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建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2:05:52

思考建议

思考建议范文篇1

关键词:计量;设备;量值溯源

1概述

计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核心是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是实现量值统一的主要途径。高质量完成好科研单位各类计量设备的量值溯源,是评价各类试验装备性能、保证科研试验数据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科研单位各类试验设备设施建设以及试验手段的提升,各类计量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量值溯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高质量做好各类计量设备量值溯源工作是科研单位计量的中心工作,也是科研单位计量机构抓好计量保障的主要任务。

2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的意义和要求

2.1计量设备的定义。根据相关规定,计量设备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实施科研试验保障和为试验装备配套的测量标准及配套设备、检测仪器设备及系统等。根据这一定义,计量设备主要包括:测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仪器仪表、工量具、专用测试仪器设备以及测试系统等。其中,测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主要由单位计量机构负责建立、保持、维护和使用。各类仪器仪表、工量具、专用测试仪器设备以及测试系统主要由各基层研究室负责保存、维护和使用。2.2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必要性。《装备计量保障量值溯源与传递》中规定了量值溯源与传递的总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要求:(1)装备、检测设备和测量标准的性能参数,均应通过量值传递或溯源的方式,与相应的国家计量基准建立联系,确保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一致。(2)对直接影响到装备、检测设备和测量标准的使用效能、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参数或项目,应纳入到强制检定范围,并制定强制检定目录和强制检定实施计划。(3)量值传递和溯源应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要求。(4)实施量值传递工作应按照正式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或其他计量技术文件要求进行,若需要新编制或修改计量技术文件时,应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后方可实施。(5)装备、检测设备和测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应纳入装备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明确计量覆盖率和计量受检率的目标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计量设备量值溯源和传递具有法制性、强制性和科学性。它是保证仪器仪表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装备是否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正确的、可信的科研试验数据的重要技术基础。

3量值溯源的实施

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量值溯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检定/校准等方式,以保证被计量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量值溯源主要有四种途径:(1)直接送至有资质的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来实现量值溯源,比如外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等;(2)单位计量机构建立最高标准(参考标准),进行内部检定、校准来实现量值溯源;(3)通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CRM)实现量值溯源;(4)当溯源至国家基(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应溯源至公认实物标准(标准品、对照品),或通过比对试验,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提供证明。比如一些专用测试设备,在没有溯源的渠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量比对的形式实现量值溯源,对参数性能提供证明。计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实施主要包括确认量值溯源的计量设备、制定下达量值溯源计划、计量设备溯源送检、统计报表等四个环节。3.1确认量值溯源的计量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对检测/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影响的计量设备都应纳入需要量值溯源的范围内,不论是主要设备还是辅助设备。具体要求是:每年底,各基层单位应综合考虑本年度所属计量设备的数量情况、质量情况、拟退役报废情况以及下年度试验任务安排情况,安排装备管理员专人进行梳理确认下年度需要溯源的计量设备,提出溯源要求(包括溯源时间、溯源参数以及其他特殊要求,比如是否需要现场溯源等),经逐级汇总审核后上报。需要说明的是:各单位在确认所需量值溯源的计量设备时,一定要考虑可执行性,建议不要把已损坏的,或拟退役报废的,或者已经封存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列入溯源需求表中。否则会影响各单位年度计量受检率。当然,在用的、该周期溯源的也不能漏报、错报。3.2制定下达量值溯源计划。单位年度计量设备溯源计划制定,一般由单位计量机构根据各基层单位上报的计量设备年度溯源需求,结合自身计量参数技术能力以及计量设备溯源途径、渠道和目的,统筹制定溯源计划。为确保年度量值溯源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一般在年度量值溯源计划下达前,组织召开溯源计划协调会,会议的目的主要根据各基层单位计量保障需求的轻重缓急,进一步协调明确各单位溯源送检计划的分布、时间要求,在综合考虑各单位任务冲突和可执行可操作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后下达。需要说明的是:年度计量设备溯源计划是全年计量设备送检溯源的依据,也是主管部门、计量机构和基层单位共同的遵循,计划制定下达后,应维护计划的严肃性,认真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推后送检,否则就将会影响到整个年度计划的完成。3.3计量设备溯源送检。各基层单位仪器设备统管人员应根据下达的年度量值溯源计划,按期送到计量机构仪器统管组,仪器统管组会根据仪器的性能参数,若在单位计量机构测量标准参数能力范围内的,就直接下达到各参数计量检定人员进行检定或校准。如果超出单位计量机构的技术能力范围,将按照就近原则和经济性原则,统一分送地方计量机构溯源。溯源完成后,由仪器仪表组统一取回通知各基层单位统管人员及时取件。需要注意事项是:各基层单位计量送检清单和委托单信息要齐全准确,提前清点好数量、附件,做到送检清单和实物一致。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单位送检清单比较混乱,要么信息不全,要么清单和实物不一致,要么箱子上是一个名称,里面又是另外的设备,这些情况都时有发生。另外,如是科研任务急需,一定要注明急件,对于急件一般都会优先安排;对于现场临急计量检定任务,根据规定一定要提前填写申请表,明确任务时间、地点、内容,经审批同意后下达给计量机构执行,以免实验室检定任务和现场检定任务冲突。此外,对于测量标准装置,在一个溯源周期内,还应通过期间核查、比对、能力验证等方式监控仪器设备,以实现测量结果的质量保证。3.4统计报表。量值溯源的实施的第四个环节是统计报表,主要包括月报、季报、半年总结及计划调整、年度总结。月报,主要是统计各基层单位计划执行情况,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单位通报,督促检定计划完成。季报,每季度统计各单位计划完成率、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下一季度的计划完成。半年总结及计划调整,主要是总结半年计划完成情况,如上半年计划变动较大,一般会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半年调整,以确保下半年计划的可执行性。年度总结,主要是总结全年计量设备溯源计划完成情况,通报各单位计划完成率,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下一年度溯源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4量值溯源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建议。问题一:制定年度量值溯源计划还不准确。根据统计,年度溯源计划未完成大部分原因主要是:(1)计划送检时间与试验任务冲突,无法及时安排;(2)列入计划的部分设备无溯源依据和渠道,或者无法拆卸,不具备检定条件。(3)部分封存和拟退役报废设备未及时剔除年度量值溯源计划,导致部分单位计划完成率不高。建议在编制年度计量溯源计划时,各基层单位能结合设备维修月、试验任务安排和设备状态,合理确定送检设备和送检时间,以确定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问题二:执行年度量值溯源计划还不到位。这方面由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一般是兼职人员,岗位变化较大,新的计量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不了解计量业务流程、不清楚计量工作具体要求、不熟悉计量检定规程等情况,导致送检不及时、数据统计不准确、督促各基层装管员不到位等情况,影响了年度溯源计划的顺利开展和按期完成。建议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能相对稳定,同时加强相关计量专业知识的培训宣贯,解决好不懂不会的问题。主观上,一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计量法规意识还不强,导致仪器设备送检随意性较大,误送、漏送甚至不送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议进一步加强计量法规的宣贯力度,及时制定下发仪器设备强制检定目录和工作程序,加强经常性的检查和督导,建立溯源计划完成情况定期通报机制,以确保年度溯源计划落到实处。4.2技术方面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设备建设和科研试验的快速发展,先后配置了大量的特种仪器和专用测试系统,而单位计量机构和国内计量机构的测量标准和方法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部分专用测试设备和仪器仪表不能有效溯源。主要原因:(1)国内计量机构不具备计量溯源能力,导致无法进行计量检定。(2)部分专用测试设备是自研设备,还没有校准测试规范和溯源渠道。(3)部分仪器设备安装固定在试验设备上,现场设备拆卸和安装困难,不具备现场在线检定的条件。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溯源问题。(1)进行针对性溯源。从设备使用实际情况出发,计量主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和计量人员对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参数、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等)进行分析分类,需要量值溯源的参数或主要技术指标,针对性进行溯源检测。(2)开展计量比对。根据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根据JJF1117-2010《计量比对》要求,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或计量技术规范,联系各单位对同量程、同等级、同参数的多台比对(三台及以上)或两台比对设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性能和技术指标计量比对,其目的是替代设备溯源,比对合格设备标明状态和有效日期。(3)重复测量核查。根据《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关于设备核查要求,组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编制设备作业指导书或计量技术规范,采用设备定期核查的方式,对同一稳定、准确度相当的被测件进行重复测试、稳定性考核,其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技术性能,重复测量核查合格设备标明状态和有效日期。(4)坚持设备建设和量值溯源同步论证,必要时建立计量标准装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对数量不多、单位计量机构计量能力不能覆盖的仪器设备,可以充分借助国内计量机构进行溯源,如果国内解决不了,可以用计量比对、重复性核查的方式进行计量确认,解决溯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单位计量能力不能覆盖,但在用数量多、且与科研试验数据质量紧密相关的仪器仪表,建议及时建立测量标准装置,以解决外送费用贵、周期长而没有及时送检的问题。此外,针对新建设备,对其计量溯源手段应进行同步规划论证,特别是涉及到特殊环境下、专业性强、行业独有的计量保障需求,应需要提前考虑,必要时可联合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共同研制校准装置或编制校准方法。

