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9:42:08

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1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市场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是造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最主要原因。从我国商务部统计的对外贸易国别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出口最大的市场为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进口来源地除欧盟外,东盟、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占据很大一部分。而美欧等发达国家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意愿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人民币意愿较高。2012年西联公司旗下的西联商业支付部门针对1000多家允许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我国大陆试点企业进行的调查报告明,美欧等发达市场的公司更不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美国企业的不愿意度最高(占42%),欧洲企业(占23%)其次,而日本企业(占8%)和澳大利亚企业其次的不愿意度最低(占2%)。一般来说,要使贸易对象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最主要是人民币持有者能够用人民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优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我国一般有能力满足,但对于发达贸易对象国所需的很多商品和服务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和环保型产品,还不能满足,美欧贸易对象尤其如此。因此,在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伙伴、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美欧等贸易伙伴。由于美欧是我国最大出口市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又在我国进口来源中所占比例较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的局面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导致企业议价能力低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一笔贸易采用何种货币计价一般由进出口双方事先协商约定,可以是出口方所在国家的货币,也可以是进口方所在国家的货币,甚至可以是第三国货币。但是由于从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到贸易合同的履行要经历很多环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后到货款的收付一般时间较长,在此期间一旦计价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进出口双方的经济利益必然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选择计价货币对双方都显得格外重要。而到底由谁来选择计价货币这就关系到贸易双方企业的议价能力,企业的议价能力高,自然就有选择计价货币的权利。虽然世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在全球的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全球贸易处于低位增长,我国贸易地位继续提升,但是在全球生产网络上,我国还处于低价值链环节,无论是在生产分工还是收益分配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当前,我国出口产品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差异性不强,且面临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东盟激烈的竞争,企业议价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在计价货币选择中居于弱势地位,关于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自然大多参照贸易对象国所指定的货币,再加上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在我国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比例自然较小。如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产品,一般附加值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偏小,技术含量也比较低,属于买方市场,替代性强,需求价格弹性大,买方议价权高,多采用进口方指定的交易货币结算。

(三)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中主要计价及结算货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美国金融体系整体陷入信用和债务危机,造成美元汇率处于动荡之中,流动性骤然紧缺。与此同时,欧元、日元也大受影响,出现大幅波动。而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全球“货币锚”的剧烈动荡相比,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广受国外机构和企业欢迎。2010年6月我国实行汇改,自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重新进入双边波动的升值通道。重启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年均升值3%,这个预期可能还会持续若干年。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使得境外企业和居民有较大的动力持有人民币长头寸。对于企业来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而将负债美元化,所以在我国出口贸易结算中,境外机构和企业即使拥有人民币,也不愿意用于支付,而希望选择其它的外币去支付,让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享受升值收益,这样我国出口就大多采用外币而不是人民币结算,人民币收入少。同理,在进口贸易中,境外机构和企业则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反对外币结算,收入人民币,获取升值收益,我国进口贸易就大多采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付出多。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是造成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的重要因素。

(四)跨境套利存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是指在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融资需求背景下,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来获取利差和汇差的行为。跨境套利操作会进一步促使人民币结算失衡,这主要是因为与内地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香港存在着溢价。即使外国出口商不想持有人民币,外国出口商也可以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中获取人民币,然后拿着人民币以更具吸引力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从而在两个市场间进行套利。以最常使用的信用证套利为例:进口商提出申请之后,银行给其开具30万美元远期人民币信用证;转交香港银行,由其审证核押后再交给境外受益人,即该进口商的境外关联体;关联体以此信用证作担保,在香港银行即期借入30万美元;关联体随即在香港银行做一笔“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的远期合约。通过此过程,进口商获30万美元融资,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获取利差收益。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内地银行、香港银行、进出口商均获益,最终央行为套利承担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境内企业一般会向我国境内银行申请保付加签或者远期信用证等银行信用担保。关联企业在向境内出口之后,就会利用应收境内的人民币债权,特别是银行担保信用,在境外申请低息美元贴现,到期利用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汇率卖出人民币归还美元贷款,获得汇率和利率的双重套利。因此,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的存在使得外国出口商更青睐于用人民币结算,收入人民币,加大了我国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率,也使得外国进口商不愿意支付人民币,减少了我国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率,从而造成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

(五)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缓慢离岸金融中心是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制和优惠的税制条件下,主要由非居民参与的、经营可自由兑换货币、在货币发行国境内或境外进行资金融通的、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自由交易中心。目前我国主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有中国香港、英国、新加波、法国、中国台湾等,但总体来说,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缓慢。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是我国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2010年内地与香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到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七成以上,2012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逾2.6万亿元人民币,年上升37%,占内地以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总额的九成以上,大量人民币通过跨境贸易流入香港。截至2012年底,香港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分别为6030亿元及1173亿元,恒生银行曾预计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在2015年会超过美元存款,成为香港存款第二大主要货币。尽管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规模仍小,流动性不足。对除香港企业之外的其他境外企业而言,获得人民币贸易信贷以及用富余的人民币投资都比较难。再加上香港银行的人民币借贷利率较高,造成人民币融资业务规模较小,有融资意愿的企业宁愿选择以港元或者美元借贷而不愿意采用人民币借贷。而境外进口企业由于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转换成本较高以及获得人民币融资比较困难使得我国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开展较为缓慢,这样我国出口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比率较低。

(六)境外人民币来源不足一般说来境外人民币来源有居民境外消费、贸易交易、金融交易等,金融交易有对境外发行人民币国债、提供远期购售汇、发展银行间借贷市场,还可以进行股票投资等等。当前境外人民币来源主要有中央银行货币互换的人民币资金、内地居民境外消费的人民币(主要集中在港澳、东盟国家和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由于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跨境套利等人民币需求量大,境外人民币处于供远小于求的局面,加上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需要人民币时不能用其它的货币进行兑换,在境外也没有形成自由的人民币买卖市场,人民币自由流通性较差,人民币的可获得性得不到满足,这给境外进口企业用人民币支付贸易造成困难。这样势必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采用美元、欧元等流通性较强的外币,方便了国外进口商支付,从而降低了我国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率。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的应对策略

第一,鼓励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改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现状。鼓励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并不等于限制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而是在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鼓励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国家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支持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如在出口退税政策上可以将人民币结算与外汇结算实行差别待遇,在现有外汇结算的出口退税率下,适度提高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退税率,鼓励出口商采用人民币进行进出口贸易结算的积极性;在出口信贷方面将出口信贷的贴现率与出口结算的货币币种联系起来,对采用外币出口结算和采用人民币出口结算两种不同做法实施不同的贴息率,对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信贷予以较高的贴息,对出口信贷采用外汇结算的实施较低的贴息,这样选择人民币作为出口结算货币的出口商可以享受更多的政府贴息,从而刺激出口商采用人民币出口结算,提高人民币出口结算的积极性,最终改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现状。

第二,优化出口商品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企业的定价权。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人民币跨境结算失衡的重要因素,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差异性程度,增加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商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优化升级外贸结构,促进市场多元化等措施优化出口商品贸易结构,提高本国出口企业的议价权。如在规模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基础上,可以提高传统优势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完善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和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措施,从而获得更大范围的传统优势出口商品的世界市场议价权。

