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8:13:31

司法鉴定

司法鉴定范文篇1

第一条为规范司法鉴定投诉查处制度,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行为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诉人,是指司法鉴定委托部门、申请司法鉴定的当事人或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

第三条投诉人认为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有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行为的,依照本办法向市以上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投诉。

司法行政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有违法嫌疑的,依照本办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查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违法案件,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第五条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查处工作责任制,对投诉查处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投诉范围和管辖

第六条投诉人认为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二)超出登记的执业类别执业的;

(三)私自接受司法鉴定委托的;

(四)违反保密和回避规定的;

(五)拒绝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或者向其提供虚假材料的;

(六)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七)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八)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非法定事由拒绝出庭作证的;

(九)故意做虚假鉴定的;

(十)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投诉人认为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一)超出登记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开展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未经依法登记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三)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出借《司法鉴定许可证》的;

(四)组织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人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司法鉴定委托的;

(六)违反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的;

(七)支付回扣、介绍费,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行为的;

(八)拒绝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或者向其提供虚假材料的;

(九)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十)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查处司法鉴定违法行为投诉案件,实行分级负责、统一处罚的原则。

省司法厅可以直接查处有重大影响、涉及司法鉴定行政许可和认为确需由自己查处的司法鉴定违法案件。省司法厅可以书面委托市司法局对违法事实进行调查。

市司法局可以对所监督管理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的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统一由省司法厅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条投诉人一般应向司法鉴定人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所在地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投诉,也可以向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第三章受理和立案

第十条省、市司法行政机关应设立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并由专人负责受理投诉的接待、登记、受理、移送、建档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投诉人可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方式投诉,并具实署名。投诉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内容应详实、具体、明确,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对于匿名投诉,也应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司法行政机关受理投诉后应填写《司法鉴定投诉情况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投诉人姓名、性别、联系地址(住址或单位名称)、联系方式、接待时间、投诉事由、涉及人员、被投诉人违法的具体事实和相关证据材料等。

受理投诉机关对投诉人来访或以口头方式进行投诉的,应当热情接待,认真做好笔录,笔录应交投诉人核对并鼓励其签名。

第十三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在收到投诉的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应在收到投诉的10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答复并说明理由。需移送有管辖权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的,应制作移送文书,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

(一)不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受理范围的;

(二)不能提供基本证据材料或证据线索的;

(三)证据材料与投诉事项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的。

第四章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投诉案件立案后,应建立档案,一案一卷。负责查处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司法鉴定投诉查处案件档案目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向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发出调查通知,要求被投诉人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配合调查并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材料。

在接受调查期间,有转移、隐匿、毁损、涂改有关证据材料等行为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司法行政机关应追究有关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调查投诉案件,应有不少于两名调查人员同时参加,重大案件应组成调查组调查。调查时须出示证件。

调查取证,应制作调查笔录,并经被调查人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调查人员须忠于职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廉洁奉公,不得徇私枉法;须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保护投诉人的权益,不得向被投诉人泄露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调查人员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违法事实、违法行为的性质、违法者的责任、建议处理意见等。必要时,可以向被调查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反馈调查报告的有关内容,发现有与事实不符的内容、情节应及时修正或补充调查。

第二十一条对调查中涉及司法鉴定专门性问题司法行政机关难以定性的,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定。

第二十二条受理投诉机关应于受理投诉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投诉案件的处理,需以司法行政机关或法院的判决、或其他部门处理结论为依据的,以该机关作出的处理结论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前款规定的办理期限。

受诉机关对于上级机关委托调查的投诉事项,应在一个月内上报调查处理结果和处理建议。案情复杂,一时无法查清的,应在规定期限内报告调查进展情况。

第二十三条投诉案件调查处理完结后,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及时将查处结果告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

第二十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应当依照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

第二十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应逐步建立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违法行为信息披露制度,对受到行政处罚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违法记录建立档案,并在业内或社会进行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中的“投诉”包括控告、举报、检举等行为。

司法鉴定范文篇2

根据全省司法局长监狱长劳教所长会议工作部署,确定**年度司法行政法制及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要点如下。

一、法制工作

(一)推动、配合省政府有关办事机构与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审查《安徽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草案)》。

(二)按照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

(三)开展厅发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测评工作

(四)以开展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为抓手,强化执法监督。

(五)指导全省监狱劳教单位建立生产经营、生活卫生、内部管理的执法监督制度,对全省监狱劳教单位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

(六)协助省强制戒毒康复中心的筹建,指导制定和审查相关政策措施及制度规范。

(七)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严格审核行政处罚案件,积极应诉行政诉讼案件。

(八)及时办理厅领导交办的涉法事务。对领导交办的涉法事务,及时认真研究,从政策法规方面提出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司法鉴定管理工作

(九)按照厅行风建设的统一部署,开展司法鉴定行业行风建设;结合行风建设,开展对全省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的评先评优活动。

(十)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类别结构和地域分布,突出抓好物证类鉴定业务的拓展和声像资料鉴定资源的挖掘工作。

(十一)加快筹备成立省司法鉴定协会,建立司法鉴定行业管理的相关制度。

(十二)建立鉴定人出庭规则、鉴定印鉴统一管理、鉴定业务档案管理和鉴定人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等制度。