5结束语

聂帅曾说过: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计量建设与装备建设要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因此,抓好计量保障能力建设,提高计量保障效能,高质量完成好各类计量设备的量值溯源,确保科研试验质量效率是我们每位科研人员应该需要关注的问题。内而言,主要跨行政区域聘用考评员的,聘用时应当通过考评员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认可。而且,跨行政区域聘用考评员一般适用于执行次级计量标准的考评,且与考评员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协商后聘用。也就是说,只有条件(2)无法得到满足时,才允许跨行政区域聘请考评员。而接受考评任务的单位,也需要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此时主持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把考核任务下达至单位,由考评单位聘用本单位的考评员执行考评任务。如该承担计量标准考核任务的单位仅满足条件(1),此时组织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须聘请不同单位,或跨行政区域的考评员组成考评组执行考评任务。考评组由有关技术专家和相近专业的考评员组成。

4结束语

思考建议范文篇2

一、目前现状

我县从*年开始,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布署,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此成立了县会计核算中心和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将县乡财政全额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及会计核算全部纳入两个中心进行管理,取消了单位的所有银行帐户。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县财政按预算每月将单位需用资金一次拨入到会计中心,会计中心将资金分别计入各单位帐户,在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单位的支出由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和核算中心进行审核、支付,并进行会计核算。

二、改革的必要性

国库集中支付是20*年来财政部力推的一项重大财政改革。截止20*年底,中央所有部门及所属93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全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300多个县(区),超过23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改革。

我省县级财政于20*年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但改革模式未得到财政部认可,必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工作。我省*年实施了14个县,如宁国市、广德县、宣州区等,08年又实施了16个县。

今年省财政厅召开了全省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培训会,要求今年全省所有的县年内完成改革,2009年全省县级全部实施。另外省厅对县级是否取消会计集中核算不作统一要求,因此由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转轨势在必行。

三、基本做法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各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度预算,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在批复的用款计划的额度内购买商品和劳务,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是对传统财政资金银行账户设置方式和缴拨方式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实际操作中,由银行根据财政局支付指令垫付资金,财政局每日与其清算,当月从国库划款归还银行垫付的资金。

