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1:49:49

师资

师资范文篇1

首先,在思想方面。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我对党、对党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是对党,我更加坚信我们党的领导。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线。“打铁先得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要担当起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使命与重任,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这就需要固本培元。不仅要巩固自身本来好的东西,还要把这些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她的“本”和“元”就是她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从“两个务必”到“求真务实”,从“群众利益无小事”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种崭新的形象与氛围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拥戴与支持。因此,我们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二是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培训,使我更加热爱党校教师这个职业。党校教育不同于国民教育,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基地。作为党校教员我们肩负着全国(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使命和职责。这种使命是崇高的,也是沉甸甸的。因此,作为党校教员我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用党的最新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实践锻炼,到社会各个阶层进行调查研究,力争做一名治学严谨、不断创新的理论工作者,做一名党校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党校姓“党”是我们党校教育培训的原则,它要求党校教员必须“信党”、“讲党”、“爱党”。因此,我们要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宣传党的理论思想,在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教育更多的人“信党”、“讲党”和“爱党”。党校教育事业是崇高的,它关系到党的生命,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十分热爱我的工作,我会把我百分百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党校的教育事业中。

其次,在理论学习方面。省委党校十分重视我们师资班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作了精心的设计。此次师资培训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学习重点,以研究总结党校教学规律,探索党校教学方式改革的新途径为根本目的,将理论学习与考查实践相结合,使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能从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通过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我已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上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命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其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今天,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历史定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迫切性,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分析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积极吸收人类现代文明成果、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基础上得出的新结论。科学发展观是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研讨,我对如何提高党校教师的授课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党校的教育工作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党校教员首先必须端正态度,教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其次,党校也应该为教员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开拓教员的视野,让教员到政府基层和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校教员得到迅速和健康的成长。公务员之家:

最后,在社会实践方面。省委党校在对我们学员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5月5日清晨,我们师资班与地税班在省委党校教务处赵处长及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沈阳核动力拓展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时一天的素质拓展训练。此次拓展训练质在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一天的紧张训练,我觉得自己身心既得到了放松,又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出了我的潜能,使我深刻认识到在一个团队中,要完成既定任务,创造出更大的绩效,队友相互沟通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无论在组织中,工作中,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孤军奋战,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1+1﹥2的价值。除此之外,在团队的训练活动中我还意识到规则在团队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按规则办事,并迅速有效的去执行,才能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并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师资范文篇2

(一)建立职业实践附加教师专业培养。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导向的多元教师培养模式如对于基于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行业企业证书;而对基于课题的“专业研究型”教师要求具备有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的研究能力;而对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型教师要求具有更多的职场经验、教学项目、开发成果等。

(二)建立反映教师专业知识。企业实践和教学技能要求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提高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除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参加职业实践锻炼,激励教师提高实践能力。

(三)制定企业实践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实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实际的产品实施流程进行实践,按照企业实际陈品德质量标准来衡量实践“教学产品”。在企业实践环境中,迅速提高专业技能,深入了解企业新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实际。

(四)以课题、项目、问题、活动为抓手。引导教师立足本校进行研究、开发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学习的终身化。让教师通过积极、扎实地开展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型研究,积极承担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出水平论文、出成果。此外,可选派他们参加技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职业院校培训的几点经验

(一)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培训方案

针对培训对象,认真组织力量深入企业调研,走访行业协会,组织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计划的论证。我们特邀了行业协会专家共同参与培训计划的论证,形成方案以后,召开校内专家论证评审会,特邀学校高教所、教务处领导参加,综合各方意见,形成培训方案。培训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为高效完成培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培训工作

为了搞好培训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领导亲自挂帅,根据培训规模,按专业分成班级,每个班配备专职班主任,跟踪管理,服务到位。

(三)请有影响力专家报告、打开视野

经过与行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反复沟通与交流,选聘在职业教育领域、专业行业、现代教育手段运用等领域有威信、有影响力的专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专题报告。

(四)理论教学把握前沿,体现概练

为提高培训效率,我们精选任课教师,选择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在专业学科领域取得过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在教学上获得一致好评的优秀教师承担本次培训任务。在课程体系安排上重点突出本学科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课程设置精炼,突出重点,相互衔接。要求每个教师的讲课内容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知识点要高度概括、凝练,理论教学学时数原则控制在50%以内,让学员在半个月的培训中既了解本学科的知识前沿,又掌握本次培训的重点。

