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43:52

统计基础

统计基础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源头,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特别是源头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关系统计事业生命,关系着党和政府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不断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保障统计部门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权力,维护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统计数据的严肃性。

二、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健全统计工作网络

严格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基层统计机构,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全市各单位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统计专兼职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各镇、街道办事处要配备一名以上精通业务的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履行综合统计职能,管理辖区内的统计事务;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本单位统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在人员、办公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开展统计工作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营造环境,全面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全市各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政府统计部门要把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统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摆上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选配具有中等专业以上文化程度、热爱统计工作的人员负责统计工作。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确需调整和调动的,要按照《统计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征求政府统计部门的意见。政府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统计专业、统计调研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基层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要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统计人员必须获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统计工作。

四、规范基层统计行为,强化基层业务建设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而统计基础工作不得力、不到位、不规范,统计工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为此,全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计数据质量,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维护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政府统计部门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依照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业务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制定统计工作规范化的内容和标准,提高统计设计、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开发应用、信息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全市各单位要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严格统计报表流程,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监控,把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融入到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五、大力加强统计法规宣传,提高统计法律意识

全市各单位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讲真话、报实数、重实绩,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不得自行修改或要求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伪造篡改统计数据。政府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虚报、瞒报、拒报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纪追究统计违法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优化统计工作环境。要规范统计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统计指标的审核、评估和监控。凡重大经济指标和社会事业发展数据,一律以政府统计部门数据为准;凡政府对部门考核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也一律以政府统计部门审核认定的统计数据为准;新闻单位如公开使用重要经济指标数据,须经同级统计部门审核认可。政府统计部门要加大宣传投入,强化统计普法宣传,不断掀起普法高潮。一是要做好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二是通过培训教育,在各单位负责人和统计工作人员中普及统计法律知识;通过统计从业资格管理,提高对统计法的认识,强化持证上岗意识。三是利用公众场合、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统计知识,拓宽统计为公众服务的内容,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成果的宣传报道,增加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重视和关注。四是通过经常性和集中性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大统计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统计工作中的虚报、瞒报,甚至是拒报的违法行为,维护统计权威。五是把查处违法案件与预防教育结合起来,创造强有力的统计法制保障和良好的统计法制环境,使统计执法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六、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促使统计工作上水平

要逐步实现各单位与市政府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网上传输,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现代化。有条件的单位要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开展统计业务,进行统计信息管理,实现网上直报。其次,大力开展统计数据库与统计数据处理应用平台建设。以网络为基础,在统一的制度规范下,使用统一的应用软件,建立一站式的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构造一门式统计服务窗口,最终实现统计信息共享。要以人为本普及信息化技术教育,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统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互联网应用水平。

七、加强督查考核,促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加大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逐步把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各单位的年终考评中,科学评价,明确责任。要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专项督查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强化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的督导检查,形成制度,常抓不懈。通过对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指导、复查、考核、评比,逐步实现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推动统计事业再上新台阶。

八、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工作

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统计核算中至关重要。全市各单位要支持统计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要建立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发往系统内的统计报表,必须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定期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单位名录库资料;交通、邮政、电信、教育、卫生、城建、公用事业、金融、保险、文化、体育、旅游等部门,要组织协调本部门、本单位的统计业务工作,及时按规定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调查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统计资料、财务报表和统计记录。政府统计部门要建立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促进全市统计工作的协调统一。

统计基础范文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统计基础工作的意见》(**府发〔2008〕72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大足实际,现就加强全县统计基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计是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根基,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只有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统计才能真正有效地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当前,我县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突出表现为:街镇乡无统计机构、无统计调查网络、无统计信息化网络;依法统计意识淡薄,部门和企业统计工作不规范;统计力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工作条件差,与工作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制约了我县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尤为重要。

