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0:47:46

生猪范文篇1

一、年三季度工作情况

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涉及面广,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为规范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办公室加强市场管理,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放心肉”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一至三季度全县共屠宰生猪183924头(其中汇康屠宰生猪157584头),检出病、死猪260头,无害化处理260头,检出无害化处理占定点屠宰量的比例是1.14‰,净化了全县猪肉市场。总之,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生猪屠宰办公室以全国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为契机,狠抓生猪屠宰基础工作和硬件设施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共建立了14家生猪定点屠宰场,为屠宰场建立了《值班制度》、《检疫检验制度》、《生猪进场登记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病死猪肉销毁无害化处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制度,配备了检疫员、检验员,对各屠宰场的检验员进行了培训和发证。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细化到人。检疫人员每天坚持24小时值班。定点屠宰场做到了有办公室、有制度、有明细台帐。

2、加大执法力度。稽查队伍一般情况下保证7-8人,在公安、动检、工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从生猪屠宰的源头抓起,严查两章两证是否齐全,严格打击市场上白板肉、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经营行为,同时,生猪屠宰办公室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稽查队队员的知识和业务学习,以保证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3、乡镇集贸市场整改成效显著。稽查队配合各乡镇政府,重点检查各集贸市场,对市场的猪肉产品进行检查,逐步规范市场,通过重点整顿工作,市场上的猪肉产品证章齐全,有效保证了猪肉食品的安全。

4、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换证工作。

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争取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宣传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提供经费保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抽调公安、动检等部门的人员,确保到位,同时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肉食品的鉴别、消费等常识,以取得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2、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当前,我县生猪定点屠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乡结合部私屠滥宰现象还时有发生,推进乡镇定点屠宰还有不少困难,超市和农贸市场购肉渠道还不尽规范。针对这些问题,下阶段,我们要做到边整治、边检查、边总结、边推广,努力做到不留空白和死角。要加快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执法,重点加大对城区、乡镇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领导,充实执法人员,为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创造必要条件。

生猪范文篇2

生猪养殖业政策由最初的引导型政策向引导和支持并重型,最终向全面支持型政策转变:财政政策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范围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支持环节越来越多,在产业增长阶段的支持效果明显,在产业的成熟阶段则不太明显;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等财政政策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尤其对规模化程度高、负债比高的养殖组织的影响更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投资和通货膨胀来影响产业政策支持、引导的效果,这两种政策之间的作用关系越来越紧密。

二、通货膨胀与猪肉价格上涨

客观地说,猪肉价格的飞速攀升把通胀的压力陆续传导到了鸡蛋、鱼和其他食品之上,由于肉价占到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一篮子权重的7%左右,再加上对其他食品的带动效应,确实带动了CPI指数的上涨。如下图表所示:

然而,单靠表面的相关性来得出猪肉上涨与通货膨胀互为因果的结论是不够谨慎的,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来解释通胀的形成的话,原因可能如下: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显然,我国连续5年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原因正是内需不足,下游产品供过于求,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理性判断:目前的通货膨胀并非由于需求过剩引起的。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如果是猪肉价格上涨引起了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胀给出的理由应该是:猪肉销售利润颇丰,在利益驱使下,养猪者扩大规模,招募新员工,提高工资,从而引发了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去年养猪者普遍亏损,不约而同减少了投入,可见通胀的缘由不在这里,猪又被暂时通告无罪。

那么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呢?——排除以后,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了它身上。在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看来,价格调整内在逻辑的链条是很清晰很完整的:一个快速增长多年的经济体,生产率持续上升,收入持续上涨,必然带来价格调整的内在压力。“通胀与升值,在我这一生中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他很早就如此预言,“不是今天缓慢上涨,就是积压在某天突然爆发。”工资的持续上涨是通胀的内因,由此看来,猪肉价格的上涨除了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以外,又加上了通胀的因素。猪肉涨价不过是通胀的一个信号。

从货币数量的观点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而菜篮子里的物品正是居民消费的必需品,价格弹性较小,因而几乎所有的菜篮子商品都同步上涨了。这意味着猪肉涨价部分是通胀所致。

三、构建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损失模型

货币从紧政策可以通过抑制通货膨胀和影响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水平改变生猪养殖业的供需状况。货币从紧政策通过提高银行储蓄利率,刺激消费者调整偏好结构,将部分消费需求转移到储蓄中,进而达到抑制生猪需求持续增加、减缓通货膨胀的目的。货币从紧政策可以通过影响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水平进而改变生猪供给状况。本文构建了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损失模型:

其中,t代表时间δt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利润损失率;k(t)代表利率变化后的生猪养殖组织利润系数;ηt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资产负债率;αt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资产收益率;βt代表生猪养殖组织的成本系数(成本或收益);rt代表货币从紧政策采取后的利率;rt-1代表货币从紧政策采取前的利率;bt代表政府补贴系数:jt代表银行交易成本系数。

上述模型表明:不同类型的生猪养殖组织受货币从紧政策影响的利润损失率不同。对于规模化、专业化养殖组织而言,资产结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货币从紧政策将造成其资金成本上升、投资收益水平下降,投资扩张规模的动力不足;对于众多普通散户养殖而言,因其多以自有资金为主,受货币从紧政策的影响反而相对较小。

四、针对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的生猪养殖业发展对策

1.增加生猪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加大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培训提高养猪主体的饲喂、管理等相关技术水平,适度降低我国养猪业的平均生产周期。进一步完善基层疫病防控体系,降低疫病风险;建立和完善生猪养殖业保险体系,降低养猪主体的疫病损失,保护养猪业的经验资本。进一步完善生猪养殖业信息体系,提高产业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充分性,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生产的指导作用。大力扶持适度规模化生猪养殖和生猪养殖合作组织的发展,降低生猪价格波动对生猪供给总量波动的过度影响。扶持能力较强、发展意愿强烈的生猪工贸企业进行跨区域发展,适度提高生猪工贸产业的集中度。

2.抑制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对策

就短期而言,在生猪和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贸易、猪肉经销和加工环节主体哄抬物价行为的控制,避免价格虚增给消费者带来不合理的消费支出。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国外建立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种植基地,提高饲料供给能力,降低饲料价格。有效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场布局,降低产业链环节之间的物流成本,同时充分利用饲料原料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降低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幅度。建立基于产业链各环节产品质量和技术关系的价格传导关系,正确估计各环节之间的价值分配,提高各环节主体价决策的理性程度,进而提高主体供给决策的敏捷性,有效避免环节物价哄抬和暴利。

