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十篇

时间:2023-09-18 17:59:43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1

睡眠障碍是我军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影响飞行部队战斗力的主要疾病。近年来,我军在睡眠障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综述如下。

1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我军飞行人员的睡眠状况,有关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原空军大连疗养院敖景文[1]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来院疗养的356名飞行人员的睡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测评,结果18.10%的飞行人员有睡眠质量问题,且睡眠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一结果比国内刘贤臣[2]等人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13.9%)高出4个百分点,比于守臣[3]等人在国内6个城市对4种职业11 432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38%)高出8个多百分点。他们还用PSQI量表和飞行人员心理健康量表(MHI)进行了测试和评定[4],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不同者,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总分与自信性、充沛性、性格倾向性、过度自我关心、焦虑性、乐观性、敏感性、紧张性、心理健康和自我肯定等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1-0.469,P<0.01),与敢为性、律己性、情绪稳定性、外显行为和业绩成就等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504-0.249,P<0.01),从而得出飞行人员睡眠质量与个性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及心理健康水平好者,睡眠质量好,反之则差。 周锡江[5]等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和个别谈话形式,调查了523例飞行人员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结果显示,飞行人员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7.5 h。其中8 h/d以上者占3.96%,7~8 h/d者占65.58%,5~6 h/d者占18.74%,不足5 h/d者占1.72%;睡眠质量好和较好者占94.26%,不良或失眠者占5.74%。同时了解到在睡眠质量不良或失眠者中,100%出现过飞行后疲劳、飞行前紧张和飞行中有错觉、黑视及错、忘漏动作,经χ2检验,与前两种睡眠质量者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

王金虹[6]等采用PSQI量表对394名飞行人员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飞行人员自我评价睡眠质量较差和差的占12.7%;失眠症患病率为13.5%;并且在自觉睡眠质量较好的87.3%的飞行人员中,醒后自感困倦的比例高达31.5%,经常感到做事精力不足者占4.8%,还有极少数飞行人员使用药物催眠。杨军[7]等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对飞行人员睡眠进行无干扰连续监测。在部队飞行员宿舍和医院空勤科对3组44名飞行人员545夜的睡眠进行连续监测,结果3组飞行人员的夜间睡眠时间差别显著(P<0.01)。其中,体检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最长为(7.11±0.38)h,夜间睡眠时间短于6 h的占11.3%;南方组飞行员睡眠不足的比例比北方组高,其夜间睡眠时间短于6 h的占37.4%。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我军飞行人员中存在着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不良的问题,对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和飞行质量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影响我军飞行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

2睡眠障碍的分类研究

国际睡眠障碍性疾病分类[8](ICSD)于1990年第一次出版,并于1997年作了修订。随着新的监测和治疗技术的出现,对睡眠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扩展和加深,2005年的新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病分类,将睡眠障碍性疾病分为8类:①失眠。②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③非呼吸障碍性白天过度嗜睡。④昼夜节律紊乱所致的睡眠障碍。⑤异态睡眠。⑥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⑦独立症候群,正常变异及尚未明确的问题。⑧其他睡眠障碍。此分类中不包含继发性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如由心理因素、神经系统疾患和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睡眠障碍性疾病,睡眠障碍只被作为主要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不包含在上述分类中。另外新版的ICSD中对单个睡眠障碍性疾患没有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

我国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张宏金[9]等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军飞行人员中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有:①心理生理性失眠。②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③缺睡综合征。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⑤发作性睡病。另外还发现有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因为例数太少而未列举。其中心理生理性失眠最常见,通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其特点是失眠为首要症状。 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包括时差综合征和倒班性睡眠障碍。这两种睡眠障碍在国内外飞行人员中都很常见,前者见于跨时区长途飞行,后者见于夜航飞行。缺睡综合征在我军飞行人员中也有报告,因睡眠不足,出现身心疲劳,结果在飞行中出现身体不适,意识模糊,险发严重飞行事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流行率颇高,在我军飞行人员中也有发现,对飞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时它还是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发作性睡病是以睡眠障碍为主的慢性疾病,此病在国内外的飞行人员中都有个别报告,主要表现为出现短时间不可抗拒性睡眠发作,部分病人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入睡性幻觉,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本病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经发现,应作停飞处理。

3睡眠障碍的检测研究

睡眠障碍的检测通常采用多导睡眠图(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G包括脑电图(EEG)、心电图(EKG)、眼电图(EOG)、肌电图(EMG) 和呼吸描记器等现代手段,已成为今天睡眠障碍研究的基本手段,可有助于失眠程度的评价及失眠症的鉴别诊断。PSQI[10]是Bussy 等于1989 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因其简单易行,信度和效度较高,并且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睡眠障碍及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

我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张宏金、杨军、俞梦孙[11]等人研制的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SRM-6000),在不用黏贴电极、不用脑电图技术的情况下对睡眠进行监测,采用SRM-6000和PSG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的心率、呼吸率和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SRM-6000检测呼吸事件的敏感性为92.6% ~95.3% ,特异性为92.7% ~93.6% ,表明SRM-6000是一种准确、简便的无干扰睡眠检测方法,能可靠的用于心率、呼吸率、睡眠时间和呼吸事件的监测。SRM-6000的研制,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干扰检测的新技术。

4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

4.1药物防治研究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6类: ①苯二氮类(BZD)。②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虑平。③抗组织胺类,如安泰乐。④巴比妥及非巴比妥类,如巴比妥、鲁米那。⑤抗精神病药物及其他镇静药,如氯丙嗪。⑥中医中药。飞行人员用药首先应该考虑对飞行的影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飞行人员催眠与兴奋用药的航空药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