四、改革的预期成效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具有规范预算执行、促进预算编制规范化、财政管理科学化的作用,预算单位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将明显改变。

(二)改变了过去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在部门和单位的状况,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国库资金,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调控能力。据了解,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月存款余额约4—5亿元,实行改革后,将有效扭转上述情况,单位暂不使用的资金将结存在县国库。

(三)通过实施动态监控,有效监督预算支出的全过程,有效防止挤占、截留、挪用现象和预算支出的随意性,有效解决分散收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看不到、管不住”的弊端,有利于从源头上、体制上防治腐败。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改批量拨款为支付到最终环节,预算执行的精细化、准确性、及时性都大大提高。

(五)原财政局各股室管理的专项资金仍实行账、钱分离,有利于加强内部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五、几点建议

(一)县财政局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县会计核算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行“前台支付、后台核算”的运作模式;

(二)在支付方式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为主、备用金卡支付为辅的模式;

(三)对财政各股室及各单位的指标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建立严格以指标控制支出的运行模式;

思考建议范文篇3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方法采用分析、比较和论述的方法,从我国社会保障政策角度,分析探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结果阐明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和医疗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深层思考和建议。结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保护社会成员的生命、财产、权利等不受侵犯和破坏的社会政策。医疗保障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的情况,依法制定的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等保护农民生命和权利不受侵犯的各项政策的总和,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才、医保资金、疫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方面。在抗击sars期间,人们尤其担心疫情向农村地区蔓延,因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极其脆弱,基础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很差,医疗水平低,农民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如果sars病毒向中国广大的农村蔓延,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经历了那样一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1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我国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党的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的农民数量非常庞大,到,农民占我国人口的60.91%[1]。农民不富裕,整个国家就不可能富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我们整个社会的小康。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则是我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都有积极的意义。

1.2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健康水平投资于健康,就等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对各国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评估,我国卫生状况远远排在发达国家的后面,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总是无法享受充足的医疗保障。因而,还有不少农民有了病只能是“小病养,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久而久之,我国经济发展了,公民的健康水平却没有提高,以致于包括健康素质在内的人口整体素质难以提高,而人口素质又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达程度。可见建立完善的农民医疗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1.3有利于促进使用公共产品的公平性,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2]

。公共卫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享受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应当作为一种全体国民可以获得的权利,从世界范围看,医疗保障已经成为了生存权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有关政策的不协调等原因,使得我国的公共产品在供给上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双轨”制,许多农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产品。在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视,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

2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状况分析

2.1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左右,公共卫生事业费用约占总卫生事业费用的15%[3]。我国农村卫生费用投入严重不足,1998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16%。同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占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使用的份额不到25%。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8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2.2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卫生机构医疗基础设施差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是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用基层的话说就是“县是龙头,乡是枢纽,村是网底”。但做为“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却是生存困难,导致了“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的严重现象,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修护,整个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都有可能瘫痪。再是由于重医轻防的现象突出,卫生院缺少运营需要的基本经费,为了生存只能走以药养医的路,而村卫生所的状况就更加糟糕,无基础医疗设施,要么承包给了个人,要么名存实亡。相当一部分村卫生所无房屋,靠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这“老三样”来诊病,这对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诊断都很困难,更何况要应付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缺少专业卫生人才,医疗服务质量差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里,中专毕业生占多数,无学历的卫生人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不愿意来。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人才机制,人才来了也留不住。加上多数卫生院的资金不足,条件差,工资低,就更加吸引不了医疗卫生人才。农村的医疗服务质量很低,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卫生人才。对于素质不高的农村卫生人员来说,诊断常见病、多发病都成问题,难以开展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更何况要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2.4医疗费用的增长高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缺乏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由于医疗行业的市场化和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造成了我国医药市场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表现为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药品价格居高不下,有的医生为捞取回扣乱开处方,医疗用品质量令人担忧。而最严重的问题是医疗费用的大幅提高,这令多数农民望而却步,不少卫生院走的是以药养医的道路。以致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非常严重[4]。医疗费用的迅速攀升,超过了农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给原本贫困的农民造成了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民陷入了不敢生病、不能生病但又往往多病的困境。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以保证最基本的卫生健康。

3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3.1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农村医疗保障资金可以分为医疗救助资金和大病医疗统筹资金。政府社会救助职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医疗救济,医疗救助资金应该主要由政府财政予以扶持,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应实行多渠道的原则,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包括接受社会捐助来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3.2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增强防病意识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农村卫生院和乡卫生所是“防病大堤”的“堤脚”,要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提高农民预防保健意识,防止许多地区已被消灭或控制的传染病再度出现,甚至流行;否则,将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可以安排部分国债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农村卫生工作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村居民筑起健康保护的屏障,下决心使农村医疗摆脱举步维艰的恶性循环。

3.3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较低,卫生机构服务质量不高,预防保健工作薄弱。由于农村经济的制约,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应调整农村医学教育方式,要有为农村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学制教育,比如建立相应的本科或专科,要设置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班,也可以采取定点培训进修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适合农村的、在农村能留得住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同时应该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将现在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通过考试进入成人或医学院校进修学习,毕业后再回乡镇卫生院工作。还应建立、健全在岗培训制度,提高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而提高农村的医疗服务质量。定期和经常组织医学专家到农村为农民看病。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的乡及乡以下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工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给予适当倾斜。

