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39:31

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医院药学;药师;教学培训模式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药师是整个医院药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药学教学工作不仅要满足药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还需不断改革与探索医院药学多元化服务、差异性服务以优化患者治疗结果的人才培育模式。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规范化培训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借鉴国外药学实践与药学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1],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优化调整,但学术性教育转型以及临床药学专业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致使人才培养的产出质量尚不能真正满足医院药学实际工作的需求[2,3]。因此,职业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已成为提升医院药学人才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卫计委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4]、《医院药师毕业后教育大纲》[5]等系列工作文件要求,结合某院药学学科博士授权点、北京市住院药师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学本科及多所院校的药学本科生带教基地等教学模块,依托医改前沿阵地的丰富资源与经验优势,将不同培训对象的教学培训经验进行总结。针对教学方案实施细则不够具体、教学对象缺乏学习主动性,教材不够完善,教学实施过程尚存随意性、师资自身能力与带教能力有待提高、主观性较强等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进,利用PDCA原理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初步探索出系统化与层次化的医院药学教学培训模式。

1层次化的培训目标

构建多元化的药学人才队伍才能满足医院药学职能的不断延伸和发展,除配备药事管理和药品供应保障的药师以外,能够提供临床药学服务相关的合格药师。医院药学教育需从职业化教学为出发点,兼顾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知识技能的需求,制定适合自身职业化需求的教学培训目标。医院按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将培训对象分为5个层次:住院药师学员、药学研究生、药学本科生、药学进修生、药学工作人员,见图1。5个层次培训所需达到的目标各有高低不同,但培训过程与培训要点互有交叉,共性的内容设置了普适性的药学基础培训,包括各类人员都必须掌握的药品基本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医院药学工作流程等内容,专业化的培训课程则更多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包括参与患者用药教育、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临床实际用药的指导与规范等内容。

2教学管理中的制度工具

注重发挥“管理出效益”的管理理念在教学工作的应用,从而加快教学成果的产出。首先,强化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日常管理遵照《北京地区专科医师(药学)培训细则》《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的药房管理规范》《医院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制度》《休假与考勤制度》等相关规定执行。同时,按培训对象的层次性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带教师资与日常工作管理的相关内容,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教学培训对象的教学规范与制度管理体系,为药学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规划化的制度保障。医院组建了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成员包括药事部主任与各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各级药师的培训计划、监督及指导工作。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严格执行月度的例会制,阶段性的总结与解决现有问题。另外,优化师资团队的结构与质量,公开选拔具有优秀品质、较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与带教能力的药师担任师资。以药师分级为依托,发挥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体系在教学管理流程中的促进作用,细化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案,将教学工作量、教学能力、教学成效、学员阶段考核成绩、学员满意度作为绩效考评的主体,实现教学工作的专岗专责与优劳优酬的绩效模式,更合理地配置与发挥师资能力。通过上述举措不断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将医改与科室发展经验运用于基地建设与教学,完善教学培训与轮转的制度与内容,以科室大发展带动师资与学员的能力提升,初步取得了基地教学水平与人员能力协同提高的共赢,做到教学相长。

3教学方法的临床实用性

目前,药师执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联系不够紧密,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药学教育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际缺乏结合,缺少医院药学工作技能与实践经验的指导。另一方面,很多新入职的药师与学员从事医院药学一线工作时间较短、对药学实践缺乏感性认识、基础不牢。因此,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从实例中提取典型的教学案例和实施要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有效引导学员思维方式,活跃教学气氛,进而不断巩固教学结果。

3.1教学内容与计划的科学性

药事部通过“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勇担责任”的举措,建立了由“内”(科室、部门、组内培训)到“外”(出国进修、外出进修学习)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更个性化与科学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与计划。首先,综合评价药学学员层次、教育与工作经历、知识技能水平,以科室→部门→带教师资→药师为主体进行设置培训计划,具体将培训划分为:全科培训、部门培训、精英药师培训,师资培训与基地学员培训、新职工入职培训等专项。按照岗位目标、理论基础、技能应用、药学前沿四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必修项目与针对性的可选项目,涉及药品调剂与用药指导、临床药学服务、药品风险管理、药学科研等方面内容,初步实现自上而下、由大及小、由广入微的教学模式。普适性的全科培训适合于全体药师,既包括医改政策、国内外药学现状与进展的解读、药师基本知识与技能、药学部门的管理经验交流、个人能力与修养的自我提高、团队建设与核心竞争力、药事管理指标考核等内容。其次,各部门的基层培训更加突出岗位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药学实践的环境与条件,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临床药学等部门的轮转实践中发现知识点,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使参培学员更快地适应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6]。例如处方点评、患者健康用药大讲堂、门诊用药咨询中心,门诊药历、药讯专刊等形式多样的药学服务模式,锻炼了师资与学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基层培训在药学服务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精英药师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药师基地的带教师资与研究生以上学历骨干药师的集中培训,以讲解题目的价值意义为突破口,进行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相关用药案例模拟,着重围绕临床思维的培养。精英药师培训中加入医院药学学科建设、领导力与高效能团队、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科发展储备后续人才。新理念、新知识、新能力得以在各部门之间、师资之间、学员之间进行传递,起到小范围的提高带动大团队整体提升。于此同时,入职后的岗前规范化培训让学员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医院药学的本质与功能定位,使之更顺利地融入到实际工作[7]。岗前培训一般采取活泼、生动的交流形式,内容更具引导力与亲和力,由经验丰富的药师分别从职业心理、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细则、医院与科室发展进程的人文教育、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引导,使新学员充分认识医院药师的职责与任务,有效帮助学员更快地完成心理过渡期与适应期,使学员突破迷茫、发挥主动作为,有目标、有计划地完成医院药师的培训内容,完成自身的职业定位与规划,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师做好充足的准备与积淀。为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培养水平,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与科室发展的需求。药事部兼顾“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外派药师参加院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与学术会议。同时,拓宽药师与外界的交流渠道,邀请医院药学专家进行经验的分享与指导,使学员更加深入了解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更切合实际地制定职业规划。积极与美国布朗大学罗德岛医院、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等国外学术机构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培养学员完成培训记录、学习心得与科室建议的分享,将外部培训式教学变为更深层次的解读与归纳,借鉴国外医院药学管理与药学服务的经验,探索与国外医科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医院药师的新模式,实现学员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的快速提高,满足新形势下科室发展的需求。