第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单边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之所以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汇率机制僵化和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无风险的单边投机行为,又造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因此可以加大汇率弹性,形成汇率双边深度波动,增加单边套利的机会成本,可一定程度上弱化升值预期。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2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

1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金融市场正面临着大幅度改革并在不断完善当中,国内经济实力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外汇储备的充足、人民币币值长时间较为稳定等因素都给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跨境人民币结算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2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和作用

2.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首先,从静态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结果和状态,也就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进行使用。其次,从动态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在全球充分发挥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的一个过程。第三,从管理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2.2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会受到该国的贸易规模以及其在全球贸易中所处地位的影响,贸易规模越大则其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频繁,贸易交叉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关系重大。

3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意义

3.1有效避免美元汇率波动过大带来损失。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要动力来源与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该体系的瓦解让全球人们产生了一个新认识,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是存在很大缺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迫在眉睫。我国大力推行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发展形势,我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包括俄罗斯等多个周边国家在内的边境贸易结算都使用的是人民币。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能够有效预防因美元汇率出现较大波动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让人民币实现从国内到国际的作用范围。现如今国际金融危机态势越来越严重并呈现出恶性循环的发展形势,这使得我国许多境内出口企业都希望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同时一些期望能够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获取利益的境外出口商和在国内有一定投资规模及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也对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有较大需求。3.2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势显著。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外汇结算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有调查数据表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收入当中委托银行开展衍生品交易费用就达到了2%到3%,此外还有开信用证、结汇等各项费用。总的来说,在对外贸易结算当中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能让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中节约4%到6%的成本,这对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3.3有利于国际化布局的完成。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的增加,跨境人民币结算已经在全球多个区域和周边国家的投资金融等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有效促进了新盈利空间的开辟以及客户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扩大境外业务,促进国际化布局的形成。

4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情况下意味着在国际交易时人民币可以直接出现,进出口贸易的计价与结算也可以用人民币来进行。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也获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民币国际化也已初有成效。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收付比例不平衡。从我国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人民币结算就处于支大于收的情况,贸易总额当中人民币结算所占比例非常小。其次,中国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当中缺乏结算货币的主导权。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主要进行的是加工贸易,生产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进口的产品多为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导致企业在和外商谈判时都比较缺乏资本,选择结算货币时处于弱势地位。

5人民币国际化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方向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推进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急需针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所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有效的解决对策。5.1在对外贸易中加强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比例。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比例,比如在对外采购、对外援助和投掷等业务中尽可能使用人民币;针对贸易结算使用人民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等。5.2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水平。针对我国产品竞争力低,在选择结算货币上处于弱势地位这一情况我国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水平,加大研发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调整产业机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我国产品的中高端转型。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国际货币体制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一方面也给其带来了更大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其对我国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润华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3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自贸区作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启动开始到现在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已经历经多个年头,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隐藏了一些问题。而且,近几年来全世界的学者就关于人民币跨境结算而进行的钻研和探索虽然呈增长态势,把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流程存在的问题与实际有效地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达到自贸区为首的对外贸易良好的展开。然而,目前针对特定的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研究相对匮乏,政策与改进措施具有宏观性,结合特定的自贸区实际的情况缺少有效的措施,因此对于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现状的总结与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贸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现状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增长迅猛。自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后,金融创新政策也源源不断地出台。其中,资本项目可兑换大大促进了跨境结算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账户作为其重要的载体和工具,同样大受好评。在2015年的10月,“金改40条”被讨论通过,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关于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及进一步扩大本币的跨境使用。“金改40条”的出台充分地说明了上海自贸区对于金融创新的延续性的重视,这无疑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与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在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框架下,逐渐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加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在2015年我国跨境贸易自由账户与收支总额非常紧缺,提供开设自由贸易账户服务的金融机构仅为13家,截止2018年底我国可以提供开设自由贸易账户的金融机构达到40家。从2015年发展至2018年,国内的开设自由贸易账户数量由2.49万个,提升到4.38万个,整体开设自由贸易账户的数量增加两倍,反映出国内对外展开自由贸易的需求基础庞大。在自由贸易账户收支总额与账户余额方面,2015年分别由0.97万亿元与341.96亿元,提升到2018年2.26万亿元与516.21亿元,充分地反映出需求的迫切,通过自贸区的窗口,激活市场的资本与生产要素方面顺应时展的趋势,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认可与使用程度在迅速地增加。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在2015年上海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保持在0.39万亿元,从2016年至2018年上海自贸区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总额由0.61万亿元增加到1.84万亿元,平均每年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总额保持在0.6万亿元以上的增加幅度。根据2015年至2018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占当期进出口占比,由14.28%提升到45.97%,通过占比数据统计,明显地发现上海自贸区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的占比迅速地提升,在上海自贸区跨境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得到国内外企业的认可,人民币结算的机制优势发挥出超高的优势,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体系逐渐地开始完善,不断地走向成熟。但是随着自贸区的跨境贸易规模不断的壮大,人民币结算使用程度的提升,必须警惕人民币回流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以防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与冲击。(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不同方式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贸易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使得诸多市场需求被激发出来,同时也不断加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本和贸易往来,由此也会使得我国商品、服务和投资将会面向更多新的市场和新的领域,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使得人民币结算比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地位也将越发提升。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上海自贸区在2015年服务贸易以及其他贸易通过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为19.57%,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人民币结算占比为10.52%,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人民币结算占比2.14%;从2016年发展至2018年,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开始显著提升,截止到2018年底,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占比提升到7.92%;服务贸易以及其他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从2016年至2017年提升幅度较小,但是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升8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从2015年的10.52%提升到2018年的18.04%,增幅较为平缓,整体的趋势在缓慢增加。由此反应出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获得大幅度的刺激,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外贸易以及其他商业贸易活动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额占比在跳跃式地增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经济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在服务以及其他贸易结算当中、外商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五年以内,我国与诸多贸易伙伴签署双边货币互换的协议。目前,双边货币互换规模正在不断增大。自2009年开始,央行已前后与33家境外中央银行共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约为3.5万亿元人民币。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从2015年至2016年双边货币互换总额增加近0.3万亿元,从2016年至2018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两国货币互换规模开始飞速地增长,截止到2018年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货币互换总额达到3.52万亿元,由此数据分析得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时期的发展,即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负担,依旧没有影响两国之间货币互换与贸易规模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二、自贸区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缺乏配套细则。在2013年底,央行出台关于对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关金融支持的意见,内容重点在于今后上海的银行在接收到自贸区内企业和个人的收付款指令后,可直接处理关于经常项和直接投资项目下的跨境结算业务。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办理个人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在两年后央行下发的上海自贸区“金改四十条”中才又提到了相关内容,建议要面向境内个人投资者来考虑研究如何启动境外投资试点,并在恰当的时候出台有关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进行境外投资、房地产投资和金融投资,但是截止到今日,依旧并未真正的实施对应的细则与具体的规范要求。然而,首先出台人民币跨境使用细则的却是厦门自贸区,在今年4月13日的细则中,以个人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为重点,其内容包括:在自由贸易区内工作或生活的境内或境外的个人,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交由银行来对经常项下或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结算进行处理。相比较厦门自贸片区细则快速落实的情况来看,上海自贸区虽然对于个人直接投资项下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率先有了相关政策计划,但是却迟迟没有相关细则出台,该政策也犹如“空壳”。(二)金融风险。相比较于其他的传统产业而言,自贸区的金融风险具有跨越性、突发性、复杂性的特征,因此针对金融风险的辨别与控制具有较高的前沿性,金融风险本身具有难以控制的特性,金融风险危害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因此加强对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监管与引导,依法严厉地打击国内资金恶意的外逃,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意义。跟据数据统计与分析:在2015年上海自贸区资本向外流出总额累积在23.58亿元,但是从2016年至2018年,上海自贸区资金向外流出的规模开始不断地壮大,截止到2018年底,上海自贸区资金向外流出的总额达到159.07万亿元,尤其在2017年至2018年间,上海自贸区国内资本向外流出达到最高值,近一年的流出资本高达90万亿元,不难发现上海自贸区向外流出资本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形势非常的严峻。当资本从一国流出,就很难用国内的法制体系来控制其去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制运转的过程中通过权力以寻租获取利润的对象,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漏洞将国内的财产转移到国外。由于跨国转移财产往往采用法律路径,但又规避了国内法律带来的限制,以低于国际市场好几倍的价格将国内财产法承认的财产转移到他国公司,然后再以国际市场的价格进行出售进而获利。利用国际法中的“盲点”,将国内资产转移到外国,导致的国内资本流失以及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三)国际货币的惯性阻碍。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开始的初期阶段,国外企业依然依赖于使用美元或者欧元等其他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因此,在中短期时间内,人民币跨境结算并不能够真正地冲击美元与欧元在国际市场金融体系当中的霸主地位。所以,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与挑战。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从2015年至2018年,在国际贸易当中采用美元进行支付与结算的占比为84.37%,从2015年至2018年,在国际贸易当中美元支付占比逐年大幅度地下降,截止到2018年,国际贸易采用美元支付与结算的占比下降到历史最低,保持在59.29%。虽然,国际贸易采用美元支付与结算的占比出现波动,期间主要的影响因素,既有以人民币跨境结算为主的其它国际货币的冲击,同时也有美国发起贸易保护与贸易战影响,所以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依然存在惯性阻碍,形式并不乐观。