二、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一)完善基层统计机构,加强基层统计力量。按照《统计法》和《重庆市统计工作条例》要求,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委发〔2005〕27号)的规定:“各区县(自治县)要保证统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统计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在乡镇(街道)综合办事机构增挂统计管理办公室牌子,明确专职负责人,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切实履行政府综合统计职能。”根据我县实际需要,充实县统计局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完善机构;各街镇乡按规模大小配备不少于2人的专职统计人员,确定综合、工业、农业、投资等专兼职统计人员。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应明确履行统计职能的机构,明确统计负责人,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二)建立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按照我县管理的需求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要求,满足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基本条件,加快建立健全以全县为总体的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服务业、农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生产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农民工、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抽样调查网络,全面真实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进程。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增强统计工作技术支撑。按照建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中心和预警监测中心的目标要求,积极跟上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通过实施统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联网直报,实现市、县、街镇乡三级联网,尽快完成统一、规范、高效的数据处理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工程。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从技术、资金、设备上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切实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四)保障工作经费,确保统计工作正常开展。要将统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安排,改善统计工作条件,保障常规统计、普查、专项调查、网点建设与维护、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正常开展。县直各部门在依法布置专项统计调查任务时,应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基层和企业的负担。

(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保障统计人员权益。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队伍建设,切实履行政府综合统计职能职责,健全充实统计工作队伍,选拔配备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统计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统计知识,组织部门要将统计知识列入党校培训内容;统计部门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加大培训力度,坚持持证上岗;各级政府要保证基层统计人员相应的工作待遇和基本权益,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稳定。凡街镇乡统计负责人、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的变动,应书面征得县统计局同意。

三、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一)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增强统计基础工作有效性。积极争取国家、市统计局支持,加大统计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与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体系和统计服务体系。清理过时、无效的统计调查项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增强统计基础工作有效性。

县、街镇乡综合统计机构要制订相关的统计工作标准和规范,建立工作机制,加大对统计工作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力度。根据《统计法》的规定,要进一步强化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管理,健全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向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财务资料的制度,规范统计信息秩序;要坚持数出一门,各级领导、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在采集数据时,要坚持用统计部门的法定数据。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工作指导,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统计工作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整合统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严格执行《重庆市部门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完善统计规章,规范调查行为,按照统一管理、科学分工、协调发展、信息共享的原则,认真履行统计职能,切实发挥部门统计的重要作用。

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完成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建立统计核算所需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账,健全和落实统计资料审核、报送、交接和管理等制度。

要充分发挥社会统计机构的作用,依靠社会统计资源,弥补政府统计力量的不足。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统计师事务所,吸纳社会统计人才,依法承担所委托的统计事务。

统计基础范文篇3

根据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关于开展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浙统〔20*〕54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市统计局将在近期开展一次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通过检查,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及农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今后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依据。

二、组织实施

本次检查工作采取乡、村自查,市统计局重点复查及上级统计部门抽查三种方式进行。

各乡(镇)、街道要在7月30日前完成乡、村两级自查、20*年上半年农业统计档案资料整理以及查漏补缺工作。市统计局将在乡镇自查工作的基础上抽取一定比例的乡村进行重点复查。

抽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杭州市统计局具体要求组织实施。

三、检查内容及要求

1、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全面检查20*年度年、季度报表。重点检查:①各类基层表是否齐全,有否整理归档;②乡(镇)、村各类报表的数据来源;③村表数据与乡(镇)上报数据是否一致;④是否存在指标含义不清、报表平衡关系方面的差错。

2、乡(镇)农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全面检查20*年乡(镇)卡主要数据基础资料是否齐全。重点检查:①来自其它部门的数据是否准确;②自行调查数据的调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可信;③报表中的各种平衡关系、逻辑关系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年度对比是否合理。主要检查指标:总人口、从业人员数、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支和年末累计负债金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统计基础范文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乡级统计基础建设,逐步实现乡级统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省统计管理监督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省行政区域内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第三条乡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与上报、原始记录与统计台帐、统计服务与资料管理等。

第二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四条乡级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置统计机构,指定统计机构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第五条根据乡镇(街道)人口规模的大小,配备乡级统计机构工作人员。5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街道)专、兼职统计人员不得少于2名,其中至少有1名专职统计人员;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街道)专职统计人员不得少于2名。村(居)民委员会应指定专人负责本区域内的统计工作。

第六条乡级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须取得《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第七条乡级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动。确需调整和变动的,应当征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第八条乡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各项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标准,完成国家和地方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二)按照上级统计部门要求,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辖区基本统计资料。

(三)负责组织指导本辖区内统计基础建设,组织本辖区内统计业务工作,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四)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基本单位调查工作,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保持名录库规范、准确、完整。

