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4 17:31:56

网络课程教育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1

[Keywords]NetworkedEducation,TeacherTraining,OnlineCourse,DesignStrategies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在网上远程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网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藉此提出了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在实践层面上,作者在文章末尾提供了一个课程设计的范例。该范例吸收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育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不但是文中所提出的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更为网络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网上课程模型。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现在虚拟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校外模式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无缝连接新型教育系统。对于实力较强的学校来说,这种双重办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优势,现在国家鼓励重点院校开办网上远程教育是一个明智之举。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3.以多元载体为环境

网上教育不应该排斥其他媒体,特别是书本和光盘,可以作为离线学习资源。将离线资源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一是可以弥补目前网上中文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可以减少网络信息传输的负担,三是通过减少在线学习时间而降低费用。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网络、书本、光盘三位一体的学习媒体配置(图2)。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www.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

10.以电子学档为管理手段

网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和维护学员的电子学档来管理学习过程。电子学档可以包括学员身份信息、学习任务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电子作品选集等。

三、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为了便于示范如何运用上述原则来设计网络课程,笔者用自己承担的一门网络课程为例,在此展示此课程的基本结构(图3)。本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吸收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育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主要特点是:

(1)基于资源库的课程组织:这个课程按内容专题组织成为若干模块:各模块采取网页结构,并且与教学案例库、常见问答库(FAQ)、评价量规库、媒体素材库、参考文献库以及作业工具库相连接。

(2)基于电子学档的管理:本系统用电子学档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支持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

(3)开放式信息库结构:系统允许教师将优选的学员优秀电子作品上传至案例库,也可以将学员中提出的常见问题加解答后作为新的FAQ存入答问库。

(4)多向互动与合作学习:允许学员利用网上异步的及实时的通讯工具,与在线同伴合作学习,或者与在线教师和在线专家进行信息交流。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网络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由于这些研究和实践都属初步阶段,文中观点肯定有许多值得商权之处,仅作引玉之砖而已。

参考资料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2

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为国家、省、市、县、乡共五级,各级监管机构协调联动,共同负责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而在各级监管机构中,进行一线检查执法的基层监管人员是我们监管工作的核心力量。近几年,基层监管人员数量激增,但其监管技能高低不一,食药监管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势必要对基层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传统的食药监管教育培训采用面授的形式,受到培训资源、地域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现阶段基层监管人员迫切的学习需求,而网络教育的兴起,为基层监管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学习渠道。网络教育培训突破了传统面授教育培训的局限,可共享培训资源,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很好地满足了基层监管人员对培训的时效性要求。同时,网络培训这一模式也解决了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实现全员大培训目标的难题。与此同时,随着基层监管人员对于网络教育培训的使用逐渐加深,他们希望能有更加丰富的课程表现方式来展现培训内容,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快速掌握监管执法技能。因此研究基层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表现模式,明确不同网络课程模式的优缺点,希望可以根据基层监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匹配适合的课程表现形式,提升网络教育的培训效果,并为今后开发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提供建设方向。

二、现阶段网络培训课程主要表现模式

通过对食品药品相关培训学习平台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几种网络课程形式,包括普通视频课程、三分屏视频课程和微视频课程。(一)普通视频课程。普通的视频课程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通常就是教师讲授课程的实录,经过剪辑制作上线到网络教育培训平台,供学习者使用。这类网络课程制作最为简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的编辑,快速上线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习者使用学习。因此,此类网络课程可以极大地帮助资源的传播,是现在应用广泛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但是,这类形式的课程只是单纯教师的讲授,没有课堂讲义等辅助性资源,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目前,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类网络课程中,这种形式的课程多数为公共知识类课程,作为监管实务等专业性强的课程的补充学习资源。(二)三分屏课程。三分屏课程指的是视频课程的课件为三分屏形式。三分屏课件是利用专业录制工具将教师的讲授过程进行录制,制作出来的课件包含三个部分:教师讲课录制视频、课程的PPT和课程的纲要目录,生成的课件可在浏览器上播放。这样的课件因为同时配备教师的讲授视频与课堂PPT,所以课程效果是十分接近现场授课的效果,易于被学习者接受。目前,三分屏课件因为其包含的信息量多、教学要点清晰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网络课程中。但是,其同样存在缺点,三分屏课件虽然有课程PPT和课程大纲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学仍旧是单向性的灌输方式,没有利用网络与学习者产生互动,教学效果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三)微视频课程。当前,由于学习媒体、资源等的多元化,学习者在学习时的注意力、稳定性在变弱,需要一种占时短的学习形式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环境。微视频课程正式作为碎片化学习时展下的新课程形式出现。相比于前面两种课程形式,微视频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视频时长短,通常为3-15分钟,教学的主题突出,主要是解决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微视频课程是对目前培训内容进行精细化和便捷化处理的一种方式。在解决专业性强、内容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可以将内容进行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利用微视频进行讲解,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形式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虽然微视频课程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微视频课程仍存在广度、深度、复杂度不足的问题。因为微视频课程的各个片段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串联,从而无法给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创设学习情境或下达任务,致使学习效果欠佳。

