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6:19:13

申论考情范文篇1

一、高大全重近五大特点彰显浙江申论命题特色

浙江省申论的选材倾向于选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五大特点:

1、浙江申论之“高”。浙江申论命题,习惯于从宏观高度组织题材,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命题思路层次高、站位高。例如2014年应对金融危机主题的试题,就不是从微观层次、一行一业或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经济活动微观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而是从整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高度来组织题材。

2、浙江申论之“大”。浙江申论命题,习惯于采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大课题、宏大主题,如“公平与效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些问题意义重大、涉及面广,背景复杂,解决难度大,既有较高的理论认识价值,又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出命题思路紧扣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紧扣当前地方政府施政重点,紧扣理论界研究与争议热点。

3、浙江申论之“全”。浙江申论试题的给定材料内容全面,包括有待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如2014年对“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及浙江省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思路”的全面介绍,以转“危”为“机”为主线,从国际国内背景到浙江的具体情况,从宏观经济形势到微观经济主体、从企业到企业家、从地方政府到省政府,总体上全面反映了“危机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在“应对”部分又全面反映了各个层次的应对态度、思路、措施和应对成效,突出地反映了题材、材料内容全面的特点。

4、浙江申论之“重”。浙江申论试题的题材,偏重经济问题,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考察各个领域的问题。浙江的9年申论命题中,有8年题材为经济问题,占题材总量88.9%;其中专门考察经济问题的4次,占总量44.4%。

5、浙江申论之“近”。体现在两点上:一为时间之近,一为内容之近。首先,浙江申论选题的时效性强。所选题材通常为当前理论界与政府、社会现实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和政府最新出台的大政方针、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最新施政重点。其次,浙江申论选题紧扣本省省情,地方特色突出。2014年浙江申论试题紧扣本省省情,详细从金融危机对浙江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冲击德角度进行了介绍。

二、概括对策作文三题模式已成常规

从浙江省以往真题来看,题目数量基本稳定,主要以三道题为主,只有在2014年考过两道题,一为概括,一为作文;2014年第二大题又下设两道小题,出现了在保持三道题基本模式的前提下,又具体分化为四道题的情况。而第二大题的两道小题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不过分追究,仍可作一道题处理,也就是说2014年的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三道题的一种变体,仍然可以看作三道题。因此浙江省的申论考试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3题模式”的代表。

浙江省的申论考试大部分是以“概括+对策+作文”的题型组合模式出题。纵观浙江省九年申论考试,可以发现,分析题并不是浙江省申论考试单独考察的一种题型,对分析题的考察往往与概括题、对策题或者是判断题相结合,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此可见,概括+对策+综合作文是当前浙江申论考试中的“3题模式”,大变的可能性不排除,但只是个别情况。鉴于概括+分析+对策+作文的4道题模式能涵盖所有申论的基本题型,具有更大的典型性,有可能成为未来命题的趋势,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这种题型的练习。

三、三大试题类型考查方式倾向明显

从2014年浙江省申论试题情况看,其试题设计极为特别,与国考申论和其他地方申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来说:

第一,概括部分的试题更加注重对于材料浅层次的概括,如2014年要求就材料内容写一份情况反映。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如2014年国考大纲中所规定,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申论考情范文篇2

一、高大全重近五大特点彰显浙江申论命题特色

浙江省申论的选材倾向于选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五大特点:

1、浙江申论之“高”。浙江申论命题,习惯于从宏观高度组织题材,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命题思路层次高、站位高。例如2014年应对金融危机主题的试题,就不是从微观层次、一行一业或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经济活动微观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而是从整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高度来组织题材。

2、浙江申论之“大”。浙江申论命题,习惯于采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宏大课题、宏大主题,如“公平与效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些问题意义重大、涉及面广,背景复杂,解决难度大,既有较高的理论认识价值,又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出命题思路紧扣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紧扣当前地方政府施政重点,紧扣理论界研究与争议热点。

3、浙江申论之“全”。浙江申论试题的给定材料内容全面,包括有待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如2014年对“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及浙江省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思路”的全面介绍,以转“危”为“机”为主线,从国际国内背景到浙江的具体情况,从宏观经济形势到微观经济主体、从企业到企业家、从地方政府到省政府,总体上全面反映了“危机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在“应对”部分又全面反映了各个层次的应对态度、思路、措施和应对成效,突出地反映了题材、材料内容全面的特点。

