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十篇

时间:2023-04-06 17:59:29

双循环

双循环篇1

1、双循环一般指双循环赛制。双循环赛制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两个循环的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

2、如果参赛队少,或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通常采用双循环的比赛方法。双循环比赛的轮次、场次以及比赛时间,均是单循环比赛的倍数。

(来源:文章屋网 )

双循环篇2

关键词:循泵低速;扬程;真空

引言

重庆松藻电力有限公司安稳电厂一期工程为2×150MW循环流化床机组。每台机组配置2台循环水泵,#1、#2机组的4台循环水泵采用单元制运行,由于循环水系统不能实现两机三泵运行方式,双机夏季四泵运行,冬季双泵运行,春秋季根据负荷及环境温度启动第二台循泵。由于循环水泵的运行方式不可调节,春秋季开四台泵运行,能够满足凝汽器真空的需要还稍有裕量,无法以最佳运行方式来实现经济运行,因此计划对#1、#2机循环水泵进行双速调速节能增效改造。

1 循泵电耗降低空间分析

通过对投产以来历年的环境温度及运行时数进行了统计分析,该厂全年循环水进水温度在10~33.4℃,循泵低速运行有较大的空间。

1.1 春秋季循泵高-低速运行:负荷150-120MW阶段,循环水进水温度22~27℃时,此时两台循泵高速运行存在富裕量,可采用高-低速运行。此负荷阶段全年约94天,共2396小时(单机3月中旬~6月中旬,9月~10月)。其中利用率约为60%,即1438小时。

1.2 机组启停时:机组并网前进入凝汽器的热负荷较小,循泵运行时间为5小时;机组停运后,为降低排汽温度,需维持循泵继续运行约8h。启机前停机后进入凝汽器的热负荷较小,可低速运行。按单机每年启停7次计算,启、停机时循泵低速运行时间共为(8+5)×7=91小时。

即循泵单机低速运行的时间为: 1438+91=1529小时。

2 循泵双速改造可行性

2.1 改造前循泵技术参数

2.2 改低速后特征点参数

原电机为12极,转速495r/min,改为低速可以选择14极,改后转速约423r/min,根据泵的相似原理可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泵的转速,泵的效率近似不变,其性能近似关系为:

Q1/Q2=n1/n2=423/495=0.8545

H1/H2=(n1/n2)2=0.7302

P1/P2=(n1/n2)3=0.6239

从循环水泵原特性曲线上从闭阀启动对应扬程28m点到11m扬程点取19个数据时行改造后参数计算,结果如表1。

将H2-Q2参数按比例绘制在原H-Q曲线就得到了改为低速后的泵特性曲线。从计算参数及特性曲线上可以发现,改低速后原设计扬程16.5m下降为12m,流量由10008 m3/h为8551m3/h。

2.3 改造后对扬程的影响

改造后循泵扬程为12m。循环水管道阻力约0.434mH2O,查凝汽器水侧阻力曲线,单台循环水泵运行,凝汽器水侧阻力为1.2 mH2O,从凝汽器出水管至冷却塔水阻0.487mH2O,即累计水头损失为2.2mH2O,同时需要克服冷却塔静压9mH2O,即改造后富裕扬程为0.8mH2O,改造后循环水能上塔。

另外,因改后扬程16m的工况点流量约5000m3/h,流量减半,可以实现机组并网前、停运后对循环水量的调节需求。另外还可以根据机组负荷变动对循环水量需要的不同,实现两泵一高速一低速的运行方式,扬程约为16m,总流量为15000m3/h。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出主要特征点参数:

改造后全年节能量:W=(560-350)×(1438+91)=321006KW.h

折合人民币:409290×0.44=14万(按电价0.44元/kw・h测算)。

2.4 循泵低速对真空的影响

从上述计算可以发现,循泵改造后,循环水量仅减少14.49%,在冬季等低负荷工况,或启停机状态下,循泵采用低速运行方式不会对凝汽器真空及安全性造成影响,能够满足凝汽器对循环水的需求量。从循泵性能曲线看,循泵由495 r/min降为423 r/min后,循泵效率虽略有下降0.4%,但功率降幅更大,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目的。

2.5 运行方式

改造前:热季一机两泵高速运行,冷季一机一泵高速运行。两泵运行时,根据负荷及循环水进水温度参数确定启动第二台循泵。

改造后运行方式灵活。可实现单泵高速、单泵低速、双泵高速、一高速一低速四种运行方式,特别是春秋季节能空间较大,单机可实现双泵一高速一低速并联运行。夏季双泵高速运行。

3 改造方案

采用一台机组只改一台双速的方式,只需要更换电机的定子线圈,原电机为12极改为14级,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性,同时便于双速切换操作,增加双速切换柜。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循泵电机改双速是可行的,且改造后运行方式灵活,有较大的节能空间。根据历年大气温度、凝汽器真空和凝结水过冷度曲线可知,由于循环水量不可调,使得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机组真空过高,凝结水过冷度过大,汽机回热系统能耗加大,机组整体效率降低。如若实施双速改造,则可实现机组真空和凝结水过冷度调节,保持机组在经济真空定值的基础上,维持凝结水过冷度为零,进而提高机组效率,降低煤耗。

