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风光十篇

时间:2023-03-15 02:38:21

农家风光

农家风光篇1

我去过美丽的滨江路,到过峰峦秀丽的笔架山,在我心中,最美丽的就是农家风光了!那里景色秀丽,非常迷人。

远远望去,就能看到绿油油的一片菜地,种着许许多多的蔬菜,有绿绿的豌豆,圆圆的白菜、紫色的茄子,红色的番茄……这些一竖行一竖行帝排列的整整齐齐,像不怕风不怕雨的士兵,一阵风吹来,菜叶摇晃着,好像在向我们招手,那些菜农都在菜地里忙呢!

紧挨着菜地的是一块水田,水田里的秧苗碧绿碧绿的,正在茁壮成长。水田旁边有几棵小柳树,许多的小鸟都喜欢在这几棵小柳树上玩耍,叽叽喳喳的叫着,你跳过去,我飞过来,好像非常开心。蓝蓝的天空,有几只白鹤在飞翔,这美丽的景色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太阳快要落上了,青蛙的叫声渐渐热闹起来,柳树对面的平房顶上,烟囱冒出袅袅炊烟,这是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做饭,我仿佛闻到了饭的清香。

菜坝农加的风光真美呀!这里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我非常喜欢这美丽又迷人的地方。

农家风光篇2

先说说菜园吧!爷爷的菜园可大了,和我们学校的操场差不多大。爷爷每年的四、五月份都会翻土播种,种很多品种,有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芹菜、丝瓜、苦瓜、黄瓜、小白菜、菠菜等等,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菜。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各种各样的水果,我最爱吃的是草莓和葡萄。葡萄是那种一颗颗紫的耀眼的,想起来我都会流口水。一根根葡萄藤把自己缠绕在葡萄架上,就像一条条顽强的蛇,努力爬到最高处。每一根藤上都缀着一串串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更像一颗颗紫色的钻石。

草莓是我最爱吃的,那一颗颗鲜红的,晶莹透亮的小草莓可爱极了,我喜欢它们的样子,更喜欢它们的味道,入口是甜的,最后带着股渺茫的酸味入肚,令人回味无穷!

那宽敞的院子里空空荡荡的,一到晚上,大家就把桌椅搬到院子里,天高地阔的吃饭聊天,左邻右舍也会在这时吃饭,也就是说,在乡下,农家都会有一个宽敞的大院子。

吃完饭,我就会去看那些可爱的鸡了。站在鸡笼前,我细细的听小鸡们叽叽喳喳的争论着什么,好像是在比谁的衣服最漂亮。

“呀!我的衣服是红色的,我最漂亮!”

“哼!我的衣服是黑色和红色的,比你的漂亮!”

“我的衣服才是最美丽,最可爱,最优雅的!看,有红色,绿色,黄色和黑色!”

农家风光篇3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是总爱在屋前种一些瓜,或种南瓜,或种丝瓜。比起城市里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可爱多了。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总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在竹林里觅食,这些小鸡很可爱,如果你上前去捉它,这时,所有的小鸡就会躲在鸡妈妈的脚下,鸡妈妈就会“咕咕咕”的叫。似乎在说“离我的孩子远一点,否则我就会对你不客气。”有时还会看见一只公鸡站在石头上,向一位站岗的哨兵一样,当你走过去,公鸡就会大声地叫“咕咕咕”。像是在报警,又想是在说:“你是何方圣神!居然跑到我的地盘上来。”

狗,乡下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条。当主人没有在家的时候,它就会在家门口看家。当有人从这里路过它就会汪汪汪地大叫,直到路过的人离开。每当主人吃饭的时候,它就会跑到桌子下面等待食物的到来,当主人把骨头甩在地上,它便会叼起骨头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乡下有趣的事情可真多呀!欢迎你到我们的家乡来。

四年级:1137723162

农家风光篇4

关键词: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乡村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制度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浓、农业和乡村特色很突出的一种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教育、游憩、保健、文化和环保的多重功能,是当前和今后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生活空间日趋缩小。WWw.133229.coM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找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观光农业的发展是现今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重新认识和拓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领域,也是高效和深层次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重大举措。观光农业兼顾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与景观塑造及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拓展乡村旅游,使乡村转化成为重要的游憩地,并促进乡村文明的进步。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景观具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特色。由于其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从而为农、林、牧、渔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部门比较齐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省份,同时也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概念的界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及农事活动等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区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有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