系[12],并研究制定了战时飞行人员催眠和抗疲劳用药方案[13],对药物治疗飞行人员的睡眠障碍具有指导意义。但由行中一般禁止用药,飞行间隔用药也有严格规定,致使用药物改善飞行人员睡眠状况尚未普遍展开。因此,研究易于接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越发显得重要。

4.2非药物治疗研究运用物理疗法及中医疗法或将二者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光脉冲疗法[14]技术成熟,可以调整睡眠节律紊乱,用来治疗睡眠障碍。美军已将光脉冲计划作为飞行人员睡眠障碍防治的首选计划,并且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专用软件帮助人们按计划适时地进行光脉冲治疗,值得我军研究应用。王开辉等[15]用肌电皮温生物反馈仪对32例诊断为睡眠障碍的飞行人员进行了肌肉放松训练。结果显效率81.25%(26/32),好转率15.63%(5/32);放松训练后32例均能使肌电值下降,肌电下降幅度为2.08%~67.06%,治疗次数越多,肌电值下降幅度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该治疗安全、无损伤,对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的治疗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李珠等[16]采用腕踝针疗法、纯中药(黄连阿胶汤加减)疗法以及此两种方法相加的综合疗法治疗飞行人员失眠症,得出综合疗法的效果优于单纯疗法的结论。尤阳[17]报告了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飞行人员睡眠障碍,徐

枫[18]报告了包括健康教育、保健按摩、心理治疗、运动治疗、自然因子及饮食治疗的综合疗法治疗飞行人员睡眠障碍,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海军等[19]综述了电、磁、声等物理疗法治疗睡眠障碍,钟洁静[20]等介绍了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沙岩[21]综述了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黄映君[22]综述了包括针刺疗法、灸法、腧穴疗法、推拿按摩、综合疗法等在内的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失眠症等,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可以为我军飞行人员睡眠障碍治疗所借鉴。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睡眠障碍的经验,将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疗与西医的各种治疗相结合,创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睡眠障碍的理论体系和诊疗规范,将是我军航空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敖景文,刘军,陈强,等.飞行员睡眠质量的调查[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14(3):162-165

2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48-151

3于守臣,等.黑龙江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95,21(4):207-209

4敖景文,刘军,陈强,等.飞行员睡眠质量与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713-715

5周锡江,董洪平.飞行员睡眠调查.航空军医,2004,326):348-349

6王金虹,高国红.飞行员睡眠质量调查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5,33(3):348-349

7杨军,俞梦孙,张宏金,等.飞行员睡眠时间的监测调查.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3):175-179

8吕云辉,韩芳.新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患分类.中国处方药,2006,47(2):6-9

9张宏金,杨军,俞梦孙.飞行人员常见睡眠障碍的类型、影响及对策.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13(4):267-270

10陈眉.睡眠障碍研究进展.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2):67-68

11张宏金,杨军,俞梦孙,等.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与多导睡眠图的比较研究.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6):476-478

12詹皓.飞行人员催眠与兴奋用药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12(1):59-63

13詹皓,关宏.精神药物在战时调节飞行人员睡眠与抗疲劳中的应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7,8(1):48-51

14Czeisler CA.来自时间生物学和生物节律医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军队快速反应能力.张经伦,译.航空军医,1996,24(6):374

15王开辉,李凯,孙林.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飞行人员睡眠障碍临床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05,14(3):195-197

16李珠,陈洪茂.飞行人员失眠症的三种疗法的疗效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05,14(4):276-277

17尤阳.针灸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飞行员睡眠障碍67例.中国疗养医学,2000,9(6):48

18徐枫,高春东.飞行人员睡眠障碍45例康复疗养观察.航空军医,1999,27(3):123-124

19王海军,曾芳,杨慎俏,等.电、磁、声等物理疗法治疗失眠.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7):559-560

20钟洁静,孙新芳,杜筱蓓.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97-98

21沙岩.中医经穴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近况.中医药信息,2002,19(5):31-33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2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相关因素

脑卒中是老年人中发病概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严重威胁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后遗症,其中睡眠障碍就是其中的一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患者白天瞌睡晚上却十分清醒。为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研究,本文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展开全面的研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本次选取的120例研究对象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患者都是在发病3天之内通过CT或者MRI检查,最终确诊为脑卒中,并且所有患者满足一下条件:患者都是首次发病即出现脑卒中;患者的病灶均在大脑的一侧;患者入院时没有语言和智力方面的障碍;患者发病之前没有睡眠问题和精神障碍;患者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功能都正常。在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44例,患者的年龄为42-83岁,平均年龄为62.3岁。其中脑梗塞患者有68例,脑出血患者有52例。患者卒中部位主要为大脑皮质卒中36例,皮质下也即软皮质卒中64例,小脑卒中20例。

1.2治疗方法被确诊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天全天嗜睡,晚上大脑十分清醒。对于这些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晚上睡觉之情根据病人的病情状况服用1-3mg的舒乐安定片。对患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一周之后,评定其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增加用药使其晨起服用20mg的氟西汀,对患者治疗1-2周后评定其治疗效果。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具体表现,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3治疗效果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患者晚上睡眠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好转是指患者晚上睡眠的时间为4-6个小时,但是没有超过6个小时,无效是指患者晚上睡觉的时间小于4个小时,并且白天睡觉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

1.4统计学处理分析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以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数据采用χ±s的形式。

2结果

120例脑卒中患者有22例患者出现了睡眠障碍发病的概率为18.33%,患者中有14例伴有精神症状(63.64%),经过HAMD评分得到有16例患者满足抑郁症的标准(72.73%)。对于脑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结果。