(十三)指导鉴定机构建立完善收案登记、财务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

(十四)加强执业监管,认真做好投诉查处工作。

司法鉴定范文篇3

关键词: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实务;缺陷;完善

一、在不同阶段患者提起司法鉴定的必要性亦不同

医疗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医疗纠纷也因此长期以来成为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之一。据有关报告,62%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遭遇过医患冲突的医师则占到医师总数的66%,其中51%的医师所遭遇的是轻微语言暴力[1]。除了调解,诉讼是大量医疗纠纷的最终解决方式。每个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所必然要遇到的问题是举证问题[2]。考查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模式;而在不同的阶段,患者提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必要性是不一样的。(一)2010年7月1日之前的举证责任倒置模式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该规定第四条,医疗损害纠纷中,患者只需要对在医疗机构就医和存在医疗损害事实举证,而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则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施行。在这个阶段,对患者而言,提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是不必要的。(二)2010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14日间修正的举证责任倒置模式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实施。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章规定,仅有三种情况可以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即医疗机构违反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的情况[3]。据此可以认为,此阶段发生的大多数医患纠纷,患者必须对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对患者来说,要完成该举证责任,申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无疑是不能避开的程序[4]。因此,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修正的举证责任倒置模式。(三)2017年12月14日之后,分担举证责任模式。随着《侵权责任法》的深入实践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因果关系和过错要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这一规定的弊端的显现[5],2017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作《医疗损害解释》),并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根据《医疗损害解释》第四条规定,患者主张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交其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的证据,以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活动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证据;而医疗机构主张不承担责任的,应当就抗辩事由承担举证责任。这样,医患双方的举证责任就较之前的规定更为明确了。但是,在很多情形下,患者的举证责任明显较之前加重了,因为大多数医疗损害诉讼纠纷中,患者是无法提交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证据的;因此,患者申请司法鉴定就成为必然,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例如,在“于某林与长春市九台区中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中,法院准许了于的鉴定申请,但由于其中于某明确表态不要求做医疗过错参与度鉴定,一审和二审法院均以于所举证据不能证明长春市九台区中医院的过错行为与于的眼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其医疗损害赔偿请求不予支持①。总之,在现阶段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患者要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主动申请司法鉴定是必要的。而且要注意的是,患者不仅要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有过错申请鉴定,而且要对诊疗活动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申请司法鉴定。

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实践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委托人根据《医疗损害解释》的规定,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可以采取“当事人自行委托”的方式,也可以“当事人共同委托”。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的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因此,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委托人可以是一方当事人,可以是双方当事人,还可以是人民法院。但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司法部起草的《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第十四条却规定: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医患双方当事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的委托,开展医疗损害鉴定。若此条将来不作修改便颁行,则医疗损害鉴定机构不得接受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这与“医疗损害解释”的规定就形成了冲突。另外,笔者注意到,人民法院在具体的案件中是否依职权委托鉴定会,对案件的最终判决会产生重大影响。《医疗损害解释》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依职权委托鉴定。据此而论,人民法院启动委托程序的前提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很明显,在于某与长春市九台区中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中,其未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活动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申请鉴定,人民法院也认为不需要而就没有依职权委托鉴定。实际上,人民法院一般不依职权委托鉴定,原因之一确实是案件本身没有需要,但也存在因无法处理预交鉴定费问题而不启动依职权委托鉴定程序的情形,究其原因,是法院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时由法院垫付鉴定费缺乏法律依据。截至目前,也确实没有司法解释或相关文件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在将来的解决方案中,一是尽可能对“认为需要鉴定”的情形进行必要的限定,二是明确人民法院垫付鉴定费以及相关费用的最终承担形式,以有利于在具体的案件中避免或减少个别当事人因交不起鉴定费而导致实体权益受损害的情形出现。(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鉴定材料委托医疗损害鉴定时,当事人应当按照要求提交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而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术前讨论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手术清点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麻醉术后访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死亡记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会诊记录、病危(重)通知书、病理资料、辅助检查报告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都属于鉴定材料②;且依据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案例检索表明,目前医患双方围绕鉴定材料的争议,主要在于因病历书写不规范而引起的真实性问题。而病历书写不具体、不规范不同于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如在再审申请人魏某与被申请人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及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苏某等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中,魏某等原告在原审期间以漳州市医院提交送鉴的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单、医嘱单等病历资料中的医护人员的签名无法辨识以及检查报告单等病历资料缺乏医师签名或印章为由,对送鉴病历资料的真实性提出异议,在两审未获支持后魏某仍以此为由申请再审。但法院认为:“无法辨识病历资料中的医护人员签名并不等同于病历资料中没有医护人员签名,也不表明无法查实确认医护人员的身份,故在原审期间魏某等原告未就上述签名申请笔迹鉴定之情形下,魏某仅以其无法辨识医护人员签名为由主张该部分病历资料存在伪造而不真实,不能成立。”③总之,针对鉴定材料中的病历等资料,为减少纠纷、减少资源浪费,医护人员在书写时应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而患者在面对书写不规范的病历时,应协同律师等专业人员全面分析,严格区分病历书写中不具体、不规范情形与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情形,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力避免因陷入错误认识而给维权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三)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的形成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经质证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其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医学问题、技术问题。因此,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的形成无疑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应该怎么出、包括哪些内容,《医疗损害解释》及之前的规章语焉不详,实践中很多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也极不规范。针对该弊端,《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条对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应当载明并详细论述的内容做出了规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指出: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应当执行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医疗损害鉴定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损害鉴定机构应当根据鉴定专家组合议意见制作鉴定意见书。但这些规定对于鉴定专家组怎么合议却没有作出程序方面的规定。笔者以为,“正义先于真实”“程序先于权利”,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以及医疗损害维权中对程序问题应该予以重视。笔者建议,《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应对鉴定专家组的合议程序作出规定,至少应对合议程序主持人产生、具体鉴定事项的合议顺序、一致或多数合议意见的归纳、合议笔录的制作、纪律监督等作出较为明确、操作性强的规定。

三、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对案件赔偿责任的实质影响

司法鉴定范文篇4

第二条司法鉴定文书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后出具的记录和反映司法鉴定过程和司法鉴定意见的书面载体。

第三条司法鉴定文书分为司法鉴定意见书和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

司法鉴定意见书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对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检验、鉴别后出具的记录司法鉴定人专业判断意见的文书,一般包括标题、编号、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分析说明、鉴定意见、落款、附件及附注等内容。

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对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检验后出具的客观反映司法鉴定人的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的文书,一般包括标题、编号、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落款、附件及附注等内容。

第四条司法鉴定文书应当由进行鉴定的司法鉴定人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制作。

第五条司法鉴定文书一般由封面、正文和附件组成。

第六条司法鉴定文书的封面应当写明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司法鉴定文书的类别和司法鉴定许可证号;封二应当写明声明、司法鉴定机构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第七条司法鉴定文书正文应当符合下列规范和要求:

(一)标题:写明司法鉴定机构的名称和委托鉴定事项;

