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0:08:22

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范文篇1

关键词:民生银行;社区;转型;研究

目前,我国银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内外动因的促进下,必须要对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改制,尝试着进行改革转型,来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只有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服务空洞化等诸多问题.笔者在本文以民生银行为例,对民生银行在社区银行转型的战略现象进行研究,以备为其它银行在社区银行转型方面提供可鉴经验.

1民生银行的经营状况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公司在1996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历史了.在这么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民生银行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客户群越来越大,民生银行的目标客户包括了各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一些新兴高科技企业.民生银行为这些客户提供了市场调查、管理咨询、资本运作方案以及资金支持等.但是民生银行的规模不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业务份额低于平均水平,和国有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网占较少.所以民生银行必须实现战略转型,把社区银行作为其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2民生社区银行转型的动因

民生银行进行社区银行转型,既有内部发展因素的影响,又有外部金融环境发展的需求.(1)内部发展因素的影响.民生银行属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体制较为灵活.政策的制定者以及决策者的“眼光高远”,紧随市场化发展的形势,所以不管是银行发展方面的冒险精神还是创新精神方面,民生银行比其它国有银行都具有优越性.在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下,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量和民生银行相比,具有很大优势,所以民生银行必须改变传统业务的模式,从而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2)外部金融环境发展的需求.到2015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逾4300多万家,它们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全社会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以及增加政府税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它们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数量有限,对于企业发展的步伐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这些民生银行社区银行的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社区银行转型也是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国内五大国有银行的目标是“大城市、大企业、大银行”,它们在乡镇虽然设立了一些网点,但是这些网点只吸引存款,不对外发放贷款,导致农村的小型金额贷款无法落实.而开展社区银行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社区银行具有“草根性”和“亲民性”,根植于当地社区,通过与客户的长期互动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软信息”,从而了解资金需求方的信用状况,解决社区居民贷款难的问题.

3民生银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民生银行为了抢占客户市场,在转型为社区银行的过程中,员工录用、客户信息的保密以及安全防控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风险.(2)业务模式方面的问题.社区银行经营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银行的征信系统和监管体系不太完善,民生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促使社区银行转型成功,采取了“人工咨询+自助服务”的业务模式,但是民生银行的社区银行仅仅是“准社区银行”,在管理模式以及治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多家银行借鉴民生银行并不成熟的转型模式,不但不利于民生银行的转型,同时也不利于社区银行的整体发展.(3)产品服务方面的问题.民生银行虽然进入了社区,但是该社区银行在社区开展的业务产品比较单一.仅向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微型贷款等业务,一些大型的业务———信托业务、金融市场业务、证券化业务等方面没有很大的突破.另外,我国民生银行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并没有结合自身竞争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客户对民生银行的各类业务没有吸引力,对银行的忠诚度并不很高,不利于开发“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4)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民生银行进驻社区之后,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为民生银行受资产规模较小、创新能力有限和监管体制的限制,我国目前的社区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程度跟不上客户需求的变化,产品服务种类与传统支行产品别无二致,缺乏功能上的多元化创新,达不到为客户提供人性化、定制式的金融服务的目的.

4民生银行转型为社区银行的建议

(1)完善社区银行的成长环境.民生社区银行的发展需要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记录客户的信用状况,完善客户的个人信息,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誉度,有利于民生社区银行的营运效率,保进民生社区银行的效益收成;社区银行的发展缺少法律的保障,则其发展就没有强大后盾的支持,无法实现持续的经营发展,只有在进入门槛、经营机制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才能有效地发挥民生社区银行的作用;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可以提供民生社区银行外部发展的推动力,例如给予民生银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营业所得税或给予银行利率补贴等.(2)实行差异化经营.自从民生银行进驻社区之后,国内各大银行仿效民生银行的经营模式,这不利于社区银行的经营发展.所以不同社区的民生银行首先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摒弃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准自身已具备的竞争优势,发挥自身的个性,实行差异化经营.在差异化经营的过程中,能够不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而应做的事情则必须把它做到最好.在差异化时也不能一味“走自己的路”,还应该了解其它银行差异化经营中的特色,借鉴其特色,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才能有效地规避社区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自身发展.(3)明确产品服务定位.民生银行自从进入社区之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越来越多,他们对于资金的需求存在着急迫和小额量的特点,所以为了适应客户的需要,民生社区银行必须明确产品的定位,设计出能够普惠客户的各类金融产品,吸引新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当客户认为产品能给自己带来一定利益时,客户的忠诚度才能培养起来.另外,民生社区银行在确定产品服务定位时,一定要根据客户的收入情况、消费状况等诸多情况去分析客户的需求,推出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品牌.(4)提高社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要想规避民生社区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必须从银行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健全社区银行的风险机制,预见社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它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详尽的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解决对策,确保社区银行的稳定运行.其次要不断更新银行运行软件,尽可能把客户的信息置于最安全的管理系统中,降低社区银行的营运风险.

5结语

民生银行在转型过程中获得颇多益处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自身治理结构、创新能力上存在的不足,经济环境的限制以及法律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银行共同努力改善去解决,才能确保民生社区银行的成功转型.

作者:张诗柱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欣.社区银行:农信社转型的蓝海战略———富国银行的启示[J].银行家,2014,(07):56G57.

社区银行范文篇2

(一)融入社区,充分挖掘客户软信息。从根本上看,社区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社区”二字。因为基于社区银行地方化的特点,并且熟悉贷款对象的特征、贴近社区、机构设置简单、委托链条短、监管有效,而且擅长利用“软信息”来降低交易成本,这类机构可以解决社区金融有效供给的问题。社区银行在审批客户贷款时,评估的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社会关系、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这些个性化因素就是所谓的“软信息”。由于社区银行实行集中经营,又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而且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这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通过与目标客户群建立长期信任合作关系,社区银行存在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收集目标客户相关风险信息的积极性,并把这部分投资费用分摊到一个更长的时期内,从而从总体上降低了贷款的平均成本,实现了商业上的可持续经营。我国要发展社区银行,绝对不能只是让银行机构“进社区”,而是要让其“融入社区”。我国相当多的地方中小银行对于当地众多中小企业、农业从业者和个人贷款者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当这些贷款申请者到这些银行申请贷款时,它们常常像大银行一样主要依据财务数据、信用记录等硬信息来判断该笔贷款是否能够执行。由此可见,社区银行具有的软信息优势在我国准社区银行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未来必须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真正融入到当地社区中去,以充分挖掘软信息。(二)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美国的社区银行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农场主、个人借贷者等,而大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与大银行相比,无论从规模、资金实力,还是信息搜集能力、人才配备等几乎所有方面,社区银行都不具备与之竞争的能力。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社区银行之所以将他们锁定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一方面,社区银行的贷款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关系型贷款。作为地方性的社区银行,由于其主要针对本地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且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基本属于一个熟人区域,社区银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交易关系,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同时具有血缘、亲缘、地缘、人缘特点的与客户建立的关系性交易,可以有效的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美国中小企业和农场主的经营用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由于社区银行大部分业务金额小,客户分散,具体业务开展往往由业务人员和客户面对面进行谈判。在这一过程中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状况及相关信息了解最多,往往在谈判后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否可以放贷,不必如大银行审贷过程层层审批。目前,我国的地方中小银行尽管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但是指导思想还是和大银行一样争夺大客户,限制了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开展。大银行比起地方中小银行来说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他们可以用更加优惠的利率和附加条件去争夺这些优质客户资源。而地方中小银行去与大银行争夺这些优质客户很多情况下是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经营。这样,社区银行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与大银行差别化经营。

(三)开发具有当地社区特色的金融产品。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是以社区成员现实生活中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利化的“一对一”式金融服务。贴近社区、方便百姓、亲情服务、灵活应变的经营理念是社区银行克敌致胜的法宝。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提供商。这些服务涵盖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等。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一样的,各个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社区银行因为立足当地社区,在金融产品开发自主权上就有很大的优势。社区银行针对地方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利用银行信息广泛和拥有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建议或者帮助其拿出开发的具体方案。

(四)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社区银行成立的初期,政府的保护性政策使得尚未成熟的社区银行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而且美联储一直没有专门针对社区银行的限制性政策。而且为促进社区银行发展,美国出台了诸如免征各种税赋,无需交存款准备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特殊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社区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反观我国,不但对中小银行的鼓励措施不多,反而限制规定比比皆是,对有民间资本、外资背景的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持续经营等方面设置重重障碍与枷锁,使其发展步履维艰。虽然最近政策限制有所放松,但是程度还远远不够。要逐渐破除束缚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障碍,鼓励其发展。