三、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的相关建议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4

关键词:跨境结算;套利

一、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现状

2009年我国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是自1996年我国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资本项目可以自由兑换的标准分为7大类40小类。其中涉及金融衍生产品的4项资本项目,我国都没有开放,涉及直接投资、信贷的14项资本项目实现基本可以自由兑换,涉及股票、债券和房地产投资的22项资本项目实现部分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形成机制存在差别。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率和利率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利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实施之前,境外只存在少量的人民币,未能形成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当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政策实施之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跨境贸易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方式迅速增加,形成以香港、新加坡和伦敦为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在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和人民币在岸市场(CNY)跨境套利成为可能。2015年8月人民币在岸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由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于主要货币美元的中间报价机制变为参考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日收盘价。在岸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离岸人民币市场汇率(CNH)与在岸人民币市场汇率(CNY)联动性加强,人民币在岸市场利率是依据LRP利率决定。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形成机制存在差别,因此形成套利机制由于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只能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的方式进行套利,因此人民币的套利主要是通过贸易融资实现的。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因此人民币跨境套利只能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实现。人民币套利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利用境外离岸市场货币大幅贬值或者升值的预期通过在境外即期贷款贬值货币,兑成升值货币,未来在归还贬值的货币的方式操作,这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内保外贷的方式。二是利用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汇率形成机制不同,并且我国目前还不允许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仅限制在贸易项目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银行通过离岸和在岸两个市场汇率形成机制不同产生的汇率差进行套利。

二、内保外贷的贸易融资方式进行套利

内保外贷是人民币套利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国内公司通过提供全额担保金的形式,向境内银行申请备用信用证或者银行保函,境外公司通过银行备用信用证或者银行保函向境外已经申请境外银行人民币贷款,几个月后,人民币升值,在将人民币通过跨境支付的方式输入人民币,在人民币在岸市场兑成美元,因为人民币升值,可以获得套利。内保外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提供担保的方式,获得境外银行的贷款,通过贷款货币汇率的变化获得升值,通常是用预期未来贬值货币作为抵押,担保贷出贬值货币,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兑成升值货币,持有一定时期进行套利。当预期人民币未来是升值的,则以美元保函为抵押,贷款美元,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兑成人民币,等待人民币升值后套利。当预期人民币未来是贬值的,则以人民币保函为抵押贷款人民币,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兑成美元,持有美元待升值后套利。

(一)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内保外贷套利模式分析

境内A公司与境外B公司互为关联企业,境内A公司为母公司,境外B公司为子公司。2018年11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6.97元,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境内A公司以100万美元作为抵押,向境内银行Y为境外企业子公司B申请金额为100万美元的银行保函,银行开具保函的费用率为0.5%,B公司以银行保函为担保,向境外银行L申请100万美元的贷款,贷款年利率4%,B公司将100万美元兑换成697万元人民币,3个月后,贷款到期,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1美元=6.73元。将697万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可以获得美元697/6.73=103.57万美元,扣除三个月利息100*1%=1万美元(年利率4%,3个月利率1%),公司进行套利103.57-100-1=2.57万元,扣除银行开具保函的费用率,收益率(2.57/100)-0.5%=2.07%,按照惯例要将收益率转换为年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是2.07%*4=8.28%。

(二)预期人民币贬值内保外贷套利模式分析

在预期人民币贬值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反向操作,贷入贬值的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兑换成未来预期升值的美元,贷款到期后,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偿还利息和本金。例如2018年3月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是1美元=6.31元人民币,预期未来人民币会贬值,境内A公司向境内银行Y为B公司申请10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保函,申请银行保函的费用率为0.5%.B公司以银行保函为抵押,向境外银行B申请人民币贷款1000万元,贷款期限3个月,贷款年利率4%,同时向离岸市场人民币市场,按照1美元=6.31元人民币的形式兑换成为158.47万美元。三个月后人民币贬值为1美元=6.56元人民币,B公司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将美元兑换成158.47*6.56=1039.56元,扣除三个月利息1000*1%=10万元(年利率4%,3个月利率1%),公司套利1039.56-1000-10=29.56万元。扣除0.5%的保函手续费,B公司收益率(29.56/1000)-0.5%=2.45%,转换成年收益率2.45%*4=9.8%。

(三)并非所有的内保外贷的方式都可以进行套利

进行内保外贷的方式进行套利,因为内保外贷的方式需要扣除银行贷款利率成本和银行开具保函成本,如果汇率变化幅度不大,内保外贷是不能进行的。结合上述案例分析,2018年11月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6.97元,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很低,不是升值到1美元=6.73元,而是仅仅升值的1美元=6.88元,按照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境内A公司以100万美元为抵押,向境内Y银行申请为境外B公司开具100万美元的保函,期限三个月,开具保函的费用率是0.5%,B公司以H银行的保函为抵押,向境外L银行申请100万美元的贷款,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将100万美元兑换成697万元,三个月后,贷款到期,将697万元人民币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兑换成101.3万美元,扣除100*1=1万美元利息,在扣除0.5%的保函手续费,实际收益率是((101.3-100-1)/100)-0.5%=-0.2%,转换成年收益率-0.2%*4=-0.8%,实际亏损0.8%。因此只有当内保外贷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与银行保函手续费率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套利。

