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节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2:08:08

气象节目

气象节目范文篇1

2009年年底,气象频道吉林省本地化节目正式开播。目前,吉林气象本地化节目每半小时插播一次,一次三分钟。每天六次首播分为:早间、上午、中午、下午、晚间、夜间六个时间段。吉林本地化节目内容包括基础预报信息、特色编排多种表现形式。提供气象资讯、交通预报、农业预报、旅游预报、实况信息等,天气趋势分析、天气新闻以及天气对百姓出行、经济生活的的影响提示等众多与吉林省广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内容。本地化节目的开展使气象节目摆脱传统媒体对气象专业节目种种限制,克服以往电视媒体上画面呆板、时段单一、节目时长受限等缺点,为广大农村观众提供更详细、准确的服务。本地化节目多元化多样性发展便于广大群众更有效的获取所关心的气象服务信息。使得气象服务信息在农村的传播方式更为活跃、形式更加丰富。

优化本地化节目、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之思路

尽管气象频道吉林本地化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仍要看到,节目存在内容匮乏,图像装饰泛滥,引起广大农民观众审美情趣疲劳等问题.在栏目策划方面,气象频道本地化节目可根据气象条件、农田墒情及短期气候预测的情况,与早中晚三档节目配合,各有侧重地农用天气预报。早间档侧重逐日农用天气预报,午间档侧重从科普角度农用天气预报,晚间档则从农作物和天气结合角度农耕天气预报。同时邀请气象专家每天做出逐日气象指导,并力邀农业气象专家,在农时关键节点,制作几期农业气象专家连线特别节目,针对各种农耕灾害性天气、病虫害防治、主产区天气解析、回答观众提问等内容做精细深入的解读。在节目内容编排上,针对节目的可视性,可尝试气象节目新闻化,各种天气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新闻素材,将这些新闻素材融合在节目当中即可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时效性与吸引力。如大风、大雨、大雪、大雾,气温骤冷骤热,针对这些天气情况采制的新闻,只要抓住、抓准细节,都应该会有很高的收视率。气象新闻的大量播出也将充实气象节目的内容。此外,吉林本地化节目还应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全新气象信息及时融合到节目平台,每当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实时制作和预警预报提高本地化气象服务能力。要“从丰富和加深节目内容,加强地市级的本地化服务,提高气象信息时效性,丰富节目表现形式,加强精细化服务,凸显专业化信息”②几方面着手增加内容,让广大农村观众拓展气象信息获取渠道,更及时地了解天气变化,提高预防气象灾害的能力,同时,为乡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服务,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气象节目范文篇2

1.1节目体量。作为24小时播出的中国气象频道,目前日常的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为周一至周五每天5档首播,每档25分钟,周六和周日每天3档首播,每档25分钟,每周共计775分钟。此外还会根据突发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来增加节目的频次。1.2节目内容。中国气象频道的立台宗旨是“防灾减灾、服务大众”,所以其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也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节目的主要内容为聚焦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为大众提供各类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和科普信息,其节目制作理念是把最新、最准确的防灾减灾信息最快速地传递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如果按照节目直播的频次来分,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日常直播和突发性直播。日常直播的内容为最新的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当天或近期发生的重要天气气候事件、较大的自然灾害,以及出行、旅游、运动、健康等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日常直播的特点是:节目的时长、结构、内容、形式以及人员构成等各方面都相对比较固定,而且因为直播时间长、节目体量大,所以承担了公众气象服务的绝大部分任务。突发性直播的内容主要是聚焦重大、突发的灾害性天气,比如台风、强降雨等,关注这些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它的特点也非常鲜明:直播目的明确,关注的多为单一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直播的启动时间和持续时间不确定,要根据所关注的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展进程来决定;另外,直播节目的结构、形式以及人员构成等也都根据内容需要进行调整。所以,重大灾害性天气直播是一种非常规的节目形式,它体现的是一种应急状态。除了天气事件本身以外,突发性直播还会关注一些与气象息息相关的重大社会活动和社会热点,从而反映出气象与国计民生之间的深层关系,比如中国气象频道在2016年3月23日针对“世界气象日”启动的特别直播报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一类直播报道的特点与重大灾害性天气直播的特点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直播目的同样非常明确,关注的是单一的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其与气象之间的深层联系;直播的启动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确定,要根据所关注的重大社会活动的发展进程来决定;直播节目的结构、形式以及人员构成等方面同样也都会根据内容需要进行调整。而它与前两类直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节目组对于直播内容的选择主动性更强、准备时间更长。1.3节目制作流程。目前中国气象频道的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主要制作流程可分为策划、筹备、直播三个阶段。策划阶段时间跨度大,既有以年、月、周为单位的长期策划,也有以日、档(次)为单位的短期策划。之所以会有这样丰富的时间层次,是由气象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各类灾害性天气事件既具有气候上的必然性,又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所以在年际上可预测,但面对具体的单次天气气候事件策划又必须更新。因策划的周期不同,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的筹备阶段也各有长短。根据策划的内容,节目组会分别从内容和硬件支撑两方面进行筹备,参与筹备的人员通常有外采记者和摄像、后期编辑、节目责编(导播)及相关技术支撑人员。直播阶段是所有前期工作和资源储备的集中体现:因为在直播过程中,既需要现场记者的实时报道,也需要后期编辑制作的新闻储备,同时还要依靠节目责编(导播)的实时调度,并且各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支撑人员进行保障,每个环节丝丝入扣,形成合力才能顺利完成一档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1.4技术支撑手段。中国气象频道现有的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技术支撑手段。音视频制播设备:主要用于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所需的音频和视频信号。该大类设备与其他电视节目制播所需设备一样。直播信号即时传送设备:主要用于将记者在各个新闻现场采集到的音视频信号即时回传并实现同步播出。该大类设备是实现电视直播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该大类设备也在迅速的升级换代,其便携性、稳定性和信号回传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已经具备了通过移动客户端实现直播的功能。气象和地理信息图形制播设备:主要用于制作气象预报类信息、地理信息并播出。该大类设备的气象属性强,通常为有针对性开发的设备,其背后依靠的数据库为气象大数据资料库和地理信息资料库。触摸屏:具有触摸感应功能的电视大屏幕。作为硬件支撑,适用范围广,目前主要应用于气象预报类信息、地理信息的。虚拟植入技术:将现场的摄像机信号和制作的三维虚拟场景同步渲染并合成在一起,从视觉上呈现出无缝衔接的完美画面,适用范围广,目前主要应用于气象预报类信息、地理信息的。

