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1:25:46

人性化范文篇1

关键词:人性化;物流价值;精神价值

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设计必然要研究设计物与人的生理、心理及环境等之间的关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所达不到的范围越来越小,但科技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一连串的矛盾和灾难。人类对科技的孜孜追求,使得设计在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上已做到了极至;与此相反,设计在精神上的体现却常常被设计者们忽视。正是这种对科技的盲目追求,使得人们忽略了生活中人性的需求。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人性化,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呢?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人化”和“物化”构成了人与设计物的互动关系,设计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这便是人性化的内在含义。

归根结底的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的设计观念强调的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物、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从设计的崇高目标和境界来理解设计的意义,从更高、更宽的视野来认识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使设计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条件来考虑。用李砚祖先生的话来说:“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品、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对人性化设计的理解有多种,影响人性化设计的因素也很多,以下将用大量的设计实例来阐述如何看待人性化设计。

2人性化设计中人的物理价值体现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即吃饭、穿衣、喝水、住宿等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是维持和延续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才可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成为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而且是永恒的动力,因此,在人性化设计中应该将生理需要作为首要的考虑要素。

1992年在伦敦对公共建筑卫生间所做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些数据:在英国国家剧院有83个男用小便设施及厕位,而女用厕位为36个;在英国皇家宴会大厅相应的数据是64个和28个;英国博物馆相应的数据是41个和19个;利物浦车站则是49个和20个。这种忽略了男人与女人间生理需要差别的设计,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男厕所空空荡荡,而女厕所门口却排起长队。

(2)安全需要。

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多方的安全。在这种心理要求下,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秩序和稳定。

(3)易用性。

通常人们理解的易用性是指人对设计物的使用方便、快捷,为此人性化的设计自然少不了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但除此之外,人性化的设计还应考虑如何“偷懒”。

为了躲避家务的繁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研发而成的“Roomba”吸尘器能象普通洗尘器一样清理地板。不同的是它能在使用者不在家或是享受生活的时候工作,它能自动地钻到沙发及床底下清扫,碰到墙壁或障碍物都能轻巧的弹开,不伤害家具。为了解放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想方设法地偷懒。我们不停地琢磨,如何能让产品更容易使用,更方便我们“偷懒”。

3人性化设计中人的精神价值体现

在高科技的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一种高理性和高人性的平衡,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愿望就越强烈。所以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

日本设计师在90年代提出一项称为“人的感觉的计划”,其目的是“要找出怎么样才能使日常使用的产品让人用起来感到更舒适、更惬意的办法”,设计制造出消除压力和疲劳,有助于创造“一个更人情化的环境”的汽车、空调器和衣服,设计出“有人的感觉的电器”。这种想法将设计的精神因素提到很高的层面,而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数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4人性化设计对特殊人群的关爱

(1)残疾人。残疾人从设计的角度可以定义为“活动障碍者”,如果我们能用设计的手段,消除这种障碍,那么他们就不再是残疾人——“通用设计”的概念就应运而生。“通用设计”(GeneralDesign)就是让设计的作品具有通用性,能使所有人方便地使用。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仪,小巧轻便,可随手拿着在报纸上进行扫描图、阅读和贮存,避免了残疾人的心理障碍,盲人也能与正常人一样读报。

(2)儿童。儿童一方面在想象力上是天才,而另一方面在操作力上又是“弱智”,为儿童的设计关键是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想问题,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

Philips公司的一个互动媒介小组请IDEO为3-5岁的孩子设计一种儿童鼠标。让设计师们感到麻烦的是——孩子们总是拿着鼠标当小汽车玩。对于他们来说,把鼠标前移与屏幕上的光标上移联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IDEO设计了一种垒球大小的导轨球,这种大小可以适应孩子尚未发展起来的灵活性和与生俱来的破坏性,同时最关键的是将隐藏在鼠标底下的滚球予以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孩子跨越暂时难以理解的抽象产品的操作。

(3)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对周围的生活变化更加敏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变得相对迟钝,而最糟糕的是,他们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外来的援助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争对老年人的设计,应该往隐形化、渐进化发展。

图2是法国市场推出的一种“开门式”浴缸,对老年人来说是个福音。这种新型浴缸比普通浴缸的长度要短一些,但是浴缸壁则略高。浴缸的一端备有冷热水龙头,底部有排水口,与普通浴缸一样;但浴缸的另一侧开了一个门,入浴时,把门拉开,老人抬脚便可进入浴缸,然后把门关上,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浴缸。老人坐进浴缸放水便可洗浴和浸泡。由于浴缸壁比较高,老人坐在里面把水放满后水面也能够达到肩部。洗浴完,把水排清后,老人再把门打开便能够很方便地走出浴缸,而不需要抬腿从浴缸里迈出,既省力,也避免滑倒的危险。这种浴缸的浴缸壁与活动门之间封闭性能极好,不会漏水。

(4)其他特殊人群。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女性往往被看作特殊群体。举个例子,由于医学上、生理上的种种原因,女人往往需要使用吸奶器,但几乎没有女人愿意使用它,一些人甚至把吸奶的过程视为极其痛苦与恐怖的。喂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行为,当女人完全放松时,这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了;然而,当乳头被置于一个透明的漏斗状的容器内时,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可能产生一种放松感。正因为如此,吸奶器设计的重点不在于外型,而在于与皮肤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如何能让母亲在使用时能产生一种如同婴儿吮吸时的感觉,这才是最重要的(附图)。

附图吸奶器设计

5小结

设计是有“情”的,“情”即映射于人类普普通通的设计中;设计是有生命的,“生命”即蕴含于人类对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已打上了人类精神意识的烙印,设计也不例外。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两忘”的境界。对于今天的设计师而言,设计人性化永远是常念常新的课题,也是设计师永恒追求的目标。正如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的话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李恩来.明天的我——生物和医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未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陈鸿俊.道是无“情”却有“情”——设计“人性化”探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1,(4):70-77.

[3]方便残疾人的设计——新范例空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4]刘涛,高海峡.设计之人性化思考[J].美苑,2006,(3):54-56.

[5]DomerPeter.TheMeaningsofDesign[M].London:ThamesandHudsonLtd.,1991.

人性化范文篇2

[关键词]产品形态设计;人性化;功能形态;视觉形态

人性化设计是艺术设计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性化的产品形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也满足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对效率、便利和乐趣的需求。

一、人性化产品形态向消费者的信息传达

1.人性化的产品形态是产品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载体

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从本质上看,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产品形态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有些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产品的信息,如材料、色彩、形状等;有些则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进一步使用才能感知到,如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给操作过程带来方便、舒适和效率等。一个构造完全相同的壳体,如河蚌和鸡蛋壳放在一起,因其材料、形状、纹理、色彩不同,所引起的人们的心理感受也就不同。因此人性化的产品形态是产品向消费者传递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信息的载体。为追求产品形态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师往往要使用特有的造型语言。

从技术美学的角度看,人性化的产品形态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即满足消费者在使用中的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通过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表现,判断和衡量产品所传达的某种信息内容与其内心的希望是否一致,并最终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现代产品一般通过产品形态向人们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信息,如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这是产品存在的基础,通常以符合产品内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形态来展示,我们通常称之为产品的功能形态;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风格等,以符合消费者的视觉需求的形态来展示,我们通常称之为产品的视觉形态。

