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5:11:51

申论考试

申论考试范文篇1

尽管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感觉无从把握,防不胜防,部分题要求不够明确,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有两大主干题型始终保持稳定,即概括材料题和最后文章写作,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概括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就是申论题型设置规律之一——在变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多变、提问方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背景下,申论各种题型背后的命题重点与规律在于概述题与文章写作这两大主干题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年求新、求异、求变,会有若干新题型出现,可以将这种命题规律归纳为,2+X,即:

1、两大主干题型基本稳定(概述题与文章写作题);

2、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或者同一种题型变更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而这种题型又不固定,今年考了,明年可能不考,故称之为X题型;

3、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中的X题型,命题频率较高的为:单独的小对策题、分析原因题。

尽管申论总是有这些灵活多变的X题型出现,但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由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来构成的,简称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这就决定了,无论这些题如何变化多端,其背后考察的无非还是四个要素,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让你就某个观点谈谈想法,作答时无非紧扣四大要素,这观点具有什么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对策)。

所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的第二个规律可归纳为:

各种题型背后命题者的考察点、阅卷的踩分点或评分标准、考生的答题切入点和作答思路,始终紧扣四大要素中的某个或全部,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

二、给定材料的规律及其利用上

既然任何申论题型都是围绕着四大要素的,而材料又是申论的基础,那么无论材料无论看上去多么纷杂凌乱,材料背后的规律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和线索展现出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材料最终是为了体现四个要素而存在的,那么阅读目标也就在于如何从材料中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四大要素。

在对材料的利用方式上,概述题和文章这两大主干题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映成趣的风格和要求,考察两种不同的能力:

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客观中立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相关人士对问题的看法、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等,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客观、全面、简练地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考的是在公务员的高级阶段,作为决策、管理者,他对一个具体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该方面的潜能,但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所以在材料利用上,一方面,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可以将材料中提到的政府部门、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提炼、加工为自己的对策,也可以将材料中指出的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相关人士对问题或原因的看法,经过转换改造,形成对策;但另外一方面,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对策是需要一定思想性、条理性的,可是材料虽然是对策的源泉和基础,但杂乱、琐碎、肤浅、粗糙、委婉而不够直接,需要考生平时对当前社会发展有过反思、分析和总结。比如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乍一看,很少有考生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只有你平时多关注社会问题,有过思考和关怀,有过分析和总结,知道自主研发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才能更好看透这个材料,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驾驭材料,从而写出既有立足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要挟与控制,这样的对策既有针对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三、社会问题的把握上

在《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变化》一文中郑老师曾提到,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社会问题的两种考察方式,第一、社会问题的主题单一、集中、明显;第二、社会问题的主题分散、模糊、问题中纠缠着问题、不易准确把握其宏观主旨。那么如何把握社会问题及其材料中的主旨?

首先,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考生的语感、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关注社会问题和政府动态,如,你是否经常阅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等著名媒体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思考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这一宏观背景下,当前的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讨论和总结,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问题的命题思路——从高处往下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避免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这就构成了考生把握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即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政府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社会公平与社会公益事业、民生问题;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会道德伦理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创新、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保护;

五、社会风险的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经济危机、社会群体事件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

六、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产权清晰(具有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

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以此为宏观理论背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涉及的两个具体的问题,粮食生产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报考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需要写一篇视野开阔、统筹兼顾的文章,那么这两个具体问题就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之下,这无疑就是,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问题或用党的文件的话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考生的语感和知识背景不足以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材料的主旨,怎么办呢?郑老师总结了以下技巧和规律可供参考:

第一,可看文章本身题干中的要求,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描述道,“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明显、直接地点明了材料主题。

申论考试范文篇2

尽管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感觉无从把握,防不胜防,部分题要求不够明确,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有两大主干题型始终保持稳定,即概括材料题和最后文章写作,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概括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就是申论题型设置规律之一——在变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多变、提问方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背景下,申论各种题型背后的命题重点与规律在于概述题与文章写作这两大主干题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年求新、求异、求变,会有若干新题型出现,可以将这种命题规律归纳为,2+X,即:

1、两大主干题型基本稳定(概述题与文章写作题);

2、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或者同一种题型变更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而这种题型又不固定,今年考了,明年可能不考,故称之为X题型;

3、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中的X题型,命题频率较高的为:单独的小对策题、分析原因题。

尽管申论总是有这些灵活多变的X题型出现,但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由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来构成的,简称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这就决定了,无论这些题如何变化多端,其背后考察的无非还是四个要素,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让你就某个观点谈谈想法,作答时无非紧扣四大要素,这观点具有什么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对策)。

所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的第二个规律可归纳为:

各种题型背后命题者的考察点、阅卷的踩分点或评分标准、考生的答题切入点和作答思路,始终紧扣四大要素中的某个或全部,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