二、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的定义,社区银行是指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农场主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并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的小银行。美国社区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是由移民社区中的商人或农民建立起来的。总的来看,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发展时期(1837~1929年)。这一时期不存在严格的银行进入壁垒,由此银行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第二阶段,严格管制时期(1930~1980年)。这一时期由于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监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直接后果就是隔离了地域竞争、产品竞争(至少是部分业务)和价格竞争,因而实力较弱、规模较小、专门服务当地的社区银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三阶段,放松管制时期(1980年至今)。这一时期限制措施相继被取消,管制逐渐放松。这种状况给大银行带来了扩张的良机,而中小银行则面临严峻的考验。实践证明,美国社区银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新环境下进入了一个平稳经营的时期,并逐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摘要】美国社区银行自组建以来,经历了发展的高峰和低潮,但是至今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研究美国社区银行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银行中小银行美国中国

参考文献:

社区银行范文篇3

关键词:社区银行;营销渠道;金融机构

社区银行是起源于美国的金融机构类型,其主要为社区居民与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区银行在国内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广泛,这不单单是由于社区银行经营方式在金融危机中获得了优异的表现,更加是因为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网点下分的方式来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接触,进一步扎实客户基础。

1、社区银行及其作用

社区经济的成熟发展造就了巨大的社区金融服务缺口,因此需要建设金融机构来满足社区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社区银行开始发展壮大,其为了获取更佳的金融服务,当地区域的农民、合作企业等机构成立了属于企业与居民的金融机构,以为居民、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1]。该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规模不大、资金投入有限,是在相关区域内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目标而成立的,其经营宗旨就是为地方社区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当前我国社区金融服务的供需存在不平衡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社区金融的发展。我国要大力发展社区金融,尽力改善社区金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推动社区银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银行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社区银行更加容易掌握客户不同的需求,有利于缓解信用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降低道德风险。2)社区银行可以推动社区信用建设。社区银行拥有十分显著的社区化特征,其能够在银行与客户信息对称的状态下保证社区成员的共同利益,社区成员也会进行相互督促,从而提升社区成员违约成本,全面改善社区成员的信用意识。3)社区银行可以弥补村镇社区金融的服务缺失。当前商业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已经不再提供村镇社区金融服务,从而导致村镇社区金融服务严重缺失。而社区银行间则能够弥补村镇社区金融服务的缺失,有效改善社区贷款困难的现状[2]。4)有利于实现金融个性化服务。社区居民存在十分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层次化特征也十分明显。因此,社区银行要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而社区银行则恰恰拥有了解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优势。因此,成立社区银行能够有利于实现金融服务的个性化。

2、社区银行营销渠道研究

2.1培育金融习惯形成社区金融闭环

社区银行在真正开展营销活动应该对其所在区域内的社区居民的金融消费喜好、金融消费习惯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在策划实施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设计迎合社区居民消费习惯与喜好的活动来吸引其积极参与。通过营销活动来引导其正确的金融消费习惯,激发其潜在的金融消费需求,进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合作关系。另外,在进行社区营销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将营销活动与社区内区域的商圈结合起来,以发挥社区银行与社区存款拉动社区平台建设的优势,与社区商圈可以密切的互动,从而形成社区金融闭环[3]。

2.2深入融入社区凸显金融平台功能

社区银行是否可以在长时间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主要是受到社区自身状态的影响。在社区内社区银行是十分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营销工作应该深入社区居民与商户,与其开展密切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凸显社区银行的金融功能,实现银行资金源自社区,用于社区的良性循环,通过对社区资金的正确引导来拉动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形成健康的社区金融链。在社区银行建立金融平台能够实现投资项目的透明化、投资风险分散化以及资金监控社会化[4]。其中,投资项目可视化就是社区成员所需要的金融贷款均能够满足金融平台贷款的相关标准,存在明显的可视性,其中包括房屋装修、购买汽车、缴纳学费等。投资风险分散化即为投资者可以将自己的资金分散的投入至不同的项目当中,从而降低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资金监控社会化主要是指金融平台的投资项目与主体都是来源于社区,投资项目的发展状态可以接受社区投资者的实时监控,这样不单单有利于社区银行降低人力成本,还能够从社区投资者渠道来获取风险信息,以便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规避风险。

2.3走访调查实现金融营销创新

在社区银行的营销渠道的选择过程中其应该深入社区,开展居民问卷调查,以提供准确的信息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提供更佳的金融服务[5]。社区银行面对社区大众要重点关注社区居民的消费热点与消费需求,不论是金融类别还是非金融类别都要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与想法,并且将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报,由相关管理部门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开展产品、服务、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从而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3、结束语社区银行的成立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解决社区居民、中小企业等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全面优化了社区金融环境,健全了社区金融体系。社区银行要选择与当地社区实际状态相匹配的营销渠道,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银行的优势,以实现社区银行营销水平的提升。

作者:王京霞 单位:郑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科路分社

参考文献:

[1]刘丽芳.中小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建设之我见[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12):28-31.

[2]李日顺.社区银行从心出发——在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华景新城社区银行工作的点滴故事[J].中国银行业,2015,(03):105-107.

[3]杨晔.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当代财经,2008,(01):54-59.

社区银行范文篇4

(一)严监管和强竞争下的机遇与挑战。1.社区银行发展元年—2013年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试点总数量达到4,808家,有841家社区支行持牌运营。除民生银行以外,据年报显示,2014年其他银行如:浦发银行在全国布点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300家,光大银行持牌运营的社区银行有481家;201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持牌运营的社区银行有593家。根据数据显示,我们看到2013年各股份制银行在全国推行的社区银行试点数量很多,但2014年起,试点银行数量增速明显放缓。2.元年后的瓶颈期第一,虽然社区银行的试点推行比较顺利,但2013年底,银监会下发的《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社区银行定位为支行的一种特殊类型—专门服务社区居民的简易银行网点,社区银行的设立必须持牌经营且严格履行相关行政审批程序。一阵“寒流”吹来降低了社区银行的“火速蔓延之势”。这使得社区银行不得不将发展速度放缓并逐步向标准化靠拢。截至目前,社区银行在我国已经摸爬滚打近三个年头,从各大银行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年银行老总们若想实现诺言,就必须为社区银行摸索到契合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第二,受央行一年多以来接连降息的影响,社区银行资金面宽松的同时资产端好的项目减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的比较快,这对于依靠零售业务支撑业绩的社区银行来说,无异于核心业务遭遇“寒流”冲击,进入瓶颈期是必然趋势。社区银行能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与当地中小企业形成共生模式并从共生体系中获取共同利益,还有待观摩。3.中国还需要3000家小微银行2015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一方面应推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应推进间接融资领域的大小银行协调发展。同时余姚栋提出,小微银行发展空间巨大,全中国约有3000到4000家左右的需求量。此外,2015年6月22日,银监会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的,由银监会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15年6月22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并对外,这标志着民营银行发展开始步入常态化阶段。下一阶段,银监会将加速推动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综上所述,社区银行在我国不仅有可行性,且金融市场现状正逼迫社区银行在求存中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虽然竞争压力很大,但社区银行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只要发展方向足够明确,将有机会顺利进入第二个元年。(二)内外监管体制亟待完善。1.社区银行发展窘境多一方面,2013年《通知》要求企业有连续三年盈利记录的注册资本要求偏高,严格的准入限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民营企业进入银行的门槛设置。另一方面,对社区银行没有分类管理和分类审批制度,这就导致作为普惠金融的小型银行,社区银行在审批手续上与大型银行一样,忽略了社区银行的多种实际需求。此外,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多民营企业在进入前并不明确社区银行的高风险性和特殊性。而监管机制中关于社区银行的优惠政策也是九牛一毛。这些都压抑了社区银行迸发竞争活力。2.评估规定僵化随着银行业监管框架的日臻优化,监管不再简单依赖于人工经验和判断,而是利用大数据、计量经济模型、风险监控模型等方法来实现有序、系统性、标准化的科学监管。然而社区银行的出现,势必意味着僵化的评估规定无法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原有的模型化贷款审查压抑了社区银行根据因地制宜思想创新金融服务的活力,不符合针对于中小企业、农村及社区居民个人的合理贷款需求,甚至无形中增加了社区银行的合规成本。