从以上的概念可知,乡村旅游包括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就是“农家乐”,即城市居民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到农村的庭院或田园去欣赏、体验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得精神的成长的活动。其实质是在地域的跨越中,在与自己习惯的城市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农村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它是旅游主体(以城市游客为主)与客体(以“三农”为主)角色互动的产物。

二、现状分析

在旅游发达国家,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构成三大重要板块,呈三足鼎立之势。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尝到甜头、得到实惠的乡村纷纷扩大旅游规模,有力的示范效应又使许多乡村效仿跟进。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各级政府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而且是旅游业反哺农村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于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向着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都市圈地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早,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很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区,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1998年,国家旅游局把“华夏城乡游”作为旅游主题,使“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做农家人、娱农家乐、购农家物”成为农村一景,使田园农家乐、花乡农家乐、果乡农家乐、竹乡农家乐、渔乡农家乐、湖乡农家乐等成为城市新宠;2004年我国的旅游宣传主题被确定为“中国百姓生活游”;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进一步把我国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向高潮。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既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结构效益,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还建立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了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农业精品名牌战略,实现了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目标。2005年,尚田全镇农业总收入约1.6亿元,而“彩色农业”就占到了1亿元,户均约7000元,“彩色农业”总收入比上年净增逾1000万元。

(一)种类

1、农家园林型。指以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依托花卉、盆景、苗木等生产基地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

2、花果观赏型。指以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依托各类果园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如春观桃(梨)花、夏(秋)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等。

3、景区旅舍型。指以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依托低档次农家旅舍,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风光而形成的“农家乐”类型。

4、花园客栈型。指通过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由于观光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故其具有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生态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按其结构,又可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态农业等6类;其功能可分为观赏型、品尝型、购物型、务农型、娱乐型、疗养型和度假型等7种类型。

(二)特点

1、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农家风情。这是吸引市民的魅力所在。由于城里人饱受“城累”,一旦有条件,就迫切希望能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放松心情。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恰恰能满足市民的这种需求。

2、收费公道,价格低廉。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对象主要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有钱,但钱不多。“农家乐”低廉的收费,让市民乐于接受。

3、出游便利,次数多,方式灵活,可采取分时度假。城里人有闲,但闲不连续。从1995年开始,我国推出了“双休日”制度;2000年开始实现了“黄金周”制度。目前,我国全年的法定假日已达114天,约为全年的1/3。但这种休假是不连续的。随着“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和“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闲”的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随着假期的增多和延长,随着带薪休假、奖励旅游的兴起,方便灵活、可分时度假的旅游形式下定会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农家乐”因多处城乡结合部,恰恰能弥补这一需要。

4、以自住房进行经营,可根据营业需要进行改建或整修。我国的“农家乐”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大型的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大多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营业面积和内容等比较方便灵活。如添加人造景观与娱乐设施等。

5、季节性较强。由于季节和农时的变化,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如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

(三)意义

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主要应包括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乡村游憩地系统建设、观光农业资源开发与乡村休闲业发展等。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少具有三个实际价值:

1、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家乐”的兴起,开拓了农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一是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家乐”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二是农户收入增强,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三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农家乐”正是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和农业自然资源的新利用。

2、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家乐”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农家乐”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工薪阶层,他们是现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农家乐”必将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

3、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它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拥有其他旅游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家生活气息,享受农业成果,普及农业基本知识;它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使游客走进“农业”这一大世界,以减轻和缓解城市旅游地过分拥挤的现象,从而推动了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跟风模仿、弃土从洋

由于缺乏规划,各地“农家乐”发展往往表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从而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让游客觉得“农味淡了”的感觉。而实际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注重“农家乐”的特色开发,突出“农味”,反映当地多彩的乡土文化、纯朴的民俗风情和恬淡的农家生活,避免恶性竞争。

(二)恶性竞争、无序发展

由于“农家乐”发展历史较短,业内统一规范尚未完全形成,多数从业人员“半路出家”,不少农家乐“土法上马”,热情过头,强行拉客,吃住安全无法保障,降价恶性竞争或抬价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竭泽而渔、不顾后果