3.从猪肉价格上涨透视政府宏观调控的缺失

在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是不到位的。对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从这轮猪肉价格上涨事件中得到启示,做好相关工作,以保护养殖户和城市困难群众等各个群体的利益。

首先,生猪市场的周期性非常强,价格波动剧烈。养殖户的行为一方面是对现有市场价格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养殖户没有充足的知识和信息来分析猪肉价格的走势。从政府角度来看,则是由于国家对生猪市场的宏观调控缺失,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生猪生产和价格数据采集不完整,且没有及时对养殖户进行有效的指导。其次,导致猪肉供给过少的原因之一是猪瘟的出现,而不管是散户还是养殖专业户,对猪瘟的抗风险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风险过高而收益不足,他们会选择退出市场。因此,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规避风险,当地政府要加强服务意识,做好防疫工作。再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导致了城市居民工资的普遍上涨,却无法惠及没有工资的农民。要提高农民养猪积极性,必须让其有利可图,政府在关注城市困难群众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农民的利益。出台的政策应对农民这一群体有所倾斜。最后,玉米价格的上涨是摊薄养殖户利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玉米进口国的优势,鼓励多种植饲料玉米,严格审查玉米的深加工、出口项目,取消玉米的出口退税优惠,从而保证饲料的平价和足量供应。

五、结论

货币从紧政策对农业、能源、环保、医疗健康、节能减排、公共事业等民生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金融、贸易、房地产等产业的负面影响巨大。就生猪养殖业而言,可以

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抑制生猪价格上升为抑制通货膨胀做贡献;通过在政策金融支持、担保、保险和财政贴息方面采用相应的财政、产业政策,把货币从紧政策的不利影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卢凤君彭涛刘晴: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J].今日畜牧兽医,2007

[2]吴娥霞胡俊:猪肉市场涨价现象透视[D].文化/社会,2008

[3]王长梅连文生:2007年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J].畜牧市场,2007(11)

[4]张家峥王大民徐淑华:养殖业市场低迷原因及对策[J].农村新技术,2007(3)

[5]宗禾:货币从紧意味着什么?[J].商界,2008,(1):24~25

生猪范文篇3

关键词: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生猪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呈现逐渐提升逐渐扩大的态势,但受到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威胁,养殖户发展生猪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控像非洲猪瘟这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保障生猪养殖安全,就需要应用妥善且合理的养殖管理技术,保证养殖户的养殖预期,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现阶段在传统养殖模式之下,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养殖密度较大,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如果没有做好妥善有效的养殖管理工作,势必会加重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再加上现阶段很多传染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流行特点,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养殖户不断总结养殖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方案,有效推动一个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养殖管理期间应该时刻注重营养状况,要确保猪群不肥不瘦,避免膘情过大,降低性欲,造成精子质量下降,另外还应该确保整个养殖环境清洁健康,每天对猪体表进行一次刷式处理,保证猪群每天的运动时间在2h以上。种公猪单独养殖,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种公猪养殖管理过程中常用的饲料主要包括了粗饲料、青饲料和精饲料,饲料搭配要科学合理,在配种旺盛季节应该在饲料当中添加豆类、鸡蛋等多种蛋白质,提高精子品质。

1.2空怀母猪的养殖管理

空白阶段要保证猪群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发情,消除环境当中的诸多不良因素,做到及时发情,及时配送,提高母猪的受害率。配种之前母猪的膘情应该控制在6成~7成[1],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对于身体过于消瘦的繁殖母猪在配种前20d~30d应该进行短期优饲,保证其体况快速恢复。

1.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应该生长发育健康,精神状态良好,不存在传染性疾病,并且没有存在任何遗传类的疾病。后备母猪的体型外貌应该符合该品种的特征,拥有良好的生殖器官,乳头分布平均。在初次配种之前要确保后备母猪达到体成熟标准,否则在妊娠阶段很容易出现难产或者流产。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在发情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认真细致的发情鉴定工作,结合发情情况确定最佳的配种日期,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减少自然交配所造成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配种18d~20d和39d~45d,对母猪进行一次全面的妊娠检查,及时发现没有成功妊娠的母猪或者返青的母猪。配种阶段为了减少环境应激,不能够鞭打追赶母猪。进入妊娠阶段之后,应该根据母猪妊娠阶段的不同科学搭配饲料,科学养殖管理。妊娠第1个月应该以恢复体况为主,重点要保证营养供给,确保母猪充分休息,减少运动,避免胚胎流产或者被自己吸收。在妊娠前期应该保证母猪后期肢体干净,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处于流产阶段的母猪。妊娠一个月之后,由于胚胎逐渐稳定,要确保母猪每天有2h~3h的运动时间,增强体质,并接受充足的光照。进入妊娠中,后期应该严格控制运动量,在产前5d~7d停止运动,并将猪群转移到产房当中等待生产[2]。母猪在妊娠阶段一定要注重做好各类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减少环境应激刺激,注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猪体表健康,避免因机械造成流产。母猪在产前一周对产房进行有效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准备好各种接产用品,并保证红外线灯能够正常运转,提前提升产房温度。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难产,应该及时进行人工助产。在人工助产时一定要小心仔细避免粗暴对待,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工作,预防仔猪消化道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母猪生产之后要做好圈舍的温度调控工作。分娩后的前3d不能够投喂精饲料,可以向猪群投喂添加了麸皮的饮用水或者添加了益母草的饮用水,它能够加速产道当中的恶露和各种脓性分泌物排出,预防生殖系统疾病。并在产后3d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满足猪群的哺乳所需。