3.2教学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目前,医院的药学教学方式主要以导师制教学和轮转制为主。导师制教学方式主要针对科学研究型的本科、硕士与博士生的专项性教学,以导师的专业方向作为科研目标进行研究专项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完善专业方向的数据与研究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与能力。轮转制的培训主要针对住院药师基地学员与毕业后刚刚进入药学部门工作的药师,以药学部门的岗位职责与专业技术为教学内容,在岗位轮转过程中,直接面对临床与患者,培养与锻炼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导师制教学和轮转制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综合地、相互合作和交互式学习,通过实际用药案例,引导学员掌握药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熟悉医院药学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课堂上的活跃教学气氛是基于问题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发动学员积极发表意见与建议,使大部分学员提高专注力,相比于以往传统的以讲课人为主要发言者的大课授课形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互动交流机会更多,教学内容更具个性化,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发挥引导、示范与监管作用,师资的带教能力也得以提升。医院药学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临床药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综合体现导师制和轮转制的教学。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临床药学专业,特别是很多医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的双基地[8-10]。临床药师基地的同质化与标准化已成为临床药师培养与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内部临床药学教学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更凸显紧迫性。我院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以临床案例分析为引导的药学监护教育,促进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的协作,提升多学科会诊的药学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培训效果与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和学员培训双基地教学初步接轨。

3.3评估工具对教学成果的验证

发挥药师培训指导工作组的教学质量评估作用,着重强调对实践能力与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入岗培训考核、组内阶段性的月度与季度考核、轮转出组考核、出科考核,科室层面的年度考核,主要使用药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题库,随机选取试题的方式,全面考核药师调剂能力、药物咨询和特殊剂型药物用药指导技能、药事管理和药品质量管理技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评估技能及临床药学等关键技能。同时,通过模拟考场、应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考核审核、调配发药、用药教育、处方医嘱点评、不良反应报告、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等技能考核,从而确保“三基”培训的成效[11]。对于临床药师专业的专项培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多以现场提问等方式,定期检验药学查房技能、检查药历书写情况,注重临床的表现与应变能力,规范的步骤流程进行考察评估。利用岗位技能比赛与练兵、知识竞赛、教学授课比赛等方式检验教学成效。每半年进行一次岗位技能练兵,并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药学技能比赛,内容涵盖药事管理实例分析、临床用药典型案例讨论、处方医嘱点评问题解析、药品制剂调剂及质量检验等内容。使学员通过技能比赛更深刻地熟悉与掌握药学相关的概念、用药原理。以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效果,促进药师队伍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通过理论知识与技能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科学地、全面地检验教学效果。

4药师队伍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

通过上述举措,针对不同层级培训对象构建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方式更适合于医院药学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需求,药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药师在处方干预质量、用药咨询、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以及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了更为重要的“把关作用”,处方不合理率从2012年9月之前的超过15%降至目前的0.3%,体现药师价值。2013年至2015年医院药师基地考核的通过率为100%。更多药师的优秀能力得以展现,在2015年北京市“技协杯”药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团队、个人冠军、亚军的奖荣誉称号,荣获北京市药学会“创新管理之星”、“药学服务之星”和“临床药学之星”称号、中国药学会青年医院药学奖、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培养项目等优异成绩。医院药学培训的模式经过尝试获得初步的经验与成果,但在内部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侧重点的确定、师资带教经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医院将不断完善医院药学培训体系,从教学培训目标、培训制度、计划、考核等方面持续改进与优化,实现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医院教学体系,力争为医院药学输送更多业务精、技术好、素养高的优秀药师。

作者:安卓玲 苏晔 张东肃 刘河 刘丽宏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

参考文献:

[1]MichaelF.Powell,张伶俐,全淑燕,等.美国医院药学教育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5,26(13):1729-1735.

[2]程希印.不可或缺的医院药学继续教育[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药房管理分会学术年会,2013.

[3]刘瑜新,宋晓勇,张永州.从医院药学角度对我国药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3,22(2):38-40.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J].中国执业药师,2011,8(3):41-44.

[5]吴永佩,颜青.医院药学毕业后教育的继续药学教育.中国药师,2000,3(1):10-14.

[6]王晶,葛卫红,张晋萍,等.医院药学部药学实习带教工作的思考[J].中国药房,2012,23(8):767.

[7]张颖.医院药学人员岗前培训内容与形式刍议[J].食品与药品,2013,17(5):377-378.

[8]张婧,李丹露,胡宝荣,等.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浅析[J].中国药房,2015,26(12):1721-1723.

[9]朱曼,郭代红,孙艳,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5,12(1):53-56.

培训模式范文篇2

1、论坛交流模式

以论坛的形式为校长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激活校长内力,发掘校长潜力,整合校长动力。其模式的运行结构为:切中问题(重点、热点、难点)——群体释疑——对话交流——多元分享。我们先后开展了“百题知识竞赛”、“创新教育”主题辩论大赛、领导干部“百人论坛”、校长“网上论坛”等活动。特别是校长“网上论坛”,切中校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全县开放,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论坛交流,丰富了校长的理论知识,为校长科学管理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梯次研修模式

我们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培训。其模式运行结构为:专家引领——对比反思——理解内化——躬身实践。我们举办了校长、村小校长、后勤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小学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研修班。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吉林二实验陈福校长;省学院干训办林森主任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各位校长认真思考,消化理解,运用实践。在梯次研修中,击中问题,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效果颇佳。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收获了经验,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名校带培模式

“名校带培”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全国、省内、县内等名校,脱产带培学习,学员以该校一分子的角色,参与其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该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从而不仅学到大量的显性经验,也会在深层次、隐性方面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与启迪。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其运行结构为:确定名校——情境体验——实践反思——交流汇报。几年来,我们先后选送50余名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分别到山东、四川、北京、浙江金华、东北师大等名校带培学习,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感悟,在反思中分析对比,寻求接合点,探求生长点。使他们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带培学员回来后在县内巡回报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4、案例教学科研模式

培训模式范文篇3

[关键词]以中小学为基地;教师培训模式;BEd课程;PGCE课程

Abstract:Sincetheearly1990s,Englandhasreformedthetraditionalteachertrainingpatternanddevelopedanewpattern,whichisschoolbased,andBEdandPGCEarethemajorparts.Thispapernarratesbrieflythepatternandanalysesitsconcretecharacteristics,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China''''steachertraining.