2.1睡眠障碍发生概率和卒中部位的关系。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的概率和卒中发生部位的具体关系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是由于大脑组织受到卒中的影响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患者在发病之后出现长时间瞌睡不醒或者是睡觉规律被白颠倒的睡眠。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还使患者由于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心情烦躁、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等症状。对于该病的治疗可以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采取药物有效的改善患者睡眠的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治疗,使患者能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病情同时积极的配合治疗。本次通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睡眠障碍发生的概率与患者的卒中部位和性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当患者年龄超过50岁时发生的概率和患者的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本次通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对患者采用舒乐安定进行治疗之后治疗的有效率为31.82%,对于无效患者增加氟西汀之后治疗的有效率为86.36%。这说明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配合相应的心理治疗,能够对患者的状况进行明显的改善。因此,患者及其家人应该对脑卒中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防止预后症状的出现,同时,脑卒中患者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只要采取适当药物配合心理质量也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疗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睡眠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是个体在睡眠过程中,因睡眠量的不正常,或睡眠质的不高甚至很差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的身心状态。其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贪多、难以入眠、睡不安寝以及与睡眠相关的诸多异常心理和行为等。可使人产生心情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疲劳、焦虑和抑郁等症状。而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据报道:12.9%-25.6%在校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对大学生来说,睡眠障碍严重时会影响到其正常学业。

1大学生睡眠障碍现状

据调查大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还不足7h,与所处年龄段应有的睡眠质量相比状况较差。其中医学专业的同学由于专业课程复杂,课程多,识记背诵的知识多,学习压力大等导致睡眠问题更加非常严重。石文娟等关于广州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比男大学生差且现患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这可能跟女性情感细腻,多愁善感等有关。在杨秀珍等人报道廊坊医学院480名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显示,19.17%的学生有睡眠障碍。总的来说,睡眠问题已成为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症之一。

2目前失眠的治疗现状

2.1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药物依赖及反弹现象等,又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不建议大学生使用。

2.2非药物治疗

比较多见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法、生物反馈治疗、放松训练、瑜伽及有氧运动等心理治疗或物理治疗。这类方法疗程较长,患者需长期坚持或定期就诊,当患者睡眠改善,依从性则会变差,难以坚持全程治疗。

3中医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认识

中医对于失眠的认识较早,属中医“不寐”范畴。《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如《诗・邺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气血亏虚可能是失眠的主要病因。其病机主要有阴阳不交、营卫不和、气血亏虚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大学生体质大致可为平和质、阴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等,阴虚质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瘀血质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血不能濡养机体;气郁质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是影响大学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

4耳穴贴压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4.1耳穴贴压的病因病机

耳压疗法是用植物种子(王不留行子)或具有一定形状和质地的药物及制品粘贴在耳郭表面的穴位上,通过施加压力,刺激耳穴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耳部是人体特殊的组成部分,是经络、神经汇聚之所,耳郭与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也是经络、气血内外输注的所在,因此刺激耳部穴位,能起到治疗疾病之效。

4.2耳穴贴压的作用机理

从西医角度来说,耳穴贴压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耳区激活迷走神经,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对抗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Litscher用计算机控制的定量分析来测定脑血流量,发现刺激耳穴中与眼睛相关的穴位可增加眼动脉的血流量,而只有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流量。Haken通过心电图的观察发现刺激耳穴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单秋华等应用耳穴贴压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认为耳压能双向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通过丘脑-垂体系统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动态平衡。何伟根据耳-迷走神经反射对癫痫患者实施耳针以增强其副交感效应,降低交感神经功能的亢进从而缓和患者的症状。

4.3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大学生睡眠障碍现状

有关耳穴贴压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报道是比较多的。在穴位选择上,有选单穴治疗,有选多个穴位联用的,其中神门、心、皮质下三穴最常用,脾、肾、胃、胆次之;在按压手法的选择上,有泻法、补发、平补平泻法,根据病的虚、实和病人的体质情况,按缓(久病)轻(虚证)、重(实证)三种手法,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在按压时间上,一般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在治疗具体方案上,耳穴贴压有关大学生睡眠障碍的与其他人群无异。

目前关于耳穴贴压治疗睡眠问题的文献大多从中医临床角度介入,以临床治疗和观察为主,或结合针灸、中药、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单纯耳穴贴压治疗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文章仅查到陈晓云、尹辉和张琦三人的相关研究,文章约7篇。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睡眠问题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希望本文能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大学生的睡眠问题。

基金项目:2015年立项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s2015009。

参考文献

[1] Fernandez-Mendoza J,Vela-Bueno A,Vgontzas AN,etal.Nighttime sleep and daytime functioning correlates of the insomnia complaint in young adults[J].Journl of Adolescence,2009,32(5):1059-1074.

[2] 赵红勤.运动改善睡眠障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06(5):89-92.

[3] Gaultney J F.The prevalence of sleep disorders in college students:Impact on 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10,59(2):91-97.

[4] 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06):470-471.

[5] 杨秀珍,陈景武,冯国双.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02):100-102.

[6] 刘春梓,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理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37-940.

[7] 骆晓林,龙浩文.耳穴压籽治疗大学生失眠症21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2):46-47.

[8] 刘智艳,姚小红.耳针疗法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62-63.

[9] 王建渝.耳针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关系的探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48-50.

[10] Litscher puter-based qua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ear and Korean hand acu-puncture:needle induced 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J].Neurol Res,2002(24):377-380.

[11] Haker E.Effect of sensory stimulation of sympathetic andparasympathetic activities in healthy subjects[J].J Auto Nerve Syst,2000(79):52-59.

[12] 单秋华,孙冬梅,吴富东.耳穴贴压对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血清内分泌素及 -内啡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3,23(11):677.

[13] 何伟.耳-迷走反射及耳针抗癫痫的效应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14] 陈晓云,沈梅.失眠患者的耳穴诊断及耳穴贴压疗效观察[J].大连大学学报,2003(02):86-88.

[15] 尹辉,李兰香,郑琨.大学生失眠与心理健康实验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3):330-332.

[16] 尹辉,兰健,郑琨.有氧运动结合耳穴贴压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06):558-560.