三、网络课程新兴表现模式

上述几种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形式已基本成熟,广泛应用在网络培训中。但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课程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虽还未大规模应用,但特色鲜明,为网络培训课程表现模式的开发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一)微信课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交工具。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端功能的软件,微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通过微信开展的课程主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来进行传播。微信公众号以权威信息和相关业务资讯为主。扩展出微信群,可进行语音直播,可分享语音、图片、视频等,学习者可进行实时的谈论,交互性强。传统的讲授式课程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的形式。微信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黏着度,多种互动模式使信息交互更加灵活多样,新型的平台支持使移动学习应用开发更加便捷高效,有着传统网络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正因为形式的转变,微信课程更适合于小范围的教育培训;在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上,更适合对某类特定监管事项的专项培训。它目前受到的限制较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二)在线直播课程。随着近年在线直播的异军突起,在线直播课程也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迅速。在线直播课程就是利用现有的直播平台,教师实时对学习者进行讲授,将传统的面授课堂转移到互联网上。与传统的网络录播课程相比,直播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互动性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文字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这种形式的课程既有面授课程可以实时交互的优势,又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等多种设备实现直播课程的信息获取,学习效果更接近面授课堂。因此,在线直播课程在网络教育培训中发展迅速。(三)多媒体课程。多媒体课程是教师利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其交互性与趣味性均远高于其他类网络课程。这类课程中,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是动画课程,课程内容以动画或者小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与课程的交互来掌握课程内容。这种形式是对传统视频课程方式的一种颠覆性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线性或者循环的叙事方式,让学习者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多媒体课程中还有重要一部分是3D模型课程。这类课程可以通过建模技术,将流程工艺、器械构造等内容用3D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学习者对课程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多媒体课程中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VR课程。VR课程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课程。在模型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传感设备进行交互,使学习者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沉浸式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知识接受度。虽然多媒体课程优势突出,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制作成本高,对于课程制作人员也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致这类课程还未大规模地在网络教育中应用。但是,随着课件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未来不可预期。

四、现阶段基层监管人员培训课程分析

依据《2016-2020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大纲》及《全国食品药品基层监管人员培训试用教材》,并结合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学习需求,课程设计人员研究设计了基层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课程情况详见附录《基层监管网络培训课程表》)现阶段的基层监管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监管、药品监管与医疗器械监管。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可以大致将课程分成法律法规类、基础知识类、专业知识类和技能操作类。法律法规类课程主要是为基层监管人员解读食药安全监管常用法律法规,为依法履职奠定基础。学习者对于此类课程的表现形式,互动性要求不高,便于学习即可。考虑到此类课程学习者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逐项掌握,主题明确,内容清晰,因此建议此类课程表现形式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基础知识类课程主要是为基层监管人员介绍掌握常用国家食药标准,提升监管水平。这类课程涉及到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形式展示,此类课程表现形式可以采用普通视频或微视频形式,对课程中各项指标及意义分别讲解,让学习者对课程内容有更明确的把握。也可采用微信课程形式,增加互动性,让学习者更快速地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类课程主要是让基层监管人员掌握食药监管的基本要求,可以从事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此类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前后关联性大,学习者需要清晰地了解教学要点,或与教师进行沟通,以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因此,建议此种类型课程采用三分屏或在线直播形式。技能操作类课程主要是让基层监管人员熟悉执法检查程序中的要点,了解可能导致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关键环节,掌握稽查基本技能,从容胜任日常稽查工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对基层监管人员来说,此类课程要求较高,需要与讲授者进行交互,在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以便更快速地掌握监管技能。因此,这类课程建议匹配有较好交互性的课程表现形式。根据以上分析,基层监管网络培训课程与其表现形式的匹配建议表如下:虽然网络课程与传统的面授课程相比,特点突出,优势明显,但是各种网络培训课程表现形式均有利有弊,很难界定哪种表现模式在基层监管教育培训课程中最为适用。因此,我们要根据各种网络课程表现模型的优势及制作要求、成本,结合现阶段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网络培训课程内容,灵活选择。

五、基层监管人员培训课程及表现模式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培训课程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基层监管人员网络课程势必将朝着满足监管人员培训需求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为使基层监管人员可以快速掌握监管要求,从事日常监管工作,基层监管人员网络课程需在监管案例分析方面有所加重。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采取情景式表现,利用技术手段展现监管案例发生的背景、过程与应对措施等,将学习者带入监管案例中,再结合理论讲解,让监管人员对监管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快速地掌握监管技能。这种情景化表现方式让课程更贴近监管工作实际,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快速掌握监管要点。这势必是今后基层监管人员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将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现有的培训模式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监管业务领域等实际情况。如果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培训,这将极大地提高培训实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在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课程制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等方法,从监管人员工作信息中挖掘出他们专业知识水平、监管业务领域等与培训相关的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出适合学习者自身学习情况的网络培训课程,使培训目标更明确。伴随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基层监管人员网络课程必定会更加个性化、精细化。

参考文献:

[1]王薇.网络课程搭建的结构与表现形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6,(49).

[2]金冉,于岩.党政类网络课程形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4).

[3]崔燕.浅谈微课与多媒体课件[J].现代交际,2016,(17).

[4]刘晴,范耘.微信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实践与探讨———以无锡电大“微信课堂”为例[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01).

[5]李志民.直播课变革传统教学方式[J].中国教育网络,2017,(5).

[6]杜丽,林筑英,尹兵.网络课程教学游戏开发中的VR技术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1,(07).

