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3:20:20

网格范文篇1

关键词:网格化;电力;营销

随着网格化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已经被众多学者和研究家证明是适用于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网格化营销要求企业的网络建设基于网格资源分配系统进行,即网络资源应该在网格单元内的客户、市场需求动态配置的基础上进行。每个电力企业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所以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电力营销差异化战略,而网格化营销是电力行业重组营销观念,确保顺利实施差异化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的网格营销优化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保住存量、激发增量、做实基础工作4个部分,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信息管理

电网信息化管理工作是电力公司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是我们电网管理实现市场营销精细人管理和做好客户服务的前提,也是激烈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的关键环节。其实客户需求通常隐藏在看似与客户无关的信息当中,我们电力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要学会从中找到线索,从点滴信息收集到有价值的线索,并将这些线索转化为销售商机非常关键。这需要电力公司的相关服务人员要能具备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技能。在明确收集频率和收集时间后,电力服务人员必须分析有效信息并共享和应用这些信息,通过总结归类这些信息并反馈上级处理。对于电力网格化管理中的信息管理要从下面进行:一是信息的分类和收集要充足。只有获得足够的信息通过分析和决策,才能知道各分类信息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渠道去收集,更新信息收集频率的时间周期。二是信息管理规则。信息是电力营销的前提,只有收集到真实有效的相关客户信息,才能做到客户扩张和带来收入。所以,必须详细规定信息管理的相关条例,做到科学、详细和可以量化。

二、保持存量

由于电力市场竞争白热化,再加上发展空间趋于饱和。各电力企业都在积极开发新市场,还要同时考虑如何保持现有市场,保持存量一直是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相应的措施有以下4点:一是客户预警机制。根据公司的规定设置各种各样的警告,一个星期通过各种预警规则定时提取损失目标客户的列表,上交网格化管理相关领导,由其调度直销分领导经过调研总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补救,与此同时客户经理应该同时对目标客户实施维护,以此来提高客户满意度,防止客户流失,才能实现公司保存现在客户量的。二是客户关怀。电力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服务,同时应注意客户体验,而客户关怀是提高客户体验的有效策略,客户关怀主要通过一些重大活动或是客户特别的纪念日等方式进行,关怀的方式可以是电话、短信拜访,或是赠送、礼物或联谊等方式。通过这些形式的客户关怀行动,让客户感觉其价值被提升和认可,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三是线路设备抢修。当客户抱怨线路设备维修问题,是我们电力公司对客户进行关怀的最好的时机。通过投诉和抱怨才能让服务人员了解到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此时的客户经理必须会同抢修人员,尽快解决客户进行投诉的相关问题,同时还要认真听客户抱怨,从中寻找新的销售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四是培养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度是电力企业营销的中坚要素,只有秉持为客户服务为上的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所以客户经理和网格化领导一定要求全员参与客户关怀行动,才能有效提升客户忠诚度。

三、激增量

我们通过总结长期的市场竞争经验,客户量的激增扩张市场的关键因素。对于如何做到新客户的激增,除了加大扩张空白市场的力度之外,提高开发自己新客户力度是最佳途径。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陌生拜访(包括网站访问和电话)和销售团队两个部分。成交量激增是一个(销售)过程,需要客户经理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来寻找客户需求并满足他们需求的关键点,这也是一个完成销售的过程。对于我们的电力公司来讲,不请自来的陌生拜访工作首先建立在客户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前提下,必须结合高产的配套营销管理体系才能确保陌生拜访的有效性。

四、基础工作

任何企业的市场资源配置和管制体制的转型都是一个缓慢地不断完善的过程,电力公司实施网格化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应从以下着手进行:一是日志管理计划。网格化管理者负责整个电网销售计划管理,包括网格销售计划和日计划执行的两个部分。应该建立统一要求的固定模板,由客户经理每周计划、月度计划进行审核,防止违规行为的产生和细节遗漏。目前的销售客户经理大多从不同自来水公司部门老员工中调取,由于他们的销售能力和计算机办公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需要网格化管理者控制和监督日常工作计划的实施,进行相关检查和审核,适时调整计划,同时通过人文关怀的形式做个别辅导计划执行。销售客户经理要填写销售日报,并提交到网格化管理者进行批阅,对于客户需求用定量数据进行描绘,以确保访问记录数据和销售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最后统一由分管领导汇总,将每日记录、周和月度销售计划总结分类,提交主管领导审核批阅。二是日常例会管理。根据会议的类型、规模和层次,将公司会议频次分为周会、月会及主题会等,而网格化管理团队实施日会制度,所有会议主持由网格化经理进行,岗位人员分别在日会中汇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计划,由网格化经理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自己的会议记录,以此来掌握每个员工工作反馈信息,下周或下个月会议和检查的情况比完成每周和月度报告。日会的具体形式不做要求,简单明了就可。其目的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消耗,通过几次周会和几次月会确定后的工作要求员工全力执行。会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解决员工工作的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公司会议管理的网格化经理和客户经理不需要进行冗长的反复讨论,一旦招待方案通过主要快速实施。三是绩效沟通与培训提升。绩效沟通是电力公司对网格化经理、销售客户经理、业务经理人员进行咨询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应与所有成员进行月度绩效沟通,关键是网格化经理和业务经理的绩效沟通,而网格化经理必须对销售客户经理进行沟通。由专人负责对网格化经理的营销管理培训和指导,网格化管理者负责对销售客户经理的产品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指导营销理论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公司的网格化营销工作事无巨细,而凝聚团队战斗力来自于坚实的基础工作内容。制度化体制也许能带来相关规范标准,但最终实现需要每个员工去执行,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网格化营销的本质,基础工作不会做好,网格化团队成员也不能很好地利用网格化营销手段去推广市场,更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潮流。

作者:凡杰明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薇薇,杜之亭.网格化营销:开辟中小企业市场的利器[J].通信世界,2011(3):183.

[2]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96.

[3]张润彤,樊宁.网格就是商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网格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强化一线力量为基础,以创新监管方式为手段,以执法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为目标,充分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以提高执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促进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

二、内涵和模式

网格化监察是指将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化监察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形成相关的用人单位及劳动用工情况的数据,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劳动保障监察全面覆盖和动态监管目标。

我省实施网格化监察的基本模式是,依托现行行政管理体系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进一步加强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充实专职和兼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基础上,组建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队伍,增强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以网格为单位,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

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监察,以街道为一级网格,聘任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为兼职监察员,以社区为二级网格,根据社区范围大小及用人单位数量多少,以1个或2个社区为一个二级网格,每个二级网格配备1名以上协理员。街道劳动保障所兼职监察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指导督促协理员开展网格化监察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街道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或在街道劳动保障所增挂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牌子,做好网格化监察相关工作。

在乡镇推行网格化监察,可以在乡镇或中心乡镇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中队覆盖区域为一级网格,区域内所辐射的各乡镇为二级网格,每个二级网格配备1名以上协理员。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在监察大队的领导下,对协理员的网格化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未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的,可以在乡镇劳动保障所聘任兼职监察员,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套适量的协理员,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做好网格化监察相关工作。