3仔猪的养殖管理

3.1哺乳仔猪的养殖管理

繁殖母猪进入临产阶段后,一定要做好人工接产工作,防止仔猪被压死、冻死或者繁殖母猪难产死亡,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出生24h之后及时将仔猪的犬牙和尾巴剪除,并做好伤口的消毒工作,防止咬伤。仔猪出生0.5h之后,应该引导仔猪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并固定乳头,确保仔猪能够从初乳当中获得充足的免疫抗体和镁盐,加速胎粪的排出。仔猪吃奶阶段往往会存在争夺乳头的现象,为了确保整个仔猪生长健壮,应该在仔猪出生2d~3d之后,人工辅助采取扶弱抑强的办法,让仔猪吮吸固定的乳头,尽量将生长较弱的仔猪安排在前几对乳头当中。冬春季节是仔猪出生的高峰期,这个时期外界温度较低,气候寒冷,仔猪出生之后如果没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很容易被冻死或者被母猪压死,所以要加强养殖管理,做好产房的防寒保暖。哺乳阶段应该重点做好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针对性防控,出生3d和出生7d应该做好补铁工作,并注射适量的亚细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另外仔猪出生7d之后,应该引导其采食哺乳阶段的饲料,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饲料的添加量,对仔猪的胃产道消化功能做出有效的锻炼,确保断奶之后能够快速过渡到断奶阶段的饲料。

3.2断奶仔猪的养殖管理

母猪泌乳量在分娩21d之后达到高峰期,随后乳汁量和营养价值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这个阶段仔猪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所以在整个哺乳阶段,应该促使仔猪尽早采食,尽可能多地让猪群采食哺乳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并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容易消化。当仔猪生长到35日龄最迟不能够超过45日龄,体重达到4kg~5kg之后进行有效的断奶[3]。断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并在断奶结束之后,在原有的圈舍当中继续养殖一周,让猪群逐渐适应新的断奶环境,然后逐渐过渡到断奶阶段的饲料配方。仔猪断奶之后常常会感到口渴,因此应该向其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冬春季节将饮用水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上,同时应该确保圈舍清洁健康温度适宜,满足猪群的生长发育所需。度过断奶阶段之后,按照猪群的利用目标,及时进行育肥养殖或者留作种用。

4加强养殖环境调控

整个猪群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养殖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养殖环境主要包括了圈舍当中的空气质量、地面的清洁程度,以及猪舍的温度和湿度。养殖环境当中的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和空气当中的病原微生物,都可以影响到生猪的健康生长,加速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所以在养殖场建造过程中,应该从选址角度入手,做到科学合理的选址,这是搞好健康生猪养殖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工作法规的相关要求,附近不要有同类的养殖场,尽量远离主要交通干道、居民区和学校、医院以及各种污染场所。要保证圈舍空气新鲜、猪舍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合理的通风量,推广应用漏缝地板养殖管理模式,生猪每天产生的粪便,通过漏缝直接散落到粪污收集沟当中,然后集中对粪污进行处理,保证圈舍干燥整洁,这是控制圈舍空气质量的基本前提。另外在生猪养殖期间,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到猪的饲料消化和增重。湿度过大,圈舍潮湿有利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增加猪群感染疾病的概率。另外湿度过大、温度较高,还会影响到猪群的散热,使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夏季极容易引发热应激刺激。一般情况下猪舍的温度控制在11℃~23℃,相对湿度保持在50%~80%。猪舍内的温度偏高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进行通风降温,缓解猪舍当中的高温湿气,同时做好动物疫病防控,避免这个阶段疫情传播流行。

5严把投入品使用关

这里所说的投入品主要包括了满足生猪生长发育疾病防控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包括了饲料、水源、疾病防控的各种药品,猪群是否能够健康生长与这些投入品的使用合理性密切相关。首先,应该从饲料选择角度入手,使用优质合理的饲料,不仅能够满足生猪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粪便尿液当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和氮磷元素的排出,降低硫化氢、氨气和粪臭素等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养殖业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压力。与传统生猪养殖相比,健康养殖的生猪饲料除了要满足日常的营养物质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原料的针对性检查和监控,禁止向猪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更不能向猪群投喂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饲料,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饲料配方。同时还应该确保饮用水清洁健康,不同季节给予不同温度的饮用水,满足猪群生长发育所需。进行猪场保健处理过程中应该选择各种免疫增强剂,调节胃肠道菌群的各种有益产品,杜绝不科学的使用广谱抗生素,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引发耐药性。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障生猪养殖产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猪群的针对性养殖管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猪群的生长发育特征,做到科学养成科学管理。同时,还应该从调控环境、加强疫病防控等角度入手,严格落实每年春秋两季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种制度,做好病死猪的妥善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有效调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严格执行掩埋和空间消毒消杀方案,定期对猪群活动空间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降低环境当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切实提升整个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进一步带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晶晶.生猪标准化饲养技术推广措施及成效[J].养殖与饲料,2010(3):43-45.

[2]胡辉忠.浅谈中小猪场的全进全出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1):51.

生猪范文篇4

一、实施原则

在市人民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生猪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负总责,统筹辖区内生猪及肉品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相关工作,组织经贸、农业、工商、卫生、税务等部门和食品公司及其定点屠宰厂(场),按各自职能分工协同实施本方案。

二、主要措施

(一)保障生猪供应和质量安全

1.建立定点供莞生猪基地。市农业、经贸部门与市外生猪产区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农业部门合作,选择规模化、集约化、能提供优质安全生猪的大型养殖基地或养猪合作社(协会),作为专供我市的生猪“定点供莞基地”(简称基地)。基地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互利双赢”原则,由产地县以上农业部门向我市农业、经贸部门提出申请,我市农业部门会同经贸部门对产地生猪生产规模、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综合考评,确认其能按照我市相关要求提供优质安全生猪后,由我市农业部门与生猪产地农业部门或商品流通管理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产地农业部门或商品流通管理部门对当地申请供莞基地的生产规模、防疫用药等方面进行审查,把符合条件的基地向我市推荐,由我市经贸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和认定。具备资格的基地在我市经贸、农业部门备案,由两部门联合向全市公布信息指引。

2.定点供莞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养殖规模

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或年出栏生猪30000头以上的养猪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协会)须由若干个会员(小规模养殖户)组成,有章程,已办理合法登记手续;协会统一向会员提供猪苗、饲料及防疫等服务;协会与会员签订保障生猪质量安全协议书。

(2)生产环境

养猪场远离市区,周围无工厂等污染;生猪饮用水为地下水或自来水,无水质污染;猪舍干燥、透风,布局合理,设施齐备。

(3)动物防疫

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监督;近两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及违法违规事件;依法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计划免疫、免疫标识、卫生消毒、疫情报告等制度健全,防疫记录齐全;疫病预防措施得力,免疫程序合理,抗体监测合格。

