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1:41:31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范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两组共65例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结果经过4w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组阿普唑仑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甜梦胶囊;阿普唑仑;联合用药

Acontrolledstudy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Methods84patientswithsomnipathyweredividedinto2groups(bothn=42)accordingtimeorder.Researchgrouptook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andcontrolgroupdidsinglealprazolamfor4weeks.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andSelfmade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SMTESS)before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2ndand4thweekduring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4thand8thweekaftertreatment,respectively.65patientsofboththe2groupscompletedtreatmentandfollowup.ResultsAfter4weektreatment,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meandosageofalprazolamwassmallerintheresearchgroup,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durationofsleepimprovementlongeraftertreatment.Conclusion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hadprecisecurativeeffectinsomnipathy,dosewassmallerand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reboundphenomenonwasnotmarkedaftertreatment.

【Keywords】Psychosomaticdiseases;somnipathy;Tianmengcapsule;alprazolam

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可直接影响心身健康。国内有关中药对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中成药的对照研究较少。作者近2年采用中成药甜梦胶囊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睡眠障碍与单用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84例睡眠障碍患者均来源于2002年7月~2003年1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失眠症诊断标准;(2)入组前1w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3)排除各种精神障碍所致睡眠障碍及手术期疼痛、成瘾物质依赖所造成的睡眠障碍。按时间顺序将入组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研究组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0.3±11.2a,平均病程2.12±1.2a;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0例,离异2例;主要临床表现:初始失眠7例,多梦易醒3例,早醒5例,混合失眠22例;睡眠时间:>6h者6例,5~6h者6例,<5h者25例;既往服药29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4±10.9a,平均病程2.10±1.4a;婚姻状况:未婚4例,已婚31例,离异3例;主要临床表现:初始失眠8例,多梦易醒4例,早醒5例,混合失眠21例;睡眠时间:>6h者6例,5~6h者7例,<5h者25例;既往服药27例。两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临床症状、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6片・d-1,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0.4~1.2mg・d-1。疗程均为4w。甜梦胶囊主要成份为黄芩、黄精、党参、刺五加、枸杞子、熟地黄、马钱子等,由山东荣昌制药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7020040。甜梦胶囊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失眠健忘。

1.2.2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2]和自行设计的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和t检验。

1.2.3疗效评定临床疗效按3级评定方法评定,显效:入睡时间<30min,总睡眠时间>6h,对睡眠满意;有效:入睡时间<60min,总睡眠时间>5h,对睡眠尚满意;无效: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睡眠不满意或失眠加重。

2结果

2.1两组PSQI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及停药后PSQI评定比较(略)

注:*P<0.01

表1显示:治疗第1、2、4w末两组评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入组前(P<0.05或0.01)。停药第1、4w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第8w末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有效率治疗第4w末研究组有效率83.8%(30/37),对照组83.9%(31/3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第1、4w末研究组显效率75%(24/37),对照组60.6%(20/38);第8w末两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第1~4w末,研究组头晕、不适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且轻,但两组总体不良反应评估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失眠是临床各科较为普遍的,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为主述的一组症状。失眠的临床意义由其严重程度、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后果等来决定。在失眠的人群中多数为一过性失眠(约27%),其中1/4可能成为慢性失眠者(9%)。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因素:如患者对睡眠、健康过分关注和担心;精神因素:如由生活、工作压力造成的精神紧张、焦虑等;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喘息、吐泻等;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噪音等。研究发现,下丘脑、脑干、丘脑、上行网状系统等与睡眠和觉醒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些部位的病理改变均可引起睡眠障碍。

本组患者多数曾服用过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但症状多反复迁延。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多数研究者主张不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否则较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睡眠障碍属于中医文献中"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寐"、"欲眠"、"嗜寐"等范畴。

中医认为其产生不寐的机制[3]为:(1)情志失调,肝火内炽。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不寐。(2)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素体阴虚,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阴虚火旺,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独亢而不寐;或心阴不足,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热扰神明,心神不宁,因而不寐。(3)饮食不节,痰热扰心。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胃气不和,宿食停滞,壅遏于中,酿为痰热,扰乱心神以致不能安寐。(4)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因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既可暗耗心脾阴血,又可损伤心脾阳气。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不寐,脾气虚则运化失司,营血不足,心失所养,故不寐。(5)心虚胆怯,心神不安。由于卒然惊恐,气陷胆伤,致心虚胆怯,决断无权,故心神不安,恐惧而不能入睡。

阿普唑仑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4],且不良反应较少,而中成药甜梦胶囊的黄芩、黄精、党参、刺五加等具有补益心脾,以养气血,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等作用,能较好的改善睡眠。两药联合应用既能减少阿普唑仑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又能增加催眠作用,并能减少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MeirH.Kryger,ThomasRoth,WilliamC.Dement:Theprinciplesandpracticeofsleepmedicine.Philadelphia:Pennsylvnaia.W.B[M].SaundersCompany,2000:108~275

睡眠障碍范文篇2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方法:对60例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访谈式调查,分析影响其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睡眠时间缩短等,其相关原因包括疾病、环境、心理、社会、不良生活方式等。结论:减轻躯体不适,加强病区管理,提供有效的心理、社会支持,强化睡眠卫生宣教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关键词]住院患者;睡眠障碍;护理

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更为明显。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现睡眠障碍,它既影响患者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现就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5年1月至11月对住院患者通过访谈式调查及临床观察发现有6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男29例,女31例,年龄47岁~76岁,平均年龄56.5岁,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1h者30例,占50%;不能熟睡:有轻微的声响刺激便醒来,一夜中醒来达2次以上者15例,占25%;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h以上,醒来即不能再度入睡者10例,占17%;睡眠时间缩短:虽有充裕的时间,一夜合计睡眠<5h者5例,占8%。