4、浙江申论之“重”。浙江申论试题的题材,偏重经济问题,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考察各个领域的问题。浙江的9年申论命题中,有8年题材为经济问题,占题材总量88.9%;其中专门考察经济问题的4次,占总量44.4%。

5、浙江申论之“近”。体现在两点上:一为时间之近,一为内容之近。首先,浙江申论选题的时效性强。所选题材通常为当前理论界与政府、社会现实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和政府最新出台的大政方针、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最新施政重点。其次,浙江申论选题紧扣本省省情,地方特色突出。2014年浙江申论试题紧扣本省省情,详细从金融危机对浙江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冲击德角度进行了介绍。

二、概括对策作文三题模式已成常规

从浙江省以往真题来看,题目数量基本稳定,主要以三道题为主,只有在2014年考过两道题,一为概括,一为作文;2014年第二大题又下设两道小题,出现了在保持三道题基本模式的前提下,又具体分化为四道题的情况。而第二大题的两道小题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不过分追究,仍可作一道题处理,也就是说2014年的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三道题的一种变体,仍然可以看作三道题。因此浙江省的申论考试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3题模式”的代表。

浙江省的申论考试大部分是以“概括+对策+作文”的题型组合模式出题。纵观浙江省九年申论考试,可以发现,分析题并不是浙江省申论考试单独考察的一种题型,对分析题的考察往往与概括题、对策题或者是判断题相结合,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此可见,概括+对策+综合作文是当前浙江申论考试中的“3题模式”,大变的可能性不排除,但只是个别情况。鉴于概括+分析+对策+作文的4道题模式能涵盖所有申论的基本题型,具有更大的典型性,有可能成为未来命题的趋势,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这种题型的练习。

三、三大试题类型考查方式倾向明显

从2014年浙江省申论试题情况看,其试题设计极为特别,与国考申论和其他地方申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来说:

第一,概括部分的试题更加注重对于材料浅层次的概括,如2014年要求就材料内容写一份情况反映。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如2014年国考大纲中所规定,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第二,对策部分重点考查应对思路,对具体措施不做过多要求。如2014年浙江省申论的第二题,就仅仅要求考生“提出浙江经济发展应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路”,并且在要求中明确指示要“视野开阔,思路清晰”。

申论考情范文篇3

在申论辅导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问我同一个问题:“钟老师,某某省的申论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有什么区别?”对此,我的回答基本都是相同的:“各地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所考查的内容、形式和解题思路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相通的。只是在具体的材料选择、材料字数和题目设计上略有不同。”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亦是如此。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均可报考。试题无论在主题、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题目的设计上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试题基本没有区别,总体难度略低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在主题上,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考过“能源问题”(2014年)、“民营企业问题”(2014年)、“公平问题”(2014年)、“基层文化建设”(2014年)、“小康社会”(2014年)、“经济危机背景下浙江企业如何脱困”(2014年)等问题。这些主题通常不是浙江省的地区性的微观热点问题,更多的是中观层面的热点问题。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一直保持在6500字左右,比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少1000字左右。在题目的设计上,严格贯彻申论考试大纲的要求,始终保持三个题目,分别是概括题、分析题或对策题、写作题。

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特点

第一,在主题选择上,不回避热点,往往喜欢“迎热点而上”,总会考当时最热的社会问题。

2014年初,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全面蔓延,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危机成为媒体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2014年2月举行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没有回避经济危机这一热点,选择了“经济危机背景下浙江企业如何脱困”作为申论考查的主题。

2014年,十七大胜利召开,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题目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4年初,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则选择了“小康社会”作为考查的主题。

2014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概念,《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文化问题成为当时的热点问题,2014年初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则考查了“基层文化发展”的主题。

第二,在题目设计上高度效仿当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历来都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后的2~4个月举行,因此,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试题,尤其是申论在材料和题干的形式上都或多或少有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影子。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了概括两种思路并且分析这两种思路的题目。其中第3题有两问:(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在2014年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也出现了类似的题型。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2题: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述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字。可见,这两个题是非常相似的。

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以D部长访谈形式出现。无独有偶,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材料也以对王主任、张处长、李教授访谈的形式出现。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最后一题: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巧合的是,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题:请以“蓝图”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写作题要求“视野开阔,见解深刻”,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二题当中也要求“视野开阔,思路清晰”。

有上述对比,不难发现,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模仿是客观存在的,这启发我们,在准备浙江公务员申论考试时,密切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备考策略