[17] 尹辉.有氧运动结合耳穴贴压法对医学生失眠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3):241-243.

[18] 张琪,张方方,韩慧.耳穴贴压治疗大学生考试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09):713-714.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4

关键词颅脑外伤后抑郁REM(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异常康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94

颅脑外伤后抑郁是由创伤所致的脑部损伤。患者对外界刺激发生长时间的沮丧感受,反应在情绪的改变。近几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剧增,建筑工程迅猛发展。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工伤等不断增加,暴力性颅脑损伤也有增无减,尤其以15~45岁的青壮年为甚。在我国,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00/10万。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有40%的患者均留有中重度残疾。而抑郁障碍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有无抑郁障碍直接关系到颅脑损伤的预后。本研究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评定和治疗,初步探讨REM睡眠异常的存在是否直接影响颅脑外伤后抑郁障碍的康复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2010年收治颅脑外伤患者,均为中度或重度损伤,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失语、不能配合量表检查者,共纳入患者200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其中男122例,女78例,年龄38.5±18岁;病程25天~48个月,平均52±27天。病变部位在左侧、右侧和双侧分别为47例、82例和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12例。

治疗方法:确定94例颅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将106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缩短REM睡眠药物治疗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设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R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评定。两组的常规康复治疗,由物理治疗师给患者进行“一对一”Bobath技术,作业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ADL),言语治疗师进行言语训练,辅予理疗、针灸、高压氧等治疗。每日3~4小时,每周5天,疗程5周,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缩短REM睡眠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抑郁评分在治疗前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缩短REM睡眠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的观察组在记忆力减退的改变、脾气性格改变和抑郁障碍改变等方面康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改变(P<0.05﹚,动作迟缓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对照组MMSE、MRI、PSQI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MMSE、MRI、PSQI评定在治疗后有显著性改变(P<0.05)。

讨论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5

关键词:卒中后;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中药沐足;坎离砂

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卒中患者颅内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了睡眠-觉醒调节系统,进而产生睡眠障碍[1]。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功能恢复,且降低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并为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本文应用了中药沐足加坎离砂外敷涌泉穴治疗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6月~12月收住我科的3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疾病诊断基于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睡眠障碍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3],排除理解能力差、无法配合以及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30例临床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5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24±2.02岁。排除危急重症、糖尿病及足部皮肤破损等不适合沐足的患者。

2方法

2.1 中药沐足与坎离砂外敷方法

2.1.1 中药沐足 以本院自制的活络舒筋洗剂作为中药沐足主方。成分包含:桂枝、细辛、透骨消、乳香、没药等。性状呈黄色、黄橙色、棕褐色的粗粉。重要功效是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中风、痹症之关节肢体麻木冷痛属寒症者。每包装105g,一次1包,一日1次,每包用清水3000ml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5分钟,倒入盆中,先以蒸熏治疗,至温度适宜时,一般不宜超过45℃,将双脚置于药液中浸泡30分钟后擦干。饭前、饭后不宜沐足,选择睡前30分钟进行。沐足过程中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沐足并报告医生。14天为1个疗程。

2.1.2坎离砂外敷涌泉穴

2.1.2.1定位取穴 沐足后由责任护士选择双涌泉穴,卷足时前部凹陷处,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2.1.2.1操作方法 拆开包装后,将坎离砂轻轻抖动直至发热,然后贴于患者双足底涌泉穴,药凉后即可取下,14天为1个疗程,与中药沐足联合应用。

2.2评价指标

2.2.1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分。该量表共由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安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7个因子组成,共19个自评项目。每个成分按 0、1、2、3 来计分, 累积各成分得分即为 PSQI总分,以PSQI >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 PSQI 总分 ≤7 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 总分>7 分睡眠质量差, 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15天进行PSQI评分。

2.2.2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显效:不需服用安眠药,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有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3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16.0版的统计软包进行数据分析。患者年龄采用x±SD描述;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3 结果

经过1个疗程(14天)的治疗,30例患者中,睡眠改善情况:显效13例;有效10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66%。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入院第2天)PSQI总评分为12.31±2.51,治疗后(入院第15天)PSQI总评分为7.94±3.51, PSQI总评分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中药沐足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

中医将睡眠障碍称为不寐。其病理机制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至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寤[5]。脑卒中病人多见于中老年人, 由于肾气亏虚、肾阴耗伤,不能养脑生髓,髓海空虚则心神不得充养,脏腑气化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利,化生瘀血、痰浊阻滞脑络,扰动心神,故不得卧[6]。本组患者采用我院自制的活络舒筋洗剂进行中药沐足,成分中所含的桂枝、细辛、透骨消、乳香、没药均是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药品。脑卒中后患者使用后,可达到通达经络,血液循环加速的功效,从而更利于睡眠。

4.2 中药沐足加坎离砂外敷涌泉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

方中坎离砂由当归、川芎、防风、透骨草等组成,采用热传导给药方法,具有远红外理疗、热疗及药疗三重功效。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气养血,佐以当归补血,使心血充盈,心志安宁[7]。通过使用中药沐足加坎离砂外敷涌泉穴,一方面可以使患者的足底保持温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刺激涌泉穴,从而达到气血下行之功效。此种中医外治法,利用内病外治的原理,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与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5 结论

中药沐足加坎离砂外敷涌泉穴在治疗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解除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症状,方便且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秋菊,石玉芝,尹学红等. 卒中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综合护理干预研究现状[J]. 中国卒中杂志,2013,8(9):760-763.

[2] 王新德,郭玉璞,谭铭勋,等.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6―129.