三、跨境贸易结算方式进行套利

由于我国在岸汇率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资本项目尚未充分开放,因此离岸汇率市场(CNH)和在岸汇率市场(CNY)形成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市场,才使得两个市场利率差和汇率差能够大到通过贸易融资获利。汇率差的套取可以通过反向贸易实现。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相对于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升值时的套利模式

当人民币离岸市场(CNH)汇率相对于人民币在岸市场(CNY)汇率升值时,即CNH<CNY时(直接标价法),境内A企业向境外B公司进口商品以人民币结算,结算金额为M元,境外B公司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将M元人民币按照离岸市场汇率兑成M/CNH美元,B公司再从国内A企业进口等值商品,以美元结算,输入内地的M/CNH美元,可以兑换成M*CNY/CNH元人民币,产生汇率差(CNY/CNH-1)*R元。例如,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CNY)是1美元=6.87元,人民币离岸市场(CNH)汇率是1美元=6.76元。境内A公司向境外关联B公司进口100万元的商品,如果不采用套利模式,合同规定用美元你结算,A公司则按照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支付100/6.87=14.556万美元。为了通过跨境贸易进行套利,A公司与B公司约定,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则A公司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向B公司提供100万元人民币,B公司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以1美元=6.76元的方式兑换成14.793万美元,然后A公司与B公司在签订另一份合同,B公司将14.793万美元转给A公司,则A公司多获利14.793-14.556=0.237万元,收益率0.237/14.556=1.63%。

(二)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相对于人民币在岸市场贬值时的套利模式

当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H)相对于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Y)贬值时,可以反向操作,实现套利。当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H)>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Y)时,境内A企业从境外关联B企业进口商品,以D美元结算。境外关联B企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将美元兑换成D*CNH人民币,境内A企业再向境外关联B公司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成交,共获得D*CNH人民币,通过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兑换成D*CNH/CNY美元,共获利D*CNH/CNY-D美元。例如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Y)是1美元=6.87元,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CNH)是1美元=6.95元,相对于在岸市场人民币贬值。境内A企业向境外关联B企业进口商品100万美元,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境外关联B企业在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以1美元=6.97元汇率兑换成697万元。境内A公司再向境外关联B公司出口697万元商品,以人民币成交,境内A公司将697万元人民币通过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兑成697/6.87=101.46万美元,获利101.46-100=1.46万美元,收益率1.46/100=1.46%。由于我国在岸利率市场机制与汇率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资本项目尚未充分开放,因此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形成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市场,才使得两个市场利率差和汇率差能够大到是贸易融资获利。如果资本项目充分开放,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密切联系,两个市场的利率差和汇率差是不能使贸易融资获利的。

四、利用离岸和在岸市场利率差进行跨境套利

利率变动进行套利的产品主要是银行推出的以跨境贸易为基础的掉期利率理财产品。利用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利率差进行套利。近年来国外宽松的利率政策,导致境外利率低于我国的境内的利率。我国人民币离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和伦敦地区,其中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主,2018年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利率是1年期利率是0.3%,人民币在岸市场(CNY)存款利率是1.75%,两者之间存在相差1.45%,如果资本项目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离岸市场人民币会流入在岸人民币市场,最终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与在岸市场人民币利率会实现均衡。但是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因此离岸市场人民币必须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流入境内,通过在岸人民币利率市场进行投资,获得套利。境内A公司与境外B公司为关联企业,境外B公司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持有1000万元的人民币,离岸人民币(CNH)存款市场利率0.3%,可以获得利息0.3万元。由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利率与在岸人民币市场(CNY)存在利率差。境外B公司想把1000万人民币投资境内套取利率差,可以通过与境内A公司的跨境交易实现。B公司可以向A公司进口1000万的商品,A公司将获得的1000万元投资于在岸人民币(CNY)存款市场,1年后获得收益1000*1.75%=1.75万元,比跨境套利前多获得收益1.75-0.3=1.45万元。收益率可增加1.45%。如果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利率高于人民币在岸市场(CNY)利率。可以通过反向操作实现。例如境内A公司与境外B公司为关联企业,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为3.3%,人民币在岸市场利率1.75%.境内A公司持有1000万的人民币银行存款,如果存在人民币在岸市场,可以获得利息1000*1.75%=17.5万元,通过向B公司进口商品,B公司可以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存入人民币离岸市场,1年后可以获得利息1000*3.3%=33万元,通过跨境贸易可以多获得利息33-17.5=15.5万元,超额收益率是15.5/1000=1.55%。是否存在真实的贸易交易。如果存在真实的贸易交易进行跨境交易的合规的,如果没有真实的贸易交易,进行跨境交易套利是违规的。无论的内保外贷融资方式还是跨境交易融资方式都是建立在真实贸易的基础之上的。

五、企业如何选择跨境套利模式

上述三种套利模式是针对不同的企业状况制定的,不同的企业应当选择不同的套利模式。

(一)内保外贷套利模式适合的企业

内保外贷套利模式是在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发展出来的一种模式。境内母公司开展海外投资业务,在境外成立了子公司,由于新成立的子公司由于资信不足或者规模太小,无法获得参与国际投资或者国际贸易的融资,可以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获得融资。内保外贷的方式并没有占用外汇额度,仅仅是需要银行出具保函,因此不需要外汇管理局批准,便于公司获得外汇贷款。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申请内保外贷业务。内保外贷业务要求境内公司应当是外商投资企业,境外的公司应当的中资法人企业。也就是说,境内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能低于25%,如果外资持股比例过低,则不能被认定为外商投资企业,也就不能申请内保外贷业务。境外的公司应当是有国内投资的公司,如果没有国内投资,则不具备中资背景,不能获得贷款;如果境外的公司是个人投资公司,因不具备法人投资条件,也不能获得贷款。

(二)跨境支付套利模式适合的企业

跨境贸易结算的公司应当是省级人民政府推荐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并由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部委在总量控制下审定的企业。广西、云南等边境省市的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公司也可以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由于我国上海自贸区由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职能,因此拥有上海自贸区FT账户的公司,可以在FT账户和境外账户中划转人民币资金,因此也可以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套利。跨境贸易结算的公司必须保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真实性,并能向境内结算银行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台账,能够提供与贸易相符的交易单据供银行审核。在真实报以的基础上,以跨境贸易套利获得利润是允许的,但是一些公司为了能够通过跨境贸易套利,虚构贸易合同进行无真实贸易基础的跨境套利,已经导致资本异常流动,成为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为外汇管理部门所监管。

(三)利用利率套利适合的企业

当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与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动时。可以考虑通过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利率差进行套利。

参考文献:

[1]王家华,俞瑞.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套利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4):48-50.

[2]赵阳.人民币贬值下的银行产品跨境套利模式[J].中国外资,2017(23):86-88.