(五)实践教学安排在企业一线,体现系统性、真实性

学员的实践教学安排在企业一线,有利地保障了实践训练的系统性、真实性。充分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等优势,为整个师资培训的实践教学提供全程的、完整的、真实的技术训练、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每个学员都在企业车间完成实践训练,按工位要求,着工作服上岗,由师傅指导,分组进行。保证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培训工作按模块进行,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设计模块训练学员分析零件特点,确定设计思路,设计零件图纸。加工模块训练学员识别图纸,编制工艺流程,熟悉使用加工技术,实施零件加工。特种加工模块训练学员根据工件功能需要运用电加工原理,熟悉电火花加工与线切割加工的技术原理和方法。钳工装配模块训练学员拆装模具,掌握装配方法,掌握合模技术。注塑机模块训练学员在了解冲模、拉伸膜、汽车膜、注塑模、压铸模、焊接模等分类前提下,选择一个典型代表注塑模,指导学员,在注塑机上安装、调试,最后用自己设计的模具亲自加工出注塑产品。每个人都按着真实产品的生产要求,完整的参与从设计到加工、装配最终能购生产产品的系统训练过程。学员普遍反应这样的训练比较解渴。

(六)关注学员的吃住行、搞好条件保障

师资范文篇3

一、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及素质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商务英语教学既包括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知识等。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和素质:

(一)教学能力商务英语教师应当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商务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行业背景知识,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具备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较好的教学管理能力和监控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协调师生关系。

(二)教改科研能力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有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要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相应的科研课题研究能力。

(三)实践指导能力商务英语的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就业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还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行业或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

(四)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用英语向学生介绍和讲授相关行业的产品信息、营销策略、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商务知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现状

由于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刚刚起步,专业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商务英语教师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没有任何商务背景的英语专业教师,由于学校搞教学改革,增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这些教师可能出于自身兴趣爱好,或者是校方赶鸭子上架等原因,变成了商务英语教师。这类教师的语言功底很强,但商务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由于商务知识不足。再加上多年来讲授英语课形成的习惯,他们往往倾向于在课上过多地讲授语言知识,而且遇到较为专业的商务问题(如信用证)时,他们很难借题发挥,继续深人地将这些问题阐释清楚。第二类是来自各高校经济贸易系,对商务英语感兴趣的教师,或是曾有过公司工作经验、转行回到大学做教师的一些人。这类教师的商务专业知识丰富,但他们的缺点是语言功底较差,难以应付商务英语课程。这两类商务英语教师的授课结果是,学生所学的商务知识无法与英语语言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现有的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无法使学生真正有效地实现商务英语的学习目标。由于我国目前大学教师总体待遇较低,真正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都能做到精通的人才往往倾向于到外企等待遇较好的单位供职。鉴于以上原因,相当一部分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或专业的高校正面临着一场缺乏高素质商务英语教师人才的危机。而化解这场危机的方法就是依据科学的专业发展模式,积极寻找建设高素质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一)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应在ESP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ESP的教学主张形成于20世纪6O年代,其教学理论和实践已在许多国家得以普及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教学领域。作为一种基于需求分析的英语语言教学方式,ESP有自己本身的规律和方法,ESP教师并不是一般的GE(generalEnglish)教师或懂英语的专业教师可以胜任的。包括商务英语在内的ESP教学做为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ESP教师质量问题。现有的ESP教师质量与ESP教师的角色要求之间存在差距,这就要求采取相应的专业发展模式培养专门的ESP教师,以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笔者在总结国内外ESP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培训模式。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接受一定的师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两个方面:语言培训(1anguagetraining)与专业培训(professionaltraining)前者指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后者指掌握所教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及所教的商务专业英语语体特征。

2.合作模式。除了培训之外,商务英语教师还应当积极与商务专业教师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

3.自我发展模式。商务英语教师在尽可能地参加培训课程和合作项目的同时,更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依靠自身能力,把自我发展作为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不是互相排斥的,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应该固化,而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将种模式有机结合,灵活地为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服务。

(二)建设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出复合型的既懂英语又通晓商务专业的高素质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学生,就需要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既精通英语又熟悉商务专业。复合型的商务英语师资是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各高校可以依据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1.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综合水平第一,实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校本培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长期连续性。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受训场所,可进行比较持续而长久的培训。二是实践性。校本培训的前提是教师没有脱离工作岗位,将培训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能及时地学以致用。三是灵活性。能根据实际条件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学校的自身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个体特点加以安排。四是经济性。校本培训免除了教师脱产培训的差旅费、学习费,减轻了教师和学校的负担。校本培训应制度化。一是请社会上水平较高的商务从业人员和商务理论知识扎实、商务操作技能良好、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没有商务知识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掌握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二是以老带新,新老教师结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兼职,扩充相关行业的背景知识。应有计划分批安排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到具有涉外商务活动的进出口公司、外资企业、海关等单位学习和兼职,丰富自己的商务知识,提高商务操作技能。