参考文献

双循环篇3

【关键词】c语言 循环嵌套 五步三变量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体系中是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然而循环结构在这三部分中属于最为复杂的一种,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经验,对于双循环结构来说都是难以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析总结出“五步三变量”的方法,所谓五步即为:第一步为概念导入;第二步为嵌套定义、格式及典型应用的理论讲解;第三步为分析程序,找出“三变量”;第四步为写出程序;第五步为用所学内容解决导课环节设置的引例。

1 概念导入

循环结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了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应当设计一下概念导入的环节。由于具备了C语言的while,do---while,for等三种类型的循环格式,因此这种顺序安排循环嵌套的概念导入环节。

启发一行式子能够利用循环结构来实现结果,然后九行这种结构的式子应该如何处理呢?这即为我们需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从而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导入相关的概念知识点。

2 嵌套的定义与格式

(1)嵌套的定义。假如在一个循环体中同时包括了另一个完整形式的循环结构,则这称为双循环嵌套。(2)嵌套的格式。while、do-while、for这三种循环结构类型允许各自嵌套,同时可以互相嵌套。

3 分析程序,找出“三变量”

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教学经验,对于双循环结构来说通常都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析总结“三变量”方法,解决这种循环嵌套问题,只需要找到三个变量(行变量1,空格变量k和列变量J)即可,从而能够轻易地解决双循环这种问题。以输出图1作这样的图形为例。

例子分析:

这种图形问题,能够这样进行简单理解。第一行犹如来了第一个体育老师,让你跑一圈,第二行犹如来了第二个体育老师,让你先做一个仰卧起坐,然后再跑了两圈,第三行犹如来了第三个体育老师,让你先做两个仰卧起坐,然后再跑三圈,依次类推,逐渐寻找规律,来了第1个体育老师,你会做1-1个仰卧起坐,再跑1圈。

运用C语言的专业术语解释,体育老师的个数相当于行数,仰卧起坐的个数相当于空格个数,跑圈数相当于输出#号的个数。分别使用i表示行,k表示空格,J表示#号,解决这种图形问题,只需要寻找出这三个变量即可。

先找出行变量i,这个图形总共3行,因此i值相应的变化是从1到3,for(i=1; i

再找空格变量k,根据图形分析,列出各行相对应的空格值,从而可以推出k和i的具体关系。行变量i为1,2,3,i,对应的空格变量k为0,1,2,i-1,由于k和i是i-1的关系,因此得到变量k,for(k=l;k

根据相应的图形分析,列j出每行的列值,从而推出j与i的具体关系。行变量i为1,2,3,i而对应的列变量为1,2,3,i。由于J和i之间是相互相等的关系,因此能够得出变量j,for(j=l;j

4 写出执行程序

5 结束语

在概念导入环节中的九九乘法表,这犹如来了九位体育老师,各位体育老师没有让做仰卧起坐,只是跑了九圈,因此这里的k变量能够进行省略,只需要找出i与J变量即可,总共有九行,因此for(i=l;i

双循环嵌套结构输出图形的相关问题,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运用相关的学习方法,寻找出具有三变量时有的图形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两个变量即可完成,不需要空格变量),能够快速轻松地解决这种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像颖.c语言教学改革浅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2]段红义.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浅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4).

[3]崔敏.浅谈C语言循环语句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

[4]曾辉.探讨C语言中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0(26).

双循环篇4

[关键词]副床燃烧;启动;运行

中图分类号:TG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042-01

1 引言

本锅炉为东方锅炉厂生产的DHX-3.82/450-W5型循环双流化床锅炉,循环双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改进了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主要特点就是有两个流化床,一个燃煤的主床,一个专烧飞灰的副床,在实际运行状况中表明它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煤种适应性广,热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宽等),并较好的克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小型化后所出现诸如飞灰含碳量高、受热面磨损较快等各种问题,因此在小容量锅炉上首选循环双流化床锅炉。其基本布置如图1所示,由前、中、后三个竖井组成,其中前竖井为主床,中竖井为副床,后竖井为旋风分离器及下降烟道。锅炉炉膛为N字形双流化床,采用全悬吊结构,其四壁由膜式水冷壁组成,前后隔墙为挂砖墙。炉膛由悬浮室与燃尽室组成,副床以前部分称悬浮室,悬浮室由闪隔墙折成两段,即主床室和下降室。副床上面空间是燃尽室。

副床作为循环双流化床的主要产热床之一,也是锅炉技术的创新,作为锅炉节能减排的创新技术,副床能否在主床正常燃烧之后,顺利的启动并且维持长久稳定的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锅炉燃料的燃烧效率和产能,原料的节俭,飞灰含碳量的降低和飞灰在烟气中的含量。因此,对循环双流化床锅炉副床的整个燃烧技术的掌握与否将是判断我们整个锅炉燃烧成功与否的标准。

2 副床的启动

(1)副床启动前的准备 首先适当的开启返料风排出返料器内的部分冷灰,在将返料风关闭。接着加大副床冷渣机排渣量,同时人工直管排渣,尽量短时间将副床灰排至可看到副床风冒为止。然后当副床内灰排到要求位置时,查看副床床面状况,看是否有炉壁焦、焦块或者其它杂物,确保床面正常。最后查看副床低压(汽压1Mpa以下)降温蒸汽管是否畅通,以备应急状况下使用。