三、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队伍建设

(一)协理员的职责

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是协助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开展工作的人员,持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定的《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证》上岗,按照全面实施网格化监察的要求,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实施动态监控。其工作职责是:及时采集和维护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基本信息,全面掌握各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传递群众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反映群众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建议、意见和要求;配合劳动保障监察员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处理等监察业务,做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

(二)协理员的录用、考核及管理

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招聘录用工作由各市劳动保障局负责组织。各地要按照严把入口、择优录用的原则,面向社会组织公开招聘。录用后,依法办理用工手续,参加社会保险。为了保证协理员队伍的良好素质和工作效能,各地要按照严格考核、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健全协理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业绩考核和业务培训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对协理员的工作数量、质量等定期提出评价意见,对不适应工作需要,以及违反工作纪律的协理员,依法解除聘用关系。对协理员的日常管理由各地依据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现状决定,业务受各地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大队直接领导,以保证监察业务的上下贯通。

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队伍的组建,由各地争取政府支持,通过政府公共预算安排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途径,落实解决协理员的人员经费及必要的业务经费,并根据工作需要,为协理员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省厅加强对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指导和专项考核。

四、实施步骤

2007年底前,首先在全省13个省辖市的市区(主城区)推行网格化监察,在“十一五”期间,逐步扩大至各县(市)。有条件的县(市)可以与省辖市同步推行网格化监察工作。

各省辖市就市区推行网格化监察工作,于9月底前向省厅报送工作方案,于11月底前形成并上报网格划分示意图,于12月底前基本完成人员招聘、培训等工作,保证年内全面启动。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网格化监察是适应监察执法对象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充实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创新劳动保障机制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整个劳动保障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加强汇报、协调,落实相关措施,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厅将对各地的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网格范文篇3

【关键词】网格营销;汽车营销网格;营销模式

1相关概述

1.1网格营销的概念

网格营销是一种特殊化的营销模式,通常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将产品面向的目标市场细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并在每个单元内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相关的产品销售活动。从网格营销的本质上而言,其是一种精细化的营销模式,在网格模块的区域内,总负责人专门对所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产品进行营销,对该网格的业务往来事项承担直接的责任。网格营销这种聚焦网格、精耕网格的精细化特征,使得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多地被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同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网格营销的特质决定了其主要适用于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使用价值较长的行业领域,比如电子科技行业、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等等。网格营销模式由于对市场划分较细,工作业务量较大,需要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作出专门的营销方案,所以它一般适合规模较小的、企业启用资金额度较小的中小微企业。

1.2汽车营销网格的特征

汽车营销网格根据汽车行业的特征和客户的需求,针对汽车的潜在目标市场开展专门细致的销售活动,总结汽车行业的生命周期和行业发展情况,汽车营销网格具有这几点特征:(1)面向公众的透明化特征。汽车营销网格是面向全部经济市场开展的汽车营销活动,根据地域的性质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汽车目标市场,企业的汽车网格销售对外公布有关汽车的性能、价格、维修服务等各种具体的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获取公开透明的信息,帮助其作出消费行为。(2)具有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特征。汽车营销网格在对产品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的同时也是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这是企业在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之后作出的市场反映。在汽车营销网格体系下,同一需求的消费者数量会越来越少,但这种信息的归集往往能更深入地反映消费者的意志和需求,从而使汽车营销网格具有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3)具有丰富市场产品的特征。汽车营销网格适应新时代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利用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严格需求的消费心理,开辟出新型的现代化营销模式。在汽车营销网格的营销模式下,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要,对汽车产品的性能等各方面进行升级和改善,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汽车营销网格具有丰富市场产品的特征。

2对汽车营销网格进行分析

正确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抢占目标市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包括信息交流滞后、企业没有及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等。为了适应新市场环境的变化,网格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汽车营销网格的营销模式根据汽车客户需求、汽车客户消费观念、汽车客户价值和汽车生命周期四个主要性质进行市场划分。(1)汽车客户需求:不同类型的汽车客户对于汽车的需求往往是不一样的,这跟客户自身的收入水平、意志趋向和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汽车企业为了开发出能够满足多类型客户需求的产品,将具有相似需求的汽车客户划分为一个连续的网格,并推行出针对该网格的汽车营销网格战略。(2)汽车客户消费观念:不同的消费观念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喜好,消费观念比较新潮的汽车客户会更倾向于选择比较有创意的汽车产品。同时,汽车客户的消费观念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场所、消费方式的选择,所以汽车企业会根据客户的消费理念制定合适的汽车营销网格策略,方便汽车客户对产品的消费行为。(3)汽车客户价值:汽车营销网格策略以汽车客户的意志为主,实现汽车客户价值能够促进企业的效益,其具体表现为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益链和贡献值,相应地,汽车客户价值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4)汽车客户生命周期:经济市场具有生命周期,同样地,汽车营销网格运作模式下的汽车客户也具有生命周期,汽车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它影响着企业对汽车营销网格的具体划分,所以汽车客户的生命周期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重要因素。

3汽车营销网格的构建方案

汽车企业主要从汽车客户的实际情况、目标市场的特征以及汽车行业现状三方面来制定汽车营销网格的构建方案。汽车企业在对不同需求客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汽车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其真正销售水平的汽车营销网格构建方案;目标市场的细分是网格营销的重要规划标准,汽车企业对其试图抢占的目标市场进行分析,根据目标市场的特征,制定新型的、开放化的、便于信息交流的汽车营销网格策略,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网格自身具有资源共享性的特征导致的必然结果;汽车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进入疲乏阶段,急需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网格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是对传统营销策略的改革和创新,所以汽车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的先进性来制定汽车营销网格的构建方案。

4结语

随着新兴网格营销方式的运用和流行,不少企业为了改变传统僵化的营销方式,选择运用具有竞争优势的网格营销策略。汽车行业的成熟发展促使企业为了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不得不重新对目标市场进行考察,更深入地去了解汽车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这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基于网格营销的汽车营销网格的构建,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它作为一种新进的营销模式,对过去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能够更精细地对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系统的特征,帮助企业更好地销售产品,形成企业和品牌效益,以获取更多的企业效益。从微观的角度上来说,基于网格营销的汽车营销网格战略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建立较为健全的、规范化的网格营销模式,以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促进顾客群体的消费行为,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作者:杨萌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俞白杨,李倩.浅谈网格营销[J].2009.