2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气象频道目前制作的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体量大、节目内容丰富、技术支撑手段先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内容过于专业,缺乏易受性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关注的三大内容方向——日常直播、重大灾害性天气直播和重大社会活动直播——不论哪一种,其实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都是气象。但气象领域的知识非常专业,社会普及率低,所以在传播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节目内容中充斥着气象专业术语,给普通受众的接受造成一定障碍,从而减弱传播效果。2)信息来源单一,局限性太大由于目前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的最核心内容都是气象,导致节目内容的提供方绝大部分都是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信息来源单一,同时,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信息的局限性,让整个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的视野显得不够开阔,也降低了受众的收视兴趣。3)缺乏创新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气象频道的电视直播类气象服务节目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个结构模式包括记者的报道思路、节目的编排思路、节目包装风格等各个方面。应该说,这样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整个节目在直播的巨大压力下还能够安全、有序的运行,但同时也显得缺乏变化、缺少惊喜,对受众的刺激也在日益降低。

3发展方向探讨

气象节目范文篇3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基础在于本地化、身边化,①而气象资讯与民生新闻一样,无异是最具本地化潜质的电视资源。

在电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地气象是地方电视台最主要的支柱性节目。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电视3频道(WFSBChannel3)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新闻频道,在其全天5个半小时的新闻节目里,正常情况下,每10分钟插播2至3分钟的天气节目,全部是现场直播,遇到恶劣气候,气象节目还会增加。②气象节目的密度之高,篇幅之长可见一斑。

根据研究统计表明,美国地方电视台,报道最多的前5位新闻依次是:③

1、本地犯罪,占20%

2、本地气象,占11%

3、本地事故与灾害,占9%

4、趣味报道,占7%

5、健康,占7%

这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气象节目对于美国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性,这与国内电视气象节目几近边缘化的情况产生极大的反差。

美国传媒界认为,本地的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信息之一,电视台最主要的赢利模式就是“受众出售”,或者叫广告收入,受众旺盛的需求就是电视气象节目开发的价值。在美国,以及电视业发达的西方,电视气象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高收视率的背后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调查显示,在美国45个有线频道中,天气频道(美国有独立的气象频道)入户率第一,收视满意度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广告收入居第十。在法国,天气预报播出时间只占整个电视节目时间的1%,广告收入却占到了20%。④

我国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椐了解,目前地方台的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只占整个广告收入的1%左右,一般不会超过2%。⑤在这广告收入的巨额差距中,我们看到气象资讯资源长期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看到了气象节目开发的诱人前景。

除了商业价值,气象节目的社会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电视气象节目是少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节目,值得大力开拓。

二、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现状

第一,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未被认真开发过

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几乎与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同步诞生,属于最“古老”的节目类型,但它出现早却变化小发展慢,二十几年来一直裹步不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水平底下

整体上讲,地方台的气象节目受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很深,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不符合地方台的生存方式,不具备贴近性。从形式上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形式呆板,样式陈旧。从内容上看,数据单一,蜻蜓点水,差异性小,信息量低。

2.整体缺乏创新氛围

这几年,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创新频频,气象节目却多年来一片寂静,即使有大连电视台的《大连,你早》(室外直播)这样的节目形态问世,也很难出现象其他节目一样的全国性克隆风潮,整体严重缺乏创新氛围。

3.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台,气象节目一个台(通常拥有多个频道)一般一天只制作一档,播出几次,这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也根本无法与中央电视台相提并论。

目前,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一天制作27档气象节目,播出53次,⑥平均一个频道3档以上,这种播出布局,比较符合受众对气象资讯的需求。但遗憾的是,除了上海、北京、南京少数地方台外,全国大多数地方电视台都没有这样做,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第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气象节目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地方电视台长期缺乏对气象节目深度开发的同时,其他媒体却加紧对气象资讯资源的利用,建立健全基于气象信息的传播平台,有效争夺受众。

根据1987年9月国家气象局展开的天气预报社会调查,有70%以上的受众以电视为获取气象信息的第一途径,电视在传播气象资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展开了激烈的气象信息受众争夺战。广播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得益于汽车的普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平面媒体也不甘示弱,很多地方报纸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信息全面的天气资讯。一些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更是以其随时随地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我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2005年1月约1200万,2006年1月3300万,到2007年8月约为8363万。⑦而气象网站,上升势头更加迅猛,大有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第一媒介的动能。根据最近几年各地的多组抽样调查显示,电视的气象资讯受众占有率从以前的70%以上,迅速下滑到目前的40%左右,龙头地位开始动摇。

这就是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面临的最严酷的现实。没能大力开发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是浪费气象资讯资源的问题,而是将要失去天气预报受众的问题。

三、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应该说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都没有精耕细作过,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新大陆,一旦僵局打开,气象节目将迎来一片绚烂的天空。

第一,气象节目新闻化。

新闻化是电视气象节目的趋势,是气象资讯信息能否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支柱性内容的关键。

(1)融入新闻版块。气象节目在新闻节目中频繁插入,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一般每十分钟左右插入一次,一次1-3分钟。气象节目设立分主持人,与新闻主播频繁对切进行互动,这是国外气象节目的常态,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对气象资讯信息的需求。⑧

(2)室外直播。室外露天直播是将气象节目新闻化的只要手段。不论阴晴雨雪,气象主持人在室外露天出境,雷打不动。主持人或者打着雨伞,或者戴着遮阳帽,或者在寒风中哆嗦,或者在暴晒下汗流浃背,这些画面的本身就是新闻——气象新闻,观众通过画面就可以了解正在发生的气象情况。天气预报的室外露天直播,赋予了气象节目的新闻含义,室外直播的做法在国外的许多电视台盛行几十年而不衰,可见其生命了。⑨

(3)气象新闻充实气象节目内容。一般认为,气象新闻只有在灾害性天气情况下才有新闻价值,如台风,冰雹,沙尘暴等出现时,这类新闻才会大量出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气象新闻是最具贴近性的新闻源之一,非常符合地方电视台本地化、身边化的特点。在非灾害性的天气下,只要天气发生异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新闻素材。如,大风、大雨、大雪、大雾,气温骤冷骤热,针对这些天气情况采制的新闻,只要抓住准细节,都应该会有很高的收视率。气象新闻的大量播出将充实气象节目的内容。

第二,气象信息贴近性

(1)在这点上,地方台的气象节目要格外注意摆脱央视气象节目形态的缚束,摒弃城市天气预报这种全景式的播报方式,走出一条在时间差异性上做文章的新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气象节目是地方台受央视影响最深的节目。可以说,全国绝大多数的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平心而论,中央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无论是节目的形态,还是播出的布局,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全国性大台的水平。作为全国性的大台,特别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全国性大台,各地气象情况千差万别,空间差异性大,气象节目只能是全景式的重点城市预报,这是全国性大台的生存方式。

