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0:10:07

网范文篇1

精心组织强化措施

努力实现创建工作目标

——在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龙东华

2006年8月3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对我县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动员。会上,余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目前,我县已成为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试点县,这为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这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通力配合、积极努力的结果,应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创建全国示范县工作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任务更艰巨。各级各部门务必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各项创建工作抓紧抓好。

(一)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以来,农村用药安全是个薄弱环节,农民用药难、药价高、质量无保证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国务院决定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践证明,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解决农民用药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促进医药经济发展,保证农村药品质量、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县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起步早,起点较高,基础较好,自2003年8月试点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上级的表彰与肯定。今年,又被推荐为全国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全省仅推荐茶陵、桑植两县,这是上级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参与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不仅仅代表茶陵县,也是代表株洲市和湖南省,创建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省、市、县三级的荣誉和形象,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二)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我县是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试点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宣传不够。老百姓包括部分责任单位的干部对农村药品“两网”的内涵还不够了解,对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目标和目的还不大清楚。二是认识不高。少数单位认识不深,责任不明,没有把创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只是应付了事。三是力度不大。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的创建工作严重滞后,辖区医疗机构药房建设基本没有开展,假劣药品仍然屡见不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创建示范县工作进程,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三)要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责任主体。按照“政府推动,药监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思路,乡镇是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各乡镇要成立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过问创建工作,定期了解工作进程,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药品监督协管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乡镇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村支、村两委的作用,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全国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

二、紧扣目标,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创建任务

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主旨,以“四个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抓住影响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抓住形式、内容、效果关键环节,立足茶陵特色。集中两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一)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各参与单位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途径和手段,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在茶陵人口的醒目处,树立1-2块宣传牌,县电视台要开辟专栏,定期宣传报道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要面向全县的村组、中小学校发放宣传小册子,在所有涉药单位的醒目处设置温馨提示牌。各乡镇要建立宣传栏,督促指导辖区的村卫生室或村委会设立宣传窗,向农民宣传药品“两网”建设情况以及合理、安全用药常识。要督促辖区的中、小学校至少为学生上两节合理、安全用药常识课。乡镇卫生院、医院及其诊所建立宣传栏,向患者宣传合理、安全用药常识。

(二)突出重点,建设“四个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体系。各乡镇政府成立药品协管小组,将药品“两网”建设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做到六有:有牌子和设施,有办公场所,有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工作安排,有资料档案。要建立健全辖区药品协管情况一览表,协管单位花名册,日常监管记录和信息反馈资料,定期开展信息员队伍培训等。二是建立健全相对统一的农村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体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全县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指导乡镇卫生院及其诊所、县直医院及其门诊药房的规范化建设,卫生院、医院达标率100%。诊所、门诊达标率80%以上。各乡镇负责督促辖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房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0%以上,并确保每一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以上达标的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对没有医疗机构的空白村要设置标准统一的药柜。三是健全药品供应网络统一配送体系。由茶陵时代阳光、双鹤药业负责全县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的统一配送,并与所有配送对象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配送覆盖到村率达到100%,药品配送率90%以上。“新农合”目录药品品种配送率100%。上述指标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各乡镇、茶陵时代阳、双鹤光药业共同完成。同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茶陵的实际情况,引导药品经营零售店加盟优势品牌连锁企业,努力建设零售药店经营连锁体系。物价部门要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督促全县所有的涉药单位,按照“顺差法”明码标价,不定期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依法查处。

(三)突出特色,“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携手合作,把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建设探索一条融洽之路。在工作中,着重搞好“三个结合”。首先,要在政策宣传和引导上结合。引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加强用药管理,科学合理用药,遏制不合理用药和药物滥用的现象发生。其次,要在医疗机构药房建设上结合。指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药房进行规范化建设,药房必须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对行动不积极,药房不达标,条件不合格的,要考虑取消其“新农合”定点资格。三是要在药品统一配送上结合。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企业统一配送农民参合目录药品,即减少了药品流通环节,又保证药品质量,实现了“双赢”。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效果

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是我县今年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牵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全力以赴,加强对全县创建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参与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辖和分工管辖的要求,谁管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对组织领导不力,工作任务不落实,导致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不能如期如质完成的,要追究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进一步开创新局面。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抓好全国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必须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各项任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主管职责,做好指导、综合协调、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及时协调各参与单位抓好创建工作。全体参与单位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同时,要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支持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创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新局面。

网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口碑社交网络

一、何谓网络口碑

2006年10月,一个成立才两年零4个月的国内网站“口碑网”()获得被誉为全球最佳的B2B平台阿里巴巴集团的正式战略投资。口碑网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本地化生活社区,由于该网站在各地餐饮休闲、房产交易两大分类信息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目前已有注册会员近200万,被评选为2006年商业网站百强和成长最快商业网站。口碑网的建立和成功,意味着传统社会中口碑传播活动开始得到规模性的商业利用。

作为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信息搜寻和沟通方式,为他们获得、交换产品和服务信息提供了全新天地。自B2B概念兴起以来,有关产品、服务和公司的口碑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自己在消费方面的体验、看法在网上发表、与人分享,传统的口碑也因此突破了口头形式,借助互联网产生了新的形式——网络口碑。

口碑(WordofMouth)即口头信息,是存在于日常口头传播中的关于某个对象的言谈、评价信息及其反映出的该对象的公众印象。通常认为,网络口碑(Internetword-of-mouth)是指商业消费领域的口碑,即公司或消费者(合称网民)通过论坛(BBS)、博客、视频等网络渠道和其他网民共同分享的关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这些信息相应的传播效力会影响到有关品牌、产品及服务的信誉度,也就是网络口碑,从而也会在某些方面对其生意造成一定的影响[1]。如今商业领域的网络口碑已广泛涉及到衣、食、住、行、玩,以及书籍、音乐、影视等物质或精神的消费,企业越来越注重网络口碑营销,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中更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口碑获取有关信息,口碑搜索因此成为新的网络热点。

本文所称的网络口碑,是指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所有网民参与的对话交流活动,因为今天网络口碑已涉及到包括消费领域在内的众多社会领域。作为一种自发、自组织的传播活动,网络口碑具有与传统口碑不同的天然优势或特点。

1、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大

传统口碑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受到口耳相传的限制,传者与受者的数量有限,信息扩散速度相对较慢。网络口碑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平台,口碑信息可以籍由众人浏览、链接、复制等手段在短时间内做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口碑影响的范围从日常人际关系圈扩展到无数网民,这种广度和速度是传统口碑所不能比拟的,但它又基本继承了传统口碑的可信性特点,因此对网民信息搜寻、论证评估、消费决策以及态度的形成和变化都有更强的影响力。此外,传统口碑难以规避随时间推移而范围扩大后产生的关注热度衰退,而在网络口碑活动中,网民新的创造性言论、更新信息刺激的加入,常常使得讨论的热情得以长时间持续,口碑内容也不断增加,并吸引更多的眼球,进而使得网络口碑传播实现了边际效应的递增[2]。例如,在2007年持续两个多月的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网上讨论随着“摆拍说”、“年画说”、当事人“用脑袋担保”、开通博客、专家鉴定等新增情况的出现而变得一波三折,波及范围越来越大。

2、口碑内容物化,可查性强

传统的口碑信息主要存在于口头言谈或大脑中,只有在言谈行为发生时才可感知到有关信息。但是,在网上口碑信息则物化为网民的帖子、文章和视频文件等可见可保存的文本形式。因为有据可查,便于阅读和参考,网络口碑中正面和负面信息可以保证持续的作用力。

3、互动性强,由独白到众语

传统口碑主要是一种熟人之间的亲身传播,其中口碑信息多为言谈者内心的真实表达。尽管传统媒体也无孔不入,但它是只能“你听我说”的被动、单向传播,并且常常是多种媒体一种声音,传统广告更有如只说好不说坏的“独白”或梦呓。而在网上,比如对一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评判,网民可以自由表达不同看法,沉默的少数也可以不再沉默;又比如在消费领域,网民不仅可以查证别人的产品使用评价,还可以主动传播自己的意见。可见,网络口碑以网民“众语”的互动形式击中了所有传统媒体传播的软肋,进而对抗或消解了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宣传、劝服或操纵作用。换言之,网络口碑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感知、评判外界环境和事物中的风险。

4、缺乏把关机制,具有双面性

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非面对面接触、沟通成本低廉等特征,这使网民更能毫无顾虑地真实表达自己,尤其是主动地吐露出不满和抱怨,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上帝”。另一方面,这种“匿名”和受到“屏幕保护”的集合行为又使网民淹没在人群中,言论活动失去了严格的把关机制的约束力,如果网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可能会故意“制造”出一些言论或意见,从而使网络口碑失去真实性,也变得难以捉摸和控制,甚至带来破坏力。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家企业,网民的一则帖子都可能导致其形象的显著变化,或者引发其行为的巨大变动。可见,和传统口碑一样,网络口碑也是一把双刃剑,是构建主体和外界之间新型传播关系的重要方面。