2影响住院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

2.1疾病因素从调查中得知,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冠心病夜间频繁心绞痛发作;高血压控制不佳;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出现夜间喘息、咳嗽加重最为多见。其次前列腺肥大导致夜尿增多,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均可引起睡眠障碍。以上疾病长时间影响,可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考虑问题多,表现为担心夜间发生意外,心理恐惧不敢入睡。

2.2环境因素影响患者睡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的噪音、灯光、室温、通风、床铺、夜间的治疗护理活动等。环境噪音主要来自病房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各种操作声、治疗车轮的摩擦声、护士夜间巡视病房的开关门声、其他患者的鼾声、说话声、厕所的冲水声等。另外环境陌生也是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由于不适应就寝场所、与家人接触减少、同医护人员不熟悉、与病友之间不交流等。

2.3心理社会因素据调查分析发现,住院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产生上述情绪反应的原因有:疾病病痛的折磨及对疾病预后的恐惧和担忧;经济困难及家庭支持欠缺;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

2.4不良生活方式包括:住院后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时间长;睡前谈论兴奋话题或观看刺激、惊悚性电视等。

3护理对策

3.1尽快减轻病痛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因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如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嘱患者夜间采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和按时遵医嘱用药,以防引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3.2加强病区管理

3.2.1睡前做好护理进行室内通风、消除异味、保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中、关大灯、开地灯、保持床铺干燥、平整。

3.2.2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工作每项护理工作要有计划、有安排(除必要的治疗外),避免患者在沉睡中惊醒,如夜间查房时,要做到“四轻”,光源不可直射患者。

3.2.3减少干扰对于病情复杂多变、夜间入院的患者及打鼾的患者,尽量安置在单间或人少的病房,以减少干扰。

3.2.4“四轻”治疗车轮子定期上润滑油,护理站的椅子脚下钉皮垫,护士做到“四轻”,病区内使用手机者,劝其将铃声调到振动,努力为患者创造安静,温馨的休养环境。

3.3加强心理护理

3.3.1心理护理仔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及同房病友,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环境。

3.3.2健康宣教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并介绍同类疾病的成功实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3.3.3沟通交流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内心疾苦,并努力解除疑虑,协助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如家庭经济困难者,可适当为患者减免费用,尽量用便宜药等。对家庭支持不到位者,要耐心做好患者家属工作,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努力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

3.4做好睡眠卫生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具体指导如下:建议患者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因病情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除外);每天午睡不超过0.5h,睡前室外散步0.5h,然后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脚20min;还可利用音乐的镇静催眠作用,让患者低音量播放具有安神宁心作用且曲调柔和的音乐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睡前不宜吃太饱,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睡前禁止谈论过度兴奋的话题和观看惊悚刺激的电视剧,保持心态平静。

睡眠障碍范文篇3

摘要: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睡眠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睡眠理论的内容,相关论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和病症分类以及症状描述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阴阳睡眠理论、营卫睡眠理论和五脏睡眠理论,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在很长的时期,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出于无奈,最初也许没有人去注意为什么天亮了人会醒来,天黑了人要睡觉,但也由此适应了自然变化规律,正是这种与昼夜更替和谐的痛寐节律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不谈及其他生物的睡眠),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不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机体功能活动正常的写照。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对睡眠有不同称谓,先秦多称“寐”、“寝”、“膜”,为其前后的文献广泛应用。《黄帝内经》除沿用以上称谓外,以“卧”表达睡眠之义的情况比较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即属此种情况,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有“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的论述。汉代以后惯称“睡”或“眠”,以单音词形式表达,“睡眠”一词以合成词形式表义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黄帝内经》对睡眠有独到的认识,并形成了中医学睡眠理论的基本框架,内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机制、导致睡眠障碍原因及辨证治疗等。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从动物实验认识了睡眠中枢。又有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系统研究,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睡眠研究者从尿中提取出“尿核贰”,该物质有引发睡意的功能,被称为睡眠因子或睡素。这种睡眠因子,既能促进睡眠,又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事实证明,人在发烧生病时,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随之增加,使人体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活跃,免疫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体内代谢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尔有人称睡眠是治病良药。总之,睡眠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现象的确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与机制,较之西医学而言中医学睡眠理论独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理论中神的含义较为复杂,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脏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肾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肾意志为基,心神的自觉意识内敛为主导,肝魂随之潜隐,肺魄失出人之机,则精神活动减弱乃至停止、各种感觉与运动反应迟钝,进人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宁,魂不游荡而无梦,魄处其舍而形静。《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睡眠之机枢,《灵枢口问》云:“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螟;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痞矣。”《灵枢营卫生会》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灵枢卫气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冈五脏主气化。睡眠的各种神志信息由营卫气血载负运转,而营卫气血的生成、运行与五脏密切相关。只有五脏气化和调,营卫气血充实、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气顺神灵,睡眠以时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发气机、心脾之化营生血、肺之主气行营卫、肾之主水蒸腾津液,以及肝脾调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肾藏泄适宜、心肾水火相交、脾肾先后天互养等,对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五脏藏精,是一切生理活动,也是睡眠活动的基础根底。先天之精化为五脏躯体,五脏主躯体又生化后天之精,以为气化活动基础。五脏之精充盛,其气化活动才有充足化源,睡眠以精为根基,精盛体壮才能痞起神情充沛、寐息深沉酣畅,如《营卫生会》述少壮之人“昼精而夜眼”、老人“昼不精不夜眼”。

