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8:07:09

统计基础工作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1

一、加强统计组织建设,稳定统计工作队伍。

统计组织的建设与稳定是开展政府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多年来,南邵镇的统计工作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计队伍稳定。由于政府统计科人员稳定,工作积极主动,南邵镇统计工作也一直排在全区的前列。在漫长的统计服务进程中,自1974年南邵镇首次编撰年度《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以来,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如今已连续出版了26年,从未间断。1977年,为配合昌平区(当时叫县)农业生产评比竞赛活动,政府统计部门又着手创办了统计图表上墙。当40张统计图表展现在各级领导面前时,首先震动了在场的县领导,当即决定组织全县各公社的统计人员前来参观学习。1986年,南邵镇综合统计科根据镇级领导的工作需要,又开展了属地统计、创建了统计月刊制度。同年,撰写的统计调查分析,更赢得各级领导们的关注。近几年来,他们每年撰写的统计分析都在30篇以上,统计信息50条左右,为镇领导经济决策起到良好的参谋作用。现在,他们靠优质服务换来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热情也在不断提高。

二、规范统计制度建设,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南邵镇现在共有统计单位288家(不包括在地的中央市区属单位),每月直接与统计科有联系的综合报表单位不下60家。众多的统计单位,形成了庞大的专兼职统计人员队伍,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已是必然。自1987年5月南邵镇正式成立政府统计科以后,统计人员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审报制度、统计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工作考评制度等相继出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前提下,统计科又进一步规范了年度统计争先创优工作计划、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通过镇统计科积极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得到全镇各系统统计人员的认可,自觉地将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视为自己的职责与行动。

南邵镇统计科在开展依法统计方面,始终把确保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做为大事来抓。特别是在统计“三五”普法工作中,他们组织全镇78家单位统计员和42名单位领导共计120人参加了普法学习培训。通过验收,参训人员全部达标,并领取了北京市统一印发的统计三五普法合格证书。

三、建立业务培训制度,提高统计业务素质。

近年来,南邵镇统计科已先后六次组织在职人员参加区统计局举办的统计员上岗培训,现在,该镇统计持证上岗人数已达到88人,平均每个综合统计单位1.5人。南邵镇统计科自建立以来,始终把培训列为年初工作的重点,春节过后要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统计人员。仅1999年就对基层统计人员培训6次,参加培训人数达180人次。在统计台帐建设和统计基础资料管理方面,他们己追记了自1961年以来的统计台帐。该镇农村基层单位也从1978年起,追记了综合统计台帐。1995年以来,该统计科又先后建立了基层工业企业统计台帐、商业企业统计台帐。现在,全镇统计台帐建帐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四、完成国家网点调查,履行统计工作职责。

自1983年北京市开始实行农产量抽样调查以来,南邵镇被国家抽为农产量网点已经有17个年头。国家网点也随之变换了3轮。17年来农产量调查点更换一次又一次,农作物经营方式更新了一种又一种,但这17年只有一点未改变,就是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从未改变。不管是在似火骄阳的麦浪中,还是秋雨沙沙的玉米田里,每次农产量调查都是始终如一。他们信守着《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手册》,严格遵守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本地区农业生产形势,为本镇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从1985年至1999年底,南邵镇还一直承担国家住户网点调查工作。斗转星移,国家住户网点已经变迁三轮。15年来,镇级指导员、村级辅导员始终坚持调查方案原则不走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镇统计科工作人员不懈努力,使南邵镇的住户调查工作多次得到区统计局领导的好评。1998、1999年两年,该镇的记帐本在市统计局的记帐抽查中,记帐差错率均在1%以下,为昌平区的农户网点调查工作增添了光彩。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2

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印发<省统计局关于整体推进县(市、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统计文[]2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政发[]20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职能,加快建设“四个阳”,促进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石,直接关系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但目前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基层统计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经费不足,统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领域不断扩大、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势在必行。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开创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

(一)各县(市)区要按照《统计法》规定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并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完善统计局内部机构设置。各县(市)、区政府可采取以钱养事、开发公益岗位等多种途径,解决县级统计部门人员力量不足问题。

