些同学说:“你们是可爱的,是好样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言行:下课后的走廊里,总有同学在你追我赶,还不时传出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上下楼梯时拥挤而没有次序;教室、走廊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不知名的脚印;走廊上偶尔还有些零星的纸屑、食品袋;甚至有个别同学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带……。

同学们,我们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要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说文明话,做文明事。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地上有废纸时能够弯腰捡起的举措;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校园文明行,人人争四好”。同学们,在新学期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学会文明用语,做文明之事,共同创建一个文明的校园。

文明人范文篇3

其实这位教授所说的是人们在刚入学时所学到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它虽然不起眼,但却对我们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心中时时有"文明"二字。

汉时,有一青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做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室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其实,要做到讲文明,懂礼仪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成自然。

公交车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车,而此时又没有空座位的话,你会主动让座吗?往垃圾桶里扔垃圾时,看见地面上有废弃的纸片,你会弯腰拾起放入垃圾桶吗?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时节,你会随手折断桂花树树枝吗?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们做好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就是做到了讲文明懂礼仪。

文明人范文篇4

一、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7日--6月26日,为期三个月。

二、目的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人”这一主题,坚持群众参与、群众受益、群众满意,教育引导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践行公共道德,恪守文明规范,坚决抵制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共同培育文明新风,为推动我县“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工业崛起,建设中国贡米之乡,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活动内容

针对市民行为上存在的随意闯红灯、随意调车头;乱穿马路、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摆摊点、占道经营;公共场所聚集围观、乱喊乱叫等突出的不文明问题,扎实开展以“公共交通礼让有序、公共场合和谐有序、公共环境整洁有序”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三有序”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挖掘身边的凡人善举事迹,引导全县人民不断强化个人修养,努力营造文明有序、谦恭礼让、安全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四、活动安排

活动以“五个文明”,即行得文明、做得文明、说得文明、听得文明、教得文明为主要内容,由局各属单位、各股室组织实施。

(一)行得文明

“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即大力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即坚决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以“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加强行人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引导市民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自觉走人行道和斑马线,组织开展“绿色交通,低碳出行”主题活动,倡导步行、乘坐公交车、“无车日”等低碳环保出行方式,推动养成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二)做得文明

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及时清理小区内的垃圾和生活废弃物,引导市民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喧哗、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张贴,不乱涂写,不损坏公物,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共有家园;开展“清除‘牛皮癣’,你我齐参与”野广告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定期开展集中清理整治活动,探索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树立整洁清新的城市形象;强化对市场的管理,营造货真价实、交易公平、秩序井然的市场环境;在媒体上开设“身边好人”专栏,寻找、宣传、学习“草根英雄”等身边好人,推动见义勇为、扶老助幼、关爱他人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三)说得文明

编写《市民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和引导市民谈吐文明;开展“我是文明代言人”活动,重点在旅游、商务、金融、交通、卫生、市政公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人员中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其以文明得体的语言,对外展示人民良好形象。向全县所有公职人员发出倡议书,倡导全体公职人员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带头“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积极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充分运用手机短信、彩铃、分众传媒等新兴媒体加强文明宣传,县广播电视台每天播放各类公益广告,广泛宣传各种文明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要求,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文明热点和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同时,深入捕捉市民生活中讲文明、讲道德的各种新事物、新典型,对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和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丑恶现象进行曝光和批评。

五、组织保障

成立县建设局“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人”主题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六、实施步骤

主题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3月27日—4月5日)。主要做好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开展宣传等项工作,利用多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4月6日—6月20日)。各单位按照各自的细化方案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总结验收阶段(5月21日—5月27日)。各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材料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七、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安排。“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人”主题活动是当前我县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重大举措,活动内容丰富,各下属单位、各股室要高度重视,明确工作任务,周密安排部署,加强协调配合,积极组织推进。