[3] 王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75-37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

[5] 马新梅,黄玉芬,黄雪屏. 中药沐足加穴位按摩治疗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7B):66-68.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6

【关键词】 脑卒中;睡眠障碍;心理干预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517%[1],且多数睡眠障碍的发生和持续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果这种心理因素长期存在,则导致睡眠障碍迁延而形成慢性失眠[2]。因此心理因素对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给予了心理治疗,旨在观察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5月~2006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2)既往无睡眠障碍、意识障碍及言语障碍;(3)无严重心、肝、肾疾病;(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总分>7分。共入选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51 a~82 a;脑梗死29例,脑出血14例。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52 a~80 a;脑梗死31例,脑出血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睡眠质量评定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18个自评条目参与记分,组成7个成分,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困难、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分等级记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判断标准: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心理治疗,1次·d-1,疗程4 w。方法:(1)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主要对患者存在的错误认识和不利的应付方式从心理上给予疏导、安慰、支持、鼓励等,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信心;(2)渐进性放松训练(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RT):包括抗阻等张收缩、无张力活动和等长收缩,使患者感知到紧张的存在,随后鼓励其逐步放松,促使自律神经活动向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3]。

1.2.3 睡眠监测

采用美国AmblagaTM60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第1、2导为眼动图,左/右眼外眦向上/下外各1 cm处分别与右耳垂相导联;时间常数均为0.3 s,滤波30 Hz,增益50 μV·cm-1;第3导为肌电图(EMC),与颌中线旁开各1.5 cm处相导联,时间常数0.1 s,关闭滤波,增益25 μV·cm-1。第4导为脑电图(EEG),左(或右)中央(C3或C4)与右耳垂相导联,时间常数0.3 s,滤波30 Hz,增益50 μV·cm-1。总增益1,纸速15 mm·s-1。各电极部位用丙酮脱脂后火棉胶及2 cm×2 cm胶布固定电极,两电极间阻抗在100 Ω~5000 Ω之间。受试者夜间睡在遮光、隔音、无干扰的屏蔽睡眠室,实验前3 d停用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并于实验前试睡一晚。总描记时间430 min~470 min,平均(452.5±20.4) min。将睡眠分为非快眼动相(nREM)和快眼动相(REM)。其中nREM又分为S1、S2、S3和S4睡眠阶段。用目测法分析:(1)睡眠进程:①睡眠潜伏期(SL):熄灯至S1出现之间的时间;②总睡眠时间(TST):从入睡(S1)至最后觉醒这段时间减去总觉醒时间;③觉醒次数(AT):从入睡至最后觉醒这段时间中途醒转的次数;④睡眠效率(SE%):总睡眠时间与总描记时间的百分比。(2)睡眠结构:包括nREM睡眠的S1~S4期以及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3)REM测量值:①REM睡眠潜伏期(RL):从S1开始至REM睡眠出现的这段时间;②REM时间(Rt):在整夜睡眠中各REM睡眠阶段的时间总和;③REM睡眠活动度(RA):把每分钟REM睡眠划分为0~8共9个单位,计算每个REM睡眠阶段中快速眼球运动时间为多少单位,再将每个阶段中的单位数相加,即为REM活动度;④REM密度(RD):为REM活动度与REM时间之比。

1.2.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11.5统计软件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参数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参数比较(略)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表1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睡眠参数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

3 讨论

脑卒中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脑卒中损害的部位有关。目前认为和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如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到上述结构即可出现睡眠障碍;(2)脑卒中后神经递质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功能或其受体的功能下降[4]。(3)社会心理因素。脑卒中并发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症状,脑卒中后伴发的抑郁情绪与睡眠有较大的关系[5]。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PSG测定提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存在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REM值的变化,表现为醒觉时间增加,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均下降,第三、四阶段睡眠百分比改变和REM潜伏期缩短,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PSG改变相似,提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与脑卒中后抑郁有关。认知理论认为,造成人类情绪困扰的来源并非事件或刺激本身,而是人体的认知历程如何来解释这个刺激或事件。每个人的情感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认知世界以及处世的方式和方法决定的。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其内心的体验和反应,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6]。认知疗法就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行为和理论的假设,改善不良认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心理疗法[7],其目的是协助患者找出僵化、偏颇、悲观的思考方式,提供多样性的、较为切合逻辑的思考方式来处理事件、改变情绪,进而消除情绪的困扰[8]。行为治疗技术实际上是获得、消除和改变行为的学习程序[9]。为了改变患者“只要一躺床上就想事情、情绪低落”这一程序性知识,就需要运用放松训练。渐进性放松技术由J acobson发明,放松反应是下丘脑的基本反应,可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使耗氧量、心率、呼吸节律、动脉血流速度及骨骼肌血流量降低[10,11]。本结果显示,治疗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后,PSG中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REM值指标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李峰,张冬霞,张贵芳.脑卒中急性期的睡眠障碍36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5):450

[2]赵新喜,李煜,赵兰青,等.失眠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14(4):205

[3]张亚林.行为疗法[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190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1994:1125

[5]宋景贵.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睡眠与自主神经功能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86

[6]石林.情绪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0,(8):63

[7]杨漠.解决大学生性心理困扰的有效方法-认知疗法[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54

[8]唐肖彦.认知理论在失眠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55

[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6

[10]吴军发,白玉龙,吴毅,等.放松技术[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1,21(2):67

[11]王彦玲,范立枝.综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21(2):67

[12]Edinger JD,Wohlgemuth WK,Radtke RA,et al.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1,285(14):1856

[13]游国雄.失眠与睡眠障碍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4

[14]李敬阳,刘畅,栾树鑫,等.认知治疗结合刺激限制与放松训练治疗失眠症[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5):797

[15]Richardson S.Effects of relaxation and imagery on the sleep of critically ill adults.Dimensions of Critical[J].Care Nursing,2003,22(4):182

[16]Waters WF,Adams SG,Brinks J R,et al.Attention,stress and negative emotion in persistent sleep onset and sleep maintenance insomnia[J].Sleep,1993,16(2):128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7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睡眠障碍;中药调理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94-02