Keywords:schoolbased;patternofteachertraining;courseofBEd;courseofPGCE

一、英国教师培训模式概述

英国的教师培训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学科专业学习与教育专业训练同时进行的“4+0”模式,它以“教育学士学位”(BachelorofEducation,简称BEd)课程为代表,主要培养小学教师;另一种是学科专业学习与教育专业训练先后进行的“3+1”模式,即先获得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再接受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它以“研究生教育证书”(PostgraduateCertificateofEducation,简称PGCE)课程为代表,主要培养中学教师。目前,PGCE课程越来越受到英国政府的推崇,已成为教师培训模式的主体。

1BEd课程

BEd由大学、非大学的多科技术学院与高等教育学院提供,入学要求与大学其他本科的招生标准持平或更高。其中,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的中等教育会考合格证书是入学的必要条件。其课程由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经验、主要课程四部分构成。其中,教育实践经验在课程计划中占很大比重。

以爱丁堡大学莫雷教育学院(MorayHouseschoolofEducation,theUniversityofEdinburgh)2005~2006年度BEd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为例[1]:学院第一、二学年的主要学科课程包括数学、语言、环境研究、宗教和德育、表达艺术;教育理论课程包括四个部分:教育思想、终身发展与学习、学习与教学、教育的社会背景;课程的原则和问题;教学与学习;教育的社会背景。后两学年中,数学、语言、表达艺术仍然是主要的核心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集中在发展学生的专业责任,以满足教育过程各个阶段课程的需要。最后一年主要包括一个专业计划,即对教与学的某一方面进行行动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实践。实习通常在中小学进行,由中小学和大学教师合作指导。另外,还提供大量的选修课,如现代语言、科学、技术与环境;宗教、道德与哲学研究;儿童文学;英国课程历史;小学主题教学;合作学习;家庭、学校与社区;信息与传播技术;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专业与政策背景;学习的额外支持等。学生必须至少选择一门课程进行选修。

2PGCE课程

该课程的招生对象是希望担任教师的大学非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根据中央教育局的规定,意欲在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英语和数学的成绩必须合格。课程学制一年,之后,学生可获得研究生教育证书,拥有教师的法定资格。该课程主要由学科研究(SubjectStudies)、专业研究(ProfessionalStudies)、教学实践经验(PracticalTeachingExperience)三个要素组成。其中,教学实践经验是课程的重心。

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theInstituteofEducation,UniversityofLondon)2005~2006年度面向中学的PGCE课程计划为例[2]:课程主要由“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学"(TeachingasaPracticalAction)、“影响教学的背景”(ContextsAffectingTeaching)、“教学与专业发展”(Teaching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三个主题构成,具体包括四类课程:①课程学科研究:要求师范生关注学科专业方面的发展,掌握特定学科的教学技能,在课程教学上,与著名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并学会充分利用学院的科研成果。②专业研究:旨在提供专业学习更广阔的背景,注重师范生从专业角度对学校政策与实践的充分理解,包括了解教育过程和影响教学的因素,以及教师的专业职责和法律义务。③教育实践经验:由“小学经验入门”与“教学实际训练”组成。课程开始之前的第一周,师范生在附近一所小学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小学阶段的专业经验。之后,在中学进行三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让师范生获得一系列的实践经验。师范生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被安排到两所不同的学校,体验不同学校的学习需要和管理方式。这类课程约占整个培训课程时间的2/3,是培训课程的主干。④学科专业选修课:由课程学科研究提供,包括艺术与设计教育、经济与商业、地理、历史、宗教教育等。师范生从中选修一至两门作为自己的发展领域。

除了向师范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外,学院还提供一些临时性的短期课程,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2005~2006年度,学院开设的短期课程多达21门。课程在形式上也是灵活多样,有讲座、学科研习班、接受导师的个别指导、从学院的研究项目和开设的各类课程及图书馆中寻找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等。学院采取连续评定的课程评估方式,通过定期评价与学校咨询对整个课程学习进行监督。

二、英国教师培训模式的特征

1师资培训完全高教化,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目前,英国的师资培训基本定位在本科以上,实行开放、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政府对师资培训尤为重视,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监控。英国成立了教师教育鉴定委员会(Councilforthe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ion,简称CATE),专门负责根据最新制定的课程鉴定标准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进行鉴定和评估[3]。CATE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对教师教育直接干预的开始。此外,英国还通过实施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来控制师资培训课程,BEd和PGCE均与教师资格证书相联系。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

BEd和PGCE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非常注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有的甚至以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就开始盛行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师(教师)——徒(师范生)制”教师培养模式[4]。1992年,教育大臣帕顿发表的《职前教师训练》报告,强调师范教育机构必须建立服务教师培训的中小学基地学校,两者的关系应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式开始实施。新的模式以“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的改革应基于彻底了解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完全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使中小学与大学培养机构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伙伴式”关系。师资培养机构与中小学的这种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色。

3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灵活、形式多样,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BEd和PGCE这两种培养方式各异、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的模式形成了英国颇具特色的“混合型”教师培养体制,它能灵活地适应教师数量的供求变化,保证师范教育的办学效益。课程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实践调查、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自由交换意见,这也是一个鼓励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过程。英国教育有注重个性的传统,这在师资培训课程中也有明显体现:既有必修的主干课程,又有选修的辅助课程;既有学习时间较长的课程,也有几天或几周的短期课程。这些课程种类繁多,明码标价,师范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爱好、特长及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些课程学习。这样,课程的开设、学生的选修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师范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5]。

三、启示

1教师教育体制由单调、封闭走向开放、多元

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长期实施的是独立定向的教师教育制度,政府严格控制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从而造成整个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师范院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导致办学效率低下,进而限制了教师教育的发展。而今,市场经济的建立对这种封闭运行的教师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只有在教师教育中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起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体制,才能使教师教育得到健康发展。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正在于其开放性。同样,单一的师范院校也可以通过走综合化的道路来创造同样的优势。我们要寻求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最佳平衡点,尽快在新的背景下形成师范教育新的内部机制。

