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践路径思考

时间:2023-01-28 09:16:44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践路径思考

摘要:纵观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中美贸易摩擦博弈背后反映的是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整合,而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也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下行趋势,中国正处于这场大变局的风口浪尖,在这一系列的新挑战和历史机遇面前,我国提出了以内循环经济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本文立足经济思想史这一经济学科领域的瑰丽宝库,并结合大变局背景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深刻内涵,分别从内需体系为基奠的国内大循环和新格局、新生态:“内循环联动外循环,外循环反哺内循环”两个方面出发,为当代中国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做出理论依据支撑及实践路径思考。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过去的40年中,我国身处全球化及国际间循环的浪潮之中,放眼近年来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逆全球化等破坏全球价值链体系和危害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因子让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蒙上了一层未知的阴霾。此外,全球新冠疫情这一导火索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颓势,产生了许多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不安因素。此后,国民经济循环便从空间上被进一步扩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战略将会在大变局时代背景下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本文以中外经济思想史理论为基础,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借鉴,对构建我国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1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深刻内涵

1.1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大变局

1.1.1国内大循环经济下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更加强调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国在核心技术封锁、信息阻塞的国际技术交流及合作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造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中国的“卡脖子”领域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长期以来,我国受到国际上某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及各方面的打压,使得我国在许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上的探索十分艰难,如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技术等,但随着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我国会加大对短板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美国对华为及中兴的制裁和一系列强暴手段让国人清晰地认识到唯有掌握自主研发技术,在所处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纵向延伸整合上下游资源和建立独立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保障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壮大。双循环战略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发展将会得到极大的成长空间,以5G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连接大数据、云计算,在智能出行、家居、生活、数字经济、智慧医疗及大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20—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约3.3万亿元[1],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达8.4万亿元;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约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这些仅是5G技术的发展可预期实现的效益。此外,还有与5G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相关领域的潜力也很大。

1.1.2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下的发展机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的安全与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方面,我国规模庞大的市场和处于国际分工上关键节点的位置使得我国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体系,丰富而充分的生产要素,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庞大的人口总量使得我国拥有体量巨大的消费市场,全面小康社会下中国人民的消费需求和层次会不断提高,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这些条件为世界资本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中国市场是世界上任何时期绝无仅有的。我国的产业链体系是十分完整且成熟的,考虑到交易费用的存在,在我国投入生产,实现产品的价值符合效用最大化的选择。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20年的出口产品数目众多,有超过8000种产品出口外销,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产业链及出口的优势。此外,国内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国家相对宽松的政策及帮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通过贸易自由化不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CEP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既是中国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对内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又是国内国际互促循环的重要环节。

1.1.3不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当代中国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和平发展主题下的世界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躁动因子在危害着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全球化的进程从未止步,但逆全球化的势力和声音越来越强盛,这让全球要素流动、贸易往来、交流合作等受到了极大阻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遭受了国内外各种压力与危机,导致许多尖锐问题的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这一对中美双方影响极为深远的争端,将给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势和格局带来极大的影响。

1.1.4国内极具挑战的新征程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迈进,这条路上有数不清的未知和难以想象的曲折。双循环战略是基于中国国情,针对中国未来经济新常态发展提出的新策略,这一策略的贯彻落实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格局新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针,正确应用这一方针能够有效缓解经济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拓新局面。

1.2大变局下的双循环战略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循序渐进的,双循环战略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基于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新变化做出的正确战略抉择。在新中国成立发展工业化的初期,“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等重要举措就已经在为构建完整内需体系而铺路。在国民经济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物资资料极度匮乏的新中国,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工业化是摆脱贫穷的正确抉择。在物资生产资料不断累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时对我国内需体系和国内循环体系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积极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始终敞开大门,积极发展经济建设。此时,参与国际分工,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民经济乃至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实现了飞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大循环的思想逐步被提出并接纳。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及社会各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通过“十一五”“十二五”等规划,逐步朝着经济新常态的方向发展,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要求,此时国民经济大循环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际、迈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起始年,我国对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结合当今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强有力地推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联动循环的双循环发展战略,并对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和要求。