[3]邢唯豪,梁琪.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套利模式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07):78-79.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5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践历程;启示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却仍然使用他国货币作为主要贸易结算货币,这在人类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中国正是这绝无仅有的国家(宋敏,屈宏斌,孙增元,2011)。然而,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经贸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多次根据客观经济发展需要,推行具有不同目标和内容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根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践,本文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总结出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历史实践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示。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践历程

1.试行人民币计价结算阶段: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中后期,由于“特里芬难题”日益凸显,布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制度难以为继,以美元为中心的西方货币剧烈动荡。1967年11月,英镑大幅贬值,由此引起连锁反应,约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随同贬值。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贸易大多以英镑结算,英镑汇率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经济利益的实现。面对西方愈演愈烈的货币危机,为了减少外汇风险,保护国家利益,我国积极组织金融机构研究应对措施。中国银行于1968年3月提出对港澳地区进出口贸易试行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建议。1968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决定在1968年春季广州交易会开始对港澳地区试行人民币计价结算。试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主要是为了对中国的出口收汇进行保值,避免和减少由于外币贬值对我国造成外汇损失。不过,大陆对香港出口改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后,港商需先按中国银行牌价换购人民币再进行付款,这意味着,原本由陆商承担的汇率风险转移到港商,挫伤了港商的贸易积极性。为此,中国银行经过研究,提出采取预购人民币和预约远期人民币的办法,从而化解了这一矛盾。1969年春季广州交易会开始对远洋出口贸易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对英、法、瑞士、联邦德国的进出口贸易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仅天津口岸就完成交易17笔,中国与西欧国家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基本顺利。这个阶段我国试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不是为了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使用,居民仍旧不准携带人民币出境,人民币不具备国际支付或储备功能。在国际金融剧烈动荡,国际货币固定汇率制走向崩溃的大环境下,中国政府试行对外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是当时所能采取的较有利的选择,能够避免和减少我国外贸面临的外汇风险,对出口收汇起到保值作用。2.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阶段:90年代初至今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缓慢,受“出口创汇”政策的指导,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人民币计价结算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结算货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90年之后,除1993年因进口增长较快出现贸易逆差外,我国进入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阶段,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外汇短缺的局面,我国政府适时将出口方针从“创汇为主”调整为“创汇和效益并重”。90年代初,我国政府在进一步巩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相继开放了一批沿边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城市。为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1992年国务院开放了13个沿边城市,允许其兴办边境经济合作区,总规划面积达77.45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国家大多经历内战、政体剧变,其主权货币购买力很低,普遍丧失货币信用,因此我国与有关邻国在边境贸易中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随着我国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促进我国同边境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1993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陆续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朝鲜、哈萨克斯坦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协定,允许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结算中使用双方本币或人民币。这个阶段我国签署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协定的背景大致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人民币在边境地区已被广泛接受,开始在边境贸易中承担支付和结算货币职能,我国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和朝鲜签署的协定属于此类;第二类是虽然人民币在对方国家被广泛接受的基础并未形成,但双方从便利和促进边境贸易出发,愿意推动银行本币结算业务,我国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签署的协定属于此类。3.清迈倡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阶段: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至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亚洲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剧烈,这对普遍患有“浮动恐惧症”的亚洲经济体造成重创。金融危机蔓延速度之快,让东亚各国深刻意识到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重要性。2000年5月东盟“10+3”在泰国清迈召开财长会议和亚洲银行年度会议,各方一致通过“清迈倡议”。双边货币互换协定是清迈倡议框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为成员国提供短期流动性。2007年5月东盟“10+3”财长会议决定将清迈倡议发展为一个多边化的自我管理的储备库计划,推动了清迈倡议走向多边化。2009年5月东盟“10+3”财长会议正式确定了清迈倡议多边化为东盟“10+3”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多边互换机制,标志着清迈倡议多边化取得实质性进展。2011年3月清迈倡议多边化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成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核心机制。截至2008年末,东盟“10+3”各国在清迈倡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规模为840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分别签署了6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为235亿美元。2011年清迈倡议多边化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提高到1,200亿美元,2012年各国决定将总额度扩大到2,400亿美元,中国(包括香港特区)与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从互换币种上看,东盟成员国大多以本币换取美元,中日韩三国之间则以本币互换为主。然而,相对于东亚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而言,清迈倡议框架下的货币互换规模仍然非常有限,但这对推进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进程及其体现出的“互信、互助与互进”精神则远超过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本身。我国在该时期出于资本流动安全的考虑,虽然对有关资本境外流动持审慎态度,但也积极参与到区域金融合作的大潮。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逐渐改变以往的被动态度,开始融入亚洲区域金融货币合作进程,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对美元不贬值的承诺和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出色表现,更为人民币创造良好的区域形象,赢得海内外的广泛赞誉,为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区域货币功能奠定稳定基础。4.积极稳妥、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阶段:2009年4月至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拉开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序幕,美债危机接踵而至、欧债危机持续延烧。中国传统出口市场需求疲软,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加剧了我国外贸市场的不确定性。为了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09年4月,上海市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的365家企业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2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先开始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制度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推行之初就被中国各界寄予厚望,被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然而,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许多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理解不够等原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推行之初遭遇“冷冬”。随着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关的出口退税制度、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的相继出台,各部门也加大了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宣传力度,2010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业务持续大幅增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入“暖春”。此外,为了配合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满足境外人民币需求,我国央行与多国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15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实质性动用明显增加,为外国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便利;我国银行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与此同时,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争取人民币入列SDR货币篮子等措施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人民币流出与回流渠道畅通,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健康发展。

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践的启示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6

一、广西银行边贸结算现状

(一)广西银行边贸结算的开展情况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关系,广西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1993年5月26日,中越两国中央银行签订了《关于结算与合作的协定》,为双边银行建立结算和合作关系提供了先决条件。自1999年起,越南已连续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成功举办以及中越“两廊一圈”的启动,为广西与越南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银行边贸结算获得较大发展。

(二)广西银行边贸结算业务的特点

1.人民币在中越边贸结算中成为主要结算货币

据监测,当前广西中越边境贸易90%以上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从银行边贸结算币种结构来看,2006年广西边境地区银行办理边贸人民币结算金额143461万美元,占95.75%;美元结算金额6360万美元,占4.25%;采用越南盾结算的金额仅0.07万美元,占比接近于零。民间边贸结算几乎全部通过人民币结算。近年来,人民币在中越边贸结算中占比不断上升(见表1)。

人民币在边境贸易结算呈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信用对人民币的支撑,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渐成强势货币,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地位,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居民倾向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二是人民币近年来一直处于升值势态,在我国边境地区有“小美元”之称,而同时越南盾币值极不稳定。据监测,2006年末人民币对越南盾民间汇率由2004年1:1920升至1:2050,为规避汇率风险,中越双方交易主体偏好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币种。

2.人民币跨境流动呈规模扩大、渠道多样,滞留量下降势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边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带动了人民币现金在边境地区流动规模的大幅增长。据调查,2006年人民币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流动规模为199.49亿元,人民币流通规模呈现大幅上升之势。其中流出、流入量分别为103.34亿元和96.15亿元,其中净流出7.19亿元。

当前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主要通过边境贸易、旅游、探亲、留学、走私、“地摊银行”等多种方式进行,由于中越边境地区尚未实现人民币跨境直接通汇,因此,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进流出主要以非正规金融渠道为主。一是边境贸易活跃加快了人民币流动规模的扩大。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额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49.7%。二是“地摊银行”现金调剂、走私、贩毒、洗钱等非法民间携带带动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2006年非法净流出人民币现金约9.44亿元。三是边境旅游、探亲消费、购买资产等。包括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消费以及境外团费人民币现钞支付以及越南人前往中国广西旅游消费、买房置业引起部分人民币回流,2006年非贸易净流入10.41亿元人民币。