二、社区银行在我国市场竞争中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明确。社区银行的出现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及居民个人等小客户作为目标客户群,但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大型银行也增加了小企业信贷,且近几年新兴的各种另类互联网信贷也在抢夺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其中,对于大型银行而言,更擅长于根据定量信息进行贷款审核,如财务比率、抵押品或信用评分等,以此来提供贷款,但是对贷款企业领导者的品行、企业未来潜力等定性信息和特殊背景申请贷款则显得无能;对于互联网贷款而言,互联网信贷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对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使贷款平台可以自动化贷款申请、快速完成贷款审核以及风险定价,并向贷款申请人提供快速信贷决策和资金使用。经综合比较,社区银行虽然有一定优势但竞争压力仍然很大。目前,如何稳定客户关系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资源优势值得深思。(二)社区银行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1.风险管理体系面临挑战随着存贷利率市场化以后,各家银行所执行的利率呈现出复杂化的情形,并直接导致影响利率的因素变得多样化。这加大了社区银行有效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难度,也是摆在社区银行眼前的对其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所设定的更高要求。此外,社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也受到了严酷的现实检验。当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时,各社区银行能否充分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控制,平稳渡过我国经济发展上历史性的转折,成为一项重要考验。2.内部结构和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社区银行在我国起步较晚,初期发展与真正的社区银行仍有距离,大部分社区银行仍作为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存在而非独立的民营银行存在,社区银行间很少有约定俗成的定价体制。在奖励机制上,缺少对贷款人和中层管理者适当的奖励支出来确保其在负债方面与在贷款方面所花的精力差不多。(三)金融法制和风险认知环境不成熟。1.金融法治环境亟待改善一方面,个别中小企业在利用惠民社区银行申请信贷时,存在故意伪造虚假资料骗取资金的现象,甚至一些外部机构与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一起行骗。除此,在正常有序经营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强强联手,共同拒绝暗示还贷。另一方面,部分社区银行在推销理财过程中,恶意宣传虚假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投资,交易完成被识破又拒绝承担责任,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的信用危机极其恶劣,但目前我国缺少相应的社区银行业务往来中关于维护银行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明确法律,各种不合法规的维权形成层出不穷,亟待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来扭转局面。2.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不足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与我国公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不相适应,很多普通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法规政策、金融产品风险的认知程度还很低,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都很弱。例如,部分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个人在还贷时出现欠息拖息、还贷不及时的现象,严重者出现客观失联现象。社会公众特别是部分弱势群体的金融基本常识不足、信用记录重要性认知不足等劣势,让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放缓,不利于其健康、稳定、有序发展。(四)没有完全满足中国特色需求。在市场适应力上,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深入,社区银行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和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更要面对不断创新的金融形式所带来的资金占有比重的挑战。未来客户不再把银行视为一个办理信贷和结算业务的固定交易场所,而是一种产品,银行需要变得灵活以至于客户可以在需要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能够随时随地出现。社区银行应该认清,距离近已不再是一种独有优势,消费者将更加看重自身需求能否既方便又迅速地被满足。虽然电子商务正在帮助社区银行建立类似于“金融便利店”这种可以直接通过机器操作办理业务、不需要人工服务的盈利模式;社区银行也正在同互联网信贷机构进行合作,并成功建立自己的自助服务app手机软件来延时、更方便快捷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但这些对于越来越重视客户体验的消费者而言还只是冰山一角。(五)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现有银行监管体系下,制度设计不够完善,监管职责不够清晰,部分监管政策不能兼容,有时对社区银行的监管表现的偏严格。且目前监管部门将社区银行划属城市商业银行,但由于对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有别于城市商业银行,这导致很多优惠政策未能惠及社区银行这种民营银行。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区银行的主要构想

(一)理智辨别市场定位。社区银行所拥有的人缘、地缘优势便于搜集更准确全面的客户数据,并利于根据这些数据准确定位,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同时,通过与所在地客户的朝夕相处增加信誉,利用关系来拉动信贷业务和零售业务的业绩,并以最快速度掌握当地政府的各项政策动态,利用不同政策来为自身发展提供便利。经综合比较我们发现本乡本土的信息对称性是社区银行的优势所在。在这种便利条件下,社区银行可以为一些被大型商行拒之门外却很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从中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来获取更高收益。关系型信贷应作为社区银行的独特魅力广为施行,并以此获得更大的净利差,从而向存款客户支付更高的利率,形成良性循环。(二)加快内部体制建设和创新社区银行在机构分布上应更科学,努力提高社区银行在全国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社区的覆盖面,真正发挥社区银行的优势和功能。同时应提高现存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人才考核机制建。设,并建立合理科学的内部奖惩机制,提高银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而且创建和利用商业贷款与现金管理的套餐收益模式即一家社区银行为商业客户提供信贷就意味着将其自身资本置于风险中,为了抵补风险,银行可以考虑在该客户的其他业务上获得收益,只要银行提供的业务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且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周到服务。这种为同一客户目标设计的信贷业务与现金管理相结合的套餐业务模式更有助于社区银行平衡收支获得盈利并优化客户体验。(三)推进各方联动信用机制建设。社区银行不仅要主动发展自己独有的专业化信用服务机构,而且监管机构健全与分类监督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措施,与此同时社区银行之间、社区银行与客户之间互相监督,积极推动行业间科学合理的信用机制,并通过这种多方联动的信用体系来为社区银行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同时多方应加强对社会公众进行金融基本常识宣传的力度,对于新生的社区银行而言更要加强社会公众对社区银行的优势、功能以及风险的认知水平,以此来帮助更多的消费者提高自身金融知识素养,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并且加速推动各方利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金融市场环境的形成。(四)依托互联网技术突出中国特色。1.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线上线下的融合现如今,消费者在生活中从互联网技术背景获得的最大便利就是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拉近了消费者与商户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一种相较于实体经济更为夯实的稳定关系。而社区银行也应将移动电子商务的购物模式作为一个门槛,结合已有的手机银行快捷支付、便民利民服务、银行已维系的合作商户资源,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来筑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交易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潜在的资源并全面分析客户习惯和企业需求来建立多方多赢的商圈体系。2.智能化与个性化并举社区银行顺应电子商务大潮、加强网点智能化建设的同时,应时刻谨记为专有客户群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初衷。例如在通过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的自助式及其服务来强化客户体验的同时,更要注重人工对客户售后服务的追踪,逐渐将电子商务平台由传统的B2B、C2C转向客户主导的C2B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根据云计算掌握客户需求的变化,并根据客户需求的波动来实现产品创新、进而推动产业创新。只有当智能化与注重客户体验的个性化服务结合在一起,社区银行才能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加大广告投入,树立暖心新形象银行在大多数消费者的面前呈现的是一个高冷的、不易于接近的、安全可靠的形象,而社区银行的服务宗旨有别于传统银行所树立的形象,除了要保证安全可靠的形象,还要拉近与客户的沟通距离,努力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来优化、创新业务模式。然而改变这一形象需要银行加强广告宣传,通过情感饱满的广告文案设计,来改变人们对银行的固有观念,并通过广告的形式为民营银行的全新客户服务及功能做宣传,虚拟信息时代,这也不失为一个树立良好信誉形象的高性价比选择。(五)推进统筹兼顾的法律体系和准入制度。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快对社区银行、村镇银行、财富专营店、直销银行等小型惠民银行设定的审批进度,并降低其准入门槛。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应支持符合指标要求的社区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为其在我国金融市场环境中扎根壮大提供政策支持。而且,应结合社区银行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推行适当的配套税费减免扶持政策,为社区银行的竞争活力、低廉成本、优质服务、信息灵通等优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梅.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3,(1):42-44.

〔2〕林秀琴,宋林辉.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111-113.