(五)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配合上级统计部门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第九条乡级统计机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十条乡级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做到: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第三章基础条件

第十一条乡级统计机构要具备开展日常工作所需的办公条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醒目的统计机构标示牌;有统计机构专用公章;有齐全的办公桌椅、资料柜等;有电话机、传真机等基本通讯设备。

第十二条乡级统计机构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用计算机设备,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统计网络互连互通,做到统计资料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现代化。

第十三条乡级统计机构各项工作经费和调查经费支出,统一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四章数据采集

第十四条乡级统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按照统计调查制度(方案)的规定依法采集数据,发放和收集基层单位统计调查报表,科学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保证数据来源渠道有效畅通。

第五条乡级统计机构和工作人员对于缺报、迟报、拒报的调查单位,应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报上一级统计部门依法立案查处。

第五章数据审核与上报

第十六条乡级统计机构要按照统计调查制度(方案)的规定对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审核、查询、订正、录入、汇总,数据的结构合理、正确,无逻辑性、趋势性差错,数据审核、查询记录应填写完整。

第十七条乡级统计机构要按照统计调查制度(方案)规定的时间、范围、方式上报统计资料,要求以纸介质上报的统计报表干净整洁、内容完整、签章齐全;以磁介质或网络传输、电子邮件上报的统计报表文件名规范、格式正确,无病毒。

第十八条统计数据上报后,乡级统计机构对上级统计部门要求查询的数据应尽快核查,及时答复。

第六章原始记录与统计台帐

第十九条乡级统计机构应建立和管理各类原始记录。

第二十条乡级统计机构应设置统计台帐,台帐数据应当与相应的原始记录及统计报表相衔接,统计台帐应按照时间序列逐月、逐季登记,登记必须准确、及时、连续、完整。

第二十一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设置和管理应规范化,手工登记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应字迹清晰工整,电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应及时、准确、安全。

第七章统计服务与资料管理

第二十二条乡级统计机构对于乡级重要统计数据,须经上一级统计部门审核确认反馈后,方可对外提供、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乡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规定,加强对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私人、家庭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不得泄露。

第二十四条乡级统计机构应广泛收集各类统计资料,加强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分析服务。

第二十五条乡级统计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对统计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和统计台帐、综合资料、统计报告、重要文件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二十六条统计资料的保存时限:定期统计报表、专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报告不低于3年;年度统计报表不低于5年;统计台帐、普查资料、重要统计文件、重大历史沿革统计资料等应长期保存;各种磁介质调查资料,要建立备份系统,有条件的应刻录光盘存档,并长期保存。

第二十七条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交接管理制度,遇机构变动、人员调整,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要办理交接手续,防止丢失和损毁,确保统计档案资料的连续、完整。

第八章统计机构分类与考核验收

第二十八条根据本规范,《**省乡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评分标准》(另行制订)。考核验收按照统一标准、动态监测、分级实施的办法进行,根据评分标准,将乡级统计机构分为三类:考评分值在80分至100分的为一类乡级统计机构;60分至80分的为二类乡级统计机构;60分以下的为三类乡级统计机构。省统计局将适时对统计基础建设成绩突出的乡级统计机构进行表彰奖励。

第九章附则

统计基础范文篇5

一、加强统计组织建设,稳定统计工作队伍。

统计组织的建设与稳定是开展政府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多年来,南邵镇的统计工作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计队伍稳定。由于政府统计科人员稳定,工作积极主动,南邵镇统计工作也一直排在全区的前列。在漫长的统计服务进程中,自1974年南邵镇首次编撰年度《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以来,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如今已连续出版了26年,从未间断。1977年,为配合昌平区(当时叫县)农业生产评比竞赛活动,政府统计部门又着手创办了统计图表上墙。当40张统计图表展现在各级领导面前时,首先震动了在场的县领导,当即决定组织全县各公社的统计人员前来参观学习。1986年,南邵镇综合统计科根据镇级领导的工作需要,又开展了属地统计、创建了统计月刊制度。同年,撰写的统计调查分析,更赢得各级领导们的关注。近几年来,他们每年撰写的统计分析都在30篇以上,统计信息50条左右,为镇领导经济决策起到良好的参谋作用。现在,他们靠优质服务换来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热情也在不断提高。