上述的几个过程中,在副床启动前的准备阶段都应该注意。适当的排出部分冷灰,可以防止在副床启动时,由于返料灰温度低,与副床内的飞灰温差大,吸热较多,造成副床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导致副床启动失败。将副床灰排至可看到风冒,能有效的查看到床面上是否有杂物,如果不能保证床面上无杂物,在副床启动成功后这些杂物很有可能堵在排渣口,造成排渣不畅。副床低压降温蒸汽管的检查,如果副床投返料后床温仍然控制不了往上升,开启降温蒸汽能有效控制住床温。

(2)副床的集料 首先加大负荷(给煤量),保证悬浮室出口温度在850℃左右。然后停副床冷渣机,副床开始集料,约5分钟左右停副床鼓风机。最后查看副床内的飞灰厚度,飞灰厚度要达到450-550mm, 集料时间大概是50-70分钟,时间长短由主床负荷和煤质而定。

上述过程中,应该注意所需给煤量,一定要保证悬浮室出口温度在850℃左右,这样在副床内集灰温度才能达到650-750℃,如果集灰温度低于这个值,启动过程很有可能会失败。之所以停冷渣机之后5分钟才停鼓风机,是因为火红的飞灰遭遇从风帽孔出来的不能使飞灰流动的弱冷风容易造成局部结焦,从而导致点火的失败,让鼓风机吹5分钟,是要让有一层足以盖住风帽孔的冷料阻隔火红飞灰与弱冷空气的直接接触。集灰厚度要求在450-550mm,保证了副床启动时烟气带走部分飞灰时,副床的料层不至于太薄,有利于副床床温的控制。

(3)副床启动 当完成了副床集料后,副床内的料层和温度都达到了启动的要求。首先加大引风机给定频率,调整锅炉负压后,开启副床风机,调节副床风机频率直到风机电流达到40A(副床风机额定电流102A),风流量在5500m3/h(额定风流量12699m3/h),这时沸中温度会先降后升,沸下温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然后观察副床温度,当温度达到850℃时,开返料阀投入少量返料,继续观察副床温度上升速度,温升快加大返料投入,温升慢减少返料,直至副床温度稳定,到此副床启动成功。如果在返料阀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副床温度还在上升并超过了980℃,这时要开启副床低压蒸汽管进行降温,并减小主床负荷,减少主床到副床的飞灰来控制副床温度。

副床启动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开始投入返料时,由于返料灰与副床内的飞灰温差大,返料灰会吸热,副床温度也会跟着下降,返料灰的投入也会造成副床内燃烧所需的氧量不够,这时应该适当的加大副床风机频率,如果不加大风量,也有可能飞灰燃烧缺氧而副床启动失败,进行这些操作后副床温度会很快上升。

3 副床的运行

副床的运行在主床负荷保持在额定蒸发量、煤质达到标准发热量的情况下运行都比较平稳,温度都能保持在900℃-980℃,通过副床冷渣机的调节,料层可以温定在4.0Kpa-5.0Kpa,风机电流在40A左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床负荷会根据用汽单位而变化,煤质也会出现劣质煤,这是就要对副床进行救灰。

副床的救火:当主床负荷降低或者煤质变差时,相对来说进入副床的飞灰量和飞灰含碳量降低,飞灰燃烧所需的氧气量减少,这时首先可以进行减少副床风量来进行调节,如果副床温度仍然下降,然后可以将返料关闭,暂时中断返料灰对副床的影响,副床温度还是控制不了,最后只能将副床进行压火,对副床集料,集料时间10分钟左右就可以重新启动副床。

副床的运行还包括副床的灭火:通过减小主床负荷,减小冷渣机排量,让其自然灭火;副床的结焦:少量焦块,通过减小主床负荷,打开副床炉门,用耙子将焦块耙出。大面积结焦,只能停止锅炉运行,冷却后在清理焦块。

4 结语

循环双流化床锅炉副床启动及运行过程,根据锅炉型号及结构会有所不同,对其过程的研究能保证在实际工作当中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稳定副床燃烧。

参考文献

双循环篇5

【关键词】循环泵;双速;电机;改造;运行

1.概述

火力发电厂循环泵是发电机组冷却水系统中重要的运行设备,循环水入口温度的升高,将导致机组经济性降低。在机组运行中,为了保证机组一直处在最优化运行状态,就必须保持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循环水经济流量,从而得到凝汽器运行的最佳真空。原机组调节循环水流量的措施,是采用启停循环泵台数的方式,调节凝汽器的循环水量,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苇电厂#2机循环水系统,设置两台50%容量的循环泵,凝汽器所需水量与进水温度有关,运行人员主要根据运行经验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启停循环泵运行台数,一般情况下,冬季运行1台,春、夏、秋季运行2台。这种调节循环水流量运行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性,但不能满足机组在不同负荷和春、夏、秋、冬四季环境温度变化对循环水入口温度的要求,同时,也存在“大马来小车”的现象。为降低发电成本,根据水泵的机械特性,泵的流量与转速一次方成正比,扬程与转速平方成正比,轴功率与转速立方成正,当通过降低转速以减少流量来达到节流的目的时,所消耗的功率降低很多。经综合调研,确定通过电气调节循环泵转速方法,来提高机组循环水系统调节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机组对循环水入口的要求,降低循环泵的能耗,节约厂用电量,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2.电动机调速方式的选择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1]:

n=60f(1-s)/p

式中:f—频率;s—转差率;p—极对数。

由公式可知,电动机调速有三种方式:改变供给电动机的电源频率;改变电动机的极对数;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变频调速属于改变供给电动机的电源频率的一种电气调速方式,内馈斩波调速属于改变电动机的转差率的一种电气调速方式,变频调速与内馈斩波同属高效无极调速方式。变极调速属于改变电动机的极对数的一种电气调速方式,变极调速属于高效有极调速方式。火力发电厂循环泵运行方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在同样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循环泵的运行方式基本不变,无需连续调节循环泵的转速,考虑到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对固定和改造成本等综合因素,确立循环泵转速调节为变极调速方式(即电动机为双速调速)。

3.双速调速电机的基本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

n=60f(1-s)/p

由于一般异步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的转差率s都很小,电机的转速n=n1(1-s)决定于同步转速n1。从n1=60f/p可见,在电源频率f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定子绕组的相对数p,同步转速n1就发生变化,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磁极对数成反比,磁极对数增加一倍,同步转速n1下降至原转速的一半,电动机额定转速n也将下降近似一半,所以改变磁极对数可以达到改变电动机转速的目的。

双速异步电动机的变速是采用改变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用改变电机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从而使电机用一套绕组获得两种转速。双速电机高、低转速,主要是通过以下外部控制线路的切换来改变电机线圈的绕组连接方式来实现。

(1)在定子槽内嵌有两个不同极对数的共有绕组,通过外部控制线路的切换来改变电机定子绕组的接法来实现变更磁极对数;

(2)在定子槽内嵌有两个不同极对数的独立绕组。

(3)在定子槽内嵌有两个不同极对数的独立绕组,而且每个绕组又可以有不同的联接。

双速异步电动机的这种调速方法是有级的,不能平滑调速,而且只适用于鼠笼式电动机。

4.电机改造方案

根据改造的必要性和节能降耗的空间,确立将原循环泵2-1电动机16极单速电机改为双速(16/18极)电机,增加优化调节方式。

4.1 改造前电机技术参数

型号:YL1000-1611730

额定功率:1000kW

额定电压:6kV

额定电流:134.5A

额定频率:50HZ

功率因数:0.74

额定转速:495r/min

绝缘等级:B级

接线方式:

4.2 电机改造的内容

4.2.1 将电机的定子线圈绝缘由B级改为F级:更换电机全部定子线圈。

4.2.2 将原有的YL1000-1611730循环泵电机由单速(16极)电机改为双速(16/18极)电机,高速仍为16极,低速为18极。

4.2.3 改造后16极参数不变。

18极参数如下:

额定功率:750kW

额定电流:101A

额定转速:330r.p.m

功率因数及效率:基本不变

接线:Δ

4.2.4 在电机出风口处安装1个调速接线箱,调速时通过更改调速箱内的引出线连接压板来,原电源引出线位置不变。

4.3 改造后电机技术参数

高速 低速

型号:YL1000-1611730 YL1000-1611730

额定功率:1000kW 700kW

额定电压:6kV 6kV

额定电流:134.5A 101A

额定转速:371r/min 330r/min

接线方式:

绝缘等级:F级 F级

额定频率:50HZ 50HZ

功率因数:0.74 0.74

4.4 改造后电机接线图

联锁关系: (下转第34页)(上接第32页)

两台循环泵互为备用,当工作泵因事故跳闸时,备用泵自动投入。

当循环泵出口阀门开启时,闭锁合闸。

当循环泵投入运行稳定后,联锁开启出口阀门。

当循环泵出口阀开启时,闭锁手动跳闸。

5.运行分析

5.1 改造前

运行方式为双泵和单泵两种工况,运行工况为冬季最冷季节采用单泵运行约4个月,其他季节采用双泵并联运行。此循环水量调节手段比较单一,春秋季节运行两台泵流量偏大,运行一台泵流量偏小;而冬季由于水温较低运行一台泵流量偏大,造成机组真空过高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以及能量的浪费。根据对#2机现场的运行参数以及有关表记显示数据的采集,并对有关参数结合现场的压力表标高进行修正和考虑其他辅机的循环水用量,经过初步计算#2机循环泵单泵运行参数为:

工况 流量t/h 扬程m 总耗功kW 效率%

单泵运行 14900 14.3 785.5 81.1

5.2 改造后

根据现场的实际运行特点,结合全年循环水温的变化情况,确立将#2机2—1循环泵电机进行双速改造,电机转速改为370转/分钟和330转/分钟高、低两个转速,此循环水量调节手段灵活,可满足不同季节机组节能运行的要求。改造后循环泵运行参数如下(参考该泵的性能曲线):

