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1:25:08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范文篇1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状况

*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东经105°10′-105°39′之间,北纬30°38′-31°10′之间,地跨南北57.98km,东西46.358km,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与盐亭县、西充县、蓬溪县、*县,*县接壤。

*县属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区,全县地形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为主,坝、丘、山具备,可分低山、高丘、中丘、低丘和涪江、梓江沿岸河谷地带等类型。丘陵低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9.1%,海拔在300-550m之间,其中: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5.4%,海拔一般在400m以上,相对高度200m以上;高丘区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5.4%,海拔一般在35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200m;中丘区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7.3%,海拔一般在340-460之间,相对高度在50-100m;低丘面积占21%,海拔一般在300-3600m之间,相对高度50m左右;河谷面积占10.9%,主要分布在涪江、梓江沿岸。主要河流有涪江、梓江、青岗河等。

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8.2℃,极端高温39.4℃,极端低温-4.8℃,大于10℃的年积温5491.3℃;无霜期为28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99.9小时,年均降雨量934mm,年均蒸发量1183.8mm,空气平均相对湿度79.7%。。

(二)生物资源状况

*县浅山丘地区的生物资源主要以乔木为主体,还包括灌木、草本、藤本、苔藓等植物及鸟兽、昆虫等动物和微生物,是依托森林资源与所处气候、土壤、岩石等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体,构成丘陵山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具有较为完整的食物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县耕地面积103万亩,耕地与林地交叉分布。生物资源门类繁多,境内发现并利用的生物资源约1500多个品种,其中生物资源100余种,栽植农作物品种367个,是四川省粮食、棉花、蚕桑、油料、生猪、水果、蔬菜、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

*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面积100.5万亩,森林覆盖率43.2%,木材蓄积310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21.7万立方米。森林植物种类丰富,林木品种约437种,成片林地61.79万亩,占全县森林覆盖面积的61.5%,林分的建群树种主要有柏木、马尾松等,伴生树或混交树种有桤木、栎类、刺槐、马桑等,四旁树和其它零星树木覆盖面积34.71万亩,占全县森林覆盖面积的34.5%,主要有香椿、苦楝、香樟、千丈、桤木等,竹资源以慈竹为主,共4万亩,占森林覆盖面积的3.9%。经济林主要有香桂、核桃、连翘、油桐等,共2万亩。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现代林业,构建绿色*”主题,发展生态林业以保障生态安全,发展效益林业以满足多种需求,发展人文林业以弘扬生态文明。确立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生物资源的保护,持续推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生态工程建设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浅山丘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繁荣的生态文明社会和发达的以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

三、规划依据

1.*市浅山丘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规划

2.*县林业“十一五”规划

3.*县现代林业发展规划

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稳定的生态安全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目标。

“十一五”奋斗目标:到2010年,(1)利用“二台土”以上的坡薄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分年度发展经济林11万亩,速生用材林5万亩,树种、林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积极探索适合我县浅山丘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发展林下经济

10万亩,选择适宜我县浅山丘林地的林菌、林禽、林药发展模式,实现增收10亿元的目标;(2)种植生物质能源植物1.5万亩;(3)发展木竹材加工业,年加工木材8万立方米,加工竹材、桑枝、树枝15万吨,年生产实木地板4.5万立方米,集成材、木工板、木竹胶合板4.5万立方米,生产木竹片3万吨,木竹材加工实现年产值5.2亿元;(4)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进一步加强花果山森林公园、桃花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培植、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花果山森林公园成功申建部级森林公园,桃花山森林公园成功申建省级森林公园,建设野鸭、白鹭野生鸟类自然保护区2个,结合优势森林生态发展高质量农家乐20家,*中华涪江湿地走廊自然保护区成功申建省级自然保护区,结合*人文优势发展生态文化,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产品,建成*县生态文明建设展示区1处。实现森林旅游业收入1亿元。

五、总体布局

(一)生态型深丘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区域

境内深丘区域,包括复兴、天仙、伏河、太兴、潼射、青岗、双溪、文升等8个乡镇,约占我县国土面积的25%。该区域丘陵相对高差大,林分质量好,交通相对落后,该区域林业建设的重点是适度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严格管护,提高林分质量和经营水平,建用材林基地,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

(二)生态经济型中浅丘水土保持林、经济林、薪炭林区域

境内浅丘区域,包括东岳、仁和、曹碑、洋溪、青堤、官升、凤来、陈古、万林、太乙、涪西、玉太、金鹤、明星、金家等15个乡镇,约占县国土面积的51%,该区域土壤类型主要为*组土和蓬莱镇组土,垦殖系数高,水土流失严重,人为活动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现有林地生产力低,植被以纯柏木林为主。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植被恢复,加强管护,提高林分质量,山中上部搞好防护林建设,下部建造花椒、桑树、核桃、竹类等兼用林和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间作模式,提高林农收益。

(三)经济型涪江流域台阶地农田林网防护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域

包括香山、金华、广兴、大榆、瞿河、太和、柳树7个乡镇,约占县国土面积的24%。该区域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深厚肥沃,交通方便,具有十分优越的农林发展条件,是全市粮食主产区和人口最稠密区。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形成涪江及其干、支流出口的江岸防护林,以保护基本农田和房屋为主的农田林网防护林,在较宽阔的河谷地段和老冲积黄壤阶地上发展以杨树、巨桉、香椿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在地势比较平缓的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下积极种植粉葛等林下经济。

六、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体系建设

(一)生态保障体系建设

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向国家争取续建退耕还林工程4万亩。

2.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对我县100.5万亩森林管护,续建天保公益林55.7万亩。

3.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建设。是实现分类经营,保护生态重要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加强林分结构调整和森林植被恢复,提高森林生态防护功能的重要措施,全县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实施总面积25万亩。

4.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投入,强化保护区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做好伏河乡新奇村铧头村等6个野生动物自然生态县级保护小区的建设,把*中华湿地走廊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

(二)产业工程建设

1.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在不破坏森林自然循环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林下循环经济,也就是充分利用林荫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等复合型经营模式。按照森林结构层次,进行如下开发利用:

(1)微生物层的利用:利用林下闲置土地,种植竹荪、羊肚菌、牛肝菌,发展食用菌。利用种菌废料,增加林木养分,改良森林土壤。

(2)草灌层的利用:主要是利用森林草灌层发展养殖业。采用柏-兔-沼-菜(粮)模式在草灌层养殖优良兔,林-鸡模式养殖七彩鸡(野鸡),鹅-猪-沼-菜(粮)模式养殖优良鹅,林蛙-野猪模式养殖野猪和林蛙等等

(3)乔木层的利用:我县森林乔木层优势树种为柏木,乔木层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柏木木材、柏木叶、柏木皮、柏木果等的综合利用。

2.经济林果产业建设。利用立地条件较好的退耕地、河谷台地和庭院周围,发展优质经济林6万亩,其中:以金华、广兴、太和等乡镇为重点,栽植杂柑、柠檬等优质水果3万亩;以复兴、太兴、潼射等乡镇为重点,发展核桃、米枣等优质干果2万亩;以大榆、瞿河、柳树等乡镇为重点,发展连翘、佛手、杜仲、黄柏等中药材1万亩。

3.工业原料林建设。(1)速生丰产林建设:以绿洲木业有限公司、大森林公司、新尺度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利用涪江、梓江等江河沿岸的坡耕地和在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深厚肥沃、交通方便区域,适当发展速生用材林,栽植巨桉、杨树、香椿、桤木、竹类等速生用材林5万亩;(2)林化基地建设:以龙鑫香料公司为龙头,在东岳乡、玉太乡建设香桂核心示范基地0.5万亩,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仁和、曹碑、青岗、洋溪、金华等乡镇建设香桂基地4.5万亩。

4.木竹材加工业建设

加快对现有木材加工企业的改造,提高木材产品质量、档次,年生产实木地板、集成材、木工板等4.5万立方米,中高档家俱1万套。

提高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引进企业,利用木竹材加工“三剩物”、桑枝、树枝等,年生产中密度纤维板5万立方米。

充分利用慈竹资源,发展竹编制业,引进企业,发展竹胶合板加工,年产竹胶合板1.5万立方米。

5.生态旅游业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森林景观培植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形成以花果山森林公园和金华山、龙凤峡地质公园、蒲家浩桃花山、中华涪江湿地走廊风景区为主,县城区及城区周围农家乐为支撑的生态旅游骨架,将蒲家浩桃花园风景区打造成AA级景区,*中华涪江湿地走廊和龙凤峡风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6.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加工基地建设

加快梅花鹿、七彩山鸡和鸵鸟、野香猪养殖基地的建设,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养殖梅花鹿500头以上,七彩山鸡5000只以上,野香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目标;搞好野生动物产品深加工和野生动物产品的研发,提升现有野生动物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同时不断开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做大做强野生动物养殖加工业。

(三)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森林放火和森林病虫害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凉帽山等重要林区和重要部位建设瞭望台5个,消防池450个,新置2号、3号灭火工具1500把,防治有害生物喷雾(烟)机30台;二是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2只,半专业消防队30只;三是建设森林放火、有害生物防治指挥中心,建立林火预测地理信息系统,卫星检测系统,提高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的测报和防控扑救能力。

(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发扬*人文优势发展生态文化,组织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生态文化产品,推动*森林旅游再上一个台阶。

七、投资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浅山丘生物资源开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到2010年,规划工程项目15个,总投资7.8亿元,其中:生态建设项目4个,国家投资1.7亿元;产业建设项目8个,需投资6亿元;生态安全体系建设项目2个,需资金350万元;生态文明体系建设需资金70万元。

(二)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森林生态效益体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规划实施后,可增加森林面积17.5万亩,依据《森林资源价值》估算,森林生态效益年新增价值3.7亿元。

2.经济效益:林地、林木、经济林和其他生物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8.12亿元,其中;新经济林产生的价值2.67亿元,新增木材价值2.5亿元,新增林地资源价值0.45万元,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生物资源范文篇2

关键词:管辖范围;深海区域;生物资源;法律适用

现阶段,虽然人类逐渐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好处与价值,开始逐渐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但是人类对于海洋的认知仍然较为局限,在国家管辖以外的区域仍然处于蛮荒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海资源在医疗、工业、环保中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各国主权范围以外的深海底生物资源开发得到极大关注,由于各国在开发技术上存在差异,如何才能公平的分享这些资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深海底生物资源的介绍

广阔的深海区域蕴藏着大量的生物物种,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分布其中,由于该区域在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上均较为独特,长居其中的生物体内也存在了特殊的活性物质,如抗毒、嗜热、耐压等多种极端酶。这些物质的应用价值极高,在工业、医疗、环保等行业中均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的立场来看,深海底具备多种多样的种群与基因,部分海山区中的生态系统又较为敏感和脆弱,需要人类的高度保护与重视[1]。

二、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深海生物资源法律适用问题

目前,与此方面相关的《海洋法公约》针对管辖区域外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规定,但是由于只是单纯理论层面的规定,缺乏实际可行性,当遇到争端与非议时,可以提供借鉴与参考作用,采用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处理,具体如下。(一)《公约》是否适用于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深海生物资源开发该公约能够适用于管辖外的深海资源开发,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该公约中的118条规定,各国应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对公海区域内的生物资源进行管理与保护,并且划分区域或者设置区域渔业组织;二是该公约的第194条针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控制进行规定,要求按照规定内容对稀有或者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在上述规定中针对脆弱的生态系统与公海内的生物资源进行规定,这些内容均可适用于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生物资源当中,但是条文中并没有针对原则、详细方案进行明确。(二)国际海底管理局能否对生物资源进行管理首先,针对管理局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公约中的第157条对管理局的性质定义为:是缔约国根据规定对“区域”内活动进行控制,对资源进行管理的组织,而这里所提到的“区域”主要是指在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海床与底土;“资源”则主要是指海床及其以下的全部固体、液体与气体矿物资源,包括多金属资源等,而不包括生物资源,由此可见,国际海底管理局无权对海底生物资源进行管理。其次,该公约中的第135条提出,“本部分或者形式的各项权利,均不应影响到“区域”中覆水区域的法律地位。”从该条文中能够得出,管理区无权对区域中的覆水区域进行管辖[2]。第三,公约中没有对海床与洋底的各项生物资源的管辖权进行规定,因此管理局对于该区域拥有管辖权,但对于覆水区域中的生物资源不具备管辖权力。(三)管理局能否根据公约规定对深海底生物资源进行管理首先应明确公约中第143条内容的相关规定以及用语、逻辑,在该内容中规定“应以本公约为依据,对“区域”内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海洋环境不受破坏,对此,管理局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则与制度,为海洋环境的保护提供便利,避免对海岸以内的海洋环境造成其他破坏,保障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防止该区域中的动植物资源受到损耗。”由此可见,即便在公约中第145条规定,管理局具有保护海洋环境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在立法中主要针对的是“区域内”的相关活动。同样在公约的第143条中,依然限定了海科学研究的范围在“区域内”,即管理局应在区域内开展相关海洋科学的研究,并对研究与分析的成果进行协调和传播,因此管理局无权对深海底生物资源进行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国家管辖区域以外的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从海洋科研角度来看,应对各国的开发权限与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以此来减少对深海底活性生物造成的损害。同时,国际上还应制定出各国统一遵守的海洋科研行为准则,在《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将生物勘探划入到海洋科研活动当中,并针对生物勘探制定相关规则,引入环境影响程度评估机制,力求对深海底生物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飞.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深海遗传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生物资源范文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九五”以来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切实解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21世纪初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生物资源开发暨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会议。

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组织了调研组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XX苗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试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会议还将表彰奖励在科技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工人、农民先进分子。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战斗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科技工作的省州科技部门的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这次会议上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县委李书记就我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这对加快我县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成绩显著

多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培植了新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县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推广与创新成效显著。

(一)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迅速

我县由于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地处低纬带,受东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境内湿润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生长,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气候的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早在1975年,我县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造林大会战,为我县生物资源开发拉开了序幕,为XX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九五”期间,县委、政府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又狠抓了热区水果、制糖、桑蚕和香蕉、菠萝等新兴生物资源的开发,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主要成就:一是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年底,全县人工用材林已发展到34.73万亩,八角32311亩,肉桂3658亩,桑树3100亩,笋材两用竹1921亩,林业产值达到了2053万元,林产业走上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加快脱贫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糖、茶两个产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0余亩,产甘蔗35293吨。茶园种植面积20359亩,产茶78.73万公斤,糖、茶两个产业共创产值1548万元,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是热区开发形势良好。目前,全县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21731亩,发展菠萝、香蕉、西瓜5万余亩,创产值771.6万元;四是畜牧、蔬菜、水产业稳步发展。年大牲畜存栏51624头,生猪存栏146904头,出栏率69.07%。种植蔬菜31983亩,解决了城乡居民吃菜靠外调的问题。水产养殖从无到有,养殖面积发展到4000余亩,水产品实现了自给有余。畜牧、蔬菜、水产业总产值达到8447万元;五是生物制药有了新发展,完成了人工繁殖黑熊技术研究和开发。县制药厂饲养黑熊最多时达到1000余头,年制药产业产值达到2041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已达15254万元。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产业的发展,是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可以说,没有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地把以林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作为XX支柱产业来抓,就没有XX的今天。

(二)科技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在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突破口,切实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县科技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科技培训力度加大,人民群众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几年来,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350期11.34万人次,各行各业相信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依靠科学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推广“两杂”作为解决12万农民吃饭问题的首要措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年全县杂交玉米种植完成56700亩,杂交水稻种植完成6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完成17915亩,其中优质水稻种植完成亩,农民人均吃粮由1986年的184公斤增加到年的347公斤,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全县粮食从外调变为自给有余;三是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自1997年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以来,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70个村民委员会,455个村民小组,8720户农户,推广面积累计达15.4万亩,粮食增产573万公斤,增收824万元,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四是以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自1983年以来,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学共完成了54班2160名学生的招生任务,先后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1870人,为全县科学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施科教

兴县战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生物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二是经营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待加强;四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投入不足,规模小、层次低、效益差的问题仍然存在;五是创新体制有待改革,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六是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快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步伐和推进科技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狠抓落实、再创辉煌

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纲要》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充分阐明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期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和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与会同志要站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全县的高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完善下发后,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努力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此,我就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明确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1.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次全会、州委四届七次全会以及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生物资源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同企业微观管理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力争通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建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形成XX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坚持的原则是: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先导性、示范性的产业来抓,始终坚持“三有”(有市场、有较长产业链、有较高科技含量)、“三新”(利用新技术、引进和培育新品种、开辟新市场)、“三高”(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开发原则,实现发展思路、开发方式、开发技术、企业运行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及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保持产业开发的高水平,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总体发展目标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总体要求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培植成为我县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物资源产业强大、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绿色经济县。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主要目标:一是充分利用我县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商品基地,带动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林、畜牧、茶叶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创立名牌产品,把传统产业培植成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支柱产业;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重点抓好中草药种植及加工、蔗糖、无公害蔬菜、水果、干果、桑蚕、珍贵用材林和生态养殖等产业,使之成为我县继杉木、茶叶之后的新的支柱产业;四是到2005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50%,到2010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总产值占GDP的70%,实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科技事业,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全县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全州平均水平,到2010年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城郊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城郊农村科技水平,乡镇企业发展在州内达到中等水平,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边远农村科技水平达到州内同类县市边远农村科技水平,主要粮、菜、畜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基本形成科技产业化。“”期间,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明显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的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科技信息、咨询和服务业初具规模,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州中等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科技队伍,使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全县总人口的1%以上。

3.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要做到六个结合

——坚持产业开发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产业开发的动力,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县是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只有依靠和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才能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乘势而上。

——坚持产业开发同对外开放相结合。我县地处边疆,由于地理、历史和战争的原因,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只有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开发,才能解决在产业开发中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示范、缺竞争活力的问题。

——坚持产业开发同市场开拓相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开拓能力将决定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在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市场,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体系,牢固树立市场决定一切的观念,才能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坚持创新产业开发同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近年来,我县传统产业由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效益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努力培植新产业的同时,引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坚持产业开发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毁林造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开发同扶贫开发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树立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脱贫在山、希望在山的思想,把产业开发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做到产业培植与加快脱贫并举。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科技全面进步

《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

新产业发展纲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产业布局,突出了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把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和三大支柱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重点。从规划的情况看,只要实现了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绿色经济强县。一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区域化的路子。我县各种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建设的产业和项目很多,但生物资源分布较散,形不成规模,从我县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来看,不允许我们齐头并进,遍地开花,盲目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开发能力、产业基础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定重点培植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区域经济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二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化的路子。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世纪,谁拥有了领先的生物创新技术,谁就占有了经济革命的制高点。实现我县生物产品向科技商品的转化,必须建立起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纲要》中已提出了几项科技支撑体系的措施和办法,即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使之形成我县引进、吸收、开发科技成果的载体和桥梁;依托企业建立专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形成生产、科研、推广一体化的技术研究基地和产业核心;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产研一体化的技术开发基地;制定优惠政策,着眼长远利益,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为XX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服务;三是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必须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现有的一些同类产业或者企业将面临着重新调整组合。严峻的现实就是,谁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谁就拥有抗冲击的能力。因此,建设三大支柱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开发潜力、开发基础和地区布局等多种因素,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实现三大产业规划的目标。农业产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水果、蔬菜、木薯、中草药和甘蔗的种植,重点建设好中草药、优质热果、木薯、甘蔗、无公害蔬菜、生态茶叶6个基地;林业产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抓好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八角、棕榈、笋竹两用材等经济林和秃杉、西南桦、山桂花等高价值用材林,重点建设好八角经济林、珍贵速生丰产林、棕榈、笋竹两用材4个基地;畜牧水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投入,抓好生猪杂交化工程和稻田养鱼工程,重点建设好杂交仔猪、肥猪、桑蚕基地。

生物资源范文篇4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07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08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08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07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07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生物资源范文篇5

由自治区农牧业厅组织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9号)。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促进我区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现就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区水域总面积0.93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0.8%,受北方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水生生物具有高原性、冷水性、耐盐碱性等特点,且水生生物种类比较贫乏,生态系统脆弱。近年来,个别地区阻断河流,占用水面,水域污染、非法捕捞等案件时有发生,导致我区水生生物资源量大幅度下降,部分物种已达到濒危状态。《纲要》的对于我区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管理手段,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保护公共资源的主导作用,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抓好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认真学习,加强宣传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实际,围绕《纲要》组织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学习计划,面向渔业系统、渔区乃至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及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和信箱,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到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良好氛围。

三、我区实施《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奋斗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10年,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改善,濒危物种数目逐步减少;在2005年的基础上,每年捕捞产量的增幅控制在2%以下;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5亿尾(粒)以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达到5个以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中期目标:到2020年,实现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渔业资源丰富的目标。在2010年的基础上,捕捞产量每年增幅控制在5%以内。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10亿尾(粒)以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数量达到10个以上。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水域生态环境优良,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并得到高效利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良性循环。

四、渔业资源增殖行动

(一)建设渔业资源增殖基地。自治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全区渔业人工增殖规划,在各大中型渔业水域建设天然鱼类产卵场和人工繁殖基地,增加天然水域经济鱼类苗种的投放量,提高优质经济鱼类比例,增殖、恢复渔业资源。

(二)发展天然水面增养殖。我区湖泊、水库、河沟的面积占渔业总水面的98%以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好大中型水面渔业综合开发,通过开展网箱养殖、围栏育种,小水面人工精养、半精养,大幅度增加水产品产量。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休闲渔业及其它相关产业,提升涉渔二、三产业的比重。

(三)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各级人民政府要专门划拨增殖放流专项资金,确保增殖放流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人工增殖放流规划,建立增殖计划申报审批、增殖苗种检疫检验及增殖放流监督制度,在做好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黄河、*及呼伦湖、达里诺尔、乌梁素海、岱海等自治区重要渔业水域的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殖鱼类资源。

(四)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主要生长繁殖区域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保护区的管理。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加强对水产遗传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水产遗传育种资源的保护,促进水产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开展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行动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在进一步完善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鲤、兰州鲶保护区,兴安盟阿尔山冷水鱼保护区及呼伦贝尔市根河冷水鱼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素质,强化保护区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建设呼伦贝尔市陈旗鲫自然保护区、阿拉善盟卤虫自然保护区、鄂尔多斯市无定河甲鱼自然保护区及其它特有的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保护区。

(二)濒危水生生物物种救护。在呼和浩特市建设自治区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各盟市分别建设水生生物救护站,建立救护快速反应机制,对误捕、受伤、罚没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救治、暂养和放生。对鲟鱼、鳇鱼、哲罗鱼、细鳞鱼、黄河鲤、兰州鲶、陈旗鲫、卤虫、水獭等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要制定重点保护计划,实施专项救护。

(三)开展濒危物种驯养繁殖。要建立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的种质保护基地,渔业科技部门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做好种质的提纯复壮,强化对水生野生动植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水生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基地,提高人工繁育技术,扩大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量;要进一步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人工放流活动,建立人工放流制度、制定放流规划、技术和标准,抓好对鲟鱼、鳇鱼、哲罗鱼、细鳞鱼、黄河鲤、兰州鲶、陈旗鲫、卤虫等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放流,并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四)开展对水生野生动物的规范化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制度,加强对渔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重点开展对捕捉、驯养繁殖、运输、经营利用、进出口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植物行为。

(五)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督管理。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海关、口岸的联系,把好外来水生生物的入口关,建立对外来物种监控、预警机制和检疫及疫病控制体系,在重点地区和重点水域建立监控点,适时做好监督管理,保障本土物种安全。

六、开展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行动

(一)加强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的渔业环境监测网。在黄河、*、呼伦湖、达里诺尔、岱海、乌梁素海等自治区重要渔业水域,以及黄河、西辽河流域的池塘连片养殖区建立日常监测点,对水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监控机制。对渔业水域附近的高污染企业的排污口进行重点监督,适时监控,确保水域环境安全。建立突发性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快速反应机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时确认污染主体,科学评估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者损失,依法对渔业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二)做好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对遭受破坏的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补偿和修复。对修建水库、水电站、围垦、倾废区等建设工程,环保部门在批准或核准相关影响报告书之前,应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对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定补偿方案或补救措施,并落实补偿项目和资金。相关保护设施必须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开展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和渔业病害防治体系,配备技术人员和检测设施,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实施养殖水质监测、环境监控和投入品使用等各项制度,抓好养殖水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渔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池塘“上粮下鱼、以渔改碱”、稻田养殖等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水产品认证工作,严格执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七、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

(一)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执法协调机制,做好环保、水利、工商、交通、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完善以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保障《纲要》的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计划、财政、科技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合理整合生物资源养护有关经费并统筹使用。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将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及企业资金、个人捐助、国外投资、国际援助结合起来,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提供资金保障。要建立健全水生生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做好资源增殖保护费和补偿(赔偿)资金的收缴,专项用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三)建立监督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处理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产开发的关系,在抓好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渔业生产开发。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无序开发和破坏资源行为的监督管理,打击一切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的行为,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

(四)严格执行各项渔政管理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渔政执法装备投入,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渔政执法工作力度。

1、严格执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非法捕捞或者收购、运输、储藏、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在目前对黄河*段实行全面禁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行常年禁渔。

2、严格执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按照《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严格《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办证的条件和程序,抓好对《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管理,严格控制捕捞渔船、网具的数量和规格。强化渔船检验和报废制度,确保渔业安全生产。

3、严格执行捕捞限额制度。按照自治区各及盟市公布的部分渔业水域的捕捞限额,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捕捞限额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于没有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的水面,有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限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确定捕捞限额。

生物资源范文篇6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09年,我县计划推广种植灯盏花10000亩。2009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40.2%,主要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1.2%;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64.3%;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42.5%;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已经落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22.2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云南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至2009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17.5%。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害,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三七品位,我办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产加工除虫菊素原药8吨,生产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5%可湿性粉剂、5%水乳剂等农药产品约20吨;生产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渣粉300吨;细度为80目98%过筛花渣粉100吨;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粉100吨。在2008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425万元。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

2009年,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5万亩,3月份,由于全县遭受春季霜冻灾害,除虫菊产业受灾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种苗严重受损,全面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困难加剧。灾害发生后,我办配合森菊公司及时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情上报工作,指导广大群众抢抓节令,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虫菊种植以小春为主,大春为辅,一年两季种植的办法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问题,现在已育苗750亩,大田移栽1160余亩。为帮助森菊公司进一步落实今年种植任务,4月21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除虫菊生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我办狠抓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兑现花农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积极配合公司员工深入各乡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重树除虫菊产业发展信心,栽好除虫菊。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08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363.6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65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据魔芋生长环境要求及××县地质、地貌条件,结合我县多年来广大群众自行种植魔芋的经验,加大魔芋产业的开发力度,全力打造魔芋产业。今年,××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计划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主要安排在我县东部三塘、向阳等适宜山区乡。目前,公司已经向群众发出种子80吨,种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龙头企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今年1至6月份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畅销红河、昆明、曲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落实苦荞种植面积10000亩;1至6月,龙头企业公司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859吨,实现销售收入808.3万元,产值824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1156亩次,实现产值1680万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亩,品种主要是藩茄、莴笋、黄瓜、青蒜等;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水果39469亩,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产业740亩;完成生姜种植3000亩;油料11500亩。全县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切实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中的又一个新亮点。目前,我县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现在培育面积100亩,定植面积75亩,袋苗面积25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2000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花卉产业及其他花木生产企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下达,这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即将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近来,全县新发展鲜切花100亩。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在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工作重点,着力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等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重点产业重点培植,拳头产业精心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二)做到二个兼顾

在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种群数量。

(三)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乡各级均成立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使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实施有领导,工作任务有目标。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公司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我办干部职工积极配合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督察指导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县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全县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当地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产业。做到在宣传面上抓广泛,在宣传点上抓特色,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

三、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投资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大,生产周转资金普遍紧缺,扩大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县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应做到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培植。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排除阻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

(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并举

保护是为了开发,要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我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还不够,生物种群数量逐步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生物资源保护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工驯化种植。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要在进行人工驯化种植的同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措施进行强制保护。

(七)减少盲目性,确保产销对接

生物资源范文篇7

根据**号文件《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现将我办上半年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借学教东风变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

推动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一要有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二要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办作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职能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主观能动性、工作激情和科学发展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到全县生物产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加强全办干部职工思想理论和业务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引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县委和学科办指导组的统一部署,我办3月26日全面启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导、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开展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是抓思想发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3月26日召开全办动员大会,邀请县指导组到会作指导,讲解开展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阐明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的指导思想,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目标要求和详细安排。二是抓认识转变,深入开展培训活动。我们围绕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中央组学习、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省委、州委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4月14日,率全办干部职工到县煤炭局七楼会议室和该局干部职工一道参加由县委党校马自文老师授课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领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主题,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纲,是发展的硬道理,必须时时讲,一刻都不能丢,什么时候都不能偏离。三是抓建言献策,深入开展研讨活动。

学习教导活动要害是让全办干部职工在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看到不足、认识困难、破解难题。4月13日,我办按照县委的要求召开全办干部职工座谈会,就如何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深入讨论,广大干部职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用新的思维建言,以新的视野献策。普遍认为推动**生物资源产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大以灯盏花、草乌等**名特中草药材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开发;二要发展有市场前景的除虫菊、万寿菊生物化工产业;三要加大有**地方特色的苦荞、魔芋系列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力度;四要继承改造提升水果、蔬菜等传统产业;五要加快发展以鲜切花为主的花卉产业。要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一要调动生物资源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二要依赖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不断加大生物产业开发经费投入;四要加强基地建造,加强发展后劲;五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六要加大市场开辟力度,拓展销售渠道;七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生物资源产业提质增效;八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物资源产业发展步伐;九要强化公共服务,建立生物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四是抓求真务实,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生物资源范文篇8

关键词:生物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1]。当前,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2]。

1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

1.1农业生物资源收集保存现状

山东省地处温带,由于具有良好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条件及悠久的垦殖历史,农业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农业行政部门和科研单位组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在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大力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和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山东农业生物资源。初步统计,目前分散保存于全省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约4万份,这些资源有效地支撑了全省动植物育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1.1主要农作物资源目前,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主体搜集保存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2200余份,其中本省地方品种441份,育成品种534份,国内征集品种(系)1025份,国外品种59份;另有国内外耐旱小麦种质156份,小麦近缘野生种属10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经过归并整理后保存441份,另有大批国内外引进种质和创新种质。国内外花生资源1800余份。棉花种质1470余份,包括野生棉及远缘杂交高代材料、彩棉、低酚棉等。谷子种质2200多份。高粱种质1200多份。大豆栽培品种835份。

建国以来,经过几次全省范围内对蔬菜资源的调查、征集和整理,到1983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保存68种蔬菜(包括部分亚种和变种)共3000多份种质资源,其中收入《山东省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的共计1680个。这些品种中有许多是山东名优特产蔬菜资源,如胶东大白菜、潍县萝卜、章丘大葱、莱芜姜、苍山大蒜、益都银瓜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从国内外引进了大批优良蔬菜品种,加之本省选育的新品种,使山东的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突出的经济性状[3]。

山东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原产中心之一,被誉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现有果树种质资源24科,50属,141种,27个变种,其中原始分布的野生果树资源有20科,34属,81种或变种[4]。山东原产果树资源在现有资源种类中占有优势地位,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

1.1.2畜禽资源山东现有地方畜禽品种32个,其中鲁西黄牛、德州驴等大家畜5个,莱芜猪、大蒲莲猪、里岔黑猪等地方猪种8个,小尾寒羊、济宁青山羊等地方羊8个,寿光鸡、中国斗鸡等地方鸡7个,豁眼鹅、金乡百子鹅2个地方鹅,微山麻鸭、文登黑鸭2个地方鸭。现存的地方品种按保存数量和利用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有一定群体数量,在畜牧生产中单独或作为杂交母本使用的畜禽品种,如鲁西黄牛、小尾寒羊、莱芜猪、里岔黑猪、微山麻鸭、豁眼鹅等,大约占畜禽品种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已得到有效利用,市场需求趋向性凸显,资源价值得到认可,并对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种质支撑。二是群体数量较少,某些特性突出,目前作为育种材料或满足特定需要的畜禽品种,如中国斗鸡、寿光鸡、济宁青山羊、大蒲莲猪等。三是尚未得到社会重视、存养地又无能力保护,数量急剧下降,已经灭绝或处于濒危的畜禽品种,建国以来,已有荣成元宝鸡、烟台糁糠鸡、沾化黑猪等6个品种灭绝;济宁百日鸡、文登黑鸭、大尾寒羊、黑耳兔等品种濒临灭绝[5]。

1.1.3农业微生物资源山东省在农业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方面曾一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1963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分离到一种专性寄生于菟丝子的墨盘孢目毛炭疽菌属的真菌,利用该菌制备的微生物除草剂“鲁保1号”防治菟丝子效果显著,且不危害大豆和其它农作物,对人畜无害,成为我国将真菌用于杂草生物防治的首创。1966年以后,生物除草剂“鲁保1号”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6617×104hm2,防效达85%以上,平均挽回损失30%~50%。目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食用菌等优良菌株的保存数量达400余株,山东农业大学的植物病原真菌菌种及动物病原菌保存数量达200余株,青岛农业大学也保存有一定数量的药用真菌资源。

1.1.4药用植物资源1987年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后编写的《山东省中药资源名录》共收载中药4类1470种,药用植物即达1299种,占中药资源总数的8814%,其中藻类植物43种,菌类植物32种,地衣植物2种,苔藓植物3种,蕨类植物73种,种子植物有1143种。除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研究院和各地植物园内种植少量的药用植物用于教学、科普或观赏外,大都处于野生状态。建国以来,山东开展野生种质人工驯化的药用植物90余种,较大规模(6617hm2以上)人工栽培的有20余种,其中桔梗、丹参、黄芩、黄芪、金银花等全国知名。从2005年始,在省良种产业化工程的支持下,开始了山东大宗类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工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鉴定保存桔梗、丹参、黄芪、黄芩、石竹子、紫苏等种质200余份,育种中间材料800余份;山东中医药大学鉴定保存金银花、丹参等种质资源140余份;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鉴定保存黄芩种质50余份。

1.2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尽管山东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6~8]。

一是对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缺乏高层次整体规划,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三是资源保存分散,共享效率低。长期以来,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的行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手中,存在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的现象,机构之间以及保存者与利用者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共享的整体能力较差。

四是资源评价、鉴定等技术工作不深入,典型性和关键性数据缺乏,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五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技术支撑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出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六是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资源的收集保存、繁殖更新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其经费至今尚未列入经常性财政预算。许多资源的保存借助一般科研项目的支持,而项目结束后,因资金断档,不得不放弃对大量资源的保存。

2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战略设想

山东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物资源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破环严重,农业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及研究利用越来越迫切,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提出构建山东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初步设想[9~13]。

2.1平台建设总体思路

2.1.1指导思想从全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以资源安全保护和科学利用为主线,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创新资源管理与共享机制,解决资源收集、保存、共享和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为山东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农业科技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2.1.2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业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保存方式多样。平台建设必须注重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类型资源的性能特点和生命规律,分步骤、分级别、分阶段组织实施。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的主导作用,同时调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

(3)优化整合,高效利用。对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优化整合分散在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农业生物资源,确保资源安全,促进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4)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建立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的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决策机制,构筑以资源保存和研究机构为核心的收集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咨询、运行、服务、监督、评价等管理机制,保证平台正常运转。

2.1.3发展目标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构筑起全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物层、数据层和网络层三层结构,建成资源运行管理、保存更新和共享服务三大体系,完成一批农业生物资源保存、创新和共享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山东省资源保存与利用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接轨,实现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2平台结构

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由实物层、数据层和网络层三层结构组成。

实物层包括主要农作物、养殖动物、农业微生物、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库(圃、区、场)及其所保存的种质资源。通过实物层建设,形成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体系。

数据层是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对农业生物资源的形态、特性、遗传等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山东省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

网络层是建设分布式的农业生物资源信息网络软硬件环境,建立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农业生物资源信息,实现农业资源数据的远程查询和种质需求信息的传递。

2.3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2.3.1收集保存体系建设为了实现农业生物资源的安全保存,避免已收集资源的再度丢失,应建立原生境保护与非原生境保护(如种质库、圃、场、园等)相结合的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保存体系。

(1)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中心。建设、完善农业生物资源中心综合楼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种子中期低温保存库、微生物库、离体材料库、畜禽种质库、种质鉴定评价实验室、资源信息网络室、资源繁育和展示基地等,使该中心成为山东乃至黄淮海地区现代化的种质资源保存中心、资源鉴定与评价中心、资源数据信息中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教育基地。

(2)种质资源圃。以山东省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以不适宜种子保存的多年生和无性繁殖植物资源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圃,建设、完善10个植物种质资源圃。公务员之家

(3)畜禽保种场。以优势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和生产单位为依托,以特色、珍稀地方畜禽资源和优异资源为重点,按照生物安全规划,依据品种特性分类原则,建立20个畜禽资源保种场,保护地方资源和引进的优异资源。

(4)保护区。以生物资源原生地地方政府为主体,根据普查结果,设立10~20个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对山东特有的野生资源进行原生境保护。

(5)资源繁殖更新基地。以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和生产单位为依托,根据实际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10个资源繁育更新基地,对保存的农业生物种质材料分期分批进行更新繁殖。

2.3.2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1)管理委员会。成立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作为全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平台的领导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主要功能是协调、规范平台建设的政策导向,从政策和运行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障平台顺畅运行。

(2)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方针、路线和发展战略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性建议,包括科技政策与科技规划的制定、重大科技项目与科学工程的前期论证、人才培养、国内外交流合作等。

(3)管理办公室。平台管理办公室是资源平台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是平台共享服务和运行管理的枢纽,保障各项决策的实施以及安排协调相关的任务。

(4)省级资源中心。中心为非盈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职能和任务是进行农业生物资源的搜集、引进和保存工作,开展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分发代存和资源数据信息的研究与,在全省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是全省农业生物资源共享体系的中心。

(5)资源研究团队。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为主体,吸收社会力量,组建资源研究团队,承担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繁殖更新、共享利用等具体工作。

2.3.3共享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制定共享行为主体的责权利界定规则,确定资源提供者、利用者和共享运行管理者等共享行为主体的责权利。研究制定农业生物资源共享保障规则,包括共享与利益分享相关政策和法规、约束与激励机制、信誉保障和咨询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

(2)建立资源信息共享网络。集成资源主要数据信息,建立山东省农业生物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为政府主管部门掌握情况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科研人员和普通公众获取和利用农业生物资源信息提供可靠、便捷的通道。

2.4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

2.4.1农业生物资源的考察与调查对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濒危状况、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保存条件、管理水平和共享共用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探索农业生物资源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2.4.2农业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建设农业生物资源保存库(圃、场)及原生境保护点,向各级各类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资源保有单位和个人征集现有资源,开展国内外优异资源的收集和引进,抢救性收集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农业生物资源。对收集的资源统一编目和入库(圃、场)保存。

2.4.3农业生物资源的繁殖更新及标志性性状数据的补充完善开展现存资源的定期繁殖更新工作,维持资源的生活力。对收集保存的资源深入开展农艺学、遗传学等相关研究,补充完善种质资源的标志性和关键性性状信息,增加资源信息数据,提高资源可利用性。

2.4.4农业生物资源的鉴定评价按照国家统一的资源描述标准和数据控制规范,对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进行鉴定评价。研究各种农业生物资源鉴定评价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资源的性状特征,构建地方特色生物资源核心种质,筛选优异资源和突破性新种质。

2.4.5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按照国家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对资源的护照信息、标记信息、特征特性信息、保存信息等进行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建立资源信息(包括图像、视频等信息)数据库,保证资源信息数据的可比性,提升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共享水平。

2.4.6分子标记筛选、基因克隆与种质创新开展农业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发掘重要性状的基因标记,克隆功能基因,创造新型种质材料,丰富遗传资源基因库。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山东特有生物资源的分子图谱,构建智能化的种质指纹图谱识别系统,建立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为主体的高效分子育种技术平台。

2.4.7信息网络建设按照统一的资源信息标准、数字化标准和网络化标准,将资源实物、数据信息和网络相结合,建立数据容量大、检索查询功能全、网络服务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现代化服务体系。

生物资源范文篇9

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始终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以灯盏花、除虫菊为主的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植的五大产业之一。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围绕“立足、引进、改造、提升”的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重点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着力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优质枇杷等后续产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计划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速度年均达到30%以上。2007年,××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为农民实现创收10980万元,比上年增4027.4万元,增长36.6%,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目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推进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根据省、州、县各级关于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指导思想,近来,××县创新办精心组织,由县创新办主任带队,率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历时15天,深入各乡镇和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企业,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近几年来各乡镇和企业培植的主要产业是什么,采取何种发展措施,目前的发展规模,取得何成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产业培植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等几方面,认真对全县各乡镇和企业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调研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现有产业规模及分布

(一)生物药业

1、灯盏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00亩,其中:中枢镇2400亩、舞街镇1000亩、旧城镇1000亩、金马镇100亩。

2007年,红河千山公司在上述乡镇发展种植灯盏花7184亩次,生产灯盏花素12.5吨,实现销售收入3440万元,农民实现创收2650万元。2008年,红河千山公司计划完成10000亩次种植任务。

2、除虫菊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385亩,其中:白水镇2000亩、中枢镇1360亩、旧城镇25亩。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10000至20000亩种植任务。2008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完成50000亩种植任务。

3、万寿菊产业:现落实种植面积5500亩,其中:永宁乡4000亩、白水镇1500亩。2008年,全县计划完成6500亩种植任务。

4、三七产业:现有种植面积5600亩,其中:向阳乡3300亩、三塘乡2300亩。该产业因生长周期长,投机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土壤气候条件要求特殊,大都属招商引资引进文山客商开发项目,由××县农户自行种植的有130亩。

5、草乌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187.5亩,其中:三塘乡1087.5亩、向阳、白水各50亩。

6、半夏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70亩,其中:向阳50亩,三塘、旧城各45亩,白水镇30亩。

7、铁皮石斛和重楼产业:铁皮石斛和重楼两项新兴药材产业开始在旧城镇引进试验试种,其中:铁皮石斛2亩、重楼3亩,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有待观察。

8、杜仲产业:全县现种植杜仲330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二)绿色食品

1、水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100970亩,其中:优质梨67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优质桃180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杨梅35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旧城;柿子3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中枢、旧城、金马、永宁;葡萄8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永宁;柑橘16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三塘、向阳;枣子500亩,主要分布在中枢;人参果300亩,主要分布在舞街、中枢、金马;李子12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大杏子1100亩,主要分布在白水、舞街、中枢;黄果279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雪莲果8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枇杷250亩,分布在中枢、白水;樱桃80亩,分布在舞街。另有少量零星苹果种植,全县现有水果在15种以上。

2、蔬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5300亩,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其中:中枢镇26000亩次、旧城镇8000亩次、舞街镇4000亩、向阳乡2700亩、三塘乡2050亩、永宁乡1500亩、金马镇1050亩。主要有白菜、番茄、黄瓜、南瓜、茄子、青椒、青刀豆、甘蓝、白花、青花、莴笋、葱、蒜等10多个品种。

3、特色食品:现有种植面积14375亩,其中:荞子4000亩,三塘、向阳各2000亩;藠头1000亩,主要在向阳乡;魔芋200亩,中枢镇、向阳乡各100亩;浅水藕4050亩,中枢镇4000亩、金马镇50亩;生姜3000亩,主要分布在永宁乡;小米辣1880亩,永宁乡1600亩、舞街镇280亩;洋姜250亩,主要在舞街镇。

2007年,××阿庐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荞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鑫晟魔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魔芋系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

4、油料产业:现有油菜种植面积54000亩,遍布全县各乡镇,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三塘、向阳。

5、干果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400亩,其中:早实核桃4000亩,金马3000亩、向阳1000亩;板栗400亩,主要在旧城镇。