3.4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卫生扶贫工作政府应加强对药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的管理,减少药品销售环节,畅通药品销售渠道,尽量避免药品过多的销售环节而导致药价过高的现象发生。对于医疗器械的购买也要加强监管,避免为捞取回扣而使其价格上涨。政府部门要确保农民用药安全和药品价格低廉,可以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向医疗机构配送,并免收费,逐步形成药品供销的一条龙,净化农村药品市场,使农民吃上放心药。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结合起来,首先解决贫困地区的卫生设施建设与缺医少药的问题,并在国家扶贫专款及有关扶持资金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扶贫问题。

思考建议范文篇4

1.1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保障能力弱。西吉县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比低。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人均1.22万元,占宁夏全区人均3.63万元的33.6%,占全国人均4.29万元的28.4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亿元,占财政支出50.08亿元的3.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1元,占全区人均10738元的77.86%,占全国人均25974元的32.19%。财力弱,社会财富总量小,办大事、攻难题缺乏经济实力。1.2自然条件差,雨养农业占比重。县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薄弱,全县242万亩耕地中可灌面积仅占5.8%,水平梯田占51.4%,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任务长期而艰巨。1.3农业结构不优,产业体系不健全。全县种植业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引导不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不突出,结构欠优化,粮经饲比例失调;农业内部结构倚重依轻,种植业占比偏重,养殖业占比偏轻,林业经济稀少;一二三产业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接二连三发力点不多,动力不强,造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1.4农业装备科技薄弱,生产体系落后。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和国家、自治区大力支持,全县农业机械装备和科技支撑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还相差甚远。种养殖标准不高、产量低、成本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含量低,深加工短缺,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原因塑就了西吉县落后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业强身健体提质增效,推进产业兴旺最大的制约。1.5提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强,农村治理待提升。一些村级组织班子不健全,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欠缺,工作支差应付,“软”、“推”、“磨”现象严重,缺乏生机和活力;一些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政策文化素质偏低,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领导力、号召力、执行力、落实力偏弱;一些村级班子成员作风不实,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群众基础差;一些村庄宗族、家族势力抬头,搬弄是非,干扰民主选举,影响村规民约实施,影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提升。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县情民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瓶颈、短板、弱项,靶向施策,破题解难,趟出路子,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2.1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2.1.1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崛起推进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马铃薯产业要坚持走“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生产、主食开发”四薯并进的路子,进一步提升脱毒种薯生产、优质商品薯种植、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草畜产业要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并重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技术支撑,推进草畜产业扩量提质。特色蔬菜要以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为保障,坚持果菜和叶菜并重、设施和露地并建的思路,发挥好气候冷凉,生产环境清洁优良优势,算好北菜南下时间差,打好市场空挡牌,提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小杂粮产业要把传统种植优势和新品种、新技术结合起来,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大精细化加工和差异化营销工作力度,实现小杂粮,大产业,高效益。2.1.2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认真实施好“农村电子商务筑梦行动”计划和“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计划,借助“互联网+农村扶贫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多元、开放、规范、诚信的电子商务网络和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水平,力推农民网上开店创业,扩大西吉县马铃薯、西芹、小杂粮、牛羊肉等特色优质产品网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实体、虚拟同驱动。2.1.3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休闲、康养、采摘、教育、传承、旅游功能,选择自然资源、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精准打造一批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示范片区,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打造,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红色旅游产品、手工刺绣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大力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2.2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改革创新是优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2.2.1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放管服”改革,加快完善便民服务事项流程再塑,推进农村“不见面”审批规范运行,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方便群众同时,增强政策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加快农村宅基地证和房屋产权证“两证合一”工作进度,规范工作程序,盘活农村房产资源,丰富农民财产权;全面开展并高质量完成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村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种类规模,依据政策赋予相应权能,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股份权能改革,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推进农民向股民转变,实现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2.2.2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以壮大发展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提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要引导和强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其他农户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其他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机作业、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促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能人真正起到领富、带富、推富的作用,拓宽农民致富路。2.2.3加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构建广覆盖的农民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围绕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努力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大能人”,使他们成为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增收的生力军,强化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3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2.3.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为引领,全面压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计划,以点带面推进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大残膜回收治理力度,力争农用残膜回收率和加工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困扰农村的白色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难题,加快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以有机、绿色、健康为目标拓宽农业功能,提升农业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3.2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掀起新一轮全民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热潮,重点推进乡村路边、水边、房边绿化美化;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实施好精准造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把所有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巩固提升封山禁牧成果,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围绕一树、一果、一花、一草,强化村庄、庭院生态林业建设水平,实现乡村庭院四季花果飘香,打造生态宜居的家园。2.3.3努力破解农村生态环保难题聚焦群众反映的突出环保问题,要以整治河道采砂、排污、倾倒垃圾、废弃农膜塑料秸秆焚烧、病死畜禽乱扔乱埋、柴草杂物乱推乱放等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教育引导、处罚惩戒并举的办法,打响农村生态环境保卫战役,集中开展整治修复行动,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用能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要让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更加殷实。2.4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程度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保障。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意义重大。2.4.1坚持不懈加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以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抓手,加强对农村婚嫁丧葬、人情交往等文化习俗的正面引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远离黄赌毒、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婚育新观念,全面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推动形成新习俗、新风尚。2.4.2坚持不懈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抓好文化下乡、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村级文化示范点等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进农村等活动,提升文化惠民水平。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质。2.5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农村治理新提升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健全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促进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2.5.1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全面落实好“三大三强”行动,着力强化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着力强化村级班子能力素质建设,着力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号召力、战斗力;要以做实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为抓手,科学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监督机制在推进村级组织建设中作用,促进村级组织建设水平提高,功能作用充分发挥;要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为硬手,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配方式,坚决调整“一大三低”型村党组织书记,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让村级组织焕发旺盛工作热情。2.5.2全面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要健全农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力量配置,严格考核督查,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把信访诉求解决在基层;要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传销等违法犯罪,形成震慑犯罪的高压态势,提高群众安全感。2.5.3全面加强农村微腐败治理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围绕农业、教育、民政、扶贫、财政、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实现各领域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严厉整治涉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让农村苍蝇、蚊子无生存之地,还农村一片清廉净土,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施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N].乐山日报,2018-06-16(003).