“农家乐”是富民产业,由于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少业主或政府部门只把眼睛盯在收入或税收上,不但不注意“蓄水养鱼”,而往往不顾后果,竭泽而渔,有使“农家乐”旅游被扼杀在摇篮的危险。

四、对策研究

(一)加强指导抓规划

由市场需求的拉动而自发发展起来的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农家乐”,大都没有进入规划层面。到目前为止,发展的自发性导致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开始显现,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家乐”的扩展和深化,亟待通过规划来摆脱低层次徘徊并提升旅游层次。

(二)利用优势抓“农味”

各级党委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交通、景区景点、田园风光、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出“农家乐”系列产品、“农家乐”系列套餐,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等。使“农家乐”走出各自的特色之路,打上各自的特色品牌。

(三)加强宣传抓引导

“酒香也怕巷子深”。各级党委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家乐”的旅游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广纳客源;可将“农家乐”制成明信片,刻录成光盘,拍摄成专题片,在新闻媒体上作广泛宣传。

(四)重视培训抓教育

由于“农家乐”从业人员多为农民阶层,且又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更没有专业管理水平,基本属于“自成一体”。旅游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组织定期培训,守法经营。要让游客“住的舒心、吃的放心、乐的开心”。

(五)规范管理抓环保

旅游、环保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既要保证旅游区的整洁,又要作好旅游过程的环境教育。让城里人“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

(六)多元开发抓联动

由于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多数“单打独斗”、势单力薄,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深入挖掘乡村元素的旅游价值,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催生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必须引入多元的开发模式,加强产品营销策划,设计独特卖点。

交通便捷、环境整洁是发展“农家乐”的基本要求。如何确保游客“行有基础”、“游有内容”,把发展“农家乐”与时下正在进行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浙江省已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的“农家乐”项目。

五、结语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兴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温饱到小康转变过程中大中城市城郊结合部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农家乐”现象,是一种旅游现象,表现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重在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农家乐”现象,更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现象,从中可以看到一种“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的雏形。深入研究这种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分析这种现象对城乡发展的价值,进而大力开发、推广和规范“农家乐”,无论是对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还是对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都将大有裨益。

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城市人越来越追求一种与城市繁华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弥补城市生活中所缺失的淳朴、简单、原始的民风,释放日常的压力,而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弥补这种缺失。根据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将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十一五”期末,实现“百、千、万工程”,即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对此,浙江省旅游主管部门也相应提出了“十、百、千”工程。这是我国、也是浙江省首次对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可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26).

2、孙俊秀.体验型休闲——“农家乐”经营的新模式[j].商业研究,2005(18).

农家风光篇5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 、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__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 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本文来源:文秘站 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农家风光篇6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观光农园

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在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如野猪赛跑、斗野猪、斗野鸡等惊心动魄的比赛,同时还能狩猎、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山鸡、孔雀等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农业公园

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在空闲时间,市民只要买一张门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公园里观光,看看碧绿的蔬菜、闻闻芳香的鲜花、采摘鲜嫩的水果,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恩惠。临走时,市民们还可以得到一袋自己采摘的新鲜农产品。

日本神户市的农业公园是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同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摄影、体验、竞赛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该园拥有葡萄酒酿造设施、葡萄园、体验农场、实习馆、饭店和西餐馆等。这些项目选址要好,一般坐落在城区近郊,交通方便处,经济效益就很可观了。

森林公园

截至二OO五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一千九百余处,规划面积一千五百万公顷;建立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一千六百九十九处,规划面积一点二亿公顷。同时,还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野生动物园和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和开展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100多年来,得到很好保护的美国国家森林公园所带来的利益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提供纯净的森林泉水,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山洪暴发,当然还有新鲜的空气。美国现在80%的山泉都发源于森林,据美国森林经济学家估计,仅森林泉水的开发,平均每年的经济效益就超过30亿美元。

民俗观光村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 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正在成为旅游新时尚。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市民参与农园

近年来建立市民农园的宗旨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

其他形式的观光农业:

美国东部有1500多个观光农场,全国每年有近2000万人前往农村、农场度假。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在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旅游收入占35%。韩国的“观光休闲农园”、匈牙利的“乡村旅游”、 荷兰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新加坡的“高科技农业园”等都与乡村旅游业紧密结合,进入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法国兴起“农家旅游”,全国有1.6万农户建立起家庭旅馆,有3000多家组织起来(联合经营组织),这种活动给法国农户每年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旅游业的1/4。可以说观光农业是旅游行业和农业行业中的钻石王老五。

