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0:08:49

生物碱

生物碱范文篇1

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为市售产品(DNJ含量>50%)。桑叶、桑椹、桑白皮、桑枝药材购于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经鉴定为Morusalba的干燥叶、果、根皮和嫩枝。硅胶G(青岛海浪化工厂)、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上海汇珠树脂有限公司)、中性氧化铝(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活性炭(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其余各种试剂为化学纯或分析纯。TU-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桑树总生物碱分析方法的研究实验中以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为样品进行了分析方法的研究;后经证实,桑椹、桑白皮和桑枝的总生物碱实验结果与之一致。

2.1.1检识反应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的反应:取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适量,加蒸馏水溶解,以盐酸调pH2~3,过滤,所得溶液为浅黄色,取5份,分别与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磷钼酸试剂、苦味酸试剂反应,结果见表2。表2桑叶生物碱的检识反应(略)

碘化铋钾、硅钨酸、磷钼酸与样品呈阳性反应,可用于定性鉴别。

亚硝酸反应:考虑到DNJ属于脂肪族仲胺,应能与亚硝酸进行反应。试验时取上述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的酸水溶液,置试管中,加入亚硝酸钠水溶液,结果产生气泡,持续时间近1h,随着气体的逸出,试管口颜色逐渐变深,几乎呈褐色,而溶液的颜色则由浅黄色变为深黄色。

2.1.2薄层色谱分析桑树生物碱的薄层色谱分析鲜有报道,主要是由于DNJ及其类似物显色困难。实验中取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水溶液,点样于硅胶G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冰醋酸(6∶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显色,检识。曾实验碘化铋钾、磷钼酸、碘蒸气、10%硫酸-乙醇、α-萘酚、Enrilich试剂、苯胺-二苯胺-磷酸试剂、0.15%高锰酸钾等薄层色谱显色剂,结果碘化铋钾显色不明显,其他试剂均未能显色。

有文献报道[18],采用茚三酮试剂能使DNJ显紫色斑点。经试验,茚三酮能使样品的薄层板显出斑点,但是,用茚三酮显色不能排出氨基酸的干扰,而亚硝酸反应产生气泡表明样品中可能存在氨基酸。后终于找到氯-邻联甲苯胺试剂,能使样品的薄层板显红黄色斑点。若令薄层板不显色,刮取氯-邻联甲苯胺试剂能显色的相应位置的硅胶,以甲醇洗脱,洗脱液挥除溶剂,酸水溶解,加碘化铋钾试剂,结果呈阳性反应,表明氯-邻联甲苯胺试剂能使桑叶生物碱显色。又取谷氨酸水溶液,与桑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平行试验,结果,氯-邻联甲苯胺试剂不能使谷氨酸显色。因此,桑叶总生物碱用氯-邻联甲苯胺试剂显色具有专属性。氯-邻联甲苯胺试剂显色的具体方法为:取少量高锰酸钾置密闭容器中,加适量浓盐酸令产生氯气,将薄层板放入,15min后取出,置空气中5min以上以除去氯气,然后喷以邻联甲苯胺溶液(160mg邻联甲苯胺溶于30ml冰醋酸,加水至500ml,再加1g碘化钾),即可显色。桑叶生物碱提取物的薄层色谱图如图2所示。

2.1.3含量测定方法的提出实验发现,桑叶生物碱经氯-邻联甲苯胺试剂显色后,在2h内未见褪色,5h后慢慢褪色,显色较为稳定。刮取斑点,用甲醇洗脱,取洗脱液在200~800nm范围内扫描,结果在209nm和446nm处有吸收峰,如图3所示。后来发现,若样品薄层色谱中有多个斑点,这些斑点的光谱图基本一致。据此可提出含量测定方法:以DNJ为对照品,用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由于209nm属于末端吸收峰,若用于含量测定则误差较大,故宜选用446nm作测定波长。经试验,甲醇洗脱液放置2h,446nm处的吸光度值基本不变,表明方法的耐用性良好。因此确定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可采用薄层色谱-可见分光光度法。

另外,根据斑点颜色清晰、稳定、以及不同斑点光谱图基本一致的性质,也可以考虑以DNJ为对照品,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

2.2桑树总生物碱提取方法的研究本文桑树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是建立在对结构、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2.2.1根据桑树生物碱的结构推测其理化性质

溶解性:由表1可知,DNJ类化合物为氮杂糖型结构,羟基较多,极性较大,因此可溶于水、醇类溶剂,在氯仿等弱极性溶剂中、醋酸乙酯等中等极性溶剂中应不能溶解或溶解度很小,因此,传统的生物碱提取方法(酸水提取、氯仿萃取)将不适用,但可考虑用水、醇类溶剂提取。

碱性:由表1可知,桑树生物碱多为脂肪族仲胺或叔胺,因此具有弱碱性,在一定pH条件下能成为离子状态,故可以考虑用离子交换色谱进行纯化。另外,也以考虑使用氧化铝等碱性吸附剂进行分离。

水解性:对于氮杂糖本身而言,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酸、碱、热作用下不易分解。但根据表1,不少生物碱成分以糖苷的形式存在,苷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加热时易被水解,因此,提取分离中若使用酸时应注意不能使作用时间太长,并应尽量避免在酸性条件下加热。

2.2.2桑树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流程根据上述结构与性质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提取工艺流程。各提取步骤分别进行沉淀反应和薄层色谱跟踪分析,以保证各工序所得到的成分为生物碱。

水提醇沉:取桑叶、桑椹、桑白皮、桑枝药材,分别加水煎煮提取,煎液浓缩至一定体积,放冷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过夜,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得提取液。

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取上述提取液,适当稀释,用10%盐酸调pH4~5,流经已预处理的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树脂柱先以水洗至近中性,弃去水洗液,再用0.25mol/L氨水洗脱,收集洗脱液,适当浓缩。

正丁醇萃取:取上述浓缩液,以等量的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共3~4次,分取正丁醇层,减压回收溶剂,得正丁醇萃取物。

氧化铝柱层析:取正丁醇萃取物,用少量水溶解,上样于氧化铝干柱,以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得氧化铝纯化物。

活性炭脱色:取氧化铝纯化物,以水溶解,加适量活性炭,煮沸15min,放冷,过滤,滤液浓缩除去溶剂,即得到总生物碱产品。

2.2.3产品的初步分析

沉淀反应:取上述产品,加水溶解,以盐酸调pH2~3,分别加碘化铋钾试剂、硅钨酸试剂、磷钼酸试剂,结果4味药的总生物碱均呈阳性反应。

薄层色谱分析:薄层色谱条件同上。结果如图4所示。

3讨论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与提取方法建立的前提是对目标成分理化性质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在分析桑树生物碱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桑树总生物碱的新的定性定量方法和提取分离方法,方法可行性较好,但方法中的具体参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所得总生物碱的含量尚待测定。

曾考虑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桑树总生物碱的定量分析,但实验发现该方法干扰很大。

亚硝酸反应中,有气体产生,表明样品应存在含伯胺基的化合物,很有可能是氨基酸。后用谷氨酸进行亚硝酸反应,结果能产生大量气体。

薄层色谱图中,点样原点亦明显显色,表明可能有部分生物碱成分停留在原点尚未展开,因此本文的薄层色谱条件尚需优化。

氯-邻联甲苯胺试剂使桑树生物碱显色的原理可能是:新生态氯使生物碱氯代,然后氯代物与邻联甲苯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联苯醌而显黄色[19]。

【参考文献】

[1]NishikawaT,IshidaN.Anewantibiotic,R-468,activeagainstdrug-resistantShigella[J].JAntibiotics,SerA,1965,18(3):132.

[2]InouyeS,TsuruokaT,NiidaT.Structureofnojirimycin,sugarantibioticwithnitrogeninthering[J].JAntibiotics,SerA,1966,19(6):288.

[3]PaulsenH,SangsterI,HeynsK.MonosaccharidemitstickstoffhaltigemRing,XIII.SyntheseundReaktionenvonKeto-piperidinosen[J].ChemBer,1967,100(3):802.

[4]YagiM,KounoT,AoyagiY,etal.Thestructureofmoranoline,apiperidinealkaloidfromMorusspecies[J].NipponNogeikagakuKaishi,1976,50(11):571.

[5]NiwaT,InouyeS,TsuruokaT,etal."Nojirimycin"asapotentinhibitorofglucosidase[J].AgricBiolChem,1970,34(6):966.

[6]FrommerW,MuellerL,SchmidtD,etal.Inhibitorsforalpha-glucosidases[P].DE2658561,1978-06-29.

[7]KimuraM,ChenFJ,NakashimaN,etal.AntihyperglycemiceffectsofN-containingsugarsderivedfrommulberryleavesinstreptozocin-induceddiabeticmice[J].WakanIyakugakuZasshi,1995,12(3):214.

[8]ChenFJ,NakashimaN,KimuraI,etal.Potentiatingeffectsonpilocarpine-inducedsalivasecretion,byextractsandN-containingsugarsderivedfromMulberryleaves,instreptozocin-diabeticmice[J].BiolPharmBull,1995,18(12):1676.

[9]NaokiA,EmikoT,HaruhisaK,etal.SugarswithnitrogenintheringisolatedfromtheleavesofMorusbombycis[J].CarbohydrRes,1994,253:235.

[10]AsanoN,YamashitaT,YasudaK,etal.Polyhydroxylatedalkaloidsisolatedfrommulberrytrees(MorusalbaL.)andsilkworms[J].JAgricFoodChem,2001,49:4208.

[11]KusanoG,OriharaS,TsukamotoD,etal.FivenewnortropanealkaloidsandsixnewaminoacidsfromthefruitofMorusalbaLINNEgrowinginTurkey[J].ChemPharmBull,2002,50(2):185.

[12]AsanoN,OsekiK,TomiokaE,etal.N-containingsugarsfromMorusalbaandtheirglycosidaseinhibitoryactivities[J].CarbohydrRes,1994,259:243.

[13]陈震,汪仁芸,朱丽莲,等.桑枝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7):502.

[14]施新琴,崔为正,裘立群,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J].蚕业科学,2006,32(1):146.

[15]KimJW,KimSU,LeeHS,etal.Determinationof1-deoxynojirimycininMorusalbaL.leavesbyderivatizationwith9-fluorenylmethylchloroformatefollowedbyreversed-phase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J].JChromatogrA,2003,1002:93.

[16]李宏,钱永华,王建芳,等.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气相法测定[J].北方蚕业,2006,27(3):31.

生物碱范文篇2

【关键词】生物碱;分离;提取;纯化

生物碱是植物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大都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所以常常是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大多数来自植物界,以罂粟科、豆科、防己科、毛莨科等科的植物中分布较多。生物碱含量一般都较低,大多少于1%,长春花中的长春新碱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1]。而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因此,如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与分离生物碱,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与分离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1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1传统的提取法

生物碱大都能溶于氯仿、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除季铵碱和一些分子量较低或含极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外,一般均不溶或难溶于水,而生物碱与酸结合成盐时则易溶于水和醇。基于这种特性,可用不同的溶剂将生物碱从中药中提取[2,3]。包括有溶剂提取法、直接提取法(水溶性生物碱、季铵碱)、离子交换树脂法(如麦角新碱类、东莨菪碱、咖啡因等)和沉淀法。

1.2超声波提取法

声化学的研究发展很快,已遍及到化学化工、药物提取等领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已证实超声辐射可增强提取成分的产额。药材在溶剂中受到超声波特有的作用——振动时产生的空化效应,使生药粉中的细胞受空化泡瞬间崩溃所产生的力量,致使细胞壁破裂,加速了溶剂进入细胞内部,在超声振动作用下,损伤细胞中的生物碱成分直接快速向溶剂中溶解[4]。如用超声提取药材中的小檗碱,与常规的煎煮、浸泡提取法相比,超声的空化作用大大加速了小檗碱成分的提取速度,还很好地保持了生物碱的特性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小檗碱成分的提取[5,6]。

1.3微波萃取微波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萃取技术,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对极性分子的选择性加热从而对其选择性的溶出。同时降低了萃取时间,提高了萃取速度。范志刚等[7]比较了微波提取与常规煎煮方法,结果微波法麻黄碱的浸出量明显优于煎煮法。邓远辉等[8]用微波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结果表明在单位时间内微波处理较回流提取具有明显优势。

1.4酶法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可选用合适的酶予以分解除去。酶反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收率,故酶解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从植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之一。目前,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大部分的中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纤维素则是由β-D-葡萄糖以1,4-β葡萄糖苷键连接,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破坏β-D-葡萄糖键,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马桔云等[9]选用黄连提取小檗碱,研究了其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小檗碱提取的影响,两种工艺提取的小檗碱含量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

1.5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即将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滤过、浓缩,制成制剂。这种新提取法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张兆旺等[10~12]比较SBE法和水提取法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SBE法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有可能替代水提取法。

2生物碱的分离和纯化

一种植物中往往含有几种或几十种生物碱。因此,提取出来的总生物碱还需进一步分离,去除杂质、排除干扰物,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1一般纯化的方法可析出结晶的生物碱用重结晶法;挥发性生物碱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易升华的生物碱用升华法提取得到单体。由不同沸点组成的液体生物碱总碱,往往可通过常压或减压分馏分离。如毒芹中的毒芹碱和羟基毒芹碱,石榴皮中的伪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和甲基异石榴皮碱等都可通过减压分馏法分离出来[3]。许多生物碱的盐比游离碱更易于结晶。因此,可利用其在各种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进行分离,之后再转变成游离碱[3]。

2.2色谱法色谱法利用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中吸附和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别,达到各组分彼此分离的目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它能把各种性质极相似的组分彼此分离,而后分别加以测定,因而是一类重要而常用且发展最快的分离手段,且对于那些用传统的分离方法难以分离的物质以及热敏性物质,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苷类生物碱或极性较大的生物碱,可用反相色谱或葡聚糖凝胶进行分离[13,14]。对于PKα较大的生物碱,一般多用离子对色谱,通过离子对试剂和生物碱形成中性络合物达到分离的目的[3]。

2.3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树脂吸附是一种有效分离有效成分的途径。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它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和较好的吸附性能。在对某些中药材或者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时,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的除去某些干扰成分,而取得较好的效果[15]。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优势显著,提取苦豆子生物碱具有吸附快、解吸易、流体流动性能好,树脂寿命长,对环境、产品无污染等独特优势,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2.4超滤法

超滤法是20世纪60~70年展起来的一种以多孔性半透膜——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的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不同分子量分子的功能。超滤法优点在于不耗任何溶剂,操作简单。虽然总生物碱纯度较低,但超滤液可以直接结合阴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对生物碱进行进一步纯化,减少了纯化过程中的许多中间步骤,且总生物碱的纯度高,树脂的污染小。彭国平等[16]研究各材质超滤膜对不同中药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碱类成分对膜超滤有较强的选择性,可适用于水溶性较大成分的分离。

2.5超临界萃取技术基于超临界流体的优良特性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被列为中药药效最佳提取分离技术,兼有精馏和液-液萃取的特点,操作参数易于控制,溶剂可循环使用,特别适合于分离热敏性物质。虽然SFE技术也存在缺乏对超临界流体状态本身的透彻理解,高压设备目前较昂贵,商业利益促使的专利保护等因素制约着该技术的发展等,但超临界萃取技术仍是一种符合当代绿色潮流的洁净、高效提取技术。已报道采用SFE技术萃取秋水仙根和光菇子(秋水仙碱)、益母草、荜茇(胡椒碱)等生物碱[17,18]。

3结束语

生物碱大多具有天然的生理活性,是多种中草药及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对生物碱提取、分离和纯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更多的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生物碱不断被发现和应用;另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高效的、方便快捷的方法不断涌现,各种生物碱独特效能的不断发掘及广泛应用。根据生物碱的性质,选择具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提取、分离和纯化的原理,不断探索新的提取、纯化的最佳条件,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技术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汪洪,孙敏,伍春莲.长春花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步骤与代谢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56.

[2]姚新兰,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第4版[M].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0.

[3]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第2版)[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8:263.

[4]郭孝武.一种提取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方法-超声提取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3):37.

[5]赵兵,伍志春,王玉春,等.超声波在植物提取中的应用[J].中草药,1999,30(9):附1.

[6]冯若,赵逸云,李化茂,等.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1(6):500.

[7]范志刚.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的浸出量影响[J].中成药,2000,22(7):520.

生物碱范文篇3

[关键词]平贝母;内生真菌;生物碱

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为常用中药材,其中的贝母碱类化合物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由于对其需求量大,而且植株生长缓慢,野生资源人为破坏严重,自1987年起便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渐危种[1]。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一部分可能产生一些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2,3]。因此,如果能从贝母中分离出可以产生贝母碱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就有可能采用工业发酵的方法生产其药用成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目前该药材紧缺的状况,还有利于保护这种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平贝母引种自吉林市左家中国特产所,栽种于西北大学校园生物实验地,春季取整株幼苗作为分离内生真菌的实验材料。平贝母药材(干燥鳞茎)购自中药店。

1.2实验方法

1.2.1内生真菌的分离

用自来水洗净幼苗上的泥土,在75%酒精中迅速漂洗一下,无菌水冲洗后移入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8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5遍。将幼苗切成小段,接种到马丁培养基平板上,置25℃条件下培养,切断边缘长出菌丝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上备用。

1.2.2培养

将在PDA平板上培养的旺盛生长的各菌株菌丝体制成悬液,分别等量接种于装有50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每种接5瓶。置往复式摇床上25℃条件下培养,震荡速度约100次/min。培养5~7天后,将各待测培养物中的菌丝体和培养液过滤分开,菌丝体在60℃下烘干备用,滤出的培养液直接用于生物碱的定性检测。

1.2.3样品检测

将上述各种菌丝体研碎,分别用80%酒精热提2次,蒸去酒精,浓缩液滴加5%盐酸使成酸性,过滤[4],即为用于生物碱定性检测的提取液。

取各样品的菌丝体提取液和培养液少量,分别滴加1~2滴以下3种试剂:(1)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sreagent),若产生黄至桔红色沉淀则为阳性反应;(2)碘-碘化钾试剂,若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为正反应;(3)碘化汞钾试剂(Mayer’sreagent),生成类白色沉淀者为正反应[5]。

选取上述检测呈阳性的真菌进一步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将干燥的平贝母药材粉碎,过60目筛作为对照品,与待测菌丝体都于60℃烘箱中烘至恒重,按文献6方法制备样品[6]。将对照品和样品提取液都点样于硅胶G薄板,采用环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4∶1)作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为显色剂,进行TLC检测。

2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平贝母幼苗中共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以Fu1~Fu9表示之。培养液的3种定性反应除少数为不确定结果外,均为阴性反应,说明其中不含生物碱或生物碱浓度很低。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各种内生真菌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Fu7菌株的菌丝体提取液在上述3种定性反应中都呈明确阳性,说明它具有产生生物碱的能力,因此将其进行进一步的TLC检测,结果药材对照样品有3个斑点出现,说明其中至少含有3种生物碱;而所测Fu7样品出现2个斑点,且它们的Rf值与药材提取物中的两个点基本相同。因此,样品中应该含有与平贝母中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碱,对该菌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7-200.

2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菌物系统,2001,20(1):148-152.

3刘芸,殷红,彭辉,等.植物内生真菌—潜在的天然药物新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04-405.

4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79-180.

5陈业高.植物化学成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75.

6赵得永.4种川贝母的总皂甙、总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71-73.

作者单位:710069陕西西安,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从平贝母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从中筛选可以产生与贝母药材相同或相似生物碱的菌株。方法以平贝母幼嫩植株为材料,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出其中的内生真菌。以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和碘化汞钾试剂分别对这些真菌的提取物进行生物碱定性检测;再对阳性样品进行TLC分析,并与药材提取物进行比较。结果从平贝母幼苗中共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其中一种(Fu7)在3种生物碱定性反应中都呈阳性,其菌丝提取物经薄层层析后,出现两个与药材样品有相同Rf值的斑点。结论该内生真菌菌株应具有产生贝母生物碱的能力。

[关键词]平贝母;内生真菌;生物碱

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为常用中药材,其中的贝母碱类化合物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由于对其需求量大,而且植株生长缓慢,野生资源人为破坏严重,自1987年起便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渐危种[1]。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一部分可能产生一些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2,3]。因此,如果能从贝母中分离出可以产生贝母碱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就有可能采用工业发酵的方法生产其药用成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目前该药材紧缺的状况,还有利于保护这种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平贝母引种自吉林市左家中国特产所,栽种于西北大学校园生物实验地,春季取整株幼苗作为分离内生真菌的实验材料。平贝母药材(干燥鳞茎)购自中药店。

1.2实验方法

1.2.1内生真菌的分离

用自来水洗净幼苗上的泥土,在75%酒精中迅速漂洗一下,无菌水冲洗后移入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8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5遍。将幼苗切成小段,接种到马丁培养基平板上,置25℃条件下培养,切断边缘长出菌丝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上备用。

1.2.2培养

将在PDA平板上培养的旺盛生长的各菌株菌丝体制成悬液,分别等量接种于装有50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每种接5瓶。置往复式摇床上25℃条件下培养,震荡速度约100次/min。培养5~7天后,将各待测培养物中的菌丝体和培养液过滤分开,菌丝体在60℃下烘干备用,滤出的培养液直接用于生物碱的定性检测。

1.2.3样品检测

将上述各种菌丝体研碎,分别用80%酒精热提2次,蒸去酒精,浓缩液滴加5%盐酸使成酸性,过滤[4],即为用于生物碱定性检测的提取液。

取各样品的菌丝体提取液和培养液少量,分别滴加1~2滴以下3种试剂:(1)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sreagent),若产生黄至桔红色沉淀则为阳性反应;(2)碘-碘化钾试剂,若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为正反应;(3)碘化汞钾试剂(Mayer’sreagent),生成类白色沉淀者为正反应[5]。

选取上述检测呈阳性的真菌进一步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将干燥的平贝母药材粉碎,过60目筛作为对照品,与待测菌丝体都于60℃烘箱中烘至恒重,按文献6方法制备样品[6]。将对照品和样品提取液都点样于硅胶G薄板,采用环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4∶1)作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为显色剂,进行TLC检测。

2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平贝母幼苗中共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以Fu1~Fu9表示之。培养液的3种定性反应除少数为不确定结果外,均为阴性反应,说明其中不含生物碱或生物碱浓度很低。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各种内生真菌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Fu7菌株的菌丝体提取液在上述3种定性反应中都呈明确阳性,说明它具有产生生物碱的能力,因此将其进行进一步的TLC检测,结果药材对照样品有3个斑点出现,说明其中至少含有3种生物碱;而所测Fu7样品出现2个斑点,且它们的Rf值与药材提取物中的两个点基本相同。因此,样品中应该含有与平贝母中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碱,对该菌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7-200.

2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菌物系统,2001,20(1):148-152.

3刘芸,殷红,彭辉,等.植物内生真菌—潜在的天然药物新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04-405.

4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79-180.

生物碱范文篇4

实验药物: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和巴马亭(由实验室从石柱黄连中提取分离制备,HPLC检测纯度均在97%以上)。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MR),脓肿分枝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克雷伯氏菌,肠炎沙门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四联球菌,鱼害粘球菌和鱼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实验菌株由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微生物教研室和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培养基:真菌采用改良沙保氏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g,葡萄糖20g,蒸馏水1000ml),鱼病原菌(鲑肾杆菌,鱼害粘球菌和鱼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采用胰蛋白胨醋酸钠培养基(配方:胰蛋白胨5.0g,醋酸钠2.0g,酵母膏5.0g,牛肉膏0.2g,蒸馏水1000ml),其它细菌采用普通细菌培养基加减成分进行培养。配制时固体培养基加入1.5%的琼脂,液体培养基不加。

实验设备:96微孔板,酶标仪,超净工作台,灭菌锅,恒温培养箱。

2方法

2.1微生物敏感性实验将备选的菌种采用较高浓度的药液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初步确定3种生物碱对实验菌的抑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敏感菌的抑菌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为:①药液配制及纸片制备:将每种药液均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溶液,将直径6.35mm的纸片浸泡于药液,100℃/30min灭菌,冷却后置冰箱保存。②菌液制备:将实验菌种先接种到斜面活化培养24h,脓肿分枝杆菌培养2d后用灭菌生理盐水洗下,计数后用液体培养基配成108cfu/ml的菌液。③抑菌圈试验:用灭菌后的涂布环将试验菌液均匀涂抹于固体琼脂平板上,每个平板放上3个药物纸片,脓肿分枝杆菌培养2d,其它实验菌培养24h后观察,记录抑菌环直经。

2.2敏感菌的MIC定量实验对3种药液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后,挑选敏感的菌种,采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培养后检测每种黄连生物碱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1∶8,1∶16,1∶32,1∶64,1∶128,1∶256,1∶512和1∶1024共11个浓度。②实验操作在96微孔板上进行,每试验微孔用移液枪加入液体培养基100μl,试验菌液20μl,药液120μl,混匀后置37℃培养,脓肿分枝杆菌培养2d,其它实验菌培养24h后观察。每个实验3个重复并设立不加实验菌的本底对照(120μl药液+120μl液体培养基)。③采用酶标仪检测微孔板实验菌的生长情况,检测指标为微孔中培养液体系的光密度(OD值),检测波长620nm。实验微孔的OD值减去同浓度的本底对照的OD值即为实验微孔的OD净值。根据OD净值判定药物对该实验菌的MIC。

3结果与讨论

3.1药物敏感性实验表1为黄连中4种生物碱对常见19种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观察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4种黄连生物碱的敏感菌菌谱除了药根碱以外其它3种基本相同,从表中数据不难发现,黄连生物碱类对G+菌比对G-菌和真菌的作用更加明显。表1黄连生物碱对19种病原菌的药敏实验(略)

3.2黄连生物碱敏感菌的MIC测定表2为4种黄连生物碱在2000μg/ml浓度纸片法条件下筛选出的14种敏感菌的MIC测定结果,从表中数据可知:4种生物碱对同种敏感菌的抑菌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总体分析来看,小檗碱的抑菌作用和抑菌谱似乎更大一些,黄连碱和巴马亭次之,药根碱最弱。由于药物的难溶性而限制进一步提高药物浓度,在表面看来是抑菌谱的差异实际上可能是抑菌能力的差异。同时在试验中还观察到4种生物碱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亭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24种黄连生物碱对敏感菌的MICμg·ml-1(略)

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和药根碱是黄连中含量最为丰富的4种生物碱,4种生物碱具有相同的基本分子骨架即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分子骨架和芳型季铵氮结构,4种生物碱均具有相同的异喹啉基本分子骨架,抑菌谱理论上不会产生较大差异。而Iwasa等[2]报道原小檗碱类生物碱的药效必需结构为7位的芳环季铵氮结构,4种生物碱在分子结构上的区别在于A环2,3位取代基团和D环9,10位的取代基团的不同,而在A环和D环取代基团不同对原小檗碱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会有增减作用。

张传美等[3]发现黄连复方三黄汤或黄连小檗碱对庆大霉素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认为它们能抑制和消除耐药菌株的抗药性。本实验中4种黄连生物碱对金葡菌和耐药金葡菌(MR)的MIC基本相同,进一步证明了黄连生物碱对耐药菌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就此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对原小檗碱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后发现,该类化合物除了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外,而且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和抗疟疾等药理作用[3~5]。因此,对原小檗碱类生物碱药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

[1]JiYB.Thepharmacologyandapplicationoftheactivecomponentofchineseherbs[M].Harbin:Heilongjiangtechnologicalpress,1995:691.

[2]KIwasa,MKamigauchi,MUeki,etal.Antibacterialactivityand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ofberberineanalogs[J].EurJMedChem,1996,31:469.

[3]ZhangCM,LiuNB,YuM,etal.InhibitionofCompoundingofGentamycin,SanhuangtangandBerberinetoE.coliinVitro[J].JLaiyangAgriCo,2004,21(1):14.

[4]WeiJ,JiangJD,WuJD,etal.Researchontheeffectiveimprovementofhyperlipidemiabyberberine[J].ChinJDiabetes,2005,13(1):49.

[5]YinJ,HuRM,TangJF,etal.Glucose-loweringeffectofberberineinvitro[J].ActaUnivMedSecondShanghai,2001,21(5):4252.

生物碱范文篇5

[关键词]平贝母;内生真菌;生物碱

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为常用中药材,其中的贝母碱类化合物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由于对其需求量大,而且植株生长缓慢,野生资源人为破坏严重,自1987年起便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渐危种[1]。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一部分可能产生一些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2,3]。因此,如果能从贝母中分离出可以产生贝母碱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就有可能采用工业发酵的方法生产其药用成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目前该药材紧缺的状况,还有利于保护这种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平贝母引种自吉林市左家中国特产所,栽种于西北大学校园生物实验地,春季取整株幼苗作为分离内生真菌的实验材料。平贝母药材(干燥鳞茎)购自中药店。

1.2实验方法

1.2.1内生真菌的分离

用自来水洗净幼苗上的泥土,在75%酒精中迅速漂洗一下,无菌水冲洗后移入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8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5遍。将幼苗切成小段,接种到马丁培养基平板上,置25℃条件下培养,切断边缘长出菌丝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上备用。

1.2.2培养

将在PDA平板上培养的旺盛生长的各菌株菌丝体制成悬液,分别等量接种于装有50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每种接5瓶。置往复式摇床上25℃条件下培养,震荡速度约100次/min。培养5~7天后,将各待测培养物中的菌丝体和培养液过滤分开,菌丝体在60℃下烘干备用,滤出的培养液直接用于生物碱的定性检测。

1.2.3样品检测

将上述各种菌丝体研碎,分别用80%酒精热提2次,蒸去酒精,浓缩液滴加5%盐酸使成酸性,过滤[4],即为用于生物碱定性检测的提取液。

取各样品的菌丝体提取液和培养液少量,分别滴加1~2滴以下3种试剂:(1)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sreagent),若产生黄至桔红色沉淀则为阳性反应;(2)碘-碘化钾试剂,若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为正反应;(3)碘化汞钾试剂(Mayer’sreagent),生成类白色沉淀者为正反应[5]。

选取上述检测呈阳性的真菌进一步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将干燥的平贝母药材粉碎,过60目筛作为对照品,与待测菌丝体都于60℃烘箱中烘至恒重,按文献6方法制备样品[6]。将对照品和样品提取液都点样于硅胶G薄板,采用环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4∶1)作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为显色剂,进行TLC检测。

2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平贝母幼苗中共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以Fu1~Fu9表示之。培养液的3种定性反应除少数为不确定结果外,均为阴性反应,说明其中不含生物碱或生物碱浓度很低。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各种内生真菌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Fu7菌株的菌丝体提取液在上述3种定性反应中都呈明确阳性,说明它具有产生生物碱的能力,因此将其进行进一步的TLC检测,结果药材对照样品有3个斑点出现,说明其中至少含有3种生物碱;而所测Fu7样品出现2个斑点,且它们的Rf值与药材提取物中的两个点基本相同。因此,样品中应该含有与平贝母中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碱,对该菌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7-200.

2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菌物系统,2001,20(1):148-152.

3刘芸,殷红,彭辉,等.植物内生真菌—潜在的天然药物新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04-405.

4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79-180.

5陈业高.植物化学成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75.

6赵得永.4种川贝母的总皂甙、总生物碱及西贝素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1994,19(2):71-73.

[摘要]目的从平贝母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从中筛选可以产生与贝母药材相同或相似生物碱的菌株。方法以平贝母幼嫩植株为材料,用常规微生物学方法分离出其中的内生真菌。以碘化铋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和碘化汞钾试剂分别对这些真菌的提取物进行生物碱定性检测;再对阳性样品进行TLC分析,并与药材提取物进行比较。结果从平贝母幼苗中共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其中一种(Fu7)在3种生物碱定性反应中都呈阳性,其菌丝提取物经薄层层析后,出现两个与药材样品有相同Rf值的斑点。结论该内生真菌菌株应具有产生贝母生物碱的能力。

[关键词]平贝母;内生真菌;生物碱

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为常用中药材,其中的贝母碱类化合物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由于对其需求量大,而且植株生长缓慢,野生资源人为破坏严重,自1987年起便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渐危种[1]。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处于植物体内的真菌,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一部分可能产生一些与其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包括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2,3]。因此,如果能从贝母中分离出可以产生贝母碱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就有可能采用工业发酵的方法生产其药用成分,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目前该药材紧缺的状况,还有利于保护这种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平贝母引种自吉林市左家中国特产所,栽种于西北大学校园生物实验地,春季取整株幼苗作为分离内生真菌的实验材料。平贝母药材(干燥鳞茎)购自中药店。

1.2实验方法

1.2.1内生真菌的分离

用自来水洗净幼苗上的泥土,在75%酒精中迅速漂洗一下,无菌水冲洗后移入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8min,最后用无菌水洗3~5遍。将幼苗切成小段,接种到马丁培养基平板上,置25℃条件下培养,切断边缘长出菌丝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上备用。

1.2.2培养

将在PDA平板上培养的旺盛生长的各菌株菌丝体制成悬液,分别等量接种于装有50ml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每种接5瓶。置往复式摇床上25℃条件下培养,震荡速度约100次/min。培养5~7天后,将各待测培养物中的菌丝体和培养液过滤分开,菌丝体在60℃下烘干备用,滤出的培养液直接用于生物碱的定性检测。

1.2.3样品检测

将上述各种菌丝体研碎,分别用80%酒精热提2次,蒸去酒精,浓缩液滴加5%盐酸使成酸性,过滤[4],即为用于生物碱定性检测的提取液。

取各样品的菌丝体提取液和培养液少量,分别滴加1~2滴以下3种试剂:(1)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sreagent),若产生黄至桔红色沉淀则为阳性反应;(2)碘-碘化钾试剂,若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为正反应;(3)碘化汞钾试剂(Mayer’sreagent),生成类白色沉淀者为正反应[5]。

选取上述检测呈阳性的真菌进一步进行薄层层析(TLC)分析。将干燥的平贝母药材粉碎,过60目筛作为对照品,与待测菌丝体都于60℃烘箱中烘至恒重,按文献6方法制备样品[6]。将对照品和样品提取液都点样于硅胶G薄板,采用环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6∶4∶1)作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为显色剂,进行TLC检测。

2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平贝母幼苗中共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以Fu1~Fu9表示之。培养液的3种定性反应除少数为不确定结果外,均为阴性反应,说明其中不含生物碱或生物碱浓度很低。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各种内生真菌菌丝体提取液的定性反应结果(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Fu7菌株的菌丝体提取液在上述3种定性反应中都呈明确阳性,说明它具有产生生物碱的能力,因此将其进行进一步的TLC检测,结果药材对照样品有3个斑点出现,说明其中至少含有3种生物碱;而所测Fu7样品出现2个斑点,且它们的Rf值与药材提取物中的两个点基本相同。因此,样品中应该含有与平贝母中相同或相似的生物碱,对该菌我们还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7-200.

2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菌物系统,2001,20(1):148-152.

3刘芸,殷红,彭辉,等.植物内生真菌—潜在的天然药物新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5):404-405.

4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79-180.

生物碱范文篇6

【关键词】金钗石斛/药理学金钗石斛/化学白内障/中药疗法晶状体/病理学器官培养

白内障(cataract)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损伤是其发病机制之一[1]。当前许多中药研究都是从提高晶状体抗氧化能力入手,利用抗氧化剂或抗氧化酶激活剂来消除或中和晶状体中的氧化产物,阻止或逆转晶状体变浑浊,从而抑制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发展[2]。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抗白内障是其主治功效之一。已有研究证实,石斛水煎剂可通过改变晶状体相关酶的活性而对D半乳糖性白内障起到防治作用[3],石斛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还可抑制醛糖还原酶和过氧化脂质(LPO)的产生[4],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石斛抗白内障的作用机理。然而,石斛化学成分复杂,其抗白内障的具体有效成分是什么,至今仍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晶状体,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的粗提物总生物碱(totalalkaloids)和粗多糖(polysaccharides)抗白内障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4~5周龄Wistar大鼠20只,体质量80~120g,雌雄不限,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粤临证字2007A025。

1.2药材和试剂金钗石斛由贵州赤水信天石斛有限公司提供,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李薇教授鉴定。DMEM低糖培养基(杭州吉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磷酸盐缓冲液(PBS,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体积分数30%过氧化氢(H2O2,浙江临安化工二厂);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武汉天天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70102);Bradford蛋白质定量试剂盒(上海申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试剂配制如下。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甲液:0.85g次硝酸铋溶于10mL冰醋酸,加水40mL;乙液:8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将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后,取1mL与2mL醋酸混合,供生物碱的显色用。Molish试剂:甲液:α萘酚1g,加体积分数75%乙醇至10mL;乙液:浓硫酸;供多糖的检测用。

1.3仪器E52AA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III型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BS110S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HI98128型pH计(北京HANNA);SWCJIF型超净台(苏州净化设备厂);Galaxys型CO2培养箱(美国RSBiotech);STPT型解剖显微镜(日本OLYMPUS);5810R型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7200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

1.4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的分离提取及检识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的提取方法参照文献[5-6]并略加改进:干燥金钗石斛切碎打成粗粉,加入体积分数为95%乙醇85℃回流提取(4h/次×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得到石斛浸膏,加1moL/LHCL调节浸膏的pH为3,氯仿萃取3遍后,弃氯仿层,加浓氨水调母液pH=11,再经氯仿萃取3遍,将氯仿层合并,减压浓缩,挥干氯仿后即得到总生物碱。将醇提后的药渣晒干后加入20倍体积的水,100℃回流提取(2.5h/次×4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一定容积后,加入体积分数95%乙醇,直至醇浓度为70%,置于冰箱内,隔夜取出沉淀用无水乙醇和丙酮各洗涤3遍,再经Sevag法除蛋白处理,冷冻干燥,得到粗多糖。总生物碱的检识参照文献[7]:取少量分离所得的总生物碱于试管内,加入蒸馏水和10μL二甲基亚砜(DMSO)将其充分溶解,滴在硅胶板上,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后,可见硅胶板上滴了提取物溶液的点显现出非常明显的桔红色斑点,由此证明提取物为生物碱。粗多糖的检识参照文献[7]:取多糖水溶液1mL加入Molish试剂3滴,摇匀,倾斜试管,沿试管壁缓慢滴加1mL浓硫酸,静置,可见在试液与浓硫酸交界面产生非常明显的紫色环,证明提取物为多糖。

1.5药物配制用PBS分别将总生物碱和粗多糖配制成浓度为50mg/mL的溶液(生物碱加10μLDMSO助溶),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灭菌处理后-20℃保存待用。

1.6晶状体的培养及分组参照文献[8]的方法并略加改进:颈椎脱臼处死大鼠,用眼科剪镊迅速摘取双眼眼球,以含800U/mL青霉素、800μg/mL链霉素的冷PBS液漂洗眼球后,投入含相同浓度双抗液的PBS液中浸泡,转入超净台。约10min后将大鼠眼球转移至含500U/mL青霉素、5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小心从眼球后极部剪开巩膜,取出晶状体,去除晶状体表面的虹膜和玻璃体,晶状体经PBS液漂洗2遍后,再用DMEM液漂洗1遍,然后再放入已预热的24孔组织培养板中培养,每孔含1mLDMEM培养基(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100μ/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预培养5h(37.0℃、体积分数5%CO2)后,剔除受损伤或已混浊的晶状体。将35只未受损伤、透明的晶状体按照随机原则分7个组培养,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DMEM培养基+100μL胎牛血清),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2mmol/LH2O2),生物碱高、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中各加入2mmol/L的H2O2,同时分别添加4、2mg/mL生物碱),多糖高、低剂量组(在正常组培养基中各加入2mmol/L的H2O2,同时分别添加4、2mg/mL粗多糖),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培养基+2mmoL/L的H2O2+100μL吡诺克辛钠滴眼液)。上述各组培养基均含100U/mL青霉素及100μg/mL链霉素。

1.7观察并照相记录晶状体混浊度加药培养后,每6h更换1次培养液以保持H2O2浓度不变。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组晶状体混浊度。离体培养晶状体混浊度的分级方法参照文献[9]:在黑色背景下设计1mm×1mm的黑色方格图,将被检晶状体置于"+"字交叉的黑色线条之上,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晶状体,按透过晶状体所能看到的线条清晰度进行分级。"-"表示线条清晰可见,为完全透明;晶状体"+"混浊:线条模糊,但轮廓尚可辨;"++"混浊:线条轮廓不清,仅中央部隐约可见;"+++"混浊:线条完全不见,晶状体全部混浊。最后以各组晶状体混浊度,即"+"出现量的多少进行统计学处理。培养后24h,给各只晶状体拍照。

1.8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SOD、MDA活性检测晶状体拍照后,用冷PBS液洗涤2遍,尽量洗净培养液,再用滤纸吸干水分,称质量。按质量与体积比为1∶10的量加入冷PBS液,在冰浴上充分匀浆后倒入2mL离心管中,4℃、12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即为晶状体水溶性蛋白,采用Bradford法检测定蛋白含量。取剩余上清,分别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GSH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hibabituricacid,TBA)法检测MDA活性,以上操作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9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各组药物对晶状体混浊度的影响晶状体分组培养后6h,模型组晶状体均出现"+"度浑浊,其他各组均透明;继续培养6h,可见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均保持透明,模型组晶状体为"++"~"+++"度混浊,其他各组晶状体混浊度在"+"~"++"度不等;培养后24h,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均保持透明,模型组晶状体均为"+++"度混浊,肉眼观为乳白色,且晶状体体积明显缩小,其他各组晶状体混浊度表现为"+"~"+++"不等。各个药物添加组中,阳性对照组、生物碱高剂量组晶状体混浊度较模型组显着减轻(均P<0.05);生物碱高、低剂量组及粗多糖高、低剂量组晶状体混浊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将各组晶状体混浊度与过氧化氢损伤的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生物碱高剂量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其他各组差异也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由此可见,随H2O2作用时间的延长,晶状体混浊度逐渐加重。结果见表1及图1。

表1不同时段各组晶状体混浊度量化比较(略)

Table1Comparisonofthelensopacityratioatdifferentstages

统计方法:t检验;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模型组比较

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阳性对照组d.生物碱高剂量组e.生物碱低剂量组f.多糖高剂量组g.多糖低剂量组

图1培养24h后各组晶状体混浊度比较(×25)(略)

Figure1Thelensopacityindifferentgroupsafterculturingfor24h(×25)

2.2各组药物对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MDA、TSOD活性的影响由表2可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水溶性蛋白含量、GSH含量、TSOD活性均显着降低,MDA活性显着升高(均P<0.05),而阳性对照组、生物碱组、粗多糖组可显着升高水溶性蛋白、GSH含量以及TSOD活性,降低MDA活性,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物碱高剂量组水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GSH含量除多糖低剂量组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外(P<0.05),其他各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TSOD活性除生物碱低

表2各组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MDA、TSOD活性变化比较(略)

Table2Comparisonofthecontentsofwatersolubleprotein,GSH,andtheactivityofMDA,TSODindifferentgroups

统计方法:t检验;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②P<0.05,与模型组比较;③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剂量组和多糖低剂量组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外(P<0.05),其他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MDA活性除生物碱高剂量组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外,其他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

3讨论

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是目前常用的白内障研究模型,而H2O2是很好的氧化损伤诱导剂。体内抗氧化系统功能下降或氧化作用增强均可导致眼组织的损伤,诱发或促进白内障的形成[10-11]。而活性氧簇,如H2O2、超氧阴离子、单态氧、氢氧根等可以引起很多生物学变化,最终使晶状体的水不溶性蛋白增加而形成白内障[12]。GSH是一种抗氧化酶,在晶状体中含量较高,对晶状体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3]。SOD和MDA常常相互配合用以反映组织细胞氧化/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平衡。此外,氧化损伤等因素致晶状体蛋白质分子构型发生改变,造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减少和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高[14],而不溶性蛋白质聚集,即导致晶状体光散射作用增加,即失去透明性。本研究采用体外构建氧化损伤白内障模型的方法,对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的抗白内障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模型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各用药组可显着缓解可溶性蛋白的减少,生物碱高剂量组尤其明显;同时,金钗石斛的提取物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均可提高晶状体GSH含量及SOD活性,同时降低MDA活性,即通过提高晶状体抗氧化能力而达到抑制白内障的作用。

石斛具有抗白内障的作用早已被证实,但其抗白内障的确切有效成分至今仍未见报道。本实验证实,金钗石斛的两种药效部位(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在体外可通过减轻晶状体的氧化损伤而抑制白内障的进程,且总生物碱的效果优于粗多糖。然而,金钗石斛化学成分复杂,据文献报道,其总生物碱含量达0.4%~0.6%,种类有30多种,多糖含量也高达4%,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15],因此,下一步研究可从这两种粗提物入手,进一步挖掘金钗石斛抗白内障的确切有效成分,并阐明其抗氧化的具体反应过程,这对于抗白内障的药物研究以及金钗石斛药用价值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elcourtC,CristolJP,LugerCL,eta1.Associationofantioxidantenzymeswithcataractand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J].Ophthalmology,1999,106(2):215.6

[2]黄秀榕,祁明信,林薇,等.天然抗氧化剂对抗晶状体氧化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2):120.

[3]杨涛,梁康,侯纬敏,等.四种中草药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生物化学杂志,1991,7(6):731.

[4]杨涛,梁康,侯纬敏,等.四种中草药成分对醛糖还原酶和脂类过氧化的抑制作用[J].生物化学杂志,1992,8(2):169.

[5]陈晓青,蒋新宇,刘佳佳.中草药成分分离分析技术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7.

[6]FemeniaA,SanchezeS,SimalS,positionalfeaturesofpolysaccharidesfromAloeVera(AloeBarbadensisMiller)planttissue[J].CarbohydratePolymers,1999,39:109.

[7]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

[8]徐雯,姚克,王凯军.Calpains在过氧化氢诱发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探讨[J].眼科研究,2003,21(3):246.

[9]刘兴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白内障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医学,2001,3(21):1.

[10]YongRW.AgeRelatedCataract[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21.

[11]DownesJE,SwannPG,HolmesRS.Ultravioletlightinducedpathologyintheeye:associatedchangesinocularaldehydedehydrogenaseandalcoholdehydrogenaseactivities[J].Cornea,1993,12:241.

[12]CarperDA,SunJK,IwataT,eta1.Oxidativestressinducesdifferentialgeneexpressioninahumanlensepithelialcellline[J].InvestOphthalmolVisSci,2002,40:400.

[13]ReddyVN.Glutathioneanditsfunctioninthelens:AnOverview[J].ExpEyeRes,1990,50:771.

生物碱范文篇7

[关键词]附子;黑顺片;生物碱;工艺参数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1],主要含乌头类生物碱和一些多糖和脂类物质。附子味辛,性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助阳行水、逐风寒湿邪的功效,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2]。本研究以减毒增效的目的,设置不同附子黑顺片加工工艺参数获得不同的样品,并进行生物碱的含量的检测与分析,综合分析得到最佳加工工艺。

1文献综述

1.1附子的简介。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铁花、五毒,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收获时间为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剪除母根、须根,除去泥沙,被称为“泥附子”[1]。根据不同的加工炮制工艺可分为: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盐附子、炮附片。传统产地是四川的江油和陕西的城固等地。1.2研究意义。中医里附子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国语》、《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书中就有介绍。有大量的表明附子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癌、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活性[3]。主要有效成分兼毒性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与新乌头碱[4],所以附子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中药附子的炮制从古至今以减毒为第一目的。为了降低或减除乌头碱,传统工艺经过多次的浸泡、蒸制环节,然而这就导致其他生物碱大量的流失[5-6]。首先传统工艺耗时长,人力消耗大,传统工艺对生物碱的流失较大,没有标准控制。加压蒸制工艺的研究的优点在于耗时短,人工消耗较少,也统一了标准,也提高了附子的品质;其次传统加工工艺各个作坊加工标准不一,都是凭借着经验摸索,因此各个产地的附子品质差异较大,用药剂量难以把控,因此统一规范的饮片炮制加工工艺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加压蒸制工艺研究和黑顺片炮制工艺的优化,以期获得既能保证用药安全,又能充分保留药效的加工工艺。1.3附子中化学成分。附子化学成分复杂,附子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分为生物碱类物质、多糖、脂质类物质、氨基酸等。其中生物碱类物质为其主要成分,包括脂溶性生物碱:双酯型(乌头碱类)、单酯型(苯甲酰乌头碱类)、醇胺型(乌头原碱类);水溶性生物碱:江油乌头碱、新江油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等[7]。其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其主要成分,总百分含量约为0.4%~0.8%,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1.4附子的主要功效。在应用方面,附子不仅在中医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现代临床医学中常用附子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并且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8]。而且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附子在抗肿瘤方面也有明显地作用。1.4.1强心作用。有实验表明附子中的生物碱和一些非生物碱类物质都是附子的主要强心作用成分[4],其中有效成分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去甲猪毛菜碱、去甲乌药碱[9]、多巴胺等均是附子强心作用的主要成分[10]。丁涛[11]实验结果表明附子中附子苷有改善大鼠心率衰竭的作用并明显降低心率衰竭大鼠死亡率,从而达到达到治疗效果。综合证明附子中含有很多强心成分且强心作用十分明显。1.4.2抗心律失常。徐硕、梁晓丽、李琼,等人[12]研究证明附子的水煎液中去甲乌药碱能使血管扩张,在防治异位搏定型心律失常有显著功效。汪星、孙卫、张铁军[13]用附子水提取物对心律失常小鼠进行实验,实验证明附子能够增强心肌活力和心肌供氧能力,能够平衡心肌氧的供需因而对小鼠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而且效果十分显著。1.4.3增加血流量及血管扩张作用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液或附子注射液,在对麻醉犬进行静脉注射后,表明其股动脉血流量以及脑血流量均有所增加,血管压力也有所减小,轻度扩张冠状血管[14]。1.4.4抗肿瘤作用。张晓迪,吴酉霆[15]的实验结果表明附子的提取物能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取物的浓度以及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影响较大,且体内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凋亡趋势。董兰凤、张英俊、刘京生,等[16]人采用附子多糖和阿霉素的共同使用,能明显的促进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附子多糖和阿霉素的共同使用能刺激特异性免疫并加强机体的免疫系统,且体内的杀伤细胞活性显著提高,达到抗肿瘤效果。

2附子黑顺片的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生物碱范文篇8

草乌中主要成分是乌头碱型生物碱,如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新乌头碱mesaconitine)、素馨乌头碱(jesaconitine)、次乌头碱(下乌头碱hypaconit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除此之外,草乌中还含有北乌头碱(beiwutine)、得姆啶(denudine)等。

1.1生物碱

王永高等对草乌中的生物碱进行了研究,其生物碱为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3-脱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北乌碱(beiwutine)。李正邦等对草乌中的生物碱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得到新的生物碱:10-羟基乌头碱(aconifine)、14-苯甲酰乌头原碱(14-benzoylaconine)、14-苯甲酰中乌头原碱(14-benzoylmesaconine)、尼奥宁(neoline)、15-α-羟基尼奥宁(15-α-hydroxyneoline)、查斯曼宁(chasmanine)、塔拉萨敏(talatizamine)、弗斯生(foresticine)、牛扁碱(lycoctonine)、氨茴酰牛扁碱(anthranoyllycoctonine)和一海替生重排产物。此外,ZinurovaE.G.等也对草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新的生物碱acsonine。

1.2非生物碱

孙玉军等对草乌中的多糖进行了研究。草乌中的糖类有:木糖(Xyl)、甘露糖(Man)、半乳糖(Gal)和葡萄糖(Glc)。GC表明草乌多糖有鼠李糖(Rha)、木糖(Xyl)、甘露糖(Man)、阿拉伯糖(Ara)、葡萄糖(Glc)和半乳糖(Gal),它们的摩尔比为Rha-∶Xyl-∶Man-∶Ara-∶Glc-∶Gal=1∶1.7∶203∶1.7∶59.7∶3.5。其中甘露糖含量特别高,占总糖的78.27%;而Rha,Xyl,Ara含量比较少。

2草乌在蒙医中的炮制[10~14]

蒙医对草乌的常用炮制方法有:①取净草乌,置溶器内,另加诃子汤(将诃子捣成细粉水煮),浸泡2~3d,每4h翻动1次,浸透,净水冲洗3~5次,直到口尝稍有麻舌感时,取出,晒干,要求在春秋二季炮制(3kg诃子水煎液30L,可泡10kg药材)。②取净草乌,加适量童便(尿)和清水浸泡5~6d,反复翻动,至内无干心,待显蓝色时,取出,清洗,阴干备用。③取净草乌,加适量酸奶浸泡2~3d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清洗,晾至六成干备用。

虽然蒙医在草乌的炮制中,应用的方法及辅料与中医不同,但在认识上是一致的,即生草乌有毒性,通过炮制减低毒性,而存其药物活性,以便临床使用。这和现代药理研究的证实相吻合,即乌头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则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生物碱。其解毒机理是乌头碱在较长时间的泡和煮制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较小乃至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之故。

3药理作用研究[15~22]

3.1镇痛作用

草乌主要用于镇痛,其镇痛效力较强。草乌中分离出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有明显的镇痛麻醉作用。最早报道的是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有镇痛作用。张覃木等报道用电刺激大鼠尾部法测得乌头碱最小镇痛有效量为25μg/kg,镇痛指数为11.8(吗啡为142),镇痛强度和维持时间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加,100μg/kg的镇痛百分率可高达60%,作用时间可维持150min。唐希灿等报道乌头碱乙酰化可得到3-乙酰乌头碱,具有镇痛作用,而且久用不成瘾。后来唐希灿等又报道用小鼠及大鼠经4种致痛方法测试3-乙酰乌头碱均有提高痛阈值的作用,纳洛酮对此无拮抗作用,可被预先腹腔注射利血平取消,并且进一步证明了3-乙酰乌头碱镇痛作用不产生耐受性,用希丙吗啡催瘾不出现跳跃反应对;吗啡依赖大鼠及猴的撤药反应无代替作用,猴未见有忽然撤药的戒断症状。

3.2抗炎作用

许多人证明草乌抗炎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但也有部分人认为草乌不含生物碱的水提取物也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大鼠口服30mg/kg时,对踝关节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比口服50mg/kg保太松强;口服30mg/kg时,对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比口服20mg/kg保太松强。各种单体生物碱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抑制作用。刘世芳等报道了草乌总碱及乌头碱在离体豚鼠回肠有抗组胺作用,总碱对鸡蛋白致敏豚鼠回肠的收缩有对抗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总碱求得LD50为(98±6)μg/kg,豚鼠腹腔注射LD50为(0.14±0.05)mg/kg。

3.3对心脏的影响

杨毓章等以家兔心电变化为指标的研究表明,北乌头总碱能增强肾上腺素对心肌的作用,对抗氯化钙所至T波倒置,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至ST段上升和继之发生的ST段下降。豚鼠实验还可见有增强毒毛旋花子甙G对心肌的毒性。多根乌头提出的总碱,10~20mg/kg静脉注射从麻醉犬及兔的心电图上可见心跳兴奋性及传导发生紊乱。ThomasY.K.Chan等提到在1989~1991年,曾有31个人因草乌而中毒,这种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的草乌的研究证明对心脏有危害,导致心律不齐。有人认为草乌去毒(乌头碱等水解)后强心作用依然存在或有利于强心作用的发挥。

4毒理作用[22~27]

据报道至今,已从三十余种乌头碱属植物中,分离出已鉴定结构的生物碱有九十多个。其中以乌头碱、中乌头碱、美沙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为主。草乌中含总生物0.701.31%,其中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如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Mesaconitine)、素馨乌头碱(jesaconitine)、次乌头碱(Hvpaconit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得姆啶(Denudine)等。草乌叶中还含有肌醇(1nositol)和糅质。现代药理学证明乌头碱具有镇痛、麻醉、消炎、降压、抗癌等作用,毒性很强,人口服4mg即能致死,但乌头碱经加热(110℃,1kg/cm2,40min)分解成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则毒性大大降低,却仍能发挥镇痛,消炎等作用。乌头碱极易从消化道吸收,中毒极为迅速,误服或过量服用后数分种内即出现中毒症状。乌头碱对迷走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可引起窦房结抑制、房室传导阻滞,从而导致心率缓慢或心律失常。对其他中枢神经及末梢神经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呼吸中枢抑制为其中毒致死的原因。

5草乌的临床应用[28~31]

蒙医认为草乌味辛,性温、轻;有大毒。有杀“粘”(虫病之一),止痛,燥“黄水”等功能。用于瘟疫、肠刺痛、丹毒、痞症、结喉、发症、痛风、游痛症、中风、关节痛风、心“赫依”、牙痛等疾病。蒙医认为草乌叶、芽、花的味性及功能相同。草乌叶味辛、涩,性平,有小毒。具有杀“粘”、清热、消炎、解毒、止痛等功能。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喉感、肺感、麻疹等症的治疗,如脑血管病、风湿、偏头痛、牛皮癣、湿疹、小儿癫痫、乳腺病、室性早搏等。

6结语

草乌是一种常用蒙药材,药材资源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具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虽然对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但就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来看,两者结合不甚密切,对其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有必要对草乌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行开发利用,使这一民族医药中的瑰宝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第1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3.

[2]王玉杰.蒙药常用药品的分布特点[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1,1(1):25.

[3]肖培根.川乌草乌附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4]王永高,朱元龙,朱任宏.中国乌头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0,9:526.

[5]陈女燕,朱元龙,朱任宏.中国乌头的研究[J].药学学报,1965,12(7):435.

[6]李娅萍,田颂九,王国荣.乌头类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59.

生物碱范文篇9

【关键词】伏毛铁棒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伏毛铁棒锤AconitumflavumHand.-Mazz.系毛莨科乌头属植物,其干燥块根俗称“铁棒锤”。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各类生物碱,民间及临床的应用均取其消炎、镇痛及麻醉等功效。

1生药研究

毛茛科乌头属药物作用强烈,疗效较为肯定,且品种众多。史上历代本草著作多有关于川乌、草乌等的记载。本属植物伏毛铁棒锤A.flavum见于《全国中草药名鉴》《中华本草》,作为回药“雪上一枝蒿”的部分植物来源[1]。部颁标准将伏毛铁棒锤A.flavum作为藏药“榜那”的部分基源植物[2]。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两家单位对“榜那”几类基源品种进行一系列理化鉴定后指出,榜那的生药名似不应为“铁棒锤”,其植物来源不应定为毛茛科植物伏毛铁棒锤A.flavum和铁棒锤A.pendulum,此应再作探讨[3]。据报道,地处西北腹地的甘肃省大部分地区[4,5]、青海省内[6]、宁夏六盘山地区[7,8]、陕西省宝鸡地区的陇县附近、四川省成都以西主产伏毛铁棒锤A.flavum,民间作“铁棒锤(又称铁牛七、三转半、一枝箭等)”入药。同时,伏毛铁棒锤A.flavum与铁棒锤A.pendulum,同为云南产著名草药雪上一枝蒿主要植物来源[9,10]。伏毛铁棒锤A.flavum作为从民间药和民族药开发出的新药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中药材品种,也成为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方向[11]。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对铁棒锤药材(伏毛铁棒锤A.flavum来源)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包括药材性状描述、显微特征及薄层鉴定等。重点在含量测定及其方法学的探讨,最终确定以乙醚-氯仿(3∶1)为提取溶媒,振摇作提取方法,实现对乌头碱最佳提取效率,并通过空白实验、稳定性实验、重复性实验、精密度实验及回收率实验证明对溶剂系统对测定结果无影响、供试品溶液在8h内稳定性良好、精密度等良好[12]。由此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可靠的研究方法,为药企业投料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有用信息。

2化学成分

此方面的报道多是有关于乌头碱和3-乙酰乌头碱,因其是伏毛铁棒锤主要药理作用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和高分辨电喷雾质谱对伏毛铁棒锤根中总生物碱进行分析。由一级质谱图获得各生物碱成分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高分辨质谱测出其相应的分子式,再经串联质谱获得一些分子结构信息,伏毛铁棒锤根中的5个主要生物碱成分为12-表-欧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8-亚油酸酯和乌头碱-8-亚油酸酯[13]。Chen,ZhiGang等[14]从伏毛铁棒锤中分离出5个新的双萜型生物碱:dehydronapelline,12-acetyllucidusculine,1-epi-napelline,12-epi-napelline和1-demethylhypaconitine,并根据光谱数据和化学变化情况确定了其结构。

以上的研究均取其块根。另有对其地上部分茎叶的研究。采用盐酸渗漉、阳树脂交换、乙醚回流洗脱得到白色总生物碱粉末。总碱部分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二乙胺体系,逐渐加大极性成分的比例洗脱。碘化铋钾显色为依据,将收集液分段,分别用ODS柱纯化,用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体系洗脱,得到各生物碱的结晶。最终分离出4个生物碱。经鉴定其中3个为脱氧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乌头碱。其乌头碱的收率为0.12%(块根中乌头碱收率为0.20%),且经薄层鉴定,此生物碱与块根中基本一致。同时,该研究进一步提及,乌头碱在室温条件下就可基本全部乙酰化为3-乙酰乌头碱[15]。由此可见,乙酰乌头碱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有其较明确的依据。

童氏[16]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产于四川茂汶的伏毛铁棒锤中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含乌头碱0.013%,而该属其他药用植物的常见化学成分如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则未测出,疑为含量过低,尚待讨论。另外还有中成药中“铁棒锤(伏毛铁棒锤为其一部分来源)”所含酯型生物碱的研究:提取样品中酯型生物碱,水解后测定苯甲酸的含量,乘以系数5.2877(乌头碱与苯甲酸的分子量之比),以乌头碱计折合为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制定含量的限度或幅度,控制成品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17]。

3药理毒理

3.1药理作用研究均着眼于总碱及其中的乌头碱、3-乙酰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等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局麻、解热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成分。

关于这类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有文献报道,乌头碱(AC)的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而且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以上神经结构,主要与脊髓以上神经结构中的α-受体有密切关系。3-乙酰乌头碱镇痛作用不产生耐受性且未见有忽然撤药的戒断症状。表明3-乙酰乌头碱是一种不成瘾镇痛剂[18]。

3.2毒理作用《陕西中草药》载,铁棒锤“苦辛,热,有大毒”;《中华本草》载,铁棒锤茎叶“苦,辛,温,有毒”;这类研究对3-乙酰乌头碱的关注较多。其毒性主要为乌头碱,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严重心率失常。

谭睿等[19]曾对含有伏毛铁棒锤的藏成药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五味乳鹏丸进行初步毒性实验,结果发现,两者针对小鼠的中毒剂量分别为临床用量的20和77.5倍。经过处方分析,造成中毒的是铁棒锤(其中伏毛铁棒锤是其一部分来源)。

大量阿托品加维生素C制剂及阿托品加人工呼吸对于3-乙酰乌头碱中毒有明显的解救作用。另外,刺乌头碱(自毛茛科乌头属高乌头A.senomantanumNaKai)对3-乙酰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也有显著对抗作用[20]。

4临床应用及中毒案例

4.1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伏毛铁棒锤中主要生物碱成分的单体(3-乙酰乌头碱的研究较多)的各种制剂和成药,如膏剂、丸剂等。

单体3-乙酰乌头碱的灭菌冻干剂,为一种新型消炎镇痛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解放军第六医院共同研制,西安第四制药厂生产,解放军第六医院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据段民禄等[21]报道,治疗119例带状疱疹中,经对照观察发现,总有效率为92.5%,镇痛起效的平均时间为(27.3±2.3)min,持续时间为(11.1±1.2)h。有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医院将其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痛证1236例,显效6.34%,总有效率97.7%,副作用小,无成瘾性[22]。

另外,中国药学杂志中对3-乙酰乌头碱(新乌宁痛)进行新药评介[23]:经20多个临床单位试用于1822例患者,针剂结果总有效率为95.15%,与安侬痛针相比,平均起效时间超过四倍,维持时间超过两倍,有效率高。以本品片剂219例与炎痛喜康138例比较,本品片剂有效率95.9%,明显高于炎痛喜康有效率(87.7%)。

4.2中毒案例乌头类药用植物疗效明显,故临床及民间都有应用;但此类药物大多毒性较大,其治疗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故未经炮制、炮制不当或剂量过大引起中毒的事件多有发生。

本文从生药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应用及中毒应对几个方面,综合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民间常用药伏毛铁棒锤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粗略总结,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有用信息。

【参考文献】

[1]廖庆文,张裕民,刘绍贵.毛茛科乌头属药用品种及来源特征辨析[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1):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藏药,第1册[S].1995:79.

[3]刘智勇,阿萍,刘振东,等.榜那不同基源品种的鉴别和含量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5):363.

[4]杨静,张洁,王勤忠,等.甘肃省民间“七”字名药材品种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4):156.

[5]杨静,孙继周.甘肃省习用“七”药类资源的聚类分析[J].中药材,2002,25(5):310.

[6]吕琴霞.青海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概括[J].青海医药杂志,1999,29(6):51.

[7]田英,王俊,朱强,等.六盘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6,8(1):111.

[8]张耀甲,蒲训,孙继周,等.宁夏六盘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初报[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70.

[9]付龙庚,张志伟.陕、甘、宁、川等省(自治区)产雪上一枝蒿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2):71

[10]FuL,BaoX,ZhangZ.IdentificationonthebotanicaloriginofxueshangyizhihaoproducedinShanxi,Gansu,SichuanProvincesand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J].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lmedica,1995,20(2):126.

[11]钟国跃.中草药资源系统研究方法探讨[J].中药材,2002,25(6):394.

[12]杨智锋,刘建峰,张红,等.铁棒锤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71.

[13]张帆,彭树林,白如冰,等.伏毛铁棒锤根中总生物碱的串联质谱分析[J].质谱学报,2006,27(2):72.

[14]ChenZhigang,LaoAina,WangHongcheng,etc..StudiesontheactiveprinciplesfromAconitumflavumHand-Mazz.Thestructuresoffivenewditerpenoidalkaloids[J].Heterocycles,1987,26(6):1455.

[15]李洪刚,杨建萍,田义杰,等.伏毛铁棒锤地上部分生物碱的研究[J].中草药,1997,28(5):265.

[16]童玉懿.乌头类生药生物碱的高压液相色谱发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2):107.

[17]易进海,陈燕,刘玉红,等.RP-HPLC测定十五味乳鹏胶囊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J].中成药,2002,24(8):587.

[18]胡学军,钟燕珠.乌头类中药及其制剂的镇痛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1,17(4):56.

[19]谭睿,奂卫东,石雪蓉等.藏药铁棒锤与同属中药基源及炮制的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406.

[20]王培德,马学民,杨煜荣,等.伍用刺乌头碱对3-乙酰乌头碱毒性及镇痛作用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5):382.

[21]段民禄,段德新,陶国发,等.3-乙酰乌头碱治疗带状疱疹119例[J].新药与临床,1986,5(1):33.

生物碱范文篇10

【关键词】黄连有效成分动态积累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ynamicaccumulationregulationoftheeffectivecomponentsofCoptischinensis,sotoprovidetheexperimentaldataofoptimalharvesttimeofCoptischinensis.MethodsThesamplesoftwotofiveyearsweregatheredfromthesameglebeandtime.BerberineandthetotalalkaloidswereanalyzedbyHPLCandUVmethods.ResultsThedynamicaccumulationofeffectivecomponentsintherootstalkoftheCoptischinensishadregularityinthecertainextend.ThecontentsofberberineinsampleswerealmostthelowestinAprilineveryyear,whichweremostlythehighestinOctoberandNovemberfromthesamplesgrown4~5years,butthecontentofthecomponentwasmostlythehighestin5-year-oldCoptischinensisintheseriessamples.ThecontentofthetotalalkaloidsincreasedyearbyyearintherootstalkoftheCoptischinensis,whichwasmostlythehighestinOctoberandNovemberineveryyear,butthecontentofthecomponentwasmostlythehighestin5-year-oldCoptischinensisinthesamples.ConclusionAccordingtotheaccumulationpatternoftheeffectivecomponentsintheCoptischinensis,theoptimalharvesttimeisfromSeptembertoNovember.

Keywords:Coptischinensis;Effectivecomponents;Dynamicaccumulation

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是我国人工种植栽培历史较早的常用中药材和出口药材,有600余年的栽培历史[1],主产于重庆石柱,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60%左右,品质优良。为此,石柱县拥有“黄连之乡”的美称。黄连根茎中的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考察黄连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此,我们研究了黄连根茎中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含量积累动态规律,为确定黄连最佳采收期,制定黄连标准操作规程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2002-04起,定期、定点采集石柱黄水黄连农场谭从军家(海拔1300m)同一地块、同一生长年限、大小基本相同的2~5年生黄连根茎植株样品恒温干燥备用。

1.1黄连根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1.1.1仪器与试药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公司的Alliance2690泵,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Millennium32色谱工作站,超声波清洗机(KQ—50B型);四孔单列恒温水浴锅。

试药: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13—200107(供含量测定用)乙腈为色谱纯,甲醇等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1.1.2方法色谱柱:迪马公司DimonsilC18(4.6mm×250mm,5μm);纯流动相,乙腈-0.1mol磷酸二氢钾(35∶65)检测波长345nm,柱温室温,流速0.7ml·min-1。

1.1.3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5.4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再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得标准贮备液。精密吸取此标准贮备液0.2,0.5,1.0,2.0,4.0,5.0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得到6个不同浓度的对照溶液,分别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记录峰面积,并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X)进行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

Y=-4215+1660625X(r=0.9998)

以峰面积(Y)-进样量(X)作图,得一直线,实验结果表明:在0.0872~2.18μg范围内,盐酸小檗碱的峰面积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表1。

表1线性关系实验结果(略)

1.1.4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上述对照溶液20μl(浓度0.0872mg/ml)重复进样5次,测定、记录盐酸小檗碱峰面积,结果见表2。

表2精密度实验结果(略)

实验表明,精密度良好。

1.1.5稳定性实验取样品供试液,分别于0,4,8,12,16h分别进样20μl,测定,记录盐酸小檗碱的峰面积,结果见表3。

表3稳定性实验结果(略)

实验表明,样品供试液在16h内稳定性良好。

1.1.6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黄连样品于60℃烘干,粉碎,过三号筛,粉末取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甲醇(1∶100)95ml,置60℃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用超声波清洗机超声30min,取出,放置过滤,用盐酸-甲醇(1∶100)定容,混匀,用0.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样品液。

1.1.7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1.2黄连根茎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1.2.1仪器与试药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UV-1604型)。

试药:乙醇、甲醇、氧化铝等均为分析纯。

1.2.2方法供试液制备及测定:黄连样品低温烘干,粉碎,过三号筛,样品粉末置干燥器中备用。精密称取黄连粉末约0.8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盐酸甲醇(1∶100)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液适当浓缩,转移到50ml量瓶中,用盐酸-甲醇(1∶100)少量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提取液中,并加至刻度,照柱色谱法[2](《中国药典》2000版Ⅰ部附录32试验),精密量取5ml,加于已处理好的氧化铝柱(玻璃柱,内径约9mm,中性氧化铝5g,湿法装柱,用30ml乙醇预洗)上,用乙醇25ml分次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2ml,置50ml量瓶中,加硫酸液(0.05mol/L)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2](附录26),在34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20H17NO4·HCl的吸收系数为728计算,即得:黄连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盐酸小檗碱计算,公式如下:

总生物碱百分含量(%)=A×50ml×50ml×50ml728×100×2ml×5ml×w×100%

2结果

2.1黄连根茎中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结果见表4及图1~2。

从表4和图1可见,2年生黄连根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在8月底和9月中旬达到全年的最高峰,12月底其根茎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当年盐酸小檗碱含量的第2个高峰值,在开花结实期的4月,黄连根茎中的小檗碱含量几乎为全年最低,这是否与开花结实期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关。

由表4和图2可见,3年生黄连根茎中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趋势为6月底达到最高峰,在开花结实期的四月,黄连根茎中的小檗碱含量几乎为全年最低,到5月中旬逐渐升高,其余各月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基本一致。

表4黄连根茎药材不同时间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变化规律(略)

图1两年生黄连不同时间的小檗碱含量(略)

图23年生黄连不同时间的小檗碱含量(略)

由表4可见,4年生黄连和5年生黄连根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所测各年份中含量最高,此两年中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尤以9~10月为最高,利用统计学进行回归分析,4年生根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与采收日期间呈二次回归关系,拟合的方程式为:

Y=5.64+0.591X-0.029X2r=0.86

5年生黄连根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与采收日期也呈二次回归关系,拟合的方程为:

Y=6.22+0.38X-0.017X2r=0.74

2.2黄连根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动态结果见图3及表5。

图3黄连根茎不同年份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略)

从表5和图3可见,黄连不同年份根茎中的总生物碱含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0~11月含量最高,尤以5年生黄连为最高。在2~5年生黄连根茎中,以10~11月黄连根茎中的小檗碱含量达到最高值,其中尤以5年生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最高。这与黄连干物质积累也是在10月左右达到最高峰的情况近似。

3讨论

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是黄连生理活动的次生代谢产物[3],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在生育后期其干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显著增加。黄连生育后期的生理活动可能有利于黄连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

表5黄连根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动态(略)

从质量角度确定黄连采收的主要依据是黄连根茎中的盐酸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积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9~11月的5年生为最高,建议作为最佳采收期,这与传统习惯的采收期相吻合。说明几百年来石柱县黄连产区形成的黄连采收期能够保证黄连的质量,具有科学依据。

有关黄连根茎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研究较多[3,4],各家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取样和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有关。对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动态研究鲜有报道,我们认为,对黄连根茎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研究应与总生物碱相结合来作为黄连药材的质量指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孔文彦,黄正方.实用黄连栽培技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3.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32,附录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