二、规范统计制度建设,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南邵镇现在共有统计单位288家(不包括在地的中央市区属单位),每月直接与统计科有联系的综合报表单位不下60家。众多的统计单位,形成了庞大的专兼职统计人员队伍,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已是必然。自1987年5月南邵镇正式成立政府统计科以后,统计人员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审报制度、统计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工作考评制度等相继出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前提下,统计科又进一步规范了年度统计争先创优工作计划、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通过镇统计科积极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得到全镇各系统统计人员的认可,自觉地将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视为自己的职责与行动。

南邵镇统计科在开展依法统计方面,始终把确保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做为大事来抓。特别是在统计“三五”普法工作中,他们组织全镇78家单位统计员和42名单位领导共计120人参加了普法学习培训。通过验收,参训人员全部达标,并领取了北京市统一印发的统计三五普法合格证书。

三、建立业务培训制度,提高统计业务素质。

近年来,南邵镇统计科已先后六次组织在职人员参加区统计局举办的统计员上岗培训,现在,该镇统计持证上岗人数已达到88人,平均每个综合统计单位1.5人。南邵镇统计科自建立以来,始终把培训列为年初工作的重点,春节过后要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统计人员。仅1999年就对基层统计人员培训6次,参加培训人数达180人次。在统计台帐建设和统计基础资料管理方面,他们己追记了自1961年以来的统计台帐。该镇农村基层单位也从1978年起,追记了综合统计台帐。1995年以来,该统计科又先后建立了基层工业企业统计台帐、商业企业统计台帐。现在,全镇统计台帐建帐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四、完成国家网点调查,履行统计工作职责。

自1983年北京市开始实行农产量抽样调查以来,南邵镇被国家抽为农产量网点已经有17个年头。国家网点也随之变换了3轮。17年来农产量调查点更换一次又一次,农作物经营方式更新了一种又一种,但这17年只有一点未改变,就是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从未改变。不管是在似火骄阳的麦浪中,还是秋雨沙沙的玉米田里,每次农产量调查都是始终如一。他们信守着《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手册》,严格遵守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本地区农业生产形势,为本镇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从1985年至1999年底,南邵镇还一直承担国家住户网点调查工作。斗转星移,国家住户网点已经变迁三轮。15年来,镇级指导员、村级辅导员始终坚持调查方案原则不走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镇统计科工作人员不懈努力,使南邵镇的住户调查工作多次得到区统计局领导的好评。1998、1999年两年,该镇的记帐本在市统计局的记帐抽查中,记帐差错率均在1%以下,为昌平区的农户网点调查工作增添了光彩。

统计基础范文篇6

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印发<省统计局关于整体推进县(市、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统计文[]2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政发[]20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整体职能,加快建设“四个阳”,促进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石,直接关系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但目前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基层统计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经费不足,统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领域不断扩大、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势在必行。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开创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

(一)各县(市)区要按照《统计法》规定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并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完善统计局内部机构设置。各县(市)、区政府可采取以钱养事、开发公益岗位等多种途径,解决县级统计部门人员力量不足问题。

(二)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人员调整应事先征得县(市)、区统计局的意见。县(市)、区政府可以探索乡镇专职统计人员、经费、业务由县(市)、区统计局直接管理的模式。

(三)各村(社区)应根据村级人口、经济规模配备1--2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并给予相应的报酬。

各级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一)建立企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三上”企业要建立健全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综合协调本单位各职能机构的统计工作,承担政府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任务。小型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并保持统计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二)实行数据质量及工作责任评估制度。县、乡(镇)统计部门要定期对主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对资料的来源、口径范围、相关指标、可靠程度以及逻辑关系进行评估论证,严把质量关。企业要健全统计资料的填报、审核、交接制度,统计报表要加盖企业公章,并由企业负责人、综合统计负责人及统计人员签名(盖章),保证统计数据准确无误。

(三)完善统计档案管理制度。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统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各村(居委会)要建立统计报表档案,以满足全面统计、抽样调查和综合分析的需要。

(四)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制度。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可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工具,按规定及时向社会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准的统计信息,解读统计数据。

四、加快推进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统计信息化建设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按照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现代统计信息网络。市、县、乡(镇)统计机构要完成三级联网,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的现代化;市、县两级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市、县两级统计部门要建成视频会议系统;县级以上政府统计机构要建立原始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综合经济数据库;三上企业要全面实行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并逐步过渡到全部统计对象网上直报;乡镇(办事处)和企业统计机构要按工作需要配备专用计算机,进一步提高基层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报送能力。