概括地说,《黄帝内经》睡眠理论有三,即阴阳理论、营卫理论和五脏理论,而五脏理论当为核心。中医学睡眠理论体现了其天人合一思想,重视整体,重视时间因素,重视时间的周期变化,又强调睡眠(寐)与清醒(痞)由心神所主宰,神静则寐,神动则痞。心神是五脏神之一,心神能否发挥主宰作用有赖于五脏神之间的协调与各司其职,这一认识确立了以五脏精气神论睡眠的基本原则。后世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丰富祖国医学睡眠理论,为养生及临床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道路。

二、睡眠障碍

2.1睡眠障碍的主要病症睡眠的正常机制遭到破坏即导致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嗜睡、梦寐不宁、睡行症。

失眠,或称不寐、不得眠:表现为夜间难以人睡、或难以持续睡眠,并在隔天清晨醒来时有疲劳感。从神的层面看,心神受扰,动摇不定,可致不寐;从气的层面看,卫气留于阳,不人于阴则不寐;从精的层面看,五脏阴精不足,心神的活动、气的运行失去原动力,亦可致不寐。

嗜睡:嗜睡总属心神不能应时外张,魂魄沉溺于内,以致寐而不痛的病证。究其原因总以阴、寒、湿、痰为患。而嗜睡见于大病后者,多气虚懒卧;见于病证危重者,是精气衰竭,神败难振,当另论。

梦寐不宁:表现为多梦,常伴梦魔、梦惊、梦吃、梦交等,因梦不能安卧。一般以不快梦境反复出现,醒后身心不适为要点。从五脏神的层面看,梦之所生,在于寐后魂不安舍,魂不安多因魄受到内外刺激,魂有所感而受扰,魂魄分离,魄静而魂动也。内刺激与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也可因情思经历之痕记有所忆起而使魂不安宁而梦。《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播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篇》云:“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播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云:“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将以上三段经文的内容归纳起来可见:梦境的不同与脏腑阴阳的盛衰虚实有关,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睡眠中梦的现象已经有高度的认识,并引导人们通过了解病人的梦境,测知病人的脏腑阴阳气血之盛衰,邪气之强弱,病变之部位,从而正确诊断,以利于有效施治。

睡行症,或称梦游,表现为睡中起来,睁开眼睛,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往往步伐缓慢但能避开障碍物,有时只限于睡房内活动,有时会走出去,严重者有离开住处很远的情况。通常能自行返回继续人睡,醒来对此毫无记忆。其原因是人寐后虽然心神内敛,意识潜而不张,但魂魄不宁,相为颠倒,魄激而形动,故睡中起坐或行走而不自知,醒后亦不能回忆;并非意识下的魂魄活动,故无“形开”(觉醒),多无感知,或仅有表浅感知。常见于少儿神志发育不全者,亦可发生在成人。

2.2睡眠障碍的辨治思路睡眠障碍的病机之本在于机体阴阳失调,一般地说不外饮食劳倦、情志刺激伤及人体脏腑气血,导致脏气不平,气机逆乱,阴阳所主失序,出现少寐,或梦寐不宁、或嗜睡、或睡行等症。从睡眠由心神主宰这一观点出发认识睡眠障碍,启发了从脏腑精、气、神的角度分析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思路,从而历代医家在临证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以脏腑为核心论治睡眠障碍的基本原则。由于阴阳、营卫、五脏精气神之间彼此联系,故对于睡眠障碍的认识允许多视角、全方位,对不同体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病因、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季节所发生的同类疾病,均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体现了人性化治疗的重要特色。wWw.gWyoO

睡眠障碍范文篇4

[关键词]睡眠障碍;护理;临床表现

1睡眠障碍在临床的表现

1.1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表现有入睡困难,亦称“起点失眠”;早醒,谓之“终点失眠”;“睡眠持续困难性失眠”,表现睡浅多梦。

1.2夜惊多见于儿童,发生于入睡后15min~30min,患儿于睡眠中突然惊起,紧张激动,两眼直视,惊叫啼哭,心率快,不能被唤醒,发作后入睡,醒后多不能回忆。

1.3梦言和梦行梦言表现为熟睡中说话、唱歌或哭笑。多见于神经质儿童或具有遗传素质的成人。梦行表现为突然从床坐起,表情呆板,问之不答,可做些简单刻板动作等,有的也可有复杂运动如挑水、切菜等,但事后均自动入睡。

1.4梦魇常在恶梦中突然惊醒,醒后伴有强烈的惊恐,多数心率及呼吸加快,有窒息濒死感,过后可再入睡。

2护理要点

2.1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病室内清洁整齐、无异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线柔和(以暗蓝光为宜)、环境安静、无噪声,有利患者安定情绪、容易入睡;床褥要干燥、清洁、平整、被褥的长宽、软硬、冷暖适度使患者感觉舒适;病室内有兴奋躁动患者应安置于隔离室,并及时做安眠处理,以免影响其他患者的睡眠。工作人员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保持病室内安静;就寝时,可让患者听轻柔的催眠乐曲,有利安定情绪。

2.2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指导患者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白天除了安排1h~2h午睡外,要组织患者参加适宜的工、娱、体活动,有利夜间正常睡眠。

2.3促进患者养成有利睡眠的习惯睡前忌服引起兴奋的药物或饮料;睡前避免参加引起激动、兴奋的娱乐活动和谈心活动,不看情节紧张的小说和影视片;晚餐后不过量饮茶水,临睡前要解尿,避免中途醒后,难以入睡;睡前用暖水浸泡双脚或沐浴,以利减缓脑部血流量,促进睡眠;要取健康的睡眠姿势仰卧和侧卧,不蒙头盖面,不俯卧睡眠。