2.人性化产品的功能形态的信息传达

产品的功能形态是功能的副产物,是体现产品物质意义的唯一要素。一件产品的功能形态来自于产品构件及其特性的组织结合。换句话说,功能形态是在现实功能的既定方式下所产生的必然形态,是人们在接受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要同时接受的一种产品形态,多体现在专业器材产品的设计上。如高尔夫球杆的形态完全是为满足使用者击球这一功能而产生的,离开击球这一功能,这种形态也将没有意义。

由产品的功能形态所传达的信息是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从其形态中寻求到的信息,这种信息预示着方便、快捷、安全、效率等。人性化产品形态的功能信息应正确而直观地暗示消费者如何去使用本产品。如手机各项功能按键的设计就是以人的手部操作方式为参照,根据手指按压方式与力量的不同,通过按键的大小、材质的软硬差异来设计手机的造型与按键布置的。这种让消费者感觉熟悉且操作舒适的手机按键形态设计,也向消费者暗示着产品的使用方式。

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产品设计应该体现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在功能形态设计的细节上,有时生理上的关怀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1996年荷兰一家制造厂生产出一种“线龟缠线器”(见图1),该器件可以将工作台面及电器后面垂下来的杂乱的电线整理得有条不紊,使用时将两个小碗向外掰开,将电线缠绕到中轴上,直到每一端留下所需要的长度,然后将小碗向里翻折,包住缠绕的电线,每个小碗的边缘都有一个唇口,可让电线伸出来。如此人性化的产品功能形态向消费者展示了新的工作、生活方式,预示着简单、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生活概念,也体现出设计师对人的深切关怀。

3.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的信息传达

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是设计师对产品外观进行的一种定义,它通过视觉方式向人们传达产品的某种外在信息,使消费者在第一眼看到产品时就会从印象层面给产品以初步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先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深入了解而作出的。

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讲,随着生活舒适度的提高,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价值中心也转移到了期望安全、舒心等方面,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及高雅的生活品质。于是满足人类这种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的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设计就应运而生。

人性化产品视觉形态的设计要求在实践中更注重消费者心理层面的感受。心理层面的感受不像功能形态那样直观,它难以言说和觉察,有时甚至连消费者也难以说清为什么会对某种产品情有独钟。其实人对物有情,是因为产品通过表现情感的形态元素向消费者诉说着什么。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方式设计是排列物质功能认知次序的第一要素,是产品外观形态的直感认知性构成。产品的任何技术构成都必须化作人们易于感知的方式图形,色彩、质感、肌理、线条等都可创造或改变人们的视觉认知结构。如产品零件之间的自然过渡、精细的表面肌理、和谐的色彩搭配可给人以精致、高档的感觉,浑然饱满的形态、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及合理的尺寸可以给人安全的感觉。简洁的形态、光滑晶莹的质感、柔和或丰富跳跃的色彩可满足女性及儿童在产品使用中的感觉需求,而直线型、较粗糙的质地、冷色系列及简洁的表面处理所呈现的形态则可满足男性在产品使用中的心理需求。

视觉形态的成功设计往往使产品处于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的复杂性丰富了人的感觉,也使产品有了更丰富的含义。通过人性化设计,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人的心理体验的影响,可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可营造出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愉悦、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如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氛围;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圆满、活泼的氛围;用自由曲线创造的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氛围;而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则便于营造富有时代感、前卫的主题,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人性化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更好地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其自身功能。

人性化产品视觉形态还能体现出产品的象征性,如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等。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不是过多地考虑其使用因素,而是在寻求一种文化、身份体现或某种性格特征的表示。如一块价值数万元的高档钻石手表,其昂贵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及特有的形态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手表作为记时工具这一传统的实用概念,其刻度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设计师追求的是“让拥有者感到荣耀和骄傲”。

二、人性化产品的功能形态和视觉形态构成统一和谐的产品形态

今天的人性化产品的形态设计是以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基础的,并且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因素,从而成就一种系统的和谐美,各元素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在一项优秀的人性化产品设计中,很难找到功能形态和视觉形态的具体分界线,功能形态中透视着人性化的视觉形态之美,视觉形态中又隐含了实用性功能形态。

一件产品的人性化形态来自于各个构件和特性组织。对一般人而言,很难从技术构件和特性组织的专业角度进入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凭借中介形态,如通过人性化的产品形态达到初步认知和操作使用的程度。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设计,就是从这个层面上切入进去,把复杂的功能概念简洁化,把繁杂的操作程序简单化,把冰冷的技术构成情感化,把叠加的构成内容层次化,把丰富的表达内容图标化等。人性化产品形态设计的过程就是通过物质意义的构成来安排人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过程。因此,一项优秀的人性化产品设计,在形态上应该是功能形态与视觉形态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如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见图2),其造型突破了传统造型,从照明的科学原理出发进行设计,遮挡了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避免了传统灯具中不舒适的眩光对眼睛的刺激,并且如此造型还创造出一种美丽柔和的光影效果,所有的光线都要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工作平面,从而获得柔和、均匀的视觉效果,其人性化的产品形态设计就满足了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图3是约翰·巴克曼斯设计的“令人惊异”的花瓶。锥形的瓶身是用热塑性橡胶在“锁模力2000kN”机上以单模具注塑成型的,底座用的是同一种材料在“锁模力950kN”机上以单模具注塑成型的,花瓶口十分柔软,可翻卷成各种形状,且色彩丰富。这种花瓶适合各种空间环境。

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信息传达决定了产品形态首先要从满足视觉认知上进行设计,以塑造鲜明的层次感、准确的认知度和视觉的愉悦感。每一件产品的形态设计都应在传承已有规律的基础上,开拓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需求的新的形态。信息丰富的产品形态能以其先声夺人的态势为产品赢得关注力,又可以细腻的表现创造从视觉到行为关联的通畅感。

三、现代科学技术为人性化产品的形态设计提供了发展空间

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不仅使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更使产品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非人性化的产品形态使得消费者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它、理解它、适应它,甚至迁就它,如使用不舒适的笔,坐上去备感疲劳的座椅等,都影响我们愉快的生活;而充满人性化的产品形态则能够引导并最大限度地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情感,并使人感到舒适。现代科学技术为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机工程学的引入使人性化产品设计成为可能。

人性化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房屋室内设计;问题;人性化;内容;发展

一、传统房屋室内设计

在传统的房屋室内设计当中,安全成为了房屋建设及室内设计的重要理念,而且国家对于房屋室内设计的安全要求也相当严格,这就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及个人只考虑安全问题,将房屋建成铜墙铁壁,并且室内设计也以安全实用为主,但是这些房屋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无视,反而有更多的人们去购买,因为人们的生活追求还在以安全实用为主。但是当现代化的脚步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重大改变,逐步走向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这也大大使得人们对于居住地的安全,人文理念,人文文明,等等的各项需求,这就导致了建筑及设计行业不断的寻求创新,并且不断地懂得了人们心里所求所想,所以传统的房屋室内设计向人性化的室内设计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现代化房屋室内设计的问题