(三)生物化工

以红河森菊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化工企业2007年生产加工除虫菊1056吨,其中:生产除虫菊原油和乳油120吨,可湿性粉剂10吨,水乳剂20吨,花粉和花渣粉906吨,实现销售收入2190万元,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地,目前,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逐步走出困境,重获生机。

(四)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在我县尚属新兴产业,现有种植面积30亩,以鲜切花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枢。旧城镇也在积极探索中。

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还有在金马种植的甜龙竹120亩,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待观察。

二、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调研,我们看出,近几年来,××各乡镇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培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供行政保障

各乡镇大力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均成立由乡镇长为组长,由乡镇农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协同抓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旧城镇还专门成立镇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办,专门抓生物资源产业工作。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督促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共同抓的格局,为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行政保障。

(二)注重培训,提高科技素质

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产业的成败,各乡充分利用广播、科教片、简报、信息、讲座等狠抓新产业科技培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科技培训费,培训上万人次。三塘乡聘请本乡吉湾村中草药种植能手张云红为“乡土教师”,每年定期给广大群众授课,用当地的人和当地的致富事例影响带动当地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致富要科技,致富要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立足优势,全面开拓创新

为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各乡镇举措多、做法新。舞街镇立足当地水果、蔬菜优势,在镇内组建几支营销队伍,成立水果、蔬菜营销协会,健全产销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户开拓市场销路;向阳、三塘乡立足当地适宜种植三七的自然气候优势,鼓励当地群众在参与文山客商管理三七的同时,学会自种三七130余亩,提高资源产值;向阳乡在发展干果产业中,为缩短产业见效周期,立足全乡现有老核桃树进行嫁接,品种改良,使老树发新枝;白水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生物食品加工厂的建设规划。

(四)因地制宜,体现区域特色

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择优布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特色效益明显。中枢、舞街、旧城不仅是全县的蔬菜、水果生产大镇,同时又是全县的灯盏花种植基地;白水镇既是全省有名的高源梨之乡,又是全县除虫菊白花盛开的地方;三塘、向阳不仅是全县洋芋、荞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迅速发展的三七产业使文山三七名不副实;永宁乡的万寿菊、生姜、小米辣倍受客商青睐。各乡镇在体现区域特色,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都在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培植新产业。

(五)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拓展视野,学习借鉴各地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各乡镇党委、政府经常组织广大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县内其他乡镇或到县外通海、宜良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

(六)政策扶持,增强发展后劲

为培植发展壮大新产业,各乡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及其它项目,从水、路、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设施。同时,另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新产业发展。三塘乡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只要群众种植草乌、半夏,政府就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兑现种苗补助费,去年全乡种植草乌500余亩,政府兑现补助资金10多万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发展中草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每年翻一番;舞街、中枢、旧城、三塘、向阳等乡镇党委、政府多年来对种植蔬菜的农户都在种子、农膜、农药上给以相应的补助。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我们也看出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好像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粗放,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单方擅自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各级党委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切实做到“六要”: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发展。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方经营垄断,全面排除阻碍当地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避免某些产业出现起步发展在县内,壮大在县外,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

(六)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够,一些生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驯化种植,加大资源保有量。

生物资源范文篇10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09年,我县计划推广种植灯盏花10000亩。2009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40.2%,主要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1.2%;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64.3%;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42.5%;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已经落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22.2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云南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至2009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17.5%。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害,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三七品位,我办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产加工除虫菊素原药8吨,生产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5%可湿性粉剂、5%水乳剂等农药产品约20吨;生产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渣粉300吨;细度为80目98%过筛花渣粉100吨;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粉100吨。在20**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425万元。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

2009年,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5万亩,3月份,由于全县遭受春季霜冻灾害,除虫菊产业受灾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种苗严重受损,全面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困难加剧。灾害发生后,我办配合森菊公司及时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情上报工作,指导广大群众抢抓节令,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虫菊种植以小春为主,大春为辅,一年两季种植的办法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问题,现在已育苗750亩,大田移栽1160余亩。为帮助森菊公司进一步落实今年种植任务,4月21日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除虫菊生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我办狠抓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兑现花农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积极配合公司员工深入各乡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重树除虫菊产业发展信心,栽好除虫菊。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363.6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65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据魔芋生长环境要求及××县地质、地貌条件,结合我县多年来广大群众自行种植魔芋的经验,加大魔芋产业的开发力度,全力打造魔芋产业。今年,××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计划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主要安排在我县东部三塘、向阳等适宜山区乡。目前,公司已经向群众发出种子80吨,种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龙头企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今年1至6月份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畅销红河、昆明、曲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落实苦荞种植面积10000亩;1至6月,龙头企业公司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859吨,实现销售收入8**.3万元,产值824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1156亩次,实现产值1680万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亩,品种主要是藩茄、莴笋、黄瓜、青蒜等;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水果39469亩,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产业740亩;完成生姜种植3000亩;油料11500亩。全县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切实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中的又一个新亮点。目前,我县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现在培育面积100亩,定植面积75亩,袋苗面积25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2000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花卉产业及其他花木生产企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下达,这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即将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近来,全县新发展鲜切花100亩。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在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工作重点,着力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等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重点产业重点培植,拳头产业精心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二)做到二个兼顾

在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种群数量。

(三)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乡各级均成立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使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实施有领导,工作任务有目标。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公司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我办干部职工积极配合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督察指导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县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全县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当地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产业。做到在宣传面上抓广泛,在宣传点上抓特色,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

三、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投资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大,生产周转资金普遍紧缺,扩大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布局

建议县委政府要全面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上新项目之前应做到一要看好市场前景;二要反复论证;三要抓紧上项目;四要注重规模化发展;五要立足长远;六要实施品牌战略。远谋划,高起点,科学布局,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支持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真正把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列为全县的重点产业来培植。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全面加大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资、项目带动等,着力改善生产区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在县级财政预算中要安排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及开发、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创立品牌等。

(三)加强培训,建设“两支队伍”

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工作队伍的培训,建设“两支队伍”,既要通过培训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能够指导生产的队伍,又要建设一支能够研究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会经营的队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强强联手,跨区域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参与开发××生物资源产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排除阻碍××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各种干扰因素,打破地方经营垄断。

(五)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公共品牌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开发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内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力打造××生物资源产业品牌。

(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并举

保护是为了开发,要开发就要保护,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思想。目前,我县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还不够,生物种群数量逐步减少,有的已面临枯竭。保护好珍贵的生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生物资源保护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人工驯化种植。对一些珍贵的物种资源,要在进行人工驯化种植的同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措施进行强制保护。

(七)减少盲目性,确保产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