(一)得申论者得天下,绝不能“重行职,轻申论”

长期以来,公考大军们总是想当然地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突破公考的首选,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技巧,申论考能力,突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很容易,突破申论难上加难,准不准备无所谓。然而,实践却一再证明,恰恰相反,申论才是真正的考实力和竞争力,得申论者得天下。笔者曾见过一些部委的面试名单,进入面试并最终被录取的考生,无一不是申论的高分得主。这是为什么?这是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本性决定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人力资源测评中的一个随机性、压力性测评形式。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难你。表面看起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数学、推理、资料分析等客观题,似乎技巧性很强。但实际上,如果要真正准备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恐怕要熟练掌握几百个公式和上千个方法,等我们把公式和方法记住了,光判断用什么方法就得费些工夫,最终还是做不完。而申论则刚好相反,只有四个题,方法加起来不超过十几个。只要基本功过硬,结合材料,仔细揣摩,熟练掌握三遍四步法、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申论高分就不是梦想。当然,这里并没有任何否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意思,也没有让大家放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意思,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要好好考的,它毕竟是个硬门槛。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申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要忽视申论。而申论准备的关键则是在战略上对申论思维的训练,在细节上对解题技巧和写作规范的训练。

(二)基本理论了然于胸,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公务员作为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公务人员,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解。政治理论素质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申论考试首先是对考生政治理论素质的考查。申论是针对特定事实,概括事实、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文体。对特定事实和实际政策的熟悉程度决定着申论文章的成功与否。其中的“特定事实”无非就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现象和问题,其应对方案无非就是各类媒体在现实生活所竞相报道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积累,准确领会各种热点理论,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对于准备申论考试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热点问题的现状、根源和应对措施保持足够的敏感。当前,尤其要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可以有不同的维度。如经济方面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政治方面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等;社会方面的就业、保障、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文化领域的社会文明风尚的培育、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充分掌握热点理论和问题对于快速吃透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了文化发展规划问题,如果考生能对2014年出台的《国家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有所了解的话,第二题——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字数不超过150字。(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字数不超过350字——就易如反掌了。

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理论和热点的掌握,要以理解和领会为主,决不能死记硬背,甚至当成现成的答案顶礼膜拜。

(三)多管齐下,做好资料储备

要准备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就必须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

1.《半月谈》和《理论热点面对面》是参加申论考试的必备资料

《半月谈》是新华社主办的一份理论刊物,紧贴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便于携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备考申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每期《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我们建议各位购买《半月谈》杂志,或登陆新华网的半月谈频道进行浏览。

《理论热点面对面》是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也是非常好的备考资料。《理论热点面对面》(2014~2014)在内容上,不仅直面现实问题,而且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该书是一部精心选题、精心撰写、精心设计、精心编排的高质量理论读物,说理透彻,可读性强,是准备申论考试的重要辅助材料。

《半月谈》的实事性很强,《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针对性很强,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的钟君考试建议大家要把2014年至2014年的三本《理论热点面对面》都买全,细心的人会发现,历年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试主题都能从《理论热点面对面》上找到。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这两种通俗的理论读物一定要目的明确,具体来说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是拓宽理论视野,第三是优化语言表达。

2.中国政务信息网()、人民网、新华网等都是很重要的网络资源。新浪网上我的博客(/zhongjunht)上也有一些比较及时并且有用的资料。另外,也可以上QZZN等论坛上去看看。不过论坛里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好东西确实有,但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很多。大家上论坛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批判的眼光去看论坛上的信息。要是缺少辨别力,论坛的副作用要远远大于其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3.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和浙江省政府的重要文献也要了解。十六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成为指导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思想武器。因此,准备申论考试必须要对中央十七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浙江省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和政府的文件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知。

4.如果条件允许,每天要坚持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坚持收听中国之声的新闻频道(FM106.1)。《新闻联播》是中国最权威、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栏目,看《新闻联播》要掐头去尾,前面的领导人外事活动不用看,后面的国际新闻不用看,中间对热点分析的报道是最经典的,关注《新闻联播》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定位和定性,对写作的立意非常有帮助。《焦点访谈》整个节目的编辑思路就是写申论的思路,问题、起源、原因、对策,二者非常像。FM106.1信息量非常大,并且有很多深度的点评。