[2]杨光.关于现代营销模式特征的探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网格范文篇4

为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化”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维权能力,根据市局《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网格建设达标活动的通知》(青劳社〔**〕29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从**年开始在全区组织开展网格建设达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监管、强化执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健全劳动监察体制,完善网络和网格建设,推进区域化管理,转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科学性,提升劳动监察公信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用两年时间使全区网格建设全部达标,形成台帐规范、职责清晰、运转有序、考核有力的网格管理机制,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年网格达标率40%、2008年网格达标率70%、2009年网格达标率100%。

三、方法步骤

网格建设达标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发动阶段(5月1日-5月20日)

**区劳动保障局成立网格建设达标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监察大队,指导各中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定辖区网格建设达标工作的具体步骤、措施和责任分工,为全区网格建设达标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21日-8月19日)

1、查摆问题阶段

根据《**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达标标准》(见附件一),针对每个网格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逐条列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制定整改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调查分析形成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列出时间表。

3、组织贯彻实施

在制定措施的基础上,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网格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4、加强指导和协调

监察大队在组织达标过程中加强指导和协调,从基础设施上加强人员设备配备,积极破解网格建设人员短缺、设备落后的问题;从内部管理上健全基础台帐、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保障网格监管的有效运行;从业务工作上强化普法宣传、延伸维权服务、实行分类监管,最大限度督促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倾力打造便捷高效、真情维权服务品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三)自查阶段(8月20日-9月9日)

各中队根据《**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达标标准》,逐项进行检查,对照检查情况进一步整改、完善、提高,争取申报一个,成功一个。

(四)验收阶段(9月10日-11月10日)

1、达标申报

在自查的基础上,按局下达的申报比例,填报《**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达标申报表》(见附件二),于每年9月10日前报区劳动监察大队。

2、现场验收

监察大队将根据各中队网格建设达标申报情况,提请局网格建设达标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现场审核,确定是否合格。审核合格后统一报市支队一并验收,由上级部门对验收合格的颁发“**市劳动保障监察标准网格”牌子。

3、年度复查

对已经达标的网格,每年由大队组织抽查,对没有达到《**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标准》的网格,限期整改,对整改仍然达不到标准的,撤销“**市劳动保障监察标准网格”称号。

四、有关要求

(一)各中队要高度重视网格建设,认真理解网格建设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网格建设摆到夯实劳动监察工作基础、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高度来把握和推进。

网格范文篇5

关键词:“网格网格安全安全技术Globus

一、引言

网格(Grid)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门新兴技术。网格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因特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和发展,它把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用户分享网上资源,感觉如同个人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从数量上说,网格的带宽更高,计算速度和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结构体系比现有的网络更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简而言之,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将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在内的互联互通。

网格技术的最大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实现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但这些共享必须建立在安全访问的基础上。由于网格技术的大规模、高速、分布、异构、动态、可扩展等特性,使得安全问题成为网格技术得到普遍使用的一大阻碍,并且随着网格逐渐从实验和科研阶段进入商业领域,解决网格环境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网格安全的特殊性

Internet的安全保障主要提供两方面的安全服务:(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各种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提供认证,数据保密与完整性,以及通信端的不可否认性服务。但这两个安全服务不能完全解决网格系统的安全问题。网格系统必须具有抗拒各种非法攻击和入侵的能力,确保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和保证系统中的各个信息的安全。因此,网格系统的安全问题的覆盖面更广,解决方案也更加复杂。

一个网格系统的网格安全体系在考虑Internet安全问题之外,还必须考虑网格计算环境的如下特征:(1)网格计算环境中的用户数量很大,且是动态可变的;(2)网格计算环境中的资源数量很大,且是动态可变的;(3)网格计算环境中的计算过程可在其执行过程中动态请求,启动进程和申请、释放资源;(4)一个计算过程可由多个进程组成,进程间存在不同的通信机制,底层的通信连接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动态地创建并执行;(5)资源可支持不同的认证和授权机制;(6)用户在不同的资源上可有不同的标识;(7)资源和用户属于多个组织。正是由于网格计算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在设计网格安全机制时特别要考虑计算环境的动态主体特性,并要保证网格计算环境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鉴别和各主体间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三、网格环境中面临的安全问题

网格环境中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可以大致分为3类:现有技术和安全协议的集成及扩展;不同主机环境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相互影响的主机环境之间的信任关系。

1.现有技术的集成及新技术的发展

不论是出于技术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期望某一种安全技术来解决所有网格计算的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现有的安全架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取代。例如:网格环境中的每一个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用来存放用户账户的寄存器(如:LDAP目录),这些寄存器是不可能与其它组织或域共享的。同样,现有环境中被认为安全可靠的认证机制也会继续使用。因此,这些倾向于使用单一模式或机制的技术不大可能轻易被取代。

为了获得成功,网格安全体系结构需要过度到对现有安全体系结构和跨平台、跨主机模式的集成。这意味着该体系结构可由现有的安全机制来实现,同时,要有可扩展性和可集成性。

2.协同工作的能力

穿越多个域和主机环境的服务需要能够互相影响,协同工作。协同工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层面:

(1)协议层:即消息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消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并对消息进行数字签名,这就需要安全的域间交换信息的机制,比如附加了WS-Security规范的SOAP/HTTP。

(2)策略层:为了进行安全的会话,参与协同工作的每一方必须能够详细说明它要求的任何策略比如隐私权策略,要求使用特定的加密算法(如tripleDES)等,同时这些策略也能容易地被其他方所理解。这样,各方才能尝试建立安全的通信信道和有关互相认证、信任关系的安全语义。

(3)身份鉴定层:在进行交互的过程中需要有在不同域间相互鉴别用户身份的机制。由于网格环境中交互的动态性,一种确定的身份不能被预先定义成跨越多个域。为了在安全环境中成功实现跨越多个域,必须要实现身份和信任的映射,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身份服务来完成。

3.信任关系的建立

网格服务需要跨越多个安全域,这些域中的信任关系在点对点的跨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服务要将它的访问要求阐述清楚,这样,需要访问这些服务的实体就可以安全地访问。端点间的信任关系应该用策略来清楚地描述。信任的建立过程对每个会话来说或许是一次性的活动,也有可能对于每一次请求都要动态地进行评估。由于网格的动态特性,有些情况下不可能在应用程序执行前预先在这些域中建立信任关系。总之,网格环境中的信任关系非常复杂,它需要支持动态的、用户控制的配置和瞬间服务的管理。瞬间服务是用户为了执行特定请求任务而生成的,这些任务甚至包括用户代码的执行。

这3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间的依赖关系如图1所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通常依赖于另一问题的解决,比如不同虚拟组织间为了获得相互协作的联合信任就依赖于定义在虚拟组织内部的信任模型及服务集成标准。而定义一个信任模型又是相互协作的基础但同时又独立于协作的特性,同样,服务集成及扩展标准暗含了信任关系标准也和协作操作有关。

四、安全需求

网格系统及其应用可能需要任何或全部的标准安全功能,包括鉴别、访问控制、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赖性。这里主要论述鉴别和访问控制问题,特别地我们希望解决:提供鉴别解决方案,允许用户完成计算的进程和这些进程所使用的资源彼此相互验证;在任何时候都尽可能地不改变访问控制机制。鉴别是安全策略的基础,使得各个局部安全策略被集成为一个全局框架结构。

要开发一个满足这些要求的安全体系结构,需要满足以下限制条件:

单一密钥,网格计算环境需要一种机制对密钥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不同域之间的有效访问控制。

信用数据的保护,众多用户的私钥、口令等要确保万无一失。

与本地安全机制的互操作,不必改变每个本地资源的安全策略,就可借助跨域的安全服务器方便地访问各地资源。

可输出性,要求在不同国家的试验床上代码是可提供、可执行,也就是安全策略不应直接或间接要求过多的加密。

证书结构的一致性,为了不同域、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认证,统一规范的格式是必须的。

支持动态群组通信,网格计算中,时常会有临时的组队需求,目前的安全机制(即使是GSS-API)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支持多种实现技术,安全策略应该不局限于特定的实现技术,应该对包括公钥、秘密钥等多种安全技术有包容性。

五、网格安全技术

目前,网格安全技术主要有:密码技术,安全传输技术,安全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WebServer安全技术。密码技术是以保护信息传递的机密性、获得对所发出或接收信息在事后的不可抵赖,以及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为目的。根据加密密钥类型的不同将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系统和非对称加密系统。安全传输技术主要有SSL/SSH,IPSEC/IPv6,S/MIME,这些技术保证了数据安全有效的传输。安全认证技术主要包括PKI和Kerberos,其中PKI(PublicKeyInfracture)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网格安全技术,即公开密匙基础设施。它是用一个公钥(PublicKey)概念和技术来实施和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普适性的安全基础设施。而在PKI系统中,CA(CertificateAuthority)是一个域中的认证中心,是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机构。用户之间的通信和验证都依赖CA所颁发的证书。

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有自主型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accesscontrol,DAC),强制型访问控制(mandatoryaccesscontrol,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accesscontrol,RBAC),防火墙等。WebService安全技术中,WebService由WSDL(WebServiceDescriptionLanguage)进行描述,处理由XML编码的SOAP信息。WS-Security为WebServices提供全面保证。

六、网格安全的一种具体解决方案

Globus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的网格计算项目之一,它是由多个机构联合开发的项目,力图在科学计算领域和商业领域对各种应用进行广泛的、基础性的网格环境支持,实现更方便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GSI(GridSecurityInfrastructure,网格安全基础设施)是Globus的安全基础构件包,也是保证网格计算安全性的核心。GSI支持用户、资源、认证机构和协议的实现。

GSI的主要目标是要为多个网格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单点登录,提供可以在多个组织之间使用而不要求集中管理授权的安全技术,以及在同一网格中的多个不同元素之间提供安全的通信机制。

为了对协议和机制进行隔离(如图2),GSI采用GSS—API(GenericSecurityService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作为其安全编程接口。GSS—API定义提供了通用的安全服务,支持各种安全机制和技术,还支持应用程序在源码级的可移植性,GSS—API主要面向主体之间的安全鉴别和安全通信操作,它提供的功能包括:获得证书、执行安全鉴别、签署消息和加密消息等。

GSS—API在安全传输和安全机制上是独立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传输独立性。GSS不依赖于特定的通信方法或通信库,而且某个GSS调用会产生一系列的标记并进行通信,目前可支持TCP、UDP等通信协议。

(2)机制独立性。GSS不依赖于特定的安全算法,如Kerberos、DES、RSA公钥密码。它是根据安全操作过程定义相应的函数,每个操作可通过不同的安全机制来实现。

GSS—API符合简单公钥机制SPKM(SimplepublicKeyMechanism)。而SPKM的密钥管理与X.509兼容。GSS—API支持在安全上下文建立过程中的安全授权数据通信,当然,它也支持其他的安全机制。为了保证对通信内容的保密性和高效性,可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提供某种程度的服务并保证质量。

Globus项目的GSI是解决网格计算中安全问题的一个集成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个连接4个国家近20家机构的实验网。GSI的特点在于在保证网格计算安全性的同时,尽量方便用户和各种服务的交互。GSI还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并对其中某些部分进行了扩充,使得GSI在网格计算环境下拥有一个一致的安全性界面,极大地方便了网格应用的开发和使用。

七、结束语

在网格环境中,安全问题比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覆盖面更广,解决方案也更加复杂,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出切实、可靠的安全策略,才能真正使网格这一新兴技术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FosterI,KesselmanC.TheGrid:BlueprintforaNewComputingInfrastructure[M].MorganKaufmannPublishers,Inc.,SanFrancisco,California,1999:205-236

[2]FosterI,KesselmanC,TueckeS.TheAnatomyoftheGrid:EnablingScalableVirtualOrgniz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Supercom-puterApplications,2001,15(6):200-222

[3]PearlmanL,WelchV,FosterI,etal.ACommunityAuthorizationServiceforGroupCollaboration[R].In:IEEE3rdInternationalWorkshoponPoliciesforDistributedSystemsandNetworks,2001

[4]TheGlobusProject

网格范文篇6

论文摘要:网格计算越来越被人们所提起,并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日益流行,它非常适合企业计算的需求。很多领域都正在采用网格计算解决方案来解决自己关键的业务需求。本文介绍了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

0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人类采用信息包传输和开放式整体结构技术,组建了ARPAnet,从而诞生了Internet。到了九十年代初,万维网应运而生。随着人们日常工作遇到的商业计算越来越复杂,人们越来越需要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大的计算机。网格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出现,并且正在逐渐地由一个新兴名词转变成为运用于商业、科研、医药等各行业的技术产物。

1网格介绍

1.1网格的概念

网格计算日前成为IT界人士讨论的热门话题。打个比喻,一面镜子反射的阳光能量有限,但是众多镜子“集群”在一起,反射的能量就很大了。现今,很多领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但是却没有能力配备足够高端的服务器。于是,人们将思路放到了“集腋成裘”上,这引发了“网格计算”这一概念的出现。简单说,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也就是说网格计算就是指将多个计算机组成网格状网络,“模拟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假如有一项业务使用1GHzCPU需要3分钟的处理时间。如果网络中有3台安装了同样CPU的计算机,我们把这项业务分成3等分,然后分别交给每台计算机进行处理,那么简单地计算一下就会知道其处理时间将缩短到1分钟。这就是网格计算的基本思路。

1.2网格和电力网

为了更好地理解网格计算,我们先看看另外一种“格子”——电力网是如何工作的。可以说,电力网的模式是网格努力的方向。在打开电灯的时候,几乎没人考虑他所用的电能是从哪个发电厂来的。

互联网的情形如何呢?人们获取信息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从互联网本身获取,而是必须告诉计算机去访问某一个特定的网站——这就好比,我们在打开电灯之前,先告诉它我们需要从哪一个电站获得电能一样。网格的目标,就是让人们使用网络资源像用电一样简单,你不需要知道为你提供服务的计算机来自哪里,而且,一旦某个服务器流量剧增,可以凭借网上数以万计的计算机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负载分担,这就是网格的发展方向之一。

电力网格网格的区别如表一所示:

电力网

网格

发电厂

高性能中心

发电机

计算机

电能

信息、知识、交易

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等原始能源

数据库、传感器、贵重设备等数据源

输电线网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电力调配系

网格系统软件和中间件、网络缓存和负载平衡器等硬

动力电、照明电、家用电器等电力应用

科学计算、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网格应用

各种电器

网格终端设备

表一

1.3网格和因特网

用简单的话讲,网格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因特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和发展,它与因特网相比具有高性能、一体化、知识生产、资源共享等技术优点。

如果说高性能只是反映了网格和因特网数量上的区别,那么网格的知识生产特性就反映了质的区别。因特网本身不创造或生产知识。人们都是先把信息或者是知识用其他方式生产出来以后,再“放到网上”,供用户查找。网格则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地生产知识。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高性能计算机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它把从数据源(传感器、贵重设备、数据库、信息库等等)得到的原始数据,运行特定的程序加工成信息和知识。网格可以自动地找到高性能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源。一个网格有多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称为网格结点。

2网格计算

2.1网格计算的优势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结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结点组成的“一张网格”。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实际上,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的一种,参与工作的是计算机网络,显然这种方式较以往的以个人计算机为单位的计算方式相比将具有更加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则是网格计算的又一个优势,网格计算模式首先把要计算的数据分割通常实现的软件是一个预先编制好的屏幕保护程序,然后不同结点的计算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处理能力下载一个或多个数据片断和这个屏幕保护程序。只要位于某个结点的计算机的用户不使用计算机时,屏保程序就会工作,来调动闲置计算能力。

2.2网格计算功能和性能

第一,网格的互联网络比因特网具有更大的带宽。欧美的网格计划都会使用更高速度的主干网。

第二,网格上将有更多高性能计算机,因此网格的计算速度、数据处理速度可以大幅度提高。

第三,网格的体系结构将比因特网更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第四,网格将促进更多、更大的网上社区的出现。这些相互联结的社区最终构成一个庞大的网格社区,把我们地球上所有公民联为一体。根据网络的麦特考夫定律,网格的价值与网格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3网格技术的应用

对于一项技术来说,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指向应用。以应用推动网格发展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网格技术的一个指导思路。事实上,网格技术的应用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活跃着网格技术的身影。

3.1学科研究

网格技术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现有网络计算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利用网格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是利用网格技术可以将各个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强强联合”的超级信息处理中心。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个人用户的闲置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

3.2企业信息处理

网格专家为我们描绘的是这样的一幅画面:等网格的触角深及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从互联网获得网格的运算资源就会像我们从电网上获取电力那么简单,我们只需要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租用这台“超级信息处理中心”为我们工作。这对于信息处理需求大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个福音。现在很多企业为了保证其业务不间断地运转,大多部署了价格不菲的大型IT系统,这些IT设备除了在少数的业务高峰时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外,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这些闲置资源无疑导致了企业运行成本的增加。一个强大的可租用虚拟系统,可以让用户完成以前难以承担的任务,其生产成本却不会有明显的增长。

3.3电子政务

网格技术可以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各个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消除“信息孤岛”,打破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的瓶颈;另一方面,网格技术的分布式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协同办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3.4个人娱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点播与在线游戏已经成为个人娱乐重要的一环。使用网格可以为游戏开发商和服务供应商提供可扩展的、高弹性的基础设施以运行大型多人游戏。利用了网格技术自恢复特性,能够无缝隙地将所玩的游戏转到最近的可用服务器上,实现了用户资源的统一调动、统一保存,极大提高了游戏运行和服务的可扩充性。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网格服务器则意味着更安全、更快捷的游戏体验。

网格技术有望使虚拟现实技术走向平民化。由于运行虚拟现实技术所需要的计算资源太过于庞大,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只用于飞行员、宇航员等的训练工作,普通个人根本无法享受这一技术带来的娱乐体验。利用网格这种造价低廉而数据处理能力超强的计算模式,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网络游戏中,让参与游戏的人可以真切地感受虚拟环境所带来的游戏快感。毫无疑问,如果这一技术移植成功,将对目前的网络游戏起革命性的变化。

4网格计算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格计算的发展,也有人把它看成是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国外媒体常用“下一代互联网”、“互联网2”、“下一代Web”等词语来称呼与网格相关的技术。企业界用的名字就更多了,包括内容分发、服务分发、电子服务、实时企业计算、分布式计算、P2P计算、Web服务等。这些名词所代表的技术有一个共同点,即将互联上的资源整合成一台超级服务器,有效地提供内容服务、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网格计算的兴起将改变传统的Client/Server和Client/Cluster结构,形成新的Pervasive/Grid(普适计算/网格计算)体系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客户端是各种各样的上网设备,而连在网上的各种服务器将组成单一的逻辑上的网格。

据专家预测,网格计算作为信息产业的新热点,将是近期内解决如高能物理实验、破解基因代码等数据量极大的科学工程计算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网格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服务提供商的共同努力,网格计算将会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及行业。网格计算的发展势必成为互联网的又一次革命,对计算机网格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鹏.网格应用研究现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网格研究组.

[2]都志辉,刘鹏.网格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陈明德.Novell网络实际操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4]网格计算./gridstudy/gridstudy.htm

网格范文篇7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组负荷;供电安全标准;网格化

1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深度要求

配电网网格化是指根据道路和河流,结合地块功能分区和客户用电性质划分为若干供电网格。以供电网格为基本单元,进行配电网建设、运行维护和系统管理。配电网网格化因具备供电范围清晰、运行方式灵活、网架结构简单和扩展性优良等特性,已逐步被公众所认可。然而正因为这些特点,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首先,供电网格强调模块化和精细化,需要以用户侧和需求侧为基本,对用电负荷进行归集整合。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采用层次法进行深化,由点、面和从下至上,充分探索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引导配电网建设工作。而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方法是以变电站和中压线路为基本单元,开展现状电网分析和评估,以及规划方案制定工作。相较网格化要求,研究深度和严谨度明显不够,规划方案与供电网格无法有效的契合,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形式大于应用。其次,由于网格化对供电分区进行了细致的功能网格划分,需要平衡电网建设时效性与经济性的关系,由于过于追求供电可靠性,往往导致投资和运营成本的过高。特别在老城区电网建设成熟的区域,存量电网较多,改造难度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可靠性与投资最佳平衡点,依据新的供电安全标准,因地制宜,对现状电网进行评估、改造和建设,避免铺张浪费。

2组负荷分级与供电网格划分

2012年国家能源局的《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简称“供电安全标准”),参考了英国供电安全标准ERP2/5的应用方法报告,引用了大量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电网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汲取城市电网多年的建设经验,明确了最低的供电安全水平[1]。该标准融入了组负荷的概念,按组负荷大小划分的配电网在最大负荷情况下应达到的最低安全水平,即停运后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恢复的最低负荷。根据组负荷规模的大小,配电网安全水平可分为三级,配电网供电安全水平见表1。组负荷分级与供电网格的划分方法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并可以建立一定的联系。各级组负荷的对应范围依次是:低压线q路、配电变压器(第一级)、中压线路(第二级)和变电站(第三级),对应电网层次分别为低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高压配电网。而配电网格化构建的是“供电区域、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三级网络,对应电网层级:高压配网、中压目标网架和中压项目方案。网格化划分三级网络关系见图1,网以电网层级作为参考,三级网络与各级组负荷形成对应关系,并且使供电单元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供电安全等级”与“网格化”规划思路的结合,不仅增加电网基础现状评估的科学性和拓展规划思路的同时,而且有利于对配电网建设投资的把握,并进一步提升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