2加强师范院校(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教育实践活动一直是我国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小学除了向师范生提供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基本不和师范院校发生联系。这种情况不利于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影响教师培养质量,也不利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武装,也需要真实的实践体验。大学是教师的理论学习场所,中小学是教师的实践基地,只有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也有了师范院校与学校合作的尝试,出现了教师发展学校。它是在原学校建制内,由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共同体,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方式。不过,教师发展学校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困难与障碍。英国在此方面有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

3将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它应该贯穿教师的一生。在传统教师教育体系之下,职前教师培养在师范院校进行,在职教师培训主要是中小学的事。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这种分离状态不利于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在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师范生在学校度过大量时间,由专门的学校指导教师对其教育实习进行专业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要接受由大学进行的指导教师培训,这也是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保证教师教育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我们可以建构一种能把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实习模式,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便是这样一种模式。所谓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是指高师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学校师生的现状与潜力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种种资源,主要在校内开展的旨在满足学校工作需要以及每个师范生和在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二者的双向专业发展,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6]。总之,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通过教育实习中的教学指导这一环节,把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有机联系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大学与学校的资源,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BEd(Honours)PrimaryEducation[EB/OL].www.education.ed.ac.uk/courses/ug/primaryed.html,2006-09-01.

[2]SecondatyPGCE(fulltime)[EB/OL].www.ioewebserver.ioe.ac.uk/ioe/index.html,2006-09-01.

[3]Furlong,J.&L.,Miles.,Whiting,C&Whitty,G.Teachereducationintransition:reformingteacherprofessionalism[M].OpenUniversityPress,London,2000.22.

[4]胡艳,蔡永红.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46.

培训模式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护士40名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0.2±3.5)岁;另外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护士40名为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1.5±4.2)岁。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观察组实施岗位分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2.1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及实际工作能力等对护理人员给予全面评价,同时根据各个层级能力要求以及晋级条件将护士分为NO、N1、N2、N3以及N4五级。

1.2.2分层培训和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三级护理培训体系,同时搭建从上岗之前培训、3年当中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护理管理人员以及分层培训的框架。在分层培训当中,一定要对其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给予明确,医院护理部、科室、病区依次以上内容制定护士培训和考核方式以及护士分层培训方案,同时给予全面落实。各个层级根据理论以及技能给予考核:小组根据培训方案对N0、N1护理人员每一个月采取理论与技能考核,对N2护理人员每两个月采取一次理论以及技能考核,对N3护理人员每一个季度考核一次。护理部根据按照3年以内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对NO以及N1护理人员每一个季度给予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理人员个人档案当中;根据相关内容以及教程对N2以及N3护理人员每6个月进行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理人员个人档案当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内容根据相关要求主动参加讲座,达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每隔2年由护理部给予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考核,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给予复核。

1.3评价标准

理论及技能考核的满分为100分,理论合格85分,良好90分以上;技能合格90分,良好95分以上。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问卷调查[3]。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搜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39例,合格率为97.5%,护理满意37例,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32例,合格率为80%,护理满意30例,满意度为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4],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增强护理人员上岗之前培训,提升新进到医院护理人员的角色转换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进而使年青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得以巩固,与此同时分层培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使其相关专业更加能够突出专科特色,进而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另外,不同层次培训能够充分发挥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临床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医院根据护士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专业发展水平,对培训工作的重点进行调整。结合不同层次护士的岗位职责以及需求,制定一个相对应的目标,根据相关目标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内容。另外,根据培训方式以及内容,更加适应不同层次护士的学习需求,增加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兴趣性,与此同时,要对人文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使服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使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5]。除此之外,在增强护理人员培训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点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体贴,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综上所述,在护士分层培训中采取岗位能级管理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作者:冯丽丽 单位: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有限公司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7(21):1-3.

[2]刘雪琴,彭刚艺,李漓,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2015,9(2):22-23.

[3]李春英.岗位分级管理模式下护士分层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4,13(3):457-458.

培训模式范文篇5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3]。一个人毕业后从事本职工作所运用的知识内容,仅是在学校所学知识的10%~20%,绝大部分知识是靠上岗后受教育获得的。因此,我院积极进行继续教育,每批新入职护士、进修护士、各大医院实习护士均需进行岗前培训,每月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与考核,每年组织教学组长进行护理技能等培训。培训考核做到“六有”(有计划、有记录、有现场照片、有签到、有成绩汇总、有分析评价),对于考核或考试不合格的护士,进行再培训、补考,直至合格。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使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并积极探索出TOT培训模式。

1.1完善护士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各种表格及登记本

完善护士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及检查标准,建立健全各种登记本、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价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价表。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确保护士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使临床护理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2护理人员分层培训

1.2.1护理管理人员培训

为适应医学科学不断发展,使护理工作与时俱进,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精通护理业务又具备科学管理知识、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举办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班,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进行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

1.2.2教学组长培训

教学组长在科室承担了培训低年资护士、实习护士、进修护士等任务,操作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培训质量的把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教学组长高标准、严要求,必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口腔护理、氧气吸入、吸痰术等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护理技能。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对教学组长进行培训、考核,采用TOT培训模式,让培训考核合格的教学组长负责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实习护士、进修护士的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

1.2.3五年资以下护士的培训

5年资以下护士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护理部非常重视其培养,专门对五年资以下护士进行了理论授课及教学查房。护理部对各科室《五年资以下护士理论培训本》《五年资以下护士操作培训本》的培训内容、培训计划等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教学检查,起到监督作用。

1.2.4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与考核

对新入职护士精心、周密地制订培训计划,并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及操作培训,对授课的理论知识及培训的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均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经过规范化岗前培训,按计划完成所有培训内容,使新入职护士掌握上岗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让其尽快地融入医院的文化氛围,使新入职护士从学生角色顺利过渡到护士角色,缩短角色适应期,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对岗前培训护士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分析原因,调查授课中存在问题,持续改进,提高培训效果,最大限度地让新护士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1.2.5探索更细化的不同层级护士培养方案根

据不同层级护士(N0、N1、N2、N3、N4)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正在积极探索中。

1.3进行全院护士护理理论知识培训与考核

1.3.1每月组织护理理论新知识培训与考核

由于临床年轻护士较多,通过业务学习不仅能拓展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表达能力等,因此,要求全院护士进行业务学习,丰富其理论知识,增强护士的自信心,邀请护理专家每月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内容涉及护理风险预案及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调配制度培训与演练、临床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2010版心肺复苏等,培训后进行考核,并采取自制的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价表进行评价。

