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9:59:50

农家书屋范文篇1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探索思考

“农家书屋”工程是部级重大公共文化服务五大工程之一,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曾进行过有关调查,相比从前苏北农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苏北农村的文化生活仍然很贪乏、单调,文化消费偏低,文化品位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聚众喝酒甚至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之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将图书等文化资源不断送到农村,推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发展,从而使农民的文化需求从过去单纯的“求乐”,转变为广泛的“求知、求富、求乐”,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为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一、整合资源,多渠道共建“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面向农村基层、服务广大农民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建一个农家书屋需投入2万元,我们全县共有318个行政村,共需投入636万元,这项投入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苏北地区压力很大,仅靠省、市的扶持又显得捉襟见肘。在我县的农家书屋建设中,我们因地制宜,通过自有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各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捐助,采取上面赠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挂点单位投入一点,乡村弥补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我们还与文化科技中心户的创建相结合,以文化科技户为依托,进行有效调配和完善,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综合效应。2007年我们灌云自建农家书屋12个,争取省市援建农家书屋10个,2008年上半年我们自建了农家书屋22个,为推动苏北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指导,规范化管理“农家书屋”

在扎实推进我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结合我县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我们在建设的策略上,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2007年,我们选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一定硬件基础的10个行政村,以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依托村委会、文化科技中心户,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必要的投入,利用现有设施,普遍推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借助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指导作用,建立“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规定各书屋做到“三有”,即:有人管事,明确专兼职的书屋管理员;有章可循,建立了《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并做到制度上墙;有据可查,完善了图书分类目录及财产登记、图书借阅登记、缺书登记等,根据“三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全程跟踪督查,如发现不到位之处,及时通知整改或撤换,确保书屋正常运行。

三、创新思路,全方位打造“农家书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只具图书借还功能的“农家书屋”显然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知识信息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有利于农家书屋发展的新路子。要着眼未来,充分运用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共建“农家书屋”综合性功能,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信息中心的阵地作用,“一室多用”,使农民从中获得各方面的收益。

1、紧扣农民需求,增设讲座功能。“农家书屋”在农村承担着文化交流、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农家书屋”可采用现场与视频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广大农民的各种需求,有选择性地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使广大农民能接受到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致富能力。

2、围绕科技致富,加强教育培训。“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教育阵地,建立教育培训功能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我国农村还比较落后,“农家书屋”可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才资源优势举办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开展办公自动化、网络查询与浏览、网页制作等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为广大农民查阅信息、扩大视野提供条件。

农家书屋范文篇2

1.1农家书屋利益相关者价值模型含义

价值是主客体关系的范畴它是价值客体对于主体人的效用功用或好处价值的度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农家书屋是社会的文献信息和知识处理转换与服务系统涉及多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组合价值在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因此具有多元化的价值但其存续主要取决于信息用户的需求对于用户的价值居于核心地位这就是农家书屋相关者利益价值模型。

1.2农家书屋利益相关者及其价值诉求内容院

农家书屋的价值关联方主要包括以下个人群体和组织院渊1冤用户或读者即对数据信息知识等精神产品获取和体验的需求者通常是希望以平等﹑免费或低成本渊经济﹑时间﹑精神成本冤方式自由获得目的是解决某一问题同时希望隐私权益得到尊重渊2冤内部管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人员包括前台直接与读者接触交流和后台支持人员他们总体而言都不同程度具有马斯洛所称的五种需要直接和间接地借助工作组织来得到满足这就是农家书屋的职业生涯平台价值渊3冤外部关联方①资源供应商农家书屋的资源有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目前来源有国内外的出版社图书音像公司数据集成商作者等等他们日益希望版权受到保护②政府及社区政府是农家书屋经费的一个来源希望资金得到高效合法使用乡村社区也可能会要求农家书屋对本地区的问题给予关注和提供解决方案③联盟组织在资源采购和服务提供方面具有互补性的组织及其联合如其他基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等借助联盟农家书屋能够缓解资源不足的局面放大资源的价值扩大和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④需求替代者或读者争夺者读者有阅读之外的其他多种需要能够满足读者这些需要的组织正是农家书屋的需求替代者同时读者的金钱体力等资源是有限的用于其它需求的资源更多则用于农家书屋的资源就减少因此可能导致读者的流失。

2农家书屋外部与内部服务营销模式创新在信息时代

信息泛在化使读者越来越习惯使用其他手段而不是去农家书屋获得信息信息爆炸提出了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有效筛选信息的问题一般读者需要在信息和知识的深度挖掘方面得到指导在这种趋势下农家书屋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借还业务必须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外部服务的创新成功与否依赖于管理员而当前农家书屋从业人员离职化非职业化形势严峻因此对管理员的内部服务创新同样不可缺少只有牢牢把握两者才能在创造和传递核心价值的同时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支持外部服务是由服务人员服务产品及载体服务设施及布局服务技术等构成的系统向外部对象提供的服务内部服务是面向农家书屋服务人员提供的人力资源和职业生涯管理活动,必须与外部服务创新整合协同发展。