(4)饲料及兽药使用规范

饲料原料在保质期内,无发酵、霉变、异味,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含量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依法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所使用的饲料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按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严格遵守停药期规定,用药记录准确、齐全;不使用人用药、原料药,不使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成份的物质。

(5)疫病抗体监测及药物残留检测

口蹄疫抗体合格率60%以上;猪瘟等动物疫病抗体合格率达标;不得含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氯霉素等;磺胺类、四环素等不得超过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最高限量。

3.实施“产销联检”制度。基地经认定后要建立健全防疫、用药制度,由产地农业部门负责对其生猪实施强制免疫、佩戴免疫耳标,规范生产者使用饲料及其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生猪出栏前实施产地检疫和药物残留抽检等监管。我市农业部门不定期到基地抽查免疫档案以及用药记录,抽检生猪免疫抗体水平及药物残留情况。

4.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基地存栏或供应给我市的生猪如发现有兽药残留检测超标等情况,立即取消其供莞基地资格;在任何环节发现含有“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或发现使用人用药、原料药等,除取消其供莞资格外,我市还将通报产地,由产地农业部门依法从严查处。

基地主要分布在我省及湖南、河南、广西等地,也可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进行调整。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业和批发商要把生猪产区的养殖信息、市场行情及时反馈给市经贸、农业部门,提请认定新的基地,促进基地不断扩大和更新。

5.建立生猪“绿色通道”。基地生猪出栏时由产地农业部门对其实施产地检疫和药物残留抽检,检疫和药物残留检测合格后由产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佩戴免疫耳标,并在检疫合格证明上加贴供莞专用标识。凡携带“两证一标”的基地生猪在我市交易及屠宰环节享有少检或免检的“绿色通道”便利。

6.逐步从基地采购生猪。各镇(街道)从事生猪经营的企业或批发商按我市经贸、农业部门指引,从基地收购、调入生猪。市经贸、农业部门2007年7月份前要在生猪产区建立年可上市800万头以上(即相当于我市年需生猪量两倍以上)的定点供莞生猪基地,争取2007年年底前,入莞生猪原则上从基地采购。在过渡期间,企业如从基地以外的养殖场采购生猪,应将养殖场资料报市经贸、农业部门备案;农业部门将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非基地调入生猪检疫、检测力度,对两证不齐全或药物残留检测不合格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处理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二)规范生猪流通经营秩序

1.各镇(街道)食品公司及其定点屠宰厂(场)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领导下,在本辖区内开展生猪经营、调剂生猪供求余缺,保障市场生猪供应。市经贸部门会同市肉食协会随时掌握全市生猪供求情况,建立和完善调控全市生猪供需的应急机制。

2.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依照市农业、经贸部门公布的基地目录指引,组织食品公司及其定点屠宰厂(场)选择相应基地从事生猪经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备资质的批发商从事生猪经营。

3.生猪批发商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市范围内从事生猪经营业务。从事生猪经营的企业或批发商必须申领《动物防疫合格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在经营中应遵守如下行为准则:

(1)每年必须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保障生猪安全稳定供应责任书》,自觉接受经贸、农业、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时间、按质量完成镇(街道)经贸办下达的生猪供应任务,诚信、依规、守法经营。

(2)按照经贸、农业部门公布的基地目录指引,自觉从定点供莞基地调进生猪;不调进病猪、死猪、检疫或抗体监测不合格以及含有“瘦肉精”等禁用药或兽药残留超标的生猪。

(3)依法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监督和药物残留检测,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不合格生猪的处理决定,承担处理费用。

各生猪批发商应在所在镇(街道)经贸部门备案并按时报送经营情况报表等资料,镇(街道)经贸部门将根据其经营守法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工商部门年审的参考。生猪批发商采购的生猪每检出一次含有“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整顿一个月,整顿期间不得在定点屠宰场批发生猪,且载入不良记录;所采购的生猪年内累计检出“瘦肉精”三次则予以黄牌警告,并再整顿三个月;四次以上取消其经营生猪的资格。

4.为防止出现新的环境污染,所有生猪交易业务必须在各食品公司及其定点屠宰厂(场)已配备的生猪经营场所内进行,实现有效监控。各镇(街道)以食品公司及其定点屠宰厂(场)已配备的生猪经营场所为基础,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质量技术标准规定的动物防疫、检疫等条件进行整改和完善,但不得擅自扩大或重复设立生猪经营场所。

(三)建立生猪储备制度

为应对因突发事件而使生猪供应脱节等情况,我市建立生猪储备制度。以定点供莞基地为基础,由市经贸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我市生猪来源、供求情况,依照安全、节约、有效原则,制定生猪储备计划(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三、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一)对本镇(街道)生猪安全稳定供应工作负总责,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本镇(街道)生猪安全稳定供应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经贸、农业的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保障生猪安全稳定供应工作责任制,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明确经贸、农业、工商等部门以及定点屠宰厂(场)、生猪批发商、农贸市场、超市等责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及肉食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健全镇(街道)级生猪及肉食品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生猪批发、屠宰、检疫、检测、肉品销售及安全监管等工作。

(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辖区的实施细则,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定点屠宰厂(场)实施。

(五)安排落实生猪储备、防疫检疫、兽药残留检测、打击私宰、肉品监管等工作所必需的经费。

(六)与辖区内从事生猪经营的批发商签订《保障生猪安全稳定供应责任书》,对生猪批发和肉品经营实施有效监管。

(七)督促农贸市场肉贩和超市、工厂、酒楼、集体饭堂等单位采购来自定点屠宰场、检疫检测合格的肉品,确保肉食安全。

(八)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等影响生猪和猪肉供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排查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生猪范文篇5

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年以来。经稽查队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年三季度工作情况

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涉及面广。为规范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办公室加强市场管理,严格执法顺序,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放心肉”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一至三季度全县共屠宰生猪183924头(其中汇康屠宰生猪157584头)检出病、死猪260头,无害化处置260头,检出无害化处置占定点屠宰量的比例是1.14‰,净化了全县猪肉市场。总之,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狠抓生猪屠宰基础工作和硬件设施建设,1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生猪屠宰办公室以全国猪肉产品质量平安检查为契机。全县范围内共建立了14家生猪定点屠宰场,为屠宰场建立了值班制度》检疫检验制度》生猪进场登记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病死猪肉销毁无害化处置制度》平安生产制度》等制度,配备了检疫员、检验员,对各屠宰场的检验员进行了培训和发证。各项管理工作均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细化到人。检疫人员每天坚持24小时值班。定点屠宰场做到有办公室、有制度、有明细台帐。