[2]黄琪玉.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学习体会和思考[J].人民政坛,2018(6):14-16.

[3]禤培浩.对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13):132-133.

[4]王芳.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18(9):10.

[5]任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3-25.

[6]蓝海涛,涂圣伟,张义博,等.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8(4):60-63.

[7]李群辉.“四力齐发”助力护航乡村振兴战略[N].永州日报,2018-03-28(005).

[8]冯振东.关于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N].延安日报,2018-03-12(003).

思考建议范文篇5

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着眼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选举支部书记和“海选”村委会的办法,扩大村干部选任的民主,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同时,要通过创新制度来完善选人用人渠道,解决人难选的问题。对于那些确实难以选出大家公认的村干部的村,可以打破自然村的框框,重新调整村级组织的设置,建立适合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设置新格局。充实调整,优化农村基层干部设置。本着“减少职数、增加报酬、减少负担、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调整农村基层干部设置。对那些人口少,党员少,但党支部、村委会仍是设置齐全的村,要按照地理位置的分布,通过制度加以规范,以一个各项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大村为中心,建立联合支部,发挥大村的龙头作用,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共同发展,建成一个共同致富发展经济的新模式。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干部的职业化。以村支部书记为对象,先行试点,再进一步推广。通过制度规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县、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到村任职,可以回本村任职,可以异地任职,可以直接到村,不再在原单位任职,也可以由机关干部兼职。要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储备和锻炼提高。应把“五大生”、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特别是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科技能手、管理能手,以及公推公选落选人员中素质较好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同时注重三个培养,把农村中的现有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党组织织可以把这些人将来推荐出去参加公推公选,这样既可以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又能有效地实现党管干部的原则。通过这种形式把发展生产力与发展党员,发展党员与公选干部,公选干部与实践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

2、着眼于强化对村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应该建立相应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规范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对村中重大问题要严格地执行民主集中制,从制度上强化落实。同时,建立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度、评议考核机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将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纳入制度规范中,使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有章可依,有制度可循。进一步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针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等问题,对村级财务帐目管理应实行“村账乡代管”或“账前乡审计”制度。“村账乡代管”就是村级财务由乡集中审核、集中做账、统一管理。做到乡管账不管钱、村管钱不管账,用钱需审批,报账按程序,事后经审计的一种双向监督制约机制。“账前审计”就是统一时间,由乡里审核单据,然后下帐。这样既增强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村干部。要加大村务公开的力度,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通过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村民议事大会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等多种形式来加大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使村干部真正为广大村民服务。

思考建议范文篇6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思考建议范文篇7

前言

2007年4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刚刚过去,国家工商总局便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傍名牌”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称,“傍名牌”行为在我国日益猖獗,严重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社会反应强烈,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典型案件显示,涉及假冒国内、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不仅多,而且数量巨大,一些企业被查证的侵权案件的涉案总额甚至超过千万元。如何保护名牌企业知识产权,消灭“傍名牌”现象,进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一时引发了诸多讨论。一些傍名牌的商品充斥着商品市场,这种行为的泛滥已经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重损害了受害企业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一、傍名牌的概念和特点

傍名牌商品的概念源自美国1946年兰哈姆法(即美国商标法),在界定这一行为时用的一组词是ReversePassing-off”,字面的意思是“相反的骗卖”或“颠倒的骗卖”。傍名牌可以理解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而撤、换他人合法贴附的商标后,再将商品投入市场的行为。在反向假冒中,行为人是在他人的商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标。这是反向假冒与假冒商标最明显的区别。傍名牌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现象,通俗来讲傍名牌是指企业将著名的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以便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试图使消费者误以为著名的品牌就是该公司生产的,从而扩大销路获取利润。不难看出,在现阶段傍名牌产品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这些仿名牌产品具有以下的特点:

(1)、涉及商品种类繁多,包括食品、服装、生活用品、日用品、化装品等种类,可以说“无所不入”。而且傍名牌产品具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可以说这些商品都是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商品,也正是由于这些商品的消费需求大、购买力强等特点才使得大量的企业加入傍名牌的行列“从中分得一杯羹”。

(2)、傍名牌产品不仅瞄准国内知名品牌如模仿“红牛饮料”出现了“红午饮料”、模仿“康师傅方便面”出现了“康老师方便面”等等,而且还包括一些国际品牌如出现了华伦天奴、路易等,涉外案件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法院共审结涉外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931件,年均增长达到48、29%。其中,2006年共审结353件,同比上年增长52、16%。在最高法院公布的“2006年度十大知识产权民事案例”中,两起涉及国际知名品牌的案例名列其间。路易威登马利蒂公司诉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商标侵权纠纷,被告被判赔30万元。

(3)、傍品牌产品往往容易销售在农村以及边远山区,由于这些地区相对城市来讲信息蔽塞,品牌辨别能力不强,加上人们通过有关的电视广告已经对傍品牌的原来品牌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往往这些商品价格较低抓住了人们喜好便宜的心理因此容易受到农村消费者的选择。而且这些消费者还以为自己购买的是傍品牌产品的原有品牌。而相对与农村市场而言,城市的居民的品牌辨别能力较强,因此相对受到傍品牌的影响会小一些。

(4)、傍名牌产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打擦边球战略”既在一些国际国内品牌上“添油加醋如华伦天奴、古柏、华伦天奴、乔丹。第二就是“玩文字游戏”,通过对名牌产品商标的文字部分篡改,如把“大白兔奶糖”改成了“太白兔奶糖”。