转速r/m 流量t/h 扬程m 效率% 耗功

单泵高速370 14900 14.3 81.1 785.5

单泵低速330 12600 12.9 80 621.7

5.3 改造后经济分析

运行的经济性涉及流量变化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和泵本身耗功的变化两部分。水量对于机组经济性的影响体现在通过对机组的真空影响进而引起机组负荷的变化。根据机组的热力试验结果,真空变化1kPa影响机组负荷约860kW。但随着汽机排汽绝对压力降低到接近6kPa后,真空变化对负荷的影响迅速变小,接近4kPa时真空再继续提高就不会产生正效益。为此,根据全年水温情况分配运行方式后各工况的分析计算如下:

(1)冬季工况:循环泵采用单台低速运行,运行时间为4个月。

转速r/m 流量t/h 扬程m 效率% 耗功

单泵高速370 14900 14.3 81.1 785.5

单泵低速330 12600 12.9 80 621.7

电机耗功减少:785.5-621.7=163.8kW。

节电效率累计约:

163.8×4×30×24=486144kWh。

(2)春秋季节工况:循环泵采用一台高速、一台低速运行,运行时间为6个月。

电机耗功减少:

2×785.5-(785.5+621.7)=163.8kW。

节电效率累计约:

163.8×6×30×24=707616kWh。

(3)夏季工况:循环泵采用两台高速运行,运行时间为3个。

改造前后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同。

通过上述分析计算,改造后年节电效率累计约486144+707616=1193760kWh。若按上网电价0.3元/kWh计算,年节约人民币:35.8万元。

6.运行注意事项

6.1 根据机组负荷、循环水温度及季节的变化,循环泵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

6.2 循环泵需要由高速改低速或低速改高速运行时,应提前联系检修人员做好电机接线方式及保护系统的更改工作。

6.3 在循环水进水温度达到10℃以上时,及时拆除水塔部分挡风板直至全部拆除,提高机组真空度。

7.结束语

我厂#2机2—1循环泵电机改造双速调节后,将大大提高机组循环水调节的灵活性,优化了循环泵运行方式,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节约厂用电和降低供电煤耗,经济效益显著。电机双速改造属于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较大的可靠性、经济性。在电力市场日益竟争激烈的环境下,电机双速技术应用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飞,马菲.高压变频调速与内馈斩波调速的比较[J].华电技术,2008,10:68.

双循环篇6

关键词:室内陈设设计;教―学―做;“双循环”;教学模式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建筑装饰业的新发展,建筑装饰行业门类也日益增多,学生的就业面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相继根据专业的需求开设了“室内陈设设计”这门课程,弥补了专业知识上的空缺。几年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教―学―做双循环教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该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做双循环教学模式”提出的现实背景

在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室内陈设设计课程是在修完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后开设的设计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与目标则是关注学生室内陈设的构思能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突出室内陈设的艺术效果[1]。在实践教学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定位应偏重于实践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偏差,有些教师注重课程的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有些教师偏重实践教学而忽略了理论的指导,没有把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设计。

(2)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使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没体现出教学的实质性效果。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式的接受者。

(3)有些院校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基础教学的研究,培养具有扎实设计基础的学生,没有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性质。

以上三个问题的出现,是人才培养就业导向对课程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顺应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室内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唯一的方法与途径。

二、项目式教学内容的改革

“室内陈设设计”课程选择典型的空间作为教学项目。教学项目为居住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餐饮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办公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展示空间家具与陈设设计。每个项目下设不同的任务,通过“教―学―做双循环模式”展开教学。见下表。

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完成课程教学。室内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室内陈设设计,既要关注与项目相关的社会环境、家庭经济能力和家庭文化特点,还要以人为本考量个体的物质、情感和感官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在开展室内陈设设计时要以自身的被人认可的艺术素质为基础,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的综合信息,快捷准确地把握空间的主题与风格,达到符合双方要求乃至被社会认可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做双循环教学模式”方案实施

1.模式的含义解释

“教―学―做双向循环教学模式”是“室内陈设设计”课程长期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发展的产物,是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找寻的一个有效推动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双向循环模式不等同于以往由“教”到“学”到“做”,和由“做”到“学”到“教”,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制订出“教”中“学”和“做”

“学”中“做”和“教”“做”中“学”和“教”双循环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教学做合一”。(如图所示)所以说,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如何达到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2.“教―学―做双向循环教学模式”方案实施

(1)“教”中“学”和“做”。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和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改变传统课堂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达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做”提高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以教学内容“家具部件构造”任务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先讲述有关家具部件构造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实体模型展示家具部件的构造。教师在展示模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家具部件的材料、家具五金连接件等,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家具部件构造的知识,还能在“教”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进行家具部件组装。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这种“教”中“学”和“做”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学”中“做”和“教”。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模式展开教学,教师将企业一线的实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形成了在“学”中“做”和“教”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如教学中布置“为某特定场景设计系列家具”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相关系列家具的知识,收集设计资料,出设计方案,最终定设计方案,到模型制作。在学生“学”中“做”的过程中,教师将家具设计的实例引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引导,形成“学”中“做”和“教”的教学方法。

(3)“做”中“学”和“教”。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任务,在“做”的过程中,通过综合实训的方式完成,课程学完后,学生通过模拟一个工程案例,系统地完成家具的设计和室内陈设品的布置。在整个实训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作品构思到图样制作、模型制作再现了教学内容,同时在“做”的过程中,通过“学”弥补了知识的不足。教师在学生“做”中“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设计理念和思路,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实践证明,“室内陈设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双向循环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红伟,刘丽丽.高职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13(11).