2.4做好睡眠时的生活护理对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协助做好就寝时的一切生活料理,如暖水洗足、协助入厕、脱衣、盖被、放蚊帐等,使患者舒适、安心入眠。

2.5加强巡视严防意外护士要深入病床边、勤巡视、采取循序巡查,与返回重复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包括睡眠姿势、呼吸音,是否入睡等,要善于发现佯装入睡者,尤其对有自杀意识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安眠处理,防止意外。

2.6未入眠患者护理

2.6.1体谅患者的痛苦与烦恼心情对未入睡患者,护士要体谅其因失眠而痛苦与焦躁不安的心情,容忍由此引起的情绪波动和激惹,耐心听取其所述予以精神安慰,帮助安定情绪,无效时按医嘱给药处理,帮助入眠。

2.6.2指导患者运用放松方式转移注意力等帮助入眠放松法有甩手操、入松功、放松训练等,可使肌肉放松、精神放松、促进睡眠。转移方法,如有意识地翻阅无故事情节的理论书,引发疲倦,这会有一种心理放松感,可缓解烦恼情绪而有利入眠等。

2.6.3分析失眠原因,对症处理未入眠患者失眠的原因多种,如新入院者对医院环境陌生、不适应、害怕,也有患者对治疗反感或恐惧致失眠,要耐心劝慰、作保护性解释,使其有安全感;也有患者因病痛及身体各种不适而引起失眠,如疼痛、皮肤搔痒、便秘、饥饿等,应及时帮助缓解疼痛,排除不适;也有因过多思考生活事件,如婚姻,恋爱、工作、经济、住房等,导致焦虑、紧张而失眠,可让其倾诉烦恼,同时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其理智地搁一边,不再乱想,好好入眠;对主观性失眠者可在其入睡后用红笔在手臂上做记号,待醒后善意告知患者以证明确实睡着过,这对有些患者有帮助,可缓解睡眠的焦虑担忧情绪。若睡前过分焦虑,也可用安慰剂暗示治疗;对抑郁症及幻觉、妄想症状严重的未入眠者,要及时按医嘱予以药物处理,加速帮助入睡,以免夜深人静,患者的抑郁情绪或幻觉、妄想症状加重而引发意外。

参考文献:

睡眠障碍范文篇5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碍;护理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为初段失眠(入眠困难)、中段失眠(睡眠浅、易醒)、末端失眠(早醒),也可为多梦、恶梦、无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睡眠障碍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刚入院的患者更为明显,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现睡眠障碍,它既影响患者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也影响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现就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一、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2009年06月-2100年06月入住本科并排除长期失眠、脑血管疾病等非危重患者并自愿合作的20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52-86岁,平均68.6岁;退休63例,离休123例,在职14例;冠心病108例,高血压72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病窦综合征5例,心力衰竭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平均住院18天;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入睡困难:从想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1h者100例,占50%;不能熟睡:有轻微响声刺激便醒来,一夜中醒来2次以上者52例,占26%;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2h以上,醒来即不能再度入睡者28例,占14%;睡眠时间缩短:虽有充裕的时间,一夜合计睡眠<5h者12例,占6%;昼夜颠倒:白天昏昏欲睡,夜间保持清醒状态8例,占4%。

1.2研究方法: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包括上床时间、入眠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入眠所需时间、晨睡时间、是否服用安眠药物及种类剂量、心理状态、不能入睡和夜醒的原因、次日主观感受)和采用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标准,调查时间为患者入院后的4-8天。调查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采用面对面调查。

1.3结果:通过分析200例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给予合理的健康指导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睡眠质量得以改善,其中入睡困难患者入睡时间<30min35例,<1h58例,无效7例;不能熟睡患者48例有效,4例无效;早醒患者27例有效,1例无效;睡眠时间缩短患者10例有效,2例无效;昼夜颠倒患者7例有效,1例无效。

二、影响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

2.1心理因素:患者社会家庭角色变化,离开亲人的孤独寂寞感,由于疾病检查、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家庭问题、工作问题等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紧张、悲痛、兴奋、愤怒、激动而影响睡眠。

2.2躯体因素:从调查得知,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冠心病夜间频繁发作心绞痛;高血压控制不佳;左心功能不全导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出现夜间喘息、咳嗽加重最为常见。其次前列腺肥大导致夜尿增多,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均可引起睡眠障碍。以上疾病长时间影响,可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考虑问题增多,表现为担心夜间出现意外,心理恐惧不敢入睡。然而由于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多条管道和多条静脉液路的设置,患者活动受到限制,使其产生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患者因害怕跑液、管道脱出、导线脱落等而处于紧张状态和强迫体位,从而影响睡眠。

2.3环境因素:

2.3.1病区环境:通过调查发现患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的噪音、灯光、室温、通风、床铺、夜间的治疗护理活动等,环境噪音主要来自病房监护仪器的报警声、护士夜间巡视病房的开关门声、其他患者的鼾声、说话声、厕所的冲水声等。另外环境陌生也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主要由于不适应就寝场所、与家人接触减少,同医护人员不熟悉、与病友之间不交流等。

2.3.2生活习惯:有些患者吸烟、饮浓茶、晚餐过饱,以致身体不适,影响睡眠。而入院后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时间长,睡前讨论兴奋话题或观看刺激、惊悚性电视等也不利于夜间睡眠。

2.3.3医源性因素:医院制度、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语言扥因素对住院患者睡眠都有影响,包括医院探视制度、医院作息时间、医生夜间查房、护士夜间治疗等。