3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评估

传统的配电网现状评估方法主要是对整座变电站、整台主变和整条线路进行供电水平及转供能力进行评估。依据年最大负荷时刻数据,对整体的供电裕度进行N-1校核。该方法较为简单和宽泛,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特别是对负荷损失和故障恢复时间没有综合的进行考虑。而“供电安全标准”中,对最小损失负荷进行了明确,并根据组负荷分级,确定故障修复及供电恢复时间要求,以保证配电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配电网现状评估最为常见的为中压线路评估,本文选取一回10kV线路进行案例分析,介绍安全准则评估方法(第二级组负荷评估流程见图3)。例:以中压主干线路为评估对象,基于标准中的第一、二级组负荷,考虑N-1工况。10kV线路A:基准年最大负荷为6.2MW,采用三分段两联络接线模式,联络线路分别为变电站乙10kV线路B、变电站丙10kV线路C,根据基准年最大负荷测算,可转供负荷裕度分别为4.5MW和3.2MW。10kV线路A及其联络线路运行数据情况统计见表3,10kV线路A分段情况统计见表4。10kV线路A分段简化及设定故障点示意图见图4。基准年10kV线路A最大负荷为6.2MW,为第二级负荷组;线路无双电源用户。1)当10kV线路A出线开关发生故障后,损失全部负荷(最大为6.2MW),通过人工操作(1)将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B上,负荷(6.2MW-4MW=2.2MW)>2MW(根据分段位置),不满足标准要求;(2)将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C上,负荷(6.2MW-1.8MW=4.4MW)>2MW(根据分段位置),不满足标准要求;(3)将负荷分段2、分段3分别调整至10kV线路C、B上,负荷(6.2MW-4MW=4.4MW)>2MW(根据分段位置),不满足标准要求。2)当分段1内发生故障,通过人工操作隔离故障段,分段2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C,分段3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B,线路损失负荷为:2.2MW>2MW,不满足标准要求。3)当分段2内发生故障,通过人工操作隔离故障段,分段1负荷维持原有供电,分段3负荷调整至10kV线路B,线路损失负荷为:1.8MW<2MW,满足标准要求。4)当分段3内发生故障,通过人工操作隔离故障段,分段1和分段2负荷维持原有供电,线路损失负荷为:2.2MW>2MW,不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在线路单联络工况下,损失负荷超限,不满足安全标准,联络线路属于非完全有效联络。在线路两联络同时使用工况下,损失负荷等于分段负荷,当分段负荷超过2MW时,不满足标准要求,此时需要对线路分段位置及负载分配进行合理调整。

4供电安全标准在网格化规划方案制定中的深度应用

传统的配电网规划多为随负荷发展为导向,自然形成无规则和不断延伸的供电网络。普遍存在着网架复杂、结构不清晰、联络无序、供电范围交叉和负荷不均衡等问题。这也导致了线路利用率不高,潜在供电能力得不到释放,特别是后期会极大地影响配电自动化的实施。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的探索,以及经验的总结,国网公司提出了配电网网格化的理念,旨在构建“网络清晰、联络有序、负荷均衡和可靠性高”的目标网架,统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和无功规划,引领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格化供电[3]。网格化理念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配电网规划的不足,然而在具体实施之中也遇到了瓶颈,可操作性遇到了挑战。传统的规划方法采用“自上而下”规划思路,纠结于网格边界的划分和接线模式的选择,当深入到供电单元层级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负荷如何分配、分配多少最为合理的问题,而引入供电安全标准的目的正是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如前文所述,供电安全标准与网格化规划思路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供电安全标准关键之处在于组负荷的定义,以及边界范围的划分。利用组负荷的供电安全等级,突破常规思路,以用户需求侧为出发点,采用“自下而上”规划理念,层次性拓展电网层级规划工作。由于配网偏重于10kV和20kV电压等级,本文重点对中压配电网规划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按照功性能划分大致可概括为范围定义、接线模式选择和方案制定三大环节。范围定义前提必要条件是进行地块和用户的用电负荷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施流程依次开展第一级组负荷范围划分、第二级组负荷范围划分、供电单元划分(第三级组负荷)和供电网格划分工作。各级组负荷范围划分如图5所示。1)第一级组负荷控制范围≤2MW,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结合用电性质及地理位置,对小区地块和用户进行分类归集。对应层级一般包括配变和线路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用户和点负荷,需要进行独立区分,供电方案根据相关标准采用专线、或者其他方式供电。2)第二级组负荷划分,由若干一级组负荷组成,控制范围为2~12MW,对应层级一般定义为中压线路。3)供电单元属第三级组负荷,以二级组负荷为基础,结合道路边界、市政分区,充分考虑变电站布点位置,进行范围划分。供电单元划分应遵循电网发展需求相对一致的原则,一般由若干个相邻的、开发程度相近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基本一致的地块(或用户区块)组成。4)供电网格由供电单元组成,一般结合道路、河流和山丘等明显的地理形态进行划分,不应跨越供电区域(A+~E),不宜跨越220kV供电分区。为便于建设、运维和供电服务管理权限落实,可按照供电营业部(供电所)管辖地域范围作为一个供电网格。中压线路根据线路类型分为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其中电缆线路常用接线模式包括单辐射、单环网、双射、双环网、N供一备和花瓣式等。架空线路常用接线模式包括单辐射、单联络、多分段适度联络和“井字形”联络组团等[2]。在国网公司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中,根据不同供电分区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对各分区目标网架结构进行了推荐。虽然中压线路的接线模式种类繁多,但不同接线模式的单回线路供电裕度要求以及各分段容量分配标准是可以确定的,根据前期的组负荷划分工作,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线路段、单回线路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块化组合归集,依据推荐的线路接线模式,构筑目标网架结构。某供电单元规划方案示意见图6。

5结语

供电安全标准制定的核心思路是寻找可靠性与投资的最佳平衡点,是基于理性目标的综合考虑[4]。将此标准应用到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可以建立起连贯统一和较为全面的监控体系,特别是对规划方案的比选和成效具体分析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配电网规划的方法是一个动态论证,不断优化的过程,基于供电安全标准的制定理念与网格化规划思路的统一,供电安全标准在配电网网格化规划中的应用,更有利于现状电网评估的准确性和规划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为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创造了优良条件。此外新能源的应用,电动汽车的推广、多元化负荷的接入也是应当考虑的重点,对其融入组负荷分级的影响需进行综合论证。

参考文献:

[1]DL/T256—2012,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S].