公安、动检、工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2加大执法力度。稽查队伍一般情况下保证7-8人。从生猪屠宰的源头抓起,严查两章两证是否齐全,严格打击市场上白板肉、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经营行为,同时,生猪屠宰办公室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稽查队队员的知识和业务学习,以保证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重点检查各集贸市场,3乡镇集贸市场整改效果显著。稽查队配合各乡镇政府。对市场的猪肉产品进行检查,逐步规范市场,通过重点整顿工作,市场上的猪肉产品证章齐全,有效保证了猪肉食品的平安。

4做好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换证工作。

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的宣传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1争取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供经费保证,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抽调公安、动检等部门的人员,确保到位,同时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肉食品的鉴别、消费等常识,以取得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生猪范文篇6

1谷氨酰胺二肽合成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知的二肽及多肽合成方法主要有四类:生物酶法、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反应法和多肽固相合成法。

1.1生物酶法生物酶法是指通过一些具有生物活性和专一性的分解酶(天然或化工合成)水解目标大分子蛋白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或通过氨基酸合成酶进行氨基酸的组装与成肽(林军,2009;黄惟德,1985)。其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但存在酶解效率不高.产物活性较低的问题。此外,分解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片段从两个氨基酸到十几个氨基酸不等.得到的产品中副产物居多,目标产物纯度较差.后续分离提纯过程繁琐,导致总体产率偏低(马海乐等,2010;徐力等,2004)。

1.2微生物发酵法发酵法是指利用特定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廉价原料转变为目标多肽的方法,其特点是发酵使用的细菌或酵母易于培养,原料获取方便,条件容易控制(汤亚杰等,2007;陈坚等,2004)。但酵母细胞中目标活性肽含量较低,酵母用量大,收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理论上仅为一种多肽生产方式,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小剂量合成。

1.3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对氨基酸前期处理,然后进行肽键缩合的合成方法,是目前二肽及多肽小分子的研究热点,其应用前景最为广阔。这是因为化学合成法反应机理和操作方法多样,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迅速、彻底,而且各个步骤产率高,产品专一性较好,具备工业化生产的理论条件。但氨基酸在中性条件下是以分子内的两性离子形式(+H,NCH(R)COO一)存在,氨基酸之间直接缩合成酰胺键的反应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进行:而且氨基酸肽酯反应无定向性,产物易发生消旋,若反应物侧链官能团处理不当,易引入副产物(杨梅林,2006)。此外,一些试剂,如催化剂、保护基团试剂等毒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化学合成步骤较多,因此整体产率不高,且生产成本高,制约了该方法的广泛使用。目前国内外已有的谷氨酰胺二肽化学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3.1活化酯法活化酯法合成多肽是目前为止一种较为常用的合成方法,通过氨基保护、羧基活化、肽键缩合、去除保护基团,最终得到目标产物(Kato和Kurauchi,1999)。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使1位酰胺基在反应中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水解;缩合产物可以分离得到纯品;氢解后杂质较少,易于用重结晶法分离纯化:原料工业来源充足。但总体反应步骤较多,且反应中要用到一些价格较高的原料导致成本增大。因此,若将该工艺路线进行改进和优化.将会成为一种理想的制备谷氨酰胺二肽的方法。

1.3.2酰氯法谷氨酰胺直接与0【一氯代酰氯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酰胺键。然后进行氨解得到最终产物,最后分离提纯即可得到目标产品。此法巧妙利用活性较大的酰氯与氨基酸中氨基进行反应,生成酰胺键,具有反应温和,合成路线短,收率高的优点.但常用的2一D一氯丙酰氯价格昂贵.氨解过程中可能发生消旋,得到消旋产物,难以分离。一种改进方式是原料采用谷氨酸,先在酸性条件下与醇形成谷氨酸脂,然后在pH=8左右与酰氯反应,最后进行氨解,得到谷氨酰胺二肽。此法的优点:一是避免了以往反应中1一酰胺的水解,二是选用廉价的谷氨酸。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金辉,2003)。

1.3.3酸酐法酸酐中羰基作为活性亲电中心,可以与带孤对电子的氨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肽键,得到二肽。目前已有的酸酐法是N一羧基内酸酐(NCA)法和混合酸酐法(Stehle等,1982)。区别在于前者通过甘氨酸或丙氨酸与光气二氯化碳环合生成N一羧基内酸酐:而后者是氨基酸与酯制的直链状酸酐。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速度快,收率高,但是中间体N一羧基内酸酐不稳定,以及混合酸酐有两个羰基活性中心.若不采取对应措施易发生同等加成反应,得到难以分离的副产物,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1.3.4保护1一酰胺法大多研究认为,谷氨酰胺作为肠外营养物质不宜直接被机体吸收利用,主要原因是谷氨酰胺本身的水溶液稳定性差,自身的酰胺键易发生水解,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环化产物一焦谷氨酸(李幼生和黎介寿,2002)。Yasutsugu(1992)研究表明,使用咕吨氢醇将其保护起来再进行酯化缩合反应,避免了^y酰胺基团的水解。这种方法可以避免L一谷氨酰胺的^y一酰胺水解,但是无疑增加了操作步骤.而且咕吨氢醇价格昂贵,使得该方法仅理论可行。

1.4固相合成法固相是指多肽合成中的载体是固相,一般以不溶性的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其他氨基酸原料在载体上进行多肽缩合。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作为不溶性的固相载体,首先将一个氨基被封闭基团X保护的氨基酸共价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脱掉氨基的保护基,这样第一个氨基酸就与固相载体相连接。然后氨基被封闭的第二个氨基酸的羧基通过N,N’一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活化,羧基被DCC活化的第二个氨基酸再与已接在固相载体上的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形成肽键,这样在固相载体上就生成了一个带有保护基的二肽。重复上述肽键形成反应.使肽链从C端向N端生长,直至达到所需要的肽链长度。最后脱去保护基X.用HF水解肽链和固相载体之间的酯键.就得到了合成好的肽。固相合成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最初的反应物和产物都是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因此可以在一个反应容器中进行所有的反应.便于自动化操作。加入过量的反应物可以获得高产率的产物,同时产物很容易分离。但是固相合成法对于载体条件要求苛刻.合成过程中伴随缩合位点。产物异构,原料间缩合等问题的发生.产物中存在数量较为可观的副产物,而且整体反应速度慢。