(二)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人员调整应事先征得县(市)、区统计局的意见。县(市)、区政府可以探索乡镇专职统计人员、经费、业务由县(市)、区统计局直接管理的模式。

(三)各村(社区)应根据村级人口、经济规模配备1--2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各级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一)建立企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三上”企业要建立健全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综合协调本单位各职能机构的统计工作,承担政府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任务。小型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并保持统计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二)实行数据质量及工作责任评估制度。县、乡(镇)统计部门要定期对主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对资料的来源、口径范围、相关指标、可靠程度以及逻辑关系进行评估论证,严把质量关。企业要健全统计资料的填报、审核、交接制度,统计报表要加盖企业公章,并由企业负责人、综合统计负责人及统计人员签名(盖章),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三)完善统计档案管理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统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各村(居委会)要建立统计报表档案,以满足全面统计、抽样调查和综合分析的需要。

(四)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制度。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可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工具,按规定及时向社会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准的统计信息,解读统计数据。

四、加快推进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统计信息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按照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现代统计信息网络。市、县、乡(镇)统计机构要完成三级联网,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的现代化;市、县两级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要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县级以上政府统计机构要建立原始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综合经济数据库;三上企业要全面实行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并逐步过渡到全部统计对象网上直报;乡镇(办事处)和企业统计机构要按工作需要配备专用计算机,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报送能力。

五、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体系

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各地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统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统计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部门统计信息报送机制,健全资料交换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要设立或指定承担统计工作的机构,设置统计岗位,充实统计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管理所需要的统计、财务、业务资料和行政记录。各有关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统计资料时,应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各级发改、经贸、建设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所有投资项目及施工许可登记资料,应及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各级编制、民政、工商、质监和税务等部门要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用于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所需的基本单位登记和行政登记等资料。各部门使用的有关经济总量指标和主要统计指标,以同级统计部门核定的统计数据为准。各部门要加强统计管理工作,督促所属行业管理的基层单位建立原始记录档案、统计台帐、报表档案,确保数出有据。

六、依法依规开展统计执法工作

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各县(市)区要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机构。监察、司法等部门要积极与统计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统计执法工作。要加大强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3

一、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推进各级规范化建设。县级统计机构全面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乡镇街道及省级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二)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双基建设相关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乡镇街道、企业指导检查细则,细化落实统计人员调整报备制度、新进人员培训制度等制度规范,完善双基建设长效机制。

(三)发掘推广双基建设优秀成果。继续培育县级、乡镇、企业和部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示范岗位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规范化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总结推广基层统计先进典型经验,切实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

二、工作安排

(一)做好统计双基工作部署。3月上旬制定年度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计划;3月中旬召开全市双基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二)修订完善指导检查细则。3月下旬根据新版《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和《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修订完善全市乡镇街道、企业规范化建设指导检查细则。

(三)提升县级规范化管理水平。6月底前,推荐2项县级规范化管理特色做法和成果参加省局交流;7月底前,完成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对标辅导,确保2014年通过省局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11月底前,完成年度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工作。

(四)强化乡镇规范化建设指导。4月底前,完成第三批乡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合格单位申报、推荐工作;5月底前,开展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回头看,对工作薄弱的合格、示范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指导;6月底前,建立乡镇街道统计信用档案,对档案有关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五)提升企业规范化建设水平。结合《省统计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加强对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对标指导,完善企业统计信用档案,推行统计电子台账,按季度开展企业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及示范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六)推进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大市、县两级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指导力度,全面推进各地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11月底前,完成部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七)积极推进统计中介服务。6月底前,通过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广金湖县规范引导统计中介服务的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统计管理改革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等形式,提升统计规范化建设水平。

(八)加强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12月底前,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达到“六统一”:统一开通4M以上光纤专线、统一配置乡镇专用工作站并安装视频会议软终端、统一配备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一建立乡镇统计网页、统一使用“乡镇统计综合管理系统”、统一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九)开展以奖代补资金专项督查。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奖补资金使用情况专项督查工作;11月底前做好第二批奖补资金使用指导督查工作,确保奖补资金有效用于统计站基础建设。