五、建立健全部门统计工作体系

部门统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资料来源。各地要建立由政府牵头、统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统计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部门统计信息报送机制,健全资料交换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要设立或指定承担统计工作的机构,设置统计岗位,充实统计人员,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管理所需要的统计、财务、业务资料和行政记录。各有关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统计资料时,应同时抄报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各级发改、经贸、建设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所有投资项目及施工许可登记资料,应及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各级编制、民政、工商、质监和税务等部门要及时向同级统计部门提供用于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所需的基本单位登记和行政登记等资料。各部门使用的有关经济总量指标和主要统计指标,以同级统计部门核定的统计数据为准。各部门要加强统计管理工作,督促所属行业管理的基层单位建立原始记录档案、统计台帐、报表档案,确保数出有据。

六、依法依规开展统计执法工作

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各县(市)区要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机构。监察、司法等部门要积极与统计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统计执法工作。要加大强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依法统计、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

统计基础范文篇7

关键词:统计;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统计工作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渐淡化,基层统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明显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当务之急是落实基层基础的统计工作,全面提高统计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个人及单位的统计意识淡薄。基层统计工作宣传不到位,很多个人和单位并不知道什么是统计、如何统计、为什么统计,导致工作人员在采集原始数据时困难重重,需要工作人员给个人和单位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解释,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和顾虑,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但存在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统计概念和意识,思想顽固,对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不屑一顾,不配合甚至拒绝提供数据,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统计成本。2.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薄弱。调查发现,部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受利益诱惑虚报或者瞒报,更有一部分村干部向乡镇上报的数据属于临时编造,没有连续的数据和相关的资料,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统计工作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少数的工作人员担任艰巨的统计任务,既要完成数据的统计、审核,又要承担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人员数量悬殊较大,而大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缺乏懂法律、统计、计算机熟练的复合型人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基层统计机构存在的问题

1.薪资缺乏。薪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基层统计人员薪资低,缺乏相关的奖罚制度,统计人员积极性和重视度不够,对本职工作应付或者蒙混过关;另一方面主要是目前基层统计工作中各项报表、抽样、普查的经费实行原则是分级负担,而乡村公共财政资金短缺,统计基础设施和设备缺乏,使得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加大,制约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2.政策缺陷。基层统计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重视度较低,很多政策不能及时落实,各部门重视度和执行力度不够,使得政府的政策在传达过程中依次递减,又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监督而落实不到位,同时对一些违法行为不能严格查处,只进行简单的警告或处罚,导致社会配合氛围较差。

三、建设基层统计基础的可行性措施

1.提高领导的认识。领导的重视度和思维方向是下层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领导必须从全局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考察清楚各个统计点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抓住重点,制定战略部署,扩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开展基层统计人员会议,强化统计人员的思维重视意识,做好领导和指导工作,与各乡镇、各村密切联系,监督各点统计人员的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展,确保基层统计工作的如期开展。2.整合统计资源。统计工作业务繁琐,对资料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统计人员工作职责,设立专职统计员,专门负责基础的统计,可在乡镇或农村基点增加兼职统计员,辅助专职统计员和基础的宣传、收集工作,加强各地方的组织协调;第二,在各村、乡镇设立专门的统计台账,将纸质台账与电子台账分开管理,明确类别,对统计数据进行连续记录,按照年度存档,专室存放、专员管理,确保准确性和公开性。3.健全基层统计网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以县、乡、村三级为网络部署的统计队伍建设,构建一个面向政府部门、统计人员、社会公众、统计对象的全面化信息系统,实现统计工作网络化、电子化。4.开展统计培训。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统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技能和工作素质,纠正以往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掌握现行的趋势、核心和发展重点,掌握基本的统计技能和工作方法。上级部门可在培训方面加大技术、资金、人力投入,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组织统计人员深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提高现有的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性,强化其职业道德;其次可与高校联合建立培训机构,高校按统计人员要求标准培养相关专业学生,严格统计人员毕业条件和从业资格,把好统计部门人员进口关。5.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薪资。统计工作任务量大,调查范围广,尤其是在进行普查时,工作琐碎涉及面广,加之统计对象的不配合和宣传力度不到位,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身心疲惫甚至内心被动,建议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薪资标准,建立薪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奖罚并存的方式,收入与业绩挂钩,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解决工作人员在基层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幸福度和信心。