1.3.2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与考核

为保障病人安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了解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促进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和践行护理核心制度,为此,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培训与考核,并对各片区护士的考核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

1.3.3护理管理制度培训与考核

为加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每年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制度培训与考核,促进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护理理论知识水平,并对各片区护士的考核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

1.3.4“三基三严”知识考核

为了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增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并正确落实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护理质量,每年年底进行全院护士三基三严知识考核,对前三名护士给予奖励,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惩罚,如补考、张榜公示、取消该同志年终被评先选优的资格,相应科室写出整改意见。

1.4全院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

1.4.1每季度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技能考核

为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实现护理质量可持续改进,护理部每年度的1月、4月、7月、10月对教学组长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对所在科室护士进行培训与考核。每年度的3月、6月、9月、12月随机抽取各科室护理人员到护理技能室进行操作考试,并采取自制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价表评价其培训效果。严格按照排班表随机抽考,考试项目也采取抽签方式。计算其合格率,通过有效评价,为护士长提供反馈信息,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并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

1.4.2对新技术进行培训与考核

如床旁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技术与肠道外营养液注射剂配制资格培训与考试,为了规范血糖监测与肠道外营养液注射剂配制,提高其理论和操作水平,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具有合格证书的护士才能在临床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操作。

1.4.3制作护理技术操作光盘

经过护理部的精心策划、各片区护士长的技术指导,我院操作能手互相担任导演、配音,进行操作示范,培养标准化病人进行病人扮演,邀请贵州升格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进行拍摄制作,现制作了吸氧、约束法、心肺复苏等护理技术操作光盘,以指导、规范临床护士及护生的操作。并且对教学组长的培训采取幻灯授课+光盘播放+操作示范+分组练习教学模式后,对教学组长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并持续改进与推广。

1.5举行各种比赛

1.5.1英语口语能力大赛

为了提高护士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展现我院护士风采,打造朝气蓬勃的护理队伍,为英语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每年均举办“护士英语口语能力大赛”,充分地带动全院护士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1.5.2新文献、优秀论文报告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新文献层出不穷,为了了解更多护理前沿,学习更多新知识,每年均举办新文献、优秀论文报告会,并评出奖项,鼓励大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其学习能力。

1.5.3专科技能比赛

为了规范临床全体护士的专科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水平,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除了季度操作质量检查,护理部不定期举办静脉留置针操作等专科技能比赛。通过参加“2012年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儿科项目”,护理部认真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按照此次竞赛模式,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拟开展5•12护理“三基”知识竞赛活动。

1.6积极申报部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目前我院承担了贵州省手术室专科护士理论及实践培训基地、危重症专科护士实践培训基地、急诊专科护士实践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专科护士学员经严格培训、考核,顺利结业。

2开展座谈会及年度继续教育工作检查

为了解临床继续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全院护理继续教育工作检查,达到教学相长,并开展由全院临床护士长、教学组长组成的座谈会,集思广益,持续改进继续教育工作。

3小结

培训模式范文篇6

1论坛交流模式

以论坛的形式为校长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激活校长内力,发掘校长潜力,整合校长动力。其模式的运行结构为:切中问题(重点、热点、难点)——群体释疑——对话交流——多元分享。我们先后开展了“百题知识竞赛”、“创新教育”主题辩论大赛、领导干部“百人论坛”、校长“网上论坛”等活动。特别是校长“网上论坛”,切中校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全县开放,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论坛交流,丰富了校长的理论知识,为校长科学管理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梯次研修模式

我们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培训。其模式运行结构为:专家引领——对比反思——理解内化——躬身实践。我们举办了校长、村小校长、后勤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小学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研修班。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吉林二实验陈福校长;省学院干训办林森主任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各位校长认真思考,消化理解,运用实践。在梯次研修中,击中问题,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效果颇佳。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收获了经验,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名校带培模式

“名校带培”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全国、省内、县内等名校,脱产带培学习,学员以该校一分子的角色,参与其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该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从而不仅学到大量的显性经验,也会在深层次、隐性方面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与启迪。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其运行结构为:确定名校——情境体验——实践反思——交流汇报。几年来,我们先后选送50余名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分别到山东、四川、北京、浙江金华、东北师大等名校带培学习,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感悟,在反思中分析对比,寻求接合点,探求生长点。使他们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带培学员回来后在县内巡回报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4案例教学科研模式

培训模式范文篇7

[关键词]TAFE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本土化国际商务人才培养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HOLMESGLEN学院从2002年起开始合作办学,在合作进程中我们引进、吸收、消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澳方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国际商务人才,并形成了自己的中澳合作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应。

一、以TAFE模式为基础,利用澳方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不是单向的引进,而是坚持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宗旨。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宁波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借鉴TAFE经验,明确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经济、贸易、营销、商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目前澳大利亚及全球与专业相关领域操作规程,语言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强,了解国际文化知识和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现代国际商务人才。”我们充分利用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的优势资源,专业课程设置以澳方TAFE模式为蓝本,但不是完全照搬,设置的专业课程中既有与澳方同专业中当今国际上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课程,又有适合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需要,特别是适合宁波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授课任务由双方共同组成课程组承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澳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尝试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传统的考核办法。通过引进澳方成熟课程的系列教学资料、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管理手段,达到完善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目的。

二、依托澳方雄厚的师资培训力量,建设符合TAFE要求的师资队伍

我们除直接聘请合作方教师到我院任教,还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方式,让各系教师接受从事TAFE模式教学工作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院自2003年起每年一次派各系英语基础好,专业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去霍姆斯格兰学院学院学习与研究TAFE模式,接受从事TAFE模式教学工作证书培训,现有30名教师获得澳大利亚TAFE四级工作证书,这一举措一方面充实了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力量,使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有了符合TAFE模式的师资保障,另一方面不仅使经过培训的教师对TAFE模式教学理念有了清晰而准确的把握,而且由他们带动其他老师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对合作课程师资进行培养的同时,为使合作项目优势向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辐射,学院也派遣公共外语教师赴澳进修,公共英语教师参与到中澳合作办学的语言教学中,对公共外语教师汲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公共外语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实行柔性晋升制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澳大利亚英语语言教学具有多层次、晋升灵活和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的特点,我们借鉴这一特点,按照澳方提供的国际标准对新生实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分层次组织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参加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避免课堂上因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提高了语言课程课堂教学效率。语言阶段每学期学生有多次机会晋升,如果进步快,可以跳级,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提前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科学的水平测试和柔性晋升制度成为检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四、引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教,创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我们着力引进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国籍的外教(人数近两年保持在12-15名之间),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中外师生交融的国际化人际氛围,努力使学生身处世界多元文化之中。并积极开展主要由不同国籍外教负责的“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原版电影赏析”“英语剧社”和各钟英语技能比赛等活动,良好的语言氛围有利于学生积累与外国人的交往经验,熟悉外国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养成坦诚开放、适应性强和开拓进取的风格。2006年9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第三届全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非英语组比赛中,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05级学生胡厦楠同学经过两天激烈角逐,一路过关斩将,不负众望获得特等奖,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总决赛,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中澳合作项目良好的语言环境。五、积极推广合作办学优势,促进相关专业与课程建设

