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3:44:16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1

重视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生物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老师可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家中独立操作完成,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知识点时,提前布置学生在家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课堂上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学生便很容易理解细胞吸水或失水原理。[4]

利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把声、光、电结合起来,实现声、像、图、文相统一,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展现生物体。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发展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以播放一段北极熊生活的影片,让学生考虑为什么北极熊长有白色的毛,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听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5]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生物教学除了重视知识的应用,还要和现代生物技术及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介绍现代科技的新发展、新成就,紧密联系现代生物科技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体验同生物学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进行生物小制作、小发明等。通过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内容时,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将加速医学科学基础的研究和发展,使人类在疾病诊断和医学保健等方面建立全新的人类医学,为人类造福。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2

1.1医学课程的设置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医学教学的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体系,通常是以基础课程为起点,掌握基础医学之后再进行专业课程、临床课程的学习,最后进行实践课程。统观我国高校专科医学课程设置,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由于大一阶段学生侧重学习通识课程,接触的临床知识具有局限性与零散性,临床知识的缺乏决定了医学微生物教学很难真正应用临床知识,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难度,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最终起到了南辕北辙的后果。

1.2医学教师专业素质造成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要想将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中的具体病案相结合,需要教师掌握专门、专业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专科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师有一部分毕业于非医学专业或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很难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知识。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要想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专业素养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1.3学制与学时的临床知识应用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医学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制与学时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专科医学专业由于具备系统性、知识繁杂、难度大等特点,采用的是三年制学制。现在改革之后增加了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这直接造成学时的减少。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缩短后的学时使得临床知识的应用举步维艰,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2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运用临床知识的有效对策

2.1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适时应用临床知识

在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临床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医学课堂氛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病案加深对医学微生物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总而言之,将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然而,教师也应当注意,临床知识的应用不是越多越好,病案的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适时引入临床知识。医学微生物学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带有临床实践特征的基础性学科,因此对于其中理论性强、临床实践性弱的知识点,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临床知识的应用。而对于一些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医学微生物学知识。

2.2教师要精选病案,注重临床知识运用的典型性与有效性

临床知识在医学微生物学中运用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有效性,临床知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促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在引入临床知识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接受情况与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典型的病案,通过分析研究、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环节,使临床实践知识真正服务于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课堂之中。临床知识要难易程度适中,尽量贴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与总结反馈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3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二者教学相长,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医学学科而言,医学教学具有严谨性与科学性,与人们的生命安全休戚相关,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必然。面对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教师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的现状,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医学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掌握最新的先进理论成果,充实丰富医学理论素养。除此之外,医学院校要创造多样的机会,搭建良好的平台,使一些教授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如医学微生物学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机会走入临床实践中来,在临床实践中学以致用,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医学微生物学教师只有同时具备顶尖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临床知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院学生学好后续的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及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实并验证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担负着对微生物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和严格规范操作的任务。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和操作等基本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是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部分。本文就个人几年来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1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实验课准备不够充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理论课讲授的内容。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并未事先预习,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由于没有充分的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操作性实验,往往是看一步实验步骤然后再操作一步,根本做不到前后联系以及与理论课的融会贯通。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医学院校基础教学实验学时较少,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重视;学生本身对这门实验课兴趣不大。但最根本原因是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验课,认为实验课无关紧要。

1.2无菌观念淡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以细菌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无菌观念。尽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多次强调注意无菌操作,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基本上属于“粗放型”操作。如个别同学手握灭菌后的接种环四处走动,对着接种细菌后的平皿说话,直接用手捡起打碎的接种有细菌的培养皿等。

1.3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课中我们还常常观察到部分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分组实验效率不高。例如由于实验课人数较多,个别同学用完器材后随意摆放,不仅不雅观而且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使用,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在分组实验时,往往组内分工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实验进程不顺利,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内容。

1.4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欠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时需要将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这要求医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要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但实验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实验内容缺乏思考,对实验结果分析无从下手,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抄袭他人结果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因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并且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预习,另一方面也与现有的教学和考核模式有关。