(二)编号:写明司法鉴定机构缩略名、年份、专业缩略语、文书性质缩略语及序号;

(三)基本情况:写明委托人、委托鉴定事项、受理日期、鉴定材料、鉴定日期、鉴定地点、在场人员、被鉴定人等内容。

鉴定材料应当客观写明委托人提供的与委托鉴定事项有关的检材和鉴定资料的简要情况,并注明鉴定材料的出处;

(四)检案摘要:写明委托鉴定事项涉及案件的简要情况;

(五)检验过程:写明鉴定的实施过程和科学依据,包括检材处理、鉴定程序、所用技术方法、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内容;

(六)检验结果:写明对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检验后得出的客观结果;

(七)分析说明:写明根据鉴定材料和检验结果形成鉴定意见的分析、鉴别和判断的过程。引用的资料应当注明出处;

(八)鉴定意见:应当明确、具体、规范,具有针对性和可适用性;

(九)落款: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并写明司法鉴定人的执业证号,同时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并注明文书制作日期等;

(十)附注:对司法鉴定文书中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在附注中作出说明。

司法鉴定文书正文可以根据不同鉴定类别和专业特点作相应调整。

第八条司法鉴定文书附件应当包括与鉴定意见、检验报告有关的关键图表、照片等以及有关音像资料、参考文献等的目录。附件是司法鉴定文书的组成部分,应当附在司法鉴定文书的正文之后。

第九条司法鉴定文书的语言表述应当符合下列规范和要求:

(一)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通用专业术语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用语;

(二)使用国家标准计量单位和符号;

(三)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应当符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

(四)文字精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描述客观、清晰。

第十条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应当符合下列格式要求:

(一)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制作;

(二)在正文每页页眉的右上角注明正文共几页,同时注明本页是第几页;

(三)落款应当与正文同页,不得使用“此页无正文”字样;

(四)不得有涂改。

司法鉴定文书制作一般应当一式三份,二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本机构存档。

第十一条司法鉴定人应当在司法鉴定文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司法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司法鉴定文书经过复核的,复核人应当在司法鉴定机构内部复核单上签名。

第十二条司法鉴定文书应当同时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红印和钢印两种印模。司法鉴定文书正文标题下方编号处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钢印;司法鉴定文书各页之间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红印,作为骑缝章;司法鉴定文书制作日期处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红印。

第十三条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红印和钢印为圆形,制作规格应当为直径4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上方刊司法鉴定机构名称,自左而右环行;五角星下方刊司法鉴定专用章字样,自左而右横排。

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红印和钢印印文中的汉字,应当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字体为宋体。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红印和钢印印文应当并列刊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自左而右环行。

司法鉴定范文篇5

一、积极推进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能力和水平

1、组织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参加认证认可试点工作。以省级资质认定为重点,争取2013年年底前全市“三大类”鉴定业务65%通过认证认可。

2、支持设备先进、人才汇聚、技术领先的司法鉴定机构参加部级实验室认证认可。

3、积极参加省厅组织开展的司法鉴定机构能力验证工作。

二、加强执业监管,进一步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

4、尽快统一实践中相关技术标准。建立相应的控制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鉴定、多头鉴定、同一鉴定不同鉴定机构所做的鉴定结论不同等现象,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鉴定质量,降低当事人的鉴定成本,树立司法鉴定的良好形象。

5、加强执业监管。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规定要求,严格杜绝“关系、人情、金钱”等虚假鉴定,严禁以虚假宣传、支付回扣等方式争揽鉴定业务。

6、严格按照省物价局和省厅核定的业务收费标准收费,并将收费依据及标准及时到当地物价部门备案,没有标准的,参照同行业收费标准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7、严格档案管理。严格执行《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切实纠正案卷管理存在的问题,健全存档内容。司法鉴定收费凭证、司法鉴定文书送达回执、司法鉴定原始材料(如司法鉴定文书初稿等)须存入司法鉴定档案。

8、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的内部管理。在司法鉴定机构中全面推进名册公开、收费公开、程序公开、业务范围公开、执业类别公开、职业道德公开和执业监督公开,把当事人监督、行政监督、法院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依法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的内部管理。

9、继续开展司法鉴定机构年度考核和专项检查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司法鉴定质量的监管力度,坚持并完善投诉和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通报制度,及时解决投诉涉及的管理问题,努力树立司法鉴定行业“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社会形象。

三、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司法鉴定执业环境

10、进一步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系。建立信息通报、工作协商等机制,努力在协调解决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相衔接

的问题上有所突破。

11、进一步增强竞争和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当地和外地)法院、公安、劳动、保险等部门和单位的关系,为司法鉴定事业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2、以《决定》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司法鉴定工作参与处理重大案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积极向省厅推荐表彰一批司法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提升司法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

四、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鉴定队伍的整体素质

1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侵权责任法》、《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司法鉴定队伍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执业为民”的理念。积极探索司法鉴定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的途径和方法,为化解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社会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和客观公正的科学证据。

司法鉴定范文篇6

一、内地省市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管理的现状

目前,很多省(市)已陆续出台了《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及《司法鉴定服务收费标准》。

(一)上海市:经过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鉴定机构共49家,司法鉴定人468人。1998年上海市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成立,对全市司法鉴定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和协调。上海市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涉及除三大类之外,还有专利知识产权、科技产品等。目前,上海市还未出台统一的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及标准,执行的司法鉴定收费标准的相关文件包括:1992年《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重新核定市司法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和1999年《司法部关于同意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收费标准的批复》的有关规定。上述文件中所规定的收费标准基本上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标准,对于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或者差额拨款单位而言,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目前上海市司法鉴定机构基本上是执行协议收费或者合同收费。目前,上海市物价部门同上海市司法局,正积极对面向社会的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调研,认为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制定必须要明确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的性质。

(二)贵州省:全省司法鉴定机构49家,司法鉴定人726名;司法鉴定业务范围除三大类外,还涉及司法会计鉴定、产品质量鉴定等20项。目前主要审批依托医疗、科研单位申请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截止目前,全省司法鉴定机构共办理各类司法鉴定5700件,法医物证类占案件总数的81%。司法鉴定收费始于1992年,当时价格部门对公安鉴定制定了收费标准;1993年,又针对检察院系统制定了鉴定收费标准,这两个标准均是针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2001年,贵州省成立了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委员会,副省长任主任,由13个部门组成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厅。