这种播报方式影响深远,以至于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重点城市全景式的播报方式似乎是电视气象节目的唯一方式,天生如此。于是,几乎全国所有的地方台都照搬央视的模版,把地方台所涵盖的各个行政区域的气象信息,不厌其繁地播报一遍。一些版图较大的省份,这样做还情有可原,可笑的是地市级台,甚至县区级台,也无不如此。一些县区,地域及其狭窄,各个乡镇之间的直线距离有的不到10公里,天气差异性近乎于零,也要不厌其烦的全景式播报一遍,信息量低,可看性差。

例如:温州,晴,6-15℃。永嘉,晴,5-14℃。乐清,晴,5-14℃。瑞安,晴,6-15℃……

这种天气预报,是目前几乎所有地方电视台的常态,这种空间差异极小的天气预报,看了第一条,后面的不用看也能知其大概,信息量低,可看性差。

对于地方台,天气情况在空间差异性趋小的情况下,在时间上的差异价值就凸现出来。一天之中,阴晴雨雪等各种天气指标,变化很大,受众也非常需要掌握这方面的资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地方性的气象预报(那时候各地大多还没有电视台,那时候受众获取的气象资讯主要依靠广播),大多注重时间上的差异性,一般主要针对当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情况展开。

例如:明天白天有时又雨,傍晚前后起,雨止转阴到多云,后半夜起,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市,各地气温将明显下降……

象这样把一天的天气走势大致勾勒出来,是二三十年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性天气预报的常态,很有实用价值。

国外的地方电视台正是这样做的,很注重气象情况在时间上的差异性。⑩

(2)用图表的方式介绍预报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这也是许多国外电视台气象节目的一大亮点。

例如,昨天的、上一周的、前一个月的实际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实际降雨量,实际风力等级,以及出现的时点走势,等等,这些实际数据与前期预报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预报的准确性,很有意思,很受欢迎。在日本,这种对比方式经久不衰。11

(3)说感觉也是国外天气预报的一大特点。人类的冷热感不仅仅与温度有关,还跟湿度、风速、气压有关,温度的高低变化,并不一定与人类的冷暖感相一致。所以在预报气象信息数据时,就可以附带说一说明天与今天的冷暖感及其理由,很有意思。12

总之气象信息数据有很多,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提炼出受众关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电视人的工作重点。

第三,气象节目形式多样。

(1)电视台应该开出多档不同风格的气象节目,满足各个时段各类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

(2)节目风格应该多样化。气象节目风格既可以轻松活泼,也可以风格严谨,可信度高。

(3)在气象节目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话题,还可以与观众互动,进行有奖问答。

以上介绍的是国外电视气象节目的一些通常做法,这有助于我们看清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注释

王克诚,《电视地方台德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研究》,《浙江电视艺术》2005年第一期。

王世农、张晓生,《在美国感受电视新闻》,《青年记者》2003(12)

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秦详士、倪景春,《气象频道建设方案及系统框架设计》,《气象影视论文集(二)》,气象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椐对浙江省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统计。

管晶晶,《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经营模式探析》,《视听界》,2006年第二期。

据中国气象局相关统计数据。

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气象节目范文篇4

当前的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内容已经相对丰富,较传统的天气预报,更多地包括了气象指数、生活贴士、天气热点等信息内容,其可用性已经大幅度增强。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只是对因气候而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刻板、机械的划分,其实际指导意义不大,观众看到这类信息往往无所适从。比如的/洗车指数0,只是了洗车指数属于几级,而并没有向观众交待何时才是/适宜0洗车的时候。类似的情况在电视气象服务节目中屡见不鲜,因此,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编导应该站在观众的立场上,多进行换位思考,就能够避免这类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品牌观念淡薄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改版是为了改变观众审美疲劳的需要,使电视节目能够重新注入新的活力。但是有的节目却因为改版过度,使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观众忠诚度的降低也直接导致固定观众流失现象严重。而此时节目编导组又要重新费时费力去重新设计电视节目的构思,是极大的资源浪费。电视气象服务节目也同样如此。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每晚19点的5新闻联播6,其沿袭数年的元素已经成为电视观众家喻户晓的品牌,而在5新闻联播6后播出的天气预报也同样获得了电视观众的认可,虽然在数年间,天气预报节目也经过几次改版,但不论是背景音乐还是片头音乐都得到了延续,从而成功打造出了央视自己的天气预报品牌。由此可见,利用传承式的改版方式来改变电视气象服务节目是可行的,其在发展阶段中的品牌效应是能够叠加、积累的,但如果只是毫无顾忌地毁灭式改版,就会使本就淡薄的品牌意识不复存在,因此,要保证电视气象服务节目能够与时俱进,就必须先树立起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品牌观念,使其真正成为像央视天气预报一样的,使观众印象深刻的一档节目。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素材贫乏

我国大多数电视气象服务节目并不能得到重视,投入其中的物力、人力也相对有限,因此许多节目制作组虽然有很多好的创意,但却苦于素材贫乏而不得不简单地将网络上的图片、信息、视频等复制下来使用,使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此问题,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的力量是很好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通过社会公众手中的DV、相机、手机等将不同区域的素材集中起来在一档节目中进行播放,就会大大增强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可看性与实时性,而且还能够降低成本,比如在电视气象服务节目中设立/DV秀0、/微博、微信平台0等,使社会公众参与性、积极性大大增加,无形中使收视率得到提升,而且与社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主持专家的培养

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主持人往往都只是在镜头前负责念完稿子,由于气象文章的专业性较强,如果主持人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信息的真正意思,只是照本宣科,就极易使观众产生生硬的感觉,使观众的观看欲望降低。因此,应充分认识到电视气象服务节目的基础就是主持人,应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天气气象知识信息培训,或是启用编播合一的专业主持人,使电视气象服务节目能够更贴近人民生活,与人民工作与生活产生共鸣。

气象节目范文篇5

关键词垄断地方电视气象节目

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讲,气象节目的开发价值不亚于当年南京电视台一炮打响而后红遍全国的民生新闻节目。

本地化、身边化的民生新闻创造了收视奇迹,也找回了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价值。

目前电视界都在寻找地方电视台新的生存空间、新的增长点,被电视人忽视多年的在气象系统垄断操作下的电视气象节目进入人们的视线。

一、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开发价值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基础在于本地化、身边化,而气象资讯与民生新闻一样,无异是最具本地化潜质的电视资源。

在电视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地气象是地方电视台最主要的支柱性节目。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电视3频道(WFSBChannel3)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新闻频道,在其全天5个半小时的新闻节目里,正常情况下,每10分钟插播2至3分钟的天气节目,全部是现场直播,遇到恶劣气候,气象节目还会增加。气象节目的密度之高,篇幅之长可见一斑。