2.1用户服务创新

2.1.1服务理念创新院营销创造读者价值农家书屋越是为读者的信息获取节省时间精力精神和经济成本符合读者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其对读者的价值越是能得到实现市场营销观念是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管理哲学即正确确定顾客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需要和欲望的系统性过程而客户观念针对单个客户应用要对一整合营销和价值链的手段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通过提升客户占有率客户忠诚度和客户终生价值实现业务的增长市场营销和客户观念应用在农家书屋管理上面要求从关心了解读者的需求入手采购或集成文献信息资源形成合理的信息知识结构并设法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出农家书屋的价值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2.1.2服务内容与方式创新基于需求链理论按照用户构成和获取服务渊信息文献冤的需求目的两个维度进行纵横交叉组合创新用户可以分为个体和群体渊组织冤曰而读者是出于某些内在需求或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获取服务可以分为解决具体决策问题型和无具体决策问题型前者可能涉及读者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如就业家庭学习研究等等为解决某问题需要经过几个循环步骤包括确认差距和定义问题分析问题拟定可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方案检查反馈决策的有效性等无具体决策问题型需求是指读者需求并无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而是出于娱乐休闲非实用性目的并不需要采取复杂的决策行为服务产品的创新一维包括重新区隔读者另一维包括拓展﹑介入或嵌入读者的问题决策不断向问题解决方向延展升级单纯的文献借阅服务基本没有介入读者决策或辅助读者解决问题如果能够帮助读者从大量的信息当中筛选出与其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则节省了读者时间和精力为读者创造了价值这就是个性化定题服务比如可以为农户提供从农产品经营前景预测种子及农业资源购买种植管理产品收获与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曰或者对他们进行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等信息素养培训由于有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老弱病幼人员可重点购买此类人员的文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他们提供借阅服务只有为读者创造新的价值农家书屋才能成为农村社区的信息中心和野三农冶发展的催化剂读者的需要会不断变化﹑更新与升级应创造性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价值渴求解决或缓解资源有限与对象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如经过一段时间文献资源已经老化而读者需要更新内容为此在服务方式上一种模式就是内部提供专注于满足读者重点和核心稳定需求另一种模式就是通过集成外部资源和服务来满足非重点与突发性零散性需求如与其他书屋基层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相互联盟或一体化建设互通有无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浪费2.1.3服务流程创新服务传递系统由流程和组织人员连接而成是更大的利益相关者价值链中的核心部分价值链是相互联系的由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等活动的集合流程创新包括设计全新的流程或者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合并去除延伸和借助机械和信息技术自动化通过合并和简化可以节省组织资源和读者的时间经济等成本提升读者满意度曰延伸可以增加服务的附加值自动化是综合性的借助新技术﹑新设施﹑新布局的改善手段可全天候运营渊如自助借还冤方便读者近年来中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开始普及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与设施这给书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书屋可在条件优越的农村社区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阅读服务使农民借助手机电脑或者其他移动设备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免去分散农村社区的居民奔波借阅之苦曰也可借助交通工具巡回送书上门服务等等。

2.2关系营销院

获取外部支持与发展资源农家书屋持续发展面临资金文献人力短缺等方面的制约故应该通过关系营销构筑与外界的良好关系如从政府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志愿者外国组织等获取支持与资源书屋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电视广播手机报纸杂志人际交流等方式广泛宣传书屋的重要性和需要的帮助大力争取募捐当然发展与读者的持久关系也至关重要。

2.3内部服务营销创新

农家书屋人员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对高质量的服务及读者满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书屋对管理员而言一定意义上是价值实现与回报的平台具体包括经济收入人际交往社会地位个人学习成长等方面的保障和机会由于管理员外部服务质量职业生涯发展价值和读者满意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农家书屋相关行政指导部门必须考虑向他们提供优质的职业生涯服务这也是内部服务与营销观念目前对农家书屋人员人文关怀不足他们大多重复简单的读者接待工作学习进修机会少技能不足积极性低经济待遇差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造成了对用户的深度服务能力非常薄弱向用户转移知识的效果比较差进而影响信息服务野三农冶发展的效果由此反过来野三农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对书屋的反哺也不力形成恶性循环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内部营销宏观上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呼吁国家文化出版教育财政与基层政府等各部门协同为广大书屋人员提供精神与物质的支持与激励可考虑依托或联合图书馆合作甚至与行业之外的其它机构渊如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信息咨询企业等等冤和志愿者合作构建网络组织通过外部价值链为管理员提供职业生涯服务增加利益相关者价值微观上进行书屋组织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包括完善招聘﹑培训﹑职业发展﹑考评和薪酬等等如由村民读者代表与外部图书馆管理人员等组成人事小组参与监督管理给予书屋管理人员补贴或正式待遇条件成熟的纳入国家事业编制建设多样化人员发展体系如学习论坛短训班在线课程实地考察等等提高书屋人员的图情服务能力野三农冶信息素养职业道德经营管理能力等曰通过创新不仅提升农家书屋的价值而且有利于书屋管理人员拓展专业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自豪感。

3结语

农家书屋范文篇3

根据省新闻出版局《关于编制20****年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新出字【20****(11)号】]求,为扎实推进《****市“****”期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又快又好完成20****年农家书屋建设目标,现就编制20****年农家书屋建设实施计划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县区要充分认识编制农家书屋建设实施计划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列入近期重要工作日程,集中人力,加紧落实,为全年工作的有序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二、编制实施计划要依据《****市“****”期间农家书屋建设规划》,按照20****年建设数量制定各行政村的建设实施计划,确保全市今年新建250个以上农家书屋。

三、编制实施计划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b

四、编制实施计划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加强调研,核实每个拟建农家书屋的基本情况,选择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作为农家书屋的建设地点,避免随意填报,与事实不符,以保证实施计划的可行性,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