2001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省司法鉴定委员会提出规范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将诉讼活动中经常性的鉴定收费统一起来,2004年,经过调研,贵州省物价局、财政厅调整了公安司法技术检验鉴定服务收费标准,规定收费标准试行2年。现文件已满2年,省发展改革委与司法厅正积极调研,将对该收费标准进行调整。贵州省人大于2005年11月18日,审议通过了《贵州省司法鉴定条例》,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实施后第一个地方性法规。

(三)湖南省:全省已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司法鉴定机构230家,司法鉴定人3860人,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涉及50多项,除三大类鉴定业务外,还包括电力、交通、农业、价格等。**年下半年,省司法厅与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委托医学院举办了3期法医进修班,开展执业医师转岗培训,以提高法医专业技能和素质。

**年4月,省司法厅启动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过与省物价局协商,制定了《湖南省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管理试行办法》,收费办法明确了39项收费项目和标准,统一了全省司法鉴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从执行情况来看,总体效果不错,尤其是《决定》规定的三大类司法鉴定业务明显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会计类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太低,与付出的工作量有很大差距。

(四)河南省:全省共核准登记司法鉴定机构446家,司法鉴定人3886人。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涉及60余项,除《决定》规定的三大类司法鉴定业务外,根据本省的实际,核准了火灾物证、建筑工程质量、电子产品质量和机械产品质量鉴定。河南省是全国开展司法鉴定工作比较早的省区之一,2001年省人大通过了《河南省司法鉴定条例》,对司法鉴定管理、资格准入、审批程序等内容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在司法鉴定执业准入方面,不允许省辖市所属区设立司法鉴定机构;不允许纯经营性的企业和个人申请设立司法鉴定机构。

2005年3月1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与司法厅制定了司法鉴定业务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明确了16大项收费项目和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对规范司法鉴定收费,确保司法鉴定规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突显出的问题主要是:河南省司法鉴定类别增加较快,新的项目和类别的执行标准需要尽快制定。

二、我区司法鉴定服务和收费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区已核准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49家,分布在全区8个地州市,司法鉴定人数744人。其中,**年新核准登记司法鉴定机构14家,司法鉴定人122人。鉴定业务范围涉及法医、物证、司法会计、交通事故、煤矿非伤亡事故、房产测绘、工程造价、农林检测等9大类16项业务。其中,事业法人司法鉴定机构2家,非企业法人司法鉴定机构7家,企业(公司)法人司法鉴定机构28家,合伙制司法鉴定机构12家。**年全年共完成各类司法鉴定4060余件。

(二)收费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1992年,国家对收费情况进行了清理整顿,分别公布了部门、行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当时,根据实际情况,原自治区物价局制定了《刑事技术检验鉴定收费标准》。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按不同部门、行业,又分别制定了会计、审计、建设工程、评估测绘、医疗事故、劳动、涉案财物价格、煤矿非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等鉴定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目前,我区司法鉴定收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管理政策尚不完善。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后,自治区还未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收费管理方面的办法。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国家司法部正在拟定《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二稿),正式办法即将实施;二是鉴定收费标准不尽统一。从1992年制定刑事技术检验鉴定收费标准后,陆续出台了相关部门的鉴定收费标准。这些收费项目的设立,不是以社会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而是以有无经费来源和财政拨付经费的状况来确定的。而且,《决定》内司法鉴定机构执行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有行政机关的、有科研类事业单位的、有中介机构服务类的司法鉴定收费标准。由于单位性质、拨款方式等的不同,造成了鉴定机构收支差异很大,苦乐不均,要求调整收费标准强烈。三是收费标准比较低。《决定》内司法鉴定机构的平均收费在400元/件,包括法医病理、法医临床和法医毒物及痕迹鉴定;而《决定》以外司法鉴定机构的平均收费在4000元/件,包括司法会计、房产测绘、工程造价和农林检测等;四是收费范围不统一,业务量少。《决定》内司法鉴定人有180人,全年完成法医类司法鉴定3670件,人均20件;而《决定》外的司法鉴定人有564人,全年只承接了780件司法鉴定业务,人均只有0.98件;五是现行收费政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目前,执行的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司法鉴定业务发展的需要,均是在《决定》实施前制定的,如:原文件已执行了14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鉴定工作的需要。

三、制定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的政策建议

(一)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尽快出台司法鉴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相关政策。根据全国人大《决定》的规定,目前纳入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司法鉴定主要是法医类、物证类和声像资料类。其他司法鉴定业务,司法部正在与国家相关部门协商。因此,除法律法规对鉴定机构或鉴定人管理另有规定,从其规定外,建议:拟出台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尽可能地将法律法规规定外的司法鉴定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纳入统一管理。

(二)统一收费范围,调整收费标准。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使司法鉴定管理上政出多门。“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的现象非常严重。鉴定单位性质、拨款方式不同,又直接影响鉴定收费项目的设置和收费标准的差异。根据全国人大《决定》: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从而确定了司法鉴定机构的社会义务和社会性质,按照统一的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有必要明确司法鉴定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收费对象,重新测算鉴定服务成本,调整收费标准。

司法鉴定范文篇7

第一条为规范司法鉴定投诉查处制度,加强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行为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诉人,是指司法鉴定委托部门、申请司法鉴定的当事人或其他公民、法人或组织。

第三条投诉人认为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有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行为的,依照本办法向市以上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投诉。

司法行政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有违法嫌疑的,依照本办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查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违法案件,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第五条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查处工作责任制,对投诉查处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投诉范围和管辖

第六条投诉人认为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二)超出登记的执业类别执业的;

(三)私自接受司法鉴定委托的;

(四)违反保密和回避规定的;

(五)拒绝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或者向其提供虚假材料的;

(六)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七)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八)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非法定事由拒绝出庭作证的;

(九)故意做虚假鉴定的;