2经济思想史视角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1以内需体系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

2.1.1理论基础——大国经济发展理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路径对大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2]。通过斯密经济学范式、马歇尔经济学范式和刘易斯经济学范式分别从经济分工效益、规模经济的竞争优势和经济转型的视角为双循环战略、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理论指导。斯密经济学范式认为国家的市场范围、劳动力人口等因素影响到分工的细化、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的增长;马歇尔范式认为除了市场规模、劳动力人口、生产物资资料外,还有产业的集聚、生产要素的规模性、区域经济的差异性等都会影响到规模经济,因此引出竞争优势;刘易斯范式从经济二元结构、技术多元结构和产业多元结构等视角分析经济转型。而中国在世界上的众多国家中,具有独特的人口、市场、生产资料等方面的特征,通过以内需为主的双循环战略,可以将中国以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基础的经济分工,以多种资源及需求形成的规模效应和二元经济结构、技术及产业结构上的多元化等优势整合交叉,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1.2路径思考——构建结构完整的内需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结构完整的内需体系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内需体系的建立完善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指出了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足,政府应主动发挥其职能刺激经济,增大国内需求。当代中国的内需十分庞大,这与我国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的现象形成鲜明的矛盾,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和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3]。通过双循环战略实现内需和国际市场的要素流动,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活力,可以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内需体系提供要素支持。创新永远是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变革、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创新永远不会缺席中国当代与未来的经济发展。奥地利学派的熊彼得指出,需要从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发展动力源,创新是解释经济发展动态现象的中心概念,同时是一种经济概念。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靠关键要素推动,创新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子。高新技术产业及各行各业的创新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实现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面对国外技术垄断及封锁的行为,我国必须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世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着“卡脖子”的情况,通过双循环战略,我国将加大对短板行业企业的扶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周期的更新速度。

2.2新格局新生态——内循环联动外循环外循环反哺内循环

2.2.1理论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发展永远脱离不了国家的本土市场,这也是双循环战略背后的理论逻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形成内循环联动国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反哺内循环的新格局新生态,是推动当下及未来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国内市场的认可和需求是决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一项先进技术的转换落地受到这个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因此,产品进入国际流通市场需要以国内市场为支撑。通过国内大循环的内需体系,以国内市场为支撑,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出口产业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密切联系,能够使进出口贸易通过资源配置、规模效应、产品核心竞争力效应等途径实现技术创新、外汇创收等目标,更好地服务内需体系和国内大循环。因此,通过国内国际互促循环,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联动,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

2.2.2路径思考——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新常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的付出是巨大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付出终有回报,我国从探索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进步,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充分证明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举措的正确性。从时代特征和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来看,深化改革开放与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密不可分,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势在必行;而若想高效合理地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就少不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支持。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下,通过深化改革、双循环战略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将会有效解决内需体系现存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在全球化视角下,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而使人民生活迈入更高质量的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思想史对古今中外经济学理论及思想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丰富,有助于为当今世界许多经济现象和事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借鉴和经验。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技术创新理论、产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制度演化及变迁理论、区域经济协调思想、市场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相结合的思想等理论及思想,再结合我国“五年计划”、改革开放、新发展要求和经济新常态等经济思想和发展要求,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供给与需求、政府与企业等方面为双循环战略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仍处在初期阶段,双循环战略还需要不断地打磨和积累,通过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和探索,可以给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思想指引和具体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锋.推动5G及相关产业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20(6):23-31.

[2]欧阳峣.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范式[J].经济学动态,2012(12):48-53.

[3]石富丽.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域下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商展经济,2022(13):14-16.

[4]丁平,张二震.国内需求与国际贸易:一个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3(2):166-174.

[5]李奇泽,张雅婷,李艳.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基本逻辑与政策建议[J].商展经济,2022(8):19-21.

作者:武尧 王伟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