二、网络口碑传播与社交网络

1、社交网络的兴起

2003年以后,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Web2.0时代,并迅速超越早期虚拟生存的特征,转而成为一种现实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所谓Web2.0,是相对于Web1.0时代而言的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它改变了以前被动的网页浏览,而让用户代替专业人士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一跃而为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这完全打破了传统上以主动提供内容为特征的门户网站所惯用的单向传输模式。因此,Web2.0精髓是以人为本,网民以主动写作、自我展示为主,大大提升了互联网的使用体验。更重要的是,Web2.0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粘性,依靠网民集体的内容生产、交互和共享活动构建出了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性网络。

所谓社会性网络(SocialNetwork),又称社交网络平台(SocialNetworkService),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在网上表现为以各种社会性网络软件(SocialNetworkSoftware)构建的网络社交服务平台(SNS)。这些软件具体是指Blog、Tag、SNS、RSS、WIKI等Web2.0的一系列核心应用。经由这些应用构建出的社交网络(网站),从传播手段上整合了包括博客、个人主页、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语音/视频通话、文件共享或小组讨论等等在内的多种形式。

根据社交目的或交流话题领域的不同,社交网站可以分为五种主要类型:一是娱乐交友型,国外知名的如Facebook、YouTube、Myspace,国内知名的有猫扑、优酷网、六间房、青娱乐等,均以个人博客、个人视频或短片交流为主要形式,以休闲娱乐、帮助打造个人关系圈而受到广泛欢迎;二是物质消费型,涉及各类产品消费、休闲娱乐、生活百事等活动,比如国内的“口碑网”、“大众点评网”,两者都以餐饮、休闲娱乐、房地产交易、生活服务等为主要话题;三是文化消费型,主要涉及书籍、影视、音乐等,例如国内知名的“豆瓣网”,主要活动是书评、乐评等;四是社会议题型,以社会言论交流为主,话题涉猎广泛,可以是任何能引发交流的社会人物、事件和问题等,公共性较强。例如国内人民网的强国社区、天涯社区等,其中前者以国家话题的交流影响较大;最后是综合性的社交网站,话题、活动都比较杂,例如国内知名的百度贴吧。无论是哪种社交网站,其最终产物都是打造出网络社会关系圈,这个关系圈越来越叠合于网民个人日常的人际关系圈,而借助互联网这个更大的社交平台,网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众”的氛围和集体的力量感。

2、网络口碑是社交网络发展的产物

可以说,网络口碑传播的兴起和力量的增强与Web2.0时代互联网向社交网络的转变不谋而合。

作为互联网新一代应用模式,社交网络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SixDegreesofSeparation)”。该理论发现了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关系网中的“六度分隔”现象:“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实际上是说人际关系网络中存在一种有普遍联系意义的“弱纽带”作用[2]。像Facebook、猫扑、豆瓣等这种典型的社交网站,正是以这种“朋友的朋友”的弱纽带联系有效地帮助用户建立了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圈。如此,日常现实中狭窄的面对面口碑活动迁移到更加广阔的电子平台。换言之,弥漫式的网络口碑传播正是当前社交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后者给前者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生存土壤。在社交网络里,强调的是网民信任的传递,并鼓励“沉默的大多数”浮出水面,无论是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强纽带还是弱纽带,其作用都将在网民互动交流中得到充分显现,并对社会生活发挥出强大的影响力。

3、网络口碑传播的社会影响

网范文篇3

创建全国示范县确保用药安全

段春发

2006年8月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再次召开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会议,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前段情况和后段创建的标准做个发言。

一、前段我县农村药品“两网”情况

2003年8月开始启动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简称“两网”)建设以来,在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全面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下,药品“两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体系建设情况:成立了22个乡镇药品协管小组,聘任农村药品协管员(兼职)22名,聘请农村药品监督信息员(兼职)111名,基本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形式的药品监管体系。

(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情况:以茶陵双鹤、阳光两个药品经营企业为主体,对乡镇药品供应实行统一配送,药品供应配送进村率达到了100%,用药总量配送率达90%以上,药品供应网络与配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医疗机构药房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情况:乡镇以上的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达标48%、村级医疗机构药房达标35%左右,其中平水、浣溪、马江、思聪、腰陂等达标60-80%,任务最大的是湖口、舲舫、尧水等乡镇。基本达到了药房整洁明亮,药柜整齐划一,药品存列有序,管理制度一应俱全。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的脏、乱、差、陋的面貌。

(四)药品价格全面下降。根据调查,农村药店、卫生室(个体诊所)的药品价格下降幅度达30%以上,基本实现了城乡药品同质同价,使农民买得起药,买得到药,买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药。

(五)全县药店全部通过GSP认证,并全面启动诚信药店活动。目前,已有20家零售药店签订了“诚信药店”承诺书,向社会作出八项承诺。已经进行公示。

(六)药品质量全面提高。2005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对我县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价性抽检,随机在县城和5个乡镇共抽检285批各类药品,合格率达到98.5%,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的三个百分点。

(七)存在的问题。两网建设开局良好,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还须不懈努力,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宣传造势不够,没有形成氛围。上半年省、市对我县的农村药品“两网”全国示范县的创建工作进行了两次督查,先后都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数乡镇看不到有关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科学、安全用药的宣传资料。社会公众对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不甚了解,不少乡镇领导甚至是主管领导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二是看不到有氛围的创建场面。

2、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的差距很大。

3、质量不高,没有特色。

二、创建全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基本标准

三个方面:形式、内容、效果

(一)形式上形成氛围

要通过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处处可感受到的浓厚氛围。

1、在茶陵入口处(虎踞与平水),树立2块大型宣传牌;

2、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滚动宣传科学、安全用药常识,报道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

3、向全县发放科学、安全用药宣传手册3000份;

4、在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设置温馨提示牌350块。

5、在各乡镇、各村卫生室或村委会建立药品“两网”建设和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栏;

6、在乡镇卫生院、医院及其诊所建立药品“两网”建设和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栏;建立常用药品价格公示栏。

7、全乡的中、小学校,至少为学生上两节科学、安全用药常识课。

(二)内容上体现特色

特色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构筑“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形成全县药品统一配送,打造标准基本统一的药房,设立模式统一的药柜,实行药品“顺差定价”。

1、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体系建设:

——各乡镇成立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药品协管小组,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牌子和设施;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有工作安排、有档案资料;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等。

——聘任药品监督协管员,制定协管员工作职责并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开展协管员和信息员培训(协管员每年不少于2次,信息员不少于1次)。

——各乡镇建立辖区药品协管情况一览表、协管单位花名册和资料档案、药品监督协管员日常监管记录和信息反馈资料;

2、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茶陵双鹤、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为全县农村药品供应的配送企业。

——全县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供应由配送企业实行统一配送。

——全县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全部与配送企业签订配送和质量保证协议(签约率100%)。

——配送覆盖到村率达到100%,药品配送率90%以上。

——“新农合”基本药品目录品种的供应达90%以上并全部实行统一配送。

3、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乡镇卫生院及其诊所、县直医院及其门诊药房规范化建设。要求卫生院、医院药房建设达标率100%,诊所、门诊药房达标率80%以上。

——各乡镇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药房规范化建设。要求达标率80%以上,药房建设标准基本统一。保证全县每一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以上达标的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

——偏远山区没有医疗机构的空白村设置标准统一的药柜。

4、零售药店经营连锁体系建设:

——结合茶陵的实际情况,引导药品经营零售企业与优势品牌连锁企业加盟连锁,形成连锁体系。

——开展“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和GSP认证跟踪检查。

5、其他

——加强药品市场监管,确保无监管盲区和重大假劣药品案件发生。

——建立药品安全信用制度和监管档案(建档率100%)。

——全县所有的涉药单位,实行“顺差定价法”并明码标价。

——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农合”有机结合。

(三)效果上公众叫好

1、药品市场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行为规范。

网范文篇4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加入_________成为_________网员单位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条合同内容

甲方支付入网费后,成为_________平台网员单位,乙方为甲方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第二条金额及服务期限

一、合同金额:_________元整(人民币_________元整)。

二、付款方式:甲方应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三、合同有效期暨服务期限: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合同期限届满,是否延长由双方友好协商后重新签订合同。

第三条权利义务条款

一、甲方权利

1.甲方向乙方付款后有权及时获得_________网员密码,通过网员密码使用_________平台办公功能。

2.甲方可通过_________平台和查询各类信息。

3.在_________今后组织的所有培训、研讨、出版、信息及电子商务活动中,甲方可享受乙方相应优惠的权利。

4.甲方有权免费获取乙方给予的一个电子信箱。

5.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但乙方不退还甲方已交费用,乙方在甲方所交费用服务期限内保留甲方网员权利。

6.合同有效期内,甲方有权书面申请乙方暂停信息服务,已交费不退还,但乙方应延长相应服务期限。

7.甲方可参与新会员的推广活动,并享受乙方规定的优惠待遇。

8.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免费的非现场技术支持,或要求乙方提供有偿的现场培训支持。

二、甲方义务

1.甲方须真实地填写入网申请表,并提供其有效的身份证实。

2.甲方须遵循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得失实的、有歧视的信息,甲方不得有以下行为:

(1)攻击政府、、危害社会言论;