三、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护士做好入院指导,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生活,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以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做好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在临床护理中,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关心和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了解其心理需要,耐心倾听主诉,对其不安和苦恼给予充分的理解,做到耐心解释,热情安慰、关心鼓励和开导患者,并设法努力解决,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精神舒畅,对治疗信心充足,提高睡眠质量,达到疾病早日康复的目的。

3.2尽快减轻病痛: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因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如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嘱夜间采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和按时遵医嘱给予药物,以防引起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3.3加强病区管理:调整病室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设置要和谐、轻松,物品摆放整齐、干净,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医务人员举止大方,态度和蔼,耐心细致,衣帽整洁,动作轻柔,杜绝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病区有关的刺激性言论,在保持良好的病室环境的基础上,注意病房的安排,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使其有共同语言,保持心情舒畅,尽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样,使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受。

各种治疗尽可能集中在白天进行,若夜间的确需要治疗护理,医疗护理操作安排要紧凑,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护士夜间巡视病房、送药时,走路要轻,尽量减少语言的干扰,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入睡环境。处置所需物品要在熄灯前备妥,必须进行夜间治疗的患者及严重打鼾的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病房,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将病情平稳和危重的患者分开,避免患者间的相互干扰。如有尿、便、呕吐物等应及时清理,避免异味。

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白天护士应同家属合作主动与其交流,鼓励患者咳痰、活动肢体、听音乐等,以便夜晚能有良好的睡眠。调整光线,减少外界的刺激,保持床位的整洁、干燥、舒适,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4卫生宣教: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具体指导如:建议患者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因病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除外);每天午睡不超过0.5h,睡前室外散步0.5h,然后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脚20min;还可以利用音乐的镇静催眠作用,让患者低音量播放具有安神宁心作用且曲调柔和的音乐已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睡前不宜吃太饱,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睡前禁止睡前讨论兴奋话题或观看刺激、惊悚性电视,保持心态的平静。

四、小结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5d不睡眠人就会死亡,这足以见得睡眠的重要性,它是人类的生理需要,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就应该积极查找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主编.精神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2-234

[2]王超.老年住院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互利干扰.医学理论与实践[J].2004,17(7):831

睡眠障碍范文篇6

【摘要】目的探讨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两组共65例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结果经过4w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组阿普唑仑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关键词】心身疾病;睡眠障碍;甜梦胶囊;阿普唑仑;联合用药

Acontrolledstudy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Methods84patientswithsomnipathyweredividedinto2groups(bothn=42)accordingtimeorder.Researchgrouptook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andcontrolgroupdidsinglealprazolamfor4weeks.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andSelfmade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SMTESS)before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2ndand4thweekduring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4thand8thweekaftertreatment,respectively.65patientsofboththe2groupscompletedtreatmentandfollowup.ResultsAfter4weektreatment,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meandosageofalprazolamwassmallerintheresearchgroup,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durationofsleepimprovementlongeraftertreatment.Conclusion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hadprecisecurativeeffectinsomnipathy,dosewassmallerand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reboundphenomenonwasnotmarkedaftertreatment.

【Keywords】Psychosomaticdiseases;somnipathy;Tianmengcapsule;alprazolam

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可直接影响心身健康。国内有关中药对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中成药的对照研究较少。作者近2年采用中成药甜梦胶囊与阿普唑仑联合治疗睡眠障碍与单用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84例睡眠障碍患者均来源于2002年7月~2003年1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失眠症诊断标准;(2)入组前1w未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3)排除各种精神障碍所致睡眠障碍及手术期疼痛、成瘾物质依赖所造成的睡眠障碍。按时间顺序将入组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研究组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0.3±11.2a,平均病程2.12±1.2a;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0例,离异2例;主要临床表现:初始失眠7例,多梦易醒3例,早醒5例,混合失眠22例;睡眠时间:>6h者6例,5~6h者6例,<5h者25例;既往服药29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4±10.9a,平均病程2.10±1.4a;婚姻状况:未婚4例,已婚31例,离异3例;主要临床表现:初始失眠8例,多梦易醒4例,早醒5例,混合失眠21例;睡眠时间:>6h者6例,5~6h者7例,<5h者25例;既往服药27例。两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临床症状、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6片・d-1,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0.4~1.2mg・d-1。疗程均为4w。甜梦胶囊主要成份为黄芩、黄精、党参、刺五加、枸杞子、熟地黄、马钱子等,由山东荣昌制药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7020040。甜梦胶囊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失眠健忘。

1.2.2评定工具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w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2]和自行设计的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和t检验。

1.2.3疗效评定临床疗效按3级评定方法评定,显效:入睡时间<30min,总睡眠时间>6h,对睡眠满意;有效:入睡时间<60min,总睡眠时间>5h,对睡眠尚满意;无效: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睡眠不满意或失眠加重。

2结果

2.1两组PSQI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及停药后PSQI评定比较(略)

注:*P<0.01

表1显示:治疗第1、2、4w末两组评分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入组前(P<0.05或0.01)。停药第1、4w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第8w末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有效率治疗第4w末研究组有效率83.8%(30/37),对照组83.9%(31/3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第1、4w末研究组显效率75%(24/37),对照组60.6%(20/38);第8w末两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第1~4w末,研究组头晕、不适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且轻,但两组总体不良反应评估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失眠是临床各科较为普遍的,以入睡困难、易醒、早醒为主述的一组症状。失眠的临床意义由其严重程度、出现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后果等来决定。在失眠的人群中多数为一过性失眠(约27%),其中1/4可能成为慢性失眠者(9%)。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因素:如患者对睡眠、健康过分关注和担心;精神因素:如由生活、工作压力造成的精神紧张、焦虑等;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喘息、吐泻等;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噪音等。研究发现,下丘脑、脑干、丘脑、上行网状系统等与睡眠和觉醒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这些部位的病理改变均可引起睡眠障碍。