根据研究统计表明,美国地方电视台,报道最多的前5位新闻依次是:

1、本地犯罪,占20%

2、本地气象,占11%

3、本地事故与灾害,占9%

4、趣味报道,占7%

5、健康,占7%

这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气象节目对于美国的地方电视台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性,这与国内电视气象节目几近边缘化的情况产生极大的反差。

美国传媒界认为,本地的天气情况是受众每天最需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信息之一,电视台最主要的赢利模式就是“受众出售”,或者叫广告收入,受众旺盛的需求就是电视气象节目开发的价值。在美国,以及电视业发达的西方,电视气象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高收视率的背后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调查显示,在美国45个有线频道中,天气频道(美国有独立的气象频道)入户率第一,收视满意度第一,综合排名第二,广告收入居第十。在法国,天气预报播出时间只占整个电视节目时间的1%,广告收入却占到了20%。

我国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椐了解,目前地方台的气象节目的广告收入只占整个广告收入的1%左右,一般不会超过2%。⑤在这广告收入的巨额差距中,我们看到气象资讯资源长期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看到了气象节目开发的诱人前景。

除了商业价值,气象节目的社会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电视气象节目是少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节目,值得大力开拓。

二、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的现状

第一,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未被认真开发过

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几乎与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同步诞生,属于最“古老”的节目类型,但它出现早却变化小发展慢,二十几年来一直裹步不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水平底下

整体上讲,地方台的气象节目受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很深,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不符合地方台的生存方式,不具备贴近性。从形式上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形式呆板,样式陈旧。从内容上看,数据单一,蜻蜓点水,差异性小,信息量低。

2.整体缺乏创新氛围

这几年,其他电视节目类型创新频频,气象节目却多年来一片寂静,即使有大连电视台的《大连,你早》(室外直播)这样的节目形态问世,也很难出现象其他节目一样的全国性克隆风潮,整体严重缺乏创新氛围。

3.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台,气象节目一个台(通常拥有多个频道)一般一天只制作一档,播出几次,这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也根本无法与中央电视台相提并论。

目前,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一天制作27档气象节目,播出53次,平均一个频道3档以上,这种播出布局,比较符合受众对气象资讯的需求。但遗憾的是,除了上海、北京、南京少数地方台外,全国大多数地方电视台都没有这样做,播出密度低,时效性差。

第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气象节目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在地方电视台长期缺乏对气象节目深度开发的同时,其他媒体却加紧对气象资讯资源的利用,建立健全基于气象信息的传播平台,有效争夺受众。

根据1987年9月国家气象局展开的天气预报社会调查,有70%以上的受众以电视为获取气象信息的第一途径,电视在传播气象资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展开了激烈的气象信息受众争夺战。广播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得益于汽车的普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平面媒体也不甘示弱,很多地方报纸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信息全面的天气资讯。一些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等,更是以其随时随地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我国手机气象短信用户,2005年1月约1200万,2006年1月3300万,到2007年8月约为8363万。而气象网站,上升势头更加迅猛,大有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第一媒介的动能。根据最近几年各地的多组抽样调查显示,电视的气象资讯受众占有率从以前的70%以上,迅速下滑到目前的40%左右,龙头地位开始动摇。

这就是地方电视台气象节目面临的最严酷的现实。没能大力开发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是浪费气象资讯资源的问题,而是将要失去天气预报受众的问题。

三、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应该说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从来都没有精耕细作过,是一块亟待开发的新大陆,一旦僵局打开,气象节目将迎来一片绚烂的天空。

第一,气象节目新闻化。

新闻化是电视气象节目的趋势,是气象资讯信息能否成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支柱性内容的关键。

(1)融入新闻版块。气象节目在新闻节目中频繁插入,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一般每十分钟左右插入一次,一次1-3分钟。气象节目设立分主持人,与新闻主播频繁对切进行互动,这是国外气象节目的常态,最大程度满足受众对气象资讯信息的需求。

(2)室外直播。室外露天直播是将气象节目新闻化的只要手段。不论阴晴雨雪,气象主持人在室外露天出境,雷打不动。主持人或者打着雨伞,或者戴着遮阳帽,或者在寒风中哆嗦,或者在暴晒下汗流浃背,这些画面的本身就是新闻——气象新闻,观众通过画面就可以了解正在发生的气象情况。天气预报的室外露天直播,赋予了气象节目的新闻含义,室外直播的做法在国外的许多电视台盛行几十年而不衰,可见其生命了。

(3)气象新闻充实气象节目内容。一般认为,气象新闻只有在灾害性天气情况下才有新闻价值,如台风,冰雹,沙尘暴等出现时,这类新闻才会大量出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气象新闻是最具贴近性的新闻源之一,非常符合地方电视台本地化、身边化的特点。在非灾害性的天气下,只要天气发生异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新闻素材。如,大风、大雨、大雪、大雾,气温骤冷骤热,针对这些天气情况采制的新闻,只要抓住准细节,都应该会有很高的收视率。气象新闻的大量播出将充实气象节目的内容。

第二,气象信息贴近性

(1)在这点上,地方台的气象节目要格外注意摆脱央视气象节目形态的缚束,摒弃城市天气预报这种全景式的播报方式,走出一条在时间差异性上做文章的新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气象节目是地方台受央视影响最深的节目。可以说,全国绝大多数的地方电视台的气象节目,一招一式,莫不是央视的翻版,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平心而论,中央电视台的气象节目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无论是节目的形态,还是播出的布局,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全国性大台的水平。作为全国性的大台,特别是国土面积辽阔的全国性大台,各地气象情况千差万别,空间差异性大,气象节目只能是全景式的重点城市预报,这是全国性大台的生存方式。这种播报方式影响深远,以至于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重点城市全景式的播报方式似乎是电视气象节目的唯一方式,天生如此。于是,几乎全国所有的地方台都照搬央视的模版,把地方台所涵盖的各个行政区域的气象信息,不厌其繁地播报一遍。一些版图较大的省份,这样做还情有可原,可笑的是地市级台,甚至县区级台,也无不如此。一些县区,地域及其狭窄,各个乡镇之间的直线距离有的不到10公里,天气差异性近乎于零,也要不厌其烦的全景式播报一遍,信息量低,可看性差。例如:温州,晴,6-15℃。永嘉,晴,5-14℃。乐清,晴,5-14℃。瑞安,晴,6-15℃……这种天气预报,是目前几乎所有地方电视台的常态,这种空间差异极小的天气预报,看了第一条,后面的不用看也能知其大概,信息量低,可看性差。对于地方台,天气情况在空间差异性趋小的情况下,在时间上的差异价值就凸现出来。一天之中,阴晴雨雪等各种天气指标,变化很大,受众也非常需要掌握这方面的资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地方性的气象预报(那时候各地大多还没有电视台,那时候受众获取的气象资讯主要依靠广播),大多注重时间上的差异性,一般主要针对当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情况展开。例如:明天白天有时又雨,傍晚前后起,雨止转阴到多云,后半夜起,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市,各地气温将明显下降……像这样把一天的天气走势大致勾勒出来,是二三十年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性天气预报的常态,很有实用价值。国外的地方电视台正是这样做的,很注重气象情况在时间上的差异性。