二、给定材料的规律及其利用上

既然任何申论题型都是围绕着四大要素的,而材料又是申论的基础,那么无论材料无论看上去多么纷杂凌乱,材料背后的规律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和线索展现出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材料最终是为了体现四个要素而存在的,那么阅读目标也就在于如何从材料中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四大要素。

在对材料的利用方式上,概述题和文章这两大主干题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映成趣的风格和要求,考察两种不同的能力:

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客观中立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相关人士对问题的看法、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等,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客观、全面、简练地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考的是在公务员的高级阶段,作为决策、管理者,他对一个具体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该方面的潜能,但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所以在材料利用上,一方面,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可以将材料中提到的政府部门、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提炼、加工为自己的对策,也可以将材料中指出的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相关人士对问题或原因的看法,经过转换改造,形成对策;但另外一方面,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对策是需要一定思想性、条理性的,可是材料虽然是对策的源泉和基础,但杂乱、琐碎、肤浅、粗糙、委婉而不够直接,需要考生平时对当前社会发展有过反思、分析和总结。比如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乍一看,很少有考生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只有你平时多关注社会问题,有过思考和关怀,有过分析和总结,知道自主研发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才能更好看透这个材料,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驾驭材料,从而写出既有立足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要挟与控制,这样的对策既有针对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三、社会问题的把握上

在《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变化》一文中郑老师曾提到,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社会问题的两种考察方式,第一、社会问题的主题单一、集中、明显;第二、社会问题的主题分散、模糊、问题中纠缠着问题、不易准确把握其宏观主旨。那么如何把握社会问题及其材料中的主旨?

首先,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考生的语感、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关注社会问题和政府动态,如,你是否经常阅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等著名媒体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思考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这一宏观背景下,当前的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讨论和总结,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问题的命题思路——从高处往下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避免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这就构成了考生把握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即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政府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社会公平与社会公益事业、民生问题;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会道德伦理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创新、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保护;

五、社会风险的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经济危机、社会群体事件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

六、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产权清晰(具有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

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以此为宏观理论背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涉及的两个具体的问题,粮食生产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报考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需要写一篇视野开阔、统筹兼顾的文章,那么这两个具体问题就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之下,这无疑就是,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问题或用党的文件的话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考生的语感和知识背景不足以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材料的主旨,怎么办呢?郑老师总结了以下技巧和规律可供参考:

第一,可看文章本身题干中的要求,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描述道,“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明显、直接地点明了材料主题。

申论考试范文篇3

(一)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对阅读资料内容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文字简明流畅(20分)。

(二)请用500字的篇幅,谈谈你对资料“5”中划线一段文字的理解。要求:准确,深刻,文字流畅(30分)。

(三)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温总理总理指示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分析和谁。要求:全面深刻,观点明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逻辑清晰,文字准确流畅(50分)。

2014年黑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申论考试B类试卷的申论要求:

(一)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对阅读资料内容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文字简明流畅(30分)。

(二)结合阅读资料,从维护外来工权益的角度,就:“如何解决外来工面临的诸多困难、改善外来工就业生活环境:”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谁。要求:既可以提出多种对策并逐项,也可以提出一种对策深入论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语言通畅,自拟标题,字数限1000字内(50分)。

(三)、申论材料涉及面广,篇幅逐渐增大申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阅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达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黑龙江省历年申论真题在选材上也遵循这一模式,材料不会仅局限于黑龙江省内事件、新闻、同时也会凶信国家或其他省份的重点时事;而且申论材料不会都来源于某一个出处,而是对不同新闻材料的混编。2014年和2014年黑龙江省录用国家贫血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论材料篇幅还局限在3000字左右,但从2014年黑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申论考试开始,申论材料的陡然增大,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A类席卷的材料篇幅为4500字左右,2014年黑龙江省中论考试B类席卷的材料篇幅为4000字左右。综观黑龙江省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其阅读量越来越大,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炼概括能力的要求在逐年提高。

(四)、申论内容的非专业性申论考试是一种素质测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这些常识来源于应试者日常的积累,不是突击性死记硬背某一专业知识就可以圆满完成试卷的。队按类别进行申论考试的情况之外,黑龙江省申论考试试题不会向某种专业性知识特别倾斜。因为应试者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均有差异,所以要求考试中所提供的必须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的特点。

(五)、注重能力考核申论考试考核的是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文字表达的能力。体现在命题上方根是分析、概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论述。因此无论其命题形式如何灵活多样,由于其考查目的明确固定,就使得考试有着万变不离其宗的统一性。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出针对材料的问题、内容,由此再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进而论证。总体来说,由近几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的变化可以看出,申论试题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考试题型大变化,但仍旧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不过是对以往“概括”、“方案”、“论证”的模式进行了变相运用,并在材料和时间上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借以增大试题难度,以综合测试考生的能力。