[2]Q/GDW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S].

[3]Q/GDW12-017-2016,安徽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细则[S].

网格范文篇8

关键词网格网格计算服务网格;

1引言

网络技术是一次计算革命,有可能将全球计算机联合起来协同工作,被人们视为21世纪的新型网络基础架构。网格的概念来源于电力网格,如电力网把强大的电力输送到每家每户的每个插座,用户不必过问电是水电、火电,还是核电,也不必过问电站位于何方。网格技术可把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联网,将充足的计算资源分配给每个用户,如同个人使用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一样。但网格不是万能技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只有那些能并行运算的应用才可能被拆成若干细小任务分配到每个网格计算节点,通过并行处理来提高计算速度。

网格研究源于美国联邦政府过去10年来资助的高性能计算项目。这类研究使用的名词就是“网格”或“计算网格”。这类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贵重科研设备、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

2国外网格技术研究动向

2.1美国的网格技术研究

美国是网格研究起步最早的国家,美国多家研究机构开展了与网格相关的研究工作,制定了很多网格研究计划,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TeraGrid、美国国防部的“全球信息网格”(GIG)、美国政府资助的“大型物理实验网格”(GriPhyN)及美国能源部的ASCIGrid、国家技术网格(NTG)等计划。

(1)TeraGrid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eraGrid计划是一个需要多年分段实施的,为开放式科学研究而建立和使用的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分布式基础设施。目前,TeraGrid已能提供40TFLOPS的聚合计算及近4千万亿字节的网络数据存储能力,并建成了能融合许多系统结构的网络环境,可通过GlobusToolkit支持基于网格的计算,提供诸如基于证书的单个注册和分布应用管理、TeraGrid资源恢复、对用户软件结构的持续监控和TeraGrid的协同能力等。

(2)全球信息网格(GIG)

GIG是美国国防部(DOD)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建设的一种集成的信息基础设施,由一套全球互联的端对端信息系统、相关程序和人员组成,它可将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传感器网和武器平台网联为一体,预计在2020年完成。从系统组成上看,GIG将系统分为基础、通信、计算、全球应用和使用人员五个层次。从技术体制上看,GIG包括了多种专用或租借的通信计算机系统和设备、各种软件和数据、安全服务设备,以及有助于谋求信息优势的其他相关技术。

(3)大型物理实验网格(GriPhyN)

GriPhyN是由实验物理学家和IT研究人员共同发起的,其目标是为21世纪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构建第一台千万亿次计算系统。GriPhyN计划将通过一个名为“千万亿级的虚拟数据网格(PVDG)”的计算环境来满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们的数据密集型计算需求。GriPhyN合作组织计划实行必要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最终形成一系列产品型的数据网格。

2.2欧洲的网格技术研究

欧洲近来启动了一系列网格开发计划,其中包括DataGrid、SIMDAT、NextGRID、AkoGriMo和CoreGRID等计划”。这些项目的情况如下:

(1)DataGrid计划

欧洲数据网格计划(DataGrid)涉及到欧盟的二十几个国家,其目的是开发一种能支持全球性分布科学探索的全新环境。该计划旨在设计并开发中间件解决方案和可扩展的测试床,以便于处理千万亿字节的分布式数据、成千上万的资源(如处理器、磁盘等)以及大量同步用户的请求。该计划的重点是高能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生物信息科学等科学应用领域。

(2)SIMDAT计划

SIMDAT是欧洲的一个大型网格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利用数据中心的网格技术来开发解决工业复杂问题的方案。主要用于国际经济的四个重要领域:汽车制造、制药、太空研究和气象研究。该项目的7个网格技术开发领域包括(除了一般的网格结构):分布式数据访问、VO管理、工作流、实体论、分析服务和知识服务。

(3)NextGRID计划

NextGRID是面向工商业领域建立的下一代网格服务结构。该计划针对的是广泛的应用领域:法律部门的数据挖掘;广播和娱乐;金融模型;数字媒体和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开发领域包括:网格结构、核心服务以及动态联合体和网格商业模型。

(4)AkoGriMo计划

AkoGriMo注重为动态虚拟组织提供传输移动通信的网格结构和服务。

包括两个测试床:E—Learning和Hospital。该计划在下一代网格使用的分层方法有:域和应用专门服务、复杂的网格服务、核心网格服务、网络中间件和移动互连网。该技术在下一代Ipv6网络基础上建立下一代网格,并支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账目管理己账和用户。

(5)CoreGRID计划

核心网格是一个研究网络,主要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网格和对等技术的基础建设、软件基础设施和应用。主要研究包括从知识,数据管理到问题解决环境的各种情况,有42个组织参加。在欧洲开展网格技术研究最积极的是英国、荷兰、意大利与德国。研制“英国国家网格”。

2.3日本的网格技术研究

日本认为网格计算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成为激活经济的原动力。目前,日本主要在进行国家研究网格计划(NAREGI)和生物网格计划(BioGrid)的研究。

(1)NAREGI计划

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出的“激活经济研究开发计划”。目标是使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0TFLOPS。并预定从2008年开始在产业界加以应用。包括了一个从2003年开始的五年规划:2005年为中间评估阶段,2006年度开始实施面向实际应用的强化研究,2007年为实证试验时期,2008年进入实用化阶段。五年计划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网格应用开发的“系统实证研究开发”、进行网格中间件开发的“网格研究开发”,以及进行运用技术开发的“基础研究”。其中,系统实证研究主要进行有关纳米级分子、电子模拟的应用开发,并计划将NAREGI开发的应用程序和中间件用于分子电子学和生物分子元件领域;网格研究则主要是想充分利用现有的成品软件,开发出新的工具和中间件;而基础研究则主要侧重于网络通信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2)生物网格计划(BioGrid)

生物网格计划是在2002年启动的一项为期五年的网格研究计划,主要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计划利用网格计算技术与超高速网络,将各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机构所拥有的超级计算机、数据库、高性能观测设备等研究资源联合起来。生物网格计划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

·网格基础技术组:主要进行安全、高性能的网格技术开发;

·数据联机分析组:使Spring一8及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等高性能分析设备的连接成为可能,并实现分析数据的共享;

·计算网格技术组:研究开发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各种生物模拟技术;

·数据网格组:主要任务是各种生物数据库相关技术的研发;

·商业开发组:以各项开发技术为桥梁,开发超大型网格计算机,它比现在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还快数倍,将达每秒300万亿次。

3中国网格技术研究动向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政府一样,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对于网格的建设也十分关注,同时在网格计算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工作。并在863专项中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专项确立了“战略与系统综合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网格结点”、“网格软件”和“应用网格”五个方面的课题。主要任务是研制面向网格的每秒万亿次级高性能计算机和具有每秒数万亿次聚合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软件;建设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要应用

网格;形成若干网格技术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中国国家网格”、“教育科研网格”、“织女星网格”和“先进计算基础设施北京、上海试点工程”等五大网格项目的研究。参与研究的主要有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联想集团、江南计算所等几家在高性能计算方面有较强实力的研究单位。