(2)用图表的方式介绍预报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吻合度,这也是许多国外电视台气象节目的一大亮点。例如,昨天的、上一周的、前一个月的实际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实际降雨量,实际风力等级,以及出现的时点走势,等等,这些实际数据与前期预报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预报的准确性,很有意思,很受欢迎。在日本,这种对比方式经久不衰。公务员之家:

(3)说感觉也是国外天气预报的一大特点。人类的冷热感不仅仅与温度有关,还跟湿度、风速、气压有关,温度的高低变化,并不一定与人类的冷暖感相一致。所以在预报气象信息数据时,就可以附带说一说明天与今天的冷暖感及其理由,很有意思。

总之气象信息数据有很多,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提炼出受众关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电视人的工作重点。

第三,气象节目形式多样

(1)电视台应该开出多档不同风格的气象节目,满足各个时段各类群体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

(2)节目风格应该多样化。气象节目风格既可以轻松活泼,也可以风格严谨,可信度高。

(3)在气象节目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话题,还可以与观众互动,进行有奖问答。

以上介绍的是国外电视气象节目的一些通常做法,这有助于我们看清电视气象节目的广阔前景。

注释

王克诚,《电视地方台德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研究》,《浙江电视艺术》2005年第一期。

王世农、张晓生,《在美国感受电视新闻》,《青年记者》2003(12)

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秦详士、倪景春,《气象频道建设方案及系统框架设计》,《气象影视论文集(二)》,气象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椐对浙江省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统计。

管晶晶,《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经营模式探析》,《视听界》,2006年第二期。

气象节目范文篇6

关键词:电视气象节目;林业气象服务;可视化

一、概述

林业气象服务是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2007年8月28日,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共同签订了《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工作,最大限度防灾减灾,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为广大林农和社会公众服务。电视是一门视觉艺术,在信息传播上,可视化效果是传播的重点和亮点,电视气象节目具有时效性强、形象直观、覆盖面广和关注度高等特点,是气象部门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及时传播林业气象服务信息、提高公众防灾意识、最大程度减轻灾害不利影响的重要方式和最佳传播途径。作者从事气象影视业务工作多年,认为以往的林业气象服务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尤其在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上,多以二维平面区划和简化的文字信息为主,形式单一,传播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广西市级气象影视节目制作系统已启动建设,各市气象影视系统建设工作正在相继完成中,全区气象影视硬件体系以及业务能力大幅提高,做好林业气象服务,突破原有单一刻板的信息表达方式,也成为提升我区气象影视业务水平的一项主要内容。做好林业气象服务在电视气象节目中的高效传播,提高节目可视化效果,是提升林业气象服务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从林业气象服务的可视化效果提升方面,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二、可视化效果提升建议

(一)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近年来,随着影视编辑制作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三维物件、三维场景得到广泛应用,三维动画素材成为电视节目设计重要元素之一。目前,我区各市气象影视系统建设工作相继完成,虚拟演播系统、3D图形编辑系统等硬件设备的投入,使得三维场景、物件以及动画素材在日常电视气象节目中的制作和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因此可以说,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既是林业气象服务可视化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气象影视节目发展的必然要求。1.增加数据图表的应用。图表具有简洁、美观、易读等特点,是电视节目数据信息可视化传播的一个常用方式,也是数据信息可视化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林业气象服务信息中往往具有较多数据信息,例如火险等级预报的级别、林业虫害的发生面积及其增长率等。这些最新的实况、预测数据,是林业气象服务的重要科学依据和预报结论,也是节目要重点传播的信息,其传播效果直接决定节目整体的服务效果。在以往的节目中,由于硬件条件等限制,林业气象服务信息多以主持人口播配合平面文字信息,形式单调古板,内容繁多且不利于阅读,声画关系只是简单的统一。而在林业气象服务中适当地使用数据图表,一方面可以使节目整体上更加简洁美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突出重点信息,便于观众观看和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2.增加三维动画物件的使用。相比于平面图形图案,三维物件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是可视化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增加三维动画物件的使用,可以丰富节目画面、增强节目画面层次感。加之灵动活泼的动画效果,可以引导观众视线,从而达到突显重点信息的作用。例如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中,在重点的预报信息前添加三维物件,并在适当的时机演绎动画,可以起到更好的提示作用。3.适当使用三维虚拟场景。虚拟演播室的出现,无疑为影视节目带来了更大的制作和创意空间,使得制作人员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瞬间进行场景切换,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例如,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中,可以制作或选用三维虚拟森林场景,同时添加动态的小虫、花草等小动画,搭建更加逼真的虚拟环境。这样的节目制作形式不仅能丰富节目场景、增强节目现实感,还可以引起观众共鸣,从而起到更好的服务和宣传作用。(二)深入现场。俗话说“眼见为实”,与图形和数据相比,实景视频、实景图片无疑更加真实,因此也更具有说服力。在以往的林业气象服务影视气象节目中,由于硬件以及人员等条件等限制,无法展现最新的实况信息。而近年来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实景视频、图片的获取和传输变得十分便捷。因此,深入现场,增加实景实况的应用是提升林业气象服务可视化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方法。1.加强实况视频、图片的应用。从时间上来说,实况信息是过去时,而预测信息是将来时,但两者之间却存在一定联系。首先,实况是对预报的一种检测,最终确定预报的准确性;其次,实况,尤其是灾情实况,可以增强预测结果的警示作用。配合节目策划需求,及时获得最新的林业实景视频、图片,可以增强节目的说服力,丰富画面形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林业气象服务效果。例如,由于天干物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导致某林区发生山火,此时如果配合实况视频或图片进行说明,提示公众注意野外用火安全,无疑比单一提示大家天气干燥,要注意用火安全更具有说服力。2.适时采取现场报道方式。相比于实景视频、图片,现场报道无疑在内容、方式、信息量等方面都更胜一筹,不仅可以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解读,还可以采访专家,甚至普通民众出镜,对事件或情况进行全方位解析,引导公众视线,满足观众对相关林业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三)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以及主持人的引导作用。节目中除了各种制作要素,主持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增加节目的互动性,除了要增强各制作要素间的配合,更需要主持人利用其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拉近节目与观众、生活的距离。例如,在天干物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天气条件下,在提示公众注意防火时,可以配合制作一些防火方法的场景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如提示在林区时最好不要吸烟,可以安排一个主持人阻止他人吸烟的动作等。总之,要充分发挥虚拟演播系统的优势,同时配合适当的主持人互动,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观看性,进一步提高林业气象服务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气象服务是电视气象节目综合气象服务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意义重大。我们在以往的节目中,对此关注度不够,能力和水平业有限。而随着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全区市级气象影视项目建设的逐步完成,我区电视气象节目的服务水平将会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洁,胡文超,雒福佐.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J]干旱气象,2012(3):478-481.