社区银行范文篇5

关键词:社区银行;发展;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此现象比较显著的表现就是社区银行的出现,所谓社区银行指的是小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组织,它们的规模一般较小,服务的项目较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数目逐渐增多,在金融界所占的地位也在逐渐增强,所以政府应加强对该类银行的管理工作,明确它们的发展定位,从而引导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社区银行的特征

这里的社区与我们一般所讲的城市社区不同,社区银行没有明显的范围规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金融特性的组织都可以成为社区银行,这些组织拥有经营自主权,能够为个人或群体提供信贷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社区银行最突出的特点是“小”,具体特征表现如下[1]:第一,组织机构小,社区银行一般是在小区域内形成的法人机构,内部结构较为简单,不像大中型银行那样在多地设立多个经营网点,社区银行一般只有一个据点,只为据点附近的少部分人提供服务,且一般设立在县级区域,并在下面的乡镇建立分支;第二,经营区域小,社区银行出现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就决定了社区银行的服务范围较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能跨区域交易。且其资金来源一般是当地,用处也只能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资金规模小,目前我国的社区银行主要分布在郊区、乡镇等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一般在这种地区都不会有太大的资本流动,所以一般社区银行的资金规模都较小;第四,经营特色个性化,由于社区银行扎根于小区域,需要针对服务区域的特点建立独特的经营体系。不同区域之间拥有不同的经济特色,经济服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区域会形成不同的经营特色。

二、社区银行的设立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社区银行的建立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金融经济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大型银行独霸市场的现象,给我国金融界增添了新鲜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引入了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

在原来的经济体系中,四大金融机构占据了几乎全部的市场,而且这些银行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型城市,在稍微贫困或比较偏远的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或邮政网点,且提供的服务类型较少。社区银行的出现则很好地打破了旧有模式,给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社区银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社区客户,经营范围较小,资金规模也较小,社区银行不仅为客户提供基本的信贷服务,还会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开发更多的创新产品并建立相应的价格制度,这种模式更能适应小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2]

(二)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金融供需矛盾

原有的银行体系只提供存款服务,这就使得小区域的资金不断流失,而在社区建立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其自身体系的局限性,能给该区域带来的资金十分有限,这就使得社区资金流通较为缓慢,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地方性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建立使得客户多了一些选择,而且社区银行的服务群体较为局限,不用担心资金流失的问题,并且在客户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不会出现短缺的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金融供需矛盾。

(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由于城市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流动资金需求量较大,所以大部分的资金都会流向城市,而在需求较小的社区,可用的资金储备不够,这就造成城市资金富余,而社区资金不足的现象,阻碍了资金价值的体现。[3]随着社区银行的不断兴起,有越来越多地区的人体会到该种银行提供的便利,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区域资金流向社区银行,而且其门槛较低,能吸引更多富余资金流向社区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缓解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现象。

三、社区银行的发展定位

所谓发展定位是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明确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明确社区银行的发展定位,能够使该种银行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分析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样才能使银行在制定发展计划时扬长避短,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3]:

(一)坚持服务“三农”定位

据统计,社区银行的贷款有一半以上都用在了农户身上,因为他们一般所需贷款金额不多,所贷时间不长,所以社区银行的贷款模式更受他们的欢迎,而且社区银行的成立就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银行的社会价值,很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支农惠农的新模式,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社区银行应继续坚持为农业服务的观念,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

(二)将其它银行改造成社区银行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将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改造成社区银行,但是这一提议不太符合目前的国情,所以实施起来比较困难。[4]据经济学家分析,近几年,我国的金融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是银行利润却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大型银行市场垄断的结果,我国中小型银行的数量本来较少,如果再将现有的中小型银行进行改造,那金融市场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另外,这些银行在社会中存在了很多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对它们进行改造十分困难,而且也没有必要改造,社区银行在前期显示出的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只要国家加大对社区银行的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区银行的兴建,那社区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会呈现上升趋势。

(三)将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性组织改造成社区银行

目前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出现越来越多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是由民间资本筹建起来的,规模范围较小,组织管理不规范,如果将这类公司改造重组,形成新的社区银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5]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新型的金融组织,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类公司的经营模式较为灵活、便利,更符合个体和中小型企业的要求,将这类组织集中改造成社区银行更为容易,而且也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制度逐渐趋于完善,管理也较为规范,为整合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将小额贷款公司改造成社区银行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因为在整合以后,银行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管理经营模式也会得到相应提高,服务类型也会增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更能发挥其功能。

(四)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设立新银行

要使社区银行发挥越来越大的经济功效,就必须在更多地区建立相应的区域银行,除了将原有的其它金融机构改造成社区银行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银行建设也是发展社区银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社区银行与其它类型的银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服务特性,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这一特性不动摇。当地政府可以鼓励当地有钱人进行合作投资,从而做到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另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外资,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让他们看到本地发展的潜力,打造良好的银行信誉,为外资的引进提供保障。

四、社区银行的风险控制

(一)社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类型[6]

信用风险。因为社区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户和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这类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信用度不高,贷款所抵押的物资价值也不会很高,所以贷款的偿还能力较弱,往往会产生银行收不回债务的现象,从而使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由于银行的资金储备较少,无法满足客户取款、贷款的需求,从而使自身陷入经营危机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出现一般是由于资金筹措困难造成的,因为社区银行的规模小,信用度无法得到社会认可,所以在进行资金的筹备中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而且社区银行的覆盖面较窄且都设置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很难有机会与大企业进行合作。另外,社区银行建立之初的资本投入也较少,资金支持不够,一旦出现大资金周转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影响。操作风险。由于社区银行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度不够,在员工的薪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无法与大城市的大型银行机构相比,所以很难吸引相关人才,一般只有当地的金融机构人员或刚毕业的应届生在相关岗位工作,但是当地的金融机构人员往往只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基本的素养和服务意识较弱,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且管理起来较为困难,而应届生则缺乏实践经验,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另外,由于社区银行的资金不足,难以支付先进机械的购买费用,所以在系统操作和风险监测方面的事故较多,阻碍了社区银行的发展。

(二)社区银行的风险控制举措

第一,构建社区银行的法规监管框架。要想最大限度的促进社区银行的发展,首先要为其存在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机关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做到有法可依,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7]另外,要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社区银行的发起人采取鼓励政策,积极推动社区银行兴建工作的开展。在建立社区银行的法律框架时还需要考虑银行的经营范围,明确它们所服务的对象,禁止跨区域合作,而且要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并明确他们的职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社区银行的工作,做到执法必严。第二,建立有效的支撑政策。社区银行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扶持弱小群体的作用,从而维护社会安定,所以政府部门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可以通过降低社区银行成立的门槛,为银行建立和发展提供便利等措施来鼓励社区银行的发展。另外,要保证社区银行的人才和技术供应,人才和科技是现代社会的主宰力量,所以要推动社区银行的发展,就必须提供相关支持。可以鼓励社会有才之士到社区银行工作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加强大型银行对社区银行的支持力度,定期对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于人们对社区银行的认识不足,对其发展的信任度不够,所以一般都不太放心将钱存在社区银行里,实际上政府部门也存在类似的心理,但是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摒除旧思想,积极鼓励社区银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证客户的利益,从而给予他们对社区银行的信心,促进社区银行的发展。

五、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发展社区银行对于优化金融市场环境,改革社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清楚的认识社区银行的发展定位,逐步完善社区银行的风险机制,为其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马晶晶 金凌军 单位:浙江东阳农村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冷天明.社区银行发展路径与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

[2]景小娟.汇通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机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3]李曦.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4]舒晓兰.统筹城乡背景下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杨晔.我国社区银行发展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当代财经[J].2008(1).

社区银行范文篇6

关键词:社区银行;模式;制度

社区银行因其服务范围小,经营机制灵活且富有创新活力等特点,能有效化解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和农户摆脱融资困境,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据统计,1985年,社区银行占美国近7000家银行总数中的95%,即使在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银行业大规模的重组和并购、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混业经营等浪潮洗礼之后,2003年这一比例仍为94%,并且经营效率还在提高。目前,我国金融二元结构和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突出,发展社区银行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金融行业的系统风险和社区银行自身潜藏的风险,所以首先就必须在设立模式、产权规范、经营范围、准入退出安排、存款保险、日常监管等方面有良好的规范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曾出现过的基层金融秩序混乱以及将来可能存在的风险,使社区银行从开始就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我国社区银行设立模式选择

(一)将现有的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当前,各个地区的城市信用社、城乡衔接处的农村信用社以及地方政府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变化亟待转型,将他们改造为适应当地需要的社区银行,这正好与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相统一,易于被金融监管层采纳。这里关键的问题是:(1)实现政企分开,能让民营资本在其重组后的产权结构中有实质性的影响力;(2)仿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做法,成立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对既有不良资产进行收购、拍卖,或者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自行处理不良资产。从发展角度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未来位于一些中心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具有内在的扩张动力,有可能通过公开上市而成为跨越省份的区域性银行,从而脱离社区银行的范畴。