同时,深入企业,了解各类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文化、行政管理模式、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和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第三,安排教师进修,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选派教师参加由国内权威院校举办的商务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班,学习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非英语专业课程,提高其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弥补英语教师不懂商务知识的缺陷。也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去国外短期考察、学习、进修。以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或脱产的商务英语专业硕士以上学位,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第四,创造条件,积极在商务英语教师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德才兼备、学术和技能水平双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广泛参加学术交流,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组织、带动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直接从国外引进师资聘用高素质的外籍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有条件可批量引进,并让年轻教师学习他们的经验。引进的外籍教师可以是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也可以是在境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均应有商务背景经历,以建立结构合理、灵活有效的外籍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师资范文篇4

一、钢琴集体课对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更符合综合艺术师资培养的要求

通常在钢琴的“个别课”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演奏技巧。而钢琴集体课在课时安排上经常是两节连上,因此在一堂钢琴集体课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就极其丰富,并增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内容的安排上通常也包括乐曲的演奏,但由于是面向二、三十个学生,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打节奏、唱音符、集体弹奏;在课堂上做一些熟悉键盘的移调练习;即兴创作小乐曲;利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介绍所弹奏乐曲的作曲家以及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欣赏名家的范奏;等等。学生在打节奏、唱旋律、唱音符的同时也就是在练习视唱的过程,教师在要求学生唱单旋律或低音旋律时必须说出音程之间的关系,如果声部较多,还可以要求说出几个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这样学生的视唱练耳自然得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熟练键盘的五指练习,包括一些移调练习,熟练运用一些固定伴奏音型、和声编配伴奏以及即兴创作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学习和声、作曲以及简易即兴伴奏的过程。教师给学生示范或是运用视频和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进行演示和播放,同样增加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这样教学内容中就涵盖了视唱、和声、简易即兴伴奏、音乐欣赏、作曲等各门类音乐基础学科的内容,实现了以学习钢琴弹奏为核心的大部分音乐基础学科的课程的融合。这与艺术师资培养中所要求的课程整合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从课程整合的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比起个别课更符合艺术师资的培养。

二、钢琴集体课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进行“整合”,更符合综合艺术师资培养新理念

将数码钢琴、总控制台、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是实施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必备的物质条件。在引入声像多媒体组合后,教学手段由单纯的书面教材转变为综合采用声像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广泛便捷的音乐形象、音乐内容、音乐意境、音乐风格等学习和体验的机会。例如在弹奏一首新乐曲之前,教师可以将一些名家的范奏或是与乐曲风格有关的其它门类的艺术形式———舞蹈、器乐、戏剧等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也可以根据音乐的意境制作或剪辑一些幻灯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通感联想,尤其是针对美术方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的意境,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乐曲风格。艺术师资培养的新理念是倡导“营造艺术能力形成的氛围,建立多门艺术的沟通与交融,促成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①。钢琴集体课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融合又与艺术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不谋而合。

三、钢琴集体课在教学对象上也体现出综合性

师资范文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ICT;师风师德建设

一、ICT专业中混编师资队伍面临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精神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各级领导、一线教师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工作中努力实干,对党中央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和号召作出积极响应,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积极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需要大量合格的从业资格者。国内一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已经与华为、中兴等优秀企业共同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学生培养。校企双方共同派出一线教师,组成混编师资队伍,共同担任课程授课、实训室建设、专业规划、专业发展等具体工作。ICT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派出的老师都行业里的能工巧匠,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带进了课堂,弥补了校内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欠缺。同时,通过课堂听课,课外交流等方式,校内老师又将自己的授课经验分享给企业教师,双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然而,混编师资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队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双方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少数教师在思想上出现懈怠的情况,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士气,打击了其他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一起以来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实现教师队伍优化、合格人才培养、办学内涵提升的重要措施。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态度和价值观,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师风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首位。党的的胜利召开,标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展,将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实处,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是将精神落实到实处的践行者。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提高混编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