本组患者多数曾服用过苯二氮艹[]卓类催眠药物,但症状多反复迁延。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多数研究者主张不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否则较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睡眠障碍属于中医文献中"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寐"、"欲眠"、"嗜寐"等范畴。

中医认为其产生不寐的机制[3]为:(1)情志失调,肝火内炽。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不寐。(2)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素体阴虚,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阴虚火旺,肾水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独亢而不寐;或心阴不足,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热扰神明,心神不宁,因而不寐。(3)饮食不节,痰热扰心。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胃气不和,宿食停滞,壅遏于中,酿为痰热,扰乱心神以致不能安寐。(4)思虑太过,损伤心脾。因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既可暗耗心脾阴血,又可损伤心脾阳气。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不寐,脾气虚则运化失司,营血不足,心失所养,故不寐。(5)心虚胆怯,心神不安。由于卒然惊恐,气陷胆伤,致心虚胆怯,决断无权,故心神不安,恐惧而不能入睡。

阿普唑仑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4],且不良反应较少,而中成药甜梦胶囊的黄芩、黄精、党参、刺五加等具有补益心脾,以养气血,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等作用,能较好的改善睡眠。两药联合应用既能减少阿普唑仑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又能增加催眠作用,并能减少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MeirH.Kryger,ThomasRoth,WilliamC.Dement:Theprinciplesandpracticeofsleepmedicine.Philadelphia:Pennsylvnaia.W.B[M].SaundersCompany,2000:108~275

睡眠障碍范文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6-75岁,其中贲门癌12例,食道癌8例,脑膜瘤5例颅骨修补术8例,直肠癌3例。

2睡眠障碍的表现

按临床表现分三种①入睡困难,表现为卧床久久不能入睡,甚至出现异常心理反应,胡言乱语,有时伴定向力障碍②昼夜睡眠倒置:夜间难以入睡,而近黎明时渐渐入睡。白天昏昏欲睡,反应迟钝③睡眠中断:难以保持睡眠的持续性,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

3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

3.1患者躯体不适,伤口疼痛及管道的约束:患者因切口疼痛、腹胀以及新带管道约束而痛苦不堪,从而影响睡眠。另外监护仪及治疗设备使患者产生一种束缚感,不敢活动而产生紧张和压力,躯体活动受限、不能采取舒适卧位从而产生睡眠障碍。

3.2精神因素:患者担心预后,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不少人不知道病情和治疗方法对手术存有疑虑缺乏信息传递而深感不安甚至抑郁。经济的困扰、家庭的矛盾以及看到邻床的抢救及死亡。各种担忧随之而来,使患者产生睡眠障碍。

3.3噪音:噪音可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和影响睡眠。噪音来源主要有监护仪报警声、电话铃声、医护人员说话声。

开关门声、脚步声、操作声、探视人员说话声、患者紧急抢救和呻吟声,这些过多刺激均可引起睡眠障碍。

3.4医护人员因素:频繁护理和治疗的干扰可影响患者的睡眠。曾有一位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高血糖患者,遵医嘱每30分钟测血糖一次,每3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患者好不容易入睡又被打扰,以致出现严重睡眠障碍。

4睡眠障碍的护理

4.1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观察了解、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设法使患者表达内心的愿望和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睡眠;术前一日帮助患者认识将要使用的医疗仪器讲解其应用目的,功能及可能出现的噪音,有利于术后减轻心理压力,减少睡眠障碍的产生;对病情稳定的患者睡前给予聆听一些曲调优美、舒缓的音乐有利于消除紧张焦虑,转移注意力,促进睡眠;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鼓励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予心理安慰,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睡眠。

4.2做好晚间护理。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洗漱、排便、热水洗脚、整理床铺、更衣、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必要时更换敷料,协助患者处于舒适卧位。

4.3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病房内调整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减少外界对各种感觉器官的不良刺激,尽量使环境家庭化,增加生活气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单位,高度适宜的枕头和薄厚适中的被褥并协助患者取舒适的睡眠姿势。夜间使用柔和壁灯,尽量使监护仪报警声、谈话声、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到最低限度。必要时提供耳塞、眼罩有效减轻噪音和光线刺激。

4.4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妥置管道,增进舒适。执行护理措施时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患者入睡后尽量少打扰患者,尽量将治疗操作安排在90分左右,避免过频操作而引起睡眠中断,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尽量给予解释,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将噪音降至最低。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取得信任,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患者躯体不适的原因,避免管道过多和医疗仪器的使用让其被迫处于同一体位引起不适。尽可能给患者调整好良好的睡眠姿势,同时避免过频翻身而引起不适及影响睡眠。观察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程度,给予适当止痛护理措施,并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从而减轻疼痛催进睡眠。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无效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安眠药物,但必须掌握原则,用药时间越短越好。

睡眠障碍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伴睡眠障碍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9岁,平均(66.5±7.1)岁;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脑血管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消化性溃疡4例,其他14例。入选标准:①住院时间≥1周,②无言语表达障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睡时缩短、觉醒过早、不能熟睡等睡眠障碍。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患、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根据具体基础疾患及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睡眠护理干预:①加强住院指导,帮助患者及早熟悉住院环境、认识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并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其心理状、睡眠障碍诱因,然后对症分析,帮助其恢复一个安然入睡的平和的心态;②构建和谐睡眠条件及环境,注意住院条件的改善,如床被的更换、清晰,保持住院环境的干净、舒适,如保持空气新鲜畅通、避免夜间强光、合理分配陪护;③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良好睡眠对预后的作用,加强睡眠卫生知识、心理指导及用药原则等知识的宣讲,及时了解患者睡眠状况并针对性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④合理的安排睡眠时间,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以促使患者适应劳逸结合、作息规律的生活习惯,如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量、缩短午睡时间、晚上按时入睡等;⑤适当满足患者睡前习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满足患者睡前需求,如听音乐、散步等,但要避免不良的刺激及剧烈运动以保证患者在睡前心态趋于平和;⑥药物辅助,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可适当予以镇定剂、催眠药物以促其睡眠,但应严格管理药量、服用方法,切记盲目用药。