农家风光篇7

关键词:湘西;休闲农业;SWOT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46-02

湘西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中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中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 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含义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姓“农”还是姓“旅”上。主要有:台湾“行政院”农委会、范子文、郑健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张永贵等侧重于休闲农业的农业特征,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王兆礼,曾乐春(2004)、刘德歉、肖静(2006)、周舜年(2007)等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交叉性农业,即有农业的特征又有旅游业的特征。郭焕成、郑辽吉、俞晨侧重研究休闲农业的旅游特性,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根据以上分析,认为休闲农业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结合自然环境、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适应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一、湘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况

湘西休闲农业旅游就是指以湘西乡村地域为背景以其特有的与农事相关乡村风土、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观光、体验等的旅游活动。近些年湘西休闲农业取得重大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为依托的民俗体验型、以特色作物栽种来吸引游客采摘果蔬的农业观光型、以原始风光为依托的乡村休闲观光型、以城市为依托的农家娱乐型四种类型。

湘西休闲农业旅游既有一般乡村旅游的共性,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即独特的风土民俗)。即:风土――特有的喀斯特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风俗――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民族社会生活;风景――可供欣赏的田园风光、乡村景象。

二、基于SWOT模型的湘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分析

(一)SWOT模型概述

SWOT模型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后将其罗列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进行全面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制定改进现有战略、提升分析主体竞争力的具体战略。

(二)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

1.休闲农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湘西地区,冬暖夏凉,气候适宜。加之湘西地区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为湘西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山河相间的地貌格局,景观气候的垂直变化相当明显,为山地立体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川山丘地带盛产杉木、楠竹、柑橘、称猴桃、板栗、茶叶等农林经济产品;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水稻、玉米、芝麻、烟草等农产丰富。山地丘陵区不少人迹罕至之地林海茫茫,有植物种类102科、631属、1 445种,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2.自然、人文景观多奇,民族风情丰富。湘西历史文化具有多元性特点,居住着苗、瑶、侗和土家等30 多个少数民族及以里耶古镇秦简而著称的秦文化;以花垣茶洞等边境小镇为特色的边城文化;以凤凰黄丝桥石头城军事城堡等;还有南长城文化、贬谪文化以及特殊历史时期以“桐油、杉木、鸦片”贸易兴盛一时的“特货”商贸文化、楚巫文化、屯堡文化,这些文化都独具风韵。由于山区地貌的分隔,各民族发展的水平不一,使得不少地区较多的保留着本民族习俗。各民族风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互融合,构成湘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

3.客源市场前景广阔。休闲农业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区城镇居民,湘西地区目前没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但根据湘西开发“布子走棋”的城镇规划,2020 年的城镇化水平为46 %,常德、邵阳、怀化、张家界、吉首五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将超过35万,其中常德、邵阳、怀化还将成为50 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旅游景区的分流客流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客源市场。构建一个以张家界为中心,以吉首、凤凰、新宁为重点,以永顺、龙山、沪溪、古丈、麻阳、沉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桃源、石门、醛县为节点的旅游城镇网络,使之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这表明湘西地区的景区周边型休闲农业客源市场潜力可观。

(三)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劣势

1.缺少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部分政府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不够,致使在整体规划上区域内景区开发具有趋同性,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同时景区内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有些景区以庭院观光和大众娱乐为主,缺少休闲、文化和保健等旅游产品。游客只能享受到基本的服务,略显单调与枯燥。娱乐设施较为简陋且为一些大众化的活动,缺少新意,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休闲农业旅游形式。

2.市场意识淡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村民还处在坐等游客,被动接受的状态,还不善于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引进客流。有些比较偏远的景区甚至没有相应的宣传和路线标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部分游客来自城市,卫生条件是他们自身健康的首要因素,这就要求经营者注意旅游环境尤其是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努力使其达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建筑的外观也要突出地方民俗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否则会使游客失去体验乡村野趣的独特感觉。

(四)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机会分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与此相呼应,湖南省人民政府也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到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中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湘西民族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贫的武陵山贫困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纳入了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行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享受国家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