四、结束语

基层统计工作是国家和政府考察民情、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必须严谨、严厉、落到实处,虽然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存在人员素质、法律、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但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重视力度,提高领导的认识,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强统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专业技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满足统计业务发展需要,进而改观基层基础建设。

作者:高长山 单位: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人民政府

统计基础范文篇8

为了进一步夯实全市商贸企业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根据枝府办发〔2012〕14、24号及枝统发〔2012〕1、3号文件精神,决定于6月-7月开展全市商贸企业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不含大个体)。

二、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

见附件。

三、检查方法

在报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我局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采取一看、二听、三查的方式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资料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6月13日前各基层报表单位按统计基础工作要求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6月13日-20日市商务局组织检查。

统计基础范文篇9

一、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推进各级规范化建设。县级统计机构全面达到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乡镇街道及省级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100%;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二)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双基建设相关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乡镇街道、企业指导检查细则,细化落实统计人员调整报备制度、新进人员培训制度等制度规范,完善双基建设长效机制。

(三)发掘推广双基建设优秀成果。继续培育县级、乡镇、企业和部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示范岗位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规范化优秀成果申报、推荐工作,总结推广基层统计先进典型经验,切实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

二、工作安排

(一)做好统计双基工作部署。3月上旬制定年度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计划;3月中旬召开全市双基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二)修订完善指导检查细则。3月下旬根据新版《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和《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修订完善全市乡镇街道、企业规范化建设指导检查细则。

(三)提升县级规范化管理水平。6月底前,推荐2项县级规范化管理特色做法和成果参加省局交流;7月底前,完成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对标辅导,确保2014年通过省局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11月底前,完成年度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推荐工作。

(四)强化乡镇规范化建设指导。4月底前,完成第三批乡镇街道统计规范化合格单位申报、推荐工作;5月底前,开展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回头看,对工作薄弱的合格、示范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指导;6月底前,建立乡镇街道统计信用档案,对档案有关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五)提升企业规范化建设水平。结合《省统计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加强对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对标指导,完善企业统计信用档案,推行统计电子台账,按季度开展企业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及示范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六)推进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大市、县两级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指导力度,全面推进各地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11月底前,完成部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申报推荐工作。

(七)积极推进统计中介服务。6月底前,通过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推广金湖县规范引导统计中介服务的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统计管理改革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等形式,提升统计规范化建设水平。

(八)加强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12月底前,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化建设达到“六统一”:统一开通4M以上光纤专线、统一配置乡镇专用工作站并安装视频会议软终端、统一配备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一建立乡镇统计网页、统一使用“乡镇统计综合管理系统”、统一培训乡镇统计人员。

(九)开展以奖代补资金专项督查。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奖补资金使用情况专项督查工作;11月底前做好第二批奖补资金使用指导督查工作,确保奖补资金有效用于统计站基础建设。

(十)举办双基建设工作现场会。9月底前,分别召开省级开发区、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现场会,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典型示范交流活动,总结推广示范单位先进典型经验。

(十一)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10月底前,以构建“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标准合理、内容细化、技术规范”的基层业务岗位规范为目标,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做好基层规范岗位标兵推荐工作,树立第二批基层岗位标兵群体。

统计基础范文篇10

[关键词]方法措施统计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各种资讯息息相关,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其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俞益增强,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基础工作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之一,在行政单位中要求统计人员掌握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资料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统计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现行机关里对统计基础工作内容与实际结合少,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统计计算过多,统计分析和计算仍沿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传统的统计方式已造成了统计人员对统计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且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的局面。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的前提,统计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二、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市政行业中得以体现。其缺陷是:统计工作量大,质量低,可利用资源低。在市政行业中,市政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致使与各业务部门统计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充分,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长期协作的信息互补。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常规统计制度方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非公有制单位的常规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常规统计管理。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基础薄弱,既懂统计管理又懂统计业务和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少。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关系,人员素质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提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公务员之家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指标体系,理顺数据采集渠道,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王是.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商业会计,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