1.3效果评价

住院时间、治愈率、睡眠质量。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合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等方面予以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总分为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及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睡眠障碍范文篇9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84例,男35例,女49例,年龄在26~68岁之间(44.4±5.8岁),病程2~72个月(49.3±7.8个月)。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现分析如下。

2治疗

失眠的基本治疗是消除各种可能的外因。

2.1非药物治疗治疗失眠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治疗等。

2.1.1睡眠卫生教育规律的工作时间,无论前晚何时入睡,早晨都应按时起床,周末和假日也保持通常的上床和起床时间。安静、舒适和安全的睡眠环境,保证安心入睡。不在床上阅读和看电视。每日适度规律的运动,但不要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适度运动可缓和交感神经系统,是改善睡眠障碍的良方。晚餐后不饮酒、咖啡和茶,不吸烟,睡前不要过多饮食;选择合适的晚餐食物。晚餐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于安眠。

2.1.2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阻断卧床与失眠之间形成的条件反射,学会精神和躯体放松方法。

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但不少于5小时),增强睡眠的欲望,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正常值为95%左右。

刺激控制疗法:包括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上床后不做睡眠以外的事;出现睡意时再回卧室;定时起床;日间不午睡或小睡。逐步建立规律的睡眠。

2.2药物治疗

2.2.1苯巴比妥类:镇静催眠疗效不如苯二氮卓类,且安全范围较窄,成瘾性和耐受性均较苯二氮卓类强。

2.2.2水化氯醛: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口服30~50mg/kg,成人500~2000mg。口服易吸收,约15分钟即可入睡,持续6~8小时。该药不缩短REMS睡眠,醒后无不适感,大剂量可产生抗惊厥作用。治疗失眠,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

短期应用有效,连续服用超过两周则无效。

2.2.3格鲁米特(glutethimide,导眠能):为中效类镇静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中枢抑制作用。该药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主要用于失眠症的短期治疗,不适合长期应用,因为催眠药的应用仅在3~7天内有效,如需再给予本品治疗,应间隔1周以上。

2.2.4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地西泮、氯氮卓、硝西泮、氟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20余种。

2.2.5唑吡坦(Zoplpiden,又名思诺思):作用类似苯二氮卓,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抗焦虑、抗惊厥和肌肉松弛作用较弱。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无明显精神运动障碍。适用于短暂性、偶发性失眠症或慢性失眠的短期治疗。

2.2.6佐匹克隆(Zopiclone,又名忆梦返,唑吡酮):系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激动剂,本品作用迅速,与苯二氮卓类相比作用更强。动物实验证明,本品除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外,还具有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次晨其他药物残余作用的患者。

2.2.7扎来普隆(Zaleplon,sonata):用于成年人失眠的短效治疗。本品是非苯二氮卓类的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肌肉松弛、抗焦虑用抗惊厥作用。具有以下特点:后遗作用(白天镇静作用、焦虑、瞌睡和损害识别记忆能力等)较小,极少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几乎不引起反弹性睡眠障碍,一般不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并提高睡眠效率。

3病因分析

3.1睡眠卫生习惯不良是由各种可诱发人入睡困难的日常生活习惯导致的睡眠紊乱,睡眠时间无规律、午睡或睡眠时间过长,睡前从事易兴奋活动,如阅读小说、观看情节复杂的电视剧、进行强体力或脑力活动、服用咖啡和饮酒等。睡眠的不良习惯加以睡眠的消极状态共同造成。单单违背睡眠卫生达不到失眠的严重程度,大部分都是很多因素聚集造成的,其中包括有不适当的睡眠卫生。床上所呆时间过久是造成长期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最基本的,最初的原因只能起加重作用。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与环境后,失眠可缓解。

3.2睡眠调节紊乱是急性应激、冲突或环境变化导致的短暂性睡眠障碍。个体平时对心理刺激、环境变化、内心冲突和季节性变化适应困难。通常起病较急,表现出失眠,常伴有焦虑、易激惹,严重者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如压力解除,适应能力提高,失眠可以得到纠正。明显地与职业的变化、思想活动的增加和情绪压力有关。在某些压力之下,没有导致情绪和行为异常,而只出现以失眠为核心的症状。

睡眠障碍范文篇10

1睡眠良好的标准

Monroe[3](1967)提出睡眠良好的标准为:入睡顺利,入睡时间在10~15min内;整个睡眠过程中不觉醒;觉醒后清爽、舒服的感觉。

2骨科患者睡眠障碍的类型

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所用时间超过1h,占51.2%,是骨科患者的最常见类型;不能入睡:有轻微的声响刺激便会醒来,一夜睡眠中醒来达2次以上,占41.9%;早醒:早晨觉醒比以往正常时提前2h以上,醒后即不能再入睡,占39.5%;睡眠时间缩短:虽然有充裕的时间,但一夜合计睡眠少于5h,占37.1%[4]。

3骨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骨科住院患者中51.2%的患者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4]。赵东芳等[5]调查结果显示骨科住院患者有53.3%的患者失眠,26.7%的患者可疑失眠。