气象节目范文篇7

1气象影视服务同质化原因

1.1创新能力低。创新是生产力,但相关调查显示,电视观众对气象节目的评价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气象节目创新能力差。这是因为气象影视服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没有跟上时展潮流,在业务上主要依赖传统天气预报播报形式,导致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气象节目的创新。1.2思维同质化。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品质。在气象影视节目中,思维的同质化严重,僵化的思维习惯使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时创新手法少,对优秀节目模仿多,节目没有体现出独特的思维模式。随着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气象影视工作人员对节目内容和深度的把握有雷同,这使节目整体趋于同质化。1.3市场营销策略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气象影视节目脱颖而出的前提。随着市场需求增加,气象影视节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这些节目的差异化小,使社会各领域对气象产品应用性不强,长期的供需矛盾使影视气象信息不能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输送给合适的人。

2气象影视服务的优势

2.1收视群体广。不同电视节目针对不同收视群体。青少年关注少儿节目,中年人关注新闻和评论节目,老年人关注戏剧等节目。气象信息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没有收视群体限制,可以增加广告收视率。2.2植入模式推广。气象影视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气象信息,通过将天气预报的信息与影视画面结合将观众需要的信息传送给观众。所以在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就收看了广告信息,关注度会增加。

3拓展气象影视服务市场的策略

3.1在稳定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前景。气象影视节目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观众,就要增加气象影视服务节目的附加值,通过打破常规的播报方式和节目策划形式来寻找亮点,使气象影视节目播出由单一的公益性质的天气预报变成专业气象服务,在为大众提供个性化和大众化服务的同时提高发展水平,使节目的制作能吸引更多观众,以取得更好的效益。3.2创新气象服务形式。气象影视节目在进行播报时,除了正常的天气信息播报,还可以穿插一些娱乐节目,通过创新形式为观众提供天气信息。如在天气预报播报的同时穿插一些生活常识、旅游知识等,这样可以使观众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并得到一些额外的信息服务。创新气象信息服务可以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但需要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人员通过图像、音乐等来对节目进行包装和制作,进而为观众提供有趣的节目内容。3.3增加气象影视的信息量。气象影视信息节目在播报时,当遇到灾害天气时需要将灾害信息进行重点播报,同时将灾害信息以字幕形式放置于屏幕的显著位置,必要时可以在天气节目以外的节目进行字幕提醒,以显示预警的重要性,尽量使灾害信息传达到位,使人们做好防范,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3.4借助网站拓展信息服务渠道。要对接收气象影视服务信息的人群进行划分,根据年龄段来划分其信息接收的渠道,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策划不同类型的气象影视节目,做到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借助网站将气象信息与新媒体结合,在与运营商进行联合时可以直接使气象影视节目面对新媒体的受众群体。通过网站的弹出窗口及时向受众传播灾害信息,以起到预警作用。3.5通过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效应。气象影视节目质量是收视率的基础,在制作气象影视节目时要使其制作水平超过电视台其他节目质量,在提高可视性基础上放弃复杂低俗广告的经营。通过质量提升来创立品牌,使品牌拉动收视,以利于气象影视节目的长期发展。同时要加强气象影视主持人的塑造,主持人要熟悉各种气象知识和地理知识,使主持人集知识、科学和服务于一身。3.6发展方向。气象影视服务需要在提高制作水平的基础上向多元化发展。一般说到气象影视节目,受众第一反应是天气预报。如果气象影视节目在制作时可以提高制作水平,可以将节目向多元化发展,那么对受众的吸引力会更大。不同节目类型有不同的侧重点,气象影视节目需要在天气信息基础上为广大受众提供服务,要通过多元化和趣味性的节目内容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气象影视节目要打破传统的限制,就需要利用先进的影视技术来提高制作水平,提高节目观赏性。

4结语

气象影视服务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就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先进影视技术来进行节目制作,以提高节目观赏水平。在稳定市场的基础上对节目进行创新,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穿插趣味性的节目内容,通过拓展服务渠道来打造高质量品牌。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媒体产业也要迎合受众市场的需求来制作,虽然我国的气象影视服务在发展和成熟,但是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发展受众对服务性的需要在增大,对优秀影视节目的需求也在增大,所以打造优秀的气象影视节目是气象节目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气象节目范文篇8

气象影视人员专业技能欠佳气象影视行业发展起来没多长时间,相关专业人员非常少,很多气象影视人员是半路出道开始做气象工作,因此对于气象影视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无法为气象影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得气象影视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大都只会解读气象云图,能看着气象图分析未来天气情况,但是对于气象影视,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气象电视节目的包装,剪辑,设计都无法给出好的意见,因此造成现在气象电视节目形式陈旧乏味。新型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气象影视的冲击如今社会已经在朝着网络媒体的方向发展,电视慢慢被电脑代替,现在人们获取天气情况的渠道不仅仅只局限于电视气象节目,手机,报纸,网络都可以获取到气象信息,人们对于电视气象节目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气象影视仍然依托于电视,无法为现在习惯于网络而忽略电视的群体提供气象影视服务。

气象影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俗话说,农民靠天吃饭,天气不仅对农业有很大影响,对交通、旅游等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改变气象影视服务的现状,寻求有力措施来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能力。气象影视服务改革形式,创新内容气象影视服务多年来都以单一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造成观众视觉疲劳,没有新意。气象影视服务是一种人文色彩很浓的节目,应该采取措施让气象影视服务更接地气。具体来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可以换掉一身正装,穿着打扮可以走休闲风,播报语言可以跳出专业术语,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为观众解说天气情况,语言风格可以轻松、风趣,将每一种天气情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能给观众温馨的提示。另外,以往的气象广告都是以标榜广告的形式出现,广告的效果并不明显,可以在播报天气的同时,融入广告内容,将广告与天气完美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既播报了天气,也宣传了广告,这样气象影视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投资商,为气象影视积累资源。最后,气象影视可以结合当地地方特色,打造地方特色的电视气象服务,每个地方都有其风俗特色,将这些地方性特色融入气象影视服务中,也是一种创新举措,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节目,加上主持人轻松的语言,能给观众亲切感,更加增强了气象影视服务的人文性。寻求多渠道媒体作为气象影视服务依托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慢慢被年轻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现在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气象节目了,因此,气象影视服务要面向所有观众,根据不同观众群体,打造不同形式的气象影视服务。比如,气象影视可以与网络视频合作,创办网络气象节目,填补网络气象的空缺,网络的观众对象大部分为年轻人,形式可以新颖,活泼,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对于不同观众群体,在电视气象节目中,可以开展特定主题的气象节目,例如,以动漫为主题开展电视气象节目。开发多渠道气象影视服务,满足不同的观众群体。