(二)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

据统计,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地下金融的间接融资规模大约相当于国有银行系统的1/3。与现有银行机构相比,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规金融的经营效率更高,并且对当地小企业的创业贡献更大。如果能改变以往只采用“堵”的抑制手段,而辅以“疏”的发展方式,积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通过组建社区银行的方式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营起来,也许将更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方式虽然短期难以实现,但从长远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把部分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邮政储蓄65%的资金来源于农村,而几乎90%以上的资金都通过转存央行或者以协议存款的方式转存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途径,实现资金从农村到城市的逆向流动。如果邮政储蓄和以普遍服务为特点的邮政业务不能适度分离,那么最终邮政储蓄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农村金融发展,甚至有可能使得邮政汇兑业务畸形化。随着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作的开展,可以考虑让部分邮政储蓄机构向社区银行转型。

(四)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当前民营资本组建民营银行的愿望十分强烈,新组建的银行没有历史包袱,产权清晰,市场目标明确,易于内部管理。我国现阶段有条件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主要是东南沿海的城市,而且有些城市已经进入“试点”阶段,比如:温州、台州两市就率先成立了民营社区银行,主要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组建民营性质的社区银行在为民便利的同时,要防范民营资本由于趋利动机导致过度扩张而造成的金融风险,因此对民营社区银行的监管将是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发展社区银行的产权模式选择

社区银行产权模式的核心是公司的产权组织形式。其实质就是公司内部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即明确出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治理组织结构、经营管理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和措施等问题。从国外非政策性银行体系的构成来看,一般都大致划分为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大多称为合作信用社,也有称作合作银行的)两大类。而属于商业银行类的社区银行的产权组织形式一般都是股份制,按照股份制公司“两权分离”的要求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按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行商业化经营管理。

我国由于区域间历史因素、文化差异及贫富差距较大,社区银行的设立可采取股份商业银行模式的社区银行和股份合作制模式的社区银行以及合作制的乡村社区银行三种模式。在广大县域和金融不发达地区应把农村信用社转化为合作制的乡村社区银行;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地级市的中小银行机构经过重新整合,可以组建成股份合作制模式的社区银行;一些全国中心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县、地级市的中小金融机构经过重新整合,可以组建成股份制模式的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要按照股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来调整产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对于将改造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还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要使公司治理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目前境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民营资本对参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他们出让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这样,既可以改变地方政府“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又可以通过这些境外机构投资者引进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发挥他们在银行治理机制中的作用,真正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班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对于欲改造为合作制社区银行的城乡信用社来说,应以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为投资入股的主体,鼓励引进民间资本和适度引进外资,还可以通过定向或不定向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筹措资本。而乡村社区银行应大力吸收当地农民、农村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和企业法人入股。对于新建的社区银行则一开始就要按照产权清晰、管理规范、权责明确的原则建立起现代股份公司组织形式。

三、社区银行准入退出模式选择

(一)准入模式选择

可按照法制化、市场化、公平竞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社区服务以及商业化原则设计准入机制,制定严格、清晰、全面的准入标准,对社区银行的产权制度、股东人数、资本金、股权结构、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程序、公司治理结构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明确的标准。从机构准入管理、区域准入管理、业务准入管理、人员准入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设计方案。从机构准入管理来看,如上所述,既可以对存量进行转型也可以增量新建。从区域准入来看,只有限定经营区域,适量发展,才能促使社区银行填补市场漏洞,发挥比较优势,致力于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一细分市场。另外,由于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发展及社区住户数量高度相关,因此,在一定区域选择时应注意所在地中小企业发展程度和住户数与社区银行生存发展业务空间的相容性。在业务准入方面,为了始终贯彻社区银行为社区服务的宗旨,应仿效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管理办法,对社区银行吸收社区外存款的比例、对社区外的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都要有一定的限制。同时要对社区银行满足所在社区金融服务需求的程度进行评级,并据此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其他政策优惠。社区银行在设立初期,其业务范围应主要集中于存贷款、票据贴现、收付款、买卖国债等传统业务方面。如果经营业绩持续走好,可以适当放宽业务范围。对社区银行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考试、测评、审查,这是因为银行业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又是杠杆比例高、风险较大的行业,所以从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可以像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一样,采用任职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考试制度来聘用社区银行从业人员。

(二)退出模式选择

社区银行的有效退出机制必须改变目前以行政为主导的模式,按照法制化原则进行。一开始就要制定社区银行的退出标准,这样才能使股东和债权人积极地去监督管理层,股东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才会形成。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社区银行达到退出标准后,必须按市场化手段进行退市,即通过兼并或破产程序来退出,这就需要培育、发展我国的不良资产商业化交易二级市场。坚持有序、分级退出的原则,就是要根据社区银行问题的严重程度实行分步骤地退出市场,同时实行一定的监管救助措施,而不是一下子就关闭整个银行。如果社区银行只是某一方面的业务出现问题、风险管理能力差,则可以限制社区银行这部分业务的开展。还必须正确区分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对发生流动性风险的银行要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而支付风险属实质性风险,一旦出现必须强制社区银行退出。就退出标准来说,目前比较适宜采用资本充足率标准,为了防患于未然,还需要制定社区银行的多级预警指标体系。

社区银行的市场退出,还必须考虑存款人的利益问题。银行的破产并不等于银行存款人的破产。应当采取诸如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避免银行破产引起社会动荡。世界各国的经验反复证明,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没有中小银行。保护小额存款人是一种法定责任,可以通过存款保险基金或事后征缴费用来支持。存款保险机构根据规则和程序对退出银行的存款人利益提供保障。传统的国家信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提供了隐性担保,但主要是为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担保,而对于我国将来要大力发展的社区银行来说,由于其产权结构趋于多元化并主要以私有产权为主,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存款保险制度由于其吸收重大损失的能力,所以将在问题机构的处理和失败机构的市场退出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可以采取分步骤、分层次(或分类别)方法来构建。即在全国性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先在隐性存款担保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过渡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先建立低层次区域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让经营较好的社区银行先建立保险体系,再逐步吸纳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的社区银行加入这一体系,最后再在这一层次上建立全国性存款保险制度。

四、社区银行监管模式选择

(一)二元化的监管主体模式

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例如,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货币审计署、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三个相互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组成。货币审计署代表联邦政府审批和签发按联邦法律注册的国民银行的营业许可证并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各州政府则负责审批按州的法律申请注册的州内银行的营业许可,同时相应设立对州内银行的监管机构。中国已经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把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但除了横向管理的多元化以外,还应当进一步考虑纵向管理的分权化。笔者建议,下一步,国家应当把对社区银行的审批权与监管权下放给省一级地方政府,与此同时,国家逐步撤销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用保证,地方政府应着手负责社区银行的监督管理和建立地方性金融安全网,银监会对地方金融机构仍然拥有业务指导权、发生重大违规事件时的执照吊销权力。这实际上是对全国性的大型金融机构(产权以国有资本为主)与地方性的社区银行(产权以民间资本为主)实行分而治之的二元管理体制,将有利于管理和分散金融风险、加快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有利于社区银行的发展壮大。

(二)日常监管内容选择

在对社区银行进行监管时,一定要结合社区银行自身的风险特征,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监管机构将主要从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合规性、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完善和加强对社区银行的监管。监管手段主要应包括日常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两种。

完善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是社区银行有效防范风险的根本保证。在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框架下,监管机构要首先评价社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程度,进而决定要采取的监管措施。如果社区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比较完善,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控制、监测各种风险,则监管部门可以减少现场检查频率和检查工作量,从而降低社区银行的监管成本和节约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否则,要加大监管力度。可要求银行通过适当的职责分离,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如:贷款的市场开发、审批和事后的风险管理职能要相互分离,资金的交易、结算、风险管理职能要分离,等等。

在合规性监管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社区银行对关联企业的贷款所占的比率问题,可要求社区银行定期批露关联贷款信息,防止部分股东利用投资社区银行的方式变相圈钱,损害广大储户的利益。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再投资方案,可规定我国社区银行对所在社区的最低融资比例。另外,社区银行日常经营要符合国家关于账户管理、反洗钱等各个方面的规定。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鉴于社区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和贷款风险集中度较高,而且贷款金额较小,贷款客户比较分散,为了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应制定规范的信贷管理政策、程序并严格执行;把企业的有限责任转变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个人的无限责任;大力搜集客户信息,清除“信息不透明”的障碍;打造素质高、自律性强的客户经理队伍。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社区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因此,社区银行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存贷款比率,同时要保证资产、负债的期限相匹配。监管机构在日常监管中,注意分析社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状况,如出现流动性风险加大的情况,则要及时提示社区银行对风险管理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对于社区银行存在的临时流动性风险,监管部门应协调中央银行对其提供再贷款、再贴现的流动性资金支持。