二、傍名牌的产生原因

那么为何在市场上“傍品牌”现象如此盛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依靠名牌产品的作用,由于名牌是知名品牌或强势品牌,人们研究品牌,正是为了帮助企业创立名牌,利用名牌。我们希望通过对名牌的认定,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名牌的作用,形成名牌意识。名牌的作用是在它的名牌效应,名牌以此为基点,带领着产品、企业、社会进步、发展。名牌作为企业资产在市场开拓,资本扩张,人员内聚等方面都会给企业带来影响,使企业拥有成功的法宝。而傍名牌产品正是利用了人们对名牌的青睐,从而让消费者产生误导。

(2)、有利可图是傍名牌产品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某一个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鼓励。正是由于名牌产品的有利可图为傍名牌产品的产生产生重要影响。傍名牌的产品涉及到服装、食品、生活用品和化妆品,由于这些产品有的是国际品牌具有价格高和利润大的特点,因此被广大的厂商所仿照,从而导致傍名牌的产生。

(3)、“傍名牌”企业抓住了人们的“贪图便宜”的心理。根据笔者了解发现,“傍名牌”一般容易在农村城镇地区较为盛行,原因有二:首先,农村地区农民鉴别品牌能力相对于城市居民较差。农民通过电视、广播等传播对一些名牌产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当他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候他会想到购买名牌产品。但是由于对名牌产品的不熟悉在看到那些和名牌产品相差不大的傍名牌产品时容易选择购买。第二,名牌产品通过大量的广告已经在消费者心里产生了影响,加上“傍名牌”产品价格便宜。因此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傍名牌产品正好抓住了消费者既想买好产品有想花更少钱的心理。

(4)、部分地方政府的纵容,当地方有关部门怕打“傍名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诱导,容易产生被动接受命令的心理,对本地区企业“傍名牌”现象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熟视无睹。不可否认的是傍名牌企业在短期内的确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则不仅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由于傍名牌商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必然涉及到相关权力部门的审批,而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从而不得不采取行贿等方法来应对有关部门,从而使得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傍名牌带来的影响

(1)、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傍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它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傍名牌和原品牌相比具有价格的优势,但是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和名牌产品相差甚远,因此容易在市场上形成“恶性竞争”。以2006年为例,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的总数为41214件,由于大量的“傍品牌”产品充斥着市场,造成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破坏市场持续的正常运转,从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傍名牌的产生不利于我国名牌战略的发展,名牌战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品牌是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傍名牌的产生无论是傍国际品牌还是傍我国的名牌产品都不利于我国名牌战略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正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我国加入WTO以后,一批“傍名牌”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在WTO中的形象。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一批傍国际品牌的产品在我国产生,不仅不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和世界支持产权的保护,而且不利于我国作为世界上大国的形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各过企业以产品质量高低来竞争。而我国的这些傍名牌产品的产生尤其是一些傍国际名牌的产品产生使得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的消极认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在WTO中的地位。

(4)、对消费者而言,傍名牌产品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安全权带来影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了解包括商品产地、生产者在内的有关自己所购买商品的一切真实信息,经营者有义务将有关商品的信息,如实告知消费者。反向假冒人更换或除去别人的商品上的商标,提供给消费者虚假的信息,错误地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实际上妨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此同时,傍名牌产品的价格较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往往低价商品的背后是质量的不合格,或者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近几年假烟、假酒、假药的行为频繁发生。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傍名牌”产品往往是和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化妆品、食品等),如果质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不良作用。

(5)、由于“傍品牌”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被傍的品牌出现“恶名度”,当一个顾客购买到“傍名牌”产品时,可能他是无心购买,可能他是有意购买。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当他使用完这种商品以后就会对该企业的产品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个时候,他可能会“转嫁矛盾”把矛头指向真正的品牌制造企业上。与此同时傍名牌产品的产生对名牌产品具有淡化行为,而这种淡化行为对名牌产品的侵害是渐近的,不易被名牌产品所有人发现,比传统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和久远,也更难于弥补。因此“傍品牌”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原品牌产生重要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华伦天奴的傍品牌产品大量存在使华伦天奴品牌泛滥,市场销售受到影响,最终使得华伦天奴撤出中国市场。

四、防范傍名牌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对那些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进行监控。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在行政执法手段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违法嫌疑人采取询问、检查、调查以及查封或者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在行政处理结果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造假工具以及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全国各地县级以上工商局近3000个,形成了密布全国的行政执法网络。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对于跨区域案件,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协作解决。同时加强对打击傍名牌产品的立法工作,《商标法》第52条第4款虽然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但该条款的内容只是针对“更换”注册商标,也就是说,我国《商标法》所指的傍名牌产品的行为仅指显性反向假冒,并没有在立法上承认“除去”注册商标即隐性反向假冒也属于商标侵权行为。这种立法方式使得我国《商标法》并没有全面地保护商标的使用权。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假冒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其中对傍名牌的禁止不仅包括显性傍名牌,也包括隐性傍名牌。因此,建议我国在立法时,要加强对傍名牌的专门表述,这样不仅符合我国《商标法》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商标权人的保护也更加全面。

(2)、对于企业而言,要对商标特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要高度重视商标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要学习商标法律知识,善于利用法律手段规范自身行为,保护自身权利;要对商标国际规则有基本的了解;要借鉴国外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它可以避免使企业花费巨资和巨大精力而培育出来的品牌被别人利用。将国际共同遵守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纳入企业组织管理战略之中;企业管理者要及时将自己的商标进行注册,如果产品要进军国际市场,还应在相应国家进行注册。与此同时,加强对自己品牌的宣传,让消费者记住自己企业品牌的“真正风采”。对于那些举报“傍品牌”的行为给予奖励。企业还要联合工商行政部门对“傍品牌”产品进行打击。树立自己企业品牌的形象。