大多数脑中风患者会在恢复期出现睡眠障碍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觉头昏、心悸、乏力、烦躁、健忘等不适。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情反复,延缓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还会影响血压变化,使血糖、血脂波动,增加再次复发中风的危险。我们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在我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部分脑中风恢复期病人共计4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理,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在我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脑中风恢复期患者89例,其中男41例,女48例;脑出血23例,脑梗塞56例,脑萎缩10例;年龄37~83岁,平均(64.04±10.63)岁;治疗前合并睡眠障碍51例,占57.3%。脑梗塞及脑出血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全部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睡眠障碍采用PSQI诊断标准,总分>7分者定为睡眠障碍。患者均无明显智能、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能基本独立完成各种量表测评。发病前无睡眠障碍,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药物影响或特定睡眠疾病引发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较为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我们将脑中风恢复期患者分为三型。①气虚血瘀型:基本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②肝肾不足型:基本方为虎潜丸加减;③痰瘀阻络型:基本方为解语丹加减。其中46例病人为治疗组,在辨证论治基础方药中加入酸枣仁25 g、夜交藤15 g、琥珀3 g三种中药;43例病人为对照组,方药中未用上述三种中药,仅在患者有睡眠障碍时晚上睡前加用艾司唑伦片1~2 mg,口服。所有病人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肢体语言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同时给予中药调理。治疗时间15~30 d。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均未使用抗抑郁类等。

1.3 检测指标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和综合精神评估,包括PSQI、HAMD、HA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标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加宁神定志药物进行调理,治疗组合并睡眠障碍11侧,占23.91%,对照组合并睡眠障碍16侧,占36.42%,治疗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经综合治疗加中药调理,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神经功能损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均有所改善。治疗组PSQI、HAMD、HAMA等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称睡眠障碍为“不寐”,是中风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指出:“不寐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

在脑血管中风恢复期,多有虚实夹杂之证,气虚则血行不畅,肾虚则精髓失养,心血为之不足,神失所养;加之痰浊淤血内阻,扰乱心神,神不守舍,故而不寐。患者睡眠障碍可导致日常生活质量下降、情绪变化、悲观绝望、焦虑恐惧,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康复,可发展为中风后抑郁症,不利于患者身心康复。

我们根据临床实践并查阅文献资料,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之长,在常规方剂中重用宁神、补心、定志、助寐之酸枣仁、夜交藤、琥珀三味中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或清除患者症状,稳定情绪,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对医疗康复指导的顺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酸枣仁乃养心安神之上品,临床及药理实验均证明其有显著的镇静、安神、催眠及抗惊厥作用。酸枣仁主要影响人们慢波睡眠的深睡眠阶段,改善睡眠质量,其主要有效成分酸枣仁皂甙的镇静催眠作用与西药安定类似。其效果相对更持久、平稳,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安眠成分。夜交藤亦即首乌藤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本草从新》谓其 “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本草经疏》“琥珀专入血分,心主血,肝藏血,入心入肝,故能消瘀血也。”“……从辛温药则行血破血,从淡渗药则利窍行水,从金石镇坠药则镇心安神。”琥珀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有安神及抗惊厥之功效。与炒酸枣仁、夜交藤合用,明显提高中风后恢复期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综合治疗措施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调理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其睡眠时间,减少中风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对中风后恢复期患者产生的焦虑、抑郁状态有一定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26.

[3]王永炎.临床中医内科学[M].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540-548.

[4]郑晔,钱苏瑜,游自立.酸枣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1):35-37.

[5]高学敏.中药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54-460.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8

【关键词】 复方枣仁胶囊; 失眠症; PSOI;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39-0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mpound Spine Date Seed Capsule on adjunctive therapy of primary insomnia.Method: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s,41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lprazolam and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Compound Spine Date Seed Capsule combined Alprazolam,and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ere contrasted after 3 weeks,sleeping quality were evaluated with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wo groups.Result:After 3 weeks,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was 82.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after 3 weeks,score of sleeping quality,fall-sleep time,sleeping time,sleep efficiency,sleep disorder,sleep medicine and daytime function were higher of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ompound Spine Date Seed Capsule; Insomnia; Pittsburghsleep qualityindex; Sleep quality

原发性失眠症是临床常见心理及躯体疾患,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并影响日间工作,其发生与精神压力、心理障碍及躯体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1]。失眠症的临床治疗多采用中枢性镇静、催眠药物,虽然能够短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耐药及药物依赖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导致部分患者停药困难甚至治疗无效。近年来,中医药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本文就复方枣仁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 (1)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组2012年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原发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65岁;(3)初诊患者;(4)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

1.1.2 排除标准 (1)既往有精神病史;(2)既往有脑卒中或脑外伤病史;(3)既往有酒精或药物依赖病史者;(4)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5)妊娠女性患者。

1.1.3 一般资料 82例病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21~65岁,平均(37.29±7.6)岁,平均病程(1.19±0.42)年;PSOI评分10~18分,平均(12.97±1.26)分。对照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19~64岁,平均(39.84±8.92)岁,平均病程(1.06±0.51)年;PSOI评分9~17分,平均(13.25±1.47)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检查,排除躯体及精神疾病,均给予阿普唑仑治疗(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88 ),患者每晚睡前30 min服用,起始剂量0.4 mg/d,治疗效果不佳时逐渐增加剂量至1.2 mg/d,患者能够正常睡眠后停药,治疗组患者另外给予复方枣仁胶囊(重庆希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0020601 )治疗,每晚睡前30 min服用,剂量0.4 g/d,患者能够正常睡眠后停药。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失眠的疗效评定标准[4],症状积分治疗后下降2/3判定为显效;症状积分治疗后下降>1/3而