农家书屋范文篇4

主题词农民读书图书馆建设

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农家书屋试点,计划给乡镇行政村赠送1000本图书、十几种期刊和书橱设备。今年,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争取省财政在全省农家书屋建设投入2000万元,为农村农民送去20万册新书。这对县公共图书馆来讲的确是一个发展机遇,县级图书馆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下面本人就农家书屋建设实践谈谈对农家书屋的认识、普及和管理模式。

一、在实践中提高对农家书屋的认识。

经济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对于社会而言,文化发挥出其主导资源的作用离不开人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唤醒农民的读书习惯和愿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经济发展的后继动力,因为我国人口中三分之二是农民。四百年前法国原本也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人是农民,广泛的阅读让法国人摆脱了贫困,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法国成为文学巨匠云集、国民素质全民提升的经济文化强国。农家书屋是培养农民阅读习惯和满足农民阅读愿望的最佳场所,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支柱,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生活环境的改善将唤醒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促进农民阅读习惯的培养。目前,我国有县级公共图书馆2700多所,平均48万多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而新闻出版署在2010年前在全国将建成237456所农家书屋,平均3000多农民就拥有一所书屋,书屋近千种书刊大大改善了阅读环境,必将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东海县图书馆在2007年底已建农家书屋25所,农民读者活动面积近千平方米,年接待农民读者13万人次,借阅书刊16万册次,解答农民咨询9万多条,书刊流通率达640%,这已经超过县图书馆年读者接待量。地处丘陵地区的东海县李埝乡石寨村,863户人家近3000口人,2007年书屋外借书刊12000余册,人均读书4本以上,老人、妇女、儿童人人手不释卷,农民读书蔚然成风。

经过实际调查农家书屋建设已有良好的文化需求基础。首先农民的文化程度发生根本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文盲多,农民文化程度底,读书愿望较弱。如今不同,据苏北贫困地区抽样调查,农村人口中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占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6.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1.6%。其次农民的文献需求十分广泛,据调查致富信息、农业使用知识、娱乐、法律、教育卫生知识信息需求忧为强烈。农民对致富信息需求量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以二位数进展,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农民群体要求快速致富的心情极为强烈,不论文化程度的高低,都想探索寻找致富的门路,打听可靠的致富信息,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致富也农民群体生存目标,富裕生活是人生的追求。农业使用技术书刊,这是农民读者群体的特点,农民群体的主要工作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问题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由于人口的增多,人均土地的逐渐减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尤为重要,提高土地的产能和土地的利用率是农民群体的心愿,所以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制种技术、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对农民读者来说十分珍贵。法律知识书刊,一方面是我国法制社会的逐步完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带来的拆迁、征地,迫使农民群体必需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劳动果实。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群体法律意识的增强,在自我发展和创业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防止受骗上当。同时,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一方面农民群体自我教育和教育子女的意识逐步提高,在农民群体的思维中已逐渐醒悟,感觉到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把握未来,教育是通向现代生活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也注重生活卫生,了解人的生理卫生知识,提高生活品质,致使教育卫生知识书刊的需求。而目前农村生活环境中确实存在借书难、看书难、查找使用技术难,农民处在无书刊可看的境界,大量文献资源集中在县市等各级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强国富民重要举措。随着农家书屋工程的普及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逐步养成读书习惯,农家书屋必将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他将引导中国农民真正走进小康社会。

二、实践过程中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忧虑。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而抓的一项功在千秋的群众文化工程,这项工程要像抓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常抓不懈。九年义务教育是少年儿童基础教育,农家书屋则是农民社会人群的终身教育,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为农民群体提供的免费的精神食粮,农家书屋也是健康文化导向的窗口。农家书屋工程前期为普及后期将为巩固、充实、提高。农家书屋工程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普及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普及农家书屋的同时还要有对其充实巩固机制,否则,图书文献的半衰期将蚕食农家书屋的成果,使农家书屋成为无人问津的“死书屋”。缺少常效机制和手段是农家书屋普及之后的忧虑之一。

农家书屋工程的体系管理尤为重要,我们要建设一批、巩固一批、发展一批。现行的图书配送方式有点主观倾向,青一色的藏书结构,是必造成文献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大量类同的图书是必为农家书屋的图书流动和后继的发展造成困难。农家书屋图书的配送与流动要紧密结合,至少在一个县形成自有特色的藏书体系。新闻出版局在市县政府中没有独立机构,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脱节,而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事业但不是独立机构。所以,农家书屋管理体制出现缺位,庞大的书刊、设备的财产权和管理权不明确,谁来承担起农家书屋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管理缺位是农家书屋普及的又一忧虑。

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目前看来,规模不宜大,否则,很不现实,难以推广普及。同时,农家书屋的藏书应根据需求逐步增加的过程,新技术、新信息、新文献的有序补充才能体现农家书屋的生命力。据05年国家统计数据[1],出版新书128578种,出版报纸人均占有0.087份,出版期刊9468种,人均占有新期刊0.2册,全省人均占有公共图书馆活动面积0.006平方米[2]。全省17885[3]个行政村,创办农家书屋时要顾及已建农家书屋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持续的经济承受能力,农家书屋文化事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千万不可仅求发展速度,忽视巩固提高。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应现实、速度要稳健、管理要规范、模式需探索。要探索符合本地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农家书屋发展规模。农家书屋的后继发展令人担忧。