(十)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投诉人认为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市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一)超出登记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开展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未经依法登记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

(三)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出借《司法鉴定许可证》的;

(四)组织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人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司法鉴定委托的;

(六)违反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的;

(七)支付回扣、介绍费,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行为的;

(八)拒绝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监督、检查或者向其提供虚假材料的;

(九)因严重不负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十)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登记的;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查处司法鉴定违法行为投诉案件,实行分级负责、统一处罚的原则。

省司法厅可以直接查处有重大影响、涉及司法鉴定行政许可和认为确需由自己查处的司法鉴定违法案件。省司法厅可以书面委托市司法局对违法事实进行调查。

市司法局可以对所监督管理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的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统一由省司法厅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条投诉人一般应向司法鉴定人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所在地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投诉,也可以向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投诉。

第三章受理和立案

第十条省、市司法行政机关应设立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并由专人负责受理投诉的接待、登记、受理、移送、建档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投诉人可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方式投诉,并具实署名。投诉人应如实反映情况,投诉内容应详实、具体、明确,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对于匿名投诉,也应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司法行政机关受理投诉后应填写《司法鉴定投诉情况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投诉人姓名、性别、联系地址(住址或单位名称)、联系方式、接待时间、投诉事由、涉及人员、被投诉人违法的具体事实和相关证据材料等。

受理投诉机关对投诉人来访或以口头方式进行投诉的,应当热情接待,认真做好笔录,笔录应交投诉人核对并鼓励其签名。

第十三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在收到投诉的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对于不予立案的投诉,应在收到投诉的10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答复并说明理由。需移送有管辖权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的,应制作移送文书,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案:

(一)不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受理范围的;

(二)不能提供基本证据材料或证据线索的;

(三)证据材料与投诉事项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系的。

第四章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投诉案件立案后,应建立档案,一案一卷。负责查处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司法鉴定投诉查处案件档案目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向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发出调查通知,要求被投诉人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配合调查并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材料。

在接受调查期间,有转移、隐匿、毁损、涂改有关证据材料等行为的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司法行政机关应追究有关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调查投诉案件,应有不少于两名调查人员同时参加,重大案件应组成调查组调查。调查时须出示证件。

调查取证,应制作调查笔录,并经被调查人签字确认。

第十九条调查人员须忠于职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廉洁奉公,不得徇私枉法;须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保护投诉人的权益,不得向被投诉人泄露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调查人员在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违法事实、违法行为的性质、违法者的责任、建议处理意见等。必要时,可以向被调查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反馈调查报告的有关内容,发现有与事实不符的内容、情节应及时修正或补充调查。

第二十一条对调查中涉及司法鉴定专门性问题司法行政机关难以定性的,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定。

第二十二条受理投诉机关应于受理投诉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投诉案件的处理,需以司法行政机关或法院的判决、或其他部门处理结论为依据的,以该机关作出的处理结论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前款规定的办理期限。

受诉机关对于上级机关委托调查的投诉事项,应在一个月内上报调查处理结果和处理建议。案情复杂,一时无法查清的,应在规定期限内报告调查进展情况。

第二十三条投诉案件调查处理完结后,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及时将查处结果告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

第二十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应当依照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

第二十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应逐步建立司法鉴定人和鉴定机构违法行为信息披露制度,对受到行政处罚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违法记录建立档案,并在业内或社会进行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中的“投诉”包括控告、举报、检举等行为。

司法鉴定范文篇8

关键词:司法鉴定改革

2000年司法部颁布《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司法鉴定机构一律要到各地司法行政机构审查、登记,“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任何单位不得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各地在理解执行中,产生一些分歧,有的地方还行文把公安、检察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统一纳入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引起了一些误解和风波。由此引起社会对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的更深入思考,使关于司法鉴定改革的讨论更趋热烈,这场讨论延续至今尚无定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和学习体会,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存在问题之归纳

关于我国现阶段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综合各地讨论所列举,大致归纳有如下几点:

1、司法鉴定机构多元化,没有形成具有相对公信力的体系,既导致管理不统一,也造成案件多次重复鉴定,久拖不决,增加诉讼成本。

目前我国具有司法鉴定资格的机构普遍认为有四类:一是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内部设置的鉴定机构;二是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置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司法鉴定机构;三是卫生部门设立的卫生、医疗鉴定机构;四是面向社会市场的其他鉴定机构,比如会计事务所等。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鉴定机构重复、繁多,权威性下降;一个案件可能要经过几家鉴定,结论不尽相同,既增加了诉讼成本,还导致相互扯皮,影响诉讼效率。

2、我国司法鉴定基本上实行鉴定权主义,即将鉴定权授予特定的机构,司法机关一般只承认有权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对于该机构中鉴定人的资格不予过问。从而形成鉴定人资格、水平的参差不齐和鉴定人资格的混乱。常常是鉴定机构之外的专家没有资格鉴定,而鉴定机构内无论谁做鉴定都具有法律效力。实践中许多错误的鉴定结论就是因鉴定人欠缺必要的专业知识造成的。鉴定人资格的混乱直接影响鉴定的科学性。

3、司法鉴定体制不顺,有权机关各自为政,,司法鉴定运行混乱无序。司法部2000年制定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并于2000年10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方可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任何单位不得从事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活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履行对司法鉴定机构实施年度检验、行政处罚等职责。”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1月16日并实行了《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其中明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各高级人民法院和有条件的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独立的司法鉴定机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机构为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分支机构。”而且明确:“凡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案件,应当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统一对外委托鉴定。”继而法院进一步推行“鉴定人名册制”,要求社会鉴定机构到各地中级以上法院登记,经法院审查合格方可列入名册。凡未被列入名册的,法院不承认其鉴定资格。这些规定实际上否定了司法部的《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4、认为公、检、法部门内设鉴定机构与侦查、审判工作“一锅煮”,使得鉴定与侦查、审判职能难以区分,无法保证客观公正。特别提到公安机关“侦鉴一体”,尤其是基层侦破任务重,办案人员少,办案人员往往集犯罪侦查与鉴定于一身,鉴定难免受侦查的干扰,带有主观色彩,导致鉴定结论偏颇。检察院系统从1991年开始筹划省、地、县三级技术点;法院系统近几年也开始设立技术鉴定机构,都一味追求设置完整的四级技术鉴定体制,“良莠不分、参差不齐”,而且同样属于司法机关与鉴定机关合一,容易干预鉴定。