四、命题趋势申论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的命题趋势便以此为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历年黑龙江省考试情况,广泛听取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之后,进一步改进题型、题量和结构,完善申论材料的选择程度和标准,确保申论测试的主要功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综合历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的情况,我们把2014年黑龙江少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部分的命题趋势归纳如下:

(一)、命题内容具有热点性黑龙江省申论考试材料一般为当年的社会焦点或热点问题。近年来,这种将申论题材集中在社会热点问题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申论的命题趋势。这种趋势在2014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奥运经济”是2014年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命题人就选取了这个特定的社会问题作为申论题材;而“城市垃圾处理”则是2014年的热议问题,2014年的黑龙江省申论考试就恰恰选择了“城市垃圾处理”作为考试题材;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A,B类试卷则分别以”政府资源浪费问题“和”农民工问题“为考试题材。这正是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报考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由此可见,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工作的命题工作,所以2014黑龙江省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会从与时政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中选取。

(二).“对策有效性分析”可能会成为新题型一直以来,黑龙江省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论式”的模式。“三论式”模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原则,但多年采用过于僵化,考生的应对也已经模式化了,很难考查考生的真实能力。从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问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提出对策部分的提问形式变化最大,以往是针对申论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但现在是命题人把对策提出来,要求考生选择并说明哪一个无效,为什么。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对策有效性分析”。作为未曾在黑龙江省申论考试中出现过的新题型,它在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考生应做到有备无患。(三)。对概括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抽象概括”成为考试难点黑龙江省近几年的申论考试概括部分考查的几乎都是概括事件(包括影响)的能力,但考生不可放松对“抽象概括”问题的练习。从2014年,2014年和2014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的问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对考生概括能力的考查均有多道试题,总分数在60分左右,这显然已成为考试的重点。因此,考生必须在平时加强对概括能力的练习,尤其是对抽象概括能力的练习。(四).申论材料的阅读量会加大,且申论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社会热点问题。从2014年开始,黑龙江省申论考试的材料阅读量有逐渐加大的趋势,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给定材料的篇幅在4500字左右,而2014年和2014年中央和部分省市的申论考试给定材料的篇幅肯定会有增大的趋势。2014年中央和2014黑龙江省申论91考试网纲对申论材料的描述都为“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莫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现象”,而2014年中央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则涉及了“土地征用”和“土地利用管理”两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此可见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考试的材料可能会涉及多个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其材料的复杂程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五、试卷构成经过多年的摸索改进,申论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项考试,在测验的方向、重点、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对最近几年黑龙江省91考试网纲和考题的研究,可以使广大应试者对历年申论真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备考事半功倍。

年份时限测试热点材料字数

2014年A卷150分钟政府机关浪费问题4500字左右

2014年B卷150分钟农民工问题4000字左右

2014年150分钟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3000字左右

申论考试范文篇4

但20*年以后的申论考试在命题思路和题目要求上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注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向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并重。这种变化体现了命题人对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20*国家及地方申论考试题材

20*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以怒江水电开发为焦点展开,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怒江水电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年山东省直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受助者感恩问题。材料主要围绕受助者应以何种方式感恩,捐助者要不要受助者感恩,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展开。

20*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公共安全问题。材料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网络安全问题,考查考生对公共安全保障措施的思考。

2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突发公共危机的社会救助问题。材料以南方雪灾为切入点,反映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

20*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手机短信文化问题。材料通过手机短信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反思如何建设短信文化平台。

20*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材料以科学发展观为背景,阐述了从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到如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揭示了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材料通过单位乱收费、行业潜规则、制假售假等现象,折射我国体制存在弊端,政府对部分行业监督不力等问题。

20*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政府及公务员的廉洁问题。材料列举了大量非法违纪的腐败典型案例,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杜绝失职渎职的对策。

20*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老龄人口社会保障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如何加强老龄人口,尤其是农村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材料反映了老龄人口面临的温饱及医疗等问题,以及各地政府为解决此问题所做的积极探索。

20*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材料反映了浙江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引发关于如何发展浙江的整体思考。

20*年北京市应届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行业协会自律问题。材料从行业协会的价值取向及行业规范的角度,提供了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做法。考查考生对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的思考。

2*7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集中反映了目前我国有关土地的问题:一是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问题是我国近几年来影响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6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以访谈的形式叙述了解决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的相关问题,如建立应急机制的必要性,政府在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

20*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反映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村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家发展、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20*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

2*3年国家申论考试

材料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问题,反映了安全生产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2*2年国家申论考试

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定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而揭示出要正确对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1年国家申论考试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PPA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方面对此事的反应。

申论考试范文篇5

(一)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清楚申论测试的题型和应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申论测试的结构和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策划方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试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有关申论考试的基本知识。下面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进行总结:

1.基本要求:弄清给定材料的思想性、隐喻义、思辨性。

2.注意事项:注意速读与精读结合、对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时详略结合。

3.易犯错误:忽视材料实质,理解不全面,错用逆向思维,抓不住重点,思维过度发散而不集中。

4.步骤与方法:

(1)略读——快速通读全文,注意关键词,把握关键句;

(2)精读——总结材料大意,进行材料归类,提炼中心思想。

(二)总结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答题规律或套路

申论测试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要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规律和套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例如方案策划这类题型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是由哪类人引发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们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由于群众的原因,我们就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由于个别人的原因,我们就要对个别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2.由于“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撤销或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

3.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损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责成企业或个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则强制关闭企业,或追究个人的相关责任。而对于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况,我们则可以视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点,并给予受损害的群众一定的补偿。

4.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考虑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可以引进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传、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相应宣传成果等。

(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较长,而且内容庞杂。要想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快速读完全文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读题。先读问题部分,再读材料,这种读法针对性强。

2.理解材料大意。对一些涉及问题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们一条条地写在纸上,并加以归类,再答题。

3.合理安排时间答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

4.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

(四)考前集中训练做题,把握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的关键

申论考试范文篇6

(一)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清楚申论测试的题型和应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申论测试的结构和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策划方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试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有关申论考试的基本知识。下面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进行总结:

1.基本要求:弄清给定材料的思想性、隐喻义、思辨性。

2.注意事项:注意速读与精读结合、对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时详略结合。

3.易犯错误:忽视材料实质,理解不全面,错用逆向思维,抓不住重点,思维过度发散而不集中。

4.步骤与方法:

(1)略读——快速通读全文,注意关键词,把握关键句;

(2)精读——总结材料大意,进行材料归类,提炼中心思想。

(二)总结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答题规律或套路

申论测试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要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规律和套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例如方案策划这类题型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是由哪类人引发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们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由于群众的原因,我们就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由于个别人的原因,我们就要对个别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2.由于“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撤销或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

3.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损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责成企业或个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则强制关闭企业,或追究个人的相关责任。而对于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况,我们则可以视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点,并给予受损害的群众一定的补偿。

4.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考虑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可以引进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传、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相应宣传成果等。

(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较长,而且内容庞杂。要想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快速读完全文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读题。先读问题部分,再读材料,这种读法针对性强。

2.理解材料大意。对一些涉及问题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们一条条地写在纸上,并加以归类,再答题。

3.合理安排时间答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

4.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

申论考试范文篇7

时间题材题目

2014年泔水油问题、假酒事件和井盖被盗问题1.请根据材料一,分析“泔水油”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字数不超过150字,满分10分)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社会屡禁不止,请以“别再摁下葫芦起来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字数在500字左右,满分25分)

3.请仔细阅读材料三,为彻底解决马路公共设施被盗问题,请你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制定出具体的“治盗”措施。(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25分)

4.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以“治标须治本”为题撰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满分40分)

20*年食品安全问题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分)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概述解决矿山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满分20分)

3.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满分30分)

4.综合上述三个材料,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议论文。(满分35分)

20*年证人保护问题1.阅读给定资料1~10,请按照逻辑程序和方法将其资料排序,并编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摘要。(满分15分)

2.根据给定资料11~20,标注出7个关键词,并从中找出3个,做相关背景链接,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

3.“是非在心口难开”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一种精神的缺失,请你就此及其因由进行评述,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15分)

4.以上资料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正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加以简述,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15分)

2014年网络募问问题1.给定资料提出了“民间个人网络募捐该不该搞”的话题,但“网络已成为一个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为一种公益文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请根据给定资料一、三、四,解析“慈善”与“公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给定资料表明:“个人网络募捐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请根据给定资料二所提供的案例作答。

1.找出个人网络募捐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将其整理成一份《情况反映》。

2.对西南大学女生陈某网上“‘卖身’救母”风波作出点评。

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体得当;字数控制在550字以内。

3.给定资料中提供出以下数据:

①2014年人均私人捐款:中国0.92元人民币,美国828.7美元;当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均收入之比为l︰38,而人均慈善捐款之比为1︰7300。

②20*年美国167个慈善组织网上筹集9亿多美元,网上捐款数额同比增长了150%。

请针对以上数据,依据给定资料三,进行归纳性述要,并结合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说明影响个人捐助的社会因素。

要求:表述准确,层次分明,引例恰当;字数掌握在400字左右。

4..给定资料提到“网络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也给网络募捐带来了监管上的难度。”请根据给定资料四、五,联系实际,提出保障个人网络募捐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有效途径。字数掌握在300字左右。

5.请根据给定资料,以“由网上募捐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从给定资料入手,观点明确,判断恰当,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20*年感恩意识问题1.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资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2.争论的焦点何在?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10分)

2.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首先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满分15分)

3.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4.给定资料9显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请根据给定资料9~14,联系实际,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5.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2.守候期待感恩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