三、实践中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才能持续发展。

农家书屋的产生既是新农村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产物。他的产生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发起,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被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基层农民群众文化事业。农家书屋的实施者对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出发点应大家赞许。但对农家书屋图书采购、配置、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实践过程中我们把农家书屋纳入县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将农家书屋办成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农家书屋管理体系,又促进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既能形成地区农家书屋藏书特色,又能丰富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体系,既能促进农家书屋健康发展,又能解决农民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

农家书屋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支机构,农家书屋的藏书的流通、补充就不是孤立的,它的藏书将与县级公共图书馆以及各农家书屋之间融为一体。图书的采访应由县级公共图书馆根据地方经济特征、人文情况、读者阅读爱好制定采访计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书屋藏身体系。新闻出版局与各县级公共图书馆签定《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和《图书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协议》,然后将农家书屋建设费用划拨给各县级公共图书馆,由县级公共图书馆根据新闻出版局的要求具体规划落实农家书屋的普及进度,避免现行的盲目的无特色的图书采购,使农家书屋图书的配送与流动紧密结合,新书应当配送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农家书屋,将原有农家书屋的图书再次配送到新建的农家书屋,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家书屋的稳健发展。

农家书屋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书屋对读者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读者可以享受县级公共图书馆以及本地区各农家书屋藏书,县级公共图书馆统一发放读者借阅证,借书证在农家书屋之间及县级公共图书馆实行“通借通还”,农民读者只要持有县公共图书馆发放的图书借阅证,就可在县区各农家书屋和县公共图书馆享受图书文献借阅权限,不受出借图书文献书屋及县公共图书馆的限制,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就近到农家书屋或县公共图书馆归还所借图书文献。通借通还即扩大了农民读者享受图书文献的范围,又更加方便农民借阅图书文献的手续,又可形成区域图书馆服务网络。从而,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农家书屋,走进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屋的图书文献搞好家庭副业,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富裕和谐的小康社会。

农家书屋的普及是全民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中的管理软件参与农家书屋图书文献流的整合、读者管理和队伍建设,将农家书屋与县级公共图书馆融为一体。让农家书屋建设推动全民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全民阅读,共同营造和谐阅读社会。

农家书屋范文篇5

〖关键词〗农民图书馆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群体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现代农民群体的劳动能力、生存能力、职业技能、法律意识、文化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体制、传统意识等原因,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群众的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社会身份、福利待遇、再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处在弱势,文化生活和服务是相当贫困的群体。江苏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于2006年在全省试点推行江苏农家书香工程“农家书屋建设”,以弥补农村社区建设的不足,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下面本人就东海县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农家书屋的建设与普及。

1、社会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群众的信息需求及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调查以农民群体需求文献信息的类型及获取渠道、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农民群体喜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农民群体不去当地图书馆的原因和农民群体的文化构成,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从2007年4月15日起到5月30日止,历时一个半月。调查范围涉及我县已建的北芹村、山前村、王巷村、新沭村、曹浦村五个村的农家书屋,以及拟建的桃北村、山后村、临洪村、王烈村、条河村、

碱场村、芝麻巷村、季岭村、石湖村、青新村、南辰村、胜泉村十二个村的农家书屋,包含11个乡镇17个调查点。发放问卷350份,收回283份,回收率80.9%。

1.1调查的基本资料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以村落社区为单元的农民群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兼职从事过建筑、家政、餐饮、手工艺品加工、美容美发、养殖、出国劳务等职业。男女比例为1.4:1;从年龄看,以青壮年居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区间(88.7%);从学历来看,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1人、专科7人、高中(中专)66人、初中生157人、小学45人、文盲7人,初中以上学历占81.6%。为此,我把农民读者分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群体、初中文化程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三个层次来分析。

1.2农村读者对文献类型的需求

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四位,高中以上农民读者以致富信息、娱乐信息、教育知识、投资为主,初中文化农民读者以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卫生知识为主,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读者以农业知识、致富信息、娱乐休闲、法律知识为主。总体来说农民读者还是以娱乐休闲为主,但是,致富愿望强烈,法律、投资理财意识增强。

1.3农村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

从上表可以发现,农民群体获取文献信息的主渠道目前还是以电视媒体和报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则以电视媒体和上网为主,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更注重亲友交流获取信息资源。此外,村委会宣传橱窗也是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宣传橱窗中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文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政策指导性比较强,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21.2%,占被调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1.3%。

1.4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

从上表来看,农民群体的看书阅报的愿望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书阅报的愿望更为强烈,高中文化以上程度的农民群体有良好看书习惯的高达53.4%,没有看书阅读习惯的仅有1.3%。整体来看,有良好阅读习惯农民群体占被调查的31.0%,有阅读愿望的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84.4%。没有阅读习惯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群体。

1.5农民群体对图书馆的意识和利用情况

从上表来看,图书馆作为学习场所在被调查的农民群体中比较淡薄,不知道图书馆是读书学习场所的占被调查农民群体27.6%,同时,手续繁多和缺少新书影响图书馆知名度的主要因素。

2、调查结果分析

2.1农村读者对文献类型需求的特点分析

从被调查的农民群体来看,致富、农业知识、娱乐、法律、教育卫生知识信息需求较为强烈。

一、致富信息。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以二位数进展,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农民群体要求快速致富的心情极为强烈,不论文化程度的高低,都想探索寻找致富的门路,打听可靠的致富信息,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其次,致富也农民群体生存目标,富裕生活是人生的追求。