[7]阿合买提,阿同白克.多媒体网络课件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11).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3

1.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

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是指在教学资源、时间等一点资源的限定下,为创造特殊的远程教育服务而进行的活动。有关文献报道显示,目前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中在团队的建设、成本以及时间的管理上都存在一点的缺陷,急需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改善[2]。

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的活动中采用一点的管理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主要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成本、质量、资源等作为评价该项目的的标准。项目管理具体包括时间管理、成功管理、整体管理、沟通管理、人力管理等几大方面,被应用于建筑、水利等多个行业。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一种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科学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资源进行控制、计划、领导等[3]。项目管理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创新性等特点。项目管理是由成本、资源、质量、范围以及进度等5个要素构成。

3.项目管理理论具体管理方法

3.1两个闭环系统

两个闭环系统分别指执行监控阶段设计开发与监控间的循环交替系统和执行监控与规划方案间的互动反馈系统。

3.2三个主要干线

三条主要干线指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活动、项目管理的四个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

3.3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分别指执行监控、项目启动、项目评估以及整体规划,其对应的活动分别为完善网络课程、项目启动的会议、项目的总结以及规范实施方案。

4.结果

通过实施项目理论管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明确的开发目的,提高了进度管理,加强了团队的建设,是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更规范化和科学化。

5.讨论

5.1对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的建议

5.1.1完善网络课程团队的建设

在实施项目管理中,为了提高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实行激励机制,将团队成员的特长和其优点进行结合,充分体现每位成员的价值。

5.1.2加强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在远程教育网络开发中管理者占主要地位,管理者是远程教育网络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作为项目的管理者要保证项目的资源和资金的共给,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5.1.3定期对网络课程开发人员进行培训

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建设专业化的开发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开发团队的质量,首先要加强个体成员的技能,提高其综合实力,其次要对教学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使开发团队更专业化。

5.1.4加强对网络课程的管理方法的应用

作为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管理者,要掌握项目管理的具体管理方法,例如项目的规划、项目的质量和成本管理等,保证项目管理中所有成员相互配合,加快团队成长。

5.2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应用原则

5.2.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具有整体性、优化行等特征,贯穿在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5]。远程教育网络开发模式为一个整体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分解为多个目标,并一步步完成,最终将每个成果汇成最终的成果。

5.2.2过程性原则

无论是网络开发还是项目管理都是一个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做好记录,方便评估。

5.2.3教育性原则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SPOC;网络教育;教学模式

2013年MOOC大规模涌进我国教育市场,掀起了一股在线教育改革浪潮,如火如荼的MOOC教学一方面促使教育机构及工作者对MOOC的研究以及MOOC引发的高校教育改革在不同层面上展开,另一方面推动了如Coursera、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教育机构逐渐向SPOC转型,以寻求更合适的教学模式(也包括盈利模式),弥补MOOC教学模式的不足。毋庸置疑,在线教育从MOOC发展到SPOC,促进国内高校已试点十几年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给高校网络教育发起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因此,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领域的实践者,我们不得不思考:SPOC后来居上,网络教育如何保持其优势并寻求进一步发展而不至于裹足前行,已经成为非常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因此,该项目从SPOC入手,探讨基于SPOC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以期对当前网络教育课程建设有所启示。

1SPOC概述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最初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和使用的,其中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MOOC在2008年首次提出后,倍受媒体、高校、教育机构与工作者、以及广大学习者的关注,其规模大、开放性、网络化、交互性等特点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然而,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平台数据分析却发现,MOOC平台虽然注册人数多,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教学参与度、课程完成率、资源使用率低,教学模式单一,评价与认证无明确方案等,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阿曼德·福克斯教授认为MOOC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辅助,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因此,为了提高MOOC的使用率与学习完成率,以及实现个性化学习,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为在校大学生设置SPOC,通过SPOC平台进行课前辅导或完整的课程学习过程。

2SPOC与网络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较

SPOC作为MOOC改革发展后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限制了准入条件,设置了门槛,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与约束,区分不同学习背景、层次与专业、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需求,其学习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在职人员。在教学资源方面,SPOC对于静态的知识结构,以线性的方式组织内容,学习者主要以结构化的资源,如微视频与小测验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而对于联结性强或实践性强的知识,往往由教师根据不同学习者需求设计学习主题,推荐学习资源,联结不同学习者的想法并引发迁移获取更多生成性知识。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在课堂上采用授课视频、辅助资料、练习与测验、系统自动评价、典型案例、在线答疑、主题讨论等实施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服务上,因Small,控制了学习者规模(在500以内),生师比小,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教学管理的复杂度,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给学习者提供更深层次、Private专属的教学服务,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真正发生。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随着MOOC的兴起与发展,其教学形式、教学平台等虽也在不断地变革,从最初搭建功能简单的学习网站、未经加工的电子教案与不曾选择设计的教学内容、缺乏互动的教学活动、单求量不管质的教学管理等;然后,逐渐步入新的台阶:注重资源建设的质量,教学活动的设计、平台功能的交互等;同时,教育部等发起的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但尽管如此,网络教育作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佳途径,肩负着教育重任,其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仍然以先入为主的态势尚未有所改变,“宽进”为给每个人提供充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学习规模大、几乎没有筛选没有过滤,学习者背景层次参差不齐,生师比大,交流沟通渠道不畅,学习支持与服务难以到位,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不同媒体种类的教学资源以及答疑评价等线上教学活动,但所有学习者使用相同的学习内容不足以吸引学生,学习平台留不住学生进行持久性学习。综上所述,SPOC与网络教育课程均属于网络教学的范畴,具有网络教学的特质,SPOC是针对小规模的特定人群、融合传统课堂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而网络教育课程则针对大规模的任何人群,主要通过在线平台完成教学。

3基于SPOC的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3.1重视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其实质就是需求目标中如学习者、教学目标分析等约束条件,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等教学措施达到平衡,最大可能满足需求、缩短目标差距。教学设计的起点主要是学习者分析与教学目标分析。因此,在网络教育在线课程设计中,前期需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包括年龄、工作背景、学习基础及学习者需要等;以及教学目标,包括不同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些分析结果,为后面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设计与教学服务,提供重要的参数,也只有做好前期的分析,方可体现教学内容的可用性、实用性与针对性,体现学习服务的个性化与专有化。