2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起合理的引导作用。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2.1调整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各个实验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联系。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分散、相互不连贯的问题,我们调整了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实验,将原来一些分散的验证性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实验,提高了实验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学生参与了从实验准备到最终检测的整个实验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我们在部分班级授课中尝试开设了肠道杆菌检测的综合性实验,从标本的采集、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高压灭菌、细菌的划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以及最后的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均由同学自己完成,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教师讲授时间过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只能被动按照教材步骤操作,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针对此问题,要求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示教时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1督促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分的实验预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每学期开始时将教学历公布于学生,并且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告知学生下次实验课内容及预习侧重点,或者提出几个思考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听讲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如在实验标本复习之前,预先将各个标本有何观察要点之类的问题布置给同学,在上课时让其主动讲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2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次接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践经验不足,难免存在操作不规范、认识不足、不注意无菌操作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注意事项较多的实验,教师要做好合理的示教。在示教操作时,语言要简练,动作要稍慢一些,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会操作要领,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如革兰染色实验,由于学生第一次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应该对涂片、干燥、固定及染色过程等各个环节注意事项一一讲解,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多放手,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动手,多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注意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同时实验教学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只有善于观察,才能积累更多的感性资料,从而进一步升华为理性认识。观察是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基灭菌时,有同学发现在高压锅压力表升高到103.4kPa时,温度一直维持在IO0~C而不继续升高。于是让同学讨论、分析其中原因,发现是因为高压锅内冷空气没有排干净,打开排气阀排气后问题解决。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意识到高压蒸汽灭菌法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利用了其中的高温而不是高压的道理,从而对高温灭菌法中的这一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提问、多讨论,多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例如在做抗溶血素0试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还原态的链球菌溶血素0(SLO),为什么要使用人0型血红细胞,及饭后检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并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最终使学生理解到链球菌溶血素0和链球菌溶血素S的区别及抗0试验的注意事项,从而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2.2.3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过程,是实验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实验报告,每次实验课都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做详细的分析,使得学生不仅可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公务员之家: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直观教学;教学研究

直观教学是从具体形象入手,通过直观的感知刺激不断强化,使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感知表象,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记忆认知效果[1]。笔者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讨论如下。

1实物直观

1.1标本观察提供实物让学生去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辅助以相应讲解、强化,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形状,达到过目难忘,这种效果是单纯抽象语言叙述所无法达到的。

1.2实验示教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复杂,标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要求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实验学习的难点。到位的实验示教可以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今后从事临床研究极为重要。

1.3访问调查医学微生物学涉及面广,涵盖性强,与医学免疫学、内科学、实验诊断学等多学科相联系,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医院访问实际病例,观察临床表现,以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实物直观优点在于学生直接接触物体,所获感性材料真实具体,有利于准确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易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但实物直观的缺点是易受客观条件限制,需用模像直观加以弥补。

2模像直观

2.1图片观察提供实物照片或简化了的示意图,通过挂图、投影方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的感官认识需要。

2.2绘图教学人的感知规律其中包含活动律,即在固定不便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画图优先于挂图。

2.3动画展示课程中许多知识点研究微生物动态活动规律,如病毒的复制周期,衣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等,将这些书本上单纯语言叙述的枯燥过程制成模拟动画呈现出来,具体而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电子课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制作个性化的电子课件进行微生物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电子课件可以整合书籍、图片、动画、声音等直观素材[2],是最有效的模像直观手段。

3言语直观

3.1口诀式微生物学中零散的知识点很多,很难记忆,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起来,编成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口诀,则方便记忆。如描述破伤风芽胞梭菌生物学性状有这样的口诀:细长杆菌周鞭毛,幼龄运动很活跃,革兰阳性鼓棰样,端立芽胞要记牢。学生根据口诀,扎实记忆知识点,避免了造成相关特征的含糊和混淆。

3.2类比式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典型知识点,类比方式在微生物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如介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特性,将其拟人化总结为3个字:馋(专性需氧,营养要求极高,pH6.5-6.8)、懒(生长速度极慢,18-24h繁殖一代,2-4w见菌落)、赖(菌落极粗糙,聚集生长,呈菜花状)。肺结核典型临床表现3个字:热(发热)、汗(盗汗)、美(面部潮红)。类比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情境式这种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部分,设立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设立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发散式思维,知识在头脑中有意识地整合与重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使用范围广,但言语直观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具体、完整和稳定。