(五)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威胁分析

1.旅游资源的替代性较强。由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而且这种旅游产业是依托原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进行产业重组、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与农业结合,因此形式创新性差。其竞争关系是广泛的,资源类型相似、规模形似的城市之间容易产生产业的替代关系,资源的独占性很弱。

2.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资源重复,特色不突出。比如各地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都有农家乐的形式,而且大多为私人性质,组织形式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管理欠规范,不易形成“回头客”效应。

三、基于SWOT模型的湘西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战略

湘西地区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应本着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的原则,以整体优化、整体推进来弥补单项旅游资源的不足,以特色品牌的构建和宣传突出鲜明立体的形象,具体对策如下:

1.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把休闲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休闲农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扶持和奖励。二是省、州财政部门应对获得四星级以上的休闲农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三是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优惠贷款利率,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四是工商、税务、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在多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简化办证手续,在收费上尽量减免,鼓励休闲农业发展,把休闲农业做大做强。五是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发休闲农业新项目,发展休闲农业配套产业,带动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2.挖掘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发挥特色优势。原汁原味的乡土地域文化,是休闲农业旅游的独特卖点。湘具特色的民族习俗,令旅游者倾慕陶醉。如苗族表演上刀梯、踩桦犁、吃碗碴、摸油锅等民间绝技;土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舞和挖土歌以及赶集、哭嫁、社巴节等节庆习俗等等。这类“精神植被”,正是湘西休闲农业旅游的精髓。一方面必须深人挖掘,优化整合;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民族文化“原生地”的保护。只有坚持真、善、美的主题化原则,走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挖掘民族地域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才是湘西休闲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3.精心选择好发展模式。在经营模式上,一是坚持“社区事务社区参与”和坚持国际化起点,强调文化性及其原生性原则,采用“政府+公司+农村旅游+旅行社”的模式,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配利益,避免休闲农业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地文化,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在区位选择和布局模式上,鉴于目前湘西地区大城市尚不发育,而景区旅游却在快速发展,客源市场以邻近地区和国际国内游客居多的实际,在布局模式上可同时采用城市周边型和景区周边型模式,但应以景区周边型为重点。三是要根据湘西不少地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和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村寨不少的实际,应大力发展特色村寨型旅游。

4.提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加文化、科技含量,做成旅游精品。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发展趋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理念,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农户自营的“农家乐”、“渔家乐”为重点,以“绿色农业”、“生态休闲”为目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炎炎,高光照.基于SWOT模型的温州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战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 游茜.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民族论坛,2010,(2).

[3] 吕白羽.大湘西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构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4).

农家风光篇8

1景宁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景宁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旅游,至今已形成功能类型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逐步规范化的良好局面[6-7]。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种形式的农业休闲点23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78家。2009年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0.5%和30.3%。

1.2发展模式多样

随着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类型不断丰富,休闲农业旅游也呈现出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以深垟、岗石、吴布等生态民族村为代表的农民利用自家庭院,依托特色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让游客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模式,并促进民族村的发展。还有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农业观光、产品采摘和垂钓为休闲主题的观光旅游模式等,大大丰富了休闲农业旅游的服务内容。

1.3宣传营销形式不断创新

景宁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营销形式在不断创新。一是建设独立网站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强网站建设,现拥有畲乡旅游网、创4A网站、畲乡之窗景区网站和云中大漈景区网站,各网站不仅有独立域名,而且内容丰富,页面精美,制作精良,景区网站挂靠国内知名网站《中国网》,充分与各大知名网站链接,扩大知名度。在人民网上制作专题页面,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的报刊、电视、广播、网站,大力宣传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及创建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扩大内外影响。2010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畲乡丽人”评选活动,使畲乡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2010年7月,景宁县在网络上公开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畲乡之窗和云中大漈景区形象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响应。

1.4政府积极引导开发

为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景宁县从畲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开发等方面着手,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开发,进一步加大了畲族文化软、硬件建设投入。仅2009年,景宁县就投资超过1亿元,实施了“一条风情街、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民族广场、一处民族风情休闲景观带、一片民族聚居区、一座标志性建筑”等“六个一”改造工程,着力对作为旅游接待中心的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为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景宁县把茶叶、食用菌、毛竹、高山花卉、高山蔬菜确定为五大富农产业,制定实施了包括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化战略等7项举措来促进五大富农产业。