1.3.2 睡眠质量评价 采用PSQI评分量表[5],量表共计18个评分条目,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7个因子,包括入睡、失眠、药物应用及对对日间工作影响等方面,每个因子3分,量表总计21分,得分越高表示失眠严重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2.9%,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5.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原发性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失眠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睡眠中枢的功能失调及中枢神经递质表达水平异常有关,如多巴胺、5羟色氨等表达缺失等有关,但是其详细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精神压力、工作方式、生活环境及性格特征等均与失眠症的发病有关,近年来伴随社会压力的增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原发性失眠症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6]。约有40.2%的人在一年时间中会发生至少一次的睡眠障碍,其中约有半数需要药物治疗,说明原发性失眠症已经是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原发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依靠中枢性镇静催眠药物,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但是长期应用容易产生依赖性,甚至部分患者表现出耐药情况,导致治疗无效,而且由于西药的药理特点,患者往往入睡相对容易,而早醒、睡眠质量差等问题较为突出,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6-7]。

原发性失眠症在中医属“不寐”范畴,中医学认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情志内伤以及痰瘀内生、上蒙清窍等因素均能造成心神失养[8],脑府阴阳失调,神机不能守舍,最终导致失眠的发生,虽然临床辩证可分为多种类型,虚实不同,但多以具有宁心安神的药物治疗[9],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复方枣仁胶囊组分由酸枣仁及延胡索提取物左旋延胡索索乙素组成,其中酸枣仁具有滋养心肝、宁心安神作用[10],而且性味平和,是治疗不寐之症的经典药物,左旋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的提取物,是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疏肝理气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延胡索乙素具有镇静作用,能够诱导睡眠,对于入睡困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1]。治疗组患者加用复方枣仁胶囊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尚莉,李健,周梅,等.社会行为心理因素对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3(6):952-955.

[2]崔应麟,王松龄,刘伟,等.失眠的中医诊疗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9(5):102-104.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60.

[4]张卫同,施振国,孙艳.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32例[J].中国药业,2007,16(19):58.

[5]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5.

[6]应一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15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19.

[7]杨伟霞,杜婕琼,区佩霞.中西医集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失眠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35-338.

[8]滕晶,张继香.谈失眠从心肝论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6-7.

[9]张红岩,李佩芳.宁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35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3):185-186.

[10]秦国兴,金海龙,鲁国芬.枣仁安神胶囊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2):745-746.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9

【摘要】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康复,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护理人员应重视、了解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护理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1]。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约80%~9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还会加重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2]。因此,应重视早期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1 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1.1 性别、年龄因素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有脑动脉硬化,且动脉硬化及神经细胞退变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所以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决定其脑卒中后较男性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因此对女性和年长患者的睡眠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关怀[3]。

1.2 病变部位 目前认为大脑皮质,皮质下的丘脑,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都参与睡眠的调节,当病变损害上述部位时,可引起睡眠结构紊乱而导致睡眠障碍。有研究表明皮质下病变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最高,因为此部位为脑卒中的好发部位,且病变可引起丘脑及下丘脑功能异常。另外,脑梗死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使神经递质失衡,释放大量的氨基酸等毒性物质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干扰睡眠―觉醒周期,也可导致睡眠障碍[4]。

1.3 精神心理因素 脑卒中患者因残存各种功能障碍而易伴发抑郁。研究表明抑郁、焦虑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的重要因素[5]。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角色转换,肢体瘫痪造成患者的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安全感和价值感消失,心理负担加重,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悲观等消极情绪,从而引起睡眠障碍。

1.4 药物因素 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有些药物可导致或加重睡眠障碍。如脑代谢激活药胞磷胆碱可兴奋神经中枢引起睡眠障碍;甘露醇和呋塞米等脱水剂的应用可因利尿作用干扰睡眠;长期不适当应用镇静催眠药易产生药物依赖或出现戒断反应,使原有的睡眠障碍加重。

1.5 其他 环境因素,如噪音、光、重症医疗监护等,以及疼痛、翻身行动不便等各种身体不适均可影响睡眠。此外,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因素有关[6]。

2 护理

2.1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使患者舒适;保持病室安静,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活动,医护人员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尽量降低噪声;适当遮挡光线,避免灯光直接照射患者面部;对严重打鼾者尽量安排住单人病房,减少对其他患者的干扰。

2.2 增加患者身体舒适度 人只有在舒适和放松的前提下才能保持正常的睡眠。应帮助患者在入睡前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尽量减少衣物对身体的刺激和束缚。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放松关节和肌肉,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防止肢体受压和下垂。指导患者白天适当运动,减少卧床时间,增强晚间睡眠欲望。同时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睡眠。

2.3 心理干预

2.3.1 认知疗法 包括纠正患者对睡眠认识的偏差,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护理人员用良好的语言、热情、和蔼及真诚的态度与患者交谈,予以安慰、支持、劝解、疏导,以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信心。

2.3.2 行为疗法 常用的有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放松,使自律神经活动向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刺激控制治疗主要用于睡眠环境的改变,使新的睡眠环境与迅速入睡建立条件反射关系[7]。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篇10