(四)由修改文章入手,培养语感

申论语言一定要规范,避免大实话、大白话,或者杂文式的语言。申论文章作为官样文章,有其特定的文体特征、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对于考生来说,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把握申论文章的结构比较容易,但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申论的写作规范则有一定难度,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通过短期的培训,写作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这是因为写作有一个语感的问题。语感的形成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建议要像学习英语一样学习申论语言,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培养语感应该从修改文章做起。首先是要学会修改文章,由修改到背诵。这个很重要,不要急于去背诵。在阅读过程中,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文章,要先按照申论规范的式样把它修整成范文,然后来背诵,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你的语言实际上就已经有所提高了。

(五)勤于动手,真题就是硬道理

勤奋是突破申论考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练习什么?练历年真题,不问姓“国”姓“地”。只要是真题就去做。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一是真题无论是主题的选择、材料的筛选,还是题目的设计都经过命题专家反复讨论和推敲出来的,非常严谨,答案和材料有极强的对应性,基本上不会有歧义,而且在解题上有技巧可循。二是各地真题考查的内容有可能是重复的。地方考过的不代表国家公务员考试不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过的不代表省考不考,有的时候这个省考了,不等于那个省不考。例如: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保障、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这些热点都是各省多次考查的重点。因此,准备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练一下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其他省市的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也是非常必要的。

申论考情范文篇4

钟君表示,考生应该树立这样一个概念,申论不是考热点。因为申论考试对于任何一个考生是公平的,如果考热点的话,对文科考生,特别是行政政治类的考生会非常有利。申论考试通过一系列的材料,会把所考热点的所有背景和形势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备考者根本不需要去对于热点进行死记硬背。

钟君指出,申论不是考热点,但热点一定需要关注,要理解地去关注,要多思考热点背后的问题。他举例说,网络上有句很流行的话,“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跟贴超过两千万,回家吃饭成了一个流行语,这个背后是什么?这不是背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其背后意思是说贾君鹏不是一个故事,是无聊,是空虚,充分地暴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尽管硬件越来越完善,当然内容上存在比较大的缺失,缺失了一些健康的,主流的,对社会有帮助有贡献的思想,而更多地让一些无聊的东西充斥进来。因此,要文明办网,要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荣辱观,来充实我们的网络文化空间。

钟君提醒说,备考者在关注热点时要抱着三个目的,第一个就是通过看新闻规范语言表达,第二个要拓宽理论视野,知道这个热点背后讲的是什么,它的理论支撑在哪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第三,一定要从背后看到现象,比如上海钓鱼事件和艾滋女事件,背后是什么?一定要关注这个事情。

申论考情范文篇5

钟君表示,考生应该树立这样一个概念,申论不是考热点。因为申论考试对于任何一个考生是公平的,如果考热点的话,对文科考生,特别是行政政治类的考生会非常有利。申论考试通过一系列的材料,会把所考热点的所有背景和形势介绍得非常详细。因此,备考者根本不需要去对于热点进行死记硬背。

钟君指出,申论不是考热点,但热点一定需要关注,要理解地去关注,要多思考热点背后的问题。他举例说,网络上有句很流行的话,“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跟贴超过两千万,回家吃饭成了一个流行语,这个背后是什么?这不是背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其背后意思是说贾君鹏不是一个故事,是无聊,是空虚,充分地暴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尽管硬件越来越完善,当然内容上存在比较大的缺失,缺失了一些健康的,主流的,对社会有帮助有贡献的思想,而更多地让一些无聊的东西充斥进来。因此,要文明办网,要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荣辱观,来充实我们的网络文化空间。

钟君提醒说,备考者在关注热点时要抱着三个目的,第一个就是通过看新闻规范语言表达,第二个要拓宽理论视野,知道这个热点背后讲的是什么,它的理论支撑在哪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第三,一定要从背后看到现象,比如上海钓鱼事件和艾滋女事件,背后是什么?一定要关注这个事情。

申论考情范文篇6

参加公务员考试还是受别人的影响才考的,一个一起工作的同事要参加就鼓动我也参加,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也想见识一下公务员的考题是何种的与众不同,所以就参加了。不过最后还真考上了,觉得自己很幸运。

现在想想当时考试好像不太真实,我开始复习的时候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真没有想到自己能通过,其实最要感谢的是魏老师,传说他有行测小神童之称,有机会大家可以见识一下魏老师的风采和讲课的状态,那种气氛把课堂烘托得你想不听都难,有很强一股吸引力抓着你,让你不得放松。我的初衷只是考考而已,没想要怎么样,但最后被魏老师敬业精神所感染,自顾自得学了起来,还津津有味的。