气象影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项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防灾救灾、旅游出行、农业交通等方面意义重大。气象影视服务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气象影视服务。气象影视服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人们打造最优质的气象影视服务。

本文作者:熊姗工作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气象节目范文篇9

关键词:气象;虚拟演播系统1

995年Orad公司幵发了Cyberset可移动摄像机图形识别系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真三维虚拟演播室,2000年中国大洋、奥维迅等公司推出了国产虚拟演播系统,降低了用户的建设成本,推广了虚拟演播技术在各级电视台的应用[1]。2011年,凤凰卫视的气象节目《凤凰气象站》在国内首次将虚拟演播室系统应用到气象节目当中[2]。随着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在气象部门的不断应用,气象影视制作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了气象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巨大功效。气象高清虚拟演播系统的应用让观众生动体会天气预报节目气象资讯的丰富多彩,天气预报节目日益精品化的知识传播让观众充分了解气象知识,及时获得天气预报信息,指导生活生产,防御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影视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作用。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高清虚拟演播系统使用为例,介绍色键、抠像等虚拟演播室技术和如何搭建气象高清虚拟演播系统平台,以及使用虚拟演播系统制作天气预报节目流程。

1气象高清虚拟演播系统平台搭建

虚拟演播室是先进的电视节目制作科技,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2]。气象高清虚拟演播系统平台主要涉及虚拟演播室的设备布局、灯光和隔音设计,虚拟演播系统设备调试等。气象演播室一般大多采用蓝色抠像技术,主要考虑蓝箱、主持人、灯光、摄像机布局,演播室的长度应不少于8米,宽不少于6米,高以4~5米为宜。墙壁要有隔音层,主持人与蓝幕距离2米左右,摄像机与支持人站位距离4米左右,摄像机后留两米左右。主持人前方和侧方应放置两台监视器,以便于主持人实时调整自己站立的位置以及手指的方向[3]。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色键技术的好坏是一个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但关键技术是建立在演播室蓝箱这个最基本的环境中,这是主持人活动的实际场景,是虚拟演播室的基础,它的质量影响主持出境效果。设计时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演播室空间要能够满足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的范围要求;2)根据节目的要求来规划,尽可能减少反射到主持人身上的蓝光,设计两个成90度夹角的立面和一个地台,蓝箱的立面和地台夹角应大于90度(可采用立面向外倾斜10度的方案),立面与地台间弧形过渡;3)合理均匀布光,演播室是主持人主持节目的活动区域,要求灯光照明要均匀,光线柔和。气象虚拟演播区总体照明采用混合的“柔”“聚”光源照明,蓝箱区蓝箱的反射照度值一般可控制在500~600LX。这样合成中虚拟场景的画面纯净、更加真实。虚拟演播室给人物的布光采用主光、逆光、辅助光三点布光法。人物光可根据人物的脸型、体形和服饰等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减少主持人在蓝箱区移动时人物脚部产生的阴影以及出现杂波和闪动,在地面布设1KW的地排灯。演播室的设计、灯光布置决定抠像的效果,影响拍摄画面的色调、层次和清晰度,这是虚拟演播室主持人和背景真实图像合成的关键。布置不合理会造成天气预报节目图像失真、曝光、过暗等,降低天气预报节目的整体质量。宣城市气象局虚拟演播室系统建设使用VisionMagic虚拟演播室服务器和索尼SONYPMW-EX330K高清摄像机共同搭建虚拟演播平台,同时和大洋非编天气预报制作系统构成天气预报节目制平台。VisionMagic炫彩虚拟演播室软件具有虚拟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内置色键器高精度抠像等功能,同时支持无限蓝箱、三维遮挡、虚拟特效等功能。色键器对摄像机获得的前景信号与虚拟演播系统产生的背景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主持人与虚拟场景的合成。系统连接图如图1[4],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设备。节目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整个平台系统的配合协调。搭建好平台、安装好软件,然后进行板卡的设置,在Advance的页签设置tally设置,调整音频输入方式。运行软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输出调节”“板卡设置”“外设设置”,视频格式与输出尺寸要统一,宣城市气象局高清虚拟演播系统设置的是1080/50i,音频源为SDI。

2使用虚拟演播室系统制作天气预报节目流程

第一步:点击虚拟演播室软件,进入主界面。第二步:点击场景库选择适合节目制作场景。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节目的需要进行虚拟场景库的设计,添加云、雨、雷等天气元素。点击场景管理中设置三维场景物件属性,包括可见性、倒影、阴影、色调、纹理等效果,调整物件大小、空间位置及朝向。对场景物件属性设置,特别注意主持人框、大屏默认比例,高清16︰9,标清5︰4。第三步:对摄像机信号进行定位,将摄像机信号和主持人框绑定,切入虚拟场景。并绑定到目标视窗为虚拟大屏。第四步:无限蓝箱可以用虚拟场景覆盖杂景,有蓝色键和绿色键两种色键供用户选择,我们选择的是蓝色抠像。双击摄像机信号预览视窗,进行色键设置。系统有两种色键输出模式:合成模式,摄像机信号与场景色键叠加的效果;色键模式,显示为黑白效果,前景对应为白色,背景对应为黑色。首先用色键模式、满屏色键进行抠像效果调整,达到视边界分明的黑白图片。通过颜色边界等参数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抠像效果。第五步:气象虚拟场景选好后,默认设置好8个虚拟机位。点击虚拟机位设置,进行机位、镜头、裁切设置,调整虚拟机位。根据节目内容,设置不同景别,使展示的气象信息更加清晰。第六步:根据节目需要设置主持人画面大小、主持人朝向、位置等与场景比例合适。第七步:设置特技切换台,根据需要设置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虚拟机位运动轨迹。气象节目开场通常使用是远景,中景、近景运动轨迹,结束则顺序相反。第八步:导入需要用到的素材,如拍摄的天气实况视频、气象云图等。第九步:制作或导入气象节目字幕模板、虚拟前景,设置好相关属性。第十步:输入输出信号的音量调节,根据实际情况给输入音频信号设置延时(单位:帧)。最高支持2000ms的音频延时。视频传输比音频传输快,适当设置音频延迟避免成品节目音画不同步。第十一步:开始节目制作,将相关参数进行保存,保存工程文件.vmf,下次制作节目时,直接导入工程,进行微调。第十二步:使用虚拟演播室系统录制好录制主持人出境节目,导入大洋非编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和当天输出的天气预报站点节目一同生成天气预报节目,传送到各县市电视台。