与人民币跨境流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相比,沉淀于越南境内的人民币存量大幅减少。据估算,2006年末人民币现金在越南境内的滞留量约为52亿元,比2004年减少12亿元。人民币现金滞留量减少主要受中越经济金融水平差异、国家打击边境以及暂停异地旅游办证等突发因素影响。

3.人民币结算模式呈现多样化

当前人民币结算呈现银行结算与民间结算并存的局面。1996年底中越银行边贸结算业务正式开通,广西辖区内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10家分支行先后与越南有关银行建立边贸结算行关系,人民币逐渐纳入中越银行结算渠道。同时,“地摊银行”随着边境贸易规模扩大,中越两国边民互市和边境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地摊银行”更趋活跃,边贸结算银行受到“地摊银行”的制衡作用越来越明显。

(1)银行结算方式。中越银行边贸结算是一种两国本币共同承担结算职能,但本币并不实现跨境流动的结算模式。

一是利用“地摊银行”进行头寸笔笔清算的汇款模式。中方进口商支付货款时,首先向边贸结算银行提出汇款申请,边贸结算银行接到申请后即向“地摊银行”咨询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确定汇率后向进口商反馈,进口商同意后将人民币款项划到边贸结算银行,然后边贸银行要求“地摊银行”将等值的越南盾存入中方边贸结算银行开在越方边贸结算银行的往来账上,待越南盾款项到账后即向越方边贸结算银行发出借记通知,将款项解付给越方的出口商,同时边贸结算银行再将该笔款项转到“地摊银行”指定的账户上。越方出口商收到的是越南盾货款。中方出口时则与上述结算流程相反。

二是利用中方边贸结算银行在越南边贸银行开立的越南盾资金清算账户转账的结算模式(即“两头在外”模式)。该结算模式是已成为人们进口业务的主要方式,占银行边贸进口结算业务的80%以上。越方出口商先委托中介人或“地摊银行”将一定的越南盾现金存入中方边贸结算银行在越南边贸银行开立的越南盾资金清算账户,然后自带“现金缴款单”至中方银行,中方银行审核相关凭证后发出汇款指示,要求越方银行从该行账户中将相应的资金支付给越南指定收款人。由于此结算模式资金收付均发生在境外,因此称为“两头在外”业务。

三是利用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划转的结算模式(即“两头在内”模式)。该结算模式占出口业务的较大比重,通常是越南客商携带人民币现钞入境或从“地摊银行”等非正轨途径获得人民币现金存入其在中国边贸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再从该账户将资金划转给中国出口商。由于资金收付行为均发生在境内,因此称为“两头在内”业务。上述结算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越南盾不坚挺,中方银行开在越方银行的往来账户基本上是零头寸。而越南银行开立在中方银行的往来账户上保留的人民币头寸也不多,因此,不管哪一方的边贸结算银行要完成边贸结算,都只能通过“地摊银行”来获得结算所需的对方国家现金。鉴于银行对“地摊银行”的依赖,使“地摊银行”业务规模随着银行边贸结算业务量的放大而扩增。

(2)民间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地摊银行”结算、交易双方直接现钞结算、个人储蓄账户划转三种方式。

一是“地摊银行”以其方便、快捷、守信迎合了从事边贸业务的经营者和跨境旅游者对货币的兑换及短期融资需求,因此,随着广西边贸蓬勃发展,“地摊银行”也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现存“地摊银行”超过300家,多集中在越南芒街一带,每家地摊银行每日资金周转头寸40-50万元不等,规模极其庞大。“地摊银行”的结算流程如下:以中方客户汇出人民币到越南为例,客户只需要与摊主谈好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汇率,然后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存到摊主指定的账户,摊主确认收到款项后,即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通知越方的“地摊银行”向越南的收款人付款。从整个结算和清算流程上看,“地摊银行”实质上并没有实现人民币和越南盾跨境流动。但“地摊银行”拥有商业银行无可比拟的特殊、灵活的头寸内部平盘模式。“地摊银行”一般将吸收的人民币头寸存入在中方银行开立的个人活期储蓄账户,吸收的越盾头寸存入在越方银行开立的个人储蓄账户,每当一家“地摊银行”有头寸不足或头寸需求时,其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其他“地摊银行”调剂头寸划转入账,以此完成头寸平补。

二是不借助第三方媒介,由交易主体直接用现钞结算或通过个人储蓄账户划转的方式。现金结算在广西边贸结算史上曾经盛行,近年来随着非现金化结算方式的兴起,现钞结算规模逐渐萎缩,现今在只有部分边民互市贸易、走私贸易采取现钞结算方式。个人储蓄账户划转方式是指结算双方均在边境银行开立个人储蓄存款账户,当货物买卖成交后,卖方直接将货款转入对方储蓄存款账户。这种结算方式快捷便利,适用于部分边民互市贸易。二、当前中越银行双边本币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越银行双边本币结算业务无法实现人民币跨境通汇

当前中越本币结算是本币并不实现跨境流动的结算模式。即中方进口时直接向银行支付人民币,由银行完成汇兑后向越南出口商直接解付越南盾;越方进口时同样直接向银行支付越南盾,银行完成汇兑手续后则直接向中方出口商解付人民币。本币在对方国家不“落地”。尽管当前外汇局统计人民币结算占比高达90%以上,但这只是从中国单方面角度而言,客户付出和收入的均为人民币;从越南角度而言,其客户付出和收入的均为越盾。实际上是中越两国货币共同参与银行双边本币结算,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并没有充当支付工具。

(二)中越货币官方汇率的缺失使本币结算受制于“地摊银行”

人民币和越南盾均为非自由兑换货币,尚未形成官方汇率,在当前银行本币不能直接通汇的结算模式下,中越银行本币结算或汇兑业务产生的外币头寸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平盘,缺乏有效的清算手段。同时受越南盾一直处于贬值趋势的“擎肘”,我国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在往来账户中保留越南盾余额,头寸平补依赖于“地摊银行”。“地摊银行”作为人民币/越南盾汇兑业务的唯一经营者,掌握了大量人民币、越南盾头寸,因此掌握了中越边境人民币与越南盾市场汇率的控制权。“地摊银行”通过操纵和垄断边贸结算汇率,对银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并且从汇率的波动中获取大量差价。

(三)高成本的现钞调运抑制了人民币跨境流通

由于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在越南流通地域范围有限,人民币货币职能发挥有限,仅限于消费支付及部分边境贸易结算,很少作为投资和贮藏货币,本币现金回流的愿望高。但是跨国调钞成本大、风险可控性较差,同时现钞调运涉及两国之间协调边防、交通、枪支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现钞调运无法开展。尽管2004年6月越南官方允许越南商人在经其批准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但其银行迟迟未开办,使得人民币跨境通汇一直无法实现。

(四)清算渠道的“梗阻”制约了人民币跨境流通

由于越南盾是不可自由兑换货币,银行在办理结算业务时,需将其折算成本币,记载相应的会计账务,再以本币录入相应的系统中,这不仅增加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资金的划拨速度,同时也制约了本币结算业务的快捷和便利,进而影响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同时由于边贸结算未能直接纳入我国的清算体系,加大了资金流通监管的风险,如对越方企业在我方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边贸结算专用账户资金流向和用途缺乏管理,又如对个人人民币储蓄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未加限制,“地摊银行”可轻易地以边民证甚至以居民身份证开立个人储蓄账户,银行未落实实名制监管要求。