2发展优势

2.1政策优势

自2007年以来,浙江省发改、财政、农业、人事等厅局纷纷由“一把手”亲自带队,深入景宁县进行调研,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帮助景宁县人民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谋划发展思路,推进项目建设,并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景宁畲族自治县也制定出台了农业专项政策,计划在2008—2012年,每年安排1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茶叶、笋竹、高山花卉等五大富农产业的发展。

2.2资源优势

一是景观资源。景宁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由于海拔悬殊,坡向各异,形成多样立体气候,适宜于多种野生植物生长。现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国家濒临植物22种,森林覆盖率高达66.05%,主产松、杉、毛竹等。景宁县域水系纵横,河流水利资源蕴藏丰富,湖泊、水库、池塘星罗棋布。二是人文资源。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蕴育了璀璨丰富的民族文化,有着迥然独特的韵味,散发着鲜明的民族风情。其风俗文化尤以畲族婚礼和“三月三”最富特色,曾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地电视台播放。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常以此来抒感,享有“歌的海洋”之誉。畲族这朵鲜艳的民族文化,将是景宁县旅游业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存在的问题

3.1交通不便

景宁县地处浙江省南端,山脉纵横,与外界联系不畅,交通瓶颈现象严重,虽经多年发展,初步建立起交通网络,县城连接各乡镇的公路虽有水泥路、柏油路,但大多很狭窄,不利于外来旅游者的进出。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没有便利交通、酒店服务等设施就不能吸引大批游客,从而不能将旅游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

3.2管理欠规范

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协调。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卫生还不够规范,且经营管理人员大多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大多以当地的村民为主,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但时间短,知识面窄,各类服务不规范,从整体上看素质仍然偏低。经营者对服务人员的雇佣方面也不够规范,没有签订就业协议,服务人员的利益缺乏保障。

4发展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改良交通设施

政府应扩大投入,完善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外部环境,增强可进入性。强化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的引导,着力克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化解产业发展瓶颈,改良交通设施,完善现有的交通系统。总体来看,以上道路交通的建设完工对全县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在基础设施上将对旅游目标市场的开拓起到良好的保证。

4.2规范管理,提升水平

要进一步明确休闲观光农业管理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并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立项审批、指导协调、组织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大力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要把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促进农村改革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通过提升“农家乐”接待户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精品项目,满足中高层次游客的需求,提高经营效益。

4.3凝炼特色,打造精品

景宁县现已形成的诸多休闲农业观光景点中,大量的旅游点呈分散、规模小状态,缺乏统一包装、策划和宣传,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建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合并,统一包装和宣传,整合现有休闲农业景点,提高档次和规模,使景点从分布散点状向连线成片转变,提高整体规模水平,打响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改善接待服务设施和城区环境,营造城区的畲族风情韵味,规划建设畲乡特色商品、旅游商品街,根据当地文脉,美化城区及近郊景点,如乌铁岩、溪口观光、浮丘遗迹、孔庙访古、石印山公园等,提炼和丰满畲族文化,建畲族博物馆等,丰富中心接待区的观光、娱乐参与功能。重点突出畲族风情、民俗文化的特色。在畲族风情区联缀主要畲族风情村,如双后岗村、惠明寺村、东弄村、敕木山村等,保持原汁畲族文化,充分考虑市场及游客心理需求,加强旅游村的建设,丰富节目,吸引游客参与,着力营建数个综合性畲族风情旅游村,如双后岗、惠明寺、余山村等,使民族文化风情尽情展现。

4.4农旅结合,强化促销

农业与旅游部门要加强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在市场宣传和旅游线路等业务开拓方面的作用。要积极鼓励、吸引工商企业、民间资金,甚至外资,以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观光园区建设,同时政府要在税收、信贷、用地、担保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8]:一是对于有一定特色基础的项目,可由政府出面,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根据其农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特点,在现有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谋篇布局,进一步做浓特色。可将“农业科普游”、“农家乐”、“传统农事乐”、“传统农业博览会”等具有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的项目引入其中。二是大力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名、特、优、新、奇农产品新品种,推广高效种养模式、高新农业技术以及先进农业设施,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特色内涵。三是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重大农业节会,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的知名度。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文化旅游是招牌。不难看出,这样的文化旅游能带动很多产业,歌舞如《畲乡惠明茶》更是能大范围推广惠明茶的广告媒介。在景点多设惠明茶卖点是一种既方便游客又能使茶商获得很多利润的好方法。