二、农业知识信息。这是农民读者群体的特点,农民群体的主要工作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问题是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由于人口的增多,人均土地的逐渐减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尤为重要,提高土地的产能和土地的利用率是农民群体的心愿,所以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制种技术、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对农民读者来说十分珍贵。

三、娱乐休闲。首先娱乐可以消除疲惫的体力劳动,缓解心理压力。其次,休闲娱乐服务项目也有利于解放农村社会劳动力,休闲娱乐场所所需的劳动力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特别适应农村劳动力市场,增加农民群体劳动就业机会。

四、法律法规知识。一方面是我国法制社会的逐步完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带来的拆迁、征地,迫使农民群体必需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劳动果实。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群体法律意识的增强,在自我发展和创业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防止受骗上当。

五、教育卫生知识。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一方面农民群体自我教育和教育子女的意识逐步提高,在农民群体的思维中已逐渐醒悟,感觉到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把握未来,教育是通向现代生活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也注重生活卫生,了解人的生理卫生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2.2文献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农民群体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电视、报刊、上网和亲友交流。

由于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农民茶前饭后主要是看电视和报刊,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看电视获得。也有部分文化程度较高农民自购报刊获取有关信息,充实业余文化生活。

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带来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我县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有37.8%通过网络获取文献信息,我县有的农民种植专业户就是通过网络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农民群体中亲友交流也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是农民亲朋好友中外出打工、出国劳务带回大量的信息,亲友交流中无意识地传播相关信息。二、由于部分农民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其它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有26.9%通过亲友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2.3农民群体利用图书馆特点和农村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根据被调查的农民群体来看,农民读者来图书馆大部分都是带着问题和目的到图书馆,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来图书馆求一方略,仅为消遣休闲来图书馆的农民读者极为少数。

相对图书馆而言,大部分图书馆包括基层图书室(乡政府文化中心图书馆),都承袭市县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图书室都是闭架借阅或半开架借阅,使农民读者不能直接接触到图书;读者都要办理借书证件,图书馆收取一定数目的押金和工本费。过于繁琐的借阅手续给文化程度不高且很少接触图书馆的农民群体形成障碍,使农民读者对图书馆产生隔阂,使农民读者不好意思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

相对农民读者而言,图书馆在农民的思维中本身就比较肤浅,有一部分农民根本就不知道有图书馆这一社会机构的存在,还有部分农民往往把图书馆与新华书店混为一谈。这是因为作为辅助教育设施的图书馆在农村中小学校普及率较低,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在校期间学校根本没有图书馆或图书室,现在农村中小学校基本都兴办图书馆或图书室,由于种种因素大部分不对学生开放。同时,现代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宣传方式、宣传手段及图书馆对读者教育培训有限,致使现代农民群体不知道不懂得利用图书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目前,各基层图书馆的藏书的数量、质量、新书购置、可用信息量也阻碍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从被调查的农民群体来说有44.9%读者因为图书馆需求信息少和缺少新书而不去问津图书馆。

3、农家书屋建设调查思考

3.1农家书屋是江苏省“农家书香”工程,这项工程要像抓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常抓不懈。九年义务教育是少年儿童基础教育,农家书屋则是农民社会人群的终身教育,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为农民群体提供的免费的精神食粮,农家书屋也是健康文化导向的窗口。图书馆是最贴近百姓、体系完备、免费服务的教育机构,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的限制”而原则上免费地“享受服务”[①]。而农家书屋就是图书馆在农村存在的一种形式,农家书屋的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实文化生活;推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农家书香”工程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工程,任重道远。

3.2农家书屋的建设,要吸取乡镇万册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九十年代初期,全省掀起建设乡镇万册图书馆的高潮,可以说全省一片红,各乡镇在“上级给一点、自己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三点式)思维指导下,确实促进基层图书馆一时的快速发展。当时,基本乡、乡都建成图书馆(室),我县二十二个乡镇藏书总量达23万余册。时间过去十几年,由于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文化主管部门既管不了人,又管不了财,也管不了文化站的房屋,导致大部分文化站失去活动阵地,现在又要重新筹建文化站,原有万册图书馆大部分名存实亡(文献的半衰期也没有超过十几年的)。同时,万册图书馆建设初期藏书只重视数量,藏书质量欠佳,后期没有资金补充新书也是万册图书馆消亡的重要因素。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可以看出,“三点式”发展思路不可能维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家书屋建设体制很重要,书刊、设备的财产权和使用权要明确,配送的图书和图书设备的财产权应归各地县(区)图书馆统一管理,农家书屋仅有使用权和管理义务,让各县市图书馆承担起农家书屋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

3.3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体系管理尤为重要,我们要建设一批、巩固一批、发展一批,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能把农家书屋建设变成政绩样板工程,成为一种摆设、花架子,专供上级领导检查。现行的图书配送方式有点主观倾向,青一色的藏书结构,是必造成文献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大量类同的图书是必为农家书屋的图书流动和后继的发展造成困难。农家书屋图书的配送与流动要紧密结合,新书应当配送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农家书屋,将原有农家书屋的图书再次配送到新建的农家书屋。为此,农家书屋日常开放、图书的流通、图书的交换、新书刊的补充应由各地县(区)图书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和调配,逐步形成以县(区)图书馆主抓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流动、业务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组织书源和图书设备,各行其责。将农家书屋逐步建成各地县(区)图书馆的流动分馆。