由于中澳合作项目实行的是“语言基础阶段+专业课程阶段”的教学模式,对我院其他涉外专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因为它既强调了语言基础的重要性,又可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现已被我院普通国际商务、实用英语、日语等专业借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9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第三届全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的英语组比赛中实用英语专业汪妮和国际商务专业林丽分别获英语组和非英语组一等奖。通过合作办学,很多英语教师参与合作课程语言教学,促进了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澳合作课程中的分层次教学在我院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教学中他们积极尝试“功能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有显著提高。

六、建立专门机构开展TAFE模式研究,积极推广合作办学优势

培训模式范文篇8

[论文摘要]各级党校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干部队伍实际状况,在办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提出“要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党的执政能力不仅表现为党的整体能力,也表现为党的干部的个体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不是天生的,除了实践的锻炼,主要就是学习。市、县两级党校肩负着培养县处科级干部的职责,对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负有重大责任。这是市县等基层党校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中心,不断探索符合时展要求的、新的培训模式。

一、基层党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充分肯定,基层党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学员党性锻炼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层领导干部,是我国党政干部培养的主阵地。我们在充分肯定基层党校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基层党校培训模式、方法及效果,与中央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与时展的要求,与学员要求,还存在相当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理念。通过党校学习提高干部理论水平是必须的,特别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尤为重要,但是,随着干部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培训着眼点,应从知识的灌输转到能力的提高上,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非高深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简明扼要的道理,是一看就懂的理论,其中,许多重要观点,我们已讲了几十年。第二,现代媒体对中央精神都是在第一时间内作了准确全面的宣传,进行权威性的诠解。学员即使不进党校,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方针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三,我们干部队伍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不同于他们的前辈,就知识层面而言,已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和了解,我们既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什么都懂,但也不能把他们看成是什么都不懂。最后,在现实工作中,最难的不是能否学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提高破解实践中难题的能力,说到底,就是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可以这样说,重知识轻能力,既不适合时代对干部的要求,也不适应当今干部知识的特点。一般高校都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党校更应该把创新能力培养放在突出地位。

2、重一般轻特殊的思维倾向。教学中多阐述的是一般性规律,多用的是一般性例子,介绍的是一般性经验,从理论到理论,而对于本地市情县情,由于了解不深,知之不多,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特殊性没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成为课堂主要内容,因此也难引起学员共鸣,学员总是觉得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游离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是目前党校教学中最大不足。同时,面对新形势,基层党校也要探索能够建言献策的通道和形式,党校可适当将宣传和研究,课堂和论坛区分开来,将学员和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员的建议,特别是批评意见,通过一定渠道反映上去。这符合党章规定,也是提高党校创新意识的要求。

3、教师与学员理论水平的接近和实践经验的拉大。现在基层党校教学双方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就是教师理论水平由于经费等原因长期得不到培训提高,教学内容缺少前沿性和深度,诸多讲课只是“二道贩子式的”,学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中研究生已不是少数,再不着力提升学校老师学历层次,学员文凭普遍高于教员可能成为现实,党校教师在理论上相对优势有消失的危险,这是对基层党校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在党校教学双方中,学员实践经验本来就比教员丰富,要教员上课使学员满意已属不易,而要使教师总体上有比学员总体上有更宽广视野和实践经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4、单向度的授课方式。长期以来形成的党校作报告式的授课方式,仍是党校教学的基本模式,我讲我的,你听你的。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上了不少深有启发的好课,但是,也有不少课程,缺少师生交流,缺少针对性,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思考的问题,经常有学员反映,“把我们当小学生来教”。

这种授课方式缺少成人特点和党政干部特色。基层党校不认真反思目前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缺点,教学培训就没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基层党校培养干部职能就难以很好完成。

二、基层党校创新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层党校在提高干部能力方面负有重大责任,也是大有可为的,应走在时代的前头,与时俱进,把提高干部的各项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我认为,基层党校培训模式的创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新办学理念,从以知识灌输为中心转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第一,突出能力培养。党校是培养各级干部的学校,党校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等五种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的。学习理论,贯彻中央方针最终还要具体落实到提高能力上。在当今时代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党校多年形成的世界眼光、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及党性锻炼教学格局,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员能力,可以这样说,离开了能力的培养也就失却了党校特点和最终目的,因此,基层党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把提高干部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贯穿于教学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二,从学理论到用理论的转变,学理论容易,用理论难。市县党校要办成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中心,老师讲的是自己的有科研含量的专题,学员进党校是双重任务,既要学习又要研究。第三,党校培训要讲投入产出,也就是讲效益。党校要精心安排好教学,使学员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有收获。组织部门要减少重复培训。如果学员认为,学和不学一个样,那么这个班就不成功,没有效益。2、创新教学主体,从单一制的党校专职教师队伍,过渡到以党校为主、兼职老师为辅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党校教学主体,是党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老师水平就是这个党校的水平,党校教师自身的能力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对学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党校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干部关键在教师。我以为,第一,形成党校大教师队伍的概念,基层党校教师队伍,专职要精,兼职要多,可把地方一些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领导,有影响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作兼职教授。第二,党校教师又是一个开放概念,教学队伍要逐步优化,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对党校教师队伍的重视,选调优秀人才,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淘汰不适应党校教学和其它工作上,提供出口通道。就现在而言,可通过内部机制,坚决地将一些不适应教学教师调整到其它岗位上去。第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党校高素质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一个地市级党校最少也得要有十余个、一个县级党校最少三五个本地有影响的教师,要有二三个公认的权威,本地要培养出自己的品牌,在这个方面基层党校领导要有战略眼光,舍得投入。