3.2优化资源与交互设计网络教育课程在教学资源设计上,根据学习者分析与课程特点合理优化静态资源设计:静态资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择符合学习者需求的教学内容,控制好知识点的粒度,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方式,让学生易于并乐于接受;同时,通过良好的人际与人机交互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并灵活创建与使用动态资源:便捷的学习导航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即时的学习反馈与实时的提醒,学习过程数据的记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促进教与学的适应性、促进学习成果及时巩固以及有利于动态资源的创建与投入使用。

3.3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的组织是网络教育在线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网络教育在线学生相对于SPOC而言,生师比大,且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倘若管理不力、组织不当,教学过程缺失,根本就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活动难以组织,线下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根据教学平台的学习记录,由课程辅导教师线上引导与鼓励学习热情的学习者积极参与,在小范围内开展教学活动,由小及大,逐步组成多个S(Small)与P(Private)的学习组织,以达到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避开“师生分离”之短板,补上网络教育机构多层级管理之长处,网络学院、管理中心、学习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网络学院的大规模班级打包解压至管理中心,再由管理中心打包解压给学习中心,分层分级组织线下教学活动。

3.4加强教学支持服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离不开教学服务的支持。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增加教辅人员,减小生师比,加强师生互动;同时,充分利用电子邮件、QQ、Wiki、平台讨论区等作为引导或提醒学生学习、学生讨论和建构学习内容的技术工具。学生不仅成了内容的消费者,而且成了内容的开发者和创建者。学习者在友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分享学习成果,根据兴趣自发组织学习圈,随时随地组织学习,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习者从资源浏览者的角色转变为具有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的参与者。

3.5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作为基于SPOC的网络教育在线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学习者最终考核成绩,忽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参与互动、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等形成性评价,以及学习者之间的评价;对于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督促,与学习者的交流沟通,教学支持服务的态度等方面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的教学资源优劣直接关系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学习参与度,以致最终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于网络教育在线教学的评价要转变观念,课程从建设开发到使用以及更新与维护全过程评价,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服务、从教师到学生、从线上学习到线下考试、从机器客观评价到人工主观评价等多方位评价,从而提高教师与学习者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

参考文献

[1]丁用刚,金梦甜.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7(6):97.

[2]曾明星,李桂平.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9.

[3]郭,沈旭东.MPOC:大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设计与运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22.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www.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公务员之家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不足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就是专门针对成人的教育方式。随着现代人们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成人参与到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团队中来,因此人们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存在着许多缺点,其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究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以帮助探究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问题

1.1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构建不合理

非学历继续教育分为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两种形式。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育的网络资源的建设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由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构建缺乏一定的行为规范而使得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没有系统性,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不准确、科学,有的网络课程资源甚至是滥竽充数,以次充好。此外,网络课程资源内容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与学术的支持从而使得网络课程资源内容的体系较为杂乱,知识层次构建不合理,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从而影响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

1.2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成人,其继续学习是有明确目的的,成人学习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求比一般教育要求更高。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一般都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清晰、深入、明确的解释,但是其不能适应成人有目的性学习的要求。虽然一些继续教育知识设置了学习的目标,但制定的这些学习目标的时效性却不大,首先成人对于同一门知识不同的人学习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其次,不同的人的文化基础不一样,因此制定的学习目标应该根据其具体的文化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严重不合理,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严重影响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1.3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人各种各样,其从事的职业也各不相同,因此其对所学知识的要求互不一样。但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却极低。虽然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根据专业知识的不同及学习人员的职业或要求不同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制定的这些有所差异的内容不足以形成针对性强、特点鲜明的网络课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首先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的目标组成十分复杂,且其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不相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还十分之高,因此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设置的难度非常之大,很难设置出专业性强、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网络课程内容,这就大大限制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的效率。

1.4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对问题进行科学的阐述,通过实际事例来论证理论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对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形式创新的不重视。很多人认为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针对成人的教育,这些人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成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更强,因此主要针对于成人的这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大,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极为错误的。教学方式不但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有影响,而且影响还很大。虽然成人主动学习的能力更强,其也更加理智,但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其学习的热情,从而其学习的积极性会随之降低,进而影响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2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网络技术问题

2.1网络的不稳定性影响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

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网络给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带来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及资源共享平台,给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带来了许多好处,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得以连续、流畅的在网络上进行教学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否则就会造成网络课程的不流畅。经过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导致网络课程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受网络技术的限制网络同时在线学习的人数有一定的限制,如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同时在线学习的人数过多便会影响网络课程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第二,学习者自身的网络环境较差也会影响网络课程的稳定性,例如学习者的电脑配置较低、网速较慢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稳定性降低。

2.2网络课程内容的更新增加了教学的成本

网络资源丰富,且网络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因此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更新速度会比正常的教育方法更新速度更快,而网络课程资源的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及人力物力。但如果不及时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则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就会落后于网络技术,从而影响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网络课程资源的更新大大增加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

3结束语

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我们要积极研究这些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改进,进而提高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志远.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存在的不足分析[J].科技视界,2014,(8):51-51,206.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程建设;思考;实践