(3)、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对一些傍名牌企业特别是那些产品质量差、消费者口碑不好的企业坚决予以监管。地方政府的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有关部门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防范傍名牌产品的注册、生产、销售。从而从源头上治理傍名牌产品的行为,杜绝有关腐败问题的产生。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都要把保护名牌产品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商标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正确维护名牌产品的商标。要加强对侵权行为惩处,强化行政执法联合打假力度,完善诉讼保护制度,提高行政罚款、损害赔偿及刑事量刑标准,使违法者忘而却步。

(4)、作为消费者而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国家有关部门和一

些名牌产品的企业要尤其对那些傍名牌产品容易产生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消费者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广大的消费者树立和傍名牌产品作斗争的意识。使得广大的农民通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国家应该重点加强在农村地区对广大农民的名牌宣传,使得广大的农民学会正确辨别真假名牌产品,从而有力地阻击那些傍名牌的销售渠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繁荣,名牌产品的无形价值日益显现。中国要走向世界,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努力创造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乃至世界驰名的商标,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和民族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矗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对名牌产品的保护更是意义非凡,更是任重道远。为了顺应世界潮流,我国必须进一步努力提高对名牌产品的保护能力,加大对傍名牌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研究探索保护对策,为履行好国际义务,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干春晖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

2、《中国工商报》2007年4月27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答记者问》;

思考建议范文篇8

一、实行党员证的必要性

1、实行党员证,可以增强党员的意识,增加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

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先进性的群体,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信誉度。在危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只要有党员的出现,人们对扭转事态就会有更高的期望。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们对党员也是格外地信任,比如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往往更偏向与录用党员;在分工上,党员也比普通的群众更多地赋予重要责任。

然而现实中,党员只有在自己单位上才具有身份的明示,在社会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党员有较强的意识,社会也很少给予他们相应的党员的信任度。实行党员证可以有效的把党员的身份意识和社会的认可结合起来。使党员的意识得到强化,荣誉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2、实行党员证,可以加大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

实行党员证,实际上是将党员的身份通过一种途径向社会公布。是将党员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党员增强自律意识,增强有为意识。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地维护社会公德。

3、实行党员证,可以方便党员过组织生活,方便党员履行党员义务。

党员证可包含许多必要内容,单位党组织可以通过审核党员证的记录来了解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和履行义务的情况。党员可以持证参加当地党组织的活动,向当地党组织交纳党费。这样使得党员可以不必回到原地就接受到组织的管理,免除了奔波和不便。

二、实行党员证的基本构想

党员证可以作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补充,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中应该是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具有同等效力的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党员证可以把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费证、流动党员证的功能集为一体。同时增加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奖惩情况的记录。具体说来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党员的基本情况记录,包括党员的五项六何、入党和转正时间、所在支部、党员的照片,党员证的签发日期等。

(2)党员交纳党费的情况记录。

(3)党员在民主评议党员中所评格次的记录。

(4)党员年度奖惩情况记录。

(5)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情况记录。流动党员流转情况的记录。

三、实行党员证的基本要求

1、党员证是党员的身份证明,应由中组部统一制作并规定使用。要求各级党组织统一认识,统一实行。党员证应加盖有权在全国范围内直接相互转接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公章方能生效。

2、证照的记录是对党员交纳党费和参加组织生活的状况的反映,对于证照记录不齐的党员,可以视为没有按时交纳党费或者没有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组织应该视具体情况对党员进行教育或组织处理。

3、党员证应由党组织按规定及时如实填写,党组织应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关记录。

4、党员应主动与发证地党组织或接受地当组织取得联系。主动将党员证交由党组织进行填写或审核。

思考建议范文篇9

一、现行医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看病贵”问题

1、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甚至新疾病的不断出现,客观上使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模式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日益感到吃力。

2、医疗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院自负盈亏,财政补偿不能维持医疗开支,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医疗服务收入和销售药品的加成收入。市场化只能通过竞争降低利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药品的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合理的药品供应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某些药品生产企业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会停产一些廉价有效无利润的基本药品,或改头换面为新药,价格上涨十多倍甚至几十倍,直接损害公众的利益。资金是趋利的,市场化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4、现行的医疗法规和医学模式的影响。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和循证医学模式的实施,“医闹”的盛行,导致看感冒也要进行全身检查,也给患者造成“看病贵”、乱检查的印象。

(二)“看病难”问题

1、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看病难”。公立、私立、社区医院到处可见,本不应该“看病难”,但大医院由于设备好,医生技术高,人满为患,排不上队,看不上病司空见惯;而社区医疗机构却少人问津。资金是趋利的,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它总是流向有利可图的地区和科目。故私立医疗机构多选择在相对中心区域,并且多是主要开展一些特色专科(利润较高)医院,不做或少做基本医疗(私立医疗机构尤为明显),不用或少用一些基本药品(公立、私立医疗机构都存在这种情况),由于吸引大量资金进来参与竞争,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价格趋于合理,市场化在这里是可行的。

2、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分散边远地区的“看病难”。在一些山区、半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乡村医生水平低、卫生院面临倒闭、私立医疗机构由于无利可图不愿选择建立,更谈不上竞争,病人没有地方看病。由于形不成市场,医疗、教育在这些地方都无法进行市场化改革,非法行医、封建迷信、异己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现在方方面面都抱怨“看病难”,其实是医疗资源不足和过剩并存,问题出在机制和结构。