二、提升混编师资队伍的途径

师资范文篇6

一是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我系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是:重点培养、积极引进、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善待遇、稳定队伍,尽快建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力争把生物系率先建成教学研究型院系。

二是根据总体思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三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有重点的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外出深造、访学,有计划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外出攻读学位和学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是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力争把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推上新台阶。

五是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地充实师资力量,在立足自身培养高学历教师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急需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人才。近年来,我系共引进这类人才10多名。

六是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推动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优秀教师群体的尽快形成。

由于我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思路正确,目标科学,措施有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系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经过“”和“”期间的努力,生物系已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82%,其中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有9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从学历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优势,还先后聘请了多名中外著名学者为本系兼职教授。教师的教学水平高,1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得了全国“师德模范”称号,1人获得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得省“岗位女明星”称号,3人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2人为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遗传学课程被评为省优秀课程,遗传学科教师群体获得了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在科研工作中,我系教师队伍中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十分活跃,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多次被SCI、ISTP等国际权威性的学术榜刊物收录,有的成果已获国家专利。我系教师承担了国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厅自然基金等一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是特别注重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期间先后主持“世行资助教科农合一新型师资培养研究”,“面向21世纪本科学历初中生物教师培养与实践”等多项省级和校级课题,发表多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且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华栋教授主持的“世行课题研究”获得省级三等奖、省树勋二等奖,孙存华教授主持的课题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且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这些成果的获得有力的促进和改进了本学科的教学课程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上,重视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工作思路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新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补充和加强,遗传学和动物学硕士点相继建成,遗传学还被学校确定为冲击博士点的重点学科。

师资范文篇7

关键词:莱索托;特殊教育师资;现状

莱索托,全称莱索托王国(TheKingdomofLesotho),原名巴苏陀兰(独立前),位于非洲南部,是一个面积为303044平方公里的小国,约有210万人口,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经济支柱,多数人以农业为生,国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因其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其教育投入极为不足,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投入更是严重匮乏。在资源与条件极为有限的境况下,如何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成为莱索托政府尤其关心的重要事项。文章通过描述莱索托特殊教育发展历程,明晰特殊教育师资在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莱索托特教师资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莱索托特教师资发展与完善的适用路径。

一、莱索托特殊教育发展概述

莱索托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完全依赖于传教士设立的机构,而后逐渐由政府、教会和社区联合承担,由政府主要负责教师的工资薪水以及提供设备设施。由2006年教育大百科全书资料可知,[1]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莱索托特殊教育中心只接收生理和情感智力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且中心几乎完全是由非政府组织资助,另外还有盲人资助中心和盲人寄宿学校,也有个别其他中心招收智力障碍和不同学习困难的儿童。为满足更多障碍类型的特殊教育需求群体,莱索托政府于1991年资助成立了特殊教育中心,其招生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身体残疾、智力障碍。在莱索托,最常见的障碍类型是视力障碍(部分失明),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中最常见的障碍类型有听力障碍(重听),肢体障碍和精神疾病。据2012年莱索托教育部数据显示[2],在校小学生总人数为381690名,其中19682名学生患有残疾;在校中学生总人数为127852名,其中7601名学生患有残疾。其中,小学阶段障碍类型排第一的是学习困难,中学阶段障碍类型最多的是视力障碍。据莱索托教育部网站显示,莱索托特殊教育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残疾学生融入到普通教育系统中进行学习,以使其获得适用的生活技能和教育。普通教育系统接纳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有:身体感官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超常儿童、智力障碍及行为障碍儿童。尽管如此,教育培训部门意识到应该要鼓励和支持专门的特殊学校来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需求,以满足其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还意识到特殊学生所需的特殊教育设备已经远远超过普通学校所能提供的,为解决这一困难,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地增加和完善特殊教育设备、课程设置及其评估机制,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公众对特殊教育的接纳意识:特殊教育教师和养护人员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他们是特殊教育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莱索托特教师资发展面临的困境