对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来说,需要根据网络课程的特点、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学软件和系统一直处于升级的状态,所以网络教学的主导者就应该关注网络教育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受学者所需要的知识内容。从以上层面来说,网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并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还要关注网络教育模式的平台建设工作,并将相关的教学理论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一、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特点。网络课程教学是传统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主题仍然是学生,而老师则属于知识的传递者和教学灵魂。因为网络教学不同于现场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甚至缺少直接沟通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就是将知识系统进行全面地传递,而不针对任何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当然,一些教育软件可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例如“钉钉”就是一种即时通教育软件,师生之间可通过这一软件平台形成互动。这一过程中,另一个问题就产生了———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学习时间的被占用。从以上层面来说,网络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必须要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而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监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于受学者起到引导、点播和解惑的作用。因此,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还需要建立一种沟通渠道。相对来说,这才是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并获得知识系统升华的关键。2.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来自于感官刺激。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氛围、课程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同样,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关联因素的影响。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因为网络存在延迟且学生的学习表现不可能被教师及时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学习精神状态很难被及时发现。当学生们出现学习疲倦状态或者是排斥某些知识内容时,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们的感官刺激。通常情况下,图片、色彩和动漫应用的比例较高。在初始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或很容易带动,但长期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们就会出现感官疲劳状态。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不断变换感官刺激方式来激励学生,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教师除了要发挥灵魂作用,还需要将学生们的思维进行延伸并鼓励其进入关联知识的思考中。3.网络教学信息形成交互传递状态。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信息的交互传递,并由此来推动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当教学信息成为单向传递或者交互传递状态不佳时,网络教学的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例如某些网络教育模式采用课程视频回放模式,那么学生基于某些问题而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的渠道就被破坏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知识传递方向与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方向就产生了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没有信息的交互传递,重要的知识内容也就没有了双方的沟通。对于网络教学的效果来说,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失败。当前,很多网络教学方式不被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了有效的沟通交流。教师在无法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条件下,其基于知识独特性构建的课程系统也就失败了。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的信息是多层次的,来源点也会基于视角的不同而传递不同的知识信息。基于网络教学信息的交互性特点,教学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就必须要关注这些方面的需求。

二、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过于突出。在网络教育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需要凸显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过于突出就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方向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完全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网课中,教师会布置一些作业,很多学生会将这些作业的完成要求当成网课的重点,忽视了其他关联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极少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而是一直埋头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存在问题的,存在的问题是完全将自身设定为学习的核心,而忽视了网课教学的关联知识系统构建。当学生自我学习意识过于突出后,其学习方式完全由自己确定且忽视了某些知识的思维层次。当然,这些学生也不可能抓住学习的重点,以至于不能理解知识内容。基于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网络课程建设就需要加强教师的干预作用,并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2.网络课程教学信息复杂,学生辨识程度较低。在网络教学中,课程知识的来源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构架,而是来自于整个网络系统。特别是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监管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向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仅依靠个人的感官去搜查关联信息。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面临信息陷阱,甚至是浏览违法信息。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信息中不健康的内容非常多,学生自我辨识的能力较差,因此一些刺激性的内容更容易激起他们浏览的兴趣。从教育教学的目的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网络教学的负面影响设计多层面,也会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环境中,家长不可能时刻在学生身边,而老师授课的闲暇时间就成了学生的自由时间。也就是说,学生们利用这一时间自主学习的内容几乎无法控制。学生在浏览关联知识的过程中,还可能接受到错误知识的干预,因此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基于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网络课程建设就必须要进行针对性地干预管理。3.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们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手机这一即时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学生们获得外界信息的效率也越来越高了,例如很多知识可以通过搜索来获得答案。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如果出现不能理解的状况,这些学生会利用网络来查询答案。因此,在网课环境中,学生为了避免个人窘境或者是“面子问题”就放弃了与教师的沟通。当教师提问某些问题时,这些学生的回答是不存在问题,因此,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网络课程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延迟、教师关注不及时等原因,学生的注意力层面很难被准确界定。以上问题的长期存在,直接影响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且拉远了师生距离。正是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所以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难以实现。

三、优化网络教育课程的措施

1.由教育部门主导网络课程的开发工作。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网络教育课程也逐渐推向了市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传统的学校教育也开始进入网课模式。对于这些网络教育课程内容,各个省区没有明显的界定,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正是因为管理存在空白,且学校网络教育课程的设置基本自主决定。这种情况下,网络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参差不齐的且水平也难以确保。针对这种现状,各省市以及教育部应当加强对网络教育课程的监管,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对于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教育部门必须要进行审核并设定层级管理责任者。当然,各地教育部门也可以制定具体的网络教育课程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减少问题课程的存在,保证教育内容的准确性。鉴于学生学习中对于手机等即时通工具的依赖,教育部门可适当增强学生上网的验证工作,即针对学生群体进行上网验证,且只能打开相应年龄段学习的资料网站。2.建立网络教育课程的验证推广制度。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网络教育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几乎是无序的。多数情况下,学校、教学机构会制定各自的网络教育课程,且在推广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验证工作。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的网络教育课程能够得到认证推广的内容不多,甚至不具备教育教学资格。针对这种现状,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就需要建立验证推广体系。当然,这项工作的主导者应当是各地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本地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认证,认证以后的网络课程可以进行推广。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加强对课程内容的建设工作,将课件与教育理念、网课模式、教学方式等进行多层面的融合。在提高网络教学课程水平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教学效果的实现。与此同时,网络教育课程的使用平台也要对其进行监管,以最大程度减少不健康信息的违法链接。3.优化网络课程的内容,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为重点。网络教育的效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课程内容、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都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网络教育下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就需要从以下层面展开:首先,优化网络课程内容。将课程的内容进行多样化设置,将知识形成体系,在学生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其次,寓教于乐。在课程开场之前可是当设置关联知识内容,迅速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且希望能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第三,加强师生互动。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外界信息并整理成为自身知识系统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修正和激励。因此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就需要着重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来规范学生们的学习。

四、结束语

在APP教育软件的广泛应用下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教育模式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传统教育模式向网络教育模式的演变发展。当前,多媒体技术与APP技术集合的层面越来越高,并解决了传统教育方式受时间、空间影响的问题。与此同时,网络教育模式通过图片、色彩、动漫等方式对教学课程进行了优化。对于学生来说,教学课件内容的感官刺激的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络教育模式获得了更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的新冠疫情条件下,网络教育模式使得学习者的安全保障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网络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了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其要求更丰富的内容体现在教学课程的建设方面。