【参考文献】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应用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以往日常教学中多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授课,主要为老师课堂教授,老师按照教材讲解不同微生物的种类、结构形态、遗传变异等,忽视了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对抽象内容难以理解,知识以死记硬背居多,无法深入理解,导致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问题相联系[1]。而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为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进行了许多尝试,其中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案例教学法是老师根据教材中的某一个章节或者多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科学合理的选择现实中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并提出各自的见解,老师再给予点评,以此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本研究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校2016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班48名、2班46名学生,所有学生为随机分班,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课时及带教老师均完全相同。将1班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名,女27名,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3±0.4)岁,采取传统的教学法授课;2班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9名,女27名,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1±0.5)岁,采取案例教学法授课。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组成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理论知识教学时授课老师首先依据大纲的要求制定计划授课,借助幻灯片和黑板板书进行理论讲解。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教学时,授课老师依次讲解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方法等,随后再具体指导操作。1.2.2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老师依次按照选择案例、合理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老师总结分析的思路教学,具体如下:①案例设计:老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案例来源可来自于医院的病案室、报刊、学术资料、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案例难度应该由易到难,与章节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可讨论性,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解流感病毒的内容时,可从医院病案室选择一例典型的甲型流感案例,完整的讲解案例的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预防,仅需一个案例就可以将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案例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流感病毒的形态、性状、致病性、预防、诊断等知识[4];②提出问题:可根据所设计的案例,设计与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关联紧密的问题,老师根据大纲要求,尤其对要求重点掌握的难点提出问题,如:抗体的类型和致病的特点、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有哪些、引起肝炎的病毒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等,也可举实际案例,如讲解破伤风杆菌时可举实际案例,一患者临床表现为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提出此类患者应该如何处理,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还是类毒素?在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案例及问题可帮助学生详细了解破伤风杆菌[5];③老师将学生随机分为5组,每组8~10人,组员根据案例及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图书馆、数据库等途径查阅资料,相互分析、讨论、总结答案,再由组长进行回答;④老师分析总结:老师耐心记录各组答案,尤其注意共性问题,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对各组答案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答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即典型性问题重点解答,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1.3评价指标。待学期结束时通过理论及实训操作考试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总结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实训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问卷调查结果。在观察组学生中共发放46份调查问卷表,回收46份,回收率100%,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观察组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言语表达及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见表2。

3讨论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基础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工作紧密相关,是医学院校一门主要课程,是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治、药敏实验、病原菌分析等的依据[6]。但是由于医学微生物学内容繁杂、专业名词多、枯燥、理论知识抽象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7]。以往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而案例教学法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辅导,通过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将实际案例引入到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8]。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实训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合理设计案例,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平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巧玲.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34-35.

[2]杨丹,刘宁.案例教学法在外科学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J].当代医学,2010,16(2):162-163.

[3]李先佳,耿亚,于海英.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4):164.

[4]尹素改,江华,陈玉龙.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13-2514.

[5]邓国英,孙文长,杨淑凤,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1):1031-1032.

[6]李玉兰,谷存国.案例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1):54-55.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当前,微课教学经过无数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法,微课教学被当成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作为一种新事物,微课教学要想实现高效的课程教学目标,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科融合,提高微课资源的教学适应性,不断提升微课资源服务课程教学的能力。

一、微课概念及其在对于实验教学课程的积极作用

(一)微课概念内涵。微课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提出者为美国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他认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更符合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具有更高的教学效率,应用前景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微学习”这一理念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地铁上、咖啡厅以及工作之余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也是一样。一堂课程中真正精彩的部分往往只是其中的6—10分钟,若时间过长,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出现分散,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微学习”对于课程形式有较高的多样化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具备灵活性与变通性,与微课的发展相对应。微课主要是通过教学视频的编辑、精剪,通过网络平台或网络付费平台,实现对于微课资源的共享,学习者可以借助有效的微课资源的筛选,获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微课资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二)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教学。目前,我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采取小班分组制的实验教学模式,每组配备一名实验教师,但因学校医学专业学生众多,想要随时随地使用实验室教学设备并不是易事。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而且课上的实验教学时间(主要是这个原因)有限,而实验教学内容较多,很多实验只能一次带过,很多学生还没有明白实验的具体现象和原因,对于课程知识一知半解。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相关课程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关于某个实验操作的教学视频,并通过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对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巩固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及操作能力。2.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高效教学。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开展中,学生的实验学习时间只能在课堂中,地点也只能局限于实验室,而实验教学时间有限,加之实验室资源不足,实验教学成果不太理想。而微课教学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在反复学习中提升对于实验课程的认识,提升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此外,微课教学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当前医学微生物学使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微课资源质量有待提升。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普及,网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于相关信息和资源的有效传播,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微课资源可以实现在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但是,正是因为网络对于相关视频资源的限制门槛较低,导致网络中的微课资源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同一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微课视频可能有成百上千条,在这些众多的实验教学视频中,无法有效地提取其中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资源,寻找优质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视频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造成学习者时间的浪费。(二)利用微课进行知识收费的现象比较普遍。知识经济时代,想要获取相应的知识产权,就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随着各类网络知识付费现象的日益演化,微课教学资源也被作为一种知识产权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难度,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不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微课视频资源需要在付出一定的费用后才能获取,那么很多学生就会放弃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们也可能放弃这种教学方法,这样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微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缺乏教学适应性。当前,很多教师也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看到微课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很多教师还将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课程教学方法,积极在课程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当然,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在利用微课进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点问题就是微课资源的教学适应性不强。在医学微生物学微课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某一实验的微课教学视频,在实验课上,通过播放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学习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反应、实验结论等。

三、运用微课实现有效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微课资源质量。当前,互联网平台要提升微课资源的准入门槛,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技术人士对于向网络中发送的微课教学资源进行严格的审查,进行微课资源的筛选,去除其中质量相对较低的微课视频,保留其中质量最好、形式最新颖的微课视频,以确保进入互联网平台的微课资源都是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尽可能减少人们搜索微课资源的时间,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二)开辟免费通道,进行合理收费。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崇高的事业,虽然知识收费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加以控制和管理,防止在微课资源的知识付费中,学生会因为收费而拒绝进行微课学习的现象发生。对此,需要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学生的微课资源学习开辟免费通道,让学生的微课学习更加高效可行。当然,如果一定要收费,可以适当降低学生群体对于微课资源获取的费用,容许以真实身份进行注册的学生获得资源优惠下载权限。(三)提升微课教学的适应性。任何学科的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受教育背景、个体智力因素等均存在明显差异,这也为微课的合理运用创造了条件。通过合理应用微课,教师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对应的学习任务,对于领悟力极高、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还可以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为其额外指派学习任务,这也对微课的合理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结论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成效。虽然当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进行改正,优化微课教学设计,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就能实现高效的微课教学,实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董静,陈萍,吕艳欣,伦志强,王玉.“微课”结合Mini-CEX评价式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2):15-17.

[2]邓云霞,卞永刚,王露,张兴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06):492-494+502.

[3]饶圣宏,姚媛媛.翻转课堂在护生《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及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94-3596.

[4]王沛珍,赵林静,陈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5):100-101.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临床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传递等内容的重要医学基础必修课程,是医学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课程的重要纽带[1]。由于其内容繁杂、抽象,历来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普遍知识内化程度不高,综合应用能力较差[2]。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一直是生化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也始终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一个巨大挑战。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多层次、多样化教学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知识的内化过程。因而,翻转课堂模式值得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实践。以我院临床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为例。

一、对象和方法

(一)以2017级临床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2班(共49人),对照组为1班(共45人)。两组学生均为全日制统招生,教材一致,教师团队一致。(二)方法。1.实验组。翻转课堂在形式上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和课后检测巩固三个部分。课前知识板块的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分析,以及课后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设计的重点。(1)课前教学设计。通常这个阶段学生通过线上看视频和做作业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翻什么、怎么翻、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视频设置的内容、时间长度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在教学中,对下述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设计。首先,视频内容上,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来进行选择。可选择大纲重、难点内容、拓展性内容。比如选择脂肪酸代谢的ATP计算去训练学生的推演能力;选择血氨代谢,引入病案分析及治疗方法,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选择三种黄疸的判定,训练学生的类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选择代谢网络,做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调查糖尿病的原因、检测与治疗方法,培养其学习的严谨性及查阅参考文献的能力等。其次,视频表现形式上,采用网络上南方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的精品课程的部分精彩片段,让学生领略不同教师的风格和知识背景;也可以教师自己制作微课凸显知识的重难点;还可提供动画加深学生对过程的感性认识。再次,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这样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2)课内知识内化设计。教师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小组研讨等形式进行教学。课前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了学习小组的划分,除了共同的作业,还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实行PI制,共同完成研讨和PPT的制作,组长和组员相互评价。课堂上,学生会根据问题进行汇报,教师或学生提问、讨论。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和点评是关键。一个案例逻辑性的分析;教师针对汇报人制作的PPT的质量,学习内容重难点展现、推演的点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汇报和分析,学生许多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各种能力逐步增强。此外,短时考核反馈也是这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让教师即时了解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3)课后检测巩固设计。为了即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课后教学质量监控是翻转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网络平台观看视频时间的记录,讨论区和QQ互动,以及每个单元测试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后期的教学调整。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教材编排顺序讲授知识,学生听课,课后布置作业,小测试,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三)效果评价。1.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从是否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各种学习能力等方面评价教学效果。2.闭卷考试。两组采用同一试卷进行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案例题、简答题、论述题。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四)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向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49份,回收49份。调查结果见下表。喜欢本课程教学模式占75.5%;认为可以激发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占79.6%;认为有助于培养归纳、分析综合能力的占85.7%;认为有助于提高主动获取知识、阅读文献的能力的占83.7%;69.4%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团队合作能力。(二)考试成绩分析。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71.36±12.91)分,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60.98±15.17)分,实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成绩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讨论

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带有许多积极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验组学习主动参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喜欢提问和讨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繁。其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PPT汇报,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自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情况,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在学习方法探索上,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更关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由于大量资料需要自己去学习、整理和归纳,因而许多学生都在思考如何从资料中抽提框架和重点,会在教师点评时去学习知识点的梳理方法。最后,在综合能力上,由于每个学生都要上台演讲,因而其语言能力、学习能力、PPT制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以锻炼。课后教师评价及组内同学互评,能督促学生对自己综合能力进行反思,有意识地逐步完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今后需要注意和改进之处:(1)加强对部分视频内容的加工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加强线下学生学习监督点和考核点的设置。除了小组内自评、网络视频进度跟踪、作业考核外,还应加强随堂的测试力度和课后的测试力度,以考促学。(3)加强和学生沟通。考核结果反映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突出,要加强对学习有障碍学生的关注和沟通,进行知识点的个别辅导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黄勇,张雪姣,乔海霞,王一娆.基于“学习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6,(27):85-86.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与分析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科研探索能力的重要手段,完美的实验课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保障。一直以来,教研室的教师都在不断地探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之路,通过教学内容的细分与优化、教学方法的丰富与选择、教学手段的补充与更新、考核方式的改进与完善,力争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1努力完善实验室“微环境”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主要依靠实验课教室,仪器室,实验准备室来完成的。实验室之间的教学工作是独立的,但是之间又在理论上具有密切的关联。1.1实验课教室。实验课教室主要为2间,2间教室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相同的,但是会通过一些设备将2间教室联系起来。教师在一间教室中上课,第二间教室会将第一间教室的教学活动完全反应到第二间教室中,与此同时,第一间教室会将第二间教室的学生情况如实的反映回来。这样的系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晰的看到教师进行的实验形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而通过对学生听课情况的反映,实现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1.2仪器室。仪器室主要放置参与实验的各种仪器设备,例如分光光度计,分散机,高速冷冻离心机等等。而将仪器独立于实验室放置起来的目的正是促使仪器具有更为集中,高效的管理。其次就是仪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声音,对于学生接受良好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阻碍。1.3实验准备室。实验准备室主要用来放置各种化学药剂的地方,对于一些怕潮湿的化学药品会进行经常的通风,而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化学药品,会通过具有密码锁的安全柜来保证其安全性。同时将一些有危险性,挥发程度高的药品按照要求进行统一放置。实验室的布局一旦确定尽可能的不要去轻易改变,否则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率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创新和丰富实验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效果来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科以及客观条件进行教学方式的最大优化。在进行基础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形式下教师会按部就班的讲述原理,注意问题,仪器作用等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学生根据教师和教材的指导进行接下来的实验,但是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药品都是第一次见识,分辨不明确,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就可以展开面对面教学,将学生分为几组,让学生自己试探性的实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仔细观看,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危险的地方,进行及时叫停并给予指导,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正确的操作方式,同时也有效加深了记忆。第一次的试探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不断的巩固实验,促使学生在实验室内实现了高效的学习。在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归纳教学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例如:血糖浓度调整中激素所起到的作用,大多数的小组经过试验都能够具有一个胰岛素有效降低血糖的结果,但是难以排除有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胰岛素对于血糖的明显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导致没有明显结果的因素都在哪?通过实验的总结,可以明确到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胰岛素其自身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失效;第二,在为小动物注射胰岛素之后,小动物剧烈挣扎,导致血糖浓度被提升;第三,实验某一步骤出错。实验成功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而实验不成功也会积累经验,无论如何都会促使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实验操作步骤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仪器和药剂图片进行辨认,所出现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学生在这些基础工作上实现了明确,在自己接下来的实验进行中也能够实现高效的进行。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在台上实验,后面的学生看不到,或者教师挨个组示范,浪费时间等问题。互联网的发展还充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更加丰富多彩,微信,QQ等通讯软件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教育领域中微课视频也在以良好的姿态出现和发展,教师的教学体系也更加的丰满。微课指的是围绕一个教学核心展开的视频教学方式。微课具有针对性明确,时间短等优势,十分适合现在的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几个小微课视频,包括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说明,危险性的实验行为,通用的实验方式等。从而促使学生在课下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各种知识点的预习和复习,夯实之前学习基础或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实现更有效率的展开,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4结语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要注重理论和实验的结合。只有教与学实现了良好互动的实验课,才能既加强学生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又巩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睿,陈蕴,蔡燕飞,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18,34(03):52-54.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教学体会

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分子检测、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个体化用药等应用于临床医药中,促进了医药领域的发展。药学领域中分子生物学在中西药的作用机制、药物发现、个体化临床用药、药物质量检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药学分子生物学作为本科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药学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完善,小结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对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和实现地方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特点

药学分子生物学具有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课程的先修课是《医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后修课程有《药物毒理学》、《药理学》、《药物合成》、《药物设计》等,药学分子生物学主要介绍内容是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以及药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即基础篇和应用篇[1]。因其研究对象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基因、蛋白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内容较抽象。其实践性强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而如基因敲除、基因编辑、基因工程药物、药物虚拟筛选技术等都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这是药学分子生物学的另一特点,即创新性。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后才能综合应用到药学服务中。

2课程教学目标

从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它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性强的特点,不难发现药学分子生物学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生命活动中生物大分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了解基因组学、基因重组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而熟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更是关键,但是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药学分子生物学的分量不够充足,而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以及参与教师科研时基本上离不开分子生物学理论或实验技能,如实验前可以帮助了解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规律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了解和把握药学学科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并如何把它们带入教学以及科研中,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在本科教育过程中是值得思索的。

3课程教学体会

为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尝试。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和吸引力往往能促进认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的一种强大内驱力[3]。上好第一课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知识,从易到难逐层揭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孟德尔遗传、DNA的发现到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引入。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诺贝尔生理医学串联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生命的奥秘、疾病与健康息息相关。如197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成果是在致癌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帮助我们了解RNA病毒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基础;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成果是端粒与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与人类寿命有关,设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实现研发延长寿命的药物呢?等等,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3.2提高教师个人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能力,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而分子生物学发展迅猛,那么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其次,教师的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至关重要,如何把抽象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5],因此我们每年会有机会参加学校或其他组织机构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或者参加相关学术活动,通过参加教学竞赛、板书比赛等使得教师的教学技能得以提高。3.3科学安排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根据药学学科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应用广泛的特点。由于课时的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首先,我们在了解学生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基础篇的重点,即DNA的复制与修复、蛋白质表达及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篇的重点,即药物基因组学、基因工程药物。其次,重点章节中适当避免与《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重叠,一些重复的知识点课堂不做重点讲解,但是可以选择教学平台由学生自行学习并完成相关习题。其三,适当引入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沿相关知识,如:讲解真核生物mRNA时,引入环状RNA、lncRNA、RNA甲基化与癌症、干扰药物的研究等[4,6]。3.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4.1传统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相结合教学。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结合[7],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同时,板书知识要点,或难点。如讲解真核与原核生物mRN的特点时,先提问后列表从mRN的半衰期、起始密码、结构特点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易懂;又如讲解DNA复制的不连续性特点时,需要在板书DNA的结构后结合DNA聚合酶的特点讲解,学生才易理解,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板书的时间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实现师生互动。应用动画、图片把抽象的重难点形象具体化,如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过程、端粒与端粒酶、蛋白质翻译的起始、PCR反应原理、DNA重组的过程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增加学习兴趣。3.4.2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在世界大学城和超星学习通两个平台构建课程网络资源并进行教学。均可设置《分子生物学》课程栏目包括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相关领域动态、关联资料、作业等,利于学生课外反复学习。更方便的是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投屏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提问、抢答等[8]。总之,学生可以在课余通过两个平台中《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反复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通过留言与教师反复交流讨论,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统计,适当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3.4.3学生授课法。改变教师努力讲的角色[9],选择适当难度的相关知识点安排给学生讲解,如原核生物转录的过程、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机制、蛋白质翻译的过程、蛋白质的转运、真核生物的翻译调控等,首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自愿参加、自行准备讲稿如ppt,讲解的同学给予适当课堂成绩加分,通过小组完成一个这样的小任务,学生会查找关联知识点、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上讲台讲解、台下同学们的聆听以及提问,这样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用于挑战的能力,增进学习的兴趣性。3.5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其实践性较强[],我们编写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主要包含DNA、RNA鉴定、分子杂交等实验,由于课时限制我们选择开设2个课内实验项目:质粒DNA的提取及鉴定,PCR反应及产物鉴定,其它实验项目我们正在准备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开设[10]。实验课的开设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在药学学科的应用,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完成毕业设计以及今后的升造有着一定的帮助,利于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对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目前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比较国内外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深感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一教师不断充实并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容量和结构[11],并适当引入课堂,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其二,教师需要继续不断地尝试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其三,加快药学分子生物学虚拟真实验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服务地方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于舒,丁斐,高校本科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753-1754.

[2]张景海,药学分子生物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9.

[3]王爽.浅谈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016):27.

[4]朱玉贤,立毅,郑晓峰.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4.

[5]张辉,喻利萍,雷华平.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探索[J].智慧健康,2018,(07):13-14.

[6]鲍登克.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06):125-126.

[7]张玲.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讨[J].探索与实践,2018,(7):53-54.

[8]方会龙,郭皖北,陈福春,等.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免疫学成教网络空间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54.

[9]刘思妤,谷彬,王俊杰.药理学实验课程中多元化教学的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5(11):130.

[10]孙云峰,赵妍,李军.构建虚拟实验在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广州化工,2016,44(13):223-224.

生物学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实验课;基础医学专业;教学

神经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前沿学科。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神经生物学属于生物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其学科范围包括从分子、细胞,到神经系统、行为与高级认知活动等多个层次上的神经活动现象与规律,涉及分子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精神病学、认知与行为科学等多个领域。在欧美国家,神经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国内许多院校中,神经生物学的本科教学正在积极探索之中。我校的神经生物学面向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先行开设。考虑到神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及基础医学专业注重科研训练的特点,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比重的实验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神经生物学的教学还很不成熟,尤其是实验课的教学很少有前人经验可循,因此有很多值得探索和讨论之处。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介绍如下。

一、实验内容的选择

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应符合当前神经生物学的发展情况,并且满足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需要。应选择一些具有神经生物学代表性的,或者经常在其他医学相关学科中用到的神经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介绍给学生。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前期课程。我校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前期已修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等相关课程,已经能够从分子和细胞水平理解神经活动现象和规律,并且已经完成形态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因此,所选择的内容应避免与前期实验课的重复或相似,同时可以在探索神经精神活动方面作适当的深入,大胆引入较为复杂的动物实验。我们分别从“脑的结构与功能”和“动物行为”两个方面设计课程,前者包括“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测定”、“小鼠脑内定位注射实验”和“小鼠皮层脑电波记录”;后者包括“运动、感觉的行为学”、“焦虑与抑郁情绪的评价”和“认知行为学”。通过课程,学生能从分子、结构、电活动和整体行为等多个层次亲自动手探索,加深了在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神经生物学中几种具有特色的研究手段,例如脑立体定位仪、脑电信号记录,以及旷场实验、迷宫实验、强迫游泳、社会交往箱等一系列行为学研究方法。这些实验方法,都是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很有可能用到的。

二、实验流程的安排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尽最大可能的让学生亲手操作。为了保证实验效果,需要对整个教学流程做精心安排。考虑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应像理论课一样事先做好备课笔记。认真编写实验讲义,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几个部分。由于所选择的实验内容都是同学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因此每次实验课都从教师讲解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开始。之后,教师做示范性实验,同时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并即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说明每一步操作的细节,解释具体操作的原理或原因。如果学生没有疑问,则可采取自问自答方式讲解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当场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采用分批示教,或安排两名助教同时示教,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根据设备和学生的数量,合理分组,宣布实验开始。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同时,教师与助教在实验小组间轮流走动和指导。发现有学生无法完成的步骤,可当场再次示范。实验完成后,教师检查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最后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所用器材和试剂较多实验,务必事先根据人数列好清单,在课前摆放在实验桌上。配置足量的试剂,并根据小组数量进行分装,同时准备好备用的试剂和材料。

三、实验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

由于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对于本科生来说相对复杂,并不轻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可能一切顺利。实际情况常常是犹豫不决,困难重重,甚至无法进行,但这并不可怕。我们发现,只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耐心讲解和示范,往往一点就通。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经常感到实验技能有很大提升,从事实验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有所增强。因此,实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对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根据经验,必须安排至少一名助教与教师一起在实验小组间流动指导,才能满足需要。教师与助教对于本次实验操作需要非常精通,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当场纠正。例如,在立体定位仪上固定小鼠的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进行示范和讲解。而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例如小鼠位置过低,注射针超过定位仪移动极限等情况,则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另外,需要留心观察并强调安全问题,叮嘱学生防止注射器伤人,使用防咬手套捉取小鼠。

四、实验结果的讨论

实验完毕后,学生往往不能自行判断实验结果,需要教师与每个实验小组详细讨论实验结果。例如,在立体定位注射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脑切片,判断注射位置是否在指定脑区。如果不在,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在行为学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所采集的图像和数据,判断动物的情绪或运动是否出现障碍。如果数据紊乱,没有分析价值,则分析可能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在讨论实验结果时,应做到科学性、专业性、条理性和逻辑性,让学生信服。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同时,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也要适当鼓励。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验,讲授一些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知识,最好是能结合重大疾病或临床应用,激发同学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五、结语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神经生物学有很多特色之处。为了跟上时展,且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神经生物学实验课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相对难度较大。需要实验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指导和互动,实验结束后的悉心分析和讨论。同时,要求教师精通实验技能,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推动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北林,王金鹏,黄民.医学神经生物学实验课程设置及方法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1-772.

[2]陈罡.提高本科生学习神经生物学兴趣的教学体会[J].交通医学,2007,21(6):775-776.

[3]邢俊玲,邝芳,武胜昔.关于神经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4):350-352.

[4]白永胜,李祥瑞,徐天乐.建设有科研特色的神经生物学实验课程[J].教育与现代化,2003,(3):21-24.

[5]陈鹏慧,阮怀珍,蔡文琴,吴喜贵.神经生物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534-535.

[6]杨朝阳,李晓光.神经生物学教学法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22-124.

[7]庆宏,王冉,洪杰,邓玉林.研究生神经生物学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4,31(1):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