社区银行作为独立的法人,资本金规模较小,为了防止社区银行盲目扩张,损害广大存款人的利益,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其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社区银行信用级别较低,筹资的能力较差,因而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较大,所以,很多学者建议,相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应保持更高的资本充足率。

五、完善外部配套支持政策与措施

在完善支持社区银行发展的配套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美国,为了分散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其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包括社区银行在内的各种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一般做法是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小企业10万美元以下银行贷款提供贷款总额80%的担保,10万美元和75万美元之间的银行贷款提供75%的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批贷款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在贷款担保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小企业局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同时还可根据本土的实际,发挥地方企业商会的担保功能,鼓励民间成立贷款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等,以缓解社区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集中的压力。由于社区银行规模实力较弱,其服务对象——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又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国外普遍都对社区银行实行政策倾斜,我们同样可以借鉴。例如,在更有弹性的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贷款贴息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还可以像美国的社区银行领域一样,成立多个行业性的、自律性质的协会。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专门设立了社区银行分会,全美范围内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等组织,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目前拥有5500多家由社区银行组成的会员。这些行业性的组织在组织统一的社区金融机构培训、促进社区银行新产品开发、沟通社区银行与政策和监管当局之间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后,针对我国征信制度还十分薄弱的状况,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当局还应加强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建设,逐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为社区银行发展提供外部保障。这些配套机制对分散社区银行的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武志.中国地方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构[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社区银行范文篇7

所谓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地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bankonthepersonaltouch),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在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1000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不等。

一美国的社区银行为什么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具有生存空间?

如同全球银行业一样,美国的银行业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合并之路,主要的大型银行通过并购不断扩大规模。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的银行界也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规模相对小的多的社区银行同样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社区银行如何在大型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应当生存空间的呢?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IndependentCommunityBankersofAmerica)2000年的统计,目前美国有8300家中小金融机构(如储蓄和贷款机构等)被划分为社区银行,这些社区银行在全美有36803个网点,这些网点有54%分布在农村,29%分布在城市的郊区(suburban),有17%分布在城市。从社区银行在美国的区域分布看,26%分布在美国的中北部,21%分布在东南部,16%分布在西南部,18%分布在中西部,11%分布在西部,8%分布在东北部。

尽管因为美国的银行业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因而银行购并活动剧烈,美国的社区银行的数量一度呈现减少的势头,但是,新的社区银行始终在不断出现,1999年,美国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就达到205家之多,达到历史性的新高;上一个设立社区银行较多的年份则是1989年,新设立的社区银行在1989年达到了192家。

与美国的大型银行相比,这些社区银行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从市场定位看,社区银行主要面向当地家庭、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型银行则主要面向大型的公司。从资金运用看,大型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转移到另外一个地区使用,而社区银行则主要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是十分熟悉本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而大型银行的业务管理者则通常是衣冠楚楚地坐在远离日常客户的办公室里。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的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大型银行在审批这些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时,通常只是根据一些财务指标作出结论,基本上很少考虑借款人的个人因素,客户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些财务数据而已。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定相当迅速,而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同时,因为这些社区银行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因而其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例如,中小银行通常需要在开业3-5年之后才能盈利,需要经历艰苦的拓展市场、控制成本、完善制度等阶段,这些困难都是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目前美国的社区银行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的金融服务的咨询支持机构。

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许多社区银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这包括: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服务。

其次,社区银行提供的服务收费通常较之大型银行要低。据美国有关机构2001年的统计,美国的社区银行在支票帐户等服务的收费方面较之大型银行要低15%左右。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多个行业性的自律性质的协会。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专门设立了社区银行分会,全美范围内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等组织,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目前拥有5500多家社区银行组成的会员。

从经济环境分析,美国不同地区经济的活跃和繁荣是推动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社区银行在美国市场的分布看,经济繁荣地区的社区银行相对多一些,因此社区银行的设立主要依据的是不同市场的繁荣程度及其可能给社区银行带来的业务机会。当然,美国的社区银行的经营要符合监管当局统一的监管要求。

从发展趋势看,因为美国银行业市场已经相当开放、发展也较为成熟、市场竞争也相当激烈,因此不排除未来社区银行可能通过并购而出现数量下降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市场格局看,社区银行依然因为其独特的经营定位而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社区银行成为中国放松银行业管制突破口的现实原因

中国放松银行业的管制,之所以可以选择社区银行作为突破口,除了美国的社区银行发展历程所显示出来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因素外,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状况,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所需资本不高,便于民间资本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银行业放松管制的进程,也表现为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过程,如果设定过高的进入壁垒,能够进入银行业的民间资本势必相当有限,客观上会抑制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目前的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包括部分上市的银行,其内部经营管理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有些银行基本是国有银行的翻版。这主要是因为迄今为止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现有的银行市场开放程度有限导致的。

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如果经营不佳,其他民间资本可以以不高的成本对其进行收购,这无疑对社区银行的经营形成一个市场约束。反观当前的股份制银行,即使不考虑政府干预等因素,其相对庞大的规模也使得其他民间资本的收购难度过大,在实际操作上几乎没有可能性。

2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的融资渠道一直不畅通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增长、吸收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并不宽松。随着大型银行日益将融资的重点转向大型公司,中小银行势必需要寻求自身的融资渠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的社区银行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3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差异性决定了全国性的大型银行难以有效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全国性的大银行实际上很难制定一个适用于全国不同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很难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市场和客户信息,从而难以对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必然促使大型银行更多地面向全国性的大型公司提供服务。在这一点上,立足于不同地区的社区银行在掌握不同地区的客户信息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公务员之家

4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国资金运行的“虹吸现象”,填补因为大型银行的战略调整所出现的“金融服务真空”

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造成中国资金流动的“虹吸现象”,即本来急需资金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网络,被转移到资金已经较为充裕的发达地区,这也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扩大的金融方面的原因、另外,国有银行也在加速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撤出,这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金融服务的真空。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的特点之一就是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主要运用在本地市场,因而能够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国有银行撤出的地区设立社区银行,也可以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

5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顺利转换

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居民的存款成为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居民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存款,实物资产所占的比率相当有限,居民所可能得到的金融服务种类也十分有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社区银行强调的是面对一定社区内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消费者贷款等会成为主要的贷款形式之一,对于客户的服务也会较之国有银行更为全面和个性化,这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具有积极的意义。

6社区银行的发展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上的竞争从表面来看已经较为激烈,但是从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看,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针对客户的需求主动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十分有限,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针对社区范围内的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也促使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调整市场定位,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7社区银行的设立能够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对于网络庞大、客户基础众多的全国性银行的冲击力度有限,从其经营规模、针对部分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经营方式来看,与社区银行更为接近,开放设立社区银行,能够促使中国的金融机构迅速学习外资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经验,使得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三中国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十分广阔

首先,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对于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可以为社区银行提供广大的融资市场。研究表明,小型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较之大型银行更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小型银行的组织架构灵活简单,易于解决贷款方法中的委托问题,易于了解大型银行所难以了解的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也就是所谓信息优势假说(Informationadvantagehypothesies)。另外,学术界也提出了“共同监督”假说(peermonitoringhypothesis),认为社区银行这类地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即使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社区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中国消费者贷款和个人金融服务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社区银行所强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和对于客户的了解使其在竞争这些业务方面可以获得优势。

第三,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会一直存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别、城市和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巨大差别,为地区性的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许多国有银行已经撤出的地方已经成为被金融机构遗忘的角落,将来即使外国大银行进入中国,它们也不可能向边远地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社区银行可以担负起这一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中评网

社区银行范文篇8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社区银行能否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营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经营效益,关键在于员工素质。社区银行要下功夫、化力气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要针对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构建全面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教材,安排培训老师,安排培训时间,明确培训人员,明确培训要求,扎实开展“专业培训、管理培训、素质培训”,有效提高员工业务技能。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新老员工进行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并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纳入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要开展业务技能竞赛,举办打传票、文字输入、点钞三项技能比赛;鼓励员工持证上岗,鼓励员工积极参加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以此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为各类经营业务开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酒好也怕巷子深”,社区银行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各营业网点悬挂宣传横幅,利用电视媒体做字幕广告,组织客户经理和各营业网点外勤人员上门走访客户,进行集中高强度宣传,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社区银行每个员工都要成为一名宣传员,向社区群众广泛宣传社区银行的经营业务,广泛宣传社区银行的产品,广泛宣传社区银行的优质服务,利用身在社区的优势加强与社区群众的沟通与联系,使社区群众真正感到社区银行是自己的银行,办理业务“近、便、快”。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广泛宣传,使社区银行及经营业务和产品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每个客户需要办理业务就会想到社区银行,来社区银行办理业务。