(十)举办双基建设工作现场会。9月底前,分别召开省级开发区、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现场会,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典型示范交流活动,总结推广示范单位先进典型经验。

(十一)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10月底前,以构建“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标准合理、内容细化、技术规范”的基层业务岗位规范为目标,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做好基层规范岗位标兵推荐工作,树立第二批基层岗位标兵群体。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为核心,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统计机构、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工作环境、完善统计制度、畅通信息网络,实现基层统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目标。

二、实施范围

统计“双基”建设的实施范围是:各县(市)区统计局、各乡镇(街道)统计机构、企事业单位(重点是“三上”企业)。

三、工作内容和目标

(一)县(市)区统计局

工作目标:2家以上县(市)区局通过省级规范化考核验收

1、5月份,召开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推进会议。

2、5-6月份,各县(市)区局按照国家统计局《县级统计工作规范》要求,开展规范化建设自查自评,并申报省级验收。市局根据对各地督导情况,推荐参加省局规范化验收。

3、7-8月份,组织参加省局规范化考核验收。

4、9-10月份,召开全市县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乡镇(街道)统计机构

工作目标:各县(市)区50%左右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达标

1、5月中旬前,督促各县(市)区局参照《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建设的领导,指导乡镇(街道)完成规范化建设标准所要求的相关工作。

2、5月份,市局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局组织对辖区内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验收,将结果报市局。

3、6-8月份,各县(市)、区局指导未达标的乡镇(街道)查漏补缺,并组织对考评不达标的乡镇(街道)再次验收,将结果上报市局。

4、9-10月份,市局组织对已经建立的11个乡镇(街道)示范点和各地申报的先进单位进行验收,对各地考核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并将结果通报县(市)区政府。

(三)“三上”企业

工作目标:“三上”企业统计人员100%持证上岗,50%以上“三上”企业规范化建设达标。

1、4-5月份,市局制定“三上”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各专业根据省局《省“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试行)》,指导企业开展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

2、6-8月份,市局组织各县(市)区局开展对各地企事业单位(重点是“三上”企业)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统计人员持证上岗、依法统计等基础工作。

3、9-10月份,组织“三上”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结合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对“三上”企业人员开展统计业务和统计法规培训。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各县(市)区局要高度重视统计“双基”建设,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双基”建设工作。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省市有关加强统计工作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措施,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专项工作计划,积极筹措必要工作经费,为统计双基建设提供良好保障。

(二)精心组织,指导落实

各县(市)区局、市局各部门要每季检查指导本地区、本专业的统计“双基”建设工作,要把统计执法检查、日常评比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突出抓好“双基”工作典型,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推动“双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量化考核,注重长效

各县(市)区局要根据“双基”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量化考核验收工作方案,积极谋求将镇级和“三上”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列入当地政府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对“双基”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验收,探索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长效机制。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5

[关键词]方法措施统计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俞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工作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之一,在行政单位中要求统计人员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机关里对统计基础工作内容与实际结合少,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统计计算过多,统计分析和计算仍沿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传统的统计方式已造成了统计人员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的前提,统计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二、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市政行业中得以体现。其缺陷是:统计工作量大,质量低,可利用资源低。在市政行业中,市政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致使与各业务部门统计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充分,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长期协作的信息互补。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常规统计制度方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非公有制单位的常规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常规统计管理。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基础薄弱,既懂统计管理又懂统计业务和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少。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关系,人员素质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提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公务员之家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指标体系,理顺数据采集渠道,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王是.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商业会计,2008,(3).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6

一、开展情况

我局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精神,通过“实地调研、业务培训、建章立制”等主要工作步骤,深入基层,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一是基层统计机构网络全面建立。发文要求建立乡镇(街道)统计中心和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独立挂牌、定编定岗的统计中心。各乡镇(街道)都发文明确了村居统计员,规上企业都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并全面推行从业资格认证工作,确保统计队伍的素质。