首先,根据以上表格,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申论考试的题材越来越“热”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材料属于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素材。从2014年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到20*年的食品安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问题,到20*年的证人作证制度问题与富人子女教育问题,到2014年的民间个人网络募捐问题,再到20*年省直机关公务员的资助与感恩问题,20*年乡镇公务员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问题,无不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的做法,已经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

1.2014年*省申论考试

材料记叙了北京“泔水油”事件、广州和山西的毒酒中毒事件、全国各大城市屡见不鲜的“城市黑洞”事件,反映了一系列的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盗公共设施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无视诚实信用的事件屡禁不止的问题。

2014年当年社会热点: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重点是继续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方面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传销和商业欺诈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盗版侵权行为。严考试大收集整理厉打击偷逃骗税、洗钱和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2.20*年*省申论考试

20*年*省申论考试的材料比较复杂,包括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矿山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这三个问题都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共秩序的安全。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在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发生的多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熏损失。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这些惨痛的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的检查执法力度,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当前,要把煤矿安全作为突出任务,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发挥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改善煤炭生产安全状况。”

3.20*年*省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公平与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在维护公平与正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材料围绕“证人作证制度”展开议题。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20*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做证”讲了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跪地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证人。他们做出这些举动,可见寻找证人多么困难。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当前一些案件难以快速侦破、结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不愿作证,寻找证人难,让证人作证更难,而这些人证对案件突破又至关重要。

4.20*年*省选调生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多数富人自身是很勤奋的,他们将个人的主要心思放在事业的不断冲刺上,而花在家庭的精力则相对受到牵制,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通过物质手段。父母对子女生活的过分介人,导致大部分富人子女较普通人更缺乏受挫的经历。但也有一些富有人士很注意培养子女的吃苦精神。而现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性极大,竞争激烈,富人子女能否继承父业,关键还是要靠个人努力。材料围绕富有人士的子女教育问题展开议题。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如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从一些调查情考试大收集整理况和媒体的报道看,不少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但意志脆弱。在一些人看来,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付出精神。有委员在提案《小学生应接受挫折教育》里,建议学校开设挫折教育课程。据了解,现在还没有一所中小学校开设挫折教育课程,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在假期里接受挫折教育,却始终找不到一家专业机构。建议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开设挫折教育课,从提高自理能力这样的小事入手。

5.2014年*省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网络募捐热”。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公益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联系方式,互联网的快捷广泛以及它的交互性,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个人网上募捐有利也有弊,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它的公信度和可信度会大打折扣。材料围绕个人网上募捐的利与弊展开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日益融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之中,从获取新闻、搜索资讯、收发邮件到游戏聊天、购物炒股、在线影院、网上课堂等,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各种网络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网络为载体和手段,现实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也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普遍存在。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很多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6.20*年*省直公务员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意思”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有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联系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还有人认为,对于资助者来说,来自被资助者的感谢无疑是一种鼓励。在现实世界,感恩是必要的,因为感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考试大收集整理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根据这种命题规律,我们可以断定,这一命题思路将继续指导2014年*省申论考试的命题工作。

(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省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年、2014年、2014年、2014年和2014年提供的材料字数都在3500字左右,到了20*年、20*年提供的材料字数远超过前几年,达到5000-6000字,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20*年达7800字以上,难度也大大地提高了。同时,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一些数字、图形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

下面看一下*省申论题目要求:

(一)概括部分

20*年*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省直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一题:

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2.争论的焦点何在?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10分)

(二)对策部分

20*年*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乡镇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二、三题:

给定资料显示:“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一些乡镇公共服务难尽如人意。”有人认为.这该政府管理;有人则认为这该由市场去完成。对此,你持何种态度?如果你作为驻村包点的乡镇干部,解决给定资料提出的“农技推广服务”问题.该如何去做?

要求:观点正确,计划周密,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满分25分)

给定资料反映:目前,一些村镇对文化的梗入不足,文化站逐年减少。即使尚存的文化站,也面临着发展困难的窘境,甚至出现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局面。针对这些问题,请你从一个基层干部的角度,就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要求:定位准确,对策合理,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字数不多于400字。(满分25分)

(三)分析部分

20*年*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乡镇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二)第一题:

给定资料介绍了湖北省在乡镇综合配考试大收集整理套改革中,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由“以钱养人”转向“以钱养事”的重大变革。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述“以钱养事”与“以钱齐人”的根本区别。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20分)

(四)论证部分

申论考试范文篇8

一、历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情分析

综合黑龙江省历年申论考试的情况,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申论考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申论考试的题材情况看出来: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材料的主题是北京奥运会经济问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材料的主题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类材料的主题是政府机关浪费的问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类材料的主题是与农民工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犯罪率高、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相关公共服务滞后等各方面。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类材料的主要问题是群租房问题,提出要规范房屋租赁市场。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类材料的主题是昆明市推行的小区道路改为城市公用道路政策,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陷入僵局。