特殊教育师资发展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培养和培训两方面。前者重在“养”,主要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为主要目标,主要是针对职前培养而言;后者重在“训”,以使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得到教学发展和提升自己,主要针对职后培训而言。[3]在莱索托,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机构较少,主要依赖于莱索托国立大学和莱索托教育学院;其职后培训也是莱索托特殊教育系统的薄弱环节,仅在推动全纳教育时有数名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其他教师只能从已培训教师那里获取相关培训信息。2011年,莱索托卫生部和社会福利部联合出台了第一部残疾人法案—《国家残疾和康复政策》,该法案强调了残疾人对教育和学习的需要,更凸显出特教师资需求的紧迫性。而现实处境下,莱索托特教师资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是观念障碍,其次是数量匮乏,再次是质量偏低,最后是机制欠缺。(一)前提性困境:观念落后。莱索托特殊教育的发展观念和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观念趋势大致相同,首先受人道主义的影响,由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会、医生和教师最先开始创办特殊教育,而后特殊教育的发展开始受人本主义和教育民主化的影响,特殊群体亦开始得到尊重和支持。然而,整体而言,莱索托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观念仍比较落后,而其观念落后是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前提性困境。观念影响思维,思维影响行动。如果人们脑海里没有形成发展特殊教育的观念,探讨特殊教育质量也只是纸上谈兵,更不会重视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在莱索托,大多数人包括特殊儿童家长,尚未意识到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培养培训特教师资的观念尚不盛行,甚至尚不被人们所接受,这无疑影响整个国家特殊教育发展质量和国民素质的提升,甚至折射出整个国家的综合水平低下。(二)根本性困境:数量匮乏。教师是影响教育发展和稳定的核心,特教教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师资数量多寡直接影响特殊教育发展的质量,当下而言,特教师资数量匮乏是莱索托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根本性困境。据莱索托2012年教育部数据显示[2],共有381690名普通学生就读小学,127852名普通学生就读中学,女生多于男生。在莱索托,理想的生师比为40:1,然而,由于其实施基础教育免费制度,大量学生愿意进学校求学,这使得莱索托公立学校的生师比飙升到80:1到100:1之间,致使普通教育师资数量极其匮乏,更别说特殊教育的生师比例了。波斯尔斯韦特在《各国(地区)教育制度上》[1]中统计到,莱索托特教师资数量为:盲人中心有3名经过特殊培训的教师,负责40名盲童;聋人寄宿制学校有1名教师,负责40名儿童(7-16岁)。显然,其生师比例严重失调,特教师资数量极度匮乏。此外,莱索托特教师资的培养机构有限,仅两所高校有培养点,也仅有数名教师有过特殊教育专门培训的经历,诚然,这无疑影响其特殊教育的发展及其质量的提升。(三)关键性困境:质量偏低。很大程度上而言,教育是否具有有效性取决于师资质量,亦即教师的能力、素质、资质,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同样也取决于师资质量,因而,师资质量低下会导致教育质量低下,所以,发展特殊教育,师资质量是关键。此外,如果师资质量偏低,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学效果,从而形成效果低能化的恶性循环。特教师资培养机构质量的优劣制约着特教师资质量,如果培养机构本身存在培养质量问题,无疑特教师资质量会受到相应地影响,所以发展其职前培养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在莱索托,特教师资数量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其师资质量问题也相当突出,要达到理想的师资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道而重远。(四)动力性困境:培训机制欠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发展教育事业,师资培养培训机制是首要因素。一般而言,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增加师资数量和提升师资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在莱索托,缺乏专门的大学或院系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来培养特教师资,仅在莱索托国立大学和莱索托教育学院开设有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有好的特教师资才有好的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特教师资培训是关键。在莱索托,特教教师数量无法匹配学生数量,更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关键还是培训机制跟不上数量发展的需求,让特教教师培养缺乏后力,不能形成强大的动力源。