二是全力推进乡镇(街道)统计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保障、有制度、有档案、有作为的“六有”标准,开展乡镇(街道)统计中心规范化创建工作,同时加强对统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三是规范统计业务流程。统计业务建设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局要求乡镇(街道)必须具备真实可靠的统计原始记录,做到统计台账与原始记录一致、统计报表与统计台账对应、统计档案与统计资料匹配。

四是加大统计业务培训。近几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大力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从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主要成效

我县开展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基本达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上墙、档案整齐、台账规范、证件齐全”等要求。

一是统计制度与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自从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以来,要求各乡镇(街道)有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员工作职责,并且在办公场所悬挂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上墙。通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基层的办公环境及设备配置有了很大改善,所有乡镇(街道)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办公场所,增添与配备了专用计算机。

二是统计档案得到全面整理与规范。各乡镇(街道)在日常统计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对历年的统计档案进行全面整理与规范,添置新档案柜,有条件的还专门配备了统计档案室。

三是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局全力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地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7

一、基础建设情况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由镇长XX同志亲自抓,配备统计员1名,层层落实责任,配有电脑1台,办公用房10平方米左右,建立健全了统计的各类规章制度和统计调查操作流程。

二、工作开展情况

1.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大小春报表、季度财务报表等上报工作,做到各类统计报表无迟报、瞒报、漏报现象,报送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做到了村级与镇级一致,与报县级的数据一致。

2.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及程序真实、准确、及时,全年无一例违法违纪和违规操作。

3.认真学习,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继续学习和自学的形式,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体系,通过统计业务培训和学习,统计工作水平有所提高。

4.认真开展统计名录库维护工作。对辖区内法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变更维护及时,确保了统计名录库的及时更新,确保名录库信息的真实准确,为统计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一手资料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村无专职统计员,都由村副主任或主任兼职,在农村数据统计中工作意识不强。

2.村级兼职统计人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在纸质报表中易出错或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有偏差。

3.村级起报数据归档杂乱,不规范。

四、整改措施

1.强化培训,每年对各村统计员进行集中培训一次。使其准确掌握和了解各项调查指标,确保数据质量。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根本源头,通过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工作的有序推进,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影响,统计工作面临着严重削弱局面。做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顺应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从而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1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也就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指导企业经济业务活动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基础工作主要是服务企业核算及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能为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2)有利于使基础统计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根据企业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设计和制定出符合企业管理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升企业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统计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准确。(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统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基础统计工作涉及到财务、施工、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系统可靠的数据管理资料,这不仅是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2当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2.1企业统计观念淡薄

很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让企业统计观念淡薄。还是企业领导所作所为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人员设置不合理、业务建设的不合理,都极大的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还阻碍企业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在具体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被动应付。

2.2统计机构精简化带来的弊端

企业中很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搞搞数字,对企业机构的设置不应太多,特别是在很多企业基础管理中,在企业管理的重组改制、减员增效下,由于精简了很多人员和岗位,导致统计基础工作岗位设置不科学,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统计基础工作人员缺乏,让企业内部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降低,尽管有部分人身在统计岗位上,却并没有为之设置相应的统计岗位,很难树立起统计基础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2.3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知识成为各行各样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层对统计基础工作并不十分重视,也不注重企业内部统计机构的建立,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也没有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也为建立起长期发展机制,多是选择吸收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而是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使得高素质统计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应用也严重缺乏,表现出明显的应用不足。

2.4统计工作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统计基础工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比较偏重于统计报表,甚至认为统计报表上报了也就是统计工作目标就达到了,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工作不扎实,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企业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很多新进的人员对统计基础工作不够熟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转变为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企业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无法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需条件。

3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3.1企业及统计人员要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主要对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为了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首先,企业要转变原有的管理体制,依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起监督和服务制度。其次,统计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统计信息资料和信息手段,多领域的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做好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防止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不利情况,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3.2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应重视统计基础工作,让统计工作人员认识到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企业上下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并结合企业发展,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执法人员,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按照企业统计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起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度。定期的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定期培训,并且在这样的管理下,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措施,做好统计人员的培养计划,给企业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3.3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原始依据。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原始记录的管理要科学,做到完整配套、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原始记录的设置与建立与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相适应的记录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记录对象、记录表式、记录人员等。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制定流转程序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完成传递,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在原始记录中时间、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及记录人签名都要做好准确、真实记录,确保原始记录与实物、账卡准确无误。