有一点我觉得自己也很幸运,行测言语那一部分自己几乎没丢分,做起来得心应手,就是自己平常喜欢看新闻和法律类的节目,这对积累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原本准备的时间就短,然而这些东西又不是准备了就都能掌握的,要靠平时的积累,这一点魏老师也提到过,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例如常识判断包括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练习是无济于事的。

申论考情范文篇7

参加公务员考试还是受别人的影响才考的,一个一起工作的同事要参加就鼓动我也参加,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也想见识一下公务员的考题是何种的与众不同,所以就参加了。不过最后还真考上了,觉得自己很幸运。

现在想想当时考试好像不太真实,我开始复习的时候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真没有想到自己能通过,其实最要感谢的是魏老师,传说他有行测小神童之称,有机会大家可以见识一下魏老师的风采和讲课的状态,那种气氛把课堂烘托得你想不听都难,有很强一股吸引力抓着你,让你不得放松。我的初衷只是考考而已,没想要怎么样,但最后被魏老师敬业精神所感染,自顾自得学了起来,还津津有味的。

有一点我觉得自己也很幸运,行测言语那一部分自己几乎没丢分,做起来得心应手,就是自己平常喜欢看新闻和法律类的节目,这对积累常识是非常重要的,原本准备的时间就短,然而这些东西又不是准备了就都能掌握的,要靠平时的积累,这一点魏老师也提到过,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例如常识判断包括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练习是无济于事的。

申论考情范文篇8

省考:1.省考顾名思义就是由各个省组织的考试,一般是每年会有两次分别是11月和次年6月左右(07年11月没招考)。广东省只有深圳和广州两个市有独立招录公务员的资格。所以其他地级市都要挂靠在省考来招录,如果有人想要考回家里那就一定不能放弃这次机会了。当然你就失去了报考公检法和公安系统的机会。2.省考的热门岗位当然是各个地方的公检法系统和地税等等了~不过今年很多强人都跑去考公安了。在这里奉劝一句,考公安要准备的东西真的很多。笔试暂且不说,多了一份体能测试就有得受了。还有公安笔试过以后的体检也是所有公务员中最严格的。3.还有省考是把行政能力和申论堆积在一个上午考完的,一个半小时的行政能力,2个小时的申论从8点到12点考完。身体差的话考完省考都会虚脱的。4.这一年我报考了家乡的地税自然就得放弃深圳这边的公检法系统。当初是想避开这边的高峰竞争。因为07少了2次的考试机会,压力可想而知。可是最后比较热门的检察院入围分数出奇的低。所以说大家还是选择好一个方向就冲吧,没有什么好怕的。

深考:上面说过深圳是有独立招考资格的,所以每一年深圳都招深圳本市的公务员。它也是每年有两次基本上都是省考考完以后接着出的公告。深圳的职位就比较基层了,包括各个街道办,市委,区委等等。。。但是待遇都不错。所以也就成为全国竞相追逐的对象。今年深圳考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往年是只考行政能力而且内容很多关乎深圳市情的。今年则改变成和省考一样的类型。行政能力和申论在一个上午考完计算总分。还有一点就是深考也是充分照顾了有深圳户口的考生,所以如果是深圳户口的考生真的是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啊。因为它可能是你面临竞争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有希望能迈过公考这座独木桥的一次哦。

还有就是一个程序上的经验吧,有点零散大家凑合着看看:

行政,我觉得最主要是加强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我个人认为资料分析,图形推理,阅读理解之类是不用太上心的,因为考试这些不会很难,而且一直读书以来或许大家积累的也差不多的了,稍微练习下就可以。我觉得最难和最耗时间的是数列推理,要下点时间多做题目,记下题型。以备到时候真的不会做就套规律,但是要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咯,建议那些不够时间做完的人可以放弃前面的数字题。还有就是要熟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考试的时候不必要死板的按顺序做,把自己得分最高。准确率最高的先做。其他的放到后面去。。。然后就是涂答题卡的方法。行政能力考的更多的是你安排时间的能力(个人感觉)

申论,无别的,就是要动笔写,不写只是看,你永远不会高分,看的再多等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就会觉得不知道怎么下笔的。所以你看过以后一定要自己去写,然后对比标准答案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但也不是要大家埋头就写,平时有时间多看看《半月谈》和报纸的时事评论,记住把握国家大的政策方针。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申论考情范文篇9