焦虑是什么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焦虑,焦虑是什么呢?焦虑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一般人都有过程度不同的焦虑体验,焦虑是人大脑中一种固有的“程序”,每当人们觉察到某种潜在威胁时它就“启动”,提醒自己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开危险。从这点看,焦虑反应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绝大多数焦虑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属于正常焦虑。所谓正常焦虑是指“合理”和“不过分”的焦虑,所谓“合理”是指有原因,通常是生活事件;“不过分”指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引起焦虑的原因性质和严重程度一致,而异常焦虑是指“不合理”和“过分”。 二者的区别在于正常焦虑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可以理解和反应适度;而异常焦虑不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过强、过长,与个人和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而且情绪反应的强烈异乎寻常最终不能自控,必须获得医学帮助。还有些人无明显原因而不适当地焦虑,焦虑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而且多次服药试图解除焦虑,并导致社会或生理功能损害,为此病人明显感到痛苦,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若这样的话,则可能是患了焦虑症。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不同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包括情绪症状(紧张不安和不愉快、易激惹);运动症状(运动性紧张或不安);自主神经症状(心前区不适、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呼吸困难、窒息感、面红或苍白、胃部或腹部不适、腹泻、尿频);警觉性增高(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对光和声音敏感)。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焦虑有多种类型,包括现实焦虑、社交焦虑、表演焦虑、分离焦虑、惊恐发作、无名的焦虑或自由浮动性焦虑等。

焦虑对人的工作、学习及机体的生理功能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轻度或适度的焦虑,使大脑和整个机体处于适当的觉醒水平或兴奋状态,思维敏捷,判断准确,迅速做出决定,使机体保持充沛的体力;中度或中度以上的焦虑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发展为焦虑障碍。

焦虑症的种类

焦虑障碍是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又称焦虑症,可分为五大类,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等,它们各自的临床特点不同,现简要介绍一下。

1.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指急性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焦虑或恐惧,伴有多种不同的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其主要特点是发作常常是突然的,通常数分钟达到焦虑的高峰,常伴有濒死或窒息感,有立即逃脱发作环境的冲动 ,在临床上较常见!惊恐发作多数能治愈,其发作不局限于特定的情景或环境,是自发的、不可预测的,给病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具有较严重的功能损害,有药物滥用、企图自杀、婚姻纠纷及财政依赖等情况的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

2.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种表现形式。其中精神性焦虑的临床特点包括患者长期感到焦虑和不安;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易朝坏处着想;即便是休息时,也可能坐卧不宁,担心出现飞来横祸;患者如此惶惶不可终日,并非由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威胁,纯粹是一种连他自己也难以理喻的主观忧虑。而躯体性焦虑的特点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胸闷、呼吸迫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皮肤潮红或苍白;障碍如阳痿、、月经紊乱等症状;运动性不安症状主要包括舌、唇、肌肉震颤、坐立不安、搓拳顿足、肢体发抖、全身肉跳、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而且广泛性焦虑障碍常伴有抑郁症状。

3.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

所谓社交焦虑障碍是指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无力、恶心,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病人明知客体对自己并无真正威胁,亦明知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极不合理,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难以自制,以致影响其正常社交活动。其主要特点包括在社交场合害羞、不安;不敢在人们注视下操作书写或进食;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不敢当众演讲,不敢与重要人物谈话,担心脸红(赤面恐怖);害怕并回避与别人的眼睛对视(对视恐怖),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因此而苦恼。

社交焦虑障碍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它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严重的焦虑,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陷于痛苦之中。许多人以为社交焦虑是因为过于害羞导致的,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更不知道它可以通过矫正而改善。

4.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导致个体延迟出现(6个月以后)和长期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常见的应激事件包括失去亲人、罹患重病、遭遇突发事故、人身受到攻击,汶川大地震、金融海啸突发、破产、女性犯、战争的幸存者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约为20%左右。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有三大症状群:创伤事件的再体验(梦境重演,白日梦和幻觉重现,现实解体,被提到所经历的灾难事件时症状会加剧等)、回避或麻木(努力回避和创伤有关的想法、感受、活动或情况,情感麻痹或休克、与世隔绝,心灰意冷、丧失兴趣等)以及持续焦虑、过度警觉(易受惊吓,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易激怒、暴躁,回忆起创伤事件时心理反应激烈)。

5.睡眠障碍焦虑

睡眠障碍是指个体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睡眠发动和维持障碍、过度睡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以及与特定睡眠阶段有关的各种功能障碍的总称。在这里我着重讲解一下睡眠与焦虑的问题。

睡眠障碍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发作性睡病、其他睡眠障碍,现在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失眠症。

失眠症指对睡眠的质和量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睡眠时间的长短不能作为判断失眠严重程度的标准,失眠可导致焦虑、恐惧,而焦虑、恐惧又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症状的持续存在,失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既是许多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又可能是原发性失眠症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症状,失眠可以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会功能。其操作性定义包括(1)入睡困难指就寝后30分钟不能入睡;(2)维持睡眠困难指夜间醒转2次或2次以上;(3)总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4)多梦,尤其是噩梦频频,醒后不解乏。

失眠分为原发和继发二类:原发性失眠占失眠的25%,它是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失眠继发于疾病、精神因素,它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间歇性醒来。

如何克服焦虑

患上焦虑障碍后,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疗呢?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一份报告指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而心理疾病也将取代生理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有关的心理医生专家也指出,心理疾病不仅需要系统、严密的心理治疗,有些更需要药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个体性格及人格缺陷。首先应调整好心态,然后再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1.调整心态:调整心态最好的医生还是靠我们自己,首先应尽量去除病因或诱因,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精神刺激,造成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一定要正确面对,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凡事要量力而行,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一定要经常保持微笑,因为微笑能明显减轻压力和焦虑。俗话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必要时也可以以哭作为发泄方式来缓解烦恼和焦虑。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好如垂钓、养花、绘画等。遇到困难和压力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学会向知心朋友倾诉或求助。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学会和别人一块儿分享喜悦,积极向上,远离烦恼。

2.如果通过调整心态仍不能缓解焦虑,建议去医院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心理治疗和/或药物治疗。在焦虑障碍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均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不过是在具体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症状、轻重,选择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已。另外在不同的治疗阶段,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偏重性也不同,在治疗初期,会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当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有了显著缓解后,治疗也进入了中后期,这时就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药物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另外也可以给予中药治疗,但是要切记任何药物的治疗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乱投医、乱吃药。

3.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