3、创新教学内容,从理论解释宣讲向理论实际运用转变。关键是课程的设计和更新要有针对性。第一,党校教学内容要有高度和深度,以扩大视野,启发思路。基层党校也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步伐,党校所有专题都尽可能加大科研含量,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把最新成果介绍给学员,千万不可低估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二,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主课前提条件下,更多开设市场经济和现代领导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帮助学员提高各种能力。第三,党校要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本级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聚焦于某一问题,成为某一问题的研究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性研究应该是科研的主要方向。

培训模式范文篇9

关键词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模式

1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世界范围的大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国际商务活动的范畴不断扩大,商务英语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升级。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商务英语包含两大方面:语言媒介和学科构成。语言媒介自然是国际通用外语—英语;学科构成则是以国际商务为核心的国际商务学科。“商务”英语就其语言本质而言,就是在商务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内容的语词汇、句型、文体等的有机总和,它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简称ESP)。商务英语的全称应是Englishforbusinessandeconomics(EBE)。要弄清楚商务英语的概念,就要对ESP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ESP的最初命名者之一TomHutchinson认为:ESP不是英语的一种特殊形式;ESP的学习内容虽可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但其学习过程应与普通英语一致;ESP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视角,其内容与方法取决于学习者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对“商务英语”的概念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商务英语”顾名思义,包含着语言(“英语”)与业务(“商务”)两个方面。“商务”指使用英语的商务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和商务环节的总称,是传播的内容;“英语”是传播的媒介;“商务”与“英语”不应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应是有机融合。当然,商务英语的语言基础是建立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来说,商务英语的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商务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合作和一个可交易手段,即以In?鄄ternet为支持的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商务英语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应包括英、汉互译技能。

2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被视为是商务英语的两大主要内容,而在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方面还没有科学地处理两者关系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现有的商务英语培训确切地说不能是科学的商务英语培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培训内容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这种培训内容只是满足短期出国考察、学习、职称晋升等的需要,不能满足商务活动的需求。没有适用的培训教材,培训不是为了商务英语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没有与商务知识相衔接的知识,导致参加培训后,效果也不尽人意。

(2)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保证不了有效的学习商务英语相关的各项能力。短时间的培训根本得不到系统的商务英语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不会牢固地掌握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也就谈不上在商务活动中自如地运用英语了。参加培训的学员因为要兼顾工作,因此而不得不放弃参加培训是常有的事。致使本来时间就紧张的商务英语培训变得时有时无,很难保证足够的时间学习,更谈不上系统而有效地学习。

(3)培训方式陈旧。各种打着商务英语培训牌子的英语培训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员听,更多的是训练听力,没有商务英语必须用到的口头上的交流。而商务英语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那样的培训下来,学员即使能学到些什么,所学到的最多也只是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没有商务英语培训所要达到的商务与英语的整体提高。因而培训过后,学员不能在听说能力的“说”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4)商务英语培训市场不规范。民族地区目前还有很多方面的培训不是很规范,有的部门把培训当作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在做,不管是否具备商务英语培训的能力和条件,也不管效果如何,违规办班,参加培训往往是耗时、耗力、费钱,而又不能真正地提高商务英语的技能。真正具备商务英语培训能力和条件的施教机构又无事可干。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人员的英语水平。

3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各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得更加紧密。经济交往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去,占领国际市场,这就需要外语人才。随着大批外国企业的不断涌人,他们把国际经济规则和运行惯例带入了各行各业,这就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精通外语的外向型经济人才创造了条件。三资企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开放、旅游业的开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发展都向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层次、宽范围、高水平地提高民族地区的商务英语水平,是关系到提高民族地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事。因此,商务英语培训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鉴于上述提到的民族地区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现状和商务英语培训的紧迫性,以及就商务人员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的体系,以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的工作人员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

3.1学校教育

民族地区高、中等学校数量有限,切实高效地利用高、中等学校的专业教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商务英语培训服务。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而高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师都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可以通过联合高中等学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选择、编写实用的教材,强化商务英语的培训。这样的继续教育培训摒弃了英语培训与商务截然分开的模式,选择和编写的教材具备真实性和实用性,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并把培养高层次的商务人才由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扩展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在职商务人员,变一次性的学历教育为终身教育,使广大的商务人员的知识在培训中能够适时地得到更新和补充,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和商务活动的能力,使许多商务人员既懂英语又会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台型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缓解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眼前和长远发展的人才供求矛盾。这样的继续教育是民族地区培养商务人才、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联系的,如贸易、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管理等所涉及的英语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扩大词汇量,建立语法系统,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及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为目的,为民族地区顺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2中介机构教育

教育中介机构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产生的,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条件下,中介机构在商务英语培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将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教育中介机构进行商务英语培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中介机构教育培训可以确保商务英语培训规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它既有制约规范商务英语培训工作的一面,亦有服务企业的一面。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寻找自己的合作和商务英语培训。这一方面方便了学校,又利用了中介机构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发挥中介机构的教育培训功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

3.3网络远程教育

随着Internet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方式,网络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商务英语培训可以给学员以全新的体验,参加培训的商务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任何时间,从任何一个章节,学习巩固商务英语知识。有了多媒体网络,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观看外贸函电的信件、单证、票据、模拟商务洽谈、涉外谈判等,这样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培训,能激发学员对商务英语的兴趣,因而学员容易进入交际角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率。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一改过去的培训是件苦差事,现在变成一件有吸引力且快乐的事情。既可以避免前面分析的商务英语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的矛盾,又可以改变总是老师讲,学员听的培训模式。促使学员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员、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4资格证书考试教育

作为专用英语的一种,商务英语越来越受到瞩目。在中国,学习商务英语的人数有增无减。目前在中国对商务英语的资格考试认定,采用的是从1993年开始引进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E)。作为测试考生商务英语熟练程度的权威工具及衡量标准,它是一项语言水平考试,根据公务或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一般工作环境下和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该证书由于其颁发机构的权威性,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从剑桥商务英语的考试内容看来,商务英语试题无论词汇、文章类型的选择以及情景的设置与“工作环境”即“职业”这一大背景相关。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考试的目的。商务英语考试也就成为了在工作环境中评价学习英语者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因其语言背景的特殊性及商业语汇、词汇的复杂性、特定性,学好商务英语,并通过相应的等级测试对于那些身处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的学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迎接它、战胜它将对学员的学习深造、求职应聘、职场作为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兴孙.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及要解决的问题[J].上海外贸学院,1998(4)