三、加强存款营销,扩大资金来源

存款是立行之本,只有加强存款营销,扩大资金来源,才能确保信贷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社区银行要狠抓存款营销,确保存款持续增长。一是加强与本地存款大户的联系和沟通,力争单位资金尽量归集社区银行。二是发动社区银行所有员工,积极想对策、找储源,做到积极跑客户、动员客户将其它行的存款转移至社区银行。三是加强与私营业主等储蓄存款大户的沟通和联系,以稳固现有的储源。四是改善营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户来社区银行存款。

四、加快信贷投放,增加信贷总量

社区银行要本着规范操作、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的原则,立足维护优质存量客户、放眼拓展增量客户,增加信贷总量。一是加大对优质法人客户信贷投入,支持其合理流动资金需求。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三是以公务员、私营企业主等客户为个人资产业务营销主体,积极营销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客户经理素质

社区银行要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使每个客户经理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业务素质,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促进经营业务发展。

社区银行范文篇9

关键词:融资,社区银行,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国际金融业发展、变革与创新的角度看,我国银行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2006年12月1日之后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将空前激烈,如何迅速缩短我国银行的差距、增强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银行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社区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就我国发展社区银行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社区银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定义社区银行是独立的、由当地拥有并运营的机构,其资产从少于10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的机构。参照国外社区银行功能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我国建立的社区银行是指资产为5亿元以下,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低、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发展社区银行的意义重大。

1、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萎缩”。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相对不足、财务报表不完备,加之容易隐瞒甚至制造扭曲的信息,导致大银行因不能了解其经营能力、经营状况及贷款所投向的项目的情况,对其贷款更加谨慎。而社区银行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与商业银行相比,其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层级也相对简单,信息反馈的期限较短,经营决策较灵活。此外,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对区域内客户的情况更为熟悉,易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所以,根据信息优势假说(informationadvantagehypothesis),社区银行更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问题和了解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因而,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中就有比较优势。比如,作为“准社区银行”的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一直以民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发挥在地缘、人缘、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自1993年成立以来,“泰隆”累计发放贷款350余亿元,其中90%以上投向当地的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04年末,在“泰隆”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有3865户,户均贷款仅70.8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户有2745户,贷款金额合计6.73亿元,分别占贷款户总数及各项贷款余额的89.06%和24.61%.

2、促进金融服务水平和协调社区发展。发展社区银行可以刺激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市场化改革,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同时,根据“共同监督”假说(peermonitoringhypothesis),在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由于社区银行典型的区域性特征,为了区域内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有利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习惯,推动社会信用状况的改善。另外,社区银行强调对社区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实现社区发展的政府、市场及社会的自治互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新局面。具体而言,社区居民和单位可以利用其在社区银行中的股东或是社员权力,通过社区银行的资金投放项目参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开设、服务内容确立的集体决策,实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群众自治性作用(王欣欣,2005)。因此,通过社区银行基于信用的产品设计以及对社区改善和发展活动的实践参与,可以推动社区信用建设和协调社区发展。

3、有利于优化银行体系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根据产业组织理论,CR4≤40%为低集中度,40%≤CR4≤60%为中集中度,60%≤CR4≤80%为较高集中度,CR4>80%为高集中度。从资产的市场集中度看,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可以算出,截至2004年,包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CR15)的市场集中度为68.5%,其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169321亿元,市场集中度(CR4)为54.1%;而负债的CR15和CR4分别为68.4%和53.4%,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不足,仍然处于寡头垄断状态。毋庸置疑,这种银行体系结构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经济健康发展。而社区银行的适当发展将会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结构,进而分散来自经济与金融层面的冲击(王欣欣,2005),从而分散由于银行机构资金需求与供给的同质性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换句话说,设立社区银行可以分流过度集中于大、中型银行机构的社会资金,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资金市场,进而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4、为居民提供投资渠道与增值服务。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很低,加上有关的金融产品创新严重不足,造成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比较有限,而居民手中的资金非常宽裕并且有较强寻求保值增值的欲望,迫切需要开拓创新投资渠道。从这一方面来看,社区银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大银行的“大城市、大企业”的战略相反,除了主要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外,在网点布局上更加注意拾遗补缺,填补大银行退出后的空白,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展。此外,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贷款时,很关注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对还款能力的影响,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社区银行实行多元化经营,它必将会吸引各种有利的资本进入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推行业务创新,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为居民提供较好的投资渠道和资金增值服务。

5、可以有效地遏制民间非法金融的蔓延和发展。近年来我国民间融资有很大发展,对地方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原因除了一些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以温州为例,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在2004年10月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提高法定利率水平后,温州银行业2005年一季度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2004年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法定贷款利率0.27个点的上调幅度),民间融资有较大盈利空间外,关键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很大一部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培育和发展社区银行,可将民间融资纳入国家正规的金融渠道之内,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提高民间金融的规范化、组织化和机构化,防止民间金融的边缘化,逐步消除金融结构的二元化,降低潜藏的金融风险。

二、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路径探析

20世纪90年代,欧洲掀起了一场“社区银行服务运动”(CampaignforCommunityBankingServices),主要有新设社区银行、共享分支网络(Sharedbranch)、利用分支机构和特许经营(Franchises)等渠道,而澳洲的社区银行主要采取分支机构模式、模式及电子银行模式。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必须从当前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途径有:

1、由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新组建股份制社区银行容易明晰产权,其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市场定位目标也比较明确,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方面也会比较灵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社区银行,同时也要十分关注退出机制的建设,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民营银行资本由于强烈趋利动机可能导致过度扩张,加大金融风险;股东控制社区银行容易发生获取关联企业贷款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不同的发展社区银行的条件,必须区别对待以提高效率,一般来讲,应该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铺开。例如可以考虑将浙江省的温州、宁波、台州和福建省的泉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作为试点,然后择机推广。一般情况下,允许达到法规规定的各项条件(如资本金额、股东人数、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合规的章程等)的自然人或企业法人组建社区银行(应宜逊,2005),考虑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资本金应在1000~5000万元为宜。

2、将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以城市信用社为例,城市信用社在长期与中小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掌握了充分的客户信息和决策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们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实施规范改造,鼓励优秀民资入股,优化股权结构,改造成以所在社区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按股份制原则进行经营管理的社区银行。另外,农村信用社由于市场变化正亟需要转型,可以通过适当的资本结构优化和机构整合,促进农信社重组,逐步改造为产权明晰、按市场化运作的社区银行(翟建宏、高明华,2005)。关键在于经营机制的转变、机构布局的调整和规模效益的实现。另外,由于各个信用社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应该区别对待,最好是先进行改造试点,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推行改革,促进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浙江省在这方面有所探索,2005年1月,经宁波银监局批准,浙江省第一家完成增资扩股、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城市信用社——象山县绿叶城市信用社正式挂牌运营。绿叶信用社改造后的资本金从过去的526.9万元增长到1.39亿元,资本充足率远远超过法定标准;在新的股权结构中,法人单位17家,均为民营企业,自然人32个,过去参与投资的行政事业单位全部退出,单体投资者最高占有股权比例为10.79%.