文明人范文篇5

一、活动宗旨

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变花园,城乡同建同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广大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中大力倡导厉行节约、清洁卫生、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和文明礼貌的价值观念,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的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为建设“四个”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主题

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文明人

三、活动时间

2014年3月5日至3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一)以“变花园·城乡同建同治”行动为牵动,引导青少年开展义务植树护绿、清理白色垃圾、清扫卫生死角等活动。

(二)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文明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主题团会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雷锋先进事迹,崇尚雷锋高尚品德,感悟雷锋时代精神。

(三)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各校实际和同建同治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完整的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公共秩序维护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志愿帮扶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做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文明人”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是推进“变花园·城乡同建同治”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团、队组织做好新形势下青少年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

文明人范文篇6

一、以“读好书”作为提升干部素质的切入点

1、对照开发时报刊发的“读书活动推荐书目”(附后),每人自选一本读物进行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文章。所有推荐书目均可从图书馆借阅。

2、利用五月份内部自由学习时间(5月14日),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诵读经典段落,交流读书心得。学习活动结束后,每个部门挑选2篇心得体会报办公室(5月20日前)。

3、办公楼大厅设立“读书园地”看板,对部门上报的心得体会文章进行展示。

4、办公室择优挑选5篇心得体会文章,向开发时报“读书园地”栏目进行推荐。所被推荐的文章,年底考核均按区级稿件进行加分奖励;被开发时报刊发的,按照市级稿件进行加分奖励。

二、以“唱好歌”作为丰富机关文化的活动载体

为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我局决定成立“农海合唱队”。队伍以自愿报名、集中挑选的方式组建,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利用工作空闲时间长期组织练习。在文化主管部门推荐的传唱曲目中,挑选一至三首经典歌曲,下功夫反复练、练反复,充分做好参加各类活动、比赛的准备,真正做到“拿得出,唱得响”。通过歌唱活动,唱出农海人的精气神,激发全局干事创业的热情,展现农海局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有意参加者请于办公室联系(5月20日前)。

三、以“讲礼仪、做文明人”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基本要求

文明人范文篇7

一、积极动员,广泛宣传

我公司对照活动要求,组织召开了干部职工会议,宣传了及时缴纳物业管理费的目的、意义。会后,干部职工纷纷表示会及时、主动、自觉的缴纳物业管理费,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

我公司利用宣传栏、召开会议等形式,宣传《物业管理条例》、《省物业管理条例》和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缴纳物业管理费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文明人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泛开展“修身律己、做文明有礼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人们树立和巩固自强、厚德、崇俭、尚义、明礼、守信、报国、尽孝等文明理念,集中解决市民在道德理念、礼仪常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二、实施步骤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3月初)

3月初,印发《实施方案》,结合举办“践行雷锋精神、争做好人”座谈会,对“修身律己、做文明有礼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操作计划。

第二阶段:宣传推进阶段(3月中旬—3月底)

1、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宣讲。组织编印文明礼仪知识材料,利用基层党校、人口学校、家长学校、市民学校等阵地,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知识竞答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组织专门队伍,到机关、社区、学校、行业窗口及来寿务工人员聚集区等开展宣讲、演示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礼仪素养。广泛开展文明短信创作传递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创作、传播和共享文明短信,自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2、开展系列访谈、讨论。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围绕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影响成效、建议意见等话题,组织有关单位、行业代表、专家学者、各界群众进行访谈;开设“每日一礼”礼仪学堂,开展“寻找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讨论交流活动,营造人人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

3、广泛开设道德讲堂。制定全市道德讲堂建设指导意见,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巡讲,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大讨论活动,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阶段:全面践行阶段(4月—12月)

1、深化“安全文明出行”活动。开展安全文明出行咨询和督导活动,加大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和交通陋习曝光力度,开展文明交通示范路口、安全文明公交班线、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行车、安全驾驶。