农家风光篇9

产业风景,欣欣向荣

电光源产业是新庄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开始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目前,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有5家,千万元企业有51家。凭借这一支柱产业,新庄成功争创了“中国电光源产业名镇”的称号,新庄电光源科技产业园也成功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厅的认定,成为2011年宜兴市唯一一家获批的省级科技产业园。

依托电光源科技产业园的集聚优势,新庄正在筹建省级电光源质检中心与省级新型电光源专业孵化器,鼓励企业发展LED新光源和整灯项目。为了培育新兴产业,新庄街道采用“街道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通过支持江苏锋驰、金能环保、中化包装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为后续电光源产业向高端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根据宜兴市委、市政府实施差别化土地供给的管理意见,新庄街道对一般制造业项目不再单独供地,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模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地产开发,而对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容积率在1.2以上的工业地产项目,争取单独供地。

工业集中区是新庄未来发展重心和投资热点所在,目前面积已达3500亩,入园企业达60多家。目前,总投资6000万美元、一期投资1.7亿元的东城电光源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在加大建设力度。新庄工业园区严格设立产业准入门槛,对不具有领先性的非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予落户,推进园区整合提升。

物产丰富,情趣盎然

农业方面,新庄物产丰富,被誉为“太湖之参”的百合、“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名扬海内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新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种这种那,不如种风景”,农民看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事文化与农家情趣。新庄农民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种一季,收一熟”的传统农业方式,把田园整治得像花圃,把庄稼侍弄得像盆景,把村庄收拾得像画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成了旅游资源;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农副产品、各具特色的新庄风情,都成为旅游商品。银环太湖农业博览园、江苏泽铭创意农业科技园、太湖湿地公园等一批观光农业点将被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太湖西岸一道集休闲、观光、循环、生态为一体的靓丽的农业风景线即将形成。

生态宜居,自然清新

经常在电影中看到欧洲美丽的乡镇风貌,感叹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一辈子都不想走。经过生态环境改造后的新庄,也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花园小镇”。新庄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以村庄洁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内容的“清洁家园”行动,全面推进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沿路、沿湖景区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整治等系列工程,把新庄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路洁”的美丽乡镇。一座座具有水乡特色、秀美富裕的村落,如明珠般镶嵌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澄渎村的华丽变身是新庄街道农村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来到这里,眼前是一幅清新自然、雅致隽永的画卷。“新中式”风格的农居坐落得井井有条;传承着古典文化的曲径、廊桥、景观牌楼、景亭、鼓台及堆石,弥漫着人文意象。

民生是决定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在新庄,人们和谐的生活体现了民生的优化。目前,新庄街内就学就医等保障水平率先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已全面实施。社保、医保、农保、劳动力转移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率先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村村有公园。“平安新庄”、“法治新庄”创建深入推进,连续五年荣获无锡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区域一体化全方位推进,形成了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农家风光篇10

我国是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研制、开发风能发电的国家之一,作为农业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和农村能源建设十大技术之一的农村小型电源利用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机行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自行开发研制30W、50W、100W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在内蒙、青海、甘肃等农牧区和海岛推广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小型风力发电产业已达到一定规模和生产水平,特别是1 KW以下的农村用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已成系列产品推广应用,为中国偏远无电地区的广大农牧渔民解决了生活用电,送去了光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行业现状

到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从事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企业108家,其中主要生产企业34家。

重点生产企业有: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湖南中科恒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远东博力风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内蒙呼市博洋可再生能源公司、青岛风王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山东宁津华亚工业有限公司、青岛安华新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南京东龙电子电器科技中心、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浙江瑞安市海力特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新高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上海跃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主要科研单位:中科院电工所、内蒙工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所、汕头大学能源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山东昌邑富奥风能研究所、江苏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总后西安建工所等。

2009年生产的1KW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分别为:100W、150W、200W、300W、400W、500W、600W。根据34个生产企业报表统计,共生产风力发电机组86942台,总装机容量12631.1KW,其中农、牧、渔业用户常用的200W、300W机组共生产45827台,占52%。年产量、容量、销售量较好的企业有:扬州神州、湖南中科恒源、广州红鹰、青岛安华新源风电设备、安徽蜂乌、宁波风神、南京东龙、呼市博洋、山东宁津华亚、宁夏风霸等。