[2]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0(11).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双循环篇7

长期以来,我们不停地呼吁,要重视消费需求。紧缩货币,压制内需,必然使得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就业更加艰难,消费更加疲弱。所以,发展第三产业拉动就业,出台政策拉动消费,都属于短期政策,而核心和根本还是需要总量政策,让新的供给可以释放,同时培育新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正是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架起了桥梁: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民间资本活力;另一方面,适度放宽货币推动市场需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机制性的疏导政策,货币释放再多也无助于实体经济健康。所以,要求中央银行加大力度,“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可以判断,如果当前政策获得落实,金融运营更多地倾斜于资本形成,那么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积极变化。

毫无疑问,中国能有这样的积极变化,股票市场功不可没,它所提供的大规模股权资本至少会在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发挥积极作用:第一,企业总体负债率必然快速减低,从而减低企业财务成本,而相应提高企业利润;第二,企业利润增加,负债率减低,而降低商业银行以高利率覆盖贷款风险的冲动,从而有利于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也减低了银行风险;第三,企业股权融资的目的是投资,所以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新的投资应当已经准备充分,国家产业政策也基本到位,而企业的投资动作必将逐渐展开。

中国人民银行给出的数据显示:2014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50亿元,同比多2131亿元;2015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808亿元,同比多833亿元。由此可见,股权融资不断提速。同时我们应当看到,2014年股票融资规模大都集中于2014年的下半年,距今最多9个月的时间。而且,当时股价过低,企业股权融资冲动并不十分旺盛。而今年的情况必将有大改观,按照今年一季度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就将接近去年全年的规模,而到了今年6月底,此前一年时间累积的8000亿元股权融资,加上8000亿元配套债务,总计1.6万亿元投资,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集中释放出来。

实际上,2014年下半年,中国实施“积极股市政策”之后,尤其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之后,企业股权融资增速骤然爆发。中国股权融资已经进入黄金期,而一季度仅仅是个开始。如果再加上金融机构的融资,势必将更多地释放中国经济潜能。

双循环篇8

1、高职机电控制类专业技能训练现状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字面上解释,就是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培养体现在公共基础模块中,比如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作风严谨、环境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就安排在思政、数学、体育、心理健康等课程中。高技术和高技能主要安排在专业模块中形成[1]。但是高技术、高技能并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进行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符合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但是,现在的高职教育中,由于招生形式的严峻,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出现较大的差异,而整个教学过程却很难有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控制类课程都是安排在第二学期(或者第三学期),也是学生跨入专业门槛的第一个学期,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即新颖刺激又充满困难,在老师统一的指挥下,势必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己能独立完成或者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另一种情况就是没有人来指导或者根本就不会完成,前者的出现是那些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后者就是那些上课不认真、思维愚钝的学生。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到后面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

同时,学生面对的是基于书本的单项训练,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缺乏一个整体工程项目的概念,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动脑去思维,使学生感到知识的乏味,认为我好像是懂了就行,让基础性实训操作陷入事是而非的境界,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严重影响后续的专业训练。

正所谓“基础不牢,无以为续”,后续专业训练的老师就感觉到学生什么也没有学会,于是出现放弃一部分学生,常此以往,严重影响学生的质量。这些问题也己引起职教人的高度重视,提出专业基础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学生进行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基础实训教学要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2]。

2、专业基础训练的任务

专业基础训练以原理性的验证比较常见,也就是在讲解原理的同时,会增加一些“理实一体化”的内容,在高职教育中,常被称为“项目引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的时候,就感受到项目化的内容。

机电控制类专业的基础训练是电工基础、电子基础和机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项目化内容。以机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其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项目化的基础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控制线路的技术标准,熟悉机电控制元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掌握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学会处理简单的线路故障[2]。主要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的理解,加强基本原理的应用。

3、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训的过程分析

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比较丰富的莫过于机电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课程,其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原理的讲解,基本器件的认识,第二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安装和调试控制线路,第三是项目文件的评定。

对于第一部分,一般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进行,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视频、PPT,还有现代的MOCOO、5分钟课程资源等等。学生通过教师展现的动画或者实物样品,认识基本的元器件,了解其基本参数和使用规范。

第二部分是技能训练,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老师给定一个实际工作过程的任务,比如说: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站控制的实现,学生可以按照已经给定的金典电路图进行安装于接线,或者自己设计的出非金典的控制线图,进行安装接线,从而实现其功能,老师在此过程中,担负着指导和引导的功能,最终对结果进行评价。现在比较推广的是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预先自学,然后完成任务。

第三部分是项目文件的处理。一个有效的课堂,往往需要进行最终的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专业基础训练的“双循环”模式