(五)中越两国政府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

中越两国官方至今未达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现行支付与结算协议执行不畅,是阻碍人民币结算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现行支付与结算协议对中越双方银行间互开立往来账户、清算方法、头寸调拨、汇率决定等均没有明确规定,在边贸本币结算业务当中,中越双方银行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清算机制可以将外汇头寸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内部进行消化,造成边境地区汇率、汇兑业务、结算业务均由地下经济掌控,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三、推进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建议与对策

(一)确定人民币和越南盾的一个区域性官方牌价

人民币、越南盾均为非自由兑换货币,这是制约边境银行清算的首要问题,要扫除这一障碍,必须由两国官方确定一个区域性官方人民币/越南盾牌价,在边境区域允许人民币与越南盾可自由兑换。中越两国央行应理顺人民币与越盾等周边国家货币的汇价形成机制的关系,重新修订双边结算与合作协定,协商约定两国汇率决定方式,同时约定两国边境银行开展双边货币自由兑换业务,为下一步推进人民币结算铺平道路。

(二)健全中越银行清算合作机制,将人民币与越南盾头寸平补纳入银行清算体系

银行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头寸平补过渡依靠“地摊银行”,促成其成为市场汇率制定者,成为阻碍中越本币结算以及货币自由兑换的最大障碍,要摆脱银行对“地摊银行”头寸平补的依赖,必须从有效的途径解决银行头寸平盘需求。

一是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在越设分支机构,开办越盾业务,通过银行内部解决越南盾头寸消化问题。二是通过双边银行互相开通对方本币业务、建立双本币清算账户,使两国企业可以自由选择结算币种、自由开立各本币账户,充分发挥结算主体选择结算币种的市场意愿,实现人民币跨境通汇。三是由两国政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出资设立共同汇兑基金,行使边贸结算银行清算行的角色。人民银行可在越方央行开立越南盾计息清算账户,越方央行在人民银行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本国商业银行实时与本国央行进行头寸调剂,再由两国央行之间进行两个清算账户之间最终的调剂。现钞的调拨也收归两国央行负责。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7

2016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6.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约四分之一。截至2016年7月末,广东省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10.53万亿元,占全国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量四分之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广东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总额从2010年的0.22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3.01万亿,年平均增长率达68%。

二、广东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总体来看,广东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体规模不大。2015年,全省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01万亿元。与广东省经济体量、贸易总量相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不大。(二)发生人民币结算区域仍集中在港澳台及东盟贸易。在发生人民币结算区域方面,根据表1可知,香港地区也是广东省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贸易地区,广东省所发生的累积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中,超过一半都是与港澳地区发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三)全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集中在进口,而出口所占比重不大。以2011年1-3月数据为例,全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63.3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占11.22%,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占88.78%。

三、原因分析

广东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至今,有成效也有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原因:(一)人民币国际地位不高。长期以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四大主要货币占据国际货币市场,无论是贸易结算还是投资以及作为储备货币。一国货币是否能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与该国经济实力以及历史因素等有关,目前,中国经济体量虽然排名世界第二,但是综合实力仍热不强。而且,在国际结算中,也存在货币惯性。(二)人民币汇率不稳定。相对于美元等世界主要结算货币,人民币汇率波动太大,那么货币的不稳定对贸易的影响可以预期,如果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进口商当然会拒绝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三)广东省进出口企业在贸易往来中的地位不高。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省,广东省发展至今,仍是主要出口低附加值、低科技水平等贸易产品,竞争力缺乏,因而在贸易磋商中,无法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因而无法掌握结算货币的选择权,结果最后只能是被动接受。(四)人民币离岸市场不够完整,而且,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不够先进。本来,广东省具有毗邻港澳的天然地理优势,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已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框架。但是,受起步时间和法律制度方面的影响,我国人民币离岸市场并没有及时拓展,而且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也有限。因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功能有限,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参与主体仍是与境内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外贸企业、境外结算行及清算行等各项机构为主,其他的国际金融机构较少参与。这些都会限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功能。此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发展水平滞后,难以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同时由于目前的清算体制还不完善,不能实现混合结算功能,这都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时效和便利性有极大的影响。

广东省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省份,其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程度。因而,对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可知,若想要实现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最大化,发展经济、完善经济金融市场体制机制、提升企业生产科技水平与综合竞争能力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冯焕成.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问题及建议[J].特区经济,2016(02)

[2]黄壮雄.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与问题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03)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8

关键词:对蒙贸易; 跨境人民币结算; 出口贸易

2010年6月22日央行等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结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将内蒙古自治区列入扩大试点范围,至此,内蒙古企业全面迈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代,可在国际贸易进口和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

一、何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

二、北方股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例

北方股份(全称为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研发生产基地,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近年来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稳步增长,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跃居20亿元大关。年均30%的增长速度,在同行业内成绩斐然。北方股份凭借优良的产品、良好的口碑、精湛的技术、保姆式的售后服务以及国内成熟的运作模式,早早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目前,已成功将产品推向包括蒙古、印尼、越南、缅甸等4大洲、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市场每年平均贡献近30%的销售收入。特别是蒙古市场,累计公司已销往该地区的整车数量已40台之多。昔日,在未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时,北方股份在蒙古国出口整车均采用美元结算,由境外进口商采用电汇、信用证予以支付。以下为北方股份首笔尝试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关键时间节点。2010年8月12日,北方股份作为内蒙古地区《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结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首批试点企业。2010年10月17日,北方股份与蒙古国的贸易伙伴(×××××有限公司)签订了首次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贸易合同。2011年3月16日××××××银行包头分行顺利完成了北方股份第一笔金额为人民币2900多万元由境外蒙古国汇入汇款的跨境人民币预付货款,结算资金顺利到位。2011年3月28日,北方股份发运整车内蒙古×××口岸,以人民币报关,顺利通关过境。一周后,提供合同、发票、出口报关单退税联在国税局办理出口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翌日,退税手续获批,退税资金中正在办理。三、探析北方股份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优势1.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当前面临国内通胀和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压力,原辅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国际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企业成本凸显。公司以李建平老总、李永福财务总监为首的经营管理层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成果显著。当前面对汇率的频繁波动,出口贸易结算力主跨境人民币结算,曾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规划和研讨,为北方股份短时间内就顺利实现中国工商银行包头市分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一单”起了战略性的积极作用。2.地域优势。北方股份公司地处北疆草原钢城包头市,与蒙古国接壤,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垂直仅仅300多公里,而内蒙古对蒙古国开发口岸有十一处之多,口岸是我国实施对南北开放战略,加强蒙古国合作的重要桥头堡。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3.认知程度较高。人民币认知程度较高,在蒙古国享有“第二美元”的美誉。当前由于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和预期升值,在蒙古市场沉淀有大量的人民币,同时我国银行业已与蒙古国银行业较早地建立起账户行合作关系。较高的认可程度较高和覆盖广泛的结算网络,对中蒙贸易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的极大便利。4.对蒙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北方股份作为我国最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研发生产基地,无论从技术实力、产品性能、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在对蒙出口业务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公司对蒙业务给予战略性的高度重视,早在2000年就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成立分公司。目前,从出口商北方股份来说,在控制汇率风险、节省汇兑成本、加快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顺应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更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而对蒙古国进口商而言,以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且容易兑换,以及双边贸易中沉淀下来人民币来结算,也是非常认可和愿意使用的。