5、现行鉴定立法滞后。我国关于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虽在三大诉讼法中均有涉及(总共七条),但过于原则,操作性差,不能适应法治需要。后来各部门有一些司法解释性质的规定出台,但权威性不高、适用范围受局限,甚至各行其是、互相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讲,相关法律规定的欠缺是司法鉴定现存诸多问题的根源。

纵观以上所列,我发现,目前关于司法鉴定的争论的最主要焦点是体制问题:司法行政部门要把司法鉴定管理同律师管理并列,从资格审查、机构的建立与撤销、制度建设、年审乃至于培训都统统管起来。法院系统则有人主张由人民法院“主导司法鉴定”,认为“由司法行政机关履行一个从事司法鉴定资格的登记手续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法院“最有资格对他们进行审查”,不仅主张“人民法院应该有鉴定权”,而且“司法鉴定的改革,应该在人民法院的主导下进行”,这是法院大一统思想。(见“中国司法鉴定网”2003/11/17: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张经伟:《走人民法院主导的司法鉴定道路》)公安机关也强烈抵制司法行政部门领导的司法鉴定体制,认为:“刑事技术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侦查破案手段,也是支持刑事诉讼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那种要把刑事技术从公安机关分离出去,组建隶属于司法行政部门领导管理的司法鉴定机构的主张,既不符合国家基本法律规定,又脱离客观实际情况,是不可能付诸实施的悖论。”(引自“第三届全国刑事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通讯2004/06/20)检察院系统正在加紧组建自己独立的司法鉴定四级体系,并积极扩大宣传舆论,分享一席之地;各个研究院所、高校学者主张司法鉴定脱离司法系统,独立存在于社会,体现公正。应当如何办,各说其道,莫衷一是。

二、被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司法鉴定的内涵

我认为,当前对司法鉴定的解释有广义、狭义两种。在一般的教科书中所定义的司法鉴定,通常指广义的概念。如《法学词典》的定义:“根据侦查、审判的需要,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或其他专门知识对案件的有关事实所进行的鉴别和判断。”(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6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2002年12月征求意见稿)中也是从广义上界定司法鉴定:“指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涉及诉讼的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结论的活动。”

而在《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把司法鉴定界定为“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这是典型的狭义司法鉴定概念。

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起草《规定》的人解释,认定司法鉴定有三个要件:1.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当中;2.由人民法院依职权或根据当事人申请而启动;3.鉴定对象须是诉讼中涉及到的事实方面的专门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在全国法院司法鉴定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司法鉴定是应案件审理需要而启动,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如果不是司法机关因核实、审理案件需要而作出的任何鉴定,都不是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人特指受法院委托或指派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进行司法鉴定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这些人在没有接受法院委托或指派、从事各行业的工作时则不能以司法鉴定人称谓。

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和解释,突出了人民法院的职权(指派或委托),即司法鉴定由启动人民法院决定,显然这里指狭义的司法鉴定,通常发生在民事和刑事自诉案件范围。因为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当然也包括各种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鉴别、检验等,是公安机关的职责(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狱管辖),不须经法院启动或批准;刑事案件的相关证据鉴定——形事技术鉴定,是在侦查阶段而不是在案件审理阶段发生,不须人民法院指派或委托鉴定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和解释,不属司法鉴定之列。但是,在公诉刑事案件中,法庭根据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复核鉴定当属司法鉴定之列。

司法鉴定(Judicialexpertise)一词中的“Judicial”,英文解释为“法庭的、法院的、评判的”。通常人们对“司法”一词的狭义理解,也专指法院的审判活动。例如“司法警察”特指“法警”;“司法认知”又称“审判上的认知”(见《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我认为,当前正在讨论的“司法鉴定”,应当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界定的概念,专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人民法院决定“指派或委托”专家进行的鉴定活动。凡是根据审理案件需要,向法庭提出申请、并由法庭决定启动的鉴定(涉及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需要聘请或指派专家利用专门知识与手段,进行检验、鉴别、评定的活动),包括对各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人体损伤与机能、工程质量、会计资料等等的鉴定应属司法鉴定。

而刑事侦查机关在办案中所进行的刑事技术鉴定,是为了发现和固定证据资料而进行的鉴别活动,从狭义上讲同司法鉴定不同。在有的国家——如日本——把刑事技术鉴定称为“鉴别”或“鉴识”。“所谓鉴别,是指侦查机关进行的识别鉴定而言,与法院下命令的正式鉴定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鉴别是一种侦查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应用自然科学法则来发现和保全关于犯罪人和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结果)的证据资料。”“鉴定制度是以法院为主体,犯罪鉴别是以侦查机关为主体”。[注:引自《刑事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日本上野正吉等编著,徐益初等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9月])侦查机关内设的技术鉴定部门所做各类技术鉴定,在提交法庭成为诉讼证据前,是依据诉讼制度规定的举证责任,为提起诉讼收集、鉴别、认定证据的活动,确切地说这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措施之一;只有在将这些鉴定提交法庭,并经法官确认后,从广义的解释上等同司法鉴定。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把公安机关的鉴定明确地列入侦查措施中:《刑事诉讼法》第二篇第二章“侦查”总共10节,包括:“一般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很明确,侦查措施中包括鉴定。

所以,我认为司法鉴定改革,应当是指狭义的司法鉴定,即在案件审理中,由法院根据当事人请求或查明案件的需要而决定启动的鉴定活动。

三、我对司法鉴定规范管理的意见

世界各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并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三类:①当事人主义,也称鉴定人主义,司法机关认可某些鉴定人,列入“鉴定专家名册”,根据法院的指定或当事人双方认可委托进行鉴定活动;(如英法等国)②职权主义,也称鉴定权主义,授权于专门的鉴定机关,其他机构和个人无权鉴定,除非由司法机关委托或指定;(如俄罗斯)③结合主义,鉴定人主义与鉴定权主义兼而用之。我认为,我国不可机械套用,应当结合我国历史、现状和诉讼制度,实行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