(三)医生拿“红包”问题

这些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人员之间。医疗服务是特殊商品,不象买东西到任何1个商店都一样,看病就不同,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水平高低是不一样,所含的技术附加植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而且病人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可能按标准化工序治疗。所以,大家都希望到大医院排队找名医看病,加之偿付机制不合理,拿红包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卫生院、卫生所收费低廉、就诊方便却少人问津,连医生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红包。市场化能够部分解决“红包”问题,大型私立医院照样存在药品开单提成问题。

(四)疾病预防控制问题

逐利的市场化运作是没有兴趣真正做疾病预防的,偶尔作秀一下,权当广告(类似所谓的“义诊”)。何况发病率越高,利润越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卫生所、卫生院的逐步削弱,基层医务人员的逐步流失,加之私立医疗机构也不愿进入,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漏洞逐步扩大,形势严峻。

二、对医疗改革的建议

改革的目标应为: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疗问题,既要学习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情,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有可行性,就是要符合中国国情,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我国许多农村的人均年纯收入不到500美元,所以美国式的市场化医疗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新方案必须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有可操作性,方案越复杂,涉及的环节越多,手续越繁琐,可操作性难度越大,就会牺牲效率,形成新的“看病难”;有可持续性,新方案对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控制,要低于或等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否则,以后又会形成新的“看病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疗改革市场化运作不能解决整个中国的医疗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基本医疗免费提供

1、政府按服务范围需要,规划配置举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

2、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全额拨付。

3、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由国家免费提供医院,医院不得自行购入药品及设备。基本医疗范围内用药,由医院按病情需要免费提供给患者。自费药品可由医院报计划后政府采购,用于非基本医疗范围外的治疗,必须由患者主动申请,自费使用,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上述措施使医院和医生没有了逐利的动机和机会,回扣、药品开单提成等现象自动消失,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建立全民强制医疗保障制度

1、国民每人每年强制缴纳医疗保障金120元,弱势群体可适当减免,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社会捐助。以13亿人计算,为1560亿元/年,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个人医保卡,与身份证对应,全国通用,还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2、患者凭个人医保卡到公立医疗机构就诊,每次交10元门诊费,检查、治疗、药品(每次不超过3天的治疗用药)不再收取任何费用;住院每天交100元,同样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贫困落后地区可适当减少。真正做到按病情需要治疗及住院,避免医患双方的过度治疗动机,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保守估计,以每人每年看门诊2次,13亿*2次*10元=260亿;以5%的住院率、每次住院5天计算,13亿*5%*5天*100元=325亿。

上述1、2相加,每年医疗保障金为2145亿元。个人每年基本医疗支出,不住院为140元/年,考虑到费用降低后,就诊次数会大幅上升,以200元/年计算可能较适合;部分需入院治疗的再加上住院1次为700元/年左右,彻底解决“看病贵”难题。

(三)改革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的建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供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按服务范围需要,合理规划配置基层医疗网点。

2、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不再设立普通门诊,只设急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医务人员定期轮换到基层医疗网点工作,带动并逐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普通门诊全部设在基层医疗网点,未经基层转诊,直接到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一律按急诊处理,费用为每次50-100元,同样只提供基本的治疗及药品。确保危急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保证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被不必要的浪费。

3、改善基层医疗网点基础设施,标准化配备必要的设备、药品、人员,解决与现行卫生法规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全科医生认定、执业范围、执业地点、上级医师支援基层、检查结果通用、举证责任倒置、循证医学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基层医疗网点就在非法行医,基本医疗的成本就不可能降低),建立医疗不良反应赔付保险(医学是一门充满探索和未知数的科学。医生不是万能的,有很多疑难杂症都在研究之中,所以不是到了医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医疗行为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正确面对医疗不良反应是必要的)。

4、为避免一些著名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资源被不必要的占用,可规定未经转诊就跨省市就医的人员,门诊及住院费用加倍的办法。

5、做好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统一工作。由于本方案与新型合作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衔接统一并不复杂。

6、完善药品供给体系。每个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按政府指定的计划生产一些的廉价有效的基本药品,以满足基本药品的供给,政府可适当给予一些补贴。

7、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建立量化考评制度,奖勤罚懒,并引入人员退出机制。避免低效率及新的“大锅饭”的出现。

思考建议范文篇10

我市是农业大市,做好“三农”工作尤为重要。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科研、教育领域间的需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有利于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试点市”的目标,市委赵书记、市政府李市长多次会办研究农村信息化工作,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全市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积极向前推进。目前,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实现了宽带“村村通”,率先在全省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农业网站运行良好,“四电一报”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初步构建了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推广,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了一批应用典型和先进镇村。

今年,我市有幸成为国家首批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对**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重大的责任。市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信息产业部和省里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完善网络基础,强化知识培训,推进信息开发利用,着力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引领的农村信息化新路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一阶段,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大资金投入。确立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财政安排试点专项经费。制订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先期主要用于扶持农村上网点建设和网络进入试点大户的补贴等方面,以后主要资助农村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同时,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格局。

(二)组织实施四项重点工程。实施“双入户”工程,延伸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宽带网络,力争到2009年农村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宽带入户率达95%;推进有线电视入户,力争三年内农村入户达100万户。实施产业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两年内提前普及信息化在农村产业链及各个行业的应用,着力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实施综合服务工程,建立农村信息化体验中心和农村信息服务网上大厅,组建服务到组、到户的村级专兼职信息员队伍,加快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市、县、镇、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体系。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平台,通过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专业公司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农民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管理机制,制订农村信息化试点分阶段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建立农村信息化舆论宣传机制,积极营造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信息人才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建立农村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制订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完善考核评估办法,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