3、在部分邮政基层机构基础上进行改造,组建社区银行。据邮政储汇局统计,到2006年3月末,我国邮储存款余额达到1.48万亿元,占居民存款总额的10%,在全国拥有3.6万个网点,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2/3以上,而且,邮政储蓄65%的资金来源于农村,而几乎90%以上的资金都通过转存央行或者以协议存款的方式转存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途径,实现资金从农村大量向城市的逆向流动。这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农村金融发展,甚至有可能使得邮政汇兑业务畸形化,以服务于邮政储蓄业务的利益冲动(钟伟,2004)。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过,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因此,可以适当考虑基层邮政储蓄机构的社区银行化。具体思路如下: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信用环境较好的地区,由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及邮政部门进行协商,将个别条件较好的邮政县支局作为试点,先由权威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然后,以公开、公平的方式对其资产进行招标出售,需要说明的是,管理部门必须对各招标单位或个人(一般为民营企业法人或独立自然人)先进行考核、选择,严格把关,“交接”之后,要进行适当引导、监控。

4、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的调查推算,目前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地下金融的间接融资规模大约相当于国有银行系统的1/3.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测算,2005年末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为450~500亿元,作为一种自发的民间资金运作方式,温州民间资本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其原因主要是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不足。另外,有证据表明,与现有银行机构相比,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规金融的经营效率更高,并且对当地小企业创业贡献更大。所以,通过正确引导使非正规金融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通过组建社区银行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营起来的意义将十分深远。两年前,温州成为全国性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在农信社改革和利率浮动改革方面凸现了示范效应,如今,我们亦可考虑以其作为发展社区银行的试点,具体操作方式为:先试点设立1家,由市政府明确一个主管部门,组织、鼓励和引导市辖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发起,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明晰权责,将民间资本纳入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要首先对“发起人”进行很好的选择,一般选择经营良好、实力雄厚、社会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企业,股份应当较为分散以防止因一股独大破坏“社区银行”的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IndependentCommunityBanksofAmerica,

2.应宜逊、李国文,“社区银行”:内涵、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路[J],上海金融,2005,(11)。

3.翟建宏、高明华,中小企业贷款与社区银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

4.钟伟,中国民营银行宜走社区银行之路[J],上海金融,2004,(6)。

5.王欣欣,上海设立社区银行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金融,2005,(9)。

社区银行范文篇10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它能有效地对市场中所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问题),必须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农村信贷供给和农村金融服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城乡之间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郭旭红,2013)[1],城市化倾向的金融发展战略弱化了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致使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王曙光、乔郁等,2008)[2]。因此,强化农村信贷供给也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金融机构,也即现在所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于2007年1月进一步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明确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规范,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路径。2009年12月,银监会颁布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提出将于未来3年再设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推动其发展。2014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村金融发展历程表明单靠商业银行或者合作金融组织都不能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要紧密围绕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银行“难贷款”这三个问题,从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组织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互相竞争、互为补充的市场格局。通过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畅通外部资金进入农村的渠道;通过培育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提高农村地区内部资金融通效率;通过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完善农村金融监管和政策支持体系。伴随着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了飞速发展,据《银监会2011年年报》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242家银行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26家(见图1),且大部分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达到60%以上。在信贷投向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县域经济,83.9%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创立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企业及农民的贷款难问题,有效降低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邓旭峰等,2013)[3],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多数学者以村镇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机制、支农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曙光,2008[4];丁忠民,2009[5];郭晓鸣、唐新,2009[6];杨小玲,2010[7];洪正,2011[8],等),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以上研究均忽略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从我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应力推以县域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银行的布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初衷就是根据国外社区银行的经验来操作运行的,定位服务于农村县域地区。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一个增加金融供给总量的过程,而是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行为。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2007)也强调要把“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区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再平(2010)也强调,“村镇银行的发展应该坚持安分守小、扎根农村、做特做优做强的原则”。2012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浙江省丽水市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试点总体方案首次出现鼓励设立社区银行的说法。作为主要面向农户的新型金融机构,其主要存在于农村社会中,其经营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农村社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社区银行的特点优势入手,结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探讨二者的耦合机理;并针对今后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社区银行的概念及欧美国家社区银行发展分析

(一)社区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根据ICBA(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给出的定义:“社区银行是独立的,由当地拥有并运营的,其资产从少于10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的机构。”晏露蓉和林晓甫认为社区银行是按市场化自主经营的,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9]。因此,社区银行并不局限于位于城市社区的银行,而是资产规模不大、主要为服务区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姚海明在分析金融机构发展史后指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现有大型银行控股的微型银行,贷款公司在农村也早有类似的民间组织,资金互助社本质上也是信用合作社[10],都类似社区银行。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区域和设立方式来看,基本上是按照社区银行的架构来运营的。

(二)欧美国家社区银行发展分析

国外社区银行长期发展态势较好。例如:截至2011年3月底,为当地中小企业、家庭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美国社区银行总数超过7000家,拥有50000多个分支机构,资产规模分布在1000万美元和100亿美元之间。根据2011年美国ICBA统计,截至2011年3月底,约有82%的社区银行的网点分布在农村和城市郊区。从分布地域看,社区银行网点几乎遍布全美。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上世纪美国银行并购潮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社区银行总量下降,但新的社区银行仍然不断成立。从服务的细分市场看,社区银行定位于中小企业和社区,而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统计数据,美国GDP中有50%以上由小企业创造,这无疑带来了社区银行业的兴旺。正是由于服务市场和服务区域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使得社区银行能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持续发展(Keeton,2003)[11]。图2美国新成立的社区银行数量(单位:家)资料来源:FDIC,2010虽然欧洲大型银行的垄断程度远高于美国,但社区银行仍然得到了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于银行业经营面临困境,欧洲不少银行实施网点撤并计划,导致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出现了“金融短缺”(financialshortage)现象。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欧洲国家掀起了“社区银行服务运动”(CampaignforCommunityBankingServices),主要包括新设社区银行、共享分支网络(Sharedbranch)、利用分支机构和特许经营(Franchises)等渠道,而澳洲的社区银行主要采取分支机构模式、模式以及电子银行模式。截至2010年底欧元区17国约有7000多家为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类似社区银行的中小型银行机构,例如:储蓄银行、合作银行以及地区性银行。德国有2000多家具有社区银行功能的中小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为所在地区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信贷服务。法国和英国也都有100多家社区银行。由于社区银行服务的细分市场定位于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各国政府普遍都采取了扶持发展的策略。从国外目前发展趋势看,可能因为并购等原因导致未来社区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下降,但是,从总体市场格局看,社区金融机构以其服务独特性,依然会活跃在各国的金融活动以及社区性经济运行中(Hein,KochandMacDonald,2005)[12]。转轨时期的中国,“社区制”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心,建设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也随之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社区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耦合机理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端于社区银行,但以村镇银行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社区银行作为一种具有互惠性的关系资源,是具有桥梁纽带作用的媒介资源,能够解决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之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作用。社区银行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为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经营服务。本文结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探讨两者的耦合机理。第一,细分市场分析。社区银行专注于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这个细分市场,通过其积累的深厚信息资源和优良的服务水平,以简化的手续和快速的资金周转,用少量资金解决细分市场中客户的需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服务。因此,引导社区银行进农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资金外流”现象(王爱俭,2006)[13]而导致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第二,服务区域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网点基本上扎根于县域,并逐步延伸到广大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与社区银行金融服务贴近居民的要求相一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重心转向大城市,网点主要集中在城区,县以下金融市场则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占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广,在中央的优惠政策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实施县域金融发展战略,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形式,为农村地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扎根于县域区域,完全符合社区银行对社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的要求。虽然最近几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速度较快,但整体上来说,全国的网点数仍然有限,农村信用社在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中依然处于主力军乃至垄断地位(周脉伏,2012)[14],制约了其发展。同时,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的知名度不够,开展业务困难重重,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王蒙,2013)[15]。第三,产品定位分析。金融商品的丰富程度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标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办社区金融业务方面已有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开发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从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态势来看,产品服务的多元化趋势正在明显加强。以村镇银行为例,村镇银行不仅可以开展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结算、贴算等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金融业务,部分村镇银行主营业务情况如表1所示。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区银行导向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丰富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系列产品,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金融产品,开办住房、家电、子女上学等消费贷款和民生金融业务,持续提升服务契合度。这些多元化的金融业务有助于社区银行快速发展,一系列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激活农村信贷市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多元化,为实现社区银行的发展积累一定经验。从以上分析可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选择社区银行的发展导向定位是正确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民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认知度不高,加上农村资金供给本身较少,易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难度较大。农业、农村经济风险高、效益低,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增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城市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单一的监管制度不利于其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蒋俊毅、侯少夫,2013)[16]。因此,要创新监管方式,如采取“目标导向”模式(文春晖等,2013)[17]。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一些政策建议。

(一)政府有效支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初期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一是政府应该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的金融需求,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规划、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政策倾斜,完善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杨小玲,2011)[18],做到全国征信系统的全民化、联网化。

(二)加强协调统一,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管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众多大型商业银行之所以远离农村金融市场,原因在于农村金融业务存在运营成本较高,经营风险较大,收益周期较长,经营利润率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在农村社区银行推动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通过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促进农村社区银行在竞争中良性发展。例如,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城乡金融一体化管理框架,目前我国村镇银行普遍未纳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及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限制了村镇银行在银行卡发行,印制票据,银行间的直接汇兑等业务的开展,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各方面协调和统一,实现城乡金融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