可以看出这些题材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此考生应该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申论考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以近几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为例: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题目要求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是依据给定材料,比较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利弊,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国情,谈谈你自己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主张;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的要求是“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B)类的要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论述问题这三个步骤;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B)类的要求是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论述这三道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的要求是根据给定资料为其整理一份汇报提纲。

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其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背景资料的字数增多

2014年以前的申论资料字数保持在3300字左右,2014年申论资料字数增加到3500字左右,2014年申论资料字数则高达4000字以上,这两年申论资料字数大幅增加,这就要求考生要更加注重对概括理解能力的训练。具体参考数字如下所列: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33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35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背景资料的字数:47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背景资料的字数:40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背景资料的字数:100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背景资料的字数:6500字左右。

综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其阅读量越来越大,这说明对考生概括理解能力的要求在逐年提高

(四)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在不断改变

“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三道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道题,也可以是两道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可能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要求分析影响,也可能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近几年的申论题型变化可以参见以下表述:

年份

申论要求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2014年

根据给定资料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奥运经济对国家带来的影响。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分析合理,总字数200字左右。(40分)请以“2014年北京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对策分析”为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要求:有事实、有依据、有观点、有分析、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总字数1000字左右。(60分)

2014年

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出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20分)简析福州“净菜进城”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启示。限400字内。(30分)依据给定资料,比较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利弊,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国情,谈谈你自己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主张。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限1000字内。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顺畅。(50分)

2014年

(A)类

请用200以内的篇幅,对阅读资料内容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文字简明流畅。(20分)请用500字的篇幅,谈谈你对资料“5”中划线一段文字的理解。要求:准确,深刻,文字流畅。(30分)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分析和论证。要求:全面深刻,观点明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逻辑清晰,文字准确流畅。(50分)

2014年

(B)类

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对阅读资料内容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文字简明流畅。(50分)结合阅读资料,从维护外来工权益的角度,就“如何解决外来工面临的诸多困难、改善外来工就业生活环境”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论证。要求:既可以提出多种对策并逐项论证,也可以提出一种对策深入论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语言通畅,自拟标题,字数限1000字内。(50分)

2014年

(B)类

根据所给材料,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归纳上海普遍存在“群租”现象的原因。要求:归纳全面、语言简洁。(20分)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用300字以内的篇幅,简要提出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的措施。要求:所提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30分)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50分)

2014年

(A)类

昆明市“4·22”风波发生后,相关部门要将此情况向上级机关进行汇报,请你根据给定资料为其整理一份汇报提纲。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500字。(30分)昆明市“私改公”的推行举步维艰,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陷入僵局。假如你是昆明市交通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思路。要求:有理有析,令人信服,有可行性。分条作答,不超过500字。(30分)根据给定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语言流畅,1000字以内。(40分)

综上分析,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要求从形式上来看年年不同,但从总体上讲,其测查点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二、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一)涉及问题趋于“杂”、“中”

命题内容由最初的单一内容向复杂的综合内容转变。例如:2014年的申论内容相对单一,都是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通过材料本身就能较快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本质,但是从2014年开始,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就逐渐复杂化。

考生需注意的是易考的热点问题一般较为中性,没有太多争议,不涉及敏感问题。作为很严格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且表述比较准确。对于过于敏感的问题,一般不会涉及。

易考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但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申论的性质类似于古代的策论,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因此,申论的背景材料一定会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但为什么说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呢?因为,申论考试的题目也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讲,最热的问题考生通过种种途径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考生都能对该问题侃侃而谈,大家考得都不错,考生间的分数也就难以拉开,这就背离了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其次,社会上最热的问题一般都是争议较大而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公务员考试是规范的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种类型的。

(二)试题形式趋于灵活多样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是以“2014年北京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对策分析”为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是依据给定资料,比较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利弊,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国情,谈谈你自己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主张。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卷是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分析和论证。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卷则是从维护外来工权益的角度,就“如何解决外来工面临的诸多困难、改善外来工就业生活环境”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论证。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卷是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章。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是根据给定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问题。

(三)对总结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下面以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

2014年(A)类试题第一题要求:

申论考试范文篇9

申论考试中的阅读资料非常之重要,是完成申论作答的基础,给定资料是作答的基本依据,所有的题型、所有的答案都要从资料中引申得出,这是申论考试试题最本质的特点。因此,只要吃透材料、理清规律,就一定能得出所有的答案。基本围绕同一主题,是指这些文字材料或图表大体上都在阐述同一个问题,围绕一个中心,遵守一个边界,单条材料彼此之间具有或大或小的关联性。之所以说是“基本”、“大体上”,是因为,材料并不都能说明问题、表达中心思想,有的材料独立看有一定意义,放在全部材料的整体中却无关宏旨,与材料整体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给定资料的主题关系不大,甚至游离于中心之外,像是开市民会议从路边随意拉来的平头、中等个,有点相关性就都给堆在一起;但是材料与整体主题之间、材料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一定存在,所有材料大致不会逸出整体主题的边界。