3.4农家书屋读者管理,切忌照搬县(区)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模式,农家书屋读者管理放弃读者借阅证的办理,减少办证所需要的照片、押金等繁琐的管理手续。因为,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就是本村几十户、几百户的村民,图书管理人员对读者个个了解、人人熟悉,完全没有必要再办理借书证。在农民读者手中时间过长的书刊,通过借阅登记册,催促归还即可。从而拉近农家书屋与农民的联系,让农民群体走进农家书屋、了解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的文献信息。

3.5农家书屋的服务,农家书屋主要以报刊阅览、文献外借为主,结合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开展文献信息跟踪服务,在农家书屋开办“农民学校”、“技术职能培训”等读者活动,逐步推广利用文化资源共享的电子文献信息开展“网上信息查阅”服务。使农家书屋能够进一步发挥向农民进行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休闲的职能,使农家书屋更能突出展现一方农民的文明素养和文化修养。把农家书屋办成农民自己的图书馆,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无围墙的大学堂。

3.6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目前看来,规模不宜大,否则,很不现实,难以推广普及。据05年国家统计数据[②],出版新书128578种,出版报纸人均占有0.087份,出版期刊9468种,人均占有新期刊0.2册,全省人均占有公共图书馆活动面积0.006平方米[③]。而东海县366个行政村,每村人口2000~6000人之间(实际在村常驻人口不到统计数据的一半),户数在300~800户左右[④]。由此看来,农家书屋的活动场所应以20~40平方米,书架3~5个、期刊架1个、报架1个、阅览席位10~20个,图书藏量500~1000册、报纸3~5份、期刊10~15份。农家书屋设备投资约需3000元,图书配置费约需10000~16000元,期刊征订费约需2000元,新筹建一个农家书屋所需资金2万元左右。目前,东海县已建成农家书屋5家,今年任务计划是20家,明年就期刊征订费约需50000元,资金来源何处落实?已建成的5家农家书屋,今年报刊费投下了多少?年新增文献的配送方式、数量又如何?若全县普及农家书屋,每年期刊征订费一项约需73.2万元,新增图书购置500万元左右,全省17885[⑤]个行政村建5000家农家书屋期刊征订费每年约需1000万元,这不包含图书购置费和设备购置费。所以,创办农家书屋的同时还要顾及已建农家书屋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持续的经济承受能力,农家书屋文化事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千万不可顾前不顾后,仅求发展速度,忽视巩固提高。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应现实、速度要稳健、管理要规范、模式需探索。我认为农家书屋作为面向农村的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步伐要稳,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要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应筹建农家书屋发展基金,要规定出版社为农家书屋专设新版图书呈缴本制度,在各县图书馆组建农家书屋流动书库,根据基金规模和经营情况及县图书馆农家书库的文献总量决定农家书屋的发展速度,事业才能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使农家书屋能够健康长久发展。

--------------------------------------------------------------------------------

[①]联合国教科书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

[②]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在“2006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透露的数据。

[③]2005年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基本情况统计表/南京图书馆研究辅导部。

农家书屋范文篇6

目前,各县区自建的农家书屋已经市局检查验收完毕,市援建农家书屋的配送工作已经开始。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现就做好援建“农家书屋”配送等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市援建图书及相关设备的配送工作。今年市局为援建的每个书屋主要配置800—1000册图书、4节书柜及农家书屋标识牌。各县区在接收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对图书进行分编登记,确定各个书屋图书目录,提交市局备案;并及时将图书、书柜及标识牌送往各个书屋;标识牌需悬挂在书屋门口的显著位置。

二、规范做好书屋软硬件等配套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对省建、市建和自建的“农家书屋”的配套和管理。对此此市援建的书屋要确保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阅览桌椅应提前安置到位,各项借阅管理制度应张挂上墙,要对确定的图书管理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并逐步建立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范文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农家书屋管理

农家书屋建设是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对解决农民群众阅读需求,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农家书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图书配置不合理。一是书屋图书配置与村民文化结构、兴趣不相称,如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农家书屋,2016年以中小学生为主要阅读群体,占借书总数的38.5%,重点阅读是儿童读物、文化教育、文学类以及报刊杂志,这类图书所占总量和比例偏少。二是书屋“农”字特色不明显。目前书屋中涉及农技类、加工类等书籍量相对偏少,如徐墩镇农家书屋中农技类图书仅占图书总量的14.2%,有的农技类图书偏离了地方农业特点,服务基层“三农”效用低。三是受农村读者群体文化水平限制,一些城市“热门”类书籍在农村受“冷落”,如外国名著、史学、政经等类图书借阅率相对较低。(二)缺乏资金支持,图书更新速度慢。各地党委政府对农家书屋发展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如福建南平市农家书屋2016年获得福建省财政奖补资金55万元。而作为书屋建设主体的行政村,村财政普遍不强,对书屋资金投入不足,书屋普遍存在图书总量少、旧书多、质量差、更新慢等问题。(三)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虽然各地对书屋管理员素质有着明确要求,但目前书屋管理员队伍存在素质低、报酬少、管理难等问题。如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农家书屋管理员由村干部兼任的10人,占总数的62.5%;高中以上文化仅5人,占31.25%,初中文化占68.75%。村书屋管理员月工资也只有100多元,较低的工资报酬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农家书屋管理工作,阻碍了农家书屋的长远发展。(四)书屋管理不够规范。目前福建省农家书屋已基本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但一些农家书屋管理上滞后,一是管理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二是管理制度不全。以村级自我管理为主,有的书屋存在没有严格遵守开放制度、图书管理不规范、借阅手续不全等。三是缺少管理考核机制。一些基层文化主管部门对书屋建设没有规范化的管理考核要求,农家书屋存在“做与不做一样”的不合理现象。