2、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迎接第十三届菜博会为契机,对车站、城市主次干道、旅游景区、公园、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地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共同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3、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党政机关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树立勤政为民、务实高效的政风;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活动,力争推出一批影响大、感召力强的服务品牌;在各类企业开展“践行道德承诺、负责任地做产品”活动,培养企业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文明信用联动联评”活动,实现农村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和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

4、广泛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制作“我们的节日”公益广告,评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优秀案例,弘扬爱国、亲情、敬老、团圆等传统文化理念。组织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和谐校园、快乐成长”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开展“心向党、跟党走”、“诵读经典、爱我中华”等活动,激发公众爱党爱国热情。

5、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搞好“文明之夏”、“邻里节”、“文化艺术节”等面向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书香菜都”全民阅读活动,通过图书捐赠、图书推介阅读、读书征文等,大力倡树读书学习之风。

6、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精心组织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人员创作反映志愿服务活动的文艺作品,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学习雷锋、做志愿者的文化自觉。

7、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学习借鉴潍城区“一台双评”经验,在全市社区和村居普遍设立“道德点评台”,组织发动市民广泛参与点评身边的好人好事,批评曝光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营造自觉告别陋习、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8、搞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学习。扎实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巡讲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传承道德,深化文明。

9、组织开展市民文明巡访督查。加强市民巡访团建设,定期、不定期地对城乡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进行集中巡访督查,畅通问题反馈渠道,提高市民自觉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促进巡访问题整改落实。

三、组织领导

开展“修身律己,做文明有礼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密结合职工教育,修订行为规范,提升服务水平,弘扬文明新风。要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制定切合本部门实际的活动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分阶段地把整个活动落到实处。要建立领导工作责任制,明确有人抓、有人管,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二要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单位墙报、板报、内部刊物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新闻媒体要设立专栏、专题,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形成浓厚氛围;要及时宣传报道一批先进典型,以点促面,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人心。

文明人范文篇9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学弟子规,做文明人”为主题,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

3、振奋全校学生的精神,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实施途径和方法:

1、召开动员会,观看礼仪教育宣传片。并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宣传。

2、进一步学习《弟子规》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弟子规课堂》,在早读、班会、品德课上通过讲故事、看录像等形式理解弟子规内容,明确礼仪规范。

3、各班出一期专题黑板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队会)、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等,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全体学生学唱《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等系列歌曲。

5、大力倡导学生开展“五小”活动,即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Xx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规》之中。

7、学校将开展““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学生演讲比赛。时间暂定第4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比赛分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内容可以结合《弟子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Xx实验小学学生一日行规》等,在此基础上,联系本校实际进行拓展;名额分配:每班最多不超过3人。

8、做到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要求:

文明人范文篇10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镇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今年以来,中农镇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中农人”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题教育活动,为全县统一开展的“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领导重视,建立组织。中农镇在全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会议召开前,就率先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为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全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务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中农镇关于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中农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和任务分工。各村(居)、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扎实开展。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了搞好对活动的宣传造势,3月17日,我镇在场镇周笼社区隆重举行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中农人”活动启动仪式,镇党委书记刘龙军、镇长吴永壮等党委领导及群众代表等共计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同时,在全镇主要街道、村/社区、各单位公示栏等场所,利用宣传橱窗、过街横幅等,制作刊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宣传版面、标语口号24块(条),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主题活动氛围,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丰富载体,务求实效。一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场镇街道、公路沿线清扫垃圾,并在重要“禾-中”、“中-北”、“中马路”三个路口开展了值文明交通岗、文明劝导、文明执法、文明出行等,组织开展了送法下乡,送温暖、送爱心,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帮扶困难职工,看望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干部群众从中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受到激励,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二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以“争做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评选表彰活动,并倡议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三是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县委宣传部核心价值观专家团到我镇开展宣讲活动,举办了标准化的“道德讲堂”。截止目前,中农镇共举办各类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活动12场次,参与人员达3500余人次。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浓重的争做文明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