申论考试中所给出资料可以归为三大类

一、理论性资料:理论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抽象概括,形式可以是知识、定理、规律,可以是原则、方法、概念、论断,也可以是言论、思想观点,其表现为论述性的语句。在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中具体表现为:

(1)引述经典——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引述定律——价值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商品之间等价交换。

(3)引述文章言论——光明日报载文:“不良的社会风气,负载着颠倒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既要坚持强大的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有机制和体制层面的得力措施,才能有效地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4)引述谈话言论——D部长: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

(5)引述法律条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6)介绍名词、定义——幸福感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7)介绍施政方针、政策——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飞跃。

二、事实性资料:事实性资料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述,是事实的陈述和实践的总结,形式可以是事例、典型、经验、做法、措施,也可以是数据、图表、文件、谈话,语言形式为叙述性的语句。表现为:

(1)列举事例——a、哈尔滨一男子驾驶跑车在居民区撞死一老人后,公然恐吓围观群众后逃逸,警方和死者家属在寻找目击者过程中,知情人皆不愿出面作证。b、根据军嫂的特殊情况,温化县启动法律援助机制,使案件得到了迅速处理。

(2)列举数字——2014年八大水系、运河和主要湖库17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有60.2%的断面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2.8%;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均在82.2%以上。

(3)列举问题的表现——a、2014年7月26日前后,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宣布统一调整方便面价格,最高提价幅度达到40%,平均提价幅度在20%。b、中央电视台又曝出新闻,所谓“抗菌认证”标志是由无认证资格的中国抗菌协会导演的假货。

(4)介绍经验——浙江率先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经济形式,率先对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等,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5)介绍典型做法和措施——a、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均有单独的证人保护法。b、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8月实行证人保护制度,这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尚属首创。c、温岭市泽国镇近年来一直在试行重大公共事务群众参与决策的“民主恳谈”制度,采取随机抽选的方式产生民意代表。

(6)介绍当事人的谈话或反应——a、温岭市领导谈了“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b、杏岭村村民吴惠光眼含热泪地说:“多亏了合作医疗,我才看得起病,多年没动过的腿现在能走了。”c、建德市李家镇曙光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们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免费体检,物理检查、胸透、心电图、B超……。

三、理论与事实混合型资料:在一条材料中理论与事实内容并存,同时或先后出现,用事实阐述理论,从事实推出理论。

(1)从理论到事实——a、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上为理论]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以上为事实]b、不以牺牲环境换政绩,既要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环境生态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以上为理论]浙江省自2014年10月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811”行动是浙江省以八大水系和11个重点监管区为重点的一项全省性的环境污染整治工程。[以上为事实]

(2)从事实到理论——a、召开了九次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开展了首届全国见义勇为十大英雄的评选活动,起草了《全国见义勇为者权益保障条例》(草案)。基金会共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人物2100余人,发放奖励抚恤金2050余万元。[以上为事实]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基金会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起到了促进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促进社会风气好转做出了贡献。[以上为理论]b、2014-2014年各年度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1%以内,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11.6万人,帮助163.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以上为事实]中国要提高福利水平,建设福利社会,并不是重走计划经济时期福利体制的老路,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新的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福利体制的创新。[以上为理论]

(3)从理论到事实再到理论——自由贸易区是比多边<考试&大收集^整理>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是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例外,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上为理论]近年来,自由贸易区在全球大量涌现,迄今有197个,其中82%是近12年缔结的。[以上为事实]……自由贸易区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我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下,如果置身局外或落于人后,我国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可能处于不利境地。[以上为理论]

(4)从事实到理论再到事实——上世纪后20年,浙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但近年来,一般的加工能力过剩,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加工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以上为事实]种种情况决定了科技和创新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以上为理论]2014年,浙江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05亿元,比2014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7%。[以上为事实]。

每一则资料都有它或多或少、或有或无的价值,这是根据它的自身属性,相对于申论问题的作答而言。材料价值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资料自身性质与作答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作答某题需要的材料,可判断为有价值;不能满足任何题目作答需要的,应判断为无价值;对有价值的资料,根据其对作答的作用大小,而判定其价值大小,作答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判断给定资料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依据资料的分类,衡量给定资料的价值、功能、作用,可将其分为依据性资料、参考性资料、干扰性资料三种。依据性和参考性资料都是对作答有价值的资料,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答案、答题思路和线索;干扰性资料是对作答没有价值和起反面作用、干扰答题思路的资料。依据性资料是作答时必须依据的资料,是作答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价值和地位高于参考性资料,特别是对概括、归纳等再现资料内容的题型,具有答案唯一来源的作用;参考性资料对于作答有一定的价值,经提炼后可以斟酌情况参照使用,不是非用不可,同时对于原因分析、提出对策类题型有较大的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干扰性资料在直观上与有价值的资料有表面的某种相似性,实质则与问题本身和作答要求均无关系,不能反映问题,也不提供作答思路和线索,而是分散作答者注意力、把作答思路引向歧途,混淆视听、增加作答的难度。