二、加强农村农家书屋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家书屋管理创新。一是完善书屋管理制度,改变书屋建设“重建轻管、重量轻质”现象,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责任考核,改进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的需要。二是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提高书屋资源使用效率,建议整合书屋、学校图书室、党员电教、文化共享工程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文化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群体,提高读者素养。如开展“村读书节”、“科技讲座”等活动,让书屋成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学知识的大课堂。(二)建立高素质的书屋管理员队伍。一是建议挑选大中专生志愿者、退休教师等较高文化素质人员担任管理员,解决书屋管理员素质不高问题。二是建议财政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适当提高书屋运转经费和管理员工资等,促进书屋的正常运转。三是建立书屋管理员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四是鼓励书屋管理员参加专业职业技能认定,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工资报酬的依据,提高管理员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积极性。(三)科学管理,拓宽图书来源。一是建议给予书屋适当购书选择权,满足农村阅读者需求,如多配中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多配符合农村产业特点的种养、加工类图书,为科技兴农做好智力支持。二是通过公开竞标采购、网络化管理、差异化配书,降低书籍配置费用,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图书交流制度。实行“县市大馆带乡村小馆”,建立市(县)、乡、村三级图书资源交流机制,组织图书流动车下乡,提高图书使用率,让农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四是引进社会资金捐资农家书屋建设,组织企业、学校、党政机关专项捐资建设农家书屋,在城市社区、中小学开展“义务捐书”活动等,吸收社会捐资捐书,形成书屋稳定的图书更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詹庆云.农家书屋规范化管理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7):34-35.

[2]张麦青.合作与借鉴:农家书屋与乡镇图(室)建设路径探索[J].图书馆建设,2009(3).

农家书屋范文篇8

目前,干河办事处农家书屋建设基本情况是:今明两年规划建成农家书屋9家,占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现在已建成农家书屋的有3个村,在建的有1个村。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达标或基本达标,其中完全由村出资自建的1个(大洪村还配备了6台电脑),市直部门和办事处援建的有2个。总的来看,各个村对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热情较高,但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特别是投入资金的影响,书柜、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等硬件配备较快,但书籍、报刊等数量配备达不到标准要求。如何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让这项工程尽早成为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加速器,我们从农家书屋的建、管、用这三个环节探析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1、建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设进度,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上级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关。现有政策措施是农家书屋建成后,由省级检查验收合格,方予以授牌,才波谱物或资金补助。这样给农家书屋建设进度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对村级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来讲,要购置1000册以上书籍、30种以上报刊,投入资金过大,因缺乏资金支撑,无力达标;另一方面,检查验收合格、授牌后,以配送书籍等实物为主的方式补助,容易产生书籍内容重合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也难以激发村级建农家书屋的热情。解决影响建设进度的这个问题,应把建后补助的监管措施,改变为建前补助的启动措施,建议是:由县市一级上报当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国家、省级、县市三级补助资金到位,对完不成当年建设计划或建设不达标的县市,在下年扣减补助资金。

2、管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既要重建,更要重管。不加强建成农家书屋的管理,就会形成“建时一阵风,建后无人问”的状况,久而久之,建成了的农家书屋这个阵地就会丢失。所以我们建议一是要配好书屋管理人员。采取“以钱养事”的模式,政府“买单”,一个农家书屋选聘一名管理员,以合同方式加强对管理员的管理。对聘用的管理员,要搞好岗前培训,使之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二是要建立滚动管理机制。对验收的农家书屋,要以县市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一个年度一考核的方式加强管理。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每年度书屋更新费用。

农家书屋范文篇9

关键词:农家书屋;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1偃师市农家书屋建设取得的成就

偃师农家书屋工程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10月完成了226个村的建设任务,每个书屋配10种报刊,藏书1500册到2200册之间,合计藏书36.5万册。其中2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级先进农家书屋,1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先进农家书屋。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领导视察偃师城关镇北窑村农家书屋后,称其为“全国最好的农家书屋”,2010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孙玉芳批示向全省推广偃师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

2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1活跃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建成后,成为村民们较为集中的活动场所,村民利用农家书屋学习、阅读、消遣、娱乐,特别是农家书屋提供的一些音像制品,如戏曲、歌舞光盘,深受群众的喜爱。农闲时节,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扭秧歌、唱卡拉OK,在娱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享受了美好时光[1]。一些农家书屋还举办了书法、摄影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抒发对农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过活动让村民们坐到了一起、学到了一起、乐到了一起,营造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2.2提升了农民自身素质和青少年阅读素养

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接受文化教育、享受文化权益、感受文化成果的平台,农民群众通过利用农家书屋,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岳滩镇西谷村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500册,图书室面积60余平方米,该村将图书室前面的空地进行了水泥硬化,建成了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平时为老年人提供阅读、休闲、娱乐场所,并邀请偃师市老年书画协会的老师定期为该村老年人培训书画,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该村老年书画作品多次在偃师市书画作品大赛中获奖。由于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匮乏,农村中小学生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农家书屋的建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生课余时间阅读难的问题。农家书屋一般在节假日以服务学生为主,不定期举办“读书演讲赛”“故事会”,每年暑假定期举办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少年儿童阅读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大口镇马村组织小学生开展“暑期我当管理员”志愿者活动,帮助书屋面向少年儿童借阅图书,学生们在简陋的书屋学习劲头十足;邙岭镇东蔡庄村开展“读好书、讲故事”比赛活动,发挥了农家书屋作用,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生假期文化生活。