2谷氨酰胺二肽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2.1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断奶仔猪,尤其是早期断奶仔猪,由于从采食母乳过渡到固体饲料.易造成仔猪断奶后采食量降低而导致营养不足.并且因饲料中抗原物质引起仔猪肠道过敏反应,导致仔猪出现生长迟缓、腹泻、免疫力下降等为主要特征的“早期断奶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甘谷二肽.能明显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采食量、日增重,表明甘谷二肽有增强仔猪免疫力,促进仔猪生长的作用(黄冠庆等,2003)。此外,由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在仔猪体内分解而生成的谷氨酰胺作为细胞供能物质和氮源,能促进仔猪肠道细胞的修复、器官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仔猪生长。

2.2在妊娠和哺乳期母猪上的应用活性二肽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通过二肽与一些动物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或者重要的金属元素进行螯合,得到营养价值更高的氨基酸螯合物类产品。尽管螯合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金属离子与二肽螯合,形成稳定的电中性化合物,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浆,进而被吸收:二是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利用氨基酸和小肽吸收机制,通过小肠刷状缘,以氨基酸和肽类形式被吸收,这种方式使得金属元素吸收和循环进入机体的效率更高。杨玲媛和陈永丰(2011)研究表明,在妊娠和哺乳期母猪日粮中添加适量氨基酸螯合铁可有效减少死胎。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初生仔猪含铁量,并能预防仔猪贫血和提高仔猪存活率。

生猪范文篇7

今年7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能繁母猪补贴,启动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给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建立健全生猪疫病防控体系等。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养猪业的积极性,生猪生产正在逐步恢复,生猪存栏上升,母猪补栏增加,规模养猪发展加快,猪肉市场货源充足。

但是,目前生猪生产仍存在生产成本较高、养殖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养殖户贷款难、防疫任务艰巨、环保压力大等问题,少数地区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不到位,扶持资金使用不透明、不合规,对生猪生产的恢复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近一段时期特别是10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出现反弹回升并持续高位运行,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支持力度

抓好能繁母猪生产是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稳定现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在本年度对养殖户(场)饲养的能繁母猪每头补贴50元的基础上,下一年度(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

二、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

坚持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保险政策和办法。现阶段要保持政策稳定,对母猪保险实行单独核算,保额、保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暂不调整。各有关保险公司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将财政配套保险补助资金落实到位。

三、继续扶持生猪规模养殖

规模养殖是生猪生产发展的趋势。200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5亿元资金扶持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的安排要考虑发展生猪生产的因素,在资金分配上向生猪养殖重点地区倾斜。

四、继续实行生猪良种补贴政策

200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开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种猪精液给予补贴,推进生猪品种改良。农业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补贴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继续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

2008年,国家继续实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办法,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确保把资金管好用好,切实发挥奖励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六、切实抓好生猪防疫工作

继续抓好生猪强制免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安排好疫苗的生产、调拨和供应,满足防疫需要。进一步完善生猪防疫扑杀政策。为解决母猪因疫病扑杀与意外死亡补偿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对已投保的能繁母猪,因发生疫病需要扑杀的,除由财政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外,与保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由保险公司予以赔付。各地要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七、严格控制饲料价格上涨

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中央储备玉米对销区的调运和拍卖工作,控制饲料价格上涨,降低生猪生产成本。

八、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要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支农信贷的有效方式。

九、继续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

各地区要进一步明确促进规模化养殖用地的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发展规模化养殖用地需要,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十、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工作

各地区要加强猪肉等“菜篮子”商品的货源组织、采购和投放工作,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切实保障主要副食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尤其要做好2008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猪肉供应工作。猪肉主销区省、直辖市及沿海大中城市要继续做好地方储备的充实工作。进一步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完善储备调节功能。工商、质检、物价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猪肉市场监管的各项制度措施,严厉查处各类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注水肉、病死肉等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加强猪肉产销区衔接工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生猪运输成本。

十一、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失业保险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和给予高校学生食堂补贴等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当地物价变动情况,再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保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十二、建立健全生猪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和信息报送与机制

抓紧研究建立生猪生产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部门信息沟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权威、准确、反应迅速的信息报送与机制,及时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

生猪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规范生猪屠宰经营行为,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商务部负责全国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完善屠宰行业标准体系,指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条国家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鼓励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广质量控制体系认证。

第四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在生猪屠宰管理和屠宰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国家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成立专业化行业协会、学会,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二章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

第六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应符合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

第七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应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一)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一)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二)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设有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其建筑和布局,应符合《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的规定。生猪屠宰设备和运输工具应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三)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三)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屠宰技术人员。屠宰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健康证明。

(四)依照《条例》第八条第(四)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经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五)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配备符合屠宰工艺和《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要求的检验设备,备有适用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品。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达到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和噪声等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的要求。

(六)依照《条例》第八条第(六)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配备符合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七)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七)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八条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技术资料、说明文件。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设置规划,组织商务主管部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就申请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否符合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书面征求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意见。不符合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的,不得予以批准。

申请人获得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做出的同意的书面决定后,方可开工建设屠宰厂(场)。

第九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成竣工后,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符合《条例》规定的,颁发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申请人应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标志牌发放情况及时报送上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在政府网站定期公布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名单。

第三章屠宰与检验

第十一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生猪进厂(场)检查登记制度。进厂(场)屠宰的生猪,应当持有生猪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第十二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严格的生猪屠宰和肉品检验管理制度,并在屠宰车间显著位置明示生猪屠宰操作工艺流程图和肉品品质检验工序位置图。

第十三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宰前停食静养不少于12小时,实施淋浴、致昏、放血、脱毛或者剥皮、开膛净腔(整理副产品)、劈半、整修等基本工艺流程。

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实施人道屠宰。

第十四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肉品品质检验包括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有害物质、有害腺体、白肌肉(PSE肉)或黑干肉(DFD肉)、种猪及晚阉猪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第十五条肉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生猪屠宰同步进行。同步检验应当设置同步检验装置或者采用头、胴体与内脏统一编号对照方法进行。