(2)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侵害他人的商业机密或侵犯他人的隐私权等其他个人权利;

(3)利用本网址传送、分发、储存属于诽谤、淫秽、威胁、辱骂性的材料。

3.甲方有按时付款的义务。

4.甲方有按国家散装水泥办公室的要求安排相应工作、及时提供其所在地信息的义务。

5.甲方网员身份不可转让,甲方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其在_________平台上的唯一身份证实,如须变更,在提供相关的证实文件后可以更改其注册资料。

6.甲方必须按照协议要求使用_________,假如甲方违反了_________使用规则,乙方有权视情况给予暂停使用的决定,并不延长相应服务期限。

三、乙方权利

1.乙方有要求甲方提供真实资料并加以核实的权利。

2.乙方享有对甲方所提供信息的决定权,对不真实、真实性不确定、涉及损害他方利益的信息有权不予,或延后。

3.乙方有在双方约定的传播范围内甲方所提供信息的权利。

4.乙方有要求甲方按时交付服务费的权利,在甲方没有按约定交纳服务费时,有权暂时停止对甲方的服务,收取服务费及相应利息。如甲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仍不补交,乙方有权解除合同。

5.甲方必须保证不能以任何方式授权任何第三方以网员的身份使用_________平台,如甲方违反此约定,应当立即停止违约行为并对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四、乙方义务

1.在甲方支付入网费即首年服务费后,乙方须在甲方款项到达乙方帐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为甲方提供使用名称及密码。

2.乙方须将甲方入网申请表中填写的内容纳入网员数据库。

3.乙方须遵守甲方书面要求的对所提供信息传播范围的限制。假如甲方没有书面要求,视同该信息没有传播限制。

4.乙方保证_________功能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并及时提供免费的非现场技术支持和使用指导。假如因乙方原因致使_________平台连续一个月内无法正常运作,甲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退还剩余月份的信息服务费,或要求乙方延长相应服务期限。

5.乙方须保证信息更新的及时性。

6.乙方须保证承诺的服务项目,为网员提供免费和优惠的服务。

第四条风险及责任承担

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乙方出现无法克服的实施障碍,致使合同不能完全履行或不能履行的,该风险由各自承担。

二、如非乙方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及时履行合同,则乙方不承担责任。

三、如甲方有从事上述二/2条款中的任一种行为,乙方均有权对其停止服务,并追究其违约责任。

四、对甲方泄露其用户名及密码,答应任何第三方以其名义使用_________平台的行为,乙方有权对其停止服务,并追究其违约责任。

五、在有效服务期内,因乙方与第三方合作、_________名称变更等事由,甲方同意乙方可以将其权利和/或义务转让给相应的乙方权利/义务的承受者。

六、如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全部或者部分免除违约责任。如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双方均有权解除合同,但承受不可抗力一方必须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实。

第五条免责条款

一、乙方并无随时监视_________.net.cn,但保留对其实施实时监视的权利。对于他方输入的,不是乙方的材料,乙方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方必须对其材料的格式、内容的真实性负独立责任。

二、对于其他网址链接在_________的内容,乙方概不负法律责任。

三、乙方只是对甲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合理性审查,乙方不对此内容负保证责任。甲方应合理使用_________的各种服务功能,对其在_________上的言论及各种行为负责。

四、甲方使用乙方提供的商务信息时,须运用并依靠自身的技能来判定风险,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六条安全条款

一、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名称及密码只答应甲方使用,甲方负责将密码保密。如名称或密码丢失被盗,甲方须立即通知乙方,由乙方取消原密码,重新设置新密码。

二、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更改或取消甲方现有密码。

三、甲方不得有以下行为:

1.接触未经许可的数据或进入未经许可的服务器或帐户;

2.没有得到许可,企图探查、扫描或测试系统或网络的弱点,或者破坏安全措施;

3.企图干涉对用户及网络的服务,包括,并不限于,通过超载,邮件炸弹或摧毁等手段;

3.未经乙方许可,发送促销、产品广告及服务的E-mail;

4.伪造TCP/IP数据包名称或部分名称。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网范文篇5

大禹治水运用了“导”的方法,这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可以建立网络兴趣班开设网络活动课,将素质教育的阵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到学习和创造当中去,让学生从被动的沉溺在营业性的网吧里接受各种信息转为主动的将精力用到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或利用网络学校学习各学科知识,如网上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等。

另外,通过一些正面的例子,如重庆市一位中学生潜心学习网页制作,后被一公司聘为总经理的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在在网络上有很多网络知识竞赛,其奖品也十分丰厚,可以鼓励和训练学生参加。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定期举行FLASH设计大赛,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出来;又如建立学校网页,让学生承担部分专栏的网页制作。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充分地获得成就感。

二、要以“堵”为辅,“堵”术高明

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主要采取的是一种“缚”的方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方法,通过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如不给零用钱,不准出家门,甚至有一位家长为了防止儿子逃出去上网,将自家的防护栏改装成笼子,自己有事外出时就将儿子锁在笼子里。这种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一方面网络的有其进步的作用,禁止孩子上网会使孩子接受不到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孩子这方面知识十分欠缺,使教育没有面向未来,不利于孩子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同时,这种大家长式的作风很难作到以理服人,近乎“残忍”的方式会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主、平等、诚信的育人氛围的必然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就会与师长更难沟通,就越是要向着反方向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借鉴鲧治水的办法—堵,作为“导”的辅助。“堵”表明了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态度,有利于让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堵”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堵”好比是防洪的堤坝,“导”好比是畅通的河道,“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但是,“堵”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何堵呢?

首先要堵住恶流的源头,通过健全网络法律的建设,来保证网络的正常秩序,目前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一部完善的网络法规,网络秩序主要是依靠道德的约束力来维持。作为孩子的师长,除了呼吁加速网络法制的建设外,要利用自己的威信,严正地向孩子申明上网的最基本原则:不准主动地查找、浏览不健康内容,即使被动地收到不健康内容也要做到“非礼勿视”。否则严惩。

另外,在技术上进行必要的堵,就是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过滤,使孩子们免受毒害。如国家安全部监制的“学生浏览器”,能有效的将大多数不健康的内容屏蔽于浏览器之外,北京也建立了19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净土。另外,可以运用一些防止青少年免受不健康侵害的软件,如:《护花使者》,同时,在WINDOWS系统的开始/设置/控制面板/INTERNET属性/内容.分级审查中,分级功能可分别从暴力、裸体、性和语言四个方面进行四个级别分级限制,还可以在许可站点设置任何时候都可以查看或无论如何分级都不可以查看的站点。

三、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卫生老师、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的教育指导工作。除了利用《健康课》或《生理卫生课》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外,可以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播放幻灯和电影等方式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同时,可以开设青春期教育的家长培训班,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这样,孩子掌握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性知识,就会获得免疫力,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成长为体魄健全的人。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日趋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开始萌动和发展,同时,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走极端。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其社会压力,也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如渴望友谊、渴求被了解、被尊重,希望获得成就感。一些孩子(如一些后进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败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藉慰,往往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甚至可以利用QICQ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从成都电子科大制作网络虚拟主持人“江灵儿”的创意得到启示,虚拟一位能够被孩子们喜爱和信任的“知心小姐姐”,其幕后工作则由广大的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由于QICQ是一种利用对话框(也可以进行语音聊天)进行非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彼此都是陌生人,交谈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隐私被曝光的顾虑。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敞开心扉,教育者则较容易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并开出良方。于是,当“知心小姐姐”被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时,几句善意的劝告可能会胜过平时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

网范文篇6

1.1可用性

网络系统的可用性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要随时随地能够为用户服务,要保障合法用户能够访问到想要浏览的网络信息,不会出现拒绝合法用户的服务要求和非合法用户滥用的现象。计算机网络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合法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随时随地的网络服务。

1.2完整性

网络系统的完整性是指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因为任何原因,发生网络信掺入、重放、伪造、修改、删除等破坏现象[1],影响网络信息的完整性。通过信息攻击、网络病毒、人为攻击、误码、设备故障等原因都会造成网络信息完整性的破坏。

1.3保密性

网络系统的保密性是指网络系统要保证用户信息不能发生泄露,主要体现在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是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指标。保密性不同于完整性,完整性强调的是网络信息不能被破坏,保密性是指防止网络信息的发生泄露[2]。

1.4真实性

网络系统的真实性是指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操作的不可抵赖性,任何用户都不能抵赖或者否定曾经对网络系统的承诺和操作。

1.5可靠性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网络系统要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稳定的完成网络用户指定的任务和功能,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

1.6可控性

网络系统的可控性是指网络系统可以控制和调整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能力,为了保障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网络系统管理者有必要对网络信息进行适当的监督和控制,避免外地侵犯和社会犯罪,维护网络安全。