2TomHutchingson,andAlan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培训模式范文篇10

1前沿外科手术队的发展现状

(1)前沿手术外科FST的任务及救治范围。FST的职责是支援二级救治阶梯,部署在战场前沿,作用是支援战场的创伤救治系统,以“时效救治”为目的,为危重伤员进行初期手术干预,具体任务包括:检伤分类,早起复苏,初期手术和术后监护,经过FST治疗的伤病员的伤情稳定后快速后送至三级救治阶梯。美军实际经验表明,FST是战斗早起战伤救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机载医疗救护车是美军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卫勤保障中取得的巨大进展,那么FST的贡献绝不亚于此。(2)前沿手术外科FST的人员构成及展开范围。FST通常由20-30名不同专业的医疗人员组成,队员分工明确。展开后可持续运行72h,最多为30名伤员实施手术并提供术后护理,术后类型有开胸术、剖腹术、开放骨折外固定术等。平均每名伤员处置时间为135min,最多同时为8名伤员在后送前提供不超过6h的术后护理。(3)前沿手术外科FST的装备要求。FST所携带的装备要求模块化、小型化。携行包括:手术相关物资、床旁化验和氧气供给的小型化便携设备、浓缩红细胞等。FST配属支援卫生部门或卫生连,且可进一步配属至战斗支援医院。FST术后重症监护能力非常有限,无建制收容能力。(4)数字化前沿外科手术队(D-FST)可实现的功能。①提升现场专科处置能力:从已有的FST运行来看,受制于队员编制人数,FST既缺乏专科手术能力,又缺少重症监护力量。而数字化前沿外科手术队(D-FST)模式为一线提供从分诊到术后监护的决策支持,全程由多学科专家远程分段指导,与现场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处置方案,目标是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可预防的并发症发生率。②提高伤员阶梯救治的连贯性:一是提升了本级救治阶梯内的伤员信息的完整性,实现检伤分类、手术以及术后复苏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较为完整的记录和共享,伤病员后送至上级救治阶梯时能实现无纸化交接;二是危重症病员的救治过程全程在后方指导下完成,可实现伤病员的转运后送及接续治疗更加精准。③D-FST可开展的具体项目:远程分诊:在后方医生的远程指导下,检伤分类小组进行精准分诊及早期处置。远程手术指导:在后方专科医生的远程指导下,手术小组对伤员开展专科手术治疗。远程重症监护:在后方专科医生的远程指导下,现场重症监护小组对伤员开展术后复苏。伤员当前状况视频采集,双向视频会议、检查检验结果上传、生命体征监护结果实时上传,图文双向传输,电子病例等。

2数字化前沿外科手术队(D-FST)专科护士的做法和体会

(1)全院选拔全能人才,重点加强急危重症理论培训。野战医疗所护士从各科室抽组,她们的特点是对本专科患者的护理经验丰富。但是,由于野战医疗所任务特殊性,要求护士应具备多学科护理经验,具有较高的危重症急救护理水平〔4〕。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定医疗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护理人员,我院入选野战医疗所护士均是通过院级护理各项技能选拔培训,在选拔人才上要求工作满3年以上,思想政治过硬、军事素养合格的军人、非现役工勤人员中选拔出来,基础理论内容涉及: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通气、搬运、固定等。专科内容涉及专业有胃肠外科、心胸外科、创伤骨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等专业。由护理部小教员和各组护士长负责理论教学及监护技术、急救技术操作示范考核,初级筛选出来人员后参加院级筛选。(2)院内实景考核实战条件下护士应急救援操作,加强护士适应性院级筛选培训由医务处、护理部、急诊科牵头组织对野战医疗所所有护士实景模拟演习设计病例,围绕着“实战化模拟情景演练”通过抽签,考核人员到达现场处置,重点考核备考人的现场反应能力,处突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通过多次的模拟场景及应急演练队员们分工明确,相互间增加了信任感,配合默契。现场邀请医院领导、医务处、急诊科等科室主任、医护人员观摩,对各个模拟场景及应急演练进行现场点评、答辩,培训后各护理单元进行总结讨论,护理部组织对薄弱环节进行再次培训和反馈〔5〕。(3)数字化前沿外科中专科护士准入资质培训数字化卫勤,是以信息交互共享为基础,以资源灵活机动配置为表现的一种新型模式,其架构应有四个支柱:数字传感、平台整合、流动资源、流程清单。护士作为患者病情的观察者,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各项检验检查的操作者,在FST团队中处于核心位置,如团队中手术专科护士要达到三甲医院N3水平,主管护师,工作满5年以上,可以配合四级专科手术等;重症专科护士要求在重症监护病房独立工作满5年以上,掌握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掌握ICU常见的16项护理技术操作,了解17项护理技术操作,掌握28项ICU常见急危重护理护理抢救配合,掌握6大类常见监护参数分析等。外科护士:以轮转过心胸外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烧伤外科的全科护士为优先。内科护士:以轮转过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皮肤科等专业的全科护士优先。

3讨论

随着当今各项医疗保障技术的发展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升,传统的一对一服务保障已经无法满足野战条件下以患者为主体,一对多的需求,现代信息化前线卫勤保障能力,特别是外科手术能力急需增强,在“黄金时段”对伤员进行手术急救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与此同时,大型灾难救援中亦需要一种具备较强外科手术能力的,能采用多途径,多手段投入一线保障的野战医疗体系十分必要,配备一专多能的医护人员更为重要。综上所诉,建立培养一直数字化由传统型向信息化数字化前沿外科手术队(D-FST)专科护士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也必将是未来军队卫勤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值得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娟,刁天喜.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的发展与启示〔J〕.军事医学,2014,38(7):560.

〔2〕朱霞,江雷,彭海文,等.应急医学救援前沿外科手术队组建方案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8):909.

〔3〕王建荣,王玉玲,马燕兰,等.军队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7):60.

〔4〕朱云杰,吕丹,丁雪莲,等.野战医疗所护理骨干急诊科培训的做法与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