4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4.1疼痛

大部分的骨科患者认为造成睡眠障碍的首要因素是疼痛。李同爱[6]对220例骨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疼痛是影响睡眠的第一位因素,56.4%的患者选择了这一条。

4.2舒适的改变

赵建玲[7]对140例骨科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显示体位不适引起患者睡眠睡眠障碍占48.6%。骨科患者对体位要求较严格,部分患者必须进行肢体固定,如皮牵引、骨牵引、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但长时间的牵引和石膏固定,使患者难以变换体位,患者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固定体位,往往易疲劳和难以适应引起患者的不适感,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4.3环境因素

23.3%的患者认为非医源性噪声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5],比如说夜间意外伤害收住院,术后患者的呻吟,另外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治疗等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8]。环境陌生也是致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医院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都是住院患者,没有亲人在身边,患者角色突然发生改变,患者一时不能适应[9]。

4.4心理因素

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心理障碍导致失眠占15.9%[6]。惧怕手术、担心预后及机体功能是否完全康复占12%[10]。而住院经费问题、紧张焦虑是影响睡眠的又一重要因素[11]。

5护理干预

对住院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关键作用[12]。田拥军等[13]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措施的系统实施对骨科失眠患者是有益的。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多种干预措施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可收到独特的效果。

5.1疼痛护理

使睡眠障碍得以改善的首要措施是“疼痛的缓解”[6]。

5.1.1有效止痛

对于骨科患者疼痛,护士要主动采取各种可行措施,以减轻患者疼痛,对应用镇痛泵的患者请麻醉师及时调节药量,对其他疼痛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第一阶梯应用消炎痛;第二阶梯应用曲马多、可待因、美舒宁;第三阶梯应用美施康定,疼痛症状的患者肝肾功能应无严重障碍[14]。但对于其他原因明确的术后疼痛,可以采取预防性给药或定时给药,有学者主张至少在睡前30min给予镇痛药,不要等到疼痛难以忍受而影响睡眠和休息时才用药,可有效防止失眠。指导患者预防或减轻疼痛:在对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中,患者指出,首要的护理措施是医护人员教授的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如充分握拳、松拳,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活动,踝、趾关节屈伸活动等,必要时给予适当按摩加冷敷、热敷。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并辅以轻音乐,看电视、幽默、分散注意力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护士与患者进行必要谈话,可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从患者伤后第1天或手术当天,就应加强对疼痛的观察与控制,从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15]。

5.1.2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不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可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减少患者因镇痛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16]。合理使用肢垫、各种牵引器械,尽量为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增加身体的舒适度,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变换体位,用软枕抬高患肢,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使肢体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促进静脉血回流,预防肢体肿胀及挛缩,减轻疼痛,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的制动与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强直,石膏过紧引起肢体肿胀、麻木,要及时松解石膏,改善血液循环。有条件的患者可于临睡前按摩,重点是按压内关、神门、印堂、安眠、足三里、肾俞、命门、心俞、太阳、风池、肝俞、脾俞、涌泉等穴位,按压足底头脑左半球、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肾脏等反射区,放松肌肉继而转移患者对睡眠障碍的紧张度,达到全身放松,有利于入睡[17]。

5.2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有学者认为,改善住院环境,保持病区舒适、安静,对床垫、枕头等寝具引起的不适及时予以解决,以患者的方便和舒适为目的的护理,对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18]。患者入院后因周围环境陌生,生活习惯改变以及病房中噪声、强光、气味、温度和湿度等的变化,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护士要综合考虑一切可能造成患者失眠的环境因素,并消除不利影响,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合理安排病室,分配病房时按病情轻重、年龄分配,以免因病情、年龄、睡眠习惯而互相影响。夜间收住院的患者尽量安排在小房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护士站旁边留出一间小房间,专门用于夜间新收住院患者和术后患者,这样既有助于护士的观察和治疗,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患者。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洁净、松软、舒适的睡衣,保证床单位的清洁,经常通风换气,消除病房异味,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医务人员注意控制夜间谈话及音量,护士应该在注意自身的同时,管理病区的环境,做好患者家属的管理,晚10:00熄灯前清空患者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尽量不影响其他患者。病房设置光线柔和的床头灯,避免光线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护士夜间查房和治疗时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并尽可能改进夜间工作流程,根据病情要集中治疗和护理,实行个体化护理,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不在患者睡眠时做治疗,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尽量通过多方协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19]。

5.3注重心理和社会支持

5.3.1心理护理

护士要善于运用交流沟通技巧和倾听技术,理解患者苦恼和需求,找出心理问题症结所在,为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提供依据。耐心细致的做好宣教和解释,使其尽快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环境。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介绍同类疾病的成功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恐惧与焦虑,消除不良情绪影响,恢复心理平衡,促进睡眠。

5.3.2心理学治疗

在传统的疼痛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学治疗起到更好的作用[20],可减低患者的药物用量。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可改变患者对人、对事、对己的看法,纠正心理偏差,减轻心理负担[17]。有关文献已经证实,认知行为疗法对多种类型的急、慢性疼痛都有显著疗效,包括术后痛、腰背痛、风湿性关节炎痛、肌纤维痛等[21];支持心理疗法: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保证等方式,来帮助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以渡过心理危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催眠疗法:包括诱导、治疗性暗示和终止催眠体验的暗示。

5.3.3增加住院费用透明度,减轻患者的经济顾虑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情况,耐心解释各种检查的必要性,尽量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实行每日清单制,可随时到护士站查询,让患者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使其心理上得到支持和鼓励。尽量减轻经费问题带来的压力,可使睡眠得到改善。

5.3.4做好睡眠知识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