三、莱索托特教师资发展的路径选择

莱索托特教师资受观念障碍、特教师资数量缺乏、特教师资质量偏低、特教师资培训机制欠缺等主要困境的制约,使得莱索托特教师资发展中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当前,对莱索托特教师资急需解决的困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加强人本观念,建全纳教育氛围;完善教育体系,壮大特教师资队伍;拓宽渠道,提高特教师资质量;多种途径并行,强化特教师资培养培训。(一)加强人本观念,融全纳教育氛围。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让人们开始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同时,尊重特殊儿童的需要与价值,尊重特殊儿童的人格与尊严的呼声也随之“浸入”人们的观念,这也进一步表明人们对特教教师身份地位定义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些进步更有助于让特殊儿童融入到全纳教育的热潮中来。然而,莱索托整个国家对人本主义思潮观念的强化较欠缺,使得特殊教育发展和特教师资培养的观念尚不盛行,全纳教育氛围也不及其他国家。所以,莱索托现在的重中之重即是加强人们的人本主义观念,尊重特殊儿童的价值与尊严,及早融入到全纳教育热潮中来。当人们观念普遍提高之后,特教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自然而然也会得到相应地重视。(二)完善教育体系,壮特教师资队伍。教育体系不完善会导致师资数量的匮乏,不管是职前教育培养体系还是职后教育培训体系,都会影响师资队伍的数量及质量。建构较完善的职前教育体系,可以增加教师的数量并强化其专业性,因为在这一时期可提供和获得教师基础性知识和能力,从而强化其专业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职前教育体系壮大师资队伍,如在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设置相关课程来培养大量的特教师资。由于莱索托仅有莱索托国立大学和莱索托教育学院有特殊教育专业来培养特教师资,且其培养体系中几乎没有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课程,其课程是和大学其他一般性课程一样,这也会导致其特教师资的不专业化和专业化师资数量的匮乏。所以莱索托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其特殊教育体系,从而壮大师资队伍和增强特教师资的专业化。(三)拓展培养渠道,提高特教师资质量。师资状况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稳定和发展。[4]师资质量是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提高特教师资质量的渠道很多,如参加专业课程或教学进修获得学历学位的提升从而提高其质量;通过长期或短期的教育培养培训提高其质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实现远程师资培训进而提高师资质量等[5]。由于莱索托特教师资培养机构本身存在着质量偏低的问题,这也导致其师资质量偏低,要改善这样的窘况,需拓展其培养培训的渠道以期来提高特教师资的质量,如增加高校招生人数,多渠道强化职后培训等。只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特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才能改善其数量匮乏质量偏低的现状。(四)多种途径并行,强化特教师资培养培训。发展职前培养,完善职后培训,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增加其特教师资数量,提高特教师资质量,从而改变莱索托特教师资质量和数量的现有困境。一般从宏观角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改善现状:增加国家财政投入来改善特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现状;利用学校教育和管理体系制度的支持与监督来强化特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加强特殊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讲解,从而鼓励教师自学以提高其自身能力和素质。诚然,要想改变莱索托特教师资的现状仅靠这些显然不够,但是只有国家、学校、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才能改善莱索托特教师资数量匮乏质量偏低的现状。

参考文献:

[1]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各国(地区)教育制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2]莱索托教育部网站[EB/OL].[2018-08-20]www.education.gov.ls/index.php/special-education#.

[3]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1.

[4]尹海洁,庞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0(3):59-62.

师资范文篇8

根据《*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工作方案》,现将我省20*年度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评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范围和条件

凡持有效的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试点考试成绩合格证并符合《*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有关规定的人员,均可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

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申报人员,需取得有效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相应合格证书或符合相应免试条件;40周岁以上(含40周岁)人员,职称外语不作为必备条件,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依据。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需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个以上模块(科目)合格证书或符合规定的免试条件,年龄在45周岁以上(含45周岁)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要求。

中央部属在浙单位的申报人员必须出具国家有关部委委托我省评审的正式书面委托函。

二、截止时间

评审资历计算时间截至20*年*月*日。成果业绩、著作论文等评审材料的截止时间为材料受理的截止时间。

三、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高级统计师的材料要求真实规范、书写清晰、手续齐全、装订完备。各单位要对申报对象提交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申报对象和单位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上签字。对有关复印件须经单位及当地人事部门核对原件验证盖印后才能上报。材料报送要求详见《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材料要求》。

四、报送程序

由申报人员本人提出申请,按照高级统计师资格申报材料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并填写有关表格,经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送所在市统计局。各市统计局对本地区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初审,报同级人事部门复审后,由各市统计局报省统计局。在杭省级单位经省级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后,统一向省统计局申报。中央部属在浙单位申报人员符合委托评审条件的,直接向省统计局申报。上述申报人员经省统计局、省人事厅核准后,提交*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五、报送时间

请各单位于9月底前将《*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和有关评审材料报送省统计局人教处(联系电话:0571-87052786,联系人:盛军),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1.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材料要求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3.*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花名册

4.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

5.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审批表

6.外语(古汉语、医古文)免试审核表

7.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

8.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对象照片粘贴表

师资范文篇9

一、高校师资培养成本的构成

师资培养成本是对象化了的培养费用,是为培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教师具备在某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或者使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满足自身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各项培养费用。当前,师资培养以学历、职称培养为主,以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培养总成本应由教师继续教育成本、科研成本构成。

(一)教师继续教育成本具体包括岗前教育成本、在职培养成本和脱产培养成本等

这部分成本主要由培养(培训)费,交通费。差旅费及出差补助,教师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险费(简称“脱产工资及劳保福利”)。因减免工作量相应享受的津贴(简称“减免工作量津贴”),培养补助或奖金以及设备、材料费等项目组成。