2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2.1防火墙

防火墙是指管理校园网和外界互联网之间用户访问权限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设备[3],防火墙处于校园网和外界互联网之间的通道中,能够有效地阻断来自外界的病毒和非法访问,能够有效地提高校园网的网络安全。防火墙可以有效拦截来自外界的不安全的访问服务,同时还可以对防火墙进行设置,屏蔽有危害、不健康的网络网站,降低校园网的安全危害。另外防火墙还可以有效地监控用户对校园网的访问,记录用户的访问记录,保存到网络数据库中,可以快速统计校园网的使用情况,在分析用户访问记录如果发现用户的操作存在安全问题,防火墙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的这个非法操作,防止校园网内部信息的泄露、另外,防火墙可以和NAT技术高效地结合起来,用于隐藏校园网的网络结构信息,提高校园网的安全系数,同时防火墙和NAT技术的高效结合很好地解决了校园网IP不足的情况,提高了校园网的运行效率。防火墙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完善了校园网内部的网络隔断,即使校园网发生安全问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问题扩散的速度和范围。防火墙在校园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阻断来自外界互联网的安全侵害,但是防火墙不能阻止校园网内部的安全问题,不能拒绝和控制校园网内部的感染病毒。

2.2VPN技术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应用,通过VPN设备将校内局域网和外部的互联网连接起来,可以提高校园网的数据安全。VPN服务器经过设置后,只有符合相应条件的用户经过连接VPN服务器才能获得访问特定网络信息的权限,拒绝校园网内用户的危险操作。VPN技术可以实现用户验证,通过验证校内网用户的身份,只有符合条件的授权用户才能连接到VPN服务器,进行相关访问。其次实现校园网数据加密,VPN技术可以将通过互联网通道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这些信息。再次实现校园网密钥管理,通过生成校园网和互联网的基本协议,提高校园网的可靠性。并且VPN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不需要安装VPN的客户端设备,降低了校园网安全管理的成本。通过VPN技术,校园网络管理员可以对校园网内用户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校园网络故障点,进行远程维护,提高校园网维护管理能力。

2.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可以检测校园网络中一些不安全的网络操作行为,一旦检测到网络系统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和未授权的网络操作,就会发出网络报警信号。入侵检测技术可以自动分析校园网络的用户活动,检测出校园网中授权用户的非法使用和未授权用户的越权使用[4]。入侵检测技术还可以监控校园网络系统的配置情况,检测出系统安全漏洞,提醒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维护。另外,入侵检测技术在识别网络攻击和网络威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且拒绝和处理网络攻击入侵行为,结合发现的网络攻击模式,检测校园网系统结构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提高校园网的数据完整性,进行系统评估。

2.4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用来控制校园网用户的非法访问和非法操作,用户想要进入校园网,首先要通过访问控制,经过验证识别用用户口令、户名、密码等,确定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校园网的权限,当用户进入校园网后,就会赋予用户访问操作权限,使校园网络资源不会被未授权用户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

2.5网络数据恢复和备份技术

校园网中的网络数据恢复和备份技术,可以防止校园网信息数据丢失,保护校园网重要信息资源。网络数据恢复和备份技术可以实现集中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对整个校园网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备份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校园网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网络备份设备实时监控校园网络中的备份作业,结合校园网的运行情况,及时修改网络备份策略[5],提高系统备份效率。校园网管理员可以利用网络数据恢复和备份技术,定时对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备份,这是网络管理重要环节。校园网的备份系统可以在用户进行校园网访问时,建立在线网络索引,当用户需要恢复网络信息时,通过在线网络索引中的备份系统就可以自动恢复网络数据文件。网络数据恢复和备份技术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归档管理,通过时间定期和项目管理对网络信息数据进行归档管理,在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数据备份和储存格式,使所有网络信息数据在统一格式中完成长时间的保存[6]。

2.6灾难恢复技术

校园网中的灾难恢复主要包括两类:个别数据文件的恢复和所有信息数据的恢复。当校园网中的个别数据文件恢复可以利用网络中备份系统完成个别受损数据文件的恢复,校园网络管理员可以浏览目录或者数据库,触动受损数据文件的恢复功能,系统会自动加载存储软件,恢复受损文件。所有信息数据的恢复主要应用在当发生意外灾难时导致整个校园网系统重组、系统升级、系统崩溃和信息数据丢失等情况。

3结语

网范文篇7

1系统建设情况

地区电网在建设“网上电网”系统时需遵循公司信息化架构,设计发展业务统一集成服务总线,沉淀公共功能和共用数据,提供发展业务和数据两类公共服务,开发网上规划设计、网上计划投资、网上项目管控、网上统计分析、网上诊断评价、网上协同服务等六大类功能集群,定制面向各专业的多业务场景工作平台(简称“126N”架构),辅助各层级发展业务人员全过程智能决策,实现信息全统一、业务全支撑、能量全监控。地区电网的“网上电网”体系结构如下图1所示。地区电网的“网上电网”系统建设目标可简要概括为“一张图、一张网、业务平台、创新示范”,具体阐述如下。(1)完善电网一张图。聚焦打造一张全景导航、图数交互的多维电网地图,深化电网图形展现形式与图数治理,拓展多规、环境、实景等图层资源,通过构建“一张网+多图层”多维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可视化服务能力。(2)健全数字一张网。着力打造全息数据、融合贯通的数字孪生电网,依托数据中台建设,推进跨专业多系统数据融合,强化数据匹配贯通,深化数据治理和质量提升,实现数据价值赋能业务应用、业务应用释放数据价值。(3)打造发展业务一平台。全面深化“网上电网”在线应用,提升智能规划、高效前期、精益计划、精准投资、自动统计、公共应用等业务场景实用化水平,打造全景导航、全息数据、全程在线的规划作业平台,实现发展业务单轨线上运转。(4)融合业务需求,全面推进创新示范。围绕“网上电网”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实用化,高标准打造石家庄正定综合应用示范区,全面推进“网上电网”+电力全景驾驶舱、“网上电网”+电网资源管理、“网上电网”+阳光业扩、“网上电网”+同期线损、“网上电网”+经营全要素分析等场景功能示范应用,率先实现规划、前期、计划、投资、统计等发展业务全面线上应用。“网上电网”的建设重点涉及电网拓扑、源网荷设备统计以及各类实测数据的集成、接入和治理工作,实用化则是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统一设计开发、统一部署实施、统一深化应用、统一协同规范、统一进度管控”的思路,全面开展系统实施、业务应用、综合示范、系统优化、流程规范等各项工作。石家庄地区电网于2020年启动网上电网的建设工作,从发展专业入手,将地区电网搬上网,打通供电公司各专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集成,利用地图导航功能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在线化、可视化的作业平台,实现智能规划、高效前期、精准投资、精益计划、自动统计和协同服务。同时,通过场景化、模块化的方式将电网诊断-规划-接入-建设-运行-评价等全环节业务嵌入统一平台,支撑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全流程线上作业,真正落实“业务一条线”,推动网上规划电网,网上建设电网,网上运营电网。跨专业大量业务数据的集成和融合是“网上电网”发展业务应用的基础,数据质量是影响“网上电网”系统应用成效的关键,随着建设范围与集成数据的不断扩展,问题数据与治理任务难度明显升高,且由于问题原因、治理主体逐步多元化,管控难度也将进一步增加。因此,石家庄供电公司制定专业数据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坚持“源端治理、源头解决”的工作理念,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专业数据治理协同工作机制,推动问题数据“清单化、任务化”,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与时间要求,建立闭环销号机制,督促相关方及时开展数据质量问题整改工作。作为承载发展系统新业态、全业务的新一代平台,“网上电网”系统具有“边建设、边开发,边实施、边应用”的建设特点,保持高质量建设水平兼顾适应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

2系统应用情况

石家庄地区电网在力保高质量完成“网上电网”系统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建设与公司实际及专业需求的紧密衔接。融合“网上电网”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将专业工作设置为典型应用场景,推进系统的实用化。(1)应用“网上电网”助力社会经济发展。2021年初的疫情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石家庄公司充分利用电力数据真实性高、价值密度大的优势,编写“电力看发展”报告,助力政府分析决策。借助同期电量大数据,分析石家庄全市总体用电、产业用电、行业用电等情况,并着重选择当下政府重点关注领域深入剖析,全面展示城市运行现状。(2)开展“迎峰度夏”分析诊断。借助“网上电网”的网格化规划、同期电量监测、网上诊断分析等功能模块,组织各县公司应用“网上电网”开展“迎峰度夏”分析,完成电网现状问题诊断、发展需求预判并形成解决方案,提升投资精准度。(3)合理开展配变轮换。组织各县公司通过“网上电网”现状电网诊断功能-异常表征诊断结果,查询本公司轻过载配变,跟踪配变负荷及所带用户情况,认真梳理,开展单位内部深度挖潜,对可调换的配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调配,大幅提高配电网投入产出效率,缓解迎峰度夏负荷激增压力。(4)提高可研方案制定效率。利用“网上电网”源网荷设备统计,图表并用展示企业数及负荷的增长趋势,分区分片比较电网建设必要性,统筹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支撑秋检预试方案。借助“网上电网”系统指标看板-配电线路运行情况多期负荷特性,总结用户用电习惯,合理制定停电计划,最大限度降低停电检修对用户的影响、减少负荷损失,优化秋检预试方案,推动提质增效工作上台阶。(6)助力营配调贯通工作开展。通过年报-图数核查,对2020年及2019年年报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分析不合理数据产生原因,提高了“网上电网”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营配调贯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以上6种应用场景体现了应用“网上电网”系统规划电网、建设电网、运营电网的过程。