双循环篇9

一、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形成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其实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较封闭的发展模式,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国民经济的内循环体系,进出口比重很低,国际资本很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开始发展国际大循环,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外资和技术,进出口增长率超过了GDP的增长率,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到2006年,出口占GDP的比重和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都达到较高水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态势到2006年前后已经开始出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贸进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36%以上,一直下降到2019年的17%左右。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64.5%;下降到2019年的35.7%。经常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2007年的10%左右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也就是说,“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个经验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也都实行较自由的市场经济。按照主流经济学思维范式,市场经济以工具理性为主导,具有增长的无限性。增长的无限性之所以成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因为工具理性所追求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格。交换价值以货币形态来表现,企业追求以货币单位计量的利润最大化。世界各国由市场经济主导,无限地追求交换价值,其逻辑结果和现实表现就必然是经济全球化,即市场经济具有扩展至全球的内在冲动。那么,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必然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中发展,追求无止境的经济增长。

就某一国家而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比重,首先取决于国家的规模。小国经济的增长更大部分要进入国外市场,进行国际循环。例如,新加坡的国际经济循环部分就非常大。而大国的国内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大,一般来说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大,有更多的经济活动可以在国内市场中完成循环。例如,美国尽管是发达国家,相对于庞大的国内经济,它的国际经济比重就相对较小。2019年,中国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17%左右,而美国这一比重还不到10%,尽管它的经济开放度和自由度比中国更大。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与双循环格局也有密切关系。各类产业的产品可以分为可贸易产品和不可贸易产品两类。农产品比如粮食、玉米、大豆等大宗商品是可贸易产品,矿产、石油等资源性产品,是可贸易性很强的产品,工业制成品也是可贸易性较强的产品。而另一类经济活动或其成果(产品)的可贸易性就较小,例如房屋、电力等,大部分是国内消费,只有极少量会售出到国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贸易产品的增长加快,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通常会提高,不可贸易产品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业。服务业中尽管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进入境外,形成服务贸易,但和制造业、农业相比,服务业的可贸易性一般比较小。所以,服务业比重提高,国民经济中的可贸易产品比重通常会下降,不可贸易产品比重上升。最后,影响国内国际市场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学特别关注的由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及其所决定的比较利益关系,以及各国间的资源差异所导致的国际分工状况。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受到国际分工的深刻影响,反之,国际分工的深化也使得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更加融合。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框架来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一个趋势性事实。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双循环,而是要形成新发展格局。要认识“新”在哪里?现在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含义是深刻的,不仅仅是指出一个经验事实或趋势性事实,而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的调整

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分别是效率和公平。经济学的第一个重要关切点是效率。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可以实现高效率。只要允许自由竞争,发挥市场的价格机制作用,它就可以(至少在理论上)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因而效率很自然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个核心关切点。经济学的第二个重要关切点是公平。但市场经济有其局限性,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公平问题。公平分为事前的公平和事后的公平。事前的公平主要是指市场秩序(产业组织)是否能保证公平竞争;事后的公平主要是指市场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不是公平,也就是收入或财富的分配是否均等。当然,经济学和经济发展还有一些其他的关切因素,比如不确定性因素、风险性因素等,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也大多归结到效率。而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还要考虑国际经济循环时的两个主要关注点,即各国间的市场是否存在贸易壁垒,是否存在关税。因而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如果达到零关税、零壁垒,国际和国内循环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

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一个重要的关切因素:安全。也就是说,当强调新发展格局时,实际上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的变化。在传统的经济学体系中也有安全因素,主要是指财产安全和人权保障,假定每个人都是人身独立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受威胁,私人财产得到保护,不受侵犯。这是市场经济底层逻辑的假定,是一个制度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市场经济。但这不是传统主流经济学本身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现在的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对安全的关切甚至超过了效率和公平。在许多情况下,宁可牺牲效率和公平,也要保证安全。于是,安全成为经济思维和战略取向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关切因素,但是安全很难定义。如前所述,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安全是经济主体的安全,特别是财产安全。而企业层面的安全是供求关系的安全。从需求来看,生产出的东西能不能卖得出去,是如马克思所说的“惊险的跳跃”,如果有了障碍卖不出去,就是需求环节的安全风险。而从供给来看,如果发生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例如所需要的“卡脖子”技术无法获得,就是供给环节的安全风险。供求关系的安全性是经济安全。除了经济安全,还有其他多种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秩序安全等。当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发展,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国际化,表现为诸如疫情国际化、恐怖组织和活动国际化,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副产品”。再进一步是更复杂、更难定义的国家安全。而且各个国家对于国家安全的定义非常不同,各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规则和政府治理体系可能很不相同,或各具特色。正是由于对于安全关切的提升,使得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的调整。换句话说,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三、国内循环为主体以规则博弈