在现代化的房屋室内设计过程中,有些室内装修需要业主自己进行,如果先排除业主经济的影响,那么这种情况的前提下,就属于业主自由选择装修类型,想怎么装修就怎么装修,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进行。但是有些房屋的室内设计是由房屋建设者将房子与室内设计一同制造出来,由于一些业主想要得到某个地块或者其他原因,使得业主们纷纷来购买此类定型式房屋。使得这类房屋供不应求,然而它的销售量间接的就从负面影响着业主的生活,由于大量的工作量使得工作者的心理感觉到烦躁,生活枯燥。当回到家中,加上看见不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室内装修时,无法减小心中的烦躁,进而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睦和其他问题的产生,使得房屋室内装修设计成为了人们缓解压力的一大障碍。相反,如果自己家中的房屋设计能够根据居住者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那么当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受到的不如意,在回到家中,这种装修形式能够缓解你心中的苦闷,使你得到一种亲切感,进而使居住者的家庭和睦幸福。

三、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正如我们所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根据人们的各种需求进行设计,它是指在装修工程的工人或建设工人在设计制造的过程当中,能够从客观方面进行调查并且总结,根据居住者或者需求者的各种行为和习惯,人们所要在室内所要进行活动的内容,人体的生理需要和居住者身体结构和身体特点、人的心理状况、人的思维和想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这就要求装修人员和建设人员对居住者和工作者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方面的活动的综合分析和解读。人性化设计是所有关于人性化设计的工作者所必须选择和所要执行的理念,它是在各种工程设计当中对需求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和生活追求的尊重和满足,它也是对设计中所要执行的人文关怀的理念,是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方面的理解与表现。人性化的设计是装修工人及建筑工人根据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专业化的技术素养与人性化的改变和原始的文化内容的完美结合,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设计领域提供了坚实的骨架和良好的辅助功能,然而人文艺术和人性的展现使人性化的设计更加富有美感,使室内设计更加的充满趣味和活力。人性化的设计最核心并且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我们在今后设计领域最为主要的技术要求。

四、人性化的室内设计的内容和发展

室内人性化的设计是根据人们在一定地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伴随着展现出来的,因此,这些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定会对传统的室内设计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室内设计又是人们在居住或工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室内的环境是人们生活幸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区域中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室内的设计当中还会考虑出现不同区域人们的不同需求。所以不同地区的室内设计还会体现出不同特点的风格和对人们不同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体现出来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和寻找不同的地区人们的需求和建筑风格,经过设计人员和装修人员针对当地人们的不同需求,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对当地的室内设计更改为符合发展和人文的主题,使其充满地区特色的设计元素,这种设计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亲近与温暖的情感,并且这种设计也会对外来客人产生一种特别的吸引,使其迷上这种设计,有利于设计领域的宣传和发展。所以这就使室内的人性化的设计又增加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功能,并且这种设计也会成为当地室内设计的一种特别的风格。现代化的人性化室内设计开始逐渐的改变传统的室内设计的操作方法,它采用了唯美的视觉或者温暖的视觉享受,运用温暖贴心的颜色,充满温馨的家庭室内设计,并且将室内的家具以人们的意愿所摆放。这种设计利用了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融合多种艺术方法和当地的社会文化还有人们的各种需求来实现突破传统房屋室内设计的局限,给人一种美丽,温暖的室内空间感,使得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的人们拥有一个开心快乐的家庭。

五、结束语

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在当今发展的形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处在高速发展今天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白天忙于乏味的工作的背景下,无法释放自己的心情。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在家中得到释放,而人性化的室内设计的产生是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种需求,是人们在生理,心理,身体方面的各种解脱,使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就能得到释放,还有在一些公共的空间内,例如学校等地方的室内设计,使得大部分的人们能够从中受益,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被广泛的使用者所热爱和欢迎。所以从这些方面就证明了采用统一系统的室内人性化的设计,对于所有受益者来说,确实是一种能够达到共赢的室内设计。

作者:张敏 单位:睿芙奥艺术品贸易(北京)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人性化范文篇4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好使用;

3)是否防止了使用人操作时意外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冲击下,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助性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睬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通常是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如系统中人和机的职能如何分工;如何配合;环境如何适应人;机对环境又有何影响等问题,经过不断修正和完善三要素的结构方式,最终确保系统最优组合方案的实现。这是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并提供了独特的设计方法和有关理论依据。

作为一个全息系统的局部,一个产品中包括了我们这个商品社会中的全部信息。一件设计优良的产品,必然是人、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合、平衡的产物。开始一项产品设计的动机可能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是为了改进功能,有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是为了改变外观,强化“柜台效应”,以吸引购买者,更多的情况是上述几方面兼而有之。于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就可能来自功能、技术、成本、使用者的爱好等各种角度。不同的产品设计的重点也大不相同,暖水瓶的设计显然就要比香水瓶的设计考虑更多的人机问题;再以肇及设计所设计的电脑游戏遥感器为例,乍见此产品时,看似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但实际使用时却很合手,操控性良好,而且遥感器外型颇酷,用此摇杆玩空战游戏,有操控战斗机的味道。相比于市场上其他同类型的产品,即使售价比一般产品高出许多,也一样大受欢迎,足见其魅力所在。但也有这样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是因其外型讨好且成本不高所致,但缺点是产品轻,因此,在使用时本来一只手操作很方便,却不得不双手并用才行,这就是该产品在人机工学上的不足之处;但在成本、售价及市场因素的考虑下,厂商还是推出此种产品。而对于专业用品就不同了,例如美发师每天所使用的吹风机,除草机工人所使用的修剪机就绝对不能轻视人机工程学在生理层面上的考虑。

然而,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产品的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作人机工程的发挥。以TEAGE为微软所设计的易用鼠标球而言,该鼠标是特别为儿童体验电脑而设计的,在方案决定之前对儿童的抓握方式进行了研究,黄白两色相间的鼠标球使儿童们在学习电脑时,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该产品已经超脱了产品造型上的束缚,除让其更好用之外,也同时赋予了产品新的意义与想象空间。

除了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之外,专为特殊族群所设计的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也有更多的考虑。如,残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设计是专为残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让人直接看出它们是专为残疾人做的。故而,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里有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么显眼。

再以医疗设备来说,病床、医疗椅等产品,在设汁上不只是考虑操作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在材料上也应力求人性化,增加产品的亲和力,以提高产品的“EQ”。

由于学科来源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机工程学中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种类很多,有些是从人体测量学、工程心理学等学科中沿用下来的,有些是从其他有关学科借鉴过来的,更多的是从应用的目标出发创造出来的。其中常用于一般产品设计领域的方法有如下几类:

1,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人机工程学中研究人形体特征的主要方法,它包括尺度测量、动态测量、力量测量、体积测量、肌肉疲劳测量和其他生理变化的测量等几个方面。

2.模型工作方法

这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设计师可通过模型构思方案,规划尺度,检查效果,发现问题,有效地提高设计成功率。

3.调查方法

人机工程学中许多感觉和心理指标很难用测量的办法获得。有些即使有可能,但从设计师工作范围来看也无此必要,因此,设计师常以调查的方法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如每年持续对1000人的生活形态进行宏观研究,收集分析人格特征、消费心理、使用性格、扩散角色、媒体接触、日常用品使用、设计偏好、活动时间分配、家庭空间运用以及人口计测等,并建立起相应的资料库。调查的结果尽管较难量化,但却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有时反而更有效。

4.数据的处理方法

当设计人员测量或调查的是一个群体时,其结果就会有一定的离散度,必须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才能转化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对设计产生指导意义。

当今的工业设计师面临着多种活动和课题,例如:电视资讯、互动电视、通用遥控器等,与企业合作的范围也很广,在实施产品的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如下的设计程序:

1)建立并运用资料库(这在前面已有论述);

2)决定研究主题;

3)观察阶段:

*目标轮廓*访识/观察*使用模式/议题

4)发展阶段:

*关键议题*产品概念*测试与评估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人机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都必须全程参与,但在各个阶段为主为辅的角色会有不同。例如:产品概念由工业设计师主导,测试则由人机工程师主导,每个步骤以剧本的形式来串连沟通。每件产品都有各自的在人机工程学上的特色,特别是消费性产品。以汽车内部设计来说,就有三个表达人机工程需求的方式:一是操控界面,如方向盘的设计;二是座椅及内装设计,如一些大客车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身体后靠在椅背时,不得不稍稍低头。从设计上来说,这道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和生产直接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又没有重新考虑中西方人在身材方面的不同,尺寸上完全照搬。结果西方人垫颈的凸包就顶住了我们的后脑勺;三是情报沟通系统,如导航系统设计及安全警报功能。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以新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追求一种新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毫无疑义,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加全面立体的内涵,它将超越我们过去所局限的人与物的关系的认识,向时间、空间、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如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等多种数字化的形式而扩延。IDEO设计公司的数字化收音机正是基于这一观念上的最新数字广播概念设计,通过对使用者状况的设计构想,研究收音机的可能外观和操作方式。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界面设计上,都使人机交互关系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该收音机上的显示屏幕以图形界面来说明音频节目的内容。设计范围包括个人化家用收音机、个人可携式收音机和演艺工作者的专业收音机。

中国未来的产品设计必须以创意与革新为首要条件,唯有真正好用且务实的商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感到贴心且实惠的产品方是企业制胜的绝佳利器。符合人机工程,人性化的设计是最实在,同时也是最前沿的潮流与趋势,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结合。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参考文献]

[1]<人机工程学>.丁玉兰.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人性化范文篇5

关键词:人性化;包装设计

人性化包装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的包装设计,从现代设计的观点来看,在包装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因素,既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物质的同时也同样满足精神的需要。从这一意义上讲,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设计的出现,是设计本质要求使然。因此,设计的人性化也成为评判包装设计优劣的基本标准。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上,包装首先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合理设计造型结构,尽量追求方便实用,适应各类消费者的需要。在设计风格方面,设计创意需要精准的受众定位。把握风格化的趋势也是包装设计成功的关键,它使设计作品具有艺术观赏性,同时又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不仅仅在技术层面要进行人性化设计,更重要的是包装要显得更“友好”、“亲切”,在产品包装设计中,会大大缩短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这也是我国现代包装设计在营销策略上的新趋势。

一、对人性化包装设计的理解

对于包装设计的人性化,它可能是一个被广泛认可又很难实现的观念。杨仁敏先生在论述这个内容时写到:“在这里,我更愿意把包装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看作是一个超乎于物欲之上的非商业概念,即包装设计中的人性化问题不一定非要同商业利益紧密挂钩。”也许这是一个超脱的想法,但是却反应出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实现,是现代设计的高端需求。同所有设计一样,包装设计也需要注入人性化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人们都力图通过产品包装迅速了解产品的功能、外观、质量、品牌,以及由此建立起的信誉。这需要包装设计有较强的传导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应以朴实、诚恳和真实交流的“人性化”姿态引导人们消费,激发购买欲,并在此过程中尽量充分地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人性化要求设计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内涵之上,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关系和金钱利益也应该在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更加温和,这种关怀得到的结果是双赢的,一方面商家会借这种包装中的精神获得更广泛的消费认知,另一方面,消费者花钱也花的舒心。人性化设计在理念上常常与情感诉求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人性化设计在材料、结构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它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二、包装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1.建立安全环保的观念。安全和环保是一切设计都应注重的首要元素,在包装设计中也不例外。包装材料的污染和放射性指数是否合格?印刷的油墨是否考虑到对产品、对人体损害?能否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包装取材是否勿以浪费大量天然资源为代价并注意包装功能的延伸等等。力求节约、实效、适量、方便、安全和稳妥地实施其保护产品功能;美化、亲切、亲合、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贴进现代形式下人们新型的审美观和认识观。这些都是“人性化需求”的重要内容。2.个性设计语言。设计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研究过去已有的形式、流派和当前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寻找恰当的表现语言。而另一种则是从人与物的关系出发,对人的行为和本质需求进行研究,从而产生特定的设计形式。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如能相互融汇,则能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果说传统的竹、木加瓦罐,火纸、油纸加草纸,荷叶、竹叶加棕叶包物、面铺红纸,并用麻绳按特定方式捆扎的传统包装方式不适合现代包装的要求,那么,用现代科技材料,按传统包装理念及模式结合做成的特色包装,一定能在包装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设计也是—种文化现象,里面透露出个性意识和文化观念。在这里,明确发展方向,努力做到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文为基础,实现有个性、有特点和有品味的包装设计。3.对于度的把握。作为产品的附加,包装与产品有一种有机的同构关系,包装设计除了功能的满足以外,当然还需要让包装起到宣传、提高注目率以提升其产品品质的作用。但是应避免浮燥和过度包装,避免跨越品质、品牌、安全和需要体积等基本条件而进行的无度夸张。做到贴切、朴实、恰如其分地表现其品质与内涵,避免因过度夸张带来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诚信的问题。注重由此而引起的对环境保护、物质资源的利用问题,防止浪费和二次污染。

三、包装设计人性化的实施

1.包装色彩的人性化。成功的包装设计善于积极地通过色彩的表现把所需传播的信息进行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进行沟通协调,使消费者对商品包装发生兴趣,促使他们产生购买行为。色彩诉求与情感需求获得平衡,往往是消费者因为心仪的包装而欣然解囊的原因之一。包装色彩的人性化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有突出商品特定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色彩使用功能,如药品包装的红色表示滋补身体,蓝色表示消炎退热,绿色表示止痛镇静等;有传达商品特征的色彩形象功能,如辛辣食品采用红黑为形象色,清凉饮料用蓝绿色为形象色;这些色彩因素对我们日常消费的影响,如果我们没有留意观察的话可能并不容易察觉,因为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消费观念之中,自然而然的引导我们的选择。包装人性化色彩的运用不会停留在传统的理解认识上,如食品业中,传统观念认为应更多采用易于产生食欲的暖色调进行设计,但如“趣多多”食品在色彩上则运用了传统工业包装中运用的蓝色;“怡口莲”食品也运用了通常被视为忌色的紫色,紫色通常是女性的颜色,高贵、浪漫,符合大众的口味,也是友人之间赠送礼品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情人节购买“怡口莲”的大多数是情侣,这也是它在色彩上抓住消费者心理,从而取得很好销售的业绩。包装设计在色彩视觉上取胜的原因是更贴近人们的心理,当然这也是制胜的规律。2.包装结构的人性化。包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都应赋予它简洁的原则。设计师不应该一味追求新颖的材料和新奇的造型,从而忘记包装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我们在市场上可以常见到的一种包装形式——开窗式纸盒,在化妆品、食品等用的比较多。开窗式纸盒有局部开窗、盒盖透明和多面透明等三种形式,一般与透明塑胶片结合使用。开窗部位显示出商品,便于消费者选购,不仅添加包装的形式美感,这样的包装给消费者在购物时心理上也有一种踏实感。与此包装相似的还有一种就是在纸盒的某一部位开一个缺口,或者是加上一个附件,可以使粉状、粒状、块状或者流质的商品倒出来使用。其纸盒结构可多元化,为方便消费者使用,可根据商品不同的用途作相应的特殊处理。这些都说明现代商品的包装不仅只在于功能性,更应该考虑到它的结构是否合理。3.包装材料的人性化。按包装材料分:不同的商品,考虑到它的运输过程和展示效果等,使用材料也不尽相同。如纸包装、金属包装、木包装、塑料包装、布包装等。在包装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商品及商品的消费人群,商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来设计。目前,特别是纸盒包装是各种包装材料中运用最广泛的。它质地轻巧柔韧,便于制作,陈列,运输,库存和处理,并且价格低廉,适用于保护各种商品而被广泛使用。不同的材料根据各自的特点不仅能塑造出不同形象,也因为其功能的差异而被分门别类的加以应用。如我们在购买栗子、瓜子等散装称斤的食品时,包装通常都是塑料袋,而现在更多的用到牛皮纸袋。这就体现了在材料的选择上,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环保,而纸袋对于这些食物的保存能使其不易因潮湿而失去原有的松脆口感,这不得不说是包装材料中多体现出来的人性化因素。

当今是以人为本的时代,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结果,我们现在的商品包装不仅在色彩、结构上趋向人性化,在包装材料上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将包装与产品品质、与人们的情感认同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朴实、亲切的现代包装文化,寻找足够的个性与人性化语言。坚持实用、审美、经济和安全、环保性并重的原则,用“人性化”理念作为包装设计的坐标,应是经过了较长时间探索与发展之后包装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仁敏.包装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102.

人性化范文篇6

一、早期技术美学:形式上人性化设计和工效主义本质的对立

技术美学的早期萌芽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1857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斯铿两次发表讲演,论述了艺术与效用的关系。他认为,工业艺术、日用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这种艺术的基础是人的天赋、美与效用三位一体,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同工业技术相结合,产生效益,使国家变得光明,人们生活变得美好。罗斯铿还认为,机器生产不仅会毁灭艺术,而且摧残劳动者,把他们变成机器。他主张返回到手工劳动中。—这个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同一时期的美国建筑师和艺术家莫里斯则从工场劳动实践中探索技术和艺术结合之路,让工人们按照艺术家设计的图案制作地毯、壁纸、窗帘和器皿等。用这种壁纸和家具装饰的房间,很快成为当时美国的一种时尚。后来,这种生产模式发展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的艺术设计,又称“迪扎因”(design)。

Design之所以不叫设计或者图案,是因为它不是一般的工业设计或者草图,而是指艺术化、新奇的、巧妙的、美的设计。在20世纪初的德国建筑学界,成立了工业和艺术的联盟,通过两者结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个组织影响很大,近1000名艺术家、企业家、大学教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加人其中,创办了许多展览会和设计竞赛。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有了培养工业艺术设计的学校,即“鲍豪斯,’(建筑之家)。这类学校教育,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工业生产中美的形式、科学原理和工效原则的统一。技术美学也在这时兴起。1944年12月,美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技术美学组织。艺术原理不仅应用于生活用品设计,而且进一步扩大到生产工具和生产过程设计。二战以后,捷克艺术家图奇内通过分析生产工具、机床和仪表的使用情况,根据劳动中人的身体参数、姿势、动作、生理特点和心理因素,设一计出工具、机床和工作舱室仪表、手柄、按钮、杠杆的最合理布局,使人在工作中动作最自然,效率最高,而身心疲劳程度又最小,这就产生了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El’gonolnica),或者人体工艺学,来源于希腊语中erg洲(工作)和nomo。(规律)的组合,它是一种综合科学,是技术科学、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行为、条件怎样和技术相协调,从而把劳动条件、生产活动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工作能力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比如,早期的飞机设计师在设计驾驶人员的操纵装置时,就是按照人的活动的身心特点设计的。手柄操纵杆有上下、前后、左右三个自由度,能围绕三个轴心转动。当飞机要升高时,驾驶员就把手柄拉向自己身旁;当飞机要降落时,则把手柄向外推;当飞机左右转弯时,手柄就向左右转动。这种操作符合运动逻辑和人的习’质心理,因而容易掌握,不易出差错。反之,在驾驶轮船时舵轮的转向和船的转向是相反的,这样的操作系统就要经过严格培训和适应练习才能熟练掌控。

人处在一定生产环境中,有最佳的人机和谐结构参数,它取决于人的身高、体重、心跳次数等。人体测量数据包括身高、手长、腿长、肩宽、人的体积、体重(质量)、体力和活动范围等,这些数据对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在设计、制造产品时应符合使用对象的特征。劳动中的物质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形成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其它物品。技术美学要求它们功用完善,又符合审美要求。这样构成人机系统,既可以减少体力耗费,提高劳动效率,又可以使劳动令人愉快,改变人们对劳动和生产的态度。人体工程学还研究生产环境中色、光、味、声等审美心理作用,布置色彩、照明、声音、气味、清洁卫生等协调和谐的环境,都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回顾技术美学的兴起和发展,它起源于对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非人性化的反思。由于大量使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虽然在某些行业中减轻了人的体力耗费,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生产过程中,人又不得不服从机器运动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人成为了机器的奴隶。工场手工劳动时代工艺操作的艺术性让位于科学和技术,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也抹杀了产品的个性。这一切都有着人被异化的色彩。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异化”是用来表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活劳动异己化的本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把属于自己的活劳动物化到自己生产的商品中去,使之对象化、客观化。“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周但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反比”。这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但在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沙夫、哥德曼)那里,异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批判异化劳动则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卢卡奇认为,科学技术被应用于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过程(如泰罗制),生产者不仅在肉体能力上被异己化,而月_在精神(心理)上也受到操纵,成为客观生产体系的一部分,主体仿佛变成了消极的、非能动的旁观者,人被异化成机器{习。这是西方工业化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传统工业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产生人口、资源、环境同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和谐。生态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从不同角度关注这个问题。进人信息化社会后,技术的人文关怀成为新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化和高技术的人性化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此时,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首先提出了高技术的“人性方面”。相对于高技术而言,传统技术是一种“强迫性技术”,它迫使人们服从机器快节奏运转,集中上班工作的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家庭消费同一种商品。但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电脑和网络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又可以重新选择在家里工作;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聚会、交流情感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愿望。电视技术、避孕技术、医疗技术满足了人们诸多方面情感生活的需要。计算机还解放了人们的繁重劳动,使人们能更快更好地从事学习和创造。奈斯比特说:“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们深厚情感。那就是为什么提倡既有纪律又有责任的人的潜能运动是高技术和深厚情感的方程式中至关紧要的一部分。发掘人的潜能,我们参与人种的进化工作。我们发展内在知识、智慧,也许是我们技术探索指出的方向所需要的乙”“高技术和深厚情感。这个原则象征着我们物质和精神现实之问需要平衡。”闭

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物本主义”时代的结束。一方面,满足人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基本物质需求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存储、转换、交换已经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呈迅速上升趋势。适应这种社会生产和生活背景的发展变化,人在获取、交流存储、使用和创新知识信息方面的能力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发展素质,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状况。于是,各种各样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需求、精神情感需求成为社会文化潮流,引领着社会时尚,影响着社会大趋势。如多媒体技术满足了人们多维感官立体互动、把抽象的理论用形象化的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要求;网络技术满足了人们扩展交往空间、实现快速信息交流与信息检索、获取的要求,满足了人们参与、互动、自主表现的愿望;虚拟技术满足了人们通过新的实践形式指向未来、主动探索的要求。

社会信息化和高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还推动了人们价值观的变革,物质财富中心主义为“知识中心论”所取代,社会生产中“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逐步超越了“以物为本”、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经营哲学。由于技术创新的节奏加快,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竞争趋势是暂时的,只有建立在先进理念基础上的卓越的文化,才能供生产经营主体获得一种起决定作用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当代技术人性化的趋势

当代技术人性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战略、技术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

1.从技术战略上看,技术目标突破的选择更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1世纪重大技术创新的突破口,一方面会延续20世纪末形成的高新技术若干支柱领域迅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会整合出一些有战略意义的新的方向。一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有新的突破。运用新的技术原理研制的芯片可以使计算机计算的速度有很大提高,在人工智能技术上会有新的突破,如人机对话、模糊识别、计算机情感化等。生物芯片可能被植入生物机体内,有效控制生物材料,如修补生物神经并研制出真正具有人或动物反应能力的机器人、机器生物等。二是生命科学技术的突破将使困扰人类已久的许多问题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蛋白质技术的突破可以解决生命细胞、组织蛋白质的结构、合成技术,使人工蛋白质成为21世纪人类的战略资源,这对于解决人的健康、医疗难题,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有重要意义。这个领域的新进展,其意义将不亚于19一20世纪免疫技术、微生物学和抗霉素的发明。干细胞技术的突破使人类可以培育出修复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细胞,肝病、血液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医学难题有望解决。外科手术所要求的各种器官置换可望得到实现,与蛋白质和基因有关的人类疾病将会得到有效治疗,长寿也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生物技术为解决与人们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的农业、环境等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2.从技术观上看,将从人类中心论转向人与自然平等和谐论的生态技术观

“人类中心论”是古代人文主义的核心思维,在当时是有重大进步意义的。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5,这种观念对批判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的唯心主义自然观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技术发展以后,人类处处以自己的眼前需要为目标,通过改造、甚至征服自然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如汤因比所说:“自从我们的祖先作为人开始生活以来,人类就一直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以求使其更符合人类自身的要求。不仅人类是这样,其他的许多生物也有同样的行为。”[6]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破坏日趋严重。自然也以自己的方式在报复和惩罚着人类。

马克思在19世纪曾指出人与动物生产应有本质区别,在于“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都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_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闭只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狭隘性,才造成了传统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从海德格尔到后现代主义者,都对传统技术观进行了反思,认为它们从根本上是出于机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看待自然,从而把人异化为机器。当代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挑战让人们深刻反思这种技术观,从而提出“技术生态化”目标。

技术生态化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充分吸收工业技术体系的合理成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建立以生态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技术为中心的生态产业技术体系。如英国学者舒马赫主张,未来的技术是“朝着有组织、温和、优美的新方向前进”,这实质上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首先,它能满足人们的真正需要,给人带来美好而安全的环境。其次,它的生产是个性化的、小规模的。再次,它是富于人性和创造性的,也是代价低廉的。这就要求我们评价、选择技术,要注意同生态环境相容。技术的构造原理要建立在生命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基础上,要强化对技术和生产的环境生态评估,完善技术使用后果的监测机制,通过崇尚、学自然,使技术体系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性,实现生产的高效益和低污染。据美国环保部门调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原有的污染环境的产业采用新一代生态技术后,污染率减少10%一10。%,相应的投资回收期只有1个月到36个月。如药品产业用水溶剂代替有机溶剂,废物减少10%;设备生产采用过滤技术,溶剂油减少l(X联,;汽车工业用风力清洗取代苛性碱清洗,汽车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减少l。仪汤;胶片显影工艺中采用电子回收离子交换法,85%的显影液和95%的定影液中重金属得到回收再利用。

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浪费的能源工业,如果能用新一代生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在未来几十年内,能源的价格有望降低到传统能源的70%一10%。因而生态化技术又是最廉价的。

3.从方法论上看,技术人性将走向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代,科学、技术和艺术是未曾分化的,人们的技艺和经验知识融合为一体。当时人类的大脑也许还没有充分的分化和分工。从近代科学兴起时开始,科学成了一种理性化的智力活动,技术则是一种实用的技能。但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整体化,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人性化又促进了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科学技术创造活动中艺术思维对实现创新成果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既要借助于艺术形式形象生动地表述自己抽象的内容,以促使它走向社会,同时科学技术主体—科学技术工作者、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只有借助于艺术思维和艺术形式才能使科学知识活化,获得应用的张力。

艺术、人文社会科学也离不开自然科学和技术。艺术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离不开社会化了的科学技术。从社会生活的外貌到深层的文化,当代科学技术深深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艺术借助于高新技术表现自己,创新自己的形式。数字电视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艺术视野,色彩斑斓的艺术形象使人获得高于生活的艺术享受,不少人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占据了闲暇时间的大部分。高保真音响设备使人的音乐审美需求空前提高。新出现的电脑、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DVD艺术向人们打开了超越时空距离的艺术世界。艺术家不仅用传统技术、技法搞创造,而且也越来越多地用高科技手段创作艺术品。用电脑查询、下载信息、写作、阅读、设计、组合、制版、尝试效果、创造特技等等,不仅提高了创作的效率,也创造出许多新鲜的艺术效果。技术设计要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就必须更美。技术史学者认为:“工程师,即使不是真正的审美者,但他所建造的结构和所设计的机器中,也总是具有丰富而正确的审美经验在内的。”[s1不论是高速公路的弯道,还是灵活动感的科学解说图形,往往都反映设计者的创造有令人赞叹的美感。

人性化范文篇7

作为现代酒店的经营,市场营销其核心作用已是势必所趋,当然酒店的营销,必须与饭店内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如住宿与前台、客房,用餐与餐厅,会议与工程、音响等,营销部常常代表顾客的要求和利益,而顾客的要求有时非常挑剔,有可能影响其他业务部门的政党工作程序,营销部应做好顾客与经营部门的协调工作。市场营销的作用在于沟通饭店和客源间市场的供求关系,以求饭店的最佳效益,因而酒店的市场营销是饭店经营管理的核心。

一、酒店营销的特点

1.综合性

顾客对饭店的需求除了宿、食等基本外,还包括美食、购物、娱乐、信息交流、商务活动等综合需求。现代酒店营销与饭店各部门的员工密切相关,只要有一员工的服务使宾客不满意,就会造成100-1=0。

2.无形性

服务是酒店的主要产品,酒店所有的产品都伴随服务出售,对酒店产品质量评价,取决于顾客对由服务支配的酒店产品的主观感受。酒店产品被顾客购买后,只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拥有使用权,而无法占有他们。

3.时效性

即酒店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4.易波动性

(1)旅游构成,食、住、游、如愿、购缺一不可。(2)季节性波动,即我们所讲的淡季、旺季。(3)受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酒店的营销根据其特点,有效组织相应市场的营销,以追求最高效益。

二、酒店营销存在的问题

其一,有相当一部分酒店营销管理依然停留在走团队、签合约或简单的推销、低级的削价等传统营销手段上。缺乏对自身酒店进行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或分析不够深入,定位不准,使酒店经营策略模糊。其二,当前酒店经营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对手,如何跟同行进行拼规模、拼价钱、拼服务、拼文化,只是在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逐渐形成了"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使自己酒店的客源市场人为变小。其三,企业发展倡行“80/20法则”,即大部分企业80%的营业额是来自于其中20%的忠实顾客群的重复购买或消费,而其他20%的营业额才来自于那些80%的游离顾客。不少酒店就缺乏对20%忠实顾客需求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吸引他们入住,如何才能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饮食、娱乐、社交等活动和消费的激励促销,更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个性化"的经营销售。

市场是酒店生存的源泉,而市场的主要矛盾就是供求矛盾,因此,酒店的经营思维应该一切以市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发展,从而确立在本地行业领域的主导地位。酒店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服务”之其宗,服务是酒店行业的本质,它是酒店的产品,它决不是单靠花本钱,靠硬件,可以代替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提供个性化服务。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需求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者已从原有的数量消费、质量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酒店提供的是生活服务,客人的一般心理总是求新、求异、求变的,比如对于异地的各种文化,人们往往表现得乐意接受。如果在服务中一味去迎合客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势必导向客户的“移情别恋”,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当然,创新服务不能强加于人,要给客人提供多种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客人的选择,做好个性化服务。酒店创新就要遵照顾客的要求去进行,特别是“顾客资料库”中的那20%忠实客户群体。他们大多是某一行业的成功人士,重复购买力强,对于酒店的评价和选择,往往影响着周围许多人,且他们的消费品位变化极快。所以在营销战略上,应把忠诚顾客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通过向会员提供超值和可供选择的服务与之建立长期的紧密性关系。使老顾客不断感受到新的服务和新的变化,提升他们对产品的忠诚度。

第二,强化人性化营销。特色服务的推出,其实对每一个酒店而言,都会随着不同时令段而不断推陈出新。作为酒店人最明白,主要的并非单单是环境设施的花样设计,也不在于价格上的优劣势等,而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落实到推而广之?如何使服务做到深入人心?这才是酒店运营者所关注的最大课题,即成功服务的推出是必要落实到具体实施及宣传推广之上。个性化的服务就要采用个性化的营销。真正抓住顾客心的,似乎正是人文的气息。如果你乘坐过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相信你会对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许多乘客甚至认为那是生命中非常值得留恋的美妙时光。新航不是大公司,恐怕也永远成不了世界性的大公司,但她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新航员工所一贯秉持的理念:待顾客如亲人。这种理念深入骨髓、溢于言表,体现于员工的举手投足。从本质上来说,人性化营销并非一种策略,而是一种基本的态度,是信念。

第三,注重销售多元化。过去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依靠单体独立作战方式已不再能够维系酒店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观念的转变、营销策略的根本改变。酒店当前迫在眉睫的,在于实现标准化与国际化接轨。酒店必须以创新和变革去对应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发展,以新的理念、新的服务和新的文化,有针对性的充分满足酒店目标客源市场的一切需求。先进的管理理念注入酒店,完全可以突破酒店营销领域所固有的本土化的局限性市场思维,代之以开阔的全局的市场定位,从而拥有了作为酒店最重要的新生力量,以求实现质的飞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战略联盟在当前尤为重要。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而且还有共同利益上的“互动”和“联盟”。

“酒店VIP俱乐部”计划,作为行业人士或许不太陌生。俱乐部营销是一种网络会员制营销方式。这种方式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已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最早启用该计划的是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和希尔顿酒店集团。1993年,北京希尔顿饭店实施运作并大获成功,从而为国内酒店营销掀开了新的乐章,众多酒店纷纷效仿。它是以建立会员制为发展导向的形式;在运作策略上,完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入手,从而准确的界定酒店的市场定位,营造酒店的经营特色;以强化酒店品牌效应,并完善激励机制的促销战略;进而通过控制有力、行之高效的电话营销系统,帮助酒店挖掘一批具备高消费能力的忠实客户群体,这些也正是为酒店创造80%利润额的那20%的忠诚客户。具有效数字统计,运作此计划的酒店中,其10%-15%的入住率往往就是此类会员所带来的,并且在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收益尤为明显。

通过会员在酒店的频繁消费来提高和稳定酒店的整体收入。在当地商界提高影响及其知名度,既保证客源的巩固与扩充,又能直接体现到酒店总体销售收入的增加,使酒店在当地市场领域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由此,将为酒店打造出符合酒店特色的服务品牌,实实在在做到酒店服务的深入人心,从而大大增强了酒店在当地区的主导地位。充分弥补了酒店现有营销策略的单一和不足。“酒店VIP俱乐部”酒店营销实施计划正是从:在观念认识上,利用80/20法则,将顾客占有率和忠实程度放在首位;目标是从酒店特色出发,充分挖掘酒店的最大市场潜力。俱乐部成员之间以及与俱乐部组织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结构性关系。他们之间不仅有交易关系,更有伙伴关系、心理关系、情感关系作为关系的坚实基础,因而这种营销体制不是竞争对手可以轻易染指的结构性关系。公务员之家

酒店VIP俱乐部项目的运作,具备了一整套专业标准化。它对电话营销方式的环境布置,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奖励制度,主题词的设计,都有其专业性的操作要求。一个小小的俱乐部具备了作为一个公司的机构编制,从项目总监到销售经理以及财务、秘书、信息管理部、信使、销售人员完全做到了分工明细化,使酒店营销工作有条不紊突破性的发挥出高质高效水平。除美国HMC公司以外,国内有少数酒店俱乐部项目的专业营销公司,也已悄然兴起及运营。并且已成为很多高星级酒店,为提高其影响及知名度、创造酒店利润利益最大化、建立忠诚客户资源库的最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和最佳营销实施方法,符合了我国酒店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人性化范文篇8

关键词:老年人助行产品;人性化;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也逐步提高了对老年人生活的重视程度,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针对老年人的助行产品,如助行杖、助行架和助行车等,种类繁多,类型不一。但是从一些助行产品设计来看,没有将人性化理念体现出来,不能达到帮助老年人行走、站立等目的,缺乏足够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老年人助行产品的时候,应该从人机工程、造型和色彩等方面入手,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确保有效实现助行的目的。

1老年人助兴产品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1)人机工程人性化。在设计老年人助行产品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根据老年人基本人体尺寸、空间活动尺寸、身体健康情况和实际消费心理等,注重对资料库的完善,达到应有的设计目的。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与生理等特点,力求设计的助行产品与环境保持和谐,具备安全、易用的优点,也能够让老年人在使用中感觉到舒适。此外,老年人助行产品也要注重生理学上的人际关系,要涵盖审美与时尚等因素,满足个性化需求。(2)造型设计人性化。造型也是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设计的本质与特征需要利用合理的造型进行明确,让产品更加具体化和实体化。老年人在购买助行产品的时候,对产品的实用性非常关注,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对助行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只有在设计上做到易用、安全与舒适,才能激发老年人的购买欲望[1]。当然在设计老年人助行产品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各地区的环境、气候和民俗习惯等特点,有针对性对产品进行调节,要注重满足老年人接受能力,符合他们的生活观念等。(3)色彩设计人性化。在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中要在色彩上体现出人性化特点,色彩的对比力求温暖、柔和,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加喜欢明度与纯度较低的温和色彩,这主要由老年人性格特点决定,暖色调会让人感觉到温暖与欢乐,因而也是老年人关注的一点。近年来老年人生活态度有了很大转变,观念也变得更加开放,对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来说,也要多运用较为明快的中间色调,通过较纯色彩进行局部装饰性点缀,将时代气息充分呈现出来,并体现出个性化。