第一,公考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官场黑暗龌龊,所有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靠关系,那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下面的内容。——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比例非常非常小。

第二,之所以要你相信公考的公平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这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公考历程吧。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我参加了两次公考,第一次是报考国家某部委,但是当时一心想考博士,根本没有复习,自然也没有进入面试范围。第二次是山东省的公考。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刺激,因为我所报考的那个省直机关职位,难度上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它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还报了三百多人,只要一个。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我的每一步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做到了。——你可以从我两次考试的结果上看出来,准备与否很关键,收获付出正相关。其实不仅仅在公考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大家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做出决定,都能全力以赴,不要一边报考一边抱怨考试黑暗而不尽力---其实那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这样我劝你不如省下那点报名费,别糟蹋父母的血汗钱。

先来谈谈笔试准备。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你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

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你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

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今年的题目正是资料分析相对简单,先做这部分的考生肯定要多得几分——比如我,呵呵。

三、取舍。这个是在考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是冰火两重天。

申论部分

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现象,申论考试的结构是很清晰明确的,资料,往往是某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论坛或者网络上这方面的专题材料多的很,我就不多说了。(自己要多看)

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

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

申论考情范文篇10

第一,公考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官场黑暗龌龊,所有考上公务员的人都是靠关系,那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下面的内容——不公平肯定存在,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比例非常非常小。

第二,之所以要你相信公考的公平性,我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这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

先说说我的公考历程吧。我是一个应届女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公共管理,虽然出身名校,但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都清楚。因此公务员考试是我也是我周围大部分人就业的必经之路。

我参加了两次公考,第一次是报考国家某部委,但是当时一心想考博士,根本没有复习,自然也没有进入面试范围。第二次是山东省的公考。现在想想仍然觉得很刺激,因为我所报考的那个省直机关职位,难度上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它要求硕士学历、中共党员,还报了三百多人,只要一个。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经过我的每一步的精心准备,我终于做到了——你可以从我两次考试的结果上看出来,准备与否很关键,收获付出正相关。其实不仅仅在公考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大家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一旦做出决定,都能全力以赴,不要一边报考一边抱怨考试黑暗而不尽力——其实那不过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这样我劝你不如省下那点报名费,别糟蹋父母的血汗钱。

先来谈谈笔试准备。笔试是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有诀窍,我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

关于行测,我认为一是多做题,二是善于总结,三是懂得取舍。

一、题海战术,很有用。这个是练速度,每道题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140个题,你速度快,自然先发制人(要做有质量的题,符合你考试特点的题目——所以把真题研究透是首要环节)。

二、总结,行测题型无非那么几种,自己弱点优点,做几套真题就知道了。

然后针对弱点强化练习,各个击破。运算不行练运算,阅读不行练阅读。行测题大家也都知道,不难。很多甚至都是初中高中的知识。你大学都考上了,这种题目无非是时间久了,生疏了,用两个月强化训练绝对有好效果。

同时,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弱势之后,正式考试的过程就要有个时间顺序排列,擅长做的题目和得分率最高的可以放在前面做,基本不会的可以放在后面。今年的题目正是资料分析相对简单,先做这部分的考生肯定要多得几分——比如我,呵呵。

三、取舍。这个是在考前,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就是不会图形,我数学推理就是差,怎么学都不会,天生没有这个细胞。那好,你可以放弃其中比较难的部分,但是,放弃一部分的同时你得在其他部分中补回来。你有弱点就有优点,发挥优势,要把失去的分数抢回来。考试是残酷的,你死我活,也许仅仅是0.5分,但绝对是冰火两重天。

申论部分

首先,要多阅读名师范文,在多读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现象,申论考试的结构是很清晰明确的,资料,往往是某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讲答题要求也无非几大块:这是什么事,为什么,怎么办。论坛或者网络上这方面的专题材料多得很,我就不多说了(自己要多看)。

申论不同于我们的学术论文和散文,文章需要的观点的角度就是公务员的角度,身份确定下来,语言风格自然是严谨、逻辑性强,对策可操作性较强,不空洞。

但是由于报考公务员的朋友们的政府工作经验并不是很丰富,因此这个“自己的观点”并不真的就是你自己所思所想,而是在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半月谈》,《人民日报》都是极好的观点来源。

其次,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最好能背诵几篇优秀的范文,熟悉申论行文的文风和结构,结构框架的特点尤其重要,首先、其次、第一、第二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意精彩词汇的收集——这些是你文章拿高分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