(二)科研成本是科研单位为进行课题研究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直接物质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科研管理费用。直接物质费用是为进行某一项课题的研究活动所发生的物质费用,包括图书资料费(含音像制品、软件等)、办公费(指复印、抄录、打字、上机、翻译等办公费,以及开展项目研究所需要购置的办公设备、文具等费用)、设备、材料费(指项目使用的仪器及其维修费、耗材费等)、科研实验费(指实验原材料、试剂、药品费和分析、化验、检验经费)、租赁费(指项目必须租用的场地、仪器费用等)、调研费(指调研或学术交流、科学考察、横向协作的费用等)、成果出版费(指论文版面费、专著出版费、软件或产品样品检测费等)、成果论证费(指课题论证、资料查询、成果鉴定、申报奖项的费用等)、特支费(指用于科研交流合作活动中的适量接待费);直接人工费用是为进行某一项课题的研究活动所发生的人工费用,包括劳务费(指研究人员和雇用人员的劳务费用)、奖金等;科研管理费用是科研管理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科研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科研管理单位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及科研配套资金等,可以按照一定办法核定一笔总额。

二、高校师资培养成本上升的原因

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于要提高办学层次,有效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无论培训项目、培训人数或是培训成本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只有剖析造成师资培养成本不断上升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培养成本,以使有限的培养经费尽可能发挥效益。造成师资培养成本上升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1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提高,导致人力资源培养成本攀升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并于2004年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对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测。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是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项指标。各高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纷纷通过给予安家费、住房补助费、科研启动费、奖励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这些费用随着人才的自由流动,变得越来越高。而且,在目前的用人制度下,一旦教师被招聘进来,学校将要支付其在职和退休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其成本是极高的。为了挖掘自身潜力,高校都会相应提高培养补助或奖金,鼓励本校现有人员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和晋升职称。

2物价水平上升,使师资培训成本中的物质费用开支额增加

世界经济持续强劲增长,而且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推动了物价不断上涨。伴随物价水平的上涨,教师继续教育成本中的交通费,差旅费及出差补助,设备、材料费以及科研成本中的直接物质费用和科研管理费中的物质费用等成本额不断提升。其中的实验、网络仪器设备和电子、纸质图书等材料更新速度加快、数量增加,更导致成本上升。

3工资水平上涨,使师资脱产培养(培训)成本中的人工费用开支额增加

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低劳动工资标准提高等措施使劳动力工资整体上涨,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投保工资基数的上升,直接推高了师资培养成本中的脱产工资及劳保福利费和减免工作量津贴以及科研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和科研管理费中的人工费用等成本额。

(二)主观原因:培养经费安排欠合理

新升格本科院校为了达到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要求。纷纷出台人才培养优惠政策。给培养对象以资金支持,但却忽视了培养经费的合理安排。没有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致使培养资金的使用前松后紧、顾此失彼,没有发挥最大效益,导致机会成本的提高。三、控制培养成本的师资培养途径

“区市共建、以市管理为主”的高校在拨入经费和学校收入相当有限且编制紧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下培养措施,有效控制培养成本: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规划,合理、有序地安排师资培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学位培养

学位培养经费由个人先垫付,以减少学校的资金占用。一旦教师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则把其视为人才:享受学校当年引进的同学科同类研究生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及其他工资福利等待遇。并为学校连续服务一定年限。这样,既可以使成本的支出与资金使用效益密切挂钩,又可以使教师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与学校的整体需求、发展相结合。

2职称培养

职称培养宜实施“教授工程”、“副教授工程”:每年选拔一部分具有晋升职称潜力的培养对象,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在合同期内完成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并晋升职称。培养对象在合同期内晋升职称后与学校签订聘用协议,承诺为学校连续服务一定年限,学校给培养对象发放奖金。奖金按服务年限均摊,分年支付。如果培养对象未服务满规定年限,因个人原因提出出国、辞职、调离学校者,办理手续时,除全部返还已领取的资助经费外。还须按尚未服务年限每年支付一定的违约金。这样既可使培养成本的支出与资金使用效益密切挂钩,也可有效降低因人才流失而发生的重置成本。