2老年人助兴产品人性化设计实例分析

(1)助行杖。第一,手杖一般适用于年龄相对较小,有一定上肢支撑力的老人,手杖有着轻便、实用和易于携带的优点,也便于老年人上下楼梯。不过手杖也有一定缺点,由于其结构非常简单,因此稳定性并不强。第二,臂杖一般适用于握力与前臂力量不强的老年人,不仅美观和轻便,且用拐的手能够自由活动,不过其缺点和手杖相同,即稳定性不强。腋杖作为一种助行产品,在医院中使用比较广泛,通常为双侧使用,适用于截瘫或有严重外伤的老年人,其具备较大的支撑面积与较强的稳定性,相比于手杖和臂杖优势比较明显。但是腋杖不便于携带,若是老年人使用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腋窝神经与血管被压迫,从而引起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损伤。(2)助行架。助行架主要通过手来支撑使用的产品,能够让老年人一部分身体重量得到支撑,不仅有着较大支撑面积,稳定性也较强,且该产品能够对高度进行自动调节,有着良好的适应性[2]。固定性助行架有着稳固的结构,承受的重量很大,不过缺点在结构影响下,体积也非常大,使用空间上有所限制。交互性助行架就比较亲民化,行走方式契合正常人习惯,不过设计结构尺寸非常大,和固定性助行架类似有着较大体积,也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平台型助行架上的平台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较强支撑力,能够缓解老年人的疲劳,不过在路况上有一定要求,在操作空间范围上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其安全性。(3)助行车。助行车需要老年人来推动向前,能够支撑一部分种类,其上面通常会设计座位、手刹和购物框等,有着实用、方便等优点。助行车可以让老年人获得较强的动力支持,因为设计有轮式结构,从而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前进耗费的推力,不过助行车因为车轮数不一样,所以不同类型助行车优缺点也不一样。如图1所示:对双轮助行车来说,在路况上有一定要求,体积也比较大,使用空间很小,不便于上下楼梯。三轮助行车因为没有设计座椅,因此无法让老年人坐下休息,且在路况上也有较高要求。四轮助行车虽然在路况上没有较大要求,但是其使用空间不大,也不便于上下楼梯。

3结语

总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加深的今天,也助行产品带来了较大的市场,我们在设计老年人助行产品的时候,必须体现出人性化理念,保证老年人生活的品质。对此,我们应该从色彩、造型和人机工程等方面出发,尽量体现出人性化,并考虑到老年人实际需求,确保设计的助行产品既美观,又实用,可以在多个场合实用,为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胜男.老年人室内助行产品设计[J].艺术科技,2016,29(10):267.

人性化范文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住院患儿共200例(含不同病种),按人院时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男6O例,女4O例,年龄0~5岁,其中父母为外地人的60例,为本地人的40例。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0~5岁,其中父母为外地人的58例,本地人的4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父母籍贯、文化程度、社会经历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即常规教育法,按护理流程逐一进行介绍指导。观察组按护理流程中的内容,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具体情况、心理特点,随机进行教育,要求在入院4小时内完成所有教育项目,具体如下:①教育参考时间为人院半小时内,此时患儿及家长的心理以陌生、恐惧为主。护士应以整洁的仪表、和蔼的语气以及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患儿的爱护、鼓励和支持,从而取得家长的信任。在对患儿的关爱中及时做好自我介绍,并且对环境设施、布局、使用方法、作息制度、陪伴制度、就餐时间等予以介绍,并仔细、快捷地做好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此时家长一定会把这名护士的姓名牢牢记住,因为这名护士已经成为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精神支柱。②教育参考时间为人院1小时内,即医嘱开出后半小时,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往往是急于治疗。护士应根据医嘱及时准备各种治疗药品及用物,在进行操作前告知治疗的目的、名称、方法、药物及作用机制。③教育参考时间为人院后4小时内,此时患儿及家长的心理为尽快好转的期望。此期为相对稳定期,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逐渐趋于平静。此时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应通过交谈将患儿目前诊断、疾病的病因、转归及护理注意点予以介绍及指导,并适当地对前两个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及时评估。

1.3评价指标

用医院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①健康教育调查表。对每位住院患儿进行书面评价,由家长打钩,掌握(x/),不掌握(×),全打钩为健康教育达标。②出院病人意见调查表。让每位出院患儿家长填写出院意见调查表,选取其中的护理工作部分,全满意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检验。

2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全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人性化范文篇10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从“支部建在连上”向连外拓展的工作平台。从我市来看,已在实践上形成了多种成果和形式:

比如,按照市委“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市委组织部提出了依托街道、社区,通过支部建在施工项目上、建在社保所上、建在新建小区上、建在商务楼宇上、建在“两新”组织上等党建工作模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从而将这些游离于传统行政单位、散落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流动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

再比如,全市许多区县、街道和社区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的阵地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以“一年365天,天天有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友”、“居民群众之托”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党员群众“交流的场所”、“学习的课堂”、“互动的载体”、“奉献的家园”。

还比如,许多区县还积极探索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社会化平台,组织群众建立文化、体育、健康、宠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专项互助组织,涌现了老山东里健康俱乐部、东花市南里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前门街道“爱心储蓄银行”等服务群众的精品项目。

二、对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理性思考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的一种积极探索和主动尝试。在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运行制度、活动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高度依附、内循环、大一统、党务化的传统运作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资源分布的多样化,城市基层的社会性空间正在逐步发育,社会的自主性增强,传统的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作用空间急剧缩小。在基层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工作条件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否则,就会阻碍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的拓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的一大创新,从北京市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其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在领导方式上,努力从过去行政化、命令式、强制性的领导方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非权力方式转变;在组织方式上,努力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式转变;在活动方式上,努力从过去比较多依靠党组织的自身力量,向更多依靠和调动社会各类资源转变;在工作内容上,努力从过去比较封闭与狭窄的党务工作,向区域联动、整体互动的大党建工作格局转变。可以说,通过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促进了党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机契合和互动提升,增进了党与群众、党与社会的联系,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在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中,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还存在着组织形式单一、工作思路狭窄和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从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区域性工作平台的研究、推动力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载体多样化。即基层党建的区域性工作平台可以是有形的设施化的平台,也可以是其他各种非物化的组织层面、活动层面、制度层面的载体。作为新时期从“支部建在连上”向连外扩展的工作平台,既可以依托像党员服务中心(站)这种需要政府支持和财政投入、有固定办公和活动场所的组织载体,也可以不受办公和活动场所限制,摊群市场、施工工地、民间协会、群众性组织、社保所、物业公司等非单位型的组织,甚至一些工作和活动都可以作为发育区域性工作平台的依托体。比如,一些“非单位型”的群众性和社会化的组织,包括像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外来人口自管会”、“地区行业协会”,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的“健康俱乐部”、群众文体队伍,以共同责任为纽带的“再就业同心家园”、“互助服务社”、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都可成为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的重要依托体。

二是资源社会化。是指作为跨单位制的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其建设和管理也应该超越“单位”,从以行政力量推动、以行政经费为主,转变为行政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推进方式,更多地借助社会各类资源和力量作用于党建工作。比如,在全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委——叶青大厦党委组建过程中,有关人员通过工作赢得了该大厦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的支持,不但顺利组建了覆盖大厦20多家非公企业的联合党委,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经费、办公和活动场所问题。崇文区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党委成立了“社区公共服务协会”的社团组织,形成了“党组织+协全”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接收会员会费、社会捐赠、开展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促进社区、社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党组织自身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