申论考试中的资料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出台的文件,通过网络或报刊杂志所反映的社会热点主要是揭露问题,分析原因,多是采用描述性的写法,传递给观众的多是直接的、感性的感受,主要是对问题的现象给予关注,至于应该怎样解决,怎样从那方面治理,则成为政府部门所要考虑的问题,党政机关出台的文件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而且多是针对社会热点提出的解决措施,所以申论的素材必然会有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出台的法定文件,如2014年第二部分就引用了2014年10月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的决定》这篇公文。

申论考试范文篇10

申论一词,取自古代汉语,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肯定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并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

二、申论考试的由来

我国的考试制度源远流长,"对策"即是其中之一。"对策"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方法,是西汉初年的产物。汉文帝十五年九月,"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正式颁布了这种选拔办法:诏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推荐"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让被荐者把自己的意见"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亲自打开,亲自考查他们的见解恰当不恰当,透彻不透彻。如确有辅佐之才,就可被朝廷录用。(见《汉书·晁错传》)由于当时没有纸,被荐者的意见都写在竹简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好几张竹简穿联起来的"简策",所以这种选拔方法又被称为"策试"。

文帝以后,这种方法有所发展,据《汉书》权威注家颜师古说,汉代实行的"策试"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对策",一种叫"射策"。"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属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人文辞定高下也。"(见《汉书·萧望之传》注)两种方式的区别,一是密封若干问题,抽签作答(射策);一是公开提问,当场应对(对策)。汉代有些大臣是通过"射策"选拔上来的,著名的如倪宽、萧望之等;有的是通过"对策"选拔上来的,名气最大的是董仲舒。而不论射策还是对策,都是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故"策试"也称"策问"或"对策"。

这类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列为一种文体,统称"对策"。于是"对策"不仅指一种考试选拔方法,也成为特定文体的名称。这种文体,后代亦称为"策对"、"策论"。作为一种文体,刘勰这样概括了它的特点:"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文心雕龙·议对》)译成现代汉语,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对策"要求所论的事理要反映出对政治的深刻理解,要紧密联系时下重要的事务;要考虑时代的发展,熔铸出合于当世的见解,而不是脱离时代的高谈阔论;要通权达变来挽救世俗的不良风气,而不是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辞要有气势,像吹得很远的劲风,像汤汤流淌的江河,但又毫不过分。(注:"三五",语出《史记·天官书》"为国者必贵三五"。旧注解释为: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故这里译为"考虑时代的发展")"申论"从"对策"中借鉴的,主要便是这两点。一是用什么来考查,要充分考虑用人的实际需要;二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大可不必拘泥于现成的文体。"申论"的提出,与这两点有一定关系。

三、申论考试的实质

尽管以前的写作知识中并没有"申论"这种文体名称,但"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并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却是公务员经常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对所属单位汇报的各种材料,要读懂弄清,要辨明主要问题之所在,要向有关方面说明申报,要能提出处理意见,还要对处理意见的可行性有所论证。比如,对调查研究得到的各种情况,要分析归纳,要抓准症结,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甚至还要能提出推进工作的完整方案。比如,要随时关注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要善于收集、筛选,要有驾驭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能透过复杂纷纭的现象抓住本质,要有预见,还要有善于谋划恰当的策略。这些,无疑都是公务员的经常性工作。中国公务网2014-7-222:54:09

人们常常把一项复杂的工作比喻为"做一篇大文章"。如果把上述公务员的经常性工作也称为"做文章",那么这些"文章"其实就具有"申论"的性质。只不过这不是坐下来"起、承、转、合",敷衍成篇,而是面对实际问题,反复"申"之"论"之的一项艰苦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出色,肯定是高水平的公务员。若给这样的工作过程冠以"申论"的名目,当然未必确切,但"申论"比一般性作文更贴近公务员的工作实际,是没有疑问的。公务员的工作,与各式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综合分析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能恰当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必须善于透彻、全面、清晰地说理,善于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否则是很难成为优秀公务员的。而"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查公务员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申论既有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考试中的作文形式。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

四、申论考试的特点

1、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考试,不可能与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场上,不可能召开调查会进行调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交给考生令其筛选。所以申论考试提供给考生的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很清楚,前后的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也并不分明--需要考生阅读材料时完成进一步的"梳理"。虽然这种材料已不是纯的"毛坯",但进一步的梳理、进一步的加工的工作,与公务员日常工作仍然是近似的。

2、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因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应当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