(二)实行“导师制”,节约教师在职培养成本

学校可实行教学导师制和科研导师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促进新教师健康成长,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求青年教师在申报讲师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接受导师的指导。副教授在申报教授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对青年教师实行教学、科研全过程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成长。这样,既可以节约培养成本,又可以降低因使用新教师而可能降低教学质量或由此带来的科研失败所发生的隐性成本。

(三)通过收入分配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在职培训。并在职撰写学位论文,降低脱产培训成本支出

学校可通过与重点高校在本校联合举办各种专业的研究生班或硕士学位班,或鼓励教师参加远程研究生课程教育。使教师工作学习两不误。同时,合理减免教师撰写学位论文期间的工作量,鼓励教师在职撰写学位论文。则能够有效降低教师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险费以及可能发生的因人员离岗而追加的其他培训成本开支。

(四)创建人才资源的跨地区、跨院校的共享机制。节约师资培养成本

学校可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充分利用其他高校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学生授课,这样既可以广纳众家之长,又可以节约培训成本,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五)利用人才小高地的优势,争取科研经费支持,降低师资培养成本

高校应充分利用人才小高地优势。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或区、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科研立项和承担横向课题研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通过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科研经费支持。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中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效节约学校的培养成本支出。

(六)推行专任教师全员聘任制度,节约师资培养成本

按设定的专任教师岗位,对专任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学校与教师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约,明确岗位职责,并定期考核,按照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决定教师的奖惩、升降和去留。在这种竞争机制下。教师自然会利用其较高的智商、较好的学术环境、较强的自觉性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而节约学校的师资培养成本。

师资范文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养

一、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入传统文化内容,辅助青少年身心发展并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尤为关键。继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也初步完成全国25个省市地区版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近几年,随着国家强烈地倡导,社会积极地宣传,一系列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制发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二、传统文化专业师资的培养内容

要为传统文化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那么何谓专业?传统文化师资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第一,教材的掌控能力。教材是基础课程学习的参考依据,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教师,扎实掌握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是课程顺利实施最根本的保障。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对国家已有教材的掌控能力,还需要具有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研制编写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的能力。第二,专业知识的储备。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一定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灌输,传统文化教师更有义务为学生讲解所教知识的历史与未来、基本框架和发展脉络、以及与其相近领域知识的拓展。作为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师,除了对教材的把握,与教材相关的、延伸的知识内容也必不可少。当代的教师,知识储备不仅要先于学生、优于学生,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扩充自己,做真正的“源头活水”。第三,相关教学能力的培养。传统文化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需要适当举办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活动,从而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巧妙把知识地学习引导到学生兴趣上来,使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增加学生的社会体验和个人生活经验。这也就要求传统文化专业教师要有对课堂及课堂以外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应变、总结等多方面操控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良好的品质道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塑造,用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熏陶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第四,民族特色的凸显。基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是当今文化的特点。我们一直在强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有权利也有义务去保护和弘扬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教师培养中,各少数民族地区要增加对本民族特殊传统文化的培养倾向,突出民族特色,从而彰显教育风格,促进教育公平。

三、传统文化专业师资的培养途径

已知传统文化专业师资应具备的素养,那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去培养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第一,在师范类学校中设立传统文化专业课程。师范类学校是向中小学输送优质教师的主要渠道,其任务是培养新型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所以,要从根本上充实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就先要在师范类学校增加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在文学类或综合类高校中设立传统文化专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入一些非师范类人才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出擅长钻研传统文化的研究型人才,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力量;同时还可以引起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传统文化专业更进一步的重视。第三,设立传统文化专业等级考试及学科教师资格考试。资格证是证明该领域人才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其获得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设立传统文化专业等级考试和专业教师资格考试,不仅可以严格把关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还可以为社会中一些有该方面能力的精英打开一条通道,使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类型更加丰富。第四,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深造。国家范围内,传统文化师资培养计划,短期内奏效尚具有一定难度,而在这一段“空窗期”,各学校内部可以积极响应政策,对已有的师资进行传统文化方面培训或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在职的教师具有经验丰富,接受教学事物较快等特点,充分发挥该优势,各校可以在校内开展教师传统文化学习交流小组,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并选拔出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再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外聘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作为本校讲师,由他们来为中小学讲授传统文化课程,对学生和老师的学习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加强家庭教育。我们常说“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家庭作用不容忽视,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是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训、家规、家教、家风”等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潜移默化地传导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同样是十分必要的[1]。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重视,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尚未完备,致使当前中小学专业师资比较缺乏,难以很好地承担起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故各级各类中小学要认清自身条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使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能够尽快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