肉品品质检验的具体部位和方法,按照《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和其他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猪胴体,应当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并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场);检验合格的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品)应当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第十七条对检出的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八条国家对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水平,并经考核合格。

第四章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如实记录活猪进厂(场)时间、数量、产地、供货者、屠宰与检验信息及出厂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第二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生产的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对召回的产品应当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该产品再次流入市场。

第二十一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国家《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及时报送屠宰、销售等相关信息。

第二十二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专用运载工具,并符合保证产品运输需要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生猪和生猪产品应使用不同的运载工具运输;运送片猪肉,应使用防尘或者设有吊挂设施的专用车辆,不得敞运。

第二十三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所有权或经营权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歇业、停业超过30天的,应当提前10天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超过180天的,商务主管部门应报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对定点屠宰厂(场)是否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不再具备《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条例》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第二十四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种猪和晚阉猪,应当在胴体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上标明相关信息。

第五章证、章、标志牌管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所称的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包括:

(一)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等级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等级证书、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等级标识;

(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四)无害化处理印章;

(五)商务部规定设置的其他证、章、标志牌;

第二十六条商务部统一规定证、章、标志牌的编码规则、格式和制作要求,建立全国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管理数据库。

第二十七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证、章和标志牌的管理工作,按照商务部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进行统一编码;负责统一制作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害化处理印章。

第二十八条市、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证、章和标志牌的使用;颁发本行政区域内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害化处理印章。

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制作、管理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猪屠宰证、章和标志牌管理制度,依据各自职责,严格制作、保管、发放程序。

第三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本企业生猪定点屠宰证、章、标志牌的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

第三十二条发放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收取工本费。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屠宰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生猪屠宰管理情况,争取当地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执法等所需经费,确保生猪屠宰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发生大规模私屠滥宰、注水、暴力抗法等重大问题时,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本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第三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对生猪屠宰活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违反《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和要求的私屠滥宰、注水、加工病害肉等违法活动。

第三十七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十三条、十四条、十五条、十六条、十九条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未建立并实施生猪屠宰、检验、质量追溯等制度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未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

(二)运输肉品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第四十一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要求及时报送屠宰、销售等相关信息的;

(二)所有权或经营权发生变更未及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者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证、章、标志牌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依照《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为保证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生猪产品供应,确需设置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照《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具体管理办法。

依照《条例》设置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地区,不得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生产的生猪产品,仅限供应本地市场。

第四十五条《条例》施行前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自《条例》施行之日起180日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申请换发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符合《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条例》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2*年8月1日起施行。原国内贸易部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生猪屠宰技术、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上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规范生猪屠宰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规范生猪屠宰经营行为,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商务部负责全国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完善屠宰行业标准体系,指导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条国家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鼓励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广质量控制体系认证。

第四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在生猪屠宰管理和屠宰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国家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成立专业化行业协会、学会,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二章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

第六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应符合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

第七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应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一)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一)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二)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设有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其建筑和布局,应符合《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的规定。生猪屠宰设备和运输工具应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三)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三)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屠宰技术人员。屠宰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健康证明。

(四)依照《条例》第八条第(四)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必须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经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五)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配备符合屠宰工艺和《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要求的检验设备,备有适用的消毒设施、消毒药品。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应当达到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和噪声等符合国家环保规定的要求。

(六)依照《条例》第八条第(六)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配备符合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七)依照《条例》第八条第(七)项的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八条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技术资料、说明文件。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设置规划,组织商务主管部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就申请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是否符合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书面征求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意见。不符合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的,不得予以批准。

申请人获得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做出的同意的书面决定后,方可开工建设屠宰厂(场)。

第九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成竣工后,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符合《条例》规定的,颁发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申请人应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标志牌发放情况及时报送上级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在政府网站定期公布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名单。

第三章屠宰与检验

第十一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生猪进厂(场)检查登记制度。进厂(场)屠宰的生猪,应当持有生猪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第十二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严格的生猪屠宰和肉品检验管理制度,并在屠宰车间显著位置明示生猪屠宰操作工艺流程图和肉品品质检验工序位置图。

第十三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宰前停食静养不少于12小时,实施淋浴、致昏、放血、脱毛或者剥皮、开膛净腔(整理副产品)、劈半、整修等基本工艺流程。

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实施人道屠宰。

第十四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肉品品质检验包括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有害物质、有害腺体、白肌肉(PSE肉)或黑干肉(DFD肉)、种猪及晚阉猪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第十五条肉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生猪屠宰同步进行。同步检验应当设置同步检验装置或者采用头、胴体与内脏统一编号对照方法进行。

肉品品质检验的具体部位和方法,按照《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和其他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猪胴体,应当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并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场);检验合格的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品)应当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第十七条对检出的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八条国家对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或同等学历水平,并经考核合格。

第四章经营管理

第十九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如实记录活猪进厂(场)时间、数量、产地、供货者、屠宰与检验信息及出厂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第二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生产的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对召回的产品应当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该产品再次流入市场。

第二十一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按照国家《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及时报送屠宰、销售等相关信息。

第二十二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专用运载工具,并符合保证产品运输需要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生猪和生猪产品应使用不同的运载工具运输;运送片猪肉,应使用防尘或者设有吊挂设施的专用车辆,不得敞运。

第二十三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所有权或经营权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歇业、停业超过30天的,应当提前10天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超过180天的,商务主管部门应报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对定点屠宰厂(场)是否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不再具备《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条例》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第二十四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种猪和晚阉猪,应当在胴体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上标明相关信息。

第五章证、章、标志牌管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所称的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包括:

(一)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等级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等级证书、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等级标识;

(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四)无害化处理印章;

(五)商务部规定设置的其他证、章、标志牌;

第二十六条商务部统一规定证、章、标志牌的编码规则、格式和制作要求,建立全国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管理数据库。

第二十七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证、章和标志牌的管理工作,按照商务部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进行统一编码;负责统一制作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害化处理印章。

第二十八条市、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证、章和标志牌的使用;颁发本行政区域内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害化处理印章。

设区的市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制作、管理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猪屠宰证、章和标志牌管理制度,依据各自职责,严格制作、保管、发放程序。

第三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本企业生猪定点屠宰证、章、标志牌的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