参考文献:

[1]王美林.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

[2]许明.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实践思考———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20(01)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也远远落后。究其原因,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接收残疾学生的学校少、模式单一,残疾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少、层次低,专业化的特教教师人数少、素质不高等无不相关[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在人道主义、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现代远程残疾人教育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无障碍的理念也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本文针对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对听障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通过真正的无障碍网络课程,优化听障学习者的继续教育学习。

一、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界定

网络课程是在各种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网络技术为支撑,按照一定的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某门课程的内容、资源、活动、评价、支持等的总和。网络课程具有开放、共享、自主、协作、交互等特点,特别适合时空分离的学习者参加学习。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针对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旨在帮助参加继续教育的听障学生学习,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总和。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丰富了听障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方式,为听障学习者架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听障网络课程设计与普通网络课程设计相比,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障网络课程设计不仅要遵循一般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而且要特别关注听障学习者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选择、组织、呈现课程元素。

二、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

分析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是有效设计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前提。

(一)一般听障人员的特点

听障人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特殊人员[2]。听障人员由于听力受损,在性格、心理、认知方式、行为表现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于常人的特点。首先,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就会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听障人员由于听力受损,视觉功能则相对强大。研究表明,听障人员的观察力敏锐,模仿力强,但他们整体认知能力不高,以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理解力不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差。与此同时,听障人员虽视觉功能强大,但由于易产生视觉疲劳,大多数听障人员注意力不够集中,视觉分配能力和稳定性不高,注意力的转移不够灵活。其次,在性格与情感体验方面,大多数听障人员由于身体的缺陷,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孤僻、自卑、敏感、多疑且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自我效能感低、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由于交流方式单一,大多数听障人员人际交往圈子小且单一,对社会的信任感差,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网络学习条件及需求分析

参加听障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者大多都是专科、本科起点的在职人员[3],据调查[4],听障学生上网基本普及,他们大多数上网方便;上网频率较高,95%以上的人每周都有3次以上的上网机会;上网形式多样,手机上网已被听障学习者普遍接受;不少听障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对当下流行的主流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听障学生上网是以学习和聊天交友为主,他们渴望通过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渴望通过网络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他们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由于受身体缺陷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渴望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特别关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信息。目前,对于特殊教育领域而言,网络上虽然有一些特殊教育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呈现的大多是单位介绍、资讯、新闻类的信息,平台资源建设不足、个性不强、网络功能不完善且内容陈旧,更新迟缓。针对特殊人群,尤其是听障继续教育者的学习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看不懂无字幕的视频和缺乏网络归属感是在使用网络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问题。因此,优化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为听障继续教育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者身心的特点以及听障继续教育者网络学习的条件和需求决定了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求。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要依据课程目标,根据听障继续教育者的特点,进行专门、专业化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针对听障继续教育学习者的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

1.缺陷补偿与适度的原则

听障学生听觉受损,视觉发达,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运用缺陷补偿原则,扬长避短。针对听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差的特点,更多地借助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表达抽象概念,运用色彩元素突出重点、难点等。另一方面,凡事都要有度,过犹不及。研究表明,听障人员所获得的感知形象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大量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装饰性元素会引起听障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学习效果[5]。

2.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要求将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注重的是感受;抽象要求将知识向纵深引导,注重的是理解和概括。掌握知识不是对事物表象的简单记忆,必须从大量的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6]。听障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发展听障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恰恰相反,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听障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学习的同时,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限制,不断发展听障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

3.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最基本要求。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学科内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指内容表现手法和页面结构设计的科学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技术性是指网络课程要有效利用教学设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网络课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艺术性是科学性与技术性的辩证统一,是为科学性与技术性服务的,是网络课程的品质保障。

(二)内容设计

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如何呈现所选内容”等问题[7]。听障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除了要求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趋势外,应特别关注听障学生的社会需求,选择他们能力所及的学习内容,如为他们提供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帮助他们在信息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能够充分利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表现课程内容。但是对听障继续教育者来说,课程内容的设计有其独特的要求。

1.文本设计

文本是网络课程最基本的元素,通过文本,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高效、信息含量大是文本最显著的特点。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能力差,理解力、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大片段、抽象的文本会加重听障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会使大多数听障学习者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他们的意志力、自我效能感差等特点,部分听障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文本设计要重视文本形式的直观和文本内容的直观设计。研究表明,听障人员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注意文字本身(识别符号),因此,文本形式的直观要求网络课程中的文本应给人和谐的美感,在字体、颜色等方面要避免粗枝大叶,在文字段落上应避免没有重点的长篇大论。文本内容上的直观要求对抽象概念的文字描述上,尽量结合与听障学习者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案例、场景,运用比喻、联想等方式,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有利于听障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图片设计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总是倾向于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图片的直观、生动等特点,一方面能够吸引学习者的眼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更毋庸置疑。然而,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并非图片越多、越花哨越好,恰恰相反,若不能正确利用图片,会适得其反。在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图片设计中,首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只选对的,不选花哨的;只选有相关的,不选无关的。其次,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对于一些必要的、能够辅以文字内容帮助学习者理解的照片,也应注意文字内容与图片内容的整体性。第三,坚持简洁明了的原则。图片内容、图片的呈现方式都应简洁明了,文字包围式的图片呈现方式会给听障学习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动画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的动画是指通过动画制作软件制作的逐帧播放的一系列画面或画面与声音的组合。通过动画,可以模拟现实场景,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听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的动画在设计上应该尽量做到简单清晰,动画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学习内容,无关的装饰性、趣味性动画不利于听障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此外,动画的制作要根据内容,合理使用人机交互,方便学习者自由控制学习进度。