3系统应用的创新点及效益

(1)社会效益。“网上电网”可进行分地区、分行业电量日监测数据分析,便于政府部门重点了解相关行业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做好相应服务决策。例如助力政府推动县域环保治理工作,通过电量监测,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进行监督,为地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违规生产企业明细,支撑相关执法工作开展。另外,企业的电力指征数据还能为供电公司预判企业的用电需求提供依据,便于精准提供用电服务。(2)管理效益。县级供电企业依托“网上电网”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只需从系统自动提取数据即可,不需多方向线下收集数据,而且数据从源端系统集成,减少了人工报表的误填报问题,也可避免初学人员分析不得要领,并且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分析报告,统一了分析模板和图标,便于各级单位汇总分析。通过“网上电网”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可有效缩短分析时间3到5天,做到了准确高效,省时省力。(3)经济效益。“网上电网”能够助力配电线路线损治理,提升地区电网供电的经济效益。技术线损大的设备其相关电力指标是相互联系的。石家庄地区电网充分利用“网上电网”的功能模块,综合了图形拓扑、设备诊断分析、负载率监测、负荷及电源分布、电量展示、线损展示等功能的有利条件,通过关联分析、可视化展示,准确研判高损线路并提供治理方案。石家庄地区电网通过“网上电网”系统的辅助,完成了多条高损线路改造,高损线路线损降至经济运行区间,损失电量大幅减少,降损已取得明显效果。

4结束语

网范文篇8

时间:2003-9-25作者:秩名

1

查阅20世纪90年代文化史的关键词,"网络"肯定是一个发烫的词条。这个词犹如一阵旋风冲入90年代,俨然代表了某种强大的历史力量。因特网于1991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解禁;(1)至少在当时,没有多少人预见到这个揭幕仪式如同开启了潘多拉盒子。事实上,计算机网络已经默默地存在了二十余年。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络――于1969年秘密问世。然而,解禁之前的计算机网络不过是一项保密的军事技术隐藏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办公大楼。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历史青睐,那么,如同许多有趣的发明那样,因特网的意义也只能封锁在技术范畴之内。

突如其来的历史青睐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涉及了众多方面。迄今为止,"网络"这个概念业已成为划时代的标志之一。谈论人们置身的时代,网络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词汇――"信息时代"的主体部分离不开网络的组织。网络的意义远远地突破了技术范畴而介入了经济、文化乃至一个社会的民主政治;按照某些人的预计,网络会在相当程度上改造传统的社会制度。换言之,网络似乎正在赢得某种万众瞩目的特殊位置。

这种荣耀为什么姗姗来迟――为什么如此伟大的发明竟然沉寂了二十多年?在我看来,网络所产生的深刻震撼不仅源于一系列既有的技术指标;现今人们认定的网络的历史意义无宁说是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被制造出来的。历史似乎正在临近一个巨大的转折,一批高瞻远瞩的思想家纷纷发表种种惊世骇俗的预测和历史构思。从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到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系列新的历史目标逐渐浮现。网络被组织到这幅图景之中,并且委以重任。不长的时间内,网络被描述为未来的经济形式和文化形式,进而与民族国家的基本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一些人甚至不无夸张地断言:"是否加入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历史的必然。"(2)如果说历史进化论乃是许多人擅长的论证逻辑,那么,网络与历史进化论的理论联姻已经表明了这项技术发明所拥有的文化政治身价。网络是历史的必然――这种描述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网络具有了显赫的公众形象。一时之间,网上冲浪、雅虎、网吧、电子邮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听说过悬浮列车或者哈勃望远镜情有可原,即使没有上网的人也必须意识到,网络代表了时代的前沿,对于网络一无所知即将被未来的历史所抛弃。

这些认定的成型需要一个强大观念体系的复杂运作。这个观念体系不仅包含了未来历史的阐述,同时还包含了对于网络历史位置的阐述。换言之,这些阐述必须将网络的涵义融洽地纳入一套历史理论,并且成为一块举足轻重的拱石。这个意义上,这个观念体系的运作不仅是向人们许诺无纸办公、远程教育或者改善图书馆设施,以上阐述必须产生莫大的煽动性从而赢得巨额的投资,或者说服权力机构给予制度性的庇护。这一切显然会遇到有力的质疑。因此,以上阐述还必须包含抵御种种质疑的防线。

我将这个强大的观念体系以及种种阐述称之为网络的话语。事实上,这些阐述业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话语漩涡。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这个主题的狂热令人惊讶。如同比尔·盖茨形容的那样:"报章杂志竞相撰文,电台电视群起喧声,还有大小会议漫无边际的臆测,真可谓无休无止。近几年来,不论在计算机行业内外,人们对于这个题目一直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兴趣。这种兴趣所到达的范围,不仅己超越发达国家,甚至超越了数量庞大的个人计算机用户。"(3)不言而喻,网络的话语线索纷杂,歧见丛生。"网络"在种种相异的形容之中犹如千面郎君。现在,我试图分析的是,网络的话语资源是由哪些主要方面构成的?

2

汉语译著之中,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与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无疑是网络话语的两本早期启蒙读物。对于年轻一族以及某些精英圈子,谈论这两本著作无疑是一种必要的文化时髦。

对我而言,比尔·盖茨《未来之路》所赢得的声誉超出了想象。这部著作包含了很强的自传意味,比尔·盖茨的未来设想很大程度地交织在自传内容之中。这部著作乐观地作出了一系列形象的预言:信息高速公路必将制造出某种更有魅力的生活。或许必须承认,《未来之路》并没有提出太多的重要观点。先进的通信系统穿透了国界的铁幕,国与国之间更加相似;信息高速公路将对政治产生独特影响,政治家可以立即看到公众意见的调查,人们可以使用袖珍计算机投票;信息高速公路可能增进一个国家公民对于邻国的了解,因此缓和紧张的国际关系(4)――比尔·盖茨的这些描述无非是一些合乎逻辑的猜想,人们很快就耳熟能详。

在我看来,《未来之路》令人瞩目的原因在于,这部著作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偶象。比尔·盖茨是一个技术专家,同时又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计算机商人――他所领导的微软公司出产的是技术商品。许多人的心目之中,一张娃娃脸的比尔·盖茨已经变成了一种当代英雄的伟大化身。他在自传之中告诉人们,技术如何敛财。著名的微软公司仅仅占有一幢小小的楼房,但这家公司却制造了巨额的财富――比尔·盖茨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首屈一指,富可敌国。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现今,资本己将世界市场瓜分完毕;资本的运作是财富增长的决定方式。一种严密的财富分配机制业己在市场体系之中形成。如果不是偶然的运气,没有人还能赤手空拳赢得一片江山。然而,比尔·盖茨的身世却雄辩地表明,仅仅依赖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可以改写命运。这表明,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开始为网络英雄的个人表演提供了驰骋的疆场。个人的智力成为一种新的资本与货币资本分庭抗礼。按照比尔·盖茨的自述,他的种种成功都在饶有趣味的创造之中发生。比尔·盖茨的功成名就象征了某种历史机遇的真正降临。更早一些时候,只有一些著名的运动员可能凭借自己的身体打入商品世界。对于街头那些穷小子说来,只有个人的身体是他们的潜在幻想。激烈的体育竞争是他们实现致富理想的唯一希望。迈克尔·乔丹、马拉多纳和泰森均是因为体育而一夜成名,从贫穷的阶层脱颖而出。现在已经到了智力担当传奇故事主角的时代。技术产业的利润以及飙升不巳的网络股让乔丹们望尘莫及。这个意义上,比尔·盖茨代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突破――我相信,这是《未来之路》无言的魅力。事实上,尾随比尔·盖茨之后一系列相似的故事――例如杨致远和雅虎、张朝阳与搜狐以及硅谷种种传奇式的发迹――无一不在重现智力与财富的互动关系以及神奇的致富速度。人们逐渐明白,网络是一代技术精英的冒险乐园。也许,现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还会对《未来之路》的美妙想象惊奇不置。种种神话气氛逐渐消散之后,这个行业的真实主题开始赤裸裸地浮现。网络已经顺利地踏入了资本、市场的运行轨迹。这一切拥有一个美妙的名称:新经济。2000年4月7日的《南方周末》推出"IT群英会"专版。这个版面领衔的大标题即是真实主题的写照――《比一比IT精英看谁钱多》。

相对地说,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更富有理论意义。这部著作反复地告诉人们的是,人们即将遭遇的比特世界与传统的原子世界具有哪些重大差异。尼葛洛庞帝认为,数字化生存必将出现四个改变人类生活结构的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与赋予权力。(5)显而易见,这四个特征更为投合尼葛洛庞帝的政治理想。

在尼葛洛庞帝看来,只有在网络出现之后,传统的中央集权才会真正解体。电脑之间随机连接而形成的网络无形地废除了"中心"位置,这是机器制造的民主。他在《数字化生存》之中解释说:

长时间以来,分权(decentralism)的观念倍受称道,但是实际去做的时候,却寸步难行。互联网络提供了全球性的交流通道,可以不受任何新闻检查的钳制,因此特别盛行于像新加坡这种新闻自由很少、而网络却无所不在的地方。(6)

分权的后果必然是,个人享有更多的自由。这即是尼葛洛庞帝心目之中的后信息时代:"这里的个人化,不仅仅是指个人选择的丰富化,而且还包含了人与各种环境之间恰如其分的配合。其间,机器扮演的角色是使这种配合能够接近过去没有机器时的自然与和谐。这就要求机器对人的了解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不相上下。人不再被物役,而是物为人所役。在科技的应用上,人再度回归到个人的自然与独立,不再只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单位。"(7)后信息时代的大众传媒帝国逐渐瓦解。传统的传播媒介――例如广播、电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信息的强制性播放,不论人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甚至形成信息的暴力。网络与传统的传播媒介不同,比特远比原子善解人意;它们将按照个人的独特需求分门别类地进入一个个家庭。这意味了智慧从传播者那里转移到接收者这端。不久的未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挑选电视节目,甚至广告也会变得非常个人化,以至于人们无法分辨广告与新闻。(8)无疑,尼葛洛庞帝同时将这种网络的结构想象为政治结构:"因为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9)

显然,尼葛洛庞帝期望网络有助于填平贫富悬殊的巨大鸿沟。在他看来,传统的阶级范畴开始过时了。新的一代将从数字化的环境之中脱颖而出,网络的特殊结构可能使他们摆脱传统的偏见而产生某种新型的亲善关系。尼葛洛庞帝不相信这种担心:"社会将因此分裂为不同的阵营:信息富裕者和信息匮乏者、富人和穷人、以及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他宁可认为,"文化差距其实会出现在世代之间";"社会的、种族的或经济的力量都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代际差异才真正举足轻重。现在,年轻人是富有者,而老年人是匮乏者。"(10)孩童远比他们的父母擅长生存于网络社会之中,阶级冲突被代际的差距所替代。这肯定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政治局面。有趣的是,尼葛洛庞帝已经将他的网络社会学扩大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的下一代同样自如地生存于数字化环境之中;事实上,物理空间对于网络生存无关紧要。的确,物理空间是民族国家的存在基础;民族国家的政权边界设立于物理空间之中。然而,这一切也将遭到网络的挑战,"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11)

比尔·盖茨宣称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尼葛洛庞帝也宣称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们都对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化生存给予乐观的描绘。可是,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又有多少理由轻信这些许诺?这样,我想转向另一本著作――刘吉、金吾伦等著的《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

3

酒井直树曾经犀利地指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并非一个单纯的纪年顺序,这个顺序始终是与地缘政治结合在一起的。地缘政治的意义上,现代性往往意指西方模式;非现代性通常被视为非西方的概括。(12)这个巨大的理论陷阱暗示了现代性话语对于非西方国家的压抑。网络话语的出现某种程度地扰乱甚至解除了上述的对照关系――网络话语之中,发展中国家似乎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显然,发展中国家决不会轻易地放弃信息时代抛来的缆绳。《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这部著作的绪论之中,作者引述了"跳越发展"之说――历史的巨大转折仿佛造就了一个重新定位的时机。发展中国家意外地发现,它们竟然被甩到了前列:

……这次信息高速公路可谓全球响应。发展中国家也大有可为,而且还具有某些比发达国家更有利的优势。例如,像美国通信电缆早己遍布全国,要更换成光纤需资金7000亿美元之巨,发展中国家就没有这种历史负担了,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跳越发展"。(13)

《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这部著作代表了较为权威的专家观点。人们可以察觉,《未来之路》或者《数字化生存》对于网络时代生活情趣的大量描述已经退出视野,民族国家的经济地位正在作为一个重大主题得到了反复的论说。如果说前者更像是发达国家的奢侈想象,那么,后者才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问题。换一句话说,即使网络时代也无法更改一个持续己久的传统:民族国家是一个远比个人重要的利益单位。

这个意义上,尽管《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重述了网络的信息自由,重述了赛柏空间对于权力与等级制度的拒绝,重述了网络对于个人的解放,(14)但是,这部著作的焦点始终集中于网络象征的历史转折以及民族国家的历史机遇。的确,根据历史的必然逻辑谈论民族国家的命运,这是同样是一个由来己久的论证传统。

《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如此界定近代的历史阶段特征: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则将是信息网络的时代。(15)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即是所谓的知识经济:"尽管所有经济制度都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但以往未被计入成本,只有信息化时代,这种资源才成为主要资源。它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无限制的’创造。知识取代资本:人力资本比货币资本更重要。"(16)因此,现今规定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黄金、货币和土地均己陈旧,权力和财富的新基础是思想、技术和通信――即信息。这部著作引述了德鲁克的观点:16世纪18世纪,资本和技术并不稀奇;重要的是它们扩散的速度和范围。这种扩散导致了工业革命,并且使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网络时代的信息片刻之间传遍全球,这必将制造另一场彻底的革命。就业结构上已经显示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农业就业逐步消失,制造业就业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比例上升,管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职业快速增加,形成以半技术性的职员和销售工人为主的白领无产阶级,如此等等。这些历史迹象向民族国家预示了传统逻辑的中断和种种崭新的可能。如何加入这个时代?未来的人们相会于网络之上――未来的口号是:谁不入网谁就不存在。(17)

尽管人们可以对技术的意义给予充分的想象,但是,历史的经验――同样必须提到历史――却告诫人们,必须克制乐观情绪。技术曾经是工业社会的助产士,然而,技术并未有效地缓解社会不公导致的冲突。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把网络表述为技术制造的天堂。这时,人们或许觉得,《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某些论点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作者论证了网络时代对于"人"的关怀:信息文明不仅表现为智力,同时表现为道德和审美;表现为人与各种环境――自然的与人工的――之间的和谐,"还表现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全球计算机网络使人们置身于彼此之间超越了国家、民族、地域和文化界限的、更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之中,也使全球成为一个整体。……它使我们经历更强烈的群体意识,要求人与人之间、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宽容,以理智的方法公正地解决争端,达到一致或协调。"(18)然而,至少目前为止,这种迹象并不明显。相反,网络时代的特殊对抗已见端倪――有人称之为"e体化"的焦虑:

……互联网这个好像从魔瓶中释放出来的技术怪物具有魔法般的力量,它也许会成为世界经济加速分化的催化剂。一部分被推向金字塔的顶端,而另一部分则逐渐边缘化,最终被世界经济甩出去也未可知。

……

"e体化"的新经济使技术新贵一夜发达、富可敌国,同时使另一些人产生沦为社会弃儿的危机感。

对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首脑充满焦虑。南非总统姆贝基说,互联网带来信息革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因为发展中国家不掌握技术和资本这两大关键因素。(19)

可以预料,网络话语内部一个隐约的分歧肯定会进一步明朗。这方面的争执必将日趋激烈:网络正在改变既定的游戏规则,抑或既定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网络?网络是进入大同世界的入口,还是制造了另一个竞争的空间?

4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者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的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20)――《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不无赞赏地引用了《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同时还在网络结构和技术可行性的意义上给予解释:

在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计算机都可以和其他的计算机通讯,无论它位于哪里。没有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特权;无论IBM公司还是美国总统在电脑网络空间中都不比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有更多的优势。权力、阶级、阶层甚至地理位置在电脑网络空间中都毫无价值,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中心,因而人与人之间也趋于平等,不再受等级制度的控制。虽然因特网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与资助下建立起来的,但进入90年代以后,它实际上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网络。权力分散也就成为电脑网络空间最基本的精神。(21)

显而易见,《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已经意识到网络空间对于解除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意义。尽管如此,个人主义的主题并没有在这部著作之中得到充分阐述――这部著作主要兴趣无宁是民族国家经济复兴。这时,吴伯凡的《孤独的狂欢》接过了这个主题;在他那里,这个主题是网络话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部分。

什么叫作"孤独的狂欢"?这部著作的封底打上这么一段话:

个人电脑造就的是一种崇尚少年精神、鼓励越轨、强调创造性的个人文化,它使中年期和更年期的文化返老还童,社会成员将像汤姆·索亚那样在不断的历险和寻宝中体会到了一种"孤独的狂欢"。

同时,人与人的交往抽象为机与机的交往,人类浪迹在虚拟的世界里,远离大地和尘土。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孤独的狂欢"。

吴伯凡曾经抱怨,中国的技术精英对于技术之外的文化内涵茫然无知。例如,这些技术精英就无法将电脑革命与嬉皮士文化联系起来。"中国的电脑技术人员太热衷于做’内行’了,太热衷于’主流文化’了,而没有意识到领导美国电脑’内行’和正规军的正是盖茨与尼葛洛庞帝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外行’和’技术牛仔’。"(22)吴伯凡再三强调一个事实:网络行业之中,孩子称王称霸。在他看来,个人电脑与其说是哪一个博学深思的学者发明的,不如说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玩"出来的。"’孩子’(我说的是没有未老先衰的孩子)总是喜欢新生的事物,他们本身就是新生的。相反,一个成人(我说的是孩子气已经脱尽的成人)总是喜欢安稳,喜欢既成的习俗,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习俗的一部分。"(23)毫无疑问,吴伯凡所说的孩子代表的是一种不可遏制的生机。

这部著作提到嬉皮士并非偶然。吴伯凡引勃兰德的观点说,网络不仅是技术专家或者那些没有灵魂的人的殖民地。这里的原则源于"60年代嬉皮士的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理念。"所谓的"电脑革命"与这批人的反抗精神息息相关。吴伯凡的想象之中,网络空间的嬉皮士即是黑客。这批人无法无天,不惧权威,犹如古代的江湖游侠。"黑客、准黑客、技术牛仔在这一国度里同时担当着政治家和持不同政见者的双重身份。黑客是电脑革命的革命家,但由于电脑革命是一场持续的革命,所以每一代黑客同时也都是匆匆的过客。"(24)从字义上考证,"’黑客’一词是英文hacker的音义两全的汉译。Hack有’乱劈、乱砍、碎尸、肢解’等义,hacker即’肢解者’、’捣毁者’。将’中心化控制’碎尸万段是黑们的基本企图。"(25)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黑客们对于美国国防部电脑系统的袭击无疑是挑战中心的象征性行为。

黑客的形象与那些成功的IT精英保持了很大的差异。与其说他们是在网络空间敛财,不如说他们刻意履行一种"黑客伦理"。黑客们伦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进入电脑的权利应该是不受限制的,而且为一切人所有。

一切信息应该是免费的。

在电脑上你能创造出艺术和美。

电脑能改进你的生活。

显然,这些黑客不是循规蹈矩的工程师,也不仅仅是技术型的"网络狂人"。如同吴伯凡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离经叛道包含了对于网络的某种政治、法律设想。(26)他们闯荡网络空间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是打破信息的垄断,让权力机构难堪。尽管多数黑客的最终逃脱不了被威胁、被制服、被擒获或者被收买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无政府主义主张以及他们那种来去无踪的神秘和诡异为网络空间制造了一种活跃而又不安的气氛。比尔·盖茨那种令人羡慕商业式的成功正在制造新的垄断;这时,黑客的存在从另一方面显明,网络空间保存了特定的自由精神。

孩子为王、少年精神、技术牛仔、黑客伦理――吴伯凡赞赏地将这一切称之为"美国的文化精神"。(27)不论这种解释是否勉强,人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美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电脑王国。然而,这并不意味了所有的美国人都对网络的狂热点头称是。即使在美国,人们也可以听到激烈的反对之声。考察网络话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时,我想转向一部美国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的著作《信息崇拜》。

5

《信息崇拜》一开始就用讽刺的口吻说:"在过去四十年中,信息在大众词汇中明显经历了由’废变宝’的过程。""它就与我们经济生活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结财团利益、政府和科学机构的纽带,最后被广告商和推销商用于说服顾客的花言巧语之中。"在西奥多·罗斯扎克看来,人们所以利用"信息"大作文章,这是由于"信息崇拜"的作祟。(28)由于某种话语的卖力操作,"信息"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为这个世界财富的首要源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显然,西奥多·罗斯扎克对于信息背后所谓的"知识经济"并不信任。他宁愿认为,这是未来学家与广告商共谋的产物。未来学家轻率地将信息形容为下一个世纪的主角,广告商则是把这种论调巧妙地纳入利润的生产:"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受到广告商的青睐,他们有力量把信息从兴趣变成需要,从需要变成必需。"人们的言论之中,信息已经与财富逻辑地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无宁说是话语的效果:"胡编乱造和唯利是图者已经用随意的隐喻、肤浅的比较、大量彻头彻尾的盅惑歪曲了我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和某种社会力量的突然崛起解释了他们为什么要作如此之举。"(29)或许,晚近网络股疯狂上扬与突然受挫某种程度地表明,这些话语可能利用"网络"这个概念制造了某种泡沫经济。(30)

西奥多·罗斯扎克看来,信息远不如一些人所吹嘘的那么重要。信息可能是一些废话,那些过量的、未经提炼和杂乱无章的信息让人们无所适从。网络空间垃圾信息的过度增长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种种没完没了的矛盾信息是制造混乱的漩涡。诗或者音乐远远不只是一些信息,荷马或者莎士比亚的身上永远存在某些计算机所不可企及的内涵。计算机的创作仅仅是一种拼贴游戏。报纸报道,计算机已经可以代替莫扎特作曲:人们事先将莫扎特的作品输入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分析找到"音乐语法"――即作曲家的惯用修辞,然后对于种种"音乐砖瓦"重新组合,这就是一件新的作品。可是,这种计算机生产线制造的产品更像是零件装配的悲欢离合罢了。(31)信息可以论证某种观念或者驳斥某种观念,但信息无法制造观念。现代科学几乎都是从为数不多的抽象思想乃至审美思想之中衍生出来的,这些科学论断并非信息处理的产物。"伟人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基本上不包括具体的信息。即便包含了一些信息,于今日看来也只是昨日黄花,而思想仍旧健在,依然是设制法律、确立计划、制定政策的坚定的理论基础,就是从未读过这些思想家的著作的政治家也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行事。"(32)许多专家将信息经济描述得神乎其神,然而,他们本身更像是信息经济的组成部分――这里,西奥多·罗斯扎克讥刺这些专家扮演的是计算机推销员的角色。

儿童天生地爱好计算机吗?西奥多·罗斯扎克宣称这是随意捏造的传言。同样可以称之为捏造的是,计算机是"最有耐心的教师"。这些捏造是为了拓清计算机入侵教育的通道。如果按照这些人对于教育的可笑描述,学生的"全部动作就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和重复敲击键盘。"这些话语共同盯住了一个目标:校园是计算机制造商垂涎不己的巨大市场。美国的大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它们在一九八四年总共在计算机上花了十三亿美元。它们计划到八十年代末花八十亿美元。较小的学校,如卡内基――梅隆大学(五千五百个学生),每年大约在新技术上花费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美元;而像密歇根大学这样的大学校(共三个校区,四万五千个学生)一年预算要达到五千万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一九八一年的一项研究中估计在一所五千个学生的大学全部装备计算机要花费三千万美元;这大约是建造一幢新大楼的费用。一所大学必须花一亿到二亿美元。这些投资不是一次性的。随之而来的是维修和操作费,以及不可避免的设备更新费,这些设备常常在准备使用时就变得落伍了。更令人鼓舞的是,学校控制着巨大的学生市场,汇集着未来的高收入的专业人员和白领阶层,他们典型的计算机消费者。(33)

西奥多·罗斯扎克承认,计算机网络曾经有过电子民粹主义的企图。一小批参加过反战运动的计算机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探讨信息的政治意义。他们认为,计算机的普及将对技术官僚的精英统治造成威胁。早期的计算机迷没有多少商品意识,他们身上充满了叛逆精神。可是,西奥多·罗斯扎克不相信信息可以带来民主的复兴――不相信"信息的即索即得能创造出更深层次的民主。"相反,他担心的是,"计算机的全部能力太容易被用来摧毁民主的价值。这一令人恐惧的用途正是源于被吹嘘成计算机最大本领的东西:集中和控制信息的能力,这也正是计算机系统的高效率和可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原因。"(34)这不啻于解构了一个迷信:信息自然地导向民主。总而言之,西奥多·罗斯扎克心目之中的信息时代乏善可陈:

不论信息时代的前景多么诱人,我们付出的代价从未超出过所得到的东西。对隐私的侵犯使我们失去了自由。选举政治的堕落又想使我们失去民主。计算机化的战争机器更是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威胁。假如这些责任可以归诸于计算机的错误使用,或许可以稍稍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然而,这正是那些发明了信息技术和在其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予以引导和资助的人渴望己久的目标。计算机是他们的机器,计算机的神秘性帮助了他们。(35)

从《未来之路》、《数字化生存》、《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到《孤独的狂欢》、《信息崇拜》,人们察觉到了网络话语的不同脉胳。当然,网络话语的兴盛首先表明了网络历史的正式开始。网络话语不仅是关于网络历史的描述和争执,同时,网络话语还制造了人们对于网络的期待。或许必须说,这些话语也是网络的历史。网络是由一批电子元件――例如光纤、芯片、硬盘、显示屏――构成的,但网络的真正运行必须更为广泛地依赖经济文化环境。网络话语无疑从属于这种环境的组成部分。这个意义上,不管网络还将创造什么样的历史,网络的话语必将是历史创造的参与者。

注释:

(1)参见刘吉金吾伦等《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310页

(2)郭良《网络创世纪·前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第一章第二节

(3)参见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版

(4)同(3),326、337、340页

(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269页

(6)同(5),187页

(7)同(5),见"译者前言"

(8)同(5),74、30、48、199页

(9)同(5),274页

(10)同(5),14至15页,238页

(11)同(5),238页,15页

(12)参见酒井直树的《现代性与其批判: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问题》,《学术思想评论》第五辑,辽宁大学出版社

(13)同(1),11页

(14)同(1),参见101、266、267、364等页

(15)同(1),47页

(16)同(1),52页

(17)同(1),参见170、56、401等页

(18)同(1),394页

(19)刘洲伟《全球化是福是祸?》,《南方周末》2000年4月14日21版

(20)同(1),278页

(21)同(1),269页

(22)吴伯凡《孤独的狂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5页

(23)同(22),39、43页

(24)同(22),68、69页

(25)同(22),71页

(26)同(22),72页

(27)同(22),40页

(28)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前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1版

(29)同上,16、40页

(30)近期网络股的突然受挫可参见2000年3月17日《南方周末》23版《新经济:泡沫还是革命》标题下吴敬琏的《要制度还是要泡沫》和姜奇平、方兴东的回应文章《致吴先生:别给网络泼冷水》以及4月21日《南方周末》27版《挤泡挤泡:知识英雄受煎熬》

(31)参见1997年10月15日《文汇报》10版的《电脑真能替代莫扎特吗》一文

(32)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80、104、153、154页

(33)同(28),42、47、55、50页

网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民主;新形式;不确定性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正在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政治生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有人将其作为代表制度和参与制度中政治弊病的潜在拯救者,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民主悄然兴起,但是网络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仍处在萌芽阶段,其前途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网络时代下的民主进程

就“网络民主”而言,最早就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网络民主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民主,而是在传统的民主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络这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主。它主要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借助于网络技术而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事务的参与和管理,并进而实现公民自身权利和利益的一种民主形式。

与传统的民主相比,网络民主具有一些先天优势,如参与方式的直接性,参与成本的低费用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传统媒体条件下的民主进程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通过网略,让公民更真实、自由的参与政治活动,网络民主保持了民主的最本质理念,并且更好地发挥应有效果,更彻底地体现这种理念,这正是是网络民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民主的核心所在。

在网络时代的民主进程下,社会公众不在仅仅将传统媒体作为其“输入”意见的唯一途径,网络媒体逐渐成为“输入”意见的另一重要的途径,同样政府也将网络作为其“反馈”信息的途径之—。但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传统媒体由于权威性更大,影响力更大,其评论往往对网络媒体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同时当另一种网络意见出现在网络上时,便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扩大其影响,可见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但网络媒体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也使得网络媒体在—定程度上获得了政治上的权力独立性,网络媒体也就成了社会公众,传统媒体和政府机构影响舆论,控制舆论的主阵地。

二、网络时代下的民主特征

1.虚拟性。网络民主一般是参与者以“虚拟人”的形式通过网络上的发帖,视频等手段实现民意的,随着信息的广泛传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会纷纷跟进,扩大其影响,从而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网络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关注是实现网络民主的关键。但网络信息要想成为网络的热点议题取决于传播信息的网络手段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

2.无权威化。在网略这个独立的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都不必担心受到压制而被追保持沉默或一致。网略民主的参与者“话语权”上是平等的。网络是一个非中心化的传播系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信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冲破了现实世界中人们身份的限制,这是与在传统代议制民主形式下的信息中心化传播系统最为突出的区别。另外,网络时代下信息实现了多渠道传播。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流动处于多元交互状态。网络民主的参与者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在网络上通过BBS,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工具进行交流,这样信息在网络中就形成了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互动关系,使得传统的信息控制手段很难起到效果。

3.非正式性。网络民主的组织是非正式的,传统民主形式一般要要有正式的组织和群体,而网络聚集则没有正式组织形式,更加可以不用固定某一现实场所的探讨问题,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公民可以没有顾忌的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并更加容易的找到与自己有着相同诉求的其他人,靠一定的利益诉求目的聚集在一起,形成某一利益团体,选拔代表,表达意愿,事件解决后就自动解散,所以主体分散且不稳定。

4.不对称性。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但传统权威部门的信息在网络中依然占据举要地位,虽说“小道消息”能引起网民极大的关注,最后导致政府介入。但从整体上看,权威部门还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另外,据《中国2009年互联网报告》显示10岁到29岁网民占了中国网民总数的62.8%,姑且不论这个年龄段的政治认知如何,单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到网络很大程度上偏向于爱好网络的人,网络技术对公众的限制,实际上是限制了民主的范围,使得网络民主成为了“少数人的民主”。

5.舆论效力化。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使得人们更加接近信息,知晓无法达到的地方发生的事情,让更多人们了解更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希冀得到政府的回应,是社会管理者逃避监督和困难变得十分困难。而现在网络的舆论效力已经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会自然而然的再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合法形式。另外,借助网络,政府部门可以准确了解大多数人的意愿和主张,顺应民意,合理行政,从而达到对公权力的制约。

三、网络时代下民主发展的不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强调: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民主。所谓人类普遍适用的民主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换言之,网络民主的产生不能带来所有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网络民主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很难成为一种有效的民主形式。

1.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网络民主尽管使得每个人参与民主进程有了可能,每个人能平等在网上浏览信息,信息,但这种平等只是机会上的平等,他们的参与能力仍让受到财产、教育、职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网络民主的参与主体具有很大的不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政治信息的不平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能有效的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政治信息,但没有经济实力购买网络设备并支付网络费用、没有能力应付复杂的计算机及网略技术的人,或者有经济实力但对网络没有兴趣的人能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些肤浅的信息、没有分析的信息、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高质量却很难读懂的信息。另一方面网络民主的参与者只局限于有实力使用网络的人。中国2009年数据为例,学生占了中国网民总数的31.7%,而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只占中国网民人数的1.6%,这种网略技术的限制使得网络民主的主体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无法体现多数人的意志。

2.信息的“爆炸”和“失真”导致网络民主的不可操作性。网络是个信息平台,里面存储着海量的信息,有些信息是正实可靠地,但也存在着大量虚假的信息,面对互联网的“信息风暴”,不论是网民还是政府官员很难驾驭这些信息。理论上社会公众作为信息的主要“输入者”是在获得了足够的政治信息基础上进行政治活动的,但是面对网络上海量的政治信息,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信息,更谈不上去消化这些信息的真假了。同时对于政府这个信息主要“反馈者”,面对海量的政治信息,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在他们看来。英特网“只不过是由几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像大班级的高中学生一样滔滔不绝的发表言论的电子大厅,但是对统治统治的政治结构没有实质的影响”。或者他们意识到了网络民主的作用,但是又害怕在做决策时依靠了错误的政治信息将会腐蚀这种民主形式。

3.互联网的技术性使其遭遇“黑箱”。对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而言,“黑箱”是指对信息的可操作性和垄断性。而且这种操作性和垄断性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并不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相反由于网络技术的复杂性,网络技术往往受控于现实世界的利益集团,其表现就是现实世界中经济势力对互联网的兼并和垄断,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兼并时代华纳公司,这次合并进一步说明了旧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两种独立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被极少数媒体巨头控制的网络和可能成为他们追求其自身利益的物质基础,这样,受利益集团控制的网络是很少实现民主的价值追求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全球13台顶级域名服务器中的10台,同时“互联网域名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1CANN)作为全球互联网的最高管理机构就坐落于美国洛杉矶,ICANN不仅负责分配域名,还控制着管理互联网主目录的所有根服务器。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优势将全球所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海底光缆和卫星将这些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网民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左右互联网舆论的走向,将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世界的大多数网民其实并并不知道他们所的信息正在接受其他人的核查。

网范文篇10

当前,我国在1000多所中小学已建成简单的以局域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500多所学校拥有校园网。网络不仅走民百姓,同时也闯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何利用校园网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使网上德育发挥其强大的优势,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现行的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问题是未能遵循情感领域的教育规律进行。比如:

德育工作形式陈旧,缺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将德育活动“拒之门外”。于是“接受”层次上的德育目标就难以实现。

德育内容空泛,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德育活动中,共性教育强,个性教育少,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而且学生不管理解与否,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各抒己见的机会,压抑了个性发展,因此,很难使学生作出反应。

德育材料来源落后,与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不同步,现代信息少,与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吻合。“学校教育”模式的德育工作多局限于课堂上,校园内,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不能感受到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体验不到德育成果的快乐,因此不能将社会的需要内化成自身修为的动力。

要消除这种种弊端,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地发挥巨大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德育阵地。通过网络促进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口头说教转化为精神沟通,增强德育的情境性、情感性。

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

由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在校园网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德育网站,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松原巨变:进入这个栏目,就可以领略到座落在松花江畔的这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城的美丽、神奇,可以看到未来松原的发展、壮大,置身其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会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理论学习:进入这个栏目,就可以阅读马列主义精典著作,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看到名人名家的精辟论述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模拟实验: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活动者在不同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如“的危害”、“竞争与合作”、“知法守法”、“道德警戒线”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把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结合了起来。

还有网上党校、世界之窗、知识竞赛、时事追踪、自我测试等栏目。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就可以直接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直接学习有关党的基础知识,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把枯躁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感性知识。克服了理论学习的僵化状态,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自我测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监控,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在校园网上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

三、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可以设立德育档案、学习体会、生活信条、理想风帆等栏目,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开发BBS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剖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国内外某一重大事件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

在闲暇时,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友,广纳善言,在消谴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五、利用E-mail作学生的思想工作。

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谈心理话,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理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

设立校长信箱,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校长交谈,这样既缩短了校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也克服了知德分离、智德分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