3.4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台账是根据各种报表的需要,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记录资料、定期整理成册,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很多企业统计都是手工台账,存在着很多弊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台账,避免手工台账的缺陷。首先,工业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微机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以规范、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其次,做好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最后,统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循一致性、真实性以及可比性的原则,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控、预测,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分析,保证统计基础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针对目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高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仅仅依靠统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可通过采用统计人员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以及企业及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只有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做保障,才能真正巩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作者:李敏 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

参考文献:

[1]李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1-13.

[2]杜欢政.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两个途径[J].统计研究,1992,(06):77.

[3]程诚.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221.

[4]江苏省常州市统计局,李孟存,魏曙宇.推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N].中国信息报,2016-04-19.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9

首先,要界定统计基础工作内容。统计基础工作包括广泛的内容,归纳如下:

一、组织机构建设。主要是指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企业信息的传递者。统计工作做得如何,统计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不断充实企业统计力量,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以便保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和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二、制度建设。为了保证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可以结合本单位具体工作特点制定适宜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细则》、《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企业各级统计人员(包括企业统计负责人、部门统计负责人、企业综合统计人员、企业各级基层统计人员、专业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等,做到统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业务建设。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内容、日常工作中,根据上级各级统计部门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本单位范围内执行。各基层单位依照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统计目的和用途,采用不同的方法,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统计调查、综合统计依据基础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定期统计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相互沟通、信息无阻。为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为国家提供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

其次,提高对统计基础工作的认识。统计工作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用数字、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记录的过程,它具有总结过去、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事物的运行趋势,根据趋势进行预测。因此,统计工作可以用来指导生产、监督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

再次,必须强化统计意识。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认识,统计人员必须强化统计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敬业意识。统计工作是一项枯燥无味、严密、细致、连贯性极强的管理工作。其任务繁重,过程繁琐,又往往不易被人看到成绩。只有树立敬业精神,具备爱岗意识,才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二、是责任意识。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对国家、对企业负责,保证所提供的统计资料和统计信息真实、准确、全面,能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要以坚强的责任心,自觉抵制各种违反《统计法》的行为。

三、是服务意识。统计工作要实现“从上报报表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即统计人员不仅要会做报表,还要会写统计分析报告,要做到以内为主,内外兼顾。在完成上级各种统计任务的基础上,注重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使统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并真正成为企业科学管理的工具。因此统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服务意识,在依法统计的前提下,一切统计活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促进企业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创造效益服务。

四、是开拓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竞争的市场。作为统计人员,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彻底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自觉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统计工作。

五、是监督意识。统计人员应具有超前意识,能运用统计资料预测企业生产运行情况,监督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统计信息和依据,以增强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能力。

六、是法制意识。当前,统计违法行为比较严重,使统计数据失真,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这些现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改革开放都不利。也有可能助长腐败行为的发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与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因此,统计人员首先本身要加强法的学习,并自觉遵守《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各处违反《统计法》的行为。同时,还要积极广泛宣传,使统计人员和各级领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以维护和保证法律的严肃性。

最后,建立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保障机制。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统计工作高质量的保障。为了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可以制定一些具体措施:

一、依法管理。统计法律、法规是统计工作的法律保障。因此,各个单位可以依照《统计法》制定本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细则》、《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等,督促检查本单位各级统计部门对统计基础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人和事,将依照本单位统计管理制度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改正。对于问题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罚。使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认识到依法统计的重要性、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二、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牵涉面广、内容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业务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1、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上级统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知识培训;2、单位内部组织培训;3、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学习专业知识。培训的重点应是统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尤其是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方面。对单位负责人应突出《统计法》及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单位应重视统计工作业务骨干的培养,逐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统计基础工作范文篇10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公务员之家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