4.视频设计

对于大部分网络学习者而言,视频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资源应针对听障学习者的特点,从画面、字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首先,听障网络课程的视频画面应多拍近景和特写,听障学习者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唇型等,能够更好地理解讲授内容。其次,对于操作类的课程,可以以实际操作为主,在演示操作步骤的同时,应在画面适当的位置增加文字提示,且文字提示的时间应早于操作时间,便于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接下来的学习内容。第三,由于听障学生存在听力障碍,注意力的分配比较困难,所以,听障网络课程中的视频,要特别注意手语、字幕、画面的有机配合。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考虑用手语的方式,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建议用画面(录屏)加字幕的方式。对于字幕的要求并不是要把说话人说的每一个字都呈现出来,而是有选择的根据画面内容加配字幕,字幕的字体、颜色应符合视觉规律,避免视觉疲劳。此外,要充分考虑听障学生文字阅读时间长等特点,特别注意画面、字幕、手语的节奏,给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第四,为了方便听障学生反复观看,视频的时间设计要具有可控性。第五,选择大众的播放格式,保证播放器使用的无障碍。第六,视频长度不宜过长,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的微视频是听障网络课程视频设计的不二选择。

5.音频设计

尽管听障学习者听力受损,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的日益成熟,他们当中也有不少学习者能够借助助听器听到声音。因此,听障网络课程中的音频应经过特殊处理,如进行数字化降噪、采用双声道等,使之与视觉元素紧密结合,加深学生记忆,优化学习效果。

(三)交互设计

没有交互就没有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支持、教学策略、教与学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两个方面加强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1.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应结合听障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活动内容,有效运用教学策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对于实践性、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选择典型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并根据案例制作新的作品、完成新的项目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程测试的环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分层的策略,对于文化基础好、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可以为其设置难度大、实践性强的综合项目,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底子弱,认知水平低的学习者可以采用程序教学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步子、由易到难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逐个攻破,并注重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确保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学生支持服务设计

听障继续教育学习者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听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网络课程需要为听障学习者提供解疑答惑的渠道,如答疑系统、在线QQ、电子邮件、论坛、自动答疑库等。网络课程的管理者或教师应尽量及时回复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重视听障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管理,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听障学习者标注网络课程中已学、未学以及正在学习的学习内容。通过为听障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工具,如标注等,帮助听障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此外,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开辟一定的空间,满足听障学习者聊天、交友的要求,让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

(四)页面设计

页面是网络课程内容的载体,页面设计是保证听障学习者能够准确获取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整个网络课程要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无效链接,确保页面与页面关系的正常化。首先,网页设计要遵循自左向右、由上而下的视觉习惯。同时,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平面图像时,对右上方位置的信息记忆尤其深刻。因此,做好导航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的同时,要把导航和学习指南放在学习者易于获取的位置。其次,听障网络课程的页面大小要适宜,页面设计应力求精简,过于复杂的页面设计不利于听障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正确判断。第三,由于听障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靠视觉,因此,听障网络课程的色彩设计非常重要。页面的背景色应选择对人眼刺激小、能够缓解人眼疲劳的浅蓝、浅绿等冷色系色调,重点部分可选择具有刺激作用的暖色系色调。第四,页面中文字的大小、字体等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相同层次的文字应尽量做到整齐划一。

作者:梁胶东 邹 燕 单位: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赖显明.构建残疾人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的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报,2013,(3):57-60.

[2]江仕谊,王彩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听障学生数学课堂[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4):56-57.

[3]赵园静.残疾人远程教育学习者特征与课程设置的相关性分析[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3.

[4]魏聪.高等特殊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开封:河南大学,2011.

[5]肖瑞雪,郑权.多媒体课件中插图对听障儿童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3):45-49.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程

网络教育是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网络教学资源在使用环境、内容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不同。由此可见,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网络教育课程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

(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是在科学、系统、规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该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1)个性化

网络课程在设计时要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

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网络为网络课程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环境平台,因此要发挥这一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Internet和Intranet向高宽带、高网速发展,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网络教学的动态更新特点使得课程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交互性

对于教学媒体来说,交互性的教育在于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网络教育中师生间必要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必要。网络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开辟出常见问答库、教师信箱和集中答疑等模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6)共享性

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对于重要知识点的学习,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它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分析和设计两个子过程。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图1网络课程开发步聚

图2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中,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

1)分析。包括教学资源分析,学习者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教学资源分析是通过对具体的知识点的分析。确定学习主题、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三个组成部分。这种教学资源分析形成的网络知识结构不仅反应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在Web环境中实现。

学习者分析是对网络课程面向对象的认知特征、知识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初始能力的分析。它与目标分析的结果共同确定学习的起点。

外部环境分析是对学习者的软硬件环境的分析。对于软件,如浏览器是否支持各种媒体(如最新的MPEG4、WMA媒体格式)等。对于硬件,如上网的速度,计算机的配置等等。这些都必须成为考虑考察的对象,对它的分析和调查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各种媒体的选择、策略的制定和情境的创设。

2)设计。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确认该知识主题适合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标准是看它是属于基本概念、定义和事实等良构知识,还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等非良构知识。前者比较适合于“教”,后者比较适合于“学”。然后采用基于目标的或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对于界限模糊或复合型的知识点,可以考虑同时采用两种设计,利用Web强大的集成功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若选择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每一个知识主题及其知识结构体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相应的媒体表现形式,确定学习者控制的交互与反馈方式,重视学习目标的实现,强化学习结果。同样,若选择了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就应该对每一个知识主题及其知识结构体系选择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相应的情境,重视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独立探索发现的环境和与人协作的环境。