第三十二条发放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收取工本费。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屠宰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生猪屠宰管理情况,争取当地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执法等所需经费,确保生猪屠宰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发生大规模私屠滥宰、注水、暴力抗法等重大问题时,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本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第三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对生猪屠宰活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违反《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和要求的私屠滥宰、注水、加工病害肉等违法活动。

第三十七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十三条、十四条、十五条、十六条、十九条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未建立并实施生猪屠宰、检验、质量追溯等制度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未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

(二)运输肉品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第四十一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要求及时报送屠宰、销售等相关信息的;

(二)所有权或经营权发生变更未及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者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冒用、使用伪造、出借、转让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证、章、标志牌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依照《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为保证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生猪产品供应,确需设置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照《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具体管理办法。

依照《条例》设置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地区,不得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生产的生猪产品,仅限供应本地市场。

第四十五条《条例》施行前设立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自《条例》施行之日起180日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申请换发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生猪范文篇9

1取得的成绩

养猪业是武宣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2018年上半年生猪饲养量达31.83万头,能繁母猪4.85万头,出栏生猪22.08万头,全县规模养殖户130户,是来宾市养殖业发展大县。在2017年完成创建一个“微生物+高架网床”现代生猪生态养殖示范核心区和3个示范点建设,栏舍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以上,达到设计年出栏量10500头。桐岭镇新建一个现代生猪生态养殖扶贫小区,采用“微生物+高架网床”模式,2018年验收通过并交付使用,栏舍面积达到4600平方米。1.1全县已经有62家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35家,三星级20家,为我县全面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奠定了基础。1.2利用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1)饲养成本明显降低,生猪比传统养殖可提前10~15天达到出栏体重,耗料增重比有所下降。(2)使用益生菌发酵后,解决了猪生产过程中粪便处理难的问题,猪粪尿变废为宝,解决了养猪污染问题。发酵后的猪粪尿可卖到200元/m3~250元/m3,增加了养猪副产品的收益,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3)应用微生物发酵好的饲料饲喂可改善猪肠道吸收率,增加饲料利用率。猪群胃肠健康,疾病减少,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量就会减少,从而提高了猪肉食品的安全性。1.3大部分传统栏舍已改好,水实行净污分流,有部分规模场已经采用高架网床栏舍,凹墙式饮水设施,半漏缝网床栏舍,配套自动刮粪设施。80%的规模场与散养户都使用益生菌作为日常保健与猪场除臭方面的用品。1.4主要应用技术:(1)微生物发酵饲料技术;(2)饮水中添加有益微生物技术;(3)栏舍带猪喷洒有益微生物技术;(4)干清粪导地发酵技术。通过饲料混喂、粪污处理和水肥修复,达到空气除臭、排放达标,环境明显改善。

2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养殖场没有将微生物添加进饲料中发酵后喂猪,只是作为环境与栏舍的消毒使用,致使猪体内没有足够的益生菌帮助吸收养分,达不到提高猪增重保健的目的。清走后的猪粪自然也没能继续发酵,还田还林后对环境、土壤、水源还是存在一定的污染。2.2养猪业受市场的影响很大,疫病情况复杂,受威胁疫情繁多,在用药、用疫苗成本上开支很大,猪场为了降低成本,从而削减了在猪粪发酵益生菌和消毒方面使用益生菌的投入。2.3全程使用微生物,养殖设施生态化改造使得生态养殖投资成本高、资金回笼慢。绝大部分养殖户治污资金短缺。2.4对于益生菌的使用,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不到位,减排技术和猪场设施不够成熟和完善,养殖企业与散养户节能减排意识不强。

3对策与建议

生猪范文篇10

关键词:养殖模式;生态养殖;循环养殖

我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据有关调查显示,每年我国生猪产品消费占全球的50%以上,这也是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十分庞大的重要原因。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进行生猪养殖已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传统生猪养殖模式进行概述,然后提出几种适宜的养殖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1传统生猪养殖模式

传统生猪养殖模式主要以散养为主,即用户承包,分散经营,大部分农户的生猪饲养量不足50头。这种模式是在原始养殖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饲料主要来源于农家自身,并且以养殖经验作为技术基础,依靠物质循环进行资源配置,所用的加工产品非常少,以自我消费为主,剩余的产品向外销售,商品化程度较低。

2生猪适宜养殖模式

2.1原生态放养模式。2.1.1优点。原生态放养模式可以让生猪自由活动和返璞归真,提高生猪的体质、抵抗力和免疫力。该模式的饲养密度小,可减少疾病的传播,甚至可以不用药或少用药,保证了生猪产品的安全性与独特风味。该模式主要以天然饲料为主,合成饲料投放量较小,养殖设备简单,投入成本低。粪尿直接还田,减少了污染,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实现了健康养殖和无公害绿色生产。2.1.2缺点。该模式的生产效率较低,可能会造成植被破坏,防疫难度大,需要事先计算最佳放养量,同时占地空间大。2.2猪-沼-蔬果(或鱼)循环模式猪-沼-蔬果(或鱼)循环模式是将猪粪尿排到沼气池中,在沼气池高温、高湿和酸碱环境下,沼气池中的菌群不断繁殖,将粪尿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最终形成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可供能,沼液与沼渣可用作肥料。该模式很受农户欢迎,并且类似的模式也有很多,是一种生态型养殖模式。2.2.1优点。通过沼气池将粪尿进行分解,沼气可用作能源,沼液与沼渣可用作肥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运行成本低,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猪场。2.2.2缺点。农田在利用沼液和沼渣时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质量。此外,沼液和沼渣中的重金属残留会造成土壤污染。最后,堆积发酵技术有待提升,沼气、沼渣和沼液等资源利用率不高。2.3生物发酵垫料零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采用木屑、谷壳和米糠等副产品以一定比例制成的猪舍垫料可以有效吸收生猪的粪尿,并进行利用转化。日常养殖管理主要是对垫料进行管理,定期更换。垫料在粪尿的反应和腐蚀下会成为有机肥,主要用于还田。2.3.1优点。垫料中的有益菌可以将粪尿进行转化,消除恶臭,抑制害虫与病菌,实现猪舍的零排放、无污染和无臭气等,彻底解决了猪场环境问题。由于不需要清理粪尿,所以可以实现节约水、工、料、电和药的目的。2.3.2缺点该模式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十分严格,防疫难度大。对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垫料制作不当可能会出现“死床”,因此该模式更加适用于干燥的北方。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