据22个出口生产企业报表统计,2009年出口1kW以下小型风力发电组共34331台,出口到38个国家,其中包括:

韩国、印度、蒙古、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土耳其、马来西亚、拉脱维亚。坦桑尼亚、阿尔巴尼亚、所罗门、南非、阿根廷、瑞士、挪威、匈牙利、俄罗斯、荷兰、爱尔兰、丹麦、西班牙、瑞典、意大利、芬兰、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

2009年从事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生产职工数为3839人,技术人员842人,占职工总数的21.9%。其中工程师以上253人,占技术人员总数30%。固定资产原值27970万元,净值13060万元,注册资金40949万元。

产品出厂价格:由于各生产企业技术水准、生产规模、制造工艺、以及出厂配套件不同,因此,同一机型出厂价格差异较大(价格中不含蓄电池)。

如:300W风力发电机组,1450元/台~3900元/台

三、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1、生产企业从北方向东南沿海发展

根据1988年统计,全国25个企业有9个在内蒙,21个在北方地区,当年累计生产25575台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到2009年增至全国34个企业,其中24个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重点企业初步形成,初显优势

靠前的企业有扬州神州、湖南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北京远东博力、宁波风神、上海致远、浙江华鹰、安徽蜂鸟、呼市博洋、青岛风王、宁夏风霸等。

3、市场亮点明显

2009年销售亮点仍然是:

(1)边远无电地区,农牧渔民购买200W~300W的风力发电机组数量快速增长。

(2)城乡照明路灯:400瓦级以下风力发电机组用户以风光互补路灯居多。

(3)出口外销:千瓦级以下风力发电机组,大多数出口东南亚地区,主要用于分布式发电和独立供电系统。

4、产品多样化开始显现

除传统的水平轴侧偏折尾机组外,多叶片低风速机组;多种不同形状叶片的垂直轴机组;变桨距下风向机组,船用风力风电机组等都已上市,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四、潜在市场

1、无电地区广大农牧渔民对用电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仍有300万无电户,1147万人口为无电人口,他们居住远离常规电网,只有靠风电或风光互补独立供电来解决。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制定相应解决办法。在国家能源部、科技部、财政部去年启动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别提出,要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和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对采用风光互补独立供电项目单位的投资补贴由50%提高到70%,以保证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2、城乡道路照明,采用风电或风光互补

2009年中科恒源、广州红鹰、宁波风神、扬州神州,销售用于城乡路灯用的300~400W风力发电机组大幅度增加,发展势头不减。

3、边防部队哨所开始推广应用风力发电

过去在浙江、山东、辽宁、内蒙的边防部队使用过风力发电,但由于当时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没有推广使用。最近随着风力发电机组的质量与可靠性的提高,部队有关部门已着手进行示范推广项目(风-光-柴互补供电),以解决偏远地区驻军用电问题。

4、内河、湖泊、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急需解决独立供电

湖北洪湖、江苏太湖、阳澄湖、山东微山湖、安徽巢湖以及广西北海合浦、江苏启东等近海捕鱼船只,采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供电。有的一个船上安装2~3台100W~500W风力发电机组供电,可以解决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如照明、电视、小冰柜、手机及手提探照灯充电等用电。

5、出口市场仍然看好

主要出口东南亚及非洲边远地区。

五、问题与建议

1、中小型风力发电行业目前缺乏政策支持。希望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中小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发展,出台有关政策,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目标、有具体扶植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经验证明,独立运行的中小型风力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解决当前我国边远地区300万无电户用电的最有效、最可行、最经济的供电途径,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发展农村能源的方针要继续贯彻。靠常规能源,解决边远无电地区的农牧民用电,在短期内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经济的。

2、对推广应用、购买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用户要有补贴。对生产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件的企业给予贴息或半贴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困难。

3、建议农业部和有关部门在西部边远地区,将“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列入国家“支农”项目名单,像家电下乡那样,给予优惠补贴。同时在“绿色能源示范县”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因地制宜,在西部边远地区选择部分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农牧渔民生产和生活用电,促进农村能源建设发展。

4、完善和修订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件农业行业标准,建立部级检测机构。建议农业部在现有“内蒙国家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农业部风力发电检测中心”,并对农业部推广的风机产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予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