确定我国司法鉴定改革方向的基本原则应当立足于中国国情,考虑当前的诉讼制度和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做到公正、高效、有利于维护法律秩序。我认为:

1、法院大一统的想法首先应当淘汰。因为法院是裁判机关,客观公正地审核控辩双方提交的各种证据、决定是否采信,是法院的职权。如果法院自己做起了鉴定,作为证据的鉴定结论由己所出,显失公正,与国家诉讼制度相悖;倘若一切鉴定都由法院指定机构和人员去做鉴定,也易产生作弊之嫌,使法院卷入诉讼纷争,失去权威性。不到万不得已,法院不可介入鉴定具体事务,只能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至于鉴定机构和人员的选择,首先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建议或当事人双方同意由法院指定。北京市各级法院推行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实行审鉴分立,并建立司法鉴定委托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院对外委托和组织鉴定、评估、审计、拍卖等工作,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同法院的公正地位相称的。至于有人提出,法院内设司法鉴定机构同审判机构分离,实行两条线管理,不会发生“审鉴一体”的问题;然而,法院本身就是国家审判机关,同审判分离、不相干的业务和机构又为什麽非要设在法院内部不可呢?

2、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允许存在。因为司法鉴定的对象纷繁复杂,可能涉及到各个领域、各种学科,不可能有任何一个部门或行业全部承担起来。把社会各个行业的知名专家和各个系统的先进设备利用起来,由他们的权威性、客观性逐渐树立公正形象,有利于我国的司法公正。但是,总得要有一个公正、权威的国家管理部门,对社会各种类从事司法鉴定的机构的资格、必需条件、鉴定人资格、遵纪守法情况等进行审查、考核、检查以及必要的培训,这些工作从实质上说,属于司法行政工作范畴。应当由司法行政部门将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实施统一的管理,这个管理权限应当包括:审查机构的资质、条件、鉴定人的资格,建立相应的批准制度,还应当负责年审,根据鉴定人、鉴定条件变化和是否有徇私舞弊、差错率等进行调整。

最高法院关于司法鉴定的两个《规定》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这是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的一大创新与进步。但是,这个制度无法替代对社会司法鉴定机构的日常行政考核。法院应当回避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审批、领导或变相的领导权,也是为了避免司法鉴定机构对法院的依赖,确保法院的中立、公正形象。根据最高法院司法鉴定中心解释,现在的《司法鉴定人名册》要求申请入册的社会鉴定、检测、评估机构和个人,在当地中级或高级人民法院实施登记,并向法院提交资质证明、主要业绩等一些文件、资料,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审核批准。这在某些方面同司法部的规定冲突,这个问题应当由国家立法机关调查、协调,最后通过国家立法予以理顺。

3、公安系统的刑事技术机构应当保留。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承担着最大量的刑事案件的侦查职责。刑事案件侦查的主要任务是收集犯罪证据、拘捕犯罪人归案。刑事技术机构为刑事侦查承担发现、提取、保全各种犯罪痕迹物证的职能。鉴定是鉴别证据、认定证据、揭示证据意义的手段。所以,刑事技术鉴定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侦查措施之一,刑事技术机构是侦查机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了必要的侦查手段※,侦查机关就根本无法履行职能。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案件实行公诉制,举证的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公诉机关的证据来源于侦查机关;鉴定结论作为重要的诉讼证据,必须由侦查机关首先提供。而侦查机关在侦查刑事案件中,由发现线索到认定证据,要进行大量的甄别检验,这些工作有时间的紧迫性和内容的保密性——这是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法律秩序的国家利益要求。所以,无论从诉讼法的要求,还是从打击犯罪的国家利益要求,公安刑事侦查机关都必须有自己的刑事技术检验、鉴定力量。有些学者说“鉴定是一种取证手段而非侦查手段。刑事诉讼法典将鉴定放在侦查程序里规定是不合适的”(见中国政法大学:《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2000/08/12)——这句“专家语言”把“取证”同“侦查”割裂就是错的,侦查的职能或曰任务就是发现证据,获取证据,取证是侦查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取证”同“侦查”是不能割裂的。如果不去取证,侦查何以破案?鉴定作为重要的侦查措施列在刑事诉讼法的“侦查”一节内,无可非议。(注:“侦查”一节列举的是法定侦查措施,而非侦查程序。)

至于“侦技不分”、“侦鉴不分”的问题,已经是陈旧的话题,完全应当通过内部机构分工解决。此外,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部门是为了打击刑事犯罪设立的,他的职责是为侦查服务,它是刑侦工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原本不应当参与民事、行政等案件事务;但是,从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上说,他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利用这些资源为司法工作服务,当然对社会是有利的。倘若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愿意利用自己雄厚的技术力量为社会服务,那末应当到司法行政部门或法院登记备案,承担有偿司法鉴定工作,这部分业务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或法院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年审。

4、至于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管理机关也都承担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也要涉及到一些物证、书证及其他证据的检验、鉴定问题,由于案件数量相对较少,可以不必逐级设置庞大的技术鉴定机构,投入庞大的经费开支。我以为中央和省级检察机关与国家安全机关设置必须、常用的鉴定人员和机构,省以下机关可以委托同级公安机关代为检验鉴定或送上级机关鉴定。公务员之家:

(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和措施,除了刑事物证发现、提取、检验技术之外,还有一些高科技的、秘密的手段,必备的、完整配套的侦查手段侦查措施,在严格的行政法规、命令的制约下实施。这是对付隐蔽、狡猾的犯罪不可缺少的,也是世界各国家都必须具有的手段。这些不能用学究式的诉讼理论解释与评价,它应用维护国家、人民安全需要的高效理论解释。当然,这些手段的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不得用于非法活动。有些学者,律师借口侦查阶段介入和监督,向公开或取消这些侦查手段,或使之同侦查工作割裂,是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秘密侦查手段属于国家机密(甚至绝密),受国家保密法规的保护。)

5、关于立法问题:

⑴有人提案建议制定《司法鉴定法》,我以为其实不必要;倒是应当尽快制定我国的《证据法》,内设“司法鉴定”章节;然后由相关部门依法制定“司法鉴定条例”。

⑵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如资格审查制度、登记制度、考核与处罚制度等问题),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理顺,可以根据我国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结合我国现状,并参考国际一些做法。

⑶鉴定的启动与“鉴级”问题:

司法鉴定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提高司法鉴定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申请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的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三条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国家“先培训后上岗”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按需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

第四条司法鉴定人应当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鉴定人接受岗位培训后,方可以司法鉴定人的名义独立进行执业活动;司法鉴定人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是申报评定司法鉴定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

第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组织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

司法鉴定机构组织教育培训的情况,纳入对其进行资质评估、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鉴定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指导,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人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岗位培训

第七条岗位培训是指以适应职业岗位任职的需要,达到司法鉴定岗位资质要求和执业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和培训活动。

岗位培训的对象包括申请司法鉴定执业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

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方针、鉴定业务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执业规则等。

第八条岗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岗前培训是指对未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的人员和已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同专业的人员。

转岗培训是指对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已经执业和尚未独立执业的人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是相关专业的人员。

第九条岗前培训方案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制定并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应当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要求、统一培训时间、统一考核形式和统一颁发证书。

转岗培训方案由司法部制定并指导实施。

第十条岗位培训应当在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的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机构进行。

第三章继续教育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是指司法鉴定人执业后,为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执业能力而进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十二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司法鉴定人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司法鉴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第十三条继续教育实行年度学时制度。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

继续教育的每学时为50分钟。

第十四条司法鉴定人参加下列活动的,计入学时:

(一)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或者委托举办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二)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国内、国外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和进修;

(三)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由所在业务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开展的专业对口的研讨、交流和培训;

(四)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对口专业教育;

(五)国际性司法鉴定研讨、交流和培训;

(六)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认可的其他教育培训。

第十五条司法鉴定人参加国际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6学时;参加全国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12学时;参加省级研讨、交流和培训的,计8学时;参加其他教育培训活动计入学时的标准由司法部或者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另行确定。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每年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统一提交司法行政机关,由司法行政机关核计学时并记入档案。

第十七条司法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后,可以免修年度继续教育学时:

(一)本年度内在境外工作六个月以上;

(二)本年度内病假、事假六个月以上;

(三)女性司法鉴定人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

(四)其他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对于无正当理由,未达到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章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

第十九条司法部负责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组织编写和推荐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教材;

(三)指导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评估工作;

(四)公布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名单。

第二十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确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

(三)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工作。

第二十一条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在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

司法鉴定范文篇10

1.鉴定的步骤与程序“中心”在接交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项目后,首先是根据委托鉴定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与本专业有关的学会联系,落实和聘请本专业对口的专家。成立项目专家组。由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任鉴定项目的组长,并制定出鉴定方案和鉴定时间安排表。专家组在进行案卷分析和去现场勘验询问调查后,由专家组长根据调查情况写出初步的鉴定报告,经专家组讨论修改后,将初步的鉴定报告寄给双方当事人,限期提出申诉意见。专家组在对双方当事人的申述意见进行分析修改后,最后定稿,按程序将鉴定报告送达法院。

上述司法鉴定的程序和步骤是做好司法鉴定工作的基本程序。但也有特殊情况可灵活运用。如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两起车辆造成人员死亡的鉴定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效果。一个鉴定按程序在征询双方当事人对初稿的申诉意见时,一方当事人带死者家属十余人到单位来施压,要求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结论。这种做法直接干扰了鉴定工作的正常秩序,给我们的专家和工作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另一个鉴定我们没有将初稿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因此没有发生干扰鉴定工作的情况。但在专家出庭时,当事人律师的质询是相当激烈。这需要我们专家出庭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司法鉴定工作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我们在司法鉴定工作的实践中,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鉴定的特点和规律,初步总结出做好司法鉴定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我们认为,这些基本原则是做好司法鉴定工作的基本保证。⑴、坚持科学、独立。公正,高效的原则。科学、独立、公正、高效是我们做好司法鉴定工作最根本的原则。“科学”的含义就是实事求是地用科学的知识叙述或者是描绘出事实的本质,也就是说专家要通过自己的学术知识水平,对有关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有关材料所能证明的事实,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结论性意见。这就要求我们专家不仅专业知识要对口,而且在分析调查材料中要极其仔细和认真。尤其对结论性意见要反复推敲,慎重定稿。“独立”就是要求我们专家的鉴定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知道,鉴定结论是鉴定专家经过勘验和技术分析,综合有关科学知识而做出的,也就是根据客体检验的结果,对照相关依据做出的科学的判断。因此首席专家组长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公正”是指我们要求对不同委托的当事人鉴定要一视同仁。不论是省内省外、国营、事业还是民营,还是本地外地的,他们在委托鉴定业务的地位上是平等的。我们接受的鉴定中,有不少来的熟人、亲戚、朋友的说情和传话。因此,公正公平的原则显得尤其重要。“高效”是指人民法院在下达鉴定委托是有时间要求的,而我们的工作又是根据专家的时间来安排的。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就不能按时做出鉴定报告。因此我们把法院的要求和专家的时间放在首位,许多鉴定的时间都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我们的工作人员要牺牲自己许多休息时间,虽然没有一分钱加班费,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⑵、坚持对司法鉴定保密的原则保守司法鉴定的秘密,是保证司法公正的保护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鉴定人的义务之一,任何鉴定都有一定的保密范围。有些情况是不能泄露的,特别是透露鉴定过程和有关证据情况,鉴定的结果文件报告应首先送交委托法院。

⑶坚持实事求是,注重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实事求是,注重以事实为依据是我们做好鉴定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的每一个鉴定结论都应来源于客观实际,来源于对鉴定课题的正确判断,如实地反映事物的客观事实。对采集的材料应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按照鉴定课题的本来面貌对照有关依据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切忌有任何偏见和主观臆断。同样也不能受案情,人情,私利和有关压力等因素影响和违背客观事实,造成鉴定结论失真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