对于与知识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则可以作为学习辅助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同时注意与知识主题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面,注意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外部环境分析中考察了学生的软硬件环境,在实际考虑媒体选择、策略选择、情景创设时,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进来,使网络课程最大限度的弥补学生软硬件环境的差异。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①为避免网络“迷航”,应营造一个清晰的导航结构。首先应该让学习者知道整个网络课程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其次,超媒体结构层次不宜超过四层,否则点击率会直线下降;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应标明学习者目前所处的位置,同时,超媒体结构各节点之间应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补充、解说、比较、判断、反思和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结构化、层次化的导航环境。

②认知工具与知识主题应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除了一些公共的认知工具和管理工具之外,将大部分认知工具整合到学习策略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从不同侧面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2)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本阶段将知识主题中的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策略、情境变为现实的网络学习环境,变为现实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应用程序,集成于Web应用程序之中。同时在这个阶段开发出各种公用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管理工具。这样整个网络课程到此就基本成型。

目前,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所以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如WebCT,它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工具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或学生作为课程“建造者”来组织教学材料,十分便利,支持所见即所得。通过这种软件,能直接开发出网络课程,无须编程,所以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较容易掌握。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我们在采集和制作媒体时,要应用占带宽比较小和技术比较先进的媒体。如在使用视频时,应采用real格式的流技术或微软的MPEG4;使用图片时,采用gif格式或者jpeg格式等,这样能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

2)在开发各种认知工具、教学和管理工具以及数据库时,应采用同一技术规格,同一语言或同一开发工具来开发,使网络课程易维护和管理。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整个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这样的开发过程也称为原型化开发。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最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关于网络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导航;2)屏幕设计;3)信息呈现;4)媒体集成;5)功能完善等。

(4)课程与维护

是指将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课程“搬”上网,向学习者开放。这一阶段的完成,也是整个网络课程开发过程的结束。维护是指网络课程的管理以及升级(功能上的扩展、修改和内容的丰富等),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探索。

当前的网络课程的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上传至学习支持平台(如LEARNINGSPACE,WEBCT等),开发者只需将HTML语言格式的教学内容或资料上传至这些学习平台的服务器上即可,系统会自动生成大量的学习辅助工具及教师管理功能。这样,大大减轻了开发者或教师的劳动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门课程的认知工具、管理工具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的问题,同时,需要额外购买相应的软件。第二种方式是开发者独立开发课程,包括各种教学资源,各种认知工具、教师管理工具等,然后上传至Web服务器(有个人主页、虚拟主机、委托主机、专线等四种主要形式)。这种开发出来的课程融入教师的经验和新颖的想法,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开发的劳动量极大。

4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从而推动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目前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人们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真正体验21世纪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1).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继续教育;国际交流平台;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个人不养成终生学习的理念,就很容易被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各个行业对终生学习逐渐增长的需求,需要我国深化各行各业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进而提高相关行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与国外相关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早日实现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国际化。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平台。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深,各国之间的练习也越发的紧密,在教继续育领域开展的相互合作也越来越普遍。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开展的继续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应运而生。从继续教育领域来说,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能够加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高我国继续教育教学的水平,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本文所提到的国际合作平台是由笔者所在的广东某高校牵头,引入国内外的国外的先进设备、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与尼亚加拉中心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建构建优质的网络课程。(二)网络课程(Webinar)。网络课程是基于远程培训概念的一种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学习者基于网络,自行选择媒体和资源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Webinar是网络课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网络研讨会,Webinar因为其人数规模灵活,使用流程方便快捷、应用领域广泛和节省费用等特点,一直被国外教育机构所青睐。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的构建,所以在设计相应的学习课程时应该根据成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着手,针对性的解决相应问题,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成果的目的。同时因为本文所构建的网络课程其面向的是国际社会,邀请国内外的教学名师进行演讲、即使网络授课和小型会议,所以要注意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二、基于国际合作平台下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一)学习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是网络课程的主导,设计一个明确的课程目标就等于为课程指明了研究方向,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主要面对对象是成人,所以设定的课程目标也需要根据成人的学习习惯来进行设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意图就是使学习者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之后,实现自身知识的储备的同时开阔视野,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岗位工作中。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学习目标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对不同岗位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将岗位内部进行科学化的细分,由浅入深的对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与此同时,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网络课程的“国际性”。所谓国际性,也可以称之为国际化,即吸收了国外先进课程设置的观念,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它强调及时补充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融合新事物的特点让学习者进行的感悟。(二)学习内容设计。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课程的情境性、实践性和情感性。所谓情感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体情感,如果主体情感把控得当,就能够让学习者更快的融入到学习中阿里;实践性是指事件的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实践,通过增加实践内容的比例等方法来实现;情境性是指塑造真实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帮助教学,正确的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加深学习者的记忆,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果。(三)学习活动设计。教师远程培训使得学习者与教学者身处两地,所以,活动的交互设计更应多关注学习者的参与。活动的设计作为网络可课程设计的核心,应体现课程中这三个方面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设计。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可以体现在学习活动的选择上,好的活动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讲述更多的技能或知识,从而节省学习者的时间,又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设计中的“网络研修”环节体现出来,研修的主题要紧密联系学员的需求;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可以与讨论、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环节紧密结合,使得虚拟环境中的学员与学员之间发生联系,建立起具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学习共同体。

三、总结与建议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继续教育的深入拓展,与国际上的其它教育机构的交流也越发频繁,在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方面,相关教育人员应该在具备充分职业素养的前提下,明确课程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情境性、实践性和情感性,同时对活动设计的交互性进行重点探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现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继续教育领域获得进步,让每一个参与学习者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庄榕霞,张蕊.网络课程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结合———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4(2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