3结束语

虚拟演播室可以设计很多不同场景的节目,通过设计立体雨量柱状图来直观表现降雨量变化情况、饼状图表现各种天气现象所占比例、预报展示图生动展示天气预报内容、云图变化直观体现天气变化的趋势,使我们天气预报节目的节目信息最大化、节目更有新意。虚拟演播室在气象节目当中运用体现天气预报正在往越来越精细化方向发展,利用虚拟技术超强的视觉冲击力直观地向观众展示天气预报内容中抽象的科学数据。制作人员可以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开发虚拟演播室强大的功能应用技术,大大提升气象影视服务公众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锋.广播级真三维数字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庞兰.凤凰涅槃——论虚拟演播室在气象节目中的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6):65-67.

[3]张雪冬,徐立君,白国栋.浅谈地市级气象虚拟演播室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9):31.

气象节目范文篇10

关键词:气象融媒体直播;特点;发展方向

当今融媒体的环境,对直播而言非常有利,技术的多样化为直播提供了更宽广更稳定的平台,让融媒体时代的直播模式更好地服务大众,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新媒体和直播的迅猛发展,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积极尝试新媒体领域,着力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羁绊,在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服务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新媒体背景下的市场需求,推出一系列融媒体直播节目,一改过去气象节目单一死板的风格,让其鲜活生动起来,特别是在重大气象直播服务中已初见成效。

1气象融媒体直播背景

随着各类电视节目的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公众对于各类节目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增加关注度,如何提升气象节目的素质,如何在当前App、微信、小程序这种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气象讯息的时代显示气象节目的独有魅力,引人深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8月3日在北京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近两年(2014-2016)网络直播发展势头迅猛,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所谓融媒体,就是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和平台组合而成的一个大的报道体系,其信息的源头是多元化的,传播的终点也是多元化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融媒体是融合了新老媒体优势的更完美的一种传播形态。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互联高速无线网络普及推广,为直播节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直播行业迎来了大发展,气象服务已经打破传统,进入多元化时代,气象节目直播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受众的必然要求。

2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的特点

气象融媒体直播服务在本质上是信息的传播,同其他互联网直播服务一样,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表现新颖、同步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有其独特的魅力。(1)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不受时空限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令直播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网络所到之处都可享受直播服务,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和网络,就可以收看直播节目,“零时差”地了解相关气象信息,缩短了资讯的传播时限。(2)受众广。气象直播受众覆盖广,男女老少只要懂网络有手机的人都是气象融媒体直播的潜在受众。(3)语言幽默风趣。气象预报信息因为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较强,所以在趣味性上总是有所不足。而气象融媒体直播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一劣势,主持人在直播过程中语言表述可以相对幽默风趣些,在语言中加入时下网络流行语,穿插当下公众关注热点,拉近与公众的关系,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4)同步性、现场感受性强。气象融媒体直播实时同步传递现场,真切的把各种声音,现场发生的一切生动展现于公众眼前,让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节目的现场感与时效性。(5)互动性强。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观众可以直接参与,适时地发表评论,参与讨论,实现双向交流,使传播在由点到面和由点到点的交融互动中进行,增加参与感,满足公众对重大气象服务事件的关注和参与欲望。

3气象融媒体直播影响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大多以录播为主,信息较滞后,越来越难以满足受众多元化、快捷性的需求。气融媒体象直播的出现打破气象服务传统的格局,它将最新、最快、最准确的天气资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公众,成为公共服务的一个有力补充。同时对突发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全程追踪报道,特别是进行时效性强的现场直播报道,会很容易将现场的气氛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对于所发生的一切或即将发生的一切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把握,从而做出有利于趋利避害的行为决定。另外,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架起气象部门与社会、观众互动的桥梁,展示了气象文化和气象人风貌,增加了真实性、针对性与适用性,更好的为公众答疑解惑,使公众了解到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影响力,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4气象融媒体直播未来的发展方向

气象融媒体直播与气象电视节目、微信、APP一样,都是气象资源的传播平台,是气象服务延伸出来的不同“触角”。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需要大数据的使用,需要品牌的打造,需要内容的挖掘,需要平台的建设,需要软实力的积累。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作为气象服务的新模式,肩负的重任艰巨。如何将气象服务与媒体融合的技术与力量充分体现出来,满足公众与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使人深思。笔者就气象直播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自己几点浅薄的想法:(1)内容至上。不管传播方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内容,是信息,是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基本需求。传统媒体如此,新媒体同样如此,不同的只是表现形态和载体。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内容都是制胜的关键。在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做到“金玉其内”,才是根本,只有内容过硬才能吸引、留住受众。(2)充分利用已有气象业务的资源积淀。现有的气象业务拥有内容原创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公信力优势,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受众群体,这些是气象融媒体直播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应当珍惜并充分利用,将优势在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发展中发扬光大,把传统气象服务业务的优势与气象融媒体直播有机结合起来,扎根行业,深耕行业,扩展平台,立体操作,例如积极在微信渠道推送各类直播节目等。(3)增加互动,有问有答。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大多以录播为主,与公众没有互动,单方向地向观众输出。但是气象节目所关注的天气热点和公众所关注的天气热点可能会存在偏差,这就要求要增加与公众的互动。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点,互动方式可以是由主持人提前收集公众提问,然后在节目中作答,也可以直接让公众与气象主持人在线互动,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气象主持人更加“接地气”,从而提高收视率,增加公众对节目的认同感。(4)策划周密,精准到位。直播具有不可预见性,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精心策划是对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运作诸环节的预先谋划,是对直播内容的思考和前期设想,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思考。因为直播不仅对正在进行的气象事实进行现场同步报道,还要求与事实进展同步,必须及时对气象事件的有关背景给予深入解读,进行直播前策划,为应变直播时发生特殊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5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酝酿着新媒体、新技术、新产业,气象服务亦应与时俱进,不断求知、探索、创新、发现,树立“融合思维”。气象融媒体直播节目要想成为更主流的信息共享和传播服务平台,就必须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以知识为引信,引爆差异化探索,找到各自的定位,持续推出优质内容产品,真正管理好内容,才能在百舸争流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南海网记者赵仕芳.南海网视频直播创出新品牌[N].海南日报;2010年

[2]罗桂湘.气象灾害电视报道策划[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78-80.

[3]胡映君,王轶.浅论灾害性天气直播节目策划与设计[J].浙江气象,2014,35(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