三、探析北方股份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好处

1.规避汇率风险、无汇兑损失。金融危机以来,伴随我国汇改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都经历剧烈波动,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本币。企业和贸易伙伴都强烈寄希望于使用本币计价和结算来规避汇率风险。2.手续简单、汇划便利。核查账户”,可共用公司原有人民币账户,无汇兑环节,汇划较为便利,可直接入账,节省入账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无额度控制、只申报不核销。北方股份以往出口蒙古国采用美元结算的账款,因收汇需进行联网核查,所收汇资金必须进入待核查账户等待核查,由于海关数据传输、公司收汇额度控制等多种因素,公司出口收汇资金不能马上进入企业可支配的自由账户。而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只登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办理人民币债权债务的登记,无额度控制,同时也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办理报关和出口货物退免税拾无需提供外汇核销单。4.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财务收益。以上述实例中汇划人民币2900万元为例,以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收费标准,如以等值于2009万元人民币的美元汇划大约为100美元,而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划款只需15元人民币,手续费支出差别很大。同时,以签订合同到收到货款之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之多,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赚取汇兑收益高达58万元人民币之多。以上就北方股份首笔实际结算实例为背景,来探析北方股份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优势以及使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好处。虽谓探析,实很肤浅,陈述笔者之见,望与同仁共鸣!

作者:温殿龙 单位: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史立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机遇与挑战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0(01).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9

随着中蒙贸易额的逐年上升及蒙古国对人民币认知度的日益提高,人民币作为边贸支付货币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口岸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据统计,2005-2009年,甘其毛都口岸边贸人民币结算为20545、6678、9977、35376、57295万元人民币,分别占结算总额的89.72%、45.26%、26.01%、47.99%、46.76%。

目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办理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企业有56家,占企业总数的39%。由于市内各外汇指定银行尚未与蒙方建立人民币账户行及行关系,人民币账户行资金汇划结算均需通过二连口岸外汇指定银行进行。这是目前巴彦淖尔市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途径,其他结算方式还有现金、以出顶进或以进顶出、银行卡等。

进出口企业或个人对跨境贸易选用人民币结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人民币货币地位的提升,使进出口企业及个人用人民币结算意愿加强;二是人民币以其稳定的币值和较高的信誉,得到了蒙古国官方的认可,并在民间特别是在口岸城市普遍流通;三是用人民币结算可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减少企业的汇兑成本。

据调查,虽然在蒙古国内地很少用人民币直接消费,但在邻近甘其毛都口岸的南戈壁省,人民币被广泛使用,可用于采购商品、消费开支,成为当地居民最乐意接受的“硬流货”。尤其在边境小额贸易中,几乎全部以人民币计价结算,虽然蒙方客商也以多种方式携入美元,但只是在黑市中卖掉赚取利润。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与图格里克的比价呈上涨趋势,2002-2010年比价分别为1:140、1:145、1:147、1:150、1:156、1:160、1:160、1:165、1:175。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一)边境贸易中金融服务匮乏。目前,甘其毛道口岸未设立长期或临时性金融服务网点,造成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和个人不能享受银行服务。

(二)边境贸易结算渠道不畅。由于该市没有外汇指定银行被获准与蒙方建立账户行关系,资金不能直接汇划,延长了企业资金的在途时间,降低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特别自2009年甘其毛都口岸由季节性改为常年性开放后,贸易额增长很快,人民币结算量快速增长,对蒙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不畅,阻障了进口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携带大量现金出入境,有时会危及客商的人身安全。由于甘其毛道口岸没有设立金融机构,中方客商只能从距口岸130公里的旗政府所在地的金融机构提现后,再来口岸进行交易。客商携带大量人民币现金用于结算,增加了边贸企业和个人的经营风险及经营成本,也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四)对边境地区人民币现金管理、监测和反洗钱工作带来难度。随着边贸大额现金交易日益增多,特别是畜产品收购旺季,仅绒毛收购大户日最高现金交易量就上百万元。由于中方人员携带人民币现金到蒙方要受我国人民币现钞出入境限额管理限制,进入蒙方境内交易要交税,因此,一些客商大额交易时选择在中国境内进行货物交易,货款由蒙方人员带回蒙古国。当前,在蒙古国境内蒙古人携带人民币出入境管理不受限制,但中方人员携带人民币金额上要受到蒙方政府的限制。部分商人为能顺利进行商品交易,让过境蒙古人协商代为携带,造成通过非法渠道流通人民币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为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蒙方客商过境销售货物时,中方有关部门也没能力核查对方现金的来源是否合法,因此,这种情况对反洗钱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五)以人民币现金结算方式出口的货物,不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这一规定制约了边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一是甘其毛道口岸毗邻的蒙古国南戈壁省距乌兰巴托遥远,而该省的银行未与我国银行建立账户行关系,使得部分客商就是通过账户行将人民币汇入乌兰巴托后,还要用人民币现钞结算。二是虽然中蒙边贸大部分结算通过银行进行,但由于中蒙双方固守传统的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仍习惯于私自携带人民币现钞过境用于结算。

三、对推动巴彦淖尔市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建议

(一)建议人民银行协调各商业银行,尽快在口岸设立金融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服务。可根据口岸的实际情况,先设立季节性的金融服务网点和货币兑换点,经营人民币储蓄、货币兑换和代保管业务,为下一步单设金融机构做准备。

人民币结算范文篇10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受诸多因素限制

1.宏观因素。首先,2009年1季度国内新增贷款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3.75亿元,已有数据证明部分新增贷款已流入非实体经济,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些都是引致中短期人民币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当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还未到位,产能过剩与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国内经济学界大都认为通胀的可能性远大于通缩的可能性。因为从长期看,人们的需求总是要提高的,只是在现阶段被暂时压制了,一旦外部环境改善,通胀的威胁将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性将加大。其次,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甚至开始出现逆差,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倾向的一个潜在因素。再次,目前海外人民币来源主要是与我国互换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和通过出口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如果放开人民币结算就会加大国际金融对我国国内金融的影响,增加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然会对我国金融管理能力、金融人才储备和银行国际化的竞争力提出硬性挑战,最终的结果难以预料。

2.微观因素。首先,此次试点企业主要是规模大、信誉好的国企,中小企业或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受进入资格、定价权等因素的限制无法马上或直接享受到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所带来的汇率收益。另外,此次试点只对货物贸易开放,而像旅游业、建筑业等服务贸易均不能享受到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诸多可能收益。其次,出口对象主要为欧美国家的企业也享受不到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可能收益。据央行有关部门测算,此次试点人民币总需求规模在100亿~200亿元人民币,远远小于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另外,人民币作为区域性结算货币带来的潜在资本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由此限制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规模。再次,国内进口企业享受不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收益。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做法是,进口支付一般用软货币(货币有贬值的趋势),这样在合同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就可以用相对少的本币支付给外商,当下如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与外商交易不一定会有优势。最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将不再经过收汇、核销等原本由外汇管理局控制的环节,这就意味着申报出口退(免)税的手续相对简化。但这同样也给了试点企业涉税违规的便利,涉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税务机关为防范出口骗税的发生,确保出口退(免)税的真实性,在审核、审批程序上相对会更加严格,有可能还会延长退(免)税时限。

二、试点企业应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