(1)中国国家网格(ChinaNationalGrid)

“中国国家网格”是部级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它将在全国范围内为各行业和社会大众提供各种一体化的高性能计算环境和信息服务。专项于2002年4月启动,投资高达3亿人民币,目标是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同时在科学研究、环境资源、制造业、服务业中建设若干大型行业应用网格;并研制面向网格计算,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环境的高性能计算机,装备网格结点,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和产业化。

(2)“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

教育部依托教育与科研网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推出了ChinaGrid计划。ChinaGrid包括开发相应的网格软件,配合网络计算机(NC)的使用,将分布在教育与科研网格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建立聚合能力超过每秒15万亿次量级的教育科研网格,总存储容量超过260TB,结点覆盖211建设的100所部属高等院校,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ChinaGrid第一期规划:在2002年~2005年期间,一是建立12个计算网格的主结点,提供具有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服务平台。每个主结点将建立一个聚合计算能力超过每秒5000亿次、存储能力分别达到5TB的超级计算结点,并通过相应的计算网格软件将分布在12个主结点的高性能计算机连接起来,使整个ChinaGrid的聚合峰值计算能力超过每秒6万亿次,存储能力超过60TB。

(3)“织女星网格”(VegaGrid)“织女星网格”是由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国内十几家科研单位,共同承担的“863”重点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把我国的8个高性能计算中心通过Internet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的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用户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多个需要高性能计算能力的网格应用系统。它是我国的第一个网格雏形。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研制出了运算速度达每秒4万亿次以上,主要用作“中国国家网格”的主机、网格应用路由器和“织女星”网格操作系统等。“织女星网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在网格硬件层面,主要工作是研究下一代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它们将是面向网格的超级服务器;

在网格系统软件层面,主要工作是研究开发一个名为GCP的网格计算协议栈(GridComputingProtocolStack)以及有效支持GCP的“织女星”网格操作系统(VegaGOS);

在网格应用层面,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网格和知识网格,以及科学计算类应用网格。“织女星网格”在尽量使用国际上已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它最大特点就是提出了“服务网格”的概念。

4结束语

网格计算技术是一个正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从生物领域的后基因组计划,到高能物理领域更深层次物质结构的研究,再到哈勃望远镜所获取的大量宇宙数据的处理,再到气象、地震预报预测这些重大科学领域的计算问题,促使科学家必须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资源,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共同完成计算问题,这正是网格计算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可以说网格是未来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未来的网格计算主要有三大发展趋势:即标准化、大型化和技术融合化。也就是说,网格计算将在行业应用的引导下,以标准化向更广域、多学科渗透,网格的一切对外功能都将以网格服务来体现,技术将进一步融合,且将逐渐从高性能计算走向商业应用,从前沿技术走向实用化、大众化。可以预见,今后网格计算技术仍将快速发展,从而开创计算科学的一个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许文韬.网格技术综述[J].微型电脑应用,2002.(18):62—64

网格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安全管理,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建立我市卫生系统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到人、职能到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各单位齐抓共管、履行责任、全体干部职工共同防范的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机制,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无遗漏、全覆盖,安全隐患整治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形成全系统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列入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全面落实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健全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安全生产责任网格化,形成分级监管、责任明晰、定位准确、高效运转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层层监管、时时监控,确保日常监管不留盲区、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应急救援及时有效,降低事故总量,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任务

(一)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各单位要根据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责任图》,划分安全管理责任区,标明责任区负责人、具体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管理网格细化到科室和具体部位,并对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每一个网格内的责任科室与责任人实行“三定”,即定人、定岗、定责,切实做到工作到人、职责到人、责任到人。对安全重点部门、重点部位要进行挂牌公示,确定本级网格责任人和上一级网格责任人,与责任区一起在公示牌上注明。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要对责任区内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安全工作负好责任。

(三)规范标准,严格管理。各单位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规程,规范制度管理、现场管理。要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每个管理区域。

(四)加强教育,搞好培训。各单位要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广大干部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是落实医疗卫生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维护全市卫生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全生产网格化领导小组,将网格化管理列入日常工作内容,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各单位安全网格中责任人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将变化人员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加强调度,严格监督管理。在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每月调度。卫生局根据各单位的汇报和监督抽查情况,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好的安全管理方法机制进行宣传和弘扬,对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新思路进行探讨,对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力、措施不严,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进行批评,并对有关工作人员没有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将作为年度卫生系统安全生产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

(三)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氛围。各单位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单位内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要充分报道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取得的成效,大力宣传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中的典型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本单位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大力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六、实施要求

1、各单位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于2012年12月20日前报卫生局办公室。

网格范文篇10

一、网格设置到位

社区单元网格划分科学合理,规模适宜,能够把握每个网格内党员人才、居民骨干和地域特点等优势,便于社区协调管理,便于组织开展活动,便于联系服务群众,实现网格内各种资源的组合和共享;《社区党建网格分布图》制作上墙,网格区域分布清晰,社区部件标注完整,社区内居民楼(院)、各类组织、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文体活动场地以及驻社区单位和商业网点分布一目了然;党建网格化资料档案内容规范、分类清楚,并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社区人才、社区志愿者等电子档案。

二、组织覆盖到位

每个社区网格都设立网格党支部(楼栋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凝聚力和影响力比较强;党支部书记党性强、作风正、威信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调动网格内党员群众积极参加各项党建服务活动;各党支部结合党员特点和居民需求自主设计和组织特色活动,做到小型活动单独搞、一般活动结对搞、大型活动统一搞,网格间实现责任互动、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成果共享。

三、责任落实到位

有完善的网格分包责任制度,每名社区班子成员分包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管理责任明确,辖区内没有管理“死角”;责任领导经常深入网格主导工作,对责任网格内党员、群众的基本情况清楚,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思想、生活和工作动态;单元网格内组建以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居民小组长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网格管理群,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明显增强;每个网格都设立社情民意信息员、义务巡逻治安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卫生管理监督员和未成年人辅导员,实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四、党员管理到位

党员分类管理台帐健全、规范,单元网格内各类党员的年龄、文化、能力和特长等基本情况清楚;管理对象突破在册党员范围,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与驻区单位党员进行互动交流;网格党支部结合党员专业特长,细化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责任岗,建立党员帮扶对子,能够针对生活在社区的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以及下岗失业党员的不同特点,定期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创新、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党员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开通党建博客等信息化手段,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搭建平台。

五、民情汇集到位

以网格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民情信息点,每个单元网格都建有民情信息员队伍,能够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反馈居民群众各类需求信息和责任网格内的突发事件;社区党组织对各类民情信息及时进行分类、汇集,对影响辖区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及时上报街道民情信息处理中心,无迟报、漏报现象;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渠道畅通,通过定期召开“面对面恳谈会”、入户走访调研等形式,把握群众脉搏,疏导群众情绪,解决实际问题;在网格区域内深化邻里守望、义务巡逻等活动,居民紧急求助得到快速回应,社区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