2.3搭建了科技致富的桥梁

农家书屋配备的大量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吸引了许多种植户和养殖户,他们将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比重。邙岭镇丁门口村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在村干部的积极引导下,大家纷纷走进了农家书屋学习技术,交流经验。该村村民王万多经营家畜饲料多年,但产品销路一直不是太好,他把从农家书屋学到的相关种养殖技术和家畜疾病防疫在销售饲料的同时给饲养户讲解,受到饲养户的青睐,产品打开了销路,增加了经济创收。在王万多的带动下,附近几个村的养殖户纷纷到农家书屋取经求教。偃师电视台和相关媒体对丁门口村农家书屋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作了相关报道和经验推广。在王万多的引领带动下,附近村的养殖户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36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每户的年收益均在10万元以上。

3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有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农家书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日常管理等方面不够重视,使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作用发挥有限。

3.2管理员多为兼职

多数管理员都是由村干部兼职,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村务上,而用在书屋管理上的时间非常有限。也有一些管理员是由退休人员管理,由于待遇问题难以解决,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3.3图书资源与当地借阅需求不匹配

由于农家书屋的书都是由河南省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配送,各个村都一个样,有很大一部分图书不适合村民需求,借阅率不高。

4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4.1保障经费供给

从2012年起,中央每年向每个行政村拨付10000元(包括体育器材、文化下乡、资源共享、电影、农家书屋各2000元),支持新农村建设。笔者建议,除中央拨付资金外,将农家书屋纳入当地乡政府财政预算和目标考核,保证有一定的运作经费,包括购书费、人员工资、水电、读者活动费用等,同时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当地政府的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引起领导重视,增加农家书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4.2按农民的需求配备农家书屋图书

统一按照行政村范围来组织农家书屋图书配备的思路,无法适应各地农村文化的实际需求,应根据农民的图书需求,因地制宜,了解各地区、各行政村农民的真实需求意向,科学归纳后,再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方法,以保证发展投入的科学有效[2]。这样才能使农家书屋办出特色来,既满足了农民的需要,又避免了农家书屋千屋一面。同时,建议将每年中央下拨的2000元农家书屋专项经费由当地的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统一掌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配备图书和设备,避免挪作他用。

4.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图书利用率

首先,让村民了解农家书屋的特性———农家书屋是为民众免费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社会机构;其次,让农家书屋的服务理念———公平、免费、无差别服务深入人心,消除村民对农家书屋的误解;第三,向村民宣传农家书屋的各项服务[3]。可利用挂横幅、发传单、开大会、上媒体广泛宣传。同时向村民推荐可读书目,开展读书竞赛、知识讲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村民在阅读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并不定期邀请一些农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劳动技能传授、农业成果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增强村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4]。

4.4灵活弹性安排开放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农忙和农闲时节区分开来,农忙时节可在晚上对村民开放,特别是在节假日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保证村民正常阅读时间不受限制。有条件的村可在书屋安装空调,为村民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场所。寒暑假可以让留守儿童来这里写作业,或者开展他们喜欢的文娱活动。

4.5进行资源整合,实行总分馆制

2013年,偃师市整合现有资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图书馆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外借点,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总分馆制,采用统一配送图书、统一编目、统一管理制度、统一配备设备、统一管理系统的模式,对全市的农家书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

作者:赵新龙 单位:偃师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静.农家书屋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107-109.

[2]王宗义.农家书屋建设与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13-20.

农家书屋范文篇10

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的原则,自2008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实施。此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此为依托,各镇街、村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参与活动的文化中心,愉悦身心的良好场所,接受教育的社会课堂,共享和谐的农民之家。2012年,市委、市政府把7个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列入了市政府“十件实事”,纳入了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制,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都作了重点安排和部署。为确保按时完成7个一类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建设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及具体标准

近年来,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虽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目前已建成的综合文化站多数达不到上级要求的标准,建筑面积不达标,设施设备不齐全。为使我市镇街综合文化站逐步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类文化站标准,根据近年来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规模等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7个镇建设达标综合文化站。

综合文化站的具体标准:

1、综合文化站的位置应选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一般不设在镇街人民政府办公场所内。

2、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不包括影剧院),设有7室1厅2场。即:图书室、阅览室、文艺排练室、游艺活动室、展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影视多功能厅、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广场等。

3、图书阅览室面积要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可借阅图书6000册以上,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以上。

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配有至少1台电脑、卫星接收系统1套、电视机1台、DVD播放机1台、接入互联网,同时还要建立多媒体教室、配有1台投影机和拥有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

5、其它各室必须配有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二、农家书屋建设规划及具体标准

自2008年以来,我市共建农家书屋63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2%,按计划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十一五”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今年要基本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我市今年将完成近60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农家书屋建设的具体标准:

农家书屋建筑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具有阅览桌椅、书柜、电脑、电视机、DVD机等设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含必备书目),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并具备满足书刊陈列、阅览、借阅、管理的基本条件。

三、方法步骤

(1)3月份,研究制订《市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标准》。

(2)4月份,组织召开21个镇街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建设任务。完成选址、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

(3)5—11月份,加快工程建设,11月底检查验收,投入使用。

四、工作要求

1、各镇街要高度重视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尽快成立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安排专人专门负责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2、各镇街要切实把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落实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3、市里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个农家书屋建成并验收合格后奖励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