纵深化为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而使得新发展格局的双循环态势,特别是对于大国而言,应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作为基础。这是由当今世界正在展开和不断深化的规则博弈变局所决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第一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同质性,即假定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表现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是空间的匀质的,如同空盒子一般,经济主体和各种信息可以在这个想象的经济空间中进行互动。如果按照这样的微观——宏观经济的范式思维来想象经济全球化,那么各国都门户开放,各国的企业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一般的企业均为私有制,在全球范围进行自由竞争,最理想的是零关税、零壁垒,就可以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率和全世界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坚信这一经济学传统范式的人认为,如果现实世界离开了这个想象中的经济全球化格局,那就不合理了。但现实世界恰恰非常不同于经济学传统范式所想象的世界。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放眼世界,当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为什么各个国家应对疫情的方式各不相同呢?中国的抗疫效果很好,而其他国家不能实行的原因就是,各国的价值理念不同,对于安全的定义不同,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不同,所采取的抗疫方式当然难以相同。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看到: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第一,经济主体(企业)的性质和行为目标并不是一样的。中国还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尤其是金融业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跟民营企业不可能完全一样。第二,规则空间不一样,我的方法对我很适合,但对你可能不适合。这就是现实的世界。所以,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暗含着这样的学理考虑: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规则空间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在不一样的规则空间中,哪些空间更加有效率,更加安全,各国企业就会倾向于到更有效率、更安全的地方去进行经营活动。现在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在今天的世界,至少是在相当一部分领域中,国内的规则空间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要比国际的规则空间要更好一些。也可以反过来说,在国际规则空间,企业经营的安全保障可能不如国内。所以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可以保证更大程度的安全性。各个国家在关切安全问题的时候,特别是大国,都会考虑怎样把跟自己国家经济命脉相关的重要环节掌控在自己手里。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弃国际循环,而是要考虑到产业供求关系的安全性,希望在国内构建更加完整安全和畅通的经济循环体系。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另一个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一样,文化和历史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社会偏好不一样,所以应对安全性和畅通性的关系必然有不同的国情特色。那么,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中美冲突根本上是规则之争,美国人认为他们那套规则是唯一合理的,基于微观——宏观经济的范式承诺,具有毋庸置疑的正确性。在那个范式承诺下所构建的经济学和经济制度,是唯一最优的。如果离开那个经济学范式,就是错误的异类。美国人现在就是坚持这个思维框架,因而认为世界上没有第二种经济科学,也没有第二种有效规则体系。但是,如前所述,这种范式框架已经不符合今天的现实,连一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都承认,在人类经济发展的版图中存在着“另外的世界”,而且可以取得不次于美国的发展成效。在20世纪之前,由于没有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成功案例,可以说,那时的经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但是21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昭示世界,人类社会现代化确实还有其他的成功经验和可行道路。在这个“另外的世界”,不同于西方化,也能够实现很高的发展效率,其公平性和安全性与西方化相比,也不差。深刻的思考可以揭示,世界确实发生了极大改变,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动摇,关切点发生了改变,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主体和空间秩序也发生了变化,微观—宏观范式承诺所构建的经济学体系已经不是现实的图景。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是“新发展格局”。现在大家都在说世界大变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子就是规则博弈和规则重塑。由于现实世界不是微观—宏观经济学范式承诺所认定的全球规则一元化世界,而是一个域观世界,即世界经济是以不同域态域境的主权国家所构成的,主权国家拥有规则安排的主导权。以域观范式承诺的思维逻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中国制度性质和价值文化特征,能够适应中国国情。当中国经济大规模进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当然会和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形成规则博弈之势。

双循环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 RDRDA 职业能力 校企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6-01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自2006年教育部开展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各院校纷纷开展了适合自身需要和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到目前已经进行了10年时间,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典型的案例,但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又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方案,而是各高职院校都在结合自身的发展环境、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标准。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而专业教学标准核心的内容就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借鉴国际上各种先进的课程构建模式,通过校企一体的方式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RDRDA双循环”的课程开发模式。

2.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

当前,国际上影响力比较大,在国内被借鉴和推广的典型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有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课程开发模式、北美的CBE课程开发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课程开发模式与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英国的BTEC课程开发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模式等。本文所构建的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是借鉴北美的CBE课程开发模式。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模式。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中的能力主要是指岗位职业能力,是一种包括知识、经验、态度等的能力体系。

3.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并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 将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分析、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课程的开发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按照“调研(Research)-论证(Demonstrate)-重构(Rebuild)-实施(Do)-评价(Assessment)”的开发过程,形成了“RDRDA双循环”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基本流程为:各专业团队制定行业企业调研方案和岗位职业能力调研表,到各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学院专业团队和行业企业专家双轮论证,归纳形成专业学习领域;与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合作,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文化,开发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构建课程实施的教学保障体系,组织教学;开展课程和教学评价,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1)调研阶段(Research)。到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由校企共同完成。

学校要选择与自身合作紧密的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尤其是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调研准确性越高。调研主要分三个层面来做,一是行业调研,二是企业调研,三是企业一线技能人员的需求调研。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设置不同的调研表和调研项目。

(2)论证阶段(Demonstrate)。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由校企共同完成。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要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构建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教师团队共建几个方面实现校企一体,将学生学校学习和企业生产相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阶段(Do)。根据教学计划实施授课阶段,由校企共同完成。

根据课程体系进行公共课程调整,并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实施阶段是课程体系实施的关键阶段,此阶段要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确定的教师要求、实训设备要求和实训场地要求开展教学。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并应在一个年级完整地运行完所有的课程。

参考文献: