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45:58

生猪产业

生猪产业范文篇1

一、认真调研生猪产业市场状况,适时建立组织机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农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使广大农民蕴藏的能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业经营项目不断增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黄桥镇的生猪饲养量由1997年的6.8万头增长到2002年的近20万头,每年以15%的幅度递增。但一段时期却出现了养殖规模扩大,生产效益下降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黄桥镇党委、政府要求有关职能科室对生猪市场进行认真调研,查找症结。经过一段时期的调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是广大农民热切盼望有一支加工、销售队伍,象工业生产那样组织销售,把地产生猪资源不断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以加工销售促进生猪饲养的发展。二是本地区的生猪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信息不灵,加工粗糙,流通滞后。三是我镇虽然拥有原国营黄桥肉联厂部分生产技术人员、销售能人,一批从事生猪产业的加工企业、农民经纪人,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缺少一个统一协作组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问题找到后,我们参加调研的同志提出了通过建立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农民卖猪难、效益低的问题的设想,并串联生猪屠宰场、猪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经纪人大户,进行交流研讨,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向黄桥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与支持,镇政府专题作了研究,建立了由党政负责同志和机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筹备小组,着手筹建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泰兴市生猪管理办公室、泰兴市民政局的指导关心下,于1997年7月成立了泰兴市第一个生猪经纪协会,并制定了自己的章程和4项工作制度。我们协会确立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社会法人团体。兴办的原则是: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协会成员单位产权自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各自的自有资产承担各自的经营责任。宗旨是:富民创业。运作模式是:“协会+基地(农民)+加工流通企业”。工作思路是:夯实基地,培强加工,活化流通,实现共赢。职能是:组织、沟通、规划、引导、协调、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联合养殖基地(农户)、联合加工企业、衔接市场等方面搞好协调;在争取金融资金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方面提出思路;在加强协会成员单位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为不断化解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市场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协会的中介作用。

经过几年的整合、规范,协会目前拥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109个,其中单位会员22个。以类别分别建立了9个分会。即:养殖分会、屠宰分会、生化制品分会、鬃刷分会、猪油分会、肠衣分会、猪头加工分会、猪副即食品分会、流通分会。分布全镇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把生猪生产、加工、流通的环节与农户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协会组织机构。

二、千方百计为会员服务,推动生猪产业发展壮大

(一)培强加工,凸显特色,发挥带动作用

猪副产品的加工和流通是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是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区域特色经济的关键,没有加工型的企业与之配套,区域特色经济既难以形成,更难以持久,协会紧紧抓住核心环节,重点培育加工企业。

一是分类引导,促进主导产品的形成。协会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市场信息、政策信息;配合会员单位落实税收、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组织会员单位分析市场行情、研讨生猪产业发展动向、致力新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引导会员单位进行低成本扩张。目前形成了硫酸软骨素、猪鬃、精炼猪油、肠衣、猪头加工、猪副即食品等6个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主导产品。其中,硫酸软骨素年生产能力近亿元。

二是推进科技进步,开展猪副产品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黄桥生猪产业的显著特色一方面表现为区域特色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表现在加工层次较深,其中利用废弃的猪鼻骨、喉骨、猪胆、肠衣粘膜进行生化加工,提炼成硫酸软骨素、胆红素、精胆酸、肝素等产品,使废弃物身价百倍。协会为有关会员单位牵线搭桥,请科研院校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改进工艺方法,既保证了优质的含量,又增加硫酸软骨素的提取率。

三是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共同致富。每个主导产品都以一个骨干企业为支撑,多个养殖专业户、定点屠宰场、流通专业户、个私企业为之配套,让广大从业者充分享受信息、科技和规模带来的效益,从而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集群。去年,黄桥镇生猪生产达20多万头,其中千头养猪场18个,万头养猪场2个,生猪屠宰量由1997年的5万多头增加到2003年的近14万头。

(二)沟通政府,联结农民,促进协调发展

为保护农民养猪的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协会在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呼吁政府减免或减轻生猪屠宰税费;为推广生猪改良品种,适应市场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满足加工企业对商品原料的需要,及时吁请黄桥镇政府出台了推广“二元母猪”、“苏太猪”的扶持政策,全镇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已近60%。为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协会会同定点屠宰场与养殖基地(农户)签订生猪收购合同,通过测算农民养猪成本,确定保本价收购的价格,协会还组织屠宰场、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确保市场价低于保护时兑现合同,这样,既防止猪贱伤农,又保障生猪来源,为促进本地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了保障体系。

(三)推进合作,增强联结,促进共同壮大

一是积极协调加工企业、加工户、屠宰场、养殖户、销售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产销对接。协会及时协调收购、屠宰、分割和配送各加工企业。几年来,屠宰场做到了日宰日清,实行了零库存。

二是围绕主导产品开展加工合作。鬃刷分会有60多户的会员或者个体户为市学中猪鬃制刷公司配套生产半成品。猪油分会有40多户的会员或者个体户为市油脂食品公司熬炼猪半成品油。猪副产品粗加工户为生化制品、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三是推进流通与加工合作。部分猪副产品深度加工原料需求较大,加工企业除全部消化本地区的猪副原料外,还需要从全国各地大量采购原料。协会积极做好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沟通,鑫都畜产品加工厂的软骨素生产每年耗用上千吨的动物软骨,其分会会员在全国各地采购动物软骨,千方百计保障生产需要。市盛兰食品公司把各企业生产的猪副食品通过冷藏销往山东、河南等地,2003年销售的冷藏生猪头近100万个。

(四)高起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

为了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努力为生猪产业化经营构筑新平台,提升生猪产业的规模和综合素质,加快生猪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形成,近两年来,协会一直着手规划生猪加工产业化示范园区。在各级领导和计划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组织上报的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已批准立项,目前生猪加工产业示范园区46000平方米的用地已落实到位,园外路道、基础设施正在施工中。产业园区的投入运营,将成为地区生猪产业规模壮大的倍增器。

三、初见成效,与时俱进,努力打造实力协会

几年来,协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黄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的通力合作下,坚持创业富民的宗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是加工增值。分割加工增效益。一只猪头分割成13个品种,每个猪头的副产品如鼻骨、喉骨、大、小脑、甲状腺、牙板等可增加效益2元以上。精深加工增效益。利用废弃的猪喉骨、鼻骨、猪胆、猪肠衣粘液,通过生化提取的硫酸软骨素、肝素、胆红素、精胆酸,都是供不应求的医药中间体。其中,每吨软骨素销价在50万元以上,每克胆红素销价14元。废料再生增加效益。利用猪肥膘肉等毛油在240℃高温中通过脱脂、脱酸价、脱腥臭,精炼制成的猪油,每吨销价7000多元。劳动密切型加工增效益。利用杂乱无章的猪毛制成成品鬃,每公斤综合销价50多元。2003年加工企业加工利润670万元。

二是养殖增收。由于很好地解决了生猪副产品的加工销售问题,消除了农民养猪亏、卖猪难的后顾之忧,基地农户养猪积极性高涨,加之调优的品种、调整了方法,这几年养猪获益匪浅,特别是今年,饲养一头上市肉猪,包括饲养工资在内,每头肉猪可获益120元以上,预计今年我镇上市肉猪14万头,养殖效益1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0多元。

三是就业增效。目前,全镇从事生猪加工流通的农民工有2100多人,年劳务总收入达1300多万元。

四是增加了财政收入。生猪产业2003年缴纳税费1000多万元,其中双健生物工程公司、学中猪鬃制刷公司最好年份缴纳税费近600万元。

五是生猪生产形成了地域特色板块经济。协会会员单位的发展和辐射带动了全镇的猪副产品加工。2003年全镇从事猪副产品加工的私营个体企业有400多户,销售收入3亿多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25%以上,生猪产业已成我镇支柱产业之一。

(二)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是不断更新了农民观念。过去那种养猪不赚钱,回过头来看看田的传统观念被彻底抛弃;老的饲养品种、喂养方法被逐步淘汰,科学饲养被广大农户接受。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生猪在我镇已蔚然成风。今年黄桥烧饼节期间,前进养殖基地与上海祥欣公司签订了饲养生猪3万头的合作协议书。

生猪产业范文篇2

一、**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猪养殖

我省是农业大省,具有发展生猪产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基础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国扶持下,**省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生猪产业持续做大,在全国市场波动的形势下稳步前进,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生猪存栏1380万头,出栏1056万头。出栏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作为生猪生产大省,我省每年约52%的生猪及生猪产品销往省外,年生猪出栏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中上游。据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06我国生猪存栏排名前5位的省分别是四川6184万头、河南5523万头、湖南4027万头、云南3103万头、河北2978万头。国内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和湖南,三省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5%,其中四川数量一直位居第1位,比重在10%左右,最多时四川每年外调肥猪2000万头左右,约占全国省际间调拨的1/3。2008年的地震,使受灾较重的成都、绵阳的产猪地受到一些影响,但并没有发生在养猪基地集中的川南。所以对国内生猪养殖的排名没有太大影响。

二、生猪饲养技术水平

(一)养殖方式明显改变:

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农户不再饲养母猪,专门进行育肥猪生产。

(二)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辽宁省二元杂交可繁母猪存栏120多万头占可繁母猪总量的95%,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出栏2009万头,占生猪出栏总量的90%。四川省在2007年9月末生猪三元杂交面为60.73%,5个省10个县的调查养猪户中,公猪全部为引进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所饲养的母猪中,河南省、陕西省养猪户全部为引进品种二元杂交猪,福建省、辽宁省有少量的土杂猪,四川省约50%的农户饲养含有地方品种血缘的杂交猪。

(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我国生猪饲养出栏期缩短,平均为153天;母猪产仔数增加,平均为12头;平均生猪料肉比下降为3:1;育肥期间的死淘率降低,平均在2%以内,生猪的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四)养殖投资标准较高:根据5个省的调查,规模小的养猪户,每出栏1头100千克猪需要的流动资金约为1000元;大型规模猪场每出栏1头商品猪需要猪场建设投资50元,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为1000元。

三、生猪排泄物处理情况

在工程模式设计上。根据养殖场周边不同的种养方式,选择不同的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方式。目前有“猪—沼—果”、“猪—沼—茶”、“猪—沼—竹”、“猪—沼—鱼”等模式。一方面有效的促进了周边经济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了养殖粪污的零排放。

(养殖规模、存栏量在国内排位)20**年各地猪肉产量(万吨)四川480.2湖南429.12河南410.82山东346.42河北313.38湖北240.71广东237.73云南228.34江苏219.75安徽207.57辽宁175.29广西161.74江西161.21重庆137.12浙江126.43福建121.51贵州119.99吉林98.52**93.87内蒙80.79陕西69.92甘肃48.2山西46.82天津33.05海南32.14北京31.81新疆24.58宁夏10.16青海8.01上海5.84西藏1.**

(一)与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生猪养殖的发达国家主要有美国、丹麦、加拿大。这三国分别位列全球生猪养殖国家的前三名。其次还有荷兰、法国、德国及西班牙。

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在全球猪肉出口排名中分别名列一、二、三位。丹麦的猪肉产量虽然只有165万吨(1999年数字),与我国同年产量相比只是我们的二十三分之一,但却是世界上头号猪肉出口大国,丹麦的猪肉在国际上美名远扬,1999年的猪肉出口量高出我国3倍。由此可见生产数量大未必出口竞争力就强,在世界肉类出口市场上“肉不在多而在精”。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生猪饲养的几个指标。一是出栏率。1999年我国生猪的出栏率为120%左右,1998年美国是164%,丹麦是175%,其他如德国、西班牙、法国、荷兰则在167%一179%之间,差距十分明显。二是出栏畜禽平均胴体重量。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生猪胴体重量低7千克,牛低176千克,家禽低0.33千克,如果我们达到美国的水平,相当于一年多产生猪300万吨,活牛514万吨,家禽227万吨。三是瘦肉率。国内有关专家指出,1999年我国生猪的平均瘦肉率约为46%一48%,而根据美国专家提供的资料,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猪肉的平均瘦肉率约在52%一60%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养殖方式的比较,我们并不简单地认为规模越大就越好,当养殖规模扩大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规模扩大就会显得不够经济,何况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前些年在生猪规模饲养方面也曾有过盲目上大型猪场亏损严重、被迫关闭的教训,而且饲养规模、生产集中度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生产方式和配套的服务条件有内在联系,强行超越就会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但是专业化规模养殖确实是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如果再不加快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与国外养殖方式上的竞争差距就会继续扩大。

(二)生猪加工工业

近年来,我省的一些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其生产的猪肉优质卫生,备受市民欢迎。全省规模以上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已达20余家,年加工生猪能力达到2000万头以上。目前,我省的“肉联”、“北大荒”和“金锣”三大生猪屠宰企业生产的生鲜肉,已占哈尔滨市场份额的60%。并由城市延伸到大部分县城,以优质、卫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同国际先进水平及国内外市场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表现如下:

1.农产品品质和标准低,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要,缺乏优质专用原料;

2.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运作中的采购、运销等环节的成本太高,无法保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3.原料生产者与加工企业利益机制发生扭曲,原料供应缺乏信誉保证;

4.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及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落后,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加工业模式;

5.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不顺,加工效益和区域优势难以发挥。

基于上述分析为判断,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包括:

1.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发,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和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体系;

2.建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原料生产的优质化程度;

3.因地制宜地发挥地理、区域、生态优势,建立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基地;

4.依托农产品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

动物防疫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仅有的两个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五个未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省份之一。我省8月28日启动了《**省五千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规划中指出,到2012年,全省将选择在哈尔滨郊区、大庆郊区、牡丹江郊区、佳木斯郊区等39个生猪生产重点市县建成规模化养猪场7177个,将青贮总量由980万吨提高到1920万吨。建成全国性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出栏达到5000万头。

(三)生猪流通领域

龙头控制收购范围

半成品、成品市场占有量,营销手段,冷链情况。

四、我省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在生猪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不多,没有形成涵盖种猪选育、扩繁和商品猪生产的整体水平。

二是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是龙头企业不健全。广大养猪户与龙头企业联系的不紧密,农民养猪一定的盲目性,生猪市场一旦发生变化,抗风险能力差。举例来说,其实龙头加工企业对周边养殖基地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雨润刚一落户双城,周边就建起十几个规模养殖场;北大荒肉业在宝泉岭建厂后,周边2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增加到20多个。巴彦县兴隆金锣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头,2006年屠宰加工79万头,2007年屠宰加工21万头,主要产品猪分割肉已远销北京、上海、长沙等多个大中城市,拉动该县3.6万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四是防疫体系不健全。随着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的日趋活跃,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生猪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蓝耳病、园环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病等呈多发趋势,且表现出混合性感染特征,导致母猪繁殖率下降,仔猪死亡率增高,提高了养殖成本,加大了生产风险。

五是环境污染问题。规模养猪粪尿集中量大,土地难以消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制约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制约着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

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

立足资源优势,推进我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关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抓好繁育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完善现有种猪场,提高种猪质量,通过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以省级为主体的宝塔式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种猪场(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扩大,开展种猪测定、拍卖,建设种公猪站,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种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场三站”,即种猪场的完善和提高、资源场的建设和完善、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站、省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县市改良配种站的建设。保证优良种猪供给,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

二是加快发展规模饲养。生猪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适应生猪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养殖小区、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大户等规模养殖场的发展。从品种改良、卫生防疫、饲料配制、养殖方式等建立标准化生产模式。使养猪专业户从居民区分离出来,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采取统一入栏、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出栏的饲养模式,达到生猪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生猪养殖的总体效益。

三是提高生猪防病能力。要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猪病防控工作力度,建立防近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猪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猪病防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帮助养猪户克服对疫病的畏惧心理。加强产地检疫,严防病死猪流入市场。

四是建立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养猪户抗风险能力。由于养猪业是个弱质产业,效益与风险并存。养猪户与龙头企业连接的不紧密,龙头企业不能及时返补给养猪户利益,灾害天所的发生,疫病难以有效控制,使养殖户心存芥蒂,在发展的同时担心着风险的降临。保险的出现提高了生猪产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为养猪户和养猪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五是大力发展养猪合作经济组织。由龙头养殖企业牵头,广大养殖户和小型养殖企业参与,形成生猪养殖全作社,将分散型养殖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市场。

六是培育壮大生猪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做大做强步伐。大力发展符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却肉加工、熟食肉加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多层次、高档次加工,在发展肉品加工的同时,大力发展皮、毛、骨头、血等副产品加工。着力打造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创品牌、树品牌。依托品牌,运用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销售网络,开拓省外市场、国际市场。

七是污染防治。在养猪重点县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及养猪大户建设沼气池,用于发电和产生蒸汽,还可利用厌氧发酵形成有机肥,改良土壤土质。

五、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在扶持养殖业方面,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扶持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年出栏量3000——5000头),使养猪专业户从居民区分离出来,实行标准化饲养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饲养水平。主要在猪舍、饲料库、青贮窖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3.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推广膨经饲料及青贮料饲喂等方法,倡导自繁自养,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4.加大小区的疫病力度。配备必要的检验、检疫设备及药品,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5.加大排泄物的综合治理。用加温厌氧消化的污泥处理和高温厌氧发酵的污泥堆肥处理,形成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用于改土壤土质。

生猪产业范文篇3

一、认真调研生猪产业市场状况,适时建立组织机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农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使广大农民蕴藏的能量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业经营项目不断增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黄桥镇的生猪饲养量由1997年的6.8万头增长到2002年的近20万头,每年以15%的幅度递增。但一段时期却出现了养殖规模扩大,生产效益下降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黄桥镇党委、政府要求有关职能科室对生猪市场进行认真调研,查找症结。经过一段时期的调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是广大农民热切盼望有一支加工、销售队伍,象工业生产那样组织销售,把地产生猪资源不断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以加工销售促进生猪饲养的发展。二是本地区的生猪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信息不灵,加工粗糙,流通滞后。三是我镇虽然拥有原国营黄桥肉联厂部分生产技术人员、销售能人,一批从事生猪产业的加工企业、农民经纪人,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缺少一个统一协作组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问题找到后,我们参加调研的同志提出了通过建立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农民卖猪难、效益低的问题的设想,并串联生猪屠宰场、猪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经纪人大户,进行交流研讨,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向黄桥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与支持,镇政府专题作了研究,建立了由党政负责同志和机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筹备小组,着手筹建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泰兴市生猪管理办公室、泰兴市民政局的指导关心下,于1997年7月成立了泰兴市第一个生猪经纪协会,并制定了自己的章程和4项工作制度。我们协会确立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社会法人团体。兴办的原则是: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协会成员单位产权自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各自的自有资产承担各自的经营责任。宗旨是:富民创业。运作模式是:“协会+基地(农民)+加工流通企业”。工作思路是:夯实基地,培强加工,活化流通,实现共赢。职能是:组织、沟通、规划、引导、协调、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联合养殖基地(农户)、联合加工企业、衔接市场等方面搞好协调;在争取金融资金支持、争取政府政策方面提出思路;在加强协会成员单位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为不断化解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市场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协会的中介作用。

经过几年的整合、规范,协会目前拥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109个,其中单位会员22个。以类别分别建立了9个分会。即:养殖分会、屠宰分会、生化制品分会、鬃刷分会、猪油分会、肠衣分会、猪头加工分会、猪副即食品分会、流通分会。分布全镇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把生猪生产、加工、流通的环节与农户联系起来,逐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协会组织机构。

二、千方百计为会员服务,推动生猪产业发展壮大

(一)培强加工,凸显特色,发挥带动作用

猪副产品的加工和流通是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是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区域特色经济的关键,没有加工型的企业与之配套,区域特色经济既难以形成,更难以持久,协会紧紧抓住核心环节,重点培育加工企业。

一是分类引导,促进主导产品的形成。协会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市场信息、政策信息;配合会员单位落实税收、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组织会员单位分析市场行情、研讨生猪产业发展动向、致力新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引导会员单位进行低成本扩张。目前形成了硫酸软骨素、猪鬃、精炼猪油、肠衣、猪头加工、猪副即食品等6个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主导产品。其中,硫酸软骨素年生产能力近亿元。

二是推进科技进步,开展猪副产品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黄桥生猪产业的显著特色一方面表现为区域特色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表现在加工层次较深,其中利用废弃的猪鼻骨、喉骨、猪胆、肠衣粘膜进行生化加工,提炼成硫酸软骨素、胆红素、精胆酸、肝素等产品,使废弃物身价百倍。协会为有关会员单位牵线搭桥,请科研院校进行技术指导,不断改进工艺方法,既保证了优质的含量,又增加硫酸软骨素的提取率。

三是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共同致富。每个主导产品都以一个骨干企业为支撑,多个养殖专业户、定点屠宰场、流通专业户、个私企业为之配套,让广大从业者充分享受信息、科技和规模带来的效益,从而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集群。去年,黄桥镇生猪生产达20多万头,其中千头养猪场18个,万头养猪场2个,生猪屠宰量由1997年的5万多头增加到2003年的近14万头。

(二)沟通政府,联结农民,促进协调发展

为保护农民养猪的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协会在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呼吁政府减免或减轻生猪屠宰税费;为推广生猪改良品种,适应市场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满足加工企业对商品原料的需要,及时吁请黄桥镇政府出台了推广“二元母猪”、“苏太猪”的扶持政策,全镇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已近60%。为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协会会同定点屠宰场与养殖基地(农户)签订生猪收购合同,通过测算农民养猪成本,确定保本价收购的价格,协会还组织屠宰场、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确保市场价低于保护时兑现合同,这样,既防止猪贱伤农,又保障生猪来源,为促进本地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了保障体系。

(三)推进合作,增强联结,促进共同壮大

一是积极协调加工企业、加工户、屠宰场、养殖户、销售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产销对接。协会及时协调收购、屠宰、分割和配送各加工企业。几年来,屠宰场做到了日宰日清,实行了零库存。

二是围绕主导产品开展加工合作。鬃刷分会有60多户的会员或者个体户为市学中猪鬃制刷公司配套生产半成品。猪油分会有40多户的会员或者个体户为市油脂食品公司熬炼猪半成品油。猪副产品粗加工户为生化制品、食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三是推进流通与加工合作。部分猪副产品深度加工原料需求较大,加工企业除全部消化本地区的猪副原料外,还需要从全国各地大量采购原料。协会积极做好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沟通,鑫都畜产品加工厂的软骨素生产每年耗用上千吨的动物软骨,其分会会员在全国各地采购动物软骨,千方百计保障生产需要。市盛兰食品公司把各企业生产的猪副食品通过冷藏销往山东、河南等地,2003年销售的冷藏生猪头近100万个。

(四)高起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

为了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努力为生猪产业化经营构筑新平台,提升生猪产业的规模和综合素质,加快生猪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的形成,近两年来,协会一直着手规划生猪加工产业化示范园区。在各级领导和计划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组织上报的加工园区建设项目已批准立项,目前生猪加工产业示范园区46000平方米的用地已落实到位,园外路道、基础设施正在施工中。产业园区的投入运营,将成为地区生猪产业规模壮大的倍增器。

三、初见成效,与时俱进,努力打造实力协会

几年来,协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黄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的通力合作下,坚持创业富民的宗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是加工增值。分割加工增效益。一只猪头分割成13个品种,每个猪头的副产品如鼻骨、喉骨、大、小脑、甲状腺、牙板等可增加效益2元以上。精深加工增效益。利用废弃的猪喉骨、鼻骨、猪胆、猪肠衣粘液,通过生化提取的硫酸软骨素、肝素、胆红素、精胆酸,都是供不应求的医药中间体。其中,每吨软骨素销价在50万元以上,每克胆红素销价14元。废料再生增加效益。利用猪肥膘肉等毛油在240℃高温中通过脱脂、脱酸价、脱腥臭,精炼制成的猪油,每吨销价7000多元。劳动密切型加工增效益。利用杂乱无章的猪毛制成成品鬃,每公斤综合销价50多元。2003年加工企业加工利润670万元。

二是养殖增收。由于很好地解决了生猪副产品的加工销售问题,消除了农民养猪亏、卖猪难的后顾之忧,基地农户养猪积极性高涨,加之调优的品种、调整了方法,这几年养猪获益匪浅,特别是今年,饲养一头上市肉猪,包括饲养工资在内,每头肉猪可获益120元以上,预计今年我镇上市肉猪14万头,养殖效益1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0多元。

三是就业增效。目前,全镇从事生猪加工流通的农民工有2100多人,年劳务总收入达1300多万元。

四是增加了财政收入。生猪产业2003年缴纳税费1000多万元,其中双健生物工程公司、学中猪鬃制刷公司最好年份缴纳税费近600万元。

五是生猪生产形成了地域特色板块经济。协会会员单位的发展和辐射带动了全镇的猪副产品加工。2003年全镇从事猪副产品加工的私营个体企业有400多户,销售收入3亿多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25%以上,生猪产业已成我镇支柱产业之一。

(二)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是不断更新了农民观念。过去那种养猪不赚钱,回过头来看看田的传统观念被彻底抛弃;老的饲养品种、喂养方法被逐步淘汰,科学饲养被广大农户接受。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生猪在我镇已蔚然成风。今年黄桥烧饼节期间,前进养殖基地与上海祥欣公司签订了饲养生猪3万头的合作协议书。

生猪产业范文篇4

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及采取期货交易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说法。业内人士表示,推出生猪等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显著的期货品种,已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央政府对于期货市场在生猪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态度明确,生猪期货的前景将十分光明。

“从宏观经济看,生猪期货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意义;从市场角度看,生猪期货将大大推进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现在推出非常有必要。”*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说。

采取期货交易稳定发展生猪产业

《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关于“*”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的第二条“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中,出现了“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语句。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及采取期货交易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说法。

“生猪期货是目前期货市场新品种里研发和准备最成熟的,可以说是万事俱备。”*表示。据了解,生猪期货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则已经制定并进行了充分论证。此前,大商所还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在武汉和广州两地开展了生猪期货模拟交割,上市生猪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

渤海期货公司农产品分析师邵远慧分析指出,一号文件的表述,说明推出生猪等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显著的期货品种已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新湖期货公司农产品研究中心经理时岩表示,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及采取期货交易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说法。这说明中央政府对于期货市场在生猪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态度明确,生猪期货的前景将十分光明。

专家:推出生猪期货迫在眉睫

“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很难得,这就是生猪的特点。”*说,从国计民生的角度看,推出生猪期货非常有必要。生猪与CPI的关系很密切,猪肉价格的涨跌对CPI的影响显而易见。生猪既关系到城市人口的消费,又关系到农民增收。如果说生猪期货在国外的意义还不算很大,那么作为生猪消费和生产的第一大国,生猪期货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我们对于生猪的调控还是传统方法比较多,没有借助市场价格的调控手段,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说,利用期货工具,能有效规避风险,避免价格的暴涨暴跌,有效缓解市场压力。生猪期货的推出,就能从市场机制层面解决“猪贵伤民”、“猪贱伤农”问题。“生猪的存栏有一定周期,我们以前只是用储备手段,效果不一定好。”

业内人士表示,生猪期货价格信息具有超前预期性,政府可以参照这一价格去科学把握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适时制订应对政策或调整生猪储备规模、布局与结构,科学引导生猪产业发展。

“散养率高,这是生猪的第二个特点。”*说,推出生猪期货,有助于推进生猪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能让更多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贸易企业进入交易。*表示,生猪期货的推出,不是让个体的农民去参与期货,而是能促进一些大型养猪场参与期货保值交易。“我们每推出一个期货品种,都大大推动了相关产业,有色金属、大豆都是很好的例子。”

业内人士表示,采取上市生猪期货这种金融手段是实现农户和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好办法;能帮助生猪养殖户和屠宰、加工企业有效回避价格波动风险,锁定预期利润;更可以吸引更多各层次的投资者积极入市参与交易,活跃期货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结构体系。

业界:非常欢迎生猪期货

“我们多次以各种方式表达了企业非常支持欢迎这个期货品种,”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生猪生产存在一个问题,即市场风险较大,价格波动大。“主要是我们没有整个产销的预警体系,究竟存栏多少,市场需要多少,价格是什么,销路怎么样,这些都没有体系。纯粹是一个小生产体系,与市场没办法衔接。价格有时像过山车一样,高的时候吓人,低的时候又很低。”

*表示,生猪期货对稳定生产有好处,这是最大的功能。“比如能知道明年一月份生猪价格是多少了,这就能很好指导生产。”*表示,作为搞生猪的上市公司,生猪期货推出后,毫无疑问会积极参与。

生猪产业范文篇5

一、*公司基本情况

**食品有限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民营企业,现有在职员工460人,总资产5079万元,主要从事生猪繁育养殖、饲料加工和屠宰加工,目前已形成年屠宰加工生猪45万头、生产饲料10000吨、繁育LY、YL母猪5000头,繁育优质商品仔猪12000头的生产加工能力。该公司于2002年5月通过国家检疫卫生注册,具有自营出口权和对俄、对港、澳出口资格。公司所生产的“*”牌冻猪肉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养殖场已通过“四川省无公害猪肉供应基地”验收。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二级定点屠宰企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扶贫龙头企业”、“四川省畜禽产业化优势企业”和“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强”。

二、生猪产业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公司以繁育优质生猪为切入点,采用“公司+协会+养殖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农户从传统生猪养殖走上集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以组建专业协会为纽带,帮助会员共同发展

2003年4月,该公司发起成立了“*生猪产业协会”,吸收从事生猪养殖、贩运的个人和团体为会员,截止到2008年8月,协会有核心会员1428个,其中:团体会员289个,个人会员1139个。该公司积极配合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用三种方式对基地农户和会员进行帮扶。一是免费提供技术资料和技术咨询。从2005年起,公司累计向基地农户和会员发放技术资料23786份,义务上门指导、诊治1730余人次。二是对基地合同农户交售的生猪全部按高于市场价格100-300元/吨收购。三是对基地贫困农户,采用先赊欠部分仔猪和饲料款,销售时再偿还的办法,累计赊欠323万元。通过积极帮扶,提高了会员发展生猪的积极性,今年新增会员237户,165户在外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建猪舍养殖生猪。

(二)以建设*繁殖场为核心,引导农户标准养殖

针对我市生猪品种落后、标准化养殖程度低的问题,2004年,该公司按照GMP标准,投资1830万元在巴州区曾口镇修建了“*生猪繁育养殖场”,并配套建设了饲料加工厂和防疫检测中心。养殖场占地110多亩,建修猪舍12100平方米,引进新加系纯种公猪、纯种母猪762头,每年可为农户提供优质二杂母猪5000头、优质商品仔猪12000头。该场的建设投产,在当地树立了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样板,引导和推动了曾口镇及周边乡镇生猪品种改良和标准化饲养。

(三)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目的,探索产业运作模式

2007年,该公司抓住*市生猪产业化建设试点村项目选择在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书台村、雁桥村实施的契机。采用寄养模式,向项目农户提供仔猪、饲料、防病防疫、保险等全部生产投入,截止12月31日,共向25户投放仔猪987头、配送饲料186.266吨、配送药品5340元、交纳保险费2961元(每头3元)、支付饲料搬运、转运费9725元、支付兽医工资5400元、紧急接种疫苗861头份1722元,添加抗应急和预防药物3320元,发放技术资料600余份、技术员上门指导农户喂养、诊疗500余人次。投放仔猪于2008年4月先后全部出栏,公司按合同约定,向农户支付报酬50917元,户平2037元。通过生猪产业化试点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推动了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区101户农户的圈舍与住宅分离,用上了干净的机压井水和清洁沼气能源,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实现了种植-养殖-沼气-肥料-种植(饲料、果蔬)良性循环,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奠定了发展生猪产业化养殖的基础。二是促进了项目区农民的增收。25户农户养殖期最长119天,最短94天,平均108天,共获得报酬50917元,农户最高收入9912元,最少收入550元,户平2037元;三是推进了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在全市共建设生猪养殖小区56个,单户最多养殖生猪2000头。其中,巴州区曾口镇、清江镇、花溪乡等26个乡镇建设30个,通江县杨柏乡、民胜镇等7个乡镇建设11个,南江县正直镇、黑潭乡等5个乡镇建设8个,平昌县驷马镇、土兴乡等5个乡镇建设7个,与小区5126户农户签订了生猪购销合同,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

三、生猪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生产及加工环节科技含量低。据调查,目前我市生猪外三元杂交面不到30%,生猪生产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较低,不适应生猪深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等生猪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生猪产品加工环节科技含量低。

(二)农民发展生猪的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闭塞,生猪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衔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加之*公司与养殖生产业主目前仅属松散型联合,未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存在着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的问题。2007年*公司在巴州区曾口镇建设生猪产业化试点村项目中,由于运作机制不够完善和农户无资金投入,责、权、利失衡,加上一些农户缺乏诚信,不遵守合同约定,导致养殖成本高于当时市场销售价格,该公司回收生猪后净亏损29.67万元。

(三)龙头企业加工生猪的数量低。2007年*公司共屠宰加工生猪近6万头,占全市生猪加工企业屠宰生猪总数55.64万头的10%,仅占公司年生产能力的13.3%;今年1至10月屠宰加工生猪仅1万头,占全市出栏生猪总数的0.27%,占公司年生产能力的2.2%。其主要原因:一是加工企业无品牌。据调查,该公司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总体加工率低,缺乏知名产品和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低,导致屠宰加工生猪形成“倒挂”,加工数量越多亏损就越大。二是加工原料无保障。一方面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地一些名优加工企业的生猪收购价高于*,使*的猪源流向外企;另一方面,因加工企业与养殖业主属松散联合,缺乏稳定的原料基地,导致生猪流向的随意性。

四、对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培育龙头企业。一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取与国内知名企业合资、联营等方式,或积极引进国内外上市公司、部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战略,通过改造升级,引进嫁接,技改扩能,增强*公司的自身造血机能;二是通过加强对*公司的ISO9000质量认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和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建立健全生猪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迅速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监控能力。三是引导*公司根据资源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全方位改进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重视绿色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研发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工艺和花色品种,形成同一生猪产品的优质品牌集群,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生猪出口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把*公司培育成为名副其实的产品档次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建立完善投入机制。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公司自身首先应加大科研、技改、基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建议各级财政要从农业切块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重点龙头企业信贷贴息。二要加大金融信贷投入。商业银行要将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政府应引导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为龙头企业(组织)提供信贷担保,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难和基地投资不足的问题。三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建设生猪生产基地。

生猪产业范文篇6

1品牌的重要性

品牌,就是生产者对自己产品一种称谓,或者说是一种标志,是各种元素的组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的产品或服务,象征着自己产品有区别于竞争者。对于生猪产品来说,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生猪产品各方面的情况,比如生猪的来源、猪肉的品质以及销售服务等,基于对多种品牌产品的体验,消费者可以知道哪些品牌的产品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可以简化购买猪肉产品的决策过程。同时品牌也是一个企业荣誉的象征,代表了该企业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有利该企业的产品更好的销售。因此,品牌的建立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1.1消费者方面

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的最大意义就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信息获取的需求。市场上的猪肉产品琳琅满目,仅从外观上消费者很难辨别出产品的品质,这样消费者对于购买这一产品就产生风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非品牌产品的购买,消费心理存在一定的疑虑,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该生猪产品生产商及质量问题。而品牌可以综合反映该产品各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地、质量、售后服务等,并通过企业对产品的宣传,使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降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农产品市场(包括猪肉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不对称。市场出售的产品,其基本信息生产者销售者是知道的,而购买者消费者并不完全知道。这样就可能出现销售者的产品以次充好,消费者花了钱没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的问题。通过品牌把不同的产品区别开来,有利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正确合理的购买决策,购买的产品能够使自己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1.2生产经营者方面

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品牌更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品牌具有法律保障,生产经营者将自己的产品品牌注册以后,便有了法律做后盾,可有效保障其产品的“唯一性”,不被其他厂商的产品假冒;第二,品牌可以增强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信任,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从而巩固和拓展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第三,促使生产者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要保证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信誉,就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自己产品的质量得以稳定并且逐步提升,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生猪生产来说,目前生猪市场已经饱和,市场竞争剧烈,价格波动较大,生产经营者收益不稳定。实行生猪产品的品牌营销,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好、有特色、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使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从而促进生猪产业的发展。

2丽江市“仔一”生猪品牌

2.1品牌介绍

该品牌由玉龙金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丽江铭记高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和玉龙众邦农畜牧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组成的丽江仔一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创立,该公司是丽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玉龙县、丽江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该公司按照国家生猪养殖标准,进行无公害生猪规模化养殖,生产优质瘦肉型猪肉供应丽江市场。使用的饲料是由原粮、混合饲料、普纳菊苣青绿饲料加中草药形成独特配方,饲养出来的生猪瘦肉率高达62%左右,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安全性有保障,被授予“无公害产品”标志,在丽江市场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欢迎。公司与周边具有一定条件的生猪养殖户紧密结合,建立了养猪合作社,从而带动了玉龙县500多户规模养殖户及周边古城区和鹤庆县的生猪养殖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仔一”生猪品牌,公司在经营上实现五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统一。(1)品种统一,合作社社员的仔猪由公司统一供给,品种为杜长大三元杂猪,是采用国际最佳的瘦肉型杜洛克公猪杂交长白、大约克二元母猪,生产的三元杂育肥猪出栏重平均达100kg,日增重920g,料肉比为3.4:1,瘦肉率达62%。(2)防疫统一,猪仔在出生一段时间后,由公司进行统一的防疫工作。(3)饲料统一,“仔一”生猪采用“原粮+菊苣+中草药”配方饲养,原粮自己磨制,普纳菊苣自己种植,饲料、中草药添加剂由公司统一供给。(4)回收统一,公司对达到要求的育肥猪进行统一收购,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5)销售统一,公司收购的生猪统一由“仔一”公司进行销售,定点屠宰,统一配送,由公司的专卖店和大型超市的专柜进行销售。通过“五统一”措施,公司实施了全程质量控制,确保猪肉品质,维护了品牌信誉,同时保证了猪肉的食品质量安全,深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市场占有率得到巩固并逐步提高。

2.2该品牌对于丽江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2.1保障了消费者对生猪产品消费的利益,拉动了市场需求

现在丽江各大超市、购物商场、农贸市场均有“仔一”品牌鲜猪肉专卖点和冷制品专柜,较好地满足了丽江广大人民群众对无公害优质猪肉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对“仔一”品牌生猪的品种、质量、营养、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评价,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赞誉。由于公司生产、销售的猪肉有严格的质量保障,加上消费者对“仔一”品牌认知度的不断扩大,丽江市场猪肉消费需求稳定提高。在调查中发现,大多丽江百姓都会选择购买“仔一”品牌的猪肉,虽然其价位比普通猪肉每千克明显高出几元钱,但群众普遍反映肉质好,吃着放心。在丽江主要超市丽客隆超市中,每天大约能卖出两头猪以上,当超市有特价活动时,大约一天能卖出五头。在各个专卖店,每天出售猪肉的时间只有2-3小时,中午十一点后基本就卖完关店。“仔一”品牌猪肉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丽江的市场需求。

2.2.2带动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建立起了一条生猪产业链

“仔一”品牌猪肉的生产基地主要在丽江市玉龙县蟠龙乡,由丽江铭记高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当地养殖户建立的盘龙养猪合作社进行生猪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至今已拥有507户社员(规模养殖户)。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示范场有12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户有72户,年出栏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户有98户。申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还在增加。公司在强大自身的同时,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龙蟠乡党委、政府一起积极推广“龙头公司+支部+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市场”的经营模式,公司及养殖基地党支部对专业合作社社员按照“五统一”进行规范生产管理,即公司通过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合同后,由公司统一培育优良猪仔投放到社员中饲养,饲养过程中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统一配给饲料、统一饲养技术指导、统一防疫措施、统一技术培训,出栏时由公司按与社员签订的保护价收购,市场价格上涨时收购价上浮,使其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并从收购款中扣除公司前期垫付的仔猪、饲料、防疫等费用。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员的前期投入成本及养殖风险,促进生猪养殖的有序发展。

3生猪品牌化营销的启示与建议

面对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需求不振的现状,提振信心是拉动消费、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实施品牌营销对保证质量安全、唤起消费需求、稳定消费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仔一”品牌营销成功案例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启示,同时也作为对大中型养殖企业进行品牌营销的建议。

3.1注重品牌内涵

一个产品的品牌名称,要响亮顺口,含义明确,且具有地方民族文化内涵,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偏好。“仔一”这个词,是丽江纳西语“好吃”的音译,使用这个品牌名称,既顺应了当地民众的心理需求,又具有地方文化特征,还意味着该产品是在当地原生态环境下生产出来的无公害产品,隐含着地理标记,比使用那些高大上的名称更能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3.2确保生猪产品质量

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标记,更是产品属性的反映。使用产品品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识别和接受自己的产品。自然,就要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在打造品牌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产品获得安全绿色认证。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条可控的产业链,从养殖、饲料、防疫、屠宰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来确保产品质量案例。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品牌生猪产品的质量检测,打击假冒伪劣,来确保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3.3扩大营销渠道

猪肉通常以鲜活产品的方式销售,其营销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一般的猪肉都在生鲜市场进行销售。但作为高品质的品牌猪肉,应开辟一些独特的销售方式,例如超市专卖柜、专卖店、酒店餐厅等等。(1)在超市设立自己品牌的专柜,并且注明该品牌的一些相关信息,包括品牌认证证书、品牌来源、生猪养殖场等信息,让消费者放心购买。(2)在生鲜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专卖店。专卖店是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企业特色的象征,通过设立专卖店,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自己的产品,并获得优质的服务。(3)酒店、学校、机关单位、企业食堂对猪肉的质量安全有较高需求,与这些部门、机构签订供货协议,进行定点配送,也是扩大销售市场的重要渠道。

3.4合理定价

前两年,我国生猪市场受生猪供给整体偏多、猪肉消费疲软影响,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去年下半年以来,又进入了一个上涨周期,猪价、肉价创历史新高。生产经营者作为单一的市场主体,无法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合理定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是稳定自己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仔一”品牌的定价策略值得借鉴,其价格虽然也会随着市场变化进行浮动,但其价位始终比普通猪肉每千克高出5-6元,最低时也要高出4元以上。其一是其无公害生猪饲养成本要高于普通生猪的平均成本,其二是采用了心理定价策略,用“优质优价”的观念去影响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消费猪肉产品时会产生价格心理特征,包括习惯性心理、敏感性心理、倾向性心理以及感受性心理等。因此,企业建立自己品牌的同时,要根据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依据市场动态合理定价。

3.5准确定位

生猪产业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关于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实现“一县一业”突破发展的决策,奋力壮大生猪产业;坚持优质人才向优势产业领域聚集,鼓励有志于发展生猪产业的干部自主创业、服务产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干部投身生猪产业建设的工作机制,为发展“一县一业”增强推动力量;坚持干部自愿与所在部门、单位工作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二、对象范围

县乡党政群机关在职在岗国家工作人员,乡镇事业单位、县级涉农事业单位在职在岗国家工作人员(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除外)。

三、主要任务

干部带薪发展生猪产业的任务是:新建生猪良繁场、生猪育肥场,饲养商品猪和良繁母猪;参与饲料加工厂、腊肉加工厂的发展建设工作等,主要方式包括:

(一)独资办场。独立出资,新建育肥商品猪200头以上、或繁育母猪20头以上标准化圈舍,年销售商品猪400头以上、或出栏仔猪400头以上。

(二)合资办场。与他人合资,新建育肥商品猪400头以上、或繁育母猪40头以上标准化圈舍,年销售商品猪800头以上、或出栏仔猪800头以上。合资办场干部的个人投资额应不少于5万元,并提供经公证的合作协议与出资证明。

(三)其它方式。鼓励新办腊肉加工厂、饲料加工厂,或到县内生猪产业加工营销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四、时间要求

(一)干部带薪发展生猪产业的时间以本人申请为准,必须在1年以上,最长不超过3年。

(二)因人力不可抗逆因素(不含疫病和其他人为因素)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的可提前返岗。

五、激励措施

(一)在职在岗国家工作人员自愿离岗离职从事生猪产业发展的,带薪离岗发展产业期间工资等一切待遇不变,创业收入归自己所有。

(二)享受县上统一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

(三)办场规模、销售商品猪达到大户、大场水平的,参加产业典型的评选表彰奖励。

(四)在生猪产业发展上贡献突出且符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提拔任用,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任用。

六、管理办法

(一)带薪离岗发展生猪产业人员由本人自愿申请,报告单位同意,由组织人事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审定。

(二)带薪离岗发展生猪产业人员在发展生猪产业期间,其身份、级别、待遇、行政、工资关系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考核、调资、晋级不受任何影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限连续计算,但不再担任原单位领导实职。带薪离岗人员从事生猪产业发展期满,返回原单位直接上岗工作;原为领导干部的,安排领导实职。

(三)带薪离岗发展生猪产业人员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由县产业办与带薪发展生猪产业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圈舍新建、商品猪育肥、母猪繁育等任务指标,明确每季度工作进展指标,明确生产进度报表、定期检查验收、督查考评措施、奖励处罚标准。

(四)带薪离岗发展生猪产业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由组织人事部门和原单位共同负责,以原单位为主;产业发展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由县产业办负责,建立干部带薪发展生猪产业台帐,按月汇总,按季通报。

(五)组织部、人劳局和产业办负责带薪发展生猪产业人员的工作进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由县产业办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制定《干部带薪离岗发展生猪产业考核办法》,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进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成绩。年度考核以生猪产业发展任务为主,并征求所在乡镇和纪检、公安、计生、税务、信访等部门意见后确定考核等次。

(六)从事生猪产业发展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正常办理退休手续;申请调县外工作的,按在岗人员对待,正常办理调动手续;申请辞职的,按有关规定正常办理辞职手续;发生意外情况的,按在岗人员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七)带薪离岗发展生猪产业人员必须带头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合法从事生猪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从事与生猪产业无关的其它生产经营活动,严禁违法违纪行为。凡从事其它经营活动的,该年度的年度考核一律为不称职(不合格),并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查处。

七、有关纪律

(一)实行两个一票否决。本场(户)因人为因素,发生疫情的实行一票否决;圈舍规模、良种水平达不到“**模式”标准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年度考核生猪发展完成任务达不到50%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达不到80%的,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完成任务的,定为称职(合格)等次;超额完成任务且经济社会效益特别突出的可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带薪离岗人员连续三个月不从事生猪产业发展的,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通报;半年以上的予以辞退,由所在单位办理辞退手续。

(四)带薪离岗人员在发展生猪产业期间,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

八、组织领导

(一)宣传政策,广泛动员。各单位要深入宣传,动员干部职工走出机关,深入一线,积极投身生猪产业建设主战场。各单位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确定专人,接收申请,办理手续。

(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协助县产业办公室做好带薪发展生猪产业人员的管理。要经常沟通情况,掌握发展进度,关心支持他们的创业活动,确保带薪离岗创业干部安心发展。各单位不得无故要求带薪发展生猪产业人员提前回岗工作。

(三)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坚持先进引路、典型示范,积极培养树立发展生猪产业取得成功的干部典型,大力宣传,形成支持干部带薪创业的良好氛围。

生猪产业范文篇8

一、全区生猪产业发展概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4号),我区自20**年以来,按照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和强化“三带一群”建设的农业发展总体思路以及《**区**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确定现有的生猪生产区域布局,加强标准化集约型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优化资源配置,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优势,加快推进发展种猪场和生猪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生猪产业优势明显。**区被列为部级养猪县区之一。长期以来,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区传统的产业,生猪饲养量走在全市中上游。20**年,全区生猪产业遭受疫情影响,但全年生猪饲养量仍达到31.29万头,出栏18.37万头,猪肉总产1.84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2%,生猪收入占农业内部收入的38%,20**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42万头,成为我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生猪产业条件优越。我区具有发展生猪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较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大户,加之生猪业在我区具有明显的普遍性、传统性;且生猪生产本身对资源条件适应强,受耕地、气候和地理因素制约性小,具有生产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等特点,平川、丘陵均可养殖。特别是20**年以来,我区按照“区域适度集中,家庭适度规模”的原则,大力实施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坚持“引导改造小农户,扶持发展重点户,规范提高专业户(场)”的原则,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培训,从场区建设、供种、供料、防疫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生猪品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促进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建立了铺镇新铺、宗营打钟寺、武乡宋沟3个二元母猪繁育示范村,全区生猪良种率达到95%,三元杂交猪覆盖率达到86%,生猪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生猪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全国生猪产品消费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空间增大,特别是**等公司鲜肉大量外销,对我区生猪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我区致力于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培育饲料加工、生猪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等专业养猪村,培育了**猪场等一批良种猪场,建成了17个肉食品集贸市场、1个专业化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营销加工企业、生猪营销大户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以饲料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了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体系和生猪疫病防治网络,把生产服务拓展到了生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因此,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凸显生猪产业主导地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生猪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生猪健康养殖;改善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抵御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提升生猪养殖生态化水平。规划以铺镇、宗营镇、龙江镇、望江乡、徐坡乡、七里办事处、舒家营办事处等单位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动员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养殖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生猪养殖的有效模式,创新思维,强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发展养殖大户,以规模养殖场建设和“一村一品”工程为抓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模式,不断提高养殖效益,确保规划一场(片),建成一场(片),投产一场(片),带动一片。到20**年,制订20项以上生猪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建成大中型沼气池25口,利用“猪—沼—粮”生态循环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完成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的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种植业相匹配的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布局。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猪产业在全区农业中率先发展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品种改良、规模化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建设、疫病防控、生猪产品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生猪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畜牧业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障发展”的发展原则,按照“万头起步,分散布点,规范管理,普及良种”和“规范老企业,扶持新企业,做强大企业,发展加工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培育和发展规模养殖场,壮大养猪专业村,大力普及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逐步建立生猪产业集群。

(三)规划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的原则。强化政府职能,积极解决生猪养殖用地问题,加快土地向养殖大户流转,整村推进,重点突破,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从养殖场(户)最直接、最关心和发展生猪产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加强设施配套和科技服务。

4.典型推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有生产经验、掌握技术能力强的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指导和扶持,培育骨干养殖大户,带动普通养殖户的发展,整体推进全区生猪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5.养殖场(户)投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在养殖场(户)自愿的前提下,以自筹为主,政府扶持为辅,加快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营销队伍的发展,积极引进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养殖场(户)效益。

三、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目标任务。

20**年,我区生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到5亿元;基础母猪存栏2.4万头,建成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万户、养殖专业村26个;生猪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比重达到20%以上,形成现代畜牧业的基本框架。

(二)基本思路。

一是强化生猪产业在现代畜牧业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农业率先突破发展;二是坚持依靠科技,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生猪产业竞争力;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生猪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健康养殖业;五是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猪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建设内容

(一)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35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二)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25口、标准化猪舍**0栋,改造圈舍50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1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三)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0头,纯种母猪**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年度实施计划

(一)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2.92万头,出栏18.37万头,饲养量31.92万头,生猪产值1.65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0头,母猪专业村1个,扩繁场1个,商品代场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218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6848户,养殖专业村5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21万头,饲养量36万头,生猪产值2.94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4500头,母猪专业村2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7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4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800户,养殖专业村1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三)2009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27万头,饲养量48万头,生猪产值3.9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18200头,母猪专业村3个,扩繁场3个,商品代场**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5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9500户、养殖专业村1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3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四)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3.5万头,出栏30.5万头,饲养量54万头,生猪产值4.48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18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6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700户、养殖专业村22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五)20**年实施计划。

1.生猪产业建设。

(1)生猪产业发展:生猪存栏26万头,出栏34万头,饲养量60万头,生猪产值5.0亿元。

(2)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猪存栏24000头,母猪专业村4个,扩繁场4个,商品代场12个。

(3)生猪发展建设:建成规模养殖场700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13000户、养殖专业村26个。

2.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大中型沼气池5口,标准化猪舍20栋,改造圈舍**0栋,配套建设人工授精和信息网站2个,改建乡镇兽医站2个,完善乡镇站防检疫体系。

3.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

引进良种公猪20头,纯种母猪200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人次,农民养猪技术员2000人次,建立养猪科技示范户20户;申报生猪绿色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区上成立由副区担任组长,农业、畜牧、计划、财政、林业、交通、水利、环保、农发办、电力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镇乡应相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奖惩措施,并把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内容,确保规划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各项目实施部门要密切配合,锁定任务,统一目标,狠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调整品质结构,加快生猪良种工程建设。以龙兴、赛优、金园、顺合等大型养殖场为依托,以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为骨干品种,淘汰低中档次品种,大力推广三元杂交品种,扩大繁育群,力争每个镇(乡)建成1个良种繁育基地,实现种群规模扩张。到20**年,基础母猪扩增到2.4万头,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仔猪40万头以上,实现生猪品种优良化,并严格种猪管理,规范种猪生产经营秩序。

(三)大力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和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全面推进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建设质量和标准,本着效益第一、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群众自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形成订单养殖、集中出栏、批量销售的养殖格局,基本消除千家万户零星散养,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养殖规模的突破性扩张。

(四)依靠科学技术,实现标准化养殖。建立健全生猪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要率先实施标准化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措施,严格控制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加快实现科学化饲养、全程化监控、安全化生产。鼓励各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生猪产业开发;允许开展技术承包,或与养殖大户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五)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机构和组织,并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内容,依法制定动物防疫计划、措施,完善快速反应应急预案,备足应对突发疫情的物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经费和防疫监督检疫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重大动物疫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和防疫监督工作,完善制度和标准,落实强制免疫、检疫、消毒、扑杀和堵截等疫病控制措施,以控制、消灭规定动物疫病为目标,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建设。

(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内外市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地客商投资开发生猪产业,尽快建立起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扶优扶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加工销售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兴、赛优等规模养殖场和皇冠、汉森等定点屠宰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力度,鼓励其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国际化的生猪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

(七)完善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增加资金投入,把生猪产业发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生猪生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体系、疫病监测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计划、农业、畜牧、交通、水利、环保、电力、农发办等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每年安排1—2个项目,用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猪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沼气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八)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产业的贷款,各类金融机构要用好财政贴息、扶贫贴息等政策,支持生猪规模养殖贷款;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生产者与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提供生猪生产和加工企业以及农民兴办规模养殖场所需流动资金信贷支持。同时,区上将成立生猪产业贷款担保中心,为养殖场(户)扩大生产提供贷款担保,缩短贷款办理时限,简化审批手续。

(九)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大中型养殖场适当补助,同时建立生猪良种补贴和生猪规模养殖奖励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其补贴和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对生猪营销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给予适当奖励;对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十)落实用地用材用电的支持政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陕政办发(20**)5号)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0号)文件精神执行。农业、财政、土地、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都要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积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措施,土地部门要简化生猪用地审批程序,龙头企业建设用地纳入当年用地优先安排审批;兴建养猪示范场及扩大圈舍用地视同农业用地办理审批手续;临时性养殖场,按临时用地审批,只收取审批工本费,不养猪时恢复原貌;允许农户有偿向生猪生产及加工企业和养猪专业大户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以土地使用权参股经营;凡在农户院内搭建圈舍,或房前屋后搭建圈舍与邻居无矛盾而不占耕地的,可由农户申请、村委会审查、镇土地规划部门审批搭建圈舍,报国土资源**分局备案,农户不再养殖必须拆除。养猪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场所需土地,可在离农户较远的空闲地、废弃地、河滩地或搞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土地中建大型养猪场,优本人申请,村镇审查,报国土资源**分局审批,在审批过程中,镇政府与农业局可参与对圈舍的规划、设计,使其设计合理、排污方便、保护环境。林业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对发展生猪修建圈舍、养猪场所需木材,按自用材优先审批。水利部门要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帮助解决好人猪饮水问题。生猪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用电统一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各部门都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生猪产业大发展。

(十一)加强生猪信息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生猪产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搞好对生猪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其产品均衡上市,防止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健康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抓好区、镇(乡)、村三级产业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遍及全区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

(十二)加强项目建设,提升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各有关单位要下功夫争跑规划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结合灾后重建、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行项目捆绑,切实抓好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确保规划项目如期完成。引导“一村一品”示范村积极培育发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协助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落户我区,进行生猪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生猪附加值。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村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加快品牌建设步伐,鼓励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生猪,不断提升我区生猪产业化发展水平。

生猪产业范文篇9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市生猪产业工作,明确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

一、回顾过去,生猪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过去几年,是我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年,是我市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起步的几年,也是我市在畜牧业方面投入最多的几年。几年来,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工作的预定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总结过去的生猪产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猪改良成绩显著,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我市以推广PIC种猪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现已引进祖代PIC配套系种猪XXX头,发展父母代PIC猪场XX个。其中10000头以上规模猪场XX个,推广PIC父母代母猪X多头,占全市存栏母猪的35%,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已形成年出栏PIC优质瘦肉猪3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速了生猪产业提档升级的步伐,生猪产业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PIC猪价格优势明显,PIC仔猪及商品肥猪与本地二元杂交仔猪和商品猪相比每公斤分别高2-3元和0.8-1元。饲养PIC商品肥猪每头可增加效益100元左右。目前,合川PIC猪已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具有一定影响,吸引不少客商来我市购买PIC仔猪和育肥猪,促进了合川PIC优质瘦肉猪外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规模养殖异军突起,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实行工业化养殖,提升我市生猪产业档次,已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主流。全市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其中,上1000头以上规模的26个,已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大型猪场8个,这在整个西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表明我市养猪业正朝着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速度加快。重庆大正公司已形成年产PIC父母代种猪2万头,PIC商品猪20万头生产能力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年产10万吨PIC猪专用饲料厂正在兴建;重庆金洲食品公司是重庆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产业化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和出口肉类罐头8000吨,出货值近亿元,其投资的年出栏10万头猪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加工厂已动工兴建;重庆永生食品公司在加大罐头食品生产出口的基础上,又大力开展冻中猪供港业务,年出货值超6000万元;合川五洋畜牧科技公司万头猪场等一大批万头猪场的投产,华西希望集团合川兽药厂的动工兴建,标志着我市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市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解决了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技术推广得到加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主动加强了与西南农大食品学院联姻,开展技术和项目的合作。创新和完善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了人工授精站的建设,从全市畜牧系统中抽调100余人组建了一支PIC猪专职技术服务队伍。重点实施了科技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月”等活动,把先进实用的科学养殖技术送到广大饲养户手中。基本控制了规模养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流行,防疫密度达99%,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五)创新运行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我市生猪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大正、五洋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PIC猪养殖专业村,并与PIC猪养殖户、专业养殖村签订了生猪养殖购销合同,实行圈舍设计、饲料配方、技术指导服务、配种、防疫保险、供种和收购“六统一”。二是PIC猪养殖协会中介组织作用不断拓展和加强,完善了“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并积极参与生猪贩运购销活动,使农民和企业之间实现了互惠双赢。三是积极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养猪户”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公司、农户的双盈目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形势多元化的养猪行业。我市PIC猪的养殖主体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农民养殖,转为有农民、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工商业主、外地来合投资者等多元化养殖,猪场所有制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有个体、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租赁承包、技术承包等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挖掘生猪产业生产的潜在效益。

过去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PIC种猪推广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二是资金不足,制约了PIC猪的发展;三是生猪流通体系尚不健全,生猪产业链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经济关系协调不够,产业化推进不平衡;四是生猪加工严重滞后,现有的产品结构和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自已的品牌,不能更好地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五是部分基层干部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多。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生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着眼未来,进一步明确生猪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对产业现状及国内外市场状况的综合分析,考虑到市场扩容,结构调整,投入增加,领导力量强化以及龙头企业与市场建设同步发展等有利因素,今后一段时间全市生猪产业总体上呈快速发展之势,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工作,推动全市生猪产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优化生猪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为动力,以标准化、法制化为保障,以建立PIC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主体,突出抓好PIC种猪推广、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程度,加快把我市生猪产业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特色经济,再铸合川生猪产业辉煌。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母猪常年存栏量达10万头(其中PIC母猪达7万头以上);生猪年出栏量达200万头(其中优质PIC育肥猪出栏量达150万头以上);养猪生产、食品加工及其饲料与兽药等相关产业实现年总产值达25亿元以上,其中养猪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饲料与兽药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生猪产业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产品生产全程达到无公害,把我市建成优质、高效、卫生安全的现代化生猪产业基地。

三、立足当前,努力推进生猪产业再上新台阶

为把生猪产业建成我市农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我们要立足当前,进一步提高认识,增添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生猪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抓好以下五件工作: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发展生猪产业的再认识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迅猛发展,在重庆处于领先行列,具有了相当的再发展基础,在技术、管理、发展等方面也已探索出了有效的经验和措施。但是,我们现在的总量还不够大,优质瘦肉猪所占比例还较小,后加工能力还较弱,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且不完善配套,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之,从今年起,市里不再给各镇街下达指令性的推广任务,也不再给予种猪补贴。有的同志就认为市里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就不太重视了,就放下了发展的劲头,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领导者和广大生产者的认识,加深对发展生猪产业的再认识。首先,从全面建设我市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其难点、重点也在农村,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根本的是要靠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正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其次,从过去几年生猪产业发展的效果来看,PIC优良种猪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种、养、加,科、工、贸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已具雏形,产业整体效益有较大发挥,广大农民已得到实惠,正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第三,从我市确立的工业强市战略来看,生猪产业的发展,可以成为工业的原料基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原料,而生猪产业的食品加工本身就是工业,还可直接拉动相关的饲料工业、兽药工业、化工等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三化联动。因此,各镇街要予以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发展生猪产业,尽快把生猪产业培育成为特色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

(二)扩大规模,努力提高生猪产业比重

第一,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发展生猪产业,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导动员千家万户走专业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要按《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好以南办、合办、盐井等为主体的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以专业合作社加适度规模养殖的“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基地,以大正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养殖基地,并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同时,抓好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业主来参与生猪产业发展。

第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市的生猪产业是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信息不灵,很难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生猪产业发展,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龙头企业是与大市场对接的,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深化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一方面市里要在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扶持,另一方面要创新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规范运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今年重点扶持大正公司种猪场、10吨PIC专用饲料厂、金州食品厂、重庆德佳养殖公司、合川五洋畜牧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再发展2-3户万头以上规模的PIC猪场。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第三,要重点发展专业村。发展专业村,不仅可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销售不畅、相互杀价等普遍问题,还可以推动我市生猪产业总量的快速扩张,也可以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生猪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壮大现有的PIC猪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的同时,发展更多跨镇街、跨村、跨社的专业村。积极扶持示范养殖场建设,总结经验,典型引路,提高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效益。

(三)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生猪产业,加快产、加、销一体化进程

要更好利用我市PIC猪的优势,提高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用工业的理念来指导生猪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用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来抓生猪产品生产。

第一,在养殖环节上要狠抓“绿色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大力发展绿色生猪产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生猪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继续大力推广PIC优良猪种;其次,要把好饲料关,大力提倡使用绿色饲料、生态饲料和高效无毒、低毒、无残留的兽药及生物制品;再次,要把好管理关,严格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建成无公害优质生猪基地,确保生猪产品安全。

第二,在加工环节上要狠抓“标准化”。在生猪产业链中,加工业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原始产品的生产利润。因此,我们要在加工环节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猪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完善PIC仔猪专业批发市场,加快重庆金州食品公司现有罐头生产的发展,引导五洋畜牧公司食品厂增加PIC优质猪肉开发品种,推进金州永红食品屠宰加工厂年宰100万头猪生产线的建设,并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以质量求发展,建立起高标准的猪肉产品加工基地,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真正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三,在销售环节上要狠抓“品牌化”。知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如:河南“双汇”等企业已经闯出了牌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提高市场占有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市发展生猪产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创建无公害猪肉品牌,特别要注意挖掘地方生猪加工传统产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市场信誉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效益显著、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企业,努力提高生猪产业综合效益。

(四)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第一,要抓好政府引导。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生猪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的重要作用,动员农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重点扶持、引导生猪专业村、专业户,加快发展生猪产业链,扶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生猪产业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在项目安排上要给予规模养殖场(户)大力支持。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部门,对发展畜生猪产业要在资金上大力倾斜,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为农户发展生猪产业提供启动资金,有关项目资金尽可能“捆”起来使用,发挥集中使用效果。

第三,要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一是继续强化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技术普及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对养猪场(户)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养猪科技水平。二是搞好生猪疫病防治服务,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生猪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产供销、“订单农业”等方式的社会化服务,注意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的购销难问题,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促进生猪产业效益的稳定提高。四是进一步发挥PIC猪养殖协会的作用,为广大养殖户服好务。

(五)加强领导,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产业范文篇10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市生猪产业工作,明确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

一、回顾过去,生猪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过去几年,是我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年,是我市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起步的几年,也是我市在畜牧业方面投入最多的几年。几年来,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工作的预定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总结过去的生猪产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猪改良成绩显著,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我市以推广PIC种猪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现已引进祖代PIC配套系种猪XXX头,发展父母代PIC猪场XX个。其中10000头以上规模猪场XX个,推广PIC父母代母猪X多头,占全市存栏母猪的35%,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已形成年出栏PIC优质瘦肉猪3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速了生猪产业提档升级的步伐,生猪产业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PIC猪价格优势明显,PIC仔猪及商品肥猪与本地二元杂交仔猪和商品猪相比每公斤分别高2-3元和0.8-1元。饲养PIC商品肥猪每头可增加效益100元左右。目前,合川PIC猪已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具有一定影响,吸引不少客商来我市购买PIC仔猪和育肥猪,促进了合川PIC优质瘦肉猪外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规模养殖异军突起,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实行工业化养殖,提升我市生猪产业档次,已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主流。全市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其中,上1000头以上规模的26个,已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大型猪场8个,这在整个西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表明我市养猪业正朝着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速度加快。重庆大正公司已形成年产PIC父母代种猪2万头,PIC商品猪20万头生产能力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年产10万吨PIC猪专用饲料厂正在兴建;重庆金洲食品公司是重庆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产业化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和出口肉类罐头8000吨,出货值近亿元,其投资的年出栏10万头猪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加工厂已动工兴建;重庆永生食品公司在加大罐头食品生产出口的基础上,又大力开展冻中猪供港业务,年出货值超6000万元;合川五洋畜牧科技公司万头猪场等一大批万头猪场的投产,华西希望集团合川兽药厂的动工兴建,标志着我市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市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解决了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技术推广得到加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主动加强了与西南农大食品学院联姻,开展技术和项目的合作。创新和完善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了人工授精站的建设,从全市畜牧系统中抽调100余人组建了一支PIC猪专职技术服务队伍。重点实施了科技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月”等活动,把先进实用的科学养殖技术送到广大饲养户手中。基本控制了规模养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流行,防疫密度达99%,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五)创新运行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我市生猪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大正、五洋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PIC猪养殖专业村,并与PIC猪养殖户、专业养殖村签订了生猪养殖购销合同,实行圈舍设计、饲料配方、技术指导服务、配种、防疫保险、供种和收购“六统一”。二是PIC猪养殖协会中介组织作用不断拓展和加强,完善了“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并积极参与生猪贩运购销活动,使农民和企业之间实现了互惠双赢。三是积极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养猪户”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公司、农户的双盈目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形势多元化的养猪行业。我市PIC猪的养殖主体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农民养殖,转为有农民、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工商业主、外地来合投资者等多元化养殖,猪场所有制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有个体、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租赁承包、技术承包等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挖掘生猪产业生产的潜在效益。

过去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PIC种猪推广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二是资金不足,制约了PIC猪的发展;三是生猪流通体系尚不健全,生猪产业链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经济关系协调不够,产业化推进不平衡;四是生猪加工严重滞后,现有的产品结构和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自已的品牌,不能更好地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五是部分基层干部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多。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生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着眼未来,进一步明确生猪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对产业现状及国内外市场状况的综合分析,考虑到市场扩容,结构调整,投入增加,领导力量强化以及龙头企业与市场建设同步发展等有利因素,今后一段时间全市生猪产业总体上呈快速发展之势,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工作,推动全市生猪产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优化生猪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为动力,以标准化、法制化为保障,以建立PIC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主体,突出抓好PIC种猪推广、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程度,加快把我市生猪产业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特色经济,再铸合川生猪产业辉煌。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母猪常年存栏量达10万头(其中PIC母猪达7万头以上);生猪年出栏量达200万头(其中优质PIC育肥猪出栏量达150万头以上);养猪生产、食品加工及其饲料与兽药等相关产业实现年总产值达25亿元以上,其中养猪业产值达12亿元以上,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饲料与兽药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生猪产业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产品生产全程达到无公害,把我市建成优质、高效、卫生安全的现代化生猪产业基地。

三、立足当前,努力推进生猪产业再上新台阶

为把生猪产业建成我市农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我们要立足当前,进一步提高认识,增添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生猪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抓好以下五件工作: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发展生猪产业的再认识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迅猛发展,在重庆处于领先行列,具有了相当的再发展基础,在技术、管理、发展等方面也已探索出了有效的经验和措施。但是,我们现在的总量还不够大,优质瘦肉猪所占比例还较小,后加工能力还较弱,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且不完善配套,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之,从今年起,市里不再给各镇街下达指令性的推广任务,也不再给予种猪补贴。有的同志就认为市里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就不太重视了,就放下了发展的劲头,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领导者和广大生产者的认识,加深对发展生猪产业的再认识。首先,从全面建设我市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其难点、重点也在农村,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根本的是要靠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正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其次,从过去几年生猪产业发展的效果来看,PIC优良种猪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种、养、加,科、工、贸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已具雏形,产业整体效益有较大发挥,广大农民已得到实惠,正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第三,从我市确立的工业强市战略来看,生猪产业的发展,可以成为工业的原料基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原料,而生猪产业的食品加工本身就是工业,还可直接拉动相关的饲料工业、兽药工业、化工等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三化联动。因此,各镇街要予以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发展生猪产业,尽快把生猪产业培育成为特色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

(二)扩大规模,努力提高生猪产业比重

第一,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发展生猪产业,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导动员千家万户走专业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要按《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好以南办、合办、盐井等为主体的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以专业合作社加适度规模养殖的“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基地,以大正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养殖基地,并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同时,抓好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业主来参与生猪产业发展。

第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市的生猪产业是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信息不灵,很难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生猪产业发展,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龙头企业是与大市场对接的,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深化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一方面市里要在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扶持,另一方面要创新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规范运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今年重点扶持大正公司种猪场、10吨PIC专用饲料厂、金州食品厂、重庆德佳养殖公司、合川五洋畜牧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再发展2-3户万头以上规模的PIC猪场。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第三,要重点发展专业村。发展专业村,不仅可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销售不畅、相互杀价等普遍问题,还可以推动我市生猪产业总量的快速扩张,也可以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生猪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壮大现有的PIC猪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的同时,发展更多跨镇街、跨村、跨社的专业村。积极扶持示范养殖场建设,总结经验,典型引路,提高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效益。

(三)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生猪产业,加快产、加、销一体化进程

要更好利用我市PIC猪的优势,提高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用工业的理念来指导生猪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用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来抓生猪产品生产。

第一,在养殖环节上要狠抓“绿色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大力发展绿色生猪产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生猪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继续大力推广PIC优良猪种;其次,要把好饲料关,大力提倡使用绿色饲料、生态饲料和高效无毒、低毒、无残留的兽药及生物制品;再次,要把好管理关,严格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建成无公害优质生猪基地,确保生猪产品安全。

第二,在加工环节上要狠抓“标准化”。在生猪产业链中,加工业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原始产品的生产利润。因此,我们要在加工环节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猪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完善PIC仔猪专业批发市场,加快重庆金州食品公司现有罐头生产的发展,引导五洋畜牧公司食品厂增加PIC优质猪肉开发品种,推进金州永红食品屠宰加工厂年宰100万头猪生产线的建设,并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以质量求发展,建立起高标准的猪肉产品加工基地,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真正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三,在销售环节上要狠抓“品牌化”。知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如:河南“双汇”等企业已经闯出了牌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提高市场占有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市发展生猪产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创建无公害猪肉品牌,特别要注意挖掘地方生猪加工传统产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市场信誉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效益显著、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企业,努力提高生猪产业综合效益。

(四)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第一,要抓好政府引导。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生猪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的重要作用,动员农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重点扶持、引导生猪专业村、专业户,加快发展生猪产业链,扶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生猪产业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在项目安排上要给予规模养殖场(户)大力支持。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部门,对发展畜生猪产业要在资金上大力倾斜,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为农户发展生猪产业提供启动资金,有关项目资金尽可能“捆”起来使用,发挥集中使用效果。

第三,要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一是继续强化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技术普及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对养猪场(户)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养猪科技水平。二是搞好生猪疫病防治服务,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生猪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产供销、“订单农业”等方式的社会化服务,注意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的购销难问题,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促进生猪产业效益的稳定提高。四是进一步发挥PIC猪养殖协会的作用,为广大养殖户服好务。

(五)加强领导,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